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2024-09-01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精选10篇)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篇1

仔猪饲养是养猪生产的基础, 也是关键, 直接关系到养猪生产效益。在仔猪饲养过程中必须经历“初生、补料诱食及断奶”三个关键时期, 俗称“过三关”。一些猪场在这方面经历了不少挫折, 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要养好仔猪, 饲养人员就必须具备高度的管理责任心, 做到精心饲养;让仔猪在初生、补料和断奶三个关键时期得到精心的照料, 才能获得最高的成活率、理想的断奶窝重和个体重, 才能大大地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笔者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 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重点介绍仔猪断奶与保育期的饲养技术, 以供大家参考。

1 仔猪的断奶方法及该期的饲养技术

仔猪体重在5.0 kg以上 (最好在5.5~6.0 kg之间) , 且完全学会吃料即满足了断奶的要求。断奶之前要留意当地天气预报, 尽可能选择晴天或无气温突变的日子进行断奶。确定断奶日期后, 前3 d必须减少母猪的采食量, 这样不仅可以让仔猪提前适应干料 (乳汁因母猪采食量减少而减少之后, 仔猪在奶水不够的情况之下就会增加干料的采食量, 能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 , 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母猪提早发情。

断奶的具体方法有“逐渐断奶、分批断奶、一次性断奶”三种, 前两种断奶方法的缺点是浪费人力, 延长哺乳期, 影响母猪的繁殖成绩;现代的全进全出式集约化养猪场为了保证全进全出, 都使用一次性断奶的方法, 这也是最可取的方法。这种方法突然性强, 易引起仔猪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 因为断奶意味着生活环境的改变, 所以为了减小应激, 断奶时采用赶走母猪的方式, 尽量减少环境的改变。在这样的措施之下遵循“两维持、三过渡”, 即尽量维持原圈饲养, 维持原来的饲料;做到环境条件、饲料、饲养制度的逐渐过渡, 会收到良好的断奶效果。

1.1 环境的过渡

仔猪断奶之后, 第1, 2天会表现非常不安, 经常嘶叫寻母, 尤其在夜间更甚。为了稳定仔猪的不安情绪, 减少应激带来的损失, 一般采用“不调离原圈、不混群并窝饲养的‘原圈培养法’”, 让仔猪在产房留养一星期时间;在坚持同窝饲养的同时, 可以将各窝中体重过度悬殊 (体重相差1 kg以上) 的弱小仔猪合并在一起单独饲养, 提高猪群的均匀度, 但是要注意看管, 防止争斗过度造成咬伤。一周之后才转入已彻底清洗消毒的保育舍中。采用这样的方法过渡环境可以将因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激最小化。

1.2 饲料和饲养制度的过渡

在留群进行环境过渡的同时可以进行饲料和饲喂制度的过渡;断奶后的第7~10天为饲料和饲喂制度的过渡时期;从断奶后第2天开始, 逐渐在仔猪以前饲用的乳猪料中添加小猪料, 添加时按比例每天递增;饲喂量也据仔猪的进食情况逐渐增加, 开始的饲喂量为自身体重的5%左右, 少喂勤添, 以每天5~6次为宜, 如果没有出现因过食而引起的腹泻现象, 则再逐渐添加至自由采食量;这样会获得理想的断奶重。

要注意给仔猪供应清洁的饮水, 定期检查自动饮水器, 防止因饮水不足引起仔猪腹泻或影响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此外, 断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仍然很高, 不同体重的猪对温度的要求略有差异;具体可以按断奶仔猪的重量制定保温制度;但是在确保舍内温度的同时不要忽略贼风的危害;湿度要求控制在65%~75%之间。

2 保育期的饲养技术

保育是巩固断奶过渡时期成果的重要阶段, 要注意基础设施的维修与更新, 饲养管理更是关键所在。

2.1 采取网床饲养效果较好

仔猪保育阶段的饲养最好在网床式的保育舍进行, 使用网床的优点体现在:仔猪离开地面, 减少冬季地面传导散热的热损耗, 提高饲养温度;粪、尿、污水可以及时通过漏缝进入粪尿沟, 减少仔猪接触污物的机会, 保持床面清洁卫生、干燥, 能有效遏止仔猪腹泻的发生和传播, 提高仔猪成活率、生长速度、个体均匀度和饲料利用率。实践证明, 网床饲养的仔猪 (35~70日龄) 与地面养育仔猪相比, 日增重提高15%, 日采食量增加12.6%。但网床饲养要注意密度, 以每头0.3~0.4 m2为宜。

2.2 注意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上要注意疫苗的注射, 必须严格按免疫程序按时、按质执行;饲喂注意给予足量的饲料, 要定时、相对定量, 避免浪费, 每天饲喂5次, 在晚上9:30时饲喂1次, 可以明显增加日增重。另外, 栏舍要定期彻底清洗消毒, 平常勤清扫, 保持舍内干燥;同时尽可能保持环境安静。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篇2

【关键词】养猪;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现代化养猪要求自繁自养,即使是中小规模的养猪场也要从养猪的经济效益出发,饲养母猪产仔自用,而哺乳仔猪(从出生到断奶的仔猪)的饲养是整个生猪生产中十分关键且较为困难环节,为获得最高的成活率和最大断奶窝重及个体重,在生产中应掌握仔豬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生理特点,采用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来处理好仔猪的这些应激,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1 哺乳仔猪死亡原因的分析与措施

仔猪出生后,对外界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相对较低,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引起仔猪的死亡。仔猪死亡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其一是因各种疾病而导致仔猪的死亡,如腹泻、肺炎病、缺铁性贫血和其他遗传疾病等;其二是非疾病死亡,如被母猪压死、踩死、冻死、咬死以及后天营养不良等而引起的死亡。究其原因,主要与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初生仔猪反应能力差,活动能力差,很易被压死和踩死;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怕冷,保温能力差,易冻死;另外,有的弱仔吃奶和料都较少,易出现后天营养不良而死亡。

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以8日龄内最多,所以,加强出生后仔猪8d内的保温防压护理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出生后10~25d,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d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的生长发育却在迅速上升,需乳量增加,如不及时喂料补充母乳之不足,就很容易造成仔猪营养不足或患病死亡,这是第二关键时期;仔猪1月龄后,死亡较少,食量增加,是仔猪由吃乳过渡到吃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期,这是第三个关键时期。

2 哺乳仔猪的饲养

2.1 仔猪补饲

初生仔猪完全靠吃母乳为生,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其体重和所需要营养物质与日俱增,而母猪的日泌乳量在分娩后先是逐日增加,到产后21d左右达到泌乳高峰后则逐渐下降,因此,仔猪在3周龄后单靠母乳不能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需要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一般仔猪补饲的时间是在7~10日龄,补料的目的除补充母母乳之不足、促进胃肠道发育外,还有解消仔猪牙床发痒和防止下痢的作用。

2.1.1 补饲

给仔猪补可分为调教期和适应期2个阶段。调教期从开始训练到仔猪认料,一般约需1周,即仔猪出生后7~15d;适应期是指从仔猪认料到能正式吃料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0d,即仔猪出生后15~25d,此时母乳已不能满足其需要,这时补料一方面可以供给仔猪部分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促进消化器官适应植物性饲料。

仔猪诱食的方法主要有自由诱食和强制诱食2种。强制诱食是定时将哺乳仔猪关入补饲间中进行强制采食,这在大型猪场中经常采用;自由诱食是指在仔猪5~7日龄开始自由活动时,在补饲间的墙边撒放一些炒焦的高粱、玉米、大麦等让仔猪拱、咬,或放在一个周身打洞的圆铁筒(或罐头盒)内(两端封住),作为玩具让猪拱着滚动,使其拣食从筒中落到地上的谷粒。哺乳仔猪补料应是高营养水平的全价饲料,保证补料具有香、甜、脆等良好的适口性。

2.1.2 补饲有机酸

初生仔猪的胃肠道发育不完善,胃底腺发育不全,盐酸的分泌量少,因此,仔猪补饲有机酸可提高消化道的酸度、激活胃蛋白酶的活性、提高其消化能力,同时还有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生长和减少消化道疾病的作用。

2.1.3 添加抗生素

仔猪补料中还应添加一定数量的抗菌素,因为初生仔猪的抗体含量缺乏,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差,很容易患各种肠道疾病,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甚至致其死亡。

2.2 补充矿物质

哺乳仔猪最易缺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是铁和硒,而断奶仔猪对铁的需要量则相对较高。

2.2.1 补铁

一般在生后2~3d补铁。初生仔猪体内含铁量少,约50mg,每天生长约需7mg,母乳中铁的含量较少,仔猪每天从母乳中最多可获得1mg铁,而给母猪补铁也不能提高乳中的铁含量。因此,若不及时补铁,仔猪体内储存的铁在几天内就会被用完,一般在10日龄前后就会因缺铁而出现食欲减退、被毛粗乱、皮肤苍白、生长停滞和白痢等,有的甚至夭亡。

2.2.2 补硒

硒是仔猪生长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可防止脂类过氧化和保护细胞膜。此外,硒-维生素E具有协同抗氧化的作用。仔猪缺硒时会突然发病,表现为白肌病、心肌坏死和拉稀等症状。补硒的方法:在3~5日龄时肌内注射0.1%亚硒酸钠溶液0.5ml,断奶时再注射0.1%亚硒酸钠液1ml;对已吃料的仔猪,每千克补料添加65~125mg的铁和0.1mg的硒,即可防止铁硒缺乏症。

3 哺乳仔猪的管理

3.1 固定乳头,吃足初乳

初乳是仔猪不可缺少的营养品。为了使全窝仔猪生长均匀、健壮,在仔猪出生后2~3d内应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使其吃好初乳,即在母猪分娩结束后将仔猪放在母猪身边,让仔猪自寻乳头,待大多数仔猪找到乳头后,再对个别弱小或强壮争夺乳头的仔猪进行调整,将弱小的仔猪放在前边乳汁多的乳头上,将强壮的放在后边的乳头上。如仔猪少而乳头多,可让弱小仔猪吮吸2个乳头,这样既可满足其对乳量的需要,又可不留空乳头,还能促进母猪乳腺发育。

3.2 防寒保温,防冻防压

母猪冬春季节分娩后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冻死或被母猪压死,尤其是出生后5d内,仔猪受冻变的呆笨、行动不灵活、不会吸乳、好钻草堆,尤其容易被母猪压死或引发低血糖、感冒、肺炎等病。因此,加强护理,做好保温防冻和防压工作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保证。仔猪的适宜温度:1~3日龄为30~32℃,4~7日龄为28~30℃,15~30日龄为22~25℃,2~3月龄为22℃,成年猪为15~18℃。实际上,仔猪总是群居的,可以挤堆供暖,室温还可以略低一些。

3.3 去势与防病

青藏高原冬季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篇3

1 延迟断奶日龄

受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 仔猪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 应激反应几率升高, 断奶日龄从夏季的28日龄推迟到35日龄 (此时仔猪调节体温的能力和独自生存的能力较强) 为好。

2 搞好环境卫生

为防止病原菌传播, 提倡“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上一批保育仔猪转入育肥舍后, 将空置的保育舍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注意需将猪舍梁顶的吊灰、蛛网、灰尘和床上残留的粪便、残料以及排污道里的污物彻底清除, 然后用粗制烧碱 (94%氢氧化钠) 加5%~10%的食盐, 用热水配成2%~3%的溶液进行喷雾消毒, 能有效杀灭网床、过道、食槽、用具等处的病毒及细菌。但烧碱溶液对铁制品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6h后应用清水冲洗网床等铁制品。然后密闭门窗, 每立方米空间用18~36mL甲醛溶液加等量水进行熏蒸消毒。为尽快除去甲醛的气味, 每立方米空间用浓氨水2~5mL加热蒸发, 以使甲醛变为无色无味的六甲烯胺。

3 做好调教工作

为防止仔猪转圈后因相互不熟悉而打斗撕咬, 提倡原窝群一起由分娩舍转入保育舍的同一圈内, 尽量不把不同窝群的仔猪放置在同一圈内。转入后, 用5%的来苏儿对仔猪及圈舍消毒1次。由于断奶仔猪从分娩舍转入保育舍, 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因此让它们熟悉排便、饮水、采食和躺卧的地方很重要。

4 加强饲养管理

由于断奶仔猪脱离了母乳, 所食饲粮从液态+固态转变为固态, 并且失去了母源抗体的供应, 势必会产生应激。为降低应激反应, 保持仔猪原有的奶膘, 预防腹泻及其他疾病, 使断奶仔猪安全过渡到保育阶段, 可采取以下措施。

喂给仔猪高蛋白、高能量和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饲料。笔者推荐将正大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代乳宝”作为仔猪7日龄开口料并用至断奶过渡时期, 其合理的营养配比完全能满足保育仔猪的营养需要, 且适口性好, 并添加了预防仔猪腹泻的吉他霉素、金霉素和有效改善肠道菌群的硫酸粘杆菌素。如果是自配料, 要求有良好的适口性, 且能够满足仔猪保育期间所需要的营养, 并以1.5∶1 000的比例添加乳猪专用的“富乐美”、以1∶2 000的比例添加复方黄芪多糖粉, 同样能达到预防腹泻的效果。

延用开口料, 少喂勤添 (每1h添1次料) , 让仔猪8成饱 (使其保持旺盛的食欲) , 可有效防止仔猪因过饱而发生直肠脱出。仔猪断奶4d后, 可将饲料由开口料慢慢过渡到保育料。为防止仔猪因日粮更换而发生腹泻, 可采取逐渐减少开口料所占日粮比例的方法慢慢过渡到完全用保育料。

5 供足清洁饮水

供给仔猪清洁卫生的饮用水, 使其通过饮水器自由饮用;有条件的猪场, 可于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葡萄糖粉+黄芪多糖粉 (饲料中添加了黄芪多糖的, 只需加前2种) , 让仔猪饮用2周, 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降低仔猪营养性应激反应。

6 注重保温与通风

青藏高原冬季寒冷、干燥, 平均气温-17~-5℃。断奶仔猪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 为防止其因气温过低而发生腹泻, 应严格做好保温工作。可于保育舍门口挂棉制厚门帘;有条件的猪场, 还可用供仔猪取暖的小系统供暖设备将舍内有效温度控制在20~25℃。另据报道, 当舍内昼夜温差超过10℃时, 仔猪腹泻率可上升25%~30%。保持恒定的舍温和洁净干燥的环境, 能大大降低仔猪的腹泻率。除夜间密闭门窗外, 可根据天气情况使用供暖锅炉;特别是夜间, 需要每隔2h循环1次锅炉用水, 使舍内温度保持在20℃以上。然而, 夜间为保证猪舍温度而密闭门窗, 势必会增加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 使猪群罹患呼吸道疾病的几率上升, 所以通风工作不容忽视。刚断奶的仔猪在晴朗天气以11:30-15:30开窗通风为宜, 体重达12 kg以上的以10:30-16:00通风为宜。

7 做好日常管理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篇4

关键词:仔猪;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8-0073-01

仔猪出生后的损失和死亡,大部分发生在30 d以内,尤其是第一周死亡的常常占到整个死亡数的65%以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初生仔猪被母猪压死,或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差发生仔猪黄痢、感冒等病而引起死亡。因此,抓好仔猪出生后第一周的饲养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1)初生仔猪一周内的适宜温度要求在24~30 ℃,考虑到普通农场养猪的实际情况,建议可在母猪圈的一侧建一个简易的保温室。建造保温室的材料可就地取材,也可选用玻璃钢、空心砖等,一般要求保温室长1.3 m、宽0.8 m、高1.0 m,在保温室的一侧底部留一个可供仔猪自由出入的小门,小门宽0.15~0.30 m、高0.20 m。保温室内可通过悬挂红外线灯泡(250~500 W)或用热水袋加热。在保温室的中间离底部0.5米处悬挂一支干湿温度计,以便准确掌握温度和湿度。室内地面上放一些铡短的松软垫草,并注意勤换。

(2)由于初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吮吸初乳方能获得,否则易发多种疾病。另外,初乳的营养极其丰富,内含大量的蛋白、乳脂,酸度较高,可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饲养人员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有仔猪争抢同一个乳头时,要及时进行调解。最好是将弱小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体大有力的仔猪固定在中、后部,以便使整窝仔猪发育均匀整齐。如果少数弱小仔猪吸奶不足,可额外进行补喂,以提高整窝仔猪的成活率。

(3)普通农场养猪,往往只重视分娩当天的看护,实际上,仔猪出生后一周内的护理也不可忽视。为了防止仔猪被压死、踩死,要给母猪设置防压隔栏。并要经常进行巡查,防止饿死、冻死事故的发生。

(4)仔猪体内缺铁就会影响自身的造血。而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很少,从母乳中能得到的数量也有限。另外,仔猪缺硒易发缺硒性下痢、肝坏死、白肌病、水肿病等。因此,必须给仔猪补铁补硒。其方法有多种:①仔猪生后3 d内,颈部或臀部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钴注射液和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也可以用铁、硒合剂如“牲血素”、“牲血宝”等,使用剂量要根据产品说明而确定。②将0.25%的硫酸亚铁加0.1%硫酸铜溶液滴在母猪的乳头上让仔猪食用。③在圈内撒布一些干净的红黏土,让仔猪自由采食,以补铁的不足。

(5)生产中有可能会出现母猪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死亡,或者母猪生后无乳,或者所产仔猪数超过了有效乳头数,这就要将仔猪过寄给别的母猪哺育。有时候会出现母猪产仔偏少或者所产仔猪因某些原因死亡了一部分,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可将这些仔猪进行适当的合并。合并前一定要让仔猪吃足初乳。无论是寄窝还是并养,都要充分利用猪嗅觉发达这一特性,在寄窝并养前先将仔猪进行混味。其方法是:用“奶妈”的乳汁涂擦仔猪全身,在夜间进行混群。之后要注意观察,防止母猪拒绝哺乳或咬伤仔猪。

保育仔猪发育规律与饲养管理技术 篇5

1 保育仔猪的发育规律

保育仔猪的生长具有一定规律,其生长发育除与品种、杂交方式等有关外,还与仔猪日粮的营养成分、管理条件有关,养猪生产者都期望仔猪达到最佳生长速度。影响保育仔猪生长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断乳仔猪身体健康,食欲好;二是保育期内全程提供高质量的平衡饲料;三是将断乳应激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四是将环境应激反应降到最低程度[3]。

2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2.1 分群与调教

在仔猪刚断乳转群时,转移到新的环境中,其还未形成固定的位置进行采食、睡觉、饮水与排泄的习惯,应及时进行调教。如可以在栏内安装自动饮水器与料槽,这样可以很快地调教猪仔适应采食和饮水的方式及位置。在将仔猪分群到保育舍时,应对仔猪进行睡卧区和排泄区位置的调教[4]。3~5 d后仔猪就可将睡卧区和排泄区分开,可达到圈舍清洁与卫生的目的。

2.2 科学选用饲料

饲养保育仔猪选用的饲料,不但要对仔猪的消化系统损害较小,还要能刺激仔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使其发育系统较快地发育。选用的饲料既要富含全价营养,又要适口性好、消化吸收率高。保育仔猪的营养摄入与每天的采食量和日粮的营养浓度有关,保育仔猪需要采用“少食多餐”的喂养方式,以减少营养性腹泻,还要采用颗粒饲料与干湿饲料相结合的喂养方式。保育仔猪最初使用浓度较高的日粮,随着采食量的增加,逐步降低营养浓度。体重10.0 kg以内的仔猪没有能力通过调制采食量来获取足够的能量,最初日粮的能量浓度不能低于14.57 mg/kg。随着体重的增加能量浓度可逐步下调。

2.3 温度与湿度调控

保育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21~30日龄为28~30℃,31~40日龄为27~28℃,41~60日龄为26℃,以后温度调控为24~26℃。在气候寒冷的条件下,猪的免疫力有所下降,生长速度减缓,胃肠炎、下痢及肺炎等疾病发生的几率随之增加。猪圈不仅要做好保温工作,还应加强通风换气。保育舍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较为适宜。总之,要促进仔猪的健壮生长,必须为其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2.4 保持圈舍卫生及合理饲养密度

对猪舍定期进行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之一,一般每天坚持打扫圈舍3次,每隔3 d进行消毒1次。在进行消毒的当天,应先将猪圈内的灰尘、猪粪等所有杂物清理干净,待干燥后再选择广谱、高效、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5]。应保证每头保育猪有足够的生活空间,一般每头猪至少有0.3~0.4 m2的活动区间。若饲养的密度过大,圈舍内的空气流通不好,容易发生拥挤、争斗、互咬等情况,导致疾病、受伤等情况的发生,降低了饲料的利用率;若饲养的密度过小,则在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寒冷,容易造成圈舍内的环境温度过低,进而对仔猪的生长产生影响。

2.5 规范免疫

若疫苗接种的次数过于频繁,可明显地降低仔猪的采食量,对其免疫系统的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疫苗的注射过程中,一定要先固定仔猪,然后再进行注射。一般疫苗的种类不同,注射的位置有所不同,切忌不可打飞针[6]。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要以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为依据,以当地和猪场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为参考,根据免疫检测效果进行相应的调整[7,8,9]。

参考文献

[1]黄伟,宁玲忠.如何进行猪群饲养管理[J].畜牧兽医,2010(2):25-26.

[2]保育猪的管理[EB/OL].(2006-10-30)[2008-12-20].http://www.keep-young.com.cn/Tech_Show.asp?ArticleID=412.

[3]陆永干,刘思当.猪群的饲养与管理[J].畜牧兽医,2010(5):12-13.

[4]吴元贵,郝丽荣.保育猪的管理要点[J].养殖技术顾问,2008(3):10.

[5]阎志刚,吴丽卿,张轶芬,等.保育猪的管理与保健策略[J].今日畜牧兽医,2010(4):22-24.

[6]范天林.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273.

[7]薛兰平.保育猪的饲养管理[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12):43.

[8]闫翠芝.保育猪饲养管理的注意事项[J].养殖技术顾问,2011(4):63.

一例保育仔猪腹泻的诊治 篇6

1 发病情况

响水县某猪场共饲养母猪105头,保育猪169头。该场保育舍采取锅炉保温,舍内温度20~22℃,相对湿度85%~90%。2010年3月6日晨,有2头保育猪死亡,保育舍猪群除腹泻症状外未发现异常,随后数日陆续有死亡病例,至3月10日死亡猪只达到53头。

1.1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嗜睡,排酸臭的黄褐色或水样粪便,体温升高至40~41℃,饮欲增加,皮肤、四肢末梢、耳尖发绀,口鼻流白色泡沫,呼吸困难。腹部臌起,后躯沾满稀粪,发病后期出现血痢。部分病猪在发现拉有灰白色组织碎片的红褐色稀粪后很快昏迷倒地,死亡。

1.2 剖解病变

死亡仔猪膘情良好。肝脏肿大,质脆呈黑褐色,脾脏肿大2~3倍,有的可达4~5倍。肾脏肿大,有出血斑、点。胃肠道有卡他性出血性炎症。严重者胃肠内充满血样内容物,以结肠炎最严重,肠臌气,肠壁菲薄,呈半透明状。肺充血,气管、支气管有白色泡沫,肝、脾淤血肿大。腹股沟淋巴结呈鲜红色,心内膜有出血点,脑膜充血明显。

2 实验室镜检

取肝、脾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有荚膜的大杆菌,单个或成对存在。经签别诊断,确认为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仔猪腹泻。

3 治疗

依据诊断结果我们采取了综合性治疗措施:

3.1 搞好环境卫生,用0.5%过氧乙酸、0.2%聚维酮碘等药物交替带猪喷雾消毒,2次/d;周围环境用3%烧碱消毒,2次/周.

3.2 死亡猪作无公害处理———深埋。

3.3 饲料中添加酒石酸泰乐菌素150 g/t、复合维他500 g/t。

3.4 病猪肌注百痢康(盐酸环丙沙星)0.15 mL/kg+加勉(黄芪多糖)0.2 mL/kg,1次/d,连用2 d。5 d后没有出现新病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4 分析与体会

4.1 本次发病是由环境卫生条件引起的。

该场保育舍采取锅炉保温,相对封闭,由于保育床经常冲洗,舍内相对湿度较高,加之通风不良,导致该病的发生。

4.2 产气荚膜梭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也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条件性致病菌。

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饲养管理不善、饲料营养不平衡等,可以诱发本病;同时滥用抗菌药物,使耐药菌株的出现,肠道菌群的失调,也会导致本病的发生。

4.3 本病的防治应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更换污染物或潮湿的垫草;定期消毒,舍内2次/周,外环境1次/月,多种消毒药交替使用;(2)改善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控制仔猪舍内温度,保持舍内卫生及干燥,夏天注意降温,冬天注意保暖;减少应激因素;(3)采用高敏的药物治疗:发病后可选用泰乐菌素、环丙沙星、青霉素等来治疗,用药方式可采用拌料、饮水、肌注、静注等;(4)做好预防免疫:本病病程短,死亡快,仔猪往往来不及治疗就已死亡,因此阳性猪场必须做好预防免疫。一般采取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使仔猪在易感期内获得被动免疫,在产前1个月肌肉注射1次,2周后再免疫1次;仔猪在20日龄免疫1次。

4.4 仔猪腹泻是由环境中各种不良因素诱发引起的外源性疾病。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篇7

1 保育猪的生理特点

1.1 抗寒功能差

仔猪适宜生长的环境温度为24℃~26℃, 长期在18℃以下影响生长, 并诱发多种疾病。因此减少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是保证仔猪有其适宜的环境温度。

1.2 生长发育快

食欲旺盛 (抢食、贪食) , 日增重可达400克以上。此阶段仔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生理变化快, 对饲料的营养及原料组成十分敏感, 因此在选择饲料时应选择适应其消化道变化的营养浓度、消化率都高的日粮。促使仔猪快速生长, 防止因消化不良造成的腹泻。

1.3 对疾病的易感性高

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 自身的主动免疫能力又未建立或不坚强, 对疾病易感, 如传染性胃肠炎、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瘟、伪狂犬病等。

1.4 抗应激能力差

因离开母猪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 仔猪对新环境不适应, 若室温过低、湿度过大、消毒不够彻底等不良因素, 都会引起仔猪的应激反应, 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2 保育猪的管理要点

2.1 合理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要使保育猪正常生长发育, 必须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育猪最适宜的生活环境温度: (21~30) 日龄为25℃~22℃、 (31~40) 日龄为22℃~21℃、 (41~60) 日龄为21℃, 以后为20℃。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75%。因此, 要切实抓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温工作。

2.1.1 防暑降温

保育舍屋顶要安装隔热板, 周围种植树木, 起到避暑遮阳和减少热辐射的作用。室温30℃以上时, 适当的喷雾降温, 每小时喷雾降温五分钟, 并限制喷雾次数, 防止猪舍过于潮湿, 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与侵袭。高温气候每天冲洗猪舍及猪体1~2次, 降温效果更好。

2.1.2 防寒保温

冬春寒冷季节, 对体弱、病残的仔猪要用红外线灯泡保暖。规模化猪场必须配备供暖系统, 加强保温, 创造保育猪最适宜的生活环境。同时要注意通风, 保持空气清新。

2.2 空气品质

氨、硫化氢等污浊气体含量过高会使猪呼吸道的发病率升高。通风是消除保育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和增加新鲜空气含量的有效措施。但过量的通风会使保育舍内的温度急剧下降, 这对仔猪也不适应。生产中, 在饲料中添加“生态宝” (主要成分:乳酸菌、芽孢杆菌等) 能有效除氨除臭、促进有益肠道细菌的增殖。大大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

2.3 适宜的密度

在一定圈舍面积条件下, 密度越高越容易引起拥挤、咬架等, 而减少休息时间, 导致猪只生长速度减慢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特别在冬季寒冷季节, 若饲养密度和群体过小, 会导致小环境温度偏低, 影响仔猪生长。规模化猪场要求保育舍每圈饲养仔猪15头~20头。每头仔猪占圈面积为0.3~0.5平方米。

2.4 饲喂

2.4.1 饲喂的方式

保育猪习惯于群体采食,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使新断奶仔猪顺利的从母乳向固体日粮过渡。在断奶后, 当仔猪尝试采食日粮时, 应当有足够的采食位。断奶后24小时内, 可以一天3次在木板上采食。仔猪越小, 这种方法的效果越好。注意, 应保证每日几次的喂料不会限制采食量。料槽内的饲料不能断。限制饲料或饮水会增加猪只的争斗和不正常行为 (吸吮肚脐、咬耳和咬腰) 。只要饲料能适合猪的消化能力, 就没必要限食。

2.4.2 饲料形状

日粮的形状会影响仔猪采食量和生长。仔猪不喜采食大颗粒饲料, 用直径为2.4毫米的颗粒料优于大颗粒或破碎料。断奶日龄越小, 这点越重要。可以使用粉料, 但浪费会增加10%~15%。颗粒料能减少浪费, 同时因为制作过程中对饲料进行加热与加压, 能增加消化率。另外, 早期断奶猪料中添加高水平的乳制品会使粉料在料槽中流动困难。颗粒料不会产生这种情况, 而且能降低营养的分离和粉尘。

2.4.3 营养的摄入

营养的摄入与日粮的营养浓度和每天的摄入量有关。刚断奶仔猪每天饲料的摄入量较少, 所以日粮的营养浓度相对要求较高以满足需要。因此, 提高采食量的要点是:⑴仔猪容易得到新的日粮;⑵采用颗粒料以促进采食;⑶最初使用浓度较高的日粮;⑷随着采食量的增加, 迅速降低日粮浓度。

设定日粮规格首先应设定最低的能量浓度。10千克以下的仔猪没有能力通过调整采食量来获取足够的能量, 因此日粮的能量浓度不能低于14.57兆焦/千克 (代谢能) 。随着仔猪体重的增加, 能量浓度可以往下调, 但建议不要低于13.61兆焦/千克 (代谢能) 。在保育猪早期阶段的正确饲喂和管理, 会加快仔猪的生长速度, 以发挥肌肉生长的最大遗传潜力。这能降低达到上市体重的日龄, 从而减少饲料消耗。并且早期生长速度越快, 商品猪的瘦肉率就越高。

2.5 饮水

水是机体中含量最高且最重要的物质, 动物对水的需要量远超过其他任何营养成份。小猪的饮水量影响猪的摄食量及猪的生长, 供水速度最低为0.5升/分钟。小猪在限水时, 总饮水量控制摄食量。体重越大, 舍温愈高, 小猪的饮水量就越大。饮水猪只饮水标准为体重在6~16千克, 每天需水量1~2千克。

2.6 消毒

为断奶仔猪提供干净的生活环境, 有助于减少保育舍猪只被致病微生物侵袭。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猪舍门口的消毒池内放入火碱水, 每周更换2次。带猪消毒可以使用碘制剂、戊二醛、季铵盐类等, 对猪舍进行喷雾消毒, 每周至少一次, 疫情高发期每天1次, 注意消毒前先将猪舍清扫干净, 同时消毒剂要交替使用, 以避免产生耐药性。

2.7 驱虫

主要针对蛔虫、疥螨、虱等体内外寄生虫, 驱虫时间以 (35~40) 日龄为宜。体内寄生虫用伊维菌素拌料, 连用5~7天。体外寄生虫可用12.5%双甲脒乳剂兑水喷洒猪体。

3 疾病防控

3.1 疫苗接种

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是保育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每栏仔猪要挂免疫卡, 记录转栏日期, 免疫情况, 免疫卡随猪群的移动而移动, 此外, 不同日龄的猪群不能随意调换, 以免引起免疫工作混乱。在保育舍内主要接种猪瘟、猪伪狂犬病、链球菌、蓝耳病等。在注射疫苗前3~5天饲料内可添加多种维生素, 可起到增强免疫力, 提高抗体水平, 促进抗体生成, 降低免疫应激的效果。

3.2 常见疾病的治疗

3.2.1 水肿病

主要由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毒素而引起。临床表现:抽搐、僵直、突然倒地、眼睑水肿, 体温一般正常。解剖症状为胃肠黏膜水肿。

防治措施: (1) 14~18日龄注射水肿病疫苗, 保护率可达到95%以上。 (2) 个别发病猪只, 采用肌肉注射抗生素, 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蒽诺沙星、磺胺嘧啶等, 同时使用消肿、强心补液的药物。用上述药物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

3.2.2 腹泻

个别体弱的仔猪容易患消化不良性腹泻。为防止产生僵猪可采取隔离饲养, 并加强饲养管理。防治措施:限制喂料量, 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酵母片必要时添加抗生素, 抑制病原微生物侵袭。发病猪只, 采用肌肉注射抗生素, 如诺氟沙星、痢菌净等, 同时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 防止脱水。

4 小结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篇8

1 症状表现

保育阶段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症状是喷嚏、咳嗽和喘气,多见以腹式呼吸,逐渐消瘦,毛长色暗,皮肤苍白,采食量下降,喜卧,不愿走动。一旦明显瘦弱,往往治疗无效,多以死亡转归。在较为寒冷的季节,为了舍内保温而通风不良,空气质量差,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春季夏初较为温暖的季节,空气较为清新,但呼吸道疾病仍在发生,以散发最为常见,且较难以控制。就国内情况来看,呼吸道疾病多以支原体感染为主,混合感染巴氏杆菌、波氏杆菌、链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大肠杆菌等。有些猪场还有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感染的可能,甚至环状病毒(PCV)的感染。剖检病变,多为肺炎、胸膜肺炎、心包炎,甚至腹膜炎的病理变化。肺尖叶、心叶肉变,膈叶背侧对称性出血或腹侧缘实变。严重者整个肺实变,比重增加,尖叶、心叶或膈叶纤维素渗出,或整个肺与胸膜纤维素性粘连,肺间质水肿,花斑状,有弹性;心包积液或心包与心脏粘连;腹腔内有脓汁或肝脏四周表面有脓膜。该病的发病率各猪场有所不同。冬季高发者40%以上,低发者约在15%左右;温暖季节约在10%-20%,但死亡率较高。一旦有较高的发病率,则整个保育阶段猪的生产状态会明显下降,生长速度变慢,饲料报酬降低,出栏时间延迟,药费提高。因此,要控制此病,必须早期投药,早期预防。

2 早期预防措施

(1)母猪在分娩前、后一段时间,通过饲喂药物,一是降低呼吸道内支原体含量,减少仔猪在产房内早期感染支原体的机会;二是清理产道内细菌,如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防止分娩过程中的早期感染。常用药物方案为:

80%支原净125g+强力霉素100g,或80%支原净125g+12%克痢平2000g+碳酸氢钠(小苏打)1000g,或80%支原净125g+磺胺异恶唑500g+TMP 100g+碳酸氢钠(小苏打)1000g,拌入1吨料中,于产前1周和产后1周连续饲喂。

(2)自仔猪14日龄开始,敏感药物饮水或饲喂,控制支原体、链球菌和巴氏杆菌等的感染。

常用方案如下:

80%支原净190g+阿莫西林(纯粉)150g+10%硫酸粘杆菌素1000g拌入1吨料,连续饲喂至换料。或100%支原净100g+阿莫西林100g,加入1吨水,每隔1周持续饮水1周,脉冲式用药直至换料(约在仔猪35-40日龄)。

保育阶段持续用药,控制呼吸道混合感染,减少出现瘦弱仔猪。

常用如下方案: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篇9

关键词:保育;图示法;幼儿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了托幼机构的性质是“对3~6岁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在《规程》中还明确规定了保育工作的目标:“实行教育和保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一、保育管理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1.幼儿园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要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必须树立科学的保育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育观念从传统的“保护身体发育”扩展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从“安全保护与卫生”扩展到“实施教育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保健”,在这种新的保育观的基础上,不仅要搞好传统的保育工作,更要重视“保”与“育”的相互作用过程,将保育和教育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2.保育员不仅是关照幼儿生活的一群成年人,也是重要的教育者

长期以来,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的重心是对幼儿生活方面的照顾,这就使她们与幼儿接触的时间相当长,在某种程度上保育员对幼儿的影响并不亚于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只是影响的途径不同而已。在保育员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幼儿随时会向她们提出许多问题,她们的一言一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社会性发展。同时,在保育员与幼儿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潜课程,这些潜课程是幼儿获得经验与发展的另一重要途径。

3.保育员是幼儿园重要工种之一,是保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幼儿教师的助手,她辅助教师负责幼儿的保健、养育,并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虽然每个幼儿园的工种职责有所差异,但是其基本职责与要求都是一样的,其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保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培养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保育工作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日后发展有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保育员是实施幼儿园保育工作的主要人员,也是影响保育工作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为了切实提高幼儿在园生活质量,也有必要提升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开展保育管理图示法的重要性

幼儿离开成人的照顾无法独立生活,同时,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的身体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各生理功能尚未健全,如,语言、动作、思维、表达等能力都不完善,加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弱,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给健康带来危害。因此,需要成人给予贴心的保育。在托幼机构中,幼儿已从父母的精心呵护下迈出了一大步,在集体生活中对一切都是那样陌生而又好奇,对任何事物都想探索,但他们缺乏危险意识,没有自我保护能力,极易发生意外。因为在托幼机构中,保教人员的责任心比父母还要重,因为父母只管一个孩子,而保教人员要管很多孩子,从他们的吃、喝、拉、撒、睡,一直到早期教育,心理保育等都要照顾到。

可见,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保育应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要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可是在我们常武地区,普遍存在着以教育为主,保育为辅的现象,保育员在幼儿园一直都是扮演着“清洁工”的角色。保育员队伍素质普遍不高,与教育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保育员在岗年龄趋于中老年,年龄结构不合理;保育员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居多;下岗人员占一定的比例;保育员的收入偏低,给工作带来不稳定因素;保育工作往往凭借经验或照搬他人操作方式,随意性大。这些现状可以看出,保育员队伍的素质与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已不相适应,文化层次的偏低、队伍的不稳定,保育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导致保育员工作需要不断培训、检查、再培训、再检查,周而复始还不能达到好的效果。如何能够做到对保育员的培训及管理能适合她们的文化水平?如何能使保育员更好地巩固保育操作方式及操作步骤?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

三、保育管理图示法的特点

古人云:“不立规矩,无以成方圆。”规矩能够实行,必须简单。规则不是做给内行看的,而是做给外行看的,我们把规矩简单化、傻瓜化,让全社会的相关者都能一目了然。

1.图示法能适应保育员文化层次低这一特点

因保育员的学历层次比较低,对于培训过程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制度等不能很好地了解及内化,有时培训完就忘记了,培训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可以把枯燥的文字培训转化成图片。图示不仅具有形象、直观、易懂、易记的特点,还能帮助保育员理清思路,弄清逻辑关系,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

我们把保育员一日工作内容中的各个操作方式分解成图片,每张图片下面配以文字说明,对保育员进行培训。如幼儿的饮用水,保育员应如何测试水温;幼儿的牛奶加热保温,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幼儿餐前桌面消毒,应该先做哪些准备工作,然后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第三步怎么做?等等,让保育员可以根据图示来进行操作,避免了保育员根据自己的想法或者经验随意操作。

2.图示法是完善保育体系的需要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工作重心以教学为主,很少开展保育研究,“保教并重”的原则未真正落到实处。原本应该特别重视的保育工作成了附带工作,这也是导致保育员现状的直接原因。图示法把原本枯燥的制度、操作的文字形式转化为形象的图片,不但方便了保育员,同时也能让班级老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一些班级老师和家长对于保育员的工作内容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具体的操作方式一知半解。把保育操作图示张贴在显眼的地方可以让班级老师和家长了解消毒等一些操作方式和步骤,让家长知道幼儿园的保育员工作是如此细致,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监督保育员操作是否规范、到位。

3.图示法能适应低年龄的幼儿认知

在幼儿园中,幼儿已从父母的精心呵护下迈出了一大步,在集体生活中对一切都是那样陌生而又好奇,对任何事物都想探索,但他们缺乏危险意识,没有自我保护能力,极易发生意外。把幼儿正确行为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那不认识字的幼儿只要看图示就可以知道我应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如果用其他方法做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我们把幼儿洗手、擦嘴、上厕所等活动都用图示表示出来,如把洗手的步骤用一张张图片表示出来,贴在洗手池的上面,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让幼儿洗手时可以看着图片一步步做;在小朋友的小便槽贴上脚印,让小朋友知道上厕所要踩在脚印上,与小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小朋友都挤在一起拥堵而发生意外。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人才管理,只有优质的人才,才能使事业优质发展。因此有效的管理机制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保育员队伍是现代幼儿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重任,高素质的保育员只有密切配合教师努力做好工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断奶仔猪地暖保育技术要点 篇10

关键词:仔猪,地暖,保育,要点

断奶仔猪是指断奶后在保育舍内饲养的保育猪, 即从离开产房开始到迁出保育舍为止, 一般在30~70日龄之间, 在保育舍内饲养30~40d左右。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是:抗寒能力差, 一旦离开温暖的产房和母猪的怀抱, 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尤其是仔猪对温度较为敏感。因为, 仔猪失去了母源抗体的保护, 而自身的主动免疫能力又未建立或不健全, 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 还能诱发多种疾病。如传染性胃肠炎、链球菌病、水肿病、副伤寒、萎缩性鼻炎等, 病死率高达10~30%。严重的还可能诱发猪瘟、蓝耳病等, 对断奶仔猪危害非常大, 特别是秋冬季, 导致养猪户上市商品猪数量减少, 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1 地暖保育舍的建造要求

保育舍的建造应符合防寒、隔热、通风透气、采光、排水、防潮、适用等目的, 尽可能做到冬暖夏凉, 给保育猪创造良好的生长生活环境。栏舍的长、宽比例要科学, 一般长4~5m, 宽3.3~3.6m为好, 当然越接近正方形越好。若猪栏长度大, 宽度小, 不利于猪的活动生长。舍内地面要坚实、致密、不透水, 最好是混泥土地面, 地面还要有一定的坡度, 便于清洗消毒, 栏内又不积水。

2 保育舍地暖的铺设方法

保育舍地暖铺设有两种方法:

2.1 电热板式控温地暖的铺设

方法是把制作电热板的电热丝盘在长2m、宽1m、厚2cm的保温板 (泡沫板) 上, 然后铺到栏舍地面上, 注意地面一定要平整。铺好电热板后再在保温板上面抹上水泥, 水泥不能太厚以免影响散热, 一般2~3cm左右即可。最后接上控温开关, 注意接线头要处理好, 防止被猪咬坏漏电, 发生危险。

2.2 地热式保温地暖的铺设

方法是根据仔猪保育舍的建造情况, 用地暖管按20~30cm的间距铺管。利用燃料加温, 达到猪舍和地面保温目的。以上两法饲养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 (地暖保温也适用于母猪产房) 。

3 保育舍内温湿度及通风管理

3.1 温度

保育舍内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保育猪对饲料的消耗和增重, 断奶仔猪最适宜的温度, 可根据公式:T=0.06W+26来计算 (T表示温度, W表示猪体重) , 如体重10kg的仔猪, 最大增重速度的适宜温度为27.2℃。保育舍的室温一般控制在22~28℃为好。

3.2 湿度

湿度大, 猪的抗病能力减弱, 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生长, 仔猪易患肠炎、疥廯、湿疹和呼吸道疾病;当相对湿度由45~95%时, 猪的日增重下降6~8%。保育舍的湿度控制在60~65%为好。

3.3 通风

由于保育舍内的猪只多、密度大, 在寒冷季节往往可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如:氨气、二氧化碳等。因此, 在保温的同时还要搞好通风换气, 排除舍内的有害气体, 为猪只提供舒适的生长生活环境。

4 保育舍内仔猪的保健措施

4.1 饲料

为保育猪提供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 此外, 为减少因饲料过渡而造成的仔猪应激, 要把握好新转入第一周仔猪的限料及第二周仔猪的饲料过渡。可在过渡料中适当添加一些广谱抗菌素类药物, 对预防仔猪因转群及饲料过渡应激所造成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 是一种很好的防护措施。

4.2 消毒

对保育猪的消毒, 采取隔日消毒的原则, 要采取全方位立体喷雾消毒, 并确保消毒药的有效浓度及喷雾密度等。为必免病原菌对消毒药产生抗药性, 应采取每周更换一种消毒药的原则。

4.3 防疫

根据养猪户自定的免疫程序, 及时准确的做好各项免疫工作, 免疫剂量要足, 一猪一针, 头头免疫, 操作规范确保免疫密度和效果。

4.4 去势

保育猪入舍后一周左右, 如无异常可安排去势工作, 去势时最好在舍外进行, 以免影响其他猪, 造成应激。有的养猪户把免疫与去势同时进行, 效果也很好, 减少了重复抓猪应激, 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4.5 驱虫灭蝇

体内驱虫首选药物伊维菌素 (或阿维菌素预混剂) , 用法用量按具体药物说明使用;环境灭蝇, 可用敌百虫或菊酯类杀虫剂, 使用方法也是按具体药物说明使用。

4.6 灭鼠

上一篇:品牌国际化经营下一篇:网络安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