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慢性(精选8篇)
住院慢性 篇1
据统计, 我国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有9 300万人, 而慢性乙肝患者约有2 000 万[1]。个体因感染乙肝病毒, 发生为慢性乙型肝炎,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消极心理和社会症状[2]。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感染疾病, 如不及时治疗, 会引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 严重危害健康[3]。2000 年的国际传统医学研讨会上, 加拿大籍华人谢华珍教授提出健商的概念, 认为健商是从自我保健、健康意识、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生活技能5 个维度来衡量一个人把握自己健康的能力, 它强调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行自我的健康管理, 以达到机体的最佳健康状态[4]。分析慢性乙肝患者健康商数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对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健康商数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 年12 月~2013 年5 月在某医院传染科、消化内科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128 例进行本次调查。纳入标准:1按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5]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2自愿参加本次调查;3具有一定阅读能力。排除标准:具有严重精神与躯体疾病以及丧失语言沟通能力者除外。
1.2 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工具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和《健康商数调查问卷》[6]。1《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合并疾病、肝脏功能分级等。合并疾病情况包括无合并其他疾病、合并一至两种疾病、合并三种及以上疾病3种情况。合并的疾病包括肝硬化、肝性脑病、门静脉高压等。肝脏功能分级: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 将血清胆红素、腹水、血清白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及一般情况等5个指标的不同程度, 分为3个不同的层次 (1, 2, 3) 进行计分, 5个指标的合计得分最低分为5分, 最高分为15分。根据得分的多少分为A、B、C三级。由于一般情况不易积分, 将肝性脑病的有无及其程度代替一般状况, 即Child-Pugh改良法。Child-Pugh改良法分为三级:A级5~6分, B级7~9分, C级10~15分。2《健康商数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生活方式、精神状态、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技能5个维度, 100个条目, 每个维度20个条目, 包括4个部分, 每个部分由5个条目组成。健康商数每个部分的具体评估方法如下:每个条目均有7个备选答案供受试者选择, 分别记0~6分, 每5个条目计总分, 再除以3, 即得实际分数, 9~10分为理想的健商, 6~8分为比较理想的健商, 3~5分为值得警惕的健商, 0~2分为糟糕的健商。问卷的每个维度中, 24分被认为是理想健商和警惕健商的临界分值:若某个维度的具体分值≥24分, 则被认为是较好的健康商数情况;若某个维度的得分低于<24分, 则属于较差的健康商数情况。该问卷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 问卷总体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 5个维度的重测信度从0.90~0.98不等, 自我保健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健康知识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生活方式维度的Cronbaeh’sα系数为0.80、精神状态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0.89、生活技能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0.89。
1.2.2资料收集
采用现场收集调查问卷方式, 由研究者现场直接发放调查问卷, 在发放的同时向被调查者详细介绍本次调查的目的、内容以及填写要求, 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填写, 填表时有调查人员在现场进行指导, 填表完毕后由调查人员当场收回问卷并及时核查、补漏。若调查对象无法单独完成问卷, 则由调查人员逐条询问调查对象后填写。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 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结果用均数±标准差、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 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健康商数得分与其临界值的比较;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K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本次统计分析除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外, 其余的均为双侧检验, 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比较
本次调查对象共128 例, 性别以男性为主, 占75%;年龄以中青年人为主, 占72.7%;职业以工人和农民居多, 分别占18.8%和40.6%;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 占40.6%;婚姻状况中已婚的占大多数, 为90.6%;经济状况为一般者居多, 占69.6%;合并疾病中合并一至两种疾病者为48.5%;肝脏分级为Child B级者占大多数, 为76.6%。
2.2 调查对象的健康商数情况
2.2.1乙肝患者的健康商数各维度得分与临界值的比较
慢性乙肝患者健康商数的5个维度中, 生活方式、精神状态、自我保健、健康知识、人生技能各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7.28±2.25、16.13±2.33、15.16±2.48、15.87±2.42和13.97±2.89。乙肝患者的健康商数各维度得分与临界值 (得分低于该临界值表示在该维度上, 处于危险的健商状况) 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生活方式、精神状态、自我保健、健康知识、人生技能的得分均低于临界值。见表1。
2.2.2调查对象健康商数得分分布情况
在生活方式维度中, 得分低于临界值的患者有63例, 为49.22%;在精神状态维度中, 得分低于临界值患者有85例, 为66.40%;在自我保健维度中, 得分低于临界值的患者有105例为82.03%;在人生技能维度中, 得分低于临界值的患者有90例, 为70.31%;在健康知识维度中, 得分低于临界值的患者有109例, 为85.16%。结果见表2。
2.2.3健康商数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健康商数的5个维度生活方式、精神状态、自我保健、人生技能、健康知识的得分作为因变量, <24分表示健康商数较差, ≥24分表示健康商数较好, 0=较差, 1=较好。将性别、年龄分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合并疾病、肝脏功能分级作为自变量进行本次健康商数研究的Logistic相关回归分析, 本次分析采用ENTER法 (α入=0.05, α出=0.10) 。
(n=128, ±s)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年龄是生活方式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是精神状态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是自我保健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年龄和文化程度是人生技能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性别和文化程度是健康知识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7。
3 讨论
健康商数是个人或者某个区域内的居民具有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水平的反应。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慢性乙肝患者健康商数的5 个维度中, 生活方式、精神状态、自我保健、健康知识、人生技能各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7.28±2.25、16.13±2.33、15.16±2.48、15.87±2.42 和13.97±2.89, 5 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临界值。在赵竞飞等人[7]研究的长沙地区县级医院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商数的研究中, 生活方式、精神状态、自我保健、健康知识4 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24.54 ±5.31、24.73 ±5.49、24.00±4.57 和21.47±5.89;GUO等人[8]研究中国大学生的健商结果显示, 生活方式、精神状态、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技能5 个维度的得分分别是26.97 ±4.620、26.79 ±4.782、25.16 ±3.873、21.57 ±4.790 和27.91±4.062。本次慢性乙肝住院患者健商的研究结果低于上述两个人群, 提示慢性乙肝住院患者的健康商数水平较差, 值得医务工作者重点关注, 特别是健康知识与自我保健不足, 是干预的重点内容。
本研究发现,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是健康商数的危险因素。根据不同特征人群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不同, 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内容上重点培养患者的健康责任, 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 让其主动积极为自己的健康而不断学习, 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9]。作为医务工作者, 加强慢性乙肝等慢性病患者的专业健康教育, 对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的人群, 进行健康教育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率。
健康商数对于慢性乙肝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良好的健商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从而让其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多角度、以患者为中心的生存概念[10]。有研究显示, 生活方式、精神状态、自我保健、健康知识4 个维度与生活质量均有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在0.290~0.498之间[11];YI等学者[12]的研究结果也表明, 韩国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中, 寻求疾病信息、坚持锻炼、获得控制疾病信息、积极态度、过度工作、合理饮食+ 戒烟酒、替代疗法7 个方面是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因此, 加强慢性乙肝患者健康商数的培养, 提高健康商数水平, 让他们主动重视健康知识的学习, 用正确的态度处理与疾病的关系, 通过正确的健康自我管理, 制定合理的个人健康方案, 对慢性乙肝等患者提高遵医行为和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LU FM, ZHUANG H.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in China[J].Chin Med J (Engl) , 2009.122 (1) :3-4.
[2]SPIEGEL BM, BOLUS R, HAN S, 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disease-targeted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 in chronic hepatitis B:The hepatitis B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 version1.0[J].Hepatology, 2007, 46 (1) :113-121.
[3]KELLY K, LOSKUTOV A, ZEHRUNG D, et al.Preventing contamination between injections with multiple-use nozzle needle-free injectors:A safety trial[J].Vaccine, 2008, 26 (10) :1344-1352.
[4]TZE WJ.HQ (Health-Quotient) :An Intelligent Approach to Personal Health[M].Toronto:Random House Canada, 2001:4.
[5]The Chinese Medical Aassociation Bbranch of Liver Disease,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Epidemiology Branch of Infection.Chronic hepatitis B diagnosis standards (2010 edition) [J].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Liver Disease Journal, 2011, 21 (2) :121-122.
[6]XIE HZ.Health quotient HQ[M].Beijing:China Society Press, 2001.
[7]ZHAO JF, HE GP, GUO J, et al.Health quotien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 in county hospitals of Changsha[J].Modern Biomedical Progress, 2010, 10 (16) :3053-3056.
[8]GUO J, WHITTEMORE R, HE GP.Factors that influence health quotient in Chinese college undergraduates[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010, 19 (1-2) :145-155.
[9]XIANG YL.Health education o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J].Journal of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College, 2000, 2 (4) :459-450.
[10]CARMICHAEL P, POOLA J, JOHN I, et al.Assessment of quality life in a single centre dialysis population using the KDQOL-SFTM questionnaire[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2000, 9:195-205.
[11]WANG YL.Correlation analysis of elderly people`s life quality and health quotient in Changchun[D].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2012.
[12]YI M, CHOI EO, PAIK SW, et al.Illness experience of people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 Korea[J].Taehan Kanho Hakhoe Chi, 2007, 37 (5) :665-675.
住院慢性 篇2
关键词 社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健康教育 再入院率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3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导致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状态,气流阻塞呈进行性加重,可以部分可逆,或伴气道高反应性[1]。最新调查表明,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COPD的患病率高达8%~10%,病死超过100万例[2]。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到2020年,该病将成为全球第3位致死原因[3]。由此可以看出,COPD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健康教育能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力[4]。目前许多健康教育还仅停留在科普宣传上。2008年9月~2011年7月对社区COPD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效果满意。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对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资料与方法
2008年9月~2011年7月收治COPD患者120例,男76例,女43例;病史3年以上;病情:轻度13例,中度53例,重度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60例,年龄72.30±8.04岁;病程18.07±6.17年。对照组60例,年龄70.80±8.76岁;病程17.90±6.09年。两组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基础知识教育: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针对性教育,内容包括COPD的定义、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等。其中注意帮助患者识别使自身病情恶化的因素。然后再采用公开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或其家属对基础知识掌握度,并记录个人档案,有利于远期跟踪观察。
积极有效地排痰:老年患者常因不能有效地咳嗽或痰液黏稠而无法顺利地排出痰液。因此应指导患者掌握主动有效的排痰方法。①有效的咳嗽方法:嘱患者半坐卧位,先深吸气后敝住,然后借助用胸腹肌的力量在呼气时咳嗽,使肺底部的分泌物在震荡下产生痰液运动而将痰液咳出。重复数次。②鼓励患者经常变换体位,协助患者拍背。加强叩背:采取2小时翻身1次,防止痰液坠积,同时配合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间接地使附着在肺泡壁周围及支气管壁上的痰液松动脱出,以利于痰液排出,注意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缓慢,不可过猛,应使患者感到舒适。叩背动作要准确,用力适度,同时观察患者的呼吸、神志等情况。
肺功能锻炼:①呼吸操方法:仰卧位,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经口缓慢地呼吸,升高腹部顶住手,缩唇缓慢地呼气,并收腹,缓慢地控制呼吸。每天坚持30分钟。②缩唇呼吸:指导患者吸气时令气体从鼻孔进入,呼气时缩拢口唇呈口哨样,让气体均匀的自双唇之间逸出,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例1:2,每次10分钟,3~4次/日。实践证明,长期实施此法有助于体内CO2的排出,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
氧疗指导质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长期家庭氧疗的益处及注意事项。通常应用鼻导管吸氧流量1.0~2.0L/分,吸氧时间4小时/次,3~4次/日,间隔4小时。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吸氧效率。
指导戒烟:吸烟是COPD重要的发病因素,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吸烟时间愈长,吸烟量愈大,COPD患病率愈高。因此必须重视吸烟所产生的危害性。因此指导戒烟在COPD患者稳定期显得尤其重要。
恰当运动,防止呼吸道感染:鼓励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每天有计划地选择恰当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登樓梯、踏车等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在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注意添减衣帽,防止感冒;同时可应用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应积极控制。
药物指导:指导患者服药时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长期用药是防止COPD反复发作的关键,但目前我国COPD的用药率及控制率依然相当低,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是重要原因,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包括:知识缺乏、病情严重度、治疗时间、年龄、社会因素等方面[6]。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评价患者基本知识掌握度、再入院率、病死率,住院费和生活质量。
结 果
两组在出院后1年的随访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再入院率、住院费明显减少,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随诊1年基础知识掌握例数、生活质量、病死率、再入院率和住院费。两样本率的比较作X2检验。所有记录参数用(X±S)表示,两样本均数之间作成组t检验。见表1。 表1 两组1年各相关指标比较而遗传变异是非常缓慢的过程,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因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肥胖的关键,它不仅是可能的,也是有效的,所以建议:①普及合理营养知识:学校应大力开展合理的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②以家庭为基础的行为疗法:家长应及早采取措施,从幼儿期就开始控制孩子的饮食并进行教育,多给孩子吃一些低能量食品,少吃快餐食品,少食零食,多吃水果蔬菜。③以学校为基础干预:肥胖干预首先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重视和支持,学校要重视午餐的管理,加强营养知识的普及,重视体育课,开展针对儿童有意义的活动并与家庭干预结合起来。④利用健康促进学校策略:健康促进学校的基本理念要求将营养、食品和运动锻炼的教育与各个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肥胖控制措施作为学校健康促进的一个重要内容纳入到学校日常工作中。⑤养成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孩子的体质,也可预防并控制肥胖的发生,家长应鼓励、督促孩子参加运动,进行身体锻炼。⑥遵循健康减肥的原则:在减肥的同时,必须保证身体和智力的发育,运动减肥最为适宜。⑦心理治疗:肥胖可产生很多心理学问题,造成缺乏自尊心和进食紊乱,肥胖儿童青少年要给予同情关心并给予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 郭亚文,周祖华,徐大麟,刘洪雷.上海市静安区学生肥胖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17-618.
住院慢性 篇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6年4月—2009年4月期间, 某医学院校所属某附属医院住院患者, 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例49例, 其中男性24例, 女性25例。
1.2方法
详细了解每一位调查对象的年龄、发病季节、饮食习惯、吸烟史、饮酒史和既往病史等, 所有受调查者均通过纤维胃镜检查, 并按照《慢性萎缩性胃炎纤维胃镜及病理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对诊断不明确者以及由甲亢和心、肝、肺、肾功能不全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胃黏膜病变不列入统计范围。
2结果
2.1年龄、性别分布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平均年龄72.5岁, 最小46岁, 最大90岁, 其中患者主要集中在70岁以上年龄段, 占75.51%, 见表1;4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男女患病比例基本相等 (男性24例, 女性25例) 。见表1。
2.2饮食习惯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
平日有饮食无规律、辛辣饮食、喜食生冷食物、饮酒等31例, 占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63.3%。其中24例男性患者中, 有14例, 占男性患者的58.3%;25例女性患者中, 有17例, 占女性患者的68.0%。
2.3情志失调
情志失调有13例, 占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26.5%;主要表现为情绪较难控制、紧张、易怒或焦虑等。
3讨论
本次统计结果显示,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 50岁以下仅有1例;而患者主要集中在70岁以上年龄段, 这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对抗各种疾病的免疫力降低、各个器官功能的逐渐衰退、胃黏膜层逐渐变薄有关。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不良的饮食习惯, 如平日有饮食无规律、辛辣饮食、喜食生冷食物、饮酒等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主要原因, 这可能是由于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胃黏膜不断受刺激或损伤, 最终导致胃黏膜保护机制完全失效, 使胃膜皱襞平坦甚至消失, 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所以,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尽可能定时定量进餐, 避免或减少饮食无规律、过饥过饱。同时, 还应少吃辛辣食物, 如辣椒、芥末、浓茶、浓咖啡、酒及过冷的食物等;避免过多地食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或损伤的食物, 也是预防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这些病例中, 情志失调有13例, 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次要因素, 虽然在49例患者中的比例不高, 但情志失调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影响;现代医学认为, 精神过度紧张可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 以致胃的神经反射性调节能力减弱, 造成对胃的保护功能降低, 胃粘膜容易发生炎症性变化[1]。因此, 多参加文娱体育等活动, 注重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持精神愉快, 情绪稳定, 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 也可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概率。
本次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年龄饮食习惯有关较为明显;情志失调对它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 要完全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具体原因, 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虽然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像一些慢性心脑血管疾病那样, 会引起各种急性并发症甚至直接致命, 但它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1]。所以, 研究和认识它的发病因素并加以控制, 是预防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住院慢性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至12月, 我院心内科共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35例次, 其中二次及以上住院203例患者, 在这203例患者当中, 于2014年1月至6月期间再住院67例, 有44例自愿留电话号码接受院外护理干预。这44例当中, 男性28例, 女性16例, 年龄43~86岁, 平均年龄 (59.8±9.2) 岁, 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5例、初中9例、小学以下20例。
1.2方法患者住院期间均采取规范的心力衰竭治疗和护理, 由指定护士出院后2周开始首次电话随访, 内容包括:用药、饮食、运动情况, 并进行即时的健康教育, 还提醒患者复诊时间及注意事项。以后每个月电话随访1~2次, 除上述内容外, 追问患者是否复诊以及下次复诊时间, 以便进行再次复诊提醒。电话随访时还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以便及时进行心理护理[1]。在电话随访时还要询问患者对自身疾病管理的感受,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提高治疗效果[2]。
1.3 观察指标观察电话随访前后1 年内, 患者重复住院频次及心力衰竭缓解情况。心功能评估按照6 分钟步行试验和美国心脏病协会1928 年提出的心功能分级方案 (NYHA) 进行分级[3]。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 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通过回顾性分析, 统计出2013 年44 例患者住院频次, 2013 年与2014 年患者住院频次比较见表1。表1 数据显示:电话随访能明显降低患者住院频次, 住院频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个年度 (2013 年与2014 年) 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比较见表2, 数据显示说明通过电话随访的延伸护理, 有效地稳定甚至缓解了患者的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电话随访作为一种开放式延伸式教育和治疗形式, 将医疗服务延伸至患者身边[4], 可以及时地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各种情况, 以便提供即时性的健康指导, 解答患者的疑问, 改变患者的消极心态, 对患者院外行为起一定的干预作用。电话随访能有效地督促患者坚持治疗, 监测病情, 促使患者治疗的外源性动力转换为内源性动力, 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5]。总之,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通过电话随访的干预, 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 降低患者住院频次, 提高其生命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外延伸护理措施。方法 2013年1月至12月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 有67例于2014年1月至6月, 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1年, 观察电话随访这1年期间重复住院的频次及心力衰竭程度。结果 通过电话随访, 监督患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按时复诊, 遵医嘱用药, 患者再住院频次明显下降, 心力衰竭程度明显改善。结论 通过电话随访来对出院患者进行延伸护理, 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降低再住院频次。
关键词:电话随访,慢性心力衰竭,住院频次
参考文献
[1]王丽萍, 王丽姿, 钟克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8) :22-24.
[2]朱静.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0, 8 (18) :1688-1689.
[3]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163-163.
[4]万利.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22) :28-28.
住院慢性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1年11月30日本院慢性精神科五个病区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诊断、付费方式和用药情况。当天共有住院患者589例, 其中女性170例, 占28.86%, 男性419例, 占71.14%。11月份入院人数为48例, 其中初次入院12例, 占26.09%, 复入院为36例, 占73.91%。11月份出院人数为44例。<20岁2例, 占0.34%;20~29岁12例, 占2.04%;30~39岁77例, 占13.07%;40~49岁157例, 占26.66%;50~59岁240例, 占40.75%;≥60岁103例, 占17.15%。
1.2 统计学方法
将当日调查的用药种类分为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等, 其它药作为辅助药物, 将调查结果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诊断分类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6例, 占1.02%;精神发育迟滞15例, 占2.55%;梅毒所致精神障碍3例, 占0.51%, 躁狂症2例, 占0.34%;阿采氏综合征5例, 占0.85%;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例, 占0.17%;麻痹性痴呆症2例, 占0.34%;癫痫症5例, 占0.85%;抑郁症3例, 占0.51%;外伤所致精神障碍1例, 占0.17%;精神分裂症546例, 占92.70%。
2.2 住院病人医疗费用分析
自费病人109例, 占18.17%。公费医疗、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付费病人合计480例, 占81.83%。
2.3 使用药物频率
使用抗精神药物频率, 见表1。使用氯氮平最多, 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频度已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使用的抗精神病药除前十种抗精神药物外, 还包括氟哌啶醇、齐拉西酮、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前十种抗精神药物实际使用频度和日剂量, 见表2。
2.4 联用抗胆碱药
联用苯海索116例, 占19.69%。
2.5 联用中枢兴奋药
联用吡拉西坦11例。
2.6 联用镇静催眠药
联用硝西泮5例, 占0.85%;氯硝西泮40例, 占6.79%;劳拉西泮8例, 占1.36%;地西泮2例, 占0.34%;艾司唑仑2例, 占0.34%;阿普唑仑68例, 占11.54%。共联用镇静催眠药125例, 占21.22%。
2.7 联用抗抑郁药
文拉法新1例, 西酞普兰4例, 舍曲林4例, 帕罗西汀2例, 共使用抗抑郁药11例, 占1.87%。
3 讨论
从抗精神药物使用频度看, 位于前十位的分别是氯氮平、利培酮、丙戊酸钠、阿立哌唑、奋乃静、舒必利、奥氮平、喹硫平、氯丙嗪、碳酸锂。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剂量都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下。随着新型抗精神病药的广泛使用, 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抗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 据广州市脑科医院慢性病科的资料[1], 2005年抗精神病药DDDs前五排序分别是氯氮平、氯丙嗪、舒必利、奋乃静和氟哌啶醇, 2006年抗精神病药DDDs前五排序同样是氯氮平、氯丙嗪、舒必利、奋乃静和氟哌啶醇。2006年新型抗精神病药DDDs构成仅占11.35%, 2011年新型抗精神病药已占58.11%。新型抗精神病药具有显著的疗效、高安全性和较少的不良反应。从病人的付费方式到抗精神药物使用频度的改变显示了国家对精神卫生领域的重视及社会的进步。
氯氮平作为最早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使用频率列第1位, 说明氯氮平由于疗效显著, 对部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好, 因此一直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2,3,4], 但是该药能引起粒细胞下降等严重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影响精神病患者的糖代谢和脂代谢, 导致不可逆转的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及肥胖症,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 因此使用氯氮平时要提高警惕, 加强监测体重、血糖、血脂、血压及血液检查。
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剂量都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下。本调查显示本院单一用药占抗精神病药治疗方案例数的65%以上, 与付红卫等[2]调查的80%有一定的差距, 而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调查的60%相当[4]。慢性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单一用药在临床上成为首选方案, 而慢性精神病患者因多次复发, 为较好地控制病情, 特别是氯氮平+新型抗精神病药已成为常见的合并用药方案, 此方案可减少氯氮平的日剂量, 提高疗效, 减轻不良反应。
从调查可以看出镇静催眠药的应用较少, 占21.22%, 只有1例是联用氯硝西泮+劳拉西泮, 考虑到是临床医生换药过程中, 仍属于合理用药。而值得注意是丙戊酸钠大量使用 (占29.03%) , 丙戊酸钠作为情绪稳定剂可替代碳酸锂的使用, 但因其是强肝药酶诱导剂, 并且常用的不良反应为肝损害, 这种长期、大剂量合并使用丙戊酸钠的情况值得关注。
综上所述, 我院在慢性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多数是合理的,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大量使用, 个性化合并用药成为治疗方案首选。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慢性精神病住院患者抗精神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方法:使用一日法对广州市精神病医院慢性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抗精神药物处方进行调查。结果与结论:①单一用药占主导地位;②与2005年、2006年比较, 氯氮平的使用仍处于第1位;③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率已大幅升高, 占58.11%, 传统抗精神病药已退居二线。④丙戊酸钠大量使用值得关注。
关键词:慢性精神病患者,抗精神药,处方,调查
参考文献
[1]陈庆强, 徐义, 王素云, 等.慢性精神病住院患者药物用药调查分析[J].海峡药学, 2007, 19 (11) :106-107.
[2]付卫红, 吉中孚, 杨贵刚, 等.住院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处方调查[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0, 19 (3) :149-151.
[3]忻珏陈, 徐鹤定, 陈俊, 等.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处方时点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 2008, 20 (2) :20-21.
住院慢性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6月收治的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均符合国家卫生管理部门颁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0年版) 》[3]。其中, 男44例, 女4例;年龄2~6岁, 平均46岁。
1.2 方法
1.2.1 量表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 该量表共90个项目, 心理症状情况由10个因子来予以反映;每一个项目都采取5级评分制, 分别是4=严重、3=偏重、2=中度、1=很轻、0=没有。
1.2.2 方法
在评定前, 由我院心理干预人员将总的评分要求和评分方法及时交代给患者, 以便其能够做出不受任何人影响、独立的自我评定;同时将国内常模[3]与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在敌对、焦虑、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等5个SCL-90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慢性乙型炎住院患者在精神病性、偏执、恐怖、强迫和其他肝等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较多, 见表1。
3 讨论
3.1 主要原因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 社会对疾病知识缺乏。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 普通人群还不能正确认识乙型肝炎, 对乙型肝炎患者存在歧视、恐惧, 使患者出现自卑心理, 很怕别人歧视, 因此, 易出现敌对、孤独、敏感等负面情绪。 (2) 担心疾病愈后。乙型肝炎患者很担心自己的疾病愈后不佳, 进而出现抑郁、焦虑的不良心理。 (3) 害怕传染给家属。患者不了解自身疾病, 担心传染给家属, 担心转化为肝癌、肝硬化, 易出现抑郁、焦虑心理。 (4) 沉重的经济负担。许多患者被高额的医疗费用折磨得不堪重负, 这也是患出现敌对、抑郁、焦虑等情绪的主要因素之一。
3.2 护理干预
(1) 合理收费、合理用药,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缩短住院日, 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多采用实惠、经济的药物。 (2) 实施个性化护理, 对患者情况进行准确、全面地评估。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较多, 且其心理问题与家庭、社会、医疗等因素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所以, 需要社会、家庭、医护人员、患者本人共同努力来加强其心理健康护理干预。总之, 要对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情况进行准确、全面地评估, 适时给予心理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加强护患沟通;同时, 要将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充分调动起来, 以便能够更好地调节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加快其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0年版) [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1, 19:13-14.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 肝病学会联合修订,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 19 (1) :56-62.
住院慢性 篇7
本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 针对参合患者中五种常见慢性病, 重点分析次均住院费用、医疗费用构成、不同性别、年龄组慢性病患者构成比, 对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慢性病医疗救治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数据包括陕西省某县参合人员2011年全年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市级医院、省级医院的住院患者诊疗数据, 信息包括:住院及出院日期、性别、年龄、住院费用、疾病诊断及医治处理情况等, 共计3484人次, 其中慢性病患者住院1434人次, 占总住院人次的41.16%。
1.2 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针对五种常见慢性病重点分析次均住院费用、次均住院日、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构成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表1描绘了某县慢性病住院患者基本情况。该县慢性病住院患者共1434人次, 其中女性住院人次数多于男性, 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是慢性病住院患者的主要人群, 慢性病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25岁±15.26。
考虑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慢性病住院人次数较少, 仅占1.53%, 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县、乡镇两级医疗机构慢性病住院情况。表2描绘了县、乡镇两级医疗机构慢性病患者住院人次数最多的前十种疾病及其构成[4,5]。疾病种类排位顺序按2011年住院人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根据表2, 县级医院中居前五位的疾病分别为冠心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慢支;乡镇卫生院中居前五位的疾病分别为冠心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慢支和慢性胃肠炎。
2.2 五种常见慢性病次均住院费用及日均住院费用
根据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农村居民前十种慢性病患病率[2], 结合表2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住院构成, 以下重点分析基层医疗机构五种常见慢性病。
表3列出了县、乡镇医疗机构中五种常见慢性病的住院天数、次均费用及日均费用[6,7]。由表3知, 各种慢性病乡镇卫生院次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县级医院, 由于次均住院天数较少, 带来的结果是:同种疾病乡镇卫生院次均费用显著低于县级医院。县级和乡镇卫生院高血压次均费用 (1987元和849元) , 低于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列出的3775.5元和1922.1元[2]。
2.3 慢性病费用及构成情况
县级和乡镇卫生院五种常见慢性病各项费用及费用构成[4,6]见表4, 乡镇卫生院中, 药费高于县级医院, 而县级医院诊疗费和检验费高于乡镇卫生院。这由于与乡镇卫生院相比, 县级医疗的医疗设施较齐全, 医疗技术较高, 因此诊疗、检查费用也较高。
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各项住院费中, 药费所占比重均较大, 尤其是乡镇卫生院中, 药费普遍高于60%。其次, 各慢性病中, 中药费占到药费的18.34%, 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中, 这个比例更高为35.47%。这表明, 中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 与新医改中所提出的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相吻合。
(注:其它费用主要包括床位费、血费、护理费、材料费等)
2.4 五种慢性病分性别、年龄组患病情况
农村不同性别居民五种常见慢性病患病情况[8]见表5, 男女患病构成有显著性差异 (=12.361, P=0.015) 。女性较易患冠心病和高血压, 男性较易患慢性支气管, 心脑血管疾病和椎间盘疾病男女差别不大。
表6说明不同年龄组农村居民五种常见慢性病患病情况。由表6知, 不同年龄组慢性病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2.257, P<0.05)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各年龄组差别不大, 0~24岁组较易患慢性支气管炎, 25~44岁组易患椎间盘疾病。结合当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25~44岁组人口所占比重最大, 约占当地人口的37.64%, 该年龄组又是劳动力的主要人群, 因此其较易患椎间盘疾病。
3 讨论
3.1 提高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疾病负担
县级和乡镇卫生院次均住院费用 (1777元) 、日均住院费用 (185元) , 低于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的相应次均和日均住院费用3412元和312元[2], 分别减少了47.92%和40.71%。这表明该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住院补偿方案和提高部分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对减轻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起到积极作用。
3.2 紧密贴合国家倡导的方针政策, 发挥中医药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新医改中提出, 到2015年底, 力争90%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由以上分析, 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各种慢性病医疗费用中, 药费普遍占40%以上, 而各种慢性病药费中, 中药费基本占到十分之一, 尤其是在最小的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中, 中药所占比重更高, 约三分之一。这形象说明中药在基层医院中得到较多的应用。
3.3 开展健康普及教育, 做好各种慢性病的早期预防及治疗工作
由以上分析, 农村慢性病患者主要集中在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在这些大的疾病系统之中, 又以冠心病、高血压最为常见。这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又会使患者饱受疾病摧残。然而, 目前我国慢性病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对其认识不够, 对其潜在的危险性了解不深[9]。因此,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慢性病的普及教育, 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3.4 关注农村女性健康问题, 为广大农村女性谋福音
通过以上分析, 结合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当地男女比例为1:0.86, 男性人数显著多于女性, 然而慢性病住院人次女性多于男性, 尤其是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 女性患病人次更多。因此, 大力加强慢性病预防的同是, 还应更多加强关注广大女性的健康问题, 使其免受疾病困扰。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2:8.
[2]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9-12-1.
[3]王明慧, 陆广春, 李玉英, 陶四海.新农合背景下农村居民慢性病管理问题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3, 4:283-284.
[4]杨爱民, 陈学忠, 刘元强, 等.甘肃省农村慢性病住院患者疾病及费用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 (2) :133-134.
[5]程斌, 任静, 张立强, 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住院患者疾病谱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3, 10:774-776.
[6]孔繁晶, 杨土保, 秦家碧.湖南省基层医疗机构6种慢性病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 (2) :6-10.
[7]王存祯, 郝铁荣, 柴小明, 赵鹏.大同市居民住院病例慢性病构成及费用统计分析[J].山西医药, 2012, 41 (1) :30.
[8]逯延华, 王健.山东省三县 (市) 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医疗费用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1, 19 (2) :209-211.
住院慢性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72例, 均为女性, 年龄19~60岁, 平均 (41.59±11.20) 岁;病程3~40年, 平均 (16.26±9.77) 年;住院时间1~12年, 平均 (3.51±2.68) 年。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住院1年以上患者, 符合CCMD-3精神分裂诊断标准, 急性症状消失, 病情趋于平稳, 能配合治疗, 并可暂时不改变原药量, 且未给予其他治疗。
1.2 治疗方法
(1) 治疗室宽敞、舒适, 光线柔和, 室内空气流通, 有音响及灯光设备。 (2) 治疗师由一名在精神康复方面工作多年并懂得音乐知识、心理学和精神科知识的精神康复医师担任。音乐治疗方法:每周一至周五进行30 min的音乐治疗, 8周为1个疗程, 采用调节心态音乐、减压放松音乐、催眠放松音乐、意向放松训练、肌肉放松训练及催眠放松训练, 音乐处方以轻松活泼、兴奋欢快、热情奔放、曲调悠扬, 具有振奋精神、调节神经功能的音乐处方为主。 (3) 量表评估:所有病例均以自身作为对照, 分别于治疗前后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 及阴性症状量表 (SANS) 测定1次, 每次评分均由同一位精神科主治医师进行。
2 结果
7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BPRS和SANS量表评定结果显示, 治疗后BPRS、SANS量表总分均下降, BPRS量表中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
SANS量表中, 情感淡漠、兴趣社交减少及注意障碍评分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P<0.05) , 见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病, 危害大, 治疗时间长, 复发率高, 最易趋向慢性化而导致精神残疾。尽管抗精神病药物逐渐增多, 仍达不到理想的疗效。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 笔者对患者进行音乐康复治疗, 以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据文献报道, 音乐治疗可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增强主动性, 对症状的改善有一定作用, 患者缺乏活力、会话能力及情绪方面和对周围兴趣都能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 (1) 药物合并音乐治疗后BPRS量表总分、SANS量表总分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音乐治疗对精神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 因子对照中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情感淡漠、兴趣社交减少评分均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音乐治疗能达到重建情感、增加兴趣、改善退缩的目的, 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由此可见,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进行音乐治疗, 能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及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 是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疗法中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给予音乐治疗对提高其社会功能及改善其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 对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音乐治疗前后进行对照研究, 进行BPRS、SANS测定。结果:入组72例女性患者, 音乐治疗结束后患者BPRS、SANS总分及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情感淡漠、兴趣社交减少评分均有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P<0.05) , 表明音乐治疗能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社会兴趣和活跃情绪, 对缺乏活动的精神症状有改善作用。结论:音乐治疗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 提高社会功能, 是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疗法中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
关键词:音乐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作用
参考文献
[1]闫俊, 崔玉华.艺术疗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3, 13 (4) :240-241.
[2]李玉琴, 张玉美, 刘桂芝, 等.音乐治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3, 13 (6) :358.
[3]贺方仁, 马龙.抗精神病药合并音乐康复疗法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 2001, 14 (4) :249-250.
[4]刘学珍.精神病心理音乐治疗[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8, 20 (3) :82.
[5]董莉, 李生财, 梁永林, 等.音乐疗法治疗精神性疾患的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8) :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