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病的治疗

2024-12-04

仔猪黄痢病的治疗(共4篇)

仔猪黄痢病的治疗 篇1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疾病, 其中黄痢最常发生于初生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因哺乳仔猪下痢, 机体迅速脱水而导致全身衰弱而死亡。现将笔者治疗的一例仔猪黄痢病的情况总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08年10月, 邹平县魏桥镇某养猪场发现一窝5日龄哺乳仔猪中有2头拉黄痢, 随后相继有3窝哺乳仔猪共计15头发病;2 d内, 哺乳仔猪因黄痢先后死亡5头。畜主立即到镇兽医站进行咨询和治疗。

2 临床症状

哺乳仔猪出现腹泻症状, 初期排黄色糊状粪便, 其中混有乳凝块, 并沾污尾、后肢等处, 后期水样腹泻;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不愿行走、不合群、吃乳减退或停止, 消瘦、脱水、衰竭、昏迷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自然病死哺乳仔猪, 可见肠道臌气、充满黄色液状内容物;肠黏膜有充血、出血;肠壁变薄、松弛;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并有弥漫性的小出血点、切面多汁;胃黏膜红肿, 肝、肾有小点坏死。

4 实验室检查

4.1 触片镜检

取自然病死的哺乳仔猪的心血、肺、肝、肾分别涂片或触片, 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均发现有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的卵圆形的短小杆菌。

4.2 分离培养

取自然病死的哺乳仔猪的心血、肺、肝、肾分别接种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37℃培养24 h, 形成圆形、隆起、光滑、湿润、无色的菌落, 直径约为2~3 mm。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 镜检其形态与病料中一致。

4.3 药敏试验

经药敏试验发现, 复方磺胺、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羧苄青霉素、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等对该菌敏感;而头孢三嗪、头孢他啶、苯唑青霉素等则无抑菌效果。

4.4 血清学试验

从自然病死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中分离菌株的纯培养物, 送滨州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化验室鉴定, 其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为O78。

5 治疗

(1) 对患病的哺乳仔猪进行隔离治疗, 选用庆大霉素 (25mg/kg) 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4 d;

(2) 口服氟哌酸 (10mg/kg) , 2次/d, 连用4 d;对下痢剧烈患病仔猪, 用生理盐水和维生素C进行腹腔注射。

采取以上措施后, 患病仔猪逐渐康复,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没有发生死亡病例。

6 治疗体会

(1) 防治的关键是做好免疫工作。免疫的重点是产前母猪, 疫苗的选择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最好用与自己场血清型相一致的疫苗, 使初生仔猪通过吃初乳而获得被动免疫。

(2) 做好环境清冼和消毒工作, 切断传播途径, 减少疾病的发生。母猪猪体可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 产床用2%的火碱消毒。

(3) 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 保持猪舍的干燥。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 保持猪舍的干燥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仔猪黄痢病的防治 篇2

1 流行特点

仔猪黄痢病的流行没有季节性, 大多是在产仔季节发生, 可使多窝仔猪发病。此病多发生在出生后1周龄以内的新生仔猪, 尤其是1~3日龄的仔猪易发, 该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

2 发病原因

(1) 该病主要传染源是带菌的母猪, 母猪在排粪便时带出病菌, 病菌污染母猪的乳头、皮肤及周边环境。仔猪出生后接触传染物或在吸吮乳头觅食或舐吸母猪皮肤时, 病菌经过消化道进入胃肠内引发此病。

(2) 新建的猪场, 由于引进种猪的场区不同, 如有的场区有患仔猪黄痢的病史, 也会导致本病的扩散。猪场内一旦感染了仔猪黄痢病, 就会经久不断, 很难根除。这种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

3 临床主要症状

仔猪出生后数小时或1~3d内会突然发病和死亡, 病猪精神沉郁, 突然出现腹泻、排黄色浆糊状或黄色水样带腥臭味的粪便, 内含凝乳小片, 病仔猪由于肛门松弛或失禁、捕捉或强行运动时, 可见有粪便顺肛门流下, 初期肛门周围不留粪迹, 黄痢严重时, 可致使后肢被粪液污染;病仔猪不愿吃奶、很快消瘦、脱水, 身体软弱, 倒地昏迷, 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4 治疗

现将一例仔猪黄痢病的具体情况及所采取的治疗介绍如下。

4.1 发病情况

舒兰市李某饲养的3头母猪, 其中有1头母猪, 在2012年10月26日产下12头仔猪, 第二天有3头仔猪开始发病并死亡1头, 第三天全窝仔猪均发病, 死亡2头, 李某随即到畜牧站求诊。经了解仔猪吃初乳后的第二天有3头仔猪发病, 之后全窝仔猪均发病, 不同程度的出现腹泻, 粪便成黄色水样, 带腥臭味, 肛门失禁, 在肛门周围及后肢等处有粪便粘连, 病猪排粪时拱背吃力, 排便失禁, 精神沉郁, 被毛粗乱消瘦, 严重脱水, 眼球下陷, 严重者昏迷死亡。笔者根据上述症状诊断是仔猪黄痢病。

4.2 治疗

治疗的原则是发现1头仔猪患有仔猪黄痢病时, 就要对全窝仔猪进行药物的预防治疗。否则, 发病后再治疗, 往往疗效不佳。

具体方法为腹腔注射疗法, 每1头仔猪的剂量是抽取50ml生理盐水兑2ml恩诺沙星和10ml VC腹腔注射, 注射部位是倒数第二个乳头外侧, 同时注射黄芪多糖2ml。2次/1d, 连续注射2~3d后, 只有1头症状较重的仔猪死亡, 其他仔猪全部恢复健康。

5 预防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平时做好圈舍及环境的卫生清洁, 定期严格消毒, 尤其是在母猪临产前, 要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消毒, 垫上干净的垫草。同时注意做好圈舍的通风换气, 保暖工作。在母猪产仔后, 将仔猪与母猪隔离, 最好把仔猪放在消毒好的保温箱里;然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把母猪的乳头及胸腹部周围的皮肤清洗干净, 再将母猪的乳头逐个挤掉3~5滴奶水后, 再将仔猪从保温箱中取出让仔猪进行自由哺乳, 这样就切断了传染途径。

5.2 母猪免疫接种

在母猪产前20~30d期间, 对母猪进行大肠杆菌疫苗的注射 (具体用法参照疫苗的说明书) , 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的保护。在母猪临产前7~10d内, 在母猪饲料中添加磺胺嘧啶或土霉素等药物预防。

5.3 仔猪给药预防

野猪仔猪黄痢病的综合防治 篇3

引起仔猪拉黄痢的因素很多, 主要是场内环境卫生, 母猪乳汁过浓过稀, 饲料单一, 气候变化, 温湿度以及在母体中就已被感染等。患病仔猪开始拉黄痢后, 有的仔猪开始依然哺乳, 而有的则不再哺乳, 离群, 叫唤不停, 皮肤变黄色或浅黄色 (脱水表现) 但都呈口渴状而不停的饮水。

仔猪黄痢病以预防为主,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抓好卫生和接种关

平时母猪圈内要搞好卫生, 定期严格消毒, 在母猪临产前20d接种大肠杆菌疫苗或仔猪黄痢二联疫苗, 并在临产前10d内分两次对母猪肌注长效抗菌素。

2、临产前坚持投药

当母猪临产前7~10d内即在母猪饲料中添加磺胺嘧啶或四环素等药物预防。

3、增强仔猪抵抗力

初生仔猪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拉痢后则易脱水中毒, 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为此, 仔猪出生后, 给仔猪口服生物制剂“赐美健”按1g/10ml/10头口服, 使仔猪拉黄痢推迟到出生后15d左右。这阶段仔猪已有了基本的抵抗力, 治疗起来可“事半功倍”。

4、注射铁剂

高锰酸钾预防治疗新生仔猪黄痢病 篇4

该病以往多采用黄连素和氯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或用磺胺脒口服治疗, 但效果都不理想。

在用以上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 笔者试用0.1%高锰酸钾溶液口服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预防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1 病原

仔猪黄痢病其病原体主要是致病性溶血性大肠杆菌所引起。该病的特点是发病快, 传染率高, 病程短, 死亡率高。

2 症状

该病症状始为水样腹泻, 后变为黄色、黄褐色或灰绿色, 最后肛门是红色, 肛门松驰, 排便失禁, 精神高度萎靡不振, 眼球下陷, 脱水, 不吃奶, 很快消瘦, 皮毛无光。由于剧烈腹泻, 引起全身代谢紊乱和严重脱水导致心力衰竭, 病程极短, 1~2d死亡。

3 流行

该病以仔猪出生10h~3d间发病最多, 最快在出生后仅5h便开始发病, 如发现晚或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 死亡率高达100%。

1979年, 原红色草原农垦局银浪牧场2队养猪场, 夏季分娩30窝, 共产仔猪289头, 全部得病, 死亡231头, 死亡率占80%。

4 预防及治疗

1979年以前, 笔者主要采用黄连素、氯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 但效果很不好, 至使1979年289头仔猪死亡231头的结果。

在用以上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 笔者在1980年春, 对72头患黄痢病的仔猪采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口服治疗, 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用量视仔猪体重, 每头每次分别口服7~15m L (喂药方法:让助手握住仔猪两耳, 将仔猪提起, 并用双腿夹住仔猪臀部和腰部, 仔猪必然张口呼叫, 此时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口中即可) 。结果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使69头仔猪治愈, 死亡了3头 (这3头病仔猪在治疗时已处于濒死期) , 死亡率占4.17%。针对养猪场新生仔猪大批下痢的现象, 笔者变被动为主动, 80年夏季, 对猪场11窝122头仔猪, 在出生3~5h未等下痢时, 给每头仔猪口服6~8m L 0.1%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预防, 连用3次, 预防有效率达100%。为了验证高锰酸钾预防仔猪黄痢的效果, 后对2窝 (23头) 仔猪出生后不喂药预防, 结果在出生10~24h内先后发病, 由此证明用高锰酸钾水溶液预防新生仔猪黄痢病确有奇效。

5 高锰酸钾治疗仔猪黄痢病的原理

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 低浓度 (0.1%) 的高锰酸钾溶液与有机物接触后释放出新生态氧, 能迅速使有机物 (病原体) 氧化, 而呈现杀菌作用, 其本身还原后所产生的二氧化锰与蛋白质结合后对组织又呈现收敛、消炎作用。

6 小结

自1980年以后, 笔者年年采用此法治疗和预防仔猪黄痢病, 积30余年之经验, 使仔猪黄痢病的治愈率达100%。之后, 再没因黄痢病死过一头仔猪, 高锰酸钾预防治疗新生仔猪黄痢病确有奇效, 而且具有成本低, 见效快, 无毒负作用, 无抗药性, 简单易行等特点。为此, 笔者献出此方, 望从业人员不妨一试。

上一篇:消防监督技术要求下一篇:小微企业贷款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