仔猪腹泻的防控策略(精选8篇)
仔猪腹泻的防控策略 篇1
2012年元旦前后至今, “疑似口蹄疫”与顽固性仔猪腹泻两大病害再次成为困扰养猪人的心腹大患。由于前者造成的生锈非正常集中上市, 直接导致春节后生猪价格一路走低 (并非主流媒体及某些政府官员再次套用“周期论”而得出“猪多了”的结果) , 而顽固性仔猪腹泻导致的高死亡率 (产房发病仔猪死亡率高达70%~100%不等, 今年以来, 某些地区的出生小猪死亡率达60%或以上, 某些大型或超大型公司今年以来因仔猪腹泻已损失超过50万头小猪) , 则令体重15千克左右的猪苗价格在两个月内飙升150~200元/头不等, 而且仔猪价格上升态势短期内难有改变迹象。与笔者沟通较多的十数省份的业内人士普遍认同, 今年上述两大病害的严重程度远超去年。
更有甚者, 笔者认为, 这几年顽固性仔猪腹泻 (并非传统意义上以一过性发病为主要特征的流行性腹泻或传染性胃肠类) 的发病情况绝非偶发事件, 而是整个养猪业存在健康控制的系统性失误所致, 因此, 很有必要对此类问题作多层次的全方位探讨。
1 发病时机
据笔者2~3年来有针对性的观察结果看来, 就全国范围而言, 顽固性仔猪腹泻的发病时间从秋天 (10月下旬) 到夏天 (7月份) 都会发生, 其中从深秋 (元旦前后) 至初春 (4月分) 最为集中, 造成的损失也更大;某些猪场在上年秋天发病后, 次年春天会再次发生, 更有部分猪场连续4~6个月发病不断, 出生仔猪在一周龄内几乎全部死亡, 有的只好采取当场淘汰、清场的办法, 空场数月之后再次进猪。因此, 仅从发病时机来看, 此类似乎毫无规律的发病情况与经典的PED/TGE仅有部分相似或完全没有相似之处。
2 发病猪群
从局部上看, 发病猪群主要集中在初生小猪, 绝大多数情况下, 母猪并无腹泻表现, 但在现场全面考察后可以发现, 在很多猪场保育舍小猪和生长育肥猪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比例的长期的腹泻拉稀现象, 而且保育舍小猪的拉稀与猪舍温度无关, 但生长肥育猪群饲料中添加各种针对性抗生素或抗菌药物几乎完全没有效果, 与这几年某些兽药厂家大肆渲染“胞内森菌”所致的“回肠炎”毫无关系;显然, 这也与经典的PED/TGE没有相似之处。
3 临床症状
从过往经验看来, 由轮状病毒或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经典PED/TGE往往先由母猪发病开始, 再感染哺乳仔猪;然而这几年的仔猪腹泻绝大多数是在母猪没有腹泻症状下发生, 属于典型的仔猪独立发病病例;有些猪场则先在全场暴发经典的PED/TGE, 2~4周后继发独立的仔猪腹泻, 并持续相当长时间。
从排泄物的颜色看, 经典的PED/TGE导致的仔猪腹泻, 其排泄物的颜色以未消化的乳汁或饲料为主要特征, 即习惯所称的“白痢”或“水样”的排泄物, 但这几年的仔猪腹泻最典型的特征是排泄物为浅黄色膏状粪便, 或有青灰色者, 从粪便含水量看, 感染经典PED/TGE的腹泻致死病例有相当部分发病仔猪的排泄物含水量与正常粪便没有显著差异。
4 解剖症状
由于此类病例从发病到死亡的病程较短, 尸体或活体解剖很难看到典型的器官病变症状, 一般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轻度或跨度肿大、充血、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胃肠道空虚, 肝、心、肺鲜见异常、肾脏表面偶见针状出血点、肾盂多见充血症状。仅凭解剖症状几乎无法作出任何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5 传播途径
经典的PED/TGE以水平传播为特征, 2~3天内可令一个猪场的各阶段猪群同时感染发病, 并呈一过性感染特征, 5~7天病程基本结束;然而, 这几年的仔猪腹泻绝大多数似乎不具备水平传播特征, 而是呈典型的垂直方式。这几年笔者曾在多个不同规模的猪场设计多种措施, 然后让不同处理方案的母猪同期进去同一产房的相邻产床, 无一例外的让猪场管理人员吃惊的是, 尽管相信产床的小猪在出生后2~3天发病, 5~7日龄几乎全部死亡, 但采取有效免疫调节措施处理 (与PED/TGE疫苗接种无关) 的组别无一发病, 这充分证明, 这几年的仔猪腹泻病例大多数与以往大家熟识的PED TGE完全不是一回事。
6 病因分析
由于这几年出现的仔猪腹泻病例相当复杂, 很多情况下似乎没有什么规律性, 但这几年笔者现场观察、处理或设计相应方案干预的案例, 似乎可以归结为主要由以下因素导致的以免疫紊乱为主要特征的易感猪群的全方位免疫缺损:
6.1“蓝耳病”弱毒疫苗全面摧垮猪群的基本免疫功能
在大量的事实根据面前, 曾经名噪一时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的弊端已日渐被更多人所认识, 这似乎给养猪人一个喘息机会。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分离出相对应的病毒后, 国际上早已弃用欧洲猪家早年惯称的“蓝耳病”, 已统一称为“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 简称PRRS。为“适应”业务的“习惯”本文仍以很不科学的俗名“蓝耳病”来表述, 实为违背笔者本意之举。) 然而, “蓝耳病”专家们大概万万没有想到, 在他们的“蓝耳病”疫苗以“细胞免疫”为主, 而不是体液免疫的理论论据下推出的“蓝耳病”弱毒疫苗, 不但没有让任何人看到“细胞免疫”的科学依据, 或有效的临床效果, 更为可怕的是让养猪人看到接种后, 猪群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同程度地被摧垮, 幼龄猪群的猪瘟母源抗休在2~3周内迅速消耗殆尽;初免猪瘟疫苗后, 对应抗体水平无变化, 无法达到最低理论保护线水平, 成年猪群的猪瘟抗体也呈现严重的参差不齐的差误, 约有三分之一以上个体的抗体水平低于理论保护线, 在笔者近年的设计监控下, 无论进口或国产的多家生产的“蓝耳病”弱毒功均非常一致地具备此种“特异功能”。鉴于现实实验室条件下, 对其他病原抗体检测精确度缺乏信心, 笔者及相关合作伙伴并未对其他各类抗体指标作跟踪检测, 但从理论上推论, “蓝耳病”弱毒疫苗似乎不太可能仅对猪瘟抗体单项免疫指标产生负面影响, 而对其他免疫应答功能手下留情。最近几年“疑似口蹄疫”的“亚常态”发病猪及仔猪腹泻疫情一年比一年严重的事实, 是否与“蓝耳病”弱毒疫苗的累进推广过程有直接相关?请各位养猪业同仁三思。
更为有力的事实依据是, 全国大批认同我们理念并采用我们配套的相关技术措施的养猪朋友, 这几年从来没有接种过任何“蓝耳苗”, 其他种类的疫苗也仅限3~4种 (不含任何细菌苗) , 5~6年来却从未发生过“疑似口蹄疫”、仔猪腹泻或经典的PED/TGE, 更与“高热病”或蓝耳病毫不相干, 以往颇受困扰的所谓“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肺类等感染症状几近绝迹, 母猪子宫炎症、配种后返情、流产、死胎等过往罕见的疑难问题几乎不再发生, 在连续多年的种猪健康竞赛中名列前茅;有更多规模不同的大、小猪场的养猪朋友原来接种“蓝耳苗”, 猪养得很不好, 按我们的建议停用“蓝耳苗”并采取长期添加福源康免疫调节剂 (主要成分:细胞壁提取物、氨基酸等) 等有效的免疫调节措施后, 猪群的健康差误、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每头存栏母猪年均提供合格上市商品猪不少于20头, 管理好的场可达24头 (4000头存栏母猪规模) 。每头种猪年均疫苗及治疗费用仅疫苗及药物费用20元左右, 每头商品猪仅5元左右, 真正达到高效健康养猪的目标。
大量正反两面的事实充分证明, 现实在我国大量使用的各种“蓝耳病”弱毒疫苗 (包括进口的和国产的) , 对猪群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起到极为显著的破坏作用, 是导致我国近年来日趋严重的顽固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6.2 有缺陷伪狂犬疫苗造成的恶果
猪伪狂犬病毒何时被引入中国大陆似乎无从考究, 但若干年前已有不少关于用某种伪种狂犬疫苗使猪场“净化”狂犬病的报告, 似乎曾给养猪人一种不小的期望。然而, 无情的事实不但证明某些专家似乎对“净化”的概念缺乏基本的理解 (不需要再接种伪狂犬疫苗、临床上不再有任何表现形式的伪狂犬症状、按真正科学的程序检测不出伪狂犬病毒才为净化的基本要素) ,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现实对伪狂犬免疫效果的检测方法存在若干漏洞。换言之, 疫苗专家对伪狂犬致病性的多重交叉特点的了解尚属片面。因此, 现实使用的试剂盒 (包括进口的和国产的) 对伪狂犬病毒基因若干致病性便是其典型的例子之一。伪狂犬免疫存在漏洞的临床表现涉及感染猪的多个系统的器官组织及猪群各生产阶段的全过程, 感染猪的免疫功能一旦局部或全部出现缺陷, 相联致病基因的功能便会单独或同时启动表达, 不同的病变便会呈现。可以非常客观地说, 最近几年来, 有缺陷的伪狂犬疫苗是造成我国养猪业重大损失的罪魁祸首之一。局限于小猪阶段的所谓“高热病”, 生长猪全过程都可能不同程度存在顽固性腹泻 (业界普遍被误导为“胞内森菌”感染所致的回肠类) , 以及绝大多数呼吸道感染症状, 均不同程度与伪狂犬免疫存在缺陷有关 (不排除部分猪场感染伪狂犬后继发其他细菌感染) 。令人遗憾的是, 至今为止, 对此有意识的兽医专家似乎为数非常有限。现实实验室血清学检测方法鉴定为“阴性”的猪群, 很大部分存在严重野毒感染的典型症状的事实, 并未引起业内人士的注意。
6.3“疑似口蹄疫”对免疫功能的损伤
生产上最常见到的是, 凡遭受“疑似口蹄疫”侵害的猪场, 其猪群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基本无法躲过被破坏的厄运, 细菌或病毒继发感染的机会随之到来, 仔猪腹泻就是个例子, 凡遭遇“疑似口蹄疫”的场几乎都会在适时间内继发顽固性仔猪腹泻。
6.4 亚临床猪瘟
亚临床猪瘟症状的长期存在是不少猪场的难言之隐, 不少人只满足于抗体检测结果合格率达80%以上, 其实这是个极大的误区。首先, 致病性病原不会根据猪群的平均抗体水平如何发动袭击, 而是针对任何一个易感个体各个击破。如果一个猪场有20%的个体抗体水平达不到最低保护线, 其实是个相当危险的信号, 一旦遇到野毒感染或任何应激因素, 将不可避免遭受重大损失, 因此, 我们反复强调种猪、后备猪的抗体水平一定要100%达标, 且其标准应该定为阻断率≥70%;仔猪猪瘟首免前的母源抗体水平应90%以上达到阻断率≥50%。如果达不到以上指标, 可以说, 猪群一定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紊乱差误。其实, 不少养猪人只关注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 却甚少留意是否有野毒感染, 更没有多少人意识到猪群的野毒感染与抗体水平是否达标并无直接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是两个独立事件。因此, 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参差不齐, 野毒感染率偏高等指标是猪群系统免疫存在缺陷的主要标志, 发生顽固性仔猪腹泻的场几乎都普遍存在此类问题, 大凡仔猪排泄青、绿色粪便, 母猪基本上都存在严重的猪瘟免疫缺陷。
6.5 假冒的伪劣疫苗
自从“高热病”或“高致病性蓝耳病”概念泛滥以来, 市面上的各种假冒伪劣疫苗就几乎没有消失过。最近在江西永修的一位小客户来电说也遭受顽固性仔猪腹泻了, 详细和他讨论免疫方案后才发现他数月前接种了为“XX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生产的细小病毒——伪狂犬——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三联灭活苗。有多少中、小猪场业主或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基本判断能力、贪图方便、甚至招架档住各种诱惑, 使用了这些谋财害命的疫苗而致灾难不断, 损失实在难以统计。
6.6 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对猪群免疫功能所造成的损害已广为人知, 但生产上要解决此类问题似乎变得日渐困难, 以往在南方常见的霉菌污染情况现在在北方已随处可见, 以往在春末夏初的情况现在冬天也屡见不鲜。良莠不齐、甚至以鱼目混珠多见的各种霉菌毒素吸附剂似乎对问题的解决没有多少实际帮助, 相反, 往往带来更多的副作用不少, 已知或未知的痕量营养元素很可能亦随之被并随之被吸咐并随粪排出体外。临床上所见顽固性仔猪腹泻严重的猪场, 很大程度上存在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
6.7 猪舍卫生条件与保温效果
毫无疑问, 猪场的卫生条件与猪群的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而猪舍内温度也往往是诱发仔猪腹泻的外因之一。然而, 在6月份依然发病的南方猪场显然与舍内温度没有多少关系。
此外, 猪群不同程度存在各种营养缺陷、有毒有害成分的操作也是造成免疫缺损、抗病力降低的因素之一;至于猪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兽医专家乃至各级政府部门在学术、商业乃至政治层面上的权重选择, 更是养猪业能否短期内走出多重弊病困扰的关键所在。
7 防控策略
众所周知, 生产上一旦发生顽固性仔猪腹泻, 几乎没有任何药物可以用于有效治疗, 况且, 在养猪生产上仅仅针对病而采取相当被动的行为, 根据猪场的现状, 采取全方位的符合科学原理而又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在保障猪群健康的基础上, 达到提高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的目的, 才是养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如上所述, 现实生产上大多数人对“蓝耳苗”的认识尚难统一, 不少人已达到“蓝耳是个框, 啥都往里装”的境地, 只要无法处理或处理不好的问题, 统统归咎为“蓝耳病”;至于“伪狂犬”问题就更为复杂, 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会令养猪人有个清醒的认识。而亚临床猪瘟症状长期存在, 是否可以唤醒养猪人调整思维模式、改变价值观念, 更是个刻不容缓。
摘要:自2010年冬季以来, 流行性仔猪腹泻在我国猪场一直没有停止, 感染猪场哺乳仔猪大批死亡,给猪场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害着养猪生产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养猪界热点关注的疫病。 从这两年来此病的流行情况看,此病以寒冷和气温突变的季节多发,炎热季节相对发病较少,目前正值气温变化大,天气逐渐变冷的季节,大家一定要做好猪场的防控措施,避免仔猪腹泻再次来袭。
仔猪腹泻的防控策略 篇2
去冬今春,我省部分地区出现仔猪腹泻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情况,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严防我县仔猪腹泻疫情的暴发流行,保障我县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在此提醒广大养殖户注意防护。
一、病原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能是去冬今春仔猪腹泻疫情的主要病原,也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两种或三种病原混合感染致病可能。
二、流行病学与主要发病特征
冬春季是仔猪腹泻疫情的高发季节,我县主要集中在1-4月份,传播迅速、病程较短,哺乳和断奶仔猪易感。发病仔猪表现出呕吐、腹泻、精神萎靡、被毛粗乱、肛门松弛、持续排黄绿色水样或蛋花样稀便等症状,脱水消瘦迅速,体温可达39℃以上,于1周内衰竭、死亡,仔猪死亡率50%以上,哺乳仔猪可达100%,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效果总体较差。病死仔猪剖检肠壁变薄,胃肠道粘膜充血、出血,淋巴结肿胀,其他未发现特征性病变。母猪、种公猪和育肥猪腹泻多为一过性感染,症状较轻。
三、防控措施
1、强化疫苗免疫。可在母猪产前4周左右注射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二联或三联疫苗。同时做好猪伪狂犬、仔猪C型产气荚膜梭菌病、大肠杆菌病、仔猪副伤寒等疫病的免疫工作。
2、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猪舍冬季保暖,合理饲养密度,合理搭配仔猪断奶前后饲料,防止仔猪发生消化不良或饲料霉变而引起腹泻。
3、完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要加强种猪引进和仔猪调运的监督管理,提倡自繁自养,确需引种的要保证仔猪来源健康,严格隔离、淘汰和有效处理发病仔猪。要严格落实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病死猪措施,做好场内人员净化工作,严禁场外人员进入猪舍,加强对人员出入口、污水排出口、物料进出口等关键地点管理。加强车辆进出管理,杜绝传染源,减少传播途径。
仔猪腹泻的防控技术 篇3
1健全生物安全措施
1.1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和育肥舍全部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有利于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疫病交叉传染。
1.2妊娠母猪于分娩前14天, 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 每千克体重0.2~0.3毫克, 驱虫1次。
1.3分娩舍与保育舍进猪前10天要全面彻底清扫干净, 用高压水反复冲洗, 干燥后用1%菌毒敌或百毒杀 (3升水中加1毫升药液) 消毒次, 然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1次, 空舍3天后再进猪。
1.4分娩舍与保育舍每周坚持用0.05%的过氧乙酸或0.5%的强力消毒灵等带猪消毒2次。
1.5临产母猪提前3天用温水清洗全身, 然后用卫康消毒液喷雾猪体消毒后再进入产房待产。
1.6进入分娩舍的所有物品、用具、饲料及人员必须经消毒才能进入。
2改善饲养管理
2.1分娩舍保持温度18℃~20℃, 培育箱的温度为:1~7日龄32℃~34℃, 8~12日龄30℃~32℃, 15~30日龄28℃。
2.2分娩舍要保持通风干燥、清洁卫生、冬暖夏凉, 无吸血昆虫及鼠类等。
2.3母猪分娩完后, 产床要清洗干净, 并进行消毒;母猪的乳房及乳头要用0.l%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干净, 然后再固定乳头让仔猪吃初乳。仔猪出生后要用干净的消毒纱布将全身擦洗干净, 并让其尽快吃上初乳。
2.4断脐、断尾、剪牙, 打耳号等要严格用碘酊消毒, 防止感染。
2.5仔猪7日龄开始, 用少量、多次的饲喂方法给其补料, 以锻炼其肠胃的消化机能。
2.6对哺乳母猪要给予全价饲料, 保证其营养的全部需要, 使仔猪可获得充足而营养成分完全的乳汁。母猪的乳汁过浓, 乳内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过高, 仔猪吃后消化不良, 可引起仔猪下痢。母猪的乳汁稀薄, 营养不全, 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 也可引起白痢的发生。
2.7让仔猪饮用充足清洁的饮水, 防止吃脏水和粪尿等, 否则易引发下痢。
2.8仔猪实行早期隔离断奶, 28日龄断奶后, 母猪离开分娩舍, 仔猪在原产床上停留5天, 然后全部转至离分娩舍100~200米以外的保育舍隔离饲养, 并以原窝组群, 以切断和控制传染源在种群与子代之间的相互传染。
3免疫预防
3.1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天, 每头猪后海穴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三联灭活疫苗4毫升一瓶, 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被动免疫, 可预防病毒性腹泻。
3.2妊娠母猪于产前40天和15天各肌肉注射1次, 仔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疫苗, 每次每头5毫升, 新生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被动免疫, 可预防仔猪黄、白痢。
3.3母猪分娩前6~7周, 每头肌注CR型仔猪腹泻混合菌苗2毫升 (1头份) , 首免后3~4周, 每头再肌注2毫升 (1头份) , 可预防大肠杆菌、C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和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
3.4仔猪副伤寒活菌苗, 按瓶签注明的头份, 用冷开水稀释成每头份5~10毫升, 给断奶仔猪灌服, 50日龄时再加强免疫1次, 可预防仔猪沙门氏菌病。
3.5猪传染性胃肠炎与轮状病毒病二联活疫苗:母猪产前5周和1周各肌注1毫升, 免疫期为4个月;仔猪断奶前7天, 每头肌注2毫升, 免疫期半年。
上述提供的各种疫苗, 仅供防控疫病时参考使用。当前在养猪生产中预防仔猪腹泻使用细菌苗的不多, 病毒性疫苗也要根据动物疫情和本猪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使用, 不是疫苗用的越多就越安全。根本的是要加强科学管理,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适当的使用疫苗接种, 实行药物保健, 就可有效的防止仔猪各种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4药物保健
4.1母猪临产前3天, 每头肌注长效土霉素2次, 每2天注射1次, 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或者每头肌注抗菌肽, 每60千克体重1毫升, 每日1次, 连用3天。可预防母猪产后发生的各种感染 (如乳房炎、阴道炎及子宫内膜炎等) , 保证乳汁的质量, 有利于防止仔猪发生各种腹泻。
4.2仔猪出生后1日龄与4日龄, 每头各肌注排疫肽 (高免球蛋白) 1次, 每次每头0.25毫升;或者肌注倍康肽 (猪白细胞介素-4) , 每次每头0.25毫升, 可增强仔猪免疫力, 提高抗病力。同时于1、2、3日龄各口服畜禽生命宝 (腊样芽孢杆菌活菌) 1次, 每次每头0.5毫升;或者于仔猪出生后、吃初乳之前用“止痢宝”, 每次每头喷嘴1毫升, 第2天每头再喷嘴2毫升。可有效的防止仔猪红、黄、白痢的发生。
4.3仔猪出生后, 吃初乳之前, 于1、7、21日龄每头肌注速解灵 (第三代头孢菌素) 0.2、0.2、0.4毫升, 也可有效防止仔猪腹泻的发生。
4.4仔猪2日龄, 用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滴鼻, 每个鼻孔0.5毫升, 可防止哺乳期间发生伪狂犬病。仔猪35日龄时加强免疫1次, 每头肌注1头份。
4.5仔猪3日龄, 每头肌注牲血素1毫升及0.l%亚硒酸钠一维生素E注射液0.5毫升;或者肌注铁制剂1~2毫升, 可防治缺铁性贫血、缺硒及腹泻的发生。
4.6仔猪断奶前3天, 每头肌注猪用转移因子或者倍健 (免疫核糖核酸) 0.25毫升, 可有效的防止因断奶时可能发生的断奶应激、营养应激、饲料应激和环境应激等, 避免由于应激而诱发保育仔猪发生多种疫病和腹泻。
4.7仔猪断奶前、后各7天, 于1吨饲料中添加喘速治500克, 加黄芪多糖粉800克, 溶菌酶200克, 连续饲喂14天;或于1吨饲料中添加氟康王 (氟苯尼考, 微囊包被的干扰素与转移因子) 400克, 板蓝根粉800克, 抗菌肽200克, 连续饲喂14天;可有效的预防断奶后发生各种应激诱发的多种病毒病与细菌病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使保育仔猪健康生长。
4.8如饲料中无法加药, 可改为饮水加药, 饮用电解质多维加葡萄糖粉加黄芪多糖粉加溶菌酶或干扰肽, 连续饮用12天, 也可收到良好的防止疫病发生的效果。
4.9保育仔猪转入育肥舍之前, 于每吨饲料中加2克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 连续饲喂1周, 间隔7天后再喂1周, 驱虫1次。
仔猪的疫苗免疫, 如猪瘟、口蹄疫、蓝耳病、气喘病及链球菌病的疫苗接种, 按免疫计划与程序进行, 与防止仔猪腹泻是相互相成的。
5仔猪腹泻性疫病的治疗
对仔猪的腹泻性疫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改善饲养管理, 加强对环境的控制, 消除各种应激因素的前提下, 采取细胞因子疗法、抗病毒疗法、抗细菌疗法并结合对症治疗方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5.1病毒性腹泻的治疗
方案1:排疫肽 (免疫球蛋白, 可增强免疫力, 中和各种毒素) , 每50千克体重1毫升, 重症加量, 与干扰素 (增强免疫力, 抗病毒) , 每40千克体重1毫升, 重症加量, 与黄芪多糖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 混合肌注, 每日1次, 连用3天;同时口服溶菌酶, 每日2次, 每头每次2毫升, 连服3天, 并加服口服补盐液300~500毫升。
方案2:倍健 (免疫核糖核酸, 增强免疫力, 抗病毒) , 每20千克体重1毫升, 重症加量, 与倍康肽 (白细胞介素-4, 增强免疫力, 抗病毒, 抗感染) , 每15千克体重1毫升, 重症加量, 与双黄连注射液 (抗病毒, 抗感染, 增强免疫力) , 每千克体重0.l毫升, 混合肌注, 每日1次, 连用3天;同时口服抗菌肽, 每日1次, 连服3天, 并口服电解多维加葡萄糖粉。
5.2细菌性腹泻的治疗
方案1:排疫肽 (每50千克体重1毫升) 加猪用转移因子 (每40千克体重1毫升) 与穿心莲注射液 (每头仔猪2~3毫升) , 混合肌注, 每日1次, 连用3天;同时口服溶菌酶加电解质多维, 或者口服杨树花 (提取物) 加电解质多维, 每日2次, 连用3天。
方案2:倍健加倍康肽与双黄连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1毫升) , 混合肌注, 每日1次, 连用3天;口服抗菌肽加电解质多维或者口服杨树花 (提取物) 加口服补盐液, 每日2次, 连服3天。
仔猪红痢发病急、死亡快, 可用排疫肽加转移因子或者倍健加倍康肽混合肌注, 同时配合穿心莲注射液与10%氟苯尼考注射液混合肌注, 每日2次, 连用3天;口服溶菌酶或抗菌肽加电解质多维, 疗效尚佳。
5.3非病原性腹泻的治疗
非病原性引起的仔猪腹泻, 重点是要减除或降低仔猪断奶时诱发的断奶应激、断奶后的心里应激、环境应激和营养应激;给仔猪提供一个清洁卫生、空气流动、冬暖夏凉、无污染的生活环境;严禁饲喂腐败变质、发霉的饲料, 降低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 篇4
1.1 抓好饲养管理
首先是母猪哺乳期间不要随便改变饲料的配方或更换饲料, 禁用发霉变质的饲料, 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配制母猪料, 要限定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不能超过60%, 粗蛋白的含量不能低于18%;仔猪补喂全价饲料, 饲料营养要均衡;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条件, 做好夏季降温, 冬季防寒保暖, 增强母猪的体质;及时清除粪便, 保持圈舍卫生干燥, 产房先彻底消毒后再进猪, 然后每2~3天对猪舍和环境各消毒一次, 每周应对母猪乳房用消毒药消毒1次。
1.2 增加营养吸收、控制仔猪应激
在断奶前后的仔猪饲料中适当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有机酸、复合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等, 既可防止仔猪营养因子缺乏, 又可弥补其内源性消化酶不足, 保持胃内酸度, 提高胃蛋白酶活性, 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 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制定完整的猪群药物保健计划, 仔猪在断奶、转群或者其他应激因素时, 除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外, 还应加入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抗应激药物。为减少断乳应激, 通常采用早期补料、断乳前1周开始给母猪减料、增加仔猪饲喂次数、逐步断乳、移母留仔等方法减少仔猪营养、心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1.3 加强预防免疫
母猪免疫:母猪产前1个月肌肉注射仔猪红痢菌苗5毫升, 2周后再注射10毫升, 预防仔猪红痢。K88、K99、K98三价灭活苗或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在母猪产前15~20天免疫注射1次, 预防仔猪黄白痢;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 母猪临产前15~30天接种4毫升, 新生仔猪20日龄肌肉注射猪瘟细胞苗2头份;25日龄肌肉注射伪狂犬1头份;30日龄肌肉注射仔猪副伤寒活疫苗1头份。
1.4 做好仔猪保健
3日龄注射长效土霉素+血旺 (补铁硒钴) 每侧一针;7日龄注射长效土霉素;10日龄补饲加生血素+电解多维+VC连用7天, 12日龄注射亚硒酸钠VE针;25日龄全群驱虫 (伊维菌素) 。
2 治疗
2.1 细菌性腹泻
细菌性腹泻时, 应通过药敏试验或根据本地感染情况进行确诊, 然后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 进行药物治疗。
一般可用电解多维加口服补液盐饮水, 白头翁散加抗生素 (仔猪黄白痢, 用蒽诺沙星、硫酸粘杆菌素、丁胺卡那、土霉素、庆大霉素等;仔猪副伤寒, 用氟苯尼考、磺胺甲基异恶唑、盐酸环丙沙星、强力霉素等;猪痢疾, 用痢菌净、硫酸新霉素) 拌料较好效果。
2.2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 一般可用抗病毒药、细胞因子、黄芪多糖等, 多用黄芪多糖加口服补液盐饮水、排疫肽、转移因子等治疗措施, 能取得效果较好。
2.3 非病原微生物因素腹泻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控技术 篇5
1 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
仔猪断奶后常因环境、生理、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发生腹泻。主要原因有:一是环境应激。仔猪断奶后失去母爱与保护, 同时换到保育舍后环境、温度、伙伴、秩序等发生了变化, 给仔猪群心理上造成应激;二是营养应激。采食的食物由温暖的母乳为主变为固体干饲料, 其营养成分由以乳糖、乳脂、乳蛋白为主变为以植物蛋白、植物脂肪和植物淀粉为主, 给断奶仔猪的消化道及消化酶造成暂时不适应而引起消化不良, 形成腹泻脱水;三是生理不适应。仔猪的消化道及消化酶分泌机能尚未完全健全, 消化道由消化吸收母乳转为消化固体饲料, 加上分泌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不足, 仔猪肠道消化酶不能适应这种突然的改变。这使猪群采食量下降, 生长迟缓, 也使小肠消化能力降低, 进入大肠未消化物质增多, 导致微生物大量发酵产生挥发脂肪酸, 大量脂肪酸改变了大肠渗透压, 溶液大量进入肠腔形成下痢;四是仔猪饮水不足。仔猪食欲旺盛, 需要大量干净清洁饮水, 如供水不足易致仔猪误饮粪尿污水, 致使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感染而发生腹泻。如供水过冷, 胃肠受冷刺激易导致蠕动加速, 排出大量未消化的粪便, 也易腹泻;五是饲料配制不合理或发霉变质。饲料中油脂要适中, 油脂过高而仔猪脂肪酶消化功能不健全, 会导致采食无法消化而腹泻。饲喂青饲料过多或有轻泻作用的麸皮比例过大, 仔猪难以完全消化利用, 也会引起腹泻。霉变饲料中含有大量毒素, 可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紊乱而发生腹泻;六是感染疫病, 许多疫病引起仔猪腹泻, 如流行性腹泻、大肠杆菌病、仔猪副伤寒、猪瘟等。由于断奶仔猪免疫系统尚未完善, 对疫病的抵抗力弱, 易发生肠道病菌病毒的感染, 从而造成腹泻。此外舍温忽高忽低、噪音刺激、卫生条件差、管理上的应激等, 均可导致仔猪下痢。
2 断奶仔猪腹泻的预防措施
2.1 做好免疫接种
在母猪临产前30 d和15 d, 分别接种大肠杆菌疫苗;产前30 d, 注射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疫苗, 可有效防止仔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白痢发生。同时在仔猪断奶前, 注意母猪饲养管理, 母猪、仔猪同时供给全价配合饲料, 尽早让哺乳仔猪搭配些饲料, 让仔猪胃肠道尽早适应并逐步提高消化饲料的能力, 可避免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
2.2 调整断奶仔猪日粮
断奶仔猪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调减到18%, 日粮中豆粕等饲料要充分加工, 去掉其中的抗营养因子, 添加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等使氨基酸平衡。可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加入适量乳糖或乳清粉, 以提高蛋白质利用率。添加适量益生素如EM溶液、粪肠球菌和芽胞杆菌等微生态饲料添加剂, 维护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平衡, 增强免疫力, 减少腹泻下痢。添加酸化剂如乳酸, 柠檬酸、延胡素等, 有效抵制大肠杆菌和厌氧菌生长, 降低pH值, 增加胃蛋白酶活性, 弥补胃酸不足, 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添加氧化锌、补硒等微量元素, 可促进仔猪生长, 降低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率。添加酶制剂可弥补消化酶的不足。添加中草药为主药物可预防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 但中草药和抗生素药物的应用不能与益生素、酶制剂同时添加到饲料中。药物的应用必须合理、科学, 尽量添加黄芪多糖、大蒜素等中草药物为主的药物, 它们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还适当补充了一些矿物质。严格禁喂霉变饲料, 合理添加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维生素。
2.3 管理措施
断奶仔猪对环境应变能力差, 尤其是舍温和卫生环境。可去母留仔, 将仔猪群留有原来圈舍饲喂, 减轻环境应激程度。饲料要过渡, 将哺乳仔猪料逐步过渡到断奶仔猪料, 避免营养应激和生理应激。提供适宜的舍温和干净清洁的饮食。断奶仔猪对舍温非常敏感, 断奶仔猪第一周, 日温差不超过2℃。避免发生腹泻和生长不良。饮水要温热、清洁, 避免过凉。饲料要无霉烂变质, 避免误食发生霉菌毒素中素, 吃剩的饲料要清扫干净, 每次喂食不要过量, 少喂勤添, 减少浪费和避免误食剩料。要勤扫猪舍, 保持猪舍地面干净卫生, 维持干燥地面, 避免潮温地面使仔猪被毛脏乱, 体温散热增加, 仔猪受凉腹泻。避免猪舍“贼风”, “贼风”易使断奶仔猪局部受凉, 患病率增加, 且使仔猪生长速度下降。保持合理的猪群密度。尽可能使大小均匀一致的猪只为同群猪, 挑出瘦弱猪转入他栏, 避免争斗应激。精心观察断奶仔猪行为, 不让仔猪有过热过冷表现;精神不振, 饮食异常的要认真检查及时诊疗。
3 断奶仔猪腹泻的治疗
仔猪腹泻综合防控 篇6
关键词:仔猪腹泻,防控对策,综合防控,疫苗免疫,治疗
仔猪腹泻随日龄增长, 其致病机制有所差异, 所以防治仔猪腹泻时应灵活掌握阶段性的对症施治方法, 以达到理想疗效。
1 哺乳期仔猪腹泻特征及防控对策
哺乳期仔猪是指20~30日龄以内的仔猪, 其营养来源主要是依靠母乳供应, 初乳吮吸不足常可致其免疫力低下, 加之脏、冷、湿、热等不利应激, 腹泻极易发生。对策:确保初生仔猪吃足初乳, 仔猪出生15~30min内, 应仔细观察, 对不能自行吮乳的仔猪实施人工补喂初乳, 对母猪缺乳、无乳或多胎生仔猪缺乳的情况, 采取寄养或人工挤乳 (可是其它哺乳母猪的初乳) 的方式确保出生3d内每天吃足初乳, 能使仔猪获取母源抗体保护及提高机体免疫力, 显著减少腹泻症发生率, 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先决条件。其中, 低温的秋冬季和早春, 应注意给3日龄前后的初生仔猪保暖, 因为此生长阶段的哺乳仔猪是仔猪黄痢 (早发性大肠杆菌腹泻) 的最易感对象, 一旦发病, 传染性极强, 发病率、死亡率极高, 若伴严重腹泻, 则死亡率达100%。解决办法是:在整个哺乳期, 调控猪舍温度保持22~25℃、相对湿度60~70%, 每天坚持做好猪舍保洁工作, 长期维持清洁、干燥、无菌、空气清新的环境, 即能得到有效控制。10~30日龄的仔猪则应警惕仔猪白痢, 发病特点是仔猪排粘浓粥样稀便, 有难闻腥臭味, 多数患猪可见尾部附着污物。此时防护措施主要是防寒、保温, 防止贼风穿舍, 勤扫便尿、防潮、防污染;另外, 由于母乳中有效抗体下降, 仔猪对某些重点疫病的抵抗力下降, 也是诱因之一, 所以要主动开展某些重点疫病的程序免疫, 刺激机体产生被动免疫。
2 断奶期仔猪腹泻特征及防控对策
断奶仔猪一般是指40~60日龄的仔猪, 一些科技水平较高的规模猪场断奶日龄或可提前至30~40日龄。此阶段的仔猪所面临的是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 管理不善容易感染一些常见重大疫病;仔猪突然脱离母猪的呵护, 其胃肠生理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对环境和营养应激性极为敏感, 如频繁换料、给料不均、饮水不足等多种原因皆会导致仔猪消化不良、抵抗力下降, 从而诱发腹泻, 可导致仔猪抗病力下降、生长发育受阻, 病死率一般约为10~20%, 若出现严重脱水, 则病死率高达40%以上。对策:此阶段的仔猪前期消化能力较弱, 但中后期逐渐食欲旺盛、食量增大, 最容易发生仔猪缺硒、缺铁性水肿腹泻症, 往往食欲最强、个体最大的仔猪会突然发病, 传染性极强, 仔猪在2~3d内陆续发病, 多数呈癫痫、神经症状, 最后窒息性死亡。所以, 此期应及时补充铁硒合剂, 同时日粮中适当添加健胃剂 (山楂开胃精、健曲、酵母片、大黄苏打等) 以增强消化, 勿令仔猪暴饮暴食, 一日少食多餐, 每天定时饲喂5~7次, 喂料量随仔猪生长酌情增加, 8成饱为宜, 并保证充足饮水随饮。
3 育成期仔猪腹泻特征及防控对策
育成仔猪一般是指60日龄以后仔猪, 体重达25kg以上, 一些高饲养水平的规模猪场育成期可提前为40~60日龄。此阶段的仔猪特点为抗寒能力相对较差, 生长发育速度较快, 对多种常见疾病的易感性高。此时的防控要点为:尽量减少转群应激, 均衡日粮营养, 确保饲料中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全面、均衡, 勿急功近利过度给料, 合理疏群、分栏饲养, 常抓环境卫生防疫控制及疫苗接种措施, 重点做好猪瘟、猪蓝耳、猪口蹄疫的强制免疫, 猪细小、猪伪狂犬、猪传胃、猪乙脑等重大疫病应结合当地实际流行病学情况科学选择免疫。
4 综合防控要点归纳
对仔猪细菌性腹泻, 应从饲养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防治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饲养管理方面主要做到坚持自繁自养, 严格引种检疫制度, 抓好母猪产前产后和仔猪的饲养管护, 新生仔猪高度重视防寒保暖及早哺喂初乳, 保证饲料全价, 营养调制符合仔猪当前生长阶段的生理需要, 尽量消除药源性、环境性、营养性、疾病性等多种不利致病诱因 (应激因素) 。如有少数个体发生腹泻症时, 应立即隔离治疗, 同时对同场其它仔猪整群投喂“乳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盐酸诺氟沙星”等针对性预防, 按药物标签规定的用法用量严格执行, 连用3~5d即能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5 重点疫苗免疫
笔者推荐仔猪细菌性腹泻重点疫苗免疫程序为:仔猪副伤寒, 以本地菌株于30~40日龄首免, 70日龄加强补免;仔猪黄白痢宜先行对能繁母猪提前采用本地菌株疫苗免疫, 一般在母猪产前14~21d即行接种;仔猪梭菌性肠炎用本地苗对种母猪在产前14d、28d各免1次, 每次5~10ml (肌注) , 预防效果极佳。通过母猪接种疫苗, 可令仔猪获得被动免疫, 保护效果优于药物防治。
6 仔猪腹泻症治疗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篇7
1 病因分析
1.1 传染性腹泻
(1)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如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肠胃炎等, 传染性强, 发病率高。该病对断奶前后的仔猪危害最大。 (2) 由细菌引起的腹泻。如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性肠炎等, 病死率高, 断奶成活率低, 经济损失大。 (3) 因各类寄生虫引起的腹泻。主要是猪球虫病和线虫病, 球虫病对7~10日龄的仔猪危害较大。患猪发生水样腹泻, 衰弱, 脱水, 发育迟缓, 时有死亡。
1.2 非传染性腹泻
(1) 因仔猪自身消化功能不健全引起的腹泻。新生仔猪和哺乳猪因摄入乳汁不足或断奶, 造成胃肠道内菌群失衡, 致病性大肠杆菌数量增多引起腹泻。 (2) 应激引起的腹泻。仔猪对各种应激因素, 如断奶后母仔分离, 环境、温度、湿度、饲料、饮水等变化非常敏感, 由应激可导致腹泻。 (3) 冬季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腹泻。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健全, 冬季气温降低, 养殖场户如保温不当, 容易造成仔猪免疫力下降, 导致肠道内致病性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腹泻。
2 诊断要点
仔猪腹泻多发于1~3月龄, 尤以1~3日龄新生仔猪, 7~20日龄乳猪及断奶后半个月左右的仔猪高发、多发、易发。
2.1 根据腹泻程度和病程诊断
如果腹泻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 仅仅表现为粪便稀软, 应怀疑是饲养管理措施不当所致。如果腹泻严重、持续时间较长, 或呈水样急剧腹泻, 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应怀疑是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 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等。
2.2 根据腹泻粪便特征诊断
如果粪便呈固有颜色, 应怀疑是消化不良;如果粪便颜色变红, 常提示是严重的中毒病、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如果粪便颜色变白、变黄, 应怀疑是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如果粪便变黑, 很可能是胃肠的出血性炎症。
2.3 结合腹泻流行趋势诊断
对冬季腹泻进行定性分析时, 最重要的一点是注意仔猪腹泻流行趋势, 如果确定是散发而没有流行性, 就可肯定是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 应仔细检查饲料情况和饲养管理制度;如果腹泻具有流行性, 就要寻找腹泻的特殊性质, 根据这些特殊性质和猪群的其他疾病症状, 准确判定病因, 如仔猪患传染性胃肠炎时, 粪便气味腥臭, 严重病猪出现急剧水样腹泻。冬季仔猪腹泻病因复杂, 必须综合分析、充分考虑各种原发病因, 鉴别诊断, 针对原发病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包括驱虫、消炎、抗菌、清除致病因素等。如果只是单纯针对腹泻症状进行治疗, 则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要准确诊断判定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 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防控。
3 防控措施
3.1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重在清肠制酵、补液强心, 迅速解决因腹泻引起的机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细菌性引起的腹泻, 可使用抗菌消炎药物, 敏感药物为首选;还要注意调整消化道菌群和调理恢复胃肠道功能。病毒性引起的腹泻, 应及时进行止泻补液, 抗菌消炎, 防止继发感染。寄生虫性引起的腹泻, 应定期止泻补液, 同时进行驱虫。
3.2 预防措施
(1) 冬季仔猪腹泻的发生、发展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 应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 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有效减少环境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2) 一旦发生仔猪腹泻应立即隔离和治疗。 (3) 应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 防止病原扩散传播。 (4) 做好防寒保暖, 保证保育舍温度在28℃左右, 可采取加厚垫料、火源加热、红外线保温灯、仔猪保温板、远红外加热仔猪温箱等防寒措施。 (5) 断奶仔猪饲料中可适当添加活菌制剂, 调节仔猪肠胃有益菌群, 达到预防作用。
仔猪腹泻的病因与防控探讨 篇8
1 病因分析
仔猪腹泻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群, 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 在生产中只有详细掌握仔猪腹泻的病因, 才能对症下药, 取得好的防治效果。
1.1 病原因素
因饲养管理差, 猪舍环境卫生不良, 消毒制度不严格, 免疫失败或其他因素造成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致使仔猪肠道正常生理机能紊乱, 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 引起仔猪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和寄生虫性腹泻。
1.1.1 细菌性腹泻
主要为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 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使肠细胞液体分泌增加, 出现腹泻。其他的如: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也是引起仔猪腹泻的常见的致病菌。
1.1.2 病毒性腹泻
主要是以病毒侵袭肠绒毛细胞造成细胞死亡影响肠的吸收功能而产生腹泻。已经证明能够引起腹泻的病毒有: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圆环病毒、猪肠道病毒、猪瘟病毒等。
1.1.3 寄生虫性腹泻
主要是球虫和阿米巴原虫。一般的胃肠道寄生虫都能够引起腹泻, 并可伴随猪的一生。如:鞭毛虫、猪兰氏类圆线虫、毛圆线虫、蛔虫、鞭虫等。
1.2 管理因素
1.2.1 饲料饮水不当
母猪和仔猪饲喂霉变腐败的饲料、冰冻饲料及未经煮熟的豆制品,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突然更换饲料、改变饲喂习惯, 饮用污水等都可引起腹泻。
1.2.2 应激反应
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其酶系统尚未健全, 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食物变化、伙伴变化、环境及其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 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 易发生腹泻。
1.2.3 猪舍的温度和卫生
仔猪对环境温度很敏感, 尤其是初生仔猪, 其体脂很薄且自身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完善, 当舍内温度低于其生理临界温度时, 常导致腹泻。如果猪舍内粪尿堆积, 通风不良, 相对湿度较大, 有毒有害气体刺激, 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 仔猪的体质和防御疾病能力降低, 易引起仔猪腹泻。
1.3 营养因素
1.3.1 母源性的因素
一种是泌乳充分、乳脂率较高的母猪, 这是由于仔猪吃乳过量, 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导致腹泻;另一种是产后无乳的母猪, 由于仔猪不能及时吃到初乳获得被动性免疫, 因机能下降引起腹泻。
1.3.2 饲料因素
一是饲料中含有引起仔猪发生超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如大豆蛋白中的球蛋白和β-聚球蛋白) 。饲料抗原引发仔猪发生细胞介导的过敏反应, 导致小肠损伤, 主要表现为小肠绒毛萎缩, 隐窝增生, 进而引起功能变化而腹泻;二是仔猪饲料配比不合理或者受到污染。饲料中的电解质不平衡或缺乏某些微量元素 (如硒) 也易导致仔猪腹泻。饲料受病原微生物和毒素污染或添加药物过量也易使仔猪感染或中毒而腹泻。
2 综合防治措施
2.1 搞好防疫, 做到防疫科学化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预防接种, 保持猪场及舍内环境卫生, 严格消毒制度, 定期驱虫并根据本地区的流行病学有选择性的对母猪和仔猪进行免疫注射。怀孕母猪在产前21d左右注射1次猪K88K99疫苗, 仔猪出生12h口服多价幼畜腹泻停, 还应根据当地疫病的发生情况, 选择性注射魏氏梭菌病、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病等病的疫苗, 切实搞好防疫工作。
2.2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注意分娩前母猪的营养全面均衡, 使母猪分娩后能分泌多而优质的乳汁;同时注意分娩前母猪的保健, 适时接种上述相关疫病的疫苗, 产前1个月左右注意接种仔猪大肠杆菌四价苗, 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等, 以增加乳汁的母源抗体;还要注意猪舍和乳房的清洁卫生与消毒工作, 以防止分娩前后母猪的乳房炎。
2.3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
首先, 要定期搞好猪舍的清洁卫生与消毒、杀虫、灭鼠, 以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有条件的猪场应实行控制引进和净化病原微生物的计划。其次, 保持猪舍适宜温度、湿度和猪只密度;再者, 要让仔猪尽早吃到初乳, 吃好常乳, 及时注射牲血素, 7日龄至断奶前逐步让仔猪自由饮用清洁水, 少量多次地喂些易消化的饲料。卫生差、温度低、湿度大、拥挤、吃不好奶, 是断奶前仔猪腹泻的主要应激因素。
2.4 及时、及早补料
促进仔猪胃肠道发育, 解除仔猪牙床发痒, 降低断奶后吃料的应激。一般在7日龄开始补料, 方法是在干燥清洁的木板上撒少许乳猪颗粒料, 颗粒料中一定要加入诱食剂。补料时, 要尽量少添勤添, 一般每天喂5~6次, 防止饲料浪费;每天要把剩余部分舍弃, 料槽清洗消毒后再用。可大大降低仔猪断奶后的腹泻率和死亡率。
2.5 药物防治
治疗仔猪腹泻以抗菌、补液、收敛为原则。
(1) 仔猪发生腹泻前3天要补充体液, 供给充足的饮水或口服补液盐以防止脱水并控制继发感染, 可选用恩诺沙星、痢特灵、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最好不要止泻, 使患畜尽量排出体内的毒素。治疗时可联合用药, 或2~3个月轮换用药, 既可提高疗效, 又能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2) 仔猪腹泻3天后的治疗: (1) 1%硫酸阿托品0.5ml/头, 1次/d, 连用2d, 同时用白头翁散拌料。 (2) 对于病毒性腹泻可用新城疫I系苗, 按50倍稀释作后海穴或肌肉注射30~50羽份, 可有良好效果。还可用抗病毒I号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性腹泻可用抗生素治疗;密端螺旋体引起的腹泻可用痢菌净5mg/kg体重肌注或口服2个疗程;球虫引起的腹泻可用抗球虫药物如磺胺药等, 其他寄生虫可用相应的抗寄生虫药。 (3) 为防止脱水可腹腔注射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口服葡萄糖补液盐, 同时饲料中添加益生素类药物, 调整消化机能和肠道菌群。
(3) 生物学防治。生物学防治是近年来新兴的防治动物肠道病的一种方法。由于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 不仅杀灭了致病菌, 而且也破坏了机体原有的正常菌群, 导致机体微生态平衡的破坏, 进而增加了机体对外源感染的敏感性。同时还促进了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增加, 于是促使人们研究和利用正常菌群来防治某些疾病。尤其在仔猪初生时服用, 能建立肠道正常菌群防止肠道其它疾病。常用的有EM、乳康生、止痢灵、乳酸杆菌、双枝杆菌制剂、NY-10制剂等。
3 小结
(1) 仔猪腹泻一旦发生, 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治疗。首先, 保证仔猪有洁净充足的饮水, 并投给电解质和水溶性多种复合维生素, 以避免仔猪脱水, 提高仔猪抗病能力。对于传染病引起的腹泻, 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大肠杆菌等细菌继发感染, 要给仔猪服用或注射抗生素。如果大肠杆菌是腹泻的主要原因, 应做药敏实验, 诊断结果要重新评价, 最好用广谱抗生素综合治疗。
(2) 对有产气荚膜梭菌慢性感染引起腹泻的仔猪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但是给母猪接种C型产气荚膜梭菌疫苗可预防仔猪感染。另外, 在母猪饲料中添加杆菌肽锌或维吉尼亚霉素也可预防仔猪感染。
【仔猪腹泻的防控策略】推荐阅读:
仔猪腹泻的防控技术05-24
仔猪腹泻的控制策略09-21
仔猪腹泻的发病原因10-05
诱导仔猪腹泻的因素10-09
仔猪腹泻的治疗与预防05-27
仔猪腹泻的发生与防治05-29
仔猪腹泻的原因与防治06-28
仔猪腹泻的预防措施09-28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控制11-29
仔猪腹泻的诊断与治疗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