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2024-12-09

仔猪腹泻的诊断与治疗(精选10篇)

仔猪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篇1

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一般出生后10~20d的乳猪发病最多,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仔猪一旦发病,往往给养猪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总结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现就其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1发病原因

1.1传染源由大肠肝菌引起的仔猪腹泻。其血清型有150余种,有O抗原、K抗原及H抗原,通常以O抗原和K抗原进行分型,如08K88等。黄痢主要是母猪带菌传染给仔猪;白痢则是环境污染而传染给仔猪。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与猪舍使用年限相关,陈旧猪舍的发病率较高。

1.2传播途径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病菌,污染水源、饲料以及母畜的乳头和皮肤。当仔猪吃奶、舐舔或饮食时经消化道感染。污染严重猪舍,大肠杆菌吸附在尘埃上漂浮于空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易被仔猪吸入,通过呼吸道感染,从而诱发仔猪痢疾。此类情况多发于猪舍湿度长期严重偏低、带猪消毒次数少、通风不良的猪场。

1.3致病机理病原微生物一旦进入了仔猪的消化道,由于仔猪的消化道尚未发育完善,胃腺分泌胃酸的机能很低,缺乏游离盐酸,难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使部分乳汁分解为有害物质。再加上细菌毒素刺激肠道粘膜,引起肠道卡他性炎症。肠道内容物异常发酵与腐败后产生大量气体,又增加了对肠道的刺激,使肠蠕动加剧,造成吸收功能障碍,便引发此病。由于炎性刺激和炎性渗出,仔猪出现剧烈腹泻。当机体严重脱水,引起体液酸碱平衡失调,造成微循环障碍,导致患猪死亡。

2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2.1临床症状病猪开始排黄色至灰色稀便,并含有大量的黏液和血液。精神沉郁,食欲降低,在出现下痢的同时体温稍有升高,且维持数天,病猪临死前体温降至常温以下。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猪精神沉郁、消瘦脱水,渴欲增加,粪便恶臭,血性黏液和坏死上皮组织碎片增多,严重的最后因脱水衰弱死亡。有的病猪症状轻微,病程长,呈进行性消瘦,生长迟滞。

2.2剖检变化病死猪的尸体背毛粗乱,颈部有水肿现象,胃里存在多量黄色的凝乳块,幽门区有出血现象。小肠内的残留物中有凝乳块,具有刺激性腥臭味。主要为卡他性出血性肠炎。病变肠段肿胀,黏膜充血和出血,肠腔充满黏液和血液,覆有黄色或灰色伪膜。坏死常限于黏膜表面。肠内容物混有多量黏液和坏死组织碎片。结肠袢顶部的病变比其他部位显著。大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充血、其他脏器无明显病变。

3实验室检查

3.1涂片检查收集病死猪的新鲜带血粪便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的阴性杆菌。

3.2细菌分离培养取病死猪肠内容物,分别接种于普通肉汤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置37℃恒温箱培养18~24h,可见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有直径l~3mm、呈均匀红色的圆形菌落,肉汤浑浊与管底有粘性沉淀物,靠管壁处液面有菌环。

3.3生化试验把菌群培养物接种在各个生化试验管里,温度控制为37℃,l8~24h后观察。该菌能分解麦芽糖和乳糖,靛基质试验、MR试验和V-P试验均呈阳性,不能利用枸橼酸盐作为碳源,不产生硫化氢。

4综合防控

4.1做好预防消毒工作搞好圈舍卫生工作,尤其对仔猪排便地点进行及时清理,并做好消毒工作。在母猪进入产房前半个月,用烧碱、高锰酸钾与甲醛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毒。产后1周,用来苏儿消毒1次/d,以后每周2次消毒。

4.2加强母猪饲养管理注意供给母猪全价配合饲料。在母猪哺乳期间,不能随意变换饲料配方。高能量饲料如玉米不能超过60%,粗蛋白质不能低于18%。要防止喂霉变饲料。母猪产前一周开始减料,产仔当天喂少量麸皮和盐水。产后逐渐加料。使母猪分泌出性状优良,数量充足的乳汁,可有利于仔猪的消化。保证母猪在哺乳期内基本健康无病。给母猪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冬季做好保暖工作,增强母猪体质。一定要注意通风,严防舍内湿度过大。

4.3做好接产工作产前对乳房和胸腹部进行清洁,并用新洁尔液消毒。分娩时要进行乳头固定工作。将体重较小的仔猪放在前部乳头,大的放在后部乳头上吃奶。

4.4提高仔猪机体抗病能力加强仔猪保温措施,能更好的预防仔猪因受凉腹泻。加强仔猪补料工作。从5日龄开始,对其采食进行训练。早补料,能促进仔猪的胃肠功能,促进器官发育,减少腹泻发生。

4.5治疗方法仔猪腹泻,如果早期进行治疗,治愈率较高。如果治疗不及时,仔猪会因脱水或并发感染而死亡。患病群仔猪全部肌注环丙沙星0.2ml/kg体重,同时口服新霉素按15mg/kg体重,2次/d,连服3d。重症猪配合服用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和燥湿止泻的中药则效果更好。最后对母猪进行中药预防治疗,目的是增强免疫力,抵抗疾病。

5小结

仔猪痢疾在临床上通过药物可以很快达到治愈的目的。但停药后往往会反复发作,此时很难治愈。因此注意猪舍环境卫生和平时的消毒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仔猪患病的临床症状也比较复杂,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全面分析,同时采取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式对症治疗,才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仔猪腹泻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篇2

【关键词】仔猪;腹泻;原因;对策

在养猪业生产中,仔猪腹泻的发生率很高,尤其是1周内的仔猪更为常见,断奶后的仔猪腹泻发生率高达30%左右,死亡率达20%。发病后,仔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料报酬降低、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对疫病的抵抗力减弱,并容易继发其他传染性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就会引起大批死亡,从而给养猪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根据笔者在工作中的实践体会将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以及采用的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 腹泻原因

仔猪腹泻是一种综合临床病症,很多因素都会引起仔猪腹泻。

1.1 饲养管理方面

(1)母猪分娩舍、仔猪舍及产前母猪的消毒工作做得是否有效;产仔仔猪的护理工作是否良好,如断脐、断尾、剪牙、剪耳等工具是否消毒。

(2)仔猪保温措施是否有效;仔猪舍地面是否保持干燥和卫生;垫草要干净、干燥、松软;仔猪是否受到贼风袭击,注意其防寒保暖。

(3)是否保证每头仔猪及时吃到初乳;水质是否符合充足、清洁的相关标准;是否采取母猪产前免疫接种办法,该工作是否科学有效。

(4)是否搞好环境卫生;是否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1.2 飼料方面

哺乳母猪料的营养品质和卫生指标是否合格;乳猪料质量是否过关;是否含有大量营养因子与过敏质;是否含有破坏肠道微生物平衡的物质,如大剂量药物添加等;脂肪类物质是否变质或添加过量,玉米类碳水化合物含量是否过高等。

1.3 疫病方面

(1) 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三看”,即一看精神状态;二看饮食性质;三看粪便颜色和形状。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猪只,并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疫病控制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蔓延。

(2)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C型产气英膜梭菌等都能引起细菌性疾病而导致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猪瘟、伪狂犬、仔猪轮状病毒病、肠道病毒等病毒都会造成仔猪腹泻;胞属球虫、鞭虫、蛔虫、结节残虫、肾线虫等寄生虫病也会引起仔猪腹泻。

2 防治对策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消除本病病因,从而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2.1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母猪产前进栏要彻底清洗猪体和消毒猪舍,使猪舍处于保温、通风良好、卫生清洁和干燥的状态。仔猪初生时要使其尽量全部吃到初乳,要给仔猪补料以促进仔猪消化系统的生长发育,补料应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并要防止仔猪舔食旧料,每天清除栏内剩余的饲料。

2.2 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

2.2.1 疫苗防治

目前可用猪大肠杆菌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猪流行性腹泻灭苗和弱毒苗等进行免疫接种。

2.2.2 药物防治

(1)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哺乳母猪料或仔猪料中加一些药物,如磺胺类药物、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卜巴氧、青霉素、链霉素等。

(2)若是已经发生腹泻,需查明病因,做到对症治疗,减少盲目用药,以免延缓治疗时机。尤其是由传染病引起的腹泻,更要及时治疗、消除病因。

(3)腹泻容易引起机体脱水,补液可以起到提供能量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一般可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00~500ml、维生素C注射液10ml、庆大霉素8~16万IU,混合后一次性静脉输入,每天1次,连用3~5d。

(4)肌肉注射硫酸黄连素5~10ml,或也可用土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日剂量30mg/kg,连注3~5d。

(5)如果是大群猪只发生腹泻,可用燃烧的煤球弄碎过筛放入猪舍,让其自由采食2~3d,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2.3 采用生物制剂

仔猪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篇3

1 仔猪腹泻病因分析

仔猪腹泻病的成因极其复杂, 在不良情况的诱因下, 例如环境卫生、气候、湿度、温度以及饲养方式等同病原微生物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导致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常呈交叉混合感染或者多重感染。哺乳仔猪比较常见的是传染性腹泻, 而保育仔猪以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较为常见, 如饲料过敏 (更换) 、应激因素、断奶等。笔者结合临床实践经验, 对本病的主要病因进行分析:

1.1 传染性腹泻病因分析

传染性病原是导致仔猪腹泻的主要传染性因素。而病毒主要包括猪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细菌主要包括魏氏梭菌、沙门氏菌以及大肠杆菌等。

1.2 非传染病主要病因分析

(1) 饲料过敏。在仔猪断奶之前, 其食用的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不高, 仔猪肠道免疫系统还未被激活, 仔猪在断奶前不能产生较好的耐受性, 仔猪在没有取得免疫耐受前, 一般都需要经历一段过敏时期, 易言之, 饲料抗原导致仔猪出现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 造成仔猪小肠受损, 而仔猪在断奶后, 其肠道又会保持在超敏状态中, 极易对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 使得仔猪小肠绒毛萎缩且隐窝增生, 从而引起功能变化导致本病的发生。 (2) 应激因素。由于仔猪肠道内微生态系统不稳定, 免疫系统不完善, 缺少较强的抗病力及较差的应激能力, 极易受到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而致病。在仔猪断奶后, 对母仔分离、群体变化、日粮变化以及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极其敏感, 将产生应激反应造成消化弱和采食量少, 进而引发腹泻。 (3) 仔猪胃肠道系统不稳定, 消化机能不完善。仔猪断奶后, 其胃内胃酸不足, pH值较高, 不能形成较大量的胃蛋白酶, 也没有较强的能力去消化日粮中的蛋白质, 未消化的蛋白质将沉积在胃肠道, 为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并且乳酸杆菌的正常繁殖也会受到抑制, 致使消化不良发生腹泻。此外, 仔猪若缺乏维生素和必需的微量元素或其他矿物元素时, 其抗病力将下降而产生下痢。

2 仔猪腹泻的鉴别诊断

2.1 传染性仔猪腹泻的鉴别

(1) 猪传染性胃肠炎:该病多发生在春季和冬季, 呈地方性流行, 病程较短, 且年龄较大的猪只能够自然康复, 而10日龄内的仔猪有较高的死亡率; (2) 猪轮状病毒病:该病临床症状为病猪脱水、腹泻以及呕吐;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胃内有奶, 肠壁薄, 其内物质大多呈水样或者浆液性, 盲 (结) 肠显著扩张;本病多发于60日龄内的仔猪, 时间上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季和初春。 (3) 猪瘟:本病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显著效果;病猪症状是交替出现便秘和腹泻, 身上有出血点, 剖检可见大肠有溃疡, 脾脏有梗死灶。 (4) 球虫病:本病采用药物治疗有明显效果。对病死猪剖检可见肠黏膜溃疡, 呈纤维素性坏死, 病变大多在空肠与回肠段, 有出血性炎症, 其内容物恶臭呈褐色, 并有纤维素性固膜和黏膜碎片, 病死猪大肠没有病变。 (5) 猪流行性腹泻:本病呈地方性流行, 时间多发于寒冷冬季, 育成猪是主要感染此病的对象。临床症状为病猪排出黄绿色水样粪便且内有气泡;本病病程在3d左右即可痊愈。⑥仔猪副伤寒:多发于2~3月龄内仔猪;时间上多在阴雨连绵、潮湿季节;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可收到较好的疗效。此外, 仔猪白痢和仔猪黄痢的鉴别可从发病日龄 (前者以10~30日龄内仔猪最为常见, 后者多见于1~3日龄内仔猪) 与粪便颜色 (前者呈灰白色浆状, 后者以黄色浆状为特征) 进行鉴别。

2.2 非传染性仔猪腹泻的鉴别

非传染性仔猪腹泻病的诊断重点在于查询病史、对饲料质量及配合比例、饲养方式、发病特点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加以鉴别。

3 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3.1 病毒性仔猪腹泻

主要做到对症治疗, 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抗菌药物等, 同应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 杜绝从疫区引猪, 并且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注意防寒保暖, 为加强仔猪抗病力还应严把仔猪初乳关。对于病毒性仔猪腹泻,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可使用抗菌素、抗病毒药物以及磺胺类药物。发病时, 要对病猪隔离并对做好消毒工作, 对病死猪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

3.2 细菌性仔猪腹泻

主要从饲养管理、免疫接种以及药物治疗进行综合防治, 治疗时可选取调理胃肠、强心补液、抗菌消炎以及提高抗病力的药物。

3.3 非传染性仔猪腹泻

加强饲养管理方式, 优化饲养环境, 为确保仔猪营养平衡, 饲料应科学配比, 合理更换, 避免使用发霉和变质饲料, 且确保日粮中营养因子的充足, 可在饲料中加入抗菌药物, 同时应在保证仔猪生长所需营养充足的条件下, 尽量降低蛋白质含量, 以减少日粮抗原反应, 此外, 还应避免各种应激因素。

参考文献

[1]徐翠红, 等.仔猪腹泻的病因与防治措施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 2009, 02.

仔猪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篇4

一、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

1.母源带毒。发病原因为母猪产后感染(如患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乳房炎等)和母猪隐性带毒,使致病因子通过乳汁和接触传染给乳猪。乳猪病后表现为红、黄、白痢和水样腹泻。防治主要针对母猪:母猪产前、产后8小时各肌肉注射一次长效抗菌剂(磺胺类),剂量10毫升/次,或产前24小时喂服“子母康”1袋,产后连喂3天,每天喂服1袋;根据母猪产后感染发病症状,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2.乳猪感染。乳猪自身感染了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毒(如流感、猪瘟、细小病毒、冠状病毒等)、寄生虫等。乳猪主要表现为不食、体温升高,红、黄、白痢及水样腹泻等症状。治疗方法:细菌、病毒感染的,取庆大霉素10支,计20毫升(8万国际单位/支)、黄连素2支,计20毫升(0.1克)、盐酸吗啉双胍2支,计20毫升(0.5克/支)、复方敌菌净片100粒混合浸泡10分钟后搅拌均匀,乳猪每1公斤体重喂服混合液2毫升,病重者重复使用1次。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可用敌百虫片,按每1公斤体重0.1~0.5克一次喂服,1周后再用服一次;或用槟榔20克,贯众40克煎水喂服。

3.环境变化。昼夜温差变化大,特别是部分地区昼夜温差达15℃以上时,极易造成乳猪腹泻。另外,饲养场所变更、圈舍卫生条件差、消毒药水的刺激等都可引发疾病。防治办法主要是: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加强饲养管理。病重乳猪可适当应用黄连素、痢菌净等药物治疗。

4.消化不良。原因有四种:一是母猪产前营养过剩,产后蛋白质摄入过多,造成乳汁过浓,引起乳猪脂肪性下痢。病仔猪粪便呈黄色油脂状,有臭味,以3~10日龄仔猪多发,一般全窝发病。二是母猪营养不良,乳汁不足,同时仔猪开食较晚,造成乳猪饥饿性下痢。病猪粪便呈黄绿色,毛色无光。该型多发于15~20日龄。三是在补料期间饲养方法不当,饲料搭配不合理,饲喂次数过少。猪只每次吃得太饱,饮水过多,造成饲养性下痢。病猪粪便中带有未完全消化的饲料。防治:仔猪、乳猪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防止人为因素造成仔猪下痢。药物治疗:母猪用小苏打片60~80克,分4次内服;苦参100~200克,煮水后拌料喂母猪;酵母片50~100克,分4次给母猪内服。仔猪可口服小剂量的酵母片,用痢菌净粉等结合治疗。四是饲喂了霉烂变质饲料。给哺乳仔猪的补料中有过期、霉变饲料,仔猪吃了这种过期霉变饲料造成腹泻。此时应立即停喂补料,改喂新鲜饲料。

5.乳猪贫血。造成此类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营养不良,母猪怀孕期饲养管理不当,缺乏青饲料或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仔猪出生后皮肤灰白,可视黏膜苍白,排泄灰白色黏稠的稀粪。防治:右旋糖酐铁或葡聚糖铁钴注射液2毫升(每1毫升含铁元素50毫克)于仔猪出生后3天内深部肌肉注射;用硫酸亚铁0.5克、酵母粉1克混于补料中,每天一次连用10天。

6.矿物缺乏。据资料表明,我国70%的地区土壤都缺硒,在这些地区的土壤上生长的青饲料会存在缺乏硒元素的问题。另外,日粮中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搭配不合理也可造成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仔猪拉黄色或黑色粪便,四肢无力,眼睑、下颌和腹下水肿、肌肉战栗等。可在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和维生素A、D、E等进行预防和治疗。

7.药物反应。哺乳母猪在哺乳期发病,若用药不当可引起猪腹泻;另外,仔猪在注射猪瘟、副伤寒等疫苗时,由于体质原因也可发生腹泻。为确保免疫成功,此时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只要加强饲养管理,1~2天即可康复。

二、综合防治策略

仔猪腹泻是兽医临床上的一种综合病症,必须分清病因,对症下药,综合防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搞好环境卫生。对于仔猪腹泻要做到“防重于治”。进猪前,猪舍要彻底打扫并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的烧碱溶液泼洒消毒。周围环境杂草要除尽,用10%~20%的生石灰乳泼洒消毒。同时,1~2月龄的仔猪每周用消毒液带猪消毒1次,并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2.加强饲养管理。仔猪在哺乳期间,应加强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提高仔猪断奶重和仔猪的身体状况。仔猪出生3天,肌肉注射性血素和0.2%的亚硒酸钠各1毫升,7天开始用乳猪料诱食,使仔猪在断奶前胃肠消化系统得到加强和健全。同时要精心护理仔猪,注意防寒保暖,垫草要干净、干燥、松软。供给适口性强、容易消化的全价料,并在料中加入0.05%的土霉素钙盐,既可预防胃肠道疾病,又可促进生长发育。饮水要充足、洁净,饮水中添加0.6%的漂白粉。哺育母猪料中要同时添加0.05%的土霉素钙盐,乳头每天用0.1%的高锰酸钾液消毒两次。

3.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三看,即看精神状态,看饮食情况,看粪便颜色和形状,及时发现和隔离有病猪只,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疫病控制措施,减少死亡,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蔓延。

仔猪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篇5

关键词:仔猪,病毒性腹泻,热应激,鉴别诊断

腹泻是仔猪的一种常见病, 很多原因都可以导致仔猪发生腹泻。特别是近一两年, 猪的病毒性腹泻在规模猪场流行很广, 不仅引起母猪的大面积腹泻, 还导致哺乳仔猪的大批死亡, 对于7日龄以内发病的仔猪, 死亡率最高可达100%。现在猪场一旦发生大规模的腹泻, 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病毒性腹泻。

自2013年5月以来, 湖南多个规模猪场发生哺乳仔猪的腹泻, 发病持续近进1个月之久。起初认为是病毒性腹泻, 通过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都未见明显好转。经过持续跟踪调查, 最终发现引起仔猪腹泻的真正原因不是病毒性腹泻, 而是热应激。下面, 就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对病毒性腹泻和热应激腹泻进行一个全面的比较, 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1 流行病学方面的差异

病毒性腹泻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致泻因子, 传播快, 面积广。就当前的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来看, 一旦发现首例腹泻, 在1周内几乎传遍整个猪场, 但种猪群不一定全部表现腹泻的临床症状, 可以统计的腹泻所占比例在10%~30%之间。而对于产房哺乳仔猪, 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在7日龄以内的仔猪, 往往在出生后1~2天开始发病, 腹泻后引起迅速脱水, 2~3天即因脱水酸中毒而死, 仔猪腹泻率每窝在50%~100%, 死亡率在70%~100%, 耐过猪往往预后不良。而热应激引起的腹泻, 在母猪群主要引起母猪的采食量下降, 一般很少见母猪的腹泻。对于哺乳仔猪, 一是发病的日龄有大有小, 10日龄以下的仔猪腹泻最为严重;腹泻仔猪的死亡率也较高。

2 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

病毒性腹泻主要对产房哺乳仔猪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7日内的仔猪发病严重, 最开始表现为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白色乳靡团, 之后发生水样腹泻, 颜色为黄色, 脱水迅速消瘦 (见图1) 。而热应激引起的仔猪腹泻粪便为灰白色 (见图2) 。

3 解剖方面的差异

病毒性腹泻与热应激腹泻剖检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肠道壁上的不同。病毒性腹泻的仔猪的肠道因为病毒对肠道上皮细胞的破坏而使得肠壁绒毛大面积萎缩和脱落, 导致腹泻后仔猪整个肠壁都很薄 (见图3) ;而热应激引起腹泻的仔猪肠壁则相对较为完整 (见图4) 。

4 防治措施方面的差异

对于病毒性腹泻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母猪进行免疫或返饲,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而于产房要加强管理和护理工作, 因为病毒性腹泻一般发生在气温较底的冬春季节, 所以, 在发生腹泻的时候要注意产房的保温、干燥和适当通风, 在管理上做到全进全出, 留出足够的空栏时期进行冲洗、消毒和干燥, 尽量减少环境内的病毒浓度, 同时做好饲养, 给母猪提供足够的营养, 保证有充足的乳汁供应。

对于热应激引起的腹泻主要防治措施是做好降温防暑。湖南夏季高温高湿, 而母猪因为皮脂较厚, 汗腺又不发达,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 极易导致热应激, 出现低烧 (一般在39~40℃) 、食欲下降、呼吸加速等现象, 严重的引起急性死亡, 特别是妊娠后期母猪最为危险。对于产房母猪, 因为热应激引起母猪的食欲下降, 影响乳汁的分泌, 另外热应激也可引起母猪的乳汁成份发生改变, 导致仔猪腹泻。因此, 通过改善猪舍内的环境, 比如安装雨帘、空调、喷/滴水、风扇等措施, 进行降温和通风。同时给以充足的饮水。在营养方面, 在夏季提高饲料中营养含量, 多餐等方式提供母猪采食量和营养, 保证母乳的供应。

5 总结

仔猪腹泻与猪痢疾的鉴别诊断 篇6

关键词:仔猪,腹泻,猪痢疾,鉴别,诊断,要点

1 前言

近年来, 规模化养猪场内, 仔猪腹泻和猪痢疾渐成多发病, 为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逐渐成为制约提高仔猪育成率和生猪出栏率的关键性问题。作为兽医工作者, 如何提高仔猪腹泻和猪痢疾的临床鉴别诊断的实效性, 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作者根据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实践, 总结出仔猪腹泻与猪痢疾的鉴别诊断要点, 为猪场疾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2 临床症状比较

仔猪腹泻临床常见有一般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两类。仔猪腹泻多发于幼龄猪各阶段, 临床常见有仔猪黄白痢、红痢、黄痢、灰痢之分。

仔猪红痢病原菌为C型魏氏梭菌, 典型症状为仔猪高热、排红色稀便、肠粘膜坏死为主, 病程短且死亡率较高。

仔猪黄痢病原菌为大肠杆菌, 以排黄色粘液性粪便为典型特征, 传染性极强, 很快在仔猪间传播蔓延。

仔猪白痢病原菌为大肠杆菌, 产房温度低、卫生条件差常为诱因。临床以排白色、灰白色带有腥臭味的粘稠粪便为主, 有时粪中混有气泡, 仔猪常表现为畏寒、口渴、食欲减退, 若治疗不及时, 死亡率较高。

仔猪副伤寒病原菌为沙门氏菌, 典型症状为仔猪排灰色或灰白色稀便, 伴有恶臭味, 2~3天后稀便开始暗红, 随病程的加剧逐渐消瘦衰竭而死, 死亡率在20~30%, 治愈后的仔猪多形成僵猪。

腹泻可发生于猪各年龄阶段, 而且病因多样化, 如猪瘟诱发腹泻、饲料改变诱发胃肠炎导致腹泻、中毒性疾病诱发腹泻等。一般性腹泻临床应用止泻药后, 病情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对于猪瘟、伪狂犬、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应用抗菌药物无效。应激性腹泻临床以消化不良为主要特征, 稀粪便中混有许多消化不完全食糜, 频频拉稀;患非典型猪瘟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病毒性胃肠炎导致腹泻则以水样腹泻为主要特征, 多发于7~20日龄仔猪, 拒食, 嗜水, 病程5~7天, 死亡率40~70%。病死仔猪呈苍白贫血特征, 传染性强, 常常一头仔猪发病2~3天后, 同窝仔猪即全部感染, 一周内同舍非同圈仔猪亦大量发病。

猪痢疾又称猪血痢, 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 以严重的粘液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 病猪常排红色糊样稀便, 剖检病理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及坏死性炎症。

比较所有腹泻及痢疾感染病例, 目前危害最为严重为黄白痢、轮状病毒、冠状病毒诱发的流行性腹泻, 伪狂犬病诱发的仔猪腹泻, 各规模化养殖场必须要结合养殖实际, 有针对性地采取预控措施, 确保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值。

3 临床鉴别

基层养殖户进行鉴别诊断时, 建议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进行综合判断。

3.1 发病年龄方面

一般情况下, 仔猪红痢发病集中在2日龄, 仔猪黄痢发病集中在3~5日龄, 仔猪白痢发病集中在5日龄~1月龄, 病毒性腹泻发病集中在7~20日龄, 仔猪副伤寒发病集中在1~6月龄, 猪痢疾多发2~3月龄的仔猪。

3.2 粪便性状方面

粪便性状为鉴别仔猪腹泻与猪痢疾的关键, 从排便行为来看, 饲料不合理诱发的腹泻, 仔猪一切正常, 偶见排出稀便;肠道炎诱发的腹泻, 可见猪只排便中弓腰、伴有哼哼的腹疼行为;中毒诱发的腹泻, 可见括约肌失控、稀便不断, 严重为水样腹泻。早期感染病例, 病猪多数钻于猪群中间, 体温升高。后期离群掉队, 进入中后期精神萎靡, 食欲废绝。如果此时体温恢复正常, 出现发热症状, 尚有治疗价值。体温持续下降, 则考虑弃而不用。

同时, 自粪便的颜色、形态、气味也是鉴别此病的关键点。粪便颜色如红痢为红色, 黄痢为黄色, 白痢为白色。粪便显红, 也有可能为血痢, 根据粪便有无血丝排出为主。粪便显白, 也可能为黄痢, 期间有白色粘性分泌物, 是肠道炎的表现, 出现不完全的凝乳块, 可断定为黄痢。出现气泡和腥臭气味, 可判定为白痢。此外, 病毒性腹泻也为黄色, 但是稀便内没有白色粘性分泌物。粪便为灰色, 基本可判定为仔猪副伤寒诱发的腹泻。粪便气味——典型几种稀便中有气味的病例, 白痢粪便为腥臭味, 消化不良诱发的腹泻粪便为酸臭味, 仔猪副伤寒稀便为恶臭味。粪便形态——拉稀与成型粪便交替进行, 首先考虑是否由非典型猪瘟诱发。稀便中, 混有大量消化不良的饲料, 考虑是否是由中毒、更改饲喂模式、受凉、寄生虫疾病等诱发。稀便中, 混有粘性分泌物, 根据分泌物颜色进行判断。剧烈腹泻, 水样拉稀, 可考虑是否有病毒腹泻引起。患猪痢疾的病猪一般是先排黄色稀粪, 内混粘液或带血。病情严重时所排粪呈红色糊状, 内有大量粘液、出血块及脓性分泌物、坏死的肠粘膜等。

3.3 病理变化

及时剖检病死猪, 根据不同病理变化程度做出鉴别诊断, 可有效提升鉴别此病的准确率。剖检肠道有大面积的出血病变, 排出的血便中混有坏死肠粘膜可考虑为猪痢疾所致;剖检肠道可见内充满气体、组织水液, 可考虑为病毒性腹泻;剖检大肠见严重溃疡, 可考虑为猪瘟诱发的腹泻。

3.4 用药效果比较

比较而言, 猪痢疾对止痢药、抗菌药敏感, 应激性腹泻对止泻药敏感, 病毒性腹泻对抗病毒药物敏感而对抗菌药无效。

参考文献

[1]万声道.不同日龄仔猪腹泻的病因[J].中国畜禽种业, 2010, (6) :100-101.

[2]罗艳, 孙波.断奶仔猪腹泻综合征的病因剖析和综合防治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0, (4) :28-29.

浅析仔猪腹泻的预防与治疗 篇7

1仔猪腹泻的预防

1.1做好饲养管理, 保证舍内通风良好, 保持干燥, 温湿度适宜, 清洁卫生和定期消毒;母猪临产前应擦洗和消毒乳头, 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仔猪出生3 d、15 d时各补铁1次, 肌肉注射铁糖注射液1~2 mL;保证仔猪3 d内吃上初乳以获得母体被动免疫力;断奶时要根据仔猪的体况, 合理安排断奶时间, 并逐步过渡, 避免惊吓、转群、母仔分离、突然更换食料等一切应激因素, 饲养密度要合理。

1.2饲料配方合理, 营养均衡, 不喂发霉、变质、有毒的饲料。饲料中可添加有机酸和酶制剂来调节仔猪肠道菌群平衡, 避免肠道疾病发生。

1.3可以在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硫酸新霉素、土霉素或磺胺类药物, 也可在临产母猪饲料中添加, 直到产后十几天, 可起到明显的预防作用。

1.4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 母猪产前可在40 d左右和20 d左右分别注射1次仔猪大肠杆菌苗, 用来预防仔猪发生黄、白痢病。仔猪进行有针对性的疫苗免疫接种, 如大肠杆菌K88、K99, 仔猪副伤寒等。

2仔猪腹泻的治疗

2.1对仔猪的腹泻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这对控制腹泻所造成的损害至关重要。仔猪腹泻可用盐酸诺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乳酸环丙沙星、长效土霉素及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2.2制定合理的驱虫保健程序是防治该类疾病的基础。35~70日龄的仔猪应进行1~3次驱虫;怀孕母猪应在产前1~2周进行1次驱虫;后备、空怀猪及种公猪, 每年驱虫3~4次;育肥猪应在春秋两季对全群猪各驱虫1次;新购进来的仔猪和种猪要驱虫隔离30 d后再混群饲养。经常清扫猪圈, 将猪粪集中发酵以消灭虫卵、幼虫或卵囊。

2.3腹泻时间长的仔猪会引起脱水、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临床上多用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钾、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进行腹腔补液。能正常饮水的猪只口服补液盐。

仔猪常见腹泻病的预防与治疗 篇8

1 病毒性腹泻

如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圆环病毒病、轮状病毒感染、猪瘟病毒等都可引起仔猪的严重腹泻。

1.1 症状特点

由病毒感染的仔猪腹泻症状不单一,除腹泻外,常还伴有精神沉郁、呕吐、活动量减少、发烧、发热、皮肤有出血斑点,有的还伴有气喘、咳嗽、厌食等其他症状;此类腹泻粪便颜色为灰色、暗灰色、灰白色或黑色,水样或糊状。

1.1.1 传染性胃肠炎

该病是由冠状病毒科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呈地方流行,以冬春两季发病最多,哺乳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100%。患病仔猪突然发生呕吐,接着急剧水样腹泻,体温升高,精神萎顿、厌食。粪便初为白色后变为黄绿色,常杂有未消化的乳凝块和气泡,味腥臭。病猪迅速脱水、消瘦、严重口渴,食欲减退或废绝,一般经2~7d死亡。

1.1.2 猪流行性腹泻

该病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于冬季,尤其是12月和1月份。保育仔猪的典型症状是呕吐和水样腹泻,食欲大减,精神沉郁,很快消瘦,严重者脱水死亡。

1.1.3 轮状病毒

该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以秋、冬季和早春较多见,且多发于10日龄左右的仔猪,有时也见于断奶仔猪。病初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不愿走动,常有呕吐。而后迅速发生色黄白或暗色的水样或糊状腹泻,经3~7d后出现脱水。仔猪胃内充满乳凝块或乳汁,小肠壁菲薄、半透明,内容物呈液状、灰黄色或灰黑色。有时小肠广泛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1.2 防制对策

(1)不从疫区或病猪场引种,采取全进全出制,最好自育种猪,自繁自养。(2)应用疫苗对仔猪进行预防接种,接种前要对仔猪的抗体水平做一大致的了解,还应对猪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猪的抗体水平高或猪不健康都不可以接种疫苗。(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猪场内要经常清理粪便、垃圾及其他污染物;清理完毕,打扫干净,进行消毒,房屋、路面、圈舍周围及猪舍、猪体都要进行消毒。(4)饲料中添加中药或西药、中西结合药进行药物预防。(5)平时减少或杜绝流动人员、车辆等随便进出养殖场,减少病毒、病菌的传播机会。(6)因病毒性腹泻无特效疗法,要对症治疗。要用抗病毒药物杀灭病毒病源,抗病毒药如金刚烷胺、黄芪多糖、吗啉胍 (病毒灵) 及中药制剂等。同时应用收敛止泻药。如鞣酸蛋白、药用炭等。(7)补充多种维生素以增强猪体自身抗病力,使用磺胺类药和抗生素等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如痢菌净、磺胺二甲基嘧啶等。

2 细菌性腹泻

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都可引起仔猪的腹泻。

2.1 症状特点

细菌引起的腹泻,病初只表现拉稀症状,多数采食正常,不表现其他症状;有的猪也可能采食减少、乏力、活动量减少;随病程发展为采食极少,甚至废绝,卧地不起;继而发烧、发热,抗病力减退,继发感染其他的细菌病或病毒病。细菌性腹泻粪便为灰色、黄色、白色、灰白色或黑色水样稀便。

2.1.1 仔猪黄痢

又名早发性大肠杆菌病,由猪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是初生仔猪 (1~7d) 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以十二指肠急性卡他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剧烈腹泻,排混有小气泡的黄色或灰黄色腥臭味的水样粪便,病猪口渴、脱水,但无呕吐现象,最后昏迷而死。

2.1.2 梭菌性肠炎

又名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多见于1~3日龄猪,排红色黏粪,偶有呕吐,病程短,死亡率高。

2.1.3 猪痢疾

由革兰氏阴性菌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多见于2~4日龄仔猪,季节性不明显,缓慢传播流行期长,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易复发,病初体温略高,排含有多量粘液及血液的胶冻状粪便。

2.1.4 猪沙门氏菌病

又名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2~4月龄断奶仔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呈地区流行性散发无明显季节性,病猪体温略高,表现急性败血病和剧烈腹泻,粪便恶臭,肛门、尾巴、后腿等处常有带血液的粘稠粪便。慢性者反复腹泻,粪便呈淡黄色等,恶臭,有的皮肤出现斑点。

2.2 防制对策

(1)防止传染源进入猪场。定期用消毒剂对猪场消毒,平时严格管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猪场。引进猪必须隔离观察,给仔猪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各种应激。(2)细菌引起的腹泻应抓住时机治疗。最好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药物交替用药,药量要足,以防耐药菌株的产生。(3)加强饲养管理。在饲料中可添加微生态制剂,减少腹泻发生的几率。(4)产前15~20d注射K88、99以预防新生仔猪腹泻。

3 饲料因素引起的腹泻

日粮蛋白质、纤维素过高,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缺乏,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过期失效,微量元素超标,含有毒物质 (如棉酚、芥酸、单宁等) 或突然更换饲料、饲料原料等都有可能引发仔猪腹泻。

3.1 症状

饲料蛋白过高或蛋白能量不平衡引起的仔猪腹泻,粪便常为米黄色稀便,且粪便中常有未被完全消化的饲料。食霉变饲料或霉变原料配制的饲料,粪便为灰黑色或暗灰色稀便。缺乏维生素会引起猪呕吐、腹泻。

3.2 防制对策

(1)购买信誉度高的饲料生产场家生产的饲料。(2)使用预混料、浓缩料配制饲料,在购买豆粕、玉米、麸皮等其他饲料原料时不可掉意轻心,不可贪小便宜而吃大亏。(3)由饲料因素引起的腹泻,病情严重的应在更换优质饲料的同时,应用止泻药,修复胃肠粘膜药及多种维生素以促进恢复。(4)饲喂猪只应根据猪的生育期,体重体况定制饲喂料量,掌握定时、定量、定次、定人饲喂。同一批次猪尽量中途不更换另类饲料,若必需更换饲料或不同生育期更换饲料,需设定一个换料程序,更换饲料过程中交叉饲喂,第1天换料饲喂的新换饲料应控制在总料量的10%以下,以后逐渐增加新换饲料,掌握每天增加10%~20%,直到全部换完。

4 气候突变及其他应激因素引起的腹泻

气温突变,高温,多雨潮湿,在饥饿状态下暴食、暴饮,母猪的奶水过稀或过稠,防疫、去势、氨气浓度高、饮水质量差等应激因素都可引起仔猪抗病力降低,极易引起仔猪的腹泻。

4.1 症状特点

此类腹泻病初症状轻微,只表现粪便稀薄,精神沉郁,不愿活动,稀便中存未被完全消化的饲料;随病性加重,病程延长,转变成水样稀便、卧地不起,甚至高烧、高热,腹泻淋漓成为肠炎,消瘦,若继发其他感染,病思虑会升高。

4.1.1 仔猪白痢

又名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10~30日龄仔猪常发病,当气温突变或其他不良应激时便会诱发该病。体温一般不高,排白色糊状腥臭稀粪,肛门周围常被粪便污染,无呕吐,慢慢消瘦死亡。

4.1.2 球虫病

多引起1~3周龄 (尤其是6~10日龄) 小猪发生腹泻。在7~8月份,高温、多雨、潮湿,极易暴发球虫病。感染猪开始拉黄褐色至灰色糊状粪便,1~2d后变成水样腹泻,进行性消瘦。

4.2 防制对策:

仔猪红白黄痢疾的诊断与预防 篇9

关键词:仔猪痢疾;诊断治疗;传染

仔猪红白黄痢疾是一种在仔猪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常见病,是造成养猪业经济损失、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本文就仔猪红白黄痢疾的诊断方式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定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1 仔猪红白黄痢疾的诊断

1.1 仔猪黄痢

仔猪在出生时身体状况正常,在12 h之后会有1~2头仔猪出现全身衰弱的症状,并且快速死亡。同窝的其他仔猪陆续出现疾病症状。仔猪排出稀便,粪便呈糊状,一般情况下都有小气泡,并伴随着腥臭味。在捕捉仔猪时,其肛门会自动流出稀粪,拉稀情况愈加严重,并且次数越来越多。仔猪肛门出现松弛,稀粪无法控制的流出,将仔猪与母猪全身被粪便染为黄色。患有黄痢的仔猪会迅速消瘦,呈现精神抑郁、脱水等症状。时常卧于母猪身上或产床一角昏迷,相继死亡[1] 。

其诊断要点为:突然发病,粪便呈黄色稀粪。同窝仔猪同时发病,死亡率极高,但母猪健康如常。可初步诊断为仔猪黄痢。

1.2 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一般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四类。其中最急性型仔猪在出生后12 h即会发病,并且在之后的几小时或次日死亡。感染仔猪一般都会出现血痢,出现衰弱症状,迅速进入濒死边缘。急性型仔猪在出现病症后一般可以存活2 d,在第三日死亡。病猪的粪便含有灰白色坏死组织的水样粪便;亚急性型仔猪一般会出现持续性非出血性下痢。一般情况下在5~7 d内死亡。亚急性仔猪在患病后依然健康活泼,食欲尚佳,但是随着时间的消逝会逐渐消瘦,粪便软而黄,含有灰色坏死组织[2] 。慢性一般较为少见,一般在几周后死亡。

其诊断要点为:各窝仔猪的发病率不同,粪便一般含有灰色坏死组织。一般仔猪发病日龄1~3 d,1周以上的发病率较低。

1.3 仔猪白痢

仔猪突然出现拉稀的症状,最开始是浆糊状的水样,随之出现乳白色、灰白色等。伴随着腥臭味。仔猪体温与食欲表现政策,但精神出现萎靡,怕冷,逐渐消瘦,皮毛光泽消失。仔猪白痢的病程一般为一周,大部分仔猪可康复痊愈,严重猪会在一周左右死亡。

诊断要点:仔猪在段时间内同时发病,粪便呈白色,并且反复。病猪体温不高,怕冷就可以初步判断为仔猪白痢。

2 综合防治措施

2.1 一般措施

母猪饲料的蛋白质水平要维持在正常水平,饲料量也要恰到好处。母猪在产前与产后要进行合理的管理。产房在使用之前要彻底消毒,仔猪在出生后要注意防寒保暖工作。让仔猪尽快使用初乳,并且尽量保持乳汁食用充足。

2.2 疫苗预防

目前已经有多种疫苗问世,可以用来预防仔猪红白黄痢疾,如弱毒苗、灭活苗等。使用方式有注射与口服多种。一般出产的母猪或者病情严重的养猪场应该在母猪生产的前1个月和20 d分别进行接种。

2.3 仔猪粪便免疫

基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地域性,目前生产的商品疫苗的预防效果不甚理想。所以使用患病猪仔的粪便喂食的方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该种方式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十分适合中小型养殖场。主要步骤是在母猪生产前的40 d与20 d,收集患病仔猪的红白黄痢仔猪排出的粪便,混入饲料中,给母猪喂食。注意,喂食含有病猪粪便的饲料时应该在盛放在一个小盆中,逐头喂食。在喂食后几天内,使用消毒药水进行彻底消毒。目前一般使用仔猪粪便免疫的防范能够有效的预防仔猪黄痢。

2.4 药物预防

母猪在产仔前1周内以及产后当天进行抗剪药物注射;或给初生仔猪没有吃奶前服用抗拒药物,并在2~3 d内,每天2次的连续服用[3] 。目前部分单位研制的蛋黄粉或蛋黄液能够用于预防治疗仔猪痢疾,可以根据情况适当选用。但是一定要选择优质的产品。另外,如发现患病上仔猪黄痢1~2头时,可以迅速向同窝的其他仔猪进行药物注射,避免大量仔猪死亡。

(编辑:狄慧)

参考文献:

[1]吕惠序.猪痢疾的诊治及防控措施[J].养猪,2012(5):102-104.

[2]高玉香.猪痢疾的诊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0(4):120-120.

仔猪腹泻的诊断及防治 篇10

1 病因分析

仔猪腹泻病多发于1~20日龄以及断奶后10~15d的仔猪, 是典型的多因素疾病。病仔猪常有厌食或拒食、消化机能紊乱、腹泻、水肿、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低等症状。仔猪腹泻常年存在, 治愈后的仔猪常表现生长迟缓、耗料增多、疾病不断、出栏体重小, 甚至成为僵猪。

仔猪腹泻的发生既有生理、营养方面的因素, 也有管理、病原方面的因素, 可归纳为非传染性腹泻与传染性腹泻两大类。

1.1 非传染性腹泻

主要是由于仔猪先天免疫力不强、母乳营养缺乏或过剩、猪舍环境卫生较差、饲喂方法不当、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其他因素, 如断奶应激, 食物、伙伴、环境及温度、湿度变化应激等。

1.2 传染性腹泻

有病毒性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细菌性的黄白痢、副伤寒、红痢以及寄生虫感染。发病原因有易感仔猪吮吸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母猪乳头引发;或患病母猪由于乳汁变性, 致使仔猪消化不良, 病菌乘虚, 而人大量繁殖导致腹泻;又或者仔猪受环境应激因素和饲养管理不当引发, 这同时也是非传染性腹泻的致病原因。

2 诊断要点

临床上多数认为是大肠杆菌所引起的, 用药治疗结果对由病毒或其他病因引起的腹泻完全无效, 从而增加饲养成本。要获得良好的冶疗效果, 就要了解病因, 并有正确的诊断, 通常必须由实验室对采取的病猪样本进行正确的微生物学诊断。然而采样不准确, 用死猪或被治疗过的猪或采样数量少, 都可能无法确诊, 因为腹泻原因往往是由很多病原体同时感染或是连续感染的。

3 预防措施

3.1 母猪产前的管理

(1)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合理调配饲料, 保证母猪产后乳量的平衡与优质, 防止母乳过浓、过稀或不足。 (2) 在母猪产前1周或9d左右在饲料中投入抗生素类药物, 如土霉素等。 (3) 在母猪分娩前21d接种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K88、K99等四价苗。 (4) 做好产房准备。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是减少仔猪腹泻的主要措施。母猪产前应把整个产房包括床隔板、床面及舍内各种设备彻底清洗, 消毒, 条件允许应空置5~7d后再进待产母猪。 (5) 母猪进入产房要提前洗澡。母猪进产床之前洗澡很重要, 用肥皂和温水给母猪清洗乳头周围、腹部、膝下、脚等, 消除粘在母猪身上的脏土粪便, 清除引起仔猪腹泻的隐患。洗过澡的母猪在产前1周进入产床。

3.2 母猪产后的管理

母猪产后的管理注意事项很多, 为仔猪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的应激。

(1) 母猪分娩时, 饲养人员应在产床前看护, 帮忙将仔猪身上的粘液擦掉, 将身体擦干, 然后将仔猪放在有补热的保育箱中。母猪产后当天可肌注青链霉素或产后康等抗菌剂。

(2) 仔猪出生后不久, 要将脐带距腹部7~10cm的地方剪掉, 用碘酒消毒。脐带易感染, 要处理妥当。

(3) 新生仔猪生后尽快吃上初乳, 同时做好固定乳头工作。

(4) 做好保温工作, 保育箱中的温度应在30~32℃保育箱外环境温度应在25℃左右, 并且没有贼风, 又可把污浊气体排出舍外。

(5) 仔猪生后24h内全部注射或口服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氟哌酸、阿莫西林等, 仔猪生后3日龄应补铁, 因为奶中缺铁, 补铁可提高血中铁浓度。缺铁时仔猪易患贫血病, 易受冷和感染疫病。8~10日龄应给仔猪补硒, 补硒可提高抗病力。

(6) 仔猪断奶时尽量减少应激原、例如:阉割、分群等, 断奶后仔猪环境要通风保温, 3周龄时温度应在25~28℃左右。

(7) 搞好仔猪环境卫生消毒, 每周猪舍消毒2~3次, 每窝猪使用—套专用工具, 避免混用交叉感染。

3.3 仔猪饲料的管理

3~4周龄断奶的仔猪, 没有优质的乳猪料和良好的饲养管理技术, 仔猪生产性能就会下降, 腹泻现象就会出现。 (1) 在仔猪8~10日龄时, 为仔猪提供优良乳猪料, 引诱仔猪尽早采食。 (2) 为仔猪提供清洁的饮水, 可促进乳猪采食量提高。 (3) 保证每天提供新鲜的乳猪料, 断奶后2周内不要改变饲料, 以后改变也要逐渐过渡。

4 治疗方法

4.1 病毒性腹泻

采取对症治疗法, 用鞣酸蛋白, 次硝酸铋等收敛止泻剂, 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或金刚烷胺等治疗。

4.2 细菌性腹泻

可选药物较多, 如磺胺类, 硫酸新霉素, 强力霉素, 环丙沙星, 痢菌净等, 同时也可用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4.3 寄生虫性腹泻

上一篇:音乐文学下一篇:企业会计人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