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高血压治疗进展

2024-07-30

顽固性高血压治疗进展(通用9篇)

顽固性高血压治疗进展 篇1

美国JNC-7将顽固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RH)RH定义为应用了足量且合理联合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然在目标水平之上[一般人群血压(blood pres~sure,BP)<140/90mmHg,糖尿病及慢性肾病患者BP<130/80mmHg],或至少需要4种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时,称为顽固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多项研究证实RH患者血压水平与靶器官的损害、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之间均存在相关性。无论欧美还是我国,血压控制的情况均不令人满意,RH的发病率较高[1]。

RH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根据定义和诊断标准,对RH进行鉴别诊断十分必要[2]。造成诊断不明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血压测量不准确。患者自测血压时操作不规范,或者测量前未保持安静状态,近期有吸烟饮酒等情况,血压计袖带过小过紧等。(2)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见到穿白大衣的医生后精神紧张,血液中儿茶酚胺增多,外周血管收缩,产生所谓“白大衣效应”。(3)患者治疗方案不规范。就我国国情而言,各类医疗机构的诊治水平存在差异,加之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不够,采取不规范的治疗措施。(4)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患者过分担心药物副作用而自己改变甚至中断治疗方案,或者因降压方案复杂而遗漏。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改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1)加强宣教,让家属参与监督避免患者遗忘。(2)合理搭配降压药物,简化治疗方案。(3)尽量使用副作用较小的药物[1]。

对RH的治疗,目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从病因入手

1.1 不良的生活方式:

吸烟、大量饮酒、钠盐摄入过多、肥胖等均是引起RH的常见因素。有研究表明,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正常人,大量饮酒与血压的升高均呈现相关性。钠盐摄人对血压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大部分RH患者较普通人群摄人的食盐多,几乎都在每日lOg以上。肥胖造成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钠盐的排泄障碍、交感神经活性增加、醛固酮敏感性影响、睡眠呼吸暂停等均与血压控制有着相关关系。

1.2 服用对血压造成影响的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拟交感药物、口服避孕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会使血压暂时或者持续性升高。因此,详细询问病史、服药情况很必要,若发现患者有服用该类药物,应指导患者换药或者停药。

1.3 老年患者:

RH广泛存在于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中,这一部分老年患者不仅存在因动脉硬化而造成的血压测量值偏高,还存在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情况。

1.4 继发性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都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患者入院时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相关伴随症状,给予患者完善肾血管造影、立卧位的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检测、尿香草扁桃酸(anillylrmandelic acid,VMA)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各类继发性高血压。这类患者主要针对病因治疗,血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1]。

1.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

在一项对亚洲人群的系统研究中发现,OSA患病率与男性、老年、腰臀比和BMI较高、颈围较大、高动脉压、吸烟、打鼾、白天睡眠都有关系[3]。几项纵向的治疗性研究证据表明OSA与慢性、长期持续的高血压之间存在着强有力的联系[4]。患者夜间呼吸反复暂停引起间歇性缺氧,交感活性增加,使血压反复一过性升高,长期如此便会使血管平滑肌增生肥厚,形成持续性高血压,另外OSA患者还存在对低氧的压力反射异常,使全身血管张力受到控制[5]。

2 从药物治疗入手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几大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CCB)、利尿剂等。

2.1 药物的选择

一般来说,降压药物的选择基于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合并症的情况,不同种类药物的降压机制不同,这就决定了除降压效果之外,还对各类并发症有着不同的作用。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Sander等研究认为醛固酮系统异常引起的水钠潴留是推动RH的基本机制之一,也有研究指出,醛固酮通过作用于内源性舒血管因子NO来影响血流及血管紧张度161。Ori等[7]在螺内酯对心室肥大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螺内酯的引入可以减少其他降压药物的使用,观察到血压显著降低的同时,有效地逆转了心室重塑。因此在利尿剂的选择中,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合酶抑制剂、新型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等)在治疗RH方面有着较好的前景[8,9]。

噻嗪类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在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肌酐清除率<30miymin)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近期有试验对比了50mg氢氯噻嗦和25mg氯噻酮的降压效果,发现后者降压作用更为显著,尤其是夜间。这就为我们在利尿剂的选择上,提供了更宽广的思路。

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内皮素-1有着强大的收缩血管功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指出,达卢生坦在治疗RH方面有着明显的降压作用,但也有研究表明其治疗RH的效果不理想并且还存在着剂量依赖和水钠潴留的副作用,所以该类药物目前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9]。

血管活性肽酶抑制剂。近年人们把目光聚焦到其他具有转化血管活性物质的酶上,比如ACE2、中性内肽酶(NEP)等。OCTAVE和OVERTURE试验都证实了ACE2/NEP在治疗高血压和心衰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但也同时报道了使用双重抑制剂后产生大量血管神经性水肿的事件[8]。

a受体阻滞剂。在Minushkina等的研究中,表明乌拉地尔具有阻断突触后α1受体和阻断外周α2受体的作用,还可调节心血管中枢的交感反馈来降低血压,从而达到治疗RH的目的。

其他药物选择。大部分临床医生的调查研究和临床经验发现以常规降压药物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西地那非等扩血管药物也能起到良好的降压效果,但在副作用和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上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2 药物的联合使用:

降压药物联合使用的原则:①尽可能使用最小有效剂量,②选用能够增大降压效应的药物,③选用能相互减少不良反应的药物,④选择联合用药能起到协同作用的药物[9]。

ACEI/ARB

类与小剂量利尿剂联合应用。这两类药物降压的同时也可以减少低钾、高尿酸等副作用。目前,临床上如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缬沙坦、氢氯噻嗪等一类复合制剂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特别是RH的治疗。

CCB类和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应用。某些CCB类药物会引起反射性的心率增快,而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恰好可以减少这一类副反应。

CCB类与ACEI/ARB类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联合能发挥逆转心血管重构等作用,在降压的同时保护靶器官,广泛应用于合并有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其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前景看好。

ACEI/ARB类与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应用。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CEI/ARB类药物与β受体阻滞剂的联用在降压同时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十分适用于RH的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也是RH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内有针对麝香保心丸等中药制剂对RH治疗的相关研究。多项试验的结果显示中医中药治疗的效果依然不明显,但针对中医中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远期临床试验已被批准,并且设计上更为严格[10]。也有医生尝试以中药减少降压药物的副作用、保护靶器官。这就提示我们在RH的治疗上,可以探索更多的降压方案,而不局限于降压药物之间[11]。

2.3 给药方法:

对于RH患者,可根据血压的控制情况先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再根据血压昼夜分布规律调整给药时间和给药次数[9]。医生应尽可能简化治疗方案,便于患者依从。

3 非药物治疗

3.1 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RSD):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与血压升高的起始和维持有着特殊关系,对抗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目前还没有被充分利用。最近几年,在对肾脏交感神经研究的基础上已成功对RH进行选择性的RSD实验[12]。Symplicity HTN-1试验中,术后患者血压明显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之后随访表明,降压效果可以持续至少两年,该试验评估了这项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随后,对RH患者进行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同样证明了该技术有着确切稳定的降压效果[13,14]。一些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中大量的数据证实了RSD可以使血压大幅度和持久地降低,并且使手术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可降低[15]。但目前缺乏大样本的研究和严格的对照,并且交感神经纤维的再生性决定了需要继续评估这种手术对血压控制的远期维持情况。在手术的安全性、并发症和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面还需要长期观察。

3.2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刺激装置植入术: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研究发现刺激颈动脉窦可以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从而有效地降低血压,各种各样的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刺激装置相继被开发应用于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的高血压患者[16]。一些早期的研究发现,直接刺激颈动脉窦不可避免地增加交感活性和呼吸频率,影响降压疗效并且造成一些我们不期望得到的结果。因此,目前改进后的装置由原来的植入到颈动脉窦神经周围变为植入到颈动脉窦周围血管间隙,同时很好地解决了对传出神经的影响和肌肉刺激痛等问题,并且可在体外进行程控[16]。在对RH患者进行的该技术相关研究中,患者血压明显下降,除了少数出现植入后感染外,较少发生休克、死亡等其他并发症。另有相关研究表明,该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善左心大小,降低室壁厚度,平衡交感和迷走神经的张力,抑制RAAS系统等。但该技术为有创操作,所以临床普及尚需时日[17]。

3.3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有随机对照试验已经发现CPAP治疗对RH患者24小时平均血压的控制十分有效。在相关的Meta分析中,使用CPAP后比之前24h血压有显著的下降。因此,对于由OSA造成的RH患者,使用CPAP能够保持气道通畅,改善睡眠结构[18]。

3.4 其他:

在治疗RH方面,近年以色列Intercure公司设计生产的雷帕特降压仪,用以辅助患者进行减慢呼吸,降低外周毛细血管的张力,减轻血管阻力,可以有很好的降压效果。另外,在对高血压进行免疫方面研究后,研制出针对血管紧张素Ⅱ的CYT006-AngQb病毒样疫苗,在Tissot等的研究中,对7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试验,血压均有下降,并且随访12个月未发现不良反应。这些研究成果给RH的治疗开辟了新的天地[19]。

RH一直以来是高血压诊治和管理的难点,也是研究的热点。在探讨RH的病因的同时,药物的联合方案、利尿剂的应用也取得一定的进展,而各类非药物治疗方案的研究和探索有着更为广阔的思路,但也存在着样本量小,长期随访观察等局限性,在以后的研究中,相信能完善这些不足,逐步提高非药物治疗在顽固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并与药物治疗相互配合,相得益彰,随着各种治疗手段的相继出现和发展,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给RH的治疗带来希望。

摘要:顽固性高血压又称难治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病诊治中的难点和热点,其有着不易诊断、治疗效果不明显、易造成严重靶器官损害及各种高风险心脑血管事件等特点。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病治疗逐步规范,各类新药、新方法的探究、开发和应用,在治疗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就RH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治疗,进展

顽固性高血压治疗进展 篇2

药物治疗是许多顽固性失眠患者寻求最多的治疗方法,如舒必利等其它镇静剂类药物,但这些化学药物的成瘾性和依赖性并不能完全帮助患者治疗失眠,反而会因为使患者无法脱离药物正常睡眠,而造成患者失眠问题的加重,所以专家建议您谨慎使用这些药物。

2、针刺疗法

顽固性失眠症的治疗的针刺方法,早在古代就有记载,是一种古老的针灸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失眠与气血失衡有关,且这些病理特征反映在经络上,通过针刺经络让脏腑气血达到平衡,从而起到改善睡眠的效果。

3、行为治疗

顽固性高血压治疗进展 篇3

【摘要】目的:探讨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治疗。结果:经治疗总有效率1周60%、半个月70%、1个月80%、2个月90%。结论: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血压的控制。首先暂时停止原治疗,并持续监测血压,开始一个新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打断恶性循环。应遵循小剂量、长效、联合的原则(参考高血压药物治疗)。同时强调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即在实施降压治疗方案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及不同的联合方案。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因

难治性或称顽固性高血压指凡服3种或3种以上全剂量不同作用机制(必须包括利尿剂)的降压药物,血压仍≥140/90mmHg,24h动态血压(ABPM)日间平均血压≥135/85mmHg或24h平均ABPM≥130/80mmHg[1]。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病因及药物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3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6~83岁,平均年龄61岁。病史6个月~10年,合并冠心病10例,2型糖尿病9例,血脂异常症7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脑梗死1例。有长期吸烟史15例,酗酒史4例,高盐饮食史8例,血脂异常10例。

1.2 方法 减轻体重建议体重指数控制在24kg/m2以下。合理膳食、增加体育活动、减轻精神压力,查找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联合用药首先暂时停止原治疗,并持续监测血压,开始一个新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打断恶性循环。常用的口服药有:钙通道阻滞剂+ACEI(或AT1RA)+吲哒帕胺+α1受体阻滞剂(或α1+β受体阻滞剂,或中枢α2激动剂);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非双氢吡啶钙拮抗剂+ACEI(或AT1RA)+α1受体阻滞剂(或α1+β受体阻滞剂,或中枢α2激动剂)。若口服三种以上的药物仍无效时,可先静脉用药,阻断恶性循环,待血压下降后以口服维持。如:静脉推注α1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柳胺苄心定50mg、α1受体阻滞剂如压宁定10mg~50mg,尼卡地平2mg,或恬尔心10mg~15mg等,待血压下降后,再静脉滴注维持一阶段后改口服联合用药。部分高血压病人在血压较迅速下降后血压变得较易控制。查找并消除引起血压增高的因素:如吸烟、睡眠障碍、焦虑、睡眠呼吸暂停、慢性疼痛等,以及是否同时服用有升压作用的药物。

2 结果

任何一种降压药物单用时,其有效率为50%~60%。加大剂量可以提高疗效,但不良反应也同时增加。联合用药能有效地提高血压的控制率。经治疗总有效率1周60%、半个月70%、1个月80%、2个月90%。

3 讨论

顽固性高血压一般定为应使用包括利尿药在内的足量的3种或3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仍不能达到目标血压(<140/90mmHg)。根據上肢血压升高而下肢血压水平明显低于上肢,其上下肢血压差>(30~70)/(0~30)mmHg,双侧上下肢血压对称,以及胸部左缘血管杂音并向背部传导而考虑主动脉缩窄之可能,ABI的检查可以作为临床筛查的方法,特异性几乎达100%,经MRA、DSA和(或)主动脉造影可基本排除或确诊及定位。如果患者血压呈持续性升高,血钾浓度低于正常值(多数在3.0mmol/L以下),夜尿多,并有周期性麻痹史以及心电图出现U波时,应首先想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应立即查低钠立位下的血浆肾素活性(PRA)及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如果PRA极低接近于零,加之 PAC/PRA>400,则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可初步确诊[2]。血压不但升高而且波动大,同时出现怕热、多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等症状时,应首先想到嗜铬细胞瘤的可能,为了定性确诊,需查血浆FMN、FNMN浓度。如血浆 FMN、FNMN浓度明显增高(静息状态下或发作间隙期),则嗜铬细胞瘤的定性诊断基本可以成立,当患者有肾炎史、贫血貌、血压持续性升高、血清尿素氮及肌酐高于正常时,应想到肾实质性高血压。先查腹部B超看双侧肾脏的大小、形态及结构的变化,再查核素肾功能显像,观察肾功能及血液灌注情况,必要时查肾脏活检,一般诊断并不困难。对持续性进行性恶性血压升高的年轻患者及5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突然血压急进性升高及降压药物疗效不好者,应想到肾血管性高血压,加之四肢血压不对称,甚至有无脉现象及颈部和腹部听到血管杂音者,则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有更大的帮助,为明确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应做肾动脉增强CT、肾血管彩超等检查。

重新选择降压药、提高依从性,相当一部分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效果不佳,主要是由于不能坚持服药或漏服药。造成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一是所服药的不良反应较大,二是所服药的降压谷/峰比值较差,一天需要多次服药。对于此类情况应考虑重新选择不良反应小的降压药,或降压谷/峰比值>50%、能24小时平稳降压的长效制剂[3]。选择适宜的恰当的药物联合治疗既可以显著增强降压效应,又可以相互抵消不良反应。这种降压药合理的联合方案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3种及以上的降压药联合方案中必须包含利尿剂。在实施治疗方案前及治疗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血压形态选择不同的用药时间,使降压药物的峰效应与血压的峰值相对应,从而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合理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很多患者的血压难以控制是因为未应用利尿剂[4]。使用利尿剂、增加利尿剂的剂量或根据肾功能调整利尿剂之后,血压明显改善。大多数患者应用长效的噻嗪类利尿剂后能满意地控制血压。所以在顽固性高血压的定义中强调必须包括一种利尿剂在内的三联降压药,足以说明利尿剂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55~256.

[2]李为民,韩薇.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5):273.

[3]苏万增,李萍,廖峰,等.难治性高血压135例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1):898.

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新突破 篇4

2009年美国ACC年会上公布了一项由澳大利亚亨利·克拉姆Krum教授牵头完成的一项研究结果——运用连接射频发生器的导管,经皮进入肾动脉阻断肾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可显著降低顽固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该疗法使30%药物治疗无效的高血压患者受益。根据这项研究,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血管中心卢成志团队从2年前开始进行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术攻关课题研究。在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实验性动物研究之后,利用治疗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导管,于2011年7~9月间对5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经皮导管肾动脉射频消融去肾脏交感神经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急性期及早期结果明显优于国外刚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Ardian射频消融方法,创新点有:(1)在国际上首次利用治疗心律失常的消融导管进行肾动脉交感神经去神经化治疗,获得了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术中早期效果明显优于国外使用的Simplicity导管。(2)在早期经验中,血压下降的幅度要明显大于国外相关研究报道,国外发表的HTN1和HTN2研究结果,随访期间血压最大下降了32/14mmHg,在本研究为113/30mmHg。(3)手术入路进行了创新:有2名患者经右侧肱动脉途径行经导管肾动脉射频消融治疗,更加适合肾血管的解剖特点,减少了患者卧床时间,无相关并发症,此方法此前未见报道。(4) 3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肌酐水平也有所下降,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肾功能改善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手段。(5) 1例患者的夜间阵发性呼吸暂停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顽固性高血压治疗进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有68例,女性患者为60例,年龄在43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6岁。病程在2年到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2年。以上入选患者均符合2008年美国心脏协会所发布的专家共识[2]:患者应用三种或是超过三种降压药物之后依然不能达到降压目标,并且三种药物中有利尿剂,左右药物的使用剂量均已为最佳值。同时排除了严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障碍、心肌病、严重瓣膜性心脏病、继发性高血压、进行过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及6个月内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情况。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均为64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首先常规服用氨氯地平片以及厄贝沙坦片,用量为:氨氯地平片每天服用5到10毫克,厄贝沙坦片则每天服用150到300毫克。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每天加服25到50毫克双氢克尿噻片,B组患者则每天加服20到40毫克安体舒通片以及6粒麝香保心丸,后者分三次服用。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两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并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心、肝、肾、电解质、血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3 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患者的DBP下降幅度超过10毫米汞柱并且达到正常水平或者是DBP的下降幅度超过20毫米汞柱,则为显效;患者的DBP下降幅度不超过10毫米汞柱但是已经达到正常水平或DBP下降幅度在10到19毫米汞柱之间或是SBP下降幅度超过30毫米汞柱,为治疗有效;患者经治疗后,没有达到以上任何一项条件。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血压的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TC、TG、LDL-C以及HDL-C等指标经治疗之后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B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观察指标的测定结果如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93%,差异较大,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顽固性高血压在临床高血压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在20%到30%之间[4],目前还不清楚导致顽固性高血压疾病的详细原因,因此相应的针对性治疗方案也比较缺乏。目前临床上主张使用联用多种降压药物的方法予以治疗,但是效果依然没有达到预期。

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析不同药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效果,因此在联合使用氯氨地平以及厄贝沙坦的基础上,A组还加入了双氢克尿噻,探析三种药物联用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效果,而B组则是基于中西药物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思路,在联合使用氯氨地平以及厄贝沙坦的基础上同时加入了安体舒通片和麝香保心丸。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中西不同药物联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B组效果更好,总有效率为85.94%,明显高于A组,差异较为明显,因此提示,在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中西不同药物的联合使用有着较好的效果。

有临床专家认为,中西不同药物联合与单纯西药联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相比,效果更好的原因是中药在防止患者靶器官损伤以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以本次使用的麝香保心丸为例,其含有苏合香、蟾蜍、冰片、麝香、人参以及牛黄等中药材,因此具有活血化瘀、益气扶正、理气散结以及培元固本等功效,同时还能降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液黏稠度,进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防止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通过调节患者的血脂功能以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方式达到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种治疗方案不适用于肾功能不全以及血钾含量偏高的患者[5]。

综上所述,联用多种不同药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有着不错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西不同药物,效果会得到显著加强,其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血管内皮,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问题的出现,确保患者血液流通的顺畅,进而实现降压的目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汝宁,唐荣德,周振强等.安体舒通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2(13):133-135.

[2]王德均.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临床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07(22):1069-1070.

[3]高翔.药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13,05(31):61-64.

[4]彭夏.非洛地平联合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22(27):136-137.

47例顽固性高血压临床治疗体会 篇6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临床治疗,体会

经过较大剂量的降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后,其血压仍不能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因此考虑为顽固性高血压。这种现象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医治难度大且时间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一定的经济压力。现将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7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地分析,针对性进行规范化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WHO/ISH(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制定的高血压诊断分级标准[3],顽固性高血压的定义[4]:是指患者的生活方式合理,并长期服用3种常规的降高血压药物(包括一种利尿剂降压药)治疗且接近最大剂量药物的联合治疗后,血压仍未控制在140/90mm Hg(18.67/12k Pa)以下者,或伴有慢性肾病或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未能降到130/80mm Hg(17.33/10.67k Pa)以下,或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未能降到160mm Hg(21.33k Pa)以下。

1.2 临床资料

本组共47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31~81岁,平均(55±10.2)岁,平均病程12年。高血压Ⅰ期5例、Ⅱ期22例、Ⅲ期13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7例;其中伴糖尿病11例,慢性肾病7例,高脂血症5例,冠心病3例,伴靶器官损害3例。

1.3 治疗方法

1.3.1 病因分析

详细分析本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均存在用药不合理或生活方式不当的情况。(1)用药不合理:患者只是服用某一种降高血压药物,忽略了联合用药的综合作用,导致了血压的久治不降;(2)依从性差:患者因无自觉症状或过分担心药物副作用而自行减药、停药、减少联合用药处方;(3)饮食不当:高血压病后不注意控制饮食,常期高盐饮食、嗜酒、抽烟,动脉硬化加重,血管弹性变小,致使血管痉挛,血压久治不降;(4)精神紧张:部分患者的情绪不稳定,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过多,血管收缩,使得血压居高难下;(5)运动量少:部分患者不爱活动,运动量太少,除了吃饭与睡觉外,生活中基本上没有运动活动,只是单纯性地依靠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血压居高难下。

1.3.2 治疗方案

1.3.2. 1 非药物治疗

(1)合理安排饮食:控制膳食脂肪的摄入量,每人每日摄入的脂肪热量在25%以下;饮食清淡,每人每日摄入盐量<6g;多吃水果和蔬菜;补充适量优质蛋白、钾和钙;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摄入酒精量<20~30g,女性<10~15g;(2)减轻体质量:建议体质量指数控制在24kg/m2以下;(3)增强锻炼;(4)放松心情,保持心态平和,减少应激。

1.3.2. 2 药物治疗

(1)病因治疗:在临床上经常会碰到即使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后仍不能找到患者血压升高原因的情况,如高脂血症或高胰岛素血症等。有相当一部分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在通过自测血压或24 h血压监测后发现只是白大衣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服用钙拮抗剂后血压会下降,原理可能是减轻了患者体内的交感活性。因此,确定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原因对于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尤为重要。(2)提高患者依从性:部分患者常不能够坚持长期的治疗,甚至对治疗产生排斥,此时如果没有其他有效的办法,应立即对患者停止治疗,进行24h血压监测,测定患者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制定新的治疗方案以减轻患者对治疗的排斥感。对于部分倾向于漏服药物的患者,建立严格的血压监测制度及随诊制度。(3)检测药物剂量和药物联合是否恰当:如果是由于药物剂量太小引起患者的血压久治不降,可以加大药物剂量;药物联合使用时严格注意搭配,如: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大多数降压药与利尿剂合用等。(4)加强利尿剂的使用:患者血压顽固地依赖于其去除的血容量,当患者体内多余的血容量不能充分地被去除而引起血压顽固性升高,其他5种一线降压药效果不好时应增加利尿剂的剂量。(5)时相性治疗:在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前,对患者进行24h的动态血压监测,以记录24h内血压的峰值走向,再根据患者自身血压的高峰与低谷时间段,个性化地选用起效于不同时间段的降高血压药物和调整患者服药的时间,从而提高药效性,更加有效地降低血压。不同的降高血压药物起作用的时间段不同,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交感抑制剂能有效地降低晚上的血压;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地降低早晨的血压;利尿剂或钙拮抗剂可以应用于任何时间段。因此,在选用降高血压药物时,应认真参考每位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2 结果

47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44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40/90 mm Hg(18.62/11.97 k Pa)以下,控制不理想的3例患者均为继发性高血压。血压有效控制率为93.6%。

3 讨论

目前,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方法大多都是选择联合用药。然而不管选用何种药物或如何联合用药,患者在服用降高血压药物都应该遵循如下用药准则:(1)服药初期应该选择小剂量;(2)针对患者自身血压的峰值走向,制定合理的药物联合和用药时间,提高药物利用率,减少不良反应,达到最大降压效果;(3)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某种降高血压药物后降压效果不明显或出现副作用,应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并改用其他药物,而不是单纯地增加药物剂量或联合使用其他的降高血压药物;(4)尽可能地使用长效的降高血压药物,每日1剂,作用可以24h,减少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干扰;(5)注重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综上所述,对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只要积极探求患者血压久治不降的原因,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减少干扰治疗的外界因素,认真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重新研究患者以往的治疗方案,针对患者自身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依从性,相信大多数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可以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的。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卢敏,曹建湘.顽固性高血压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02,37(10):29.

[3]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478-484.

顽固性高血压治疗进展 篇7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病,高血压

顽固性高血压病(resistant hypertension,RH)是指在通过3种不同的大剂量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还未降低至140/90mmHg以内的。根据相关统计,在整个高血压病人群中,RH患者的占比一般在4%左右,因此在此类病症患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1]。现收集我院2001年3月至2012年2月诊治的RH患者7例,对其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RH患者共7例,其中男5例,女2例,男性明显多于女。年龄为29~77岁,平均(53.2±12.3)岁。其中1例患者为Ⅲ级高血压,3例为Ⅱ级,3例为Ⅰ级;2例患者合并靶器官受损。

1.2 临床特征

所有患者都有家族病史及遗传因素。病史最长的患者达32年,平均(19.2±7.3)年。血压水平偏高,最高者达236/119mmHg。患者中有5例有吸烟史,4例长期饮酒,3例体质量严重偏高。已使用的降压药物包括比索洛尔、派唑嗪、吲哒帕胺、卡托普利、复方降压胶囊、硝苯地平、依贝沙坦、尼群地平以及复方罗布麻片等。

1.3 诊断

参照1997年美国高血压预防、诊断与治疗全国联合委员会第6次报告(JNC VI)标准进行诊断。

2 结果

5 例患者被延误诊断,仅有2例患者得到了较为及时的诊断。首先对患者病因进行分析,根据病因开展治疗,通过外科手术治疗1例多囊肾患者病情好转;通过咽科手术治疗1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病情好转;通过调整药物及剂量其他患者病情也出现好转,具体方式为每天口服2次双氢克尿噻,每次25mg;每日口服3次硝苯地平,每次1 0 mg;每日口服3次卡托普利,每次25mg,三药同时使用。同时,治疗期间患者禁烟酒、降低盐的摄入量、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防止过度疲劳,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治疗1年之后对上述患者进行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以世界健康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于1999年关于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定义,高血压特质在没有接受任何抗高血治疗时,舒张压在90mmHg及以上,亦或收缩压在140mmHg及以上的病症。具体分类见表1。

注:上述指标适用于18岁以上各类别人群,并可作为临床诊断标准

多种原因都有可能引发顽固性高血压,例如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多囊肾、库欣综合征等可能会导致继发性高血压;肾损伤可能导致中度及重度高血压;诸如非类固醇类抗炎镇痛药会对除钙拮抗剂以外的其他各类抗高血压药物产生;过重的工作压力;肥胖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摄入的盐量过大;未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假性顽固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即在医院进行血压测试结果偏高,服用降压药后未见效果,回家自行测量则未见血压异常;过度酗酒、吸烟等;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过低等,上述因素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顽固性高血病,本研究中,因未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和继发性所导致的高血压患者占比最高[2]。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误诊率偏高,本研究中即5例患者被延误诊断,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诊断时,首先应寻找病因,确认靶器官损害及继发性因素是否存在,若患者出现阵发性心悸、头痛、出汗、面色苍白等症状,应考虑是否有嗜铬细胞瘤及其它相关病症,病进行针对性检查[3]。此外,还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进行全方位的体格检查以及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对相关伴发因素应做到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对患者是否有肥胖、低钾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工作压力过大等对诊断有价值的信息应详细记录。医疗人员应对治疗时所使用的各种降压药的药理特性、使用剂量、搭配方式、服用法则等信息有深入的认识,病向患者就服药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4]。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由于为遵医嘱服用降压药而导致顽固性高血压,值得我们关注。

综上所述,引发顽固性高血压的原因众多,误诊率偏高。因此,在诊断和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过程中,应对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积极的纠正,避免可能引发顽固性高血压药剂的使用,对引发继发性高血压的因素加以筛查及去除,此外,更为关键的是关注合理用药,从而提高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马邦雨.50例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与临床治疗[J].中国卫生产业,2011,27(9X):82.

[2]余光勇.基层医院高血压患者诊断和治疗的状况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1):58.

[3]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1节选(下)[J].中国社区医师,2011(44):7.

顽固性高血压治疗进展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充分控制干体质量, 使用三联或三联以上足量降压药, 血压仍居高不下。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即HD+HP组和HD组, 每组20例。HD+HP组20例患者中, 男12例, 女8例, 年龄24~70岁, 平均 (48±32) 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 糖尿病肾病6例, 高血压肾病3例, 多囊肾1例。HD组20例患者中, 男11例, 女9例, 年龄25~68岁, 平均 (50±34) 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 糖尿病肾病4例, 高血压肾病3例, 多囊肾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血肌酐水平、所用降压药情况、血压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

HD+HP组在每周2~3次常规HD同时接受每2周1次HD+HP治疗;单纯HD组每周行2~3次常规HD治疗, 血液透析采用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的4008B血液透析机, 透析器采用费森尤斯公司一次性F6透析器 (聚砜膜) ;血液灌流采用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A130型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灌流器串联在透析器之前, 灌流+透析2h, 达到饱和后取下灌流器, 再继续透析2h。

1.2.2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计量

资料用 (x-±s) 表示, 数据比较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选时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 D+H P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且H D+H P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PTH、PRA、AngⅡ较HD组治疗后下降明显, 而HD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PTH、PRA、AngⅡ无明显变化, P>0.05, 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是终末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是导致患者心脑血管病变和死亡的高危因素, 大多数尿毒症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原因与水盐负荷过多有关[3], 大部分患者在充分透析达到“干体质量”后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但有10%~20%的患者即使充分透析达干体质量后, 血压也得不到控制, 反而会加重.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能有效地清除肌酐及尿素氮等小分子物质[4], 同时还能清除对高血压起重要作用的一些中分子毒素 (如肾素、ATⅡ、PTH等) 对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 联合血液灌流治疗, 是控制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疗效,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秀芹, 孙玉兰.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J].中国血液净化, 2004, 3 (8) :462.

[2]付荣国, 王莉, 郭蕊军, 等.在线血液透析滤过对终末期肾衰竭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J].临床内科杂志, 2006 (5) .

[3]夏运风, 甘华.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2, 33 (5) :479.

顽固性高血压治疗进展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4月美国心脏协会首次公布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建议指出:顽固性高血压是指高血压病人接受至少3种不同种类的降压药后血压仍高于目标值(>140/90 mmHg,糖尿病及慢性肾病病人>130/80 mmHg)。在所给降压药中至少包括一种利尿剂,且每种药物剂量比较合适。需要4种药物才能控制的高血压,也被列为顽固性高血压。根据临床诊断标准[1],将符合顽固性高血压10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男38例,女17例;年龄42岁~76岁(59岁±13岁);病程3年~12年,平均8年;高血压Ⅰ级10例,Ⅱ级28例,Ⅲ级16例。对照组53例,男35例,女18例;年龄41岁~74岁(58岁±13岁);病程3年~11年,平均7.5年;高血压Ⅰ级10例,Ⅱ级29例,Ⅲ级1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高血钾,糖尿病,肝、胆、肾等疾病及严重的心血管病病人。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常规服用氨氯地平片5 mg/d~10mg/d,厄贝沙坦片150 mg/d~300 mg/d,对照组加服双氢克尿噻片25 mg/d~50 mg/d,治疗组加服安体舒通片20 mg/d~40mg/d,麝香保心丸2粒,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后使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测量前病人至少休息5 min~10 min,测右上臂血压3次,每次间隔5 min,取3次测量平均值,每周查2次或3次。于治疗前后检测病人空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糖、电解质及心、肝、肾功能等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10 mmHg~19 mmHg,或收缩压下降≥30 mmHg;无效:血压未下降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Ridit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经8周治疗后,其TG、TC和LDL-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HDL-C水平则上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不明显。详见表1。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0.05,4)P<0.0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3 电解质变化及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高血钾2例,乳腺增生5例,性欲低下4例;对照组出现低血钾4例,低血钠5例,低血氯3例,血糖升高4例,性欲低下6例,口干乏力11例。减少药量后,上述变化及不良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

3 讨论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上并非少见,约占高血压病人的20%~30%[1],该病的致病因素较多,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因此尚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措施。尽管目前主张采用干预多种升压机制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但仍有不少病人效果不佳。国内对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研究有许多报道,如曾永林[2]就采用非药物干预、药物治疗和随访来治疗和评价顽固性高血压,认为高血压治疗是一个时间较长的治疗过程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是有效控制血压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在采用钙拮抗剂(氯氨地平)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厄贝沙坦)联合用药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双氢克尿噻、治疗组加用安体舒通与麝香保心丸来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5%,对照组为64.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作为高血压的重要致病机制已得到普遍认同。RAAS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血管发生发展及纤维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血管重构和炎症的中心环节,活性氧族,AngⅡ介导和信号通道网织细胞机制参加了血管的重构和炎症;血管壁中的醛固酮和心肌重构也参与上述活动。因此,阻断RAAS是治疗高血压的一个重要手段。醛固酮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过去认为醛固酮仅作用于肾脏上皮组织的盐类受体。近年研究证明盐皮质激素受体广泛存在于非肾脏组织,包括脑、血管、心脏、肺,传统认为RAAS过度活化及醛固酮的增加导致水钠潴留,恶化血流动力学,影响肾灌注,造成恶性循环,并引起电解质失衡导致猝死。近年大量研究显示,醛固酮作用远较过去复杂。新近研究表明,醛固酮促进钠潴留,排除钾、镁,活化交感,抑制副交感,促进心肌与血管纤维化,压力感受障碍,损伤血管并损害血管顺应性,引起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的病理改变[3]。安体舒通是醛固酮受体的拮抗剂,能干扰醛固酮对远曲小血管和集合管中钠的重吸收,是排钠保钾的利尿药;安体舒通对血管的作用包括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肥大增生,破坏血管间质和致血管内皮功能失调[4],对保护高血压靶器官发挥更大作用。与厄贝沙坦合用可进一步阻断RAAS,提高降压疗效。

陈豪等[5]认为,中医药在改善高血压病症状及防止靶器官损害方面显示自身的优势。中药麝香保心丸是由麝香、苏合香、冰片、人参、蟾蜍、牛黄提炼研制的中成药,其中麝香、苏合香、冰片、蟾蜍的主要功效是芳香开窍、理气散结、活血化瘀,人参则为益气扶正、培元固本之要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麝香保心丸具有扩张冠脉,强心,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调节血脂等功能[6]。本研究显示,治疗组可以显著降低病人TG、TC、LDL-C的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麝香保心丸有效调节血脂的作用。与高血压的形成、发展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高脂血症、高黏血症、血管内皮受损等。麝香保心丸能通过有效调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异常血液流变学,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有利于血压的降低。与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用,能通过多种降压机制进一步提高降压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副反应少,但高血钾、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参考文献

[1]卢新政,陈秀梅.顽固性高血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9):858-861.

[2]曾永林.高血压难治性52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0,8:2075-2076.

[3]张庭杰,唐丹.抗醛固酮生物治疗进展[J].高血压杂志,2006,14(1):11-14.

[4]何玲,万国华,李拥军,等.螺内酯对继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8,16(1):46-50.

[5]陈豪,方祝元.中医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述略[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7):415-416.

上一篇:钢铁需求下一篇:四川制造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