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球虫病防治

2024-09-22

仔猪球虫病防治(共11篇)

仔猪球虫病防治 篇1

仔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哺乳期及新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多发生于出生后第二周 (有时候是第三周) , 腹泻呈黄色至百色。死亡率很低, 伴发一些继发性疾病时, 死亡率升高, 使受害仔猪生长缓慢。目前, 在治疗药物不多的情况下, 仔猪球虫病的控制和预防必须依靠综合采取卫生措施和治疗措施。

1 发病情况

2014年4月6日笔者所在村的养猪专业户杨某, 从附近村寨的农户购入50~80日龄、体重15~20kg仔猪40头, 分成5间圈舍饲养。进圈舍时注射了猪瘟疫苗, 饲料是以市售的配合料为主, 中午另加喂适合的青饲料。5月12日, 一圈舍4头仔猪突然腹泻, 不久5间圈舍的仔猪大部分腹泻。该村的防检员怀疑是饲料引起消化不良, 采用改变饲料, 少吃多餐, 肌注多西环素等综合疗法, 无效。又怀疑是病毒性腹泻, 对症治疗后, 病情越发严重, 部分猪粪中有血液和黏液, 并有3头死亡。5月22日, 笔者所在乡畜牧兽医工作站接治, 现场所见, 猪舍光线不足, 不通风, 猪舍四周水沟不通, 舍内地面潮湿, 残留粪便较多, 舍内饲养密度拥挤。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 仅发现少数仔猪腹泻, 粪便呈糊状, 棕黄色或棕褐色;精神沉郁, 食欲略有减少, 体温, 呼吸, 均正常。几天后, 大部分仔猪排出黄白或污黑色粘性糊状稀粪;精神怠倦, 有的喜卧, 食欲大减, 有的仅吃几口, 爱喝污水;皮肤苍白, 明显贫血。随着病程的发展, 有的出现大便失禁, 频频排出带血的稀粪, 恶臭味并污染猪体的后躯, 肛门周边红肿, 并有努责现象。

3 剖解变化

剖解了2头病死猪, 病理变化基本相同。尸体消瘦, 苍白。主要病变见于小肠、盲肠、结肠, 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 表面黏膜呈弥漫性坏死;肠内容物稀薄, 混有血液和黏液, 呈暗红色;肠壁呈水肿状肥厚, 肠系膜水肿或充血, 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肛门多松弛, 其他器官无特征性病变。

4 治疗

此病例被确诊为猪的球虫病。立即对猪舍和环境消毒, 保持圈舍清洁卫生, 供应新鲜饮水、富含VA和VK的饲料的同时, 根据病情不同程度, 进行药物治疗。

4.1 对未出现临床症状的仔猪与病猪隔离开。采用球痢停拌饲料饲喂预防, 连用5d。

4.2 对病情较轻的, 选用0.04%呋喃唑酮 (痢特灵) 溶液畏服和球痢停拌入饲料内进行治疗, 连用7d。

4.3 对病情较严重的仔猪分隔开, 除选用0.04%呋喃唑酮 (痢特灵) 溶液喂服和百球清拌入饲料内进行治疗, 还进行青霉素交巢穴注射40万U/头, 连用7d。

4.4 用药3d后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 食欲恢复, 粪便变软未见有血液;用药5d基本痊愈;用药7d后痊愈。

5 讨论

5.1 环境因素致感染

5.1.1 环境和感染的相关性

养殖条件与仔猪带虫率存在相关性, 卫生条件越差, 仔猪患病率越高, 卫生条件是球虫发病的主要因素。感染可发生在仔猪出生后最初几天内。孢子化的感染性卵囊在仔猪直接接触的环境中无处不在, 比如, 在圈栏的地板上, 或粘附在母猪的乳头上, 只要比较少的卵囊就可引起临床发病。

5.1.2 做好分娩圈卫生是预防的关键

分娩圈应注意干燥清洁, 防止仔猪拱咬粪便, 并经常用烧碱 (浓度要低防止仔猪碱中毒或烧伤) 或其它化学药品消毒。消灭猪等孢球虫的关键就在于在准确的时间, 准确的阶段用正确有效的药物。球虫病总存在猪群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卵囊被孢子化。孢子化后, 便对大多数消毒药有抵抗力, 存在猪场中, 被仔猪吞食后便发生球虫病的暴发。

5.2 流行病学

仔猪在刚分娩时感染的机率很大。由于一个完整的发育周期 (从新虫体发育到具有感染力的阶段) 只需要几天时间, 所以分娩圈内在仔猪出生后最初10~14d就会迅速产生很高的感染力。

5.3 诊断方法

发病初期使用抗生素, 无实质作用。诊断7~14日龄仔猪的腹泻, 抗生素治疗无效, 这是新生仔猪球虫病的特征。猪球虫病发生于哺乳期和断奶前后, 正是仔猪腹泻病的多发年龄, 猪球虫病的诊断最好通过查找有临床症状的仔猪粪便中的卵囊来进行。

5.4 药物预防

通常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化学预防药物, (如断奶料中加土霉素, 不仅能防止一些细菌性腹泻, 而且还有增重效果。同时所用药物的种类要定期更换 (这称为“轮换用药”或“穿梭用药”) 以便延长药物的有效期限。

预防治疗着重抓断奶前后, 在断奶前3~4d给予抗球虫药盐霉素直到断奶后7~10d, 其它猪群每月投药1~2次, 每次7d, 以自然方法或人工方法在动物体内建立免疫力。

关键词:仔猪,猪等孢球虫,卵囊,腹泻

仔猪球虫病防治 篇2

中西药防治鸡球虫病临床效果对比

采用人工感染球虫卵囊的方法复制鸡球虫病,中药选用“驱球散”拌料给药,西药选用精制三字球虫粉饮水,分别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中西药对鸡球虫病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中药见效较慢,而西药毒副作用较大.

作 者:李宁 郭群 作者单位:天津生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天津静海天宇科技园2号,301609刊 名:中兽医学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VETERINARY SCIENCE年,卷(期):2009“”(2)分类号:S858.31关键词:鸡球虫病 中药 西药

仔猪球虫病防治 篇3

关键词:仔猪球虫病;百球清;磺胺喹恶啉钠;预防与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6.047

仔猪球虫病是临床中常见病,仔猪发病率高,常引起一窝仔猪同时或先后发病,或导致仔猪死亡[1],对养猪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进一步研究不同药物对仔猪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67头猪仔进行试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健康猪仔和临床患有仔猪球虫病猪仔67头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病仔猪均具有腹泻、食欲不振、粪便异常等症状,根据性别、体重将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33头和观察组34头,对照组采用磺胺喹恶啉钠预防治疗,观察组采用百球清治疗,另选30头仔猪作为不给药空白组,三组仔猪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所有仔猪均给予全身检查和免疫程序,并于仔猪进栏前对猪栏进行清扫并消毒,将仔猪均置于保温箱内饲养;对照组采用磺胺喹恶啉钠治疗:采用投药器给予每头仔猪磺胺喹恶啉钠溶液1毫升/次,2次/天;观察组采用百球清治疗:采用投药器给予每头仔猪5%百球清混悬液1毫升/次,2次/天,连用2天;不给药空白组不采用任何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比较三组仔猪平均日增重、ACI和死亡情况;①分别于仔猪治疗前后逐头承重,计算平均日增重,相对增重率=观察组和对照组每头仔猪增重质量/空白组每头仔猪增重质量×100%[2]。②病变记分标准:0分:肉眼无病变;1分:小肠粘膜存在轻微炎症;2分:小肠粘膜炎症严重,出现肠壁坏死;3分:小肠粘膜炎症严重,肠壁坏死,粘膜表面出现出血斑点;4分:坏死性肠炎,粘膜表面出现很多出血斑点,无肠绒毛;病变值=病变记分×10。③卵囊值:0∶0~10万个;1∶10万个~100万个;10∶101万个~500万个;20∶501万个~1000万个。④ACI=(相对增重率+存活率)-(病变值+卵囊值)。⑤死亡率=死亡头数/总头数x100%。

1.4 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敏感:ACI≥180;良好:160≤ACI<180;差:120≤ACI<160;无效:ACI<120。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收集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平均日增重

观察组仔猪平均日增重272.53克,对照组仔猪平均日增重245.78克,不给药空白组平均日增重231.67克,观察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多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死亡率

治疗后观察组中死亡0头,对照组中死亡1头,死亡率为3.0%(1/33),空白组中死亡2头,死亡率为6.7%(2/30),观察组仔猪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ACI

观察组仔猪ACI指数为189.6,对照组仔猪ACI指数为160.4,空白组仔猪ACI指数为101.5,根据ACI指数比较,观察组仔猪治疗效果优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仔猪球虫病是一种由于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哺乳期和新近断奶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引起的寄生性原虫病,患病仔猪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腹泻、脱水、食欲不佳,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引起仔猪死亡;该病症多发生在仔猪阶段,其他年龄段的猪多呈现为隐性带虫感染,尤其是母猪带虫,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危害性大;近年来,仔猪球虫病感染范围逐渐扩大,加之患病仔猪容易并发细菌、病毒或其他寄生虫病,死亡率高;临床治疗仔猪球虫病多采用药物疗法,主要预防和治疗药物有百球清和磺胺喹恶啉钠等,百球清是一种最新人工合成抗球虫剂,生物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能够在球虫正常发育阶段诱导虫体细胞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生膨胀,从而是细胞核周围空间的分布发生异常,可抑制球虫呼吸链酶活性和球虫细胞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作用,导致球虫呼吸作用受阻,影响其正常新陈代谢,使球虫死亡,可有效杀灭原虫,用于治疗仔猪球虫病疗效显著;磺胺喹恶啉钠是临床中较常用于球虫病治疗的动物药物,对各种球虫均具有强大的杀灭作用,但是与百球清相比,治疗效果有一定差距,而且一旦用药次数较多容易形成应激反应,导致仔猪腹泻,不利用持续增重。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多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ACI指数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采用百球清对仔猪球虫病进行预防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或缓解仔猪临床症状,快速增加仔猪体重,提高ACI指数,降低死亡率,治疗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刘秀玲,张雯雯,王留.伊芬青消积驱虫剂防治仔猪球虫病的试验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综合版,2013,34(04):09-11.

[2] 赵峰,薛新梅.集约化猪场仔猪球虫病的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04(04):60-61.

仔猪球虫病的防治措施 篇4

(1) 未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 消毒工作不到位或空栏时间短, 消毒药没有发挥作用;母猪未能坚持定期驱虫, 其粪便带虫;养殖条件同仔猪带虫率有着紧密的联系, 卫生条件越差, 仔猪球虫病的发病率越高, 因此养殖卫生条件恶劣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圈舍湿度大, 加之气温较高, 使球虫卵囊迅速孢子化, 致使其对消毒药的抵抗力增强, 母猪乳头或栏舍受到污染时, 仔猪吞食感染性卵囊后发病。

(2) 该病主要发生于1~2周龄的仔猪, 新近断乳仔猪亦会发病;成年猪为带虫者, 常发生混合球虫感染。仔猪过分拥挤及卫生条件差时多引发该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鉴于球虫卵囊的发育依赖于较高的温度, 因此该病多发生于温暖潮湿的夏秋季节, 尤以夏季发病率最高。

2临床症状

患猪精神不振, 皮肤无光泽, 被毛粗乱, 粪便呈棕黄色糊状。随着病情加重, 病猪开始排黄白相间、散发出酸臭味的水样稀粪, 继而排黑红色恶臭稀粪, 肛门周边红肿且有努责现象。食欲降低, 吮乳量减少, 饮水量增加, 皮肤发白无弹性, 明显消瘦, 增重下降, 终因贫血和脱水而死亡。

3剖检病变

该病的特征性病变主要集中于空肠和回肠, 其内充满水样内容物, 呈暗红色, 肠壁增厚, 附着有黏液性渗出物;肠黏膜呈弥漫性坏死, 充血、出血显著, 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4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该病, 具体确诊可通过实验室镜检。如果在病死猪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观察到大量似成熟的球虫裂殖体和裂殖子等即可确诊。此外, 该病要同仔猪黄痢和白痢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源病) 等疫病加以鉴别诊断。

5防治措施

该病主要发生于8~15日龄和断奶前后的仔猪, 育肥猪和种猪通常不发病, 因此预防用药应以哺乳期以及断奶仔猪的转群前后为侧重点。

(1) 加强猪舍的卫生和消毒工作。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 及时淘汰无价值仔猪, 最大程度地降低饲养密度, 保持圈舍通风良好, 控制好栏舍内湿度, 及时清理粪便是有效控制球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消除圈舍蚊蝇, 不仅有利于控制球虫, 也对控制细菌性疾病有利。加强产房的卫生及消毒, 母猪转进产房前做好驱虫工作, 保持产房干燥、干净, 尽量降低感染球虫病的几率, 产房尽量采用高床分娩栏。对每次分娩后的猪舍使用烧碱或其他化学药品进行严格消毒, 饲养人员出进时应戴鞋套, 以防将卵囊带入产房。

(2) 药物预防。饲料中定期添加某些抗球虫药物, 连续用药1周, 预防效果显著。例如仔猪断奶前3~4天在饲料中添加盐霉素等抗球虫药物直至断奶后7~10天, 其他猪群可投药1~2次/月, 每次1周。亦可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土霉素, 不但能够达到增重效果, 也可以有效预防某些细菌性腹泻。需要注意的是要定期更换药物种类, 以便延长药物的有效期限。

(3) 确诊为仔猪球虫病后需及时对圈舍及周边环境消毒, 供给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K的饲料及洁净饮水, 根据病情轻重药物治疗。发病初期未出现临床症状的仔猪应及时同病猪隔离饲养, 同时在饲料中加入球痢停连续饲喂5~7天进行预防;对病情较轻的仔猪使用0.04%呋喃脞酮 (痢特灵) 溶液连续喂服1周, 疗效显著;对病情严重的仔猪应用百球清治疗, 剂量为20~30mg/kg, 经口一次灌服, 能够有效控制仔猪腹泻, 减少粪便中的卵囊;或采用青霉素交巢穴注射40万IU/头, 连用1周;也可采用磺胺喹恶啉、磺胺六甲氧嘧啶等磺胺类药物, 按20~25m L/kg体重喂服, 每天1次, 连用5~7天。

通过上述药物治疗, 通常情况下2~3天基本上能够控制病情, 病猪食欲恢复, 粪便未见有血液且变软, 无稀薄水样稀粪, 4~5天病猪基本痊愈。

摘要:仔猪球虫病是由孢球虫 (Isosparasuis) 和某些艾美耳属 (Eimeria) 球虫寄生在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 临床以仔猪腹泻和脱水为特征, 致使仔猪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如果继发其他疾病则加大仔猪的死亡率, 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 总结出了防治仔猪球虫病的有效措施, 以期为养殖户 (场) 提供参考。

关键词:仔猪球虫病,临床症状,预防,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好朋, 胡京京, 尚辉琴, 等.仔猪球虫病的诊疗方法及综合防控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 2014, 09:35-36.

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治 篇5

关键词:鸡球虫病;成鸡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91-1

鸡球虫病是对养鸡生产危害最严重的流行性疾病之一,是以单细胞生物引起的鸡盲肠和小肠出血,坏死为特征的寄生性原虫病,其感染率和流行性都很强,在各种鸡病中发病率最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和防范,将会造成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鸡生产的发展。

1 流行特点与临床症状

主要感染15-50日龄的雏鸡及育成鸡,特别是在阴雨潮湿季节、拥挤卫生条件差的鸡舍以及蛋鸡育成期限饲阶段易发本病,多因鸡采食被鸡球虫病卵囊污染的粪便、塑料后经消化道感染。病鸡表现无神,拥挤在一起,翅膀下垂,鸡冠苍白,羽毛松乱,闭眼昏睡,食欲减退,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稀粪所粘连,其粪便起初略带少量血,随后拉稀带血,呈巧克力样,最后可出现全拉血,两腿不断地发生挛性收缩,雏鸡感染率可达80%-90%,死亡率高达50%以上,成鸡多系带虫者,成为病原的源泉,造成营养不良,产蛋不均,产蛋量下降,此病病程长,可达数周数月。

2 剖检变化

剖检小肠肿、內容物为呈血样,内含坏死脱落的粘膜,肠壁增厚,粘膜发炎。

3 防治措施

由于鸡球虫病可引起雏鸡大面积死亡,后果严重,所以应及早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3.1 预防

(1)加强鸡舍环境与饲养管理,保持鸡舍通风、干燥,并注意加强粪便管理,及时打扫,及时消毒,并作堆积发酵处理,杀灭卵囊,减少传染源。用20%石灰水或30%草木灰水或百毒杀消毒液对笼具、料槽进行消毒,可选用网上平养的饲养方式,减少感染机会。

(2)降低饲养密度,对于产蛋鸡群要防止机械性传播,采取幼鸡和成鸡分开饲养,病鸡及时隔离,发病时及时更换垫料,以减少感染。

(3)种鸡可试用球虫苗进行免疫。

(4)加强补充饲料维生素A和维生素K的含量,以增强鸡的抗病能力。

(5)由于球虫病主要危害幼鸡,所以,最好在鸡1日龄时就在鸡饲料中加入控制球虫病的药物,这样基本就控制了球虫病的发生。

3.2 治疗

常用抗鸡球虫病药物有:地克珠利(伏球、茹球)1PPm拌料;盐霉素(优精素) 60-70PPm拌料,超量中毒;球痢灵125-250PPm拌料;海前欣300-400斤拌料;马杜拉霉素(杜球、抗球王、加福)5PPm拌料;海南霉素(鸡球素)5PPm;拌料速杀球虫200斤饮水;威特神球250斤饮水;修复胃肠粘膜药物,鱼肝油,中药整肠生等。治疗中除采用药物治疗以为,饲料中多维素要增至3-5倍,每公斤饲料或饮水中加维生素K3 3-5毫克,饲料中的粗蛋白降5-10%,用药时药量不宜过大,应坚持使用一个疗程,另外球虫病易产生耐药性,最好几种药物交替使用。此外,传统的抗球虫药也可使用如:青霉素、痢特灵、克球粉。这些抗球虫药,青霉素可用于产蛋鸡,后两种产蛋鸡禁用。

作者简介:王春红(1970—),女,吉林东丰人,辽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集约化猪场仔猪球虫病的防治 篇6

轮台县某规模化猪场存栏母猪1800多头, 每月产仔300余窝左右。从2010年4月份以来, 在保育舍发生少数断奶4~10d的仔猪出现腹, 开始误认为是细菌性疾病, 先后用过痢菌净、氟哌酸、恩诺沙星、泰乐菌素等注射或拌料给药均有不明显的效果。随后全群发病, 发病率达80%, 严重者上午吃料正常下午就死亡, 尤其是断奶后6~9d特别严重, 死亡率在10%左右, 在此情况下, 立即病死猪送巴州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检验, 检验对象为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冠状病毒、沙门氏菌等, 在病料中发现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之后, 大量应用抗菌药物 (恩诺沙星) 病猪只在用药初期临床症状有好转, 随后又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 并且出现死亡率上升。

2 临床症状

仔猪刚断奶时一切正常, 到第3天开始突然腹泻, 腹泻初体温正常, 但精神萎靡、厌食、拉出灰色的水样粪, 很快脱水, 严重的嘴唇四周、腹下皮肤出现紫色。不到1h就会死亡。

3 剖解变化

剖解5头病死猪, 病理变化基本相同。主要症状为小肠、盲肠、结肠, 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 肠壁变薄, 表面黏膜呈弥漫性坏死;空肠呈卡它性或局灶伪膜性炎症, 粘膜表面有出血点和纤维性坏死块;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肛门多松弛, 其他器官无特征性病变。

4 实验室检查

4.1 以病死猪肝、肾、心血制触片或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没有发现致病菌。

4.2 采取病猪直肠内容物作抹片, 用结晶紫液染色镜检, 没有发现密螺旋体。

4.3对出现症状2~3d后的仔猪采集新鲜粪便涂片和葡萄糖饱和食盐水 (d=1.20g/mL) 漂浮检查, 粪检结果均能看到圆形或椭圆的的卵囊, 囊壁光滑、无色, 无卵囊孔。成熟卵囊内含2个孢子囊。经孵化每囊内有4个孢子。组织切片观察, 可见肠绒毛萎缩, 肠上皮细胞灶性坏死, 在绒毛顶端有纤维性坏死物, 并可在上皮细胞内见到大量成熟的裂殖体、配子体等内生性阶段虫体。

5 治疗

5.1 在立即对猪舍和环境消毒, 保持栏舍清洁卫生, 供应新鲜饮水, 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K的饲料的同时, 根据病情不同程度, 进行药物治疗。磺胺类, 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等, 连用7~10d, 20~25mg/kg·bw, 口服;莫能霉素, 每1000kg饲料加60~100g, 喂4周。

5.2 将未出现临床症状的仔猪与病猪隔离开。

5.3 在采用各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 改用拜耳公司生产的百球清 (三嗪酮悬液) 。按20mg/kg·bw (相当于0.4mL/kg) 或1mL/头仔猪剂量于3~5日龄一次口服可完全预防球虫病的发生。对已经发病的仔猪2.5kg以上仔猪2mL一倍稀释剂量口服治疗, 对并发感染采用适当的对症治疗, 防治脱水加速肠粘膜修复。效果十分明显, 在3d内能得到治愈。

6 讨论

6.1 由于猪球虫病与其它肠道常见病原感染的疾病很难鉴别, 因此仔猪球虫病很难在临床中得到确诊, 容易造成混合感染, 使真正的病因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必须有一定的实验室检查来支持。养殖户遇见腹泻后凭借自己的临床经验, 盲目下结论。使用抗菌药物, 造成猪体内常在菌群失调, 出现继发症状, 使诊断的难度加大, 造成病情的加重, 使得仔猪球虫病的死亡率上升, 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

6.2 猪球虫病的治疗较为困难, 还应以预防为主。通常还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化学预防药物, (如断奶料同时添加土霉素不仅能防止一些细菌性的拉稀, 而且增重非常明显。同时所用药物的种类要定期更换以便延长药物的有效期限。预防治疗着重抓断奶前后, 在断奶前3~4d给予抗球虫药盐霉素直到断奶后, 7~10d以上, 其它猪群每月投药1~2次, 7d/次。以自然方法或人工方法在动物体内建立免疫力。

6.3 做好产房卫生是预防的关键。产房污染是仔猪感染的主要来源, 并可造成在同一产房内的一窝窝仔猪的连续感染。一窝仔猪中只要一只感染, 很快引起全窝仔猪同群感染, 较短的潜隐期和孢子化时间及仔猪栏内较高的温度 (可达35℃) , 使球虫生活史很易完成, 可能是感染在同窝仔猪间迅速扩散的主要因素。因此, , 产房应注意干燥清洁, 防止仔猪拱咬粪便, 并经常用烧碱 (浓度要低防止仔猪碱中毒或烧伤) 或其它化学药品消毒。

6.4 对粪便一定要按照环境卫生学的要求进行处理。防止感染源的存在, 使仔猪在粪便方面的感染威胁减小到最小。可用:堆积进行生物热的处理。

摘要:仔猪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科等孢属球虫寄生于仔猪肠道内引起的以腹泻、下痢为主要症状的原虫病。常常会伴发一些继发性疾病 (比如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 但养殖户往往却按着仔猪下痢治疗, 实际效果不佳, 造成仔猪的死亡率升高。目前, 在治疗药物不多的情况下, 仔猪球虫病的控制和预防必须依靠采取综合卫生措施和治疗措施。

仔猪球虫病防治 篇7

1 发病情况

龙岩市新罗区某万头规模化猪场, 在保育舍内饲养, 其中3批仔猪共385头, 33~40日龄 (该场的仔猪23~26日龄断乳, 每周从分娩舍转入一批断乳6~8 d的仔猪进入保育舍) , 体重10~15 kg, 分2栋6个单元饲养。由于连续1周阴雨绵绵, 栏舍潮湿, 空间湿度很大, 造成舍内卫生不洁, 又因饲养密度较大 (每单元内有10个小栏, 每栏10 m2, 饲养10~12头仔猪) , 最初部分仔猪出现腹泻, 厌食, 呈跳跃式在每栏内出现腹泻。这3批仔猪都曾接种过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口蹄疫等病的疫苗。曾先后用痢菌净、硫酸新霉素、硫酸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个别注射和整群拌料给药, 以及饮水给药, 未能控制疫情蔓延, 并且病情越来越重。发病1周后, 大部分暴发腹泻, 部分仔猪粪便混有血液, 食欲下降、瘦弱、被毛粗乱, 发病率在80%以上。每天都有因脱水虚弱而死亡的仔猪, 个别猪上午吃料正常, 下午就突然死亡。第2批转入保育舍后5 d的仔猪共120多头病情特别严重。此次发病过程为35 d左右, 死亡仔猪35头, 死亡率9.1%, 另有大约10%弱仔可能发展为僵猪。该场哺乳期仔猪和25 kg体重以上的猪未见发病。

2 临床症状

这3批仔猪在哺乳期内和断乳后一周留原栏时正常, 在转入保育舍后5 d全群还很健康, 到第7 d开始约有15%仔猪突然腹泻, 精神沉郁、脱水、厌食。粪便呈糊状, 棕黄色或棕褐色。个别仔猪粪便中混有黏液和血液, 呈奶油状、粥样或水样。体温为40~40.5℃, 呼吸正常。发病1周后3批保育舍仔猪中大部分相继发病, 剧烈腹泻, 呈水泻状, 脱水严重, 腹泻可持续3~8 d, 极个别仔猪可自行康复。患猪因脱水而消瘦明显, 皮肤及黏膜苍白, 生长迟缓, 少数仔猪食欲废绝, 但饮水量大增, 精神很差。重症患猪嘴唇四周、腹下皮肤、四肢末梢出现紫色, 当体温下降时很快死亡。

3 病理变化

患猪死后机体消瘦、苍白。经过剖检20头病死猪, 病理变化基本相同。主要病变表现为空肠和回肠充满灰色稀薄水粪, 整个肠腔黏膜肿胀、透明, 肠壁血管扩张, 肠黏膜充血、出血;盲肠充满凝血块和干酪样物质;结肠内有血样粪便, 表面黏膜呈弥漫性坏死。肠内容物稀薄, 混有血液和黏液, 呈暗红色, 肠壁呈水肿状肥厚, 肠系膜水肿或充血,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个别胆囊胀大, 胆汁充盈, 肛门多松弛。其他器官无特征性肉眼可见病变。

4 实验室检查

1) 以病死猪肝、肾、心血触片或涂片, 革兰氏染色, 镜检没有发现致病菌。

2) 采取患猪直肠内容物抹片, 用结晶紫液染色, 镜检没有发现密螺旋体。

3) 取患猪新鲜肠内容物或粪便约20 g加50 m L饱和食盐水, 搅匀后静置10 min, 取上层液滴在载玻片上, 在150倍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每个视野均有圆形的球虫卵囊、裂殖体和裂殖子, 其内部的球孢子囊占据卵囊的绝大部分, 并偏于一侧。另随机抽检同群10头健康保育仔猪粪便, 用相同方法操作并镜检, 也发现大量卵囊、裂殖体和裂殖子, 检出率70%以上。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诊断该猪场仔猪感染猪球虫病。

6 防治措施

1) 用过氧乙酸对猪舍四周和猪体进行交替轮换消毒, 每天1次, 连续7 d。

2) 全群使用抗球虫特效药10%盐霉素拌料, 每吨饲料用250 g, 连用7 d, 停药3 d后, 在每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10 g和长效土霉素300 g, 连用7 d, 可预防继发病的发生, 对个别食欲减退和废绝的患猪, 每头口服氨丙啉3 m L, 每天2次, 连用3 d。

3) 在水槽饮水中加入葡萄糖、多维和电解质, 以增强猪群的抵抗力, 减少死亡, 恢复健康。

经过2次拌料用药和个别口服用药2周后, 全群仔猪很快恢复, 腹泻从减少到停止。被毛光亮, 食欲增加明显。除在用药治疗期间死亡患猪12头外, 其余病仔猪慢慢康复。此时再取20头仔猪的新鲜粪便进行镜检, 每个视野均没有发现虫卵。

7 体会

1) 仔猪球虫病在规模化猪场呈上升暴发趋势, 对养猪业危害很大, 且分布极为广泛, 应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2) 猪球虫病的症状易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混淆, 因为仔猪球虫病始终被认为是引起仔猪腹泻的次要因素, 没有引起同行们的重视而延误有效治疗时机, 导致重大经济损失, 各猪场应吸取教训。

3) 每年入春, 雨水量增加时, 栏舍内湿度大, 环境卫生较差, 适宜该病发生, 加上保育舍局部需要保温, 通风不良是造成仔猪球虫病暴发的主要原因。由于猪球虫进行孢子化时, 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 猪等孢球虫的卵囊才能迅速孢子化而侵入肠绒毛膜, 使之萎缩崩解, 引起急性肠膜炎症。如果饲养管理不当, 易造成其他继发病发生而增加仔猪死亡。

4) 仔猪球虫病主要发生在断乳后和转群后3~10 d。哺乳仔猪、育成猪和种猪没有明显症状。因此预防用药的重点应放在断乳和转群前后, 此时用盐霉素拌料用药预防5~7 d, 并加强卫生和消毒工作, 直到断乳和转群后15 d, 可避免该病发生。

5) 仔猪饲料中同时添加支原净和土霉素, 不仅能防止一些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发生, 而且对仔猪增重非常明显。

仔猪球虫病的诊治 篇8

1 发病情况

2012年12月5日接吴城村一养猪户报告, 自家饲养的, 58头仔猪, 12月3日早上发现二窝仔猪均在15日龄左右的12头仔猪出现猪精神沉郁, 腹泻, 粪便呈黄色、灰白色。畜主曾用过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菌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至12月5日早上, 发现23头仔猪生病, 死亡7头。畜主遂到镇畜牧兽医站就诊。

2 临床症状

生病仔猪精神沉郁, 全身消瘦;脱水明显, 眼球下陷, 目光迟钝;吮乳减退, 有渴感;腹泻, 粪便开始为糊状后呈水样, 淡黄色、灰白色, 恶臭而稀薄, 个别呈棕色。

3 病理变化

对4头病死猪进行剖检, 可见空肠、回肠黏膜出现卡他性炎症, 纤维素性坏死、空肠、回肠内容物空虚, 有坏死性假膜,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4 实验室检查

无菌采取病猪病变部肠内容物,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时发现大量球虫卵囊。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仔猪球虫病。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措施

6.1.1 该病主要发生于8~15日龄和断奶左右的仔

猪, 育肥猪和种猪不发病, 预防用药的侧重点应放在哺乳期和断奶仔猪的转群前后。猪球虫病控制难, 应预防为主。

6.1.2 猪舍 (优其母猪分娩栏) 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干燥, 并定期消毒;

粪便要堆积发酵处理;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抗球虫药物。

6.1.3 加强猪群的定期检测工作, 年至少检测2次

以上, 其中4~5月份感染高峰期时必检一次, 便于猪场驱虫时参考。

6.1.4 仔猪出生后3~7d用抗球虫药物进行预防, 效果很好。

6.2 治疗措施

6.2.1 隔离将发病仔猪与健康仔猪隔离, 立即挑出 (11只) 进行隔离。

6.2.2 消毒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 并用5%氨水进行喷洒;

粪便及时清扫并堆积发酵处理。

6.2.3 治疗药物治疗:

仔猪球虫病的诊治 篇9

1 流行情况调查

该猪场刚刚外购仔猪312头, 体重在15~20kg。由于猪舍简陋, 又值雨季, 圈舍潮湿, 卫生条件极差且饲养密度大, 最初部分仔猪腹泻、厌食, 并呈跳跃式散发。约1周后, 全群暴发腹泻, 部分仔猪粪便混有血迹, 猪只减食、瘦弱, 每天都有死亡。

2 临床症状

病初部分仔猪腹泻、厌食, 约1周后, 全群仔猪相继发病, 呈水样腹泻, 粪便中有黏液、血样物和黏膜碎片, 恶臭, 体温40℃~40.8℃, 病猪精神沉郁, 消瘦、脱水, 饮欲增加, 随着病程发展, 粪便中血样物增多, 有的大便失禁, 严重者因虚脱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在肠道。肠黏膜充血、出血;回肠、结肠内有血样粪便, 盲肠硬化、变脆, 充满凝血块和干酪样物质;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肠上皮坏死脱落, 肠绒毛变短。其它脏器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4 诊断

通过粪便中虫卵沉淀浓集法或直接涂片法检查, 在显微镜下, 可见近乎圆形的淡黄褐色的等孢球虫卵囊, 可作出确诊。

5 防治措施

5.1 消毒

彻底清除粪便及污物, 对圈舍进行冲刷和消毒, 并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及饮水卫生。

5.2 治疗

用百球清口服, 20mg/kg·bw, 1次/d, 连用3d;0.05%恩诺沙星拌料喂猪, 连用7d, 防止继发感染;脱水严重的病猪应结合补液治疗, 使用口服补液盐或进行腹腔注射, 并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B和ATP等, 以增强其抵抗力, 提高治愈率。

5.3 治疗效果

用药1周后病情基本控制, 粪便变软, 未见带血黏液, 除治疗期间2头死亡外, 其余全部存活。2周后猪群中不再有新的发病和死亡病例。3周后对粪便检查, 没有检出球虫卵囊。

6 体会

6.1 在高温高湿的季节, 饲养管理相对较差的猪场, 可诱导本病的发生。本病应注意与猪流行性腹泻、仔猪白痢、仔猪黄痢、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红痢、猪轮状病毒病等腹泻病相鉴别, 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2 由于抗球虫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会引起虫株的抗药性。因此, 必须合理使用抗球虫药物, 不要在一个猪场长期使用一种抗球虫药物, 轮换用药, 避免球虫产生抗药性。

6.3 猪发生球虫病时, 往往引起细菌 (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继发感染, 从而加剧球虫致病的程度。因此, 在使用抗球虫药治疗的同时, 还应适当使用抗菌药物防治细菌继发感染。

浅谈貂球虫病的防治 篇10

【关键词】貂球虫病;诊断;预防;治疗

2011年9月,笔者遇到一養貂户饲养的58只貂感染球虫病的病例,经过一周左右的治疗痊愈。现对此病的防治浅谈几点意见,供参考。

1 感 染

仔貂易感性最强,成貂常是带虫者,是重要的感染来源。貂吃下带有侵袭性卵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即可感染。感染后子孢子逸出,钻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进行裂体生殖,大量破坏肠黏膜,引起球虫性肠炎。

2诊断要点

成年貂,多无明显症状,幼龄貂症状剧烈,主要表现食欲减退,发生下痢,粪便中混有黏液,粪色红黄、绿或黑柏油样。被毛粗糙无光、易脱落。病貂瘦弱,生长发育迟缓,易于死亡。

剖检可见尸体常高度衰竭,贫血,腹腔积水,小肠卡他性炎症,黏膜有散在的球虫性小坏死灶。

临床常根据症状结合粪便检查或剖检病灶涂片,发现多量球虫卵囊而确诊。

3 预防

(1)貂笼内的粪便,要每天清扫,保持清洁、干燥。

(2)垫草要定期更换,饲具要定期消毒,以杀灭球虫卵囊。

(3)貂粪要集中于指定场所,堆肥发酵,以防传播。

(4)保护好饲料和饮水,防止貂粪污染。~

4 治疗

(1)羧苯甲酰磺胺噻唑0.1克,内服。

(2)球痢灵,按0.025%~0.030%的比例混入干饲料内喂服,连用3~5日(参考用量)。

仔猪球虫病的诊治与体会 篇11

1 发病情况

云霄县陈岱镇林某养猪场饲养生猪500多头, 其中50头长大生产母猪, 自繁自养。2013年5月, 母猪舍陆续有个别窝哺乳仔猪在7~11日龄时出现腹泻, 当月出生5窝仔猪就有4窝出现腹泻症状, 重者呈水样腹泻。初期畜主认为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黄白痢, 曾用庆大霉素、痢菌净、氟哌酸、恩诺沙星等药物治疗均不见效果。又怀疑轮状病毒感染, 也采用畜用干扰素和免疫球蛋白等多种方法治疗, 配合补液, 收效甚微, 疫情一直不断, 耐过仔猪慢慢康复。6月份猪场出生不久的5窝55头仔猪开始出现腹泻, 笔者前去诊治, 患病仔猪腹泻症状明显, 粪便有的糊状, 有的水样, 呈灰白色为主, 有酸臭味。

2 临床症状

仔猪发病初期排松软或糊状白色、灰白色粪便, 1~2 d后出现不吃乳, 精神萎靡, 排灰白色或棕褐色水样稀粪, 腹泻可持续3~5 d, 有酸臭味, 屁股后躯黏附液状粪便, 患病仔猪被毛粗乱、皮肤苍白、脱水、消瘦, 发病后期脱水严重者眼窝塌陷, 很快死亡。部分仔猪耐过呈自行康复, 生长迟缓。

3 剖检病变

剖检病死仔猪, 外观消瘦干瘪, 眼睛塌陷。剖开腹腔, 见空肠和回肠段呈急性炎症, 充满灰色稀薄的水粪, 肠腔膨胀、肠壁血管扩张, 肠黏膜充血、出血, 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 心脏、肺部、肝、肾等其他脏器无肉眼可见病变。

4 实验室检查

挑取3份仔猪刚排出的新鲜稀粪, 每份约15~20 g, 送至县兽医实验室进行检查, 通过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收集虫卵, 在显微镜下观察见到许多呈圆形、椭圆形的球虫卵囊。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结合实验室镜检结果, 确诊为仔猪球虫病。

6 防治措施

1) 给发病仔猪灌服球虫清口服液2 m L (方法:取1 m L 2.5%球虫清药液兑冷开水1 m L混合成2 m L) , 每天灌服1~2次, 连用2~4次。脱水较重的仔猪增加灌服庆大霉素1 m L+口服盐溶液3~5 m L, 每天灌服2~3次。

2) 对未发病的同群仔猪同样灌服球虫清口服液2 m L作预防性治疗, 每天灌服1次, 连用1~2 d。

3) 做好猪场产房的环境卫生, 由于普通消毒剂不能杀死球虫卵囊, 可用火焰枪喷烧消毒产床、仔猪活动地面, 一周1~2次, 保持产房干燥卫生, 减少球虫卵的生存空间。

通过上述措施处理后, 效果明显, 发病仔猪上午用药, 下午即可见腹泻次数减少, 症状明显减轻, 2 d后, 仔猪群腹泻停止, 也不再出现新病例。

7 体会

1) 仔猪球虫病主要发生于哺乳期和断乳前后仔猪, 此阶段正是仔猪腹泻的多发日龄, 而小型猪场对该病认识较陌生, 经常误认为其他传染病。因为仔猪球虫病从临床腹泻症状看很难与其他腹泻疾病区别, 畜主若多次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治疗无效, 应该考虑是否有猪球虫感染, 以免贻误病情, 造成仔猪脱水死亡。临床上有快速诊断意义的是采集有症状的仔猪新鲜粪便进行镜检查找球虫卵囊。笔者在农村常试用1~2种猪专用抗球虫药, 若是猪球虫病, 症状即可得到明显改善。

2) 仔猪发生球虫病后, 机体比较虚弱, 极容易并发或继发细菌性疾病, 在治疗球虫病时应配伍一些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硫酸新霉素等, 给患病仔猪灌服含葡萄糖的电解质溶液, 可减少脱水现象发生。

上一篇:澳大利亚气候成因分析下一篇:核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