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诊疗报告

2024-12-08

仔猪水肿病的诊疗报告(精选4篇)

仔猪水肿病的诊疗报告 篇1

仔猪水肿病最早在英国发现,是溶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断乳后仔猪急性高度致死性疾病,又名大肠杆菌毒血症,发病率虽低但死亡率很高。

1 病因

本病是由于仔猪饲料急剧更换,投喂大量浓厚的猪饲料,如高脂肪、高蛋白的泔脚料,引起胃肠机能紊乱从而诱发本病;管理不善,圈舍卫生条件很差或缺乏维生素与矿物质等引起肠道生物区系发生变化,促进了某些微生物的异常繁殖引发本病,再与气候骤变(如春、秋季)有关。

2 临床症状

多发生与断奶1周左右的健壮仔猪。突然发病,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温多数初病升高(一般40.5~41.5℃)、随即降温、有时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稍微咳嗽、呼吸困难、口流泡沫或清涎,叫声嘶哑或呻吟,眼结膜潮红充血。眼颈部出现水肿,多有神经症状,盲目行走或转圈,四肢运动障碍、行走不稳、步履蹒跚、共济失调、肌肉颤抖、最后死亡。

3 剖检

主要病变全身不同程度水肿、眼、睑、颈部明显、胃壁严重,尤其胃大弯与贲门部最为明显,胃底部溃疡出血,打开胃壁,在胃黏膜层与肌肉层之间有清亮或土褐色渗出液,或呈现出胶冻样,小肠黏膜有卡他性出血变化,大肠系膜呈胶冻性水肿物;肺水肿;心包,胸腹腔内有大量的液体;全身淋巴结水肿。尤其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明显,充血出血,切面多渗出液。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所看到的各项变化结合流行特点有病程短,多发于断奶健壮仔猪,眼睑颈部有明显水肿,尤其胃大弯部水肿明显、胃壁切开后,黏膜层与肌肉层之间有渗出液或呈胶冻样进行了综合分析,能够诊断为仔猪水肿病。

5 预防措施

5.1 隔离与消毒

将病猪隔离治疗,圈舍彻底清扫、冲洗进行消毒,保持圈舍清洁、干燥。

5.2 接种

全场仔猪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冻猪暂停接种,其余一律接种仔猪水肿疫苗以增加抗体,每头肌肉注射2~3ml。

5.3 药物治疗

(1)口服硫酸钠或硫酸镁等缓泻剂30~50g/头。每日一次,连用3~5d。同时多饮清洁水。

(2)用中草药以利水消肿去湿健脾为主。

对于上述原因,要加强断奶期的仔猪饲料管理,圈舍要干燥饲料更替幅度缓慢饲喂定时定量,如果蛋白质量过高,饲料中多添加抗菌素与矿物质,如0.05%土霉素,0.03%痢特灵等。对预防仔猪水肿病有很好的作用。由于断奶后,仔猪饲料要稳定,在饲料中添加1.5~2%乳酸,可降低胃中pH值,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与生长,提高消化酶的活性,抑制肠道内有害大肠埃希菌的滋生与繁殖,对控制仔猪水肿病有明显的疗效。

一起仔猪水肿病的诊疗 篇2

1 发病情况

我镇陈某饲养的刚断奶仔猪21头, 饲喂颗粒料14 d, 突然死亡3头, 之后1~2 d, 又相继死亡3头, 其余15头痊愈。

2 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 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体温正常或偏低。行走时四肢无力, 摇摆, 形如酒醉, 有的病猪前肢跪地, 对外界反应敏感, 有的病猪出现反应迟钝, 呼吸困难, 叫声嘶哑, 惊叫不安, 倒地抽搐, 最典型的症状是眼睑红肿, 颈部皮下水肿, 后驱无力和共济失调等症状。

3 剖检变化

剖检其中死亡猪1头, 各种组织水肿尤以胃壁、肠系膜水肿为突出。胃壁切面可见粘膜与肌肉间有一层胶样无色或淡红色水肿。全身淋巴结充血、出血。心包、胸、腹腔积液、积液暴露于空气后, 形成胶冻样。胆、喉头水肿。皮下血管可见纤维蛋白性栓塞。

4 诊断

根据发病猪日龄、头部水肿、神经症状等临床特征以及剖检中可见的典型水肿变化, 结合其病程短, 死亡快等特点, 确诊为仔猪水肿病。

5 病因分析

经抽样检查, 发现该饲养户所用颗粒料有轻微霉变, 饲料蛋白水平偏高, 且仔猪有过量采食现象。导致大肠杆菌在仔猪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水肿毒素而诱发该病。

6 治疗

6.1 立即更换饲料, 按100 g/ (50 kg饲料) 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粉和恩诺沙星粉。

6.2 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40 mL、VB1注射液2~4 mL, 25%葡萄糖注射液60~80 mL, 一次静脉或腹腔注射, 每日1次, 连用2~3 d.

经以上治疗5 d后, 15头仔猪痊愈。

7 预防措施

仔猪水肿病是断乳仔猪常见多发病, 断乳后1~2周龄多发, 发病率较低, 但致死率高 (90%) 、病程短。本病通常呈散在发生, 传染性不明显, 多出现在生长快、个体较大、膘情好、表象健康的猪群中。断奶后饲喂大量精料, 突然调换饲料和饲养方式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缺乏硒等微量元素也与该病有关。加强饲养管理和免疫预防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

7.1 加强饲养管理

(1)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畜舍环境卫生; (2) 及时供给足够量初乳, 使初乳中的抗体迅速进入小肠被吸收; (3) 尽量减少环境或其他形式的应激; (4) 母猪在妊娠和哺乳期补给足够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5) 加强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 少给精料, 缓慢断奶; (6) 饲料中添加药物性添加剂或微生物制剂。

7.2 免疫防护

(1) 被动免疫:用妊娠晚期母猪乳饲喂断奶仔猪, 每只25 mL可防止大肠杆菌的繁殖; (2) 主动免疫:用3-4种常见O抗原的菌株制成的灭活苗, 14~18日龄仔猪肌肉注射, 能显著减少仔猪群中该病的发病几率。

7.3 治疗

一例仔猪水肿病的诊疗与体会 篇3

2014年4月15日下午, 蒙自县一养殖户带1头体重约15 kg、50日龄左右的小公猪到当地畜牧兽医站就诊。主诉:仔猪刚从猪贩手中买来5 d, 并且仔猪是从四川长途运输过来的。仔猪在4月13日晚开始发病, 表现精神沉郁, 食欲废绝, 饮水减少, 喜卧, 皮肤敏感不让人碰, 触之发出呻吟, 叫声嘶哑, 排尿减少。4月15日早晨仔猪的症状更加严重, 畜主自行治疗, 肌肉注射病毒灵1支, 安痛定1支, 直到中午症状仍不见好转, 仔猪又开始拉红色稀粪。

2 临床诊断

病猪体格较大, 结构匀称, 肌肉结实, 被毛粗糙无光泽。体温正常 (38.6℃) , 呼吸12次/min, 脉搏90次/min。病猪表现精神沉郁, 食欲废绝, 呼吸慢而深, 呈腹式呼吸, 心跳快而浅, 肺部听诊有湿啰音。两耳发绀, 瞳孔放大, 吻突干燥, 牙关紧闭。眼睑、结膜充血、水肿, 颈部也发生水肿。四肢麻痹, 共济失调, 倒地侧卧, 一直卧地不起。肌肉震颤, 全身抽搐, 四肢划动呈游泳状。3 h后, 病猪呼吸困难, 张口呼吸, 呼吸逐渐变的缓慢, 体温下降 (37.5℃) 。

3 病理剖解

病猪死亡后, 对其进行了剖解, 表现肺脏充血、水肿, 肺脏的个别小叶有出血斑。胃壁明显增厚, 胃壁黏膜显著水肿、糜烂, 其上有出血点, 特别是胃大弯部、贲门部和胃底严重水肿, 在胃的黏膜层和肌肉层之间呈胶冻样水肿, 厚度可达2~3 cm。小肠壁增厚、水肿, 整个肠间膜有凉粉样病变, 切开有液体流出, 大肠黏膜有出血点。心脏、肾脏、脾脏正常, 无任何病理变化。膀胱黏膜有出血斑点。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变化初步判断为仔猪水肿病。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兽医人员当时没有对该病例做实验室的检查。

5 治疗方法

经兽医人员初步诊断后, 首先给仔猪肌肉注射10%强力霉素注射液进行抗菌消炎, 乳酸诺氟沙星治疗仔猪的腹泻。当仔猪病情更加严重, 呼吸变慢时, 用0.1%樟脑磺酸钠注射液兴奋呼吸及呼吸运动中枢, 用药后, 病猪有了好转, 接着用0.1%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0.9%的氯化钠混合后腹腔注射, 以达到抗毒素、抗过敏、抗休克的作用。但由于发病时间过长, 畜主没有重视, 病猪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尽管已对症治疗但是病猪已处于发病后期, 体质及其虚弱, 没有任何的抗病能力,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后病猪还是死亡。可见对于本病的治疗, 宜早发现, 早治疗, 以确保疗效, 若拖延至后期, 病猪往往治疗无效而死亡。

6 讨论与小结

6.1发病主要是由于仔猪刚断奶, 机体的防御能力还不健全。仔猪出生后, 母源抗体是通过小肠吸收, 母乳获得, 母源性大肠杆菌抗体在仔猪体内维持时间是7~30 d, 而养殖厂为了谋取利益, 在仔猪出栏后, 忽视了对仔猪进行加强免疫, 就容易发生本病。此外, 由于养殖场是规模化的养殖, 设施齐全, 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都较适宜, 空气质量好, 而仔猪从外地一路的长途运输过程中相对拥挤, 空气流通不好, 再加上一路的颠簸劳累使仔猪抵抗力下降, 从而为病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加之气温忽高忽底, 猪舍的环境卫生条件差, 设施简陋, 防寒保湿不好, 从而引起仔猪发病。

6.2仔猪拉红色稀粪是由于胃黏膜、肠黏膜出血引起。在临床上此病常被人误诊、误治, 而对本病只是凭临床症状及以往的经验进行诊断治疗, 并不做实验室的检查, 使许多疾病得不到最终确诊。因此在以后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要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疾病的确诊。特别在临床上应注意与硒缺乏症和维生素B1缺乏症鉴别诊断, 三者在临床症状方面极相似。

鉴别诊断:硒缺乏症 (亚急性) 相似处:多发于2月龄体况良好的仔猪, 眼睑浮肿、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等。不同处:因缺乏硒而发病, 体温不高, 在沉郁后即卧地不起继而昏睡。剖解可见皮肤、四肢、躯干肌肉色变淡, 呈鱼肉样灰色肿胀, 心肌横径增厚, 为桑葚型, 有灰白色条状坏死灶。血硒在0.03 mg/kg以下 (正常值0.15 mg/kg以上) 。

维生素B1缺乏症相似处: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眼睑、颌下、胸膜下有水肿, 同时伴有腹泻。不同处:因长期缺乏谷类饲料和青饲料, 而多用鱼、虾、类及羊齿类植物 (木贼) 而发病。体温不高、呕吐、腹泻、消化不良、运动麻痹瘫痪。腹内侧水肿明显, 后期皮肤发绀, 剖检可见仅神经有明显病变。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报告 篇4

1 发病情况

2004年3月, 我区某养猪专业户饲养的32头50日龄的小猪, 有2头突然发病, 至第3d共有11头发病, 发病率34.4%, 死亡5头, 死亡率45.5%。发病的猪多为体格健壮、生长快的仔猪, 瘦弱的仔猪较少发病。

2 临床症状

病猪突然发病, 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或废绝;行走时四肢无力, 共济失调, 步态摇摆不稳, 有时作转圈运动。静卧时表现肌肉震颤, 捕捉时十分敏感, 叫声嘶哑;随病程发展, 突然倒地, 四肢作游泳状划动, 无法站立, 磨牙, 口流白沫。后期反应迟钝, 呼吸困难, 倒地抽搐。多数病猪体温不高, 偶有个别病猪体温达40℃以上。病猪后期眼睑水肿, 结膜潮红, 严重时颜面、颈部、头部也可见水肿。

3 病理变化

病死猪的皮下组织和肠系膜呈胶冻状水肿;心房冠状沟水肿;胃壁水肿, 常见于胃大弯和贲门部及胃底粘膜最为明显, 切开水肿部, 可见粘膜与肌层间有一层胶冻样水肿物, 流出黄色液体;肺瘀血水肿;全身淋巴结几乎都有水肿, 尤以下颌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明显, 淋巴结切面多汁, 并有充血、出血和炎性变化。心包和胸膜腔有不同程度积液, 呈淡黄色透明液体, 暴露空气后呈胶冻样。肝肿大, 表面有高粱米粒大的出血点;脾肿大, 边缘出血。

4 实验室检查

4.1 涂片镜检

无菌取病死猪的肠系膜淋巴结、心、肝组织触片, 革兰氏染色后, 显微镜检查, 可见有散在、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4.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死猪的心、血、肠系膜淋巴结分别接种普通琼脂平板与麦康凯平板上, 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h后, 在普通琼脂平板上长出湿润、边缘整齐、圆而突起、直径1.5~2mm的灰色半透明菌落;麦康凯平板上有光滑、湿润、凸起的红色菌落形成。挑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与触片中形态一致的革兰氏阴性菌。

4.3 生化试验

将该菌在无菌条件下, 接种于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尿素的发酵管中, 密封后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h, 结果为该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 不发酵蔗糖, 不产生H2S, 不能分解尿素。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病理变化, 结合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仔猪水肿病。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

(1) 最好自繁自养, 特别注意不从疫区引进仔猪。

(2) 加强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断奶不要太突然, 更换饲料要有一个过渡期;避免饲料过于单一, 多喂青绿饲料, 加喂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也可在饲料中加喂氟苯尼考、土霉素等抗菌素预防本病。

(3) 仔猪断奶时, 每头肌注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2m L, 间隔10d再重复用1次。

(4) 猪舍、运动场、用具进行定期消毒, 并保持干燥卫生。

6.2 治疗

(1) 发现病猪立即隔离治疗, 同时对环境用0.1%消特灵等进行彻底消毒。

(2) 5%恩诺沙星注射液, 肌注0.1m L/kg.bw, 2次/d, 连用

3d。

(3) 病初可补充维生素和亚硒酸钠配合治疗。水肿严重的可选用速尿6mg/kg.bw或呋噻脒1mg/kg.bw肌注以加快毒素随尿排出。同时可用地塞米松0.5mg/kg.bw进行抗过敏、抗毒、抗休克治疗。

(4) 对症状重的患猪, 每头用20%磺胺嘧啶钠20~40m L、Vc 1~2g、地塞米松10~20mg、2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 L静注, 1次/d, 连用2~3d。

7 小结与体会

7.1 仔猪水肿病是由大肠杆菌侵入猪体产生毒素引起, 起

病急, 病程短, 对新发生的病例, 应先脱敏解毒, 再补液, 最后抑菌消炎;对24h以上的病例, 应先补液, 再消炎抑菌, 最后解毒排毒。

7.2 因缺硒会加剧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和病情加重, 应用补硒进行辅助疗法, 提高治愈率。

7.3 建议养猪户对10~15日龄的仔猪颈部肌注仔猪水肿病多价灭活苗, 2m L/头。

7.4 降低日粮中蛋白质水平, 提高粗纤维含量。

7.5 搞好环境卫生, 注意严格消毒。

上一篇:选线规划下一篇:三段六步探究式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