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断奶技术

2024-09-30

仔猪断奶技术(共12篇)

仔猪断奶技术 篇1

断奶在猪的一生中是生活条件的重大转变。仔猪断奶后1-3周左右, 其生理功能异常。出现若干健康与生产性问题, 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表现为厌食, 无规律性采食, 生长停滞、瘦弱、腹泻水肿、胃肠炎、其它疾病、僵猪、死亡, 影响生产, 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仔猪饲养是科学、精细的系统工程。根据其生理、生长特点及饲养管理的特殊要求, 结合饲养场 (户) 具体情况, 将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疾病防制、胃肠内环境调控、哺乳母猪饲养、环境控制制度等各项技术有机结合为整体技术方案, 精心实施, 不断改进。

1 仔猪生理生长特点

仔猪的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不成熟性。

仔猪生长强烈, 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每公斤体重所需的能量、蛋白质、限制性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数量与质量要求都相对较高, 对营养不全、劣质原料极为敏感。

仔猪出生后, 胃肠道进行一系列强烈生长, 容积量大, 重量增加, 组织生长, 消化腺分泌能力增加, 胃肠生理功能加强。但是, 到断奶时, 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程度还很低, 容积有限, 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快, 胃液分泌反射还未完全建立, 消化酶系统发育不全, 盐酸分泌不足, 不能维持适宜的胃酸性环境 (PH3.0) , 不能有效激活消化酶活力和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源微生物感染。直到2.5-3月龄盐酸的浓度才能接近成年猪水平, 到10周龄消化酶活力有仍在显著增加, 胃内PH值到60日龄时, 才能达到正常水平, 消化器官的强烈生长保持到6-8月龄左右。哺乳期, 由于母乳中乳糖在消化道乳酸菌作用下发酵成乳酸, 具有弥补仔猪胃酸不足、维持较低PH值的优势。断奶仔猪由于饲料谷实中的淀粉及其它糖类无法给乳酸发酵提供适宜的底物, 导致消化道酸度不足, 消化率下降, 抗病原菌能力降低。而且, 饲料中蛋白蛋质、矿物质具有一定的酸结合能力, 吸收仔猪胃内产生的酸, 使断奶仔猪胃肠机能进一步降低。仔猪断奶后不能获得奶中的生物活力物质, 如表皮生长因子, 影响胃肠道的进一步发育。早期断奶, 一周内消化酶的水平显著降低, 两周后可恢复到断奶前水平。营养通过肠绒毛被吸收, 隐窝排泄液体, 健康的肠壁中绒毛长度是隐窝深度的3-4倍, 以使小肠吸收能力最高;断奶后的第一天, 肠绒毛的长度会降低, 隐窝加深, 更为严重的是, 隐窝深度大于绒毛长度, 因而大大降低了肠的功能。仔猪消化的器官的大小和机能发育不完善, 决定了它对营养、饲养质量和形态、饲喂方法及具抗菌、酸化、平衡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等保健的特殊要求。

仔猪免疫差, 抗病力弱, 初生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 从初乳中以未经消化的形势直接吸收免疫球蛋白而获得被动免疫。由于肠壁闭锁, 出生36-72小时后, 这种吸收能力显著降低, 逐渐消失。10日龄后, 仔猪开始产生免疫。2-6周龄为仔猪被动免疫向主动免疫过渡时期, 断奶往往在这一过渡期内, 此时抗病力弱, 是腹泻及其它疾病易感期, 也是最关键的免疫期。

2 培育健壮仔猪促进成功断奶

幼猪各阶段是紧密衔接的统一过程,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发展, 后一阶段的基础。胚胎发育良好, 哺乳仔猪健壮, 断奶易成功。加强公母猪选择, 疫病防制, 母猪配种前短期优饲, 加强孕期饲养管理等措施, 是维持母猪适宜体况, 获得健壮胎儿的重要措施。

仔猪断奶前健壮生长的有效措施:

2.1 抓乳食

过好初生关 (7天内) 仔猪出生后及时吃足初乳, 最晚不超过2小时, 初乳是乳猪不可缺少、代替的食物, 弱小仔猪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加强保温, 防压, 圈舍清洁, 安静, 通风良好, 干燥, 创造适宜生活环境。

2.2 抓开食, 过好补料关

仔猪的体重及营养需要与日俱增, 母猪的泌乳量在3-4周达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自第2周后, 母猪的泌乳量已不能满足仔猪体重增长的需求, 单一喂乳时间太长也不利于仔猪消化器官及其机能发育。如不及时补料就会影响仔猪正常生长, 补料还可促进仔猪消化器官及其机能发育, 为安全断乳奠定基础, 建立正常采食反应的时间应早在母猪乳汁变化和乳量下降之前完成。

仔猪补饲是极为细致、复杂、灵活的工作, 出生后3-5日龄开始补充清洁、新鲜饮水, 以防仔猪缺水而饮脏水、尿液。饮水中加入0.8%的盐酸, 补充胃酸, 促进胃液分泌, 活化胃蛋白酶。饮水中还可加入呈淡味的甜味剂, 微量营养成分。5-7日年龄开始补料, 可用炒黄豆粉、糖等制半糊状强制摸口诱食。平衡补充矿物质, 如铁、铜、锌、栖、钴、钙、磷、盐等, 尤其在生后2-3天应补铁, 实用的方法是制成平衡舔剂或溶液口服, 简便易行, 成本低, 并可防止注射部位肌肉变性, 炎症和应缴。仔猪建立采食习惯后, 以自由采食量补饲全价奶猪料 (粗屑或颗粒) 。

2.3 抓旺食, 奠定断奶基础

仔猪30日龄左右, 随着消化器官组织及机能发育, 体重迅速增加, 进入旺食阶段。补料量大, 仔猪发育全面充分, 断奶基础就好。许多研究及生产实践证明, 断奶前充分补饲乳猪料, 会大大促进胃肠发育, 提高胃肠机能, 降低病原细菌及腹泻发生, 过高的日粮蛋白水平, 仔猪消化酶活力降低, 易发腐败性腹泻, 诱使菌群失调, 致病性细菌感染。日粮中一定的纤维 (非淀粉多糖) 对仔猪消化道组织及功能有益作用, 可防止消化紊乱, 有助于后部肠道消化功能的适应, 降低胃容积的2/3, 每天补饲4-6次, 以适应胃肠能力, 建立的饲养反射、饲养管理日程、饲料组成、营养水平、饲养人员等, 不能随意变动。

2.4 加强哺乳母猪饲养管理

通过营养、管理药物等调控措施, 提高母猪泌乳量和乳营养成分含量。母猪分娩时已能正常分泌初乳, 可通过乳头检查确定, 分娩后2-3天乳的分泌是连续的, 以后由于仔猪吸乳时拱揉刺激有控制的放乳, 不放乳时乳房中没有乳汁, 母猪每次放乳时间短, 故哺乳仔猪每天吸乳次数频繁, 自然哺乳时约1小时1次, 白天多夜间少, 母猪泌乳异常时, 仔猪哺乳状况、生长状况可以得到反应, 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

高产母猪在哺乳期会失调相当数量的体重, 体况变差, 如掉膘过量, 对母猪的抵抗力、繁殖力、摄食量产生不利影响。小猪加入足量的乳猪料对保持母猪膘情, 提高繁殖力产生重要的有益作用。母猪饲料中加入高水平VE, 可提高断奶仔猪的抵抗力。根据母猪各期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 饲喂全价日粮, 并结合具体情况区别饲养, 是目前我国农村生产条件下应重视和改进的观念和方法。

3 断奶仔猪饲养管理

饲料、饲养制度、生活环境“两维持、三过渡”是断乳成功的重要措施。即维持原圈、原饲料饲养, 逐渐做好饲料、饲养制度、环境的过渡。过渡期半月左右, 保持饲料不变, 从外场引进的仔猪进行检疫隔离15天后, 没有疫病混圈饲养, 同时按原场饲料, 有条件的猪场补喂牛乳、羊乳、乳清、脱指乳, 补加酸化剂、多酶制剂、水溶性多种维生素, 应用抗菌药物, 原有生活制度, 饲养调剂、饲养人员不变, 适当限制喂量适应胃肠机能。半月后, 逐渐改变断奶仔猪饲料、饲养制度和生活环境。组群、调运在充分适应断奶后进行。

4 疾病综合防制

疾病防制是贯穿于养猪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 对于母猪、仔猪更有特殊意义。近几年来, 各地断乳仔猪死亡率高, 病理类型各异。猪瘟仍是危害最大的传染病, 其特点多呈温和型或非典型性猪瘟。几种疾病常并发或继发感染, 治疗效果差。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活苗非冷冻条件下运输、保存、稀释后未及时接种, 免疫方案不当, 猪只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地各场有所不同的具体条件, 适宜的疾病综合防制技术方案是各种疾病与具体条件有机结合。

仔猪断奶技术 篇2

摘 要:仔猪断奶体质量既是影响猪只生长发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结合大量研究以及养殖经历,从母猪和仔猪两大方面阐述提高仔猪断奶体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仔猪;养猪;饲养管理

仔猪养殖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仔猪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种猪和育肥猪的优劣,其中仔猪断奶体质量几乎决定了猪只今后生长发育的程度和优劣,较高的仔猪断奶体质量往往预示着较好的养殖收益[1]。在实际的养猪过程中,常发生断奶时仔猪体质量偏低的情况,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包括母乳不足、开食补料不及时或开食料(教槽料)质量差、仔猪舍条件恶劣、疾病导致仔猪免疫力较低等。另外,母猪的体况和营养状况对仔猪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常说“出生多一两,断奶多一斤”[2]。本文从母猪和仔猪两个方面的饲养管理入手阐述提高仔猪断奶体质量的方法。

1 母猪的饲养管理

1.1 妊娠母猪时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妊娠期时,胎儿从母体获得全部的营养需要;胎儿在妊娠的不同时期发育速度和状态是不同的。因此,妊娠期需要分阶段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技术。妊娠早期需要保证母猪的营养全面、充足,这样才能促进胎儿发育;同时,母猪过胖,容易造成分娩时难产或产后泌乳量降低。因此,需要进行适度的限饲。而在妊娠后期,胎儿生长迅速,体质量快速增长,母猪的采食量以及营养需求都大幅度增加,因此在妊娠后期应采取高营养需求标准饲养,以保证胎儿快速生长的.需要,并未母猪产后泌乳和恢复做好营养储备。在妊娠后期,钙磷等矿物质消耗的需求最多,此时缺乏易产生仔猪发育不良,母猪后肢跛行、产后瘫痪等症状,严重影响母胎健康和猪场经济效益。这一时期应采用逐步增加钙磷摄入量的饲喂方式,一直到妊娠90 d时每头每餐1.5 kg饲料,并适当添加青饲料,用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需要注意,产前3~5 d要开始减量,特别是较肥母猪在产前7 d就开始减料,直至分娩当天停止饲喂,补充充足的水即可。

1.2 哺乳母猪时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1.2.1 饲料

哺乳母猪泌乳能力主要由其哺乳期营养水平决定的。哺乳期,饲养管理不当可导致母猪乳汁分泌量不足,仔猪从母乳中获得营养物质不够,常发生生长缓慢、疾病多发甚至死亡,母猪淘汰率增加。为保证仔猪的生长发育速度和断奶体质量,要按照哺乳仔猪数目、泌乳质量和乳汁的营养成分等制定合理的营养水平供应。母猪自身维持需要需要2 kg饲料,每增加1头仔猪需要增加0.4~0.5 kg饲料,在满足这种要求的情况下,母猪体质量下降最小,否则母猪不得不动用自身物质和能量储备来满足自身维持和泌乳需要。在日粮上,需要保证每千克日粮含2.8~3.3 Mcal的消化能,粗蛋白 16%,赖氨酸 0.85%,食盐 0.40%,钙 0.85%,磷 0.58%,并保证在饲养过程中清洁水的充足供应,可适当添加少量青饲料,防止或减轻母猪便秘。

1.2.2 合理的饲喂方式

分娩后的母猪采食量不高,但在分娩后2~3 d逐渐恢复和提高,在2~3周达到最高采食量。在母猪泌乳旺盛时期,应补充大量的营养物质;随着泌乳量的下降和仔猪教槽的开始,可以适当减少母猪的精料添加量。母猪分娩当天可以不饲喂,供给适量水即可;泌乳旺盛期多使用精料,并补充少量青饲料,保证母猪营养水平;仔猪开食后减少精料,增加青饲料添加。

2.3 圈舍环境管理

保持母猪舍清洁干燥,环境安静。冬天采用保温措施,尽量减少用水冲洗圈舍,避免圈舍寒冷潮湿,夏天要注意降温。产前可用2%~5%的来苏儿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并对母猪乳头进行清洁消毒。

2.4 乳房疾病的防控

经常检查母猪的乳房和乳头,发现异常如外伤、发红等时,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对发生乳腺炎的母猪,最好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用0.25%~0.5%普鲁卡因150 mL,一次静脉注射,可减少病母猪全身对疼痛的敏感性,缓解病区疼痛,加速病区的新陈代谢。白细胞介素Ⅱ是一种免疫增强剂,按每20 kg体质量l mL肌肉注射,能提高抗菌素的疗效,缩短病程。乳房热敷和按摩对慢性病例可促进血液循环,但对发热、急性和有痛感的乳腺需用冷敷疗法,以抑制渗出。

2 哺乳仔猪日常管理要点

2.1 尽早吃到初乳

仔猪早期断奶有讲究 篇3

1. 必须做到提早补料。仔猪必须尽早学会吃料,否则就无法实现早期断奶,更难实现预期目标体重。要想让仔猪很快学会吃料,一是教料槽的位置必须在母猪和保温区之间,用浅盘放在仔猪保温箱出口附近,料盘内放一块鹅卵石或圆球;二是教料槽的数量要多,在产床上靠近保温区一方放两个教料槽,在另一侧放1个教料槽;三是放教料槽处要明亮,黑暗的地方仔猪是不去的;四是放教料槽处要很暖和,温度低了仔猪也不去;五是饲料要新鲜优质,每天至少更换3次;六是在仔猪出生后的5~7天,对本窝中最壮的1头仔猪强制喂料,将粉料或颗粒料送入其口中,每天补3~4次,同时在料槽中放少许仔猪料,直到10日龄以后利用仔猪的模仿习性,带动其他仔猪吃料。

2. 采取科学的断奶方式。断奶要渐进性进行,即断奶前5天逐渐减少仔猪与母猪接触,减少仔猪吸乳次数,增加仔猪补料次数。仔猪断奶最好在傍晚进行,断奶时将母猪赶走,仔猪留在原圈舍,断奶后做到猪群、圈舍、饲养人员、饲料维持不变。对于同窝内过弱的个体,应让1头泌乳性能较好的断奶母猪继续哺乳1周,这样可以降低这部分仔猪断奶后的死亡率。仔猪哺乳、保育期间原则上不分栏,断奶1周后将仔猪转入经过彻底消毒的保育舍内。

3. 严格控制保育舍环境。给断奶仔猪提供一个无贼风、温暖干燥的环境,可使用地炕、电热板、红外线灯等取暖方式。断奶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是:28~30日龄22~24℃,30~60日龄20~22℃。冬天舍内温度至少要保持在18℃以上,夏天猪舍采用装排风扇及房顶喷水的办法进行降温。相对湿度要保持在65%~75%。

4. 做好饲喂和调教管理。仔猪断奶后,尽可能提高仔猪饲喂次数,不少于6次/天,最好为8~12次/天,同时少给勤添。刚断奶转群的仔猪吃食、躺卧、饮水、排泄区尚未固定,所以,要加强调教训练,训练的方法是排泄区的粪便暂不清扫,诱导仔猪来排泄,其他区的粪便及时清除干净。当仔猪睡卧时,可定时哄赶到固定区排泄,经过3~4天的调教训练,可建立起定点吃食、躺卧、饮水、排泄的条件反射,造就一个清洁、有序、舒适的饲养环境,有利于仔猪健康快速生长。

仔猪断奶饲养的技术要点 篇4

1 断奶时间

有3~8周和60日龄。即最短21 d, 最长60 d, 根据乳猪健康状况决定, 实行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年产胎次。

断奶仔猪通常会减少采食量。资料研究表明, 断奶仔猪若正常采食, 在断奶后1周内增重1 kg, 那么就可比因采食不足而只能在断奶后1周内保持体重的猪提前15 d达到屠宰体重。而采食量低原因, 仍然是断奶应激造成的生理异常。因此, 早期断奶的仔猪, 对饲料有特殊的要求。

早期断奶仔猪的饲料, 应该容易消化, 具有高的消化率。断奶后7~10 d内采食高消化率日粮可使每日总采食量保持较低, 从而既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又不致使仔猪的胃肠道负担过重而引发下痢。因此, 首先要尽量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和赖氨酸水平。同时, 由于豆粕中含有抗原性物质, 因此, 可以通过降低日粮粗蛋白水平的办法来缓解腹泻的发生率。在原料的选择上, 可选用玉米、鱼粉、喷雾干燥的血粉以及一部分豆粕。有条件的也可以用一些乳制品, 使用柠檬酸等酸化剂也对帮助仔猪消化有好处。

2 断奶仔猪的饲养

仔猪断奶后往往由于生活条件的突然改变, 表现出食欲不振, 增重缓慢甚至减重, 尤其是补料晚的仔猪更为明显。为了过好断奶关, 要做到饲料、饲养制度及生活环境的两维持和三过渡。即维持在原圈培育并维持原来的饲料, 做到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条件的逐渐过渡。

饲料过渡:仔猪断奶后, 要保持原来的饲料半个月内不变, 以免影响食欲和引起疾病, 从场外引进的断奶仔猪, 最好先饲喂原场饲料, 以后逐渐改变饲料, 断奶仔猪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的生长阶段, 需要高蛋白、高能量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的日粮, 应限制含粗纤维过多的饲料, 注意添加剂的补充。

断奶仔猪料配方:玉米70.15%、豆粕22.0%、鱼粉5.0%、磷酸氢钙1%、石粉0.55%、食盐0.3%、预混料1%。饲料中加入黄霉素2.5 mg/kg和土霉素50mg/kg, 用于防病促长。同时添加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能明显促长。1 kg料中加入硫酸铜540 mg、硫酸亚铁564 mg、硫酸锌570 mg、硫酸锰80 mg、碘化钾0.66mg、亚硒酸钠1.15 mg、氯化钴1.2 mg。预混料自已备不齐, 可买市售的。自己配料省钱。配合料最好全程饲喂, 使猪长快点, 很快出售, 缩短出栏时间, 反而省料。

饲养制度的过渡:仔猪断奶后半个月内, 每天饲喂的次数比哺乳期多1~2次。这主要是加喂夜餐, 以免仔猪因饥饿而不安。每次喂量不宜过多, 以七八成为度, 使仔猪保持旺盛的食欲。

仔猪采食大量饲料后, 应供给清洁饮水, 以免仔猪饮用污水或尿液而造成下痢。

环境过渡:仔猪断奶的最初几天, 常表现出精神不安、鸣叫, 寻找母猪。为了减轻仔猪的不安, 最好将仔猪留在原圈, 也不要混群并窝。到断奶半个月后, 仔猪的表现基本稳定时, 再调圈并窝。在调圈分群时, 要根据性别、个体大小、吃食快慢等进行分群。应让断奶仔猪在圈外保持比较充分的运动时间, 圈内也应清洁、干燥、冬暖夏凉, 并进行固定地点排泄的调教。

3 断奶仔猪的管理

创造舒适的小环境断奶仔猪必须阳光充足, 温度适宜, 清洁干燥。仔猪进入猪圈前应彻底打扫干净, 全面消毒, 铺上垫料, 为断奶仔猪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

有足够的占地面积和饲槽, 如果仔猪群体过大或每头仔猪占地面积太小, 或饲槽不够, 较容易引起仔猪间的互相争斗, 造成休息不足, 采食量不够, 从而影响仔猪的发育。断奶仔猪每头平均占地面积0.5~0.8 m2较好, 每群一般以10 m2为宜。

防寒保温, 仔猪特别怕冷, 常堆积在一起睡卧, 互相挤压, 容易压死、压伤仔猪, 而且易患病, 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因此, 必须注意圈舍的防寒措施。

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在50-60日龄, 必要时在90-120日龄, 皮下注射1%的伊维菌素400μg/ (kg体重) 。

仔猪断奶技术 篇5

中药治疗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研究进展

仔猪早期断奶是将传统的仔猪8周龄以后断奶提早到3-5周龄断奶的`生产技术,此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力和圈舍的利用率,而且可以降低母体向仔猪传播疾病的几率,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和后期的胴体品质[1],但由于早期断奶时仔猪自身存在免疫力低下等各种生理缺陷,使得仔猪腹泻问题已成为此项技术得以推广的主要瓶颈.

作 者:贺培益 王米 孟新宇 赵枝新 杨锐乐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上海,200241 刊 名:中兽医医药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2009 28(2) 分类号:S853.74 关键词: 

谷氨酰胺对断奶仔猪的生理作用 篇6

摘要:仔猪断奶时,由于环境因素的改变和由适应的母乳转换成固体饲料的过程,容易导致仔猪断奶应激,断奶应激造成仔猪腹泻、免疫力降低,死亡率增加;谷氨酰胺是动物肠粘膜主要的能量物质,对动物肠黏膜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本文就谷氨酰胺对断奶仔猪的生理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断奶仔猪谷氨酰胺肠道

谷氨酰胺(Gln)是泌乳21天的母猪乳汁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由氨基酸(1.93mmol/l)。机体谷氨酰胺量占总游离氨基酸一半以上,因此谷氨酰胺的变化直接影响机体总氨基酸的变化。由于机体对谷氨酰胺的生物合成和降解能力很强,不需经口服摄入就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40年代Rose.WC确定人体内8种必需氨基酸以后,人们一直认为谷氨酰胺是营养性非必需氨基酸。加上谷氨酰胺的热不稳定性和在水溶液或酸性环境中可自行环化生成焦谷氨酸或分解成谷氨酸(Glu),故Gln一直被忽略。直到50年代,Eagle等发现谷氨酰胺是培养细胞分化增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才提出谷氨酰胺可能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代谢的观点。近年来又有些试验表明:Gln在应激条件下(如断奶,感染,受伤等)可能是“条件必需氨基酸”。Gln是“条件必需氨基酸”,在营养与代谢方面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1断奶对仔猪生理影响

断奶导致仔猪小肠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异常,包括固有膜厚度的增加,肠绒毛高度的降低,二糖酶活性降低及吸收功能障碍,并能导致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的异常。因此仔猪断奶常出现腹泻、釆食量下降、生长缓慢和免疫力降低等早期断奶综合症。

1.1断奶对仔猪小肠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断奶时仔猪肠绒毛脱落,面膜水肿,固有膜中有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肠道跨膜电阻减小,通透性增加,肠致密性蛋白降低。

仔猪断奶后空肠萎缩的原因可能有:(1)断奶切断了乳汁Gln来源;(2)断奶后一段时间内仔猪采食量低,由日粮摄入的Gln少,导致体内Gln的不足。因此,在断奶后第一周内日粮提供Gln不足,难以支持肠细胞高的代谢活性和增殖,难以支持隐窝细胞的成熟,难以维持肠道淋巴细胞功能(Alverdy,1990)。日粮添加Gln能防止早期断奶仔猪空肠萎缩可能是为肠细胞提供了能源和嘌呤、嘧啶核苷酸(Wu,1995),也可能是刺激了肠细胞中鸟氨酸脱羧酶(Kandil,1995),促进了多胺的合成。而多胺对于肠上皮细胞增殖、分化、修补具有重要的作用。HampSon(1986)发现,仔猪断奶后肠绒毛由断奶前长而细的指状变成短而粗的叶状或舌状,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与未断奶仔猪相比显著下降,至断奶后15d才能达到平衡,隐窝细胞生长和绒毛细胞脱落趋于稳定。Cera(1988)研究结果表明,仔猪断奶后,摄取液体食物突然改为固体饲料,当日粮含大量禾本科谷物时,在干物质的磨损作用下,肠绒毛很快磨损变短,绒毛表面由高密度手指状变为平舌状,隐窝加深,这种变化将持续7~14d,严重影响仔猪消化过程中的消化液的分泌和吸收能力。顾宪红等(2003)研究断奶日龄对小肠形态学发现,断奶时,仔猪小肠绒毛脱落,粘膜水肿,固有膜中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炎症反应)。有学者研究发现,肠道形态和肠通透性的改变会导致大肠杆菌的易位。Ewaschuk JB在研究谷氨酰胺对大肠杆菌感染断奶仔猪的影响发现,用大肠杆菌感染仔猪肠道会导致肠道电位差的升高、黏膜细胞因子(IL-1,IL-6,IL-10)mRNA的表达和致密性蛋白(claudin-1 and occludin)量减少;而在在日粮中添加4.4%的谷氨酰胺能够降低肠道电位差、黏膜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和致密性蛋白(claudin-1 and occludin)的表达。

1.2断奶对仔猪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断奶应激造成仔猪肠道内消化酶分泌减少,且活性降低。对饲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能力降低,为大肠杆菌的增殖提供了营养底物。

Jebsen等(1997),研究发现早期断奶对仔猪大多数消化酶活性都有抑制作用,仔猪在出生后2-3周时,乳糖酶、胃凝乳酶和胰脂酶含量达到高峰,其他酶分泌很少。Makkink(1994)和Lindemann(1996)研究都得出,断奶仔猪比哺乳仔猪胰酶分泌降低。Lindemann(1986)报道,仔猪4周龄断奶后1周内各种胰酶(胰脂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到断奶前的1/3左右,除胰脂酶外,其它酶在2周时恢复至断奶前水平。ows1ey(1986)的研究报道,断奶后1-3天,胰脏和小肠内容物中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降低,到12天后可恢复至断奶前水平,同时小肠酶(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等)活性也显著降低。张军民等(2001)在研究仔猪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对小肠消化酶的影响时发现,乳糖酶活性是随断奶日龄的增加而下降。

1.3断奶对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Juul-Madsen(2010)发现断奶后一周内仔猪免疫受到抑制,且先天性免疫刺激增强。Johnson(2014)研究发现在小鼠饮水中添加右旋硫酸钠刺激肠道,会降低肠上皮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γ-干扰素、α-TNF、IL-17、CD+5和上皮生长因子的mRNA的表达量增加。尹兆正等(2005)在研究谷氨酰胺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时发现,断奶10日龄仔猪血清中IgG、IgM的水平比断奶前降低了13.9%、28.23%,断奶10日龄仔猪血清中的C3水平显著高于断奶前。

2谷氨酰胺

2.1谷氨酰胺的理化特性

谷氨酰胺肠上皮细胞主要的供能氨基酸,除了肝脏和肾脏,小肠是谷氨酰胺代谢的主要代谢场所。谷氨酰胺是脯氨酸和精氨酸的合成的前体物,是合成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及抗氧化剂谷胱甘肽的重要物质。它具有改善上皮结构和加速肠道绒毛生长的营养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仔猪生长性能。谷氨酰胺对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也可以提高动物健康。

nlc202309040051

2.2谷氨酰胺对断奶应激仔猪生理影响

2.2.1谷氨酰胺对断奶应激对仔猪小肠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Domeneghini等(2006)研究发现,在日粮钟添加谷氨酰胺能够增加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有丝分裂粘膜细胞增加,粘膜细胞凋亡细胞核减少,得出谷氨酰胺对肠道形态学及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X Zhong等(2011)给断奶仔猪灌胃谷氨酰胺,发现灌胃谷氨酰胺能提高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淫窝深度比。肖英平等(2012)的研究发现,1%谷氨酰胺能提高断奶仔猪的空肠刷状缘碱性磷酸酶活性、PPAR-mTOR和PK mRNA表达的结果,并提出谷氨酰胺是通过提高消化吸收相关酶活性和调控与肠道健康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来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

2.2.2谷氨酰胺对断奶应激对仔猪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谷氨酰胺是胰腺内外分泌细胞的一种重要呼吸燃料。(Pinkus and Berkowitz 1980)通过狗的胰腺细胞培养和胰腺离体灌注发现,胰腺对谷氨酰胺的利用超过其他的氨基酸。Helton等(1990)给切除60%小肠的大鼠分别灌注含2%谷氨酰胺的TPN或等能等氮的常规TPN,结果发现常规TPN引起大鼠胰腺萎缩,而加入谷氨酰胺后能显著提高(P<0.05)胰腺重量及DNA、蛋白含量,胰液的总胰蛋白酶原和胰脂肪酶含量也增加。这些效应主要是由于谷氨酰胺促进了胰腺细胞增殖。谷氨酰胺还可调节胰腺内分泌功能。Li等(1990)采用离体灌注胰岛的方法研究发现,在血糖浓度处于基础水平时,谷氨酰胺抑制胰岛素合成,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

张军民等(2001)在仔猪日粮中添加1.2%发现,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可缓解仔猪49日龄时肠道中的乳糖酶的下降,并能增加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中亮氨酰氨基肽酶活性,对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的影响,试验结果同时也表明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对仔猪十二指肠酶系的影响比对空肠和回肠的影响更大些。张军民等(2003)在研究谷氨酰胺对饲喂生大豆仔猪小肠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发现,添加1%的谷氨酰胺能极显著的降低空肠中乳糖酶活性,对亮氨酰氨基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

2.2.3谷氨酰胺对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谷氨酰胺具有增强仔猪免疫的功能,有助于提高仔猪存活率、降低仔猪腹泻率。Johnson(2014)研究发现添加谷氨酰胺对用右旋硫酸钠刺激的小鼠,能够增加肠上皮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降低γ-干扰素、α-TNF、IL-17、CD+5和上皮生长因子的mRNA的表达。Zhong Xiong等(2012)研究发现,在宫内生长迟缓断奶仔猪灌胃1g/kg的谷氨酰胺能够促进仔猪生长,小肠重增加,血清中IgG增加,血清和空肠中IL-1和IL-8降低,空肠中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增加,抑制NF-κB活性,得出谷氨酰胺具有提高仔猪免疫功能的作用。Ying-ping XIAO等(2012)饲粮中补充谷氨酰胺对仔猪代谢组学的影响发现,谷氨酰胺能够提高仔猪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Z Y Jiang等(2009)在用LPS对仔猪建立应激模型时发现,在日粮中添加甘氨酸谷氨酰胺能缓解LPS造成的免疫抑制。尹兆正等(2005)在研究谷氨酰胺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时发现,在日粮中添加1%谷氨酰胺能提高断奶10日龄仔猪血清中IgG的水平,提高水平为15.95%,能显著提高IgA的水平,提高水平为28.13%。

3总结

仔猪断奶对肠道形态和功能、消化酶及免疫的负作用,导致了仔猪采食量降低、生长缓慢、腹泻和抵抗疾病的能力降低,直接降低了猪生长能力、饲料成本升高,使养殖利润降低。谷氨酰胺通过提高消化吸收相关酶活性和调控与肠道健康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来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在仔猪饲粮中添加谷氨酰胺为应对断奶应激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略)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控技术 篇7

1 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

仔猪断奶后常因环境、生理、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发生腹泻。主要原因有:一是环境应激。仔猪断奶后失去母爱与保护, 同时换到保育舍后环境、温度、伙伴、秩序等发生了变化, 给仔猪群心理上造成应激;二是营养应激。采食的食物由温暖的母乳为主变为固体干饲料, 其营养成分由以乳糖、乳脂、乳蛋白为主变为以植物蛋白、植物脂肪和植物淀粉为主, 给断奶仔猪的消化道及消化酶造成暂时不适应而引起消化不良, 形成腹泻脱水;三是生理不适应。仔猪的消化道及消化酶分泌机能尚未完全健全, 消化道由消化吸收母乳转为消化固体饲料, 加上分泌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不足, 仔猪肠道消化酶不能适应这种突然的改变。这使猪群采食量下降, 生长迟缓, 也使小肠消化能力降低, 进入大肠未消化物质增多, 导致微生物大量发酵产生挥发脂肪酸, 大量脂肪酸改变了大肠渗透压, 溶液大量进入肠腔形成下痢;四是仔猪饮水不足。仔猪食欲旺盛, 需要大量干净清洁饮水, 如供水不足易致仔猪误饮粪尿污水, 致使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感染而发生腹泻。如供水过冷, 胃肠受冷刺激易导致蠕动加速, 排出大量未消化的粪便, 也易腹泻;五是饲料配制不合理或发霉变质。饲料中油脂要适中, 油脂过高而仔猪脂肪酶消化功能不健全, 会导致采食无法消化而腹泻。饲喂青饲料过多或有轻泻作用的麸皮比例过大, 仔猪难以完全消化利用, 也会引起腹泻。霉变饲料中含有大量毒素, 可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紊乱而发生腹泻;六是感染疫病, 许多疫病引起仔猪腹泻, 如流行性腹泻、大肠杆菌病、仔猪副伤寒、猪瘟等。由于断奶仔猪免疫系统尚未完善, 对疫病的抵抗力弱, 易发生肠道病菌病毒的感染, 从而造成腹泻。此外舍温忽高忽低、噪音刺激、卫生条件差、管理上的应激等, 均可导致仔猪下痢。

2 断奶仔猪腹泻的预防措施

2.1 做好免疫接种

在母猪临产前30 d和15 d, 分别接种大肠杆菌疫苗;产前30 d, 注射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疫苗, 可有效防止仔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白痢发生。同时在仔猪断奶前, 注意母猪饲养管理, 母猪、仔猪同时供给全价配合饲料, 尽早让哺乳仔猪搭配些饲料, 让仔猪胃肠道尽早适应并逐步提高消化饲料的能力, 可避免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

2.2 调整断奶仔猪日粮

断奶仔猪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调减到18%, 日粮中豆粕等饲料要充分加工, 去掉其中的抗营养因子, 添加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等使氨基酸平衡。可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加入适量乳糖或乳清粉, 以提高蛋白质利用率。添加适量益生素如EM溶液、粪肠球菌和芽胞杆菌等微生态饲料添加剂, 维护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平衡, 增强免疫力, 减少腹泻下痢。添加酸化剂如乳酸, 柠檬酸、延胡素等, 有效抵制大肠杆菌和厌氧菌生长, 降低pH值, 增加胃蛋白酶活性, 弥补胃酸不足, 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添加氧化锌、补硒等微量元素, 可促进仔猪生长, 降低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率。添加酶制剂可弥补消化酶的不足。添加中草药为主药物可预防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 但中草药和抗生素药物的应用不能与益生素、酶制剂同时添加到饲料中。药物的应用必须合理、科学, 尽量添加黄芪多糖、大蒜素等中草药物为主的药物, 它们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还适当补充了一些矿物质。严格禁喂霉变饲料, 合理添加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维生素。

2.3 管理措施

断奶仔猪对环境应变能力差, 尤其是舍温和卫生环境。可去母留仔, 将仔猪群留有原来圈舍饲喂, 减轻环境应激程度。饲料要过渡, 将哺乳仔猪料逐步过渡到断奶仔猪料, 避免营养应激和生理应激。提供适宜的舍温和干净清洁的饮食。断奶仔猪对舍温非常敏感, 断奶仔猪第一周, 日温差不超过2℃。避免发生腹泻和生长不良。饮水要温热、清洁, 避免过凉。饲料要无霉烂变质, 避免误食发生霉菌毒素中素, 吃剩的饲料要清扫干净, 每次喂食不要过量, 少喂勤添, 减少浪费和避免误食剩料。要勤扫猪舍, 保持猪舍地面干净卫生, 维持干燥地面, 避免潮温地面使仔猪被毛脏乱, 体温散热增加, 仔猪受凉腹泻。避免猪舍“贼风”, “贼风”易使断奶仔猪局部受凉, 患病率增加, 且使仔猪生长速度下降。保持合理的猪群密度。尽可能使大小均匀一致的猪只为同群猪, 挑出瘦弱猪转入他栏, 避免争斗应激。精心观察断奶仔猪行为, 不让仔猪有过热过冷表现;精神不振, 饮食异常的要认真检查及时诊疗。

3 断奶仔猪腹泻的治疗

断奶仔猪地暖保育技术要点 篇8

关键词:仔猪,地暖,保育,要点

断奶仔猪是指断奶后在保育舍内饲养的保育猪, 即从离开产房开始到迁出保育舍为止, 一般在30~70日龄之间, 在保育舍内饲养30~40d左右。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是:抗寒能力差, 一旦离开温暖的产房和母猪的怀抱, 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尤其是仔猪对温度较为敏感。因为, 仔猪失去了母源抗体的保护, 而自身的主动免疫能力又未建立或不健全, 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 还能诱发多种疾病。如传染性胃肠炎、链球菌病、水肿病、副伤寒、萎缩性鼻炎等, 病死率高达10~30%。严重的还可能诱发猪瘟、蓝耳病等, 对断奶仔猪危害非常大, 特别是秋冬季, 导致养猪户上市商品猪数量减少, 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1 地暖保育舍的建造要求

保育舍的建造应符合防寒、隔热、通风透气、采光、排水、防潮、适用等目的, 尽可能做到冬暖夏凉, 给保育猪创造良好的生长生活环境。栏舍的长、宽比例要科学, 一般长4~5m, 宽3.3~3.6m为好, 当然越接近正方形越好。若猪栏长度大, 宽度小, 不利于猪的活动生长。舍内地面要坚实、致密、不透水, 最好是混泥土地面, 地面还要有一定的坡度, 便于清洗消毒, 栏内又不积水。

2 保育舍地暖的铺设方法

保育舍地暖铺设有两种方法:

2.1 电热板式控温地暖的铺设

方法是把制作电热板的电热丝盘在长2m、宽1m、厚2cm的保温板 (泡沫板) 上, 然后铺到栏舍地面上, 注意地面一定要平整。铺好电热板后再在保温板上面抹上水泥, 水泥不能太厚以免影响散热, 一般2~3cm左右即可。最后接上控温开关, 注意接线头要处理好, 防止被猪咬坏漏电, 发生危险。

2.2 地热式保温地暖的铺设

方法是根据仔猪保育舍的建造情况, 用地暖管按20~30cm的间距铺管。利用燃料加温, 达到猪舍和地面保温目的。以上两法饲养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 (地暖保温也适用于母猪产房) 。

3 保育舍内温湿度及通风管理

3.1 温度

保育舍内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保育猪对饲料的消耗和增重, 断奶仔猪最适宜的温度, 可根据公式:T=0.06W+26来计算 (T表示温度, W表示猪体重) , 如体重10kg的仔猪, 最大增重速度的适宜温度为27.2℃。保育舍的室温一般控制在22~28℃为好。

3.2 湿度

湿度大, 猪的抗病能力减弱, 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生长, 仔猪易患肠炎、疥廯、湿疹和呼吸道疾病;当相对湿度由45~95%时, 猪的日增重下降6~8%。保育舍的湿度控制在60~65%为好。

3.3 通风

由于保育舍内的猪只多、密度大, 在寒冷季节往往可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如:氨气、二氧化碳等。因此, 在保温的同时还要搞好通风换气, 排除舍内的有害气体, 为猪只提供舒适的生长生活环境。

4 保育舍内仔猪的保健措施

4.1 饲料

为保育猪提供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 此外, 为减少因饲料过渡而造成的仔猪应激, 要把握好新转入第一周仔猪的限料及第二周仔猪的饲料过渡。可在过渡料中适当添加一些广谱抗菌素类药物, 对预防仔猪因转群及饲料过渡应激所造成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 是一种很好的防护措施。

4.2 消毒

对保育猪的消毒, 采取隔日消毒的原则, 要采取全方位立体喷雾消毒, 并确保消毒药的有效浓度及喷雾密度等。为必免病原菌对消毒药产生抗药性, 应采取每周更换一种消毒药的原则。

4.3 防疫

根据养猪户自定的免疫程序, 及时准确的做好各项免疫工作, 免疫剂量要足, 一猪一针, 头头免疫, 操作规范确保免疫密度和效果。

4.4 去势

保育猪入舍后一周左右, 如无异常可安排去势工作, 去势时最好在舍外进行, 以免影响其他猪, 造成应激。有的养猪户把免疫与去势同时进行, 效果也很好, 减少了重复抓猪应激, 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4.5 驱虫灭蝇

体内驱虫首选药物伊维菌素 (或阿维菌素预混剂) , 用法用量按具体药物说明使用;环境灭蝇, 可用敌百虫或菊酯类杀虫剂, 使用方法也是按具体药物说明使用。

4.6 灭鼠

断奶仔猪饲养及管理技术 篇9

1 饲养技术

1.1 精细饲喂

断奶转出前1~2 h停止喂料, 断奶小猪刚入保育舍的前2 d, 饲料应按少喂多餐的方式投喂, 每天喂7~8次, 不可1次投喂过多, 以防小猪过食而拉稀, 2 d后无异常情况时, 按正常的投喂方式投料, 保持饲料新鲜。同时要保证饲料箱有料, 经常检查饲料箱是否被粪尿污染, 及时清除被污染的饲料, 定期清槽。仔猪断奶后喂料的前3 d应适当限食, 以后本着少量多餐的办法逐步增加喂料量, 并在料中加入抗生素, 7 d后采用自由采食。刚断奶的仔猪要继续饲喂转栏前所用的饲料, 当仔猪从应激恢复正常后, 达到应换料的体重阶段再换料。由于仔猪断奶后会出现暂时性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 因此应适当提高饲粮能量浓度, 一般可通过添加高能量的豆油等油脂使日粮消化能不低于l4.65 MJ/kg。在刚刚断奶的仔猪日粮中应注意适当降低蛋白质水平, 对植物性蛋白源可进行膨化、浓缩等处理, 以除去或减少抗营养因子[1,2]。

1.2 科学添加营养元素, 选用优质饲料

在仔猪断奶后的1~5 d内的饮水中加入电解质、抗生素、维生素E、硒等。添加酸化剂则有助于保持胃肠道内的酸度, 激活消化酶, 有利于有益细菌 (乳酸杆菌) 的繁殖, 提高消化能力[3,4]。实践证明, 以柠檬酸、延胡索酸效果最好。益生素主要作用是能够抑制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在肠道中的生长繁殖, 形成肠道内良性微生态环境, 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饲料中亚硒酸钠的添加量为0.3 g/t, 维生素E的添加量为40~60 g/t。要选择优质的高档饲料 (建议10~20 kg的仔猪的营养标准为:消化能13.598 MJ/kg, 蛋白质18%, 赖氨酸 (Lys) 0.95%, 蛋胱氨酸0.48%;如果饲料为13.02 MJ/kg的消化能水平, 则粗蛋白质可相应降低为17.17%, 赖氨酸为0.91%, 蛋胱氨酸为0.46%) , 逐渐过渡到仔猪料, 防止因营养落差过大而出现的相关的病症。

1.3 适时应用酶制剂与调味剂

做到适时应用酶制剂与调味剂。酶制剂可弥补早期断奶仔猪体内各种消化酶的缺乏, 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保证断奶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降低仔猪的腹泻发病率。调味剂可改善饲料中的不良气味和滋味, 促进唾液、胰液和胃液分泌, 增加食欲和提高采食量。目前生产上常用的调味剂有乳猪宝、乳猪香等[5,6]。

2 管理技术

2.1 消毒与分群

保育栏腾空后, 栏舍的栏圈、走道、门窗、墙壁及排污沟等均要全面、认真、严格地进行清洗消毒, 消毒7 d后才能进断奶小猪。断奶转群时最好是按原窝转群, 这样有利仔猪情绪稳定, 减轻混群产生紧张不安的刺激, 有利仔猪生长发育。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尽量维持原圈饲养, 小猪在保育舍内要尽可能保持原窝同栏饲养或按拆多不拆少、拆强不拆弱的原则进行大小分群。除了病猪可混养于病猪栏外, 其他小猪原则上不能混群。把握好饲养密度, 协助仔猪度过生长危险期。每头占0.2~0.3 m2, 一圈15头为宜。

2.2 温湿度与通风管理

断奶仔猪转入保育猪舍之前, 要认真检查加热保温设备, 逐一检查饮水器并调节到适当的高度。室温调节为25~28℃后方可移入小猪, 温度不够时可用保温调节, 以后每7 d降2℃至适温。仔猪最好养在高床保育栏上, 水泥地可带走20%的热能, 湿度大温度低对保育猪生长不利。保持适当的通风, 提高保育舍空气质量, 减少空气中灰尘量, 这样有利于降低仔猪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要注意关好保育舍的门窗, 冬季不能有穿堂风。夏季炎热高温的季节, 可打开门窗进行换气通风, 但晚上要关好门窗, 可以用排气扇调节通风。

2.3 卫生与调教

要保持良好卫生状况。每天清走漏缝地板下的粪便。并用水冲洗粪沟1~2次/d, 以免产生氨气。出入保育舍时均要脚踏过消毒池, 每次入保育舍要洗手消毒。断奶小猪刚入保育舍内尽量不冲洗、不消毒猪栏和猪身, 保持干操, 14 d后消毒前再彻底冲洗, 平时尽量不冲洗猪身。新断奶转群的仔猪吃食、卧立、饮水、排泄尚未形成固定的位置, 所以要加强调教训练, 使仔猪做到“三定”, 即吃、睡、排粪定地点。经过7 d的训练, 可建立起定点睡卧和排泄的条件反射。

2.4 驱虫与免疫

按猪群保健计划认真做好保育猪的体内、外驱虫工作, 可选用虫克星、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左旋咪唑、敌百虫、肥猪散等药剂进行驱虫, 驱虫后再消毒1次则效果更好。做好疫苗的免疫注射是仔猪保育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疫苗注射时要保证注射用具的干净、消毒彻底, 按规定的方法严格操作, 最好每注射一头猪换1个针头, 最起码做到每栏换1次针头, 严禁打飞针, 要绝对保证将要求的剂量准确注射到位。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注意无菌操作, 并做好记录。

摘要:从精细饲养、科学添加营养元素与选用优质饲料、适时应用酶制剂与调味剂等方面介绍了断奶仔猪的饲养技术, 并从消毒与分群、温湿度与通风管理、卫生与调教、驱虫与免疫等方面介绍了其管理技术, 以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断奶仔猪,饲养,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昌明, 徐永冬, 张宁.保育期仔猪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畜禽业, 2011 (3) :30-31.

[2]范立春.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J].养殖技术顾问, 2010 (12) :35.

[3]李乃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 (11) :63.

[4]李峰, 娜日娜, 乌仁图雅.哺乳仔猪及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J].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0 (9) :24-28.

[5]陈远昆, 邵贤敏.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31 (4) :47, 63.

提高仔猪断奶体重的技术措施 篇10

1脂肪是仔猪的主要能量来源, 通常占初乳的30%~40%、常乳的55%~60%, 乳的主要组成成分受母猪日粮影响较大。所以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 可使初乳和常乳中具有较高的脂肪含量。配方中必须添加油脂而且必须含高亚油酸 (不饱和脂肪酸) 的脂肪, 因为饱和脂肪酸母猪很难利用。

2哺乳仔猪另外的40%能量来源主要是靠乳糖, 而乳糖和乳蛋白含量与采食量的关系较大, 高采食量的母猪乳糖分泌量大。哺乳母猪最好日喂4次, 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日喂4次, 每天可以提高采食量1 kg, 对改善母猪产奶量, 提高断奶体重意义重大。

3高度注意哺乳母猪饮水量的问题。哺乳母猪采食量与饮水量的关系很大, 在哺乳期内保证母猪的饮水至关重要。在热环境和限位栏的情况下, 母猪的活动减少会导致饮水量的减少。饮水减少的后果之一是粪便中的干物质增加, 引起便秘, 便秘又可以使母猪患子宫炎、乳腺炎、无乳综合症, 哺乳期奶量下降。

一起群发性断奶仔猪烂耳病的诊治 篇11

一、饲养管理情况

哺乳仔猪在21~25日龄断奶,26~28日龄转入保育舍,按体重大小、性别分栏,每栏17~25头不等。保育舍全部为高床,每栏面积7. 2米2,内设料箱和饮水器,任仔猪自由采食和饮水。断奶仔猪前两周仍然喂饲料厂生产的教槽料,后逐渐过渡到饲喂自行加工的小猪料,过渡期约1周。

二、发病情况

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合群打架属于正常现象,但一般仔猪的伤口出血后会结痂,痂脱落后伤痕也会逐渐消失。然而该场有378头断奶仔猪耳部咬伤后出现变黑坏死,其中251头仔猪耳缺号几乎全部烂掉,但采食量和精神状况完全正常,也没有出现死亡。全场除个别断奶后仍在产房的仔猪有轻度烂耳症状以外,其他猪群完全正常。

三、诊治

病初,猪场管理和技术人员都怀疑是教槽料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或维生素,营养不平衡遂导致发病,因此没有采取治疗措施;后经饲料厂家售后服务人员到场采血化验,确诊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治疗采取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1428克/吨,同时用5%聚维酮碘溶液进行带猪喷雾消毒,每天两次(上、下午各1次),无新增病例出现,烂耳仔猪也逐渐恢复。

四、发病原因分析

该场从2010年开始边生产边建设,之前从未群发过仔猪烂耳病。此次发病因猪群规模扩大过快,猪栏高度紧缺,产房和保育舍基本上都是上午出猪、下午进猪,无法进行彻底冲洗和严格消毒所致。

五、讨论

1. 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由于日龄小、体重轻、抵抗力弱,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所以猪舍、猪栏的消毒工作至关重要。笔者认为产房和保育舍最好在上一批猪转出后彻底冲洗,待干燥后再进行喷雾消毒,然后关严门窗用甲醛熏蒸并空闲5~7天再进猪,防病效果较好。

2. 此次发病情况是产房患猪头数少、病情轻,保育舍患猪头数多,病情重。这是因为该场技术人员在进行断脐带、打耳号、断尾和小公猪去势操作时都进行了严格消毒,断奶后仍在原栏饲养的仔猪只有个别出现打架现象,所以感染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概率较低;而转入保育舍后,仔猪按照体重和性别分群,来自不同窝的仔猪经过激烈的打架后大部分仔猪耳部出现伤痕,加之伤痕又没有得到任何消毒处理,所以感染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概率随之提高,仔猪烂耳的数量也相应增加,病情也越发严重。

(作者联系地址:邱雪珍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大埔畜牧兽医站 邮编:545200;庞 萍 勇仲根 柳城县天福种猪场 邮编:545200;王丽荣 柳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邮编:545200)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技术 篇12

1 导致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

导致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有很多, 最近十多年的研究表明, 仔猪的自身消化机能不健全, 免疫能力低下是主要致病原因。主要依据如下。

1.1 仔猪自身消化功能不健全

早期断奶仔猪消化系统既处于胃底腺区的壁细胞和主细胞发育不成熟, 分泌的盐酸和消化酶的能力不足, 又处于小肠粘膜抵抗能力弱, 易被各种外源性蛋白抗原损伤的阶段。仔猪经断奶应激一是使内源性盐酸的分泌进一步受到抑制, 使胃内容物pH值升高。p H值的升高, 抑制了消化酶原的分泌与激活, 使大量未消化的营养, 尤其是蛋白质涌入大肠, 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腐败, 生成氨、胺类、酚类、吲哚、硫化氢等腐败产物。胺类中的尸胺、腐胺或酪胺等会逆行至小肠, 造成小肠肠绒毛损害, 功能退化, 并引起肠内容物渗透压升高, 肠道脱水, 导致腹泻发生。二是断奶应激使肠绒毛膜断裂、高度和密度降低, 形态由断奶前的长手指状变为平滑状、陷窝加深, 形态学的变化影响了小肠粘膜功能, 导致小肠绒毛刷状缘分泌的消化酶活性降低, 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下降, 引起仔猪营养性腹泻。同时, 日粮中抗原又引起仔猪肠道发生细胞介导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可造成肠道组织损伤, 进一步使小肠绒毛萎缩, 隐窝增生, 进而引起功能上的变化, 表现出双糖酶数量和活性下降, 肠道吸收功能降低, 引起断奶仔猪腹泻。

1.2 仔猪免疫力低下, 抗病力差, 易被病原菌感染

初生仔猪靠吸吮初乳获得被动免疫, 到10日龄以后才开始产生主动免疫, 直到5~6月龄以后才能产生足量的免疫抗体。而早期断奶仔猪对免疫反应又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加之断奶后胃肠内p H值上升, 抑制了乳酸杆菌的生长, 为大肠杆菌的增殖提供了条件, 致使乳酸杆菌数量减少, 大肠杆菌数量增加, 导致仔猪腹泻。

2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技术

2.1 合理配制日粮

根据仔猪消化道逐渐发育成熟的特点, 分阶段配制饲喂适应仔猪消化生理特点的饲粮, 使仔猪从断奶前的高脂肪、高乳糖的母乳逐渐向由谷物和豆粕 (饼) 组成的低脂、低乳糖、高淀粉饲粮的平衡过渡。它是现代养猪生产中降低断奶仔猪营养性, 最大限度地降低腹泻和发挥仔猪生产性能的一项先进技术措施。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分阶段饲喂体系主要是三阶段饲喂体系, 按仔猪体重分:第一阶段是体重小于7 kg;第二阶段是体重在7~11 kg之间;第三阶段是体重约为12~23 kg之间。

2.1.1 根据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和对原料品质要求选用饲料

第一阶段:此阶段仔猪喂料的主要目的是诱导仔猪学会采食固体饲料。因此, 对日粮品质的要求很高, 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必须在20%~22%, 赖氨酸水平在1.5%~1.6%, 最低乳糖含量为14%。饲料原料的品质要求:能量饲料在选用熟玉米的基础上, 必须搭配20%~25%的乳清粉和4%~6%的玉米油或豆油, 以增强饲料的适口性, 保证能量需要;蛋白质饲料要选用消化率高的喷雾干燥猪血浆蛋白粉、脱脂奶粉或优质鱼粉。大量的试验表明, 血浆蛋白粉由于具有适口性好、消化率高, 维持和改善了消化道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含有免疫球蛋白等活性物质功能和作用, 与精制鱼粉、喷雾干燥水解鱼粉、喷雾干燥蛋粉、肉浸膏、豆粕+奶粉、浸提大豆浓缩蛋白、膨化大豆等的饲喂效果相比是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最好的蛋白质来源。

第二阶段:此阶段喂料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腹泻和提高采食量。因此, 此期蛋白质水平要求在18%~20%, 赖氨酸水平在1.25%, 乳清粉用量比例最少在10%以上。原料品质除不要求用昂贵的血浆蛋白粉外, 其余原料与第一阶段基本一致。据报道, 采用全血粉或优质鱼粉产生的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在含2.5%全血粉的日粮中添加乳精粉, 可在仔猪生长性能和日粮适口性方面取得最佳的平衡。

第三阶段:此期仔猪消化功能基本适应固体饲料, 对饲料营养和原料品质的要求相应降低。营养水平蛋白质在18%左右, 赖氨酸在1.15%即可。饲料原料选用玉米+豆饼 (粕) 型日粮即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但以豆粕为蛋白质来源的日粮中加适量的鱼粉, 仔猪日增重显著提高。

2.1.2 以蛋白质饲料为主配制日粮

以蛋白质模式为基础进行配方设计, 由于配方中氨基酸含量接近仔猪的生理需要, 既可降低饲料成本, 又保证了生产性能的充分表现, 同时还可减轻高蛋白质引起的应激反应。因此, 在设计断奶仔猪日粮中, 以理想蛋白质模式为依据, 补充合成氨基酸, 使日粮中可消化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分别是可消化赖氨酸含量的60%、65%和18%的水平, 使日粮中可消化必需氨基酸含量接近于理想蛋白质模式, 是防治早期断奶仔猪营养性腹泻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2.1.3 组合应用酸化剂、饲用微生物等生理调节剂, 改善仔猪的消化功能

酸化剂:在仔猪日粮中添加柠檬酸, 对仔猪增重分别提高3.6%~38.67%;添加延胡索酸, 可提高增重分别为7.0%~13.8%;添加剂复合酸一得卡肥, 可提高仔猪日增重11.41%, 饲料报酬提高6.62%, 仔猪腹泻率降低52.78%。与添加柠檬酸和磷酸组相比, 日增重提高3.45和5.5个百分点, 饲料报酬提高3.68和6.5个百分点。综合酸化剂对仔猪日增重和饲料报酬的作用表明, 复合酸的效果优于单一酸;在单一品种的有机酸中, 柠檬酸的使用效果又最好。同时, 酸化剂与抗生素、高铜、高锌、碳酸氢钠等添加剂配合使用, 对仔猪的生产性能有明显的加性效应。Burnell等 (1983) 报道, 并同使用1.25%的柠檬酸和土霉素钙粉, 柠檬酸与喹乙醇和铜, 甲酸钙和硫酸铜, 甲酸钙、高铜和抗生素, 柠檬酸与高铜, 抗生素、益生素和酸化剂或柠檬酸与高锌等均报道有加性效应;酸剂、高铜和抗生素配合使用对28日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效果是:酸化剂+抗生素+铜>抗生素+铜>抗生素+酸化剂。

微生物:添加饲用微生物可提高仔猪日增重1.95%~46.4%, 提高饲料利用率3.4%~35.8%, 降低腹泻率3.91%~100%。同时, 饲用微生物与部分抗菌剂配合使用, 效果更好。

酶制剂:目前在断奶仔猪生产中应用的酶制剂主要是含有淀粉酶、-葡聚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成分组成的复合酶与单一制剂的酸性蛋白酶和植酸酶。复合酶和酸性蛋白酶对断奶仔猪的改进幅度分别为:提高日增重3.01%~33.33%, 提高饲料利用率3.4%~13.14%, 降低腹泻率21~51.2个百分点。其改进作用所表现的趋势一是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效果逐渐减弱, 尤其是单一酶制剂更为明显;二是在非常规日粮的反应比常规日粮明显;三是降解非淀粉多糖的酶制剂比一般的消化酶的效果明显。植酸酶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单一酶制剂。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植酸酶, 既可充分利用饲料本身的磷资源, 减轻了磷对环境的污染, 又可使被植酸盐络合的蛋白质、矿物质、淀粉等养分释放出来, 提高了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从而促进了仔猪的生长, 减轻仔猪营养腹泻的发生。

低聚糖:低聚糖由于对维持消化道内菌群平衡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它对维持动物健康, 促进动物生产性的发挥有积极的效果。据王亚军等报道, 在杜洛克仔猪日粮中添加0.2%的低聚糖, 可提高仔猪日增重19.88%, 饲料报酬2.2%, 采食量18.04%, 降低腹泻率77.88%;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2%的果聚寡糖, 可提高仔猪日增重6.4%, 单位增重的饲料消耗下降11.7%, 饲料生物学价值提高10%。

抗菌剂: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抗菌剂, 可降低仔猪腹泻率50%以上, 减少死亡率10%~20%, 提高日增重6%~15%, 提高饲料报酬4%~10%。如果抗菌剂之间配合使用, 比单独使用某一品种抗菌剂效果更好。

2.2 加强饲养管理

2.2.1 做好环境卫生

良好的圈舍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20%以上。因此, 对仔猪提供既具备冬暖夏凉、防暑通风等调控措施, 又要利于粪便和污水的排放, 保持圈舍干燥清洁的生活环境, 是减少腹泻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据报道, 8~30日龄的仔猪生活环境温度为25~28℃, 31~60日龄为23~25℃。

2.2.2 及时补饲

仔猪在断奶后采食量增加, 仔猪增重显著提高, 腹泻率也显著降低。因为在断奶前充分补饲可使仔猪对饲粮抗原获得免疫耐受, 断奶后仔猪的超敏反应可以避免或程度减轻, 并可保护消化道壁的完整性。如果补饲不充分, 仔猪免疫系统处于待发而非耐受状态, 断奶后再次接触饲粮抗原时超敏反应反而加剧。因此, 重视仔猪补饲, 使仔猪在断奶前至少采食600 g日粮, 才可能使仔猪建立免疫耐受的补饲量。如何使仔猪学会尽早采食, 方法主要有:一是母教仔法。每天用诱料撒放在仔猪经常游玩的地方, 让母猪带仔猪自由摸食。二是饥饿法。待仔猪吃饱休息时, 把母猪与仔猪隔开, 用诱料放于仔猪休息的地方, 让仔猪拱食, 隔开仔猪约1.5 h后, 再让仔猪吃奶。当仔猪吃饱奶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 直至会采食为止。三是涂喂法。对于不愿采食的仔猪, 在饥饿法的基础上, 将诱料用水拌潮涂于仔猪嘴上或直接喂到仔猪嘴内, 强制其采食。

2.2.3 采用糊状料或湿料饲喂

仔猪采食湿料或糊状可增加仔猪采食量和提高生产性能。与饲喂干粉料相比, 可提高仔猪增重3.2%~16.2%和20.4%~34.2%;断奶后7d和28d内饲喂湿料比干粉分别增加采食量35%~36%和9.5%~11%。因此, 对仔猪采用糊状料或湿料可增强采食量, 促进仔猪生长。同时在饲喂次数上要实行少量多餐, 每日不少于4次, 并在夜间增喂1次, 以促进仔猪对营养的消化吸收。

2.2.4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做好空栏的消毒工作, 减少疾病的发生

2.3 对症治疗

对于已发生腹泻的仔猪采取下列方法对症治疗:一是注射疫苗和高免血清;二是口服补液盐 (ORS) 进行补液;三是根据情况可选用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新霉素、金霉素和氟哌酸等药物进行治疗。

上一篇:绿色生态小区下一篇:权益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