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共7篇)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篇1
在猪场的生产中, 仔猪的保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保育阶段是仔猪一生中独立生活的开始, 是集适应、转换、发育为一体的时期。仔猪在保育阶段的快速、健康成长, 为猪场疫病控制, 经济效益的改善, 育肥期实现良好生长, 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就怎样养好保育仔猪进行探讨。
1 仔猪断奶的准备
在正常情况下, 产房的哺乳仔猪一般在21~28 d进行断奶, (体重6~8 kg, 该数据因猪场不同而不同) 转群到保育舍。仔猪断奶是一生中最大的应激, 一方面是心理应激, 母子分离心理上失去了依靠;第二方面是环境应激, 由产房变为保育舍, 同时伴随着饲喂方式、温度、密度及饲养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应激。面对着以上诸多的应激因素, 我们必须进行逐一改善, 尽量的创造出与之相适宜的生活环境, 这样才能降低断奶应激给猪生长带来的影响。
1.1 母子分离
目前的规模化猪场, 为了减少母子分离的应激, 仔猪断奶基本都实行“母走子留”。即在断奶时将母猪先转出产房, 让小猪在产房继续饲喂5~7 d后转入保育高床, 这样虽然仔猪失去了母猪的保护, 但还是处于一个熟悉的环境, 其营养获得的方式、人员的管理、温度湿度、饲养密度等没有改变, 可以有效的降低母子分离所带来的应激。
1.2 温度湿度
在转群前一天, 确保保育圈舍的温度和湿度和产房一致, 降低环境对仔猪的应激。保育舍进猪前要升温, 要实现比仔猪在产房后期的温度高1~2℃的需要, 将保育舍的温度提前升至28℃, 湿度控制在65%左右, 这对于保证仔猪顺利度过“断奶关”非常重要。原因如下:首先, 饮食的改变, 哺乳仔猪从吃母猪的奶水转变为喝水、吃饲料, 奶水的温热与水、料的干冷形成巨大的反差;其次, 热源的消失, 产房中的哺乳仔猪喜欢挤在母猪的腹部睡觉, 感觉很温暖, 断奶后, 热源消失, 不适应的感觉明显增加;再次, 断奶后的新环境以及离母的失落、孤寂, 会加重仔猪的不安和恐慌。因此管理人员通过提高保育前期的舍温, 能明显消除“断奶关”中的“离母应激”。
1.3 早期控料
因为仔猪离开母猪后, 会伴随不安、烦躁等情绪找寻母猪, 断奶后1~2d的采食量会明显降低, 而由于饥饿难耐, 又会在两天过后暴饮暴食, 造成仔猪消化不良, 而引起腹泻、拉稀。所以, 在母猪离开产房这段时期的仔猪5~7 d的饲喂讲究减料、定量和分餐。把仔猪由原来的自由采食教槽料改为减量饲喂, 饲料的减少量约为自由采食阶段的15%左右。秉承少量多餐的原则, 每次不用添加过多的饲料, 保证略有稍欠为好。每天的饲喂餐数控制在7~8餐为宜。在转群至保育舍的第一周, 继续饲喂仔猪教槽料, 以降低饲料的改变而带来的应激。
1.4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一般以每头猪所占猪栏或所占猪舍面积来表示, 每头保育仔猪确保有0.4 m2的全漏粪地板的生活面积。饲养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猪舍温度、湿度、通风、有害气体和尘埃微生物的变化的含量, 也影响猪的采食、饮水、排泄、活动、休息等行为。密度过大, 就会增加猪的咬斗次数, 休息时间和采食都会减少, 尤其是夏季密度过大, 会使气流降低, 局部环境温度升高, 猪的采食减少, 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下降, 猪群也容易引发疾病。密度过小, 也会是仔猪失去群居习性, 造成设施设备浪费。
1.5 仔猪饮水
猪群的饮水量和采食量呈现正相关, 因此, 采食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饮水。而猪群的水需求有四个来源:外部饮水、饲料中的水、注射用水和体内代谢水。其中, 外部饮水是最主要的水来源。刚进入保育舍, 对饲料和饮水还未熟悉的仔猪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整从而来适应新的环境。据调查猪圈内85%的仔猪可能需要花费大约35 h才能找到饮水, 而90%的仔猪则需花费约30 h才能找到饲料。因此, 对刚转入保育舍的仔猪, 通过调整饮水器的设置, 让其自然地滴一部分的水, 可便于仔猪快速找到水源。提高仔猪的饮水量, 可以从饮水器的选择、安装、数量以及水流等方面来进行管理和控制。目前的饮水器主要有3种:鸭嘴式饮水器、乳头式饮水器和杯式饮水器。不同的饮水器对仔猪的饮水量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 在上述3种饮水器中, 乳头式饮水器和杯式饮水器确实能提高饮水量, 但两者造成的水浪费也较为严重。猪场中饮水器安装的最佳位置, 以保证每头仔猪都能饮用到足够的水为宜, 即保育舍中饮水器安装的高度与圈舍中最弱小仔猪的肩部高度一致, 且保证饮水处通达透亮, 便于仔猪寻找水源。按照传统的观念来讲, 每10头仔猪必须配备1个饮水器, 但作为10头仔猪每窝的圈舍最少不能低于安装两个以上的饮水器, 因为圈舍中的仔猪存在层级现象, 容易导致竞争性的缺水。诸如:口渴争水、天热冲凉争水等等。
2 保育仔猪的饲喂方式
保育仔猪的饲喂分为两种方式, 一是人工饲喂, 二是自由采食。
2.1 人工饲喂
需要根据料槽内是否有剩料及其量的多少来决定。具体做法是, 在饲喂前先看料槽内饲料的量, 如果槽内仅有一点碎料末没有成小堆粉料或颗粒饲料, 说明上次喂料量适中;如果看到同槽内被舔得干净湿润, 说明上次喂料量不足, 本次应增加投料数量;如果槽中有剩料, 说明上次喂量太多, 本次应减量, 将剩料清除。在此阶段做到少喂勤添, 一昼夜喂6~8次。此方法在保育后期仔猪采食量增加后, 工作量有所增加, 同时饲料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
2.2 自由采食
获取仔猪的最大生长速度, 一般都采用自由采食。需要根据仔猪的日龄及采食量的增加, 调整料箱出料口径的大小, 满足仔猪的采食需求, 以获得最佳的饲料转化效率, 同时也可减少饲料的浪费。
3 转群头三天的饲喂要点
3.1 饲喂
自由采食箱饲喂仔猪往往都是利用小猪拱转料筒或者出料口的档杆, 而使饲料掉在料盘里面, 从而达到采食的目的。注意一点, 在产房仔猪补料时, 都是采用人工添加饲料, 这样仔猪很容易就获取了饲料。而自由采食后, 小猪刚开始不会去拱料筒或者是出料口的档杆。这样就需要饲养员进行引导, 当仔猪转入后需要人工去转动料筒或者档杆。刚开始时, 饲料不能加太多, 一是浪费, 二是料加多后仔猪难以转动料筒。也可以采用人工饲喂的方式进行, 等仔猪适应后, 再进行自由采食。
3.2 饮水
仔猪转入保育舍时, 饲养员需要对饮水器进行放水。具体做法是用手压住鸭嘴式饮水器的档杆。该工作的意义在于, 放掉饮水器内集留的脏水和引导仔猪去饮水, 同时也可以检查饮水器是否工作正常。在水里需要添加营养性物质, 持续3 d。为了降低应激, 该工作在产房断奶前3 d就需要进行。
3.3 分群
在仔猪转群时, 需要对仔猪按照性别、体重大小进行分群。合理的分群可使仔猪间的竞争处于平等, 减少因不平等的竞争而造成弱仔猪的出现, 提高仔猪均匀度。10 d后, 对于栏里面个别较弱的仔猪还需要进行调栏。在分群时, 可对该批次较弱的仔猪放在该保育舍中间的栏位, 这样可让它们处在温度比较稳定的环境, 利于生长。
3.4 调教
仔猪转群时, 需要对其进行食、睡、排泄三点定位。该工作做好的话, 对于日后的饲养管理带来很大好处就是工作量的减少。具体做法是:在仔猪排泄的地方洒水或者把仔猪刚拉的粪便集中在排泄区, 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 保育舍的饲养管理要点
4.1 饲料添加
仔猪转群至保育舍的第一周继续饲喂教槽料。1周后用3~5 d的时间按一定的比例转换为保育前期料。日常工作中必须根据仔猪的日龄变化经常、准确的调整料筒出料口的大小, 满足仔猪的采食需求。仔猪是否吃饱, 可以通过仔猪的行为、粪便、体型外表及饲料添加量来判定。
4.1.1 采食行为:
如果在料盘里面人工投放一些饲料, 仔猪是一窝蜂似的来哄抢, 吃完后还继续守望在料筒边, 证明仔猪没有吃饱。理想的情况是, 每次仔猪采食后, 饲料在料盘中覆盖的面积只占总面积的25%。
4.1.2 粪便:
仔堵断奶3 d之内的粪便由粗变细, 由黄色变成褐色, 这是正常粪便, (观察粪时间一般在12~15时) 。粪便软、油光发亮、色泽正常时, 投料量不用改变;如果圈内有少量零星粪便呈黄色, 内有饲料颗粒, 说明有个别猪抢食过量, 需要控制饲料的投放量, 本次投料应比上次减少20%左右;如果发现粪便变软, 处于将拉未拉之间的软粪时, 甚至呈糊状, 颜色呈黄色且粪内含有未消化饲料, 且比例较大50%, 这是全群仔猪要下痢的预兆, 如果该批次仔猪精神状况良好, 则是典型的营养性下痢, 需要停止饲料的投放, 检查饲料的质量。
4.1.3 仔猪的腹围:
如果仔猪的腹部比较充盈, 没有凹陷, 俯瞰整个仔猪腹部呈圆形, 则证明仔猪吃饱, 反之亦然, 需要增加饲喂量。
4.2 温度、湿度与通风
在仔猪转至保育舍的一周内, 温度必须控制在28℃, 随后以周为单位, 逐步每周降低1℃, 断奶后4~5周, 将温度控制在22~24℃就行, 湿度最好控制在65%左右。保证圈舍内的空气质量, 必须进行有效的通风。具体作法是根据仔猪的日龄、圈舍内空气质量 (氨气味大小) 和环境温度进行, 必要时, 需要牺牲温度而保证通风。保育猪特别在前期需要温暖的环境。这与整栋保育舍要求的空气流畅、新鲜有冲突。目前有猪场将保育舍捂得严严实实, 致使舍内空气污浊不堪, NH3、CO、CO2、粉尘、微粒等严重超标, 这也是目前保育舍被界定为猪场环境最差圈舍的原因所在。而这些有毒有害气体、物质的留存, 对猪群的健康影响非常巨大, 突出表现为抵抗力下降、呼吸道疾病多发、眼睛病变增多等等。解决这一难题, 可为刚转入保育舍的仔猪提高保温灯, 在保育床上设置半场的木制高床供仔猪休息, 减少由于腹部受寒而引发疾病;同时, 于一天中温度较高的中午, 开启天窗或启动排风扇进行通风换气。
4.3 药物保健
保育仔猪由于其自身发育程度的局限, 环境的剧烈变化等等, 使其在生产中成为养猪链条中的薄弱环节。我们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 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度的药物保健。仔猪的保健应当是基于其特殊的生理机能上的调理和加强, 仔猪存在三方面的生理缺陷, 即:体温调节能力弱、消化机能不健全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我们通过创造温暖的环境和提供适宜的饲粮来补充前两个缺陷, 而免疫力的提高则需保健来进行加强。保育猪药物保健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饮水加药、饲料加药、免疫注射、日常治疗。
4.3.1 饮水加药:
断奶对仔猪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因此, 如何减少断奶应激是成功饲养保育猪的一个重要环节。仔猪在刚断奶时不愿意采食饲料, 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饮水器饮水。在保育猪的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和多维, 能较大程度地缓解应激反应, 以提高仔猪的抵抗力。由于突然的断奶, 仔猪没有了母乳提供的抗体保护, 肠道内的各种致病菌会大量繁殖。而且由于自身的抵抗力较低, 很容易感染各种呼吸道疾病。因此, 在断奶后的前1~2周, 可以通过饮水加药的方式, 在饮水中添加广谱抗菌素。
4.3.2 饲料加药:
铜和锌是猪只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 又有促生长和杀菌作用。80年代的中后期, 铜在断奶猪饲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以致于大多数猪场以猪粪的颜色是否黑亮来评价饲料的质量。有些饲料生产厂商为迎合客户的心理, 在不需要高铜的生长育肥猪饲料中也添加了高铜, 由此产生的猪粪严重地污染了环境。90年代中期, 锌逐渐取代了铜的位置, 而且效果还比铜好。早期断奶猪料中添加2 000 mg/kg以上的锌能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 并能增加生长速度, 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许多饲料生产厂商在早期断奶猪饲料中添加了高浓度的抗菌素, 以防止断奶仔猪的下痢。但由于新断奶的仔猪采食量较少, 所以效果不及饮水加药。而后阶段的饲料, 大多数猪场都采购饲料公司生产的品牌颗粒料, 因此加药也比较困难。如保育猪的后期料是自己加工或是向饲料公司特约加工的, 饲料加药就相对容易。健康状况较差的猪场, 一般在仔猪断奶2周后, 母源抗体逐渐消失时, 表现出了各种病症, 较普遍的是综合性的呼吸道疾病, 所以各场可根据本场疾病的流行情况, 在出现发病症状前, 提前7~10 d在饲料中加药。容易产生抗药性的药物, 可采用脉冲式加药。
4.3.3 免疫注射:
疫苗接种主要是预防高危险性疾病的发生。而对那些低危险性疾病, 在经济上不一定划算。正常情况下, 仔猪在断奶后的一段时间里, 母源抗体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随着时间的推延, 抗体水平不断下降, 直到失去保护能力。如疫苗注射时间过早, 仔猪体内还有较高的抗体水平, 那么疫苗和抗体发生中和反应, 导致免疫失败。如疫苗注射时间过晚, 母源抗体早巳不足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攻击, 可能感染疾病。因此在制订免疫程序前应进行抗体测定, 以确定最佳的免疫时间。制定免疫程序后, 还要定期进行抗体的监测。如发现抗体水平不够高, 要及时分析原因, 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整, 确保免疫的成功。
大规模集约化猪场一般采用全出全进的生产方式, 相对来说健康状况比较好。而且一旦发病也比较容易控制。因此在保育猪阶段, 一般只注射几种必须注射的疫苗, 如猪瘟、口蹄疫, 其他疫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季节性的或临时性的使用, 如伪狂犬病。有些猪场由于建场较早, 因此疾病较多。且布局较差, 产房及保育猪舍不能做全出全进, 各种细菌性疾病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只能通过注射各种疫苗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使用比较普遍的有猪副嗜血杆菌、支原体肺炎、萎缩性鼻炎、胸膜肺炎、链球菌脑炎等疫苗。但要注意的是保育猪应尽量少打疫苗, 特别是细菌性疫苗, 以减少应激。如确需注射细菌性疫苗, 应尽量避免与饮水加药和饲料加药相冲突。60日龄左右的保育猪应进行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的工作。以确保仔猪的生长发育, 提高饲料报酬。
4.3.4 日常治疗:
常规的保育舍通常采用全漏缝地板和自由采食料槽, 因此平时的工作量不大, 所以饲养员应加强对仔猪的观察, 特别是断奶1周内的仔猪。发现病猪应及时治疗, 如不能立即见好, 应立即隔离观察作进一步的治疗。治疗后应在其背部作好标记, 以区分注射的药物和次数, 并作好记录。断奶仔猪的常见病除了下痢和呼吸系统疾病外, 还应注意腿关节和膝关节的肿大。如出现同一症状的病猪数量增多, 而且发展的趋势很快, 应根据临床症状, 在饮水中加入相应的抗菌素。同时, 通过兽医的解剖和实验室诊断, 对疾病予以确诊, 以尽快控制疾病。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的猪场, 对一些常见疾病, 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 可在其症状发生前, 提前1~2周在饲料中针对性的加上一些药物, 以减少或减轻临床症状。
4.4 日常管理
正确处理干燥、卫生和消毒的关系。在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 圈舍的干燥比卫生重要, 卫生又比消毒重要。多数猪场喜欢给保育舍冲栏, 显得既干净又便捷, 殊不知, 此举所造成的危害很大。按照研究表明, 保育舍的湿度控制在60%~75%较为适宜, 而频繁冲洗栏舍可致湿度达85%以上, 这对刚断奶转群的保育仔猪而言, 是个巨大的挑战。在生产中曾发现保育猪大规模出现腹泻拉稀, 用药物作保健未见明显好转, 后经仔细查看、询问, 才发现频繁冲栏实为真正的罪魁祸首。因此, 保证栏舍的地面干燥非常重要, 猪场只需勤快地将粪便清扫干净即可, 无需冲栏, 当猪场所处环境气温低于28℃时, 保育舍不必冲栏。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本身无可非议, 但现在的猪场却将消毒提高到了至高无上的程度, 这就有违常理了。按照生物存在的自然法则, 动物、微生物、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这对于任何一个小的生态圈都适合。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为目的的频繁消毒, 显然与上述法则相违背, 因此, 本着从当前畜牧生产实践的现状出发, 对猪群每周进行1次消毒已足够。在每日巡视工作中发现体况消瘦、腹部萎瘪、皮毛絮乱无光、嗜睡、食欲不振、眼窝深陷、精神萎缩、腹泻、腿病、胀气的仔猪必须进行隔离, 进行个体治疗。如果出现的比例很大, 则需要考虑饲养措施的调整及考虑猪群健康问题。要求员工每日对保育床面上的粪便进行彻底的清理。做好饲料消耗记录, 把洒落在料槽外面的饲料收集起来。对猪群的免疫及猪只的治疗情况也需要记录在案。
5 总结
断奶是一个高度应激的过程, 在群体社会学和生理学方面都会对仔猪产生很大影响。再加上管理不当加重了断奶应激的强度, 严重影响了仔猪的生长性能, 甚至造成仔猪死亡。断奶仔猪的生长受阻会影响生长肥育期的性能, 从而降低猪场的利润。目前很多猪场仍然实行“一点式”的模式进行养猪, 即在同一个地域实行“一条龙”管理 (配怀舍、分娩舍、保育舍、生长育肥舍等等) 。这样非常容易使不同圈舍之间形成交叉感染, 给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难度。按照最新的养殖方式, 即将保育舍建在远离分娩舍和育肥舍的地方, 使其相互之间的距离保证在500 m以上, 同时做好全进全出、环境控制等工作, 这样对内对外都防止了病原菌的侵扰, 保证仔猪的健康成长。
保育猪作为一个脆弱的生命群体, 非常容易受到疾病的威胁, 需要养殖户细心呵护。因此, 保育舍必须保证高标准的卫生条件,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最理想。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对圈舍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洗、消毒, 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相信通过对生产中的关键点进行把控, 保育仔猪的生长性能将会得到较好的改善。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篇2
1 进猪前的准备工作
保育舍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保育舍要严格消毒。在保育猪进入前, 首先要把保育舍冲洗干净。将舍内所有栏板、饲料槽拆开, 用高压冲洗, 将整个舍内的天花板、墙壁、窗户、地面、料槽、水管等进行彻底的冲洗。同时将下水道污水排放掉, 并冲洗干净。然后, 再用2%火碱清洗、消毒。同时做好保育舍温度, 将栏板、料槽组装好, 将舍内的温度保持在保育猪刚转进来最适宜的温度范围 (28~30℃) , 然后准备进猪。
2 分群与调教
2.1 分群
刚断乳的仔猪一般要在原来的圈舍内呆1周左右的时间再转入保育舍, 在分群时按照尽量维持原窝同圈、大小体重相近的原则进行, 个体太小和太弱的单独分群饲养。这样有利于仔猪情绪稳定, 减轻混群产生紧张不安的刺激, 减少因相互咬斗而造成的伤害, 有利于仔猪生长发育。2.2调教刚断乳转群的仔猪因为从产房到保育舍新的环境中, 其采食、睡觉、饮水、排泄尚未形成固定位置, 如果栏内安装料槽和自动饮水器, 其采食和饮水经调教会很快适应。仔猪赶进保育舍时, 头几天饲养员就要调教仔猪区分睡卧区和排泄区。假如有小猪在睡卧区排泄, 这时要及时把小猪赶到排泄区并把粪便清洗干净。饲养员每次在清扫卫生时, 要及时清除休息区的粪便和脏物, 同时留一小部分粪便于排泄区, 经3~5d的调教, 仔猪就可形成固定的睡卧区和排泄区, 这样可保持圈舍的清洁与卫生。
3 饲养管理
3.1 合适科学搭配喂料
保育猪是以自由采食为主, 不同日龄喂给不同的饲料。饲养员应在记录表上填好各种料开始饲喂的日期, 保持料槽都有饲料。当仔猪进入保育舍后, 先用代乳料饲喂1周左右, 也就是不改变原饲料, 以减少饲料变化引起应激, 然后逐渐过渡到保育料。过渡最好采用渐进性过渡方式 (即第1次换料25%, 第2次换料50%, 第3次换料75%, 第4次换料100%, 每次时间3d左右) 。饲料要妥善保管, 以保证到喂料时饲料仍然新鲜。为保证饲料新鲜和预防角落饲料发霉, 注意要等料槽中的饲料吃完后再加料, 且每隔5d清洗一次料槽。
3.2 饲喂方式
在断奶后, 当仔猪尝试采食日粮时, 应当有足够的采食位。断奶后24h内, 可以3次/d在木板上采食。仔猪越小, 这种方法的效果越好。注意, 应保证每日几次的喂料不会限制采食量。料槽内的饲料不能断。限制饲料或饮水会增加猪只的争斗和不正常行为 (吸吮肚脐、咬耳和咬腰) 。只要饲料能适合猪的消化能力, 就没必要限食。
3.3 控制适宜的温湿度
仔猪转群到保育舍后, 保育栏内温度在2~3d内升高到28~30℃, 3d后即调节至26℃, 以后按每周2℃降幅逐渐降低到10周龄的21℃ (这样有利于减轻转群的应激) 。栏内应有温暖的睡床, 以防小猪躺卧时腹部受凉。同时要注意防止贼风 (舍内风速低于0.25m/s) , 保持舍内干燥 (湿度应在50%~75%) 、温暖和空气清新 (NH3浓度低于26μL/L) 。
3.4 合理密度
在一定圈舍面积条件下, 密度越高, 群体越大, 越容易引起拥挤和饲料利用率降低。但在秋冬季节, 若饲养密度和群体过小, 会造成小环境温度偏低, 影响仔猪生长。规模化猪场要求保育舍每圈饲养仔猪15~20头, 最多不超过25头。圈舍采用漏缝或半漏缝地板, 每头仔猪占圈舍面积为0.3~0.5m2。密度高, 则有害气体氨气、硫化氢等的浓度过大, 空气质量相对较差, 猪就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 因而保证空气质量是控制呼吸道疾病的关键。
3.5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各种疫苗的免疫注射是保育舍最重要的工作之—, 注射过程中, 一定要先固定好仔猪, 才在准确的部位注射, 不同类的疫苗同时注射时要分左右两边注射, 不可打飞针;海栏仟猪要挂上免疫卡, 记录转栏日期、注射疫苗情况, 免疫卡随猪群移动而移动。此外, 不同日龄的猪群叫不能随意调换, 以防引起免疫工作混乱。
3.6 健康饮水
水是猪每天食物中最重要的营养, 仔猪刚转群到保育舍时, 最好供给温开水, 前3d, 每头仔猪可饮水1kg, 4d后饮水量会直线上升, 至10kg体重时日饮水量可增加到1.5~2kg。饮水不足, 使猪的采食量降低, 直接影响到饲粮的营养价值, 猪的生长速度可降低20%。仔猪断乳后为了缓解各种应激因素, 通常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钾盐、钠盐等电解质或维生素、抗生素等药物, 以提高仔猪的抵抗力, 降低感染率。选择电解质、多维要考虑水溶性, 确保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供应。
3.7 保健工作
浅析保育猪的管理 篇3
(1) 生理机能不完善:保育猪各种功能不完善, 特别是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 控制疾病和提高合适条件非常重要。 (2) 生长速度快:保育仔猪从断奶时7千克, 生长到70天时体重28千克, 增加20多千克, 对营养健康要求相当高。 (3) 母源抗体消失, 抗病能力差。 (4) 饲料变化大, 营养应激强烈。 (5) 饲养密度大, 环境条件问题严重。 (6) 断奶、转群、并窝应激大。
2 断奶时间
目前仔猪普遍采用早期断奶, 早到16—17天断奶的也很常见。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减少母猪哺乳天数, 缩短分娩间隔, 增加年产胎次来提高母猪实际繁殖效率, 还可以减少疾病由母体向仔猪的垂直传播几率。但是在实践中, 早于3周断奶, 母猪延迟发情的比率较高, 往往得不偿失。由于仔猪断奶较早, 管理要求要高, 才能保证成活率。特别值得考虑的因素有温度、采食量、饮水量、饲料营养成份、防治疾病感染等。人们普遍认识到, 保育期即仔猪断奶后直到8—10周龄, 是猪生长过程的关键时期。最佳断奶时期应根据本场实情而定, 其原则是能获得最佳免疫能力, 同时取得8周龄的最佳体重。
3 断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在保育期仔猪长的非常快, 养到6—8周龄时, 体重至少会增加四倍。因此, 保育栏应设计为保温、舒适, 对5千克体重仔猪没有不良反应的环境, 饲养体重25千克以上再转入生长育肥舍。至于仔猪保育舍的饲养管理及栏舍设计应注意一下几点。
3.1 保育的位置应放在污染源最少的地方, 许多猪场将其放在分娩舍与生长舍之间, 这样做是最危险的。
3.2 保育舍必须有多间分隔的栏圈, 以便同龄的仔猪关在同一栏圈。转群后进行清洁、消毒, 空栏几天再进猪。
3.3早期刚断奶仔猪的许多毛病是由于脱水引起的, 因此刚断奶仔猪必须随时饮到新鲜清洁的水。每8个仔猪得到一个饮水器, 其高度不得超过10公分, 水压最好不要太大。仔猪转到保育舍后, 要确保所有仔猪3个小时内喝到水。起初几天在水中加入电解质会大大减少仔猪脱水的危险。
3.4饲料一定要新鲜、可口, 刚开始最好将少许的饲料放在饲料盘, 每天喂6—8次, 未吃完的料要立即拿走。一旦仔猪学会采食后, 就可以引导它们到饲料槽吃料。
3.5哺乳仔猪习惯竞争采食, 因此不管用盘还是用料槽, 都得有足够的喂料空间, 比如每两头一个食位, 每个食位之间最小10公分。
3.6对于刚断奶的仔猪来说, 因为采食量小, 饲料营养一定要达到要求。同时, 适口性要好, 日粮至少要含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高蛋白和高能量饲料。建议仔猪料最好掺点牛奶粉。
3.7早期断奶仔猪仍然怕冷, 应该放在小间保育舍饲养, 保持每周断奶的仔猪占有一间。同一周断奶的仔猪要求相同的饲料管理方式和生长环境, 同时也要考虑到随着仔猪日龄增长, 所需温度下降, 保育舍一天中的温度变化最好不超过1—2度。
3.8通风是十分重要的, 但风源不能来自其它栏舍, 因为许多呼吸疾病是通过污染的空气传播的。开始时, 换气量不要太大, 相对温度保持在百分之七十五, 注意不得有穿堂风。当仔猪接近转出时, 每分钟都得换气, 温度二十四, 相对湿度百分之七十五。
3.9最好使用漏逢地板, 猪栏积粪不能太多, 让粪便自动掉下, 要做到这一点漏逢地板面积在百分之五十以上。这种漏逢地板种类很多, 选购时要注意网眼规格, 太小粪便不易掉下, 太大容易损伤猪的趾蹄。
4 免疫能力
仔猪一出生就会染上出生地周围的所有的微生物和病原体。仔猪首次吸到母乳成为初乳, 初乳中含有许多抗体, 能抵抗其母体已接能过的和免疫过的各种疾病。这一过程叫“被动性获得免疫力”。随着仔猪的增长, 这种保护力逐渐减少, 当仔猪长到21日时, 免疫力下降百分之五十。与此同时, 仔猪自身的免疫机制开始形成, 但要到仔猪长到5—6周时才完全起作用。在过渡期间, 猪本身得花上好几天才能识别到某种病原入侵体内, 产生出保护性抗体。此时已经晚了, 病原将导致疾病。
在被动性获得免疫力下降到有效保护水平线下与自身系统完全形成之前的这段时间成为“易受伤害期”。
“被动性获得免疫力”对疾病有效保护期何时失去跟疾病的种类有关, 有些病症当时不明显, 但对猪的后期的生长速度会产生很大影响。这些主要包括支原体肺炎、萎缩性鼻炎和传染性胸膜炎。因此我们要及时做到以下两点:仔猪仍受初乳对疾病免疫力保护时尽早断奶;及时注射疫苗, 并在干净的环境中饲养到它们自身产生足够抗体为止。
很有可能猪一生下来就会得到良好的保护。这要求16天断奶, 同时要求有足够的隔离式保育舍, 尽量减少来自其它猪只的污染。
5 如何得到最佳体重
仔猪刚出生后可能掉膘, 3-4天后, 每日都会长快一点, 也就是说其生长速度是与日递增的, 这一阶段称为“加速生长阶段”。
加速生长将持续到12—16周龄, 此后每天的增重量相同。这种被称为“恒速生长期”, 加速生长期, 特别是前8周, 生长速度的快慢将决定恒速生长的速度, 即恒速期每天生长速度的快慢。那么当猪只长到8周龄时, 这也就是它达到恒速期的时间, 而恒速期的速度 (即日增重) 早就确定下来了。因此饲养管理的核心是力争达到8周龄最大体重。
6 保育猪的喂养
保育猪是以自由采食为主, 当仔猪进入保育舍后, 先用代乳料饲喂5-7天左右, 以减少饲料变化引起应激, 然后逐渐过渡到保育料。过渡最好采用渐进性过渡方式, 即8:2→7:3→5:5→3:7→2:8, 每次时间1—2天左右。饲料要妥善保管, 以保证到喂料时饲料仍然新鲜。为保证料槽饲料新鲜和预防料槽边角饲料发霉, 少喂多餐, 每天添料3~4次, 每天空料槽2次是保证仔猪任何时候所采食饲料新鲜度的有效措施。
7 消毒
在消毒前首先将圈舍、过道彻底清洗干净;平时猪舍门口的消毒池内放入2%烧碱水, 每周更换1次;带猪喷雾消毒用常规消毒药交替使用, 每周至少1次, 发现疫情时每天1次;冬季趁天气晴朗而且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间段进行消毒, 防止给仔猪造成过大应激;做好冬季猪舍内醋酸的熏蒸消毒工作, 降低猪舍内p H值, 防止不耐酸致病微生物的入侵。
8 疾病预防
仔猪保育预防疾病的主要措施是注射免疫疫苗, 在进行疫苗注射的时候要将仔猪固定好, 找准疫苗注射的具体部位, 不能打飞针, 两种不同类的疫苗尽量不要同时注射。同时要做好仔猪的免疫监控工作, 要用免疫卡记录仔猪的免疫记录, 免疫卡的内容主要包括仔猪注射疫苗的时间、品种以及仔猪转栏的具体日期。免疫卡要跟随猪群活动, 不能中途丢弃。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出生时间不同的仔猪不能进行混合、调换, 因为随意调换可能造成注射疫苗的遗漏和重复注射。应当将出现过敏现象的仔猪单独放置在一个猪圈之内, 以保证仔猪的安全。对于过敏比较严重的仔猪, 则要进行相关的药物治疗, 比如注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9 结语
仔猪保育的质量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以及仔猪的上市时间, 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必需从源头抓起。在母猪怀孕、生产及哺乳的时候就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从环境、营养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做好平衡工作, 不能只关注其中的某一项。保育猪的饲养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 每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的, 上一个环节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所以, 做保育猪的饲养最关键的还是母猪的饲养管理, 特别是母猪在妊娠和哺乳期间的饲养控制, 这个阶段特别重要。有健康的妈妈才有健康的猪宝宝。
摘要:保育猪是仔猪从出生到断奶吃饲料的重要转变期, 也是仔猪从依赖母猪生活到完全独立生活的过渡期。饲料转变、断奶、转群、疫苗注射等众多因素影响保育猪的生长发育, 因此保育猪的管理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性, 在整个养猪生产中至关重要。抓好这个阶段的管理, 对提高仔猪成活率、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减少疾病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保育猪,断奶,免疫,管理
参考文献
[1]张仕罡, 丰培.子猪断奶后要防体重负增长[N].中国畜牧兽医报, 2007.
[2]俞宁, 龚婷婷.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J].四川畜牧兽医, 2010, 02.
[3]董晓华.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N].中国畜牧兽医报, 2007.
[4]沈慧.仔猪断奶前后应注意的问题[N].四川科技报, 2006.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篇4
保育猪入舍前应彻底冲洗、消毒舍内料槽、地面、窗户和墙壁等, 闲置净化3~5天方可进猪。猪舍消毒闲置期间应抓紧修复圈舍和门窗, 疏通舍内外的明沟、暗渠, 并对舍内饲料槽、保温箱和栏位等设施进行卫生安全处理。将舍内的温度严格控制在28~30℃, 根据气候和季节变化, 对猪舍内的小气候进行调节, 寒冷季节要增温保温, 加强通风换气, 排出舍内有害气体。
2 保育猪的营养控制
由于保育猪因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 对饲料的营养及原料组成极其敏感, 因此在选择饲料时, 要选用消化率和营养浓度高的日粮, 防止消化不良, 促使仔猪快速生长。
在饲喂保育猪的过程中, 应对各种饲料的饲喂时间进行记录, 确保饲料槽不断料。仔猪入舍后应供给温开水, 特别是前3天要保持仔猪饮水量在1L/头, 之后饮水量增加, 直至仔猪10kg体重时确保日饮水量为1.5~2.0L。如果仔猪饮水不足, 其采食量会受到影响, 生长速度减慢。此外, 为了缓解仔猪断乳后的应激反应, 通常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葡萄糖、钠盐和钾盐等电解质或抗生素等药物, 以加强仔猪的抵抗力, 减少感染率。饲料营养应逐渐过渡, 仔猪入舍后需先用乳猪料饲喂7天, 之后逐渐减少乳猪料的用量, 直至全部改用仔猪料, 避免由于饲料突然更换引起胃肠不适, 使保育猪平稳度过保育期。
保育猪的饲喂时间和次数要固定, 通常每天饲喂6次。保育猪应改用粉料饲喂, 建议让其自由觅食。同时为了避免饲养方式改变引起过食、消化不良及腹泻等疾病, 应在仔猪断奶后7~14天限量饲喂, 3周后再自由采食。
3 保育猪的环境控制
(1) 仔猪断奶1周的环境温度应为27~25℃, 以后每周降温2℃, 逐步降至21℃。湿度为55%~65%。保育猪的饲养密度应合理, 饲养密度过高, 不仅会加大仔猪间咬耳和咬尾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而且大量的H2S、NH3气体会造成舍内空气质量下降, 仔猪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规模化猪场保育舍内的仔猪以15~20头为宜。
(2) 仔猪断奶后不宜直接转入保育舍, 而应将母猪转移, 维持仔猪在原圈饲养一周后再转入保育舍饲养。转栏前7天检查舍内的饲料槽和排粪设施是否完好, 并进行彻底消毒, 转栏1周内要对保育猪的采食、睡卧和排泄等进行适应性调教。根据仔猪的体重、日龄和胎次进行合理分群, 让体重和日龄相近的仔猪合栏。来源不同的仔猪要分栏饲养, 每窝体质较差、体重偏小的仔猪要合群饲养。要经常观察仔猪的活动、粪便及采食情况, 保持舍内环境洁净卫生, 给仔猪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4 保育猪的疾病防治
及时做好猪瘟、口蹄疫及伪狂犬等疫苗的接种和驱虫工作, 发现病猪治疗隔离。保育期主要预防流行性腹泻、气喘病及猪副嗜血杆菌病。
(1) 断奶仔猪容易受到饲料突然转换或霉变、环境潮湿及病菌感染的影响而引发腹泻。预防以接种疫苗为主, 对产前母猪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二价菌, 可提高仔猪的免疫力。保育猪发病后及时采用抗菌、补液方法治疗, 同时补充适量的生理盐水。
(2) 预防气喘病的关键是胸腔注射疫苗, 肌注无效。并且注射疫苗前15天和注射后2个月不可饲喂或注射卡那霉素和土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发病仔猪可采用林可霉素、氟苯尼考及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 最好以拌药方式给药。而且应采取交替给药方式, 避免产生耐药性。
浅谈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篇5
1 断奶前补饲
现代规模化养猪场为追求高效益, 通常的猪场采取21日龄甚至更早日龄的断奶模式。由于保育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仍不完善, 生理变化较快, 对饲料的营养及原料组成十分敏感, 因此在选择饲料时应选用营养浓度、消化率高的原料, 以适应其消化道的变化, 促使仔猪快速生长, 降低营养性腹泻的发生几率。在断奶前可用湿拌料 (2份水、1份饲料) , 料中可加入优质的乳猪用奶粉、葡萄糖、多种维生素等, 并且少量多餐, 1 d饲喂5~6次, 可以缓解断奶应激, 增加仔猪的采食量, 获得较大的增重。
2 转群及调教管理
断奶仔猪通常要转入专门的保育舍进行饲养, 转群过程中的捕抓、追赶、运输、混群等也会对仔猪造成很大的应激。为了减少断奶和转群对仔猪造成的双重影响, 一般要让刚断奶的仔猪在产房的原栏舍内继续饲喂1星期左右再转入保育舍。转入保育舍后要对仔猪进行重新分群, 按照大小体重相近的原则进行, 个体太小和太弱的单独分群饲养。
对转入保育舍进行饲养的仔猪, 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 其采食、睡觉、饮水、排泄都没有形成固定区域, 因此需做好仔猪的调教工作。如果栏舍内安装有料槽和自动饮水器, 其采食和饮水经调教会很快适应。饲养员的主要工作是要调教仔猪在固定的区域睡卧和排泄, 假如有仔猪在睡卧区排泄, 要及时把仔猪赶到排泄区, 并把粪便清洗干净。饲养员每次在清扫卫生时, 要及时清除休息区的粪便和脏物, 同时留少部分粪便在排泄区, 经3~5 d的调教, 仔猪就可形成固定的睡卧区和排泄区。
3 供给均衡营养
保育猪的增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量的供给, 仔猪日增重随能量摄入量的增加而提高, 饲料转化效率也将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仔猪对蛋白质的需要也与饲料中的能量水平有关, 因此能量仍应作为断奶仔猪饲料的优先级考虑, 而不应该过分强调蛋白质的功能。保育猪在整个生长阶段生理变化较大, 各个阶段生理特点不一样, 营养需求也不一样, 为了充分发挥各阶段的遗传潜能, 常常配制高营养浓度、高消化率的日粮。在原料选用上, 可降低或取消乳制品和血浆蛋白的含量, 增加豆粕等常规原料的用量, 但仍要限制常规豆粕的大量使用, 可以用去皮豆粕、膨化大豆或发酵豆粕等替代。
4 保持适宜的温度
刚断奶仔猪一般要求局部温度30℃, 以后每星期降3~4℃, 直至降到22~24℃。对断奶仔猪保温可以减少寒冷应激, 从而减少断奶后腹泻以及因寒冷引起的其他疾病的发生。在保温时应尽量使用对保育舍环境没有影响的热源, 如红外线保温灯、电热板、水暖等保温设备, 尽量不使用煤等对空气质量影响大的热源。生产中, 当保育舍温度低于20℃时, 应采取升温措施。温度不太低时, 通常使用红外线灯和地面电热板等。当温度低于10℃时, 就需采用热风、暖气等方式进行升温。
5 保育仔猪的免疫工作
各种疫苗的免疫注射是保育舍最重要的工作之—, 注射过程中, 一定要先固定好仔猪, 才在准确的部位注射, 不同类的疫苗同时注射时要分左右两边注射, 不可打飞针;转栏仔猪要挂上免疫卡, 记录转栏日期、注射疫苗情况, 免疫卡随猪群移动而移动。此外, 不同日龄的猪群叫不能随意调换, 以防引起免疫工作混乱。
6 搞好卫生清洁工作
保育猪转人之前, 应对保育栏的周围环境及设施, 包括天花板、风扇、主干道、料槽和饮水器都要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首先用水擦洗干净保育栏和各种用具, 然后用石灰水或l%~2%氢氧化钠 (烧碱) 溶液喷洒, 最后2 d用畜牧业专用消毒药水来消毒。饲养保育猪后, 每天要铲除和清扫粪便, 根据天气情况来决定是否可用水来冲洗。同时要及时清理仔猪的粪便, 保持保育栏的干燥清洁。禁止用水直接冲洗保育栏, 湿冷的保育栏极易引起仔猪下痢。走道也尽量少用水冲洗, 保持整个环境的干燥和卫生。
7 疾病防控
保育猪的饲料及营养 篇6
正确的日粮组成、日粮形式和饲喂方式能帮助断奶仔猪提早进食而不发生肠道疾病。因此, 制定良好的保育猪营养和饲喂程序, 以减轻仔猪在断奶后由母奶向固体日粮转换时的经济损失。断奶猪的日龄越小, 对营养和饲养管理的要求就越高。
营养物质的消化主要依靠机体内复杂的消化酶系统。脂肪酶、乳糖酶和简单的蛋白酶在仔猪出生时就有了, 并且在出生后数量迅速增加, 这就保证了新生仔猪能充分消化母乳。但消化固体饲料所需要的一系列消化酶比消化母乳的要复杂得多。影响这些消化酶分泌的主要因素是断奶日龄和断奶前的接触饲料 (母猪料和诱食料) 。通过在断奶前固体饲料的诱食, 它们将熟识饲料的芳香和口味, 同时剌激消化系统产生必需的消化酶。消化复杂的营养物质所需的胰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只有在接触碳水化合物后才开始产生。所以早期断奶仔猪的日粮营养应尽量与母乳接近。
1 饲料原料
为达到较高的采食量和较好的利用率而不导致下痢, 早期断奶猪料需要有较高的消化性和适口性, 以期达到促进尽快的采食、促进尽快的消化吸收而增重、最大限度降低消化道的不适、经济可行的目的。
1.1 能量饲料
主要包括油脂、糖和淀粉。在乳猪饲料中使用最多的是乳糖和葡萄糖。高水平的乳糖有利于剌激采食和加快增重速度。但要注意, 高水平的乳糖 (或其他乳制品) 的饲料制粒比较困难。
在大多数猪饲料中, 淀粉是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但仔猪饲喂以淀粉为主要能量的日粮, 其生长速度低于饲喂以乳糖、葡萄糖为主要能量的日粮。这种生长的迟缓归结于胰腺的淀粉酶和肠内的双糖酶不足。因此在早期断奶猪料中, 用较多的乳糖、葡萄糖、植物油和脂肪来提供能量, 同时对谷物进行热处理以裂解淀粉, 主要有热制粒和膨化, 增加酶的水解。
1.2 蛋白饲料
主要有动物蛋白鱼粉、奶制品、血浆蛋白、喷雾干燥血粉和豆粕等。
奶制品和动物血浆应在早期断奶猪日粮中有较高的比例, 以帮助从母奶向固体饲料的顺利转化。特别对断奶体重低于5.5千克的仔猪, 效果更加明显。血浆蛋白既能剌激采食量, 而且消化率很高;同时它又能促进小肠绒毛的增长, 从而改善小肠的健康和吸收能力。
喷雾干燥血粉也是一个很好的氨基酸来源, 但由于效果不一, 制粒困难, 所以不宜在早期断奶猪料中使用。
鱼粉的应用也较普遍, 但质量差异较大, 要选择质量好的。
出于生物安全的考虑, 这些原料都需进行调查, 确保无污染方可使用。考虑到仔猪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有限, 早期断奶猪料中的豆粕含量较少。仔猪饲喂超过其消化能力的高豆粕水平的日粮, 会出现大量的下痢和生长不良。这种不利影响主要来自于豆粕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1.3 氨基酸
保育猪日粮中添加氨基酸在营养学上相当经济有效。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在保育猪日粮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它们帮助提供氨基酸平衡, 以降低植物蛋白用量和粗蛋白水平。因为较高的、不平衡的蛋白水平会降低采食量。
1.4 非营养性添加剂
保育猪饲料有时也用些非营养性添加剂。如香味剂、酸化剂、抗生素和治疗用的微量元素。
风味剂、香料和甜味剂经常添加于饲料中用以改善饲料的气味, 但会增加饲料的成本, 并且效果不太理想。
1.5 酸化剂
在哺乳期, 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和胃壁分泌的盐酸使胃维持在较低的PH值, 因此降低了有害细菌在胃和小肠中的增殖。当断奶时, 乳酸菌数量大幅度下降, 而盐酸分泌量的增加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断奶仔猪很难维持胃内的较低PH值。因此在断奶后7~14天的日粮中添加有机酸特别有效。
1.6 抗生素
抗生素能抑制微生物的增殖。它们是预防、治疗疾病、提高生产性能的健康控制工具。这种效果的差异也很大。小猪比大猪明显;环境差比环境好明显;健康状况差比健康状况好的明显。抗菌的效果因抗生素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1.7 治疗性的微量元素
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铜 (200~235毫克/千克的铜如硫酸铜或氯化铜) 已经表明能促进生长, 特别是在断奶后和早期生长阶段 (23.0千克前) 。高水平的铜能剌激脂肪酶和磷脂酶的活性, 从而改善脂肪的消化。
在早期断奶仔猪料中短时期加入1500~2600毫克/千克的锌能减少下痢和增加生长速度。
2 营养的摄入
营养的摄入与日粮的营养浓度和每天的采食量有关。刚断奶仔猪每天饲料的摄入量较少, 日粮的营养浓度相对要求较高。为满足营养需要, 设法提高采食量。采用“少量多餐”饲喂方式, 减少营养性腹泻;采用弹性饲喂法的策略, 将日龄、断奶体重和断奶后的成绩全面考虑进去;采用干饲料和湿饲料 (湿料可提高其采食量、日增重、饲料效率, 降低死亡率) ;最初使用浓度较高的日粮, 随着采食量的增加, 逐步降低营养浓度。10.0千克以下的仔猪没有能力通过调整采食量来获取足够的能量, 最初日粮的能量浓度不能低于14.57兆焦/千克。随着仔猪体重的增加, 能量浓度下调建议不要低于13.61兆焦/千克。
动物生长早期蛋白沉积的潜力相当高, 包括新断奶的仔猪。在保育猪早期阶段的正确饲喂和管理, 会加快仔猪的生长速度, 以发挥肌肉生长的最大遗传潜力。能缩短出栏体重的日龄, 降低饲料消耗。并且早期生长速度越快, 商品猪的瘦肉率就越高。
3 饲喂方式
保育猪习惯于群体采食,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使新断奶仔猪顺利的从母乳向固体日粮过渡。在断奶后, 当仔猪尝试采食日粮时, 应当有足够的采食位。断奶后24小时内, 可以一天3次在木板上采食。仔猪越小, 这种方法的效果越好。应保证每日几次的喂料不限制采食量。料槽内的饲料不能断。限制饲料或饮水会增加猪只的争斗和不正常行为 (吸吮肚脐、咬耳和咬腰) 。只要饲料能适合猪的消化能力, 就没必要限食。
4 饲料形状
仔猪对日粮的形状会影响采食量和生长。颗粒料的直径为2.4毫米在采食量和生长效率方面优于大颗粒或破碎料。早期仔猪不易采食大颗粒饲料。断奶日龄越小, 这点越重要。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篇7
关键词:中草药添加剂,抗生素添加剂,保育猪,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中药组方
黄芪、白术、山药、黄柏、苍术、防风、淫羊藿、山楂、神曲,将上述药物适量粉碎,按2%比例添加到仔猪基础日粮中,搅拌均匀。
1.2 抗生素添加剂
选用土霉素原粉按0.1%比例添加到仔猪配合饲料中,搅拌均匀。
1.3 试验仔猪
在同一个猪场内挑选一批次12 kg左右的断乳仔猪(DLY)100头,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50头,称好始重。试验组饲喂添加中草药的饲料,对照组饲喂添加抗生素的饲料。
1.4 饲养管理
将两组仔猪饲喂在同一栋仔猪保育舍内,饲喂时间35 d(一个保育期),保育期仔猪按常规程序进行预防接种,自由采食,自动饮水,其余饲养按常规进行。
2 观察与记录
第1周,试验组有4头仔猪拉稀,用药治疗后全部恢复;对照组有12头拉稀,用药治疗后,仍有4头顽固拉稀。
第2~5周,试验组均正常;对照组因拉稀脱水死亡2头,其余治愈,恢复正常。
3 结果与分析
3.1 两种添加剂组的发病数和成活率比较在保育期内的发病率和成活率详见表1。
头
由表1可知,饲喂中草药添加剂比饲喂抗生素的发病数和死亡数都明显减少,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P<0.05)。
3.2 两组添加剂在仔猪增重方面的比较由表2可知:两组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
3.3 中草药添加剂与抗生素添加剂对仔猪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3可知,饲喂中草药添加剂组的增重成本较对照组低1.56元/kg,经济效益高18%,差异极显著(P<0.01)。
3.4 药效分析
中草药添加剂中黄芪、白术、防风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细胞及机体代谢能力、促进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因而能促进体重和肌力的增加。山药、山楂、神曲有助于淀粉类及脂肪的消化吸收。黄柏具有抗菌、利尿、镇静解热、降血压及促进胰腺分泌等作用。苍术含苍术醇、苍术酮,除湿,并有较强的催眠作用。淫羊藿有抑制肠道病毒的作用,并有祛痰、止咳、平喘等功效。诸药配合起到了抗病、促长、镇静、催眠和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使用该中草药组方,提高了养殖效益。
4 结论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均为天然物质,饲喂动物后其药物成分以DNA、RNA、能量代谢的形式在各个环节上干扰和破坏病原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发挥了非特异性抗菌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和残留,安全性较高。因此,中药作为一种市场前景广阔的天然绿色添加剂,亟待大力开发并推广。
参考文献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推荐阅读:
保育猪饲养管理06-24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09-01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05-23
猪的饲养08-20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06-29
后备猪的饲养管理07-15
保育管理08-15
保育员一日生活管理10-06
保育员管理季度工作计划怎么写09-07
保育仔猪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