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诊治体会论文(共8篇)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体会论文 篇1
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的疾病。多发于断奶1~2周后的仔猪, 特别是在断奶或饲料突然改变, 以及天气骤然变化时较易引起。采食旺盛、个体健壮的小猪尤其好发且发病急, 死亡快, 死亡率高达90%以上。2010年10月初, 我县某养猪场饲养的仔猪, 突发以眼睑、面部和颈部皮下水肿, 并伴有耳、四肢、腹下出血性紫斑及高烧为主的症状, 经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仔猪水肿病和猪瘟混合感染, 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我县某养猪场现饲养的400余头仔猪, 户主于10初新补栏35日龄仔猪58头, 饲养1周后, 突然有3头仔猪发病, 发病前无任何症状, 发病后瞬间死亡2头, 随着又有5头仔猪发病。据了解该批次仔猪在购入之前曾做过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等疫苗的免疫接种。由于病发突然, 户主曾对病猪注射青、链霉素治疗, 未见明显效果, 陆续有仔猪死亡。遂求诊于我站, 经剖检和实验室诊断为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水肿病, 并进行了对症治疗, 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逐渐得已康复。
2 临诊症状
病猪突然发病, 食欲减少或废绝, 精神萎顿, 流白沫, 大部分仔猪体温无明显变化, 个别仔猪体温略有降低, 有的升至40~41℃。心跳疾速, 呼吸初快而浅, 后来慢而深。病猪肌肉震颤, 不时抽搐, 四肢划动作游泳状, 触动时表现敏感, 发呻吟声或嘶鸣。站立时脊部拱起, 发抖, 站立不稳, 共济失调, 后期四肢麻痹, 不能站立。脸部、眼睑、颈部水肿, 严重时腹部皮下也发生水肿。病程短的发病数小时即死, 一般发病后1~2 d死亡, 也有的长达7 d以上。
3 剖检病变
病猪多处发生水肿、眼睑、面颊、头颈部皮下水肿。肠系膜和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肠道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最明显的病变是胃壁水肿, 胃大弯部和贲门部水肿, 胃的黏膜和肌肉层之间有冻胶状渗出液。肺部轻度充血、水肿。心包、胸腔、腹腔均有淡黄色的积液。其余心、肝、脾、肾等, 无明显可见的病变。
4 实验室诊断
4.1 镜检
取病猪的肠系膜淋巴结作触片, 经革兰氏染色观察, 可见细菌是中等大小的杆菌, 呈革兰氏阴性, 无芽孢, 有鞭毛。
4.2 细菌培养
无菌采集有病变的肠系膜淋巴结作材料, 培养检查。普通培养基上形成圆而隆起、光滑、湿润、边缘规则、半透明的无色菌落。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
4.3 动物实验
取水肿病猪肠内容物的无菌滤液给仔猪静脉注射后, 约18~72 h发生水肿病。
根据以上综合诊断, 此病确诊为仔猪水肿病。
5 防治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立即变更饲料, 停喂含高脂肪、高蛋白的饲料, 改喂麸皮粥或喂给适量的盐类缓泻剂, 如人工盐、硫酸镁等。再者做好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 消毒时应选新型广谱的消毒药。用“农喜福”, 按1∶1 000倍稀释, 或用“卫康”按1∶1 000倍稀释对猪舍进行冲洗和喷雾消毒。
5.2 治疗
对重病病猪, 每头用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 mL、维生素C 1 g、50%葡萄糖注射液50 mL、地塞米松15 mg, 1次静脉注射, 1 d 2次, 连续3~5 d。恩诺沙星注射液, 肌肉注射2.5~5 mg/ (㎏体重) , 1 d 2次, 连用2~3 d。硫酸新霉素粉针, 注射用水稀释, 肌肉注射量4~8 mg/ (kg体重) , 分两次注射, 连用2 d。
经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 猪群未见出现新病例。10头病猪经治疗, 除2头四肢麻痺, 不能站立的重症猪死亡外, 其余8头均已痊愈。防治效果明显, 疫情得到完全控制。
6 体会
6.1 仔猪水肿病的病原体一溶血性大肠埃希氏菌, 存在于健康猪的肠道内, 当断奶后的仔猪因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在机体中的消失, 和由于气温突变, 饲料中的蛋白质、淀粉含量过高, 而含植物性蛋白质低的青绿饲料、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不足, 都是发生该病的诱因。
6.2 加强饲养管理, 切实搞好猪舍内外的消毒, 强化猪场规章制度的执行, 严禁无关人员出入圈舍, 病重仔猪立即扑杀, 深埋处理。对污染的圈舍和用具严格消毒后, 方可使用。
6.3 免疫预防接种, 及时对保育仔猪群应用仔猪水肿病疫苗紧急免疫接种, 采用猪瘟乳兔组织苗以4头份/头, 超剂量强化免疫。
6.4 没有本病的猪场, 不要从有病地区购进新猪。邻近地区发生本病时, 应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防止本病传入。6.5此次发病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小猪经过长途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有点受寒, 导致抵抗力下降, 再加上进猪的第一天就开始喂料, 任其吃得很饱, 这是引起本次水肿病的主要诱因。相关研究表明, 除断奶和饲粮蛋白质水平外, 其他应激因素如更换饲料、注射疫苗、分群、转群、运输、潮湿、阴雨等都可引起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体会 篇2
关键词:仔猪;水肿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8-0037-01
仔猪水肿病是由某种定殖于肠道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传染性肠毒血症,是一种急性、高致病性传染病。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仔猪水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养猪业生产的重要疫病。因其病死率高,难于治疗,受到广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的重视。笔者近年采取疫苗预防接种和综合治疗措施,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病原及流行病学
仔猪水肿病的病原为溶血性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无芽孢,有鞭毛。病原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在肠道黏膜上附着寄居,生长繁殖。菌体放出的内毒素被机体吸收后,对机体某些组织产生毒害作用而引起发病。该病以断奶前后的仔猪多发,一般为1~2月龄。体重多在5~25 kg,特别是食欲好、健壮的仔猪多发。死亡率高,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在秋冬、早春气候多变时发病率高。管理不善,饲料或饲养方式突然改变,饲料单一或缺乏矿物质、维生素,环境卫生差也是该病的诱因。
2 临床症状
根据对本乡鸿运猪场、玖江猪场及一些散养户123头猪的诊治观察分析,大多数病例在发病后食欲废绝,叫声嘶哑,心跳加快,呼吸开始快而浅,后慢而深。随病情发展,病猪静卧一隅。肌肉不时震颤。使其站立,背拱起、发抖。病猪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眼睑水肿,结膜苍白,有的头颈下部及腹下皮肤水肿。
3 病理变化
通过剖检病死猪20头,主见胃壁、大肠系膜以及某些部位的皮下水肿。胃壁水肿多见于大弯部和贲门部,有的波及胃底部和食道部。切开可见在黏膜和肌层之间有一层红色胶冻样水肿。胃底部弥漫性出血。全身淋巴结水肿,并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及出血。
4 诊断
生前根据眼睑、头部水肿及神经症状,死后剖检见胃壁及肠系膜水肿,结合流行病学特点,一般可作出诊断。
5 预防
5.1 改善饲养条件
饲料营养全面,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不能过高。不能随意更换饲料,饲料更换应逐渐过渡。饲养环境保持清洁、干燥、明亮。防止病原菌孳生,减少仔猪感染的机会。
5.2 做好免疫接种
仔猪断奶7~10 d肌肉注射仔猪水肿多价浓缩灭活苗,每头1~2 mL。
5.3 消毒
对周围环境进行清扫消毒,杀灭病原菌,用强力消毒灵或强力消毒杀菌王每周消毒一次。
5.4 饲养定时定量
断奶后的仔猪不要喂得过饱,应少食多餐,定时定量。
5.5 药物预防
仔猪出生后3 d内,股内侧注射牲血素、铁估针、丰血宝等补铁补血剂和肌肉注射亚硒酸钠注射液。在饲料中添加杆菌肽锌、新霉素、磺胺类等药物对该病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6 治疗
6.1 发现病猪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对圈舍及周围环境彻底消毒,病猪隔离治疗,未发病的仔猪更换饲养环境,同时实行药物预防。
6.2 药物配伍使用在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
(1)恩诺沙星注射液5 mL/头,头孢西林10 mg/kg体重,每日2次分别分点肌肉注射,连用2~3 d。
(2)肿痢快克(氧氟沙星)注射液5 mL/头,维生素C注射液1 g/头,每日2次分别分点肌肉注射,连用2~3 d。
(3)水肿王(盐酸沙拉沙星)注射液3~5 mL/头,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头+维生素C注射液0.5 g/头每日2次分别分点肌肉注射,连用2~3 d。
7 小结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 篇3
1 发病情况
2012年10月中旬, 修文县扎佐镇蔡某饲养31头仔猪, 长势良好 (一半以上的仔猪有25 kg以上) , 断奶后因饲喂大量精料, 突然调换饲料和饲养方式,
2 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 患病仔猪最初出现食欲不振, 体温正常, 其它临床症状尚不明显。发病3~6小时后表现为食欲废绝, 呈现精神萎靡不振, 叫声嘶哑, 行走时步态不稳, 左右摇摆, 四肢无力, 眼睑、鼻、耳、下颌、颈部、胸腹部等出现水肿, 在耳部水肿更为突出, 皮肤发亮, 指压有痕, 放手3分钟后自然恢复。重症仔猪运动共济失调、惊厥, 上下眼睑眯成一小缝隙, 走路蹒跚, 易跌倒, 呈“跪地状”或“游泳状”, 肌肉震颤, 严重的全身抽搐, 眼睑苍白, 口吐白沫, 很快出现后肢麻痹、瘫痪, 卧地不起, 心跳加快, 最后因间歇性痉挛和呼吸极度困难衰竭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解剖仔猪:胃壁水肿, 在大弯部和贲门部、黏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水肿液;在喉头、大肠系膜也出现水肿;部分内脏有出血现象。
4 诊断
4.1 根据仔猪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为仔猪水肿病。
4.2 鉴别诊断:与脑膜炎型链球菌病的区别: (1) 仔猪水肿病叫声嘶哑, 脑膜炎型链球菌病则尖叫、空嚼、磨牙。 (2) 仔猪水肿病的运动障碍常在四肢同时发生, 脑膜炎型链球菌病的运动障碍常有侧重。 (3) 仔猪水肿病的体温一般为正常, 脑膜炎型链球菌病的体温一般会升高。 (4) 仔猪水肿病常发生腹泻, 脑膜炎型链球菌病常出现便秘。 (5) 仔猪水肿病一般会出现眼睑、头部皮下水肿, 脑膜炎型链球菌病常在耳尖、四肢下端出现发绀[1,2]。
5 治疗
5.1 对发病症状严重的病例, 先用速尿 0.2 mL/kg,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 mL/kg, 混合静脉推注;再用“磺金” (5%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 0.4 mL/kg,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4 mL/kg, 混合静脉推注。1次/天, 连用3天。
5.2 对发病症状不明显的, 先用速尿0.1 mL/kg,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5 mL/kg, 混合肌肉注射;再用“磺金”0.2 mL/kg,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 mL/kg, 混合肌肉注射。1次/天, 连用3天。
5.3 药物治疗的同时立即停止饲喂高蛋白饲料, 改喂青绿多汁饲料, 至病情好转后再逐渐添加精料。
经过治疗, 一半以上的发病仔猪在给药3~5小时后病情开始逐渐减轻, 治疗3天后发病的15头仔猪除未及时治疗死亡的2头外, 已治愈12头, 治愈率达92.3%。
6 小结
6.1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饲料、饲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有关, 断奶仔猪要加强饲养管理, 防止饲料单一, 控制高蛋白饲料给予量, 增加适量的矿物质、维生素等饲料, 减少应激反应, 搞好防疫, 增强仔猪抵抗力, 以减少水肿病的发生率[3]。
6.2 发现病猪要隔离并及早治疗, 期间每周对环境、圈舍消毒3次。
6.3 笔者采用速尿与“磺金”配合治疗比单项给药的治疗效果好, 治愈率高。
6.4 严格按照免疫程序, 用猪水肿病多价油乳剂灭活疫苗对10~15日龄仔猪进行肌肉注射, 2 mL/头。
参考文献
[1]哈斯巴特尔.宋会良.猪水肿病的诊断与科学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7) :115~117.
[2]熊世章.仔猪水肿病的防治与体会[J].贵州畜牧兽医, 2009, (3) :42~43.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 篇4
仔猪水肿病是一种仔猪常见病, 主要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的急性肠毒血症。
断奶仔猪发病率较高, 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症状是水肿, 常伴有突发性死亡现象, 高发病率及高致死率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所以及时诊断和防治仔猪水肿病非常重要。
1 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呈现地方流行性, 传播能力并不是很强, 与一般的传染病有较大的差异。仔猪水肿病季节性发病不明显, 但是春秋两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主要是发育良好、身体健壮的仔猪在断奶后常发病, 传染源主要是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水、饲料以及带菌环境导致的消化道感染。一般患仔猪黄痢的仔猪不感染此病。
2 临床症状
仔猪水肿病临床症状明显, 病程时间短, 一般为几个小时到一周, 突然性发病。发病早期仔猪精神状态较差、食欲不振甚至废绝, 四肢无力, 共济失调, 运动不协调。发病中期出现神经性病症, 四肢呈游泳性滑动或转圈运动。发病后期出现身体各部分水肿, 如脸、眼睑、齿龈等, 对光和触摸较为敏感, 排便及排尿量减少, 痢疾甚至排便带血, 体温不升高。
3 诊断
3.1 病理学诊断
该病的病理学变化较为明显, 存在一定的特征。仔猪存在卡他性肠炎变化, 全身出现组织水肿, 淋巴结肿大, 其中胃大弯和贲门处水肿最明显。仔猪水肿部胃壁呈现增厚现象, 切开后有黄色渗出液流出。仔猪胃部和小肠内的黏膜出血严重, 肠系膜之间呈胶冻状水肿, 部分患病仔猪还出现心包积液及肺水肿现象。
3.2 细菌学诊断
细菌学诊断是仔猪流行病学、临床诊断以及病理学诊断之后的进一步诊断。主要包括细菌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动物毒素试验三方面。首先, 细菌检查, 主要是对肠内容物作为检查材料进行琼脂平板细菌培养, 一般的培养条件是37℃, 培养24h。培养后的疑似病菌继续接种培养, 进而染色进行镜检及生化检测。病菌在麦康凯培养基呈中等大小、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稍有隆起的圆形特征。鲜血琼脂平板上出现溶血现象。其次, 血清学检查。将培养基中的细菌进行OK多价血清平板凝集实验, 来确定其血清型。根据OK单因子进行血清凝集实验, 被检测菌株120℃高温下加热2h, 目的是破坏K抗原, 最终与O血清产生凝集反应, 确定其O抗原。最后, 动物毒素试验。该实验以小鼠为试验动物, 主要研究分离培养的菌株在小鼠体内能否造成水肿病病理现象。将制备好的菌液过膜出去其他杂菌, 对小鼠进行尾静脉注射, 灭菌后的肉汤作为空白对照, 注射后将小鼠隔离饲养, 观察其症状。对于死亡的小鼠进行剖解, 观察内脏病理变化, 对肝脏、心脏、淋巴等器官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患病小鼠症状为眼睑水肿、共济失调、神经出现麻痹症状。剖检病死小鼠, 其肝脏存在出血点, 伴随着肿大症状, 胃壁和肠系膜均出现水肿现象, 肠黏膜严重充血。对照组小鼠没有明显异常现象。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措施
仔猪水肿病的预防主要是接种疫苗, 疫苗免疫一般采用猪水肿病灭活菌苗, 注射疫苗的仔猪多为14~18日龄, 采用肌肉注射方法, 每只1m L, 一般疫苗在注射后4~7d内产生免疫效应, 免疫时间可达到半年。还有采用地方分离的多价疫苗作为预防疫苗进行肌肉注射的。对于存在患病仔猪的猪群, 在其断奶前的20d时, 按照体重对其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注射液, 连续2d, 第二天药量减半, 避免疾病散播。除了注射疫苗进行疾病预防外, 还可以在断奶后的仔猪饲料中加入适量的土霉素进行预防。仔猪饲养环境也要注意, 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温暖, 避免微生物滋生, 粪便要及时处理。仔猪饲料营养要全面, 避免饲料突然改变造成仔猪饮食问题, 还可以在仔猪饮水中加入抗应激药物防治仔猪出现应激反应。
4.2 治疗措施
仔猪水肿病应该及早发现, 早发现、早治疗会有更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 仔猪水肿病没有明显的特效药进行治疗, 主要是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一旦发现患病仔猪应立即隔离治疗, 采取抗菌消肿、解毒镇静、强心利尿类药物进行综合性治疗。抗菌消肿主要是抗水肿血清与消炎药配合使用, 补充适量的VC。采用卡那霉素、氯霉素、头孢唑啉、痢特灵和庆大霉素等抗菌性药物。
5 结语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 篇5
1 病源
1.1 五十年代, 水肿病确诊的初期, 即以明确肠道内大量的
溶血性大肠杆菌是本病的主要致病菌。以肠道内容物的离心上清液或分离菌72h培养, 冻融, 裂解菌液, 静脉接种, 均可复制本病, 因而多数学者认为仔猪水肿是肠毒素型大肠杆菌病, 细菌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水肿素, 引起小动脉、微动脉的损伤, 导致生病。
1.2 国外的多数学者认为, 引起猪水肿病的大肠杆菌血清型
较少, 其中最重要的有O138K81、O138K82及O141K85, 并认为O138K82并非经常产生肠毒素, 因此, 由本型大肠杆菌引起的水肿病, 并不一定出现腹泻。而大多数O138K82以及O141K85菌株却可产生肠毒素, 因此, 多见腹泻。此外, 常见的血清型还有O2, O5, O8, O45, O98, O147, O149等。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性
断乳的仔猪常发, 小至数日龄, 大至4月龄的也偶有发生。体格健壮, 生长良好的仔猪最为常见。发生仔猪黄痢的仔猪一般不会发生本病。
2.2 传染源主要为带菌的猪和感染的仔猪。
2.3 传播途径
由粪便排出病菌, 散布于外界, 污染饲料、水源和环境, 也可通过病母猪的乳头和皮肤, 当仔猪吮乳、舐添或饮食时通过消化道感染。
2.4 流行特点
本病呈地方流行性, 一般只限于个别猪群, 不广泛传播, 有时散发, 在猪群中发病约10%~35%, 但各猪群、各时期都有差异, 病死率很高, 春秋季多发。集约化饲养, 气温变化, 饲养条件改变, 畜群密度过大, 通风不良, 饲管用具及环境消毒不彻底, 免疫状态和其它感染因素的存在等可诱发本病。
3 发病机理
目前研究认为, 至少有志贺样毒素、F107菌毛抗原和宿主受体基因型等因素与水肿和发生紧密相关。志贺样毒素 (SLT) , 又称Vero毒素, 现已报道的主要有三型:SLT-Ⅰ、SLT-Ⅱ、及其变种SLT-Ⅳ, 与水肿病有关的是SLT-Ⅳ, 它是一种神经毒素, 经病猪肠壁吸收后, 引起肠毒血症, 出现水肿与神经症状。用其提纯物或者菌体裂解物, 静脉注射仔猪, 可人工复制水肿病。接种小白鼠能使其发生特征性后肢瘫痪。且SLT-Ⅳ的编码基因在猪水肿病常见血清型菌株中出现率很高, 证明了SLT-Ⅳ是水肿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4 临床症状
本病突发, 病猪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口流白沫。体温无明显变化, 严重时反而会降低。心跳疾速, 呼吸初快而浅, 后来慢而深。常便秘, 但发病前1~2d有轻度的腹泻。
病猪静卧一隅, 不安, 流鼻涕, 鼻镜干燥发红。死前出现神经症状, 牙关紧闭, 肌肉震颤, 四肢僵硬, 不时抽搐, 四肢划动作游泳状。触动时表现敏感, 发出呻吟声或作嘶哑的叫鸣, 有时出现昏迷症状。强行站立时背部拱起, 发抖;前肢如发生麻痹, 则站立不稳;到后躯麻痹, 则不能站立。行走时四肢无力, 共济失调, 步态摇摆不稳, 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 严重时卧地不起。
水肿是本病的特殊症状, 常见于脸部、眼睑、结膜、齿龈, 有时涉及颈部和腹部的皮下。有些病猪没有水肿的变化, 而有些病猪因眼结膜水肿而眼球突出。病猪有体腔积液时腹部膨大。
5 病理变化
5.1 临床病例的解剖变化
病尸营养状况多良好, 眼睑水肿, 面部及皮下组织有无色透明的胶冻样水肿液蓄积。胃壁水肿, 胃大弯和贲门部水肿尤其明显, 水肿部明显增厚, 可以达3cm左右, 切面可见肌层和粘膜层之间有无色透明的胶冻样水肿液, 使粘膜层与肌层分离。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 切面湿润多汁。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弥漫性出血, 大肠粘膜呈卡他性胃肠炎景象。心包、胸腔、腹腔内有多少不定的积液。肺脏隆膨, 肺胸膜光亮湿润, 增厚, 切开时, 从切面及支气管内流出淡黄或淡红色带有泡沫的液体, 肺胸膜下有散在分布的在病灶。肝肿大, 色泽变黄, 小叶间质增宽, 有时可见其表面有不规则的灰白色病灶。脾脏肿大, 有时可见脑膜水肿, 脑干部有两侧对称的软化灶。在脑水肿时, 脑回变宽而扁平, 脑沟变浅。有时可见心外膜和肾脏出血斑点。
5.2 组织病理学变化
取病死的猪心、肝、脾、肺、肾、脑、十二指肠、肠系膜淋巴结等组织, 经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 常规石蜡切片, HE染色, 镜检, 出现以下的病变。
(1) 心肌:肌纤维肿胀, 横纹消失, 肌间水肿, 心肌纤维的间隙增宽。
(2) 肝脏:中央静脉瘀血、出血。肝窦扩张, 小叶中央肝细胞受压, 发生萎缩, 甚至坏死。
(3) 脾脏:脾的小体结构疏松, 充满水肿液。
(4) 肺脏:间质水肿, 伴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5) 肾脏: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充血, 有时可见透明栓形成, 肾小管之间蓄积有水肿液, 而使间隙变宽。
(6) 胃:固有层结构疏松, 粘膜下结缔组织水肿。
(7) 十二指肠:固有层水肿, 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8) 大脑:神经元皱缩, 周围水肿, 神经角质细胞增生, 出现噬神经元现象和卫星现象。
6 诊断
6.1 临床诊断
临诊诊断应注意, 与有水肿变化的疾病相区别。猪瘟也有发生肠水肿的, 但是有皮肤的点状出血和大肠的扣状溃疡, 非洲猪瘟常发生肺水肿。猪丹毒有时兼有眼睑水肿, 伴有粘膜发绀及跛行, 炭疽可发生颈部和内脏水肿。慢性猪肺疫主要在颈、咽、胸前皮下发生水肿, 伴有皮肤的红色斑块, 猪副伤寒以败血症和肠炎为主, 便秘腹泻交替发生, 皮肤发紫。这几种病可发生与各种类型的猪, 以高热和败血症为主要变化, 与本病不同。贫血、肾溃疡以及其它原因发生的水肿, 一般病程长, 病死率低, 胃壁无变化, 适当治疗, 易于好转, 可以鉴别。
6.2 实验室诊断
6.2.1 病料的培养
取各段肠壁粘膜刮取病料, 分别在麦康凯琼脂和鲜血琼脂上划线作分离, 18~24h后, 二者均形成圆形、隆起、湿润、光滑、半透明的菌落。其中在麦康凯琼脂上的孤立菌落为红色, 而鲜血琼脂表面为β型溶血。
6.2.2 染色镜检
采用普通革兰氏染色法对分离细菌进行染色镜检, 为红色, 有时两端略深, 球杆状或短杆状无芽孢的小杆菌, 长约1~3μm, 宽约0.4~0.7μm, 单独或成双, 但并不形成长链, 大多数有周身鞭毛能运动, 但也有无鞭毛不运动的变异株, 通常无可见荚膜。
6.2.3 药敏试验该菌青霉素、链霉素不敏感, 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磺胺类及磺胺增效剂等药物敏感。
7 治疗
7.1 用20%的磺胺嘧啶钠5m L肌注, 2次/d。维生素B1
3m L肌肉注射, 1次/d。也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治疗。
7.2 当致病菌对抗生素和磺胺类药有抗药性时, 可用呋喃唑酮, 0.25g/d拌入饲料内喂给。
7.3 氢化可的松50~100m L, 或维生素B1 200mg, 或亚硒酸
钠维生素E 1~2m L肌注, 同时配合解毒、抗休克等综合治疗, 能获得满意疗效。
7.4 用50%葡萄糖20~50m L, 氯霉素250万IU, 地塞米松4mg, 5%的维生素C、0.1%的亚硒酸钠各2m L腹腔注射。
8 预防
8.1 消毒, 减少母猪、仔猪周围环境的病原微生物, 每批仔猪
转出后, 因对仔猪舍的门窗、墙壁、地面等进行清洗, 再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消毒, 母猪转入仔猪舍前, 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600的百毒杀喷洒消毒。母猪产仔后, 及时清理粪便, 消除周围环境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
8.2 仔猪早期补料 (10日龄开始补料) , 并补充富含蛋白质,
维生素的饲料和细盐, 断乳不要太突然, 保持饲养条件的逐步变化, 使其有个适应的过程。
8.3 断乳后7d内不能喂的过饱, 八成即可, 以后逐渐增加供应量。严防饲喂过量的蛋白质饲料。
8.4 呋喃唑酮0.1g/kg, 混合适量的磷酸氢钙及食盐, 拌饲
料, 40日龄开始喂, 2/d, 连用2d, 隔3~5d再喂一个疗程, 连用3个疗程, 或者灌服适量的大蒜汁。
参考文献
[1]李永生.试谈猪水肿病的诊断和防治[J].吉林畜牧兽医1988, (6) :1-2.
[2]辛盛鹏.等, 猪传染病的诊断及其防治[J].学苑出版社, 1991, 184-186.
[3]郭太平.仔猪水肿病的诊疗报告[J].黑龙江畜牧兽医, 1994, (3) :24.
[4]伊春.仔猪水肿病的诊断与治疗[J].黑龙江畜牧兽医, 1994, (12) :28.
[5]蔡宝祥.等, 家畜传染病学第三版[M].1994, 53-53.
[6]计伦.怎样防治猪水肿病[J].江西畜牧兽医, 1996, (2) :37-38.
[7]杨敬.导致猪水肿病毒素的抗体检测[J].畜牧与兽医, 1996, 28 (6) :249-250.
一例仔猪水肿病的诊治 篇6
1 流行病学与临床症状
仔猪断奶后10天左右发病, 感染猪群的发病率有很大变化, 高的达80%以上, 但平均为30%~40%, 多见于体况健壮、生长较快的仔猪。发病后的死亡率为50%~90%, 有时甚至超过90%, 病程短的仅仅数小时, 一般为1~2 d, 也有长达7 d以上的。
临床主要表现为病猪突然发病, 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 口吐白沫。体温无明显变化, 一些猪死前出现水样腹泻, 排泄物中有新鲜的血凝块。心跳疾速, 呼吸初快而浅, 后来慢而深。喜卧地, 肌肉震颤, 不时抽搐, 四肢动作游泳状, 呻吟;站立时拱腰、发抖, 有的前肢发生麻痹, 站立不稳;有的后肢麻痹, 不能站立, 行走时四肢无力, 共济失调, 步态摇摆不稳, 有的无目的的向前走动或作圆圈运动;大多数病猪脸部、眼睑、结膜、齿龈等有水肿样变化, 头部水肿, 还有一些颈部、腹部的皮下也有水肿样变化。
2 病理变化
解剖见眼睑、颜面、下颌和头顶等部水肿, 胃内充满食物, 黏膜潮红, 有的出血, 胃底区黏膜下现厚层的透明水肿, 胃大弯部和贲门部水肿尤其严重, 切开可见胃壁明显增厚, 并流出淡黄色或清亮的液体;大肠系膜、结肠系膜呈胶冻样水肿;有的胆囊、喉头、直肠周围也有水肿;全身淋巴结水肿、充血和出血;心包、胸腔和腹腔积液, 呈无色或淡黄色, 剖开暴露空气后很快凝固或呈胶冻状。肾脏包膜水肿, 膀胱黏膜轻度出血, 多数有出血性肠炎变化。
3 病原的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死猪肠系膜淋巴结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 37℃培养24 h,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结果平板上长有中等大小、圆形、扁平、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红色菌落。然后挑取此菌落, 接种于普通肉汤中增殖, 再划线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获得单个菌落并进行纯化, 纯化后保存菌种备用。
4 病原的形态观察
挑取单个菌落, 涂片, 进行革兰染色, 光学显微镜镜检, 获得的微生物为红色革兰阴性菌, 细胞形态与大肠杆菌细胞形态和大小一致。
5 病原药敏试验
选用头孢氨苄、阿米卡星、恩诺沙星、奇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土霉素等药物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Kirby-Bauer法进行病原菌药敏试验。判定结果按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CCLS2000) 的标准进行。结果该菌对头孢氨苄、阿米卡星、恩诺沙星和盐酸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左旋氧氟沙星和奇霉素中度敏感;对其余药物不敏感。
6 讨论与结论
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病, 是由产类志贺毒素SLT-2e的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以神经症状和全身水肿, 特别是胃大弯、肠系膜及脑部水肿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后1~2周的仔猪, 尤其发生在发育良好的仔猪群中,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是对断奶仔猪危害较严重的疾病, 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初步诊断, 该猪场此次发生的是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所致的仔猪水肿病, 后经病原分离鉴定得到确诊。本病与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轮状病毒感染等在流行病学或临床症状等方面有些许相似, 应注意鉴别诊断, 以免造成误诊。
该菌对头孢氨苄、阿米卡星、恩诺沙星和盐酸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左旋氧氟沙星和奇霉素中度敏感;对其余药物不敏感。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并注意按疗程交替用药, 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建议此病主要应用疫苗进行预防, 平时做好卫生及日常管理, 科学合理饲喂;发生疾病时, 快速确诊, 紧急免疫, 按规定处理病死猪等。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和预防 篇7
1 临床症状
患病仔猪在发病初期出现采食量减少、精神不振、步态不稳或转圈等症状;继而出现呼吸急促或困难、痉挛和骚动不安、叫声嘶哑、口吐白沫、眼睑和颜面部严重水肿等症状;至后期, 发生前肢或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或做划泳运动、两耳及四肢发紫、水样腹泻和昏迷症状;最后多衰竭而死。
2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 可见上、下眼睑水肿, 眼球外突;脑水肿;胸、腹腔均有黄白色积液;肠系膜水肿呈胶胨样, 切开后流出大量黄白色液体;胃黏膜、胃壁水肿, 切开后可见胃黏膜层和肌肉层之间呈胶胨样。
3 诊 断
根据断奶前后膘情较好的仔猪多发的现象, 结合眼睑和颜面部水肿、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等临床表现, 即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无菌取病死猪小肠内容物, 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若见有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平直、两端钝圆的小杆菌, 即可确诊为仔猪水肿病。
4 治 疗
鉴于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应在仔猪发病早期及时采取对症疗法, 多能获得良好疗效。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 (尽快排出肠内有害内容物) :可用人工盐1.0~1.5 g/kg体重, 加适量水, 1次灌服。抗菌消炎、解毒:可用恩诺沙星3.0~5.0 mg/kg体重、0.5%地塞米松0.5~1.0 mL、5%维生素C 2.0 mL, 1次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3 d;或用庆大-小诺霉素3.0~4.0 mg/kg体重、0.5%地塞米松0.5~1.0 mL、5%维生素C 2.0 mL, 1次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3 d。缓解神经症状:可用5%萄葡糖0.3~0.5 L、20%甘露醇40.0~50.0 mL、10%安钠咖1.0~2.0 mL, 1次静脉注射, 1~2次/d, 连用2 d, 以缓解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消除水肿:可用呋喃苯胺酸3.0~4.0 mg/kg体重, 1次肌肉注射, 1~2次/d, 连用2 d。
5 预 防
5.1 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1周龄时, 开始用乳猪料诱食, 训练其尽早采食, 以促进消化器官发育和消化酶分泌;防止仔猪料成分单一、营养不全, 要供给全价饲料并适当降低其蛋白质水平, 逐渐增加饲喂量且不要突然更换饲料;为断奶前后仔猪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在仔猪料中添加0.1%土霉素粉, 对预防仔猪腹泻和水肿病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5.2 搞好养猪环境卫生和消毒
每天清理猪圈、舍内粪便, 使之无积尿、无污水, 并保持环境卫生;定期对猪圈、舍用0.3%过氧乙酸等进行消毒, 能有效消灭传染源。
5.3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山区仔猪水肿病的综合诊治 篇8
1 流行特征
本病主要发生在断奶仔猪, 多见于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在仔猪群中, 部分仔猪突然发病、迅速死亡。发病率5%~30%, 致死率高达90%以上。病程短的仅仅几个小时, 一般为1~2 d, 也有长达7 d以上的。经过临床检查, 主要发生于体格健壮、营养良好的仔猪。在哺乳期间发生过黄白痢的仔猪或正在发生严重腹泻的仔猪, 一般不发生本病。该病的发生与猪的应激有很大的关系, 它经常发生在断奶、疫苗注射、驱虫、运输、气候变化、改变饲料等应激之后的1~3 d。
2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很短, 在发病初期常常见不到明显症状就突然死亡。慢性病例表现为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废绝, 体温正常或偏低。特征症状是头部水肿, 脸部、眼睑部水肿尤其明显, 有时颈部和腹部皮下也出现水肿。病猪行走不稳、摇摆、共济失调, 无目的走动或转圈, 形如醉态, 有的盲目乱撞, 有的前肢跪地, 后肢直立, 突然前冲。或突然倒地, 四肢呈游泳姿势乱划, 磨牙, 口流泡沫状液体。后期反应迟钝, 呼吸困难, 叫声嘶哑, 倒地抽搐。急性的发病数小时死亡, 一般病例1~2 d死亡, 病程长的延至5~7 d, 有极少数能耐过自愈。
3 病理变化
病死猪上下眼睑、颜面以及头颈部皮下水肿, 切开呈灰白色胶冻样, 流出黄白色或白色液体。胃内充满食物, 黏膜潮红, 有时出血, 胃壁特别是胃大弯部和贲门部显著水肿。黏膜层和肌层之间有胶样水肿。结肠和盲肠浆膜下水肿, 厚度增加, 肠系膜呈胶冻样, 切开有无色液体流出。全身淋巴结几乎都有水肿, 尤以下颌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明显。淋巴结切面多汁, 并有充血、出血和炎性等变化。
4 诊断
本病为断奶前后膘情较好的猪多发, 根据临床特征 (头部水肿、神经症状等) 和病理变化 (典型的水肿变化等) , 结合病程短、死亡极快等即可诊断该病。诊断时一方面应注意与营养不良性水肿区别, 另一方面还要与有神经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果有广泛的充血或出血病变时则应与猪瘟、猪丹毒相区别。
5 治疗
本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所造成的, 此毒素影响神经和循环系统。目前治疗水肿病的方法很多, 但没有特异的疗法, 一般以综合疗法为主。对本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治, 若已出现卧地不起、叫声嘶哑、体温下降等晚期病状时, 其治疗效果欠佳。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即抗过敏、消除水肿和抑制肠道致病菌协同进行, 收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其具体如下:
5.1 停食
当诊断为仔猪患水肿病时, 全群仔猪立即停食, 特别是停喂商品性饲料, 只给仔猪群供给清洁的饮水, 只能投喂少量切碎的新鲜青饲料, 降低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繁殖和毒素的产生速度, 截住细菌毒素产生之源, 恢复胃肠机能, 连续2~3 d。
5.2 药物治疗
用复方恩诺沙星4~6 mL和0.1%亚硒酸钠3~4 mL肌肉注射, 再用5%葡萄糖200 mL, 维生素C 10 mL, 静脉注射, 药量视仔猪病情和体重加减, 2次/d, 连用3 d (亚硒酸钠只在第一次使用) 。此外用盐类缓泻剂通便, 以减少毒物的吸收, 对治疗可起到积极作用。
5.3 中药疗法
芒硝50 g、大青叶25 g、大黄25 g、牵牛子20 g、茵陈25 g、栀子20 g、胆草15 g、茯苓15 g、郁金15 g、陈皮15 g、车前子15 g、芦荟10 g、瓜蒂10 g, 共为细末, 开水3 000 m L冲调, 加红糖250 g为引 (以上为10头10 kg重猪的剂量) , 一次灌服或让猪自饮, 隔日1次, 连用2次。
6 预防
6.1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 喂料定时、定量, 少喂多餐, 每餐7~8成饱, 断奶后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喂方式, 避免应激现象的发生。
6.2 坚持自繁自养, 严把引进关, 严禁从有病的地区和猪场购进猪只, 新购进的猪需进行隔离观察2 d确认无病后才能并群。
6.3 搞好环境卫生, 及时清理粪便及栏舍的清洁卫生, 对栏舍和周围定期消毒。圈舍保持干燥清洁, 通风换气, 做好防寒保暖, 避免遭受寒冷因素的侵袭。
6.4 饲喂全价饲料, 避免日粮过于单纯或蛋白质偏高。蛋白质含量20%左右, 提高粗纤维的含量, 增加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添加剂, 也可适当添加土霉素或氟哌酸, 链霉素以预防本病, 新生乳猪断奶前注射0.5 mL/头亚硒酸纳VE。
6.5 加强免疫接种, 母猪配种前应肌注猪瘟、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疫苗, 母猪临产前40 d和15 d分别注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 每次2 mL/头, 以增加母猪血清和初乳的抗体。最好选用由本地分离菌株制备的疫苗进行接种。仔猪14~18日龄注射水肿病疫苗, 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7 体会与小结
7.1 仔猪水肿病的病原——溶血性大肠杆菌, 存在于健康猪的肠道内, 当断奶后的仔猪因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在机体中的消失, 以及气温突变、饲料的改变、转群等应激因素诱发本病发生。因此其治疗原则是综合对症治疗, 即抗过敏、消除水肿和抑制肠道致病菌协同进行。
7.2 因缺硒会加剧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和病情加重, 应用补硒进行辅助治疗, 提高治愈率。
7.3 加强饲养管理, 出生后7 d, 在吸乳的同时, 让其尽早适应人工饲料。所用饲料要求新鲜, 少量多次添喂, 促进胃肠功能。减少应急反应, 注意保温和添加多种维生素提高仔猪自身抵抗力是关键。
7.4 用仔猪水肿病疫苗预防接种是目前预防该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14~18日龄仔猪注射水肿病的多价灭活疫苗, 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体会论文】推荐阅读:
仔猪水肿病的临床诊治06-07
疑似仔猪水肿病诊治06-08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体会07-10
仔猪水肿病的防制05-25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技术11-04
保育仔猪腹泻诊治论文05-23
新生仔猪溶血病诊治论文09-20
云南仔猪黄痢诊治分析论文05-30
奶牛乳房水肿诊治07-25
仔猪球虫病的诊治报告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