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室性早搏

2024-10-19

顽固性室性早搏(精选9篇)

顽固性室性早搏 篇1

顽固性室性早搏, 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属中医“心悸”、“怔忡”、“脉结代”等病证范畴。本人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加味炙甘草汤 (丹参, 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等) , 治疗80例患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80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 均符合顽固性室性早搏临床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及分级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陈濒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0版制定。) 其中男43例, 女37例, 年龄37~80岁, 平均58岁。分级1~2级者27例, 3~4级者53例。其中证属痰瘀痹阻者39例, 气阴两虚者42例;病程1~20年, 均服用一种或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 经24动态心电图监测明确诊断。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治疗

加味炙甘草汤口服, 日1剂, 浓煎200m L, 分2次服用。基本方:丹参15g, 半夏9g、炙甘草15g、人参6g、生地20g、桂枝6g、阿胶9g、麦冬12g、麻仁12g、生姜9g、大枣10枚。14d为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1) 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 (治疗前、中、后各做1次) 。 (2) 24h动态心电图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前、后各做1次) 。 (3) 心电图变化情况 (治疗前、治疗后各做1次) 。

3 疗效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5年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心血管疾病室性早搏疗效判定标准。

(1) 显效:心悸症状消失, 动态心电图明显改善, 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或室性早搏lown分级提高2级。

(2) 有效:心悸症状大部分消失, 动态心电图有所改善, 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或室性早搏lown分级提高1级。

(3) 无效:心悸症状和动态心电图无变化或加重。

4 治疗结果

80例患者显效72例, 有效5例, 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5%。

5 体会

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不同的室早发生基础不同、早搏的表现形式亦不同, 因而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不同, 轻者可无症状或感心悸气短、胸闷不适, 重者可引起短阵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危及生命。祖国医学认为室性早搏属“心悸”、“怔忡”范畴, 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之证。本虚多以心之气血阴阳亏损为主, 标实多以瘀血、痰浊、寒凝为主。《伤寒论》曰:“伤寒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朱丹溪提出心悸当“责之虚与痰”的理论。笔者在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加用丹参, 半夏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 具有益气养阴, 祛瘀复脉之功效。祛瘀不伤正, 扶正不留邪, 对该病标本兼治, 在临床治疗中取得满意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炙甘草汤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炙甘草汤口服, 14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加味炙甘草汤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疗效确定。

关键词:加味炙甘草汤,顽固性室性早搏,疗效观察

顽固性室性早搏 篇2

治疗早搏我们除了采取药物治疗还可以采取食疗,也就是需要银耳15-30克,瘦猪肉200克,大枣10枚。把这些放入锅炖烂,加食盐调味。还可以采取莲子肉、白糖各适量,隔水炖服。晨起做早餐食用,每次服食50-100克。

对于已经患有早搏的病人来说首先要保持规律的生活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不要过度熬夜,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或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可以在晚饭之后适当的散步、打太极拳,利用一些健身器械进行健身训练将为你的身体带来长久的益处。

还有就是要忌烟忌酒,要保持情绪稳定最好就是每天开开心心的,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不然容易发病。作为一名病人应该要定期到医院体检,还有就是一旦发现心悸、漏跳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饮食宜清淡为好,因选择低盐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过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吸烟,不喝酒,少吃豆制品。不要喝浓茶、咖啡等会让人兴奋的饮料。以上这些食物都有可能会诱发早搏的病症,所以尽量避免食用。

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要注意对药物有没有不良反应,如果有就要停药,报告给医生,再做其他处理。要定期去医院复检,随时观察身体状况。注意天气冷暖,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 篇3

医生通常将室早分为良性室早和恶性室早。良性室早大部分是功能性的,很多健康人也可以出现,饮酒、浓茶和咖啡,精神受刺激、精神紧张、吸烟等,是引起良性室早的常见原因。恶性室早则大部分是病理性室早,各种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低氧血症,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血钾;洋地黄中毒,以及药物影响等,均可诱发室早。值得提出的是,许多抗心律失常药也可引起室早。近年来发现,脊椎和脊神经病变,特别是脊柱骨胸1~5的错位,常会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早。因此,正确判断室早的性质和原因,对于病人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判断室早的性质一般根据两个方面:心电图的表现形态、心脏的基础病变以及病人的临床症状。但不可根据一份心电图来判断室早的性质,需要反复观察多份较长时间的心电图。因此,仔细做好临床检查很重要。一般来说,健康人的室早可以完全无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也有一部分人可以出现心悸或失重感。而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衰、心绞痛,以及发生在老年人或儿童,和运动后、服用洋地黄后出现的室早,则多为病理性的,需要积极治疗。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不可把无证据的老年人室早,都归之于冠心病;也不可把无充分证据的青年人室早,都归之于心肌炎或心肌炎后遗症。实际上,大多数心脏正常人发生的室早,不论频发或偶发,也不论其复杂程度如何,多是属于良性,预后良好。

至于室早需不需要治疗,在大医院可以根据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处理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按下列原则进行处理:

1.对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的偶发室早,一般可不必治疗,予以定期观察。

2.对有明确原因者(如心衰、电解质紊乱、缺氧、心肌缺血、心肌炎、药物中毒等),应以治疗病因为主,不宜盲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3.对于虽为良性室早,但因病人敏感性较高,有明显不适症状者,可首先选用β-阻滞剂治疗;也可选用美西律、心律平,不应选用器官毒性较大的胺碘酮,也不应选用价格昂贵的索他洛尔。

4.对于无心衰、无传导阻滞且心率快者,宜选用β-阻滞剂、美心律、心律平;心率较慢者,宜选用阿托品等提高心率药,如无效再加用心律平等药。

5.对于伴有心衰或由折返机理引起的室早,应积极治疗心衰,可同时选用胺碘酮治疗。

6.对于冠心病伴室早,应首选β-阻滞剂。

7.对于发生在病窦综合征的室早,应首选人工起搏治疗。

8.对于洋地黄中毒时发生的室早,应首选苯妥英钠治疗。

9.对于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患者,可选用β-阻滞剂或异丙基肾上腺素治疗。

老年室性早搏病症的研究 篇4

1 研究方法

以某大型医院作为案例针对该医院中动态心电图检查万次以上的患者进行了研究, 这120例室性早搏患者中男性患者67例, 女性患者53例。年龄最小为45岁最大为85岁, 平均为53岁。就临床症状、体检和实验室及X线胸片或心脏超声检查返现的结果, 共有70名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58.3%) , 其中冠心病35例 (50%) , 高血压性心脏18例 (25.7%) , 心肌病2例 (2.85%) , 心肌炎3例 (4.29%) , 风湿性心脏病3例 (4.29%) , 肺心病3例 (4.29%) , 先心病6例 (8.57%) , 我们将这些列为心脏病组 (1组) , 剩下来的50例为非心脏病组 (2组) (41.67%) 。

为了区分单纯室性早搏异常和复合型异常, 我们对这120例进行24 h心电监测、分析, 采用PI200A-B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系统, 并实时加以人工分析、矫正。

结果:我们采用SPSS10.0软件包来进行结果分析与统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标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 统计分析用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将结果依照室性早搏频率进行分组, 其中, 频率超过四万次为5例, 三万次至四万次的为11例。针对早搏出现时间进行分析, 白昼发生案例相对较多为60例, 也叫发生频率为35例, 而昼夜发生频率均衡的为25, 出现复合型异常病例为76例。其中第一组和第二组在一天内发生的室早平均次数分别为223766次、21359次。 (如表1)

3 分析

室早症状在心脏病人群体中较为常见, 健康人群中也会发生室性早搏症状。室早的频发是导致心脏病人猝死的危险诱因, 因此必须予以控制, 但是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出现室早症状则无需进行治疗。因此, 在临床医疗中, 对室早的判断尤为重要, 必须确定其是病理性室早还是生理性室早。虽然室性早搏症状在老年心脏病患者群体中较为常见, 但是健康人由于吸烟喝酒或者情绪波动过大也会出现室早症状。这就涉及到对于室性早搏症状的判断。在健康人群中, 室早多为功能性, 症状轻微, 不会导致严重的机体损伤。但器质性室早会对血流动力学造成改变, 因而会造成器质性心脏病人机体损伤, 甚至死亡。

通过临床试验可以看出, 老年人中24 h万次以上的室早发生次数并不少, 但是这同有无心脏病联系并不大, 最具意义的在于对器质性心脏病的判断。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室早发生在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睡眠时间的几率较小, 而产生原因也是受到迷走神经活性减弱影响。但是在心脏病组中则不同, 室早多发生在睡眠时间, 其会受到多重影响, 例如:心脏病变、心脏负荷变化、昼夜变化以及植物神经张力改变等。就正常人来说, 诱发心室颤动就要在心室易颤期上给予50000~100000μJ以上电刺激, 但就心电除极不稳定的患者来说, 仅仅8μJ的刺激, 就能引起心室颤动。

注:与B组比较, P<0.001

通过对分析病例, 可以看出, 从室性早搏频度分析将案例进行分组并无统计学意义, 所以, 室早发生频率不会影响病症的严重程度以及危害性。从室早后果看, 对于健康老人, 室早频率不会有太大影响, 但是结合老人自身身体状况, 室早频率依旧值得关注。但是对于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老人, 即便一点点室早也会引发严重后果。通过动态心电图可以对室早症状的频度以及形态予以体现, 并为治疗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针对当前国内治疗状况而言, 若老年患者不患有器质性心脏病, 便无需使用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 并且经过治疗后患者情况都能够得好转。但必须注意, 室性早搏多出现在心肌梗死、冠心病中, 尤其在老年病患中, 必须予以重视。因为该类疾病中, 室早极易引发严重后果。

摘要:要想主要针对老年室性早搏的动态心电图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其对老年室性早搏的临床治疗意义进行了论述。文章以某大型医院组织的120例该病理资料中超过万次的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资料, 并加以分析。以有无心脏病作为条件将案例分为两组。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 主要差异体现在室早发生时间以及发生年龄, 另外在心电图中复合型异常也具有一定差距。通过比较分析, 在室早发生频度上两组并不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室性早搏次数不能作为老年人是否患有心脏病判定的依据, 而复合型心电异常以及室性早搏发生时间则可以作为判定老年人是否患有心脏病的依据。

关键词:老年人,心脏病,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

参考文献

[1]王俐.老年人心律失常368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 2007, 36 (3) :247.

[2]马伟红, 隋树建, 罗集.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性早搏心率变异的特点[J].临床心电杂志, 2002 (1) :23-24.

顽固性室性早搏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00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分成对照组 (47例) 和观察组 (53例) 。对照组共47例, 其中, 男性患者为19例, 女性患者28例, 年龄均在26~75岁, 平均年龄为 (57.36±3.29) 岁, 病程0.5~18年, 平均 (8.44±5.31) 年。其中属于冠心病患者19例, 属于病毒性心肌炎8例, 属于功能性患者7例, 属于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5例, 属于心肌病患者8例;观察组共53例, 其中, 男性患者26例, 女性患者27例, 年龄在28~77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8.11±8.43) 岁, 病程为0.8~17年, 平均时间为 (7.99±4.69) 年, 属于冠心病患者14例, 属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5例, 属于功能性患者为12例, 属于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6例, 属于心肌病患者6例。两组患者的在接收治疗前在年龄、性别、病程、诱发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患者均伴有心悸和心慌以及心前区不适等现象; (2) 经过12导联常规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频发和成对以及多源性室性早搏症状[2]。排除病症[2]: (1) 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动过缓以及病态窦房结的综合征患者者; (2) 因过度劳累和贫血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所引发的室性早搏症; (3) 合并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 (4) 伴随有严重心和肝以及肾功能受到损害的患者; (5) 对该次所使用药物存在过敏一及精神障碍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 均停用以前所服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并且在对患者实施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各项综合进行治疗前提下, 对照组应用药物美托洛尔片 (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57288) , 最初口服剂量为12.5 mg, 2次/d, 逐渐增加口服剂量至25 mg, 2次/d, 密切观察患者在不断地增加口服剂量的过程中患者的心率与血压的变化情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药物稳心颗粒 (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10950026) , 9 g/次, 温水冲服, 3次/d。治疗2个月以后观察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定标准

以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或者基本消失, 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早搏减少超过90%, 为显效;以临床症状经过治疗有所改善, 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早搏减少在50%~90%, 为有效;以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 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早搏减少低于50%, 为无效, 总有效为显效和有效之和。

1.5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2个月治疗,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4% (50/53) 、74.47% (35/47) , 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826, P<0.05) 。见表1。

3 讨论

对于室性早搏患者, 在药物治疗方案选择上, 应当提高患者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增加患者心输出量, 以降低血液黏度, 达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降低患者心肌氧耗量, 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现象, 改善患者心功能的作用[3], 只有这样, 才能明显改善患者气短、心慌、心悸以及胸闷等病症, 防止引发患者新一轮的心律失常。

药物稳心颗粒主要由党参、甘松、三七、黄精、琥珀等组成, 对患者心悸不宁和头晕乏力、以及胸闷气短等现象的房性以及室性早搏有很大疗效。刘宇、Andrew J等研究[4,5]证明, 稳心颗粒具有很好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不但可以改善微循环, 而且可以增强患者心肌收缩能力。现代药理相关研究表明, 药物稳心颗粒主要成分内甘松所包含的缬草酮具有一定稳定细胞的作用, 可以延长动作的电位, 阻断患者折返激动情绪的作用, 可以达到有效治疗心律失常现象, 特别是室性早搏病症[6]。同时, 药物美托洛尔属于一种具有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不具备内源性拟交的感活性, 对于心脏的β-受体具有很大选择性的作用, 属于少见而且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疗效一定是利大于弊的抗心律失常药物[7]。它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 也可以抑制窦房结细胞与其他异位起搏的细胞自律性, 从而能够迅速且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早搏。

该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2个月治疗,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34%, 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74.47%) , 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和李占兵等[8]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这就充分说明, 稳心颗粒和美托洛尔联合使用, 在室性早搏患者的治疗中, 能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 应用药物稳心颗粒和美托洛尔, 可以明显改善早搏患者心慌、胸闷等各项临床不良症状, 以及明显降低患者室性早搏病症的发生, 该两种药物联合的应用方案,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稳心颗粒与药物美托洛尔共同治疗室性早搏病症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自2013年5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 (47例) 和观察组 (53例) , 两组不再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并以治疗原发病为基础, 对照组患者口服药物美托洛尔片;观察组患者加用药物稳心颗粒。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 经过2个月治疗,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4% (50/53) 、74.47% (35/47) , 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826, P<0.05) 。结论 应用美托洛尔合并稳心颗粒可以有效治疗室性早搏, 其疗效优于单用美托洛尔,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室性早搏,美托洛尔,稳心颗粒

参考文献

[1]代丛, 李桂君, 陈雪梅,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J].心脏杂志, 2013, 20 (3) :183.

[2]蒋文平.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选择[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2, 40 (5) :282.

[3]冷立娟, 冷军, 王玉华, 等.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6 (31) :157.

[4]刘宇.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用治疗老年心律失常5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6 (2) :130-131.

[5]Andrew J.Burger, Masoor Kamalesh.Effect of beta-adrenergic blocker therapy on the circadian rhythm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table angina pectori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3 (4) :594-595.

[6]黄华玲.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1 (10) :271.

[7]闫建玲, 汪洁.稳心颗粒联用美托洛尔治疗高危室性早搏25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 19 (5) :186.

顽固性室性早搏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室性早搏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13例,女19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1.45±2.58)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67±1.15)年;病因:冠心病10例,心肌病9例,高血压病8例,其他心脏疾病5例。观察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1.64±2.48)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71±1.23)年;病因:冠心病11例,心肌病8例,高血压病9例,其他心脏疾病4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给予盐酸美西律片治疗,首次服用剂量200~300 mg,若患者病情严重,可服药2 h后再加服100~200 mg,400~800 mg/d,2~3次/d。观察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2~4粒/d,3次/d。两组疗程均8周。

疗效判定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根据心电图检查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脏疾病相关疗效标准将其分为3个等级:(1)显效:心电图检查Lown Woff分级下降≥2级,24 h内早搏次数减少>20%,临床心悸、胸闷、头晕乏力、下肢浮肿等症状均消失;(2)有效:Lown Woff分级下降1级,早搏次数减少10%~20%,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3)无效:心电图检查早搏次数增加,临床症状变化不大,甚至加重。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胃胀,不良反应发生率3.13%,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3例患者失眠、头晕,1例患者出现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目前很多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都能在短期内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长期用药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因此,治疗室性早搏要考虑患者的耐受性。本研究中采用盐酸美西律片、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盐酸美西律片属于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肌细胞钠内流有抑制作用,能够抗心律失常,常用于治疗QT间期延长的室性心律失常。但盐酸美西律片对心肌的抑制作用较小,且不良反应较多。据统计,20%~30%室性早搏患者口服盐酸美西律片后出现不良反应。少部分患者在有效的血药浓度时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经过及时处理后得到有效缓解。

参松养心胶囊主要成分为人参、丹参、麦冬、甘松、黄连、赤芍、山茱萸、酸枣仁(炒)、土鳖虫、南五味子、桑寄生、龙骨。中医认为心律失常是由络虚不荣、络脉瘀阻、气阴两虚引起的,室性早搏属于“心悸”和“怔忡”的范畴,病位在心脏,但与其他脏器如肾、脾、肺等也有一定的关系[5]。室性早搏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中的心悸大多是因为脾胃气血不足而造成;肾中真阴不足也可诱发心悸。而参松养心胶囊中的人参起到生津安神作用,具补元气之功效;甘松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可结合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中的特异蛋白,对钠离子内流具有抑制作用,使钾离子外流,从而导致心肌细胞自律性降低,对治疗心律失常有重要作用;山茱萸能使心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延长,促进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从而使心肌组织的自律性降低[6]。药物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均能起到益气养阴的效果,有利于养血安神,能够显著降低冠脉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且参松养心胶囊能够使合并室性早搏的慢性心衰患者心肌细胞膜中Na+-K+-ATP酶的活性加强,促进心肌的收缩功能增强,增加心输出量,从而使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改善。

总之,室性早搏患者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摘要: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收治室性早搏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美西律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室性早搏,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邹慧娟,张春兰.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31):6473-6474.

[2]荣伟一.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5):1673.

[3]王文成.用参松养心胶囊对合并室性早搏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3,13(20):30-31.

[4]韩雪松.参松养心胶囊与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的长程治疗效果比较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4):134-135.

[5]张同霞,宋宗昌,张书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2):22-23.

频发室性早搏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所选72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分为两组, Ⅰ组38例, 其中男22例, 女16例, 均为经临床明确诊断的各类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年龄30~72岁;Ⅱ组34例, 其中男18例, 女16例, 为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年龄18~65岁, 常规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血生化等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1.2 测量方法

使用无锡市中健科仪有限公司CB系列动态心电图仪记录患者24h心电图数据。将采集的心电数据输入计算机处理, 再经过人工编辑, 剔除干扰和伪差, 结合受检者记录的生活日志进行分析。计算出室性早搏总次数、每小时次数、发生频率等。

1.3 观察指标

患者发生室性早搏24h总次数、每小时次数以及发生的时间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以 (±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2例频发室早患者中, 60岁以上31例, 其中Ⅰ组25例, 占65.79%, Ⅱ组6例, 占17.65%, Ⅰ组平均年龄高于Ⅱ组 (P<0.05) 。且Ⅰ组冠心病26例 (68.42%) , 该组室早发作时伴心悸、胸闷等症状及心电图有ST-T异常改变者明显高于Ⅱ组, 见表1。

Ⅰ组室早频度3 085~35 786次/24h, 均值8 674次/24h, Ⅱ组室早频度3 011~40 132次/24h, 室早均值10 362次/24h, 两组室早频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频发室早的高峰时间见表2。

3 讨论

室性早搏本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 主要危险在于其引起室速、室颤导致心源性猝死。有学者认为, 冠心病心肌缺血时可使心肌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异常, 导致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升高, 折返激动或触发活动引起室性早搏。缺血心肌与正常心肌复极不同步, 造成了心电的不稳定性, 易发生心律失常[1]。而在非器质性心脏病组中, 室性早搏增多还与精神因素、心理因素、紧张的脑力活动和过度的体力活动有关。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性早搏高峰时间多在凌晨和上午时段, 与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好发时间较一致, 考虑与交感神经张力周期性增高有关, 这种相互关联的现象可能是引起心律失常性死亡的原因之一[2,3]。

本文结果显示, 器质性心脏病组与非器质性心脏病组频发室早数量差异无显著性, 因此室早的数量不能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李俊, 徐燕, 陈清启.冠心病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Q-T离散度[J].心电学杂志, 1998, 17 (1) :21.

[2]卢喜烈.现代动态心电图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232-235.

顽固性室性早搏 篇8

关键词:室性早搏,心悸,老中医经验,刘如秀

室性早搏 ( ventricular extrasystole) , 又称室性期前收缩, 是由房室结以下异位起搏点提前产生的心室激动, 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1]。患者自觉心中悸动, 惊惕不安, 甚则不能自主, 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 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 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 属于中医学的“心悸”、“怔忡”范畴。

刘如秀教授是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作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刘志明的学术继承人, 刘如秀教授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已经30余载, 临证经验丰富, 擅长内科及疑难杂症的诊治, 对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的诊治经验颇丰, 现将刘如秀教授的经验总结如下, 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室性早搏多见于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和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 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时; 此外, 各种感染、中毒、电解质紊乱 ( 严重低钾或低镁症) 、酸碱平衡失调、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以及药物影响、焦虑等均可致病。主要机制可能有折返、自律性改变或触发激动[2,3]。

中医认为心悸的发生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等, 以致气血阴阳亏损, 心失所养, 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 扰乱心神, 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 使心失滋养, 而致心悸; 实者多由痰火扰心, 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 气血运行不畅所致[4]。

刘如秀教授经过多年临证认为, 本病主要以心阳不足为病之本, 肾阴亏虚为病之根, 血瘀痰浊为病之标。肾为先天之本, 一身阴阳之根本, 心阳根于肾阳, 鼓动心脏搏动, 温运血脉, 若肾阳亏虚, 必致心阳不振, 正如《伤寒明理·悸》篇云: “其气虚者, 由阳气内弱, 心下空虚, 正气内动而为悸也。”《素问·痿论》云: “心主身之血脉。”心是血液运行的动力, 脉为血液循行的隧道, 营血行于脉道之中, 全赖心气心阳的推动, 使之周流全身, 濡养机体。《素问·六微旨大论》曰“相火之下, 水气承之”、“君火之下, 阴精承之”, 这说明心之功能正常发挥离不开肾阴, 心主血脉、主神志的功能都需要肾阴的上乘和滋助。血瘀痰浊是室性早搏的重要病理产物, 也是病理因素。《证治汇补·惊悸怔忡》: “人之所主者心, 心之所养者血, 心血一虚, 神气失守, 神去则舍空, 舍空则郁而停痰, 痰居心位, 此惊悸之所以肇端也。”

2 辨证论治

刘如秀教授根据自己的数十年的临证经验, 认为此病病位在心, 与肾、肝、脾、胃、胆等功能有关, 尤其与肾有关。病性总属本虚标实, 以本虚为主, 临床上多见虚实夹杂。心悸不离于心, 亦不止于心, 治疗当以心为主, 兼顾他脏。常见证型分为心肾阳虚、心肝阴虚、气阴两虚及胆胃不和4型。

2. 1 心肾阳虚

症见心慌, 动则汗出, 畏寒, 腰膝酸软, 时有胸闷。舌淡白, 苔薄, 结代脉。辨证: 心肾阳虚。治法: 温肾阳, 通心阳。处方: 四逆汤加减, 红参另煎10 g、制附子先煎10 g、炙甘草10 g、炮姜7 g、炒白术10克。水煎服, 日1剂。

刘如秀教授认为, 此证心慌明显, 但动则汗出, 畏寒, 腰膝酸软, 此乃一派阳虚之象。以四逆汤加减以补肾阳、温脾阳、通心阳、除里寒。刘如秀教授指出, “药贵平和”, 但是对于寒热分明、虚实迥异者, 在辨证精准时, 使用峻猛之剂, 可收奇效, 但是要谨防矫枉过正之弊。

2. 2 心肝阴虚

症见心慌, 心烦, 入寐困难, 多梦, 神疲口干。舌边尖红, 中有裂纹, 苔薄, 脉弦细弱结代。辨证: 心肝阴虚, 内热上扰, 心神失养。治法: 养阴清热, 理血安神。处方: 酸枣仁汤加减, 炒酸枣仁12 g、炒知母6 g、川芎6 g、云茯苓12 g、炙甘草9 g、麦冬12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菟丝子12 g、五味子9 g、白蒺藜12 g、生蒲黄包煎12 g、生龙骨先煎24 g、磁朱丸包煎10 g。水煎服, 每天1剂。

刘教授认为, 心系疾病, 凡见动辄心悸怔忡、艰寐梦扰, 甚则惊梦、惊惕、头晕倦怠, 脉细或虚细而数者, 皆因心神受损之故。治以养心安神为主。心阴不足者, 刘教授酌情选用甘麦大枣汤、酸枣仁汤、安神定志丸、天王补心丹; 心火偏亢者选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朱砂安神丸; 心气亏虚者, 轻证用归脾丸, 重证用钱氏养心汤; 倘若阴阳两虚者, 炙甘草汤最宜。

2. 3 气阴两虚

症见心悸气短, 五心烦热, 精神不振, 口唇色淡, 头晕乏力, 动则加重, 静则缓解, 口干, 失眠。舌质淡, 舌苔薄黄, 脉细结代。辨证: 气阴两虚。治法: 益气养阴。处方: 四君子汤合生脉散加减, 党参12 g、茯苓9 g、炙甘草6 g、酸枣仁9 g、丹参9 g、当归9 g、白芍9 g、生地黄15 g、麦冬9 g、五味子6 g、冬虫夏草研末冲服2 g、西洋参研末冲服5 g。水煎服, 每天1剂。

多种原因可以引起心悸, 本证心悸多见感受外邪, 邪气杂至, 内舍于心, 耗气伤阴, 发为心悸。刘如秀教授认为, 本病病位在心, 病性为虚, 治疗当以补法为主。倘若直接补心气滋心阴, 效果往往不佳, 其上策乃采用间接补法,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土为火之子, 母病治其子; 选用党参、西洋参、茯苓、炙甘草甘平补土以暖火。心阴亏虚, 理当滋养心阴; 而肾阴为全身阴液之根本, 选用麦冬、五味子滋心阴; 生地、白芍、冬虫夏草三药合用以滋补肾阴。

2. 4 胆胃不和

症见心慌、胸闷、头晕, 伴有失眠、乏力、上腹部饱胀感, 进食后饱胀感加重。精神紧张, 面色晦暗, 触事易惊, 饮食无味, 心悸烦闷, 坐卧不安。舌质稍暗, 舌苔薄黄腻, 脉弦细滑。辨证: 胆胃不和, 痰扰心神。治法: 清胆和胃, 化痰宁心。处方: 温胆汤加减, 茯苓12 g、半夏9 g、黄芩9 g、石菖蒲9 g、远志6 g、酸枣仁12 g、竹茹12 g、炒山楂18 g、炒麦芽18 g、炒神曲18 g、枳实9 g、胆南星5 g、西洋参研末冲服6 g、炙甘草6 g。水煎服, 每天1剂。

刘教授认为本证乃胆胃不和之证, 胆胃不和, 酿热生痰, 痰热扰心, 则心神不宁。治疗当清胆和胃, 化痰宁心。以温胆汤加减, 方中竹茹甘而微寒, 归肺、胃、胆经, 意在清热化痰、除烦和胃; 黄芩苦寒, 入心、三焦、大肠经, 泻火除烦。《本草思辨录》卷四谓: “黄芩为少阳脏热之药, 竹茹为少阳腑热之药, 古方疗胆热多用竹茹, 而后人无知其为胆药者。”

总之, 本病的治疗应该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注重燮理脏腑, 未病先防, 方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3 典型病例

患者, 女, 43岁, 2013年6月10日初诊。主诉: 阵发性心慌5年, 加重1个月。病史: 5年前因精神不愉快突然出现心慌, 经休息及服药后病情好转, 此后心慌反复发作, 曾多次行心电图检查为窦性心动过速, 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甲状腺素无异常, 长期间断服心得安, 病情无明显好转, 每逢情绪波动时病情加重。近1个月以来, 因工作不顺心, 心慌频发, 伴有失眠, 头晕, 四肢麻木, 劳累后加重, 口干, 腰酸腿软, 食欲不佳, 大便干, 小便正常, 月经量少, 周期正常。查: 慢性病容, 精神欠佳, 面色稍黑, 体形瘦, 稍气急, 舌质暗红, 苔少, 脉细弦数。心率120次/分, 早搏2 ~3次/分。中医诊断: 心悸; 西医诊断: 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辨证: 心肾不交, 阴虚火旺。治法: 滋阴清热, 养心安神。处方: 天王补心丹加减, 党参9 g、茯苓9 g、生地黄15 g、当归9 g、丹参9 g、酸枣仁9 g、柏子仁9 g、远志9 g、天冬9 g、麦冬9 g、玄参9 g、五味子6 g、桔梗9 g、生龙骨12 g、生牡蛎12 g。水煎服, 每天1剂, 连服5天。

2013年6月20日二诊, 服药后心悸缓解, 精神好转。原方继服10剂。

2013年9月2日三诊, 停药数月后又感心悸, 伴梦多, 腰酸乏力, 月经量明显减少, 无痛经, 大便干, 夜间口干。心音可, 舌质淡, 苔薄黄, 脉数结代。心电图示: 窦性心动过速, 频发室性早搏, 辨证为气阴两虚, 治以益气养阴, 补心安神。处方: 太子参15 g、麦冬9 g、五味子9 g、当归12 g、生地黄15 g、白芍9 g、丹参9 g、酸枣仁9 g、柏子仁12 g、珍珠母15 g、甘草9 g、生龙骨12 g、生牡蛎12 g。水煎服, 每天1剂, 连服7剂。

2013年9月23日四诊, 服药后自觉心悸明显好转, 停药已半月, 无其他不适。心电图示正常范围心电图。

按本例为心肾不交、阴虚火旺之心悸, 柯琴论: “心者主火, 而所以主者神也。肾衰则火为患, 故补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肾阴不足, 水不济火, 不能上济于心, 以致心火内动, 心火不降, 独亢于上, 则有头晕、口干、便干等症, 治疗宜以滋阴清热、养心安神为法, 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 方中重用生地黄, 滋肾水以养阴, 水盛则能制火, 且能入血分以养血生津。服药10余剂后患者心悸明显好转, 但停服药数月后心悸复发, 并伴有失眠梦多, 腰酸乏力, 月经量减少等症, 可知该患者本为本虚标实之证, 且以本虚为主。根据患者舌脉症等, 辨证为气阴两虚证, 以益气养阴、补心安神法治疗10余剂后心悸渐除。

4 跟师体会

室性早搏 ( 心悸) 辨证类型复杂多变, 但引起其必要的环节主要是“心脉瘀阻”, 而“心阳不足, 肾阴匮乏”是本病的根本。在辨证过程中, 注重审证求机论治, 辨清标本缓急, 标实证以“通”为主, 本虚证则以“补”为要。虚实夹杂证, 则应通补兼施, 标本兼顾。同时, 治疗以滋阴通阳为主, 注重调节整体平衡, 用药贵在和, 药对的使用, 一阴一阳, 一动一静, 相辅相成。如瓜蒌甘、微苦、寒, 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 薤白辛、苦、温, 通阳散结, 行气导滞[5]。此外先期治疗未病, 也是刘如秀教授在临床上十分重视的。《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如饮食有节, 情志顺畅, 顺应自然等。

刘如秀教授认为, 室性早搏 ( 心悸) 虽是临床常见病, 处理时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1) 首先应明辨病情的邪正虚实, 若心悸是由心脏损伤、神不守舍而致, 属于脏病且元气大伤, 是为虚证。不同于气火潜逆, 或痰火上凌, 有实邪为患, 因此不能重用镇摄药。无实邪若用重镇, 则反遏抑心气, 心动亦将更缓, 病情亦更为险逆。 ( 2) 要分析药物与病情的相互关系。阴柔养血药、辛香温通药乃临床常用药物, 如心肺俱不足, 阳微气虚, 而阴柔药呆滞, 不利于阳气的运行; 辛香药走窜, 亦易伤正气。用时不可大意, 应谨慎选择。 ( 3)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酌情加用重镇安神之品。常用磁石、珍珠母、龙骨、牡蛎、磁朱丸等, 同为重镇安神之品, 但诸药性味各异, 选用又当斟酌再三。刘如秀教授认为: 磁石性寒下沉, 脾虚便溏者当避之; 龙骨具有收敛之性, 痰湿内蕴者不宜用; 牡蛎兼有通涩之性, 唯气味浓烈, 故纳呆者宜少用; 磁朱丸为重镇安神之妙方, 但其究属金石之品, 难免伤胃之弊, 故用量宜轻, 且不宜久用。 ( 4) 筛选最佳治疗方案, 分两步走: 先治心, 再固肾。君主为病, 和肾关系最为密切。心位于胸中, 五行属火, 故为阳; 肾位于腰部, 五行属水, 故为阴。居上者宜降, 居下者宜升。心火应下降以暖肾水, 肾阴应上升以济心阴, 而制心阳。水火既济, 心肾相交, 心肾阴阳平衡, 人体阴平阳秘, 方能达到临床治愈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西医疾病部分)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384.

[3]李柳骥, 李志明, 林毅.心律失常[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74-78.

[4]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32-234.

顽固性室性早搏 篇9

关键词:益心舒胶囊,比索洛尔,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为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临床常用的抗室性早搏药物如

1) 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170133),项目名称 RP105/MD-1基因转染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胺碘酮、普罗帕酮、美西律等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不良反应大,长期应用甚至增加病死率。因此,寻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成为国内外基础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益心舒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室性早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心内科住院患者186例,均确诊为原发病及室性早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男55例,女41例,年龄35岁~72岁,平均53岁。对照组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32岁~76岁,平均52.5岁。两组患者病程均为2日至15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因构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及《实用内科学》室性早搏分类诊断标准拟定[1],经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疗效判定标准:依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制定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评判。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比索洛尔片,每次5 mg,1次/日,治疗原发病的药物不变;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益心舒胶囊(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2020038,0.3 g)1.2 g,3次/日,疗程为4周。服药后每周复查心电图、肝肾功能,4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

1.4 疗效评定标准 心电图疗效,无效:减少<50%或无变化;有效:减少50%~90%;显效:室性早搏消失或减少>90%。临床症状,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有效:症状有改善;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见表2)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 (见表3)

2.3 安全性观察 服药期间每周检测肝肾功能均无异常。

3 讨 论

室性早搏是由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所致,引起心脏起搏和传导异常的病因很多,机制也很复杂,而心肌缺血、缺氧是引起室性早搏的重要原因。依据中医络病理论,室性早搏属中医惊悸、怔忡范畴,多由气阴两虚导致心络的络虚不荣和络脉瘀阻所致,尤以前者为本病发病的关键环节[2]。络虚不荣则心律失养,络脉瘀阻则虚火内忧心神,二者均可导致心神不安,出现室性早搏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络虚不荣涵盖了心肌自律性的异常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频发性室性早搏以虚证多见,与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有关。

益心舒胶囊主要由黄芪、人参、丹参、麦冬、川芎、山楂、五味子等组成。方中黄芪、人参补气升阳,扶正固本,发挥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肌体对缺氧耐受力的同时,还可以发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左心功能的疗效[3,4]。丹参具有活血通络、宁心安神的作用,同时具有抗氧化、消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疏通微循环、抗凝、抗血栓作用[5]。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麦冬养阴润肺、清心除烦;山楂则能降低心肌脂褐质的含量,抑制B型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发挥心肌保护作用[6]。益心舒胶囊用于室性早搏有充分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比索洛尔属心脏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它对β1受体有选择性阻断作用,无内在抑交感活性,具有广泛的离子通道作用,能减少Ca2+、Na+的内流,和减少K+的外流,兼具有I、Ⅱ和Ⅳ类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一般剂量副反应轻,安全性高,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但可减慢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降低血压,较大剂量对心血管及支气管也有作用,还可导致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等。益心舒胶囊联合比索尔治疗室性早搏对临床症状有效率达95.8%,心电图好转率达83.3%,明显高于对照组。该药与比索洛尔联合用不仅可以抵消后者所致的心率减慢等药物副反应,而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00.

[2]吴以岭.“脉络-血管系统病”新概念及其治疗探讨[J].疑难病杂志,2005,4(5):285.

[3]朱玲,朱晓光.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1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1):27.

[4]益心舒胶囊治疗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3(8):281-282.

[5]姜红.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5):64.

上一篇:船舶噪声的分析及控制下一篇:微电网孤岛运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