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仔猪黄痢诊治分析论文

2024-05-30

云南仔猪黄痢诊治分析论文(共6篇)

云南仔猪黄痢诊治分析论文 篇1

云南是我国的一个养猪主产省区, 猪肉产量以及生猪出栏均居于各省前列, 其产值占到了云南全省畜牧产值的75%左右, 但是仔猪黄痢却极大的影响着猪的养殖质量与经济效益。仔猪黄痢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流行面较广, 各个养猪场都程度不同的发生过仔猪黄痢, 对仔猪的存活以及生长发育来说, 危害极大。

1 临床症状

从近几年仔猪黄痢的发生情况来看, 其主要特点有发生的时间越来越早, 以往一般是出生后3~5d发病, 现在仔猪出生后1~2d内便有可能发病。其次是传播速度快, 且发病率较高, 在低温阴雨季节, 尤其是寒冷的冬季, 多数猪场均可能发病。发病后, 仔猪的主要临床表现有2~3h内便开始出现腹泻, 通常情况下最开始一窝中有1~2头仔猪发病, 但很快会蔓延全窝以及邻近的仔栏, 少数情况下是全窝仔猪同时发病。腹泻排便为黄颜色的稀粪, 肛门周围会因为沾染粪便, 而发炎、结痂。病情严重时, 腹泻排便直接呈水样。部分仔猪会出现呕吐症状, 严重腹泻会导致脱水以及腹肌松弛无力。此外, 患病仔猪的精神会变得抑郁、迟钝, 皮肤呈蓝灰色、眼睛无光, 不喜吃奶, 消瘦速度迅速, 最后衰竭昏迷死亡。

2 剖析症状

经剖析, 可发现发病仔猪肠道内有黄色液状容物以及较大量的气体, 胃肠卡他性炎症, 且肠粘膜会有出血、充血等症状, 肠粘膜淋巴结会发现小的出血点。肝、肾有小坏死灶。病情非常严重的仔猪, 其肠道会呈透明状。胃粘膜红肿, 肠膜淋巴结充血肿大, 切面多汁, 心、肝、肾有变性, 重者有出血点。

3 发病原因

仔猪黄痢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各个猪场的发病原因可能均有不同, 通过作者的总结, 其主要发病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3.1 母猪本身带有病原菌, 在其排便的过程当中传播到外界, 使母猪的皮肤尤其是乳房部位受到污染, 当仔猪在吮乳的过程当中, 便会吮入病原菌, 进而发病。

3.2 外界环境因素影响, 比如圈舍污秽、冷热变化较大、阴雨潮湿等等, 会导致仔猪的自我抵抗能力下降, 从而诱发黄痢。

3.3 没有及时接种疫苗, 或是母猪饲养的科学性较低, 可能会引起黄痢。

4 治疗

4.1 庆大霉素2m L加硫酸黄连素2m L灌服, 一头仔猪2次/d;

4.2 每头肌注5%恩诺沙星1~1.5m L, 3次/d;

4.3 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加热到30~40℃, 每头腹腔注射20~40m L;

4.4 脱水严重的可补液盐, 任其自由饮用;

4.5 0.9%氯化钠100m L, 5%葡萄糖100m L, 10%氯化钾3~5m L, 1次腹腔注射, 1~2次/d, 连续2d。

5 预防

5.1 母猪产前的20d、40d各用大肠杆菌双价基因工程苗2头份免疫, 产后仔猪在吮乳过程当中, 可以获得抗体;

5.2 在产前一个月的时间内, 搞好母猪的饲喂工作, 保证母猪营养充足, 并在产前20d喂其富血精及钙片;

5.3 产前5d开始, 每天喂其100g母仔康散, 这能够起到较为良好的黄痢预防作用, 可以使仔猪的抗病能力明显增强, 使仔猪的成活率提升。另外, 还可以预防母猪出现乳房炎、子宫流脓以及产后风等症;

5.4 产前8h对母猪注射长效抗菌素5~10m L, 或注射孢龙针10m L, 预防母猪产后“三联症”, 起到过奶止痢作用;

5.5 首先用0.1%高锰酸钾水对母猪的乳房整体进行清洗与消毒, 并将乳头中积存的一部分乳汁挤掉, 然后才能使其对仔猪进行喂养;

5.6 在仔猪产出后2d, 对其注射牲血素, 每头1m L, 以及维生素B12, 每头1m L, 以增强仔猪的抵抗力;

5.7 母猪产后2d, 只喂麦皮粥, 使母猪的体力可以尽快恢复;

5.8 仔猪出生第4天每头注射福龙针0.3m L, 预防仔猪因初乳消失免疫力低下而出现黄痢;最后, 搞好猪舍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注意防寒保暧。

关键词:仔猪,黄痢,诊治,预防

仔猪黄痢的诊治 篇2

刘某猪场52只3日龄的仔猪, 2014年2月11日出现水样稀粪, 黄色或灰黄色, 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病猪口渴, 吃乳减少, 肛门松弛, 捕捉时会因挣扎或鸣叫而增加腹压, 引起肛门排出稀粪, 呈水样喷出, 个体很快脱水、消瘦、昏迷、衰竭, 死亡。剖检胃粘膜发红;肠粘膜充血、水肿, 甚至脱落;肠壁变薄, 松弛, 充气, 尤以十二指肠最为重, 肠内容物呈黄色, 有的混有血液;小肠急性卡他性炎症和败血症的变化, 小肠粘膜红肿充血或出血, 小肠内充满气体、肠壁变薄、松弛,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部分猪只心、肝、肾有出血点、变性或凝固性坏死。

2 诊断

根据是初生后3日龄的乳仔猪, 排出黄色水样稀粪, 内含凝乳状小片, 发病急、病程短, 死亡率高;剖检病变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常见出血性卡他性病变;心、肝、肾等有小的出血点或小的坏死病灶, 诊断为仔猪黄痢。

3 治疗

采用抗菌素和磺胺药物的疗法。口服庆大霉素每次每千克体重10mg, 一日2次;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5mg, 一日1次;肌肉注射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10mg, 每日2次;肌肉注射乙基环丙沙星, 每千克体重5mg, 一日2次;内服青霉素8万单位加硫酸链霉素80mg, 一天2次。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维。葡萄糖生理盐水的配方: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g, 氯化钠3.5g, 氯化钾1.5g, 碳酸氢钠2.5g。肌肉注射氯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50mg;每头仔猪肌肉注射乳酸诺氟沙星注射液1ml, 每天2次, 连用2天;每头仔猪肌肉注射2.5%恩诺沙星注射液0.5ml, 每天2次。

4 小结

(1) 不从有黄痢病的猪场引进繁殖母猪。

(2) 平时做好圈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产房应保持清洁干燥、不蓄积污水和粪尿, 注意通风换气和保暖工作。母猪临产前, 要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消毒。加强怀孕母猪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和护理, 改善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 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和健壮。

(3) 尽量让初生仔猪吃上初乳, 使初乳中抗体迅速进入初生仔猪小肠并吸收, 增强初生仔猪对本病的特异性抵抗力。

仔猪黄痢的临床诊治 篇3

1 流行特征

带菌母猪是本病发生的主要传染源, 由于粪便所带病原菌、 在母猪卧下时污染了母猪腹部, 特别是乳头。因而哺乳仔猪在吸吮乳头和舔吸母猪皮肤后, 可经消化道进入胃肠导致发病。 多发于1~3 日龄, 为整窝发病, 发病率、病死率均高。7日龄以上的乳仔猪较少发生本病。炎夏和寒冬潮湿多雨季节发病严重, 春、秋温暖季节发病少。从未发生本病和新建的猪场以及头胎母猪所产仔猪该病发生最为严重。

2 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时尚健康, 突然拉稀。 最急性病例往往看不见下痢, 身体软弱, 倒地昏迷死亡。一般表现为窝发:病仔猪排黄色水样粪便, 不愿吃乳、口渴、多无呕吐现象, 很快消瘦、脱水, 最后因衰竭而死亡。临床上大多在一头猪出现腹泻后, 1~2天内全窝相继发病和出现死亡。有的基本就是水便, 顺肛门流下, 其周围多不留粪迹, 不易察觉。雌性患病乳猪, 由于排泄物浸泡, 可见小母猪阴户尖端充血、水肿有发红表现。 不能及早发现疾病, 是本病出现整窝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甚至有些养猪从业人员, 把因本病急性死亡的猪, 误以为是被母猪踩踏而死, 捡出后就万事大吉了。

3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是胃肠卡他性炎症, 患猪外观尸体严重脱水, 干瘦, 黏膜苍白。常见小肠急性卡他性炎症和败血症的变化。 表现为肠黏膜充血或出血;小肠内充满气体、肠壁变薄、松驰。 胃黏膜红肿;以十二指肠最严重, 其次为空肠、回肠。 肠腔扩张, 充满黄色液体及气体。 肠膜淋巴结充血肿大, 切面多汁;败血症可见颈部、腹部皮下常有水肿, 心脏扩张, 心房、心室充满凝血块, 心冠部有少量出血点。 肺明显水肿。 肝呈紫红色和红黄相间条纹样。 肾表面有数量不等针尖大的出血点。有的肝、肾变性和坏死灶。

4 防治

因仔猪黄痢的病原是大肠杆菌, 理论上对本病有效的药物很多, 抗生素类、磺胺类药物均有作用。 如头孢噻呋呐、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洛美沙星、氧氟沙星、氟苯尼考以及磺胺类药物等等。但是, 由于长期应用抗生素时, 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 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 代替敏感菌株, 使细菌对某种甚至是某类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 特别是近些年养殖业乱用抗生素药物, 导致细菌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从而使一些抗生素对仔猪黄痢治疗大打折扣, 甚至无效。 因此, 治疗本病时, 最好做药敏试验。 无条件的可参考下列药物, 单独或选择性联合使用治疗。

4.1 治疗药物及应用

(1) 注射用头孢噻呋 (分针C19H17N5O7S3计0.1 克) 肌肉注射:一次量, 每千克体重3 毫克, 一日一次, 连用三日; (2) 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2 毫升:50 万单位 (0.5 克) , 肌肉注射, 一次量, 每千克体重10~15 毫克, 一日二次, 连用三日; (3) 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5 毫升:0.2 克 (20万单位) , 肌肉注射, 一次量, 每千克体重1~1.5毫克, 一日二次, 连用三日; (4) 氧氟沙星注射液 (5 毫升:0.2 克) :肌肉注射:一次量, 每千克体重2.5~8 毫克, 一日一到2 次, 连用三日; (5) 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 (10 毫升:100 毫克) 肌肉注射:一次量, 每千克体重0.25~0.5 毫升, 首日两次, 以后一日一次, 连用三日; (6) 氟苯尼考注射液 (10 毫升:1 克) 肌肉注射:一次量, 每千克体重0.2 毫升, 48 小时候再注射一次; (7)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 (10 毫升:1 克) , 肌肉、静脉注射:一次量, 每千克体重0.25~0.5 毫升, 首次加倍, 一日1~2 次, 连用2~3 日。

4.2 预防

仔猪黄痢病的诊治 篇4

1 发病情况

中卫市中宁县大战场乡大战场村马某某饲养15头生猪, 其中有3头母猪, 这3头母猪在2011年8~9月产仔。第一头在2011年8月22日产下13头仔猪, 第二天有2头开始发病并死亡1头, 第三天全窝仔猪均发病, 死亡3头, 第四天死亡5头, 第五天全部死亡。12天后第二头母猪产下13头仔猪, 第二天发病并死亡1头。随即到中宁县动物疾控中心诊治, 通过诊断和治疗, 只有2头症状较重的仔猪死亡, 其它仔猪全部恢复健康。7天后第三头母猪又产下12头仔猪, 因提前用药物预防, 这窝仔猪未发病, 仔猪健康成长。

2 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后24小时左右出现症状, 一窝仔猪中突然发现有1~3头仔猪发病仔猪精神沉郁, 全身衰弱, 迅速死亡。其他仔猪相继发病。主要症状为排稀粪或水样粪便, 呈黄色或黄白色, 混有凝乳状小片和小气泡, 带腥臭味。肛门失禁, 病猪精神沉郁, 停止吃奶, 脱水, 迅速消瘦, 由于脱水和电解质的丧失, 病猪双眼下陷, 腹下皮肤呈现紫红色, 最终昏迷死亡。

3 病理变化

共剖检3头病死仔猪。病猪尸体被毛粗乱, 颈部皮下水肿, 胃内充满多量黄色的凝乳块, 幽门腺区有出血点, 小肠黏膜脱落并有出血点和出血斑, 尤以十二指肠病变最为严重。小肠内容物中混有凝乳块多呈黄绿色粥样, 并有浓烈的腥臭味;空肠、回肠、结肠内充满大量水样渗出液, 并混有黄色的大小不等的颗粒状物, 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大呈淡红色。心脏扩张, 肺水肿, 肾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4 实验室检验

(1) 取病死仔猪的肝、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涂片染色镜检, 有少量散在、无荚膜、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2) 细菌培养:无菌操作采集病死仔猪肝、脾、肠系膜淋巴结接种与新鲜琼脂、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 37℃恒温培养, 24小时观察结果, 血琼脂平板上均有菌落生长, 为圆形、边缘整齐、微隆起、光滑、灰白色、不溶血的中等大小菌落。麦康凯培养基上为红色菌落, 取单个菌落图片染色镜检, 菌落形态与病料图片中的细菌相同。

(3) 生化试验: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产酸产气;能产生靛基质, 不产生硫化氢, 不分解尿素, M.R.试验阳性, V-P试验阴性。

(4) 药敏试验:用纸片法进行, 结果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土霉素高敏, 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庆大霉素不敏感。

5 防治

(1) 加强饲养管理, 彻底清除粪便和用消毒灵消毒液消毒圈舍, 每天2次, 保持圈舍干燥、温暖、卫生、空气新鲜, 并要重视仔猪的保温。最好母猪在产前1个月及半个月分别肌肉注射黄白痢菌苗。

(2) 治疗:仔猪全部用环丙沙星, 按每kg体重0.2ml给药口服诺氟沙星, 每头仔猪口服1~2ml, 每天2次, 连用3天。重病猪配合一些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燥湿止痢的中草药治疗效果更好。

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性的治疗措施, 第二窝仔猪只有2头症状较重的仔猪死亡, 其他仔猪均恢复健康。第三头母猪生仔后, 早期用抗菌药预防, 未发生该病。

6 小结

(1)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试验室实验结合综合诊断, 确诊为仔猪黄痢。

(2) 经了解得知, 本猪场母猪产仔前从未接种过黄白痢菌苗, 因此母猪产仔前搞好卫生消毒, 在新生仔猪产后未吸乳前, 就给予口服抗菌药物, 同时给母猪注射抗菌药物或口服一些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燥湿止痢的中药, 通过乳汁令仔猪吸收, 可起到早期预防该病的作用。由此, 才使第三头母猪所产仔猪未发生仔猪黄痢。

(3) 仔猪发生该病后要早诊断、早治疗, 在一窝仔猪内只要有1头仔猪发病, 就要抓紧时间对全窝仔猪进行治疗, 否则就会造成全窝仔猪全部死亡。在治疗该病时, 如没有做药敏试验的条件, 无论任何一种抗菌药物都不能持久应用, 要交替使用, 以提高治疗效果。在应用药物治疗时应注射给药和口服给药并用, 同时配合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燥湿止痢的中药治疗。

猪球虫病与仔猪黄痢的诊治体会 篇5

1 猪球虫病与仔猪黄痢概述

1.1 仔猪球虫病主要发生在小猪, 且多发于7~11日龄的乳猪, 但断奶仔猪也会发生, 成年猪常为带虫者。此病不是摄入母猪粪便中的球虫卵囊而感染。多发于春末和高温潮湿的夏季, 特别是炎热的夏季, 母猪戏水把产床弄湿后容易引起哺乳仔猪发生该病。多数情况下无季节性。

1.2 仔猪黄痢主要发生在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的小猪, 以1~3日龄最多见, 一周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高, 死亡率高。环境卫生差, 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 病例介绍

2012年6月26日, 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长山村饲养户何某来诊所求医, 主诉其家饲养母猪52头, 近日陆续产仔, 产仔后7 d, 部分仔猪出现黄色或灰色稀便, 开始时粪便松软沿肛门下流或呈糊状, 随之粪便呈液状, 呈乳汁状酸臭味, 轻重不一, 哺乳正常;也有一部分猪看不到明显症状, 于生后十多小时突然死亡, 呈急性败血症变化;有的排黄色或黄白色稀粪, 粪中有凝乳块, 病猪不吃奶, 一抓猪用药, 猪只便会从肛门喷粪, 猪只消瘦、脱水、衰竭。对发病小猪, 主人也用了些仔猪止泻药, 效果不好, 现已死亡11头。

后笔者前往诊治。临床见生病小猪消瘦, 后躯有黄色粪便, 精神沉郁, 测量体温有的正常, 有的微热, 达40.1℃, 哺乳较正常。对死亡仔猪进行剖检, 见患猪回肠和空肠黏膜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变化, 颈部、腹部皮下水肿, 有的肠内容物呈黄色、有气体, 肠壁薄如纸, 黏膜呈卡他性炎症变化, 十二指肠最重, 结肠最轻, 肠系膜淋巴结弥漫性小出血点, 肝呈紫色和红黄相间纹状色调。心脏扩张, 心房、心室有凝血块, 肾脏色淡, 肺呈充血肿胀。问诊畜主说其母猪产前未注射仔猪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 圈舍潮湿, 卫生条件差。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 最终诊断小猪患有球虫病和仔猪黄痢混合感染。

3 防治

3.1 对猪舍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治疗过程中1天1次, 圈舍还要保持通风良好。哺乳母猪每日哺乳前用0.1%高锰酸钾清洗乳房。圈舍消毒药选用聚维酮碘消毒液。

3.2 母猪粗精饲料搭配合理, 每百斤饲料中加1 kg麦麸。以保证胃肠道蠕动功能正常, 肠道畅通。

饲料中每天早晚各添加80 g过奶母仔安粉。饮水中加欣科替宁粉, 每百斤水中添加50 g。以上方法连用7 d。

3.3 患病仔猪, 口服磺胺对甲氧嘧啶片, 每头每日1次, 每次20 mg/kg, 连用3 d, 肌注。河南商丘森澳达动物有限公司生产的澳痢奇, 每日1次, 每次每头0.3 mL/kg, 连用3 d。

通过以上治疗, 该养殖户饲养仔猪拉黄稀便现象得到控制, 仔猪哺乳正常。

4 诊治体会

通过这起病例的诊治过程, 笔者深刻体会到要想控制和杜绝仔猪球虫病和仔猪黄痢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4.1 平时要注意孕母猪的饲养管理。孕母猪产前要免疫仔猪大肠杆菌苗,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仔猪黄白痢发病率。另外孕母猪饲料做到青粗精合理搭配, 料中添加母猪保健药物, 这是杜绝仔猪黄痢发生的必要手段。

4.2 创造舒适的圈舍卫生环境, 可大大降低球虫病与仔猪黄痢传播的机会。

圈舍做到每周全面消毒1次, 圈舍保持清新干燥, 通风良好, 温湿度适宜。

4.3 仔猪出生后注意保温, 保健措施要到位。出生后3 d、7 d、21 d要注射土霉素、氟苯尼考等制剂药, 可有效降低仔猪黄白痢发生率。

云南仔猪黄痢诊治分析论文 篇6

1 临床症状

母猪体况和精神一般, 奶汁稀薄, 5日龄后乳猪全在拉黄痢, 黄中偏红色, 乳猪消瘦, 精神不振, 皮毛在粪污映衬下略显苍白带黄, 母猪乳腺略显平整, 而且母猪皮肤也略显苍白, 无粉润血色, 特别是乳房区域;黄痢严重的乳猪四肢叉开 (八字脚) 、共济失调, 严重者不能站立。

2 病因分析

检查饲料原料发现玉米明显带黑色, 畜主反映饲料里长期添加了脱霉剂;该场有120多头母猪, 其中60多头同一批初胎母猪, 陆续近30头母猪产仔, 300多头乳猪, 全部因黄痢死亡。目前还有3窝一周龄的发病乳猪及两窝刚产两天的乳猪, 其他初胎母猪近段时间都要陆续产仔。诊断为母猪怀孕期间霉菌毒素慢性中毒造成乳猪先天免疫缺陷而导致的黄痢。

3 用药

发病乳猪每头注射金康肽 (主要成分:高含量免疫球蛋白) 0.5mL, 恶痢绝 (主要成分:氧氟沙星、阿托品、地芬诺酯) 、独特 (主要成分:黄芪多糖) 各1.5 mL混合肌肉注射, 连用3 d;本草金方 (主要成分:高含量免疫球蛋白、植物血凝素、复合干扰素诱导剂、柴胡、板蓝根、人参叶、金丝桃素、黄芪甲苷提取微晶体) 1kg、10%阿莫西林1 kg、免疫促生肽 (主要成分:多种维生素、多肽类及微量元素) 500g拌料1t饲喂母猪, 产前产后各连用7~10d。

上一篇:可雇佣性技能下一篇:影视剧本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