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术护理

2024-06-24

儿童手术护理(精选12篇)

儿童手术护理 篇1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儿实施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 手术室安全隐患却无处不在, 严重影响患儿的安全利益, 特别是对年幼患儿, 语言表达、感知能力、经验都不丰富, 较成人手术患者更容易存在安全隐患[1]。本文主要探讨手术室儿童手术护理常见安全隐患的护理措施, 以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9月行手术患儿400例, 按手术先后将2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18例, 女82例, 年龄2个月~13岁;疝囊高位结扎65例, 先天性心脏病纠正术40例, 扁桃体切除26例, 小儿斜视纠正术36例, 其他手术33例;另外200例设为干预组, 男109例, 女91例, 年龄1.5~13岁;疝囊高位结扎术52例, 先天性心脏病纠正术36例, 扁桃体切除术34例, 小儿斜视纠正术34例, 其他手术4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所患疾病方面比较 (P>0.0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 干预组采取安全隐患干预, 并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首先要求干预组护理人员对手术室小儿手术护理发生安全问题做到充分认识并能采取正确措施, 消除安全隐患, 具体措施如下。 (1) 错误手术患儿和手术部位。科室应建立术前访视制度, 术前1d巡回护士根据通知单去看手术患儿, 了解病情查看病历、核对姓名、性别、年龄、有无过敏史及手术名称, 手术部位有无标示, 把信息详细记录在访视单上, 并请患儿家长签字确认。手术前接患儿时, 护理人员再次和家长查对, 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双方填写交接患儿报告单;进入手术间, 麻醉前, 由麻醉医师主持, 进行三方核查制度, 共同对患儿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 核对无误后, 医生、护士、麻醉医师共同签字确认, 切皮前, 三方再次核对确认无误后, 开始手术。手术结束前, 三方再次核对患儿身份、手术部位、病理报告单准确性, 通过三方核查制度实施, 未发生1例错误手术患儿和手术部位错误。 (2) 坠落伤。对于年幼患儿应视为高危人群, 作为护理人员应更加呵护患儿, 避免患儿发生意外伤害, 接患儿推车应定期检查保养, 如有损害要及时更换, 确保手术推车安全;在患儿麻醉前和麻醉苏醒期, 由于患儿恐惧、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易发生坠床事件, 巡回护士应守护床旁, 加以保护和抚慰。 (3) 压疮和韧带拉伤。患儿在手术时体位安置不当、手术时间长、年龄小、缺乏脂肪保护、转运患儿时动作粗鲁, 致使患儿发生压疮和韧带拉伤。护士应根据手术部位正确摆放手术体位, 选择合适体位垫子, 摆放体位时应遵循安全舒适原则, 术野充分暴露, 上肢垫软垫, 避免身体各部位受压, 护士要加强责任心, 勤巡视、勤观察, 防止患儿发生压疮。 (4) 高频电刀烧灼伤。使用高频电刀时, 由于患儿年龄小、皮肤娇嫩, 严格控制输出功率, 严禁超出仪器安全值范围;擦拭术野的乙醇不可过湿, 乙醇未干不可使用电刀切割, 切割过程电刀笔勿碰撞纱布;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维修, 保证性能稳定;接触患儿极板要平坦, 紧贴其皮肤, 固定于远离心脏的肌肉丰厚处, 避免术中被打湿;避免用电刀切开肠腔、性腔、气管等部位;如负极板固定不牢, 患儿身体与手术床的金属部位接触, 易造成烧伤或电灼伤。 (5) 用药、输血剂量浓度错误。药物摆放混乱或表示不清导致误用;麻醉医生给患儿行麻醉诱导时, 让护士帮忙给药, 可导致执行口头医嘱有误。 (6) 术中及转运过程中, 患儿意外伤害。术中变换手术体位, 各种管道脱落或堵塞应做好检查, 使用电动止血带, 要记录时间并随时提醒医生扎止血带时间, 防止患儿四肢缺血坏死。

1.3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两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安全的手术能拯救生命, 如何保证手术安全是公共健康首要问题。据报道, 美国每年有44 000~98 000人死于医疗错误, 而我国严重医疗不良事件调查分析, 手术部位错误位居第二[2]。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患儿较多, 占手术人数60%, 对于年幼患儿护理手术安全要求相对高, 如何保证患儿手术安全的需要,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很值得医护人员探讨和研究。

3.1首先要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 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强化护理安全意识, 使其自觉遵守医德规范,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和流程, 每年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护士培训, 提高其专业技能, 切实提高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将安全意识贯穿于整个手术室护理中[3]。

3.2本文主要对我院手术室婴幼儿手术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干预。干预组: (1) 进一步完善手术安全核查流程, 通过手术科室之间密切合作, 积极与患儿及家长亲密的交流, 能够减轻患儿恐惧感, 并进行相应术前教育,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这样接错患儿和手术部位错误就会避免[4]。 (2) 在此基础上护士应加强护理安全意识, 以预防为主, 具备一定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的能力, 预防压疮、神经损伤及坠落伤。护士应根据患儿手术部位摆放正确手术体位, 选择合适体位垫子, 使患儿安全舒适, 上肢外展应<90°, 束缚带不可过紧, 防止神经损伤, 患儿颜面部避免受压及胶布黏贴过紧, 术中严密观察患儿并及时调整体位, 至手术结束巡回护士不得离开患儿应在旁照顾, 防止坠落伤发生。 (3) 护士应安全使用高频电刀, 接触患儿极板要贴平坦, 紧贴患儿皮肤, 防止患儿烫伤, 注意观察皮肤情况。 (4) 防止用药、输血发生错误, 一旦发生, 后果严重, 甚至对患儿造成生命危险, 所以护士要严格用药管理, 严格查对制度, 使用任何药物应同另一人核对浓度、剂量方可使用, 输血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输血后反应, 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5) 患儿手术过程涉及众多科室、众多人员的密切合作, 在提供更安全的患儿照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是完成每台手术的保障。

我科通过对200例干预组患儿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干预组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可见安全隐患干预能够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手术常见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降低手术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方法:将4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0例, 对干预组患儿进行护理干预, 而对照组患儿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意外伤害等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干预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手术患儿意外伤害等安全隐患有很好预防作用, 显著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 保证手术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儿童手术,安全隐患,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张梅英.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J].中国医学导报, 2006, 3 (19) :127-128.

[2]王芳.医院手术安全管理[C]//医院手术室规范管理及感染控制新进展研讨会, 2011.

[3]黄彦飞, 韩敏, 黄彩.老年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25) :273.

[4]唐小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 2012, 8 (5) :82.

儿童手术护理 篇2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方案》和中国残联《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本办法。

一、任务目标

2012年,资助实施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300例,根据需要,为术后儿童装配矫形器,进行康复训练。

2013—2015年,各任务数另文下发。

二、救助对象要求

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城乡有康复需求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其中优先资助城乡低保家庭的肢体残疾儿童。

矫治手术主要针对7岁以下肢体残疾儿童常见的、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生活和活动、术后效果明显的手术;针对手术适应症,年龄可放宽到18岁。主要的手术适应症包括:

1.先天性关节畸型如马蹄足、先天性关节脱位如髋关节、膝关节脱位;

2.小儿麻痹后遗症、脊膜膨出后遗症等导致肌腱挛缩、关节畸型及脱位;

3.脑瘫或脑损伤导致的严重痉挛、肌腱挛缩、关节畸型及脱位等。

三、救助标准

每例手术平均补贴手术费10000元、术后康复训练费6000元、矫形器装配费1200元。

四、工作体系

(一)组织管理。

省残联制定本省实施方案和计划,组织工作培训;协调省卫生部门,审核确定手术定点医院,督导检查矫治手术医疗工作,协调专业人员做好手术对象的筛查、复查,根据需要,抽调本地优秀医务人员参加矫治手术工作,妥善处理手术医疗纠纷;市残联组织病源筛查、复查和病员输送,协调安排术后儿童康复训练及辅助器具配发工作;负责项目经费管理、任务统计、数据库录入;指导区(县)残联做好术后儿童的跟踪随访工作;定期检查督导,按期报送本市项目总结和数据统计,确保任务贯彻实施;加强项目社会宣传,号召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儿童康复。

(二)手术与术后训练。

2012年,手术定点医院为省级医院,负责实施手术,采取院长负责制,落实手术场地和床位,准备所需手术器械、药品及耗品等;选派技术水平高、服务态度好的医护人员参加手术工作,负责术后观察、复查及并发症的医疗处置,进行康复指导和疗效评价;根据需要,安置康复科室进行康复训练,或将术后儿童转介到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接收术后儿童康复的机构结合手术的康复目标和手术类型及手术的具体情况,配合增强肌力、耐力、平衡、关节活动、步行、姿式矫正等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并根据需要,装配辅助稳定关节、改善异常姿式、防止术后畸形复发等作用的矫形器,以巩固手术的疗效,达到改善运动功能的目标。

五、工作流程

省残联与手术定点医院签订目标责任书。

病源筛查县级残联组织辖区医务人员,初筛出18岁以下适合矫治手术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填写《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筛查、审批表》相关内容,报市残联;市残联在手术定点医院专业人员指导下,共同对初筛儿童进行复筛,确定手术对象,填写《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筛查、审批表》中的复筛意见,汇总逐级上报至市、省残联。

输送病员县(市、区)残联负责将拟实施手术的病员组织输送到指定的手术定点医院,妥善安排交通、食宿和入院等事宜。

实施手术手术定点医院对手术对象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制定手术方案,签定手术同意书,办理手术意外保险,实施手术治疗;手术完成后,手术医生根据病员术后功能情况,提出术后康复意见,根据需要,安置康复科室或转至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术后训练省残联协调安置术后儿童到康复机构进行训练,根据需要装配矫形器,术后训练原则上不少于2个月;半年后由省残联统一组织基层残联和手术定点医院、康复机构专业人员对儿童术后康复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做好回访记录,拍摄、留存反映功能改善康复效果的影像资料。

统计汇总手术定点医院填写《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登记表》,市残联负责汇总《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登记表》,做好数据库录入。省残联负责填写《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抢救性康复项目汇总表》。

六、经费拨付与管理

1.项目经费由省残联根据项目单位任务指标进行审核,汇总并报省财政复核后,由省财政拨付至省残联,再由省残联及时拨付至项目单位。

2.各地应积极做好对象的筛查、复查、转送、人员培训、社会宣传、康复训练、定期随访等工作,手术和训练费用符合当地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项目的应由医疗保险报销,以补充手术和训练经费不足部分。

七、检查考核

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抢救性康复项目检查考核内容包括:项目组织实施、任务指标完成、督导检查、社会宣传、经费管理使用和地方经费匹配等方面。

中国残联会同财政部、卫生部等部门,在项目执行的中期和末期进行评估、验收。

中国残联社会服务指导中心根据项目总体要求,组织专家有重点地深入项目地区进行督导检查,进行项目执行情况汇总和反馈,定期通报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以项目促进肢体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深入发展。

省残联定期进行项目的督导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做好督导检查工作记录。定期进行工作总结,报送项目执行报告,对突出问题及时与中国残联社会服务指导中心沟通协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八、质量控制

各市在组织实施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工作时,可参考使用《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工作用表》,加强对项目实施的质量控制,相关项目档案由实施地区残联妥善保存。

1.出院手术疗效评价“有效”以上

2.无重大医疗事故发生

3.术后康复训练率≥80%

4.矫形器装配率≥70%

儿童蛛网膜囊肿手术护理体会 篇3

方法:通过对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后的观察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和体会做相应介绍。

结果:36例患儿中,除1例因分流管感染而拔除,其余均治愈出院。

结论: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极为重要。

关键词:颅内蛛网膜囊肿分流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94-02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指颅内先天存在的一类由透明菲薄的膜包裹无色透亮脑脊液的囊肿,是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或组织异位发育所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75%发生于儿童[1]。

1临床资料

1.1本组病例36例,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龄26天~13岁1个月,平均年龄2.6岁。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均行颅内囊肿—腹腔分流术。

1.2手术方法。患儿麻醉成功后,依据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位置,于头颅表面做2cm的小切口行颅骨钻孔备用;于同側脐旁上2cm经腹直肌切口3cm,用皮下通条经腹—胸—颈—头将分流管导入皮下;连接好分流系统后切开硬膜,将分流管放入囊肿腔内;分层切开腹壁各层,腹膜切小口,放入腹腔端分流管;逐层缝合头部和腹部切口,无菌敷料包扎。

1.3结果。患儿平均住院12天,术后1例因感染而拔除分流管,其余均恢复良好。

2术前准备

2.1心理护理。儿童对医务人员存在恐惧心理,又来到陌生的环境中,很难配合治疗与护理。护士应主动与患儿接触,取得患儿的信任,消除患儿精神上的恐惧,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主动介绍疾病治疗及预后的情况,向家属解释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耐心解答家属的各种问题,使其解除思想顾虑,主动配合护理工作。

2.2头痛的护理。由于颅内囊肿的刺激,患者会出现头痛伴呕吐,可适当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滴,配合医生进行腰穿放液,可有效缓解患者头痛。

2.3术前准备。帮助患儿完善术前相关检查:CT、核磁、心电图、胸片等常规检查,抽血、配血。术前1天晚剃头,特别注意颈部和脐周的皮肤清洁,禁食禁水8小时。术晨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抗生素静滴。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术后患儿返回重症室,专人看护,注意安全,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固定,防止患儿在清醒前躁动碰及伤口,影响手术效果。麻醉未醒前予以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床边备吸引器,同时予以持续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

3.2头痛和呕吐观察与护理。由于术中部分囊液的流出,对周围脑组织的刺激,或囊液排出后突然的减压,使组织发生移位后造成的不均匀牵拉[2],导致患儿出现头痛和呕吐,表现为全额痛,持续时间较长,头痛伴随恶心呕吐,应用止痛药及脱水剂效果不明显。患儿出现头痛呕吐时,要与颅高压出现的头痛进行鉴别。颅内高压呕吐呈喷射性,严重者有意识改变,一般应用脱水剂及止痛药效果明显。因此要密切观察头痛和呕吐的性质,才能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注意倾听患儿对头痛的描述,了解患者头痛的性质和持续时间,对不能表达清楚的患儿,应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经常哭闹和躁动不安等症状。患儿头痛时,给予心理安慰。短期出现剧烈头痛、高烧者,采取反复腰穿放脑脊液及使用激素预后较佳。随时注意保持病房安静和舒适的体位,家属陪伴在身边,同时分散其注意力。观察有无乏力、嗜睡及电解质紊乱等现象。

3.3感染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多数患者会出现短暂的一过性发热(称吸收热),但一般不超过3d,大多因创伤组织吸收有关。术后应密切观察头部及腹部伤口敷料,发现敷料污染、脱落,潮湿需及时告知医生消毒更换;如有切口红、肿、热、痛等症状时,应及时汇报医生处理;加强体温监测,一般每4~6h测1次。如体温超过38℃时,须同时监测其他相关指标,如血常规等,以便早期发现感染先兆。患者如持续高热,同时有脑膜刺激症状时,要高度怀疑颅内感染。一旦高热,立即采用降温措施如冰袋、温水浴、口服退热药。大量出汗者,应及时更换衣物,避免着凉,同时增加补液量。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每日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室温维持在18~22℃。减少陪人和探视。本组有1例由于不能有效地控制感染被迫拔管。

3.4分流管的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瞳孔及其他生命体征的变化,了解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等症状。定时检查切口及皮下隧道是否有积液,由于囊肿内囊液蛋白含量高或囊内有出血而易堵塞分流管。可通过按压分流泵判断分流管堵塞情况,按下分流泵无阻力,说明分流管腹腔端通畅,松开时分流泵复位好说明颅内端通畅,轻度堵塞可通过反复的按压分流泵或经头皮穿刺分流泵,生理盐水冲洗而复通[3]。如经上述方法仍未能解决时,应立即协助患者行CT检查,确诊患者是否存在分流管堵塞,严重者应做好拔除分流管的手术准备。分流管一般在3个月后能与机体长合,以上症状也将减少。本组病例中无1例患者因分流管堵塞而拔管。

3.5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保持头部伤口敷料的干燥,如有潮湿或污染应及时更换,换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折叠、扭曲、受压,翻身时应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检查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返流,引起颅内感染。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每班进行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6低颅内压的观察与护理。由于术中部分囊液的流出,患者可出现暂时性低颅压,表现为头痛呕吐,与体位关系明显,坐起加重,平卧减轻。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头痛,采取头高位,头痛得以缓解,平卧或低头时症状加重。这是区别低颅压性头痛,还是高颅压性头痛的一个重要依据。本组有1例囊肿较大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颅内低压症状,给患儿采取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位。增加液体输入量,外出检查搬动患者时应注意动作缓慢,尽量减少头部活动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体位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以取得理解和配合。经上述处理后,症状得到缓解。

3.7癫痫的护理。蛛网膜囊肿患者常伴有癫痫,术后大脑皮层受刺激往往会诱发癫痫,术前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前应常规使用抗癫痫药物预防癫痫。癫痫发作时,立即采取安全保护措施,肌注或静推地西泮(安定)同时放牙垫以防咬伤舌体,保持合适体位和头位,抽搐发作时不要用力压迫抽搐肢体;同时开放静脉通路,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尤其对术前已经出现癫痫的患者,必须应用抗癫痫药物。

3.8消化道症状的观察与护理。由于蛛网膜囊肿内的积液需经过腹腔分流,术后可导致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术后应保持患者大便通畅,便秘者可给予缓泻剂。呕吐患儿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病情允许时鼓励患儿进行床上或床下运动。

3.9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后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患儿以后的生活质量,教会患儿及家长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语言交流的技巧,对语言表达能力差者,多进行日常口语“手势语”音调的练习,坚持天天学、天天练;肢体功能障碍,按摩顺序应从近端到远端,按摩时注意手法。

4小结

出院指导:出院后嘱患儿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加强锻炼。对带残或有癫痫发作的患儿,有的需继续服药,要教会家长或患儿服药与停药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服用抗癫痈药时,要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减量,以免诱发癫痫,并定期随访,不断修订康复锻炼计划。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48-349

[2]刘铮,蔡智基,黄绳跃.等.颅内蛛网膜囊肿歼颅术后并发症的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18(3):190—192

[3]赖海燕.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7(19):84-85

腹腔镜儿童卵巢囊肿手术的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34例,年龄8~15岁,因腹痛、腹胀就诊21例,自扪及盆腔肿块就诊5例,月经紊乱就诊8例,其中择期手术27例,急诊手术7例。

1.2 治疗方法与结果

采用德国产W0lf型腹腔镜器械,配有CO2气腹机,双极电凝,电视监视器等。儿童组织结构纤细,手术视野狭小,摄像成像系统选择性能较好的三晶片图像处理系统,以获得清晰的术野及正确的色彩还原。腹腔镜依视角不同分为0°、30°、45°镜等多种规格,儿童腹腔浅,选用0°镜操作较为简便。器械直径以5 mm为主,部分选3mm。术前检查调试电视系统和各器械的性能,以保证术中的正常使用。

本组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患儿取平卧位,往脐部穿刺点放置5 mm腹腔镜。气腹压力设定为10~12 mm Hg (1 mm Hg=0.133 kpa) 。先检查盆腔情况,同时检查囊肿有无破裂、扭转、恶变等表现,无恶性可能后再进行手术。34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全过程,其中4例切除一侧卵巢,余均行卵巢囊肿剔除术。手术时间 (58~32) min,术中出血50~100 ml,均无并发症。术后体温超过38℃5例,2 d恢复正常,无腹膜炎发生。术后平均住院3 d。所有患儿追踪随访4~12个月,经B超检查未见囊肿复发。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腹腔镜手术是近年开展的手术,患儿家长可能因认识不足而产生疑虑,担心不能把囊肿切除干净,为帮助患儿及家长消除手术疑虑,责任护士主动向患儿及家长介绍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优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此外,患儿及家长担心今后的婚育问题,告知良性肿瘤行肿瘤剥出术,术后一般不影响婚育,消除思想顾虑,以最佳状态配合手术。

2.2 术前护理

腹腔镜手术虽然切口小,但儿童作为感染的高发人群,术前准备非常重要。本组患儿均严格按术前皮肤准备程序备皮,特别是脐部清洁,因为脐部是腹腔镜最常用的切口处。皮肤准备具体方法:先用强生婴儿油棉棒擦拭,然后再用清水擦洗,备皮范围上至剑突,两侧至腋中线,下至大腿内侧上1/3,包括会阴部,给患儿洗澡,减少手术野污染致切口感染的机会。

2.3 术中护理

2.3.1 加强术中监护

严密监测CO2气腹机、双极电凝、电视监视器的运转情况,观察患儿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手术医生和麻醉医师。

2.3.2 术中配合

气腹针插入腹腔后,连接充气管,打开充气开关,观察腹腔压力,以10~12 mm Hg建立气腹后,启动使用自动气腹装置。

2.3.3 CO2气腹的护理

CO2气腹条件下,CO2经腹膜大量吸收人血,血中CO2分压可迅速增高,导致高碳酸血症,其严重程度大于成人。对于无心肺疾病的患儿,只要注意调整通气量,即应用人工高流量通气,潮气量为8~12 ml/kg,呼吸性酸中毒可有效得到纠正。本组患儿手术全程无严重的高碳酸血症发生。

2.4 术后护理

2.4.1 一般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意识、表情的变化,每30 min测量1次。如波动范围较大,床边监护有无腹腔内出血的倾向。术后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6 h,氧流量为2~3 L/min,以纠正全麻术后与术中CO2弥散入血所产生的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

2.4.2 呼吸道护理

儿童麻醉后易出现舌下坠使呼吸道部分或完全阻塞,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当呼吸道完全阻塞时,只见呼吸运动不见呼吸效果,外周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用面罩行人工呼吸时,手感呼吸阻力较大,处理方法以托下颌骨吸除口腔分泌物并追加颠茄类药物为宜。吸引分泌物时,应注意避免损伤口腔黏膜。本组8例患儿术后6 h内发生呕吐,予立即清除呕吐物,无误吸发生。

2.4.3 并发症的护理

(1) 穿刺孔出血:穿刺孔出血多为穿刺鞘拨出后压迫作用消失而敷贴粘贴不牢致穿刺孔渗血。因此,腹腔镜手术患儿回病房时,护士查看脐孔和耻上3点处,观察有无渗血,不能因腹壁没有切口而忽视对腹壁伤口的观察。本组有2例患儿出现术后6 h内穿刺孔渗血并浸湿敷料,及时更换敷料并沙袋加压包扎,穿刺孔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2) 肩部酸痛:正常的腹腔充气压力在10 mm Hg左右,气体总进入量为2~3 L,如果术中所用CO2气体压力过高,手术时间过长,患儿可有不同程度肩部酸痛。有报道认为[2],术后持续低流量吸氧2~4 h,术后肩部疼痛的发生率可由35%减少到21%,疼痛程度亦明显减轻。本组9例患儿出现肩部酸痛,经鼓励患儿尽早活动、多翻身、取舒适卧位以及延长吸氧时间后缓解。

3 小结

腹腔镜手术具有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优点。但由于儿童手术耐受性差,腹腔镜操作空间狭小,以及儿童呼吸道狭窄等特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加强监护,注意CO2气腹安全性问题,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本组34例经腹腔镜手术的患儿,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杨冬梓, 石一复.小儿和青春期妇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08.

做完激光手术近视手术后护理方法 篇5

方法:

(一)限制看近或抵消看近,提高眼球灵敏度

1、即限制学生看书、看电视、电脑等的时间、距离、灯光、姿势等,每30分钟左右休息5~10分钟。但此方法不太可靠,因为现代学生离不开看书、看电脑等,而且“看近”的时间越来越多。因此,应优先选用远化镜抵消看近反射,并将看书写字等虚拟成看远休息。使学生看书、写字越多,眼睛休息得越好,近视越不容易发展;

2、经常转动眼球,或作看远-看近运动(如打乒乓球),可以提高眼肌运动灵敏度,但学生很难做得准确或长期坚持,故最好使用微电脑控制的灵敏镜,可以做得很标准,也容易长期坚持。

2

(二)合理配镜

防止眼朦及“眯眼看”导致的眼轴变长 :不配镜看远时会眼朦,可诱发眼内化学变化导致眼轴变长;“眯眼”看可压长眼轴,均可引起近视发生、发展。

50度以上的近视就应该戴镜,如不戴镜,小孩看远物时不清或眯眼看,均可促使眼球变长,或引起近视相关因子变化而加快近视发展。

250度以下仅在看远或看黑板时戴,平时或看书时不用戴(因看近清楚,看远朦),250度以上应整天戴(时戴时不戴时,可因经常出现的眼朦导致眼轴变长引起发展)。

3

(三)近视仪控制 :原则上应选用2代以上近视仪控制近视 2个关键环节:看近反射及眼灵敏度下降环节。

国内近视仪有30多种, 然而,按作用原理划分,只有四大类(即四代):

第1代近视仪(用物理方法间接作用眼球类):如各种振动、按摩、磁疗、电疗仪等,是在不用眼注视时,通过剌激眼周穴位等起作用,由于对“看近”反射无直接作用,因此远期效果几乎100%不好。

第2代近视仪(用光学方法抵消近反射类):如各种远化镜或虚焦镜、台式远化镜等,是在用眼看书写字看电脑时,通过光学凸棱镜直接抵消约300度调节性近视,并将“看近”虚拟成“看远”休息。只要长期坚持使用,远期效果较好。

第3代近视仪(用光学物理方法提高眼运动灵敏度类):如近视灵敏镜、眼球灵敏谐振镜等,是通过训练调节灵敏度及视野灵敏度来预防近视发生、发展。如配合第2代近视仪使用效果更好。

第4代近视仪(用光学物理方法抵消近反射并提高眼灵敏度类):如近视自动控制镜(自动远化镜)、台式灵敏度记忆远化镜等,自动远化镜可通过双焦镜片抵消看近反应并主动变焦远化,降低混合性近视。由于其控制近视是在看电视、电脑等娱乐活动中完成,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深受学生、家长及电脑操作者欢迎,是目前控制近视效果最好的仪器之一。

(四)手术治疗

18岁前,可行后巩膜加固术防止高度近视发展。18岁以后,近视如不再发展时,可行准分子激光手术。以消除近视度数。

儿童手术护理 篇6

儿童眼球穿通伤是眼外伤中比较常见的急症,是我国目前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能及时治疗、精心护理,术后视力常能得到较好恢复,反之,并发症较多。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共收治儿童眼球穿通伤22例,效果满意。现就术前及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2-14岁,平均7岁。其中角膜穿通伤73例73眼,角巩膜穿通伤115例115眼,巩膜穿通伤51例51眼,伴虹膜脱出17例,伴晶状体混浊21例。致伤原因为铁丝刺伤4例、拳击、石块、木棍伤3例、玩具枪塑料子弹伤6例、注射器针头剪刀伤3例、鞭炮炸伤4例。

1.2方法均送手术室在全麻下行眼部手术,术后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止血剂、止疼剂、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伤眼滴眼药水治疗。

2结果

本组患儿住院8-30天,术前视力小于0.1者(10眼)、0.1-0.5者(8眼)、大于0.5者(4眼)。

3围手术期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儿童突然发生意外,家长无任何心理准备,患儿会产生种种恐惧心理,不想住院,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应向患儿家长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手术的基本情况使家长能积极配合、协助护士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使患儿安心地接受手术,争取达到最佳效果。

3.1.2术前饮食护理询问末次进食时间,让患儿禁食水8-12小时。

3.1.3术前准备患儿伤后急诊入院,医务人员应争取早期手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视力尽快恢复,护士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先让患儿自行睁眼不能睁开时宜先滴表面麻醉剂,采用开睑拉钩轻轻张开睑裂,避免压迫眼球导致内容物脱出。通过检查初步了解受伤部位及伤口情况。术前点抗菌药眼水,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消毒纱布覆盖伤眼,污染较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清洁消毒。做好全麻前的常规准备,并做好术后病房的接待工作,备好吸痰器、氧气。

3.2术后护理

3.2.1一般护理给予患儿半坐卧位,应保持病房安静,以利于患儿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包盖双眼,以避免光线刺激,少看电视、书,防止用眼过度,避免低头及头部震动。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咳嗽,嘱其不用力挤眼,不揉术眼,避免大声说笑,严禁突然翻身、坐起,以免引起眼压升高、眼内出血和创口裂开等,尽量避免下蹲、弯腰拾物的动作,或应缓慢进行,使眼压保持稳定,有利于伤口愈合。[1]

3.2.2全麻后护理让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健眼,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床旁备急救物品,注意给氧及心电监护,禁食6小时,由于有的患儿年龄偏小、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全麻术后多处于嗜睡状态,须由专人守护,并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3.2.3术眼观察观察术眼疼痛情况,术后24小时眼痛可按医嘱给予止痛剂,如疼痛不缓解或手术2-3天出现剧烈眼痛者,则可能为术后眼内伤口出血、眼压高、眼内感染等引起。应立即通知主管医生,观察创口有无活动性出血、渗液、渗血,敷料有无异味,注意防止健眼发生交叉感染性眼炎。

3.2.4饮食护理饮食应给予半流质或易消化、营养丰富的软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坚硬食物,以避免咀嚼过度,震动传导至伤眼,加重前房出血,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大便导致眼压升高、伤口裂开、视网膜脱离等。

3.2.5出院指导指导患儿和家长正确的点药及用药方法,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定期复查,3个月内勿作剧烈运动,避免碰撞术眼,注意用眼卫生,教育并帮助儿童识别危险物品,并使其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防止儿童接触一些易造成眼外伤的器具,防止眼外伤的发生。[2]

4讨论

眼球穿通伤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主要包括外伤性白内障、眼内出血、眼內异物、视网膜脱离、感染等,眼球穿通伤可严重损害患儿的视功能,严重时可致失明。眼球穿通伤后处理必须争分夺秒,尽快诊治,对保存眼球的完整性,恢复视功能,减轻或消除后遗症很重要,诊治是否及时,是决定儿童眼球穿通伤预后的关键,[3]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护患沟通,消除紧张情绪,使患儿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对于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使患儿的伤眼视力得以最大程度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眼外伤重在预防,因此,应大力推进公共场所的安全宣传工作,做好儿童的安全教育,加强预防,使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傅虹,傅莹.眼外伤无光感急诊手术的护理干预[J].临床报道,2007,12(10):779.

[2]王连峰.眼外伤相关因素与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225.

[3]刘芙睿,戴旭.儿童眼球穿孔伤预后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8):1034-1035.

[4]何小玲.儿童眼球穿通伤38例围手术期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9年5月第15卷第10期25页.广东深圳518101.

儿童手术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微创手术共46例, 男19例, 女27例, 年龄2~8岁, 其中20例腺样体肥大伴有扁桃体炎, 26例为单纯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大都有打鼾, 憋气, 经多导睡眠仪诊断为OSAHS。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夜间睡眠鼾声过响, 同时伴有张口呼吸, 甚至频繁觉醒、多汗、遗尿, 早晨起来头痛、困倦。病程6月~5年。临床常规检查包括口咽部扁桃体大小、分度, 行纤维鼻咽镜检查腺样体大小以及堵塞后鼻孔的状况。

1.2 手术方法

经口内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导管固定于口角左侧, 头后仰20°~30°, 常规消毒铺巾后, 开口器撑开口腔, 用两根8号普通导尿管从前鼻腔插入, 通过鼻咽部从口腔拉出打结固定暴露鼻咽腔。先用弯刀切开舌腭弓游离缘以及部分黏膜, 用剥离器分离扁桃体包膜, 从上而下依次切除两侧扁桃体。并在鼻咽镜直视下行腺样体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一般选择30°内镜, 手术中注意内镜的角度、位置, 使肥大的腺样体和鼻咽部结构清晰暴露, 采用等离子刀选择合适部位插入腺样体对其消融, 一般应在腺样体上多个部位进行消融, 这样可以使腺样体术后萎缩的较为彻底。手术时间为20~70 min。所有患儿围手术期常规抗生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

2 结果

46例患儿均接受全麻手术, 其中20例行扁桃体腺样体刮除, 26例行腺样体刮除术。手术后3~7 d症状明显改善, 鼾声减轻或完全消失, 无明显张口呼吸, 憋气症状。术后3个月行PSG检查, 显示各项指标都明显好转。

3 讨论

3.1 手术难点分析

3.1.1 术前焦虑

(1) 在医院, 患儿一方面要承受因疾病所致的身体痛苦, 另一方面, 在这个陌生的环境还要接受一些疼痛性的治疗和护理。儿童在围手术期处于一种应激状态, 即焦虑状态。而手术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更大的应激。据统计, 接受手术的儿童约有50%~75%在围手术期会发展为极度焦虑[2]。 (2) 现在儿童多为独生子女, 由于手术的许多不确定因素及住院环境的影响, 甚至家属都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反应, 有研究发现, 家属所经历的痛苦有时比患儿还要严重[3]。 (3) 对将要脱离家人陪伴的不安。 (4) 进入手术室后陌生的环境, 各类仪器设备声响造成的不良刺激。

3.1.2 误吸或窒息的危险

(1) 由于小儿的呼吸道相对狭窄, 呼吸中枢发育的也不完善, 声门区的组织相对疏松, 并且由于全麻插管后容易发生喉头水肿。 (2) 由于手术后伤口牵拉疼痛所致的无效咳嗽而导致呼吸道分泌物过多, 无力排出。 (3) 患儿剧烈哭闹及反抗行为。

3.1.3 机体组织器官损伤的风险

(1) 手术过程中等离子刀头使用不当而导致潜在的烫伤风险。 (2) 患儿由于躁动、不配合操作、血管充盈程度不佳而造成反复静脉穿刺。 (3) 禁食、低温、麻醉、体位引发的压疮。 (4) 坠床的危险。

3.1.4 低体温

(1) 小儿体表面积/体重比例大, 热量丢失是成人的4倍。 (2) 环境温度每下降2℃, 耗氧和通气增加一倍。 (3) 麻醉药物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3.1.5 麻醉苏醒期的风险

(1) 手术创伤及术后水肿所致的疼痛。 (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 由于夜间睡眠的呼吸暂停, 使呼吸中枢一直处于高浓度CO2刺激下, 一旦上呼吸道阻塞解除, 致使血液中CO2浓度突然降低, 就可发生呼吸中枢麻痹而导致呼吸骤停[4], 同时还由于全麻药物的作用, 患儿很容易发生呼吸抑制。 (3) 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疼痛哭闹牵拉伤口而导致手术创面出血的风险。

3.2 护理

3.2.1 术前访视

(1) 了解病情:手术前1 d到病房查看病史及化验报告, 了解患儿健康史:体型、体重、过敏史、既往史、手术史。了解患儿精神和身体状况:精神状态、能否进行交流, 有无合并症, 如感冒、咳嗽、流鼻涕。了解术前用药, 体温变化。 (2) 个性服务:访视了解患儿的个性, 向患儿家属询问其感兴趣的事或物 (如喜欢的食物, 玩具, 动画片等) 。与患儿建立信任感, 可携带其喜欢的玩具。尽量缩短手术患儿进入手术等候区的时间, 一般提前10~15 min, 与麻醉师一起抱患儿入手术室。

3.2.2 心理护理

与患儿建立融洽关系的同时向家长详细讲解手术方法及等离子手术的优点, 并对其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 以消除紧张的心理使其理解并配合。降低手术室内各类仪器的声响。操作时动作轻柔, 语言温和, 当患儿由于紧张提出疑问时可以利用聊天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哭闹剧烈时, 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向患儿传递医务人员的友好和礼貌, 如将患儿抱在怀中, 抚摸头、背, 也可以轻轻握住他们的小手使其安静。有研究表明, 抚触护理可以让大量温和, 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其不安情绪有所缓解, 同时可以减轻患儿的应激状态[5]。切不可大声的训斥患儿, 引发患儿的逆反心理。对于自控能力很差的患儿必要时也可让家长更换手术室衣裤, 陪伴身旁。

3.2.3 预防小儿误吸, 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

(1) 小儿误吸的风险是成人的两倍。应嘱咐家属患儿手术前禁食8 h, 禁水6 h。由于小儿代谢旺盛, 体液消耗快, 长时间的禁食禁饮易造成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 最近研究提示:术前2 h进糖水后继续禁食, 不会增加误吸的危险, 相反可以减轻术前脱水和低血糖。因此严格把握好进食进水的时间, 以确保手术过程中不发生呕吐的危险[6]。 (2) 手术间提前准备好吸引器和吸引管, 适当的抬高肩部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3)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 使其保持在95%以上。由于小儿心率受刺激后以增快为主要表现,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因此观察到的心率比生理情况下正常值稍高为安全。

3.2.4 降低潜在的机体组织损伤的风险

(1) 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及时选择合适的器械, 检查各类仪器的性能。手术过程中合理设置低温等离子输出功率, 根据手术需要调节合适的水流灌注量。 (2) 根据小儿血管特点, 选择合适的静脉, 一般选用大隐静脉或手背静脉, 便于固定和加药。穿刺时选用一次性套管针, 通过三通与静脉通路连接, 穿刺部位用3M敷贴妥善固定, 避免套管针脱出血管外造成反复多次穿刺。 (3) 摆放体位动作轻柔, 避免拖拽, 枕部、肘部、脚踝等易受压部位垫软单子保护。 (4) 加强防护, 避免发生意外伤害。用约束带缠成双套结固定患儿四肢, 注意松紧适宜, 避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使肢体处于舒适屈曲的功能位, 以不增加患儿的紧张程度为好。床的两边安置床栏。

3.2.5 预防手术中低体温引发的风险

围手术期患者的保温护理已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 它不仅可以引起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 而且可以延长麻醉的苏醒期。 (1) 术前半小时将室温调节至22℃~24℃, 相对湿度50%~60%。嘱咐家属不要给患儿穿过多的衣服, 以免小儿衣服湿透后造成机体热量的散失。手术过程中时刻关注小儿有无出汗、发抖的现象。 (2) 确保适宜的输液量, 小儿代谢比成人快, 手术创伤、术前禁食都可引起体液的丢失, 使患儿处于低血容量状态, 但也需防止短时间输入过量液体引起的循环负荷过重。因此, 应根据患儿年龄、体重计算输液量, 安全滴速为10 ml/ (kg·h) [7]。 (3) 使用麻醉药物注意计算精确, 以不过量为宜。

3.2.6 术后苏醒期的护理

(1) 手术结束, 患儿送麻醉复苏室苏醒。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预防舌后坠, 有专人护理至完全清醒。了解术中麻醉、手术、出血、输液情况。注意保暖。 (2) 适时拔除气管导管, 可以避免不良刺激对患儿造成的情绪波动, 从而明显减轻术后躁动的发生。由于小儿氧储备能力差, 因此拔管后应继续给予吸氧, 防止缺氧, 并观察患儿肌力和肌张力变化。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梗阻是OSAHS术后常见并发症。因此需密切观察患儿有无频繁的吞咽动作。对于不会自己吐血的较小患儿, 可以用吸引器吸引, 防止误吸。吸引器压力不可过大, 一般调节在40 k Pa以下。注意不要把吸痰管伸入到咽喉部, 以免损伤扁桃体区域, 引起术后出血。也可以放于患儿嘴前边和侧面吸。 (4) 分析疼痛的原因, 术后持续用输液软袋冷敷颈部两侧, 因患儿对冷的耐受力差, 时间可适当缩短, 每30 min间歇一次或两侧交替着进行。可防止出血, 并减轻疼痛[8]。切忌滥用镇静止痛药。对年龄较大的患儿还是采取心理安慰, 必要的鼓励, 家长陪同等方法。

腺样体肥大在儿童的发病率为1%~3%, 且年龄大多在6岁以下。如不及时治疗, 长期的缺氧会造成儿童智力和生长发育不可逆的损伤[9]。因此, 一旦确诊, 家属都要求尽早手术。由于患儿年龄小不能主动配合必须进行全身麻醉。因此麻醉和手术及孩子太小这三方面都给手术带来一定的风险。近3年来, 在手术配合过程中, 一直在探索怎样把这种风险降到最低。通过近年来的实践,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采用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通过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积极与手术者的配合, 术后密切的观察等, 使46例手术患儿在术前都能够顺利配合完成各项操作。术后也未发生呼吸抑制, 误吸, 伤口出血等并发症。并且由于上呼吸道阻塞症状解除, 患儿打鼾, 憋气症状消失, 手术效果明显, 达到了家属预期的目标。小儿手术是一项高风险工作, 扎实的专科业务能力, 良好的职业素质以及全体手术人员的紧密配合是保证手术安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李友忠, 贺湘波, 卢永德, 等.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死亡二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4, 8 (4) :244-245.

[2]付艳芬, 郑显兰, 贺齐莲.儿童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8 (5) :27-29.

[3]常成.浅谈ICU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支持[J].成都医药, 2000, 26 (1) :38-39.

[4]吕静娜.低温等离子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围手术期护理[J].西南军区, 2009, 11 (1) :155-156.

[5]黄春柳, 高少艳, 覃兴龙.抚触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儿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9) :61-62.

[6]杨雪.择期手术患儿禁食禁饮时间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 2014, 14 (2) :222-224.

[7]张凌, 户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儿术后苏醒期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23) :187-188.

[8]何志慧.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护理, 2007, 2 (3) :153-154.

儿童手术护理 篇8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儿, 男50例, 女30例, 年龄2~5岁, 平均年龄3岁左右, 所有病例均为多颗牙齿龋坏, 手术时间90~240min。

1.2 适应证

就诊于牙科的儿童, 包括不合作儿童, 智障儿童, 多颗牙齿龋坏的的低龄儿童, 以及畏惧牙科治疗的儿童。

1.3 术前准备

(1) 向家长交代术前禁食8h, 强调术前禁食的重要性, 以免术中呕吐, 引起窒息。 (2) 做好家长及患儿的心理护理, 术前访视尤为重要, 术前1d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深入交谈, 让家长了解手术前注意事项, 麻醉方式, 手术方案, 手术时间等, 消除家长紧张心理。与患儿交流时, 要融入患儿游戏中, 与患儿建立亲密感, 能有效减少患儿对医务人员的恐惧和紧张心理, 以减少麻醉的并发症, 利于麻醉的诱导与维持, 减少麻醉意外。 (3) 准确测量体重, 测量患儿体重是麻醉给药, 术中输液的重要依据[1]。

1.3.1 麻醉前准备

(1) 牙科护士确认患儿需要非住院全麻治疗且家长签署手术同意书。 (2) 牙科护士备齐牙科治疗所需设备器械及材料。 (3) 通知手术室备齐麻醉和抢救所需设备器械及材料。 (3) 做好患儿心理护理, 可给患儿玩具等分散患儿注意力, 消除恐惧感。调节手术室温度, 注意保暖, 避免患儿受凉。建立静脉通道, 选择粗直血管, 并加以固定和保护, 确保输液通畅。

1.3.2 麻醉方法

术前禁饮食8h, 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技术诱导给予氯胺酮2mg/kg肌肉注射, 维持阶段手术要求选择麻醉用药, 常采用1mg/kg的氯胺酮, 2mg/kg的异丙酚或10µg/kg芬太尼静脉注射。

2 结果

所有全麻下治疗患儿龋病效果满意, 无需患儿配合, 治疗时间从容。一次性治疗全口牙齿, 节约时间。安全、无痛苦, 减少门诊治牙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患儿当日回家, 术后24h电话随访, 患儿意识清晰, 活动正常, 饮食正常, 患儿家长满意。

3 护理配合

(1) 生命体征的监护:患儿麻醉后, 手术在心电监护下进行, 巡台护士随时观察患儿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血氧饱和度, 面色及皮肤颜色等的变化, 并且实时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如心率快, 血压上升, 呼吸浅速不规则应考虑全麻过浅。反之如发现心率慢, 呼吸深而均匀, 表示麻醉程度比较深[2]。 (2) 采取头偏向一侧平卧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如有分泌物应及时吸出, 做到术中及时吸痰并吸氧。 (3) 全麻清醒期患儿易出现意识不清, 躁动等表现, 防止意外发生, 应用约束带固定肢体。 (4) 建立静脉通道, 选择粗直血管, 并加以固定, 保证输液通畅, 遵医嘱给药液, 及时调节输液速度。 (5) 术中专业配合:保证手术视野宽阔, 助疗合理使用口镜, 与医生沟通达到最佳位置。对于年龄较小患儿因口腔狭窄, 应用口镜易损伤粘膜, 为避免损伤患儿口腔粘膜, 助疗护士需用手指轻柔牵拉口颊部。将吸唾器置于患儿口底, 注意勿紧贴粘膜, 以避免损伤粘膜和使管口封闭。且将吸唾器置于治疗牙齿的对侧。保证当窝洞预备好后, 必须将准备修复的牙与口腔环境隔离开来, 其目的是防止唾液进入窝洞, 助疗即用消毒棉卷隔离患牙, 将棉卷置于患牙颊 (唇) 侧前庭处和舌侧口底, 吸取术区附近的唾液, 从而达到隔湿目的。隔湿是治疗龋病的关键。 (6) 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患儿麻醉清醒后与麻醉师一起将患儿送回病房, 注意观察患儿口唇颜色, 肢体颜色及血氧饱和度, 以保证运送安全。龋病治疗当日禁食硬粘食物。教育儿童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饭后漱口, 半岁左右就开始刷牙, 睡前不吃糖和零食。定期检查口腔, 早期发现龋齿, 早期治疗。要求1~5岁儿童, 每2~3个月查1次, 6~12岁儿童每隔半年查1次, 12岁以上儿童每年查1次。

全身麻醉下儿童龋病治疗, 应在有较好抢救、麻醉和治疗的条件下开展。术前麻醉医生对患儿的全面评估, 排除麻醉禁忌, 术中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 是较好的完成龋病治疗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娜.小儿全麻手术后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6) :100~101.

[2]于晓杨, 孙慧.全麻鼻内窥镜下儿童腺样体切除的手术配合[J].右江医学, 2011, 1 (39) :106~107.

儿童手术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患者, 其中男9例, 女4例;年龄2~9岁, 肿物位于腹膜后9例, 位于胸腔后纵隔、脊柱旁3例, 位于盆腔1例, 13例患者中术前先予化疗9例, 未经化疗4例, 全部选择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肿物切除术, 部分加行淋巴结清扫术。

1.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共3例, 其中切口出血1例, 肺部感染1例, 低位肠梗阻1例, 经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 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痊愈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2.1.1 患儿心理护理

面对住院和手术, 患儿存在不等程度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和一些退缩行为, 护士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理解能力的患儿进行心理干预, 帮助患儿适应医院环境及接受各种治疗。要了解患儿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爱好, 经常巡视病房, 增加与患儿的接触机会, 让患儿感到亲切感, 消除陌生心理。并允许家属陪护和亲友探望。治疗、护理操作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的解释, 适当鼓励, 多与患儿沟通, 取得患儿的配合和信任, 从而稳定患儿的情绪, 消除恐惧紧张心理, 使其增加安全感。

2.1.2 与家长交流及心理护理

患儿家长都存在明显的焦虑、忧郁, 对外界的一切刺激反应比较敏感, 常对各种检查、治疗和护理措施感到不理解、不放心。担心手术不顺利, 担心术后出现并发症和复发, 护理中我们应注意多与家长交谈, 了解家长的心理活动, 耐心倾听他们诉说内心的痛苦, 疏泄心中的积怨, 同时充分理解亲属的焦躁情绪, 进行各种检查、治疗、护理操作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的解释, 了解有无生活、经济等方面困难, 适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让家长体会到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爱心。并有针对性地向家长介绍神经母细胞瘤治疗进展信息及治愈实例,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父母将积极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患儿, 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和紧张情绪[3]。术前应向患儿家长做详细的术前指导和思想工作, 消除家属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的心情, 提高其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更好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2.2 营养护理

因肿瘤生长消耗大量的营养, 及部分患儿术前已化疗3~5个疗程, 患儿多有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 因此, 术前加强营养至关重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及生理特点, 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对营养不良、贫血、白细胞低、低蛋白血症的患儿, 遵医嘱术前适当补液、输血、升白细胞疗, 以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 改善全身情况, 增强机体抵抗力, 为患儿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2.3 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术前应严格注意保暖, 积极预防感冒或肺炎的发生, 一旦发生则易延误手术, 并可因此而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降低机体抗创伤能力。

2.4 消化道准备

术前3d给予少渣饮食, 术前ā、术晨灌肠以清洁肠道, 术日晨禁食6~8h。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患儿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情况, 注意观察面色、四肢末梢颜色。表达能力差的患儿要及时查找啼哭的原因, 如恐惧、饥饿、疼痛、不舒适等。及时发现早期并发症, 及时处理。

3.2 吸氧

根据麻醉方式、年龄、血氧饱和度情况决定吸氧方式、吸氧时间、氧流量。可选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一般吸氧时间为6~24h。

3.3 体位及活动

根据麻醉方式及清醒程度给予安全舒适的卧位, 如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 应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从口角流出, 备好吸痰器, 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 避免引起窒息。全麻患儿清醒初期, 患儿会出现躁动, 应上好床栏, 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 防止脱落及其他意外的发生。若患儿躁动、哭闹明显, 时间长, 适当使用镇静剂, 当患儿麻醉恢复, 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 有利于呼吸及血液循环, 而且可避免形成膈下脓肿, 同时, 可使腹肌放松减轻腹壁张力, 减轻伤口疼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早期活动, 有利于增加肺活量, 减少肺部并发症。

3.4 饮食的护理

术后早期禁食、补液, 待肠蠕动恢复后逐步恢复饮食。患儿有肠鸣音、肛门排气或排大便后, 可由禁食改为全流, 进食全流2~3d后无腹胀, 排便正常后由半流饮食、软食、普食逐渐过渡。

应注意指导家长选用软烂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 忌生冷、油炸等食品, 术后也可根据患儿身体状况适当输入营养液, 改善全身状况, 增加机体的活动耐力。

3.5 管道的护理

术后患儿管道较多, 有输液管道、氧管、引流管、尿管等, 因患儿躁动、自控能力差, 要注意预防患儿拔管及意外脱管。保持管道的通畅, 防止管道折叠、受压、扭曲, 定时挤压引流管,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速度, 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 并准确记录。如每小时引流量>50mL, 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 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本组无病例发生拔管及意外脱管事件。

3.6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出血、肠梗阻、肠粘连、肺部感染等。护士要密切注意伤口敷料有无脱落、渗血、出血, 伤口有无感染等并发症的早期症状;积极预防肺部感染, 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抗生素以及化痰药物的合理应用等;早期床上活动以防止肠梗阻、肠粘连的发生, 本组术后发生切口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 低位肠梗阻1例, 因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后, 患儿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4 出院指导

4.1 加强营养、保证睡眠

出院后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少量多餐。全理安排休息和活动, 保证睡眠。

4.2 预防感染

患儿抵抗力差, 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预防呼吸道感染。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到人多场所。

4.3 术后化疗指导

术后一般要化疗6月~1年, 对每一位患儿家长来说, 化疗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父母双方都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信心, 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护士应向患儿家长介绍化疗成功的病例, 鼓励他们坚持治疗的信心, 向家长强化宣传坚持化疗的意义, 讲解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化疗中的注意事项, 化疗期间的护理。

4.4 定期复查血常规、胸部X线、CT, 注意有无复发和转移。

摘要:目的 总结13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3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 术前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加强营养, 防止肺部感染, 做好消化道准备,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 做好体位及活动、饮食、管道、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等护理措施是患儿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关键。结论 做好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围手术期护理, 对提高手术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唐锁勤.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5, 20 (1) :426.

[2]唐云章, 邵小松, 宫道华.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杂志, 2002, 28 (8) :636.

儿童手术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儿家长知情同意。选取择期首次手术患儿80例, 年龄3~12岁, 其中男43例, 女37例, ASAⅠ~Ⅱ级, 语言表达能力障碍及有心理疾患者除外, 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 (Ⅰ组) 和对照组 (Ⅱ组) , 每组4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ASA分级构成比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患儿例行正常的术前访视及围手术常规护理。

1.2.2舒适护理组患儿采取围术期舒适护理措施, (1) 术前舒适护理:患儿入院后, 根据患儿不同年龄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3~6岁的幼儿, 应创造机会使患儿能够与医院或家里的伙伴游戏, 并可有意识地使用鲜艳物品、玩具等做治疗程序, 如注射、麻醉、手术等的彩排游戏, 以游戏的方式使患儿在不紧张的条件下接近麻醉及手术环境, 以减轻实际手术时因环境生疏造成的恐慌, 并可加速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对6~12岁的儿童, 应促进患儿同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和学习, 此年龄段的患儿有一定的理解与自控能力, 可用患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向其描述麻醉及手术, 并鼓励患儿增强自控力。总之, 要给患儿以个性化的指导, 使其认识到麻醉和手术是他们所能耐受的, 而且随时会有人帮助他们。 (2) 术中舒适护理:手术室有专设的儿童等候区, 为儿童提供玩具、播放儿童音乐, 动画片等, 利于缓解患儿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患儿家长可以进行麻醉前等候陪同, 在患儿家长的陪同下进行术前的基础麻醉, 减少患儿麻醉时哭闹、愤怒、挣扎等不良反应发生[3]。两组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手术时注意患儿保暖, 维持室温24℃~26℃, 湿度55%左右;体位摆放要轻柔, 避免局部过度受压损伤。确保各种管道通畅, 各种护理措施做到轻柔、稳定、精准,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 术后舒适护理:手术结束, 患儿进苏醒室苏醒后由专门护士护送回病房, 向患儿家长详细宣教全麻患儿苏醒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对手术后的护理要点以及切口护理、饮食等注意事项给予康复指导。术后24~48 h巡回护士应及时进行术后随访, 了解患儿术后恐惧、焦虑及记忆缺失情况, 询问家长对舒适护理的意见和建议, 使手术室人性化护理不断完善。家长和患儿在出院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材料, 有条件的术后一年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儿入室前、入室后、麻醉诱导、术后清醒的血压 (MAP) 和心率 (HR) 。术后询问患儿对麻醉及手术的记忆状况及感受, 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 (HAD) 情绪测评进行评估, HAD由焦虑和抑郁2个分量表组成共14个项目, 7个项目评焦虑, 7个项目评抑郁, 项目评分为0~3分, 总分范围各为0~21分, 一般以7分为区分值, 超过7分有焦虑或抑郁症状。同时行家长满意度评分 (100分制)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各时间点MAP、HR比较

两组患儿入室前、术后清醒期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入室后、麻醉诱导, Ⅱ组患儿MAP明显升高、HR加快, 与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与Ⅰ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儿术后情况比较

术后询问患儿对进入手术室、麻醉及手术操作时的记忆和感受, Ⅰ组患儿对手术过程无记忆者37例 (93%) , Ⅱ组患儿无记忆者9例 (23%) 。自我感受情况:Ⅰ组患儿4例 (10%) 述对手术室医务人员及静脉穿刺时有记忆, 但无明显的恐惧与焦虑;Ⅱ组患儿24例 (60%) 述过程中常出现怪物、魔鬼等词, 并有许多患儿因哭闹、发脾气等而不愿再诉。两组患儿术后HAD评分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Ⅰ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更高 (P<0.05) , 见表3。患儿术后1年随访:Ⅰ组随访12例, 皆能坦然述诉曾经历的手术并对手术无不良记忆, 父母反应患儿心理及行为无异常。Ⅱ组随访18例, 其中10例仍然拒绝述手术经历, 并有明显的逃避反应, 且对医院有强烈的抗拒反应。这10例中有3例患儿的父母反应患儿较术前孤独, 不愿与人交往, 其中2例表现攻击性行为增强。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人性化、创造性并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 从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给患者护理关怀, 从而使其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围术期患儿对手术的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变化, 在行为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应激变化, 如哭泣、行为抵抗及逃跑等, 严重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及术后患儿身体的恢复。患儿由于年龄小, 离开父母突然进入陌生环境, 会比正常的儿童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恐惧等消极的情绪, 表现出比成人更强烈的心理问题, 严重的影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4];身心不健康的儿童不仅对家庭也对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不利于家庭的和睦及社会的发展[5]。因此, 本研究依据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舒适护理措施, 探讨舒适护理对围术期儿童心理行为反应的影响。

儿童期是一个生理和心理不断成熟、发展的特殊时期, 是进行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疾病与手术会对儿童心理正常的发展产生暂时不良影响, 甚至可能对未来的心理和生理造成永久的伤害[6]。例如:住院期间人际关系与环境的改变, 常令患儿紧张不安, 表现出焦虑和愤怒;而社交和学习能力的受损, 则很容易使患儿变的脆弱、自信心不足;而对麻醉、手术等可能引起疼痛的医疗程序更视为对自己的惩罚, 且大多数患儿对此逃避、焦躁不安、愤怒和敌意。过度的不良刺激, 使患儿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 短则存在数天或数月, 长则数年甚至长久存在, 甚则会导致中等及严重程度的抑郁、退化、合作性行为减少而攻击性行为增多、行为发展受损和睡眠障碍。此外, 还有分离焦虑、自我中心控制感丧失等。术前患儿可因恐惧、焦虑等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和血液中儿茶酚胺分泌增加[7], 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8,9]。本研究中对照组患儿入室后、麻醉诱导和患儿苏醒时血压明显提高、心率增快, 说明围手术期患儿紧张、恐惧、忧虑等负性情绪会引起严重的应激反应。舒适护理组患儿术前根据患儿特点采取个性化的舒适护理措施, 基础麻醉时家长陪同, 患儿更加配合静脉穿刺、麻醉诱导等操作, 血压和心率更平稳, 有效减轻患儿的心理应激反应。

手术后对患儿舒适度评估发现, 对照组患儿24例 (60%) 对麻醉诱导、静脉穿刺等有恐惧和焦虑, 述过程中常出现怪物、魔鬼等词, 并有许多患儿因哭闹、发脾气等而不愿再诉。舒适护理组多数患儿对接受的静脉穿刺、麻醉操作或有创操作并无不良记忆, 无明显的恐惧与焦虑, HA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年随访, 对照组仍有患儿拒绝述手术经历, 并有明显的逃避行为且对医院有强烈的抗拒反应, 说明如果围术期患儿心理行为处理不当, 极易产生术后恐惧和焦虑, 甚至对心理造成了长久难以抹去的阴影。舒适护理组患儿能够坦然面对手术经历, 乐于同小伙伴们分享, 父母反应患儿心理及行为无异常, 表明舒适护理用于围术期儿童患者, 可明显提高患儿的手术配合程度, 减少或避免术后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 有利于手术后患儿身心的发展。

综上所述, 围术期患儿应用舒适护理模式, 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有效降低麻醉及手术的不良刺激对患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提高患儿家长舒适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围手术期患儿心理行为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首次手术患儿80例, 年龄312岁, 男43例, 女37例, 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 (Ⅰ组) 和对照组 (Ⅱ组) , 各40例。舒适护理组围术期针对不同患儿的心理特点, 采取相应的舒适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儿例行正常的术前访视及围手术常规护理。记录患儿入室前、入室后、麻醉诱导、术后清醒时血压和心率。术后询问患儿对麻醉及手术的记忆状况及感受, 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 (HAD) 情绪测评进行评估, 进行家长满意度评分, 定期随访。结果:与Ⅰ组比较, 入室后、麻醉诱导时, Ⅱ组患儿MAP明显升高、HR加快。术后Ⅰ组患儿心理舒适度明显优于Ⅱ组, HAD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Ⅰ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围术期患儿应用舒适护理能够降低麻醉及手术的不良刺激对患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提高患儿家长舒适满意度。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儿童,心理

参考文献

[1]向岚, 张明旭, 张卫泽, 等.先心病儿童实施心脏介入治疗94例护理[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0, 31 (2) :153-154.

[2]Cohen-Salmon D.Perioperative psychobehavioural changes in children[J].Ann Fr Anesht Reanim, 2010, 29 (19) :289-300.

[3]April K T, Cavallo S, Feldman D E, et al.The associations among economic hardship, caregiv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disease activity,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2012, 21 (7) :1185-1191.

[4]黄春琴.个体化护理在门诊儿童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 (32) :124-126.

[5]陈泽鑫, 陈建欣, 吴铭瑜, 等.引导性干预在促进肥胖儿童身心健康上的意义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 (19) :9-12.

[6]李云霞.心理护理在儿童包皮环切术围手术期的作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3) :70-71.

[7]王茂云, 吕美菊, 田春香, 等.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学龄期门诊包皮环切术患儿的疼痛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3 (9) :224-225.

[8]张燕, 杨燕莉.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难点分析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29) :98-100.

儿童斜视的最佳手术时机等 篇11

婴幼儿出生后或6个月以内发现的先天性内斜视,手术应在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之前的1~2岁进行。6个月以后发生的内斜视,切不可马上手术,一定要先散瞳验光,如有远视,先戴足量矫正眼镜3~6个月。如果内斜完全矫正,则不必手术,继续戴镜即可治愈。如戴镜6个月以上,内斜仅是减轻,残存斜视应尽早手术。戴镜后斜视无变化者,更应早做手术。

单眼性恒定性内斜视可先采用遮盖疗法,促使变成交替性斜视,然后再行手术,这样对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更有利。如遮盖半年以上仍无效,也可手术治疗。

外斜视儿童应早期手术,尤其是间歇性外斜视虽有负镜治疗,辐辏训练等保守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仅能减轻斜视度数,多达不到治愈目的。该病首选手术治疗,并应在未形成显性外斜,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全部丧失之前尽早手术矫正。本病在4~6岁手术最佳。

双眼视力正常,散瞳验光无明显屈光不正,证明戴镜治疗无效,应尽早手术。斜视度很小且经常有变动的间歇性斜视暂缓手术,观察是否可以自愈,如斜视度逐渐加大再手术也不迟。

斜视合并弱视的儿童原则上先治疗弱视,后治疗斜视。只有视力提高,手术效果才能巩固(但对于大度数的斜视要先矫正斜视,否则斜视眼不能很好地注视,弱视眼也无法很好治疗。)对于合并有眼内疾患视力无法恢复的内、外斜视,手术宜在12岁以后进行,防止术后无双眼视控制而变成外斜视或外斜复发。

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特别是有代偿头位的儿童应在3岁左右就手术矫正,而后天引起的麻痹性斜视则应尽力寻找病因,配合药物治疗,经半年治疗无效者方可考虑手术。

产房趣事张春涛

我是高龄产妇,临近预产期时,检查的医生就告诫我说:“别等着自己生了,剖吧,提前十天就给你安排住院。”可临预产期还有十九天,羊水就破了,一大早,就进了急诊室,等到下午一点钟才进了手术室,没办法,床位紧张呀!

儿童手术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并进行了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儿共50例。其中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15例。患儿年龄8~15岁, 平均年龄12.6岁。患儿鼻窦炎病程2~6年。平均病程3.6年。50例患者均为首次接受手术。其中, 单纯性慢性鼻窦炎患儿29例、伴腺样体肥大患儿10例、伴扁桃体炎及腺样体肥大患儿8例、伴中耳炎患儿3例。

1.2 诊断标准

所有被选取研究患儿均符合以下慢性化脓性鼻窦炎诊断标准[2]:出现鼻塞、流脓鼻涕、头痛三大鼻窦炎典型症状, 持续时间8周以上或反复发作每年发作4次以上、每次持续时间10d以上。查体可见中、下鼻甲肿大, 鼻道可见有脓涕或息肉生长。CT检查可见鼻黏膜全部或部分肥厚, 鼻腔、鼻窦呈现高密度影。

1.3 手术处理方法

全部患儿在术前均接受CT扫描。为确保手术过程顺利, 患儿麻醉均选用全麻方式进行[3]。患儿于全麻下, 行Messerklinger术。在鼻内窥镜下切除以中鼻道为中心的附近区域病变。清除鼻息肉后, 棉片止血。在钩突前缘纵行切开分离中鼻道黏膜, 充分暴露筛泡骨并切除钩突。根据患儿病变累及程度酌情开放筛窦、蝶窦并扩大上颌窦、额窦的开口以恢复鼻窦口引流及通气。术后使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术腔止血。隔3~5日后清理鼻腔。并根据患儿恢复情况及引流量, 局部使用缩血管药物、抗生素, 全身使用抗生素及类固醇激素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对患儿术后半年、一年进行随访, 患儿恢复情况分为以下三个等级[4]。 (1) 治愈:头痛、鼻塞、流脓鼻涕等症状消失, 体检见鼻腔上皮化良好。 (2) 好转:头痛、鼻塞、流脓鼻涕等症状显著缓解, 手术部位仍有轻度肿胀, 有少许分泌物。 (3) 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 手术部位形成粘连、息肉。

2 治疗结果

50例患儿术后半年, 治愈人数47例子, 比例为94%;好转人数3例, 比例为6%。术后1年治愈人数50例, 治愈率达到100%。

3 护理方法分析

3.1 术前护理

3.1.1 针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慢性鼻窦炎患儿, 长期处于鼻炎发作状态。特别是化脓性鼻窦炎情况下, 患儿感染情况较重, 临床症状突出。鼻塞、头痛、局部刺激症状反复迁延。这种状态下患儿及长期照料患儿的家属, 都处于非正常心理状态[5]。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观察到, 忧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在大部分患儿中都有体现。而患儿家属与其他疾病儿童的家长相比, 也更加的焦躁烦闷。加上针对鼻腔的手术, 就在患儿面部, 在治疗前后对于患儿的主观冲击感, 要远远高于打针吃药或其他部位手术等治疗方式。因此, 在患儿的术前护理中, 心理护理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患儿住院后, 笔者对患儿采取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一方面, 由于父母的接收能力更强, 与患儿的交流沟通比医护人员更多, 因此, 笔者首先致力于针对家属的心理护理干预。向家属反复耐心解释手术的安全性及优越性。向家属介绍和示范术后成功恢复患儿的例子, 向家属介绍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和医德医风。建立起医患间的相互信任关系, 增强患者家属对于手术治疗的信心。在建立治疗信心的基础上, 再向患儿家属介绍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大致过程, 特别是术后患儿的各种可能反应。让家属对治疗有较完备的认识。使得家属的心理处境通过未知-了解-接受-平稳的流程, 做好术前的心理准备工作。对于患儿心理护理, 则以培养情感, 建立信任为目标。在护理过程中, 多用言语安慰, 多与患儿进行沟通, 采取游戏、讲故事的方式, 获得患儿的好感与信任, 提供轻松融洽的医疗环境。为后续治疗的配合奠定基础。

3.1.2 术前准备指导

为了使患儿鼻腔及全身情况尽快调整适应手术需要, 并促使患儿在术后能够适应和顺利恢复。在手术进行前, 就需对患儿及家长进行适应性功能锻炼指导。具体锻炼内容如下: (1) 张口呼吸:正常状态下, 人是通过鼻腔进行呼吸。但是在进行鼻内窥镜手术后, 鼻腔通道暂时性的被堵塞, 患儿需要改用口腔进行呼吸。为了使患儿适应新的呼吸方式, 需在术前即对患儿进行呼吸训练。 (2) 卧床大小便练习。由于患儿接受全麻手术, 术后较长时间内, 需要卧床休息, 避免走动和移动, 因此需要对患儿在卧床条件下的排便行为进行锻炼。避免突发性排便环境和方式改变下患儿出现排尿排便困难等情况。 (3) 术前药物及术区准备:对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儿, 为保证手术过程顺利, 减低感染风险, 加快术后恢复, 需在术前对患儿进行抗生素+激素调理, 达到抑制炎症, 抗菌消炎的作用[6]。术前3~5d, 口服阿莫西林抗生素, 同时如雷诺考特喷雾剂等类固醇类激素局部滴鼻使用。患儿在术前需完成凝血功能、血小板检查, 确保患儿凝血功能正常。对患儿进行视力、视野、眼底、瞳孔检查确认患儿的视觉相关神经功能正常。术前一天对患儿进行头发、鼻毛剪除。使用漱口水进行口腔清洁。术前禁食12h, 禁饮水6~8h。术前30min, 根据患儿体质量情况和身体功能, 酌情肌内注射止血镇静药物:阿托品, 立止血, 苯巴比妥钠。

3.2 术后护理

3.2.1 术后麻醉护理

患儿均为全麻手术, 在完成手术后, 需去枕平卧6h, 并注意患儿头需偏向一侧, 术后6h内需严密监测患儿口腔分泌物情况。由于鼻腔手术后, 患儿仅剩口腔为唯一通气道。而小儿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生理特征:舌大、颈项部短、呼吸道口径小。舌后坠发生率高。因此, 儿童全麻后的气道阻塞发生率更高。因而保持呼吸通畅是患儿术后麻醉护理的首要工作。需监测患儿神智、面色、生命体征, 观察华患儿手术腔分泌物的引流情况。术后6h以后, 改为半卧位, 以引流通畅, 并减轻鼻痛和额部胀痛的情况。体位以患儿呼吸顺利为合适。此外, 还需特别注意观察敷料的填塞情况, 注意患儿在咳嗽喷嚏等情况下敷料有无脱落或

3.2.2 术后常见症状护理

鼻内窥镜手术后, 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出血和疼痛。为了稳定患儿及家属情绪, 消除症状, 须针对这两个主要术后临床表现予以针对性护理。

手术后, 患儿鼻腔内创口难免会有渗血或陈旧性出血引流出来。要与患儿家属共同配合和观察, 告知患儿, 口腔中的任何分泌物都要及时吐出不得吞咽。随时监测患儿咽后壁有无新鲜的出血情况。特别是对于频繁吞咽, 吐分泌物的患儿, 应与医师配合详细查看, 评估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对于少量渗血患儿, 使用抗生素纱布中鼻道填塞方法处置。给患儿予以保护性护理, 避免面部受刺激而咳嗽。术后1周的时间内避免运动, 以免诱发术腔出血。在50例患儿中, 有12例患儿术后出现新渗血情况, 予以上述处理后成功控制。

由于手术带来新的创伤, 这种创伤所导致的疼痛反应, 在术后麻醉药消失会逐渐显现。在成人, 由于耐受力强。麻醉后疼痛的消极效果较小。然而对于儿童, 术后疼痛是一种消极作用显著的刺激。术后疼痛未予恰当处置, 常导致患儿治疗依从性变差, 治疗效果欠佳。患儿哭闹等还增加了出血、窒息等的危险。对于患儿, 在疼痛时给与冷敷, 缓解鼻部肿胀, 对于疼痛剧烈难以入睡患儿予以止痛药治疗。对于咽部干痛患儿, 予以口唇部覆盖湿润纱布, 加做雾化吸入方式予以缓解。由于患儿对于止痛药的使用有限, 疼痛护理的关键还在于心理护理。对于家长, 应提前耐心告知术后出血疼痛是正常现象, 使其有心理准备, 消除紧张焦躁心理。对儿童, 则以转移注意力, 鼓励和安慰等心理暗示, 心理支持方式, 与家长一起合作帮助儿童度过手术后疼痛期。

3.2.3 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

鼻内窥镜术后, 会出现诸如脑脊液鼻漏、眼眶及视神经损伤、鼻腔粘连等并发症。针对性的抗并发症护理, 是减少这些情况出现几率, 提升患儿恢复质量的保证, 笔者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措施如下:

针对脑脊液鼻漏的预防, 在护理工作中, 注意观察鼻腔流出液的性质。特别警惕水样分泌物。定期对可疑分泌物送检。存在鼻漏的患儿, 取半卧位并卧床休息。避免刺激会用药以免造成逆行感染。鼻漏不能缓解的患儿, 请示医师酌情进行鼻漏修补术。

针对眼眶及视神经损伤的预防。在术后护理过程中, 重点观察眼睑球结膜有无水肿出血。术后查体时给患儿进行视力视野检测。对于存在水肿、视力下降患儿, 适当减少纱布包扎以减轻压力。使用地塞米松消炎去肿。

鼻腔手术后创伤区易诱发粘连, 这对于确保术后患儿鼻腔的正常功能影响极大。在术后, 针对抗粘连的护理, 关键还在于术后换药, 定期复诊。每次换药时在内镜下认真观察并及时清除病变组织。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以检测和疏通鼻窦窦口。在冲洗的生理盐水中, 加入具有收敛作用的药物以利于消除黏膜水肿。如果存在感染或分泌物变脓性, 则加入呋喃西林等抗生素予以冲洗。换药时可应用麻黄素棉片以收缩鼻腔内各个通道表面黏膜。如果粘连严重则予以松解手术缓解。

3.3 出院指导

患儿手术后全身及局部情况稳定后即可出院定期复查。但是患儿仍然需要定期鼻腔冲洗和换药。因此, 在患者临出院前, 还需向患儿家属做好出院教育, 包括:鼻腔冲洗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冲洗液的配置。冲洗过程轻松适度避免出血。患儿应加强身体锻炼, 多吃蔬菜水果提高免疫力, 避免感染等。

参考文献

[1]马伟新.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内窥镜手术围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1) :169-170.

[2]王龙英.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4) :480-482.

[3]官树雄.抗生素围手术期冲击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对FESS术出血的影响[J].中外医疗, 2010, 31 (6) :12-14.

[4]陈越, 陈绩, 蒋礼萍.儿童慢性化脓性鼻窦炎60例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19) :2912-2913.

[5]张丰兰.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20) :115-116.

上一篇:乡村治理结构下一篇:现场提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