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培育综合技术

2024-07-23

仔猪培育综合技术(共3篇)

仔猪培育综合技术 篇1

仔猪培育, 直接关系到养猪的经济效益。仔猪培育技术, 主要是根据仔猪生长发育快、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消化器官及机能不发达、抗病力弱的生理特点, 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

1 提高仔猪出生重

仔猪出生重直接影响其成活率与肥育期的生长发育。出生重大的仔猪, 生长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断奶体重大、肥育效果好。一般仔猪出生重增加0.1kg, 断奶体重增加1kg, 出栏体重增加10kg。

1.1 选择优良品种母猪

猪品种不同, 仔猪出生重有明显的差异。常见猪种仔猪出生重的顺序为, 杜洛克>大白>长白>国内地方猪种。

1.2 满足母猪妊娠后期营养需要

母猪妊娠后期, 是仔猪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怀孕81~114d内, 仔猪的增重占出生重的3/4。母猪怀孕后期的营养体况还直接影响产后初乳的泌乳量;母猪饲料应保证新鲜无霉变, 营养全面, 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充足。每头母猪每天采食量应达到3.5kg以上。

2 加强仔猪管护

2.1 接产

母猪产前1周, 应做好接产准备。清扫消毒产房, 准备好接生用具及分娩登记簿等。仔猪产出后, 立即清除新生仔猪口中及鼻周围的粘液, 断脐, 保暖。对假死仔猪和弱小仔猪及时救护, 对难产母猪及时救治。全窝仔猪产毕后及时拿走胎衣, 以防母猪误食。并对仔猪进行登记、编号。

2.2 固定乳头、早吃初乳

初生仔猪具有寻找母猪乳头的本能, 并能建立稳定的条件反射。生后2~3d内应认真地训练好仔猪固定乳头。将体质弱小的仔猪固定在靠前的乳头上;体重较大、体质强壮的仔猪固定在靠后的乳头上;体况中等的仔猪固定在中间的乳头上。初乳营养丰富而全面, 且容易被仔猪消化吸收;初乳中含有镁盐, 利于胎便排出;初乳中还含有免疫球蛋白, 有助于提高仔猪抗病力。最好是12h内吃到初乳, 最迟不要超过24h。

2.3 防寒保暖

产房内温度要达到20℃以上, 尤其是寒冷季节, 应采取防寒措施。产仔箱内温度, 仔猪出生1~3d, 要达到32~35℃;4~7d, 适宜温度为30~32℃;8~14d, 28~30℃;15~21d, 26~28℃;22d~28d, 24~26℃;29~35d, 22~24℃。在保暖的同时, 要注意适宜的通风, 减少舍内有害气体, 创造舒适的环境。

2.4 防压保成活

初生仔猪, 四肢无力, 行动迟钝, 尤其在寒冷季节, 常喜依傍在母猪腹部或相互堆睡取暖, 且睡眠很深, 常会被母性差的母猪压死, 所以要加强仔猪护理。现多采用高床分娩栏或哺乳后及时将仔猪捉入产仔箱的方法解决。

2.5 补铁

仔猪容易发生矿物质缺乏, 尤其对铁铜更甚。应于仔猪生后3~7d内用硫酸亚铁2.5g, 硫酸铜1g, 溶于1000ml水中, 用滴管在仔猪哺乳时滴在母猪乳头上使其吮入;或于生后7d, 肌肉注射铁钴针剂。

2.6 开食补料

提早训练仔猪吃料是增强消化机能、增强体质、抵抗疾病、提高断奶体重的有效措施。一般在仔猪生后7~10d, 用仔猪开食料进行诱食。经过5~7d的诱食阶段, 仔猪逐渐学会采食饲料。补料时应注意补水, 水质要新鲜清洁。1月龄仔猪已习惯吃料, 采食量逐渐增大, 饲喂次数为每日4~6餐, 夜间加喂1餐效果更好。

2.7 去势

传统方法是在1月龄左右, 体重7~9kg时实施阉割术。如采用4~5周龄断奶, 则在20~25日龄去势;现在也有12~15日龄去势者。哺乳期间去势, 有容易操作、容易恢复及肉质无腥臊异味等优点。

2.8 适时断奶

生长发育正常的仔猪, 猪场应在1月龄左右断奶;农户养猪可在5~6周龄断奶。种用或弱小仔猪适当延长哺乳时间。

2.9 合理编群

并窝组群必须遵循品种、头数、体重、体质、习性等大致相同的原则。根据栏舍面积, 一般以10~15头同住1栏为宜。

3 疾病防治

猪舍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每次消毒前先将圈舍清扫干净, 一般3d消毒1次。对仔猪危害最大的是腹泻病, 最常见的有仔猪红痢、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

仔猪培育综合技术 篇2

泡桐苗圃地选用两合土。沙壤土为宜(粘土较差),地下水位1.5m以下,前茬以玉米、红薯茬为好,切忌用泡桐重茬地。重茬地病虫害多,地力衰退,同样水肥供应,相同管理措施,重茬与新茬苗木高粗生长相差20%~30%,所以生产上实行泡桐与作物换茬是培育高干壮苗的首要关键。

2.2深耕细整,科学床式

河南省在培育泡桐高干壮苗的过程中,借鉴农业种烟和小麦丰产精耕细作的经验,结合泡桐根深的特点,实行春节前深耕60~80cm,不打乱土层,年前不耙年后耙,结合施底肥进行土壤消毒,每亩施可施性六六六粉1.5~5.0kg,硫酸亚铁5.0~7.5kg,并浇好踏地水,做到“早、深、透、细、净、实、平”(早是指冬季整地,深是整地60~80cm,透是通风性能好,细是无土块,净是无草根和石块,实是上虚下实,不吊空,平是地块要平,利于灌溉)。

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为苗木速生创造了条件。同时变平床为垄床,垄高15~20cm,上宽35cm,底宽40~80cm,这样能提高早春土温,利于生根。有的做向阳穴“土温室”,效果也很好。

2.3施足底肥,巧妙施肥

底肥要足,每亩施农家肥5000~7500kg(视土壤肥力、肥料质量而定),磷肥25kg。在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上旬每亩施尿素20kg,或分别提前5~7d施人粪尿3次,每亩用量500~750kg。

2.4良种壮根,注意分级

选用1年生无丛枝病、无机械损伤的桐根(2.0~3?5cm),最好用二棚根,截成长15~17cm根节,挖穴直埋,大头朝上,小头朝下,注意根的顺序,粗细分开。埋后封成碗口大小的土丘或做向阳穴,藉以提高地温和防止冻害。

2.5掌握季节,适时埋根

埋根时间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晚霜、地形和育苗技术。河南省一般在3月上中旬,这时埋根,先生根后发芽,苗木粗壮,过晚则先发芽后生根,影响养分供应,很难达到高干壮苗的标准,如遇天旱,就会回芽死亡。

2.6密度适宜,结构合理

泡桐是强阳性树种,光全作用饱合点为6.0~6.5万勒克斯(勒克斯为光量的计算单位,1支腊烛在1m远处的亮度为一个勒克斯),株行距为:1m×1m,1m×1?2m,1m×1.5m,每亩444~667株为宜,本着肥田宜稀、瘦田宜密的原则,在上述幅度内掌握具体密度。

2.7除虫防病,精心管理

泡桐苗期要认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病害方面,要特别注意炭疽病、黑痘病的防治,否则会蔓延成灾;在虫害方面,要及时防治泡桐金花虫、蛴螬、地老虎的危害。在泡桐苗生育的前三个时期,加强管理,精心抚育,把促进与控制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泡桐速生的潜力。11月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11期魏桂兰,等:紫椴育苗种子处理技术植物研究。

泡桐高干壮苗的培育【2】

摘要:介绍了泡桐种根的选择、圃地的选择和作床、埋根、盖膜、苗期管理等育苗技术。

关键词:泡桐;壮苗;培育

长期以来,泡桐作为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农桐间作、农田林网及“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在改善生态条件、保证农业增产、提高木材产量方面起到极其明显的效益。

但泡桐生长具有假二叉分枝的特点,主干不能直接向上延续生长,往往所植苗高即决定了第一段干材的利用价值,而且树下及其周围透光量减少,形成死光区影响间作物的产量,因此,泡桐造林采用高干壮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干壮苗的标准一般为:苗高4.5m以上,地径6cm以上,通直、圆满、尖削度大,组织充实、根系完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泡桐高干壮苗的培育方法很多,其中以催芽育苗法、地膜覆盖法、营养钵育苗移植法等最为常见。但以地膜覆盖法最为简单易行、省工、省时,经济效益高。

1种根的选择

采集种根的时间从苗木落叶到第2年春发芽前均可进行,以2月底~3月初为最佳。种根最好采用1~2年生幼树的根,粗度以1.0~2.5cm为宜,长度剪成15~20cm的`根段,并要保证剪口平滑,上端平、下端斜马耳形,晾晒1~2天即可育苗。

2圃地的选择和作床

2.1选好圃地.整地施肥

2.1.1圃地选择。育苗地选择肥力中等以上,土层深厚,通气条件好的壤土和沙壤土。泡桐喜湿怕涝,圃地必须排水良好,地势平坦,一般不要重茬育苗。

2.1.2整地施肥。细致整地是培育壮苗的重要途径之一。秋冬应深翻土壤40cm以上,春季育苗前施足基肥,一般用二胺40kg、尿素50kg、饼肥100kg。春季干旱时应浇1次透水,以土壤含水量在15%~20%为宜。

2.1.3科学筑床。泡桐高干壮苗培育以高垄为主,按1m行距作埂,埂的规格要求顶宽40cm、底宽60cm、高20cm,然后在埂上按设计好的株距进行埋根。其优点是提高地温、加厚活土层、肥料集中、苗根发达、生长旺盛。

2.2良种育苗

选生长迅速、干形通直、适应性强的抗病品种,不宜选用泡桐丛枝病发病率极高地区的苗根。

3埋根、盖膜

埋根时间在春季2月下旬~3月上中旬为宜,株行距以1.0m×1.0m~1.0m×1.2m为宜。盖膜可在埋根前7~10天进行,所盖苗垄要求土壤细碎、垄面平整,采用厚0.0015mm的透明地膜,顺垄铺在垄面上,接紧、铺平,四周封严、压实、不漏气。

埋根时按设计株行距开口埋根,埋根后要用湿土封堆,把开口四周封严、压实。盖膜也可在埋根后进行,但必须注意幼苗出土后及时破膜,使幼苗露于膜外,破膜的同时,在幼苗周围覆上湿土,以减少水分和热量的散失。

4苗期管理

在培育泡桐苗木过程中,不同的生长时期需要不同的管理措施。

4.1自养期

指从埋根起至幼苗出土,其主要管理措施是及时破膜,特别是干旱时采用小水侧灌,不能大水浸灌;配制糖液(敌百虫、红糖、醋、麦)防治地下害虫。

4.2生长初期

5月中下旬~6月底,继续防治地下害虫;当幼苗长到10~20cm时定苗,在一个根上保留一个健壮的幼芽,其余全部除掉;5月底,追施稀释的人粪尿,每株1.5kg或硫酸铵每30kg/667m2。第2次追肥在6月中、下旬,施硫酸铵50kg/667m2,施肥后封土浇水。

4.3速生期

7月初~8月下旬为桐苗速生阶段,其高生长量占苗木全部高的75%,是决定苗木质量的关键时期。7月中旬追施尿素或硫酸铵1次,每667m2施30~50kg,天干旱时适当浇水;8月上旬施1次磷、钾肥,每667m2施50kg,以促苗木质化;5~8月,及时使用0.7:1:100波乐液或波乐液+0.1%五氯硝基苯喷雾2~4次,防治泡桐炭疽病,旱浇涝排,及时扶直风倒苗木。

4.4生长后期

9月上旬以后,停止施肥等一切田间管理活动,以免后期徒长,促其木质化程度。

培育蔬菜壮苗技术【3】

1 种子处理

1.1 选种 选种包括筛选、风选、拣选、水选等,通过选种可剔除破损、虫咬或成熟度较差的瘪籽,或带有病毒的种子。

1.2 晒种 播前晒种可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促进种子后熟。

1.3 温汤浸种 将种子放入容器内,用15℃的冷水浸泡10分钟,使病菌活化,再用45~50℃的热水烫种10~15分钟,陈种子和外皮较薄的种子烫种时间要短些,如菜花、白菜、萝卜用15~20分钟;新种子和种皮较厚的烫种时间可长些,如番茄、黄瓜、辣椒、茄子浸种25-30分钟,同时要不断搅动,使种子受热均匀。

1.4 低、变温处理 将开始萌动也就是裂嘴的种子,放在0℃的低温条件下5~7天进行低温处理;把萌动的种子放在0℃的低温条件下处理16小时,再放到15~18℃室温条件下处理8小时,如此高、低温交替处理5~7天即为种子变温处理,低变温处理能够提高幼苗抗坏血酸和干物质含量,加速叶绿素合成,从而提高幼苗的抗寒力,提高蔬菜的早熟性和早期产量。

1.5 药剂拌种 药剂拌种的用药量一般为种子干重的0.1~0.5%,把种子放到干燥的瓶内,加入药粉,盖好盖子反复摇,使药粉充分、均匀的沾到种子上,一般防治番茄、茄子、辣椒的立枯病可用70%敌克松拌种;防治黄瓜猝倒病可用氧化亚铜拌种,防菜豆炭疽病、叶烧病可分别用70%敌克松、50%福美双拌种。

1.6 微量元素浸种 用万分之二的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锰溶液浸泡瓜类种子,有促进早熟、增产的作用。

2 床土配制

2.1 床土要求

一是疏松透气;二是营养丰富;三是酸碱度适宜,不含有对秧苗有害的物质;四是较少含有危及秧苗的病原菌和害虫。

床土由园田土、堆肥、炉渣等配制而成。园田土必须从一、二年内没有种过茄果类、瓜类、马铃薯和烟草等的菜地中取,以防土壤传播苗期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茄果类疫病、瓜类枯萎病等。最好从大田、豆类、葱蒜类等地取土,豆类作物有根瘤菌可以固氮,因此土质疏松、肥沃;葱蒜类的土含有硫化物,可杀菌。一般园田土占50~60%,腐熟有机肥占30~40%,细沙或炉渣占10%,(可增加透气性)。

2.2 床土消毒

床土消毒可选用福尔马林进行,能防猝倒病和菌核病,一般1000公斤床土用福尔马林200~300毫升加水25~30公斤。也可用70%五氯硝基苯与50%福美双或65%代森锌等量混合,1平方米苗床用上述药剂4~5克,与半干细土混匀,一半用于苗床做底土,另一半做播种后覆土,可防猝倒病、立枯病。

3 适时播种

播种时期主要根据栽培方式、蔬菜种类、品种及当地气候条件、育苗设备和育苗技术等具体情况而定。如塑料大棚早春栽培,在温室内育苗,大棚内定植,幼苗长出5片真叶即可定植,也就是4月20日左右,那么,播种期也就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

4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是培育壮苗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环节,管理幼苗的原则是:有促有控,促控结合。

4.1 播种后出苗前的管理

播种后主要管理是保温保湿,加快出苗,温度保持在25~30℃,如床土过干,可浇25℃左右的温水,但不能浇太多,避免烂种,有70%-80%出苗后,应适当降温,以保持小苗稳健生长,防止出现徒长苗和高脚苗。

4.2 出苗至移苗前的管理

一是温度管理。出苗后要逐渐降温,气温20℃,土温15~18℃,如床土过干,可在上午浇水。防止低地温的出现,持续性的低地温极易引起沤根。

二是适时移苗。移苗也叫分苗,通过移苗可扩大营养面积,增加根群,培育壮苗,因此移苗不能太迟,并且移苗次数不宜太多。如番茄、茄子在第一片真叶展开时移苗,也就是一叶一心时;辣椒在第二片真叶展开也就是二叶一心时移苗;叶菜类在二到三片真叶时移苗,移苗后应提高温度,促进缓苗。

4.3 成苗期管理

花芽分化到定植阶段

这一时期的管理,以促进花芽分化为目标,防止徒长,使昼夜温差保持在10℃左右,床土温度不低于15℃,这一时期管理不当易出现徒长苗和老化苗。

在促进花芽分化的同时要适当进行炼苗,在定植前7~10天,应逐渐锻炼幼苗,以提高幼苗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为幼苗定植进入新的生活环境做好准备。

可逐渐降低育苗场所内的温度,控制水分,逐渐加大通风量,定植前3~4天将覆盖物大部分或全部撤掉,最终使育苗场所的温湿度条件接近栽培场所的条件。白天温度保持在15~20℃,夜间保持在5~10℃,一般不浇水。但是发现个别秧苗缺水萎蔫可适量浇水,防止湿度过大,幼苗徒长。

4.4 苗期病害防治

猝倒病:从种子发芽到幼苗出土前染病,造成烂芽。苗期发病,幼茎多在近地表处出现淡褐色水渍状斑,病部迅速发展绕茎一周,逐渐湿软缢缩成线状,表皮脱落,幼苗倒伏时仍保持绿色,因此称为猝倒病。最后病苗腐烂或干枯。苗床湿度高时,病苗或临近土表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

立枯病:在幼苗刚出土或未出土前即可感病,但一般多发生于幼苗出土以后,且多发生于幼苗中后期。幼苗感病在近地表的茎基部呈水渍状,以后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出现褐纹或长有稀疏蛛丝状菌丝,灰褐色。

但是病苗直立并不倒伏。病部或临近土表菌丝体不明显,这是同猝倒病的区别之处。防治方法:除了配制床土时注意选土和做好床土消毒之外,如出苗后发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视病情防治2~3次。

高效培育健康仔猪的技术措施 篇3

1 完全哺乳期的养殖

完全哺乳期的仔猪一般是指仔猪产后7 d内的生长阶段, 在这个时期, 仔猪的体内并没有对于病菌的抗体, 故而极易受到感染, 并且在做好消毒措施的同时, 应当保障这段期间仔猪生长所需要的绝对营养标准。

1.1 断脐带、断尾与剪去犬牙

仔猪在出生之前主要依靠脐带从母猪处获取营养, 而出生时, 脐带管道则最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所侵入, 以此进入到仔猪的体内。所以, 在仔猪出生之后, 必须利用经过消毒处理的剪刀立即减去脐带, 并且用碘酒在断口处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也可以使用消毒纱布对脐带进行包扎。在此之后, 应当对仔猪的尾巴进行剪断处理, 断尾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猪群之间互相对尾部的撕咬, 造成无谓的能量消耗。根据统计发现, 断尾之后的仔猪生长速度比未断尾的猪明显要快, 在增重率比上要高百分之十左右, 并且能够提前10~15 d出栏。对仔猪进行断尾手术处理最佳的时间, 应当是在仔猪出生的24 h之内, 因为在这个时间段仔猪的体积小、应激小、恢复快。另外, 对仔猪进行断尾手术的时间以仔猪正在进食为最佳选择, 在手术之前, 工作人员需要备好手术刀、酒精、棉签以及紫药水。断尾手术必须至少两个人去完成, 助手负责抓住仔猪后腿, 使猪尾朝上, 主要手术者应当迅速的在尾基部分1.5 cm处进行剪断, 术后要注意对伤口的消毒并对仔猪进行保温。在仔猪出生之后的24 h内可以用消毒之后的牙钳对猪上下颚的约八个犬牙进行剪除, 目的是避免仔猪在进行哺乳时咬伤母猪的乳头, 并避免在今后的养殖中, 出现猪群之间打斗咬伤的现象发生[1]。

1.2 营养与卫生

在仔猪出生之后, 工作人员应当对母猪乳头进行清洁处理, 并且调教乳猪对乳头吸吮, 及早对仔猪进行哺食。初乳酸性较高故而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且含有钙磷等微量元素, 对仔猪的生长有着极大的好处。初乳的黏性很大, 所以可以替代胃肠粘液, 对消化道系统起到保护作用。铁是血红蛋白的合成原料, 在给完全哺乳期的仔猪进行补铁就显得十分必要。根据统计发现, 仔猪每天从初乳中获取的铁含量不足1 g, 远远低于仔猪的科学需求, 所以在仔猪出生之后的2~3 d必须对仔猪进行适量的铁制剂注射[2]。

2 补料期的养殖

补料期的仔猪一般是指仔猪产后7~21 d的生长阶段, 采取适当的补料, 更加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健康。在仔猪产后的7 d之后, 母猪的乳量尽管依然很高, 但是其营养成分下降, 故而更加要对仔猪进行优质的营养补充。可以对21日龄的仔猪断奶后进行含有动植物蛋白质饲料进行补充, 从7 d开始, 食物的饲料依次渐增。在进行补料时应当注意:在进行第一次补料时, 需要在饲料中添加诱食剂, 选用优质的蛋白原料, 保证营养全价。经过研究发现, 仔猪的断奶期早, 不仅有利于仔猪生长, 而且可以使得哺乳母猪尽早进入发情期, 提高产仔数量。

3 完全断奶期的养殖

完全断奶的仔猪管理应当着重注重营养调控的问题。要适当的降低饲料的蛋白质水平, 如若在饲料中缺乏蛋白质, 固然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但如若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过高, 则猪的肾脏会遭到损害。断奶仔猪的日粮中豆粕用量不可以太高, 主要是因为豆粕中有着较多的植物凝集素, 会导致仔猪对蛋白的吸收率出现明显的下降, 并且有可能出现腹泻等现象。在仔猪的日粮配置中, 可以适当的提高粗纤维的使用, 粗纤维不仅可以让猪有饱食感, 而且能够增加肠胃蠕动, 使得粘附在肠壁上的大肠杆菌无法寄存, 从而大大降低发病几率。另外, 保证日粮的能量水平与微量营养物质的均衡供给对于断奶后的仔猪的生长, 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4 结束语

仔猪的养殖, 对于成年猪之后的生长性能发挥以及对待疾病时的免疫力防御, 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深远影响。所以, 在仔猪的饲养过程中, 应当遵循仔猪的生育特点, 采取科学的对应措施, 让仔猪在一个健康环境生长, 为养殖户实现增产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罗仕杰.仔猪养殖过程中饲料营养需求分析.当代畜牧, 2013 (11) :63.

上一篇:有效阅读教学高中语文下一篇:教师收受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