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技术

2024-11-04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技术(精选9篇)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技术 篇1

猪水肿病是由某些溶血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 俗称小猪摇摆病。是断奶仔猪常见的多发病, 多发病于断奶后1~2周龄, 虽发病率不高, 但死亡率高达90%, 且病程短。该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部水肿等特征。并多发病于生长快、个体较大、膘情好、表象健康的猪群中。2013年3月上旬, 我县某猪场饲养的仔猪发生疫情, 经我们前往处理, 诊断为猪水肿, 并较快地控制了疫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场总计饲养二元杂和三元杂瘦肉型仔猪79头, 均为断奶一个多月的仔猪猪。该次猪群发病急, 在3d就有17头仔猪发病, 死亡7头, 死亡和发病的猪只, 大多数是健康状况良好、体格肥长、长势良好的仔猪。在发病初期猪场兽医对病猪注射过林可霉素和庆大霉素, 但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 除腹泻症状有所减轻外, 同舍仔猪继续发病并有死亡现象。遂求诊我处, 后经我处解剖和实验室诊断, 按仔猪水肿病进行综合防治,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病情最终得到了控制。

2 临床症状

临栏观察发病仔猪多为生长健壮的仔猪, 体重大约在20kg左右, 发病仔猪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 口中有白色泡沫, 体温正常, 共济失调, 走路摇摆, 心率加快, 呼吸慢而深。眼睑、头部、颈部和肛门等部位水肿, 部分患病猪全身水肿, 指压留痕。后期发生后肢麻痹, 反应迟钝, 皮肤常出现红斑, 腹部有臌气现象, 卧地不起, 呈昏迷状态, 粪便干燥, 皮肤苍白或局部发绀。急性病例4~5h死亡, 多数在1~2d内死亡。年龄稍大的猪, 病程可长达5~7d。

3 剖检病变

病猪多处发生水肿、眼睑、面颊、头颈部皮下水肿。肠系膜和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肠道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最明显的病变是胃壁水肿, 胃大弯部和贲门部水肿, 胃的黏膜和肌肉层之间有冻胶状渗出液。肺部轻度充血、水肿。心包、胸腔、腹腔均有淡黄色的积液。其余心、肝、脾、肾等, 无明显可见的病变。

4 实验室检查

采取病猪的肠系膜淋巴结, 小肠前段出血严重的肠段, 送市动物防疫监督所检验。用肠系膜淋巴结和小肠黏膜抹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见较多革兰氏阴性粗短杆菌, 两端钝圆, 成单个或成对排列。取出血小肠黏膜接种培养基, 分离出大量溶血性大肠杆菌。

5 防治措施

5.1 及时隔离

对患病仔猪及时进行隔离, 防止患猪与健康仔猪接触。未发病的健康猪实行预防投药, 呋喃唑酮每头按0.25g计算, 与饲料混喂, 1次/d, 效果很好。

5.2 免疫接种

紧急接种仔猪水肿病油乳剂三价灭活苗 (10mL/支) 2~4mL, 4~5d后便可产生免疫力。

5.3 卫生消毒

全场猪舍用1:1000倍稀释的消毒王 (三氯异氰脲酸、含有效氯49%~55%) , 进行带猪消毒, 早、晚各1次, 直至疫情稳定控制。

5.4 治疗措施

5.4.1 消肿解毒

口服硫酸钠15g, 肌肉注射速尿10mL, 1~2次/d, 连用3~5d;也可使用10%氯化钙5mL、50%葡萄糖50mL、25%甘露醇30mL和维生素C注射液4mL静脉注射, 1次/d, 连用2~3d。

5.4.2 抗菌消炎

抗大肠杆菌药物:2%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 (水肿灵) 或者2%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0.1~0.2mL/kg·bw、头孢曲松钠或者头孢噻肟钠10~15mg/kg或者5%氟苯尼考注射液0.1~0.2mL/kg·bw, 与5%长效磺胺注射液 (红弓链灵) 0.1~0.2mL/kg联合使用, 1~2次/d, 连用3~5d。

经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 猪群未见出现新病例。6头病猪经治疗, 除1头四肢麻痹, 不能站立的重症猪死亡外, 其余5头均已痊愈。防治效果明显, 疫情得到完全控制。

6 讨论

6.1 改善饲养管理

饲料营养要全面, 蛋白质不能过高, 同时注意圈舍卫生, 减少或消除应激因素, 发现疾病及时治疗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还应加强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防止饲料单一化, 补充含无机盐类与维生素丰富的饲料, 断奶时不要突然改变饲养条件。一旦发病, 立即隔离病仔猪, 并用消毒剂严密消毒猪舍、场地、用具等。

6.2 适当提高日粮纤维素水平

日粮纤维素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降低日粮营养, 维持营养摄入量与仔猪消化之间的平衡。通过日粮纤维素的发酵, 降低水分吸收, 增强肠胃蠕动, 促进大肠杆菌毒素的排出, 能很好地预防仔猪水肿病和腹泻病的发生。

6.3 防止饲养管理条件的突然改变

特别是从普通饲料突然改变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饲料, 一定要逐渐改变;管理方式要注意圈养的仔猪出窝后不能突然散养, 运动加强会导致抵抗力下降。

6.4 注射预防

母猪产前7d注射恩诺沙星、病毒灵、得米先各2mL。仔猪出生后3d内注射制菌磺、牲血素等进行预防。仔猪断乳前7~10d肌注1~2mL猪水肿多价浓缩灭活菌苗, 可预防该病的发生。

6.5 药物防治

仔猪断乳后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恩诺沙星等药物, 同时应用人工盐、健胃散等缓泻剂, 预防猪水肿病的发生, 发现病猪要及时诊断, 早期治疗, 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补硒、强心、利尿, 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体会 篇2

关键词:仔猪;水肿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8-0037-01

仔猪水肿病是由某种定殖于肠道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传染性肠毒血症,是一种急性、高致病性传染病。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仔猪水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养猪业生产的重要疫病。因其病死率高,难于治疗,受到广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的重视。笔者近年采取疫苗预防接种和综合治疗措施,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病原及流行病学

仔猪水肿病的病原为溶血性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无芽孢,有鞭毛。病原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在肠道黏膜上附着寄居,生长繁殖。菌体放出的内毒素被机体吸收后,对机体某些组织产生毒害作用而引起发病。该病以断奶前后的仔猪多发,一般为1~2月龄。体重多在5~25 kg,特别是食欲好、健壮的仔猪多发。死亡率高,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在秋冬、早春气候多变时发病率高。管理不善,饲料或饲养方式突然改变,饲料单一或缺乏矿物质、维生素,环境卫生差也是该病的诱因。

2 临床症状

根据对本乡鸿运猪场、玖江猪场及一些散养户123头猪的诊治观察分析,大多数病例在发病后食欲废绝,叫声嘶哑,心跳加快,呼吸开始快而浅,后慢而深。随病情发展,病猪静卧一隅。肌肉不时震颤。使其站立,背拱起、发抖。病猪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眼睑水肿,结膜苍白,有的头颈下部及腹下皮肤水肿。

3 病理变化

通过剖检病死猪20头,主见胃壁、大肠系膜以及某些部位的皮下水肿。胃壁水肿多见于大弯部和贲门部,有的波及胃底部和食道部。切开可见在黏膜和肌层之间有一层红色胶冻样水肿。胃底部弥漫性出血。全身淋巴结水肿,并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及出血。

4 诊断

生前根据眼睑、头部水肿及神经症状,死后剖检见胃壁及肠系膜水肿,结合流行病学特点,一般可作出诊断。

5 预防

5.1 改善饲养条件

饲料营养全面,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不能过高。不能随意更换饲料,饲料更换应逐渐过渡。饲养环境保持清洁、干燥、明亮。防止病原菌孳生,减少仔猪感染的机会。

5.2 做好免疫接种

仔猪断奶7~10 d肌肉注射仔猪水肿多价浓缩灭活苗,每头1~2 mL。

5.3 消毒

对周围环境进行清扫消毒,杀灭病原菌,用强力消毒灵或强力消毒杀菌王每周消毒一次。

5.4 饲养定时定量

断奶后的仔猪不要喂得过饱,应少食多餐,定时定量。

5.5 药物预防

仔猪出生后3 d内,股内侧注射牲血素、铁估针、丰血宝等补铁补血剂和肌肉注射亚硒酸钠注射液。在饲料中添加杆菌肽锌、新霉素、磺胺类等药物对该病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6 治疗

6.1 发现病猪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对圈舍及周围环境彻底消毒,病猪隔离治疗,未发病的仔猪更换饲养环境,同时实行药物预防。

6.2 药物配伍使用在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

(1)恩诺沙星注射液5 mL/头,头孢西林10 mg/kg体重,每日2次分别分点肌肉注射,连用2~3 d。

(2)肿痢快克(氧氟沙星)注射液5 mL/头,维生素C注射液1 g/头,每日2次分别分点肌肉注射,连用2~3 d。

(3)水肿王(盐酸沙拉沙星)注射液3~5 mL/头,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头+维生素C注射液0.5 g/头每日2次分别分点肌肉注射,连用2~3 d。

7 小结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篇3

1 临床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失调, 眼睑水肿, 叫声嘶哑, 下痢, 色暗灰, 体温40℃左右。后期病猪四肢呈游泳状

剖检症状有喉头水肿, 肠系膜淋巴结及胃底部水肿, 切开有胶冻样浸润, 肝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结节。多呈急性经过。

2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诊断为仔猪水肿病。

3 治疗

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而治疗又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和抑菌、解毒、利水为原则。在今年5~9月间, 先后对已发病的197头猪采取下列方法进行治疗, 治愈率达97.9%。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3.1 对已发病的猪

以20kg为例, 用庆大霉素8万、青霉素80万、维生素C0.5g、B1 20.5mg混合肌注, 2次/d, 2d即愈。同时口服氟哌酸0.2g、小苏打1.8g、食母生1.8g、利尿剂0.1g、维生素C 0.4g, 3次/d, 连续3~4d。

3.2 对未发病的猪

除用上述口服药物外, 也可用下列中草药预防。赤小豆500g, 地锦草25g, 大蒜6瓣, 生姜10片, 煎汁灌服。或苍术、白术、猪苓、泽泻各5~10g, 煎汁内服。或茯苓皮、大腹皮、猪苓、泽泻各5~10g, 煎汁内服。或灯芯草、淡竹叶、甘草各5~10g, 煎汁内服。或玉米芯、半边莲各15~20g, 鱼腥草 (鲜全草) 20g, 煎汁内服。或黄芩、黄柏、大黄、泽泻、茯苓各等份, 共研细末, 日服20~60g。

3.3 对青饲料缺乏的猪

应补充青绿饲料;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的应适当调整, 适当加喂糖水、盐水, 可加快病的恢复。

3.4 加强饲养管理

仔猪水肿病的发病与防治 篇4

关键词:仔猪水肿病;病原;症状;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8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6-58-1

1 仔猪水肿病的病原

仔猪水肿病的病原体是大肠杆菌O型,具有溶血性,也叫做溶血性大肠杆菌病。此类大肠杆菌在仔猪吮乳期间不存在于肠道内,断奶前后由于饲料改变,肠道内原有的有益大肠杆菌减少,新传入致病型菌迅速增殖而发病。该病原除含有内毒素外还有神经毒素,引起一系列相应的病理变化。

2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于断乳前后体重在10公斤~30公斤的肥胖仔猪,一般是一窝里最大的仔猪最易发病。以4月~6月和9月~11月较为常见,特别是气候突变和阴雨连绵。潮湿闷热季节多发,成地方散发性流行病。

3 症状

最急性型。仔猪突然发病倒地死亡,有些仔猪刚吃饱饲料离开饲槽就四肢僵硬,站立不稳,前身发红、发紫,颤抖,耳静脉怒张,尖叫,兴奋不安,倒地抽搐死亡,病程只有1~2小时,死亡率100%;急性型。仔猪在发病前1天~2天一窝仔猪中有少数仔猪轻度腹泻,但常能吃饱或食欲大增,喂少量抗生素或不喂药一两天后腹泻都能好转正常,但是整窝仔猪都减少食量,吃得半饱或大半饱,精神正常,体温在38.5℃~40.5℃之间,随着病程延长,少数仔猪出现眼睑轻微水肿,眼结膜鲜红,逐渐脸部,耳及颈部也有水肿,皮肤颜色变白,声音嘶哑,有食欲但吃不下。随着病程进一步发展,少数仔猪前肢或后肢站立不稳,爬行,四肢乱划呈游泳状,逐渐麻痹,卧地不起,昏迷中死亡,病程2天~4天;慢性型。慢性型一般都是由于急性型治疗不及时或其他原因而形成的,其特点是病程长7天~10天,仔猪食欲减退,吃得很少,身体消瘦贫血,被毛混乱增厚,便秘,体温在39℃~40℃之间。少数仔猪后期腹泻,眼睑水肿,眼结膜鲜红,四处盲目游走,最后在消瘦虚弱昏睡中死亡,少数仔猪幸存后变成僵猪。

4 病理变化

各组织发生水肿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体表水肿在眼部脸部及颈部易看到,内脏则以胃脏、肠系膜、肠系膜淋巴结、胆囊与喉头等常见。胃壁水肿在胃大弯及贲门部,切开可见胃粘膜和肌肉间有透明或淡红色胶冻样水肿层,厚度及大小不等,严重的厚度达2厘米~3厘米,大小约数厘米。胃底部也有些弥漫性出血。全身淋巴结水肿充血,肝肿大脂变,肝叶上有大小不等的白色或灰白色坏死灶。全身骨骼肌颜色变淡。混合型感染还可见小肠明显扩张胀气,肠壁菲薄而缺乏弹性呈半透明,肠系膜血管充血,上皮细胞变性脱落等。

5 水肿病的预防

5.1加强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

断奶前做好补料工作,饲料应该多样化,最好用全价料,并加入充足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由于我国多地处于缺硒地区,很多专家都认为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缺硒和缺维生素E有关。实践证明:仔猪在30日龄左右逐渐在饲料中加入适量亚硒酸钠Ve粉,对预防仔猪水肿病发生有显著效果。

5.2 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有机酸制剂

在仔猪日粮中添加有机酸制剂可降低仔猪胃肠内pH值,有利于胃肠内乳酸菌的繁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增强仔猪身体抵抗力,防止和减少仔猪腹泻病的发生,从而也控制了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5.3 应用仔猪水肿病疫苗预防仔猪水肿病

由于引起仔猪水肿病的病原有很多种型,有时一个村或一个乡的仔猪水肿病都有几种病原型,而临床中用的水肿苗虽然有些是多价苗,但是都无法完全应付临床中出现的水肿病病原型号,所以在很多地方应用仔猪水肿病苗进行预防效果不理想,很多养殖户都认为是疫苗质量有问题,但是注射了仔猪水肿苗比没注射还是要稳妥些。

6 水肿病的治疗

临床中对仔猪水肿病的治疗一般都采取对症疗法。抗菌消肿,排出毒素,加强护理。

急性型水肿病的治疗以抗大肠杆菌的抗生素为主药,辅之以VC,地塞米松,增强猪机体的抗应激抗过敏反应能力,加速体内氧化反应,修复肠系膜炎症减少对肠毒素的吸收。注射亚硒酸钠Ve针剂和利尿针剂,达到补硒消肿排出各种有毒物质,否则发病仔猪很易出现水肿症状而死亡;仔猪慢性水肿病的治疗在急性水肿病治疗的基础上,还要在饲料中添加腹泻药,增强肠道的收缩功能,排出积粪,减少肠壁对各种毒素的吸收。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添加微生态制剂,调节仔猪体内微生态环境动态平衡,增强食欲,加快仔猪恢复健康;混合型感染仔猪水肿病治疗在临床中最难把握,也很难医治,其关键技术是在第一次用药时必须和急性型水肿病治疗一样,利尿消肿排毒,否则单纯应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治疗死亡率是非常大的。尽早用上利尿消肿药促使血液循环,促使吸收入血液中的各种毒素很快随尿液排出体外。尽量少喂饲料,让仔猪自由饮水,最好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在这里不能进行腹腔注射补液,否则更易发生水肿。第二次用药针对情况就可以不用利尿针剂了,完全可参照治疗病毒性腹泻病治疗,补充体液增加能量,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辅之口服补液盐,保温防寒,其治愈率还是比较高的。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篇5

目前,对仔猪水肿病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本病与饲养管理及气候变化有直接的关系。现代研究表明,在水肿病的发生中,至少与志贺祥毒素(SLT,即Vero毒素)、F107菌毛抗原(即细菌对肠绒毛的粘附因子)以及宿主受体基因型三者有密切关系。后者是不同个体的仔猪对病菌在小肠内定居的抵抗力差异。实验证明,临床上易发水肿病的仔猪存在易感基因。

1 临床症状

临床以15~30 kg的断奶仔猪易感染,30~50 kg的架子猪也有发病,仔猪发病日龄多在22~90 d之间,其中以断奶后3~5 d添加较多精料(如颗粒饲料、浓缩饲料及其它高蛋白饲料)多发,生长长快快、、体体质质强强的的个个体体先先发发病病,,且且症症状状重重,,如如发发现现晚晚或或治治疗疗不不当当,,死死亡亡率率可可达达110000%%。。临临床床表表现现为为突突然然发病,精神委顿,食欲减少或废绝,个别仔猪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如呼吸困难、粘膜充血、共济失调、偏瘫、麻痹,多数病猪体温不高,个别体温可达40.5℃,病猪精神萎靡,闭眼不睁,叫声嘶哑,肌肉震颤、痉挛、抽搐,眼睑、前额、唇及喉头水肿,对光及触摸敏感,也有症状不明显的半天左右死亡。

2 流行特点

农村散养猪少发,规模化高密度的猪场多发,外购仔猪发病率更高;未断乳仔猪少发,断奶后2周以内仔猪多发;同窝仔猪中长势较好的发病率高。该病发病突然,仔猪在受到应激因素作用时易发本病。

3 发病原因

3.1 病原菌侵入

带菌母猪和感染仔猪为主要传染来源。其粪便污染环境、水源、饲料以及母猪的乳头和皮肤,仔猪饮食等,即通过消化道感染。

3.2 应激因素

应激是诱发仔猪发生水肿病的主要因素。环境改变、饲养条件及饲料的骤变、天气及昼夜温差突变等均可诱发仔猪水肿病。外购仔猪受应激因素影响最大,有的仔猪从外省或外地区购入,有的仔猪要在集市上几经周转才能到养户家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仔猪的抵抗力。

3.3 利益因素

养猪场为了提高母猪利用率,在仔猪20~28日龄断乳。由于目前仔猪价格坚挺,一部分养户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将7~8 kg未断乳的仔猪上市出售。仔猪断乳过早,免疫功能尚不健全,失去母源抗体保护,肠道抵抗细菌能力下降。仔猪采食固体饲料,突然使肠胃内环境发生变化,酸度下降,消化酶的活性降低,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肠绒毛受损,影响了小肠的分泌和吸收能力,导致消化不良,腹泻而诱发水肿病。

3.4 养殖误区

有的养户为了“赶好行”而快速催肥,不注意饲料的营养平衡,片面追求高蛋白,而忽视了仔猪的消化吸收能力,给仔猪喂高蛋白日粮后,仔猪消化不完全,造成腹泻,引起水肿。仔猪采食高蛋白日粮后,由于日粮抗原作用引起的过敏反应加重,肠道组织的损伤扩大,加剧了水肿病的进程。

3.5 地域因素

有些地区干旱,玉米等作物不饱满,籽粒中缺硒更加严重。硒具有抗氧化作用,机体缺硒时,免疫器官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免疫功能降低,抗病能力减弱。当仔猪受到某种应激因素影响时,可诱发仔猪水肿病。

4 剖检变化

主要变化是水肿。切开眼睑、头颈、皮下颌水肿部位,可见有少许液体流出,切面呈粉状,打开胸腔、腹腔可见腔内积有大量液体。胃壁水肿明显,胃大弯和贲门部的粘膜层和肌层之间水肿更加严重,水肿厚度可达0.5~3.0 cm。有的病例胆囊、喉头及肾包膜有水肿,脊髓、大脑皮层及脑干部有非炎性水肿,动脉管壁水肿及玻璃样变性,心包积液,肝、脾、肺充血水肿,全身淋巴水肿,尤以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表现为出血性肠炎。

5 诊断

仔猪水肿病依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剖检变化及饲养管理等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验,可从小肠内容物和肠系膜淋巴结分离出溶血性大肠杆菌,并鉴定其血清型,必要时进行动物试验。

本病须与营养不良性水肿相区别:营养不良性水肿病程长,常见结膜贫血、黄染,一般无神经症状,尸体消瘦,皮下及体内脂肪呈胶冻样水肿,实质脏器呈营养不良性变性,如肝肿大,呈土黄色。改善饲养条件,增加蛋白质及青绿饲料后,常可逐渐恢复;从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不到溶血性大肠杆菌,缺乏典型的临床变化。

6 治疗

本病发病突然,病程短,必须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收到满意效果。治疗原则是降压利尿,排毒杀菌。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篇6

1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补料和断奶前后的仔猪。同窝仔猪中多为营养状况好、体格健壮,生长发育快的猪发病。其发生主要与饲料方法的改变、气候变化等有关。

2病因

2.1带菌的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食入后经消化道直接感染。

2.2仔猪断奶后,如果饲料过于单一,蛋白质含量过高,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容易导致营养失调,体内菌群紊乱,大肠杆菌大量繁殖,造成水肿病的发生。

2.3应激因素(转群、运输、气候变化等)也会造成本病的发生。

3临床病状

发病猪均为断奶仔猪。以突然发病,头部、皮下和浆膜下水肿,运动失调,阵发性痉孪和痹症状为特征。

最急性病例未见明显症状即死亡。急性病例一般表现为突然发病,精神萎顿、不食,有神经症状,肌肉震颤,进而四肢不能站立,最后倒地抽搐,四肢划动呈游泳状,多数体外没有水肿变化,在数小时内死亡。慢性经过表现为不食,叫声嘶哑,眼睑、头部、颈部水肿,病猪多数体温不高。

4剖检变化

各组织发生水肿是本病的特征。

4.1剖检常见于脸部、结膜、齿龈皮下水肿,呈现灰白色凉粉样水肿。

4.2胃壁水肿常见于大弯部和贲门部,粘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水肿。

4.3有的病猪大肠系膜、直肠、胆囊和喉头也常有水肿。

4.4小肠粘膜有弥漫性出血变化。

4.5肠系膜淋巴结充血、甚至出血。

5诊断

5.1生前可见眼睑、头面部水肿,共济失调、抽搐、震颤等神经症状。

5.2死后剖检可见胃壁及肠系膜水肿,小肠扩张、轻度充血。

结合流行病学可对水肿病进行诊断。

6防制

6.1仔猪15~20日龄接种仔猪水肿灭活苗,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6.2仔猪断奶前后要防止饲料和饲养方式的突变;避免饲料过于单纯或蛋白质过多,多喂青绿多汁、矿物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

6.3在仔猪出生2~3日龄和10日龄料中拌亚硒酸钠VE粉可有效预防水肿病的发生。

6.4发病后立即停喂高蛋白饲料,添加青绿多汁饲料。第一个病例出现后立即对同窝猪进行高敏药物预防治疗如卡那霉素、氯霉素,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VE、大蒜素等,效果较好。

7小结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篇7

1 流行特点

该病多在春秋季发生, 多呈零星散发, 有时呈整窝群发, 断奶后仔猪多发病。这与气候突变和饲料营养水平有很强的相关性[1]。在对全乡仔猪集中产区的12个行政村调查中发现, 近年来养殖户全部采用全价仔猪料, 有的提前补料, 为了促长, 又添加豆粉、鱼粉等蛋白质饲料, 造成配方不合理, 使仔猪营养过剩且不平衡, 外加寒冷、高温等因素诱发, 导致发病率大增, 目前该病的平均发病率为3.2%, 致死率为80%~90%。40日龄以内的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以零星散发为主。

2 临床症状

仔猪水肿病是一种急性病。在该病暴发初期, 病程很短, 常见不到明显症状就突然死亡, 有的晚间吃食正常, 而夜间则死于圈中。发病稍慢的早期病猪, 表现为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或没有, 结膜充血。病猪体温不高或稍微偏高, 心跳呼吸增快。随着病情发展, 病猪行走不稳、摇摆, 四肢运动不协调, 有些病猪无目的走动或转圈, 或盲目乱冲[2]。有的病猪前肢跪地, 两后肢直立, 突然猛向前跃。当遭受各种刺激或捕捉时, 十分敏感, 触之惊叫, 表现惊厥, 突然倒地, 四肢乱动, 呈游泳姿势, 空嚼磨牙, 口流泡沫液体, 后肢反应迟钝, 呼吸困难, 声音嘶哑, 腹泻或便秘。病猪常见额部和眼睑水肿, 严重时, 上下眼睑间仅现一小缝隙, 然后逐渐延至面部、颈部、头部而变“胖”。病程较快, 最急性的仅数小时就死亡, 亚急性发病猪, 一般在2~3 d死亡, 仅有极少数病猪能够耐过自愈。

3 剖检病变

胃底部增厚约1.5 cm, 切开呈胶冻样, 流出透明水肿液;肠系膜水肿, 淋巴结水肿, 脑实质水肿或有出血点, 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腹腔有泡沫样黄白色渗出液;肺水肿, 部分肺泡气肿呈白色;胆囊肿胀。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解剖病理变化, 可以作出水肿病的初步诊断。

5 治疗

病例1:2009年11月, 马湖乡沙河村小高村民组高某有12头仔猪, 前天下午发现1头仔猪呕吐, 由于畜主忙, 没有重视, 待第2天早上喂猪时, 发现有5头不食, 立即治疗。根据临床症状, 给每头仔猪肌肉注射10%磺胺嘧啶钠10m L、0.5%亚硒酸钠维生素E 2 mg、呋塞米0.5 m L, 注射后再按每头3 g (0.3 g/片) 大黄苏打片、双氢克尿噻0.25 mg (0.25mg/片) 研细拌料喂服。不食的重复减半用药。保持猪舍干净、安静。结果死亡3头, 其余康复。

病例2:2010年3月, 马湖乡张文猪场猪只发病, 主诉早上给该群18头仔猪喂料, 发现已经死亡1头小猪, 正在观察余下小猪时, 发现1头小猪在吃的时候突然尖叫狂跑, 头向墙上撞, 间隔几分钟发作1次, 笔者到场后该病猪暂时未发作病症, 测体温达40.5℃。头部流血, 眼脸水肿, 呼吸急促。用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按每头0.1 m L/kg给全群猪注射, 1次/d, 连用3 d, 除第1头猪发病死亡外, 其他没有再发病。另外, 为了防止继发, 对全厂存栏近700头仔猪日粮中每头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 2 mg/d, 连用7 d, 长效磺胺每头3片, 1次/d, 连用3 d, 10 d后随访, 全厂没有猪发病。

6 预防

首先, 搞好猪舍卫生, 彻底消毒, 保持猪舍干燥, 防寒防暑, 保持安静减少刺激[3]。其次, 控制饲料营养水平, 补充青绿多汁饲料, 在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VC, 增加麦麸、米糠等粗饲料, 蛋白质饲料减半, 改善肠道环境, 增强体质, 同时使仔猪保持适当的生长强度, 避免生长过快。再次, 在母猪产前20 d左右, 肌注亚硒酸钠维生素E 5 m L (每支10m L, 含亚硒酸钠10 mg、VE500 IU) 。最后, 对产后14~16 d的仔猪按每头1 m L肌肉注射水肿苗。

7 体会

一是控制水肿病的关键措施是预防。因养殖户只重视猪瘟病、伪狂犬病、蓝耳病等的防疫, 忽视母猪产前水肿病的免疫防疫, 因而该病散发不断[4]。所以做好产前母猪或产仔14~16 d的仔猪免疫非常必要。二是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增强母猪体质, 驱除潜在的致病因素, 使仔猪吃上健康的乳汁, 并获得免疫保护。三是加强仔猪饲养管理, 保持营养平衡, 防寒防暑, 适时免疫接种、驱虫, 增强仔猪体质, 保持适当增长强度, 避免水肿病发生。四是水肿病发生同气候和饲料突变相关, 仔猪补料时应注意蛋白质饲料的配比, 尤其不能补给劣质发霉的饲料。五是仔猪水肿病往往发生后治愈比较困难, 所以一旦一棚猪内发现1头发病, 必须将病猪、健康猪一起用药, 这样才能防止健康猪发病。六是该病是由特异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肠毒血症, 当仔猪开始补料, 而消化系统又不全时, 各种刺激因素使肠道菌群协调机制产生紊乱, 可导致该病发生。因此, 治疗时选用补硒和VE等, 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戴一洪.怎样防治畜禽疾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郭利英.断奶仔猪水肿病的诊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6) :68.

[3]哈斯巴特尔, 宋会良.猪水肿病的诊断与科学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7) :115-117, 123.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篇8

1 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以仔猪 (断奶前后的仔猪) , 尤其是断奶后1~3周内发病率最高。体重在15~25kg, 多是体格健壮, 营养条件好的仔猪发病时间一般情况下是在每年的3~5月份和9~11月份。在一些性别和品种不同的仔猪中这种病都比较容易感染。所以说散发性感染的发病急, 死亡速度快, 病程迁延时间短, 死亡率高。

2 两种临床表现

2.1 亚急性型临床表现

在亚急性型临床表现中, 发病猪会出现食欲不振和绝食现象, 发病猪的精神比较沉郁, 在初期体温偏, 到后期就开始下降。在走路方面发病猪一般情况下会有步态不稳和摇摆的现象, 四肢走起路来也很不协调, 还伴随有走路盲目前进和转圈。在临床中严重的发病猪会有后肢瘫痪、叫声嘶哑和呼吸急促, 对外界环境也很敏感, 一有外界的刺激就开始嚎叫和不安起来等, 有的病猪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或腹泻。到发病后期, 病猪体温会降到一般温度下, 心跳也开始加快, 最后常常会因间歇性痉挛、呼吸严重困难以及衰竭而亡。

2.2 急性型临床表现

在急性型临床表现中, 发病猪发病会比较突然, 走路不稳, 倒地后有肌肉震颤、全身抽搐现象、眼睑也出现水肿、苍白以及口吐白沫。一般是在敏感猪群中一头或几头仔猪突然发病, 无明显症状, 数小时后死亡, 患病猪只大多体格健壮, 生长发育速度快。

3 病理剖检变化

病猪脸部、颈部皮下有胶冻样浸润, 切开皮肤, 可见皮下呈黄色或灰白色胶冻样水肿。胃大弯部粘膜出现水肿, 粘膜层与肌层之间有胶冻样浸润, 有黄色渗出液流出, 胃壁厚度可达正常胃的3~5倍。全身淋巴结肿大并切面出血。也有极个别病例出现大脑水肿。

4 防治措施

4.1 严格疫苗防疫程序

4.1.1 为降低仔猪腹泻及水肿病发病率, 可在其断奶前后皮下注射K88和K99苗1/2头份。

4.1.2 为确保所产仔猪90%以上得到保护, 可在妊娠母猪快要

分娩时, 也即是分娩前一周, 对其使用猪水肿抗毒液, 肌肉注射10~15m L。

4.1.3 提高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 可把0.2%的金霉素添加于饲喂母猪的饲料中。

4.1.4 在母猪临产前35天和15天, 对其肌肉注射K88、K99、

987P仔猪大肠杆菌三价灭活苗, 每头每次2m L, 以使母猪初乳中大肠杆菌的抗体水平提高。

4.2 仔猪饲养管理

4.2.1 仔猪在出生后哺乳之前, 口服0.

1%的高锰酸钾2~3m L, 以后每隔4~5天再饲喂一次。仔猪4~5日龄时肌肉注射牲血素1m L或富铁力1m L, 0.1%亚硒酸钠VE2m L, 以补充机体内铁和硒水平的不足。同时在饮用水中添加适量食盐, 6~8日龄时补食的饲料中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

4.2.2 仔猪在35~40日龄时给其断奶。

断奶前1~5天逐渐减少喂乳次数, 严禁突然断奶。增加饲料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水平, 仔猪出生后20天内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应低于20%。断奶初期补料要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 充分保持饲料的质量水平, 饲料饲喂应多样化。断奶后限喂7天青绿饲料, 逐渐增加精饲料饲喂量。仔猪30~60日龄时, 为了提高胃内酸度含量, 每100kg饮水或饲料中添加2~3kg柠檬酸或食醋。

4.2.3 仔猪采食的饲料中定期加入金霉素、亚硝酸钠、维生素等药物, 这对仔猪腹泻和水肿病发生有可防治作用。

4.3 严格消毒程序

产房在母猪分娩前3~5天, 进行消毒。在产仔后对猪圈的粪尿要每天清理一次, 保证其卫生、干燥和清洁, 每隔1天还要用高锰酸钾消毒一次, 能有效的杀灭圈舍以及周围环境的致病菌。仔猪圈舍的门窗、地面、墙壁等在空置时一定要用水冲洗干净, 采用合适的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 为仔猪的入住准备一个良好的环境。

5 治疗方案

5.1 盐泄法治疗

患病猪暂停饮水两小时后, 可将磨碎后的硫酸镁拌在少量饲料中, 也可让其溶解于水中让病猪内服, 必要时灌服, 用量可按仔猪2g/kg的用量计算。患猪经此方法处理后会在极短时间内口渴难耐, 这个时候可让患病猪饮下大量的水, 促使其排尿排粪, 可将病原菌在肠道中所产生的毒素及时排出体外。在患猪服用泻盐2~3小时后静注高渗葡萄糖溶液和乌洛托品, 每日静注两次。患病程度轻的猪第2天可以开始进食, 刚开始时饲料的投喂量不应太大, 应逐次增多, 以方便消化功能的恢复。食欲差病程长的患猪, 开始吃食后, 可把酵母片和亚硝酸钠维生素E拌入饲料中, 以调节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和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5.2 其他疗法

5.2.1 2.5%恩诺沙星注射液, 按10m L/kg肌肉注射, 每天2次, 连用2~3天。

病重患猪用维生素C 10m L、50%葡萄糖盐水400~500m L, 静注一次。

5.2.2 链霉素1g加氢化可的松80~100mg, 口服, 新霉素25~30万单位, 肌肉注射。

5.2.3 奥星注射液按0.1m L/kg或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按用1m L/kg肌肉注射, 每天2次, 连用3天。

5.2.4 10%磺胺嘧啶钠20~40m L、地塞米松4m L、5%维生素C

2 m L、氯霉素250万国际单位、0.1%亚硝酸钠2m L, 一次静注, 每天2次, 连用3天。

6 探讨与分析

经过大量实践可以看出, 在一窝猪中采食量比较多、发育快并且膘肥体壮的小猪一般先发病, 然后其它猪才感染;仔猪出生后应早吃和吃足初乳, 大肠杆菌母源抗体在仔猪体内维持时间是7~35天;一些外部因素如仔猪断奶过早, 饲料和饲养方式不当及天气情况都可能诱发本病;因仔猪的消化能力低下, 机体内的胃酸分泌量少和淀粉酶不足, 使食物在肠道内容易腐败发酵分解, 产生大量毒素。盐泄法可以将毒素及时排出体外, 使机体被毒害的状况得到缓解。

摘要:文章通过对仔猪水肿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等观察, 分析了病理剖检的变化, 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

关键词:仔猪水肿病,预防,病理剖检

参考文献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篇9

1) 不同性别、品种的仔猪均可感染, 多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 而同群中膘肥、体格健壮、采食量大和生长发育良好的仔猪首先发病。

2) 本病传染源主要存在于带菌母猪及感染的仔猪肠道内, 病菌经消化道感染健康仔猪;经粪便排出体外, 污染饮水、饲料及周围环境。

3) 本病无显著季节性, 多发于气温变化大、季节交替时, 呈散发性传染, 发病急、病程短, 有较高病死率。

2 致病原因

1) 通常猪肠道内有少量溶血性大肠杆菌, 受外界环境影响加之适当条件, 致病性大肠杆菌将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 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 导致肠毒血症, 同时产生的神经毒素及水肿毒素等多种毒素又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血管、皮下和肠管, 引发仔猪水肿病。

2) 断奶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 胃底腺不发达, 淀粉酶和胃酸较缺乏, 极易造成消化生理功能失调, 肠道内菌群失衡, 引起致病性大肠杆菌繁殖产生毒素;同时仔猪阶段, 对植物蛋白及淀粉的消化能力不高, 会在肠道内腐败分解产生毒素被肠道吸收, 继发水肿病。

3) 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条件差和消毒不严, 加之饲料单一, 饲料营养比例搭配不合理, 缺乏维生素 (特别是维生素E与B族维生素) 及微量元素, 营养缺乏使得仔猪机体抵抗力下降, 导致水肿病发生。

4) 一些应激因素, 诸如饲养环境改变、饲料突换、气候变化、断奶过早、长途运输和声音刺激, 以及防疫和阉割等, 导致仔猪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减弱, 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 诱发水肿病。

3 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发病突然, 出现共济失调、转圈等神经症状, 头部水肿显著、眼睑苍白水肿, 口吐白沫, 数小时内而亡;首先被感染的大多是断奶后1周左右的采食量大且体壮膘肥的仔猪。亚急性病例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 体温一般均正常。在其耳鼻、眼睑、颈部、下颌和胸腹部出现水肿, 尤以耳部水肿显著。患猪四肢无力、步态摇摆, 倒地后四肢划动如泳状, 口吐白沫。有些病例后期出现便秘或腹泻, 触摸机体发出嘶哑叫声;患猪呼吸困难、心跳加快, 最终衰竭而亡。

4 剖检病变

对病死仔猪剖检可见皮下、喉部、眼睑、结肠系膜和胃壁水肿明显, 特别是眼睑严重水肿, 胃大弯部及贲门部水肿显著;切开水肿有渗出液流出或呈胶冻状;小肠黏膜、十二指肠呈弥漫性出血;心包、胸腹腔积液呈淡黄色;全身淋巴结水肿出血;肾包膜水肿增厚, 肝脏有散在出血斑点;个别病例可见肺水肿和大脑水肿。

5 鉴别诊断

1)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通常能作出诊断。具体确诊可通过实验室诊断:无菌采集病死猪肠系膜淋巴结、肝、脾涂片镜检, 革兰氏染色, 可见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短杆菌。

2) 本病应同猪丹毒和营养不良性水肿进行鉴别诊断。

①猪丹毒一般多发于架子猪, 且体温显著升高;能够从病死猪血液和实质器官中分离出猪丹毒杆菌。

②营养不良性水肿患猪结膜贫血、黄染, 一般无神经症状;通过改善饲养条件后即可恢复。

6 防治措施

1) 预防。

①注重仔猪科学饲养, 改善卫生条件, 尽量避免各种应激因素, 如做好圈舍通风保暖、避免饲料突换、饲养密度适宜等;科学调整饲料配方, 添加矿物质及维生素, 严禁饲喂霉变饲料, 饲料的饲喂量要控制好;此外, 定期消毒能够有效消除致病性大肠杆菌, 预防仔猪水肿病, 可采用1%~2%来苏尔溶液、10%~20%石灰乳和3%苛性钠溶液对圈舍墙壁、地面等进行消毒;

②仔猪断奶前后皮下注射基因工程苗K88、K99, 不但能够降低腹泻发生率, 而且可有效抑制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③仔猪饲料中可添加适量抗菌类药物, 如新霉素、土霉素等或饮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溶液;仔猪断奶后1个月可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酸化剂, 如1.0%~1.5%的柠檬酸, 不仅能提高消化酶的活性, 还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对防控仔猪水肿病效果明显。

2) 治疗。

对患病仔猪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采取中西药结合治疗效果明显。

①肌肉注射5%恩诺沙星注射液, 按10 m L/kg体重, 2次/d, 连用2~3 d;对于重症病例可1次静脉注射维生素C 10 m L、5%葡萄糖盐水300~500 m L。

②车前子、陈皮、胆草各15 g, 牵牛子20 g, 茵陈、大黄、大青叶各25 g, 芒硝50 g, 研为细末, 煎水加糖250 g, 候温灌服, 隔日1次, 连用2次。

摘要:仔猪水肿病 (Edema disase of swine, ED) 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 以仔猪头部和多处发生水肿, 出现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为主要特征, 成为危害仔猪的主要疾病之一, 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基于此, 笔者结合多年实际工作体会, 阐述了仔猪水肿病的流行特点、致病原因、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以期为诊治该病提供参考。

上一篇:农民工党员下一篇:煤矿实践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