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顽固性腹泻(精选7篇)
慢性顽固性腹泻 篇1
摘要:目的:观察金樱子槟榔汤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的临床效果, 为更好地诊治该疾病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择150例慢性顽固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完全随机法, 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75例, 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 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患者服用金樱子槟榔汤治疗, 对照组患者服用固本益肠片治疗, 持续治疗14天后,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评价金樱子槟榔汤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 观察组75例患者中治愈28例, 显效25例, 有效16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75例患者中治愈8例, 显效12例, 有效32例, 无效23例, 总有效率为69.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金樱子槟榔汤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患者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金樱子槟榔汤,慢性顽固性腹泻,临床研究
慢性顽固性腹泻属于中医中较为严重的滑泄类型, 较难根治, 且发病率高, 可见于任何年龄段, 常反复发作。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粪便稀薄、便感频繁,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传统上, 临床主要以固本益肠片治疗该病, 可养胃润肠, 但该治疗不具备针对性, 因此临床疗效并不突出。笔者采用自创的金樱子槟榔汤对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共包括150例慢性顽固性腹泻患者, 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规定的标准, 患者病程均超过60天, 存在大便失禁史, 且行其他治疗未见明显效果, 同时经B超、肠镜等系统性检测, 排除其他疾病所致腹泻者。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 且已签署知情协议书。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慢性顽固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完全随机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75例, 男45例, 女30例, 年龄33~66岁, 平均 (50.7±3.8) 岁;病程2~8个月, 平均 (4.05±0.89) 个月。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对患者病症进行分级, 结果显示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分别为19、38、18例。对照组患者75例, 男42例, 女33例, 年龄30~71岁, 平均 (51.4±4.1) 岁;病程2~6个月, 平均 (3.71±0.71) 个月;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分别为12、40、2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相同的基础治疗, 包括常规补充营养、调节酸碱平衡等。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采用金樱子槟榔汤进行治疗, 药方组成:金樱子45g、补骨脂9g、吴茱萸6g、槟榔3g、枳实3g, 煎煮取药汁200mL, 均分为2份, 温热后于早晚分服, 连续治疗14天。对照组采用固本益肠片进行治疗, 固本益肠片由沈阳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号为Z10940035, 片重0.32g, 每日3次, 每次8片, 口服。连续治疗14天。
1.3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 具体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项, 并以痊愈、显效和有效患者总数计算总有效率。其中痊愈为大便频次、性状恢复正常, 脘腹隐痛等中医症状体征消失;显效为大便频次下降至每天不超过3次, 性状接近正常, 偶有便溏, 各类中医症状体征趋于消失, 但仍有些许症状;有效为大便频次及性状有所好转, 但还达不到显效标准, 且中医症状体征仅有部分好转;无效为症状基本不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n (%) 的形式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 两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均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n (%) ]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慢性顽固性腹泻一直以来都属于疑难杂症, 其病情顽固、极难根除、复发率高, 以至于在某些情况下, 采用常规中医或西医治疗2个月都起不到显著效果。目前该病的病理学、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探明, 但其临床症状, 无论是西医领域还是中医领域均有公认, 主要为腹泻不止、脘腹隐痛、口干无味、不思饮食、神情疲惫等, 可见该类疾病虽起病于消化系统, 却可累及患者全身, 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起居。
临床上西医治疗该病往往以抗感染、维持酸碱水电平衡等措施为主, 但效果并不显著, 而中成药固本益肠片则被认为是治疗该类疾病较为有效的药物, 本研究中, 对照组75例患者中痊愈8例, 总有效率也高达69.3%。究其本质原因, 笔者认为该药物能从宏观上调节肠胃道功能, 起到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的作用, 其主要成分丹参、白术等, 对于脾虚、脾肾阳虚等症状疗效显著。但深究其疗效, 又不难发现对照组痊愈率并不高, 仍有三成患者无改善, 这可能是由于慢性顽固性腹泻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 部分患者脾脏及肾脏并未出现阳虚或阴虚症状, 还可能与肠道积滞等问题有关, 显然, 这些症状已超出了固本益肠片的治疗范围。
临床上, 针对慢性顽固性腹泻的中医研究涉及面极广。庞学军等[1]试图证明乌鸡白凤丸在治疗该病上具有一定优势, 而何悦硕等[2]则研究了天炙治疗该病的优势, 另有一些研究涉及到麦粒灸[3]、温针[4]、艾炷灸[5]等治疗方法, 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有些药物较为昂贵, 或治疗方法较为复杂, 或与固本益肠片一样针对性强但缺乏宏观性, 均达不到大面积推广的效果。
由此可见, 寻求一种疗效全面、广泛的有效药物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而金樱子槟榔汤可能正是这样一种药物。本研究中, 观察组75例患者采用金樱子槟榔汤治疗, 痊愈率高达37.3%, 总有效率也高达92.0%。药理学研究表明, 金樱子槟榔汤在温补固涩的同时可通因通用, 其主要成分金樱子对肾脏、膀胱及大肠均有滋补作用。传统医学中, 该药常用于固精缩尿, 治疗带下诸症, 但大量应用该药物可起到治疗滑泄的作用, 本方正是利用了这一功效[6];方中吴茱萸、补骨脂具有显著的温阳效果, 两者交替作用, 有木火相生之妙, 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槟榔、枳实则能清除肠道积滞, 三类药融入一味药方, 兼融通、涩、温于一体, 可有效应对可能导致顽固性腹泻的任何因素。
然而该药方并未得到广泛性的科学验证, 仅以本研究的患者数仍欠缺一定的说服力。但该药方各药材较易获得, 如果得到同行的认可, 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信其能为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作出一定贡献。
综上所述, 笔者提出了一种理论上可行的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的药方, 即金樱子槟榔汤, 且通过150例患者的对比研究, 证实了其实际可行性, 本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抛砖引玉, 促使广大同行更为深入地研究慢性顽固性腹泻的治疗方案,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庞学军, 姚惠玲.乌鸡白凤丸合并洛哌丁胺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60例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4 (1) :92-93.
[2]何悦硕, 吴耘生.天灸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48例[J].上海针灸杂志, 2009, 28 (6) :352-352.
[3]傅春文, 何悦硕, 梁维超, 等.麦粒灸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2, 31 (1) :31-32.
[4]李洪立, 谷文英, 程宏, 等.温针结合中药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9, 16 (8) :25-26.
[5]傅春文, 何悦硕, 梁维超, 等.艾炷灸治疗慢性腹泻临床观察[J].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 2012, 10 (6) :355-358.
[6]阂俊, 李燕燕, 余华.金樱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 2008, 13 (2) :102-108.
晚秋谨防蛋鸡顽固性腹泻 篇2
一、细菌性腹泻
导致蛋鸡腹泻的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白痢沙门氏菌、伤寒菌、副伤寒菌、链球菌、李氏杆菌等。病鸡的主要症状是排黄色、白色、灰白色、淡绿或黄绿色稀粪便, 沾污肛门周围羽毛, 蛋鸡育雏期尤甚, 死亡率高。
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常用的药物有土霉素、左氧沙星、磺胺类 (如磺胺嘧啶或磺胺二甲嘧啶) 。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一定要掌握好用量与疗程, 一般3~5天为1个疗程, 不能过早停药, 但用药时间也不能长, 最多不超过7天。几种药物交替使用, 效果更好。
二、病毒性腹泻
晚秋容易引发蛋鸡顽固性腹泻的主要病毒有新城疫病毒、呼肠孤病毒、马立克病毒、白血病、肉瘤病毒、鸡腺病毒等。这类腹泻多发生于中鸡和大鸡, 持久性腹泻, 用抗生素治疗大多无效, 有些虽然能缓解病情, 但停药后复发。病鸡的症状一般为消瘦、减食、下痢、羽毛粗乱, 已免疫的鸡群很少发病或发病缓慢, 死亡率不高。
对此类腹泻,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关键是做好预防免疫。在免疫注射前后3天, 最好在饲料中加维生素C等抗应激添加剂。
三、寄生虫性腹泻
晚秋常见的寄生虫有蛔虫、异刺线虫、绦虫、球虫等。特别是球虫病危害更大, 病鸡常拉含有血液的稀便或血粪, 冠苍白, 打瞌睡, 雏鸡死亡率达50%以上, 严重的可达100%。
蛔虫、异刺线虫病可内服左旋咪唑, 对绦虫病可用氯硝柳胺和硫双二氯酚, 连喂2天, 驱虫率达100%。对球虫病可用克球粉等药剂控制。
四、中毒性腹泻
主要有亚硝酸盐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和磷化锌中毒等。中毒后的主要症状为, 食欲减少或不食、流涎、流泪、肌肉震颤、无力、运动失调、下痢、呼吸困难、冠变紫红, 窒息倒地或死亡。
鸡群亚硝酸中毒后, 应多给予饮水或多汁的青绿饲料。有机磷农药中毒, 发现早可用颠茄酊喂服, 每只鸡0.1毫升;或皮下注射阿托品, 每只鸡0.15毫升。对磷化锌中毒可用0.1%~0.5%硫酸铜溶液进行解毒。
五、代谢性腹泻
多见于痛风症, 是由于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原因是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 维生素A、D不足, 矿物质配合不当等, 加上鸡舍过挤、潮湿、鸡群缺乏光照及运动等引起。病鸡食欲不佳、毛乱、贫血, 母鸡产蛋量降低或停产, 肛门排出白色、半液体状稀粪。
防治本病应将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控制在18%左右, 并在饲料中补充维生素A、D。一般可在饲料中加入鱼肝油, 也可用车前草、金钱草、金银花、甘草100克煎汁4公斤, 加入红糖120克, 让鸡自饮, 连饮3天。
六、真菌性腹泻
致病的真菌有念珠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等。念珠菌病可见口腔和舌有溃疡、坏死、嗉囊内有灰白色圆形隆起的溃疡。曲霉菌病则见呼吸困难、喘气、呼吸次数增加, 食欲减退, 渴欲增加, 迅速消瘦, 体温升高, 后期下痢。
曲霉菌性腹泻用制霉菌素防治效果较好。
七、营养性腹泻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高是初产蛋鸡拉稀的主要原因, 也是常见的原因。育成后期即12周以后, 粗纤维含量高 (10%以上) , 刺激肠道蠕动加快, 引起拉稀。粗纤维含量越高, 则开产后拉稀时间愈长。饲料变更、钙的含量过高, 如秋季刚开产的蛋鸡在短期内将石粉加至高峰比例, 钙刺激肠道蠕动加快, 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 也造成极严重的腹泻。开产后的蛋鸡饲料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饲料。饲料发霉、豆粕过生 (因其含有抗胰蛋白酶而造成腹泻) ;杂粕含量高 (如菜粕、棉粕) 都可以刺激肠道而造成腹泻。部分饲料厂家在使用动物性蛋白 (如鱼粉、肉骨粉、羽毛粉等) 中大肠杆菌超标, 造成鸡体肠道内菌群失调而引起拉稀。此外, 羽毛粉添加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拉稀。高钙、高钾、高氯 (如果食盐高于0.4%) , 使鸡只饮水量增加, 从而引起拉稀。
顽固性仔猪腹泻探源与防控策略 篇3
更有甚者, 笔者认为, 这几年顽固性仔猪腹泻 (并非传统意义上以一过性发病为主要特征的流行性腹泻或传染性胃肠类) 的发病情况绝非偶发事件, 而是整个养猪业存在健康控制的系统性失误所致, 因此, 很有必要对此类问题作多层次的全方位探讨。
1 发病时机
据笔者2~3年来有针对性的观察结果看来, 就全国范围而言, 顽固性仔猪腹泻的发病时间从秋天 (10月下旬) 到夏天 (7月份) 都会发生, 其中从深秋 (元旦前后) 至初春 (4月分) 最为集中, 造成的损失也更大;某些猪场在上年秋天发病后, 次年春天会再次发生, 更有部分猪场连续4~6个月发病不断, 出生仔猪在一周龄内几乎全部死亡, 有的只好采取当场淘汰、清场的办法, 空场数月之后再次进猪。因此, 仅从发病时机来看, 此类似乎毫无规律的发病情况与经典的PED/TGE仅有部分相似或完全没有相似之处。
2 发病猪群
从局部上看, 发病猪群主要集中在初生小猪, 绝大多数情况下, 母猪并无腹泻表现, 但在现场全面考察后可以发现, 在很多猪场保育舍小猪和生长育肥猪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比例的长期的腹泻拉稀现象, 而且保育舍小猪的拉稀与猪舍温度无关, 但生长肥育猪群饲料中添加各种针对性抗生素或抗菌药物几乎完全没有效果, 与这几年某些兽药厂家大肆渲染“胞内森菌”所致的“回肠炎”毫无关系;显然, 这也与经典的PED/TGE没有相似之处。
3 临床症状
从过往经验看来, 由轮状病毒或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经典PED/TGE往往先由母猪发病开始, 再感染哺乳仔猪;然而这几年的仔猪腹泻绝大多数是在母猪没有腹泻症状下发生, 属于典型的仔猪独立发病病例;有些猪场则先在全场暴发经典的PED/TGE, 2~4周后继发独立的仔猪腹泻, 并持续相当长时间。
从排泄物的颜色看, 经典的PED/TGE导致的仔猪腹泻, 其排泄物的颜色以未消化的乳汁或饲料为主要特征, 即习惯所称的“白痢”或“水样”的排泄物, 但这几年的仔猪腹泻最典型的特征是排泄物为浅黄色膏状粪便, 或有青灰色者, 从粪便含水量看, 感染经典PED/TGE的腹泻致死病例有相当部分发病仔猪的排泄物含水量与正常粪便没有显著差异。
4 解剖症状
由于此类病例从发病到死亡的病程较短, 尸体或活体解剖很难看到典型的器官病变症状, 一般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轻度或跨度肿大、充血、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胃肠道空虚, 肝、心、肺鲜见异常、肾脏表面偶见针状出血点、肾盂多见充血症状。仅凭解剖症状几乎无法作出任何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5 传播途径
经典的PED/TGE以水平传播为特征, 2~3天内可令一个猪场的各阶段猪群同时感染发病, 并呈一过性感染特征, 5~7天病程基本结束;然而, 这几年的仔猪腹泻绝大多数似乎不具备水平传播特征, 而是呈典型的垂直方式。这几年笔者曾在多个不同规模的猪场设计多种措施, 然后让不同处理方案的母猪同期进去同一产房的相邻产床, 无一例外的让猪场管理人员吃惊的是, 尽管相信产床的小猪在出生后2~3天发病, 5~7日龄几乎全部死亡, 但采取有效免疫调节措施处理 (与PED/TGE疫苗接种无关) 的组别无一发病, 这充分证明, 这几年的仔猪腹泻病例大多数与以往大家熟识的PED TGE完全不是一回事。
6 病因分析
由于这几年出现的仔猪腹泻病例相当复杂, 很多情况下似乎没有什么规律性, 但这几年笔者现场观察、处理或设计相应方案干预的案例, 似乎可以归结为主要由以下因素导致的以免疫紊乱为主要特征的易感猪群的全方位免疫缺损:
6.1“蓝耳病”弱毒疫苗全面摧垮猪群的基本免疫功能
在大量的事实根据面前, 曾经名噪一时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的弊端已日渐被更多人所认识, 这似乎给养猪人一个喘息机会。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分离出相对应的病毒后, 国际上早已弃用欧洲猪家早年惯称的“蓝耳病”, 已统一称为“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 简称PRRS。为“适应”业务的“习惯”本文仍以很不科学的俗名“蓝耳病”来表述, 实为违背笔者本意之举。) 然而, “蓝耳病”专家们大概万万没有想到, 在他们的“蓝耳病”疫苗以“细胞免疫”为主, 而不是体液免疫的理论论据下推出的“蓝耳病”弱毒疫苗, 不但没有让任何人看到“细胞免疫”的科学依据, 或有效的临床效果, 更为可怕的是让养猪人看到接种后, 猪群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同程度地被摧垮, 幼龄猪群的猪瘟母源抗休在2~3周内迅速消耗殆尽;初免猪瘟疫苗后, 对应抗体水平无变化, 无法达到最低理论保护线水平, 成年猪群的猪瘟抗体也呈现严重的参差不齐的差误, 约有三分之一以上个体的抗体水平低于理论保护线, 在笔者近年的设计监控下, 无论进口或国产的多家生产的“蓝耳病”弱毒功均非常一致地具备此种“特异功能”。鉴于现实实验室条件下, 对其他病原抗体检测精确度缺乏信心, 笔者及相关合作伙伴并未对其他各类抗体指标作跟踪检测, 但从理论上推论, “蓝耳病”弱毒疫苗似乎不太可能仅对猪瘟抗体单项免疫指标产生负面影响, 而对其他免疫应答功能手下留情。最近几年“疑似口蹄疫”的“亚常态”发病猪及仔猪腹泻疫情一年比一年严重的事实, 是否与“蓝耳病”弱毒疫苗的累进推广过程有直接相关?请各位养猪业同仁三思。
更为有力的事实依据是, 全国大批认同我们理念并采用我们配套的相关技术措施的养猪朋友, 这几年从来没有接种过任何“蓝耳苗”, 其他种类的疫苗也仅限3~4种 (不含任何细菌苗) , 5~6年来却从未发生过“疑似口蹄疫”、仔猪腹泻或经典的PED/TGE, 更与“高热病”或蓝耳病毫不相干, 以往颇受困扰的所谓“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肺类等感染症状几近绝迹, 母猪子宫炎症、配种后返情、流产、死胎等过往罕见的疑难问题几乎不再发生, 在连续多年的种猪健康竞赛中名列前茅;有更多规模不同的大、小猪场的养猪朋友原来接种“蓝耳苗”, 猪养得很不好, 按我们的建议停用“蓝耳苗”并采取长期添加福源康免疫调节剂 (主要成分:细胞壁提取物、氨基酸等) 等有效的免疫调节措施后, 猪群的健康差误、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每头存栏母猪年均提供合格上市商品猪不少于20头, 管理好的场可达24头 (4000头存栏母猪规模) 。每头种猪年均疫苗及治疗费用仅疫苗及药物费用20元左右, 每头商品猪仅5元左右, 真正达到高效健康养猪的目标。
大量正反两面的事实充分证明, 现实在我国大量使用的各种“蓝耳病”弱毒疫苗 (包括进口的和国产的) , 对猪群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起到极为显著的破坏作用, 是导致我国近年来日趋严重的顽固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6.2 有缺陷伪狂犬疫苗造成的恶果
猪伪狂犬病毒何时被引入中国大陆似乎无从考究, 但若干年前已有不少关于用某种伪种狂犬疫苗使猪场“净化”狂犬病的报告, 似乎曾给养猪人一种不小的期望。然而, 无情的事实不但证明某些专家似乎对“净化”的概念缺乏基本的理解 (不需要再接种伪狂犬疫苗、临床上不再有任何表现形式的伪狂犬症状、按真正科学的程序检测不出伪狂犬病毒才为净化的基本要素) ,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现实对伪狂犬免疫效果的检测方法存在若干漏洞。换言之, 疫苗专家对伪狂犬致病性的多重交叉特点的了解尚属片面。因此, 现实使用的试剂盒 (包括进口的和国产的) 对伪狂犬病毒基因若干致病性便是其典型的例子之一。伪狂犬免疫存在漏洞的临床表现涉及感染猪的多个系统的器官组织及猪群各生产阶段的全过程, 感染猪的免疫功能一旦局部或全部出现缺陷, 相联致病基因的功能便会单独或同时启动表达, 不同的病变便会呈现。可以非常客观地说, 最近几年来, 有缺陷的伪狂犬疫苗是造成我国养猪业重大损失的罪魁祸首之一。局限于小猪阶段的所谓“高热病”, 生长猪全过程都可能不同程度存在顽固性腹泻 (业界普遍被误导为“胞内森菌”感染所致的回肠类) , 以及绝大多数呼吸道感染症状, 均不同程度与伪狂犬免疫存在缺陷有关 (不排除部分猪场感染伪狂犬后继发其他细菌感染) 。令人遗憾的是, 至今为止, 对此有意识的兽医专家似乎为数非常有限。现实实验室血清学检测方法鉴定为“阴性”的猪群, 很大部分存在严重野毒感染的典型症状的事实, 并未引起业内人士的注意。
6.3“疑似口蹄疫”对免疫功能的损伤
生产上最常见到的是, 凡遭受“疑似口蹄疫”侵害的猪场, 其猪群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基本无法躲过被破坏的厄运, 细菌或病毒继发感染的机会随之到来, 仔猪腹泻就是个例子, 凡遭遇“疑似口蹄疫”的场几乎都会在适时间内继发顽固性仔猪腹泻。
6.4 亚临床猪瘟
亚临床猪瘟症状的长期存在是不少猪场的难言之隐, 不少人只满足于抗体检测结果合格率达80%以上, 其实这是个极大的误区。首先, 致病性病原不会根据猪群的平均抗体水平如何发动袭击, 而是针对任何一个易感个体各个击破。如果一个猪场有20%的个体抗体水平达不到最低保护线, 其实是个相当危险的信号, 一旦遇到野毒感染或任何应激因素, 将不可避免遭受重大损失, 因此, 我们反复强调种猪、后备猪的抗体水平一定要100%达标, 且其标准应该定为阻断率≥70%;仔猪猪瘟首免前的母源抗体水平应90%以上达到阻断率≥50%。如果达不到以上指标, 可以说, 猪群一定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紊乱差误。其实, 不少养猪人只关注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 却甚少留意是否有野毒感染, 更没有多少人意识到猪群的野毒感染与抗体水平是否达标并无直接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是两个独立事件。因此, 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参差不齐, 野毒感染率偏高等指标是猪群系统免疫存在缺陷的主要标志, 发生顽固性仔猪腹泻的场几乎都普遍存在此类问题, 大凡仔猪排泄青、绿色粪便, 母猪基本上都存在严重的猪瘟免疫缺陷。
6.5 假冒的伪劣疫苗
自从“高热病”或“高致病性蓝耳病”概念泛滥以来, 市面上的各种假冒伪劣疫苗就几乎没有消失过。最近在江西永修的一位小客户来电说也遭受顽固性仔猪腹泻了, 详细和他讨论免疫方案后才发现他数月前接种了为“XX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生产的细小病毒——伪狂犬——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三联灭活苗。有多少中、小猪场业主或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基本判断能力、贪图方便、甚至招架档住各种诱惑, 使用了这些谋财害命的疫苗而致灾难不断, 损失实在难以统计。
6.6 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对猪群免疫功能所造成的损害已广为人知, 但生产上要解决此类问题似乎变得日渐困难, 以往在南方常见的霉菌污染情况现在在北方已随处可见, 以往在春末夏初的情况现在冬天也屡见不鲜。良莠不齐、甚至以鱼目混珠多见的各种霉菌毒素吸附剂似乎对问题的解决没有多少实际帮助, 相反, 往往带来更多的副作用不少, 已知或未知的痕量营养元素很可能亦随之被并随之被吸咐并随粪排出体外。临床上所见顽固性仔猪腹泻严重的猪场, 很大程度上存在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
6.7 猪舍卫生条件与保温效果
毫无疑问, 猪场的卫生条件与猪群的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而猪舍内温度也往往是诱发仔猪腹泻的外因之一。然而, 在6月份依然发病的南方猪场显然与舍内温度没有多少关系。
此外, 猪群不同程度存在各种营养缺陷、有毒有害成分的操作也是造成免疫缺损、抗病力降低的因素之一;至于猪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兽医专家乃至各级政府部门在学术、商业乃至政治层面上的权重选择, 更是养猪业能否短期内走出多重弊病困扰的关键所在。
7 防控策略
众所周知, 生产上一旦发生顽固性仔猪腹泻, 几乎没有任何药物可以用于有效治疗, 况且, 在养猪生产上仅仅针对病而采取相当被动的行为, 根据猪场的现状, 采取全方位的符合科学原理而又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在保障猪群健康的基础上, 达到提高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的目的, 才是养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如上所述, 现实生产上大多数人对“蓝耳苗”的认识尚难统一, 不少人已达到“蓝耳是个框, 啥都往里装”的境地, 只要无法处理或处理不好的问题, 统统归咎为“蓝耳病”;至于“伪狂犬”问题就更为复杂, 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会令养猪人有个清醒的认识。而亚临床猪瘟症状长期存在, 是否可以唤醒养猪人调整思维模式、改变价值观念, 更是个刻不容缓。
慢性顽固性腹泻 篇4
本资料20例患儿均为2012年4月20日至5月19日来我院儿科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的顽固性腹泻患儿。其中男性患儿9例, 女性患儿11例;年龄最小8个月, 最大6岁, 平均3.5岁;病程最短8天, 最长2个月;均以大便次数增加为典型临床表现, 每日大便3次至10余次, 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 可伴有酸臭味, 多伴有发热、呕吐、精神萎靡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大便常规检查可见脂肪滴16例, 伴少量白细胞或红细胞11例;中医辨证分型:寒湿型腹泻8例, 食滞型腹泻7例, 湿热型腹泻3例, 脾虚型腹泻2例。
2 治疗方法
2.1 西医治疗
所有患儿在控制饮食 (母乳喂养者可暂停辅食) 的同时, 均视脱水程度的不同酌情给予口服补液盐口服或通过静脉补充液体治疗, 以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如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超过10个/HP, 应联合氨苄青霉素静滴以控制感染。同时给予思密达口服, 根据患儿体重1~5g/次, 3次/日;金双歧口服, 根据患儿体重1~3片/次, 3次/日。
2.2 推拿治疗
20例患儿均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推拿治疗。推拿治疗以健运脾胃为原则, 补脾经200~300次, 补肾经200~300次, 补大肠150~250次, 摩腹150~200次, 推上七节骨150~200次, 推拿足三里100~150次。按照患儿腹泻原因选择不同的穴位及推拿手法。寒湿泻加推三关穴、捏脐部, 食滞型加清胃经、分腹阴阳、摩中脘、揉板门;湿热泻加清脾经、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摩天枢、退六腑;脾虚泻加捏脊、推三关、揉胃俞、脾俞、大肠俞。推拿1次/天, 腹泻较重者2次/天。20例患儿均以1周为1疗程, 1周后观察疗效。每日观察患儿大便的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的变化, 如有无发热、呕吐及食欲情况有无好转, 同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3 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
(1) 痊愈:大便性状、颜色、量及次数均正常, 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 全身症状消失; (2) 好转:大便成形, 次数明显减少, 质地变稠, 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有好转, 全身症状改善; (3) 无效:治疗1疗程后大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3.2 结果
20例患儿经中西医结合治疗1周后, 治愈17例, 占85.0%, 好转3例, 占15.0%, 总有效率为100%。
3.3 不良反应
20例患儿用药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4 讨论
腹泻是儿童易患的常见病, 以夏秋季多见。儿童夏季顽固性腹泻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主要是指儿童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 抗菌能力低下, 当饮食不节或脾胃消化功能不良时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移位, 从而诱发腹泻。外源性因素主要是指夏季气温高, 病原微生物容易繁殖, 当患儿机体防御能力下降时, 病原微生物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进入患儿的消化道, 并引起腹泻。
儿童顽固性腹泻迄今为止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思密达是临床常用的止泻药物, 其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可有效吸附病原体及肠道毒素, 保护肠黏膜细胞正常吸收及分泌, 并能增强肠道屏障作用, 以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思密达不会被肠道吸收, 故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金双歧系益生菌类双歧杆菌制剂的一种, 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使其保持平衡状态, 抑制并清除肠道中的有害菌类。临床研究表明, 金双歧可促进儿童肠道正常菌群的定植, 降低潜在病原菌的数量, 抑制肠内毒素的形成及吸收。更多的研究表明, 金双歧能促进各种微生物合成, 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有助于患儿补充各种营养物质。此外, 还能激活肠道黏膜免疫力, 促进肠黏膜的成熟, 起到防治儿童腹泻的作用。
儿童顽固性腹泻证属中医儿科“泄泻”范畴。中医认为, 脾胃主运化和腐熟水谷, 若脾胃运化失司, 升降失职, 则运化水谷功能障碍而成泄泻。加之儿童脏腑娇嫩, 形气不充, 卫外不固, 极易为伤、积、湿、寒等侵袭, 水湿不运, 水谷不化, 并走大肠而成泄泻, 迁延日久则成顽固性腹泻。推拿可起到健脾化湿止泻的作用, 如补大肠经及脾经可温中散寒、健脾化湿;退六腑可助小肠清热除湿等。并通过推拿起到调整患儿机体内环境的作用, 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 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此外, 推拿治疗患儿腹泻, 患儿无痛苦, 易于配合治疗, 且临床效果显著。
慢性顽固性腹泻 篇5
1 病畜病史
2013 年1 月份,凯里大修厂一养殖户的母猪生产12 头仔猪。3 月12 日畜主发现仔猪发生腹泻,前来就诊。经诊断,同窝12 头仔猪有5 头已经发生腹泻,排黄白色水样稀便,腥臭; 仔猪食欲减退,精神尚可; 饲养环境较差。根据临床情况,分析病因可能是卫生条件差和应激因素。建议畜主对圈舍进行干燥处理,加强保温,给每头仔猪肌肉注射氧氟沙星注射液,同时口服人工补液盐,连用3 d。其中4 头仔猪均痊愈,有1 头仔猪不见好转,隔离单独治疗,3 月15—17 日肌肉注射土霉素注射液,每天2 次,未见好转。18—20 日,肌肉注射痢菌净注射液,每天2 次,仍未见好转。
2 临床症状
3 月1 日临诊发现: 患畜25 kg左右,被毛粗乱,脱水,精神不振,喜卧,驱赶运动,腹泻如水,腹泻次数不如前几天多,量也不如以前多,体温36. 8 ℃。
3 诊断
腹泻初期辨证为湿热蕴积大肠,经过近10 d的腹泻,气随液脱。并且圈舍阴冷潮湿,寒气侵入,导致仔猪脾胃虚寒,阳气衰弱,体温降低。
4 治疗
根据仔猪的临床辨证情况,拟定药方: 附子8 g,干姜18 g,苍术18 g,厚朴12 g,陈皮18 g,白术18 g,茯苓18 g,猪苓18 g,泽泻18 g,乌梅肉20 g,研末,开水烫泡后候温分2 次灌服,每天2 次。同时口服人工补液盐。
用上述方法治疗2 d后,仔猪病情得到缓解,基本不再腹泻,食欲有好转。遂药方中去掉了乌梅肉,连续治疗3 d,病畜完全康复,停止用药。7 d后回访,病畜没有再复发。
5 小结
仔猪顽固性腹泻初期辨证属于大肠湿热,但是随着长时间的腹泻,大量阴液耗损,气随液脱,并且圈舍阴冷潮湿,导致仔猪脾胃虚寒,阳气衰弱。所以确立了以“温”和“补”为主的治疗方法,根据临床辨证情况,确定了“回阳救逆,温阳化气,利湿行水,健脾化湿”的治疗原则; 同时配合“涩肠止泻”的治疗原则。
方剂中用附子配合干姜,干姜可以解附子的毒性,再者附子和干姜均属于温热之品,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对提高体温和生理机能有很好的作用。苍术、厚朴、陈皮、白术和茯苓具有健胃化湿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胃肠道机能。猪苓、泽泻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作用,通过温阳化气和利湿行水改善体内水液的正常分布,缓解泄泻。由于腹泻病程较长,所以在药方中加入了乌梅肉,进行涩肠止泻辅助治疗。经过2 d的治疗,腹泻症状基本消失,所以在药方中减掉了乌梅肉。
仔猪腹泻原因多而复杂,根据病因主要分为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营养性和应激性腹泻。在临床上,往往是多种病因夹杂在一起形成腹泻综合征,给该病的诊治和预防增加了难度。中兽医认为,腹泻都是脾胃问题引起,脾胃多虚寒证,通过健脾可有效治疗和预防腹泻。
慢性顽固性腹泻 篇6
病例1:患者女性, 48岁。患糖尿病10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30余年, 左臂骨折40余天, 因腹泻半年, 于2010年3月入院。现症见:腹泻数十余次, 水样便, 甚则不能离厕。无腹痛, 无里急后重, 大便无脓血黏液。神疲乏力, 舌淡苔白厚, 脉细滑。之前一直服用健脾补肾止泻中药, 初服药时腹泻减为每天6~7次, 2~3 d后复如故, 换药治之, 亦时轻时重。每天强的松3片以治疗类风湿, 胰岛素控制血糖, 空腹血糖7~9 mmol/L, 餐后2 h血糖11~16 mmol/L。入院后调整胰岛素用量, 以控制血糖, 同时予中药治疗。辨证为中气下陷, 脾阳不足。治以补中益气汤加桂枝增减。黄芪15 g, 党参15 g, 白术10 g, 茯苓10 g, 苍术10 g, 灸甘草10 g, 陈皮10 g, 山药10 g, 升麻6 g, 柴胡6 g, 桂枝10 g, 诃子6 g。三剂后腹泻减为每天4~6次, 稀溏便, 舌淡苔白, 脉细滑。继以上方四剂, 大便每天2~3次, 软便。患者以为痊愈, 进凉拌菠菜后再发, 腹泻每天十余次, 改以香砂六君子汤加诃子、升麻、桂枝。木香6 g, 砂仁6 g, 党参15 g, 白术10 g, 茯苓10 g, 灸甘草10 g, 陈皮10 g, 升麻6 g, 桂枝6 g, 诃子6 g。三剂后, 腹泻止, 1天2~3次大便, 基本成形。血糖控制尚可, 空腹血糖6~8 mmol/L, 早餐后2 h血糖8~10 mmol/L, 午、晚餐后血糖7~9 mmol/L, 遂出院。出院时带上述中药7剂。2周后, 患者来门诊复诊, 述近一周来未服中药, 大便每天7~16次不等, 余无不适。查舌淡苔白厚, 脉细滑。以参苓白术散加诃子、桂枝, 即党参15 g, 白术10 g, 茯苓10 g, 白扁豆10 g, 薏苡仁10 g, 莲子肉10 g, 山药15 g, 砂仁10 g, 桔梗6 g, 桂枝10 g, 诃子6 g, 灸甘草10 g。七剂水煎服, 2剂后大便即减为每天2次, 软便, 坚持服完, 腹泻未作。又主动取药七剂, 尽服。随访至今, 已两月, 腹泻再未发作。
病例2:患者女性, 63岁。2008年3月来诊。糖尿病10年, 近1年来每天凌晨4点半左右开始腹泻, 初为软便, 随后即溏泄不止, 每天十余次, 畏寒肢冷, 腰痛乏力。大便常规检查为稀便, 无脓血及黏液。舌淡苔薄, 脉沉细。证属命门火衰, 火不暖土, 与四神丸和理中丸加减, 党参15 g, 生黄芪30 g, 白术10 g, 干姜10 g, 炙草10 g, 补骨脂10 g, 肉豆蔻10 g, 吴茱萸10 g, 五味子10 g, 升麻6 g, 葛根15 g, 肉桂6 g, 附子6 g (先煎40分钟) , 七剂后改为每天晨7点左右开始腹泻, 每天5~6次, 畏寒肢冷, 腰痛乏力略减。舌脉同前。上方肉桂改桂枝10 g, 附子10 g (先煎40分钟) , 杜仲10 g, 狗脊10 g七剂, 患者腰痛基本消失, 仍畏寒肢冷, 晨7点左右始大便, 每天2~3次, 不稀, 上方附子增至15 g (先煎40分钟) , 加鸡血藤30 g, 继服21剂后, 畏寒肢冷基本消失, 大便每天1~2次, 第1次大便7点左右, 余无不适。随访两年余, 至今未发。
病例3:患者男性, 82岁。2004年8元因糖尿病22年, 腹泻4年余初诊。胰岛素控制血糖, 与诺和灵R早18 U, 午9 U, 晚11 U, 餐前15 min皮下注射, 睡前诺和灵N6u, 皮下注射, 空腹血糖7~11 mmol/L, 餐后血糖8~13 mmol/L, 低于此水平则频发低血糖, 曾用胰岛素泵治疗1周, 空腹血糖5~7 mmol/L, 餐后血糖7~9 mmol/L, 无低血糖表现。但患者不愿长期采用胰岛素泵治疗, 只能改回1 d四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尽量控制血糖水平, 以不至于过高, 又不出现低血糖反应为目标, 即空腹血糖7~11 mmol/L, 餐后血糖8~13 mmol/L。每天大便6~7次, 便稀软, 有时为水样便, 水样便时则每天大便多达十余次。曾服中药数年, 前医均以健脾补肾为主治疗, 无论补阴调阳, 则腹泻既不止, 且每每纳呆, 血糖波动, 低血糖频发。刻下症见:每天大便6~7次, 便前腹中不适, 便时偶有小腹痛, 便稀软, 有时为水样便, 水样便时每天大便十余次。时有咽部不适, 喉中有痰, 嗳气吞酸。舌红苔白厚浊, 脉弦细而数。辨证为肝郁脾虚, 湿阻。与逍遥散合痛泻药方加减。当归10 g、川芎10 g、芍药10 g、生地10 g、法夏10 g、柴胡10 g、黄芩6 g、陈皮19 g、防风6 g、白术10 g、橘核10 g、甘草6 g。三剂后咽中不适消除, 痰少, 痛减泄轻, 每天2~3次, 成形便。舌脉同前。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莲子肉10 g、薏苡仁15 g、砂仁6 g、桔梗6 g、白扁豆10 g、茯苓10 g、白术10 g、山药10 g、柴胡10 g、黄芩6 g、陈皮19 g、防风6 g、炙甘草6 g。三剂后诸症消失, 大便每天2次, 成形便。舌红, 苔转薄。血糖稳定, 即以成药参苓白术丸善后。此后患者时有上证复发, 均以逍遥散合痛泻药方、参苓白术散竟功。偶有他医以他药治之, 必不效。
2 辨治体会
糖尿病腹泻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多发生在糖尿病 (消渴病) 中晚期, 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 一天数次到一天数十次不等。大便呈糊状或水样, 或先干后稀, 尤以餐后、黎明前或半夜为多, 甚可出现大便失禁。糖尿病合并腹泻患者, 虽然糖尿病本证并不一定严重, 但腹泻却可能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损害[1]。该证属中医泄泻范畴。西医治疗多对症为主, 并不尽人意, 也有以可乐定或奥曲肽治疗, 但报道不多, 未能进一步肯定其疗效[2]。上述三例患者属顽固性腹泻。例1以腹泻为主要症状, 伴神疲乏力, 余无明显不适, 但腹泻每天数十次, 水样便, 甚则不能离厕,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一味健脾补肾止泻并不如愿, 盖中气下陷所致, 改以补益中气, 涩肠止泻法, 少佐温阳之桂枝, 使清阳升, 脾阳复, 立见功效。例2患者为典型的五更泻, 以健脾补肾法获效, 但耗时较长, 考虑桂附类药初时力量不足, 治宜力专, 方可效宏, 可为借鉴。例3患者年最长, 糖尿病及腹泻病程均最久, 却最不受补。健脾补肾止泻常法不可用, 但凭便前及便时偶有腹痛不适及嗳气吞酸, 终以和解剂而收功, 其中深意, 不可不查。糖尿病性顽固性腹泻多见脾肾两虚, 临证时若不加详辨, 单以健脾补肾法治疗, 并不能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有时反得其害, 故宜总观全貌, 以“和”为贵, 毕竟“和”为中医学的最高价值取向[3]。
参考文献
[1]方药中, 邓铁涛, 李克光, 等.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479.
[2]Kahn CR, Weir GC, King GL, et al.Joslin糖尿病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134.
慢性顽固性腹泻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25例, 女11例。年龄最大82岁, 最小35岁, 平均64.2岁。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29例, 支气管哮喘3例, 支气管扩张2例, 肺结核2例。
1.2 治疗方法
在积极控制感染、吸氧、改善通气等治疗基础上予氢氯噻嗪25 mg/次, 1~3次/d, 服3 d停3 d, 同时予氯化钾溶液口服, 10 ml/次, 3次/d;多巴胺20 mg加入5%葡萄糖液内, 以2~5μg/ (kg·min) 速度1次/d, ivgtt;氨茶碱0.5 g加入5%葡萄糖液内以0.5~1.0 mg/ (kg·h) 速度1次/d, ivgtt, 疗程7~10 d。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心悸、气短缓解, 水肿消退, 肝脏回缩, 肺干湿啰音消失或明显减少, 发绀减轻。有效:上述症状及体征部分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病情无变化或加重。
2 结果
显效25例 (69.4%) , 有效9例 (25.0%) , 无效2例 (5.6%) , 总有效34例 (94.4%) 。治疗中2例出现心律增快, 减慢滴速后症状消失, 未见明显的血压改变及心律失常。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 改善呼吸功能后心衰便能得到改善, 但对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适当选用利尿药, 正性肌力药或扩血管药[1]。
3.1 利尿剂的应用
利尿剂能减少血容量, 从而减轻右心室前负荷, 消除水肿, 有助于控制肺心病右心衰;但利尿剂也可引起痰液黏稠而不易咳出, 加重气道阻塞, 加重缺氧和CO2潴留, 反而加重右心室负荷;利尿剂使血液浓缩, 加剧慢性肺心病的血液高黏状态, 也可加重右心室负荷;利尿剂尚可通过排泄电解质而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2]。因此应谨慎应用利尿剂, 宜选用作用轻的利尿剂, 小剂量间歇使用, 如氢氯噻嗪25 mg, 1~3次/d, 服3 d停3 d, 并同时补充氯化钾, 予10%氯化钾溶液10 ml/次, 3次/d, 或联合应用保钾利尿剂, 如螺内酯, 20 mg/次, 3次/d。必要时可予速尿20 mg静脉注射。
3.2 正性肌力药
肺心病患者由于慢性缺氧及感染, 对洋地黄耐受性低, 疗效差, 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 容易发生毒性反应, 引起心律失常。一般用常规量的1/3~1/2, 同时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洋地黄类药物, 如西地兰0.2~0.4 mg, 加入50%葡萄糖液内缓慢静注。
多巴胺为体内合成肾上腺素的前体, 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 也有一定的α受体激动作用, 能增强心肌收缩力, 增加心排血量, 加快心率作用较轻微, 对内脏血管则使之扩张, 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 从而使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多[3], 明显增加尿量, 减轻心脏前负荷, 减轻水肿, 达到心功能改善的作用。常用量20 mg加入5%葡萄糖液内, 以2~5μg/ (kg·min) 速度滴注。
3.3 扩血管药物的应用
血管扩张药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降低心肌耗氧, 对部分顽固性右心衰可能有一定疗效。应用该类药物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 首先必须是既能降低肺循环阻力, 又能阻止体循环阻力下降, 引起血压下降;其次还要注意在肺血管扩张的同时可使PO2下降。因此, 要求这类药物要有较好的选择性[4]。常用酚妥拉明, 钙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茶碱为CAMP特异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发挥着扩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茶碱也是一种肺血管扩张剂, 故茶碱能降低肺动脉高压;茶碱也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所以能改善右室功能;另外茶碱能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 并使心脏缺血区域的血流重新分布;茶碱也能增加肾脏的血流量, 增加尿量[5]。常用氨茶碱0.5 g加入5%葡萄糖内以0.5~1.0 mg/ (kg·h) 速度静滴, 每日总量不超过1.0 g。
笔者认为, 多巴胺与氨茶碱、利尿剂联合应用可增加心肌收缩力, 降低肺动脉压, 增加尿量, 减轻右心负荷, 使心衰得以改善, 是一种安全、副作用小且价廉的治疗方案, 很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血压、心率及电解质的变化。
摘要:目的:探讨多巴胺、氨茶碱、利尿剂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方法:对36例肺心病顽固性心衰患者联合应用多巴胺、氨茶碱和利尿剂治疗。结果:显效25例 (69.4%) , 有效9例 (25.0%) , 无效2例 (5.6%) , 总有效34例 (94.4%) 。结论: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联合应用多巴胺、氨茶碱、利尿剂疗效显著。
关键词:肺心病,顽固性心衰,治疗,利尿剂,多巴胺,氨茶碱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6.
[2]梁标, 吴斌, 何建猷.临床呼吸病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9:221.
[3]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82.
[4]朱元珏, 陈文斌.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2003:1006.
【慢性顽固性腹泻】推荐阅读:
小儿慢性腹泻11-26
急慢性腹泻病10-09
中药治疗猫慢性腹泻10-17
慢性腹泻的治疗体会论文08-01
中药治疗犊牛慢性腹泻08-21
顽固性疼痛10-13
顽固性室性早搏10-19
顽固性胃脘痛09-14
顽固性瘙痒症10-23
顽固性呃逆症状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