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腹泻病

2024-10-09

急慢性腹泻病(通用7篇)

急慢性腹泻病 篇1

随着养猪业日益向规模化发展, 猪病也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发展。这些问题严重地困扰着广大养猪户, 给临床兽医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临床常见仔猪腹泻病不容忽视, 仔猪腹泻病是仔猪的消化道常见多发传染病, 以仔猪黄白痢和病毒性腹泻最有代表性。此病造成猪只生长缓慢, 死亡率增高, 育成率降低, 料肉比提高, 机体免疫力下降。由此可引发仔猪感染其他传染病, 是影响养猪业效益好与坏的重要因素。

仔猪腹泻病发病机制及发病原因是什么, 临床如何科学防治?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 对仔猪腹泻病相关内容做一总结, 供兽医同行及广大养猪户在工作生产实践中参考。

仔猪腹泻病原因复杂, 主要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冠状病毒、类冠状病毒, 寄生虫、中毒和消化不良等因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排红、黄、白、黑、灰水样或稠状稀便, 表现呕吐、不食、脱水、消化不良。多发于季节交替时, 对刚出生不久或刚入栏育肥不久的猪只危害极大, 死亡率达50%左右。

1 仔猪腹泻发病原因

1.1 消化不良因素

仔猪生理特点是“三差一快”, 即调节体温能力差, 消化能力差, 免疫能力差, 生长速度快。鉴于此如果饲喂蛋白质高的饲料, 加之饲养环境差, 就会造成小猪脾胃虚弱, 宿食不化, 导致仔猪排泄粪便酸臭, 肉眼可见未消化的乳凝块或未消化的饲料。

1.2 致病性大肠杆菌因素

临床排红、白、黄、黑、灰色恶臭稀便。大肠杆菌是猪肠道常见的, 一般不致病, 但在猪生存环境改变, 如温度、湿度、通风、转群、注苗、环境卫生不好等因素影响下, 大肠杆菌就演变为致病大肠杆菌, 引起猪只发病。

1.3 病毒因素

病毒无处不在, 具有变异性和稳定性特点。如仔猪免疫力下降很容易感染病毒, 导致腹泻。表现抗菌素治疗无效, 猪只呕吐、不食等特征。

1.4 寄生虫因素

由报道证明, 目前引起仔猪腹泻的寄生虫主要为球虫。这从母猪粪便虫卵检查可证实这一点。

1.5 中毒因素

临床主要是由发霉变质饲料的霉菌引起的, 夏季多雨季节常发。

1.6 传染病继发感染

如仔猪感染副伤寒、猪螺旋体痢疾等疾病, 均可引起猪只腹泻。仔猪腹泻具有治疗难、易耐药、易反复等特点, 因此要想达到减少死亡, 必须知晓发病机制, 然后确定合理防治方案, 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其成活率, 提高治愈率。

2 仔猪腹泻致病机制

主要是致病大肠杆菌及其它致病因素对肠粘膜完整性的破坏, 最主要病根是肠毒素造成肠粘膜的损伤。其机制主要是致病杆菌产生的肠毒素改变了肠绒毛上皮细胞膜的功能, 使细胞内的磷酸氢盐和钠从细胞内流失到肠腔, 致使机体水份、电解质吸收异常, 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绒毛上皮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 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异常, 引起腹泻。如遇到其它致病因素会使病情更进一步加剧, 给治疗带来了难度。

3 仔猪腹泻防治

3.1 防治原则

抑制细菌和病毒繁殖;修复和保护肠粘膜;控制肠道致病菌和厌氧菌感染;补充营养, 提高机体抗病力, 恢复机能;平时加强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 注意预防。

3.2 防治办法

定期用两种不同剂型消毒药, 对猪舍及周边环境消毒。搞好猪舍环境卫生, 尽量减少猪只的应激刺激。让猪在温度适宜, 通风良好的环境生存。

饲料中加微生态制剂, 添加剂量为每百斤饲料添0.25 kg。饲料中添加抗大肠杆菌药物, 每百斤饲料加100 g。猪只饲料添加肠粘膜吸附剂保护剂。为防止厌氧菌侵袭, 饲料要加替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 剂量按说明书使用。饲料还要因季节不同添加脱霉剂, 剂量按不同厂家说明书执行。补充营养:出现腹泻的猪只要补充电解质、氨基酸、葡萄糖等, 以恢复电解质代谢平衡, 提高猪只抵抗力。

发现得病后, 全群猪除按以上原则预防添加相关产品外, 建议用以下方案治疗, 会取得良效。

3.3 治疗

个体治疗:用科丰黄芪独克加止泻灵, 剂量0.15 m L/kg, 每日1次, 连用2~3 d;全群拌料用利科惠健, 按0.3g/kg添加, 饮水中加补液盐和电解质多维, 剂量按说明书执行。

急慢性腹泻病 篇2

猪场仔猪腹泻病防治要点

仔猪腹泻病严重影响猪场的健康发展,最严重的是断奶上保育栏这段时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五点防治措施,希望能给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作 者:顾国炳  作者单位:罗平县畜牧局,云南,罗平,655800 刊 名:云南畜牧兽医 英文刊名:YUNN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858.282.61+2 关键词: 

如何防控仔猪腹泻病 篇3

一、仔猪腹泻病的病因

1. 细菌性因素

①仔猪黄痢。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感染1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初产母猪所产的或猪场环境卫生条件差的仔猪感染率高。病仔猪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的稀粪,内含凝乳小片,精神沉郁,不吃奶,口渴,迅速消瘦,眼球下陷,最后脱水衰竭死亡。

②仔猪白痢。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发生于10~20日龄的哺乳仔猪。某些应激因素,如饲养管理差、猪舍卫生条件差或阴冷潮湿、气候突变、母乳过浓或过稀等,会导致本病的发生与流行。病仔猪以排出乳白色、淡绿色或灰白色的粪便为特征,可自行康复,若无继发感染,很少死亡。

③仔猪红痢。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感染1~3日龄的仔猪。病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出浅红色或红褐色的恶臭稀粪,内含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很快出现脱水,于2~3天内死亡。

2. 病毒性因素

①猪传染性胃肠炎。冬春寒冷季节易发,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10日龄以内仔猪病死率高。仔猪突然发病,先呕吐,继而发生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或灰白色,内含有未消化的小凝乳块并有恶臭味,最后脱水死亡,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②猪流行性腹泻。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以冬末春初发生较多,夏季也偶有发病。本病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比,传播速度慢,病死率较低,腹泻症状也较轻,两者常混合感染。

③猪轮状病毒病。本病主要发生于晚秋和寒冷的冬春季节,以10~20日龄的仔猪较易感。新疫区偶有暴发,多为散发。仔猪出现呕吐、腹泻,粪便呈黄白色或黑色,较腥臭,呈水样或糊状,如无继发感染,症状轻,病死率在10%以下。

3. 营养性因素

哺乳母猪饲料营养不均衡、配制不合理等,会导致乳汁质量差,仔猪出现腹泻。

4. 中毒性因素

哺乳母猪饲料霉菌毒素含量超标,仔猪吮吸乳汁后会导致中毒,从而引起腹泻。

5. 寄生虫性因素

①猪球虫病。夏季高温高湿季节易感且严重,病仔猪开始排黄褐色或灰色的糊状稀粪,1~2天后转为水样腹泻,有强烈酸奶味,进行性消瘦,发病率高,死亡率低。若有继发感染,死亡率会升高,本病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②弓形虫病。夏秋季多发,呈地区性流行,似猪瘟、流感症状,体温升高稽留,腹泻或便秘,皮肤发绀。

6. 其他原因

仔猪受寒应激、猪舍空气质量差、天气阴雨连绵等,都可引起仔猪腹泻。

二、仔猪腹泻病的预防

1. 免疫接种

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可在母猪产前35~42天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或猪轮状病毒)二联灭活苗4毫升/头;产前21~28天肌注仔猪C型产气荚膜梭菌病、大肠埃希氏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毫升/头(初产母猪需肌注2次,每次2毫升/头,间隔3周再重复1次),同时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口蹄疫的免疫接种。

2. 药物保健

①母猪保健。母猪每3个月驱虫1次,选用虫力黑(主要成分伊维菌素、阿苯哒唑)按1千克/吨饲料的量进行混饲,连喂5天。母猪产前、产后10天,选用利高-44(主要成分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壮观霉素)按1~2千克/吨饲料的量进行混饲。

②仔猪保健。仔猪1~3日龄,肌注富来血(右旋糖酐铁注射液)1~2毫升/头。仔猪3、7、21日龄各肌注得米先(主要成分长效土霉素)0.5~1毫升/头或1、7、21日龄各肌注头孢噻呋钠15~30毫克/头。仔猪5日龄,灌服百球清(托曲珠利溶液)2毫升/头。仔猪转出前后5天,每吨饲料中添加泰乐菌素250克+阿莫西林200克+多维200克。

3. 饲养管理

①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每批猪调出后,必须严格清洗和消毒产房,并空置1周左右,方可赶新的待产母猪进入,以确保消毒效果,防止病原交叉感染。

②加强母猪的生产护理。临产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母猪的后躯、阴户、乳房和腹部,并挤掉1~2滴乳汁后再让仔猪吃初乳。

③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冬春寒冷季节以及昼夜温差较大的季节,应注意防寒保暖,并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卫生、通风透气良好。

④合理配制母猪料。应选用优质的饲料原料以及预混料配制哺乳母猪日粮,确保日粮营养均衡、合理、无霉变,并根据母猪食欲情况与带仔数量确定饲喂量,以保证母乳充足。

⑤做好仔猪寄养工作。对于无乳与缺乳的仔猪,要及时进行寄养。弱小的仔猪亦要让乳汁充足的健康母猪代养。

⑥仔猪尽早开食。仔猪5~7日龄用高档乳猪教槽料进行诱食,确保仔猪在断奶前能适应采食饲料,并提高仔猪胃肠的消化功能。

三、仔猪腹泻病的控制

仔猪腹泻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利提高仔猪成活率,减少经济损失。

1. 根据仔猪用药敏感情况,可选用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阿莫西林、恩诺沙星、头孢噻呋钠、纽弗罗等药物治疗。若感染球虫病,可用托曲珠利灌喂。

2. 口服给药。①选用广谱中草药制剂强普生拓(主要成分杨树花)0.2毫升/千克体重,2次/天,连用3天。②口服赛普(主要成分卵黄免疫球蛋白)4克/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2~3天。

3. 若仔猪腹泻特别严重,在口服药物的同时,配合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4. 在采用以上方法治疗无效时,笔者建议采用以下措施:①将患病仔猪清洗干净并擦干,让泌乳力强、护仔性能好的母猪代养,一般1~2天后仔猪腹泻病会好转。②将母猪与仔猪清洗消毒好后,换到消毒好的干净清洁的栏位,该病会不治而愈。③将母猪与仔猪从产房里转到运动场,放牧1~2天,并适量喂料,该病亦会痊愈。④14日龄以上的仔猪,可提早断奶,用教槽料+诱食奶灌喂至自由采食,该病会在1~2天内好转。

断奶仔猪腹泻病防治 篇4

1 发病原因

断奶仔猪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由吃母乳与饲料转变为全吃饲料;由产房转到仔猪培育室;由依附于母体转为独立生活,尤其是消化道内乳酸含量的变化引起为肠道菌群、消化道绒毛长度和消化道正常生理状态的改变,造成断奶仔猪健康状态的恶化和生长阻滞。这一系列应激因素会明显地降低断奶仔猪的消化能力和抵抗力,导致发生突然腹泻、瘦弱仔猪的出现。

2 临床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轻者便次不多,便状如糊,不发热,能进食,精神尚好;重者便次较频、大便腐臭或伴有呕吐,多伴身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饮欲增加,甚或目眶凹陷,尿量减少,四肢不温,腹胀痉厥等症状。

3 治疗方法

3.1 中草药疗法

辩证:本症由于断奶应激引起的饮食节,寒暖失调以至脾胃受伤,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不分,合至下降肠道所至,故消食导滞,健脾止泻。组成:鸡内金10 g、神曲10 g、麦芽10 g、山楂10 g、苡仁10 g、茯苓10 g、苍术10 g、甘草10 g、白术15 g、桔梗6 g、川朴6 g、枳壳6 g。方中白术、苡仁、苍术、健脾助运燥湿;加桔梗以升中气;鸡内金、神曲、麦芽、山楂消食导滞;川朴、枳壳理气导滞。合用共奏消食导滞,健脾止泻之功。上药加冷水浸泡30 min后,煎煮服汁,加白糖调味,分数次灌服。加减:伴呕吐,加半夏、藿香;小便黄少,加车前子、木通;口渴思饮,有轻脱水现象,可口服补液。

3.2 穴位疗法

黄连素注射液50 ml,注射双侧足三立及大肠腧穴。

3.3 液体疗法

口服补液(ORS)建议采用的新配方为:氯化钠3.5 g、枸橼酸钠2.9 g、氯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 g,加水到1 000 ml,口服补液盐用于预防脱水,也是用于治疗轻度和中度脱水。糖盐水凉开水1 000 ml,加白糖20 g、细盐3.5 g。大约4勺汤一勺盐。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适用于无脱水症的治疗。

3.4 营养疗法

2012年腹泻病防治培训讲稿 篇5

一、组织领导 成立霍乱、腹泻病防治领导小组。要有文件。2 成立霍乱,腹泻病防治机动队,设有值班室、24小时值班电话。要有文件。

以上资料于五月一日前上报疾控中心。

二、宣传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霍乱。腹泻病防治知识宣传及卫生健康教育。要有宣传教育材料的底稿,照片等。

三、疫情管理

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并有专人收集、报告疫情,对辖区医疗机构登记的所有腹泻病病人按时收集、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有疫情管理制度及疫情收集登记本。

四、业务培训

流行季节前对全院医护人员和辖区内所有诊所、卫生室的医务人员进行全员专业技术培训。要有培训内容、签到簿、考试答卷及评分,培训小结。

五、腹泻病门诊(或专桌)工作

地方级综合性医院要设腹泻病门诊区:有诊查室、留验室、化验室、药房、专用厕所。

县市级医院应设腹泻病门诊:有诊查室、留验室、专用厕所。

专科医院及镇级医院要设腹泻病门诊(或专桌)、留验室和专用厕所。

腹泻病留验室应有标志、紫外线灯、消毒剂、防蝇沙窗、痰盂、脸盆、接便盆、腹泻病宣传画、观察床、输液架等必要的医疗设施、门口有消毒脚垫。

专用厕所:应有“腹泻病专用厕所”标志、防蝇设施、水冲设施、清洁卫生并有消毒剂。且距离观察室较近便于使用和管理。

腹泻病门诊(或专桌)应有:腹泻病门诊(或专桌)标志、防蝇沙窗、门帘、痰盂、接便盆、“84”消毒液,洗手设施、紫外线灯、门口有消毒鞋垫、采便管、腹泻病登记本、腹泻病门诊工作制度。《腹泻病防治手册》、《霍乱防治手册》、张贴《山东省医疗卫生卫生单位腹泻病门诊工作规程》、《腹泻病诊断治疗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使用率要达到80%以上。5月1日到10月31日开诊。使用省统一的腹泻病人登记本,按照要求详细登记,登记率、登记完整率100%。要有腹泻病专用章,腹泻病处方要加盖专用章,药房每月装订专放。有专人负责腹泻病门诊(或专桌)工作,熟练掌握不泻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疫情报告时限、病人的正确处理方法和值班制度。要求“逢疑必检”,对怀疑霍乱的腹泻病病人必须在使用抗生素前采便作霍乱弧菌培养,县市级医院必须开展细菌培养工作,镇级医院如无培养条件可送市疾控中心培养。腹泻病人采便培养率均达到10%上。每月要对腹泻病门诊进行一次自检。有自检记录。7 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备有消毒设施,有消毒记录本,并做好消毒记录。腹泻病门诊(或专桌)实行首诊负责制,其他科室不能接诊腹泻病人。防疫医生每月底及时收集辖区医疗机构数据,汇总后填写腹泻病疫源检索报表,在下月2日前必须报疾控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医疗单位的腹泻病门诊(或专桌)在开诊时和开诊中期各全面检查一次,检查结果将进行全市通报。

六、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

各医疗单位要加强对辖区内车站、码头、厂矿、企业和大型建设工地等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单位的卫生管理工作,要健全有关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解决好生活用水,厕所,食堂等基本卫生设施,利用多种形式宣传霍乱腹泻病的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建设工地必须有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工作,负责施工人员预防服药、腹泻病人登记报告工作,发生疫情时要及时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七、加强其他传染性腹泻的防控工作,特别要加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卫生部《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治方案(试行)》。要认真进行腹泻病人的登记和筛检,发现腹泻病例异常增多的情况要及时报告;切实做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的隔离和规范治疗以及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医疗废物的消毒处理; 严格掌握出院标准,防止疫情扩散。

八、物资落实药械、消杀药品及个人防护按标准配齐、配足。查看机动队物资。

九、检查工作 县级以上医院实验室必须配备碱性胨水和TCBS琼脂等弧菌分离培养基、霍乱及0157诊断血清。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及其它肠道菌检验常规培养基和诊断血清。2 开展细菌分离培养。县市级以上医院霍乱弧菌培养率要达到腹泻病人的10%以上,专科及乡镇医院有条件的自行培养,无条件的送检,送检率也要达到10% 以上。检验记录登记完整。检验人员熟练掌握腹泻病人的检验知识。

夏季腹泻腹痛警惕克隆病 篇6

传统医学认为,克隆病属“腹痛”、“泄泻”和“积聚”等范畴,多由于感受寒热暑湿,或饮食不洁,或情志抑郁,或因脏腑虚弱,使脾胃受损,运化失司,致水湿、痰浊、宿食、淤血停滞肠道,阻遏腑气则见腹痛;积滞不化、合污下趋而作泻利。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急性活动期多以住院治疗为主,

中医治疗如下:

临床表现:腹痛泄泻,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秽臭,肛门灼热,渴不欲饮,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白相间而腻。

治宜:清热,利湿止泻。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味。黄连15克,黄芩、葛根各20克,银花、茯苓、车前子、木通各15克,枳壳、木香各12克。

缓解期分两型:

1脾肾阳虚型:大便时溏时泻,完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加,或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即安,畏寒喜暖,食欲不振。舌质淡,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腻。

治宜:健脾益气,温肾固肠。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党参、茯苓、白术、扁豆各15克,怀山药30克,补骨脂25克,吴茱萸6克,肉豆蔻10克。

2正虚淤结型:右下腹或脐周可触及包块,按之质硬,压之觉痛,痛处固定不移,面色萎黄或黧黑,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饮食减少。舌质淡紫,苔灰糙或光红无苔。

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淤。

方药: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当归、熟地、赤芍、川芎、党参各15克,黄芪20克,红花10克,鳖甲30克。中成药可选用:归脾丸、香砂养胃丸、化积丸。

事半功倍的食疗法:

白术内金粥:白术、鸡内金各25克,小米100克。先将白术、鸡内金分别洗净,水煎两次,每次用水700毫升,煎20分钟,两次混合,共收取药汁800毫升,加入淘净的小米,继续用小火慢熬成粥,下精盐,淋麻油,分1次〜2次趁热空腹服。

茯苓枣栗粥:茯苓30克,红枣10克,栗子肉5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茯苓、红枣、栗子肉、粳米加水煮熟,食时调入白糖。可益气健脾,和中止泻。

荷叶茯苓粥:荷叶1张,茯苓30克,粳米60克。将荷叶煎汁去渣,用此汁加茯苓、粳米同煮为粥。可健脾、升阳、止泻。

莲子芡实粥:莲子、芡实各30克,山药50克,粳米100克。将莲子、芡实、山药、粳米洗净,再将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粥。随时食用。可健脾止泻。

小儿腹泻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篇7

【关键词】小儿腹泻;思密达;锌硒宝片;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25-02

小儿腹泻是因多元素和多病原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疾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病原可由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引起,患儿临床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进而引起腹痛、发热、呕吐及不同程度酸碱、水、电解质絮乱。一般在治疗此类疾病时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并给予对症治疗,以此提高治疗效果[1]。对此,我院特选取部分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综合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86例小儿腹泻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其中男性患儿49例,女性患儿37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2.5±2.1)岁,平均病程(5±2),所有患儿临床症状表现轻重不等,其中86例患儿中,水样便43例,粘液便22例,稀软便14例,脓血便7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儿锌硒宝片和思密达保留灌肠及合理食物搭配等联合治疗。首先药物诊治,给予患儿服用思密达保留灌肠,剂量至少要在患儿体内保存30min以上。如果患儿年龄偏小,将可1.5g的思密达融入约30ml的生理盐水中,如果年龄偏大,思密达和生理盐水剂量加大,通常为3.0g加入50ml生理盐水并使患者服用锌硒宝片,1次/d,根据患儿年龄适当调整药量,治疗过程中及时观察患儿大便性状及颜色,以此判断病情。其次食物治疗,调整和安排患儿起居饮食可根据每个患儿不同体质和实际身体状况,如果小儿处于母乳吮吸期应严禁母乳之外的食物,如果患儿出现发热或呕吐症状则需禁食4~6h。过敏体质的患儿可采用乳糖或豆制品,随着患儿病情程度逐步调整饮食量。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首先选择抗菌类药物,针对患儿病因治疗,有效控制感染。其次控制患儿饮食,对腹泻较轻的患儿建议选择米汤或糖水等半流质、流质食物,以减少奶量。对病情较重的患儿需严格进食8~24h,其中采用静脉补液补充体力。第三对症治疗,不同临床症状患儿采用对症治疗,如应用胃蛋白酶合剂或多酶片治疗消化不良和恶心患儿,应用碳酸铋或轻酸蛋白治疗腹泻患儿。

1.3 疗效判定

治疗效果[2]: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其中显效,经治疗,患儿腹泻症状得到缓解并停止,其他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排便次数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患儿腹泻症状有所减轻,其他临床症状相对于治疗前也有所缓解,虽然排便次数恢复正常,但所排粪便依然微稀。无效,经治疗,患儿腹泻症状非但没得以改善且病情有加重趋势。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临床效果用%表示,用x2检验,大便次数用(X±s)表示,用t检验,如果P <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有效率为79.06%,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对比.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

对照组43

4324(55.81)

13(30.23)18(41.86)

21(48.83)1(2.32)

9(20.93)97.67

79.06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大便次数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为8.3±2.2,对照组患儿为8.4±2.5,两组差异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为1.8±0.9,对照组患儿为5.3±1.8,两组和治疗前对比均有所下降(t=1.654,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t=3.228,P<0.05)。

3 讨论

关于小儿腹泻病因主要分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首先感染因素细分为肠道内感染、肠道外感染,前者由细菌(大肠杆菌、弯曲菌、其他细菌)、真菌(曲菌、念珠菌、毛霉菌,婴儿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诺如病毒、冠状病毒、埃可病毒)、寄生菌生等。后者则为消化功能絮乱,即可产生腹泻症状,年龄越小越常见,大便为稀糊状且含有少许黏液,次数略多,常见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症状会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而消失。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则表现为慢性,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大量繁殖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耐药金葡菌或绿脓杆菌。其次非感染因素则为饮食护理不当和气候因素,前者多见于人工喂养儿,给予婴儿过多中脂肪或断奶后突然改变食品种类或将淀粉类作为主食,上述均能引起轻/强度腹瀉,大便为蛋花汤或稀薄样,无酸臭。气候原因则为突然变化的天气使患儿腹部受凉增加肠蠕动,进而诱发消化功能絮乱[3]。

本文在治疗小儿腹泻病方面提出了综合治疗,具体为锌硒宝片和思密达保留灌肠及合理食物搭配等。其中思密达作为一种天然的镁和铝的硅酸盐能很好的抑制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产生的毒素和气体,进而保护消化道黏膜。除此之外,该药还能起到收敛止泻和促进双歧杆菌的作用,能促进患儿机体微循环正常运行。锌硒宝片能促进小儿新生细胞和生长和完善小儿免疫系统,同时补充体内缺乏的锌元素。饮食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从根本上改善病情并补充足够的营养,促进患儿正常发育。本文研究采用综合治疗患儿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患儿,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锌硒宝片和思密达保留灌肠及合理食物搭配等联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症状改善明显,有利于促进患儿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董立静,李滟.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4):118-119.

[2]魏跃如.小儿腹泻病60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4,(30):107-109.

上一篇:家居装饰下一篇:职业经理制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