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弱视治疗护理(精选10篇)
儿童弱视治疗护理 篇1
眼球没有发生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而单眼或双眼的视力在经过矫正治疗后仍没有达到1.0者在临床上被称为弱视[1]。目前, 随着临床医学对弱视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现在对弱视症状进行治疗的同时, 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可以使临床治疗的效果得到显著性提高[2]。该研究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该院收治的92例弱视患儿病例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 对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弱视患儿病例92例,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男16例, 女30例;年龄3~9岁, 平均5.3岁;干预组男19例, 女27例;年龄3~10岁, 平均5.7岁。两组患者病症类型主要包括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斜视性弱视。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1) 所有患者均采用浓度为1%的阿托品眼用凝胶, 3次/d, 连续治疗3 d后进行检影验光, 并根据验光的结果及患者眼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配镜; (2) 采用遮盖法及压抑法进行治疗; (3) 进行精细作业训练、视知觉感知学习, 并采用弱视治疗仪配合治疗; (4) 存在斜视症状的患儿经半年观察, 如果有必要可以择期进行手术矫正[3]。
1.2.2 干预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主要措施包括: (1) 加强健康宣教工作: (1) 帮助患儿家长加强对弱视症状和相关知识的了解; (2) 使患儿及其家长对弱视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 (3) 进一步将其强调早期发现对于临床治疗的重要性; (2) 使患儿和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进一步提高:患儿能否完全遵照医嘱对症状进行治疗, 主要决定于疗程的长短, 且该因素有时甚至可以决定临床治疗的成败。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使家长对弱视的治疗能够更加全面细致的认识, 对患儿每天各项弱视治疗和训练进行全面正确的指导和督促, 在最大程度上争取患儿配合。 (3) 赏识教育:应该将赏识教育始终贯穿于对弱视患者进行治疗的每个环节中, 通过多种形式使家长对赏识教育的真正内涵有全面的了解, 掌握运用的相关技巧, 并指导家长将赏识教育运用到对弱视进行治疗的每个环节中。 (4) 心理支持:对弱视患者进行治疗就犹如一场持久战。 (1) 复诊期患儿通常情况下会对治疗的单调性产生厌倦感, 治疗时很难保证认真对待。因此, 必须对患儿心理指导给予充分的重视, 医护人员及家长应给予患儿尽可能对的关爱和鼓励, 给予其适当的激励, 使孩子能够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 (2) 对患儿日常行为给予充分重视,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保证营养平衡、膳食结构合理, 使眼的抵抗力进一步增强[4]。
1.3 疗效评价方法
痊愈:患儿视力水平恢复到0.9以上, 停止治疗一段时间后视力水平仍然保持正常;有效:患儿视力已经增加2行或2行以上;无效:患儿视力没有改变或提高1行, 亦或视力进一步退化[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资料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视力恢复效果
常规组视力恢复效果:痊愈13例, 有效21例, 无效12例, 有效率74.0%;干预组视力恢复效果:痊愈17例, 有效25例, 无效4例, 有效率9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心理状态
常规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为紧张13例、抑郁11例、焦虑10例及恐惧8例;干预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为紧张4例、抑郁3例、焦虑3例、恐惧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心理状态指标改善幅度
常规组患者护理前SAS和SDS评分分别为 (64.2±4.8) 分和 (63.8±4.3) 分, 护理后分别为 (56.5±5.1) 分和 (58.4±3.6) 分;治疗组患者护理前SAS和SDS评分分别为 (63.3±4.2) 分和 (62.7±5.2) 分, 护理后分别为 (45.6±5.4) 分和 (44.3±4.0) 分。两组护理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结语
儿童弱视只要从幼儿阶段进行有效治疗, 在早期进行调查, 保证在发病的早期及时发现, 并对患儿进行早期干预, 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 在早期采用心理护理干预配合治疗, 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心理护理干预指的是在护理的整个过程中, 护理人员以心理理论作为指导, 以良好人际关系作为基础, 通过交流对患者心理进行积极影响, 使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得到改变, 发挥护理最佳作用[6]。通过与学校卫生保健单位联合, 做到文教卫生紧密配合, 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有机结合, 可以迅速建立起一套更加健全的弱视防治体制, 使更多患有弱视的儿童能在疾病的早期得到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9, 14 (13) :197-198.
[2]张凤梅.增视明目丸对儿童弱视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7, 13 (12) :177-178.
[3]全国斜视弱视防治学组.弱视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9, 14 (13) :297-298.
[4]陶润平, 甄兆忠, 邓杏英, 等.增视能-弱视增视训练系统的应用研究[J].湖南医学, 2008, 17 (15) :379-380.
[5]林广杰, 李坚恩, 张雁.近视弱视与斜视[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9:256-257.
[6]徐长莺, 刘伟革.心理干预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8, 14 (12) :189-190.
弱视儿童治疗失败的原因 篇2
临床医学认为,凡是眼球内部无任何器质性病变,且矫正视力低于0.9或0.9以下者,统称为弱视。分为重度弱视,即矫正视力≤0.1;中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2~0.5;轻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6~0.8。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弱视发病率为3%~5%,儿童弱视患者约1 000万人。如能在发育期及时进行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治疗,治愈率达73.32%;否则将会导致视功能障碍,严重者可造成终生低视力残疾。
弱视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等不同类型,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有遮盖疗法、精细目力训练、后像疗法、光刷疗法、光栅疗法等。临床弱视治疗失败的原因很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认识不够性;前功尽弃或重回起点型;大龄弱视儿童敷衍或放弃治疗型及其他因素。
由于主观上对弱视认识不够,很多家长对弱视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以为人的视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而且弱视不影响外观,没能及时进行矫正和治疗。对治疗过程认识不足也是一个常见原因。通常弱视患儿在治疗早期视力提高比较明显,家长也比较满意,但是到后期,视力增长往往会出现一个“平台期”而停滞不前,家长和患儿坚持一段时间后便失去了耐心和信心而放弃治疗,眼镜和眼罩时戴时摘,造成视力下降,使弱视康复训练半途而废;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便时,家长才猛然醒悟,重新给孩子治疗。这样不但浪费了金钱和精力,更重要的是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期,使视力矫治更加困难。
弱视儿童敷衍治疗是另一个常见原因。遮盖疗法是目前公认治疗弱视的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通过遮盖一眼(通常为健眼),消除双眼的不良交互作用,迫使另一眼(通常为弱眼)黄斑中心凹集中接受视觉刺激,从而消除弱视眼的视觉抑制,以提高其视力,并达到两眼视力平衡。对于弱视儿童来说,遮盖健眼一般都难于接受。特别是刚接受治疗时,单眼弱视患儿遮盖健眼后影响正常学习及生活,较小患儿会哭闹拒绝遮盖,大一些患儿会因为影响外观而在没人监督时偷偷去掉眼罩,从而影响治疗效果。部分患儿甚至认为眼镜、眼罩是给医生戴的,当面戴,背后摘;弱视仪训练不认真,不能坚持。其次是受旧观念的影响,对12岁以后的弱视患儿常抱有无望的态度而轻易放弃。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治疗设备不断更新,12岁以上患儿治愈率也不断提高,所以争取孩子配合,尽量多挽救一个孩子的未来。
大龄儿童弱视治疗的体会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大龄儿童弱视11岁-14岁儿童27例, 30只眼。其中男17例, 女10例。11岁, 9例, 11只眼, 12岁6例, 7只眼, 13岁, 6例, 6只眼, 14岁6例6只眼。12岁以下的用, 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 12岁及12岁以上的用托吡卡胺眼液散瞳验光, 了解屈光状态及眼底情况。验光结果;25例, 27眼为远视, 2例, 3眼为中高度近视。30只眼, 有27只眼为, 中心注视, 3只眼旁中心注视。
1.2 配戴眼镜配戴合适的眼镜, 远视全矫
1.3 弱视治疗
遮盖疗法, 交替遮盖, 辅助疗法:精细作业, 红光闪烁。遮盖一般根据年龄及眼别, 10岁以上如双眼弱视, 配戴合适的眼镜后, 每天交替遮盖, 10天后双眼不遮盖1天, 又继续照前遮盖。并配合穿针, 遮盖1眼另一眼穿针100~200次后交换另一眼。对于单眼大龄弱视, 配戴合适的眼镜, 遮盖主导眼11天, 不遮盖1天, 又继续以上遮盖。弱视眼每天需穿针100~200次, 有的大龄弱视自觉多穿针到200~400次, 每天2次并配合红光闪烁治疗。
2 结果
27例, 30只眼。大龄儿童弱视的治疗, 远视, 只要经配戴合适的眼镜, 遮盖主导眼, 辅助精细作业疗法, 效果均好, 视力达到0.9, 22只眼, 1.0, 2只眼。而中高度近视弱视治疗效果差, 3只眼中高度近视, 视力仅增加1~2行。中心注视, 效果好。3只眼旁中心注视效果差。
3 讨论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 (单眼斜视, 屈光参差, 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 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1]。因此弱视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抑制, 提高视力, 训练注视及融合功能[2]。
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0-3岁, 敏感期为0-12岁, 双眼视觉发育6-8岁成熟[1]以往一旦弱视儿童年龄超过10岁以后, 多数学者倾向不再治疗。国外弱视诊治年龄大多在3岁以前。在国内大多因家长不重视, 社会医疗机构不健全, 不能及时普查, 而导致未合并斜视、无侧视, 斜颈等体征的弱视患儿, 首诊年龄普遍偏大, 有的甚至未发现弱视因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弱视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抑制, 提高视力, 训练注视及融合功能[2]。治疗弱视是保护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在儿童时间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与治疗。超过一定的年龄就会失去治疗的机会[3]。但近年有学者通过动物模型研究, 发现人类和哺乳动物出生后视觉系统能够根据环境的刺激调整和改变神经系统和突触结构。有文献报道若弱视存在视觉发育期可能延长, 不同类型弱视的敏感期结束时间可能各不相同, 三级视功能 (同时视, 融合, 立体视觉) 的敏感结束时间亦有差异。
我们在治疗大龄儿童弱视中采用传统的弱视综合疗法 (1) 准确验光配镜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矫正了屈光不正, 外界物象清晰成像于视网膜黄斑部, 才能刺激视觉系统发育。 (2) 遮盖治疗, 遮盖主导眼, 具有消除双眼相互竞争中优势眼对弱视眼的抑制作用。 (3) 增视训练, 辅助弱视眼的精细作业疗法, 我们主要以弱视眼每天穿针100~200次有的大龄弱视自觉多穿针到200~400次, 配合红光闪烁。我们对大龄儿童弱视的治疗, 27眼为远视, 效果很好, 矫正视力达到0, 9, 22只眼, 1.0, 2只眼。有3只眼因是旁中心注视效果差, 治疗效果差。黄斑中心凹是视锥细胞密度最高的区域, , 它直接接受光的刺激, , 保证中心视力最大的敏锐度。黄斑中心凹50以外视锥细胞明显减少[4]鉴于这解剖特点, 弱视治疗中, 中心注视明显优于旁中心注视。而远视, 中心注视, 效果均好。本组有3只眼系中高度近视弱视, 治疗效果差, 视力仅增加1~2行。
通过综合疗法大龄儿童弱视, 取得了比较理想效果, 证明了儿童的视觉敏感期不仅限于8岁以下年龄, 大龄儿童弱视也有效。对大龄弱视儿童, 一定要增强信心, 坚持弱视治疗, 会取得好效果。并重视规范弱视治疗随访巩固期至少3~6月随访期3年。
参考文献
[1]赵堪兴, 杨培珍.眼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64.
[2]刘家琦.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541-547.
[3]曾容斌.综合治疗儿童弱视68例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 (3) 319-320.
儿童弱视家庭治疗中存在哪些问题 篇4
一、只给患儿戴近视镜,不进行其他的治疗
治疗儿童弱视,为患儿戴近视镜只是个应急措施,而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配合其他方法进行治疗,如使用遮盖疗法、视刺激器疗法等,不然的话,这样的患儿在长大后,即使戴近视镜,视力也会很差。另外,有的弱视儿童一副近视镜一戴就是几年,这也是错误的。因为随着儿童身体的发育,其屈光度数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弱视儿童应每半年至一年就重新验光一次,必要时须重配近视镜。
二、不能坚持使用遮盖疗法
弱视的遮盖疗法主要是通过对健康眼或优势眼的遮盖,强迫患儿使用弱视眼看东西,从而消除其优视眼对弱视眼的抑制,达到增强弱视眼视力的目的。它是一种传统的治疗弱视的方法,既方便、经济,效果又好。但由于遮盖眼睛影响了患儿的外观,会引起其他孩子的讥笑,因此,不少弱视儿童不愿接受遮盖疗法。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怜爱,也就听之任之。如果不能坚持使用遮盖疗法,当然也就达不到治疗弱视的目的。
三、不切实际地进行矫治训练
矫治训练是一种使目力精确的训练,通过让患儿穿珠子、穿针、描画等来锻炼其弱视眼,从而提高其弱视眼的视力。但有些家长求治心切,盲目地对孩子进行训练,企图让患儿苦练几天就达到治愈的目的,这是不切实际的。家长这个不当的训练方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训练的时间过长。有些家长每天都要求孩子穿近百根针,这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弱视的儿童一般年龄较小,训练的时间一长他们就不能集中注意力,而且会造成眼疲劳,不利于他们弱视眼视力的恢复。其训练时间应该控制在每次15分钟左右。二是训练的方法过于单一。每天进行同一种训练,天长日久,孩子一定会厌烦。因此,家长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以激发孩子对训练的兴趣,比如,今天穿针,明天描画,后天可以穿珠子、刻剪纸等。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训练枯燥无味了,而会主动地参与训练,治疗的效果也就有了保证。
四、忽略对两眼视觉功能的训练
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双眼的视觉功能(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建立、发育、完善的时期。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患上了弱视,就会影响其视觉的发育,严重的会丧失双眼的视觉功能,成为立体视觉盲。但是,很多弱视儿童的家长对此却认识不清。他们往往只重视对患儿弱视眼的视力训练,而忽视了对其视觉功能的训练。结果不仅使弱视的治疗效果大大降低,还会影响患儿高级视觉功能的发育和完善。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对患儿视觉功能的训练,平时在训练患儿视力的同时,应对其进行双眼视觉功能的训练。此外,家长还应定期带患儿回医院复查,检查其双眼视觉功能的发育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见好就收
儿童的弱视只要治疗及时,方法得当,就会收到明显效果,但容易复发。如果见效后就立即停止治疗,而不进行巩固治疗,孩子弱视眼的视力很快又会下降。对于这一点,许多家长不太清楚。他们往往在孩子的视力恢复正常后,就如释重负,放松甚至停止了治疗,结果导致孩子的弱视很快又复发。因此,治疗儿童弱视,应在患儿弱视眼的视力达到或接近正常后,再进行一个较长时间的巩固治疗,并需经过三年的随访,直到患儿的视力一直保持正常才算治愈。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疗效分析 篇5
1 对象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方案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门诊收治患有弱视病症的儿童153例。入选患儿的性别构成:男63 例,女90 例;年龄4~12 岁(4~7 岁91例,7~10岁40例,>10岁22例),平均年龄(6±2.74)岁。所有入选患儿视力均<0.8,并按权威眼疾诊治标准予以确诊,同时已经排除其他器质病变者。
1.2 治疗方法
1.2.1 临床诊断方法:本院所用检查仪器有电脑验光NIDEK(AR-310A型)、综合验光仪NIDEK(RT-600型)以及带状光检影仪器(苏州六六)等。向患儿施行常规化眼检,对首次散瞳者予以0.1%阿托品眼用凝胶,1滴/次,3次/d,持续3d后,再次检测患儿屈光状况,以确诊弱视患例。
1.2.2 临床治疗方法:本次治疗所用仪器有:闪烁增视仪(华亚SZS-23)与广州视正SZ-C(2)至SZ-C(8)系列仪器。按照患儿矫正视力,将其分作轻、中、重三个等级,轻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6~0.8;中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2~0.5;重度弱视:矫正视力≤0.1。此外,检测患儿内、外斜视的病症状况之后,实施综合疗法:(1)遮盖疗法:按患儿年龄及弱视情况选取遮盖方式,对单眼弱视的患儿施行24h遮盖护眼;对双眼弱视但两眼视力相差不大的患儿,不需进行遮盖;对两眼视力差距在2行以上的患儿,每日遮盖单眼(视力较好)4~6h。(2)增视训练:以闪烁增视仪矫正患儿的注视性质,2次/d,并适当锻炼双眼单视的能力。(3)精细作业:让患儿练习穿针、描摹图线、穿珠等精细类作业,每日练习1 次,20min/次。(4)药物治疗:若患儿在遮盖治疗中未得到显效治疗,可予以药物进行配合医治,中、重度患儿服用思利巴。(5)治疗开始后的第1~2个月,检测患儿视力、注视性质、眼位等具体情况,并适时更改治疗策略,而后,每间隔3个月~半年,复查散瞳检影及实施验光检测。
1.3 疗效判定对所有入选患儿视力改善情况进行客观评定,如果患儿视力已超过0.9,代表“临床治愈”;如果患儿视力进步超过2行,代表“临床进步”;如果患儿视力没有变化,甚至出现退步迹象,则代表“临床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P<0.05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诊治中,有2例(1.31%)属于先天性白内障患例,术后效果不佳;有25例(16.34%)单眼弱视,20例(13.07%)单纯远视散光。本次入选患儿的疗效显著,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儿童时期的眼疾多表现为视物不清,若眼部视觉发生异常可诱发单眼或者双眼出现病变性的视力减退,并且一时探查不到眼部组织的器质病变根源。经科学检影测试及验光检查后,患有此病的患儿常以配戴矫正眼镜进行增视处理,此时,患儿视网膜组织的中心凹可反映出较清晰的成像机制,是提供弱视诊治的首要依据。弱视病症多发于儿童人群,该阶段患儿的视觉发育易受到外围环境的干扰,此病发作后不容易被及时察觉,因此,有可能耽误患儿的诊治良机[2]。通常而言,6岁以前是治疗弱视的最好时间段,患儿家长应多注意观察其双眼的视物情况,以便尽早察觉弱视问题。
当前,对于弱视疾病患儿,临床上的诊治方式有很多,且诊治工作中的重点是锻炼机体双眼单视能力,通过增强患儿融合机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视力水平。研究表明,运用综合疗法的疗效情况优越于单法治疗的情况,前者治愈率更高[3]。本文中,所有入选患儿都接受遮盖疗法、精细作业、增视练习等多法结合的治疗模式。经遮盖诊疗之后,不仅可以调整并构建患儿眼部视网膜的对应关系,而且还能使其双眼单视能力得以恢复,进一步改善患儿视力水平。不仅如此,通过6h遮盖,还可以获得12h遮盖的护眼效果,该方案除了有利于锻炼患儿眼部依从功能以外,还可以避免患儿因遮盖治疗而出现弱视现象[4]。精细作业的目的是锻炼患儿“手-眼-脑”的协调功能,使其弱视的致病因素得以抑制或祛除,同时提高视网膜组织细胞灵敏性,以增强双眼视力。增视练习可让患儿的旁中心注视归转,逐步转成中心注视,从而恢复完善的全方位视物功能,促使患儿视力尽早被治愈。石蕊等[5]人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发现:经综合化、系统化的诊疗后,弱视患儿的视力可恢复至同龄儿童的常规视力功能,并且其双眼单视机体功能也将得到正常发育。本文中,所有入选患儿都接受综合疗法,结果发现低度弱视患儿治愈率为100.00%(37/37),中度弱视患儿为92.42%(61/66),重度弱视患儿为88.00%(44/50)。治疗前、后对比,患儿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林媚等[6]人的观点基本相符。
本文结果表明,将综合疗法运用于儿童弱视的诊治当中,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成效。但是,在治疗期间,所有患儿都要定期入院接受各项复查,通过适时调整其眼镜度数,从而进一步稳固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丽萍,毛治平,谢桂军.多媒体训练治疗与传统遮盖疗法治疗儿童弱视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6):2906-2908.
[2]程娟.遮盖加同视机疗法治疗中心注视性儿童弱视的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2):3611-3612.
[3]陈嘉锡,何花,杨红,等.完善相关辅助检查避免儿童弱视误诊的临床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6):693-696.
[4]谢祥勇,詹勇华,何碧华,等.中药离子导入配合按摩眼部穴位治疗儿童弱视立体视觉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4):276-278.
[5]石蕊,陈研明,杨乐,等.联合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及中心视野检查在儿童弱视综合治疗评估中的意义〔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4,24(2):140-142.
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135眼弱视儿童中, 年龄3~14岁。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121眼, 屈光参差性弱视26眼, 斜视性弱视27眼。轻度弱视42只眼, 中度弱视83只眼, 重度弱视10只眼。弱视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法遵照1996年4月全国弱视防治学组规定的标准。
1.2 治疗方法
1.2.1 检查与诊断
弱视儿童均常规检查远、近视力、眼位、眼球运动、屈光间质、眼底、注视性质, 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用1%阿托品眼用凝胶点双眼散瞳, 每日3次连续3d, 斜视者5d后再行裂隙灯检查、眼底和注视性质检查, 最后检影验光或全自动电脑验光, 确定屈光状态, 给予处方配镜。处方配镜原则:远视性弱视可大瞳孔下直接处方配镜, 近视性弱视待21d后复查配镜。处方原则:远视性弱视一般减+0.50~+2.00D给镜, 减+0.50~+1.00D称为全矫处方。合并内斜视、6岁以下及中、高度远视眼者, 给予全矫, 待3~6个月视力提高后, 适当降低眼镜度数, 中、高度近视眼者, 降低1/3~1/2给镜, 外斜视者应以治疗弱视为主, 散光均全矫。
1.2.2 传统遮盖或压抑疗法
单眼弱视遮盖健眼, 弱视眼戴合适眼镜, 每周复查1次。遮盖比例为:3岁者3∶1, 4岁者4∶1, 5岁者5∶1, 6岁以上者6∶1遮盖, 7岁以及7岁以上连续遮盖。双眼弱视, 若戴镜后双眼视力相同或相差两行以下者, 不遮盖;若戴镜后两眼视力相差2行或2行以上者, 根据患者年龄和弱视程度决定遮盖方案。对于依从性较差的患儿选择压抑疗法, 依据具体情况行近压抑和远压抑, 在遮盖期间定期复诊。
1.2.3 增视功能训练
中心注视者:选用“增视能”多媒体治疗仪 (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中心开发的“增视能”系列多媒体软件, 项目编号2002BA709B12) , 另外, CAM光栅治疗仪、红光闪烁治疗仪、三色光交替闪烁增视仪等也是中心注视的治疗。旁中心注视者:选用后像、光刷和三色光交替闪烁增视仪使其转变为中心注视后再进行其他。
1.2.4 精细目力训练
是对于弱视眼的一种特别应用锻炼, 适用于家庭治疗及巩固治疗。训练方法多样如描图、剪纸、穿针、书法等, 训练要求使用弱视眼, 由简单到复杂, 分阶段进行。家长的重视程度、常抓不懈是治疗关键。
1.2.5 复查情况
我们为所有治疗患儿设立个人弱视档案, 均每周复查一次, 每次检查双眼裸眼及矫正视力, 并予以记录, 3~6个月散瞳验光1次, 再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镜片及治疗方案。弱视基本治愈后, 每1~3个月复查一次, 并逐渐撤出遮盖及训练。伴有斜视者戴全矫眼镜6个月以上, 待视力提高后, 手术矫正残余斜视角, 以巩固疗效。治愈后随访观察1~2年。
1.3 疗效标准
按照1996年4月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斜视弱视学组制订的标准[1]进行疗效评价。
2 结果
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 总有效率达98.5%。其中治愈113只眼, 占83.7%;进步20只眼, 占14.8%;无效2只眼, 占1.5%。
2.1 初诊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1。3~6岁组的治愈率最高89.2%, 7~8岁组的治愈率是75.6%, 9~14岁组的治愈率是63.6%。3~6岁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所以, 初诊年龄越小, 疗效越好。
2.2 弱视程度与疗效关系
见表2。轻度弱视的治愈率最高为97.6%, 中度弱视的治愈率79.5%和重度弱视的治愈率60%。轻度弱视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0.005) 。所以, 弱视程度越轻, 疗效越好。
2.3 弱视类型与疗效关系
见表3。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05) , 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比斜视性弱视组治愈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2.4 屈光类型与疗效关系
见表4。远视性弱视组治愈率85.3%与散光性弱视组治愈率85.7%,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两组与近视性弱视组治愈率55.6%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05) 。
2.5 注视性质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5。中心注视者治愈率与旁中心注视的治愈率比较, 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01) 。
2.6 遮盖方法与疗效的关系
将屈光不正性弱视90只眼分成2组。1组42眼, 在主视眼镜片上用黑布作眼罩遮盖。2组48眼, 用绷带把健眼完全遮盖起来, 上述两组遮盖时间、次数、治疗方案都相同。结果, 1组治愈24眼治愈率为57.14%, 2组治愈35眼治愈率为74.07%,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2.7 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选择用绷带完全包扎健眼92只眼分成2组。1组48眼, 常规遮盖加综合治疗2次, 每次30min。2组44眼, 常规遮盖加综合治疗1次, 每次30min。1组治愈38眼治愈率为79.17%, 2组治愈29眼治愈率为65.91%,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弱视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 其发病率高, 病因较复杂。Von Noorden根据弱视的发病机理, 把弱视分成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和先天性弱视5种, 后2种弱视较少见, 预后也较差, 临床上多见的是前3种可逆性功能性弱视, 即本组综合疗法治疗的弱视。我们体会采用综合疗法效果较好。本组病例治疗最短2个月, 最长4年, 135只眼中基本痊愈113只眼 (83.7%) , 进步20只眼 (14.8%) , 总有效率98.5%。通过资料分析, 弱视治疗效果与诸多方面因素有关, 如初诊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屈光类型、注视性质、遮盖方法及治疗时间都有关系。初诊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 ;轻度弱视治疗效果好, 弱视程度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01) ;屈光不正性及屈光参差性弱视效果好于斜视性弱视, 弱视类型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05) ;远视性及散光性弱视较近视性弱视效果好,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05) ;中心注视治疗效果好于旁中心注视者,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01) ;盖眼为完全遮盖组治愈率高于常规遮盖组,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每日治疗2次组治愈率明显高于每日治疗1次组,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以上结果显示弱视的治疗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应提倡早期的弱视筛查, 做到早期检测, 早发现, 早治疗;且综合疗法比单一疗法优越;医院内的综合治疗, 其疗效明显好于家庭内的单一治疗。为保证治疗效果要强调的是: (1) 仔细检查眼位并给予充分散瞳, 精确验光, 准确的镜方是治疗的关键和基础。 (2) 遮盖治疗是综合疗法的重要手段, 也是很具体和实际的问题。本文中应用不同的遮盖方法其结果截然不同, 实践证明, 严密整日有规律的绷带包扎遮盖, 效果更好。 (3) 由于弱视群体都为儿童这一特性, 避免其对治疗产生的枯燥厌烦感。我们选用“增视能”多媒体治疗仪, 根据弱视程度不同选择下列训练法, 视觉刺激、视觉精细、同时知觉、融合功能、立体视觉训练, 通过多种模式的刺激, 同时提高手、眼、大脑皮层协调训练, 使弱视眼黄斑功能抑制较快解除而中心视力提高。 (4) 锥细胞对波长640μm的红光敏感, 因此红光刺激治疗要保证所用红光波长准确有效。 (5) 弱视治疗室环境要尽量黑暗, 保证治疗仪器的光度。 (6) 儿童训练要保持注意力集中, 患儿治疗间距适宜, 不吃东西及玩耍玩具等。 (7) 家长与患儿配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甚至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弱视治疗时间较长, 且视力提升缓慢。因此向患儿家长做全面详尽的解释, 让其了解弱视的特性, 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防止半途而废。 (8) 弱视治愈后存在复发问题, 且复发率较高, 因此巩固疗效, 防止复发是弱视治疗中极为重要的问题。要严格执行我国弱视的治愈标准;坚持配戴眼镜, 即使是裸眼视力正常也可能导致弱视复发[2,3,4,5]。复查要遵循:弱视治愈后前半年应每月复诊1次, 以后每半年复诊1次, 直至3年。
参考文献
[1]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弱视的定义, 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1996, 4 (3) :97.
[2]Simons K, Robert D, Reinecke MD.A reconsideation of amblyopia Screening and stereopsis[J].Am J Ophthalmol, 1994, 78 (6) :707-713.
[3]徐国志.联合疗法治疗弱视的初步体会[J].实用眼科杂志, 1989, 7 (5) :265-267.
[4]刘家琦, 李风鸣.实用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99.
儿童弱视治疗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间诊治的75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的4例患者中, 23例为男性, 17例为女性;年龄在2.3岁~6岁之间, 平均为 (3.8±1.0) 岁;36例为双眼弱视, 4例为单眼弱视。对照组的35例患者中, 19例为男性, 16例为女性;年龄在3岁~8岁之间, 平均为 (4.1±0.9) 岁;31例为双眼弱视, 4例为单眼弱视;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 未见明显差异, 可以进行比较 (P>0.05) 。
1.2 方法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进行常规的视力检查, 眼位, 眼球运动, 屈光度检查等。对照组的患儿实施遮盖疗法、屈光矫正以及精细训练等治疗, 观察组的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弱视综合治疗仪进行治疗, 每天1次, 10天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诊断标准[3]
轻度弱视:矫正视力0.6~0.8;中度弱视:矫正视力0.2~0.5;重度弱视:矫正视力未超过0.1。疗效评定:痊愈为视力保持正常, 显效为视力矫正后提高到0.9以上, 有效为视力提高至少2行, 无效为视力提高1行或者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 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轻度弱视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 中度弱视为88.2%, 重度弱视为71.4%;对照组分别为96.4%, 80.6%, 54.5%, 观察组患儿视力矫正情况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儿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儿矫正视力恢复程度与治疗前弱视程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弱视程度越轻, 恢复程度越好。
3 讨论
儿童常见的眼科疾病中常见弱视患儿, 本病对儿童的视觉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 积极有效的治疗弱视是对儿童进行保护的重要操作。不正性屈光是指在视觉系统发育的敏感时期及关键时期内双眼或者单眼的屈光不正, 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矫正, 黄斑无法得到清晰物象的刺激, 导致双眼或者单眼的视力减退[4]。特别是处于3~7岁的学龄前儿童来说是可塑性的关键阶段, 异常视觉环境会导致视功能障碍, 当将存在的异常视觉环境去除后, 视细胞的发育是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的。错过了可塑期后, 视觉环境对视觉通路及视觉功能影响是无法逆转的, 因而应重视对筛查儿童弱视、屈光的工作, 当发现存在问题后, 应立即进行矫正。弱视治疗所需的时间较长, 大部分弱视儿童, 临床运用综合疗法实施治疗, 即屈光矫正、遮盖疗法、精细训练以及弱视治疗仪等方法, 弱视治疗的关键是进行屈光矫正, 重要手段为遮盖疗法, 同时配合精细训练以及红光闪烁等综合治疗措施, 能够将单一训练中的缺陷补足, 提升治疗效果, 缩短所需治疗时间[5]。本文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儿视力矫正情况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儿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患儿矫正视力恢复程度与治疗前弱视程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弱视程度越轻, 恢复程度越好。观察组患者通过综合治疗配合弱视矫治协调器, 运用红光闪烁使黄斑中心凹椎体细胞对红光产生兴奋, 将视觉系统激活, 加快视觉发育;同时配合后像疗法或者海丁格光刷能够将旁中心注视转为中心注视, 有助于弱视眼的视力提升。
综上所述, 儿童不正性弱视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弱视会对儿童的视觉发育产生影响, 应做到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 这是确保患儿视力恢复的关键措施。
摘要:目的:儿童不正性弱视实施综合矫正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间诊治的75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 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的35例患儿实施遮盖疗法、屈光矫正以及精细训练等治疗, 观察组的40例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弱视综合治疗仪进行治疗, 对所选的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观察, 比较不同屈光不正性弱视程度儿童矫正视力恢复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轻度弱视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 中度弱视为88.2%, 重度弱视为71.4%;对照组分别为96.4%, 80.6%, 54.5%, 观察组患儿视力矫正情况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儿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儿矫正视力恢复程度与治疗前弱视程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弱视程度越轻, 恢复程度越好。结论:儿童不正性弱视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儿童,不正性弱视,矫正治疗,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聪, 袁容娣, 梁婧, 等.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在儿童远视验光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 2014, 24 (3) :741-742.
[2]卓文渊, 施长春, 林余蕾.儿童远视引起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矫正治疗探讨[J].国际眼科杂志, 2014, 33 (6) :610-612.
[3]屈晓慧, 刘伟民, 肖信, 等.视知觉学习对远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的影响[J].广西医学, 2010, 33 (11) :589-590.
[4]曹广义, 薛劲松, 曹国凡, 等.儿童裸眼远视力与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的相关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14 (22) :156-157.
儿童弱视治疗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儿童弱视患儿220例, 均经视力、眼位、屈光间质及眼底检查符合《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诊断标准[3]。入选患儿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 (110例) 和B组 (110例) ;A组患儿男57例, 女53例, 平均年龄 (7.55±1.20) 岁, 平均屈光度为+ (5.20±1.33) DS, 其中轻度弱视62例, 中度弱视40例, 重度弱视8例;B组患儿男59例, 女51例, 平均年龄 (7.60±1.23) 岁, 平均屈光度为+ (5.27±1.35) DS, 其中轻度弱视59例, 中度弱视41例, 重度弱视1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干预方法
A组患者依据检影结果进行屈光矫正治疗, B组患者则依据检影结果减去+1.00DS进行屈光矫正治疗;戴镜后对于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者行主导眼遮盖治疗, 单眼或双眼弱视程度不等者则采用光学药物完全压抑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 矫正视力≥0.9;有效, 矫正视力提高>2行;无效, 矫正视力提高≤2行或下降。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录入分析采用Epidata 3.06和SPSS15.0软件;统计学方法选择t检验和χ2检验;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矫正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A组和B组患儿矫正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55%、95.45%, 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儿矫正后9个月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A组和B组患儿矫正后9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4%、99.09%, 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儿中斜视性弱视内斜视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中斜视性弱视内斜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目前认为弱视发生发展与双眼相互作用异常和形觉剥夺密切相关[4]。临床一般采用主动和被动疗法行弱视视力恢复;其中主动疗法主要通过消除病因解除形觉剥夺, 提高黄斑中心凹视觉刺激程度进行矫正;而被动疗法依靠对主导眼遮盖、压抑, 改善双眼异常相互作用而发挥作用[5]。屈光不正有效矫正已被确认为是消除形觉剥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可有效提高物象视网膜清晰度。以往对于远视性屈光不正进行矫正主要采用全部矫正法, 即在检影结果基础上减去+1.00DS;但部分报道显示这一方法无法有效提高弱视患儿调节力, 屈光不正改善效果不佳。
注:与A组相比, P<0.05。
本文结果中, 两组患儿矫正后6个月、9个月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两种屈光矫正方法在提高弱视儿童视力方面具有基本相同效果;而两组患儿中斜视性弱视内斜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则证实两种屈光矫正方法均有助于改善斜视性弱视内斜视程度。
综上所述, 两种屈光矫正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疗效相当, 可在治疗过程中酌情选择。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屈光矫正方法治疗儿童弱视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儿童弱视患儿220例, 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 (110例) 和B (110例) ;其中A组患者依据按检影结果进行屈光矫正治疗, B组患者则依据检影结果减去+1.00DS进行屈光矫正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矫正后6个月、9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和斜视视性弱视内斜视改善情况等。结果:两组患儿矫正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儿矫正后9个月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儿中斜视性弱视内斜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两种屈光矫正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疗效相当, 可在治疗过程中酌情选择。
关键词:屈光矫正,儿童,弱视,疗效
参考文献
[1]陈剑铭, 魏建兰, 吕艳.儿童弱视治疗的依从性分析[J].眼科新进展, 2010, 30 (1) :67.
[2]王淼, 童梅玲, 吴广强, 等.医院集中治疗学龄前儿童弱视一月疗效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9, 17 (3) :114.
[3]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1996, 4 (3) :97.
[4]何甜, 陈燕青, 李玉翠.1 006例集中治疗弱视患儿的疗效观察及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9, 17 (4) :156.
儿童弱视治疗护理 篇9
【关键词】 综合疗法;大龄儿童;青少年;弱视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功能性眼病,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发病率较高,在我国约2.8%,严重影响了个人生活质量,而其治疗效果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疗效越好,获得功能治愈的可能性越大[1]。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年长患儿,由于各种原因发现弱视较晚,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现就笔者所在医院眼科对76只眼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大龄儿童弱视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2月—2011年7月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弱视儿童及青少年38例(76只眼),首诊年龄9-15岁。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32只眼,屈光不正性弱视36只眼,斜视性弱视6只眼,形觉剥夺性弱视2只眼;轻度弱视38只眼,中度弱视 32只眼,重度弱视6只眼;中心注视52只眼,偏心注视24只眼。
1.2 研究方法 全部病例按常规经眼科常规检查,检查视力、眼位、眼球运动情况、眼前节、眼底、注视性质、同视机检查双眼单视功能,排除器质性眼病。弱视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法按全国斜弱视学组规定的标准。
1.3 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1.3.1 戴矫正眼镜。结合眼位,合理正确佩戴矫正眼镜,矫正屈光不正。1%阿托品凝胶充分麻痹睫状肌后检影验光,3W后复诊予最佳矫正视力的度数配镜。每半年重新散瞳检影验光,调整眼镜度数。
1.3.2 传统遮盖法(压抑法)。由于大部分大龄儿童在外不接受遮盖疗法。所以笔者将压抑疗法和遮盖疗法有机结合。①近距离压抑法:用于矫正远视力<0.3的患者。主要采用眼配全矫眼镜,每周滴用l%阿托品凝胶一次,使视近模糊,视远清晰;弱视眼在原有屈光度基础上过矫+2.00Ds,以利近距离注视,待矫正远视力提高至0.3后,改用健眼远距离压抑疗法。②远距离压抑联合遮盖疗法:矫正远视力≥0.3的患者,外出时通过眼配戴屈光度数过矫+3.00Ds眼镜,使其远视力低于弱视眼2行;在家时采用眼全遮盖,仅使用弱视眼。
1.3.3 精细目力训练。在戴镜、遮眼情况下,每天进行弱视眼精细目力训练,至少坚持每天1次,可以两次,最多三次 每次坚持15分钟左右,精细作业治疗弱视眼视力达到O.2时,加入精细目力家庭作业训练,可采取穿纽扣、穿针、穿珠子、简笔画、精细目力训练盒等促进视力的提高。
1.3.4 增视训练治疗。采用专业的增视仪等设备进行治疗,有多色光交替闪烁、精细目力训练、CAM光栅刺激法、后像等多种功能,每日2次,每次20min左右。
1.4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全国儿童弱视防止学组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价疗效。
2 结果
76只眼弱视中屈光参差性弱视32只眼, 治愈17只眼(53.13%),屈光不正性弱视36只眼,治愈24只眼(66.67%),斜视性弱视6只眼,治愈2眼(33.33%),形觉剥夺性弱视2只眼,无治愈的;中心注视62只眼治愈41只眼(66.13%),偏心注视14只眼,治愈4只眼(28.57%)。9-12 岁治愈36只眼,13-15岁治愈6只眼。其中中心注视治愈率高,偏心注视治愈率低,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率高,斜视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治愈率低,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治愈率高。
3 讨论
弱视是视觉发育障碍的一种疾病,在视觉发育的过程中有可塑性,视觉系统可根据视觉环境的刺激调整和改变其原有的神经联系和突触结构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内及时排除弱视眼的视觉抑制,功能经过治疗、训练,仍可达到正常状态,弱视可治愈。研究表明,人类视觉系统敏感期从出生时开始,2—3岁的可塑性最强,6岁以后明显减弱,9—10岁敏感期结束。因此,普扁认为弱视治疗年龄超过视觉发育敏感的大龄儿童,弱视治愈的希望很小。但近几年来,大龄儿童弱视治疗取得一定进展,国内外也曾经报道成年人弱视眼因建眼损毁性破坏失明后视力逐渐提高,甚至达到正常水平。说明人类视觉系统在敏感期后仍有一定的可塑性,仍可在“残留的视觉可塑性”[2-3]。从而使大龄弱视儿童的治疗看到了希望。
由于大龄儿童弱视治疗效果与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注视性质有关。所以我们进行弱视治疗,要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发现,及早治疗。 一般认为,各种方法治疗弱视的疗效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疗效越好,超过敏感期的患者效果不佳,对超过敏感期的大龄弱视患者,如为中心凹注视,任不要放弃,可采取综合疗法 坚持治疗和随访,治愈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参考文献
[1]郭静秋.弱视的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J].中华眼科杂志,1996,32(4):316—317.
[2]阴正勤.弱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4,12(1):45.
儿童弱视治疗护理 篇10
关键词:影响,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相关因素
儿童弱视是多发于儿童发育期的一种常见眼病,常因异常视觉引起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或应眼内光线进入不足引起的黄斑区物象不清晰、双眼光线进入不等造成物象模糊,致使视力减退[1]。临床治疗中发现,弱视的治疗宜在视觉发育期内,多数均可治愈,效果显著。但治疗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等,导致治疗效果不佳[2]。本研究以我院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弱视儿童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影响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为后期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患儿为我院眼科于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共120眼。纳入标准:①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矫正视力低于0.9;②治疗前经检查无眼部器官质性病变;③家属知情同意,均配合治疗。本组裸眼视力检查为0.1~0.6,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3.5)岁,其中按弱视程度分为轻度(矫正视力0.6~0.8)、中度(矫正视力0.2~0.5)以及重度(0.1及以下),轻度弱视50例(58眼),中度弱视38例(42眼),重度弱视12例(20眼);按照弱视类型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58例(69眼),斜视性弱视30例(36眼),屈光参差性弱视12例(15眼);按照家长文化程度分为初中以下文化46例(58眼),初中以上文化54例(62眼);按照户外活动时间分为活动时间<1 h有23例(25眼),活动时间1~2 h有51例(60眼),活动时间2 h以上26例(35眼)。
1.2治疗方法:根据不同弱视程度或弱视类型选择不同方法进行治疗。①配镜:无斜视的远视患儿扣除生理调节;内斜视合并远视性屈光不正以验光度数全矫,内斜视合并近视以验光度数低矫,外斜远视、屈光参差者以提高最佳视力的度数充分矫正。②遮盖法:用于双眼视力低于0.3或双眼视力差距在两行以上者,一般遮盖视力较佳眼位,依据儿童年龄和视力情况,年龄越大,遮盖时间相对越长,主导眼遮盖时间较长,一般为4~7 d,弱视眼遮盖1 d,每周复诊,注意视力变化。③综合治疗:仪器治疗包括红光闪烁、海丁格刷,宜弱视眼每天做6~7 min,每天1次。同时指导家长仪器使用方法,配合目力训练。每月复查患儿视力、眼位及注视性质,及时调整还更换眼镜。
1.3疗效标准:采用1996年全国儿童斜弱视防治组通过的疗效标准,分为治愈、进步、无效三种,治愈:矫正视力提高≥0.9;进步: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无效:矫正视力提高<2行,或视力不变,甚至减弱。本组依照治疗后效果,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治疗后视力治愈或进步,对照组为治疗无效。
1.4统计学方法:本次调查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家长文化程度、户外活动时间六个因素,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比较不同因素影响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影响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由表1可知,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各影响因素下治疗效果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家长文化程度,P<0.05,因此说明儿童弱视治疗效果与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家长文化程度这4个因素有关。
3讨论
弱视是眼科常见儿童眼病,其治疗效果经常受很多因素影响,以往研究表明,弱视治疗效果常与患儿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等有关,因此研究其治疗影响因素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具有指导意义[3]。本研究收集了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采用我科治疗方法,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家长文化程度。
3.1年龄影响:年龄是影响弱视治疗的组重要因素,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研究表明,人类视觉系统能够收环境的刺激而对神经系统进行调整,但是只限于视觉发育可塑性时期,在婴儿出生后24个月,一直可维持到9~12岁,此时期视觉感受非常敏感,异常视觉环境容易造成视觉障碍,这种视觉障碍可因异常环境的消失或去除而恢复[4]。一旦视觉发育可塑性时期终止,异常视觉环境将会对视觉功能发育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因此,应及早诊断、早治疗,一般3~5岁弱视患儿治疗基本都可治愈。
3.2家长文化程度:有研究表明,家长文化程度可能与儿童弱视治疗效果有关,家长文化程度决定了家庭对儿童弱视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儿童弱视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相对问对程度较高的家长会更加重视儿童视力障碍的治疗[5],因此家长的重视对儿童弱视治疗起到关键作用。相关报道认为,对家长进行儿童弱视相关知识宣教能够有效提高疗效。本研究也认为家长文化程度也是影响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3.3弱视程度及弱视类型:弱视程度、类型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轻度、中度弱视一般早期可治愈,本组轻度、中度弱视治疗有效率为67%,重度弱视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本组治疗有效率为45%。屈光不正性型可基本治愈,本次治疗有效率为79.7%,与斜视性弱视(61.1%)和屈光参差性弱视(73.35)比较治愈率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家长文化程度是影响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因此重视儿童弱引起家长足够重视,尽早治疗,并依据弱视程度、类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伟哲,程凯,宫静.梅花针叩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弱视224例[J].世界中医药,2011,6(2):143-144.
[2]赵纪伟.影响弱视儿童疗效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1):2665-2666.
[3]陈伟文,吴春凤.儿童弱视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8):1214-1216.
[4]王红兵.影响弱视儿童综合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3):3160-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