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血管神经性头痛(精选7篇)
顽固性血管神经性头痛 篇1
顽固性神经性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也是困扰人们而影响正常生活的疾病之一。我科采用荞麦粉治疗数十例神经性头痛, 方法简单, 疗效确切, 现简要介绍如下。
取荞麦粉数斤在铁锅中炒热后, 加醋再炒, 趁热用干净棉布包裹少许热敷于疼痛部位, 包裹凉后则换热包裹再次敷上, 如此反复热敷即可。多数患者更换10~15次后头痛即可消失, 个别患者需更换20次以上。我们观察的所有患者均于头痛消失3 d后鼻中流出淡黄色清涕, 一般流出清涕3 d~5 d后自愈, 观察3年以来尚未见复发者。同道们若在临床遇到顽固性头痛不妨试一试, 以共同探讨其疗效。
顽固性血管神经性头痛 篇2
【摘要】目的:观察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蒙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采用蒙医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管神经性头痛;蒙医药;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9-0031-02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是由于头颅部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所致。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止痛剂、安定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头痛症状,但是停药后反复发作,长期服用还可造成诸多毒副作用[1]。目前预防和治疗头痛的发生,减少头痛的复发,是临床面临的一个难题,亦无较好药物。蒙医药治疗本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和较好疗效。蒙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三根之平衡失常,齐素与黄水受损,瘀血痰浊阻滞脑窍所致。蒙医治疗是根据该病发作时的情况及兼见症状进行辨证论治,对该病不同的症型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至 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蒙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蒙医治疗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462±28)岁,病程6月至6年,平均病程(30±19)年;西医对照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460±41)岁,病程8月至6年,平均病程(31±22)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疼痛治疗学》[2]:①至少有10次头痛发作使,1个月内头痛天数在15d以下, (<180d/年);②持续时间一般为30min至7d;③压迫或紧束样的头痛;④双侧轻度至中度疼痛,不妨碍日常工作和生活;⑤上楼或相同的日常活动不会加重头痛;⑥无恶心、呕吐、无畏光或怕声,有其中一项;⑦CT、MRI 等检查排除脑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
122蒙医诊断标准参照《蒙医内科学》[3]:其素希拉型:头痛剧烈,颞部跳痛,身热面红,口干,口渴,脉象粗大而满滑,尿黄气味大,舌苔后黄;赫衣希拉型:头胀痛,口苦,恶心,吐酸水,失眠,发热,烦躁,眼红,脉象数,尿黄有气味,舌红;巴达干赫衣型:头晕头痛,头额部压痛,身心沉重,全身无力,消化力弱,脉象慢而空,尿清无气味,舌苔白腻。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10930003),5mg/次,1次/d;地巴唑(山西省临汾健民制药厂,批号2441021H9),15mg/次,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比较临床治疗效果。
132观察组依据每位患者病情发展特点,将其分以下证型进行辨证治疗。其素希拉型:早晨胡日查-6味13粒,温水送服;中午给予乌兰-13汤3g,煎服;晚上给予红花秘诀-13味丸15粒,温水送服。赫依希拉型:早晨给予胡日查-6味丸13粒加服玛奴-10味散3g,温水送服。晚上给予查格得日11粒,温水送服。巴达干赫衣型:早晨给予阿魏八味丸13粒,温水送服;晚上阿魏五味丸13粒,温水送服。聚合性:查格得日11粒,温水送服。(呼伦贝尔市蒙医医院蒙药制剂室),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临床治疗效果。
14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6个月内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次数明显减少;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略有减少;无效:头痛症状未见明显减轻。
15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和头痛持续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由于内分泌、代谢紊乱、遗传、精神刺激等多种因素导致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所致。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镇痛剂、安定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为主,虽然可以较快的缓解症状,但是长期服药后可出现月经紊乱、胃灼热、恶心、胃痛、失眠和焦虑等不同程度副作用。而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蒙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是根据该病发作时的情况及兼见症状进行辨证论治,对该病不同的症型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具有治疗与调理双重作用,从整体平衡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活动,多途径、多靶点进行治疗。蒙药胡日查-6味丸,主治血希拉热及粘性头痛,亚玛引起的头痛、偏头痛;红花秘诀红花十三味丸,主治血希拉性头痛、偏头痛、头虫病、脑刺痛、肝热、血希拉引起的眼疾等;查格得日,主治血希拉性头痛,脑刺痛,偏头痛等;玛奴-10味散,主治赫依希日性头痛,头晕,作呕,脑刺痛等;阿魏八味丸巴达干赫衣性头痛,头晕,呕吐等。本研究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恒飞.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80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3,12(19):4603-4605.
[2]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9:263-265.
[3]其格奇图.蒙医内科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618-620.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5.
顽固性血管神经性头痛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组患者标准
符合《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1]血管神经性头痛诊断标准: (1) 头痛反复发作, 病程在6个月以上或发作在5次以上; (2) 疼痛部位多在一侧或双侧, 或全头痛, 疼痛性质多为胀痛、跳痛、刺痛、昏痛、隐痛或爆裂样痛, 持续时间为数分钟、数小时、数日、数周, 可自行缓解; (3) 急性或亚急性发病, 起止无常; (4) 发病可有诱因, 发病前常有先兆症状; (5) 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脑血管痉挛或扩张; (6) 经神经系统及其他检查, 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头痛。头痛分级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头痛分级法, 由轻到重分为l~4级。
1.2 排除标准
具备下列情况之一或以上者不予入组: (1) 合并其他有可能引起头痛的疾病者; (2) 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 (3) 不能配合治疗者。
1.3 分组
将就诊的2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5例, 其中, 男性61例, 女性54例, 年龄最大者78岁, 最小者17岁, 平均年龄46.6岁;对照组115例, 其中, 男性59例, 女性56例, 年龄最大者80岁, 最小者16岁, 平均年龄45.8岁;两组之间的年龄、性别、治疗前头痛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头痛胶囊组成:全蝎20g、蜈蚣20g、僵蚕20g、三七30g、天麻30g、川芎20g、细辛20g、菊花20g、白芷20g共为极细末装胶囊, 每次服5g, 每日3次。对照组采用正天丸 (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按说明书服用。两组均以半个月为1疗程, 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5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头痛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者;无效:用药3个疗程后头痛症状无改善者。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χ2检验) ,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治疗组有效104例, 无效11例, 有效率90.4%;对照组有效86例, 无效29例, 有效率74.8%, 两组比较, χ2=9.805, P=0.002<0.01,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
头痛是临床常见病, 它可作为一种症状发生于多种疾病中, 亦可作为一种疾病, 而反复发作。祖国医学早在《素问·风论》中就有“脑风”、“首风”的记载了;《难经》中有“厥头痛”、“真头痛”的记载;《证治准绳·头痛》中有“头风”、“头痛”的记载;《金匮翼》中有“偏头痛”的记载;而到了张仲景著的《伤寒论·厥阴病》篇中有“厥阴头痛”之说。另外还有“太阳”、“少阳”、“阳明”头痛之分。在《伤寒论》中常用的太阳头痛、少阳头痛、阳明头痛、厥阴头痛来描述头疼的部位。太阳行头之后, 少阳行头之侧, 阳明行头之前, 厥阴循行巅顶。头为元神所居, “诸阳之会”、“清阳之府”, 又为髓海所在之处, 凡五脏精华之血, 六腑清阳之气, 皆会于此。于是天气所发, 六淫之邪, 人气所变, 五脏之逆, 均可导致头痛。由此可见祖国医学对头痛之病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治疗上也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如外感六淫之邪所致头痛者, 病性多属实, 治疗以祛风散邪为主;内伤所致头痛, 则多属虚, 治疗就应以补为主, 多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之法, 也有夹痰夹瘀者, 则应当攻补兼施等等。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结合现代医学对头痛的认识, 发现此病以血管神经性头痛这类病人居多, 且以往常规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 细心潜药组方, 自拟头疼胶囊, 取得满意疗效。方中:全蝎、蜈蚣、僵蚕。此三味, 具有通络止痉、散结定痛, 平熄肝风之功效共为本方之君药。其中, 全蝎、蜈蚣是止痉散组方, 对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痉挛性头痛有明显的解痉和止痛作用。僵蚕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凝、抗栓及镇静作用;三七、天麻、川芎。此三味, 具有散瘀止痛、平肝熄风、行气活血之功效共为本方之臣药。其中, 三七中含有的人参皂甙Rb1能促进神经纤维的形成并维持其功能, 并能有效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达到镇静, 安眠的作用;天麻及其有效成分天麻素、天麻苷元均有明显的镇静、镇痛和解痉作用;川芎当中含有的川芎嗪[3]能改善微循环, 增加脑皮质血流量,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还可以通过调节凋亡基因和促凋亡基因的表达发挥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 川芎苯酞及川芎素也能改善局部缺血性脑损伤和脑神经功能, 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菊花、白芷、细辛均匀不同程度的镇静、镇痛作用, 为历代医家治疗头痛所推崇, 在此共为佐使。
综上所述, 头疼胶囊组方合理,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信义.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5:167.
[2]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S].1995:199-203.
顽固性血管神经性头痛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的6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31例, 女性29例, 年龄25~69岁, 平均年龄 (44.2±4.1) 岁, 病程6个月~6年, 平均病程 (4.0±1.9) 年。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疼痛治疗学》[2]:①至少有10次头痛发作使, 1个月内头痛天数在15天以下 (<1 80天/年) ;②持续时间一般为30min至7天;③压迫或紧束样的头痛;④双侧轻度至中度疼痛, 不妨碍日常工作和生活;⑤上楼或相同的日常活动不会加重头痛;⑥无恶心、呕吐、无畏光或怕声有其中一项;⑦CT、MRI等检查排除脑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
1.2.2 蒙医诊断辨证标准
参照《蒙医内科学》[3]:其素希拉型:头痛剧烈、颞部跳痛、身热面红、口干、口渴、脉象粗大而满滑、尿黄气味大、舌苔后黄;赫衣希拉型:头胀痛、口苦、恶心、吐酸水、失眠、发热、烦躁、眼红、脉象数、尿黄有气味、舌红;巴达干赫衣型:头晕头痛、头额部压痛、身心沉重、全身无力、消化力弱、脉象慢而空、尿清无气味、舌笞白腻。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西药常规治疗,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H10930003) :5mg/次, 1次/天;地巴唑 (山西省临汾健民制药厂, 批号2441021H9) :15mg/次, 1次/天, 以1个月为1个疗程, 共治疗1个疗程。
1.3.2治疗组
依据每位患者病情发展特点, 将其分为以下证型进行辨证治疗。其素希拉型:早晨胡日查-6味13粒, 温水送服;中午乌兰-13汤3g, 煎服;晚上红花秘诀-13味丸15粒, 温水送服。赫依希拉型:早晨胡日查-6味丸13粒加服玛奴-10味散3g, 温水送服。晚上查格得日11粒, 温水送服。巴达干赫衣型:阿魏八味丸13粒, 温水送服;晚上阿魏五味丸13粒, 温水送服。聚合性:查格得日11粒, 温水送服。以1周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4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治疗后6个月内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 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次数明显减少;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 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略有减少;无效:头痛症状未见明显减轻。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 优于对照组的76.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n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和头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s)
3 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由内分泌、代谢紊乱、遗传、精神刺激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所致。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镇痛剂、安定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为主, 虽然可以较快缓解症状, 但是长期服药后可出现月经紊乱、胃灼热、恶心、胃痛、失眠焦虑等不同程度副作用。
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有独特的优势,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蒙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是根据该病发作时的情况及兼见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对该病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法, 具有治疗与调理双重作用, 从整体平衡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活动, 多途径、多靶点治疗,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长期服用无副作用, 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蒙药治疗分析:胡日查-6味丸, 主治血希拉热及粘性头痛, 亚玛引起的头痛、偏头痛;红花秘诀红花十三味丸, 主治血希拉性头痛、偏头痛、头虫病、脑刺痛、肝热、血希拉引起的眼疾等;查格得日, 主治血希拉性头痛、脑刺痛、偏头痛等;玛奴-10味散, 主治赫依希日性头痛、头晕、作呕、脑刺痛等;阿魏八味丸巴达干赫衣性头痛、头晕、呕吐等。本研究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效果显著, 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蒙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 治疗组患者采用蒙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 优于对照组的76.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效果显著, 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管神经性头痛,蒙医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恒飞.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80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 2013, 12 (19) :4603-4605.
[2]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9:263-265.
[3]其格奇图.蒙医内科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4:618-620.
顽固性血管神经性头痛 篇5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门诊或住院部收治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确诊,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如呼吸道感染、颈椎病;(2)无药物禁忌证;(3)依从性良好;(4)知情同意。共纳入患者94例,其中男39例,女55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9±3)岁;病程1个月~11年,平均病程(20±5)个月;恶心、呕吐34例,有先兆29例;发作时间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最长持续时间(17±14)h;表现为搏动性头痛55例,胀痛39例;左侧34例,右侧57例,双侧3例;痛无定处25例;家族病史52例;诱发因素:与月经周期有关26例,饮食有关22例,环境有关21例,心理因素有关14例,其他11例;社会构成:学生13例,企事业单位42例,工人7例,服务行业人员26例,其他6例。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单药组、联合组各4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发作诱因、社会构成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单药组:地巴唑15mg/次,1次/d。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联合西比灵胶囊,5mg/次,1次/d。持续用药16周。期间每隔1个月复查1次肝肾功能。医嘱做好心理调节,注重劳逸结合,控制饮食,积极防寒保暖。
1.3观察指标伴随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时间,头痛明显改善(严重程度下降一个等级)时间,不良反应及3个月后复发情况。
1.4判定标准控制:治疗结束前1个月内,头痛消失或基本消失,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消失;显效:治疗结束前1个月内,头痛发作次数明显下降,每月发作次数下降70%~90%,头痛严重程度下降,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伴随症状消失,且发作时为轻度疼痛;有效:治疗结束前1个月内,头痛发作次数有所下降,每月发作次数下降50%~68%,严重程度下降,偶有重度疼痛,最长发作时间明显缩短,偶有伴随症状;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停药后1个月内复发,或仍有重度痛,或仍有持续时间>1h急性发作,或伴随症状仍较明显[1]。疼痛严重程度:(1)轻微痛:可耐受,休息可缓解,可正常生活工作,可入睡;(2)中度痛:可耐受,休息时有所减轻,可正常生活工作,可入睡,但生活工作、睡眠质量受影响;(3)重度痛:无法耐受,需服药镇痛,工作生活严重受影响,入睡困难或反复早醒[1]。
1.5统计学处理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联合组控制率、控制+显效率高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联合组相比,*P<0.05。
2.2症状改善时间联合组伴随症状消失或改善时间、头痛明显改善时间少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联合组停药3个月后获得随访41例,复发2例,单药组获得随访44例,复发4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联合组相比,*P<0.05。
3讨论
偏头痛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遗传、初次发作年龄、环境、内分泌、性别等因素有关,目前公认的病因学说主要包括血管学说、神经学说、三叉神经-血管源学说[3],其中三叉神经-血管源学说最受认可。
地巴唑是一种降压药物,可舒张血管、解除平滑肌痉挛,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可解除血管痉挛,预防搏动性头痛。临床上还常以尼莫地平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地巴唑起效机制与尼莫地平相类似,但对血压影响更小,更适用于血管搏动治疗。但地巴唑靶点少,考虑到偏头痛起效机制复杂,部分患者对地巴唑可能并不敏感。西比灵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其主要通过阻滞过量钙离子跨膜进入细胞内,防治缺血缺氧神经损伤,改善脑循环与神经元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液黏度增高,可用于治疗前庭功能紊乱引起的眩晕,可治疗偏头痛,减轻偏头痛相关缺氧缺血神经元损伤,减轻头痛伴随症状,增进疗效。
本文中,联合组疗效优于单药组,伴随症状消失或改善时间、头痛改善时间更短,起效更迅速,头痛、缺氧缺血所致神经与血管损伤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可起到协调增效作用。此外,联合用药不可避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本文虽未见不良反应,但关于西比灵不良反应报道较多,需严格筛选适应证、禁忌证[4]。需注意的是,停药后仍有部分患者复发,且联合用药并不能降低复发风险,在预防复发方面中医药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5]。
综上所述,西比灵联合地巴唑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较好,起效速度更快,且安全可靠,但在预防复发上并无比较优势。
摘要:目的:评价西比灵联合地巴唑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94例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47例,分别给予地巴唑和西比灵联合地巴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复发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控制率为87.5%、控制+显效率为100.00%,高于单药组的57.4%、85.1%(P<0.05);联合组伴随症状消失或改善时间、头痛明显改善时间低于单药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且停药3个月后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比灵联合地巴唑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较好,起效速度更快,且安全可靠,但在预防复发上并无优势。
关键词: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西比灵,地巴唑,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4-288.
[2]王家良.临床流行病学〔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邹静,李颖,冯智英,等.循证指南更新:成人发作性偏头痛预防的药物治疗〔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2,9(2):89-90.
[4]周晓坤,刘有福,艾国峰,等.盐酸氟桂利嗪不良反应〔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393-394.
顽固性血管神经性头痛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20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 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例。实验组用西比灵联合地巴唑进行治疗, 对照组只给予西比灵治疗。其中对照组男53例, 平均年龄 (33±2.2) 岁, 平均病程 (2.5±0.22) 年;女47例, 平均年龄 (37±2.01) 岁, 平均病程 (2.4±0.45) 年。实验组男47例, 平均年龄 (32±1.05) 岁, 平均病程 (2.6±0.32) 年;女53例, 平均年龄 (38±1.43) 岁, 平均病程 (2.6±0.37) 年。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性别、病程及年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血管神经性头痛诊断标准, 并排除由颅内疾病、五官科疾病及全身疾病引起的头痛患者以及未按要求治疗及复查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西比灵5mg, 1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地巴唑15mg, 1次/d, 口服。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0d。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并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复发次数明显减少, 且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有效:复发次数略减少且头痛及伴随症状均有所减轻;无效:复发次数无任何减少, 甚至加重, 且头痛及伴随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7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安全性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χ2=34.560, P=0.000。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发现, 对照组中有11例出现厌食和药疹, 其药物的安全性仅为89%, 而实验组中只有3例出现食欲不振和皮疹, 其药物的安全性为97%。两组安全性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研究认为, 神经调节障碍及颅外内血管缩舒障碍共同作用引起的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上不仅具有神经性头痛特点, 还具有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表现, 不易区别, 故统称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它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反复出现, 同时可出现恶心、失眠及呕吐等症状。目前研究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有学者认为与颅内血管的舒缩功能有关。当颅内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内出现钙超载的时候, 钙会迅速激活磷脂酶C和A2, 进一步分解膜磷脂;血小板活化因子也被大量产生, 促使血小板的凝集速度加快;过多的钙还会导致血管持续收缩, 从而出现头痛。除此之外, 血小板的聚集速度加快且凝聚力大大加强, 并释放大量5-HT;5-HT和血管壁上的受体结合, 大大增强血管敏感性, 导致血管收缩现象, 出现缺血症状。而当血液中5-HT含量逐渐降低, 血管的敏感性也降低, 导致血管的收缩作用被削弱, 进一步出现血管扩张性头痛。研究还发现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发程度与颅内血管的血流量密切相关, 血流速度越快, 病情程度越重;颅内血管舒张活性物质及自主神经的调节也参与了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发病, 颅内外的血管收缩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该病具有独特的影响。但本文未对血流速度进行研究。还有研究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也与遗传因素、三叉神经疼痛、精神情绪等密切相关。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西比灵是一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脂溶性选择性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它只阻止病理性的Ca2+跨膜内流而抑制Ca2+超载[2], 使病理状态下的钙超载现象明显减少;它并不影响正常平滑肌细胞的钙内流, 从而达到阻止病理性的动作电位的作用, 使血管的病理性收缩现象得到抑制, 改善脑缺血症状, 并缓解脑外血管异常搏动, 抑制脑外血管的反应性扩张。与此同时, 西比灵还可以抑制血管舒张活性物质 (ATP、花生四烯酸等) 引起的血小板聚集, 从而缓解血管痉挛。西比灵还能够抑制5-HT的释放, 减弱血小板的聚集能力, 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地巴唑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的二线降压药, 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而扩张血管, 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它还可以轻度地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在临床上, 地巴唑常常用于治疗神经疾病及内脏平滑肌痉挛。
本文结果显示西比灵和地巴唑联合使用, 疗效比单一使用西比灵疗效更好, 且安全性好。原因可能是西比灵和地巴唑两种药物联合使用, 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它们可更好地抑制5-HT释放, 减缓血小板凝集速度, 并抑制血管舒张活性物质的释放, 扩张血管, 恢复正常的脑循环, 从而改善脑缺血症状, 更好地起到止痛效果。地巴唑与西比灵联合治疗的安全性较西比灵单一使用高, 用药后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西比灵联合地巴唑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就诊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100例。实验组进行西比灵加地巴唑治疗, 对照组进行西比灵治疗, 对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且安全性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比灵联合地巴唑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明显, 用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
关键词:血管神经性头痛,西比灵,地巴唑
参考文献
[1]刘厚颖, 周训容, 杜英.西比灵加用磷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 2010, 34 (5) :452.
顽固性血管神经性头痛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煤化集团鹤煤公司总医院内科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3例血管神经性头痛住院和门诊患者, 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和组胺试验等检查确诊, 符合吴江等[2]《神经病学》中关于血管神经性头痛的诊断标准, 排除脑组织器质性病变诱发的头痛、药物禁忌证、临床资料不完整等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 其中男21例, 女30例;年龄21~67岁, 平均 (42.6±5.5) 岁;病程6个月~16年, 平均 (5.8±1.2) 年。观察组52例, 其中男21例, 女31例;年龄22~68岁, 平均 (42.5±5.5) 岁;病程6个月~19年, 平均 (5.8±1.2) 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实验室和组胺试验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根据病情需要选用物理疗法、放松疗法和非药物治疗等措施[3]。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 (杭州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33022285) 治疗, 40mg/次, 1次/d。观察组加用正天丸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44020711) 治疗, 6g/次, 3次/d。患者均连续治疗30d,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综合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1) 头痛症状评分:头痛发作次数以月计算, 头痛发作≤2次者为1分, 头痛发作3~4次者为2分, 头痛发作5~6次者为3分, 头痛发作7~8次者为4分, 头痛发作9次及以上者为5分;头痛发作天数以月计算, 头痛发作≤2d者为1分, 头痛发作3~5d者为2分, 头痛发作6~8d者为3分, 头痛发作9~11d者为4分, 头痛发作9d及以上者为5分;头痛持续时间, 头痛持续12h以内为1分, 头痛持续13~24h者为2分, 头痛持续25~72h者为3分, 头痛持续73~120h者为4分, 头痛持续超过120h者为5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4], 共0~10分, 分数越高, 提示疼痛越激烈。 (2) 综合疗效:头痛相关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 随访3个月内无复发者为治愈;头痛相关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 发作次数和头痛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 随访3个月内无复发者为显效;头痛相关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缓解, 发作次数和头痛持续时间减少不足2/3, 但达到1/2, 随访3个月内无复发者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甚至加重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3) 不良反应:记录治疗期间正天丸和尼莫地平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头痛症状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症状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头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
2.2 综合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 (92.31%) 高于对照组 (76.4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 对照组发生1例面部潮红, 2例胃肠道不适,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观察组发生1例面部潮红, 3例胃肠道不适, 不良反应发生率7.6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现代病因学研究证实, 头颅内任何具有疼痛感觉的组织受到刺激、压迫或牵拉均可诱发血管神经性头痛, 头痛源于头部肌肉紧张性收缩, 伴有不同程度的头部紧束样或压迫样改变, 以脑力劳动者较为常见[5]。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以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为主, 非药物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 但治疗效果不理想, 而单纯血管收缩剂、镁离子制剂、钙离子拮抗剂、抗焦虑或止疼等西药能够最大限度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 但停药后极易复发, 且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尼莫地平属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功能依靠钙离子进入细胞内部而引起跨膜电流去极化, 而尼莫地平口服后能被机体快速吸收, 通过有效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而抑制平滑肌收缩, 解除多种因素诱发的血管痉挛, 尤其对脑动脉血管的作用更加明显, 从而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 与本研究对照组能够降低头痛临床症状评分和总有效率76.47%结果基本一致。
祖国医学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属“脑风”“首风”范畴, 头为元神之府, 全身精华汇聚于头部, 脏腑功能失调而摄取食物精华不足、气血不足而濡养神气不足、痰浊瘀血、阻滞气血运行而诱发头痛, 治疗当以疏风活血通络和养血平肝为主[6]。正天丸以桃红四物汤、川穹茶调散、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四藤消震饮等经典名方为理论基础, 选取钩藤、白芍、川芎、当归、地黄、白芷、防风、羌活、桃仁、红花、细辛、独活、麻黄、附子、鸡血藤共15种优质药材, 辅料为药用炭、淀粉、单糖浆、虫白蜡等物质经现代工艺制成的纯中药制剂, 方中钩藤、白芍以平肝熄风和柔肝养阴为主, 川芎可上行于头, 下行至气海, 具有活血通脉、祛风止痛之功;当归和血补血以破恶血, 地黄以养血滋阴为主, 白芷主治阳明经头痛, 麻黄、防风解痉止痛, 羌活主治太阳经头痛, 独活和细辛主治少阴经头痛;桃仁配伍红花以活血化瘀止痛为主[7];附子以助阳补火;鸡血藤行血活络[8], 诸药配伍科学, 共奏疏风活血通络、养血平肝之效。现代药效学研究证实, 正天丸可有效缓解血管痉挛和扩张脑血管, 同时可阻断反应性颅内动脉先收缩后扩张过程引起的头痛症状[9]。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头痛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总有效率 (92.31%) 明显高于对照组 (76.47%) ,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表明观察组在改善血管神经性头痛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 正天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效果确切, 能够充分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优势, 通过抑制平滑肌收缩、疏风活血通络和养血平肝等理论改善临床症状, 在提高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尚需临床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大样本、长时间随访进行验证。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
参考文献
[1] 党延斌, 梁锋, 张文军.温通头风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2例[J].中医研究, 2010, 23 (7) :38-39.
[2] 吴江, 贾建平, 崔丽英.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85.
[3] 齐兴江.散偏方合五苓散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1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2, 19 (3) :217.
[4] 白莉.活血清风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6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21) :324.
[5] 罗占君.葛根天麻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药杂志, 2012, 27 (3) :32.
[6] 沈全鱼, 李俊川, 尚希贤.实用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88:181-182.
[7] 周萍, 罗华丽, 陈欧娜, 等.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 20 (2) :180-183.
[8]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