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住院患者

2024-10-26

肿瘤住院患者(精选8篇)

肿瘤住院患者 篇1

统计资料表明: 中国甲状腺癌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50 岁以上, 且在未来的20 年里, 发病和死亡情况都呈上升趋势[1]。从地域方面看发病: 城市高于农村, 南方沿海和东部地区要高于北方内陆和中西部地区[2]。目前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基因治疗、诱导分化治疗和相关蛋白抑制治疗等方法[3]。且在治疗过程中, 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有相应提高。本文通过对72 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护理情况的分析, 找出提高该病护理治疗的可行方式, 为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更好恢复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 - 01 ~ 2012 - 01 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 患者的诊断均经过我院或其他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影像或病理依据而确诊, 列入研究范围的患者入选标准为: 患者有正常交流能力, 清楚自己所患疾病, 并对自身甲状腺肿瘤有一定的了解; 患者家属对于本研究积极配合及参与; 愿意接受随访。经过筛选, 共有72 例患者列入研究范围。一般情况见表1。

经 χ2检验, 我院肿瘤外科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分组, 两组甲状腺肿瘤患者在性别、肿瘤类型和疾病确诊地点方面差异的显著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1. 2 方法

根据病历记载内容, 按照常规医嘱给以治疗性护理的患者为常规护理组, 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疾病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以及增加护患沟通次数为综合护理组。

1. 2. 1 疾病健康教育

将甲状腺的结构、位置, 肿瘤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预后等情况打印做成纸稿, 或者提供U盘拷贝, 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因地制宜组织讲座、鼓励患者家属一起参加, 由本科医生或者研究生现场解答, 争取使患者和家属达到对该病有一定认识, 并能够在医生或护士指导下进行深入了解的理论基础。

1. 2. 2 心理疏导

多数甲状腺肿瘤患者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 恐惧、烦躁、迷茫甚至绝望等心理比较常见, 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负面情绪的流露, 并鼓励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一起关注患者情绪变化, 争取早发现、早干预, 尽力帮助患者及早摆脱不良心理,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念和决心。

1. 2. 3 增加护患沟通次数

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除了正常执行医嘱以及常规查房外, 不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有额外接触, 但在综合护理方式中, 恰恰鼓励护理人员与患者或患者家属多交流, 多沟通, 对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指导。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 0 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应用u检验, 计数资料应用 χ2检验进行评价。建立Excel数据表, 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均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日、出院时情况等。

2 结果

2. 1 甲状腺肿瘤患者综合与常规护理方式下住院

费用和住院日对比

见表2。

经u检验, 综合护理方式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低于常规护理组, 其差异的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2.2甲状腺肿瘤患者综合与常规护理方式下出院情况对比

见表3。

经 χ2检验, 综合护理组的治疗有效 ( 治愈+ 好转) 率高于常规护理组, 未愈或死亡率低于常规护理组, 其差异的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3 讨论

近年来, 甲状腺肿瘤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尽管有多种治疗手段和方法, 但优质的护理服务必不可少。有研究将快速康复外科 ( Fast track surgery, FTS) 的核心理念用于指导护理用于甲状腺癌手术病人, 可以使患者尽快恢复效果好。手术安全性和患者生活质量都有所改善[4]。而如果开展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 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 促进患者的配合及适应, 提高康复效率[5]。本研究的综合护理主要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加入对患者本人、家属的健康教育, 进行心理疏导, 并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或患者家属的沟通次数和出院随访。通过科室护理工作的探索发现, 综合护理组患者的人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都低于常规护理组 ( 见表2) , 而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 出院时恢复较好 ( 见表3) , 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起到很大作用。分析认为, 目前, 患者对疾病的参与意识比较强, 但对于疾病却极为陌生, 疾病健康教育不仅帮助患者对疾病本身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对医护工作也有所理解和体会, 有利于医嘱的顺利进行以及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适感能够充分理解、理智面对, 不仅有利于病情恢复, 还有效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和处置。这可能是综合护理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低, 出院情况好的原因之一。在健康教育基础上, 增加护患沟通次数, 也是科室顺应时代发展、改进护理方式的一种大胆尝试。通过沟通, 我们意识到, 即使在疾病诊治上医护在技术层面有绝对话语权, 但也不应该一味宣教, 单纯讲授, 还应该多多换位思考, 理解患者的关注所在, 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同时由于增加了随访的内容, 也有助于我院对该病的进一步研究, 此结果与部分同行的研究结果一致[6]。

在科室综合护理工作的实践中, 还增加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内容。近年来, 很多研究发现, 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堪忧[7], 而有效的心理排解可以减少致痛因素, 从而有效缓解癌性疼痛和癌因性疲乏程度[8], 分析认为这是综合护理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的原因之一。综上, 本研究认为, 综合护理方式对甲状腺肿瘤患者的因条件有限, 本研究中未涉及抑郁指数评分等内容, 在今后的工作中欲加入该项内容以利于深入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肿瘤外科的综合护理方式与常规护理方式在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在我科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 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增加护患沟通次数、心理疏导等措施, 应用u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接受综合护理方式的患者人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低于常规护理组, 而治疗有效率好于常规护理组 (P<0.05) 。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人均住院费用降低、平均住院日缩短、提高治疗有效率有一定帮助, 考虑与促进患者深入了解并理智面对疾病、心理压力减轻、利于医嘱执行有关, 进而得到较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综合护理,甲状腺肿瘤,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玉恒, 郭兰伟, 张玥, 等.中国2008年甲状腺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的估计及预测[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 18 (3) :200-203

[2]孙嘉伟, 许晓君, 蔡秋茂, 等.中国甲状腺癌发病趋势分析[J].中国肿瘤, 2013, 22 (9) :690-693

[3]陈静, 何霞云.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治疗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 2014, 24 (4) :310-315

[4]吴慧, 伍云静, 高铭云.甲状腺癌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5, 13 (21) :2091-2093

[5]李佳, 乔正学, 张静, 等.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 (6) :1089-1092

[6]李晓霞, 曾定芬, 阳静, 等.综合护理干预在青少年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 (17) :2679-2681

[7]董惠娟, 袁心慧, 高琦, 等.护理干预对首次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107-108

[8]胡家婷.放松训练联合心理疏导在缓解肿瘤患者癌性疼痛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 21 (1) :241-243

肿瘤住院患者 篇2

【关键词】 护理安全问题;肿瘤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36-02

住院患者的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肿瘤科患者因病情严重、使用化疗药物、老年患者多等原因住院期间容易发生坠床、烫伤、用药错误、情绪抑郁、引流管拔除等安全问题[1]。为提高肿瘤住院患者的安全意识,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管理,现将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護理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

1.1 意外跌倒与坠床 肿瘤患者本身免疫力和各项功能下降,导致虚弱、活动无耐力易跌倒,或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都会增加跌倒和坠床的几率;治疗中应用的降压药、降糖药、利尿剂、止痛剂导致患者体力下降,放化疗的途中没有家属的陪伴容易跌倒;医院的基础设施如物品摆放不当、地面太滑、光线太暗等都会导致患者跌倒[2]

1.2 药物使用错误 肿瘤住院患者有部分是一体多病,需要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所以很多患者特别是一些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力差导致用药混淆或随意增减药物。

1.3 情绪抑郁 肿瘤患者大多因漫长的病程和疾病带来的痛苦而感到绝望、悲观、焦虑,甚至做出自杀的过激行为。

1.4 PICC导管意外脱出或拔除 有部分患者在夜间睡眠时由于穿刺部位瘙痒或不适而无意识的将导管拔除。

1.5 褥疮 患者体力差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身体的局部受压时间过长,血液循环受到影响,造成皮下组织坏死形成褥疮。

2 护理管理对策

2.1 加强对护士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强化护理的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技术水平、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塑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护理团队。

2.2 预防跌倒和坠床的护理 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有关跌倒和坠床因素评估,在具有危险因素患者的一览表、床头卡及注射牌上注明类似“预防跌倒”等字样;嘱咐患者住院期间最好有家属陪护,要穿宽松行动方便的衣裤和防滑鞋,睡觉前要拉好床挡,固定好床轮;行走过程中如出现头晕、两眼发黑、腿软乏力时要立即扶墙就地坐下或蹲下,并向周围人员求救;使用降压药、降糖药、麻醉药、利尿剂等的患者,行走时要遵循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行走的“三部曲” 原则;尽量将患者的常用物品摆放固定就近位置,教会患者呼叫器的使用;增加基础设施,疗区尽量采用防滑砖,地面潮湿时要设有“小心地滑”的警示牌,浴室和洗手间要安置扶手和防滑垫,灯光要柔和,亮度适宜。

2.3 安全用药的护理 耐心的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药物的名称、剂量、服用方法,尽量将患者每天的口服药按次发放,并嘱患者当场服下[3]。夜间服药时,要将患者叫醒,避免患者意识模糊时服药造成呛咳、误入气管。肌注或静脉注射药物后,嘱咐患者休息5-10分钟后再行走。

2.4 情绪抑郁的预防 护士要多与患者沟通,要用和蔼的态度和真诚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视患者如亲人,给患者亲人般的感觉,了解患者的心理,鼓励患者之间交流,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5 PICC导管的护理 正确固定导管,要用无菌透明敷料将导管外漏部分交叉牢固固定,每天检查保证固定完好,对于意识模糊、躁动、记忆力减退的患者要反复强调注意事项,夜间加强巡视。

2.6 褥疮的预防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尽量使用防褥疮气垫床,保持患者衣物和床单的柔软、清洁,每天温水擦浴,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按摩受压部位。

3 护理管理体会

3.1 肿瘤住院患者因其疾病的特殊性对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护理安全方面,要规避护理安全风险就必须提供高质量的、高超标准的、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这就需要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护理团队,这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最基本需要。只有有了规范化、职业化的护理团队,一些具体的护理措施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才能有效避免患者跌倒、坠床、导管脱落、褥疮的发生。

3.2 在提高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意识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安全教育[4]。患者的不良情绪是护理安全的巨大隐患,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引发护理安全问题;由于患者自身的护理安全意识欠缺,也容易导致坠床、导管脱落等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总之,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风险意识,建立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对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不但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还可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丁粉红.肿瘤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防范[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8):347-348.

[2] 韦昌群,穆峰,廖春英.肿瘤患者跌倒常见因素中的病房设施缺陷与改进措施[J].现代医院,2012,12(2):99-100.

[3] 黄慧明,雷蓉.肿瘤科住院老年患者安全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院,2012,(9):173-174.

肿瘤住院患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病案统计室《病案管理与卫生统计系统》数据库, 疾病诊断按照ICD—10国际疾病诊断编码进行分类和统计, 所有病例都是选取主要诊断结果进行统计, 数据真实可靠。

2 结果与分析

2.1 恶性肿瘤住院人数和构成情况[2]

2009岁—2014年我院住院总人数为79 288人次, 其中恶性肿瘤住院患者3 109人次, 占总住院人数的3.92%。恶性肿瘤患者住院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9年340人次, 到2014年上升到677人次。具体数据见表1。

2.2 恶性肿瘤住院病例疾病构成及顺位[3]

3 109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排在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是胃恶性肿瘤643例, 占20.68%;气管、支气管、肺恶性肿瘤517例, 占16.63%, 其中气管和支气管恶性肿瘤9例, 占1.74%, 肺恶性肿瘤508例, 占98.26%;食管恶性肿瘤482例, 占15.5%;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428例, 占13.77%, 其中卵巢恶性肿瘤35例, 占8.18%, 输卵管恶性肿瘤2例, 占0.47%, 子宫内膜恶性肿瘤26例, 占6.07%, 子宫颈恶性肿瘤354例, 占82.71%, 其他11例, 占2.57%;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180例, 占5.79%, 其中胆管恶性肿瘤9例, 占5%, 肝恶性肿瘤171例, 占95%。见表2。

2.3 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性别和年龄分析

在3 109例恶性肿瘤病例中, 男1 719例, 女1 390例, 男性比例为55.29%, 女性比例为44.71%, 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女性, 男、女性别比为1∶0.81。见表2。

将3 109例恶性肿瘤病例按年龄划分, 其中中小于30岁的有22例, 占0.71%;30岁~39岁的有64例, 占2.06%;40岁~49岁的有260例, 占8.36%;50岁~59岁的有853例, 占27.44%;60岁~69岁的有1 088例, 占35.00%;70岁~79岁的有699例, 占22.48%;大于80岁的有123例, 占3.96%。见表3。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2009年—2014年我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呈上升趋势, 且高发年龄段主要集中在50岁~80岁之间。恶性肿瘤患者增多与当前全球气候变暖, 环境污染, 饮食结构不合理, 吸烟及酗酒等因素有关[4]。在3 109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中, 前5位恶性肿瘤疾病出院人数总计为2 250例, 占恶性肿瘤患者的72.37%, 男性多于女性, 可能与男性社会及工作压力较大, 生活范围和生活习惯与女性的差异有关。一方面男性吸烟、酗酒、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相对多于女性,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男性通常作为家庭经济顶梁柱, 承担经济、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更大。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构成, 对于我县恶性肿瘤疾病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首先要注重预防, 特别是高危人群, 最好定期体检, 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可最大限度减轻疾病的伤害, 提高生活质量。其次应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大力提倡净化空气, 减少雾霾, 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再者就是普及卫生保健知识, 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 保证充足的睡眠, 维持愉悦、平和的心理, 戒烟、戒酒,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摘要:目的 对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为恶性肿瘤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病历首页信息中的主要诊断为依据, 以国际疾病分类编码, 按照年龄、性别分别进行统计, 并计算出构成比, 对我院2009年—2014年的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出院患者占全部出院总人数的3.92%。男、女性别比为1∶0.81, 男性多于女性, 且高发年龄段主要集中在50岁80岁之间。排在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是胃恶性肿瘤, 气管、支气管、肺恶性肿瘤, 食管恶性肿瘤, 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 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结论 应全面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对中老年人群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住院患者,恶性肿瘤,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吴朝红, 吴吉林.重庆市万州区2006—2010年住院肿瘤病例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 2012, 19 (2) :149-151.

[2]胡玉亮.2011—2013年我院住院病人前10位恶性肿瘤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 2014, 21 (3) :231-232.

[3]费芮, 田正刚.12 130例恶性肿瘤病例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 2014, 21 (1) :79-80.

肿瘤住院患者 篇4

1 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

1.1 安全事件收集

运用非惩罚性自动上报系统, 对2008年5月~2012年5月我院肿瘤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呈报, 结果发现此期间有100例肿瘤住院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1.2 肿瘤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1.2.1 安全管理不到位

100例不良事件中, 有70例为肿瘤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 占70.0%。具体主要包括:压疮42例 (占60.0%) , 跌倒14例 (占20.0%) , 自残自杀5例 (占7.1%) , 烫伤2例 (占2.9%) , 坠床6例 (占8.6%) , 刺伤1例 (占1.4%)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 压疮发生的比例, 其发生率最高。我院肿瘤科晚期癌症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疾病、病痛、活动能力受限、情绪影响等原因使患者处于压疮高风险的条件之下, 而护理人员对患者周围环境的危险因素以及患者自身活动能力评估不全以及护理人员人数不足导致对患者安全管理不足;或者即使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存在, 但是采取的措施不规范, 从而也会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2]。

1.2.2 护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呈报系统所呈报的不良事件中由于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足21例, 占21.0%, 主要表现在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以及病室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足等方面。用药错误占此类不良事件的首位, 为10例 (占47.6%) , 其余为条形码打错、高危药物外渗以及药物漏用等。在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短缺以及治疗任务繁重的情况之下, 护理人员常常会省略一些必要的查对环节与操作流程, 再加上新到岗护士、实习护士对药物知识和护理实践知识等认识度不足, 从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1.2.3 护患沟通不足

护患沟通不足事件有4例 (占4.0%) , 主要是由于护士的专业素质欠缺、不履行知情同意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1.2.4 器械物资管理不规范

此情况下不良事件有5例 (占5.0%) , 此类事件的发生提示护士应正确对环境物资安全因素进行评估。

2 护理安全问题的预防及护理管理对策

2.1 建立安全护理管理体系

对护理工作制度以及护理常规、工作流程、护理质量考评标准等进行修订与完善, 应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与相关的操作流程等, 特别是护理核心制度的实施。严格落实护理质量的三级管理, 以减轻护士长非护理事物方面的负担, 改变护士长夜查房流于形式, 实行护理组长与护士长二线以及三线值班制度。构建全面的护理安全防范体系, 在患者床头牌上实行护理安全隐患告示, 对存在跌倒以及压疮风险的患者而言, 应进行高危因素的评估, 积极采取防范对策。住院患者均须佩戴手腕带, 至少同时有两种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 防范患者身份识别出现错误等。

2.2 加强护理安全观念的培训与教育

我院护理部主要对低年资的护士进修三级培训, 组织新护士岗前培训, 定期对3年内的护士进修制度、操作流程、理论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 定期进行考核。各个科室均需按照护理部的相关要求, 针对专科特征督查三基理论以及进行专科理论与专科操作、专科应急能力方面的训练等。除此之外, 护理部制定护理安全专题培训重点, 学习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护理职业道德等。

2.3 合理配置护士人力资源

我院护理部根据各科人员情况和工作量合理调配护理人员, 实行连续性排班 (APN排班) , 让高职称、高年资的护师竞选护理组长, A班及P班均设有1名护理组长, N班由各科轮派1名组长值内、外科二线班, 护理组长承担解决护士的业务求助。护士长在排班时注意新老人员、能力强弱搭配, 弹性排班, 保证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3]。

3 结论

为了确保肿瘤住院患者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中, 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对患者科学规范的护理, 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意识以及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 从而达到护患身心安全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红.护理程序在预防肿瘤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10) :379.

[2]吴剑辉, 郑美春, 邹本燕, 等.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Z1) :216-217.

肿瘤住院患者 篇5

1 肿瘤患者临床医疗资源低效利用的原因

1.1 非适宜住院日的存在

美国兰德公司通过对许多国家的住院服务技术项目进行评估后,得出的结论是:1/4的住院日和诊断操作是不必要的,所提供的2/5的治疗药物是不起作用的[1]。马谢民等[2]在1998年对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4个择期手术病种的适宜住院日进行研究,得出“44.71%的住院日为非适宜住院日”的结果。由此可见,目前非适宜住院日的现状令人担忧。非适宜住院日比例较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患者入院初期进行的各种常规检查和化验绝大多数都是可以在门诊完成的。从有效利用资源的角度衡量,把不需要住院就可以完成的检查和化验推迟到住院期间完成,或者进行重复检查和化验,显然是不合理的。二是住院流程各阶段(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对患者的诊疗毫无意义的等待时间过长。

1.2 80%的医疗行为发生在20%的住院日中

我院通过对2007年收治的1784例胃癌、食管癌、乳腺癌的手术和非手术患者的住院日进行分析,发现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15~25日,放/化疗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12~15日。在患者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行为分析中发现,80%的医疗行为发生在20%的住院日中。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诊疗过程中发生的医疗行为主要集中在手术日、放/化疗日等诊疗关键日,而80%的“无效”或“低效”住院日仅需要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化验与治疗,处于医疗资源消耗的低水平阶段。放/化疗患者所发生的医疗行为呈现一定周期性,一般以7日为一个治疗过程,剩余住院日常以观察或休养为主,这对临床医疗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如果把大量需要术前检查、处于恢复期或带有休养性质的病员留在医院,不仅增加无效住院日,也造成社会负担加重及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医院合理高效地利用医疗资源。

1.3 医疗费用补偿政策的导向作用

深入分析当前临床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患者住院成本较高的现况,可总结出当前“住病难、看病贵”的症结在于医疗费用的补偿政策。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形式,门诊费用主要由个人账户支付,患者先行垫付后再于当地医保部门报销,且报销比例低于住院报销比例;住院费用主要由统筹基金支付,个人直接负担剩余医疗费用,且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高。因此由于当前医疗费用补偿政策对于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方式及报销比例的差异,患者作为理性经济人会做出理性消费选择,这就引导了患者盲目住院,甚至仅为进行放/化疗后的健康检查也要占用3~5日的住院日,造成“门诊挤住院”的现象愈演愈烈,进而导致患者住院难、看病贵、住院日增加及统筹基金支出增加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患者、医院和政府三方利益。

为减轻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的个人负担,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陆续调整了有关政策,并于2004年5月10日出台了《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病种管理规范》,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与住院报销比例相同,这样可避免“门诊挤住院”现象的发生。但门诊特病管理的优惠政策未能涉及异地医保患者,许多从外地来京求医的患者不得不等待住院,以能报销检查、化验等费用,造成患者“门诊挤住院”现象愈演愈烈[3],进而入院难,入院后床位使用效率降低,影响了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2 建议

创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患者、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院三方共同的努力。

2.1 完善医保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六条指出,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对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作了具体的制度安排,提出三项重点措施:一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等;二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包括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4]。《意见》及《实施方案》的出台将大大加快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进程,对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政策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的过程中,一方面建议各级政府医疗保险主管部门加强对支付结算方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试点工作,包括支付方式和标准、结算范围和程序、审核办法和管理措施等有关内容,逐步形成对患者医疗消费的约束力,从而鼓励患者节约医疗资源。

2.2 鼓励患者门诊治疗,推行日间病房模式

要加强对患者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和教育,鼓励患者进行门诊治疗,加强门诊特殊病种的管理,可减少因“门诊挤住院”导致统筹基金支出增加的现象,降低患者医疗成本,节约临床医疗资源。目前,对于短期住院观察、治疗和进行特别检查的病人,在一些医院已相继成立了日间病房(day-care unit),它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介于门急诊与住院之间的诊疗模式,用以分流特需病人,改善服务。该模式可以分流出一部分需要住院、但经简短观察治疗即可出院的病人,使病房床位空出,可多收疑难重症病人,并使各种设备、仪器等医疗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可以提高住院床位的周转次数和使用率,利于促进病人的康复和提高生存、生活质量;可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和拓展人性化服务内涵,而且对于医院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

2.3 加强临床路径研究

医院需要加强内部管理,重组医疗流程,在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运用临床路径方法,去除无效住院日,进一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提高病床利用效率,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以达到政府、患者和医院三方共赢的目的。

2.4 加强肿瘤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

面对当前费用控制主要集中在治病费用的控制上,医院提供的诊疗服务应前移至预防疾病,加强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投入,对于肿瘤疾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降低健康风险,改善健康状况,从而从根本上降低医疗支出,有效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王兴洲.不必要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7.

[2]马谢民,英立平,张丹,等.适宜住院日判断标准及其应用初探[J].中国医院,2000,4(1):42-45.

[3]吴红卫,郭海华,王德雷.关于门诊特殊病种医疗保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03,6(5):221-22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OL].(2009-04-06)[2009-04-10].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zcfgs/s7846/200904/39847.htm.

肿瘤住院患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成立课题讨论小组

由12名专业人员组成课题讨论小组, 其任务主要包括对我国住院肿瘤患者家庭状态进行分析, 找到测评的主要内容;回顾国内外有关肿瘤患者测量和评价的相关文献, 拟定住院肿瘤患者家庭状态的初始评估量表;选择咨询专家并编制专家咨询问卷;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评分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最终的住院肿瘤患者家庭状态评估量表。

1.2咨询问卷条目池的选取

通过文献查阅、专家访谈以及课题讨论小组前期对住院肿瘤患者家庭状态所做的理论研究, 结合我国国情, 以吴袁剑云主译的第3版《护理结局分类》为框架, 形成住院肿瘤患者家庭状态的初始评估量表, 包括9个维度和126个备选条目。

1.3 形成专家咨询问卷

专家咨询问卷由3部分组成: (1) 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 包括专家的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10个方面。 (2) 住院肿瘤患者家庭状态调查问卷, 依据Likert 5级分类法将量表条目按重要性程度划分为5级, 由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 对应分值为1~5分, 并请专家提出建议。 (3) 专家自评表:由判断依据 (分别为实践经验、主观判断、国内外参考文献和理论分析) 和专家对调查内容的熟悉程度 (分别为很熟悉、熟悉、一般、不熟悉、很不熟悉, 相对应的分值为1.0、0.8、0.6、0.4、0.2) 组成。

1.4咨询专家入选条件及组成

Brown[3]指出, 挑选专家是Delphi法预测成败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按照代表性与权威性原则、学术专家与管理专家相结合原则, 依据专家知识结构、社会职务结构和年龄结构来遴选专家[4]。本研究专家入选条件: (1) 本科及以上学历; (2) 副高及以上职称; (3) 对护理结局分类有一定了解; (4) 自愿参与本课题的研究且具有一定积极性。最终选定的咨询专家包括临床护理专家、护理管理专家、护理教育专家、临床医疗专家和医院管理专家, 共22名。

1.5 德尔菲咨询过程

本研究于2014年11月1日-12月30日进行2轮专家咨询。采用Likert 5级分类法进行打分, 并结合专家自评问卷来了解专家的权威程度, 第一轮以专家咨询情况反馈表的形式将每个指标的条目相关性赋值均值、条目满分率、变异系数以及专家文字性建议向课题讨论小组进行反馈, 以形成第二轮咨询问卷。第二轮专家咨询后, 专家对条目的打分出现了集中的趋势, 初步确立住院肿瘤患者家庭状态量表。

1.6 指标筛选的要求

有研究表明, 其要求主要包括: (1) 对比指标在专家心目中的重要性; (2) 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3) 使评价表尽量简单、易操作、准确[5]。本研究的筛选标准为条目相关性赋值均值 (M j) >4.5、条目满分率 (K j即选择5分的比率) >60%、变异系数 (CV) <0.25, 同时结合专家的建议, 经过课题讨论小组集体评议对量表条目进行筛选。

1.7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专家意见的离散程度用变异系数和肯德尔 (Kendall) 协调系数值表示。

2 结果

2.1 咨询专家一般情况

德尔菲法专家的推荐人数为15~50人[6]。本研究中, 22位咨询专家的年龄分布为42~57岁, 专家的一般情况见表1。

2.2 专家积极性

专家的积极性表示专家对研究问题的关心和合作程度, 用问卷的回收率和专意见的百分率来表示。本研究第1轮专家咨询, 回收率为96%, 有15位专家提出意见。第2轮专家咨询, 回收率为100%, 有6位专家提出意见。

2.3 专家权威程度

专家的权威程度 (Cr) 是影响评价、预测结果精度的重要指标, 为判断依据 (Ca) 和熟悉程度 (Cs) 的算术平均值, 即Cr= (Ca+Cs) /2[7]。一般认为, 应用Delphi法的研究对专家的权威系数计算在0.7以上已是非常好[8]。本研究中, 专家的权威系数均在0.80以上 (表2) , 认为有较高的权威性。

2.4 专家意见的一致性

本研究中, 专家意见的一致性用专家意见的离散程度指标表示, 包括变异系数 (CV) 和协调系数 (W) [9]。咨询专家对条目评价的离散程度用协调系数来反映, 正常值为0~1, W值越大说明量表中条目的协调程度越好。咨询专家对条目评价的波动度用变异系数来反映, CV越大说明专家意见的离散程度越大。经过两轮的专家咨询, 各条目的变异系数均<0.25, 量表总体的协调系数为0.419, 具有统计学意义。第2轮各维度及总体的协调系数均较第1轮有所提高, 说明专家意见一致性较好, 见表3。

2.5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本研究中, 用重要性赋值均数来说明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第1轮咨询中, 评分在4.0分以下的指标有47个。根据专家对条目的重要性评分, 结合专家的对课题的文字性建议对量表条目进行修改后形成第2轮咨询表 (共5个维度和69项条目) 。第2轮咨询中, 评分在4.0分以下的指标有9项, 最终形成了有5个维度和53项条目的住院肿瘤患者家庭状态量表。

2.6 量表条目的选择

在两轮专家咨询过程中, 部分专家对量表的条目提出了修改意见。在第1轮专家咨询后, 量表维度由原有的9个调整为5个, 将家庭应对、家庭正常化、家庭弹性合并为家庭正常化;家庭功能、家庭完整性、家庭氛围合为为家庭功能。126项条目修改为69项, 其中, 处理突发事件积极、灵活与发生灾难后家庭成员可相互合作、积极应对合并为处理突发事件时, 家庭成员可相互合作、灵活应对;以家庭为中心消除突发事件修改为消除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时表现出自信;与近亲家属频繁交往、为患者提供与年龄/能力相适宜的活动去除;新增条目为帮助患者及家庭成员增加一定的医学知识, 等等。第2轮专家咨询后, 量表条目由69项调整为53项, 其中, 将接受成员间的差异、为家人提供私人空间、共同讨论家庭相关问题并解决及与家人协商做医疗决定去除;将消除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时表现出自信修改为消除疾病的不良影响时, 家庭成员表现出自信;将参与护理计划与共同参与制定护理目标合并为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 等等。经过以上两轮专家咨询, 最终形成有5个维度和53项条目的住院肿瘤患者家庭状态量表。

3 讨论

3.1 本研究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德尔菲法是Delphi中文译名, 我国称之为专家评分法或专家咨询法[10], 因其匿名性、信息反馈、统计推断3大特性在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1], 并能避免专家的横向联系, 只与调查者发生联系, 专家之间不能相互讨论, 经多轮的归纳、总结、修改, 最后形成一致意见。避免了权威专家干扰结果, 反映了专家的真实想法[12], 被公认为护理质性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13]。本研究在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中, 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和100%, 符合统计学的要求, 充分反映出专家对此项研究的积极支持。专家选择方面, 选择在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医院管理、临床医疗和护理管理方面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 本科以上学历, 职称为副主任以上的专家或教授,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专家的权威程度, 对课题也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它以权威系数来表示, 即判断系数和熟悉程度的算术平均值, 取值范围为0~1, 数值越高表示该专家对所咨询内容的权威程度越高[14]。本研究的专家权威系数均在0.8以上, 证明在此领域有着很高有权威性, 研究结果有较强的可靠性。李平等[15]认为, 专家意见的一致性用专家意见的离散程度指标来表示, 包括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本研究进行的两轮德尔菲咨询, 在第1轮专家咨询后, 总体协调系数为0.305, 将均数<4.0, 变异系数<2.5的条目结合专家意见, 对其进行修改;第2轮中, 各条目的变异系数较第1轮有明显降低, 而量表的总体协调系数达到0.437, 较第1轮明显升高,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专家意见比较集中, 一致性程度较高。

3.2 研制住院肿瘤患者家庭状态量表的意义

在我国, 绝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的日常生活, 主要依靠其家庭在生理、心理、经济方面给予的照顾。作为社会上一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的慢性病, 恶性肿瘤的发病人群对家庭的依赖程度远非其他疾病可比。家庭是个人生活的最小社会单位, 癌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健全与否, 可直接影响患者对癌症的态度、行为乃至效果, 继发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疾病转归、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16]。对恶性肿瘤患者而言, 良好的家庭状态能够缓解肿瘤患者的心理压力, 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家庭负担, 有利于病情的缓解, 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家庭状态的研究, 因选择的研究量表不同, 得到的预期结果也不一致, 无论选择哪一种量表, 都希望能够促进肿瘤患者的康复。本研究从护理结局的角度出发, 来评价恶性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家庭状态, 以了解家庭对于肿瘤这一应激源的应对情况, 家庭在这一事件中所表现的功能, 家庭的经济和健康状况以及家庭在治疗和护理方面的支持程度, 在此基础上, 来评价家庭在各方面的不足之处, 对家庭成员进行一定的指导, 为日后住院肿瘤患者的家庭状态的评估提供一种测量工具。

综上所述, 本研究在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 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 综合专家的意见, 经课题讨论小组认真讨论, 最终制定出由5个维度 (家庭正常化、家庭功能、家庭经济健康状况、家庭参与专业护理和治疗过程中的家庭支持) 和53个条目所组成的住院肿瘤患者家庭状态量表。下一步将对我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评价量表的信度及效度, 以验证其适用性, 使之能够成为科学、客观的测量工具, 以便在临床推广使用, 同时, 也为日后其他研究者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要:目的:研制适合我国住院肿瘤患者家庭状态的评估量表, 为评估我国住院肿瘤患者的家庭状态提供良好的测量工具。方法:以第3版《护理结局分类》为框架, 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访谈, 确定备选指标, 经课题小组讨论形成专家咨询问卷, 采用德尔菲法 (Delphi Method) 对全国22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结果:通过2轮专家咨询, 最终形成了包含家庭正常化、家庭功能、家庭经济与健康状况、家庭参与专业护理和治疗过程中的家庭支持5个维度, 53个条目的测量工具, 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6%和100%, 专家权威系数为0.84, 协调指数分别为0.305和0.437。结论:采用德尔菲法形成的住院肿瘤患者家庭状态评估量表, 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能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肿瘤住院患者 篇7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资料全部来源于湖北省某县级市2010年至2012年新农合数据库, 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检索出7种恶性肿瘤的所有病例, 对检索出的选定病种和全病种数据分别建立数据库。

1.2 分析方法

将两数据库中所有病例按2010年、2011年、2012年三个年度分类, 对每年度病例按乡镇卫生院、市级医疗机构、市外医疗机构等三个层级进行再分类。分析的指标包括:病例数、次均住院费用、患者年均住院次数及年均自付费用、住院费用可报销比和实际补偿比。患者年均自付费用计算方法为:年均患者自付费用=次均患者自付费用*年均住院次数。对数据采用SPSS13.0分析, 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整理分析, 对患者次均住院总费用和患者年均自付总费用采用t检验, 对患者选择医疗机构就医比例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肿瘤住院患者流向:肿瘤住院患者抽样例数 (见表1)

2010年~2012年期间, 肿瘤患者流向乡镇卫生院及市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比例小于全病种患者, 而流向市外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比例大于全病种患者。经过卡方检验, P值为0.001, 差异有显著性。对3年恶性肿瘤患者的住院流向通过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P值小于0.05, 差异具有显著性。由此可见, 重大疾病中恶性肿瘤患者更倾向于选择高层级的医疗机构, 三年来, 恶性肿瘤患者逐渐由医疗技术水平较低的乡镇卫生院流向医疗技术水平较高的市级医疗机构和市外医疗机构。

2.2 患者次均住院总费用情况 (见表2)

*乡镇卫生院肿瘤病种费用与全病种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市级医疗机构肿瘤病种费用与全病种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市外医疗机构肿瘤病种费用与全病种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机构综合肿瘤病种费用与全病种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各年度, 不论在何种医疗机构就诊的肿瘤患者其住院总费用及年均增速均要高于同机构全病种患者 (除了市外医疗机构的年均增速小于全病种, 但2012年比2011年的增幅远远大于全病种) 。肿瘤患者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就诊, 市外医疗机构就诊的住院总费用远高于乡镇卫生院及市级医疗机构所花费的费用。

2.3 患者年均住院次数及年均自付费用情况 (见表3)

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年均住院人次要高于其他病种, 其年均自付费用是全病种患者的数倍, 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肿瘤患者经济负担大。尽管在医疗费用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 由于补偿比增加, 2011年肿瘤患者年均自付费用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 但2012年肿瘤患者年均自付费用显著增加。

*肿瘤病种患者年均住院次数与年均自付费用与全病种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2.4 住院费用可报销比情况 (见表4)

通过分析得出, 在县域范围内, 肿瘤病种的可报销比略高于全病种, 但市外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 其可报销比明显低于全病种患者。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就诊肿瘤患者, 其在市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可报销比明显低于市级医疗机构。

2.5 患者实际补偿比情况 (见表5)

在该市新农合保障水平较高的情况下, 尽管乡镇卫生院实际补偿比已经超过了85%, 但大量流向市外医疗机构的肿瘤患者补偿比仍较低, 2012年仍然低于50%。同时尽管三年来该市乡镇卫生院和市级医疗机构市级补偿比增加明显, 但市外医疗机构在2011年实际补偿比有较大提高外, 2012年实际补偿比未有明显增加。肿瘤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和市级医疗机构实际补偿比高于全病种患者, 市外医疗机构实际补偿比稍低于全病种患者。

3 讨论

3.1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技术的难度是造成市外转诊增多的主要原因

肿瘤疾病治疗难度大, 对医务人员诊断及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诊疗设备配置要求高于其他的常见病、多发病。该市位于省会城市周边, 经济发展良好, 居民可支配收入高, 因而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有着较高的要求, 而乡镇卫生院不管是在人才技术、设备, 还是药物配备等方面均不能完全满足肿瘤病种的治疗, 只能提供姑息治疗及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3], 因此导致该市肿瘤患者选择市级及市外医疗机构的趋势增大。由于该市市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不足, 恶性肿瘤手术能力有限, 放疗技术也还不够成熟, 在经济水平不断增长的情况下, 选择市外医疗机构患者比例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3.2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及预后状况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

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于其他疾病患者, 在恶性肿瘤切除手术后往往需接受6到7次的放疗或化疗[4], 年均住院次数明显多于全病种患者, 年均自付费用远高于全病种患者。此外, 恶性肿瘤患者一旦手术后, 身体状况很难恢复到其之前的健康水平, 不能从事负重较大的体力活动及强度较大的工作[5], 因此对于该市大多数农民来说一旦患上恶性肿瘤疾病就意味着失去了工作, 甚至连基本的农业种植工作都无法从事, 较重的治疗费用加上收入来源的减少大大加重了这部分患者的经济负担。

3.3 肿瘤患者治疗机构的补偿政策影响了患者的实际补偿比

我国新农合政策为了促进住院患者合理分流, 把患者留在县内 (市内) 医疗机构, 一般实行层级越高的医疗机构政策补偿比越低的政策[6]。这种政策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保障基金运行安全, 但由于无法区分不合理流向市外的患者和确实由于病情复杂流向市外的患者, 导致这部分患者仅能获得较低的政策补偿。尽管恶性肿瘤患者门诊纳入了新农合慢性病门诊, 获得较高的补偿, 但仅局限于市内定点医疗机构。由于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特点, 许多患者需要到接受手术的市外医疗机构门诊复查, 这些费用无法得到全部补偿, 将进一步增加患者负担。我国今年正在推行提高新农合特定病种的保障水平, 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4 政策建议

4.1 提升市内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推动肿瘤病种重点专科建设

临床专科能力在我国医疗服务能力中处于核心地位, 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重点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7]。由于肿瘤治疗特点, 手术和放化疗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适合在肿瘤专科医院或大型医疗机构就医, 但在首次治疗后, 需要康复保守治疗及定期复查的患者可以留在具备一定诊疗能力的县市级医疗机构就医或复查。作为经济发达的县级市, 具备了相对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 应当推动该市对肿瘤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加强肿瘤专科人才培养, 鼓励省级肿瘤专科医院与市级肿瘤重点专科建立对口技术协作关系, 并通过远程会诊技术提升该市恶性肿瘤疾病的医疗服务水平, 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流向。

4.2 通过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适宜的恶性肿瘤患者双向转诊机制

逐步通过医疗保障制度引导建立严格的双向转诊程序, 手术到专科医院和大型医院, 化疗康复回县市级医院, 加强肿瘤专科医院、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县市级医疗机构的技术协助和联系, 增加患者在不同机构间服务的连续性, 减少不同层次机构之间的重复检查, 做到结果互认, 形成有序的就医流向, 降低患者负担。

4.3 降低患者再次住院起付线, 提高市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患者的补偿水平, 推进大病医疗保险实施

许多疾病需要反复住院, 患者负担重, 降低患者再次住院起付线,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负担。另外, 可对给予办理转诊手续后到市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恶性肿瘤患者提高报销比例或提升现有市外就医报销水平等补偿机制的完善来提高市外医疗机构就医的恶性肿瘤患者保障水平。应同步推进大病医疗保险的实施, 通过补充医疗保险进一步减少患者自付费用, 提高实际补偿比, 从而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保障水平。

4.4 扩大低保对恶性肿瘤患者覆盖面, 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绝大多数丧失工作能力, 收入来源减少, 而手术后持续的治疗对肿瘤患者造成巨大经济压力, 甚至会出现放弃治疗现象[8], 因此民政部门应当扩大低保对肿瘤患者的覆盖面, 保障其术后能维持基本的生活, 还应通过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医疗救助水平, 保障其治疗的连续性, 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R].2012:284-285.

[2]廖先珍, 史百高, 许可葵, 等.2004-2010年某省级肿瘤专科医院9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分析[J].中国肿瘤, 2012, 12 (21) , 917-921.

[3]李萃萃, 李鸿浩, 李幼平, 等.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乡镇卫生院2008-2010年住院疾病构成情况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2, 12 (2) , 142-147.

[4]朱波, 王英, 陈艳华, 等.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6) , 2421-2422.

[5]滕楠, 陈传波.恶性肿瘤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2) 181-184.

[6]许利刚, 尹爱田, 井珊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医疗服务分流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2, 29 (3) 213-215.

[7]丁肇勇.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应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J].中国卫生经济, 2009, 28 (11) , 5-8.

肿瘤住院患者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空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入选标准:①在我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②年龄≥60岁的空巢老人;③意识清楚,有支配行为的能力;④愿意接受本次调查;⑤无精神障碍及认知障碍。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共114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32例,年龄63~86岁,平均(73.4±1.3)岁,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空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114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诊断及分期、治疗方法、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状况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诊断及分期、经济状况等。②社会支持调查应用肖水源[3]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共有10个题目。社会支持总分等于客观支持分和主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之和,分值越高社会支持度就越高。③治疗依从性问卷调查:参照相关文献[4]制定依从性问卷调查表,调查结果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3级,治疗依从性等于完全依从加部分依从性。a)完全依从:指完全接受医生建议的治疗方案,完成完整的治疗,完全配合各项护理措施。b)部分依从:指部分接受医生建议的治疗方案,完成大部分治疗,对护理措施部分配合。c)不依从:指偶尔或病情加重时治疗,对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不理解,不配合护理工作。

1.2.2 调查方法

选择4名护士完成调查工作,调查前进行系统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参与调查,调查前充分向患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理解及配合,问卷内容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调查对象填写有困难时由调查人员根据患者意愿帮助填写,问卷填写完毕当场收回。两组患者发放问卷227份(对照组1名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无法配合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7份,有效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社会支持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支持利用度均比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治疗的依从性(81.58%)低于对照组(92.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χ2=7.113,P<0.05。

3 讨 论

(1)空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分析:

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来自社会、家庭和其他方面的物质及精神上的支持。空巢家庭的社会支持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5]。本研究结果显示,空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非空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比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确诊为肿瘤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由于肿瘤引发的心理障碍、经济困难及家庭矛盾时有发生。婚姻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绝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习惯于从配偶那里得到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对于丧偶的老年患者而言,失去婚姻支持就意味着失去了稳定的社会支持,而子女是丧偶空巢老人最渴望得到的社会支持。田君叶等[6]报道家庭和谐、儿女孝顺,得到子女的实际支持和情感支持较多的老人,心理可依托感相对比较强。空巢老人的社交活动减少,加上肿瘤疾病的影响,患者与外界的接触进一步减少,对自身价值的评价降低,生活缺乏信心,感受到来自周围的帮助也减少,导致患者封闭自己,回避社交;即使能有一部分来自亲友的支持,却因不善于接受他人的帮助而不能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

(2)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空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

空巢老人缺少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生活单调导致老人孤独寂寞。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与其接触最频繁,担负着患者多数治疗方法的具体实施、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空巢老人住院期间,护士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说明肿瘤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让患者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与选择,提供病友间的交流平台,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烦恼,动员老人的子女、亲朋好友、工作单位和社区邻居等能够陪伴或经常探视,从而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社会支持。对于出院的患者,护士要加强随访,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近况,指导患者主动寻求社会支持,根据身体情况适当参加一些活动,提高患者出院期间的社会支持。

(3)空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依从性低的原因分析:

治疗依从性是指病人在用药或接受其他治疗,饮食或生活方式等与医嘱的一致程度[7]。表1显示,空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81.58%)低于非空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92.03%)。恶性肿瘤诊断的确立对患者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也是一种严重的家庭事件[8]。空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低,除了对疾病不了解、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及经济等因素相关外,社会支持也是影响老人治疗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患者获得比较高的社会支持可促进治疗的依从性,社会支持是患者克服治疗依从性差的有效资源[9]。空巢老人身边由于没有子女照顾,比一般老人更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情绪反应,严重者可能导致空巢综合征。恶性肿瘤的治疗周期长,需要经常往返医院,多因素让空巢老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均受到严重的影响,患者有无助、悲观、抑郁等情绪反应。本次调查的老年空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非空巢老人,可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将导致空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4)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空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依从性取决于患者本身的行为,是保证治疗、护理措施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依从性不佳可能导致肿瘤复发、转移等不良后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干扰正常的医疗护理工作而危及患者的生命[10]。护士要掌握影响空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并及时干预。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医护人员要充分理解、尊重患者,任何治疗、护理前都做好详细的告知,取得患者的理解并主动配合,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明白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和日常生活应该注意的事项。对于有经济顾虑而影响依从性的患者,护士要动员并与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免除其经济上的顾虑。护士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精湛的技术服务,动员亲朋好友前来探望,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并鼓励患者利用。

摘要:目的 调查空巢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社会支持及对治疗的依从性,为护理干预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对114例空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观察组)和114例非空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的社会支持及对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支持利用度均比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治疗的依从性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及对治疗依从性均比较低,护理上应针对空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特征,制定行之有效的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这部分人群住院期间的社会支持及对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治疗依从性,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许丽贞,邱国钦,褚晓静,等.需要层次论在老干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85-1786.

[2]王志红,詹林.老年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

[3]张艳秋,戴丽娟,范钰.护理干预对低收入癌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7-8.

[4]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学杂志,1994,4(2):98-100.

[5]戎敏芝,于卫华,余梅,等.住院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4):864-866.

[6]田君叶,刘均娥,岳鹏,等.城市空巢老人内心感受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31-34.

[7]朱小青,崔亚林,朱锦芳,等.护理干预对外伤性癫痫病人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126-127.

[8]陕海丽,罗杜文,支楠,等.恶性肿瘤病人与亲属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调查及心理干预对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2):411-414.

[9]丁小萍.肿瘤患者社会支持相关因素及护理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4):48-49.

上一篇:审计委员会制度下一篇:儿童弱视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