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球虫病论文

2024-07-22

家禽球虫病论文(共10篇)

家禽球虫病论文 篇1

鸡绦虫病在我国分布很广,对养鸡业威胁很大,特别在流行区牧地放养的雏鸡常可引起大批死亡。鸡绦虫病的病原种类很多,我国最常见的是戴文科中的赖利属和戴文属的各种绦虫,它们寄生于小肠前段。寄生于鸭、鹅等水禽类小肠的绦虫种类很多,多数属于膜壳科,其中以矛形剑带绦虫最为常见,危害也最大。本文分别阐述了鸡绦虫病和鸭、鹅绦虫病的虫体特征、生活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方法和防治措施,详见下文。

1 鸡绦虫病

1.1 虫体特征

(1)棘沟赖利绦虫(又名棘盘赖利绦虫、结节绦虫):虫体呈黄白色,扁平带状,长可达250mm、宽1~4mm。头节小,有一个缩在窝中的顶突及4个呈圆形的吸盘。(2)四角赖利绦虫:虫体大小、形态与前种相似,肉眼难于区分,主要区别点为头节上的4个吸盘呈卵圆形。(3)有轮赖利绦虫:虫体长一般不超过40mm,偶有长达150mm的,头节上的顶突宽大而肥厚,呈轮状突出于前端,故俗称宽头绦虫。(4)节片戴文绦虫:虫体短小,长仅0.5~3mm,由4~9个节片组成,节片由前往后逐个增大,整体似舌形。鸡绦虫的发育都需有中间宿主参加才能完成,棘沟赖利绦虫和四角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蚂蚁,有轮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蝇类和甲虫,节片戴文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蛞蝓或陆地螺。鸡吞食了含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而受感染。

1.2 临床特征

鸡感染严重时,呈现消化障碍,粪便变稀或混有血液,食欲减退,渴欲增加。两翅下垂,羽毛蓬乱,消瘦,贫血。雏鸡生长发育迟缓,母鸡产蛋量减少。节片戴文绦虫病有时发生麻痹,从两腿开始,逐渐波及到全身。

1.3 实验室检查

病鸡生前诊断可通过粪便检查,发现节片或虫卵为根据,但由于赖利绦虫孕卵节片排出无规律性,节片戴文绦虫每天仅排出1个孕卵体节而且很小,因此检出率不高。剖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棘沟赖利绦虫感染时,除可在小肠内发现虫体外,肠粘膜呈结核样结节病变,结节中央凹陷,结节内可找到虫体或黄褐色干酪样栓塞物。检查节片戴文绦虫时,可将剖开的肠管在水中漂洗,孕卵节片明显地突出于十二指肠绒毛上。

1.4 防治措施

(1)要对鸡群定期驱虫。本病流行的鸡场每年进行2~3次定期驱虫,可选用氯硝柳胺(灭绦灵),剂量为100~150mg/kg·bw,混入饲料中喂服;吡喹酮,剂量为10~20mg/kg·bw,混入饲料中喂服。硫双二氯酚(别丁),剂量为150~200mg/kg·bw,混入饲料中喂服,4d后再服1次;丙硫苯咪唑,剂量为20mg/kg·bw,混在饲料中喂服。(2)要做好体内寄生虫预防工作。对新购入的鸡须先隔离饲养或驱虫后再合群,鸡舍和运动场要保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对鸡舍定期进行舍内外灭蝇、灭虫,运动场应定期翻耕,多施含钾肥料,以制止软体动物的孳生。

2 鸭、鹅绦虫病

2.1 虫体特征

(1)矛形剑带绦虫:虫体黄白色,前窄后宽形似矛,长60~160mm,最大宽度14mm。头节小,上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8个小钩,颈短;体节有20~40个节片。(2)片形皱褶绦虫:虫体白色,体节分节不明显,长20~420mm,最大宽度5mm。本虫的特点是虫体前部有一个由许多无生殖器官体节组成的皱褶状的假头节,真头节位于假头节的顶端。两种绦虫均需以剑水蚤作为中间宿主,鹅、鸭等水禽吞食了含有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后而被感染。

2.2 临床症状

幼禽症状较重,常见的症状为腹泻,食欲减退。生长发育受阻,贫血,消瘦等。有的行走摇晃不稳,突然摔倒。有的夜间时而伸颈、张口,如钟摆样摇头,然后仰卧,做划水动作。常可因气候或饲料剧变等不良因素,短期内引起大批死亡。

2.3 检查虫卵和虫体

粪便内检出孕节和虫卵便可确诊,也可通过剖检发现虫体来确诊。

2.4 防治措施

(1)药物驱虫。在流行区每年春季必须及时给成年鹅、鸭彻底驱虫后,才能放入水塘,以杜绝中间宿主接触病原的机会。在幼禽放入水塘后半个月应全群进行1次成虫期前驱虫。可选用硫双二氯酚,剂量为30~50mg/kg·bw,一次口服。吡喹酮,剂量为10~20mg/kg·bw,口服。丙硫苯咪唑,剂量为10~25mg/kg·bw,口服。(2)加强预防。水禽场应尽可能设在靠近流动的水塘,或在流动水面放养,以减少与剑水蚤接触的机会。对已被污染的池塘,在可能的条件下,干塘1次,以便杀死水塘中的剑水蚤。(3)幼鸭与成年鸭分开饲养与放养。新购入的禽只,应隔离观察是否有绦虫病或驱虫后方可合群,以免引入病原体。

家禽球虫病论文 篇2

中国养殖网 2012-09-05 13:50:31 农博网 浏览:314次 评论(0)字号:【大 中 小】

兔球虫病是兔业养殖中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病兔死亡率高达80%。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温暖、潮湿、多雨季节,南方4~6月,北方7~9月最易流行。断奶至2月龄的幼兔最易感,成年兔感染常为隐性。兔常因吞食球虫孢子化卵囊通过消化道感染,潜伏期2天至数周。

分类与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型、急型和慢型。①最急型。多发于2~3月龄幼兔,病兔常突然倒地,四肢划动,头向后仰,有的死前惨叫。②急型。多发于20~60日龄幼兔,病兔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腹围增大,结膜苍白,后期多呈神经症状,角弓反张,衰竭而死。病程3~6天。③慢性:多发于成年兔,病兔排出灰白色胶样粘液将粪球粘连在一起,粪便腥臭。病兔消瘦、食欲不振。病程1周到数月,最后衰竭而死。

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个治疗兔球虫病的小偏方,供养兔爱好者参考。

方法:阴雨天常喂洋葱、大蒜、韭菜、海带丝等可预防。用于治疗时中药较西药好,且无副作用。常山、柴胡、甘草各150克,混合研成粉未,每只视其大小服药1.5~3.0克,每天2次,连服5~7天。

下面在多介绍些防治措施:

1.要搞好兔场的清洁卫生。每天清除兔笼及运动场地积粪,将其堆放到固定地方发酵处理,防止粪便污染饲料、饮水、饲槽、饮水器,草架要固定在笼外,高出兔笼底板,以减少感染球虫卵囊的机会。

2.要分群隔离饲养。对幼兔和成年兔分开饲养。因大兔一般对球虫有一定的抵抗力,即使感染了球虫也不一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其粪便中带有大量卵囊;而小兔抵抗力差,极易感染发病,所以哺乳免除哺乳期外必须与母兔分箱饲养。病兔和病愈的兔是传染的主要来源,必须与健康兔隔离饲养。

3.要定期消毒灭菌。笼舍可用火焰或20%的新鲜石灰水或5%漂白粉溶液消毒杀菌;食槽、饮水器可用高温煮沸杀灭球虫卵囊。

4.对病兔要采用药物防治。①稀碘溶液。母兔从怀孕25天起到产仔后5天止,每天每兔喂0.01%稀碘溶液100ml,停药5天后,再改用0.02%稀碘溶液连喂15天,每天200ml。断奶仔兔自断奶之日起,每天服用0.01%稀碘溶液50ml,连服10天,停药5天后,再改用0.02%碘液喂15天(70~100ml)。稀碘溶液要现配现用,可拌入稀精饲料中喂给。②氯苯胍。预防量以0.015%浓度拌入饲

如何防治鸭球虫病 篇3

一、发病原因

没有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鸭舍、饮水器和饲槽等器具消毒不严格;粪便没采取堆积发酵或焚烧的方式处理,致使球虫卵囊大量存在;在该病易发季节,没有采取药物预防措施,或者虽进行了药物预防,但用药单一,易产生耐药性;鸭舍内温湿度不适宜,饲养密度不合理,通风不良;饲料单一,营养不均衡等。

二、临床症状

鸭感染球虫病后,表现精神沉郁,缩脖,食欲减退,口渴喜饮,腹泻,便血;粪便早期呈绿色或褐色水样,接着变为黏液状,后期呈暗红色胶冻样;死亡率可达20%~40%,严重的可达70%;慢性型多见于成年鸭,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常常成为球虫的携带者和传染源。

三、病理变化

病死鸭尸体消瘦、贫血。病变主要集中在小肠,小肠黏膜有密集的针尖大出血点,有的小肠黏膜覆盖一层糠样或奶酪样黏液,或者是红色膠冻样黏液,肠内容物多为鲜红色或淡红色黏液,不形成肠芯;个别严重者直肠黏膜弥漫性充血;个别的肝、肾淤血,其他器官病变不明显。

四、诊断方法

通过临床症状如排血样粪便、生长迟缓和贫血严重等,以及病理变化的特点、流行病学要点,可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在检查病原时,对死亡的雏鸭可进行病理剖检和小肠黏膜涂片,可发现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对耐过患鸭或慢性病例可用饱和硫酸镁溶液(浓度为60%)做粪便漂浮检查球虫卵囊,具体操作方法:无菌采取患鸭的新鲜粪便20~30克,加100~200毫升清水,调匀,金属筛过滤,取滤液离心(3000转/分钟)10分钟。离心后,倒去上清液,再向沉渣中加入60%硫酸镁溶液20~25毫升,再离心5分钟,然后用直径约1厘米的铁丝圈蘸取离心管表面的浮液,将铁丝圈的液膜抖落在载玻片上,置于高倍显微镜下镜检,如发现大量的卵圆形或椭圆形,呈浅绿色或浅蓝绿色的卵囊,即可确诊为鸭球虫病。

五、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合理搭配饲料,确保营养全价、均衡,以增强鸭群抗病能力。平时要保持鸭舍内清洁、干燥和通风良好,保证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密度,尽量减少不良刺激。此外,鸭场内禁养其他动物,做好灭鼠工作,防止外来动物进入鸭舍,以免传播疾病。发生该病后,除隔离、消毒等防疫措施外,应及时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和防止继发其他疫病。

2. 做好药物预防

在每年的春、秋两季疾病高发期,在饲料或饮用水中加入托曲珠利或地克珠利对该病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但抗球虫药易产生耐药性,要注意轮换用药。另外,在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生态制剂,以增强鸭群的抗病能力。

3. 做好消毒措施

平时应及时清除鸭舍内的粪便,由于球虫卵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能抵抗大多数消毒剂,但对热比较敏感,因此,采取生物发酵方法,利用粪便发酵后产生的生物热可彻底杀死球虫卵囊和病原体。定期使用3%~5%热氢氧化钠溶液对鸭舍、用具进行消毒,保持舍内地面干燥,消毒剂要轮换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性,以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六、治疗技术

1. 药物治疗

对发病鸭群,用氯羟吡啶按0.1%浓度混入饮用水中,连用7天,停药3天,再用7天。复方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SMM)+三甲苄氨胺嘧啶(TMP),两者比例为5∶1]按0.02%的量混入饲料,连用7天,停药3天,再用7天;对未发病的鸭群,用托曲珠利按0.5毫克/千克饲料的用量拌料投喂,进行紧急预防,连用7天,并供给充足的营养,同时在饲料或饮用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多种维生素和黄芪多糖等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增强鸭的抗病能力。

2. 对症治疗

对于脱水、血便严重的患鸭,用止血敏或维生素K及补液盐进行对症治疗,防止失血和脱水过多,影响治疗效果。

3. 紧急消毒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搞好鸭舍内外卫生,及时清除鸭粪及其他排泄物,用过氧化氢、百毒杀等消毒剂按说明进行全面消毒,每天两次;地面用氢氧化钠消毒;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以彻底杀灭球虫卵囊。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遂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邮编:463100)

球虫病 篇4

危害畜禽的球虫以艾美耳属的9种球虫为主 (堆型、布氏、巨型、和缓、变位、毒害、早熟、柔嫩、哈氏) , 其次为孢子属的球虫。

艾美耳球虫的生活史:在宿主摄入卵囊后6d内, 包括两代或两代以上的无性繁殖和一代有性繁殖, 从宿主排出的卵囊必须在孢子化 (第7天) 后才具有感染性。孢子化的卵囊→ (第1天) → (第一代无性繁殖) (第2天) →孢子囊→子囊子 (第3天) →第一代裂殖体→此期应用《曲美球迪》药物治疗最佳。第一代劣质提并建立免疫力 (第4天) → (进入第二代无性繁殖) , 第二代裂殖体→ (第5天) 第二代裂殖子此时应用《肠球安》药物治疗最好。→ (第6天) → (有性繁殖) →小配子大配子→《妥美球迪》卵囊→第7天→灭杀卵囊。

1 各种球虫所寄生的部位及病理变化

1.1 堆型艾美耳球虫

病变可从小肠的浆膜面观察到, 病初, 肠粘膜变薄, 覆有横向排列的白斑, 外观呈梯状;肠道苍白, 含水样液体。轻度感染的肉眼病变局限于十二指肠袢, 每厘米只有几个斑块;但在严重感染时, 病变可能沿小肠扩展一段距离, 并可能融合成片。

1.2 布氏艾美耳球虫

该虫种发生在小肠下段, 通常寄生于卵黄蒂到盲肠连接处。在严重感染病例, 病变可从肌胃扩散到泄殖腔。大体病变:感染早期阶段, 小肠下段的黏膜可能被小的瘀点所覆盖, 在严重感染时, 黏膜严重受损, 感染5~7d出现凝固性坏死, 整个小肠呈现于酪样病变斑, 在粪便中出现凝固的血液和黏膜碎片。第一代和第二代裂殖生殖的无性繁殖期通常发生在小肠上段。

1.3 哈氏艾美耳球虫

寄生部位与堆型基本相似, 可引起出血点、卡他性炎症、含水样肠内容物以及具有中等程度的致病力。

1.4 巨型艾美耳球虫

该虫种一般寄生在小肠中断。从十二指肠袢以下直到卵黄蒂以后, 但在严重感染时, 病变可能扩散到整个小肠。大量橙黄色黏膜和液体经常出现在小肠中断。

1.5 和缓艾美耳球虫

在正常情况下, 该虫种寄生在小肠下段, 从卵黄蒂到盲肠颈。病变一般不明显, 但现在已证明该虫种对增重和发病具有潜在的致病作用。大体病变很轻微, 容易被忽视。小肠下段苍白、迟缓。

1.6 变位艾美耳球虫

该虫种最在被鉴定为堆型后来独立。其寄生部位可从十二指肠袢到盲肠个泄殖腔。早期病变出现在十二指肠, 后期则出现在小肠中段和下段。

1.7 毒害艾美耳球虫

由于该虫种引起小肠明显的病变与巨型基本相似。毒害球虫见于较大年龄的鸡, 如9~14周龄的青年母鸡。小肠肿大, 常比正常的体积大2倍, 肠腔充满血液和体液。卵囊的大小与柔嫩相似, 只发生于盲肠中。在商品鸡中, 自然发生的毒害艾美耳球虫感染引起的死亡率可以超过25%, 7~20周龄的后备蛋鸡发生毒害艾美耳球虫病时可引起死亡、精神不振等。

1.8 早熟艾美耳球虫

是一种“早熟型”的虫体, 由于它的病变不明显, 肉眼病变为肠道内容物, 有时为粘液和粘液样的管芯。感染大多局限于十二指肠袢。在感染后的第4~5d, 可在黏膜表现见到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1.9 柔嫩艾美耳球虫

柔嫩艾美耳球虫引起的球虫病是禽类球虫病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 一是因为本病的病变明显;二是由于它可以给商品肉鸡或后备蛋鸡造成重大损失。该虫种寄生在盲肠和邻近的肠道组织, 引起出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重下降、消瘦和皮肤色素沉着不良等严重的球虫病症状。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盲肠病变:盲肠出血、硬的带血肠芯及成簇的大裂殖体或卵囊。

2 抗球虫类药物特点

抗球虫药物种类有很多, 而起作用峰期因药物而异 (指药物对球虫发育起作用的主要阶段) 。如作用于第一代无性繁殖的药物, 预防性强, 但不利于动物对球虫免疫力的形成;作用于第二代裂殖体, 即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对动物抗球虫免疫力的形成影响不大。不论使用何种药物, 如长期反复使用, 均可产生明显的耐药性。为了减少或避免这一现象, 通常是采用轮换用药、穿梭用药或联合用药。

鸡球虫病及防治 篇5

1.流行病学

各种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主要危害10日龄以上,3月龄以内的鸡群,15~45日龄的鸡最易感染发病和死亡,刚孵出的幼雏很少发生本病。

雏鸡拥挤,饲料中维生素A、K缺乏以及日粮不平衡等,都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球虫对温度、湿度较敏感,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卵囊的发育,高温、干燥的环境则不利于其生存。在气温22℃~30℃,且雨水较多的季节,鸡球虫病最易流行,而当气温低于20℃和空气较干燥时,因卵囊孢子化不良,鸡球虫病的发生也随之减少。

2.发病机理及造成的危害

鸡球虫寄生于肠上皮细胞内,球虫卵刚随粪便排出时不具有感染性,在一定环境(温湿度适宜)下,即可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成熟卵囊,当鸡通过饲料和饮水食入这种具有感染性的卵囊后,消化机能出现障碍,营养物质不能吸收。肠壁血管破裂,导致鸡体消瘦、贫血和下痢。崩解的上皮细胞变为有毒物质,使机体发生中毒。受损的肠黏膜是病菌和肠内有毒物质侵入机体的缺口。

造成的危害是过料,导致饲料浪费,生长缓慢、部分鸡死亡,机体抵抗能力下降。

3.临床症状

病鸡逐渐消瘦,可视黏膜苍白,以血痢、消瘦、贫血和食欲下降为主要特征,有零星死亡,主要呈慢性经过。死亡鸡只剖检可见肠壁增厚,有针点状出血,肠道混有血样凝块。

(1)盲肠球虫主要引起出血性肠炎,排血便, 3~5 天内发生死亡。主要表现为盲肠肿大,充满血液或血样凝块;盲肠粘膜增厚,有许多出血斑和坏死点(灶)。

(2)小肠球虫主要侵害小肠中段,引起出血性肠炎,排出大量的粘液样棕褐色粪便, 3~5 天死亡。耐过鸡营养不良,生长缓慢。肠管呈暗红色肿胀,切开肠管可见充满血液或血样凝块,粘膜面有大量出血点,与球虫增殖的白色小点相间在一起。小肠增厚、苍白,失去正常弹性。

(3)慢性球虫常见于 1~3 月龄的雏鸡或成鸡,病鸡逐渐消瘦,贫血,间歇性下痢,病程长。主要表现为肠道苍白,失去弹性,肠壁增厚。

4.防治措施

(1)综合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通风换气,控制鸡舍内湿度,保持垫料干燥。

(2)降低饲养密度,适时扩群,避免球虫卵囊的堆积。

(3)严格做好饮水及饲料卫生管理,防止粪便污染。

(4)采取网上饲养,可有效降低球虫病的发生,对鸡粪集中发酵处理防止球虫的扩散和蔓延。

(5)合理使用药物预防使用球清拌料,每袋200千克料,或球必嘉饮水,每瓶150升水,连用3天,晚上用肝肾嘉全夜饮水。

发病后可选择球必嘉(主要成分磺胺喹恶林钠)+肠毒综合灵(主要成分阿莫西林)饮水,球必嘉首次量加倍。球清拌料每袋200千克料。饮水中加入鱼肝油、维生素K。夜间肾好嘉或肝肾嘉通肾,连用3天。恢复后及时使用活力元以解除免疫抑制。

饲料中全程加入润生康每袋500千克料,促进肠道平衡,可有效降低球虫病和肠炎的发生,降低料肉比,减轻鸡舍内氨气的浓度,增加鸡的抗病能力。

兔球虫病诊治 篇6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以温暖潮湿 (温度20℃, 相对湿度55%~70%) 季节多发, 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晴雨交替、饲料骤变或饲料单一可促使本病暴发。

各品种的家兔都易感染兔球虫病, 尤以断奶的幼兔到3月龄的青年兔最易感染, 其感染率可达100%, 死亡率高达70%以上, 耐过的病兔长期不能康复, 体重减轻, 成为僵兔。成年兔感染后成为带虫者和传染源, 其很少表现出发病症状, 这是由于成年兔具有一定免疫力的原因。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兔精神萎顿, 被毛粗乱且无光泽, 动作迟缓, 喜卧, 食欲减退甚至废绝, 消瘦, 两眼无神, 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 触诊肝区, 兔有痛感。病兔眼、鼻分泌物增多, 唾液分泌增多, 口腔周围被毛潮湿, 下痢, 尿频, 并常做排尿姿势, 腹部膨胀, 腹围不同程度增大。

发病后期病兔出现严重的神经症状 (如转圈运动, 头部不停摇晃, 后肢瘫痪, 四肢痉挛、麻痹) , 极度虚弱, 呼吸急促, 站立不起, 四肢划动, 抽搐, 痛苦呻吟, 最后惨叫而死。

3病理剖检

病死兔腹水增多, 肝脏肿胀, 肝表面及实质内有粟粒大至豌豆大的白色或黄色结节, 胆囊肿胀, 胆汁浓稠。病理变化主要在肠道, 其肠壁充血, 肠壁上有许多白色结节, 十二指肠扩张、肥厚, 小肠内充满气体, 打开小肠, 见肠内容物呈暗红色并混有脱落的肠黏膜, 直肠内有粪便, 粪便正常, 膀胱积尿, 尿色微黄, 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

4实验室检查

4.1直接涂片法取载玻片一张, 加2滴50%甘油生理盐水于玻片中央, 取高粱粒大的被检粪便与甘油水充分搅拌, 形成一层均匀的粪液。载玻片加盖玻片后, 于低倍镜下检查卵囊, 再置高倍镜下观察卵囊形态, 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到卵圆形和椭圆形的卵囊。

4.2试管漂浮法取病兔粪便1 g放入烧杯中, 加饱和食盐水10 m L混匀后筛滤, 滤液注入试管中, 补加饱和盐水使试管充满, 试管口覆以盖玻片, 并使液体与盖玻片接触, 其间不留气泡, 0.5 h后取下盖玻片, 覆于载玻片上镜检, 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到球虫卵囊, 球虫卵囊呈橄榄形, 枣核般大小, 卵囊壁光滑而均匀一致, 颜色为淡黄色或无色。

4.3病料检查取病兔肝脏和大肠病变部的结节压片, 镜检, 结果发现大量球虫卵囊。

4.4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兔肝脏结节处的浓稠干酪样物质接种于普通肉汤和琼脂平板培养基上, 37℃培养24~48 h后观察, 结果未观察到细菌生长, 表明此次发病与大肠杆菌等病菌无关。

5防治

5.1加强饲养管理每天清粪, 搞好笼舍、环境卫生, 加强消毒, 保持兔舍通风、干燥, 开展灭鼠、灭蝇、灭蚊工作。新引进种兔要隔离观察并应进行粪便检查, 无球虫病及其他疾病的才可合群。喂给兔富含蛋白质、磷酸钙和各种维生素的全价饲料, 以提高兔的抗病力。更换饲料要逐渐过渡, 不可突然换料。

仔猪球虫病诊治 篇7

发病猪场的母猪圈舍和育肥猪圈舍低矮、潮湿, 圈内粪便堆积, 通风不良, 猪舍四周排水不畅, 且圈内饲养密度大, 每头猪仅占有约0.4m2面积。

1 临床症状

病初仅少量仔猪腹泻, 其粪便成糊状, 为乳白色或棕褐色, 患猪精神萎靡, 食欲稍下降, 体温、呼吸正常, 病情持续2~4d后, 大部分仔猪排出黄色或乌黑色的带泡沫的黏性稀粪, 仔猪身体沾满粪便。病猪体况差, 消瘦, 皮肤变暗、变白, 无弹性, 精神倦怠, 喜卧, 食欲大减, 被毛粗乱、无光泽, 眼窝下陷。

随着病情发展, 有的仔猪大便失禁, 不断排出带血及黏液的稀粪, 其味恶臭, 病猪肛门周边红肿, 并频频努责。

2 剖检变化

病死仔猪的病理变化基本相同, 其尸体消瘦, 严重脱水, 眼结膜苍白, 空肠有卡他性或局灶性炎症, 空肠、回肠、盲肠、结肠黏膜表面有点状出血和纤维素性坏死斑, 肠黏膜肿胀、充血, 弥漫性坏死、脱落。肠内容物稀薄, 混有血液和黏液, 呈暗红色, 肠系膜淋巴结肿胀或充血, 肛门松弛。其他脏器无眼观变化。

3 诊断

根据发病特点、剖检变化、临床症状及发病猪伴有的食欲减退、消瘦, 皮肤变暗、变白, 被毛粗乱、无光泽, 发育不良, 生长缓慢, 病程稍长即脱水死亡, 且病猪用抗菌素药物治疗无效, 结合粪便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 镜检, 若发现球虫卵囊即可确诊。

4 防治

4.1 治疗立即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 保持圈舍清洁卫生, 供给猪只新鲜饮水, 饲喂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K的饲料, 并根据病情用药物治疗。

4.1.1 将未出现临床症状的仔猪与病猪进行隔离, 用球痢灵加氨丙啉, 每千克体重各添加30 mg, 拌料服用, 连用5 d。

4.1.2 病情较轻的, 用球痢灵加氨丙啉, 每千克体重各添加30 mg, 拌入饲料服用, 连用7 d, 另用呋喃唑酮, 10~20 mg/kg体重口服, 每日两次, 连用3d。4.1.3病情较为严重的仔猪, 每千克体重用百球清0.4 mL加磺胺二甲嘧啶100 mg口服, 磺胺二甲嘧啶首次用量加倍, 还可用青霉素进行交巢穴注射, 40万单位/每头, 连用7d。

4.1.4 中药治疗:青蒿10 g, 鱼腥草10 g, 蛇床子10 g, 使君子10 g, 百部10 g, 厚朴8 g, 枳实8 g, 银花10 g, 甘草5 g, 上药煎液后每头仔猪灌服10~20 mL, 每日2次, 连服3d。

4.1.5 用药3 d后仔猪病情得到控制, 患猪食欲恢复, 精神状况改善, 其粪便变软, 未再见便血。用药5 d后仔猪基本痊愈, 用药仔猪7 d后痊愈。治疗20 d后抽检15头仔猪新鲜粪便,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检查, 结果未见球虫卵囊。

4.2 预防

4.2.1 建立完善饲养管理制度, 坚持自繁自养, 防止仔猪感染发病, 完善的饲养制度也可使感染仔猪得到好的哺育, 以加快痊愈。

4.2.2 建立驱虫制度。定期驱虫是预防发病的重要环节。调查发现没有建立驱虫制度是造成球虫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4.2.3 产房卫生管理

4.2.3. 1 结合全进全出制度, 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产房地面及用具。

4.2.3. 2 猪舍用酚类、碱类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

4.2.3. 3 临产母猪转进产房前, 确保产房彻底干燥。

4.2.3. 4 母猪产后第一周, 保持产房干燥、清洁, 防止管理人员带入球虫卵囊。

4.2.4 粪便管理。对粪便按照环境卫生要求进行处理, 防止传染源的存在。可用堆积发酵法处理粪便。调查发现, 许多养殖场对粪便的处理不科学, 这很容易使仔猪受到孢子化卵囊的感染。

4.2.5 药物预防。通常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预防药物, 药物种类要定期更换。

断奶仔猪腹泻主要出现在断奶后的4~10d, 一般哺乳期仔猪、育成猪和种猪无明显病症。

预防主要是在仔猪断奶前3~4 d给予抗球虫药, 如盐霉素, 直到断奶后7~10d, 其他猪群每月投药1~2次, 每次用药7d。

5 小结

5.1 搞好环境卫生是预防发病的关键猪场的养殖条件与仔猪的带虫率有很大关系。卫生条件好, 仔猪患病率低;卫生条件差, 仔猪患病率高。感染可在仔猪出生后几天内发生, 这些卵囊在环境中无处不在, 少量的卵囊就可引起发病。产房湿度大、32~35℃的温度条件更有利于猪等孢球虫卵囊迅速孢子化。因此, 产房应注意保持干燥、清洁, 并防止仔猪拱咬粪便。可用氢氧化钠 (浓度为5%) 或其他化学药品对猪舍进行消毒, 未孢子化的和孢子化过程中的卵囊易被杀死, 一旦卵囊孢子化, 便对大多数消毒药产生抵抗力。消灭猪等孢球虫的关键在于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阶段用正确的药物对其进行消毒杀灭。

5.2 仔猪球虫病难治的原因一是养殖户对猪球虫病不够重视, 没有树立预防和定期驱杀的观念;二是发病地区夏天高温高湿, 适合猪等孢球虫繁殖;三是诊断不准, 延误了防治时机;四是猪球虫卵囊易孢子化, 其一旦形成孢子, 便对大多数消毒药有抵抗力。

鸡球虫病诊治 篇8

1 病原体

本病的病原体是球虫,主要是艾美耳球虫,具体种类有柔嫩艾美耳虫、布氏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和缓艾美耳球虫、早熟艾美尔球虫。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于鸡的盲肠,其余几种均寄生于小肠内。

2 发病特点

本病主要危害雏鸡,经常爆发于2~4周龄阶段的雏鸡,其中巨型艾美耳球虫、柔嫩艾美耳虫、堆型艾美耳球虫主要引起21~50日龄的雏鸡发病[1]。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球虫寄生于肠道的上皮细胞中,其卵囊随鸡的粪便排到外界环境中,在适宜温度、湿度条件下,卵囊经孢子化发育至感染阶段,污染了水源、饲料,鸡食入后导致发病。发病季节以潮湿的夏季为多,饲养不良、环境卫生差的鸡场也最易发病。

球虫卵囊对普通的消毒剂都有极强的抵抗力,常规消毒不起作用,因此,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杀死卵囊是有效的消除病原体的方法。

3 症状及病理变化

鸡的盲肠球虫病多由柔嫩艾美耳虫引起,主要发生于雏鸡,危害也最大。发病时鸡群可见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下痢和血便症状增多,病鸡毛乱,扎堆,缩头,血便严重的可导致鸡冠、肉髯和眼结膜苍白,大约感染后5~6d死亡。有的会出现神经症状和死亡,神经症状主要由于寄生于肠道上皮细胞的球虫,使得上皮细胞崩解,炎症产物大量积聚于肠道,机体吸收导致自体中毒[2]。

小肠球虫病主要由毒害、布氏、巨型、堆型艾美耳球虫引起,毒害艾美尔球虫致病性较重,主要表现有食欲下降,鸡群料肉比下降,下痢,粪便中有未消化完全的饲料,有的出现血便症状,病鸡的羽毛蓬乱,容易扎堆,闭目缩颈,脚爪干瘪,脱水,血便严重的可导致贫血,出现鸡冠、肉髯和眼结膜苍白。

小肠球虫的剖检表现有小肠肿胀、增厚,肠内容物含有较多血液、血凝块和脱落的肠黏膜,肠管出血、充血、坏死,浆膜表面可见白色斑点和红色的瘀斑[3]。盲肠球虫的病理变化可见盲肠浆膜形成暗红色的瘀斑。

除了以上几种球虫以外,和缓、早熟艾美尔球虫致病力较弱,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不明显,鸡只生长缓慢。

4 诊断

根据本病的特殊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本病,确诊需要进行粪便饱和盐水漂浮法。

首先要制备饱和食盐水,在1000ml水中加入380~400g食盐。煮沸使其溶解,待凉后使用,取病鸡粪便5g,在小烧杯中磨碎,加入少量饱和盐水,搅拌均匀,再加入适量饱和食盐水,用筛子(40或60目)将粪便过滤到另一容器内,静置3~5min,此时比重轻的虫卵就浮到液体的表面,用细胶头滴管吸取上层液体注入麦克马斯特计数板中,放到显微镜下(10×),放置1~2min后观察,若感染可看到球虫卵囊。也可用直径5~10mm的铁丝圈蘸取表面液膜,抖落于载玻片上,置于显微镜下镜检。

5 防治方法

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降低发病率。发病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降低生产损失。因为一旦出现血便等明显症状则说明已经感染数日,用药成本会增加,鸡群也会有一定的死亡率,生长缓慢。常用的治疗药物有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喹恶啉、氨丙啉、磺胺氯吡嗪以及近年使用比较多的地克珠利、妥曲珠利。已有疫苗可使用,如正典公司的鸡球虫病四价活疫苗可以选择使用,用于预防鸡球虫病[4]。

一般的料厂都会在小鸡料中添加盐霉素来预防球虫病,预防用药时要注意查看,不要再使用此药物,或者相似的药物如泰妙霉素、竹桃霉素等也不能使用。

加强环境控制,尤其是夏季天气,饲养中减少应激反应,勤换垫草,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及时清除粪便及潮湿的垫料,粪便进行发酵处理。

参考文献

[1]张长青.鸡球虫病概述及预防[J].兽药市场指南,2005(6):25-26.

[2]林丽萍.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福建畜牧兽医,2013(1):43-44.

[3]马玺,张建荣,才凤峰.防治鸡球虫病的新途径[J].中国家禽,2000(5):35-37.

肉鸡小肠球虫病诊治 篇9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主要发生在潮湿、多雨的夏季, 尤其是7~8月份。主要传染源是小肠球虫病鸡和隐性感染鸡, 15~50日龄的雏鸡易感性最强。易感鸡通过接触小肠球虫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经口感染, 而且饲养人员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发病率可高达50%, 病死率为50%~80%。病鸡以消瘦、贫血、食欲下降、水样带血腹泻为主要特征。

一、发病情况

某肉鸡饲养户塑料网养1 000只肉鸡, 一直以来采食正常, 精神旺盛, 长势良好。可到了35日龄却出现食欲减退、饮欲增加、下痢、零星死亡等异常现象, 故前来诊治。药物治疗1疗程后下痢症状基本消失, 死亡停止, 精神、饮食等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停药1周后再治疗1疗程, 各方面技能均恢复正常。

二、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 羽毛松乱, 两翅下垂, 闭眼呆立, 运动蹒跚, 食欲减退, 饮欲增加, 嗉囊胀满, 粪便带血, 消瘦, 冠、髯及可视粘膜苍白。

三、剖检病变

小肠肠壁增厚, 肠管扩张, 显著充血、出血和坏死, 小肠内容物为橙色并含有大量血液和肠粘膜, 呈胶冻样物质, 有的形成肠芯。

四、实验室检验

刮取病死鸡病变部位的肠上皮, 置于载玻片上, 滴入2滴甘油水溶液 (等量混合液) 后用无菌牙签搅匀, 加盖玻片,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发现不同种类的小肠球虫卵囊。

五、诊断

注意本病与肉鸡坏死性肠炎的鉴别诊断。

1. 病原不同

肉鸡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本病是由小肠球虫引起的。

2. 症状有异

肉鸡坏死性肠炎俯卧不起, 拉黄绿色或暗黑色稀便, 有时带血, 但死亡率较低 (不超过1%) ;本病拉水样带血稀便, 常伴随冠、髯及可视粘膜苍白, 两翅下垂, 闭眼呆立或运动蹒跚等症状, 并且死亡率较高。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流行情况、实验室检验、鉴别诊断等综合分析, 判断本例为小肠球虫引起的小肠球虫病。

六、治疗

1. 药物治疗

(1) 立即隔离、治疗病鸡, 全群饮用0.03%三字球虫粉, 2次/天, 连续3天。1疗程后, 停药1周, 再饮用1疗程0.3%的磺胺喹噁林加以巩固, 每次饮药时间不超过2小时。

(2) 在不加药的饮水中加入1%的小苏打粉, 以增加机体内碱储, 纠正酸中毒, 对抗热应激。

2. 搞好卫生, 加强消毒

用碘制剂消毒药对鸡舍内外环境、塑料网水槽、料槽和其它用具进行全面清扫除污、彻底消毒, 通风换气, 1次/天, 连续15天, 并对病死鸡尸体、病鸡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按照农业部规定进行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3. 提高营养, 加快康复

饲喂营养丰富, 蛋白质、能量搭配合理, 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优质新鲜饲料, 并加入适量维生素K、维生素A和维生素C, 以减少破损粘膜的出血, 加快修复, 提高机体抗病力。

通过实施上述治疗措施, 5天后死亡停止, 临床症状消失, 采食量、饮水量恢复正常。

七、预防

1. 药物预防

从第13天开始药物预防, 5天一疗程, 预防药物如表1所示。

注意:应选用几种不同的球虫药交替使用, 药物浓度和休药期应准确, 以免中毒、无效或造成肉食品污染。

2. 免疫接种

在3日龄时免疫接种鸡球虫病疫苗, 不仅能避免药残对环境或食品的污染、耐药性的产生, 而且能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更有效地预防鸡球虫病。

3. 加强管理

(1) 饲养密度1~7日龄, 50只/m2;8~14日龄, 40只/m2;15~21日龄, 30只/m2;22~28日龄, 20只/m2;36~52日龄, 15只/m2。

(2) 环境温度1~7日龄34~37℃, 以后每周下降2~3℃, 直到30日龄下降到23~26℃, 昼夜温差不超过1℃, 每日降温不超过1℃;湿度保持在65%左右。

(3) 卫生管理在不影响免疫接种的条件下, 应按时打扫鸡舍卫生, 选用碘制剂等带鸡喷雾消毒鸡舍, 对水槽、料槽等用具应进行合理消毒, 对粪便等废弃物应做科学处理后再处置。注意冬季带鸡消毒鸡舍时舍内温度应提高2℃左右, 消毒后应适时通风, 应达到相应的效果要求, 每周2次。

如何防治雏鸡球虫病 篇10

1 病原

危害雏鸡的球虫主要是艾美尔属球虫。其中脆弱艾美尔球虫和毒害艾美尔球虫致病力最强。脆弱艾美尔球虫主要寄生在雏鸡的盲肠黏膜内, 引起雏鸡盲肠球虫病;毒害艾美尔球虫主要寄生在雏鸡小肠黏膜, 引起雏鸡发生肠型球虫病。

球虫卵囊抵抗力强, 在土壤中能存活4~9个月, 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可存活15~18个月, 一般消毒药物对其没有杀灭作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最适合球虫卵囊的发育, 在此期间, 一旦饲养管理条件跟不上, 禽舍卫生消毒不严, 粪便未及时清理, 雏群很容易感染发病。

2 发病情况

当健康雏鸡吞食具有侵袭性的球虫卵囊后, 很快感染发病, 发病多见于3月龄以内的幼鸡, 其中15~50日龄的雏鸡最易感。

发病雏鸡精神沉郁, 羽毛松乱, 头颈卷缩, 闭目呆立, 双翅下垂, 食欲减退, 出现下痢症状, 排酱油色稀便, 严重时粪便带血或血便, 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粘在一起, 继之食欲废绝, 渴欲增加, 嗉囊充满液体, 运动失调, 病雏日渐消瘦, 最后全身衰竭, 痉挛昏迷死亡。

剖检病变主要在肠道。脆弱艾美尔球虫主要侵害盲肠, 可见盲肠显著肿大和严重出血;毒害艾美尔球虫主要损害小肠中段, 肠管扩张, 肠壁增厚, 上有许多白色斑点, 肠道也有出血。肠内容物大部分为血液和凝血块或混有血液的黄色干酪样坏死物。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可做出初步诊断。粪便或肠壁病灶刮取物涂片镜检, 可发现球虫卵囊。

3 防治

3.1 不同日龄的雏鸡分开饲养, 鸡舍保持清洁干燥, 定期通风换气, 粪便及时清理, 堆积发酵杀灭虫卵。

3.2 加强饲养管理, 饲喂富含维生素的全价饲

料, 提高雏群抗病力, 防止饲料、饮水被粪便污染, 鸡舍、用具定期消毒。

3.3 及时调整雏群, 避免拥挤, 饲养密度要适当。注意灭鼠, 消灭蚊蝇, 切断中间媒介, 减少应激反应。

3.4 在球虫病的高发日龄及高发季节选用抗球虫药物进行预防, 选择药物要经常更换, 避免长期使用一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3.5 使用球虫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但在免疫期间不要应用抗球虫药物。

4 体会

4.1 球虫主要通过粪便污染的土壤、垫料和用具传播。通常球虫卵随粪便排出后, 经过1~3 d才能发育成为具有侵袭性的孢子卵囊。所以, 粪便和被污染的垫料必须及时清除, 同时严格做好消毒工作, 不让其发育成孢子卵囊, 就可以消灭病原, 有效地避免本病的发生。

4.2 球虫卵囊抵抗力强, 一般消毒药物对其没有杀灭作用, 所以消毒必须选用特效药物, 用具采用开水浸烫、热碱水洗涤。

4.3 夏季多雨, 高温高湿, 是本病的高发季节, 应加强饲养管理, 强化消毒工作, 适时对雏鸡进行药物预防, 以免暴发本病。

4.4 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 会促使球虫病的发生, 雏鸡日粮必须给予富含维生素的全价饲料, 以减少球虫病的诱因。

上一篇:跨越时空的旅程下一篇:发展智能电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