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综合预防

2024-08-06

仔猪黄、白痢综合预防(共7篇)

仔猪黄、白痢综合预防 篇1

1前言

影响仔猪成活率的众多疫病中, 仔猪黄白痢的危害性尤为突出。临床表现为, 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性疾病。此症经致病菌大肠杆菌诱发, 黄痢症状为排出黄色稀便, 易感期集中在1周龄内, 尤其1~3日龄频发率高, 发病急, 死亡率高。白痢症状为排出灰白色稀便, 有腥臭味, 10~30日龄为频发期, 为常见的多发的肠道性传染疾病。此症死亡率高低, 与管理好坏, 治愈是否及时, 有着极大的关系。总的来说, 黄白痢的危害是显著的, 更是普遍的, 尤其气候骤变时节, 此期母猪管理不善, 营养不足等, 都将加重此症的感染几率。仔猪黄白痢如不加以有效控制, 可导致仔猪批量死亡, 诱发更大范围的经济损失, 严重制约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就这些诊治黄白痢的经验, 做汇总阐述, 就综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给予阐述介绍, 以供参考和借鉴。

2致病因分析

1) 猪场感染大肠杆菌, 多数因引种不严诱发。期间, 隔离消毒不严, 导致病原菌滋生蔓延。而致病菌大肠杆菌, 可寄生母猪体内经分泌物排出, 污染周边环境。最主要的感染途径, 经污染母猪的乳头及皮肤, 经吮吸食入, 造成间接感染。

2) 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与多种应激因素相关。比如:气候严寒、阴雨潮湿、冷热不定、管理不严、卫生差、品质低劣、饲喂模式改变、泌乳不足等等, 都可导致此症的发生和流行。

3) 猪场受病菌污染, 早先未及时接种黄白痢菌苗, 同时未采取综合性的防病措施, 仔猪哺乳期间, 舔食被病菌污染母猪的皮肤、乳头等, 都可导致污染诱发此症。

3典型症状

3.1仔猪黄痢

出生后24h, 仔猪易感染诱发此症。同窝仔猪中, 早先有1~3头, 出现典型症状。比如:精神沉郁、身体衰弱、迅速死亡。后期, 相继有感染病例出现。主要症状, 排出稀便, 颜色黄色或黄白, 内含白色气泡, 有腥臭味。而且, 病猪肛门失禁, 精神不振, 不吃奶, 极度消瘦, 双眼内陷, 后期昏迷死亡。

3.2仔猪白痢

病猪突然发生腹泻, 排出乳白、灰白、淡黄或黄绿色内含粘液的稀粪, 随后腹泻次数增多, 粪便腥臭而稀薄。仔猪逐渐消瘦, 被毛粗乱无光, 尾和后肢被粪便污染。精神萎顿, 吃奶减少, 严重脱水, 眼窝下陷, 目光呆滞, 终因昏迷虚脱而死。

4预防措施

1) 禁止自疫区引进种植, 无病猪场注意防疫管理。重点在于, 不要从病猪场引进种猪。猪场有感染病例出现, 限定其在固定的场所运动, 禁止其四处流窜, 感染易感猪群和仔猪。

2) 加强猪场管理, 严格消毒管理。平时注意饲料管理, 改善用料质量, 合理搭配日粮, 确保饲喂营养均衡。同时, 注意控制产房温度。临产前, 注意产房环境的清洁卫生, 严格消毒流程, 及时更换垫草, 确保圈舍洁净卫生。待生产后, 将仔猪放置经消毒的篓框。哺乳期, 将母猪乳头消毒1遍。注意用高效无毒副消毒药剂, 可用高锰酸钾浓度0.1%。经消毒后挤掉几滴奶水, 清除乳头中残留细菌、污物, 后可进行哺乳。哺乳时间尽早, 确保仔猪获得高抗体水平, 提升其抗病能力。此外, 分娩后头3天, 注意清洁管理, 确保每圈舍用2~3次, 保证清洁干燥。

3) 搞好免疫接种, 发病严重的猪场, 例行科学合理地接种程序, 提升母乳中高母源抗体水平, 提升仔猪被动免疫能力。

4) 积极药防, 口服或注射抗菌药, 都是不错的选择。有感染病史的猪场, 产后12h, 即可给药, 连续用3~5天, 可起到理想的防病效果。临床不少用药试验, 尝试给药母猪, 能减少仔猪的不良应激。而且此法给药简单, 但药物产生抗体要通过乳汁补给仔猪, 实际达到母猪猪体的剂量不是很足, 所以药防通过乳汁防病效果不是很好。总的来说, 药防措施中注射效果最好, 临产时开始应用, 连续用至产后3~5天, 可确保初生仔猪免受病菌感染。

5治疗措施

1) 有疑似病例, 及早急性隔离, 积极进行诊治。同时, 严格消毒管理, 遏制致病菌的扩散。期间, 加强猪群护理, 供给清洁、卫生、干燥的养殖环境, 将更有利于此症康复。

2) 隔离病畜, 治疗的同时, 建议受威胁猪群, 同时服用药防药物, 可达到有效预控的目的。

近些年, 临床施治, 用抗生素疗法较普遍。而可借鉴的抗生素种类繁多, 临床施治, 建议结合药敏实验进行。经确定的药敏药物, 可同时用1~2种, 避免机体耐药性的产生。结合近些年, 本地施治黄白痢的经验。特效药——恩吉诺 (成分:恩诺沙星等) 、君杜 (成分:环丙沙星等) , 联合用药, 混饲拌料, 用0.2ml/kg, 每天2次, 3~5天1疗程, 康复效果理想。病重患猪, 特效药疗法的同时, 注意配合用中草药。方剂:黄连、黄柏、秦皮、丹皮各1g, 白头翁2g, 混水煎服, 上述1头仔猪用量, 2次口服, 3天1疗程。同时, 母猪配合用中草药剂, 方剂:甘草5g, 黄连、神曲、山楂各10g, 白头翁、黄柏、黄芩、金银花、诃子、乌梅各20g, 研磨粉剂, 分2次喂服母猪, 早晚各1次, 3~5天1疗程。经上述综合性疗法, 仔猪黄白痢疫情基本得到康复, 能有效遏制疫情向健康病猪蔓延和扩散。

6结论

产仔高峰期, 黄白痢发病较为普遍。尤其气候骤变季、母猪管理不善、饲料配比不当等, 都将加重此症的感染几率。仔猪黄白痢如不加以有效控制, 可导致仔猪批量死亡, 诱发更大范围的经济损失, 严重制约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病的发生, 与引种不严、多种应激因素等, 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综合分析致病因的基础上, 文章进一步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 以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遵瑞, 徐贵友, 彭善智, 等.规模化猪场卫生防疫综合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 2002, (8) :24-25.

[2]规模化猪场的消毒与隔离[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3, (5) :46.

[3]孙福.如何切断规模化猪场流行病的传染源[J].中国动物保健, 2003, (Z1) :37.

仔猪黄白痢病的预防与治疗 篇2

1 流行特点

1.1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亦称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或早发性大肠杆菌病。该病主要诱发因素是母猪带菌以及环境污染, 主要感染1周龄内的仔猪。以2日龄仔猪易感染性最大, 仔猪均在7~46h内发生黄痢。如果没及时吃上初乳的仔猪7~9h内发病, 只要有1头发病, 28h内几乎全窝仔猪都会发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最急性、致死性传染病, 同窝仔猪发病率在90~100%, 死亡率接近100% (7日龄以上很少发此病) 。不同窝的仔猪及后分娩的乳猪也都可发生, 死亡率同样高, 即使存活1~2头, 仔猪也会形成僵猪被淘汰, 但不同窝之间仔猪发病的与否差异很大。平均发病率为76%, 死亡率均为15%, 本病流行无明显的季节,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但以春秋产仔尤为易发。无论是初产母猪或是经产母猪所产仔猪都可发病。本病在自然条件下难以传染3月龄以上的猪只。

1.2 仔猪白痢

迟发性仔猪大肠杆菌多见于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出生后7日龄以上, 10~30日龄仔猪, 是严重困扰2~3周龄仔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1月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 。本病发病率差异较大。1窝仔猪中发病与饲养管理不良、猪舍卫生条件差有很大的关系。阴雨潮湿、天气剧变、母猪饲料骤然更换或饲料营养水平不达标, 母猪的乳汁时浓时稀, 造成乳猪自身机体抵抗力降低, 以及其他因素都会诱发本病。该病来势猛, 传播快。仔猪中若有1头发生下痢时, 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会很快传播。

2 临床症状

2.1 仔猪黄痢

临床症状是剧烈腹泻, 发病仔猪多为3日龄左右的乳猪。多在10~14h内突然有1~2头仔猪全身虚弱发病, 后涉及全窝, 乃至整批新生仔猪。特征性症状是下痢。排黄色糊状稀便, 有的粪稀如水呈淡黄色、黄白色和深黄色。有时混有小气泡并带腥臭味, 几分钟拉1次。在捕捉、挣扎和鸣叫时, 肛门会冒出稀便。发病仔猪后躯、尾巴及母猪身上沾满污粪。病猪表现口渴, 精神萎靡不振。站立困难, 嘴唇触地, 行走摇晃。有的卧地不起, 两眼紧闭, 嘴靠近乳头无力吮乳而停止吃奶。体温正常, 一般为38.5℃左右。无呕吐现象。继而严重脱水, 迅速消瘦, 双眼下陷。肛门和腹股沟等处皮肤发红, 昏迷衰竭而死, 病尸皮肤干燥、皱缩。

2.2 仔猪白痢

明显病状为腹泻, 患病猪多为20日龄仔猪, 突然拉痢。开始排浆液状稀便、糊状, 继而黄便呈水样。随后出现乳白色、灰白色或黄色下痢, 具有特殊的腥臭味。在肛门尾端及其附近常沾有粪便。严重时仔猪逐渐消瘦、拱背。皮毛粗乱无光泽, 一般病程3~7d。食欲减弱, 发育受阻, 体温正常, 不超过39℃。结膜苍白、怕冷, 常倦缩而卧, 或“打堆”。

3 剖检变化

3.1 仔猪黄痢

病死猪严重脱水, 皮下水肿。剖解病变主要是胃肠道、胃内充满多量酸臭气体和少量黄白色凝固乳块, 小肠鼓胀, 内有大量黄白液态内容物和气体。十二指肠粘膜多呈卡他性炎症和败血变化, 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有弥漫性出血小点。病重者心、肝、肾等脏器也有出血点, 肝、肾还有凝固性小坏死灶。下颌淋巴和肠系淋巴肿胀。

3.2 仔猪白痢

仔猪尸体苍白, 少数病猪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 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胃内含有凝乳块, 肠内容物呈浆液状、糊状并含有气泡。颜色灰白或白色。少数病猪腹腔内有少量胶冻状物质, 膀胱膜轻度出血。

4 预防与治疗

4.1 搞好产房卫生、消毒工作

临产前, 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扫, 然后用0.5~1%聚维铜碘溶液或2~3%的烧碱溶液喷雾消毒。猪舍要进行清扫, 冲洗消毒。可用3~4%的氢氧化钠与1~2%消毒灵进行交叉用药消毒。

4.2 加强母猪的护理

妊娠母猪于产前12d, 每头皮下注射阿维菌素, 按1g/kg计算, 并驱虫1次。母猪分娩前用温水清洗猪体, 对腹部和乳房用0.1%百毒净脱水清洗, 并按揉乳房和腹部皮肤约10min连用3d。用福莱神碘消毒剂, 按0.2%对猪体进行喷雾消毒。母猪产仔时乳房及乳头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干净。仔猪出生用消毒纱布和毛巾擦洗干净消毒后, 先将每个乳头挤掉少许乳汁, 以冲除乳头孔内的细菌和污物, 然后尽快固定乳头让仔猪吃上初乳, 使仔猪迅速获得抗体, 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4.3 免疫预防

(1) 产前45d、15d各用埃希氏菌苗四价灭活疫苗1头份注射 (2ml/头) , 但要注意的是, 埃希氏疫苗具有特异性, 对其不带K88、K99、987Q、F4纤毛抗源的大肠杆菌不起作用, 具体使用时要分别对待 (或产前20d注射K88TB基因工程苗, 只要仔猪出生时能吃到足够的初乳, 可有效控制该病) ;产前10d注射仔猪黄白痢灭活疫苗4ml, 使仔猪通过母乳获得被动免疫, 防止发病; (2) 母猪产前1周注射亚硒酸钠VE10ml。母猪产前3d、产后2d各注射1次长效土霉素, 按1mg/头。也可喂食恩诺沙星, 份量按说明书要求。母猪产仔时, 待胎盘排出后, 用强效阿莫西林0.2ml/kg体重肌肉注射, 预防产后感染; (3) 15日龄注射水肿康疫苗或本地菌株制苗。同时产后3d, 也可以配合服中草药液。寻找临床效果好, 经济效益高, 廉价便宜的清热解毒, 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 效果更好。可采用的方剂:穿心莲35g、白头翁50g、大青叶25g、黄芩30g、鱼腥草30g、知母30g、银花40g、连翘40g、中蒡子50g、通草25g、甘草15g、黄柏40g、秦皮30g、黄连30g、黄芪60g、当归30g、党参20g粉碎为末, 能有效的防治母猪乳房炎和仔猪黄白痢。母猪产前产后3d按10~15g/头拌料喂服。以后在饲料中经常性的投喂复方散剂中成药双效母子康 (以白头翁、益母草、黄柏、苍术等为主的10多味中草药组成) 直至4周龄后仔猪断奶时。采用此方喂服母猪效果较好。黄芪、当归、党参具有增强动物免疫力的作用。增强机体抵抗力是防病之本, 使之“正气在内, 邪不可干”, 来达到预防该病的目的。

4.4 仔猪产出管理

仔猪一出生后, 立即去掉犬牙, 以防咬伤母猪乳头, 引起发炎, 要做好仔猪补铁补硒工作, 初生仔猪前2d预防下痢, 服用口服液氟哌酸或乳酸诺氟沙星。3日龄注射含硒的铁剂 (内含铁量100~150g) 1ml。下痢仔猪用药物治疗不理想时增加补铁次数, 或给仔猪注射牲血素。以防仔猪营养性缺铁而腹泻, 每头注射牲血素2ml;仔猪10~15日龄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注射液0.5ml。

4.5 仔猪防寒保暖工作

及时清除粪尿、污物并经常消毒, 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并有适宜的湿度。即通风、透气、光线良好。干燥与湿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易被忽视。事实上湿度问题比温度问题更为重要。应做好冬防寒、夏防暑, 在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的同时, 一定要保持猪舍的干燥、清爽。

4.6 同窝预防性治疗

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 篇3

1 病因分析

仔猪黄白痢是仔猪哺乳期的常见传染病。发病原因多与猪体自身抵抗力和外界致病因子的相互作用有关。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

1.1 环境因素

仔猪的机体调节机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如季节变换、气候突变、舍内空气潮湿寒冷,猪舍清洁卫生状况等应激因素,也可诱黄白痢病。

1.2 母猪因素

大肠杆菌是猪肠道内的寄生菌,随母猪粪便排出体外,污染乳头、体表皮肤、地面、栏舍、饲料等,如临产母猪进人分娩舍前未清洗消毒刑,产程过长或难产,母猪初产或患病。母性差、泌乳不足,初乳质差或过浓等因素常常导致仔猪感染致病。

1.3 饲养因素

初生仔猪因胃腺发育不完善,分泌胃酸的功能很弱,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能力很弱,如仔猪饮水不洁,供水不足,感染大肠杆菌等病原,补铁不及时或剂量不足,补饲过早、质量差及其他一些应激因素等。使致病菌在消化道中得以大量繁殖,而引发本病。

1.4 母猪胎次

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也与母猪胎次有关。母猪胎次越少,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反之越低,其原因与母猪胎次增加、自然感染形成免疫应答有关,仔猪通过吮吸母乳获得母源抗体,因而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另外母猪胎次过高,其所生仔猪也易发生仔猪黄白痢。

2 临床症状及病变

2.1 仔猪黄痢

临床特征为拉腥臭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肛门松弛,捕捉时肛门冒出稀粪,发病仔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迅速脱水、消瘦、衰竭而死。剖解常见颈、腹部皮下水肿,肠道膨胀,含有多量黄色浆状内容物以及气体,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回肠次之,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出血点。

2.2 仔猪白痢

临床特征为仔猪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乳白色、灰白色、淡黄色或黄绿色,浆糊样,有特殊腥臭味,有时粪便较稀,带有气泡;有时混有血丝;排粪次数增多,每天可达数次,严重时排粪失禁或脱肛;有时呕吐。发病仔猪日渐消瘦,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无光泽,怕冷,呼吸加快,离群独处,或单个伏卧于垫草中。最终因极度衰弱而死。剖解变化为外表苍白消瘦,脱水严重,肠壁菲薄失去弹性,肠粘膜充血,轻度出血,肠内容物增多,呈水样或泡沫样。

3 防治措施

仔猪黄白痢一直是困扰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顽疾之一,对于该病的防治应采用以改善饲养管理,加强卫生防疫为主的综合措施。主要从以下各个环节入手。

3.1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怀孕母猪的饲料营养全面,母猪临产前1周减少15%的饲料,防止母猪乳汁过浓,引起仔猪消化不良。母猪临产1周开始保持好产房的卫生,并定时消毒。临产前每个乳头挤掉少许乳汁,以便冲洗掉乳头孔的细菌和污物,同时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乳房乳头,再用温开水清洗。产后保持产房干燥清洁卫生,并按时消毒。

3.2 提高仔猪的饲养管理

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特别是体质弱的仔猪更要其吃足初乳,有利于其日后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母仔分开饲养,喂奶时把仔猪放入母猪圈,喂完奶后及时分离,以免母猪携带的病菌传染给小猪。仔猪出生的第二天剪牙,用0.1%的高锰酸钾液数点,滴入口腔,同时肌肉注射右旋糖酣铁注射液,2 mL/头。5日龄给仔猪饮干净的水,并在饮水中添加超强多维,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7日龄补料,本着少喂勤添的原则,及早锻炼胃肠功能。初生仔猪应加强保温措施,寒冷天气用红外线灯泡增温,同时铺上垫草。

3.3 环境卫生

夏季加强通风降温等防暑工作,减少热应激;冬季应加强圈舍保暖,勤换垫草,防止贼风侵袭等应激因素造成仔猪感冒而继发仔猪黄白痢。制定严格科学的消毒和卫生制度,保持圈舍清洁卫生。产前对圈舍的地面、墙壁、屋顶、柱栏等进行彻底消毒;临产时用0.1%的温热高猛酸钾溶液擦洗母猪外阴和腹下的乳房区,防止病从口入。

3.4 治疗措施

3.4.1 抗生素治疗:

许多抗生素都可用于治疗本病,敌菌净与磺胺二甲嘧啶1∶5配合后,按60 mg/ (kg体重) 口服,每天2次,连用3 d。或磺胺咪0.59、甲氧共氨啥咤0.19混匀,按30 mg/ (kg体重) 喂服,每天1次,连用3~4 d。

3.4.2 中医治疗:

熟地、当归、益母草、对月草各25 g、白勺、厚朴、陈皮各20g、川芍、防风各15 g、地瓜藤、陈艾各50g、甘草10 g、混合煎水,拌料喂服。

3.4.3 微生态制剂:

具有维持生态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合成各种酶和营养物质的独特作用。用调痢生、促菌生等药物内服。

3.4.4 其他:

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 篇4

1 发病原因

1.1 母猪管理不善

母猪日粮供给的营养不稳定, 配合饲料不当, 营养成份不全面, 导致母猪过肥, 乳汁过浓或母猪过瘦, 缺乏乳汁等, 都是致病因素。母猪发生乳房炎、产后热、子宫内膜炎、肠热、便秘等都会造成乳汁变质, 仔猪吃了这些乳汁, 可引起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1.2 仔猪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

初生仔猪的胃腺发育不完善, 分沁胃酸的能力差, 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能力弱, 致使食入的致病菌在胃肠道大量繁殖, 造成消化道机能紊乱, 从而引发黄白痢等腹泻性疾病。

1.3 环境及应激因素影响

仔猪的机体调节机能不完善, 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 如猪舍不清洁、潮湿、通风不良、有贼风、气候剧变等均可引发此病。

2 临床症状及剖解变化

2.1 仔猪黄痢

临床特征为拉腥臭黄色浆状稀粪, 内含凝乳小片, 肛门松弛, 捕捉时肛门冒出稀粪, 发病仔猪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迅速脱水、消瘦、衰竭而死。剖解常见颈、腹部皮下水肿, 肠道膨胀, 含有多量黄色浆状内容物以及气体, 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变化, 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空肠、回肠次之, 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出血点。

2.2 仔猪白痢

临床特征为仔猪突然发生腹泻, 粪便呈乳白色、灰白色、淡黄色或黄绿色, 浆糊样, 有特殊腥臭味, 有时粪便较稀, 带有气泡;有时混有血丝;排粪次数增多, 每天数次, 严重时排粪失禁或脱肛;有时呕吐。发病仔猪日渐消瘦, 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被毛粗乱无光泽, 怕冷, 呼吸加快, 离群独处, 或单个伏卧于垫草中。最终因极度衰弱而死。剖解变化为外表苍白消瘦, 脱水严重, 肠壁菲薄失去弹性, 肠黏膜充血, 轻度出血, 肠内容物增多, 呈水样或泡沫样。

3 综合防治

3.1 加强饲养管理

猪场的环境和饲养管理不当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预防该病的发生主要从环境消毒和加强种猪饲养管理着手。夏季加强通风降温等防暑措施, 减少热应激;冬季应加强圈舍保暖, 勤换垫草, 防止贼风侵袭等应激因素造成仔猪感冒而继发仔猪黄白痢。搞好环境卫生, 猪舍饲养密度不宜过高, 注意保暖通风。

加强初生仔猪护理。初生仔猪皮下脂肪薄, 被毛稀疏, 体温调节、适应环境能力差, 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据资料报道, 仔猪出生9d后体温调节功能才得到改善, 20d接近完善。因此, 产房和仔猪保温是提高仔猪成活率、预防黄白痢发生的关键措施之一。对于初生仔猪, 应尽快吃上和吃足初乳, 提高机体的被动免疫力。吃初乳时, 先用温水将母猪的胸、腹部洗净, 每个乳头挤出几滴初乳, 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 才让仔猪吮初乳。仔猪2~3日龄时早补铁、硒等微量元素, 并补加多种维生素, 以预防因铁、硒不足而引起的贫血及拉痢, 增强造血功能, 促进仔猪胃肠的消化功能早日健全;3~5日龄时补水 (在水中加入人工盐) ;7日龄开口教食;2周龄左右合理补饲全价仔猪饲料。

3.2 疫苗预防

免疫接种可明显降低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和死亡率。近几年来采用仔猪大肠杆菌三价苗在母猪临产前20d肌肉注射2头份。

3.3 药物治疗

(1) 抗生素。由于养猪生产上滥用抗生素, 致病性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在进行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面, 各地 (场) 最好以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来指导选药, 切不可盲目滥用抗生素。投喂诺氟沙星胶囊, 5~6日龄仔猪1枚/次, 20日龄仔猪2枚/次, 再加上复方新诺明片0.25g/头, 病毒灵0.1g/头、维生素8片0.2g/头, 一并混合研磨灌服, 1次/d, 喂2~3d;同时对病重仔、猪用庆大霉素2万IU交巢穴注射, l次/d, 连用2~3d。为了防止仔猪脱水, 同时要灌服补液盐药液, 有助于治疗。 (2) 中草药制剂。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普遍性造成许多原来防治本病有效的抗生素在某些猪场已无明显效果, 反而使应用剂量不断地加大。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转移, 又会使细菌对人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给临床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造成困难。中草药具有毒副反应小、

当前猪常发病的诊断与防治

谢泽祥 (山东省庆云县畜牧局253700)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733 (2011) 09-0033-02

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 猪的疫病尤其是传染病不断增多, 而且越来越复杂, 导致猪的死亡率不断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为此, 笔者对当前猪常发的一些疾病的诊断及防治进行了总结, 以供大家参考。当前, 猪常发的疾病主要有:猪高热病、猪肺疫、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痢、仔猪白痢、水肿病等。

1猪高热病1.1病原

猪高热病即为猪高热综合征, 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该病不分年龄、不分品种、不分季节, 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等特点。由于病因复杂, 临床上比较难以控制。

1.2临床症状及病变

猪群突然发病, 体温升高到40~42℃, 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皮肤发红, 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多处皮肤有紫红色斑点;呼吸困难, 喜俯卧。有的病猪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咳嗽, 眼分泌物增多, 结膜炎、便秘等现象。个别的病猪腹泻, 尿少浑浊, 颜色深, 部分母猪妊娠后期出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和弱仔。血凝不良、全身淋

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 并能调节整体功能, 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目前在临床上对防治仔猪黄白痢的应用前景正越来越广。母猪口服或拌料:“加味白头翁汤” (白头翁、黄柏、黄连、地榆、泽泻、白术、陈皮、厚朴、苓皮) 90%喂母猪, 余10%喂仔猪;“母子康” (蒲公英、地榆、黄柏、白头翁、苍术、陈皮等10余味中药) 在母猪产仔前1~2d至仔猪20日龄阶段内, 母猪拌食100g/d·头, 仔猪在20~35日龄期间, 在饲料中加入3%母子康;“黄白痢散” (穿心莲、白头翁等) 拌料喂服母猪预防仔猪黄、白痢;“消痢散” (草豆寇、厚朴、陈皮、苍术、神曲、山楂、茯苓、木香、罂粟壳等) 拌料饲喂母猪防治仔猪黄、白痢;“泻康宁” (白头翁、黄连、黄柏、鱼腥草、秦皮、苦参、神曲和麦芽等16味中药) 添加到母猪饲料中防治仔猪黄、白痢。仔猪注射或口服:“复方白毛藤注射液” (白毛藤、蒲公英、板蓝根等5味中药) ;“克痢注射液” (石膏、滑石、白头翁、苍术等) ;“仙翁止痢针” (仙鹤草、夏枯草、白头翁) 对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明巴结肿大、出血、浓性灶坏死、黄染、有大理石花纹肺, 肺间质增宽, 切面或表面有出血点, 散在出血灶、化脓灶;肝多发性坏死灶、黄染、白斑, 边缘淤血, 切面灰白色坏死灶, 边缘变枯萎缩, 心外膜出血, 心包大量积液, 心内膜有赘生物;脾脏肿大, 脾头两端大面积出血, 边缘有对种梗死灶, 个别病例出现脾脏萎缩;肝脏萎缩, 有大量针尖大出血点, 淤血, 皮部有淤血斑和弥漫性出血点;膀胱黏膜有大小不一出血点, 喉头出血, 内有白色泡沫样液体, 脑部有轻微出血, 积液大量混浊, 极少数病例胃、回盲肠有溃疡灶, 个别病猪关节滑膜增厚, 形成关节病变等。

1.3防治

1.3.1预防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猪群饲养环境, 做好通风与保温工作, 降低饲养密度。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猪舍及周围环境定期用不同的消毒药交替进行消毒。对猪群搞好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

1.3.2治疗对猪高热病要及时正确诊断, 确诊是哪几种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后, 才能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特别是对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的病猪, 应采用对细

显;“泻痢杀”制剂 (白头翁、黄连、苦参、黄柏、地榆炭、三棵松、青皮、青木香、当归、山楂、芍药等11味中药) , 并佐以免疫增强剂对仔猪大肠杆菌的抑菌敏感率达100%;“穿心莲”注射液后海穴注射2ml, 严重者隔日再注射1次的方法治疗仔猪黄痢, 效果比较显著。“克痢王”口服液;“止痢散” (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金银花等10余种中药) 三黄汤” (黄柏、黄连、白头翁等12种中药) 等用来防治黄白痢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4 小结

探析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技术 篇5

1 病原微生物和临床症状

仔猪黄白痢是由大肠杆菌的某些致病性的血清型引起的, 黄痢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 出生后12h内即可发病, 开始时粪便稠如糊状, 以后发展为稀状至黄色稀水粪便, 常由肛门冒出稀粪, 很快消瘦脱水, 衰竭死亡。

2 应激因素的影响

2.1 初生仔猪生理特点的影响

仔猪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能力很弱, 致病菌就可以在胃中得以大量繁殖, 并进入肠道。如果发生异常情况, 会造成仔猪的消化道机能紊乱, 而引发本病。

2.2 环境因素对仔猪的影响

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仔猪可以健康、快速的生长, 但如果是在恶劣的环境下仔猪就很容易发病, 影响仔猪的生长和发育, 比如在寒冷阴雨潮湿变化无常的天气、突然换料、母猪乳汁质量不好 (过稀或过稠) 、栏舍不干净、卫生消毒不彻底、饮水或饲料被病菌污染等。

2.3 哺乳母猪的影响

仔猪刚出生时主要的营养来自于哺乳母猪的乳, 所以把母猪养好了那么仔猪也就很健康了。但是, 如果母猪饲料的营养不全面, 饲料中油饼的比例过高, 轻泻饲料如麸皮的比例过大, 精饲料比例不当或喂发霉的饲料等, 而刚出生仔猪的消化道发育不完善, 分泌胃酸的机能还很弱, 吸乳后会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紊乱, 难以消化吸收, 就会使仔猪发生黄白痢。

3 防治的技术要点

仔猪黄白痢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传染病, 如果只是在仔猪发病后才被动地用药物对仔猪进行治疗, 虽然说也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工作量大、费用高, 而且容易复发。

3.1 进猪前产房的消毒

重胎母猪在转入产房前, 首先必须对产房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 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一遍, 干燥后再用5%的漂白粉澄清液或1:4000的消毒威等进入细致的消毒, 等产栏自然干燥后就可以用清水冲洗干净, 7天后就可以把重胎母猪转入产房。

3.2 仔猪出生时的管理

母猪准备生产时, 要准备好消毒好的接产工具以及消毒药。仔猪出生后, 接生员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母猪的乳头及乳房, 然后挤掉几滴母乳, 再给仔猪吃初乳, 并要注意保持圈舍内的干燥卫生, 舒适

3.3 产房的清扫与消毒

饲养员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各清扫粪便一次, 如果栏位太脏就要用水进行冲洗, 并经常带猪进行全舍喷雾消毒, 可以用0.05%的新洁尔灭, 每周两次。

4 母猪科学饲养管理防治是重点

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仔猪的健康状况, 所以合理的调配饲料, 适当的管理对仔猪的健康起到很大的作用。

4.1 仔猪所需的温度

仔猪所需要的温度 (1~3日龄温度在30~32℃, 4~7日龄温度在28~30℃, 15~30日龄温度在22~25℃) 。

4.2 仔猪的剪牙

由于仔猪生长发育快, 奶水供应不足时就会把母猪的乳头咬碎, 仔猪出生剪牙的断面一定要剪得平整, 也可以防止仔猪颊部因为剪牙不齐造成溃疡。

4.3 仔猪的补料

仔猪在出生后的第五天可以开始补料, 将少量颗粒料加适量乳香粉放入补料食槽, 多次少量, 确保新鲜度, 对不会食料的仔猪进行人工饲喂, 待它适应后就可以自由采食了。料中赖氨酸的含量为1.25~1.50%, 粗蛋白的含量为20~22%。

4.4 免疫接种

在产前3周给母猪注射大肠杆菌K88-LTB双价基因工程疫苗或K88、K99、987LTB多价基因工程苗[1], 初产母猪以及疫情严重或迟发性白痢发病较多猪场, 可以把免疫注射的时间改在产前1周, 免疫效果更好。

4.5 药物治疗

仔猪发生黄白痢时, 需要及时治疗, 采用抑菌、补液、健胃、帮助消化等进行综合治疗[2]。

4.6 中药治疗

取中药白头翁、陈皮、黄柏、黄连按质量比4:3:4:3, 混合粉碎成末于仔猪发病当天按0.5㎏/㎏体重拌料喂服母猪, 每天2次, 连用3~5d;对少数病情严重的仔猪, 可以上药按1g/kg体重用米粉、牛奶等调成舔剂, 送至舌下吞服, 每天2次, 连用3d。也可对母猪投喂过奶安、过奶1号等过奶类的中草药, 药物通过母乳喂给仔猪, 达到治疗仔猪的目的。

5 小结与体会

养猪业是高风险的行业, 疾病的相互传播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每一个养猪场最好是以防治为主, 培养自己的种猪, 实行“自繁自养”, 尽量不从别的猪场引种, 需要引种时应该对该猪场进行疫情调查, 确定无疫病后才能引种, 并对引进的种猪隔离3~4周, 确认无病后, 才可以放到原来的猪群中混养。如果在隔离期内发现该种猪带有传染病就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千万不可以将新买进的种猪不经过隔离观察就放入猪群中饲养, 否则会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赵志伟.仔猪黄白痢综合预防技术的应用效果[J].当代畜牧, 2009 (4) :35-36.

文山市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 篇6

1 文山市仔猪黄白痢发病症状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仔猪白痢则称为迟发性大肠杆菌病, 两者常常伴随发生。仔猪黄痢多发生在出生一周内的哺乳仔猪, 其中以1~3日龄为最多见, 随日龄的增长而渐减, 至7日龄以上就很少发病。该病潜伏期很短, 临床上笔者曾见到过仔猪出生仅7h就发病的病例, 但一般多在1~3日龄发病。病猪以腹泻为主要症状, 粪便黄色而腥臭, 粪液沾染尾、会阴和后肢等处和毛粘结成痂块状。病程继续发展, 病猪精神沉郁, 很快消瘦衰弱, 可在1~3d内死亡。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日龄~1月龄的仔猪, 以10~20日龄多见。表现多是仔猪突然发生腹泻, 排出浆状、糊状的粪便, 粪便呈乳白、灰白或黄白色, 腹泻次数不等, 严重的每小时数次。病猪背拱起, 行动缓慢, 毛粗糙无光, 体表不洁, 食欲减少, 生长发育受阻。病程长短不一, 长的1周左右, 短的2~3d, 部分能自行康复。

2 造成文山市仔猪黄白痢流行的原因

2.1 饲养环境条件差

目前, 文山市除了以养猪为主的专业户外, 绝大部分的母猪饲养主要集中在农村, 农户把养猪业只当作一种可有可无的附加产业, 根本不注意养猪的环境卫生, 饲养条件差, 刚出生的小猪没有很好的生活环境, 抗病能力大大下降, 就很容易患仔猪黄白痢、水肿病等仔猪疾病。

2.2 农户的科技意识不强

文山市的农村多数是少数民族, 广大农户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养猪科技知识少。当仔猪腹泻时, 部分农户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根本不请兽医, 或自行找上一些各种单方草药, 胡乱治疗。这种对仔猪黄白痢的危害性没有充分认识的现象, 也是造成仔猪黄白痢流行的主要原因。

2.3 病猪不能得到合理而及时的治疗

文山市大部分农村属山区、半山区, 居住分散, 村寨与乡 (镇) 畜牧兽医工作站、村兽医室之间均有较远的距离, 一旦发病, 往往不能得到兽医合理而及时的治疗, 使仔猪黄白痢很快的流行起来。

3 对文山市仔猪黄、白痢防治的探讨

3.1 搞好平时预防

3.1.1 加强妊娠和泌乳母猪饲养管理, 给予营养充足的全价饲料

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仔猪的健康状况。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除要避免近亲繁殖, 对老弱和母性差的母猪直接淘汰外, 还要合理调制饲料。具体的就是母猪妊娠期要实行全价饲料, 饲料品质要好, 营养要全面;圈舍要卫生, 哺乳母猪的乳头要经常消毒, 减少细菌对仔猪的危害。

3.1.2 加强初生仔猪饲养管理

对初生仔猪应当加强保温或降温措施。寒冷天气用红外线灯泡增温, 同时铺上垫草。而在文山市仔猪黄白痢主要发生的5~9月, 除气温高外, 空气湿度还很大, 给小猪降温甚至比加温重要。最好的办法可以是多给青绿饲料, 也可以用清洁的凉水冲洗厩舍。让仔猪早吸初乳, 近早开食补料。

3.1.3 搞好药物预防

在频繁发病的农户、猪场, 可对仔猪进行药物预防, 如给仔猪肠道菌群制剂、促菌生、调痢生等, 也可用土霉素、氟哌酸添加在饲料里。在文山市目前我们主要指导农户用土霉素 (用15mg/kg·bw) 、氟哌酸 (20g/10kg) 拌料饲喂预防, 效果较为理想。

3.1.4 搞好猪舍环境卫生

改变传统养殖陋习, 实行圈养或改造老式猪圈, 搞好猪舍环境卫生是减少仔猪黄白痢发生的最好途径。

3.2 搞好治疗

3.2.1 早治疗原则

仔猪抵抗力低, 而且腹泻很容易引起脱水, 一旦发现仔猪黄白痢, 就要及早治疗, 而且要全窝治疗。具体的方法是10日龄前用558消炎退热灵和兽大病快好注射液各0.5m L肌肉注射, 1次/d。10日龄以上者可用奥复康注射液和力克舒注射液各1m L肌肉注射, 1次/1d, 连用2d。

3.2.2综合治疗原则

治疗此病不但要早治, 还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即在仔猪发病时, 除给仔猪予全身抗菌消炎外, 还要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灵活的对症治疗。在进行综合治疗中, 从改善母猪饲养管理, 适当减少泌乳母猪精料的给量, 增喂青绿饲料, 搞好圈舍卫生与消毒, 都是很重要的措施。

3.2.3 口服与注射并用的原则

在应用药物治疗时应注射给药与口服给药并用, 笔者在多年的治疗实践中, 除经常给仔猪按剂量、按时注射增庆安、氟哌酸、恩诺沙星等外, 还口服泻立停、磺胺嘧啶钠等。但应注意, 任何一种抗菌药物, 对仔猪黄白痢都不能持久应用, 因为大肠杆菌具有很容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因此, 在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实践中, 一定要随时注意抗药性产生的问题, 一旦治疗效果降低, 要立即更换药物, 以提高治疗效果。

4 结束语

仔猪黄白痢是兽医临床上一种最常见的仔猪疾病, 在治疗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贯彻综合防治措施, 积极改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 做好经常性的预防工作, 把仔猪黄白痢对养猪业的危害降低到最低水平, 以促进文山市养猪的健康发展。

摘要:仔猪黄白痢在文山市养猪户中是常见病与多发病, 发病率高, 传染性强, 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本文介绍了引起文山市仔猪黄白痢的原因以及预防、治疗措施。

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篇7

关键词:仔猪,黄痢,白痢,发生,综合防治

近年来, 岳西县一些中小养殖户饲养的仔猪时常发生黄白痢, 由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防治不及时, 造成大批发病和死亡, 给猪场和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对仔猪黄白痢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以期给广大养殖户提供帮助。

1 流行病学

1.1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发病率较高[1,2], 为30%以上, 对仔猪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多在10~30日龄的仔猪身上发生, 1月龄以上发生很少, 而10~20日龄发病最严重, 数量上所占比例也最大。本病死亡率达50%。

1.2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以1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较多, 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 最常见于1~3日龄内的仔猪, 尤其阴雨连绵天气往往导致发病高峰。母猪为头胎青年母猪的发病急, 发病率最高, 往往达到50%以上, 同时死亡率超过30%。

2 发病原因

2.1 母猪胎次少, 不重视清洁卫生

母猪胎次对仔猪患黄白痢有一定影响, 母猪胎次增加, 仔猪黄白痢发病减少, 死亡率也较低, 仔猪可以通过吮吸母乳而具备一定的抵抗力, 主要是因为母猪自然感染有利于免疫应答的形成, 母乳中具有母源抗体。猪肠道大肠杆菌多数为益生菌, 是正常存在的菌群。但是由于许多原因, 可导致菌群的致病力增强, 如饲养管理不适宜、环境条件差、各种应激等。致病菌随粪便排出, 会导致圈舍、饲料和母猪体表、乳头等污染, 间接传播给仔猪。仔猪食入致病病菌, 导致感染发生, 继而引发仔猪黄白痢[3,4]。

2.2 猪舍环境差, 仔猪抵抗力差

仔猪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 因其自身机体调节机能尚未完善。如果猪舍环境差, 遇气候突变而未及时采取保暖措施, 容易引起发病。猪舍阴雨潮湿、饮水卫生差、清洁消毒不彻底等, 极易导致仔猪发生黄白痢, 或者引起发病加重。仔猪发病与抵抗力和机体调节机能有关。初生仔猪分泌胃酸的能力差, 其胃腺发育不完善, 无法有效抑制和杀灭食入的致病菌, 造成细菌在胃肠道大量繁殖而扰乱了仔猪的消化道机能, 从而引发仔猪黄白痢等腹泻性疾病。

2.3 饲料选择不当, 营养不足

由于产后母猪的思维过程中饲料单一, 缺乏必需的营养, 导致母乳不足或者母乳质量较差, 加之许多农户饲养时补饲不及时等, 容易造成机体无法合成足够的蛋白质。仔猪的代谢性疾病也是发生黄白痢的诱因之一, 如硒缺乏、缺铁性贫血、VE补充不足等, 导致仔猪抵抗力较差, 从而引发仔猪黄白痢[5]。

3 临床症状及剖解变化

3.1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临床特征是突发性的腹泻, 病程5~6 d, 发病仔猪精神沉郁, 日渐消瘦, 粪便呈浆糊样, 灰白或者乳白色, 有时粪便较稀, 有特殊腥臭味, 带有气泡和血丝。仔猪被毛粗乱无光泽, 食欲不振, 怕冷, 死亡率不高。剖解变化为肠黏膜充血, 黏膜脱落, 出血, 胃底出血, 肠壁有黄白色恶臭的粥状内容物, 变薄。

3.2 仔猪黄痢

有的仔猪患黄痢潜伏期短, 出生后12 h即可发病, 表现为不明病因的死亡。发病仔猪精神沉郁, 拉臭稀粪, 粪便含凝乳块且呈黄色浆状, 仔猪迅速脱水、消瘦, 不吃乳, 最终导致衰竭死亡。剖解肠黏膜, 尤其是十二指肠, 呈急性、卡他性炎症或出血性炎症, 肝、肾有实质病变或出血点, 肠系膜有弥漫性小出血点, 淋巴结肿大。

4 实验室诊断

取病料在三糖铁培养基斜面划线和底层穿刺, 于37℃培养24 h, 整个培养基变黄, 底层无黑色。取肠黏膜刮取物, 分别在麦康凯平板上划线培养, 在麦康凯平板上长成红色菌落。取肝、肾、肠黏膜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可观察到细小、两端钝圆的红色小杆菌。生化试验表明, 该菌不产生硫化氢, 不能分解尿素, 能发酵乳糖、甘露醇、半乳糖、葡萄糖、赖氨酸、木糖, 不能发酵卫矛醇。依据流行病学、剖检病变及实验室诊断, 确诊该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

5 综合防治措施

猪场的卫生环境和饲养管理不当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应从环境消毒和加强种猪饲养管理着手预防该病的发生, 可采取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夏季加强通风降温等防暑措施, 减少热应激;冬季加强圈舍保暖, 勤换垫草, 防止贼风侵袭等应激因素造成仔猪感冒而继发仔猪黄白痢。

5.1 加强消毒灭源工作

仔猪的病原常来自于母猪带毒和环境中的致病菌, 因此要做好消毒工作。猪舍要封闭, 严禁闲杂人员出入, 定期进行消毒, 并注意更换消毒药。每7 d进行2次全舍带猪消毒, 每批母猪、仔猪调走后对产床、围栏、料槽、地面等彻底冲洗后消毒[6]。

5.2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一是母猪怀孕期间的饲喂要营养全面, 充分保证饲料品质, 严禁喂霉变饲料。为了防止母猪奶汁浓度过高, 产前7 d注意减少精料饲喂量约15%, 以此避免仔猪消化不良。二是产前清洁消毒。母猪产前5 d, 用1∶100的消毒威对猪圈消毒, 不仅保证产圈卫生, 还要清洗母猪阴部和乳房, 挤掉少许乳汁, 同时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乳房乳头, 清除乳头孔的细菌和污物, 尽量减少仔猪吃奶时引起感染。三是产后及时清扫粪便, 保持圈舍干燥和清洁, 每隔10 d带猪消毒1次。

5.3 加强仔猪饲养管理

仔猪保温是提高仔猪成活率、预防黄白痢发生的关键措施, 初生仔猪应加强保温措施, 产房温度保持在18~20℃。舍内设置仔猪保温箱, 箱内吊250 W的红外线灯, 灯距箱底面40 cm, 在分娩后3 d内, 仔猪的适宜温度是32~28℃;出生后4~7 d, 适宜温度为28~25℃;出生后8~30 d, 适宜温度为25~22℃。初生仔猪应尽早吃上初乳, 使仔猪迅速获得母源抗体;仔猪出生2~3 d, 每头仔猪臀部肌肉注射牲血素100 mg;5日龄给仔猪饮干净的水, 7日龄补料, 及早锻炼胃肠功能。

5.4 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

怀孕母猪产前40 d和产前15 d肌肉注射仔猪大肠埃希氏菌三价灭活疫苗, 每次用量均为2 m L。有条件的用药前要做药敏试验, 选择敏感药物, 防止产生耐药性, 同时要考虑联合用药。一是对患病的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进行隔离治疗。选用恩诺沙星15 mg/kg、安普霉素5~10 mg/kg肌肉注射, 每天2次, 连用3~5 d, 或选用诺氟沙星15~20 mg/kg、黄连素0.1 m L/kg肌肉注射, 每天2次, 连用3~5 d。二是在仔猪吃奶前投服微生态制剂止痢宁 (促菌生) 、调剂生 (8501) 等, 有较好的效果。在使用微生态制剂时, 尽量不用或少用抗菌素, 以免破坏肠道有益菌的产生和杀灭有益菌。三是在发病期间, 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素和氟哌酸, 可补充电解质, 防止仔猪脱水。

参考文献

[1]余骅.猪常发病的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 (2) :130-131.

[2]杨亚飞, 王晓梅, 蔚长辽, 等.浅析仔猪黄白痢发病的原因及防控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 (8) :114-115.

[3]侯德华.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8 (4) :91.

[4]赵玉兰, 魏晓军, 刘卫疆.预防仔猪黄白痢的配套技术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 1998 (2) :35-36.

[5]高占国, 翟自涛.仔猪腹泻的诊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8 (6) :83-84.

上一篇:美术多媒体教学下一篇:宁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