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预防和治疗论文(精选8篇)
仔猪腹泻的预防和治疗论文 篇1
仔猪腹泻是仔猪养育阶段最常见也是最棘手的一类病症,在猪场中该类病症占到仔猪发病的70%左右,由其导致的死亡占到仔猪死亡总数的近50%,常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因
仔猪腹泻是一类综合性病症,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仔猪腹泻往往是多种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哺乳前期的仔猪黄痢、哺乳中后期仔猪白痢、断奶仔猪综合症最常见。
(一)、哺乳前期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浆状稀粪和引起仔猪早期死亡为特征,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多发于1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出生后数小时至3日龄最为多见,7日龄以上的乳猪发病极少。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仔猪病初时拉黄色或淡黄色稀粪,混有气泡,常有腥臭味,1天之内波及全群,随后病势加重,以致肛门松弛失禁,粪水顺流而下,仔猪毛色粘附黄色液体,迅速消瘦,畏寒颤抖,最后因脱水、衰竭而死,发病率高,死亡率80%~100%。尤其以头胎青年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为最高,发病急,死亡率也高。
(二)、哺乳中后期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一般发生于7~30日龄仔猪,以10~20日龄多见。其临床主要症状为:突然拉稀,排出灰白色、乳白色或淡黄色粥状或糊状稀粪,喜钻垫草,有渴感,严重脱水、消瘦。如加强饲养管理和治疗适当,愈后一般良好,若不治疗或治疗不当,经5~6天后死亡或转为慢性,生长发育不良,治愈或自愈后易复发。发病率一般为10~30%,高的可达60%以上,如没有继发其他病菌或病毒感染,死亡率较低,一般不超过10%。
(三)、断奶仔猪综合症
常发生于断奶后不久,以往认为,断奶仔猪腹泻是由于病原物侵袭所致。近年来的研究证明,饲食因素是导致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因豆饼(粕)中的大豆球蛋白和β~聚球蛋白引起的抗原刺激,如果仔猪在断奶时,对抗原物质没有适应或肠道尚未建立免疫耐受力时,则诱发腹泻。
此外,植物蛋白引起的pH值碱性增加、疫苗接种、仔猪阉割、突然改变环境等应激,均促使胃肠消化受阻,机体免疫力下降,病原菌滋生,会出现水肿、过敏性腹泻的症状,严重者激活圆环病毒并继发血液原虫病的发生,导致断奶仔猪衰竭综合症,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出现较高死亡率。
二、预防和治疗
母子同治、交替用药,是治疗哺乳期间幼畜细菌性腹泻的基本原则,也是根治此病的有效措施。
(一)、母猪用药
从母猪产前半个月起,混饲“母猪健”等“保健药+抗病毒药+阿莫西林”,连用5天,净化病毒和致病菌,以最好的状态迎接生产;生产当天,于产仔一头时,注射“产后快康”等类似药物,产完后继续注射2天,每天一次;同时在生产前一天和产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分别喂“母仔安”类药物,每天早晚各一次,用量按药物说明加一倍,确保母仔平安健康;也可将“六一散”(滑石500g、甘草100g)粉碎后拌料饲喂母猪,每头猪每次150g,每天2次,连用2天。
(二)、仔猪用药。
仔猪腹泻后,口服“仔猪痢乐”、“仔猪痢宝”。肌注或交巢穴注射针对治疗大肠杆菌类的各类药物(如前述口服药及沙星类药、特效肠炎灵、庆大霉素等)。中药治疗:仔猪断乳前发病的用“六一散”600g,或单用瞿麦1000g煎水喂服母猪,每头猪每次250g,每天2次,连用2天。仔猪断乳后发病的单用瞿麦1000g(10头仔猪2天用量),煎水喂服仔猪。
(三)、防控
猪场的环境和饲养管理不当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预防该病的发生主要从环境消毒和加强种猪饲养管理着手,同时围绕初生仔猪,把握好“三关”,杜绝肠炎腹泻。
1、注重环境卫生,改善饲养条件
(1)、保持圈舍良好的环境卫生,平时做好猪舍、饲料和饮水的消毒工作,及时清除圈舍内的粪尿,保证栏内干燥通风,勤换垫草和饮水。(2)、夏季做好防暑降温,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中午饲喂湿拌料,提高母猪采食量;冬季注意保温,防贼风,给哺乳母猪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母猪的泌乳性能,为仔猪提供充足的母乳。仔猪断奶后2周内应注重保温,这点冬季尤为必要。(3)、猪舍饲养密度不宜过高,注意保暖通风,有条件的养殖户最好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
2、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1)、给母猪适当喂些营养丰富的精料、青料和多汁饲料,多喂哺乳母猪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能促进泌乳的优质饲料,并保证清洁饮水,以增强母猪的抗病能力和提高奶水质量。(2)、给产前15~30天的母猪注射本地(场)血清型菌株苗或大肠杆菌k88、k99、987T多价工程疫苗;(3)、母猪临产前应彻底消毒产房,母猪临产和产后,用温热的高锰酸钾水擦洗母猪乳房、腹部和外阴。仔猪出生3天内,于每次吃初乳前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并擦净母猪乳头后,挤掉乳头前2~3滴奶水,再让仔猪吃奶;(4)、母猪产前7天减料,每天减0.5kg,产仔当天不喂料,产后限制喂料,逐渐增加,到产后7天正常给料。
3、抓好过“三关”
在仔猪养育过程中,有三个腹泻高峰期,即:产后1~7天、14~21天、断奶后7天,分别与仔猪养育过“三关”的时间相对应,所以必须抓好过“三关”。
一是初生关:过“初生关”的重点是做好保温和哺喂初乳,同时做好接种免疫工作。(1)、仔猪初生时产房或仔猪保温箱要保持30℃,以后每周降2~3℃,降至22~24℃;(2)、仔猪出生后2小时内,要让其吃上初乳,对体弱仔猪要注意人工辅助喂乳;(3)、出生后于吃奶前1~2小时立即接种猪瘟细胞苗,做好超前免疫,并肌注或口服“仔猪痢宝”、“仔猪痢乐”、“混感康宁”等仔猪大肠杆菌药;(4)、出生72小时后,肌注补血补铁制剂,提高生命力和抗病力;(5)、到14日龄左右,再加强肌注一次补血补铁制剂,确保腹泻高发期间控制速发性败血型大肠杆菌病。
二是补料关:仔猪出生后7天,开始用易消化高能量高蛋白颗粒碎料投喂诱食,增强仔猪采食能力,提高抗应激、抗病能力。15~20日龄正式补饲,补饲用料最好选用质量信誉好的商品料。至30日龄每头仔猪采食饲料达到120g,说明仔猪顺利通过了“补料关”。
三是断奶关:过好“断奶关”的关键是减少应激,在断奶后15天内,尽量做到圈舍、猪群、饲料、饲喂方式“四不变”。断奶前5天和断奶后2周内,混饲维生素E、酵母等,严防水肿病,及早控制消化不良和过敏性腹泻,因断奶仔猪常出现拒食,饿急了又过量采食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泻,所以,断奶5天内的仔猪应限饲,少添勤喂以免腹泻。在仔猪饲料中适当添加土霉素等抗生素也可有效防止腹泻。
仔猪腹泻的预防和治疗论文 篇2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腹泻,但是发生腹泻的猪主要发生在这三个年龄群:出生后1~3日龄仔猪,7~14日龄仔猪和断奶后年龄的仔猪。新生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可能在日益增加,尤其是集中产仔管理的猪场。菌毛抗原疫苗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已使新生仔猪腹泻大为减少。个别猪场使用口服同源奶制疫苗,但一般需要两次免疫才能获得满意的预防效果。然而,菌毛疫苗对新生仔猪腹泻不一定有效,控制这种年龄的腹泻病常常是比较困难的。
虽然仔猪腹泻的病原是比较多的,而且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最容易感染的病原就是针对某种病原的母源抗体消退时又同时感染的这种病原。当有大量的病原感染超过初乳或乳中抗体免疫控制力时腹泻就会发生。产仔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卫生状况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仔猪腹泻的严重程度和成活率及预防有重大影响。
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和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线虫(如Sarongyloides ransomi)在美国东南部也常常引起猪腹泻。据报告,美国中东部的许多州也有增加的趋势。据设在Galeburg的伊利诺州诊断室的调查统计,在哺乳猪流行的病原有:球虫占32%,大肠杆菌21%,TGE病毒20%,轮状病毒10%,产气荚膜梭菌11%,未诊断6%。从同一个猪分离鉴定出的病原常常不止一个。最近几年的观察,发现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有增加的趋势。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作为原发性病原在仔猪要比幼年仔猪少见。伊利诺州诊断室对144头发生腹泻的猪作了调查分析,从6日龄到断奶时分离到病原性大肠杆菌比例较少(14%),而1~5日龄仔猪比例较高(53%)。新生仔猪腹泻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常常可能是继发性病原。这些大肠杆菌可能不一定溶血,也不是肠毒性的。Moxley报道了大肠杆菌K88株感染哺乳猪和断奶猪出现内毒血症休克。他认为看到小肠充血就说明肠道感染了β溶血性大肠杆菌,这些大肠杆菌菌株表达K88菌毛抗原。用商品菌毛疫苗给母猪免疫接种对预防初生仔猪大肠杆菌并不是非常有效的。
传染性胃肠炎(TGE):如果养猪生产者的生产计划中每周或每月都持续有母猪产仔而中间没有间歇的话,地方流行性TGE常常就是初生仔猪腹泻的原因。当新生仔猪和3~4周龄的仔猪一起养在一个大的产仔房(50~100个产仔箱)内时,地方流行性TGE最为常见。年龄较大一点的感染猪会排出大量的有致病力的病毒,这些大量的有侵袭力的病毒可突破易感猪的母源抗体的保护力,大约在仔猪一周龄时初乳中IgG抗体水平已下降到一定程度,这时大量的病毒超过了母猪奶中IgG抗体的数量。母猪是部分免疫,因此很少出现临床症状。由于母猪免疫程度不同,在同一产仔房内,腹泻的严重程度也不一样。一窝仔猪腹泻很明显,而产仔箱邻近的另一窝仔猪可能很健康。仔猪在哺乳期内由于从母猪奶中获得免疫力而得到保护,而断奶后就发生腹泻。吃前面乳房奶的仔猪,由于奶汁较多可能不发生腹泻,吃后面乳房奶的仔猪由于奶汁较少获得的保护力较低,就可能腹泻。因此,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很大,这要取决于各个母猪从奶汁中提供的乳内免疫力的数量和仔猪感染的年龄。发病率可达50~100%,死亡率可在10~30%,这要取决于猪群免疫力水平和环境因素。
轮状病毒:在新生仔猪的最初几周内,几乎所有的仔猪都可被轮状病毒感染,但大多数病例都呈亚临床症状。当持续不断的产仔房内的病毒超过了仔猪的被动免疫保护力时,就会出现感染的临床症状。Benfield报告,对轮状病毒具有免疫力的母猪在产仔前3天和产仔后2周内可经粪便排出病毒。新生仔猪感染轮状病毒后会出现柠檬黄或奶酪样腹泻。年龄较大的仔猪腹泻比较温和,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如果仔猪缺乏被动免疫力,病毒增殖足以使6~7日龄的仔猪感染,其临床症状是比较严重的。发病率通常为80~100%,死亡率为5~20%。如果病毒感染的同时继发细菌感染造成的死亡率会大为增加。
球虫病:在6~10日龄的仔猪,被诊断为球菌病的日益增多。较大规模的集约化养猪生产可能增加了球虫病的流行。在7~8月份猪球虫病的发生年可能增加。
感染猪开始抽拉黄褐色至灰色的糊状粪便,一两天后继而变成水样腹泻。腹泻持续4~8天直到严重脱水。在混凝土地板或板条的产仔房内,球虫病发病率可以达100%。在木板地板的产仔房内,发病率也可以比较高。死亡率为0~20%,这要取决于是否同时有继发感染和环境应激因素。
虽然在猪已鉴定出几个球虫种类,但已经知道的对年轻仔猪有致病力的种仅有猪等孢球虫(Isosporn suis)。形成孢子的卵囊被仔猪食入后,释放出孢子虫,大部分渗入空肠和回肠的上皮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大约(在食入)5天后,进入有性繁殖阶段,卵囊经粪便排出。Harleman和Meyer报道了猪等孢球虫肠道外生活史,卵囊食入后在排出的10~14天可引起第二次高峰。
在流行的猪场,可以预先知道哪一天仔猪要发生腹泻。猪只开始通常不活泼,大部分时间躺在靠近热源的地方,第二天就可发生腹泻。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虽然C型产气荚膜梭菌通常可使3~5日龄仔猪发生急性腹泻,但是在5~14日龄仔猪也可引起C型产气荚膜梭菌慢性感染。这些仔猪出现临床疾病2~3天后出现腹泻和脱水。这种疾病常呈散发,同一窝仔猪仅3或4头感染,而其余的仔猪可能是健康的。
兰氏类园线虫(Strongyloidesransomi):虽然肠道线虫主要在美国东南部是一个问题,但是中西部州的兽医人员对这些寄生虫也是重视的。幼虫可经感染母猪的初乳传给哺乳的仔猪。食入的幼虫可引起空肠上皮细胞脱落使6日龄仔猪发生腹泻。可看到仔猪厌食、腹泻、脱水和精神沉郁。
诊 断
令为遗憾的是对腹泻仔猪进行尸体剖检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病毒性感染的病变可能是肠壁变薄,呈半透明,肠系膜淋巴管内有稀薄乳糜,粪便通常的pH<7.0。然而,这些结果在仔猪不如新生仔猪明显。类似的结果在患球虫病的仔猪也可看到。常常也可看到坏死性肠炎,患球虫病或亚急性梭菌感染都可出现这种肠炎。粪便pH>7.0可能是大肠杆菌病,但也不是特定的。如果母猪无乳汁,仔猪由于没有奶消化,这些猪的粪便也不一定是碱性pH。
因为尸体剖检结果不能确诊,因此有必要采用实验室方法确定腹泻的病原。要想获得最好的诊断结果,应在腹泻发生的初期送几头未经治疗的活猪到实验室作诊断。如果不可能把猪送去,将病猪剖杀后采集一些组织样品送检。死猪或临死猪的样品不宜用作实验室诊断。可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螺旋结肠的部分片段用福尔马林固定后送到实验室作组织病理学检查。新鲜的、冷藏的空肠和回肠片段送检作病毒荧光抗体检查和细菌学培养(如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用回肠做5~6个压涂片送检作显微镜球虫鉴定和大肠杆菌病荧光抗体检查。收集几毫升腹泻的粪便材料送检作电子显微镜病毒粒子检查。
由于各个实验室条件不一样,因此在送检病料时应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联系,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及怎样的运送方式。只有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才能研制和采用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治疗与控制
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或者是产仔之间至少间隔3个月,这些都有助于控制病毒性腹泻。治疗地方流行性TGE或轮状病毒的关键是防止和控制大肠杆菌继发感染。应当经低乳头饮水器或缓流水饮水槽供给仔猪新鲜的口服电解质溶液,并添加抗菌物药物〔如壮观霉素、庆大霉素、阿普拉霉素(Apramycin、呋喃西林(Nitrofurans)、Quinoloes和新霉素)可减少细菌继发感染。即使幼小的患腹泻的仔猪都会消耗相当数量的水,如果它们能接触到水源的话。在加入药物期间,对水的摄入量要进行监测,以评价药物的食口性。
如果认为大肠杆菌是腹泻的主要原因,应做一下抗生素敏感试验以便采用适宜的抗生素治疗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就说明可能还有并发感染,那么诊断结果就要重新评价。
地方流行性TGE是非常难以控制和预防的。目前TGE商品苗在野外应用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据报告,有些兽医人员采用从早期感染猪得到的同源活病毒可获得较好的结果。这种病毒取自吃初乳前被感染的新生仔猪。将小肠经过离析结冻,在母猪产仔前3周给予接种。Halterman和Harris分别报道,给整个猪群口腔接种一次活的有致病力的病毒可在猪群内消除TGE的持续流行。南斯拉夫也报道获得同样的消除TGE的结果。有些兽医人员报告在母猪产仔后3~5天注射TGE商品苗仅获得有限的成功。
轮状病毒疫苗在预防轮状病毒腹泻方面还不完全满意。Bohl和Saif已报道轮状病毒毒株之间抗原性不一样,异源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
对已出现临床症状的球虫病作治疗没有什么价值。在预计要发生腹泻前3~4天给仔猪服用球虫药物一般可产生效果。兽医人员也报道了使用球虫药混合剂〔包括氨丙嘧吡啶(Amprolium)、癸氧喹酯(Decoquinate)和磺胺(Sulfas)〕取得各种各样的结果,这些药物目前在美国还没有被批准用于猪。
控制球虫病的中心应围绕着怀孕与产仔设施的卫生和产仔前对母猪的治疗。基本的前提是防止新生仔猪吃入虫卵。猪等孢球虫的接触来源还没有鉴定清楚。试图从产仔室地板削下来的碎屑中找到虫卵没有成功。研究人员发现母猪很少排出猪等孢球虫虫卵,若在猪粪中检出虫卵,一般都是艾美尔球虫的成员。
为了减少母猪产生虫卵,预防幼猪可能感染,在母猪产仔前2周和产仔后2周内,在饲料中添加球虫药物。给母猪服用球虫药物后,对仔猪腹泻的预防效果无法预测。氨丙嘧吡啶、癸氧喹酯或莫能菌素(Monensin)是一些最常使用的药物,但是还没有被批准。需要了解药物使用后兽医人员与病畜之间的适当关系。
在产仔前4~6周给母猪服用金霉素―磺胺甲基嘧啶―青霉素结合剂对控制球虫病已证明是有帮助的。如果磺胺甲基嘧啶给母猪服用,育成猪的尿液应当作磺胺甲基嘧啶检查,以免饲料在生产和运输系统中发生交叉污染。
对于大多数猪场来说,控制球虫病的根本办法是实施严格的卫生措施并同时控制伴随的感染。对于某些猪场来说,采用金属网作为产仔房的地板可能是有效控制球虫病的唯一方法。但是如果养猪生产人员放入产仔箱内的母猪身体比较脏,或者生产人员在猪栏之间活动穿了污染的靴子,那么即使采用了金属网地板也不会有效。有些兽医人员有时因为违反了卫生措施而感到后悔。
仔猪腹泻的预防和治疗论文 篇3
1 发病日龄
仔猪病毒性腹泻病主要以刚出生3~8 d内的仔猪发病为主, 个别养猪场也有出生15 d左右的仔猪发病。
2 临床症状
主要以腹泻为主, 水泻, 颜色黄绿色或灰绿色, 有恶臭。仔猪腹泻后迅速消瘦, 一般在6~48 h内死亡, 病死率达90%以上。母猪一般无明显症状, 个别有拉软便。15日龄以上的仔猪拉稀较少, 即使发病也容易治愈。
3 免疫影响
以未免疫猪传染性胃肠炎或流行性腹泻二联苗的猪场发病较为严重。部分猪场已经免疫了猪传染性胃肠炎或流行性腹泻二联苗的也依然会发病, 但症状相对较轻, 发病率、死亡率相对较低。
4 防治方案
4.1 加强管理
4.1.1 加强产房保温:
不仅仔猪保温箱的温度要保持在30~33℃, 而且产房的温度也要提高到20℃以上。最好能采用高位保温产床, 即在产床的仔猪保温箱底部安装60 cm×50 cm的电热板作为哺乳仔猪的睡床, 以保持仔猪保温箱内温度。
4.1.2 保持猪场干燥:
规模化猪场的产房多为高床饲养, 在地面、走廊铺撒生石灰, 禁止用水冲洗猪栏。仔猪拉稀的地面用浸有消毒水的拖把及时拖干净。
4.2 科学治疗
一般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可使用抗病毒类, 如干扰素 (可以用新城疫1系强毒苗代替) 、转移因子肌肉注射发病猪只, 但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猪舍中有1头仔猪发病, 则就要全窝仔猪同时治疗, 饮水或灌服口服补液盐溶液, 严重的发病仔猪还可采取腹腔肌注补液, 防止脱水酸中毒。每头仔猪灌服蒙脱石粉2 g (或矽碳银) , 2次/d, 可有效吸附肠道毒素, 防治胃肠黏膜的脱落。
口服补液盐溶液的配制方法:氯化钠3.5 g、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 g、葡萄糖20 g、温开水1 000 m L, 待融解后加温至40℃左右, 让仔猪自由饮用或灌服。
4.3 预防新法
收集急性感染仔猪的小肠, 放在组织粉碎机 (或家用式榨汁机) 内制成匀浆, 冰冻保存备用。每20头母猪饲喂1头仔猪的肠道组织, 肠道组织匀浆溶于2.5 L水中;每头母猪125 m L (约半茶杯) 混入饲料中。至少在分娩前3周投喂母猪。也可将急性感染仔猪的小肠, 放在组织粉碎机 (或家用式榨汁机) 内制成匀浆, 再用8~10倍生理盐水稀释, 4层纱布过滤, 加甲醛灭活, 经过安全试验后;注射母猪, 先普免 (4 m L/头) , 产前3周加强免疫 (4 m L/头) 。经多数猪场推广应用, 使用该种方法预防仔猪病毒性腹泻病, 疗效明显。
摘要:仔猪病毒性腹泻病是近年来流行较为严峻的生猪疫病, 该病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治愈率低, 已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介绍了作者通过多年来对该病的探索与研究, 提出的一套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案和实用技术, 以对同行提供参考。
浅析仔猪腹泻的预防与治疗 篇4
1仔猪腹泻的预防
1.1做好饲养管理, 保证舍内通风良好, 保持干燥, 温湿度适宜, 清洁卫生和定期消毒;母猪临产前应擦洗和消毒乳头, 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仔猪出生3 d、15 d时各补铁1次, 肌肉注射铁糖注射液1~2 mL;保证仔猪3 d内吃上初乳以获得母体被动免疫力;断奶时要根据仔猪的体况, 合理安排断奶时间, 并逐步过渡, 避免惊吓、转群、母仔分离、突然更换食料等一切应激因素, 饲养密度要合理。
1.2饲料配方合理, 营养均衡, 不喂发霉、变质、有毒的饲料。饲料中可添加有机酸和酶制剂来调节仔猪肠道菌群平衡, 避免肠道疾病发生。
1.3可以在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硫酸新霉素、土霉素或磺胺类药物, 也可在临产母猪饲料中添加, 直到产后十几天, 可起到明显的预防作用。
1.4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 母猪产前可在40 d左右和20 d左右分别注射1次仔猪大肠杆菌苗, 用来预防仔猪发生黄、白痢病。仔猪进行有针对性的疫苗免疫接种, 如大肠杆菌K88、K99, 仔猪副伤寒等。
2仔猪腹泻的治疗
2.1对仔猪的腹泻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这对控制腹泻所造成的损害至关重要。仔猪腹泻可用盐酸诺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乳酸环丙沙星、长效土霉素及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2.2制定合理的驱虫保健程序是防治该类疾病的基础。35~70日龄的仔猪应进行1~3次驱虫;怀孕母猪应在产前1~2周进行1次驱虫;后备、空怀猪及种公猪, 每年驱虫3~4次;育肥猪应在春秋两季对全群猪各驱虫1次;新购进来的仔猪和种猪要驱虫隔离30 d后再混群饲养。经常清扫猪圈, 将猪粪集中发酵以消灭虫卵、幼虫或卵囊。
2.3腹泻时间长的仔猪会引起脱水、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临床上多用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钾、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进行腹腔补液。能正常饮水的猪只口服补液盐。
仔猪腹泻预防及治疗 篇5
1 发病原因
(1) 应激反应。由于仔猪与母猪突然分离而产生的精神应激;由产房迁至保育舍, 依附母猪生活到完全独立生活的环境应激;仔猪由吃母乳和乳猪料到完全食用断乳仔猪料的饲料应激;断乳后的重新组群发生位次争斗的应激;温度变化的应激。
(2) 仔猪消化酶不足。仔猪断奶后, 原本不健全的消化系统, 消化酶的活性在断乳后还会降低, 胃酸分泌不足, 导致消化不良而产生仔猪腹泻。
(3) 病菌侵袭与免疫系统的不健全。仔猪因自身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 断乳后依赖母乳的免疫抗体有所下降, 故极易使病原微生物乘虚侵入, 造成腹泻。
2 预防措施
(1) 加强母猪与仔猪的饲养管理。改善母猪和仔猪生活的温、湿度环境, 建立健全猪舍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提高断乳仔猪的个体素质, 这是预防断乳仔猪腹泻的重要举措之一。
(2) 实行母猪与仔猪的逐步分离方法。在断乳后一周左右进行, 白天母猪与仔猪隔离, 夜晚并回原圈, 降低仔猪思母的精神应激, 同时由于仔猪留在原舍, 仍由原来的饲养员饲喂, 降低环境变化和饲养人员变化造成的应激。
(3) 降低饲料应激。仔猪生后7日龄开始补料, 建立起胃肠免疫耐受功能。经多家猪场试验证明, 仔猪断乳前需采食600克左右饲料, 才能使仔猪消化系统耐受断乳后饲粮应激, 从而使断乳后仔猪腹泻下降。
降低饲粮抗原物质 (来源于植物蛋白) , 减轻肠道免疫反应。断乳仔猪饲粮豆粕控制在25%以下, 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 以限制性氨基酸强化饲粮, 断乳仔猪饲粮粗蛋白质不宜超过19%, 同时改进植物性蛋白饲料的加工方法, 如蒸气挤压膨化。
(4) 合理利用添加剂。断乳仔猪饲粮中添加有机酸可以提高消化道的酸度, 激活某些消化酶, 如柠檬酸、甲酸钙、乳酸等, 但添加不宜超过40日龄。饲料内添加酶制剂, 如复合酶制剂 (含有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等) , 还可添加益生素, 锌、碘、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以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增强抗病力。
(5)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驱虫程序。
3 治疗
对发生腹泻的仔猪要防止脱水, 要及时补液, 注射糖盐水和口服补液盐;调节胃肠功能, 采用乳酶生, 胃蛋白酶和鞣酸蛋白以及干酵母等进行治疗。
仔猪腹泻预防及治疗 篇6
1预防控制措施
1.1做好疫苗接种结合地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本场实际情况,合理选作当地较高发的高危害性腹泻症相关疫苗,比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症、猪轮状病毒病、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等,这样可有效降低腹泻致死率。
1.2调控猪舍温湿度科学调控仔猪舍内温湿度,15日龄以内低龄仔猪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建立健全,对温湿度要求较高,宜人工调节猪舍温度25~28℃、相对湿度70%左右,16日龄以后可循序渐进式调低温度,以不低于22℃为宜,同时勿令仔猪腹部直接接触冰冷水泥地面,这样可大大降低仔猪腹泻率、提高成活率。
1.3实时断奶实施科学的早期断奶,在仔猪哺乳期即充分做好开食、补料工作,早期诱食始于7日龄左右,采用利于仔猪消化的乳猪前期开食料,少量诱导开食、强化锻炼仔猪的胃肠机能,逐步增大仔猪采食量,直到完全断奶前为止,确保仔猪不发生断奶及换料应激。
1.4科学消毒灭源定期落实仔猪舍保洁与消毒灭源工作,使用复合醛铵盐、速特消毒剂、澄清石灰液等刺激性小、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对仔猪舍进行消毒,夏季炎热条件下有必要实行带猪消毒,以杀灭养殖环境及仔猪体表的多量病原微生物,可减少多病原性腹泻发生率。
1.5加强日常饲喂管理禁止给仔猪投喂过期、霉变、被污染的饲料,尽量做到定时、定量、有节制,禁止让仔猪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同时要保证不间断的清洁饮水供应,确保维持仔猪正常的生理代谢机能。
1.6科学早期补料早期补料的目的主要是促进仔猪胃肠道发育,降低断乳后吃料的应激。初生仔猪在7~10日龄时,牙床发痒,拱地觅食,这时即可及早诱食补饲,方法是干燥清洁的木板上撒上少量:乳清粉、酶制剂、香味剂和酸化剂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乳猪料诱其吃料3~4d,当仔猪开始采食乳猪料时,便可采用料槽。补料时,要尽量少添,一般每天喂5~6次,防止饲料浪费,每天要把剩余部分舍弃,料槽清洗清毒后使用。实践证明,只有抓好早期补料关,才能实现断乳的顺利过渡。
1.7药物预防制定切合本场实际的保健预防程序,采用优势的食药材组方预防四季常见病,笔者推荐采用“黄芪多糖(颗粒/原粉)+乳酸环丙沙星口服液+糖(红糖、白糖、葡萄糖、蜂蜜)”混饮,或采用亚硒酸钠VE预混剂拌料、同时混饮复方电解多维(含动物必需的多种维生素、矿微、能量物质等),或发现腹泻初起时采用“糖、醋、蒜泥、锅底灰”适量混匀拌料投喂至痊愈,在实践中取得理想的预防效果,且对仔猪肝肾负担较轻、毒副作用最小。
2治疗
2.1整群防治本病宜坚持“母子同治、整群防治”的原则,一旦发现仔猪群内有个别腹泻症状者,立即采用“母子康散、白头翁散、益母生化散或苍术香连散”等中草药散剂,配合消化道适用的高敏抗生素(乳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可溶阿莫西林、土霉素等)分别对哺乳期的母猪和仔猪进行投喂,早、晚各喂1剂,一般连喂3~5d即可见实效;同时需混饮电解多维液或补液盐、葡萄糖液等,可加速机体排毒利尿、维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病猪早期康复。
2.2重症治疗针对重症不食、腹泻脱水严重的病例,其治则应以“控制继发症、防脱补能、控酸”为主,笔者推荐经验处方为:黄芪多糖注射液+头孢噻呋钠(氨苄西林钠也可)混合肌注,或黄芪多糖注射液+复方长效磺胺注射液(复方氧氟沙星注射液也可)混合肌注,1剂/d,连注3d;剧烈呕吐伴严重腹泻及自体酸中毒症状者,先行肌注胃复安止呕,注射30min止呕后再进行其他药物治疗,控酸及防脱水常用“5%碳酸氢钠液+5%医用糖盐水”缓慢静注(静滴),抗心衰(患畜表现呼吸急促、猝然倒地、肢体抽搐或麻痹)常用“西地兰”以适量5%葡萄糖液稀释,缓慢静注,注后10min可见症状明显缓解。待病猪饮食欲基本恢复后,应投喂容易消化的饲料、加强饲养管理至痊愈。经临床总结本治疗方案综合治愈率80%以上,针对性控制机体酸碱失衡、控制心衰及神经症状等,可有效提高当前治愈率。
仔猪常见腹泻病的预防与治疗 篇7
1 病毒性腹泻
如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圆环病毒病、轮状病毒感染、猪瘟病毒等都可引起仔猪的严重腹泻。
1.1 症状特点
由病毒感染的仔猪腹泻症状不单一,除腹泻外,常还伴有精神沉郁、呕吐、活动量减少、发烧、发热、皮肤有出血斑点,有的还伴有气喘、咳嗽、厌食等其他症状;此类腹泻粪便颜色为灰色、暗灰色、灰白色或黑色,水样或糊状。
1.1.1 传染性胃肠炎
该病是由冠状病毒科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呈地方流行,以冬春两季发病最多,哺乳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100%。患病仔猪突然发生呕吐,接着急剧水样腹泻,体温升高,精神萎顿、厌食。粪便初为白色后变为黄绿色,常杂有未消化的乳凝块和气泡,味腥臭。病猪迅速脱水、消瘦、严重口渴,食欲减退或废绝,一般经2~7d死亡。
1.1.2 猪流行性腹泻
该病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于冬季,尤其是12月和1月份。保育仔猪的典型症状是呕吐和水样腹泻,食欲大减,精神沉郁,很快消瘦,严重者脱水死亡。
1.1.3 轮状病毒
该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以秋、冬季和早春较多见,且多发于10日龄左右的仔猪,有时也见于断奶仔猪。病初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不愿走动,常有呕吐。而后迅速发生色黄白或暗色的水样或糊状腹泻,经3~7d后出现脱水。仔猪胃内充满乳凝块或乳汁,小肠壁菲薄、半透明,内容物呈液状、灰黄色或灰黑色。有时小肠广泛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1.2 防制对策
(1)不从疫区或病猪场引种,采取全进全出制,最好自育种猪,自繁自养。(2)应用疫苗对仔猪进行预防接种,接种前要对仔猪的抗体水平做一大致的了解,还应对猪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猪的抗体水平高或猪不健康都不可以接种疫苗。(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猪场内要经常清理粪便、垃圾及其他污染物;清理完毕,打扫干净,进行消毒,房屋、路面、圈舍周围及猪舍、猪体都要进行消毒。(4)饲料中添加中药或西药、中西结合药进行药物预防。(5)平时减少或杜绝流动人员、车辆等随便进出养殖场,减少病毒、病菌的传播机会。(6)因病毒性腹泻无特效疗法,要对症治疗。要用抗病毒药物杀灭病毒病源,抗病毒药如金刚烷胺、黄芪多糖、吗啉胍 (病毒灵) 及中药制剂等。同时应用收敛止泻药。如鞣酸蛋白、药用炭等。(7)补充多种维生素以增强猪体自身抗病力,使用磺胺类药和抗生素等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如痢菌净、磺胺二甲基嘧啶等。
2 细菌性腹泻
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都可引起仔猪的腹泻。
2.1 症状特点
细菌引起的腹泻,病初只表现拉稀症状,多数采食正常,不表现其他症状;有的猪也可能采食减少、乏力、活动量减少;随病程发展为采食极少,甚至废绝,卧地不起;继而发烧、发热,抗病力减退,继发感染其他的细菌病或病毒病。细菌性腹泻粪便为灰色、黄色、白色、灰白色或黑色水样稀便。
2.1.1 仔猪黄痢
又名早发性大肠杆菌病,由猪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是初生仔猪 (1~7d) 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以十二指肠急性卡他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剧烈腹泻,排混有小气泡的黄色或灰黄色腥臭味的水样粪便,病猪口渴、脱水,但无呕吐现象,最后昏迷而死。
2.1.2 梭菌性肠炎
又名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多见于1~3日龄猪,排红色黏粪,偶有呕吐,病程短,死亡率高。
2.1.3 猪痢疾
由革兰氏阴性菌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多见于2~4日龄仔猪,季节性不明显,缓慢传播流行期长,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易复发,病初体温略高,排含有多量粘液及血液的胶冻状粪便。
2.1.4 猪沙门氏菌病
又名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2~4月龄断奶仔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呈地区流行性散发无明显季节性,病猪体温略高,表现急性败血病和剧烈腹泻,粪便恶臭,肛门、尾巴、后腿等处常有带血液的粘稠粪便。慢性者反复腹泻,粪便呈淡黄色等,恶臭,有的皮肤出现斑点。
2.2 防制对策
(1)防止传染源进入猪场。定期用消毒剂对猪场消毒,平时严格管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猪场。引进猪必须隔离观察,给仔猪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各种应激。(2)细菌引起的腹泻应抓住时机治疗。最好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药物交替用药,药量要足,以防耐药菌株的产生。(3)加强饲养管理。在饲料中可添加微生态制剂,减少腹泻发生的几率。(4)产前15~20d注射K88、99以预防新生仔猪腹泻。
3 饲料因素引起的腹泻
日粮蛋白质、纤维素过高,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缺乏,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过期失效,微量元素超标,含有毒物质 (如棉酚、芥酸、单宁等) 或突然更换饲料、饲料原料等都有可能引发仔猪腹泻。
3.1 症状
饲料蛋白过高或蛋白能量不平衡引起的仔猪腹泻,粪便常为米黄色稀便,且粪便中常有未被完全消化的饲料。食霉变饲料或霉变原料配制的饲料,粪便为灰黑色或暗灰色稀便。缺乏维生素会引起猪呕吐、腹泻。
3.2 防制对策
(1)购买信誉度高的饲料生产场家生产的饲料。(2)使用预混料、浓缩料配制饲料,在购买豆粕、玉米、麸皮等其他饲料原料时不可掉意轻心,不可贪小便宜而吃大亏。(3)由饲料因素引起的腹泻,病情严重的应在更换优质饲料的同时,应用止泻药,修复胃肠粘膜药及多种维生素以促进恢复。(4)饲喂猪只应根据猪的生育期,体重体况定制饲喂料量,掌握定时、定量、定次、定人饲喂。同一批次猪尽量中途不更换另类饲料,若必需更换饲料或不同生育期更换饲料,需设定一个换料程序,更换饲料过程中交叉饲喂,第1天换料饲喂的新换饲料应控制在总料量的10%以下,以后逐渐增加新换饲料,掌握每天增加10%~20%,直到全部换完。
4 气候突变及其他应激因素引起的腹泻
气温突变,高温,多雨潮湿,在饥饿状态下暴食、暴饮,母猪的奶水过稀或过稠,防疫、去势、氨气浓度高、饮水质量差等应激因素都可引起仔猪抗病力降低,极易引起仔猪的腹泻。
4.1 症状特点
此类腹泻病初症状轻微,只表现粪便稀薄,精神沉郁,不愿活动,稀便中存未被完全消化的饲料;随病性加重,病程延长,转变成水样稀便、卧地不起,甚至高烧、高热,腹泻淋漓成为肠炎,消瘦,若继发其他感染,病思虑会升高。
4.1.1 仔猪白痢
又名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10~30日龄仔猪常发病,当气温突变或其他不良应激时便会诱发该病。体温一般不高,排白色糊状腥臭稀粪,肛门周围常被粪便污染,无呕吐,慢慢消瘦死亡。
4.1.2 球虫病
多引起1~3周龄 (尤其是6~10日龄) 小猪发生腹泻。在7~8月份,高温、多雨、潮湿,极易暴发球虫病。感染猪开始拉黄褐色至灰色糊状粪便,1~2d后变成水样腹泻,进行性消瘦。
4.2 防制对策:
仔猪水肿的预防和治疗 篇8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猪养殖正逐渐由散养向规模养殖过渡,而且养殖大户是越来越多。但是,由于配合饲料的价格上涨,为节省用料成本。不少养殖户用泔水养猪,造成猪病肆虐,诱发类似水肿病的发生。文章就此病的诊断和防治一一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2流行病学及典型症状
2.1流行
本病多发生于断乳前后体重在10~30kg的肥胖仔猪,一般是一窝里最大的仔猪最易发病。以4月~6月和9月~11月较为常见,特别是气候突变和阴雨连绵。潮湿闷热季节多发,成地方散发性流行病。
2.2症状
最急性型。仔猪突然发病倒地死亡,有些仔猪刚吃饱饲料离开饲槽就四肢僵硬,站立不稳,前身发红、发紫,颤抖,耳静脉怒张,尖叫,兴奋不安,倒地抽搐死亡,病程只有1~2h,死亡率100%;急性型。仔猪在发病前1~2天一窝仔猪中有少数仔猪轻度腹泻,但常能吃饱或食欲大增,喂少量抗生素或不喂药一两天后腹泻都能好转正常,但是整窝仔猪都减少食量,吃得半饱或大半饱,精神正常,体温在38.5~40.5℃之间,随着病程延长,少数仔猪出现眼睑轻微水肿,眼结膜鲜红,逐渐脸部,耳及颈部也有水肿,皮肤颜色变白,声音嘶哑,有食欲但吃不下。随着病程进一步发展,少数仔猪前肢或后肢站立不稳,爬行,四肢乱划呈游泳状,逐渐麻痹,卧地不起,昏迷中死亡,病程2~4天;慢性型。慢性型一般都是由于急性型治疗不及时或其他原因而形成的,其特点是病程长7~10天,仔猪食欲减退,吃得很少,身体消瘦贫血,被毛混乱增厚,便秘,体温在39~40℃之间。少数仔猪后期腹泻,眼睑水肿,眼结膜鲜红,四处盲目游走,最后在消瘦虚弱昏睡中死亡,少数仔猪幸存后变成僵猪。
3诊断
头部水肿、站立困难、共济失调等等,均可作为特征性诊断依据。同时,注意剖检肠胃内系膜同样有水肿症状,可初步诊断为仔猪水肿。确诊需结合实验诊断,取病死猪肠系黏膜淋巴制成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大量的革兰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上述病料组织接种培养24h,明显可见圆形的、隆起的、光滑而湿润的红色菌落。将菌落接种生化试管培养24h,蔗糖、乳糖、葡萄糖等能产气,硫化氢与V-P为阴性。根据上述的菌落形态、染色性症、生长特性、生化反应等等,可界定为溶血性大肠杆菌诱发的仔猪水肿病。
4预防
⑴注意清洁卫生,消毒工作到位。建议每间隔2~3天,即用0.5%高锰酸钾消毒1次,清灭舍内致病菌。注意清扫圈舍,改善舍内通风,确保舍内清洁干燥。舍内规模运动场地,保证仔猪每天足够的运动时间,增强仔猪抗病体质。
⑵预控各类不良应激,改善饲养管理条件,配比全价营养日粮。仔猪出生后1周,即开始诱食,刺激消化系统发育完善,确保仔猪适应采食。断奶逐步进行,断奶前几天,减少哺乳次数。夜间,将母仔分离,避免骤然断奶,带来的不良应激。早期,少量多餐,酌情限制采食量。
⑶接种防疫疫苗,增强仔猪抗病水平。用水肿病的多价灭活疫苗,14~18日龄接种,对有效预控此病的效果更好些。
⑷早期感染病例,用恩诺沙星,5mg/kg;复方磺胺嘧啶,30mg/kg;维生素B,150mg/kg,每天2次,连续用2~3天。或,用硫酸钠,20g/次;大黄末,6g/次;复方维生素B,100mg/次,研磨成粉,温水调匀,1次灌服,连续用2~3天。
中后期感染病例,眼睑水肿严重病例,注意强心利尿,10%安钠加,1ml/次,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万U/kg;复方磺胺嘧啶,50mg/kg;地塞米松,5mg/次。配用50%葡萄糖溶液,100ml/次,每天1次,连续用2~3天。上述药物治疗期间,饲料中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饲料混1g/kg。磺胺嘧啶片,30mg/kg。或,用痢特灵,15mg/kg,每天2次,连续用2~3天。
5建议
1)缺少硒元素,加重水肿病的发生。此外,硒元素对机体的抗氧化防御有很大的作用。机体一旦缺失的话,将严重损害免疫器官,影响抗病体质,紊乱消化道机能,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衡。
2)一些不良应激因素的存在,比如:断奶、气候骤变、长途运输、饲料改变等等,都将加重水肿的发病几率。尤其断奶应激,对此病的影响最大。
3)发病病例中,长势健硕、营养良好的仔猪,发病病例更多些,但是不广泛传播。实际养殖过程中,部分养猪户主追求高产出,大量饲喂精料,仔猪对植物性蛋白吸收能力差,未被充分吸收的蛋白,进入肠道后紊乱微生物区,而诱发此病。
4)此病的发生,危害性极大。由此,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一旦发现疑似病例,早期把握治疗时机,康复效果不错。后期治疗,多数无效。
5)重视饲养条件的改善,仔猪出生后1周,开始用蛋白含量较多的饲料诱食,逐步适应人工饲料。而且,饲喂用饲料务必要新鲜,少量多次,逐次添加,促进肠胃功能的完善和恢复。
摘要:仔猪断奶前后,处于特殊敏感期,为水肿病发生高发期,此病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要高,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病诊断,头部水肿、站立困难、共济失调等等,均可作为特征性诊断依据。同时,注意剖检肠胃内系膜同样有水肿症状,可初步诊断,确诊需结合实验诊断。考虑到此病的危害性,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落实是关键。应注意:清洁卫生管理,消毒工作到位;预控各类不良应激,改善饲养管理条件,配比全价营养日粮;接种防疫疫苗,增强仔猪抗病水平。同时,能根据病情发展情况,针对性用药施治,达到康复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水肿病,防治,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晓花.仔猪水肿病的预防及治疗[J].农村科技,2010,(5):83-84.
[2]顾春云.仔猪水肿病的预防和治疗[J].当代畜牧,2011,(10):19.
【仔猪腹泻的预防和治疗论文】推荐阅读:
仔猪腹泻的治疗与预防05-27
仔猪腹泻的预防措施09-28
预防仔猪腹泻要点05-11
仔猪腹泻综合治疗07-29
保育仔猪腹泻诊治论文05-23
仔猪腹泻的防控技术05-24
仔猪腹泻的控制策略09-21
仔猪腹泻的发病原因10-05
诱导仔猪腹泻的因素10-09
仔猪腹泻的发生与防治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