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药品收入(共3篇)
住院药品收入 篇1
住院业务收入是反映医院经济收益和经济管理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和统计指标之一。业务收入补偿是医院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基础和前提, 它关系到医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的生存和发展, 关系到医院职工的切身利益, 历来备受医院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关注。文章试用统计学上的因素分析法, 对住院业务收入进行因素分解, 建立总量指标多因素指数体系, 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剖析各个因素变动对总量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阐明总量指标和各个因素之间的经济数量关系, 对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一、分析方法及指标体系
(一) 分析方法
统计学上的因素分析法。
(二) 指标体系
将住院业务收入分解为出院人次、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床日费用三个因素, 用数学关系式表达为:住院业务收入 (fmx) =出院人次 (f) ×平均住院日 (m) ×平均床日费用 (x) , 建立住院业务收入多因素指数体系, 用数学关系式表达如下:
利用综合指数体系⑴, 对住院业务收入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二、住院业务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
*平均住院日、平均床日费用保留至小数点后四位, 以确保数值的精确性
从表1中看出, 报告期 (指2010年1季度, 下同) 住院业务收入为6638.76万元, 较基期 (指2009年1季度, 下同) 增加1129.53万元, 增幅20.50%。住院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是由哪些因素引起, 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如何, 住院业务收入和各个因素之间的经济数量关系又是怎样的?下面对住院业务收入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按2010年1季度出院人次、2009年1季度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床日费用计算的住院业务收入按2010年1季度出院人次和平均住院日、2009年1季度平均床日费用计算的住院业务收入
在住院业务收入的因素分析中, 当测定出院人次变动影响时, 将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床日费用均固定在基期2009年1季度;测定平均住院日变动影响时, 将出院人次固定在报告期2010年1季度, 平均床日费用固定在基期2009年1季度;测定平均床日费用变动影响时, 将出院人次和平均住院日均固定在报告期2010年1季度。现根据表2资料分析住院业务收入的变动及各因素变动的影响:
其中 (1) 由于出院人次变动的影响:
出院人次变动对住院业务收入变动的影响额=∑f1m0x0-∑f0m0x0=6045.61-5509.23=536.38 (万元)
(2) 由于平均住院日变动的影响:
平均住院日变动对住院业务收入变动的影响额=∑f1m1x0-∑f1m0x0=5673.35-6045.61=-372.26 (万元)
(3) 由于平均床日费用变动的影响:
平均床日费用变动对住院业务收入变动的影响额=∑f1m1x1-∑f1m1x0=6638.76-5673.35=965.41 (万元)
以上计算表明, 报告期住院业务收入比基期增长了20.50%, 其中出院人次的增加使住院业务收入增长了9.74%;平均住院日的减少使住院业务收入减少了-6.16%;平均床日费用的提高使住院业务收入增长了17.02%。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才使住院业务收入增长了20.50%。它们之间的经济数量关系如下:
从住院业务收入绝对额的变动差额看, 报告期住院业务收入比基期增加了1129.53万元, 其中出院人次的增加使住院业务收入增加536.38万元;平均住院日的减少使住院业务收入减少-372.26万元;平均床日费用的提高使住院业务收入增加965.41万元。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才使住院业务收入增加1129.53万元。它们之间的经济数量关系如下:
三、结果分析及对策
1.住院业务收入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报告期住院业务收入较基期增长了20.50%, 增加1129.53万元, 其中出院人次较基期增长了9.74%导致住院业务收入增加536.38万元;平均住院日较基期减少了-6.16% (-0.73天) 导致住院业务收入减少-372.26万元;平均床日费用较基期提高17.02%导致住院业务收入增加965.41万元。显然住院业务收入增加是由于平均床日费用的提高和出院人次的增加所致, 起主导作用的是平均床日费用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平均住院日仅为11.07天, 远远低于≤18天的“三甲”标准。建议在病床使用不是十分紧张、病人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适当延长住院天数,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治疗, 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住院业务收入。假定2010年1季度的平均住院日与2009年同期持平 (即11.80天) , 则住院业务收入可增长28.42% (109.74%×100%×117.02%-100%) , 达7074.83万元, 比实际多增长7.92个百分点, 多收入436.07万元。
2.住院业务收入因素分析结果均表明, 报告期出院人次增加而导致业务收入增收, 这是我们所提倡的。但工作量在导致业务收入增加的因素中并不是起主导作用, 说明医院增收还有潜力, 潜力就在于增加工作量, 提高它在总增收中的比重。建议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 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 开展新的医疗技术项目, 进一步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诊治水平, 规范、完善无假日门诊和专科门诊制度, 加强媒体宣传等措施, 以吸引更多的患者来院就诊。
3.我们认为通过对住院业务收入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可以清楚了解住院业务收入变动的内涵, 有的放矢地对各因素加以改进或控制, 从而达到医院增收的目的, 对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摘要:文章旨在了解住院业务收入增长的内涵, 有的放矢地对各因素加以改进或控制, 以达到医院增收的目的。应用统计学上的因素分析法, 将住院业务收入分解为出院人次、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床日费用三个因素, 建立住院业务收入三因素指数体系, 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剖析各个因素变动对住院业务收入变动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阐明住院业务收入和各个因素之间的经济数量关系。文章得出的结论是, 住院业务收入增长是依靠住院收费水平的提高和出院人次的增加所致, 起主导作用的是住院收费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住院业务收入,因素分析,指数体系
住院药品收入 篇2
关键词:麻醉药品,处方分析,合理用药,用药频率,药物利用指数
麻醉药品, 即麻醉性镇痛药, 是指连续多次使用后会产生成瘾性等不良反应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仅限于急性剧烈疼痛的短期使用或晚期癌痛。此类药物一方面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在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不合理地连续使用又易使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 其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因此, 根据国际《麻醉药品单一公约》, 麻醉药品的使用受国家法律严格监控, 并应严格遵守麻醉用药的指导原则。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 共设床位894张, 住院麻醉药品处方较多, 药品使用量较大。为了更详尽地了解和评估我院住院患者的麻醉药品使用情况, 为合理、有效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 确保麻醉药品使用安全,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住院麻醉药品的使用与管理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 现对我院2012年住院麻醉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我院计算机药品管理系统, 2012年住院麻醉处方3 395张。
1.2 统计指标
患者年龄、性别、科室、临床诊断, 处方药名、规格、用药量、用法、次数, 各类药品的处方数、用药总量、用药天数。
1.3 统计方法
根据2012年我院住院各类麻醉药品消耗量, 按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法” (defined daily dose, DDD) 方法, 各药的DDD值参考《中国药典》 (2000版) 、《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说明书确定。计算各类麻醉药品的用药频度 (DDDs) 和药物利用指数 (drug utilization index, DUI) , 其中DDDs=总用药量/DDD。DUI=DDDs/用药总天数, 若DUI≤1.0, 则该药的日处方剂量≤该药DDD值, 即为用药合理;若DUI>1.0, 则日处方剂量>该药DDD值, 即为用药不合理[1]。
2 结果
2.1 麻醉药品基本使用情况
我院2012年住院麻醉处方3 395张, 年龄分布在14岁~82岁, 平均年龄47.3岁, 其中男性患者2 026张, 占59.68%, 女性患者1 369张, 占40.32%。涉及麻醉药品共8种, 按处方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芬太尼注射液1 106张, 占32.58%;吗啡注射液720张, 占21.21%;吗啡缓释片559张, 占16.47%;布桂嗪注射液357张, 占10.52;布桂嗪片345张, 占10.16%;可待因片200张, 占5.89%;芬太尼透皮贴72张, 占2.12%;哌替啶注射液36张, 占1.06%。各类麻醉药品处方数的患者性别统计见表1。
2.2 麻醉药品临床分布情况
住院麻醉药品主要用于手术室术后镇痛、癌痛患者止痛、创伤患者以及各类结石患者的镇痛, 因此麻醉科、介入科、普外科和肾内科占比例最大, 分别占32.58%, 31.07%, 11.69%和8.57%。各类麻醉药品处方临床科室分布统计见表2。
2.3 麻醉药品药物利用度
DUI是药物利用指数, 根据每种麻醉药品的总用量、限定日剂量 (DDD) 和用药总天数计算得出, 可表明药物的利用情况。在本次统计的麻醉药品中, DUI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吗啡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和吗啡缓释片, DUI>1.0的有2种吗啡注射液和芬太尼注射液, 其他药品DUI均小于等于1。麻醉药物利用情况分析见表3。
3 讨论
我院使用麻醉药品的住院患者最小14岁, 最大82岁, 主要集中于成年人, 由表1可以看出, 使用麻醉药品的男性患者所占比例较大, 占59.68%。
由表2可以看出, 麻醉药主要用于术后镇痛和癌症介入治疗止痛, 麻醉科和介入科麻醉处方分别占32.58%和31.07%。
手术室是我院使用麻醉药品处方最多、用药量最大的科室, 加强手术室麻醉药品的管理尤为重要, 为确保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 杜绝药品流失等问题的发生, 必须制定严格有效的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使麻醉药品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介入科主要针对的癌症疼痛是医学界不容忽视的难题之一, 资料显示, 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高达70%以上, 控制癌症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已成为处理癌痛的主要内容之一。WHO倡导癌症三阶梯用药方案 (《WHO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 , 对癌症患者镇痛要遵循按阶梯、按时、尽可能服用口服制剂等原则, 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耐受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由于癌症患者镇痛需要在不增加用药次数的情况下增加用药剂量直到症状缓解, 无用药剂量限值, 故导致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等癌症患者常用镇痛药DUI值均较大, 但符合WHO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中个体化用药的要求。
我院常用麻醉药品8种, 其中注射剂4种, 片剂3种, 芬太尼透皮贴1种, 6种药品的DUI≤1.0, 临床用药总体合理。片剂与针剂用量接近, 符合三阶梯用药规定基本原则。吗啡注射液和芬太尼注射液的DUI>1.0, 说明个别品种的麻醉药品使用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有待改进。
DUI值最低为哌替啶注射液, 仅为0.14。哌替啶注射液为常用的人工合成强效镇痛药, 适用于各种剧痛, 如创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麻醉前用药, 或局麻与静吸复合麻醉辅助用药等。其作用类似吗啡, 但效力约为吗啡的1/10~1/8, 维持时间较短, 持续约2 h~4 h, 且毒副不良反应大。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在治疗过程中有累积作用, 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 注射时还可以引起局部发炎和组织硬化, 反复使用可造成肌肉组织重度纤维化。由于其副作用多、成瘾性大, 只和阿托品配伍用于胆囊炎、胆绞痛、胆结石等, 因此在本次统计的药品中处方量远小于其他药。
DUI值最大为吗啡注射液, 硫酸吗啡注射液属强阿片类药物, 是缓解中、重度疼痛的有效药物, 也是WHO推荐的治疗晚期癌痛的首选药物。本药血药浓度达峰时间较长, 一般为服后2 h~3 h, 峰浓度也稍低, 消除半衰期 (T1/2) 为3.5 h~5 h, 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规定, 癌痛患者使用吗啡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极限数量, 由医生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决定剂量, 以尽量达到癌症患者无痛为目标[2]。因此, 我院吗啡注射液DUI值略大于1.0, 符合国家药品规定和临床用药的指导原则, 应视为合理用药。但吗啡注射液的处方数、总用量均大于吗啡缓释片, 与癌痛患者镇痛推荐使用片剂的原则不符。
芬太尼注射液为人工合成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 镇痛作用机制与吗啡相似, 作用强度为吗啡的60~80倍, 作用迅速, 维持时间短, 不释放组胺, 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小, 适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剧烈疼痛镇痛。由于本次统计中计算了止痛泵中使用的芬太尼注射液处方, 使得其DUI值偏大, 处方临床分布主要集中在手术室, 占85.17%, 用药总天数在所有药品中最大为1 106 d, 术后使用很频繁, 根据处方分析用量基本合理。
芬太尼透皮贴作为中度到重度慢性疼痛的止痛剂, 其镇痛效力是吗啡的80倍, 镇痛作用产生快, 不良反应比吗啡小, 血清芬太尼的浓度在12 h~24 h内达到稳定, 并在此后保持相对稳定直至72 h, 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适合口服困难患者使用等优点, 在临床已广泛用于中度到重度慢性疼痛的治疗, 文献报道将其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收到了良好效果[3]。临床分布显示该药在我院主要用于癌症患者镇痛, 与文献报道一致, 但总用药量和DUI都偏低, 与该药价格较昂贵有关, 也说明在新药的推广使用中仍存在一定问题。
综上所述, 我院主要麻醉药品的用法和用量基本合理, 针对性强, 医师对药品的药理作用、剂量要求和使用原则理解深刻, 认真执行处方和药品管理的各项规定, 但个别处方仍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药品仍存在超量和不合理增加用药频率的现象, 说明对药品药理和药物动力学了解不足。同时, 个别医师不遵循逐日处方的规定, 造成药品管理的混乱。在以后的工作中, 需要临床科室、麻醉科、药剂科等共同努力, 加强对麻醉药品特性、法律法规的学习, 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增加联合用药, 使麻醉药的使用更加安全、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朱旻.6894张门诊麻醉处方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9, 18 (2) :121.
[2]罗星云.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9, 23 (6) :64.
住院收入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篇3
关键词:住院收入,灰色关联分析,关联度,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各级医院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考验。医院如何适应医疗制度的改革, 主动顺应并积极应对医疗市场的竞争, 又好又快地推进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是当前医院急需解决的问题。营利是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要求, 谈到营利就必须涉及到收入。医院业务收入是反映医院经济效益, 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不仅体现了医院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 也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资金源泉, 是保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住院收入与多种因素相互关联, 以往在医院管理中涉及到多因素分析等方面内容时, 都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的。但统计方法要求有大样本, 典型概率分布和计算工作量大等不足, 使它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某些局限性。而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则克服了这些不足, 并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 从而为医院管理者在医院管理过程中提供了科学的、量化的、可靠的信息, 为医院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我院2005至2010年度医疗业务工作报表, 数据准确、真实、可靠。
1.2 方法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序列和影响系统行为的比较序列。
1.2.1 指标的选择
选择住院收入X0 (万元) 为参考序列, 出院人数 (X1) , 门急诊人次数 (X2) , 职工人数 (X3) , 平均住院日 (X4) , 病床使用率 (X5) (%) , 病床周转次数 (X6) , 固定资产 (X7) 万元,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 (X8) 作为比较序列。我院2005至2010年住院收入及相关变量 (因素) 值见表1。
1.2.2 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系统中各因素的物理意义不同, 导致数据的量纲也不一定相同, 不便于比较, 或在比较时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时, 一般都要进行无量纲化的数据处理。初值化: (平均住院日为低优指标, 为达到同趋势要求, 将平均住院日以倒数法转换为高优指标, 倒数乘以100) 。对原始数据 (参考序列即母序列X0 (t) 和比较序列即子序列Xi (t) 作初值化处理, 得生成数列 (表2) 。
1.2.3 计算X0 (t) 与Xi (t) 在各时刻t的绝对差△0i (t) , 见表3。
从中找出最小绝对差值△min和最大绝对差值△max, 本例:△min=0, △max=0.9062
1.2.4 所谓关联程度, 实质上是曲线间几何形状的差别程度。因此曲线间差值大小, 可作为关联程度的衡量尺度。对于一个参考数列X0有若干个比较数列X1, X2, ……, Xn, 各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各个时刻 (即曲线中的各点) 的关联系数ξ (Xi) 可由下列公式算出:求X0 (t) 与Xi (t) 在各时刻的关联系数ξ0i (t) (表4) 。
式中, ρ为分辩系数, 一般取ρ=0.5
1.2.5 因为关联系数是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各个时刻 (即曲线中的各点) 的关联程度值, 所以它的数不止一个, 而信息过于分散不便于进行整体性比较。因此有必要将各个时刻 (即曲线中的各点) 的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值, 即求其平均值, 作为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间关联程度的数量表示, 计算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的关联度r0i值, 见表5。
1.2.6 将m个子序列对同一母序列的关联度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 便组成了关联序, 它反映了对于母序列来说各子序列的“优劣”关系, 排关联序:r06>r01>r02>r07>r08>r05>r04>r03。
1.2.7 住院收入构成及关联度情况见表6。可以看出关联度最大的是药费, 其次是床位费, 第三是检查费。
2 结果与分析
2.1 本文提供的8个比较因素中, 病床周转次和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是直接反映医院医疗服务效率和资源有效利用、间接反映和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职工人数是反映医院规模的 (在病床数相对固定的条件下) , 门急诊人数既能反映医疗质量也能体现医院规模, 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受院外因素影响较大。
2.2 在住院收入与各有关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中, 可以看出病床周转次关联度最大, 为0.7470, 加快病床周转次数, 可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提高医院效益。其次为入院人数的关联度0.7315, 说明其对住院收入有较大的影响, 加强病床的周转次数, 缩短平均住院日, 从而提高病床使用率, 入院人数就越多。
门急诊人次数的关联度为0.7236与前两者接近, 说明其对住院收入有较大的影响, 入院人数与门急诊人次数有正向关系。医院应进一步改善就诊环境, 方便患者就诊, 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吸引更多的患者。
在医院住院收入与各有关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中, 可以看出固定资产的关联度为0.7078, 说明选择项目中以固定资产的投入对住院收入有较大的影响, 特别是高精尖仪器设备的购进, 增加了检查项目, 提高了诊疗水平, 促进了业务收入的增加。
再次为病床使用率, 关联度为0.6458, 提高病床使用率能达到创收的目的, 但应按医院的有关规定, 避免增加院内感染等负面的影响。实际占用总床日数的关联度为0.6461, 它是评价医院工作效率的总量指标、是计算病床使用率等质量指标的基础。职工人数的关联度排最后, 为0.5621, 说明职工人数的增加在一定条件下可创造更多的效益, 但人员配备应合理, 杜绝人员闲置和人力资源浪费, 保持职工队伍的精干和高效。要符合医院发展规划要求, 避免人浮于事。
平均住院日的关联度为0.5709, 说明与住院收入的关联度相对较弱, 医院应缩短平均住院日, 使医院在实现资源成本最小化的同时, 减少患者的直接和间接费用,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同时也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 达到医院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2.3 近年来药费占住院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 一方面与住院医生在选择治疗用药时, 忽视一般药物的使用, 过多地选择新药及昂贵药品有关;另一方面, 与致病微生物抗药性增强, 常规用药疗效不好, 临床上使用新药、进口药品增多有关。由于医院药品销售的边际收益较低, 而劳务价值又未能充分体现, 要实行增收的目的就必销售大量的药品才能达到, 特别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药品价格受市场和成本的影响, 上涨辐度较大且较频繁以及各种不正常的药品回扣现象的影响, 将诱发药品的不合理使用, 并造成医院费用不断上涨。在住院收入中检查费占了较大的比重, 但各项检查仍应以合理、有效及适用为原则, 避免过多依赖于医疗设备的检查来指导治疗, 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2.4 通过对我院住院收入的关联因素分析, 住院收入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改善服务环境、提高医疗质量、吸引更多患者就诊、工作量增加和效益提高而取得。从以上分析来看, 今后, 我院要提高经济效益, 就必须以患者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进一步加强专科、特色门诊的建设, 努力提高医疗质量, 美化就医环境,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通过精湛的技术, 优质的服务, 赢得患者信任, 扩大社会宣传及影响, 提高社会效益, 以加大对患者的吸引力。
3 讨论
对于两个系统之间的因素, 其随时间或不同对象而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量度, 称为关联度。在系统发展过程中, 若两个因素变化的趋势具有一致性, 即同步变化程度较高, 即可谓二者关联程度较高;反之, 则较低。因此,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 亦即“灰色关联度”, 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对各子系统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概念, 意图透过一定的方法, 去寻求系统中各子系统 (或因素) 之间的数值关系。因此, 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于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提供了量化的度量, 非常适合动态历程分析。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创的一种新型理论, 它适用于系统因素、结构及因素关联不完全明确, 即信息不完全的数据分析。在现有系统分析的量化方法中, 大都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指数分析、主成分分析等, 其中以回归分析用得最多。然而回归分析有其固有的弱点, 如要求有大量样本, 要求样本有较好的分布规律, 计算工作量大, 可能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现象, 因此大都只用于少因素的、线性的系统, 对于多因素的, 非线性的系统则难以处理。而灰色系统提出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所需要的时间序列短、统计数据少, 不要求数据有典型分布, 算法简便易行, 而被广泛应用。医院住院收入也是一个灰色系统。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灰色关联理论, 对影响我院住院收入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计算灰色关联度, 并排出关联序, 从而得出不同因素对住院收入影响的定量结果[1,2,3,4,5]。综上所述, 灰色系统灰色关联理论能够全面地、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医院住院收入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且能够使这种原本模糊的、仅限于定性描述的关系, 得以清晰地量化。因此应用灰色关联分析, 分析影响住院收入的因素, 是科学的、可靠的。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法[M].武汉:华中理工学院出版社, 1987:17-34.
[2]王学知.病床周转次数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 2008, 15 (3) :203-204.
[3]邵珠艳.医院工作质量的灰色综合评判[J].中国医院统计, 2006, 13 (1) :15-16.
[4]严茂春.某院住院收入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 2010, 17 (2) :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