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猪水肿病

2024-10-13

防治猪水肿病(精选10篇)

防治猪水肿病 篇1

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 也叫“肠毒血病”或“小猪摇摆症”。由于猪肠道里有溶血性大肠杆菌, 在饲料过于单纯, 品质过于低劣, 突然改变饲料, 加之天气突然变化机体抵抗力减弱时, 使肠道中的溶血性大肠杆菌易产毒素, 引起中毒, 而发生仔猪水肿病。

1 流行特点

仔猪水肿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每年的秋末冬初 (9~11月份) 发病最多, 每年的春季也常多见, 大部分是在生长快、膘情好的猪只身上发生, 病猪都是8~10周龄, 体重约在10~20kg, 主要发生于30日龄后的断乳仔猪, 而且肥胖的仔猪最易发生, 患病常常是突然发生, 病程短, 死亡率高。

2 临床症状

本病多突然发病, 病初期精神委顿, 食欲不振, 行走不稳, 不灵活, 体温不高, 眼睑、面颊和下颌部出现水肿, 严重时四肢和躯干部都发生水肿, 眼结膜高度充血, 用手指按压如面团, 其皮肤常感觉过敏, 触之尖叫。

3 诊断要点

可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的临床症状 (眼睑、面部、颈部皮下水肿、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 和病理变化 (胃壁、肠系膜水肿, 呈胶冻样) , 作为初步诊断, 最终确诊需进行细菌学检查, 并进行血清学鉴定。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

减少断奶仔猪的饲喂量, 待1~2周后再逐渐增加到正常喂量。

(1) 秋末冬初天气变化异常, 要注意断乳仔猪的保温工作, 做到不让其突然受凉受冻。

(2) 不要突然断奶, 要逐渐过渡, 使仔猪有个适应过程。

(3) 断乳后, 饲料要多样化, 经常饲喂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丰富的饲料, 幼猪适当增加运动, 提高抵抗力。

(4) 对发病猪群, 采取隔离治疗, 未发病的健康猪实行预防投药。呋喃唑酮每头按0.25g计算, 与饲料混喂, 1天1次, 效果很好。

(5) 加强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断奶不要太突然, 更换饲料要两料逐渐减加, 并防止饲料单一和蛋白质含量过高, 同时适当添喂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 (特别是VE和亚硒酸钠, 可于断奶前注射VE和亚硒酸钠复合针剂, 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

(6) 猪舍、运动场、用具要进行定期消毒, 并保持干燥卫生。

4.2 治疗

(1) 用赤小豆500g, 大蒜6个, 生姜10片, 商陆15g, 水煎灌服。

(2) 用中药:贯众、金银花各30g, 陈皮、枳壳各15g, 甘草5g, 加水2500ml, 煎至1000ml投服。此方为体重10kg猪的用量。茯苓皮30g, 大腹皮30g, 陈皮12g, 桑白皮15g, 生姜皮12g, 桂枝10g, 苍术30g, 白术30g, 煎水内服, 连服2剂。

(3) 病早期投盐类泻剂, 以排除肠道内的细菌及其产物。每天用硫酸钠 (或硫酸镁) 20g, 大黄末5g, 分2次服, 此为体重20kg左右的病猪用量。

(4) 西药:按体重每千克用土霉素40mg内服, 每天2次, 连服5d, 也可应用呋喃唑酮 (痢特灵) 治疗, 每日每千克体重用0.007~0.01g (7~10mg) 。分2次口服, 可以连用4~5d。

猪水肿病的预防与治疗 篇2

关键词:猪水肿病;预防;治疗

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的疾病。临床上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5%-30%,死亡率达90%以上,

1 流行病学

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常限于某些猪群,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季和秋季。主要发生于断乳仔猪,尤以断奶后5-15天的生长快、膘情好的仔猪发病最常见,突然发生,病程短,致死率高。本病的发生与饲料和饲养方式突然转变有关,如饲喂单一或喂给大量精饲料,此外,生活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也是致病因素。出生时发生过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传染源主要为带菌母猪和感染的仔猪,由粪便排出病菌,污染饲料、水和环境,通过消化道感染。

2 临床症状

主要是发病突然,爆发初期,常见不到临床症状病畜就突然死亡。发病稍慢的,早期表现为精神沉郁、不食、眼睑、头部、颈部和肛门等部位水肿,有时全身水肿。病初有神经症状,表现为兴奋、转圈、心跳增快、震颤、共济失调。后期发生后肢麻痹。急性病例4-5小时死亡,多数在1-2天死亡。年龄较长的的猪,病程可长达5-7天。

3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为水肿。胃大弯和贲门部位的胃壁水肿,切开水腫部,可见粘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水肿,无色或带茶色或红色,厚度不一,范围约数厘米;胃底有弥漫性出血;上、下眼睑,结肠肠系膜及淋巴结水肿,整个肠系膜呈凉粉样,切开有多量液体流出;肠粘膜红肿,甚至出血;有些病猪直肠周围存在一层胶冻样水肿;全身淋巴结几乎都有水肿病变;心包、胸腔、腹腔有较多积液、液体澄清无色,或带黄色、红色,暴露空气后形成胶冻状。有的病理没有水肿变化,但内脏有出血,以出血结肠炎最为常见。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可对该病作出初步诊断。鉴别诊断:注意与猪瘟、猪丹毒、炭疽、贫血、胃溃疡等相区分。猪瘟也偶有长肠水肿的病变,猪丹毒有时可见眼睑水肿,炭疽可发生内脏和颈部的水肿,但这几种病发生于各种类型的猪,以败血症为主要变化,高热不断,应注意于本病区分。贫血、胃溃疡等其他因素导致的水肿,一般病程较长,致死率低,胃壁无病变,适当治疗即可好转。

5 防治与治疗

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训练采食,使断奶后能适应独立生活。断奶不要太突然,也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饲养喂量逐渐增加,防止饲料单一或过于浓厚,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饲料;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坚持每天消毒。病初投服适量缓泻盐类泻剂,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以排除肠内容物,常用的抗菌药物也可应用。

(1)水肿病的治疗原则是综合对症治疗,即抗菌消炎,强心、解毒、利尿。

(2)因缺硒会加剧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和病情加重,应用补硒进行辅助治疗,提高治愈率。

(3)改善饲养管理,出生后7天,即应开始使用含蛋白质较多的饲料,在吸乳的同时,让其今早适应人工饲料。所用饲料要求新鲜,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添喂,促进胃肠功能。

(4) 14-18日龄仔猪注射水肿病的多价灭活疫苗,对预防本病

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5)本病药物治疗的早期效果较好,后期一般无效。

1)安维糖腹腔注射。即用安维糖注射液,每头猪腹腔注射

40-60毫升,在注射过程中,药液要加温至与体温相近。在治疗的同时,停喂精料,加喂青料,加强运动。

2) 选用地塞米松磷酸钠,磺胺嘧啶及维生素C注射液。大剂量注射。

3) 缺硒是发生水肿病的一个诱因,可采用补硒预防水肿病。

猪水肿病的防治 篇3

一、诱发因素

1.断奶应激。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突然减少, 肠道p H值升高, 消化酶的活性降低, 因而消化能力也降低。

2.换料应激。由乳猪料转为小猪料时, 若采用一次性换料或在小猪料中加入很多苦、辣、涩等适口性差和消化率低的原料, 如菜籽粕、血粉、羽毛粉等;或由颗粒料转为粉料时均会影响猪的采食量和消化率。

3.饲养环境应激。如气候突变, 圈舍阴冷潮湿, 饲养密度过大, 圈舍不卫生等均会降低机体免疫力。

4.营养应激。仔猪断奶后饲料单一, 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或饲料植物蛋白含量高, 引起猪胃肠机能紊乱。

5.其他应激。如母子分离、防疫和阉割、配合饲料酸碱度过高等。

二、临床病状

1. 急性型。

多见于生长快、很健壮的仔猪。患猪突然发病、步态不稳、倒地后肌肉震颤, 严重者全身抽搐。眼睑水肿苍白如鱼肉状、口吐白沫, 几小时即死亡。

2. 亚急性型。

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大多正常;头颈部水肿, 尤以耳朵水肿最为明显, 皮肤发亮, 指压有窝, 严重的患猪上下眼睑仅剩一道小缝隙。2月龄以上的病猪水肿不明显, 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左右摇摆、站立不稳、形态如醉, 盲目前进作圆圈运动, 倒地后四肢呈游泳状。有的病猪前肢跪地, 两后肢直立, 但很快出现后肢麻痹、瘫痪、卧地不起;个别病猪出现便秘或腹泻。病猪皮肤异常敏感, 叫声嘶哑, 皮肤发绀, 体温降到常温以下, 心跳加快, 最后因间歇性痉挛和呼吸极度困难, 衰竭而死亡。

三、诊断

猪水肿病易与下列几种病相混淆, 应区别开。

1. 猪瘟。

发病仔猪可能有神经症状, 体温升高, 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

2. 伪狂犬病。

断奶猪、哺乳猪均可发生, 患猪体温升高。

3.猪脑脊髓灰质炎。

不同年龄猪均可发生, 患猪体温升高。

4.李氏杆菌病。

不同年龄均可发病, 仔猪以败血症为主, 有的有神经症状, 发病率较高。

5. 白肌病。

病变特征为肌肉色淡似煮熟样, 用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治疗有效。

6. 食盐中毒。

发病较集中, 无年龄差异。

四、预防措施

1. 适时断奶。

不要盲目追求早期断奶, 一般在6~7周龄时断奶为宜, 此外, 还要根据天气情况、仔猪的个体情况和采食情况灵活掌握断奶时间。

2. 选择适宜的断奶方法。

散养户最好采用“移母留仔一次性断奶法”, 就是将母猪赶出, 仔猪留原圈饲养, 这样可减轻断奶对仔猪造成的应激影响。

3. 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

从7日龄开始给仔猪补饲乳猪颗粒料, 任其自由采食, 以促进胃肠发育;断奶后用适口性好、易消化的小猪料逐渐代替乳猪料, 过渡期一般6~7天;最后, 完全喂小猪料, 并采用少喂勤添限量饲喂法, 15天后再正常饲喂。

4. 合理安排去势防疫。

在断奶前10天左右进行去势, 这样应激小, 刀口愈合也快。断奶前10天之内和断奶后20天之内不进行任何防疫, 禁止断奶、去势、防疫同时进行。

5.

断奶后一个月内, 每100千克饮水或饲料中加1~2千克食醋或柠檬酸, 以提高仔猪胃内酸度, 增加消化酶活性, 提高消化能力。

6. 配合饲料要清洁新鲜, 营养全面。

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 可增强机体抵抗力, 减少应激。

7.

圈舍要定期清扫和消毒, 保证清洁、干燥、冬暖夏凉。

8.

发现病猪后, 应立即在饲料内添加抗菌药物, 对同窝仔猪进行预防, 如氟苯尼考、土霉素、新霉素, 每千克体重用药5~20毫克;也可添加磺胺嘧啶、大蒜等药物, 每天每头仔猪用大蒜10克左右, 连用3天。

五、治疗措施

1. 复方磺胺类药物配合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对本病有效。

2. 重症者在使用上述药物的同时, 用20%甘露醇20~50毫升、维生素C2支、地塞米松2支静脉缓慢注射, 每天一次, 连用2天, 同时灌服硫酸钠、硫酸镁等盐类泻剂, 促使毒素和病原菌的排出。

3. 静脉注射葡萄糖、氯化钙、甘露醇等, 皮下注射安那加, 口服利尿素, 对较慢性的病例有一定的疗效。

仔猪水肿病防治措施 篇4

1.病因与流行特点

病原体是猪的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健康猪只由于接触病猪粪便而经消化道感染。该病四季均发,但春秋两季较多,常见于断奶不久的生长较快的肥胖仔猪,肥育猪或10日龄以下的仔猪很少见。发病原因相当复杂,饲料成分急剧改变、温度变化、母源抗体水平下降以及个体易感性等都与发病有关,死亡率达95%以上,甚至会全群死亡。

本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与一般传染病不同,有时突然一窝发病,病程短,死亡率高;有时仅有1~2头发病猝死,同窝其他仔猪发病较轻或不发病;有时仅个别仔猪零星散发。

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本病多发于生长快、体格健壮的断奶仔猪,表现为突然发病,有的无明显症状就突然死亡。其表现轻度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步态不稳、体温一般不升高,偶有个别猪只体温上升;随即可见头面部及眼睑水肿,并出现神经症状,大多行走不稳,摇摆盲目转圈。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有的卧地不起,四肢划动,似游泳状,口吐白沫,用手触摸猪体,反应敏感,兴奋不安,叫声嘶哑,表现惊厥。本病进程很快,一般均在48小时以内死亡或恢复,大猪病程较长,常可延至5~7天或更长时间。

剖检病死猪主要病变为水肿,胃大弯和贲门部胃壁水肿,切开水肿部可见黏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水肿,无色或茶色、红色,厚度不一,范围约数厘米,胃底有弥漫性出血;上下眼睑、结肠系膜及淋巴结水肿,甚至出血;全身淋巴结都有水肿病变。此外,还有充血、出血现象;心包、胸腔、腹腔有较多积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形成胶冻状。

3.防治措施

对病猪尚无可靠的治疗方法,应尽量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①加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特别是哺乳仔猪要尽早补料,以增强其消化能力,尽量减少断奶应激。断奶后的饲料要保持稳定,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都应循序渐进,逐步进行,切忌突然改变。

②仔猪在25日龄肌注亚硒酸钠维生素E1~2毫升,同时在母猪饲料中添加含硒添加剂。

③母猪怀孕30~40天后注射维生素E 5毫升,维生素E可以降低死仔猪和弱仔率,临产前40天和3天各注射1次,可提高仔猪成活率。

④断奶仔猪的饲料蛋白含量要求控制在21%以内,当发生水肿病时,可减少饲料喂量,如果是自己配置的饲料就减少蛋白原料,如鱼粉、豆粕等,增加麸皮,并且在饲料里添加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及电解多维;也可以添加阿莫西林,全群预防治疗。

⑤对于发病仔猪,可以用磺胺嘧啶钠10毫升配合10%葡萄糖20毫升腹腔注射2~4毫升。

4.小结

仔猪水肿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发病后难以治愈,加强预防是关键。科学合理配制日粮,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仔猪自身抗病力,避免应激现象的发生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病猪,并迅速进行全群检疫,采取隔离、消毒甚至调换圈舍等措施,及时对健康猪群或疑似传染群给予药物预防性治疗。

猪水肿病的防治 篇5

1 发病原因

1.1 新引进的仔猪没有进行隔离饲养, 受到原猪场大肠杆菌的感染。

1.2 仔猪刚断奶就来到新环境处于应急反应期容易发病。

1.3 突然改变饲料, 刚断奶的仔猪不适应, 消化功能紊乱发生本病。

1.4 发病猪都是膘情好, 体格健壮的猪, 过量采食, 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发生本病。

1.5 仔猪断奶前补料不到位, 不能消化仔猪全价饲料中的高蛋白形成蓄积, 滋生致病性大肠杆菌, 产生水肿毒素、肠毒素和内毒素, 发生猪水肿病。

2 临床症状

轻度腹泻后, 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或废绝, 步态不稳, 共济失调, 做圆圈运动, 有的病猪前肢跪地后肢直立, 卧地时肌肉震颤, 抽搐, 做游泳状运动, 有的前肢或后肢麻痹, 不能站立, 触摸时敏感发出呻吟声, 眼结膜充血, 眼脸红肿, 有的波及颈部和腹部皮下。有的不表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

3 剖检变化

病死猪眼脸、结膜和脸部水肿, 皮下积留透明水肿液或透明胶冻样浸润物, 颌下淋巴结水肿, 切面多汁有的出血, 胸腔和腹腔都有大量透明积液, 特别是腹腔液体较多。胃内容物充满, 胃大弯部、幽门部黏膜下有透明、带血的厚层胶冻样水肿物浸润, 将粘膜层和肌层分离。肠管充满气体, 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水肿, 切面多汁, 呈灰白色。肝、肾充血、水肿。

4 防治

4.1 隔离病猪。

4.2 每天早晚各用可佳消毒药消毒猪舍1次。

4.3 立即停喂高蛋白饲料, 增喂青菜饲料。

4.5 控制健壮猪的采食量, 以八分饱为好。

4.6 对病猪按体重加倍量静脉注射20%磺胺嘧啶, 肌肉注射安钠咖1m L/d, 肌肉注射速尿1mg/kg·bw, 2次/d。

4.7 对未发病猪每头用土霉素按40mg/kg·bw拌料, 喂食1次/d。

5 小结

5.1 这起猪水肿病的发病率为9.4%, 死亡率为6.3%。

猪水肿病防治技术 篇6

1 病因

本病主要是因仔猪断奶过早, 饲喂精料过多, 饲喂青料过少, 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而引起的。此外, 猪舍光线不足、潮湿, 突然更换饲料, 天气骤变, 也会引发本病。

2 流行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 但以春秋、多雨季节多发。通常发生在断奶后1~2周内的仔猪, 生长快、体大健壮的猪只易发。本病发病率为5%~15%, 病死率90%以上。除断奶和饲粮蛋白质水平外, 其他应激因素可诱发本病, 如注射疫苗、分群、转群、运输、更换饲料、环境条件恶劣、阴雨、潮湿等。

3 临床诊断

3.1 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 体温不高, 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或废绝, 心跳疾速, 呼吸初期快而浅, 后来慢而深, 发病前一两日常有轻度腹泻, 后便秘。主要病变是水肿, 上下眼睑、颜面、下颌部、头顶部皮下呈灰白色凉粉样水肿。病猪行走时四肢无力, 共济失调, 步态摇摆不稳, 不久出现兴奋不安, 有时作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静卧时, 表现肌肉震颤, 不时抽搐, 四肢划动作游泳状, 触动时表现敏感, 发呻吟声或嘶哑的鸣叫, 继而前肢或后躯麻痹, 倒地抽搐, 不能站立, 卧地不起呈昏迷状态, 最后在昏迷中死亡。一般病程为数小时至2 d, 最长为1周左右, 很少能耐过而自愈。

3.2 病理变化

本病病性病理变化是全身多处组织水肿, 特别是胃壁黏膜和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胃壁水肿多见胃大弯和贲门部, 发生在肌肉和黏膜层之间, 切面流出无色或混有血液的渗出液或呈胶胨状, 有时胃底黏膜脱落、弥散性出血。常见胃底、结肠、大肠肠系膜水肿, 十二指肠充血, 全身淋巴结、头颈皮下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充血, 心包、胸腔、腹腔有不同程度积液。

4 防治方法

4.1 饲养管理

仔猪断奶后, 要经常给其补喂青饲料 (生用) , 如蔬菜及水草类植物, 以补充仔猪生长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盐。如需更换饲料, 应逐渐进行, 使仔猪有个适应的过程。

4.2 药物治疗

发病初期病猪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常用制剂为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 规格为2 mg/mL, 溶于100 mL5%的葡萄糖溶液中, 于病猪耳静脉缓慢注射 (每分钟注入2 mL) 。如果速度过快, 可引起骤发性心动停止。去甲肾上腺素有收缩皮肤黏膜血管的作用, 如进行肌肉浅层注射易吸收不良, 难以迅速奏效。其次, 可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际用药时, 以泼尼松和氟美松的疗效较好。常用制剂有醋酸泼尼松, 每片含5 mg, 仔猪首次使用每日25 mg, 分3次灌服;氢化泼尼松注射液静脉注射 (规格为10 mg/2 mL) , 1次使用15 mg;氟美松磷酸钠注射液 (规格为5 mg/mL) 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仔猪一次用量为6~8 mg。

发病中期为加强心脏功能, 保护血管, 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机能, 可使用苯甲酸钠咖啡因、VC进行辅助治疗。

在过敏反应中, 常伴有严重的中枢神经机能紊乱, 表现精神抑郁。咖啡因能促进大脑皮层的兴奋, 提高抗病能力。安钠加和肾上腺素在过敏反应及中毒反应中期合用, 可提高动物机体的抗病能力。常用制剂有苯甲酸钠咖啡因注射液, 规格有0.5 g/mL、2 g/mL。仔猪一次皮下注射0.5 g。

VC缺乏时, 胶原蛋白合成发生障碍, 使得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增加, 引起皮下黏膜及肌肉组织出血、水肿。VC制剂对治疗过敏性疾病可起到辅助作用。规格有0.1 g, 2 mL、1 g/mL, 仔猪1次使用0.3 g, 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配合使用抗生素。因为在本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有病原微生物参与, 病初宜选用抗生素, 可内服呋喃唑酮 (痢特灵) , 肌肉注射卡那霉素。仔猪可按0.01 g/ (kg体重) 呋喃唑酮片剂, 2次喂服。卡那霉素注射液 (规格为1 g/10 mL、2 g/10 mL) 按1 kg体重肌肉注射15 mg。

4.3 科学管理综合防制

4.3.1 饲料营养:

仔猪断奶1~2周内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宜控制在17%~19%, 并保证有充足的常量、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 (特别是硒与维生素E) 。有条件的场 (户) 在饲粮中添加0.5%~1.0%的谷氨酰胺和益生素 (按厂家说明用量添加) 。

4.3.2 生产管理:

仔猪出生7日诱食, 断奶后少食多餐, 环境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8~25℃, 保证空气新鲜, 减少应激。

4.3.4 免疫预防:

仔猪出生7~10日龄注射水肿病灭活菌苗, 可使发病率降低10~20个百分点。

4.3.5 药物预防。

猪水肿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7

1 发病原因

(1) 仔猪在断奶前后由于饲料和环境的急剧改变, 管理不善, 圈舍卫生条件差;或突然断奶;或缺乏维生素或矿物质等, 引起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促进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引起发病。

(2) 仔猪断奶后, 喂给大量浓厚的精饲料, 引起胃肠机能紊乱, 有利于大肠杆菌的繁殖和产生毒素, 诱发本病。

(3) 气候变化, 阴雨潮湿, 由于寒冷的作用, 使仔猪受凉, 抵抗力减弱, 大肠杆菌在肠内大量增殖, 产生内毒素, 并经吸收后引起速发性过敏反应, 而使血管通透性增高, 发生水肿。

(4) 仔猪出生后, 母源抗体的传递是通过小肠吸收母乳而获得。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 与仔猪特异性抗体的减少或消失有关。出生后发生过黄痢病而康复的仔猪, 一般不再发生水肿病。

2 临床症状

在疾病暴发初期, 常见不到症状就突然死亡。发病稍慢的早期猪病, 以在头面部和眼睑部发生水肿为特征, 严重时水肿可波及颈部乃至腹下, 病猪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 口流白沫, 病前1~2d有轻度腹泻, 之后便秘。心跳呼吸增快, 体温无明显变化, 有的升高到40.5~41℃, 静卧时肌肉震颤, 四肢划动, 后肢麻痹而不能站立, 行走时四肢无力, 步态摇摆不稳, 触摸时表现敏感, 叫声嘶哑, 食欲不振。后期反应迟钝, 呼吸困难, 声音嘶哑, 腹泻或便秘。病猪常见眼睑水肿, 严重时上下眼睑间仅现一小缝隙, 然后逐渐延至颜面、颈部、头部变“胖”。病程较快, 除最急性死亡外, 一般在3d以内死亡或可耐过。年龄稍大的猪, 病期可长至5~7d。

3 临床鉴别

猪水肿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临诊症状、剖检变化及类症鉴别。

3.1 剖解变化

肠间膜水肿与肠浆膜充血;大肠肠系膜水肿, 内容物为粉色, 除了水肿的病变外, 胃底和小肠粘膜、淋巴结等有不同程度的充血, 胃壁水肿断面, 粘膜下层增厚10~20倍;肺呈休克肺病变肺瘀血水肿, 小叶间增宽;肺门淋巴肿大充血;腹腔剖开后, 见有几束纤维蛋白, 结肠散在多量红色斑点, 小肠血管充血;肝瘀血与小肠浆膜散在出血点;结肠系膜显著水肿大肠急性卡他性出血性炎症;尸体营养良好而肾瘀血营养不良。

3.2 类症鉴别

3.2.1 与营养不良性水肿相区别

营养不良性水肿, 病程长, 结膜贫血、黄染, 一般无神经症状, 尸体消瘦, 皮下及体内脂肪呈胶冻样水肿, 实质脏器呈营养不良性变性, 如肝肿大, 呈土黄色。改善饲养条件, 增加蛋白质及青绿饲料后, 常可逐渐恢复;从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不到溶血性大肠杆菌, 缺乏水肿病的典型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

3.2.2 与其他具有神经症状的疾病区别

其他具有神经症状的疾病的猪只主要是不见水肿变化, 同时还伴有其他的临床表现。如猪传染性脑脊髓炎表现为早期发热 (40~41℃) , 不食, 倦怠, 随后不久发生共济失调。病情严重者, 出现眼球震颤, 肌肉抽搐, 头颈后弯, 昏迷。接着发生麻痹, 有时呈犬坐姿势或侧面躺下, 受到响声或触摸的刺激时, 可引起四肢不协调运动或头颈后弯, 通常于出现症状的3~4d内死亡, 有些病例于急性期过后, 在精心护理下可免一死, 但残留有肌肉萎缩和麻痹症状。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提早补料, 训练采食, 断奶不要太突然。使仔猪断乳逐步过渡, 能较快适应独立生活;避免突然改换饲料和饲养方法;防止饲料单一或过于浓厚, 增加维生素丰富的饲料;断奶转群时期, 尽量减少应激。缺硒地区补硒有一定的预防效果。用0.1%亚硒酸钠液, 按每5kg体重颈部肌肉注射1~1.5ml, 次日再半量注射一次。圈舍要保持干燥、清洁等。

4.2 治疗

目前, 对本病缺乏特异疗法, 一般采用中西结合和对症治疗法。以抗过敏、消除水肿和抑制肠道致病菌协同进行, 而且应及早诊断和治疗。磺胺嘧啶钠、6-甲氧磺胺嘧啶、庆大霉素、恩诺沙星、氯霉素、硫酸卡那霉素对本病均有治疗作用, 治疗时应配合亚硒酸钠、VE效果较好, 同时根据病情适当配合使用地塞米松可获得满意效果。此外对病猪还可应用盐类缓泻剂通便, 以减少毒物的吸收, 对治疗可起到积极作用。

下面介绍供参考的治疗方法。

(1) 硫酸镁 (或硫酸钠) 15~30g, 双氢克脲噻20~40mg, VB1100mg, 加水一次投喂。

(2) 链霉素1g, 每日口服或两次注射, 或链霉素0.5g, VB12200mg肌肉注射, 连用2d。

(3) 庆大霉素5ml, 地塞米松100~200mg分点注射, 连用2~3次。

(4) 青霉素或磺胺药注射液, 肌肉注射或加入5%葡萄糖盐水静脉注射。

(5) 氯霉素或硫酸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25mg肌注, 1d2次, 连用3d, 剂量准确, 不可超量;5%葡萄糖200ml静脉注射。

(6) 5~10%氯化钙和40%乌洛托平各5~10ml混合, 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

(7) 20%甘露醇30~50ml或25%山梨醇30~50ml, 静脉注射。

(8) 强心、补液中, 加入维生素制剂。25%葡萄糖液50ml, 樟脑磺酸钠0.1~0.2g, VC0.5g, 20%磺胺嘧啶钠15~20ml, 静脉注射, 每日2次, 连用2d。

(9) 口服利尿素每千克体重1mg或用速尿1~3ml肌注。

浅谈猪水肿病的防治 篇8

1 临床症状

本病发生突然。病猪食欲减退, 体温不高, 但有的高达40.5℃, 四肢运动障碍, 后躯无力, 摇摆和共济失调。有的做圆圈运动, 触之惊叫, 叫声嘶哑, 倒地, 四肢乱动, 呈游泳状。其主要特征是:眼睑水肿, 颈部、头部有水肿, 其次部分猪有神经症状。

2 诊断

根据病猪临床上以全身或局部麻痹, 共济失调和眼睑水肿为主要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

3 防治措施

3.1 减轻营养应激

断奶后1周内不要突然更换饲料, 采取逐渐过渡的办法, 从而减轻仔猪断奶后营养应激的影响。降低仔猪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

3.2 补铁、硒

仔猪在3日龄内股内侧注射牲血素、铁钴针、丰血宝等铁补血剂和肌肉注射亚硒酸钠注射液。

3.3 药物预防

在饲料中添加杆菌肽梓、喹乙醇、新霉素、磺胺类等药物, 对预防猪水肿病有一定效果。

3.4 疫苗预防

发现本病应及时隔离, 并给猪肌注水肿病疫苗。

3.5 治疗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防治 篇9

一、水肿病发病原因

1. 气候的突然变化。在天气突变时仔猪因皮下脂肪组织层薄,体温调节能力差,遂无法适应天气的突变引起胃肠受凉,导致消化不良、胃肠痉挛腹泻、抵抗力下降,引发水肿病。

2. 突然更换饲料。现在的饲料生产厂家较多,很多厂的业务员下村推广饲料,养殖户在以前购买的饲料喂完后为了方便就突然更换饲料。由于各个厂家的配方及原料来源不同,很容易引起水肿病的发生。

3. 突然改喂浓缩饲料。仔猪的胃肠功能发育还不健全,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和激活需要底物诱导,在仔猪4周龄前突然用营养浓度极高的饲料替换全价乳猪颗粒饲料,容易引发水肿病。

4. 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在2月龄之前,仔猪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喂给大量蛋白质含量高的日粮,超过了仔猪胃肠的承受能力,容易引起胃肠机能紊乱,造成病原菌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引发仔猪腹泻和水肿病。

二、科学预防水肿病

1. 科学补饲。7~14日龄应用易消化含乳清粉5%~20%的乳猪料进行诱食。使仔猪对饲料抗原获得免疫耐受性,同时在饲喂仔猪时要少量多餐,每餐让仔猪吃到八成饱即可,尤其要注意控制刚断奶仔猪因饥饿而暴食和好强仔猪的抢食暴食行为。

2. 适时断奶。仔猪断奶不易过早,断奶越早水肿病的发病率越高,因此建议仔猪在35~50日龄断奶。断奶时不能一下就断掉,应用3~5天的时间过渡,逐渐减少仔猪吃奶的次数。

3. 防止突然更换饲料。不能突然更换饲料,如果要更换饲料应有过渡期。过渡期一般为5~7天。科学的办法是逐渐减少原来的饲料,按比例增加新的饲料,同时还可添加一定量的水肿康,一定程度上可预防仔猪水肿病。

4. 饲喂质量好的日粮。应饲喂一些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均衡,易消化,含有机酸化剂和消化酶制剂等辅助因子的日粮。同时,补饲含硒和抗菌素的添加剂,给断奶仔猪喂大蒜,断奶时适当减少饲喂量,1周后再添足量等方法均有预防效果。

三、治疗方法

仔猪水肿病的治疗原则是综合对症治疗,即抗菌消肿、解毒镇静、强心利尿。

1. 力克舒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穿心莲、氟苯尼考、长效因子)5~10毫升、强力水肿灵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恩诺沙星、呋噻米等)5毫升分别肌注,每天2次,连用3~5天。

2. 配合利尿缓泻排毒,用速尿针剂肌注。灌服盐类泻剂如磷酸钠、磷酸镁、人工盐、碳酸氢钠等,每天2次,连用3~5天。

3. 恩诺沙星注射液5~10毫升肌注,每天2次,连用3天。

猪水肿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10

1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断乳仔猪, 小至数日龄, 大至4月龄都有发生。生长快、体况健壮的仔猪最为常见, 瘦小仔猪较少发生。带菌母猪传播给仔猪, 呈地方性流行, 常限于某些猪场和某些窝的仔猪。饲料饲养方法改变, 断乳方法不当, 饲料蛋白质比例偏高且过于单纯, 青绿饲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饲喂贪食过饱等;气候变化, 猪舍卫生差, 仔猪缺乏运动, 致使猪只体质衰弱等均可增加本病的发生和症状的加重。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多见于春秋季。如初生时得过黄痢的仔猪, 一般不发生本病。

2 临床症状

病猪突然发病, 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 口流白沫, 体温无明显变化, 病前1~2 d有轻度腹泻, 后便秘。心跳疾速, 呼吸初快而浅, 后来慢而深。喜卧地、肌肉震颤, 不时抽搐, 四肢动作游泳状, 呻吟, 站立时拱腰, 发抖。前肢如发生麻痹, 则站立不稳, 后肢麻痹, 则不能站立。行走时四肢无力, 共济失调, 步态摇摆不稳, 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水肿是本病的特殊症状, 常见于脸部、眼睑、结膜、齿龈、颈部、腹部的皮下。有的病猪没有水肿的变化。病程短的仅仅数小时, 一般为1~2 d, 也有长达7 d以上的。病死率约90%。

3 病理变化

特征性的病变是胃壁、结肠肠系膜、眼睑和脸部及颌下淋巴结水肿。胃内充满食物, 黏膜潮红, 有时出血, 胃底区黏膜下有厚层的透明水肿, 有时带血的胶冻样水肿浸润, 使黏膜与肌层分离, 水肿严重的可达2~3 cm, 严重的可波及贲门区和幽门区。大肠系膜、胆囊、喉头、直肠周围也常有水肿, 淋巴结水肿、充血、出血、心包和胸腹腔有较多积液, 暴露空气则凝成胶冻状。肾包膜水肿, 膀胱黏膜轻度出血, 出血性肠炎变化常见。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特殊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初步确诊。确诊用肠内容物可分离到病原性大肠杆菌, 鉴定其血清型后, 可以得出诊断。

临床上应与硒、维生素B1缺乏症等疾病相区别。

5 防治

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 预防本病关键在于改善饲养管理, 饲料营养要全面, 蛋白质不能过高。药物治疗早期效果好, 后期一般无效。

5.1 预防

5.1.1在没有本病的地区, 不要从有病地区购进新猪, 邻近猪场发生本病, 应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在有本病的猪群内, 对断乳仔猪, 要在饲料中添加适宜的抗菌药物。切忌突然断乳和突然更换饲料, 断乳时防止突然改变饲养条件, 断乳后的仔猪不要饲喂过饱。猪舍清洁、干燥、卫生, 定期冲洗消毒。

5.1.2仔猪断乳前7~10 d用猪水肿多价浓缩灭活菌肌注1~2 mL, 可预防本病发生。

5.2 药物治疗

5.2.1思诺沙星4~6 mL肌注, 1 d 2次, 连用3 d, 0.1%亚硒酸钠3~4 m L肌注, 病重5~6 d重复注射1次。

5.2.2头孢止痢1 kg体重0.1~0.15mg口服或肌注, 不可超过大剂量, 也不必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

5.2.3硫酸卡那霉素1 kg体重25 mg肌注, 1 d 2次, 连用3 d。不可超量。5%葡萄糖200 m L静脉注射。

5.2.4 20%磺胺嘧啶钠10 m L或6甲氧磺胺嘧啶10 mL肌注, 1 d 2次, 连用3~5 d;5%氯化钙和4%乌洛托品各5 mL混合静注。

5.2.5庆大霉素5 mL, 地塞米松100~200 mg分点注射, 连用2~3次。

5.2.6口服利尿素1 kg体重1 mg或用速尿1~3 mL肌注。

5.2.7庆大霉素或小诺霉素及维生素B12肌注, 12 h 1次。

6 讨论与体会

6.1猪场的猪大都是市场或外地购进的, 由于饲料改变突然, 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溶血性大肠杆菌的大量繁殖, 菌体毒素被吸收引起中毒或过敏反应。

6.2生活环境改变突然, 天气变化等应激反应, 使机体对病原的抵抗力下降, 致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导致有害大肠杆菌大量繁殖, 引发消化不良和腹泻, 从而诱导该病发生。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下一篇:重症鼻饲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