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流程管理(共9篇)
住院流程管理 篇1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跌倒是老年住院患者时有发生的事件。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跌倒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更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更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成为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对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跌倒的相关因素包括高龄、患者意识不清、有跌倒病史、所使用药物及患者自主活动状况等,同时发现护理人员对预防患者跌倒的认识严重不足[2]。我院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于2007年运用流程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建立并实施了预防跌倒管理流程,提高了护士预防跌倒的意识,有效地预防了跌倒的发生。
1 资料来源
以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的964例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6例,女238例,年龄72~100岁,平均年龄84.3岁。疾病谱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Ⅱ型糖尿病、老年痴呆、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 方法
2.1 成立预防跌倒管理小组
护理部组建预防跌倒管理小组,参加成员均为发生跌倒高危科室的护士长,主要负责制订预防跌倒管理流程。根据持续质量改进,不断细化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再造。不定期对高危跌倒患者进行重点查房,提出指导意见。每季度进行预防跌倒流程的检查(防跌倒的护理记录、高危跌倒标识、预防跌倒措施、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等)。每季度及时反馈跌倒病例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2.2 高危跌倒筛查
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其行入院评估的同时进行跌倒高危险因子评估,以确定是否为高危跌倒患者。评估项目为表格式,在相应栏内有分值打钩评分签名即可。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神志情况、活动性、肌力、排泄状况、药物使用、跌倒史、特殊诊断。要求责任护士在24小时内完成第一次评估,以后每周评估一次,病情改变时再次评估。
2.3 高危跌倒告知
根据跌倒高危险因子把评估分在12分以上者列为跌倒高危险群,要求护士及时告知患者或其家属预防跌倒的护理措施并双方签名。另需在其床头插上“谨防跌倒”标识牌,警示各级工作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便于病区医生、护士、清洁工、家属及同病室的患者在该患者活动时能给予协助或警告,并及时通知护理人员,以防止跌倒发生。
2.4 对高危跌倒患者采取的有效预防措施
2.4.1 制订住院患者预防跌倒护理措施表。
为了一目了然,简化记录,真正将预防跌倒的措施落实于患者,特制订住院患者预防跌倒护理措施表。内容包括(1)提高危机意识(挂警示牌、让患者或家属了解发生跌倒的危险性等);(2)满足需求(告知患者电源开关位置、呼叫铃的使用及位置、便器放置妥当位置);(3)环境方面(调节床的高度、地面湿滑有告示牌等);(4)助行方面(指导轮椅使用方法,入厕注意事项等);(5)药物(让患者或家属了解会导致跌倒的药物名称、观察药物的反应)。对高危跌倒患者,护士必须填表,同时完成相应的预防措施。
2.4.2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进行跌倒高危险因子评估后,分管护士先口头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预防跌倒的重要性,然后以宣传单的形式分发给每位患者,并严格监督遵守。但我们发现患者看完宣传单后不能妥善保管,起不到相应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每个病室的卫生间门上贴了图文并茂的预防跌倒宣传单,使患者能加深印象,增加安全意识。
2.5 制订跌倒处理流程
当患者发生跌倒→值班护士立即至病人身边测量生命体征→评估损伤程度→妥善安置病人→通知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如X线检查等)→按医嘱处理→做好记录(时间、地点、患者情况和处理经过)→向上级部门汇报。护理部每月将跌倒事件进行汇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可能的原因制订相应防范措施。
3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实施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
4 讨论
4.1 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3]。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像一个精致的连环扣,时刻贯穿在医院及护理管理中的方方面面。在临床实践中,护理工作流程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医疗过程的满意度[4]。我院自2007年实施流程管理后有效地预防了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P<0.01),确保了患者安全。患者从入院开始责任护士就要对其进行常规高危跌倒筛查评估,对高危患者实施主动预防,使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管理按统一的流程进行,规范了护士的行为,使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管理形成制度化、常规化、程序化。
X2=2.12 P<0.01
4.2 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的实施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合理的护理流程、清楚的标志、环环相扣,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通过有量化的评估,能全面而有效地减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的盲目性和被动性[5]。而及时的告知与签名能使患者和家属引起足够的重视,自觉配合,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健康教育的落实能避免护理工作脱节,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人性化护理,而且优化的流程管理,使护理管理者只需检查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并进行重点督促和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
4.3 预防跌倒管理流程的实施提升了护理管理的内涵质量
我院在实施预防跌倒管理流程中建立了“多方位、多视角、多途径的严密监控系统”,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及科室的三级流程监控网络系统。要求护士长每天对护士执行流程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并将结果反馈给护士,促使其熟练掌握并正确实施护理流程。科护士长每周两次对病房进行随机督导,护理部预防跌倒管理小组每月全面检查1次,并将督导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及时反馈给护士长,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流程进行修订完善。通过实施三级流程监控网络系统,提高了我院在预防跌倒护理管理的内涵质量,使护理管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全面提升了护理品质。
我院设计、整合有序的老年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管理流程的实施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了我院护理管理的内涵建设,同时获得了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和社会美誉度,充分证实了护理品质的持续改进与护理工作流程的优化密切相关[6]。但在预防跌倒管理流程的实施中我们发现目前使用的跌倒危险评估工具有待于进一步细化,期待有较好的预见价值、较好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且易于使用的跌倒危险评估标准来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跌倒防范护理[7]。
摘要: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1-24病区住院的964例老年患者实施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包括成立预防跌倒管理小组、高危跌倒筛查、高危跌倒告知、对高危跌倒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制订跌倒处理流程等。结果:实施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后住院患者跌倒率由0.49%下降至0.1%,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可以有效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但有待于制订更为有效的跌倒危险评估工具。
关键词:流程管理,老年住院患者,跌倒
参考文献
[1]王展.跌倒危险评估方法的护理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3):130.
[2]胡国萍,眭万琼,陈蜀萍.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3,18(5):52-53.
[3]孙芳梅.流程管理在ICU的实施[J].护理研究,2008,22(8C):2241.
[4]余艳.护理管理中的流程再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A):57-58.
[5]姚丽文,侯黎莉.跌倒危险因素与评估表的建立[J].上海护理,2005,5(3):123.
[6]张泓,李善玲,赵冬梅.护理流程管理尝试[J].护理学杂志,2006,21(7):54-55.
[7]朱莉.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防范护理及展望[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06,1(9):771-772.
住院流程管理 篇2
1、护士提前告知患者出院时间,做好出院准备。
2、医生开出院医嘱后,值班护士根据医嘱注销一切治疗卡,结清帐目,整理病历。
3、患者及家属办理结帐手续。
4、责任护士为患者做好出院健康指导。
5、出院前征求患者意见或建议。
6、患者离开病房时,护士要热情送出病房。
7、做好终末消毒。
平南同安骨伤出院病人随访制度
为了积极推行医院倡导的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将医疗护理优质服务延伸至院后和家庭,使住院病人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能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医院特制定出院病人随访制度。
1、各科均要建立出院病人住院信息登记档案,内容应包括:姓名、年龄、单位、住址、联系电话,门诊诊断、住院治疗效果、出院诊断和随访情况等内容,填写人由病人本次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2、所有出院后需院外继续治疗、康复和定期复诊的患者均在随访范围。
3、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接受咨询、上门随诊、书信联系等,随访的内容包括: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指导病人如何用药、如何康复、何时回院复诊、病情变化后的处置意见等专业技术性指导。
4、随诊时间应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需要而定,治疗用药副作用较大、病情复杂和危重的病人出院后应随时随访,一般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或疾病恢复慢的病人出院2~4周内应随访一次,此后至少三个月随访一次。
5、负责随访的医务人员由相关科室的科主任、护士长和病人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责任护士负责。第一责任人为主管医师,随访情况由主管医师按要求填写在住院病人信息档案随访记录部分。并根据随访情况决定是否与上级医师、科主任一起随访。
6、科主任应对住院医师的分管出院病人随访情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对没有按要求进行随访的医务人员应进行督促。
7、医务科、护理部应对各临床科室的出院病人信息登记和随访情况定期检查指导,并将检查情况向业务院长汇报及全院通报。
8、各临床科室出院病人信息登记存档率要求达100%。急、危、疑难病人、慢性病病人、需定期复诊的病人及病情恢复较慢的病人随访率要求达到100%。
平南同安骨伤医院病人随访工作
我院由质控科随访组开展重点病种病人的随访工作,根据医院临床工作情况不断增加和变动随访病种。
一、工作流程:
第一步:病人住院,手术后至出院前,病区经治医生电话通知随访组随访员,随访员入病区对病人访视,并登记和确认病人联系方式、告知病人随访组联系方式。
第二步:病人出院后两周内,由随访组对病人进行第一次电话随访,询问病人术后恢复情况、注意事项和提醒病人定期复查等,做好随访电话记录。
第三步:根据病人住院病历登记病人信息,包括联系方式、手术信息、治疗检查信息等。
第四步:根据不同病种病人的临床随访要求进行定期随访并做好随访记录,协助随访病人门诊预约挂号。
第五步:定期整理、统计随访信息并反馈临床等方面。
二、温馨提示:
1、为了更好的了解随访病人身体康复情况,方便向医生咨询,我院随访组工作人员将会定期与随访病人联系。
2、希望随访病人能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到我院复诊,届时随访组将为随访病人提供预约挂号服务。复诊时请务必带上门诊病历和就诊卡,以及出院记录等相关资料,并注意路上安全;若随访病人无法来我院复诊或到其它医院复诊,我们将会去电或去信了解随访病人的健康状况。
3、当随访病人的电话和地址变更时,请及时电话通知我们,以便我们更新随访病人的联系方式方便今后联系。
4、当随访病人收到我们的信件后,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或按去信要求回信。
住院流程管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09年5月以及2009年6月—2010年5月在本科住院的老年病人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病人的年龄、病种、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预防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一般方法
①为了预防住院老年病人跌倒事件的发生, 2008年6月—2009年5月, 我科应用澳大利亚健康协会推广使用的跌倒危险度评分表 (falls risk assessment tool) 对3 950例入院病人进行评估筛选, 据跌倒危险度评估表的评分, 来确定跌倒危险级别:0分~9分低度危险性;10分~20分中度危险性;21分~30分高度危险性。根据划分的级别从跌倒预防措施表中找出相应的各种措施:低度危险性病人主要是加强跌倒的健康教育, 引起病人的注意;中度危险性病人主要是指导病人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高度危险性病人以生活干预为主。②对于有中、高度危险性的病人, 护士长在24 h内与管床护士、医生 (必要时) 共同对病人进行再评估, 力求内容真实客观, 并检查护理措施是否有效全面, 确认无误后上报科护士长。科护士长接到报告后48 h内到床边查看病人, 并审核评估表内容及护理措施是否合理真实, 跌倒预防措施是否得力, 是否及时落实。③跟踪:以科护士长、护士长、主管护士为核心, 对病人的住院全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主管护士定期进行再评估, 必要时每天评估, 护士长和科护士长定期审核。如住院期间发生跌倒, 当班护士应详细记录跌倒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及处理措施, 并修改护理方案。
1.2.2 按流程管理预防老年病人跌倒
①2009年6月成立预防住院老年病人跌倒质控小组:挑选各老年病区1名护理骨干组成预防住院老年病人跌倒质控小组, 各病区小组成员负责落实本病区的预防老年住院病人跌倒流程和指导其他护士落实流程。②修订跌倒危险度评分表:质控小组通过查阅文献, 根据我国住院老年病人的特点, 参照相关资料和临床经验, 修订了澳大利亚健康协会推广使用的跌倒危险度评分表, 此量表由3部分组成:跌倒危险度评估表、跌倒高危人群跟踪评估表和跌倒预防措施表。跌倒预防措施表根据划分的跌倒危险级别列出相应措施。老年跌倒评估量表信度评价:量表9个条目, 总Cranach’s α系数为0.87;内容效度为0.901[1]。③制订预防跌倒护理管理流程, 并在老年病区内开展实施。④每月进行资料收集、统计、分析。
1.2.3 预防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流程
①成立预防住院老年病人跌倒质控小组, 由经过培训的护士使用老年跌倒评估量表对所有65岁以上住院病人进行评估。②根据评估结果在床头及住院病人一览表上设立风险标识。③病床边悬挂相应的跌倒预防措施表。④在跌倒高危人群跟踪评估表上给予持续性评价并列入交班内容。⑤实行三级护理安全监控体系, 督促落实跌倒预防措施, 并建立跌倒风险预案。⑥对跌倒病历进行资料保存归档, 由预防住院老年病人跌倒质控小组定期收集结果、总结、反馈。
2 结果
2008年6月—2009年5月对3 950例住院老年病人使用澳大利亚健康协会推广使用的跌倒危险度评分表进行评估筛选, 并根据跌倒危险级别进行护理, 病人满意度99.91%, 院内发生跌倒9例, 跌倒发生率0.23%。2009年6月—2010年5月研制了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流程, 对4 320例病人实施预防跌倒流程护理, 各病区由专人负责落实流程, 病人满意度为99.96%;住院期间老年病人发生跌倒3例, 跌倒发生率0.07%, 3例跌倒病人中2例病人年龄小于60岁。
3 讨论
跌倒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2], 2002年全球有39.1万人死于跌倒, ≥60岁的老年人占50%以上, ≥70岁者占40%。许多发达国家对居住在社区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研究发现, 其中28%~35%在1年中发生过跌倒, ≥80岁的则达到了50%。40%~70%的跌倒会造成伤害, 10%~11%是严重伤害, 4%~5%会造成骨折[3]。对于住在照料机构或者是医院里的老年人, 跌倒和伤害性的跌倒发生率则会更高。防止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已在临床引起充分重视, 因为住院病人跌倒引发的医疗纠纷和医疗康复支付, 不仅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 也给病人造成负担, 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把跌倒作为临床护理质控的显性指标, 评估住院病人住院跌倒危险已被公认为是有效和必
1) 本课题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要的对策。目前, 国外对跌倒问题评估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 重点是从不同的测定角度评估老年人跌倒的潜在危险因素, 并纷纷开展随机对照实验 (RCT) 以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 而国内相关的报道甚少。为了减少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发生及其所致的危害, 减少我国跌倒疾病负担, 笔者研制了预防住院老年病人跌倒流程, 并用于临床效果良好。
老年住院病人预防跌倒的护理方法多种多样, 护士常常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选择和使用, 这些方法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需要得到证实。而预防住院老年病人跌倒流程由循证护理制定并通过修改的跌倒危险度评估表、跌倒高危人群跟踪评估表和跌倒预防措施表可以准确地指导护士预防老年住院病人跌倒。每一位有跌倒风险的病人能得到小组人员提出的最为适合的护理方案, 我老年病区住院期间老年病人跌倒发生率由0.23%降至0.07%, 有显著改善。临床研究证明预防住院老年病人跌倒流程切实可行, 行之有效。
落实预防住院老年病人跌倒流程加深了临床护士、住院老年病人及家属预防跌倒的意识, 增进护患沟通。老年跌倒评估量表评估总分>10分, 都在病历和床头标明“中/高危险性跌倒”, 可随时提醒护士和病人预防跌倒, 加深了老年病人预防跌倒的意识。悬挂于病人床头的预防措施不仅用来指导护士预防跌倒的护理工作, 而且作为病人读物之一, 可起到健康宣教的作用, 使病人及家属了解自己跌倒的风险大小及预防的方法, 提高病人满意度。在本研究中有2例跌倒病人年龄小于60岁, 不在筛选的跌倒高危人群中, 没有引起护士的足够重视, 其跌倒的发生与用药有关, 对此类人群预防跌倒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预防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应用方法。[方法]成立预防住院老年病人跌倒质控小组, 制定预防跌倒护理管理流程, 并在老年病区内开展实施, 定期收集结果、总结、反馈。[结果]研制了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流程, 使老年病区病人满意度由99.91%上升至99.96%;住院期间老年病人跌倒率由0.23%降至0.07%。[结论]制订预防老年病人跌倒护理流程并切实落实流程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病人跌倒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人,流程管理,跌倒
参考文献
[1]刘青青.跌倒评估量表对我国住院老年病人的适应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1) :50-51.
[2]Chang JT, Morton SC, Rubenstein LZ, et al.Interventions for theprevention of falls in order adult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BMJ, 2004, 328 (7441) :680-686.
上海医保住院报销流程 篇4
上海医保报销流程如下:
1.持《上海市医疗保险手册》(蓝本)到选定医院或开放医院(A类,中医,专科等)就医;
2,医院根据病情需要开具住院通知书;
3,医院确认患者单位是否足额缴费;
4,个人交纳部分住院预付金,办理住院手续;
5,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填写《特殊检查,治疗,贵重药品审批表》(自费项目协议书);
6,办理出院手续时,医疗与个人结清自费和自负部分金额;
7,基本医疗保险报销金额报销金额由医院与区医保中心结算.如果是市外转诊申请及住院医疗的费用报销 情况如下:
1,所需资料:
(1)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的原件;
(2)财政,税务统一医疗机构住院收费收据原件;
(3)医院电脑打印的住院费用明细清单原件;
(4)疾病诊断证明书原件;
(5)出院小结原件及复印件;
(6)《上海市参保职工市外转诊申请表》原件及复印件;
(7)如代办则提供代办人身份证原件.2,申请人首先按以下规定办理申请市外转诊手续:
(1)市三级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提出申请,经医务科长审核,院长签字同意;
(2)所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医疗保险待遇审核部门核准.3,申请人经批准到市外就医诊治的,其医药费由个人垫付,出院后凭所需资料到本市医保经办机构报销.4,申请人带齐所需资料到社保经办机构报销,资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即时办理.5,注意事项
住院流程管理 篇5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入,医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怎样营造一个经营求特、服务求优、医术求精、收费求廉的就医环境,使医院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促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医院流程再造是一个可选择的正确方向,其中电子病历的应用在其中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电子病历的概念
电子病历是医疗机构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的数字化的医疗服务工作记录。是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
2 传统的住院流程
患者在住院收费处办理住院手续,持住院手续进入科室护理站办理住院,护理站进行分床,分配主管医师,然后由主管医师手工书写入院各项检查单、医嘱交护理站,由护理站执行。患者在院期间的病历、病程、各种检查单,以及影像资料必须由主管医师保管,以便查阅。患者一般在出院后才能获得自己的病案资料。传统的住院流程不利于医院的规范管理,难以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3 传统住院流程存在的问题
传统住院流程中患者在住院收费处办理手续时要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到科室护理站办理住院时还要重复个人基本信息,等候护理站分床,分配主管医师,浪费了患者很多时间。医师手工书写病历、病程以及诊断的时间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经常出现漏写、补写的情况,这样就不能保证病案的及时性、准确性。同时医师的工作量也相应是非常繁重的。患者的检查单、影像资料也不一定在医生需要时能及时查看到,导致医师不能及时地作出诊断,延误确诊时间。
4 电子病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4.1 与HIS系统完全集成
在保持电子病历系统相对独立的同时,我们实现了它与HIS系统的完全集成,这样就减少了患者重复提供信息的时间。由于医生是医疗行为的决策者,所以需要对所有的医疗信息集成,为医生提供医疗决策支持。同时,医生是病程记录等核心医疗文书的产生者,所以医生工作站是电子病历主要体现的载体。电子病历系统可直接提取患者姓名、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写入病历,并设计了数据提取窗口,实现检查、检验报告及医嘱等医疗信息的快捷调用,这些信息用鼠标选中后可直接回写到病历中,大大方便了病历书写,同时保证了病案中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2 与PACS系统完全集成
电子病历系统在与HIS系统集成的同时,还和PACS系统实现了集成。主管医师可以从电子病历系统中直接调用查看患者的影像资料,大大节约了诊断时间。同时患者可以自己保管影像科出据的影像资料。
4.3 时效控制
电子病历系统对病案的书写有严格的时间控制,患者的首次病程要在入院8h内完成,入院病历要在入院24h内完成。在主管医师每次登陆时,系统会提示还没有完成的病案和所剩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的病案,将不能继续书写。病程记录中的时间和签名由系统生成,有效地促进了医生及时地书写病程。同时采用电子签名后,已提交的记录本人不能删除,杜绝了随意删除病历的现象,保证了病案书写的规范性。
4.4 使用模板
每个科室可根据本科室入院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模板,主管医师在书写病历时调用本科室模板即可。这样大大节约了书写病案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书写的规范性。
4.5 权限设定
我院电子病历系统采用审签制度,主管医师要设定上级医师,上级医师可以对主管医师已经书写审签的电子病历内容进行修改和删除。经过上级医师编辑后的病案,鼠标移动到修改的地方会显示上级医师修改的时间和上级医师的姓名,并且病案的最终电子签名为上级医师。
在病案书写时,医师只能对本患者的病案进行复制、粘贴,不能在不同患者间操作,这种一定范围内的有限复制杜绝了病历书写中一些低级错误的发生。
5 结论
在当前我国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院数字化进程逐步推进,结构化电子病历全面推广的形式下,电子病历在医院住院流程再造中的作用日趋显著。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构化电子病历在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经营效益、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也在医院流程再造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摘要:目的 论述电子病历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住院流程管理思路和具体措施,探讨电子病历在医院住院流程再造中的促进作用。方法 实施电子病历,结合质量管理措施,围绕医院住院流程再造,研究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采用结构化的电子病历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提高临床管理质量,提升医院竞争力。结论 未来医院管理应努力结合电子病历的监控和管理,大力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构化电子病历。
关键词:结构化电子病历,医院流程再造,HIS,PACS
参考文献
[1]蔡茂文.医院数字化建设与医疗流程再造[J].中国数字医学,2008,(3):39-40.
[2]夏洪斌,陈薇薇,于敏,等.我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与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2009,3(22):283-285.
[3]李晓燕,姚登福,唐颖.实施电子病历,大力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J].医疗装备,2008,21(21):23-24.
[4]沈伟,顾晓鸣,牛桂花.电子病历系统下质控模式的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3(15):74-76.
[5]冯志香.结构化电子病历的应用及问题[J].中国病案,2009,(11):24-25.
[6]张荣霞,陈丽欣,武祤瑾,等.电子病历的实施与管理[J].医学信息,2009,(11):23-24.
[7]刘萍,姜荣.浅谈我院电子病历的实施设想[J].中国医疗设备,2009,(6):85-86.
住院流程管理 篇6
关键词:作业流程重组,平均住院日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和卫生资源利用情况的综合性指标之一。为了更好地加强医院的管理, 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 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我们运用作业流程重组的理论对我院住院流程和服务环节进行重组, 以期达到提高工作效率, 缩短平均住院日, 提高医院竞争能力的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精神科的住院流程和服务环节。
1.2 研究进度
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1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为评估测试阶段;第二阶段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为实施总结阶段
1.3 研究理论
本研究采用作业流程重组理论中“系统性重新组合”的方法, 对我院精神科住院流程和服务环节进行重组。
作业流程的系统性重新整合是指在对原有作业流程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根据清除、简化、合并和自动化的原则, 对原有作业流程进行系统性的重组, 以实现使顾客更加满意、效益更高和成本更低的目的, 其特点是以原有作业流程为基础进行逐步改善。
1.4 研究步骤
1.4.1 采用“专家咨询法”评估和明确我院精神科住院流程和服务环节的主要问题和“共同原因”。
1.4.2针对原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干预措施: (1) 根据省卫生厅《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和卫生部《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标准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积极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 (2) 加强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和科室之间的协调关系, 缩短上级医生查房间隔和辅助科室检查预约时间及出具报告的周期, 加强高级医生和专家的会诊制度; (3) 简化病历的书写, 加速电脑在病历书写中的运用; (4) 统一调控医院床位, 本着“统一管理、轮流收治、填平补齐”等原则, 提高床位的利用率; (5) 将急性期和慢性其病人分开管理; (6) 加强科室管理, 实行以科室管理、医疗质量及效率指标、医疗安全、经济效益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室主任年度综合目标责任制; (7) 开展社区康复和家庭病床工作。
1.4.3住院流程重组方案实施的质量保证:根据卫生部三级精神病院, 结合“专家咨询法”确定我院住院流程重组后的监控标准, 对住院流程重组干预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现场和数据监控, 即通过对患者住院的不同时期:诊断期、治疗期、康复期的医疗全过程的技术项目、服务项目、医疗效果和服务满意度进行登记、统计、分析、比较和评价, 以确定医疗质控方案;对病案质量、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医疗缺陷管理进行实时监控, 对质控体系中不完善的地方随时进行修正。
2 结果
重组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由过去的98d缩短至86d, 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率由92%上升至96%, 医疗质量和医疗业务收入均较重组前大幅度提高。
3 讨论
作业流程重组理论表明, 绝大多数质量和效率问题都是作业流程的原因, 如作业流程过于复杂、分工过细、存在“瓶颈”、无价值作业、重复作业或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即所谓“共同原因”所致。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就必须以顾客为导向, 根据“令顾客满意”的原则对作业流程进行重组。
本研究针对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存在的“共同原因”, 如科室之间协调不良, 查房和疑难病例会诊间隔过长, 存在低效或无效等待时间、病历书写管理不务实、社区医疗服务不到位等, 经“专家咨询法”研究出相应的重组措施, 主要采用“系统性重组整合”的方法对住院流程进行重组, 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住院患者陪护管理的探讨 篇7
关键词:住院,陪护管理
医院的管理系统工程复杂且重要。住院病人陪护一直是困扰医院病房管理的一大难题, 在一般情况下, 家属陪护或请护工陪护是目前医患双方普遍采取的一种陪护方式。需要长期陪护的住院患者主要是老年人和重病患者, 有条件的家庭往往由家属陪护, 但随着核心家庭的增多和社会竞争的加剧, 越来越多的家庭很难抽出专人长期照顾病人, 只能出资到社会上雇人来陪护。这些人绝大部分受教育程度较低, 没有受过护理训练, 不仅陪护水平低, 而且也难管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 部分陪护人员不遵守病房的规章制度, 如私自用电煮饭, 给医院造成安全隐患;在病房喝酒、深夜看电视、影响病人休息;私藏被服、用医院开水洗衣物、开空调不关门窗等占用、浪费医院的资源。甚至有聚众赌“六合彩”等违法行为, 有的医院还出现陪护人员殴打医院配餐员的事件……所有这些, 严重干扰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影响医护质量和医院的声誉。
1 具体实施方法
1.1 规范陪护用人制度
由医院设立专门管理部门 (例如设立陪护管理科) , 统一招聘人员, 统筹安排岗位。由陪护管理处按照一定的标准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陪护。由于临床陪护的工作较特殊, 所以招聘中尤应注意倾向于那些文化水平相对较高 (如初中文化水平以上) 年纪较轻、体健和能吃苦的人员。经陪护管理处面试、岗前培训, 试用合格后上岗。上岗后统一着装、佩戴胸牌以增强责任意识, 做好陪护工作。
对于陪护人员, 应当按照医院总体要求, 根据各病区对陪护的需要, 统一调度安排, 制定陪护流程, 流程包括:病人或家属向护士站提出要求→护士填写陪护申请单 (包括病人基本情况、病情诊断及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病人或家属的意见、护士意见等) →陪护管理处审核后安排陪护人员→病人 (或家属) 、陪护人员、陪护管理处签订陪护协议→实施陪护。
1.2 对陪护人员实行职业化教育, 针对其工作特点进行专业化管理
陪护人员工作特殊, 常常需要24h吃住在病房, 其工作范围主要包括病人的生活护理, 如擦身、翻身、叩背、洗头、洗脸、剪指甲、喂食、协助大小便等等。同时, 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接送病人检查、治疗, 并保证其安全, 还应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况向医护人员汇报[1]。由于陪护工作繁琐、辛苦, 工作时间长, 一段时间后往往易出现责任心减退、工作不认真的情况, 因此, 由所在科室护士参与陪护人员的监管也极为重要[2]。
1.3 明确奖惩措施
对陪护人员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陪护过程中及陪护结束后, 陪护管理处还应当到病人或护士中间进行用工情况反馈, 奖罚分明, 以利于监管。
陪护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做到经常性巡视病房, 调查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护士对陪护人员的满意度, 合格者继续留用, 不合格者辞退, 优秀者树为榜样并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 甚至可以根据陪护人员的工作年限、服务质量等将陪护人员分为若干级别, 按不同级别取酬。对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事故、纠纷及投诉问题, 应由陪护管理部门及时协调处理。
1.4 医院应定期组织陪护人员进行体检和健康教育
一方面, 体现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 避免交叉感染。总之, 要做好陪护人员的管理, 处理好与陪护人员的关系, 建立医疗和陪护沟通渠道, 提高病人及陪护人员的满意度, 从深层次上实施护理服务, 使他们信赖医院, 从而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 对陪护人员专业管理的好处
2.1 使病区管理更为有效
由于实施患者陪护统一管理, 浪费水电现象以及一些陪护人员不配合医疗护理工作的现象得以解决。
2.2 方便了患者及家属
实行陪护统一管理, 患者及家属不再因到处找合适且可靠的陪护而犯愁。实行陪护统一管理, 也规范了陪护人员的收费标准, 避免因费用问题导致双方发生争执而影响陪护质量。
2.3 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
实施陪护统一管理后, 陪护人员不但承担陪护工作, 还可从事一些非专业、非技术性的护理工作, 如翻身、按摩等, 还可根据患者情况提醒患者需要注意的饮食禁忌和适宜体位, 指导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等, 这样,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护士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病情, 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还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分析、总结护理经验, 有更多的时间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3 讨论
病房陪护水平的高低, 会影响医护方案的实施, 进而影响病人的康复。不经过相应的卫生知识培训的陪护人员, 即使有做好工作的良好愿望, 却有时好心办坏事, 给医患双方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没有专业部门的管理, 人员多秩序乱的现象得不到改善, 这会给医疗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而且病房陪护问题也是医院病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鉴于目前我国的医疗条件和国情, 实行陪护的统一管理是目前医院解决陪护多、陪护管理复杂的最有效、最实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礼义, 宋乐平, 刘翠兰.住院患者陪护医院统一管理的实施与评价[J].医院管理论坛, 2007, 3 (125) :59~61.
住院患者费用管理系统设计 篇8
医院住院患者收费结算涉及病房、药房、功能科室、核算部门、收费科室等多个部门,由于费用产生的途径和时间点存在多样性以及系统或人工原因收费存在多收或者漏收的情况[1],从而直接影响到患者费用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结账过程是否顺利、便捷,一方面体现医院管理环节是否科学、规范,部门衔接是否和谐、到位;另一方面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服务满意度,影响医患关系[2]。并且,随着医疗改革的日益深入,对医院的收费管理也提出了进一步要求[3]。为此,本文对收费环节进行梳理,重点关注费用产生的中间环节,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其进行监控,优化患者的出院结算流程。患者结算管理涉及到的价表管理、人员管理以及财务制度管理不在讨论范围内。
1 住院患者费用结算存在的问题
1.1 费用完整性问题
(1)护士未及时去药房退药,造成患者费用多收;
(2)患者出院带药的处方药房未及时确认保存收费,造成费用漏收;
(3)患者已做检查项目,报告在结算时还没有发出,造成费用漏收;
(4)患者检验标本已送检,患者结算时报告未出,造成费用漏收。
1.2 费用结算流程问题
(1)患者办理结算时病历尚未送至结算处或者费用尚未审核完成,延长患者等待时间;
(2)核算部门需要打开医嘱和费用窗口进行人工核算,不但耗时而且也容易错漏;
(3)费用核算时出现疑问需要和病房或者其他部门沟通,延长了核算时间。
综上所述,结算时出现任何问题都需结算窗口工作人员与患者沟通、解释,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占用大量时间,降低结账效率,同时浪费窗口资源,影响其他患者结账,引发患者满意度下降,甚至投诉[2]。另外核算时也容易发生错漏,影响医院的经济收益。
2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要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费用完整性,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改进审核方式和流程:
(1)患者预约出院。患者提前1 d预约出院,病历提前送至收费结算部门进行提前审核,避免患者在窗口等待。
(2)费用产生过程干预。对费用产生过程进行环节监控,而不是在患者出院结算时才核查。
(3)沟通方式变更。结算部门遇到疑问与其他部门沟通通过网络实现,直接指明了问题所在,省去了口头描述,也解决了电话找不到相关人的问题。
(4)审核方式自动化。系统自动关联医嘱与费用、医嘱与检查申请、检查(检验)与费用,自动筛查不匹配项目。
3 系统设计
3.1 软件功能设计
住院患者费用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包括患者状态查询、欠费情况查询、预约结算、医嘱核查、检查(检验)核查、费用核查和消息推送7个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不同医院工作人员由于工作职能的不同,工作所需功能模块也不同,针对不同的部门我们进行了不同的视图设计[4],定义3类角色,每类角色授权不同,进入系统看到的功能模块不同(如图2所示)。另外,除了这3类人员以外,负责经济核算管理方面的人员也可以进行功能模块定制,根据授权表中的设定,登录用户所见功能菜单对应显示,支持功能模块热插拔。
3.1.1 患者状态查询
实时显示患者的在院以及结算情况,分为新人新入、在院未结算、在院已结算(欠费登记)、出院。医护人员在患者新人新入以及在院未结算状态时可以进行所有的操作,当患者为在院已结算(欠费登记)时患者无法再进行摆药和保存处方,检查科室发送报告时也将显示患者为门诊患者。
3.1.2 欠费情况查询
实时显示患者已产生费用和预交金的差值,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催缴费用。患者的欠费情况在医护工作站中也有体现,但是无法支持定制查询。住院患者费用管理系统中的欠费情况模块支持按病区汇总、按医保类别汇总、筛选欠费金额大于指定值的患者等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开放给经济核算管理人员进行全院患者欠费情况监测。
3.1.3 预约结算
当病房预约患者出院结算时,收费结算处将显示预约患者列表;结算处完成核算后,将修改患者结算状态,病房可以根据显示已经核算通过的患者列表,通知患者去收费处办理出院结算。
3.1.4 医嘱核查
对于预约出院的患者,核查医嘱是否已经全部停止;所有检查申请是否都有对应医嘱;所有处方取药是否有对应医嘱;所有费用是否有对应医嘱;取消的项目对应的医嘱是否作废等。医嘱核查由系统自动核查和人工干预2个部分,系统按照设定规则进行核查,给出核查结果,操作人员对核查结果进行人工确认后,发送消息给相关人员进行修改;也支持人工添加发现存在的医嘱问题。
3.1.5 检查(检验)核查
对于预约出院患者以及执行超出2 d的项目,核查所有检查(检验)项目是否已经发送报告,对应费用是否已经收取。系统核查检查(检验)申请和报告以及费用关系,生成核查报告。针对执行超出2 d的项目每天早上7:00和中午1:00自动核查给出提醒,针对预约出院患者,新增1条预约即对应进行核查,如果没有收费,自动发送消息至检查(检验)人员客户端。
3.1.6 费用核查
核查所有医嘱是否均产生对应正确的费用。药疗医嘱:计算药品数量与收费数量一致性;治疗医嘱:计算次数,根据价表核算费用一致性;床位:计算住院天数和计价床位数量一致性;手术医嘱:核算手术计价和住院费用明细是否一致;检查、检验、护理医嘱:根据价表核算费用一致性。
3.1.7 消息推送功能
系统自动核查,发现符合定制规则范围内的未及时收取费用的患者信息推送至检查(检验)人员桌面;有费用没有对应医嘱的患者信息推送至医护人员桌面。收费人员进行核算时,遇到疑问可主动发送消息至对应部门。经济核算管理人员发现某些欠费情况也可推送消息至医护人员中主管科室核算人员的桌面。
3.2 数据库设计
原有系统的费用明细表无法体现费用与医嘱以及检查(检验)项目的关系[5],所以创建医嘱费用关系表以及检查(检验)费用表。我院检验项目无需开具申请,是直接从医嘱表中提取,而检查项目与医嘱的关系无法体现,因此增加检查医嘱表。为了实现预约结算功能,在数据库中增加预约结算表,4张表描述详见表1。
通过查询检查医嘱表,如果有检查项目没有对应的医嘱号,则说明医生漏开检查医嘱;查询医嘱费用关系,如果有费用而没有医嘱号,则说明医生漏开医嘱或者多收费。这2种情况可以通过通知功能告之医生进行修改。查询检查(检验)费用关系表,如果检查(检验)项目没有对应的费用,则说明检查(检验)科室没有发报告收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通知功能告之检查(检验)科室进行收费。
3.3 与已有系统间的接口设计
系统设计必须结合医院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通过与HIS的完美结合来实现[6]。新增的数据表中的大部分数据通过修改应用程序或者创建触发器的方式插入。
(1)预约结算表。当医护人员开具出院通知时通过数据库触发器自动插入。
(2)医嘱费用表。一部分医嘱是通过医嘱计价表每天后台自动划价收费,通过修改后台划价程序,插入费用的同时也将医嘱计价表中的医嘱号以及费用插入到医嘱费用表中;检验程序已经记录检验医嘱号,通过修改程序在回写费用表时将医嘱号和费用插入医嘱费用表;药品类通过创建触发器在形成摆药记录时插入医嘱费用表;与手术、检查以及处方相关的表通过收费审核预处理进行自动匹配。
(3)检查(检验)费用表。修改检查存储过程和检验程序,插入费用同时插入检查(检验)费用表。
(4)检查医嘱表。通过检查记录表中的项目名称和医嘱表进行自动匹配的方式插入。
4 系统应用效果
(1)全面覆盖降低差错。解决了收费科室无法全面掌握费用产生渠道的问题[7]。原来收费室审核通过查看医嘱和费用,人为进行判断费用信息是否准确并完整,检查(检验)申请情况也不清楚,如果医生开了申请而漏开医嘱,很可能产生漏费现象。
(2)自动审核缩短时间。系统通过预定规则,自动关联匹配费用关系,按类别、按名称分组统计,存在问题的内容标红显示,大大缩短人工核对的时间。
(3)过程干预减少漏费。分类规则,不同项目超出规定天数未生成报告自动推动消息到检查 (检验)人员桌面,减少出院结算时漏费的概率。
(4)流程优化方便患者。预约结算,核算完成通过窗口显示,病房看到已通过审核列表安排患者去结账窗结算,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
(5)消息沟通直接快捷。解决了收费科室与执行科室及医护人员的沟通问题。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直接右键发送消息至相关人员桌面,问题描述自动产生,统一描述,方便其他人员理解处理。
(6)环节监控质量提升。通过医嘱查询发现漏开或者未作废医嘱提前处理;自费项目,检查相关知情同意书书写是否完整[8];检查(检验)项目相关报告单是否均入病历。
5 结语
分析了住院患者费用结算存在的问题,创建了住院患者费用管理系统。通过使用此系统,收费科室可以全面掌握费用产生所有渠道,通过自动关联核对费用,及时发现费用问题,利用消息推动机制通知相关科室解决,加快了核算流程,增加了费用信息的完整性和出院结算的准确性。
摘要:目的 :设计住院患者费用管理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住院患者费用结算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患者结算流程。方法:系统分析费用的各个产生环节存在的问题,抓住核心,改造审核方式和流程,在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平台上,通过增加数据表,明确各相关因素,自动按照定义好的规则核查,使用.Net框架C#语言进行代码编写,设计实现住院患者费用管理系统。结果:创建费用管理系统后,通过规则关联医嘱和费用,自动标明存疑项目,提高了工作效益。结论:住院患者费用管理系统的创建,加快了费用审核速度,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加强了部门间沟通,提高了费用的完整性,提升了病历质量。
住院病区药品管理检查结果的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中心药房于2011年6月14~16日, 对住院病区37个科室的药品管理情况进行的定向检查结果。采用分类法从药品有效期管理、药品基数管理、冰箱药品管理、抢救车药品管理以及“麻、毒、一类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和高危药品的管理五个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存有近期药品的科室有12个, 近期药品数量较少;存有过期药品的科室有3个, 过期药品数量很少;存有停用药品的科室有9个, 停用药品数量较少;存有变质药品的科室有3个, 变质药品数量很少。
2.2 冰箱药品管理情况检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的病区严格按照药品贮存条件来保管药品。只有一个科室出现一个品种没按规定放冰箱保存, 两个科室将没有要求用冰箱保存的3个品种放进冰箱保存。
2.3 麻、毒、一类精神药品要求有专人负责管理, 专账登记, 专柜加锁保管, 有交接班登记制度 (病房要求每班交接在麻、毒、一类精神药品点数簿签名, 每次使用则填写麻、毒、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登记簿, 并双签名, 护长每周检查并用红笔签名。) 要求账物相符。二类精神药品及高危药品的存放要求作特别标识并另放。
在检查中, 麻、毒、一类精神等特殊药品的管理中没有出现账物不符的情况, 但部分高危药品没有特殊标识的情况比较普遍。
2.4 住院病区的抢救车药品一般采用“封条管理”, 即每月一封, 每日一查。每月由秘书班护士或专人查封、校对, 双人签名。每日由秘书班护士检查封条, 并在急救车检查登记簿上签名。现检查中因使用频密而出现无检查封条的科室有13个, 占科室总数的35.14%;另有3个科室的缺查封条签名, 占科室总数的8.11%。
2.5 药品基数管理检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病区存药大于所设药品基数, 但药品积压情况不严重。在37个病区中, 只有一个科室有部分冰箱药品积存过多;一个科室有一个常温保存品种积存过多。
3 讨论
3.1 如何保证使用新鲜药品
37个科室药品管理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两个科室有积压药品现象, 占总数的5.41%;但存有近期药品的科室却有12个, 占总数的32.43%。保证使用新鲜药品应重点加强近期药品的管理。调查结果还显示, 大多存有近期药品的科室在近期药品的标识管理方面的工作不如没有近期药品的科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使用新鲜药品:A 完善对近期药品进行标识的检查制度, 提高近期药品标识工作执行力;B 标识后的近期药品分开摆放;C 对近期药品及时进行调剂;D 加强积存药品过多科室的警示和培训。
3.2 如何保证使用安全药品
37个科室药品管理调查结果显示, 有没按规定使用冰箱保存相关药品现象的科室以及有过期药品和变质药品的科室均只有3个, 均占总数的8.11%;而存有停用药品的科室却有9个, 占总数的24.32%。医务人员对过期药品和变质药品的危害感知和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停用药品, 这属于正常现象。但是, 提醒医务人员特别是药学工作人员应同样重视停用药品的潜在危害, 毕竟停用的原因多种多样, 其中不排除可能存在有致命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使用安全药品:A 完善对药品有限期和外观性状进行定期检查的制度, 敦促各科室将过期药品和变质药品及时报废。 B 制定停用药品通知接收、阅读签名确认制度, 敦促各科室将停用药品及时退回中心药房统一处理。 C 利用业务学习等机会加强停用药品潜在危害的宣传和冰箱药品储存的常识讲座。
3.3 重视抢救车药品管理
抢救车药品直接用于紧急情况, 稍有疏漏, 后果都有可能非常严重。因此, 各科室必须重视抢救车药品的管理。如何明确责任, 提高现有的每月一封, 每日一查等急救车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最大限度降低因急救药品问题出现事故的发生概率, 是考验各科室负责人智慧的重要课题之一, 提醒相关人员给予高度重视。
3.4 加强高危药品管理知识宣传
在麻醉药品、有毒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管理方面, 检查结果也显示出一组耐人寻味的特殊数据:“账物不符”为0, 是所有接受检查科室中惟一全部科室都没有出现问题的项目;而高危药品没有特殊标识却是所有接受检查科室中几乎全部科室都出现问题的项目, 37个科室有35个出现该问题, 比例高达94.59%。为避免特殊药品使用差错发生于不起眼的细节, 有必要对各科室医务人员, 特别是药学人员进行系统的特殊药品管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宣传, 全面各科室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成效。
3.5 中心药房对住院病区药品管理所起的作用
目前, 各科室药品管理主要由各病区护理人员兼任, 缺乏专人管理。由非药学人员管理药品, 由于缺乏药学专业知识的指导, 容易造成病区药品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发生。这应该是很多医院都存在的普遍问题。加强药品管理和使用知识的培训及信息交流, 由中心药房牵头, 开展以业务讲座、资料宣传等方式传授药学知识, 并定期对病区药品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及时了解病区药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研究解决方案, 帮助病区管理好药品, 充分发挥中心药房的监督、指导作用。很多医院应该都有类似的制度和措施[1]。
参考文献
【住院流程管理】推荐阅读:
产科住院病人服务流程06-18
异地急诊住院报销流程10-21
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流程08-24
同仁医院普通病人住院流程06-21
住院部护士工作流程09-04
晋江市新农合病人本院就医办理流程(住院)09-03
住院管理12-03
住院医师培训管理管理11-18
住院管理制度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