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疥螨病防治

2024-09-25

家兔疥螨病防治(精选7篇)

家兔疥螨病防治 篇1

家兔疥螨病是一种由疥螨科的疥螨寄生于家兔皮肤内所引起的皮肤病。有高度传染性, 容易诱发细菌感染, 引起兔死亡, 且该病病程长, 治愈后容易复发, 使家兔养殖户遭受很大损失。

1 病原

疥螨是体外寄生虫。虫体呈龟形或圆形, 微黄色, 背面有细横纹, 虫体大小0.2~0.5 mm。口器呈蹄铁状, 为咀嚼式。肢粗而短, 第三、四对不突出体缘, 雄虫第一、二、四对肢末端有吸盘, 第三对肢末端有刚毛。雌虫第一、二对肢端有吸盘, 第三、四对肢有刚毛。疥螨的一生都在家畜体上度过, 并能世代相继地生活在同一宿主身上。雌虫在皮肤内穿凿虫道, 并在此中产卵, 一生能产卵40~50个。卵经3~7 d孵化为幼虫, 经3~4 d幼虫蜕化为若虫阶段, 若虫再经3~4 d蜕化为成虫。全部发育过程需要2~3周。雄虫交配后死亡。雌虫产卵后经21~35 d死亡。在适宜条件下3个月内能繁殖6个以上的世代。在不利的条件下疥螨不能繁殖, 但长期不死, 常成为疾病复发的根源。

2 流行病学

感染来源是病兔和带虫动物, 通过这些动物与健康动物直接接触发生感染, 也可通过被污染的墙壁、垫草、饲槽、用具以及饲养员的衣服和手发生感染。感染疥螨后在全群迅速传播。疥螨雌虫一生产卵40~50个, 螨产卵数量虽少, 但其发育速度很快, 在适宜的条件下经2~3周就可完成1个世代。螨在兔体表生活时, 遇到不利条件可转入休眠状态, 休眠期长达5~6个月, 在休眠期中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强。离开兔体后可生存2~3周, 并保持侵袭力。兔舍阴暗潮湿、密度过大、卫生状况不良等因素容易导致发病;特别在秋末以后, 毛长而密, 湿度增高, 有利于螨的生长繁殖, 螨病容易发生和传播。夏季条件对螨生活不利, 螨病少发。

3 发病机理

螨采食时直接刺激和分泌有毒物质, 使家兔皮肤发生剧烈的痒觉和炎症。由于皮肤乳头层的渗出作用, 使皮肤出现小丘疹和水泡, 水泡被细菌侵入后变为小脓疱、脓疱, 水泡或脓疱破溃流出渗出液或脓汁, 干涸后形成黄色痂皮。病情的继续发展, 使毛囊和汗腺受到损伤, 表皮过度角质化, 结缔组织增生, 患部脱毛, 皮肤变厚, 失去弹性, 形成皱褶和龟裂, 脱毛处不利于螨的生长发育, 逐渐向四周健康部位扩散, 使病变部位不断扩大, 甚至蔓延全身。

4 临床症状

体疥螨多从鼻端开始, 逐渐蔓延到眼圈、耳根、四肢最后遍及全身。患部脱毛, 出现丘疹或水泡, 形成黄色痂皮。耳螨在病初接近耳根处发生红肿、脱皮, 有时流出渗出液, 过几天后形成黄褐色松香样痂皮。痂皮慢慢增大, 塞满耳孔。患兔不时摇头, 用脚爪搔痒, 搔伤部位引起细菌感染。由于皮肤发炎, 患兔烦躁不安, 影响采食、休息和消化机能。同时在冬季发生脱毛, 皮肤裸露, 体温大量放散, 使体内蓄积的脂肪大量消耗, 若治疗不及时, 患兔逐渐消瘦甚至衰竭死亡。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皮肤刮下物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要注意与秃毛癣、湿疹、过敏性皮炎、虱和毛虱侵害的鉴别诊断。秃毛癣为界限明显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 覆盖易剥脱的浅灰色干痂, 痒觉不明显;湿疹无传染性, 在温暖兔舍中痒觉亦不加剧, 皮屑中无螨;过敏性皮炎无传染性, 病变从丘疹开始, 以后形成散在的小干痂和圆形秃毛斑;虱和毛虱引起的症状与螨病极为相似, 特别是皮肤病变, 但不如螨病严重, 但通过眼观检查体表可发现虱和毛虱。

6 治疗

用20%双甲脒溶液100 mL兑水5~7 L, 在患部浸泡10 min, 间隔1周再浸泡1次;溴氰菊酯 (倍特) 按有效成分500 mg/L浓度、补充药液750 mg/L浓度, 药浴或沐浴;40 kg饲料中加伊力佳药粉5 g, 拌料饲喂;二嗪哝 (螨净) 按有效成分600 mg/L浓度, 喷洒、药浴或沐浴;还可选用辛硫磷、敌百虫等拟除虫菊酯类。

7 预防

对新引进的家兔要严格检查, 严禁带螨兔进场。在兔群中发现疑似病例时, 应及早确诊, 将患兔和可疑兔隔离治疗, 被污染的兔舍和用具用杀螨剂进行喷洒消毒。兔舍应保持干燥、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兔群数量要适宜, 防止密度过大。

牛疥螨病的防治 篇2

1 虫体特征与生活史

螨虫的发育过程有卵、幼虫、稚虫和成虫4个阶段, 引起牛疥螨病的常见螨虫有穿孔螨虫 (疥螨) 、吸吮螨虫 (氧螨) 和食皮螨虫 (足螨) 3种。穿孔螨虫主要寄生于表皮, 并在其中挖洞吸取营养;卵大小为0.1×0.15mm, 呈暗白色或微黄色的透明椭圆形;成虫长0.2~0.45mm, 微黄白色。吸吮螨虫寄生于皮肤表面, 用口器刺穿皮肤后以吸吮皮下的淋巴液和血液为生;卵大小为0.14×0.3mm, 呈灰白色透明的椭圆形;成虫长0.5~0.9mm, 呈长圆形, 肉眼可见。食皮螨虫则以摄食屑皮和痂皮为主, 虫体长0.3~0.5mm, 呈椭圆形。

2 临床症状

本病的临床症状可因病原种类和数量不同而各异, 一般在感染后2~4周表现出初期症状。

2.1 穿孔螨虫病

最初表现是皮肤剧痒, 病牛不断蹭墙、树木或栏杆, 随后皮肤表面出现小结节、水泡, 破溃后结痂脱落的被毛与痂皮分泌物黏在一起, 使皮肤呈光秃多皱状。牛舍越温暖, 剧痒越严重, 从头、颈部逐渐, 蔓延至肩部、背部及全身, 靠近乳房或阴囊的大腿内侧、会阴部、耳根部和四肢等, 均可发生。随着侵袭的不断加重, 皮肤逐渐变厚, 其上有许多龟裂, 流出恶臭的分泌物。年老衰弱、受侵面积较大、病程较长的病例, 营养状况日渐不良。

2.2 吸吮螨虫病

病牛典型病状表现为奇痒, 常用舌舐患处或倚在墙壁、树木、柱栏等处摩擦患部。表皮先出现粟料乃至黄豆大的结节, 随后变为水泡和脓疱, 破溃后形成黄色脂肪样痂皮, 皮肤呈现皲裂、增厚粗糙、失去弹性。症状多见于长毛部或牛的内股阴部、乳房等处, 之后进一步可蔓延至躯干及四肢, 严重时可遍及牛体全身。

2.3 食皮螨虫病

表现为奇痒、发炎, 常产生粉状沉积物。其主要侵害肛门、尾根周围的皮肤或两侧的小窝, 有时也见于四肢。

3 诊断

此病症的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 即可作出诊断, 也可用下列方法对牛疥螨病进行病原学检查。

3.1 沉淀法

用小刀在患部与健康皮肤交界处, 刮取新鲜病灶部的隆起皮屑, 置于5%~10%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中浸泡2h, 或煮沸数分钟后, 以1 000r/min离心沉淀5min, 取沉渣制作压片, 于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下检查。

3.2 漂浮法

同上法离心沉淀后, 去除上清液, 加入60%亚硫酸钠溶液至管口, 静置10min, 虫体即浮集于液面, 用载玻片蘸取管口表层溶液, 用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检查。

3.3 集虫法

取病料适量, 加10%苛性钠或苛性钾溶液, 经过加热煮沸, 待病料基本溶解后静置, 弃去上清液, 取沉渣物作镜检。

4 预防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牛舍和牛体的清洁卫生, 何持牛舍通风干燥。牛一旦感染必须进行隔离, 及时治疗, 并要做好牛舍、用具和环境的消毒。

5 治疗

5.1 西药治疗

(1) 敌百虫:2%敌百虫溶液涂搽患总, 用量不得超过10g/次, 以防引起中毒。患部面积过大时应先重后轻, 分数次治疗, 每次间隔2~3d, 同时应注意防止牛舔食药液。 (2) 伊维菌素:0.1~0.2mg/kg体重, 1次口服或0.2mg/kg体重, 皮下注射。屠宰前30d禁用。

5.2 中药治疗

猪疥螨病的防治 篇3

据宁蒗县兽医防疫站疫情报表显示, 2010年底全县生猪存栏25.06万头, 其中约7万头猪患过疥螨病, 给山区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治疗, 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现介绍如下。

1 病原

疥螨雌雄异体, 肉眼难于看见, 用刀片刮取病健交界处的皮肤, 置于黑色的纸张上, 加热后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即可看到虫体。

成虫身体成圆形, 大小如针尖, 微黄色, 背面隆凸、腹面扁平。雌螨为0.33~0.45 mm×0.25~0.35 mm;雄螨为0.20~0.23 mm×0.14~0.19mm;幼虫为0.10~0.15 mm×0.12~0.16 mm, 有3对足;第一期若虫长约0.16 mm, 第二期若虫长约0.22 mm, 与成虫相似。

疥螨生活于皮肤深层, 以吸食皮肤细胞和组织液为生, 在皮肤深层挖掘隧道。虫体的发育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 约需15 d, 整个过程均在皮肤隧道内完成。病原体离开宿主的环境仅能存活3周左右。

2 流行病学

该病四季均可发生, 多发于秋末、冬季和早春, 此时昼短夜长, 白天光照时间短、夜间阴冷潮湿。各年龄阶段的猪都可能被感染, 其中以仔猪和营养状况或健康状况较差的猪易感, 新引入的猪最易感在宁蒗县此病多见于以放牧为主的广大山区和少数坝区, 健康畜通过与患畜混牧或自然交配等直接接触而被感染, 也可通过接触被患畜污染的圈舍、饲槽及饲养人员的衣服等间接被感染。

3 临床症状

此病多见于5月龄以下仔猪, 常先发于眼圈、颊部、颈部、耳朵、肩胛等皮肤细薄、体毛短小的部位, 严重时可蔓延到腹部及四肢, 乃至全身。病猪皮肤发炎、剧痒, 常在墙角、栏柱等处摩擦, 以至皮肤粗糙、落屑、出血、有渗出液、破裂后形成痂皮, 皮肤出现皱褶或龟裂, 患部被毛脱落。病程延长时, 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猪生长停滞, 甚至瘦弱而死。

4 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同时可在病变部位刮取病料, 放置在黑色背景的承载物上, 置于阳光下2~3 min, 取简易放大镜, 就可见到特征性虫体蠕动。有条件者可用载玻片承载病料, 于显微镜下观察, 见到虫体后可确诊。

5 治疗

1) 彻底清除潮湿霉变的垫料、猪舍及沟渠内的粪污和周围杂草;然后将猪舍地板及墙壁、走道、沟渠和用具等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最后用3%的敌百虫溶液进行喷洒。

2) 首先要剃除病猪患部及病健交界处的毛, 用3%~5%的温肥皂水或2%的温来苏儿溶液刷洗, 除去患部表皮的污垢、痂皮及鳞屑;然后将硫磺粉1份、液体石蜡3份充分混合后进行涂擦, 2 d一次, 连用3次 (患部痂皮脱落, 丘疹脓液逐渐消失, 痒感减轻) ;为减少工作量, 涂擦药物3次后改用10%螨净进行喷洒或药浴, 或用凯素灵可溶性粉按1 g兑100~150 mL温开水的剂量进行喷洒或药浴。

3) 上述药物对杀死虫体有较好的效果, 但却不能杀死虫卵 (因卵壳有保护作用) , 所以应按其生长发育规律, 间隔5~7 d后再治疗一次。

6 预防

1) 强化宣传, 提高认识, 切实开展群防群治, 每年春秋定期开展预防性驱治工作;限制放牧, 实行轮牧、厩养, 减小疫源污染范围, 控制相互传播;做好域外购入牲畜的检疫、隔离观察工作, 防止和控制疫情传播。

猪疥螨病的防治 篇4

李某家的30余头育肥猪11月12日后, 猪群先后出现头部、眼窝、颊及耳部等皮肤细薄, 体毛短的部位奇痒、发炎。病猪到处摩擦或以肢蹄搔擦患部, 以致患部脱毛、结痂、皮肤肥厚, 形成皱褶和龟裂, 并蔓延到颈、肩胛、背部、躯干两侧及后肢内侧等部位。病猪食欲减退, 生长停滞, 逐渐消瘦。

2 诊断

在患部, 用手术刀刮取痂皮, 直到微出血为度, 将刮到的病料装入试管内, 加入10%苛性钠溶液, 煮沸。待毛、痂皮等固体物大部分溶解后, 静置20min, 从管底吸取沉渣, 滴在载玻片上, 用低倍镜检查, 发现疥螨虫的虫卵、幼虫和成虫。

3 治疗

在治疗前, 需要清除病猪体表污物、痂皮, 病部及邻近健康区的毛, 并用肥皂水洗刷患部, 待完全晾干后, 将精制兽用敌百虫粉配成0.5~1.0%水溶液洗擦患部, 或用喷雾器喷淋猪体, 每天1次, 要防止中毒。对严重患者有疥螨病猪, 将敌百虫粉直接涂于患病部位, 使用1~2次, 或用敌百虫粉1份, 柴胡5份搅拌均匀, 涂在患病部位, 效果亦佳。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300mg, 颈部皮下注射。发现患猪, 立即隔离饲养治疗, 防止蔓延。同时应用杀螨药对猪舍和用具进行彻底喷洒、杀虫。搞好猪舍卫生工作, 保持舍内环境清洁、干燥、通风。

4 小结

怎样综合防治猪疥螨病 篇5

疥螨成虫呈圆形、浅黄色或灰白色, 背部隆起、腹面扁平。有4对短粗的圆椎形足, 虫体前端有一个顿圆形的咀嚼型口器。疥螨虫多寄生在猪耳、眼睑、背和体侧的皮肤内。以摄取上皮细胞和淋巴液为营养, 破坏上皮细胞并排出排泄物, 致使皮肤发炎、发痒、肥厚、落屑等。

1 流行特点

本病分布广, 呈世界性分布。凡是饲养条体差的猪场, 都会有猪疥螨病发生。本病有时可以感染给人。猪疥螨病是一种接触性感染疾病。传染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健康猪与病猪直接接触而感染。二是通过污染的猪栏、用具等间接与健康猪接触而感染。各种类型和不同年龄猪都可以感染本病。5月龄以下的幼猪由于皮肤细嫩, 较适合螨虫的寄生, 所以发病率最高, 症状也最严重, 对其危害程度也最大。成猪感染后, 症状轻微。此外, 猪舍阴暗、潮湿、环境卫生差及营养不良等均可成为发生本病的诱因。特别是阴雨天气本病的蔓延较快。

2 临床症状

幼猪多发。病初从眼周、颊部和耳根皮肤开始, 以后蔓延到背部、体侧和股内侧。通常呈现红斑、丘疹, 并伴发剧痒 (急性过敏症) 。较为慢性状态后 (过度角质化症状) , 形成干厚的过度角质化皮肤, 多发生于耳间、踝关节处及尾尖等部位。因瘙痒, 病猪在圈舍栏柱、墙角、槽、圈门等处磨蹭。有时用后蹄搔擦患部, 致使局部被毛脱落、皮肤擦伤、结痂和脱屑。病情严重时, 全身大部分皮肤形成石棉瓦状皱褶或龟裂。此时, 病猪食欲减少、生长缓慢, 日渐消瘦, 甚至发生死亡。

种猪, 最常见的症状均为外耳内侧表面的中间区域呈现皮肤发红、痂皮。栏舍内的墙壁因猪瘙痒磨蹭而光滑。

3 诊断要点

根据发病症状 (病猪不断擦痒, 皮肤上有红斑或龟裂) 可作出初步诊断。要确诊还要做实验室诊断, 查病猪患部皮肤虫体。具体方法是:在猪的患病皮肤与健康部皮肤结合处, 用凸刃刀在光焰消毒后, 刀刃上蘸上液体石蜡;然后, 用力刮取皮屑 (病料) , 直到见有血液为止。将病料放在载玻片上, 用低倍显微镜检查, 发现污虫体及虫卵者, 即可确诊。

在诊断过程中, 要与皮肤湿疹相区别。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预防本病发生的技术措施

主要采取“三要”、“三个搞好”的措施。

“三要”是:一是要把住引种关, 防止引进病猪。要从没有本病的种猪场引种, 购入时应隔离观察1~2个月, 检查虫体、无本病时, 再混群饲养。二是要对舍内清出的粪尿、垫草, 进行堆积发酵处理, 利用生物热杀死虫卵。三是要对仔猪并窝、分群前要逐头观察仔猪和母猪是否有疥螨病, 以防接触传染。

“三个搞好”是:一是要搞好药物预防。特别对种公猪, 每年至少用药2次。可选用阿维菌素, 皮下注射, 0.3 mg/kg。二是要搞好科学饲养管理, 保持圈舍干燥、洁净、通风、透光;做好环境消毒切断感染途径。三是要搞好“空舍消毒”, 切断感染链。对“空舍”除了进行熏蒸消毒外, 还要用火焰喷灯喷烧消毒, 每平方米地面喷烧2分钟以上, 杀死螨虫和虫卵。

4.2 发病后, 就地快速扑灭的技术措施

主要采取“隔”、“消”、“处”和有效治疗措施。

“隔”:就是一旦发现有本病的病猪, 应立即进行隔离饲养、隔离治疗、防止蔓延。

“消”:就是紧急消毒、消灭成虫和虫卵。对病猪的饲养用具可用火焰喷灯、3%~5%烧碱、1∶100菌毒灭Ⅱ型彻底消毒。饲养员的衣物、鞋等也用5%克辽林液消毒, 杀灭疥螨虫。

“处”:就是病猪、同群猪的粪便, 送到污物处理区, 进行堆积封泥发酵处理, 杀灭虫卵。

“有效治疗”:就是选择有特效的药物和有效的治疗程度进行治疗。

(1) 1%敌百虫水溶液, 对病猪全身皮肤彻底喷淋 (在阳光充足温暖的中午进行药喷为宜) , 第1次喷淋后7~10 d再重复喷淋1次, 疗效可靠。

(2) 5%溴氰菊酯乳油, 加水配成50~80 mg/L (0.005%~0.008%) , 进行喷雾。

(3) 双甲脒乳油, 加水配成500 mg/L (0.05%) , 药溶或喷雾。

(4) 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颈部皮下注射, 0.3 mg/kg, 药效在体内可维持13.5 d, 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防治羊的疥螨病 篇6

1 临床症状

病羊表现剧痒, 常以肢瘙痒或在墙角、柱栏等磨蹭, 病初皮肤出现红斑, 接着发生针头大小的结节, 随后形成水泡或脓疮, 破溃后结成痂皮, 皮肤增厚, 严重时体毛脱落, 食欲减退, 生长停滞, 病羊日渐消廋, 重者死亡, 绵羊疥螨一般开始于臀部及背部等毛密部;山羊疥螨病多发生于耳壳内面, 有黄白色痂皮块。

2 诊断

(1) 在病变部与健康皮肤交界处用小刀刮取带微量血液的皮屑放到平皿内, 加热30~40℃之后, 平皿底下放一张黑纸, 对着阳光, 可见虫体移动即可确诊。

(2) 将皮屑滴加少量的甘油、水等量混合液或液体石蜡油, 放在载玻片上, 低倍显微镜镜检, 查活虫体。

(3) 将刮取的皮屑放试管中, 加入5~10%的苛性钾溶液, 经1~2h, 使痂皮软化溶解, 将沉淀物进行镜检看有无虫体。

(4) 镜检羊疥螨, 成虫身体呈椭圆形, 似龟状, 背面隆起, 腹面扁平, 有四对短而粗的足, 两对前腿特别发达。

3 治疗

3.1 中药处方

花椒8g、儿茶6g、苦参5g、冰片3g、狼毒5g、明矾4g (一只羊的量) 。将上药用水煮沸25min, 过滤去渣, 待温洗羊患处, 有结节者用刷子浸药液轻轻刷洗。患羊多者进行药浴治疗。每头羊药洗不少于10min。可连洗2~3d。

3.2 西药

伊维菌素或者阿维菌素 (剂量按照说明书进行使用) , 皮下注射或者口服, 隔5~7d再用一次, 严重者隔一星期再用一次。

4 预防

(1) 畜舍要保持通风, 干燥及良好的采光, 羊只不拥挤, 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2) 为消灭环境中的螨, 应对畜舍及用具做到定期消毒, 可用0.5%敌百虫溶液喷洒墙壁、地面及用具。水泥地坪、墙壁、用具等用药液杀虫后, 2h用清水冲洗。

山羊疥螨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 篇7

1 临床症状

山羊疥螨主要发生于冬季、秋末和春初, 发病时, 主要发生于嘴唇四周、眼圈、鼻背和耳根部, 可蔓延到腋下、腹下和四肢曲面等无毛及少毛等部位, 出现丘疹和水疱, 继而发展成小脓疱, 破溃后形成黄色痂皮, 随后脱毛, 皮肤增厚, 形成皱褶和龟裂。严重时口腔皮肤龟裂, 采食困难。发病后, 患羊因终日啃咬和摩擦患部, 烦躁不安, 影响正常的采食和休息, 日渐消瘦, 最终因营养不良极度衰竭而死亡。

2 诊断

根据羊的症状表现及疾病流行情况, 对可疑病羊刮取皮肤组织查找病原, 以便确诊。其方法是:用经过火焰消毒的小刀, 涂上50%甘油水溶液或煤油, 在皮肤患部于健康部的交界处刮取皮屑, 要求一直刮到皮肤轻微出血为止;刮取的皮屑放入1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 待大部分皮屑溶解后, 经沉淀, 取其沉渣镜检虫体。无此条件时, 亦可将刮取物置于平皿内, 把平皿在热水上稍微加温或在阳光下照晒后, 将平皿放在白色背景上,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有无螨虫在皮屑间爬动。

3 治疗方法

对该病要预防为主, 发病后及时治疗, 以防蔓延。局部用药和全身药浴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

3.1 涂药疗法

适宜病羊少、患部面积小, 特别适合在寒冷季节使用。涂药应分几次进行 (每次涂药面积不得超过体表的1/3) 。涂药用克辽林擦剂 (克辽林1份、软肥皂1份、酒精1份调和即成) , 5%敌百虫溶液 (来苏儿5份, 溶于温水100份中, 再加入5份敌百虫即成) 。双甲脒:按每吨水加入12.5%双甲脒乳油4000m L, 配成乳油水溶液对羊药浴或涂擦体表。涂擦药物之前, 应先剪毛去痂, 可用温肥皂水或2%来苏儿彻底洗刷患部, 以除去痂皮, 然后擦干患部后用药。

3.2 药浴疗法

适用于病羊数量多且气候温暖的季节, 常用于对螨病的预防和治疗。药浴液用0.023%~0.03%林丹乳油水溶液, 0.05%蝇毒磷乳剂水溶液, 0.5%~1%敌百虫水溶液 (应慎用) , 0.05%辛硫磷乳油水溶液等。药浴时间应选择在山羊抓绒进行。大规模药浴之前应对所选药物做小群完全实验, 药液温度保持在36~38℃, 并随时补充药液。药浴时间1~2min, 注意浸泡羊头。药浴前让羊饮足水, 以防误饮药液。因大部分药物对螨虫卵无杀灭效果, 无论治疗和药浴时必须重复用药2~3次, 每次间隔7~8d为宜。在羊药浴时, 还要消毒羊舍, 羊圈的墙壁、门框、饲槽等也要用该药液消毒。否则虽然将羊体的螨虫杀死了, 但羊舍内的虫子还存在, 羊圈内的虫子感染羊体, 导致羊只继续发病。

3.3 注射疗法

适用于各种情况的螨病治疗, 省时、省力, 优于以上各种疗法。采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注射液皮下注射:阿维菌素剂量按羊0.2mg/kg.bw, 一次皮下注射, 每次注后7~10d再补注1次, 以杀灭第1次注射时是虫卵而经7d已成熟的螨虫。

3.4 配合疗法

在注射治疗的同时, 采用局部涂抹克辽林擦剂或5%敌百虫溶液, 以加强疗效。

3.5 采用中草药治疗

3.5.1“乳矾散”局部涂擦

配方为:乳香25g、枯矾100g, 混合磨成细面, 制成“乳矾散”。用时, 以1份乳矾散加入2份植物油 (麻油、芝麻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油均可) 混合加热后涂于患处, 连涂数次即可治愈。

3.5.2 烟草水药浴

取烟草末15kg与50kg水一并煮沸90min, 过滤后加入苛性钠1kg, 再加水至250kg进行药浴。此外, 还可用桃树根、苦参根皮等熬水洗浴患处, 亦能收到良好效果。

4 防治措施

4.1 健康山羊与病山羊隔离

治疗时要有专设场地, 从病羊身上清除下来的毛、痂皮等应集中销毁, 治疗人员所用衣物器械必须进行彻底消毒, 治疗过的病羊应在未经螨类污染的地方活动觅食。

4.2 山羊群不宜过密

羊舍要干燥、通风、宽敞;用具保持清洁, 定期消毒。

上一篇:词汇发展下一篇:益气复脉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