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仔猪溶血病诊治论文

2024-09-20

新生仔猪溶血病诊治论文(精选3篇)

新生仔猪溶血病诊治论文 篇1

仔猪溶血性黄疸, 又名新生仔猪溶血病, 属II型超敏反应性免疫病。主要是由于母猪与仔猪的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在孕期或产期, 致敏抗原, 如胎儿血液等可通过胎盘而进入母体, 使母体产生特异性抗胎儿红细胞的抗体, 抗体与相应的红细胞抗原结合时便能引起红细胞破裂而产生溶血。因抗体分子较大, 不能通过胎盘而回到胎儿体内, 所以胎儿能足月顺产而不发生溶血病。但是当母猪体内产生的抗胎儿红细胞抗体在产后经由母猪的初乳进入仔猪的胃肠道被完整的吸收入血液循环时, 就会与红细胞结合使其变形, 破裂而引起血管内溶血病。新生仔猪的酶系统发育不全, 不能及时清除红细胞溶血所产生的非结合胆红素而表现为黄疸症状, 这就是仔猪出生后吃初乳所引发的新生仔猪溶血病, 临床上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等表现形式。本文就我站处理的一例以溶血性黄疸、沉郁、急性死亡为特征的急性仔猪溶血病的诊断、治疗过程报告如下。

1 病史和临床症状

2011年3月9日21时, 广东惠州某猪场的一头大白经产母猪产出9头仔猪, 仔猪个头均匀, 发育良好, 叫声响亮, 眼睛清洁有神, 四肢活动有力。母猪膘情良好, 奶水充足, 饲养员接产后安排仔猪吃上了初乳, 处理好保温措施和收拾妥当后才休息。次晨9时许, 饲养员检视该产栏仔猪时发现仔猪状态不太正常:几个仔猪扎堆昏睡少动, 另有几个仔猪呆立、凝视、神情呆滞、或站立不稳、后躯摇晃, 或虽在母猪腹部挤蹭却并不愿吸乳。捉住检查发现仔猪普遍眼结膜发红, 体温较高, 肤色发白、有的反应过度呈角弓反张, 有的烦躁尖叫, 有的衰弱无力、有的肛门处似有排稀糊样粪便。饲养员考虑为急性大肠杆菌病, 遂用阿莫西林粉针按每头0.05g肌肉注射一次, 并向我站求诊。下午14时, 我站兽医到场时已有2头仔猪死亡, 其余7头仔猪病情也愈发严重, 已经表现出精神极度沉郁、眼睛凹陷, 鼻镜发干, 皮肤发黄的脱水症状。测得体温39.8~40.3℃, 心跳165~260次/min、呼吸70~90次/min。

2 诊断

根据主诉和临床症状初步判定为新生仔猪溶血病, 确诊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诊断。

2.1 病理检查

2头病死仔猪皮肤外观蜡黄, 剖检发现脂肪层黄染, 血液呈淡红色, 稀薄凝固性差, 肝脏肿大质脆, 色黄, 有大小不一的肿块。脾脏肿大, 呈黑褐色外观, 切口糜烂外翻。肾肿大, 色泽苍白中稍带黄。膀胱中有潴留的暗红色尿液。肠系膜、大网膜、腹膜和大小肠全带黄色, 胃内有少量的凝乳块, 小肠内有黄白色蛋絮状粘液。

2.2 血液学检查

抽取2头发病仔猪血液各0.5mL置医用取样管, 一滴做血液涂片, 火焰固定后用瑞氏-姬姆萨氏复合染色, 冲洗干净, 晾干后显微镜检查。另外部分全血用2.5%枸橼酸钠抗凝后以300转/min离心5min后, 小心的弃去上清, 补加等量的0.9%生理盐水轻柔重悬红细胞, 4℃冰箱保存备用。另抽取母猪全血1mL, 不加抗凝剂置4℃冰箱静置冷凝后取上层黄色血清, 用0.9%生理盐水按1:9稀释后备用。取4片洁净的载玻片, 编号后分别滴加生理盐水重悬的仔猪红细胞2滴, 取其中2片再滴加一滴生理盐水稀释后的母猪血清于其上混匀, 另2张玻片仅滴加0.9%生理盐水一滴做对照, 然后小心放入湿盒中盖上, 置37℃生化培养箱中孵育30min后, 取出显微镜下观察。

(1) 血液涂片:仔猪血液涂片中可见正常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白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数量较多, 有核的幼稚型红细胞明显增多, 变形的、破裂的、有突起的红细胞较多出现。

(2) 交叉配血片:与对照片相比, 实验配血片中可见红细胞基本全部破裂溶血呈凝血块、部分区域甚至无一完整红细胞存在。

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即可确诊为急性新生仔猪溶血性黄疸。

3 综合治疗

(1) 支持和补充能量葡萄糖按5%配复合电解多维0.1%~0.2%的比例温水溶解后用10mL注射器给仔猪灌服, 10~15mL/头, 2~3次/d。

(2) ATP注射液10mg/头、乙酰辅酶A粉针100U/头, 肌肉注射2次/d, 连用2d。

(3) 酶系诱导尼可刹米50mg/kg.bw, 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3d。

(4) 防止继发感染阿莫西林钠粉针25mg/头, 1次/d, 连用3d

(5) 退黄利湿中药茵陈蒿汤加减方为:大黄8g, 茵陈60g, 栀子18g, 泽泻12g, 茯苓12g, 车前子10g, 取砂罐放入中药后加1500mL清水武火烧开后转为文火煎至约300mL, 沥出药液后加清水900mL文火慢煎至约300mL, 头煎和二煎药液混合后, 每头仔猪灌服15~25mL, 每天早晚各一次, 连用3d。

(6) 光照治疗将所有患病仔猪用蓝光灯24h照射, 连续3d。

(7) 立即调整仔猪哺乳选取同期生产的母性好的经产母猪做代养母猪, 将此母猪的尿液涂抹于患病仔猪身上后, 即可寄养。同时可将其原所带的仔猪整窝转回给发病窝母猪代养。

4 治疗结果

经过紧急处理后, 至当晚22时, 所有患病仔猪的精神渐已好转, 四肢活动渐有力, 脱水、沉郁症状得到缓解。治疗3d后, 眼结膜和皮肤黄疸大为消退, 饮食和活动已经完全正常, 所有仔猪完全康复。

5 总结和讨论

仔猪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效果与发病的类型有很大的关系, 相对于最急性和慢性病例, 通常急性的仔猪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这可能是由于急性型病例摄入的母体红细胞抗体的数量相对较少的原因。最急性病例通常因为母体初乳中抗体浓度极高或者一次食入大量初乳, 使得病情发展极为迅速, 通常来不及发现就已经死亡多头仔猪了。而慢性溶血性黄疸病例, 则由于症状开始时并不典型, 到最后确诊时仔猪的多个器官系统都已经受到严重的不可逆伤害, 治疗的效果不理想, 即使治好的仔猪后期生长也极为缓慢, 多为僵猪。

仔猪溶血性黄疸的治疗重在早发现, 有经验的饲养员通常会给第一个生出的仔猪尽早的吃上初乳, 并做好标记, 在接下来的母猪继续生产后的几个小时会仔细观察头产小猪的状况, 通常头产小猪都是最健康、最优秀的小猪, 一旦发现头小猪有溶血性黄疸的症状时应立即采取措施。

正常新生仔猪通常也都有些轻微的黄疸, 这是由于仔猪的酶系发育不全造成的。因此要早期确定仔猪是否发生溶血性黄疸, 最好是能直接测定仔猪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 发生溶血性黄疸时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通常可升高至340mmol/L以上, 而正常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通常在34μmol/L以下。光照可使非结合胆红素氧化水解为水溶性物质而从肾脏排出, 因此即使不考虑保温, 在产后的几天内新生仔猪都应该24h接受光照。由于蓝光对非结合胆红素氧化水解的作用最强, 因此最好用蓝光灯照射。

对于所发生的仔猪溶血病事件, 必须追查与此母猪交配的公猪档案, 以后避免再与此公猪交配或人工授精。

参考文献

[1]杜念兴.兽医免疫学[M], 第二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2]黄鹏.新生仔猪溶血病的防治[J].中国兽医杂志, 2007, 43 (5) :64-65.

[3]鲁永兰, 等.新生仔猪溶血病养殖技术顾问, 2008, 5:78-79.

[4]温祥华.新生仔猪溶血病的综合治疗[J].山东畜牧兽医2006, 4:25.

[5]刘钟杰, 等.中兽医学[M].第三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08.

[6]陈杖榴.兽医药理学[M].第二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7]梁跃.黄疸患者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检测的意义[J]医药卫生, 2005, 21 (20) :2815.

新生仔猪溶血病临床诊断及治疗 篇2

1 临床病例

2014年2月1日, 陇西县菜子镇二十铺村的张某饲养的1头母猪产仔13只。母猪为第一胎, 仔猪足月顺产、刚出生精神活泼, 吮母猪初乳后数十小时乃至数小时发病。停止吮乳, 精神萎靡、畏寒, 钻与母猪腹下相互挤压、被毛粗乱、竖立, 白皮仔猪皮肤苍白, 可视黏膜及皮肤呈轻重不一的黄染, 结膜和齿龈最明显。尿呈浅红色或茶红色且量少。脉搏120~160次/min, 呼吸促迫 (60~90次/min) , 体温变化不大 (38.8~40.6℃) 。就诊时10只明显患病 (其中3只特别严重) , 3只不明显。

2 病因分析

新生仔猪溶血病主要是由于血型不合所造成, 仔猪继承的父畜红细胞抗原, 在妊娠期间进入母体的血液循环中, 导致母猪产生抗仔猪红细胞的特异性同种血型抗体。这种抗体分子不能通过胎盘, 但可分泌于初乳中, 仔猪吸吮了含有高浓度抗体的初乳, 抗体经胃肠吸收后与红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结合, 激活补体, 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而发生本病。[3]猪有十五个血型, A型仔猪红细胞内并无A抗原, 因此除A血型系统外, 其他血型系统的血型因子都有可能成为该病的病因。新生仔猪的溶血病, 偶尔见于应用含猪血液的猪霍乱疫苗之后, 因为这些疫苗若是由结晶紫灭活的病毒血症的血液制成, 则在使用后除了产生抗猪瘟抗体外也会产生抗细胞抗原的抗体[4]。

3 临床症状

新生仔猪足月顺产、生后精神活泼, 往往采食母猪初乳后不久出现相关溶血病的临床症状, 多呈全窝仔猪溶血性黄疸。该病临床症状轻重与溶血程度有关, 多数于出生后24 h内迅速出现黄疸和贫血, 并在48 h内明显加重。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黄染、精神食欲不佳, 白皮肤仔猪还可见全身苍白, 不吃奶、嗜睡、震颤, 后躯摇晃, 尿液呈透明红色, 有的可因贫血较重而发生心力衰竭。临床上按发病的时间及症状常分为三型。最急性型病例, 仔猪出生时正常, 吮吸初乳后突然发病, 只表现急性贫血, 在黄疸、血红蛋白尿尚不明显的情况下, 出生后12 h内即陷入休克而死亡。急性型病例, 吸吮初乳后24 h内显现黄疸, 眼结膜、口膜和皮肤黄染, 48 h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多数在生后4~5d内死亡[5,6]。亚临床型病例, 吸吮初乳后临床症状不明显, 表现贫血, 血液稀薄不易凝固, 尿检呈隐血强阳性, 有血红蛋白尿, 血检能发现溶血[7]。

4 诊断要点

在多数情况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仔猪出生后膘情良好, 一切正常, 吮吸初乳后数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整窝小猪发病, 这是新生仔猪溶血病的诊断要点, 在多数情况下或实际操作中, 临诊时据此就可做出诊断并用药, 不必待检验结果, 以免耽误病情。在此次诊断治疗的过程中, 笔者就有深刻的体验, 畜主发现仔猪不正常较晚, 3只最急性期的病例虽采取了紧急输血治疗, 但还是没有治愈。

4.1 实验室诊断

对6只 (2只特别严重、2只明显患病、2只无症状) 仔猪在颈静脉采血, 检查血液不易凝固, 红细胞迅速溶解破坏,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量明显减少, 血液稀薄、颜色变淡、血浆淡红、血沉速度加快, 红细胞数减少为15×1011~45×1011个/L, 白细胞总数6×109~7×108个/L, 血红蛋白36~65 g/L。血沉开始慢而后变快, 血浆混浊不清而有红细胞碎片悬浮, 红细胞大小不等。

4.2 实验室剖检

对死亡的4只仔猪, 经畜主同意剖检死于最急性期的3只。对环境、手术设施进行消毒, 外表观察, 剪毛消毒处理、切开腹部皮肤观察皮下组织、打开腹腔和胸腔观察, 仔猪尸体在腋窝、股内侧及腹下皮肤较其他部位皮肤黄染显著。皮下、皮下组织 (脂肪、肌肉) 均呈高度黄染, 黏膜及浆膜有出血性斑点散在, 集合淋巴结肿大, 肠系膜、网膜、腹膜及大小肠均为黄色。心脏黄染。两侧肺下缘有黄色胶样浸润。肝脏肿大, 发硬呈黄紫色, 切开后有淡红黄色液体流出。脾呈褐色肿大, 包膜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 实质脆弱。肾脏的皮质、髓质及肾盂发黑呈紫黄色;膀胱内积聚暗红色、红黄色或茶色血红蛋白尿。剖检完后尸体土埋。

4.3 诊断结果

由临床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剖检结果可确诊本病为新生仔猪溶血病, 3只为最急性型, 7只为急性型。

5 治疗措施

全窝仔猪换奶 (改喂羊奶) 。定时 (每头喂六次, 隔3 h/次[4]) 、定量 (每次50 m L) 、定温 (给乳前加热到38~40℃) 。对确诊为最急性期的3只仔猪采取输血疗法 (采一正常猪的血液500 m L, 弃血浆加等量生理盐水分三份分别给3只仔猪静脉输入) 、同时静注10%葡萄糖。确诊为急性期的7只采用中西结合治疗 (对症治疗和茵陈蒿汤) 。在确诊的10例中6只治愈完全康复, 3只死于最急性期, 1只死于畜主看管不周。一个月后追踪调查发现康复的6只中, 2只有神经症状, 4只正常。

新生仔猪溶血病为常见病, 发现病情后, 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采取及时正确的诊疗措施。该病的治疗原则是尽早发现, 及时采取有效合理的治疗, 对症处理, 加强护理是关键。目前对该病尚无特效疗法, 通常采取换奶、人工哺乳或是代奶等措施, 畜主或养猪人员根据其条件选择有效适宜的方法均可。

5.1 一般疗法

立即停食母乳, 实行代养或人工哺乳, 直至初乳中抗体效价降至安全范围, 或待仔畜已远远超过肠壁闭锁期。有时一窝仔猪中只有部分发病, 为了确保安全, 也须将整窝仔猪实行代养及人工哺乳。可用适量多维电解质或能量合剂融化于水中任仔猪自由饮用, 以补充能量。

5.2 输血疗法

选择血型相合的猪作为供血者。若无条件作配血试验时, 亦可试行直接输血, 但应密切注意有无输血反应, 一旦发生反应则立即停止输血。临床上常输入弃血浆的细胞加等量生理盐水液, 此法比较安全。原则上不能输入母血, 因为母血中含有大量抗体, 输入后会加剧病情。若无其他血源, 也只能输弃血浆的母体细胞生理盐水液, 以应急需, 然后再找其他供血者。

5.3 辅助疗法

配合应用糖皮质激素, 强心补液, 必要时注射抗生素, 防止感染。

补充葡萄糖液以补充营养, 保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静注10%~25%葡萄糖液或低分子的右旋糖苷。注射糖皮质激素抗休克、抗过敏、抑制抗原抗体反应, 减少红细胞崩解, 减少毒素对机体细胞的损害, 增强骨髓造血机能。仔猪静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4~6 mg/d每只或氢化可的松按每日每千克体重6~8mg[8]。对贫血应注射维生素B12, 铁剂增强造血功能。补充维生素C增强抗病力, 强心。酶诱导剂, 苯巴比妥按每日每千克体重5~8 mg或尼可刹米按每日100mg/kg体重, 分早晚两次将药融化于水中灌服。

5.4 中药治疗

处方:大黄9 g、茵陈60 g、栀子18 g、丹参18 g、桂枝12 g[9,10]。本方为茵陈蒿汤加减。方中茵陈有清热化湿、利胆退黄之效, 为治疗黄疸、溶血病的首选药物, 山桅子清三焦之湿热, 大黄泻下解毒、行瘀活血、有加速黄疸清退之功。

6 预防与小结

养猪人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新生仔猪溶血病要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来应对。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建立健全繁育母公猪健康档案、繁育档案, 实行规范化管理是预防该病发生的根本。尽早发现, 及时治疗的仔猪大多数能完全康复, 少数有神经症状等其他症状。预防中采取下列措施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是避免应用已引起溶血病的公猪再次配种。二是产前血清或初乳中查出抗体效价较高的母猪时, 产后应禁止给仔猪喂其初乳, 等待其抗体效价降低至安全范围后再让其哺乳。三是对病仔猪代养或实行人工哺乳, 人工哺乳时橡胶乳头的孔尽量小一些, 可防止异物性肺炎, 同时注意要多次少喂 (给乳次数多每此量相对较少) 。四是必要时, 可将两头同期分娩的母猪仔猪相互交换哺乳。五是给新生仔猪灌服食醋 (加等量水) 后, 再让仔猪吮乳, 有一定的效果, 简便易行, 无副作用。六是对颈静脉采血后的仔猪和输血治疗的仔猪为防止仔猪之间的哄咬引起感染, 要分栏细心照理, 同时注意保暖。

摘要:新生仔猪溶血病又称新生仔猪溶血性黄疸、同种免疫溶血性贫血或新生仔猪同种红细胞溶解病, 是母猪血清和初乳中存在的抗仔猪红细胞抗原的特异血型抗体所致的新生仔猪急性血管内溶血, 多导致整窝仔猪死亡。该病在中小型养猪场 (户) 多发, 给现代养猪业造成较大的损失。本文主要结合病例和诊断治疗介绍了新生仔猪溶血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临床诊断, 并根据诊断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为今后该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生仔猪,溶血病,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鲁永兰, 杨卫锋, 魏克会.新生仔猪溶血病的诊断和治疗[J].养殖技术顾问;2008, 5;78-79.

[2]徐淑敏.新生仔畜溶血病的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 2006:15-16.

[3]陈庆勋.仔猪溶血病的科学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2006, (11) :26-27.

[4]赵兴绪.兽医产科学 (第三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5]王小龙.兽医临床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6]练亚平.新生骡驹溶血病的治疗[J].畜牧与兽医, 2006, 38 (4) :62-63.

[7]王俊东, 刘宗平.兽医临床诊断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7.

[8]陈杖榴.兽医药理学. (第二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9]刘钟杰, 许剑琴.中兽医学 (第三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新生羔羊溶血病的诊治方法 篇3

1 症状

羔羊出生后, 发育正常, 膘情良好, 精神活泼。吮初乳1~2 d后逐渐出现精神不振, 不愿吮乳, 贫血、黄疸, 畏寒震颤, 全身苍白, 个别出现血红蛋白尿, 气喘, 衰竭死亡。整窝发病, 且以吮乳最多的羔羊症状最明显。

2 病理变化

全身皮下脂肪为浅黄色, 肌肉发白, 肝脏肿大呈棕黄色, 肝腹面上散布有灰白色坏死斑, 脾脏亦然, 肺脏充血、水肿, 肾脏稍肿大, 充血或呈土黄色, 肠道呈卡他性炎症, 膀胱内积聚暗红色尿液实验室诊断血液检查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染色深, 大小不一及畸型、红细胞碎片等。

血液凝集反应试验取母羊血清梯度稀释至240倍, 取种公羊血, 用10倍量的生理盐水离心洗涤3次, 后制成50%红细胞悬液。取红细胞悬液依次与等量而不同浓度的血清稀释液作平板凝集试验, 每隔3~5 min观察1次, 若发生凝集反应, 就可确诊为溶血病。抗体效价在1∶16以下为安全范围;1∶32以上均属非安全范围。

3 治疗

暂停羔羊吮食母乳, 改为寄养或人工喂养, 待母羊血清或初乳凝集效价降为1∶16以下时方可哺乳。对于已吮食初乳的羔羊, 用免疫抑制剂吮唑嘌呤, 1~2 mg/kg, 1次/d, 连用2~3 d。对于病情严重的羔羊, 为了保护心脏及肾脏功能, 解除酸中毒, 防止并发症, 促进造血机能, 可静脉注射25%葡萄糖40 m L, 另加三磷酸腺苷2 m L (含20 mg) , 维生素2 m L (含0.5 g) , 肌苷2m L (含100 mg) , 维生素B121 m L (含50mg) , 辅酶A 100 U, 1次/d, 连用2~3 d。

4 典型病例

梅江镇一养羊户有18只土杂母羊 (萨能奶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后代) 均用同一公羊 (波尔山羊与亚洲黄羊杂交后代) 先后配种, 并全部受孕。当年10月中旬先后有2只母羊产羔4只, 初生羔羊一切正常, 吮食初乳2 d后发病来诊。检查:精神不振, 皮肤发白, 尿为茶红色, 畏寒颤抖, 站立不稳, 体温37.6℃。通过症状及化验诊断为羔羊溶血病。治疗:立即停食初乳, 用人工代养, 对病重的使用上述治疗方法, 用药3 d, 死亡1只, 其余3只好转, 吮乳、精神恢复正常。另8只母羊相继产羔, 共产羔羊14只, 通过寄养或人工哺乳等措施全部成活。

5 小结与体会

新生羔羊溶血症, 多发生于育种工作不良的种羊场。种羊关系着繁殖的成败, 后代的经济效益, 因此要注意对种公、母羊进行严格的选育。

对于三元以上杂交的母羊, 在产前1~2 d内对母羊血清或初乳与公羊的红细胞作凝集试验。如果母羊的血清或初乳不发生凝集, 所产羔羊方可吮食初乳;若发生凝集现象, 则羔羊出生后要改为人工哺乳或寄养于其它母羊。母羊的初乳要挤掉, 第三天再采母乳与公羊的红细胞作凝集试验, 至止抗体效价在1∶16以下即可哺乳。

上一篇:水泥行业脱销技术分析下一篇:《全球化与法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