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控制技术

2024-09-21

仔猪腹泻控制技术(共7篇)

仔猪腹泻控制技术 篇1

1 蜂胶是什么

蜂胶是蜜蜂采集树脂, 并混入蜂蜡、花粉和蜜蜂的其他分泌物, 经过咀嚼加工而成的一种粘稠物质, 具有令人愉悦的芳香气味, 已收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九卷, 是一种动、植物双性药物, 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2 蜂胶的药理作用

2.1 修复作用

因为富含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及未知修复因子, 对皮肤、黏膜、器官有快速强大的修复作用, 比如对外伤、烧烫伤、口疮等的治疗。

2.2 平衡及协调功能

大量的黄酮类物质、二十八烷醇、氨基酸、维生素、多种活性酶、多种植物多糖等协同增效, 全面调节体内的平衡, 比如对便秘与腹泻的治疗, 对失眠与抑郁症的治疗, 对免疫失调的治疗等。

2.3 保肝养肾解毒排毒作用

比如解酒功效。

2.4 快速消炎、止疼

如牙疼、中耳炎、脚气的治疗。

3 猪场应用方案

3.1 肝源性腹泻

怀孕母猪肝脏受损, 导致营养吸收受阻, 仔猪肝脏发育不良, 或是哺乳母猪肝脏受损、母猪脂肪肝、能量代谢异常等引起乳脂异常, 仔猪对乳脂消化吸收不良。

临床解决方案:母猪在怀孕期间50~60天“蜂胶独立健”保健10天;母猪在生产前后用“蜂胶独立健”保健10天;仔猪出生后.立即用“蜂胶独立健-30”喷口保健。

3.2 仔猪顽固黄痢, 水样黄色腹泻

一是母猪带毒引起, 如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等, 引起垂直或早期感染;二是早期感染, 如圆环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细小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茵、球虫、梭菌等。

解决方案:一是母猪净化, 产前产后“蜂胶独立健”拌料10天;二是仔猪早期加固肠道黏膜抵抗力, 出生后立即使用“蜂胶独立健-30”喷口, 连用3天。

3.3 仔猪15日龄前后腹泻

病因:母乳的问题或者球虫引起。

解决方案:母猪饲喂“蜂胶独立健”;仔猪出生后喷口“蜂胶独立健-30”;仔猪腿上喷“蜂胶独立健-30”、缠胶布。

3.4 断奶后消瘦、咳喘、高热

病因:一是食物供给发生重大变化;二是物理环境应激;三是心理应激。

保健方案:独立健饮水或拌料, 连用10~20天;建议仔猪剪牙时, 用“蜂胶独立健-30”口腔喷雾保健。

(摘自:《农村养殖技术》, 2013年第1期)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控制 篇2

1 造成腹泻的原因

1.1 大肠杆菌可引起仔猪白痢和黄痢。此病多发生于小日龄猪, 日龄越小, 发病越率高。据调查1~6日龄发病率为53%。7日龄断奶发病率14%。

1.2 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胃肠炎一般在冬、春寒冷季节多发。仔猪发病较为严重, 中大猪发病低。传染性胃肠炎常常是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

1.3 轮状病毒是气温较低的季节导致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

1.4 球虫病常在高密度集中地面饲养的猪场发病严重, 一般7~10月份发病率高, 6~14日龄易感染。此病也常导致仔猪腹泻。

1.5 C型产气荚膜梭菌可使3~5日龄仔猪发生急性腹泻。对于6~14日龄仔猪则呈慢性过程。一般在出现临床症状2~3d后发生腹泻, 这种病呈散发型, 同一窝仅3~4头感染。

2 预防控制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腹泻,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做好消毒防疫工作、采取全进全出生产方式均能取得良好预防效果。腹泻一旦发生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治疗。首先应保证仔猪有充足的饮水, 并给予电解质和多维, 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2.1 病毒性腹泻

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大肠杆菌等细菌继发感染要给仔猪服用或注射抗生素。

2.2 球虫病引起的腹泻

可给仔猪服用球虫药, 早期服药其效果比较理想。试验证明, 在产前2~3周和产后2~3周的母猪饲料中添加金霉素、磺胺二甲嘧啶、青霉素对控制抗球虫病有效。

2.3 产气荚膜梭菌慢性感染的腹泻

直接对仔猪进行治疗效果不显著, 但是给母猪接种C型产气荚膜梭菌疫苗可预防仔猪感染。另外可在母猪产仔前大母猪饲料中加维吉尼亚霉素也可预防。

2.4 饲料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腹泻

注意饲料的质量, 禁用变质饲料, 选用优质饲料, 降低饲料中的盐分等方法可预防腹泻。

有效控制仔猪腹泻的几点措施 篇3

1 清洗消毒

做好猪圈栏舍环境卫生是防止仔猪腹泻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怎样清洗栏舍才能有效地防止仔猪腹泻呢。因为产栏地面上存在母猪乳汁、仔猪腹泻所形成的脂肪层以及残存的粪便和饲料等,其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仔猪腹泻等疫病最主要的传染源。因此,只有彻底清除脂肪层及残存的粪便、饲料等,才能有效地控制仔猪腹泻。用冷水冲洗无法清除脂肪层,即使采用高压热水冲洗也很难,因其不能将脂肪层加热溶解。消毒剂也不能去除脂肪层,因为消毒之前,这一层脂肪没被溶解,消毒剂就只能吸附在脂肪层的表面而无法发挥应有的消毒作用。因此,清洗产栏时首先应用一种洗涤剂或烧碱溶液浸泡地面,以破坏地面上的脂肪层,然后用高压水彻底冲洗,以彻底清除地面的脂肪层及残留的饲料和粪便等。清洗之后,让产栏自然干燥,然后再用消毒剂喷洒地面,干燥后再次冲洗产栏,这样可有效地避免消毒剂对仔猪的损害。经清洗消毒后的产栏再空栏干燥2~3 d,就可将临产母猪转入产栏待产。临产母猪转入产栏前,也应进行彻底清洗,特别是对乳房和阴部的清洗。

2 全进全出

实行全进全出的产仔制度,有助于控制新生仔猪腹泻。因为只有采取全进全出,才有可能消除带菌猪,同时才能对产栏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有效阻止仔猪腹泻等疫病的传播。

3 环境控制

仔猪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可以增强仔猪对传染病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对仔猪来说,舒适的环境并不仅仅是清洁干燥,还应该温暖而无贼风。环境条件的改变会使仔猪遭受应激而易发生腹泻等疫病。此外,饥饿和脱水也会促进仔猪发病,因此,吃饱乳和饮用充足的清洁饮水对控制仔猪腹泻等疫病也十分重要。

4 预防免疫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做好母猪的预防免疫,使得母猪可将其免疫力传递给新生仔猪,从而提高仔猪对腹泻等疫病的抵抗力。对妊娠后期的母猪免疫接种大肠杆菌K88、K99双价疫苗(妊娠母猪产仔前40 d和15 d各注射1次,每次2 mL),可有效地刺激母猪产生免疫力,然后通过乳汁传递给仔猪,从而提高仔猪对腹泻等疫病的抵抗力。

5 及时治疗

仔猪腹泻控制技术 篇4

最近几年该病不但发病规律改变, 而且损失也特别巨大, 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不但中国、东南亚、韩国、日本严重发生,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也严重流行。在我国是继“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后, 给养猪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又一严重的传染病。

主要为初生哺乳仔猪严重发生, 2~5天以内发病, 病死率几乎100%, 5日龄以上发病仔猪病死率下降。

目前对该病还没有有效防治方法, 虽然有“灭活疫苗”但防疫效果也不太理想, 当前比较有效的防控措施就是“人工返饲母猪”。

1 人工返饲的目的

1.1 人为的使生产母猪和后备母猪在最短时间感染PEDV, 快速康复, 使怀孕母猪产生对该病的抵抗力, 减轻哺乳仔猪感染和死亡。

1.2 确保经产母猪群建立免疫, 停止排毒。

2 人工返饲的保护机理

PED的发病特点有一个日龄“抵抗效应”, 就是说日龄越大, 病死率越低、损失越小, 尤以最近几年流行临床上明显, 初生哺乳仔猪发病率高且死亡率高。因此, 防控该病的目的就是保活初生仔猪, 而初生仔猪本身又不能抵抗该病, 需要母源抗体来保护, 所以, 保证母猪母源抗体是有效防控的关键所在。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 是黏膜 (肠道表面) 病毒, 产生有效免疫的方法, 是在黏膜免疫时, 由乳汁中的Ig A抗体提供免疫。乳汁中含有充足的Ig A抗体, 仔猪通过哺乳来获得保护。

母猪产生免疫力的强度, 取决于其接触病原的途径和摄入病原的量, 经口摄入大剂量的强毒能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产生强烈的黏膜免疫, 刺激产生Ig A抗体。一个是经口服, 一个是大剂量 (比小剂量多次) 更有效的刺激和加强黏膜免疫反应。

简单的讲, 人工返饲母猪的目的是:肠道感染病毒→病毒在肠道复制→黏膜识别免疫刺激→淋巴迁移和乳腺淋巴细胞和免疫刺激→乳汁中Ig A抗体增加→对哺乳仔猪产生保护力。

3 哺乳仔猪PED的有效防控措施

3.1 让哺乳仔猪能够吃到含有充足Ig A抗体的初乳。

3.2 清除环境中的PEDV

以上两个条件是防控初生仔猪PED的有效措施。

采取全群母猪人工返饲的两个关键点:

第一, 让初生仔猪吃上充足的初乳和及时淘汰病死猪。如果环境中仍然存在PEDV, 母猪无乳或仔猪不吃奶, 因为Ig A不足无法抵抗病毒而感染病毒发病, 它们会复制病毒, 并且排泄高剂量的病毒, 使周边的猪只反复感染, 呈现横向传播, 因此, 让初生仔猪吃上充足Ig A抗体的初乳和及时淘汰有病仔猪非常重要。

第二, 有效清除环境中的PEDV。

全群进行返饲后, 还要彻底清除环境中的PEDV, 母猪上床以前产舍一定彻底消毒, 不留死角, 物见本色, 建立卫生、清洁的分娩环境。

总之, 一旦全群通过返饲建立起群体免疫力, 加之通过对环境有效控制;和及时淘汰病弱仔猪, 彻底清除传染源成为最重要的工作。

4 理想的返饲材料

发病初期哺乳仔猪粪便中PEDV含量远远高于母猪粪便或死亡仔猪肠道中的PEDV含量。2~5日龄仔猪, 在开始出现症状至18小时内, 其粪便中收集到的病毒含量和毒力是最高的。 (笔者在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中发现) 因为初生仔猪小肠的绒毛比较长, 其上边具有更多数量的成熟的小肠上皮细胞, 这些上皮细胞非常有利于PEDV的繁殖。而断奶仔猪和成年猪的肠道含有的该细胞比初生仔猪少。所以病毒的产生远低于初生仔猪。拉稀的初生仔猪病死前排出大量的PEDV, PCR检测表明, 患病的哺乳初生仔猪拉的粪便中PEDV含量高出母猪粪便中PEDV含量1万倍, 患病初生仔猪体内大部分病毒是在腹泻发生后12~18小时通过粪便排出, 死亡时, 其粪便中只含有少量的PEDV, 严重感染的初生仔猪粪便中的PEDV含量及毒力远高于死亡仔猪粪便中的PEDV含量及毒力。

另外选用患病仔猪粪便做为返饲的材料, 避免了因返饲其他内脏可能传播其他疫病的风险。综上说明, 患病仔猪粪便为可控的母猪群返饲的理想材料。

5 采集粪便的方法

5.1 用纸巾从地板上或垫子上采集粪便;

5.2 从垫上冲下粪便收集;

5.3 通过挤压腹部将粪便收集于容器内;

5.4 剖杀获取。

6 PED返饲材料的处理及使用方法

6.1 收集的粪便低温保存;

6.2 将粪便置于冰箱或加冰的容器内, 可用0.9%盐水稀释;

6.3 通过过滤得到液体, 也可将粪便直接使用;

6.4 用注射器注射至母猪的口腔或用喷雾的方法喷入母猪口腔内让其口服, 也可搅拌到饲料中;

6.5 注射用的工具、污染的环境及手臂要彻底清洗消毒;

6.6 一头患病仔猪的肠容物一次饲喂一头母猪, 一般一次有效;

6.7剩余不用的粪便可冷冻保存。

以上为笔者根据临床实践和实验室检测, 以及参考有关资料, 对采取“人工返饲母猪”控制初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病的临床效果的见解, 望对养猪者有所帮助, 由于水平所限, 可能有不妥之处, 谨供参考。

7 感染PED的组织变化

7.1 初生仔猪肠绒毛很长, 覆盖具有吸收能力的小肠上皮细胞, 隐窝为更新上皮细胞的地方。

7.2 初生仔猪被PEDV感染以后, 大约8小时后, 感染细胞衬套在绒毛上, 而导致上皮细胞死亡, 失去了吸收营养和水分的能力, 同时释放出数亿计的病毒粒子, 未感染更多的细胞, 并排出体外感染更多的猪只。

7.3 初生仔猪感染36小时之后, 绒毛的长度急剧缩短 (萎缩) 具有吸收能力的上皮细胞大量减少, 可吸收营养和水分的表面积减少, 当隐窝产生更多细胞来重建绒毛的吸收细胞时, 隐窝的长度增加。

哺乳仔猪腹泻的防治技术 篇5

1发病情况

陕西省渭南市某规模化猪场, 基础母猪2600头, 产舍每栋56头母猪。2015年3月份开始, 产舍三单元个别窝2~5日龄新生仔猪零星出现腹泻情况, 后来发展到整窝, 采取了一些治疗措施效果不理想, 很快整个单元都出现相似症状, 逐渐发展到逐个单元依次发生腹泻情况。

2临床症状

仔猪多在2-3日龄突然发生呕吐, 呕吐物中有凝乳块。并很快发生水样或粘稠样腹泻, 粪便多为黄色。明显脱水, 消瘦, 行走蹒跚。死亡率不高, 窝内只有个别脱水严重者会发生死亡, 发病率和死亡率随日龄增加而降低。母猪未见异常症状。

3剖解病变

濒死乳猪胃内有大量乳猪块, 胃底充血, 小肠菲薄, 呈透明状, 肠黏膜脱落, 肠系膜淋巴结出血肿大, 部分乳猪肾脏有少量针尖大的出血点。

4实验室检测

采集发病猪的呕吐物及粪便送动保中心实验室, PCR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病毒、猪蓝耳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病毒为阴性。直接取病料涂抹普通琼脂培养基并用药敏纸片做药敏试验显示, 生长菌对恩诺沙星及粘杆菌敏感。

5病因分析

5.1细菌感染采用肌注硫酸粘杆菌素+灌服恩诺沙星进行治疗, 对窝内个别发病猪有效果。治疗结果数据统计显示, 仔猪腹泻病程为1~3d的占79%, 4d为11%, 5d为5%。稀泻持续6d以上的仔猪, 通过观察主要是母猪奶水不好引起, 治疗效果不佳。细菌感染可能和母猪粪便污染有较大关系。

5.2饲料霉菌毒素中毒近期连续多雨天气, 自动上料料线进水, 造成饲料有霉变情况。最近产舍哺乳母猪整体采食量有所下降, 慢性乳房炎病例增多, 同时个别新生仔猪有阴户红肿现象。配种舍母猪近期肛脱、阴道脱及子宫脱病例也有所增加。种种迹象表明, 哺乳仔猪腹泻与母猪饲料霉菌毒素中毒有很大关系。

6防治措施

6.1做好日常生产管理工作针对饲料霉变问题, 一是维修料线并定期清理母猪料槽, 防止母猪吃到霉变饲料。同时, 在饮水系统中添加25%Vc可溶性粉, 改善猪只肝脏解毒功能。针对哺乳仔猪, 从温度、湿度等方面改善产舍空气质量;采取每天上下午2次清粪、保证饮水等措施改善其所处环境。

6.2早发现早治疗针对母猪乳房炎, 由接产人员逐个检查, 及早发现进行输液治疗。哺乳仔猪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巡栏, 一旦发现腹泻仔猪及时治疗。由于药房硫酸粘杆菌素断货, 单用恩诺沙星灌服治疗, 效果差。后改用新霉素口服效果也不理想。随后采用头孢噻呋钠粉针肌注治疗 (用量按5mg/kg·w) , 效果明显。腹泻轻者, 一针见效, 2~3次基本解决问题。

6.3病程较长者, 整窝置换对于整窝腹泻时间较长的仔猪 (治疗超过4d未见好转) , 采取与产舍内其它哺乳仔猪整窝调换方式进行试验。被调换窝组必须满足母猪奶水较好、整窝仔猪数量相当、仔猪日龄相对较大、健康无腹泻等条件。通过调换, 通过3~4d, 腹泻仔猪基本上都能恢复正常。而且被调换的健康仔猪也没有出现腹泻情况。

7总结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控技术 篇6

1 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

仔猪断奶后常因环境、生理、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发生腹泻。主要原因有:一是环境应激。仔猪断奶后失去母爱与保护, 同时换到保育舍后环境、温度、伙伴、秩序等发生了变化, 给仔猪群心理上造成应激;二是营养应激。采食的食物由温暖的母乳为主变为固体干饲料, 其营养成分由以乳糖、乳脂、乳蛋白为主变为以植物蛋白、植物脂肪和植物淀粉为主, 给断奶仔猪的消化道及消化酶造成暂时不适应而引起消化不良, 形成腹泻脱水;三是生理不适应。仔猪的消化道及消化酶分泌机能尚未完全健全, 消化道由消化吸收母乳转为消化固体饲料, 加上分泌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不足, 仔猪肠道消化酶不能适应这种突然的改变。这使猪群采食量下降, 生长迟缓, 也使小肠消化能力降低, 进入大肠未消化物质增多, 导致微生物大量发酵产生挥发脂肪酸, 大量脂肪酸改变了大肠渗透压, 溶液大量进入肠腔形成下痢;四是仔猪饮水不足。仔猪食欲旺盛, 需要大量干净清洁饮水, 如供水不足易致仔猪误饮粪尿污水, 致使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感染而发生腹泻。如供水过冷, 胃肠受冷刺激易导致蠕动加速, 排出大量未消化的粪便, 也易腹泻;五是饲料配制不合理或发霉变质。饲料中油脂要适中, 油脂过高而仔猪脂肪酶消化功能不健全, 会导致采食无法消化而腹泻。饲喂青饲料过多或有轻泻作用的麸皮比例过大, 仔猪难以完全消化利用, 也会引起腹泻。霉变饲料中含有大量毒素, 可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紊乱而发生腹泻;六是感染疫病, 许多疫病引起仔猪腹泻, 如流行性腹泻、大肠杆菌病、仔猪副伤寒、猪瘟等。由于断奶仔猪免疫系统尚未完善, 对疫病的抵抗力弱, 易发生肠道病菌病毒的感染, 从而造成腹泻。此外舍温忽高忽低、噪音刺激、卫生条件差、管理上的应激等, 均可导致仔猪下痢。

2 断奶仔猪腹泻的预防措施

2.1 做好免疫接种

在母猪临产前30 d和15 d, 分别接种大肠杆菌疫苗;产前30 d, 注射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疫苗, 可有效防止仔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白痢发生。同时在仔猪断奶前, 注意母猪饲养管理, 母猪、仔猪同时供给全价配合饲料, 尽早让哺乳仔猪搭配些饲料, 让仔猪胃肠道尽早适应并逐步提高消化饲料的能力, 可避免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

2.2 调整断奶仔猪日粮

断奶仔猪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调减到18%, 日粮中豆粕等饲料要充分加工, 去掉其中的抗营养因子, 添加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等使氨基酸平衡。可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加入适量乳糖或乳清粉, 以提高蛋白质利用率。添加适量益生素如EM溶液、粪肠球菌和芽胞杆菌等微生态饲料添加剂, 维护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平衡, 增强免疫力, 减少腹泻下痢。添加酸化剂如乳酸, 柠檬酸、延胡素等, 有效抵制大肠杆菌和厌氧菌生长, 降低pH值, 增加胃蛋白酶活性, 弥补胃酸不足, 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添加氧化锌、补硒等微量元素, 可促进仔猪生长, 降低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率。添加酶制剂可弥补消化酶的不足。添加中草药为主药物可预防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 但中草药和抗生素药物的应用不能与益生素、酶制剂同时添加到饲料中。药物的应用必须合理、科学, 尽量添加黄芪多糖、大蒜素等中草药物为主的药物, 它们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还适当补充了一些矿物质。严格禁喂霉变饲料, 合理添加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维生素。

2.3 管理措施

断奶仔猪对环境应变能力差, 尤其是舍温和卫生环境。可去母留仔, 将仔猪群留有原来圈舍饲喂, 减轻环境应激程度。饲料要过渡, 将哺乳仔猪料逐步过渡到断奶仔猪料, 避免营养应激和生理应激。提供适宜的舍温和干净清洁的饮食。断奶仔猪对舍温非常敏感, 断奶仔猪第一周, 日温差不超过2℃。避免发生腹泻和生长不良。饮水要温热、清洁, 避免过凉。饲料要无霉烂变质, 避免误食发生霉菌毒素中素, 吃剩的饲料要清扫干净, 每次喂食不要过量, 少喂勤添, 减少浪费和避免误食剩料。要勤扫猪舍, 保持猪舍地面干净卫生, 维持干燥地面, 避免潮温地面使仔猪被毛脏乱, 体温散热增加, 仔猪受凉腹泻。避免猪舍“贼风”, “贼风”易使断奶仔猪局部受凉, 患病率增加, 且使仔猪生长速度下降。保持合理的猪群密度。尽可能使大小均匀一致的猪只为同群猪, 挑出瘦弱猪转入他栏, 避免争斗应激。精心观察断奶仔猪行为, 不让仔猪有过热过冷表现;精神不振, 饮食异常的要认真检查及时诊疗。

3 断奶仔猪腹泻的治疗

仔猪腹泻控制技术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猪场背景

(1)建场8年,能繁母猪560头,分2条生产线,采取连续生产模式。

(2)发病前猪群主要免疫情况。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种猪群在2011年10月份和11月份做过2次普免,之后母猪产前3周加强免疫;种猪群使用蓝耳病活疫苗(国产)及猪瘟(细胞苗),每年3次普免;仔猪群未使用圆环病毒疫苗和蓝耳病疫苗免疫。

1.2 发病经历

(1)发病过程及临床症状。2011年12月份开始种猪群有散发性腹泻,持续3周左右基本稳定。2012年1月开始波及哺乳仔猪。仔猪在2~3日龄发病,表现呕吐、水样黄色腹泻,病猪1~2 d后严重脱水死亡。发病率90%以上,病死率几乎100%。1—2月份发病死亡仔猪超过700头。曾经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活疫苗紧急免疫种猪和仔猪(口服),以及采用返饲措施,一直难以控制疫情。

(2)诊断。送检典型发病猪的病料到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某实验室做鉴别检测,主要检测到流行性腹泻(PED),同时还检出有圆环病毒2型、猪瘟等病原的并发感染。未检测到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

1.3 主要采取的控制措施

(1)母猪。 (1) 做好基础免疫,种群普免FLEX系列茵格发猪圆环病毒疫苗;7 d后普免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活疫苗,每头2头份(1~2胎次的母猪每头免疫4头份); (2) 种猪饲料中添加中草药以减少母体排毒,母猪产前第10天和产后第10天在饲料中添加鸡蛋粉(含有IgY)。

(2)仔猪。 (1) 出生当天口服鸡蛋粉(含有IgY); (2) 出生当天后海穴注射鸡新城疫Ⅰ系疫苗,每头60羽份; (3) 腹泻仔猪对症治疗,补液用药配方为: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 L+2.5%恩诺沙星注射液20 m L+阿托品10 m L+美达佳2 m L,混合后4 h用完,每头仔猪静脉推注或腹腔注射15~20 m L。

2 结果

种群采用上述措施后(尤其是普免FLEX系列茵格发猪圆环病毒疫苗)第10天,出生的仔猪不再出现腹泻疫情,哺乳仔猪3月份开始成活率由1—2月份的10%恢复到95%,效果特别显著。

3 讨论

(1)一个疫病的流行与很多因素有关,2012年猪群腹泻疫情比往年厉害,主要原因除了气候,最关键的因素是猪群免疫抗病力的低下,流行毒株的毒力增强及多病原的并发感染。在一些发病场,诊断发现,除了流行性腹泻,还检测到有圆环病毒2型、蓝耳病、猪瘟及大肠杆菌等病原。

(2)因为每个场的情况都有差异,给腹泻疫情的控制增加了难度,等到出现腹泻再来找有效的药物以及控制方法确实很难。疫病重在预防,据了解,有很多坚持母仔都使用进口圆环病毒疫苗和蓝耳病疫苗的猪场,都没受到疫情影响。

上一篇:霸权主义萌芽论文下一篇: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