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护理人员

2024-11-07

手术护理人员(共12篇)

手术护理人员 篇1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 具有手术量大、手术难度大、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等特点[1]。随着医院手术室的发展, 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日益增多, 带教任务烦琐复杂, 如何有针对性的制订培训计划并实施, 让护理人员更快的成长起来, 目标教学作为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达成广泛共识[2]。我院手术室依据护理部总体要求, 结合手术室工作的特点, 逐步建立起手术室护士分层管理制度, 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对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及科室管理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现有护理人员82名, 包括副主任护师4名, 主管护师18名, 护师48名, 护士12名。

1.2 方法

1.2.1 分层方法

根据进入手术室的年限将手术室护士划分为4个层次, 包括N0 (1年以下的新护士) 、N1 (2年~5年的护理人员) 、N2 (6年~10年的护理人员) 、N3 (10年以上的护理人员) 及N4 (副高职称以上的护理人员) , 而非传统的单纯的以工作职称来拟定, 以进入手术室的年限为标准, 从基础知识学起。

1.2.2 具体培训方法

首先我们成立了教学管理小组, 由科护士长、护士长、教学组长和教学秘书组成, 分别制订N0~N3四个层次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并负责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考核和效果评价。根据不同的层次所要掌握的理论和操作知识有所不同, 每月按照计划完成学习并进行考核评价。N4 (副高职称以上的护理人员) 的培训遵循护理部的统一管理和安排。

1.2.3 培训的内容及目标

1.2.3. 1 N0 (1年以下的新护士) 培训的内容及目标

目标:实施为期1年的规范化培训, 注重临床基础知识、基础操作的培训, 目的是使护士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4个方面的行为得以迅速提高, 保证护理人员有能力按照工作岗位要求的标准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和任务[3]。内容:手术室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学习, 包括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形象及要求, 手术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手术室相关制度, 麻醉及复苏的配合, 洁净手术室的基本概念及管理, 手术室无菌技术, 手术室的感染控制, 物品管理, 手术间环境管理及常见手术用物准备, 手术安全核查的方法和流程, 手术标本管理, 各班次工作职责、岗位 (洗手、巡回) 职责, 手术病人病情评估方法, 感染手术的处理, 酸性氧化电位水的运用范围, 原理及注意事项, 电动止血带的运用, 快速灭菌器的运用等。

1.2.3. 2 N1培训的内容及目标

目标:通过进行手术室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学习, 完成规范化培训, 加深对各种疾病的认识, 借以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内容:各大专科的常规手术和较复杂大手术的配合 (如体外循环、关节置换、肾移植及取材) 。手术室特殊仪器设备的操作、维护 (如血液回收机、超声刀、血管结扎束系统等) 。各种突发事件及重大抢救手术的急救处理, 手术室各项常规操作规程, 各班各岗工作职责, 临床教学能力的培养等。

1.2.3. 3 N2培训的内容及目标

目标:着重临床独立工作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内容:包括手术体位放置及压疮预防, 急救意识的培养和急诊手术处理常规, 专科手术设备的使用, 专科重大手术的配合, 手术室护士评估和处理能力培训, 教学方法的学习, 论文写作等。

1.2.3.4 N3培训的内容及目标

目标: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控制、护理科研能力。内容:包括手术室护士评估和处理能力培训, 教学方法的学习, 科研论文写作, 手术室各项质量管理标准等。

2 结果

学习目标明确, 优化了带教流程。采取分层培训后因人而异施教, 有助于护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熟悉。每季度进行学习考核和效果评价, 对考核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带教, 加强重点、难点的学习, 带教效果得到很大提高。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逐步提高, 见表1。

%

3 讨论

分层次培训的带教方法让整个带教工作思路清晰, 根据不同的阶段要求掌握和学习的知识不同, 将教与学的互相配合做到最优化。

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逐步提高, 满意度平均在95%以上, 并且逐年提高。通过正规的分层次培训, 在手术的安排配合上也有章可循, 让年轻护士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 逐步过渡到更高层次的学习。

手术室的整体护理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系统的带教工作, 全科护士不断学习, 不断进步, 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在专科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面得到很大提高。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 专业性很强, 要求很高。通过近5年的带教和效果考察发现, 分层次的培训方法能够让年轻护士迅速成长, 更快掌握手术室需要的各项专业技能, 完成手术室护理工作。然而, 如何让带教工作进一步细化, 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徐梅, 杨倩, 王英丽, 等.手术室护士分层管理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12) :1070-1073.

[2]洗宝琼, 马淑清, 冯金喜.目标教学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02 (5) :27-28.

[3]张大双.毕业后第一年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15 (13) :87.

手术护理人员 篇2

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如下量化绩效考核方案的奖励机制。成立科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小组: 组长: 成员:

一、考核要求:

1、科室考核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每一位护理人员进行公正的评价。

2、护理人员每月由病区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量,工作质量,满意度,护理技术及难度等方面,作为分配绩效工资的依据。

3、考核结果应公开透明,如有人对考核结果由异议,应重新复核。

4、绩效考核成绩与进修、评先挂钩,名列前茅者优先考虑。

二、奖金分配方法: 护士绩效奖金=学历年限(20%)+手术工作量(70%)+护理工作质量考核(10%)+加分/减分项目等。

三、考核办法:

1、学历年限(20%)(1)职称:副主任护师1.2 ;主管护师1.1;护师1.0 ;护士0.8;无职称0.5。(2)学历:本科1.0;大专0.8 ;中专0.5。

(3)工作年限:1—3年加0.1;3—5年加0.2;5—10年加0.3; 10年以上加0.5

2、手术工作量(70%)

1年以内器械4,巡回2.辅助1。1-2年年以上器械5巡回2辅助1。2-3年以上器械6巡回3辅助2(此年限为手术室年限)护士长工作量以最高者加10%核算

3、护理工作质量(10%)

(1)护理质量检查中出现问题的,一级质控减1分,二级质控减2分。

(2)当日工作不能及时完成,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减2分,如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减10-50分。

(3)各种登记本漏登或登记错误一次减0.5分,外院检查发现一次减2分。(4)因工作疏忽,延误病人治疗手术或造成一定伤害的视情节而定。

(5)交接班不清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接班者负责,一次减5分,严重者视情节而定。

(6)因个人原因造成病人发生不良后果的,根据情况严重程度来定,一次减10—50分或当月奖金。

4、加分/减分项目 * 加分项目:

(1)在医院护理部组织的护理理论、操作考核中取得一、二、三名分别加30元、20元、10元,科里组织的考试第一名加10元。

(2)上级检查表现良好者加10元/次,存在问题者减5元/次。(3)建议被科内采纳并取得良好效果加5元/条。

(4)科内认真备课及讲课受到大家认可加5元/次,推荐到院内讲课加20元/次。

(5)积极参与危重患者抢救加10元/次,护理特护患者加10元/人。(6)配台手术主刀医生对护理配合满意,医生点名表扬加2元/台。(7)夜间急诊手术加30/每台,每增加一台加20/台 * 减分项目:

(1)护理部组织的考试不合格者减10元,科内不合格者减10元。

(2)工作不负责任,治疗出现差错,未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的减10元,未按要求巡视病人,出现安全问题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减30元,出现严重后果的视情节来定,凡属技术性事故或纠纷报医务科按医院制度执行。

(3)工作协作不好或不协作,或同志间工作中闹纠纷,或不服从上级分配、不执行上级部署任务减20元,连续两次的停发当月绩效奖。

(4)护理人员上班期间,严格按照规范着装,发现一次不规范者减5元。(5)为维护医院和科室形象,同事间、上下级间在工作中发生的意见分歧、矛盾应积极反映到科室或医院小范围解决,严禁在工作场所激化矛盾和处理,已造成影响的当事人双方都按原因违规轻重给予处理,扣发奖金10—50%。(6)手术准备及配台由于责任心原因受到主刀医生的不满意口头批评者减5元/台。

(7)因个人原因使科室财产或经济利益受到损伤的根据程度、性质进行研究,扣发相应绩效奖,损坏严重者由院里按规定处罚。

(8)试用期护士只参与绩效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延迟转正,转正护士能胜任科室工作者参与绩效考核和分配。

手术护理人员 篇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也在医疗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手術室护理操作过程中,经常暴露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一些具有损伤性的医疗用具,护士如果不注意自身防护,极易造成自身损伤,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对手术室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认真执行规范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预防与减少手术室相关职业性感染。[1]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的分类

1.意外损伤

锐器伤作为最常见的事故性危害约占80%。手术室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治疗场所,护士术中频繁传递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2]

2.物理性危害

2.1病患手术时多数要摆放体位,,是一种经常性的体力劳动,有时术中还需要更换体位,如中转手术,微创改成开腹手术等,需要重新供应敷料、器械,重新摆放体位,双倍劳动增加了护士的体力消耗。

2.2泌尿外科手术中,腔镜手术所占比例较高,如前列腺气化电切术,,频繁的更换溶液、机械的托举动作,,可造成肩周炎及腰肌劳损。

2.3在手术过程中,,连续站立均每日6.5个小时或是更长,,长时间的站立,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水肿,手术过程中精神高度紧张,手术时间过长或无规律性,易引起十二指肠、胃溃疡等疾病。[3]

2.4,如C臂机的使用,护士长期接受辐射光线的危害,也可使造血功能低下,白细胞减少,严重的可以起免疫系统疾病。

3.化学性危害

3.1化学性气体

3.1.1戊二醛是我院腹腔镜器械灭菌的主要方法,,反复接触可导致过敏性接触皮炎。暴露于戊二醛气体中可导致眼睛疼痛,严重的可以致癌。

3.1.2甲醛溶液用于固定和保存手术标本,对眼睛、皮肤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刺激黏膜引起职业性哮喘。同时也是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4 工作环境危害,心理社会因素危害

4.1工作环境危害

4.1.1 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长期空调制冷制热,可引起风湿、关节炎、关节酸痛。封闭的手术间含氧量不足,造成缺氧,引起头疼、头晕、疲乏无力等症状。

4.1.2工作环境中的噪音

手术室噪音来源很多,呼吸机、吸引器、电刀、电钻及各种监护仪等发出的噪音,,这些均可导致判断力和记忆力减退,增加护士的烦躁心理。

4.2心理、社会因素

4.2.1害怕器械、纱布、辅料遗留在病人体内是手术室护士最大的心理压力,都不同程度的造成了护士的强迫症。,加上付出得不到认可,以及经济等问题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久而久之产生心理疾患。

1 基层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

1.1护理人员编制不足,防护费用短缺

基层医院重医轻护的现象任然存在,床护比不足,护士工作繁重,忽略了自身的防护,长期处于潜在针刺伤和器械损伤的危险中,基层医院由于资金有限,防护设施及用品不到位,更进一步增加了职业感染的危险。

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

1.1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各项操作规程,从而减少各种职业暴露的机会,并认真遵照执行。如:消毒制度、隔离制度各种危险因素的检测制度及废物处理制度等,使医院消毒工作有章可循,规范统一。

1.2 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制度到位,还需要有效的具体措施,如严格采取洗手、戴手套、面罩、防护镜、脚套、防护罩等各种屏障防护措施。

1.3在操作过程中,制订了一项自查、互查交接登记本,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物理性防护

2.1在工作中要,尽量减轻行为负荷,熟悉各医生的操作习惯,预见性的备其用物,避免频繁奔跑,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设计工作流程。

2.2术中C臂机使用时,所有参加人员均应穿好防护衣冒和颈围并佩戴护目镜。尽量缩短X线的曝光时间,将辐射尽量减至最低。

3 化学性防护

3.1手术时所使用的仪器要保证泄露量为最小,术后一定要开窗通风。同时采取术中使用吸引器抽吸烟雾减少空气污染,保证符合质量标准。

3.2甲醛溶液固定存放于病理标本区,标本室内要开窗通风。标本使用特制塑料袋,防止福尔马林散发,并及时送检。

3.3接触戊二醛,工作人员尽可能带护目镜和呼吸面罩,穿保护衣和围裙。戊二醛浸泡消毒器械使用前要用无菌水冲洗干净,以免残留液进入病人体内。

4生物性损伤的防护

4.1坚持正确的洗手方法,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措施。完善各项操作规程,从而减少各种职业暴露的机会,切断传播途径。

5.1 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娱乐身心,做到工作与生活有张有弛,防止减轻噪音污染。

6讨论

手术室是现代医院高危区之一,作为一个开放性治疗的特殊场所,周围潜伏着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运动功能及心理社会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严重威胁着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几率极高。因此,积极有效地防护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对于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管乐敏,孙刚毅.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 8(2):116-11

[2] 丁宁 陆云 手术室泌尿专科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225009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交流会议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损伤的防护 篇4

1 利器的种类

利器的种类主要有:注射用的针头, 如:各种穿刺针 (静脉穿刺针、膀胱造瘘穿刺针、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等) 、骨科牵引及内固定用克氏针;手术用刀片、缝针、剪刀、各种闭吻合器钉等;玻璃安瓿。

2 发生原因

打开针帽、调整针头、清洁器具、手术中意外受伤、开启安瓿时。

3 防范措施

(1) 加强安全防护教育, 按操作规程进行规范操作, 这是防止锐器损伤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措施。尤其是新加入的护理人员, 护士长应重点进行培训。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将每1例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均按传染性物品来对待, 防止污染其他物品及感染医务人员。 (2) 使用安全注射针头, 防止针头刺伤护理人员。 (3) 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早于1987年在全面性防护措施中就提出禁止双手回套针头, 主张单手套针帽操作法。此法是降低针刺伤的重要环节之一。 (4) 术中传递缝针、刀片等锐器时, 设立中间区域, 通过弯盘传递, 可很大程度地降低过去直接由医生递给护士过程中所致的刺伤。 (5) 使用后的刀片、缝针、针头等废弃物应放入利器盒内, 不可随意丢弃, 以免损伤其他工作人员。 (6) 手部有破损或术中有可能刺破手套时, 可戴双层手套。当外层手套被刺破时, 内层手套的隔离保护作用仍然存在。双层手套使护理人员沾染患者血液的危险降低了87%, 不可为了节约成本而忽视自身的健康。 (7) 护理人员进入手术室时, 应化验乙肝两对半, 如表面抗体为阴性, 应接种乙肝疫苗, 以保护自身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

4 锐器刺伤后的紧急处理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篇5

【摘要】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的对策,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手术室护士通过加强防护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关键词】护理人员 手术室 危害因素 防范措施

随着近年来医学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手术室又是医院抢救生命的重要核心地方,在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经常直接的接触患者体液,又经常身处在化学药物、有害的气体和放射性仪器等中。加上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工作时间不规律等,及其容易在工作中造成感染

1手术室常见的危害因素

1.1消毒灭菌剂的影响 手术室常用的消毒灭菌剂有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含氯消毒液,不加防护的长期接触可导致气促、头痛、接触性皮炎、鼻炎、关节病、哮喘、记忆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1]

1.2 心里因素 手术室的工作压力大,思想高度集中,经常加班加点的长时间工作等。护理人员长期不规律的饮食,可引起胃肠道德疾病和神经功能絮乱的发生,疲劳、精神压力过重,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懈怠等不良心理状态。不仅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是导致差错事故发生的重大隐患。1.3 护士在手术中的工作时间通常在6到8小时,长时间的站立工作,经常地快速走动,搬运器械包和辅料包,清洗和处理各种器械和重物洗手护士需长时间站立,有时连续站立6.5小时/天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分钟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4小时/天或以上。护士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的发生率为8.4 %,护士因站立时间过长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2]。

1.4噪声的危害 手术室的噪音包括电钻、电刀、负压吸引器、麻醉机、血压检测系统等。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可出现头痛、失眠、听力下降、血压升高等症状,还可使人烦躁、精力分散,工作容易出现差错[3]

1.5眼睛的损伤: 长期强烈的灯光刺激,使眼睛处于疲劳状态,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时,如防护不周,会引起角膜炎、结膜炎。

1.6 X射线的影响随着骨科新手术的开展,手术中使用C-臂机越来越多。少量多次接触X射线会导致护理人员机体损伤(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放射病等)

[5]。

1.7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 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的环境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某些吸入麻醉药物如氨氟醚、笑气及乙醚等,吸入人体后经一定的时间才能排出,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污染的环境中,有引起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降低的可能[4]。

2手术室护士的防范

2.1消毒剂使用 从戊二醛消毒液取出浸泡的器械后立即将盖子盖好,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取用戊二醛熏箱内物品时尽量一次取完,有条件时用H2O2等离子体灭菌器或者用环氧乙烷灭菌。接触含氯消毒液及甲醛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泼翻。

2.2护理人员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养成良好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加强个人修养,学会自我调节, 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要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依法施护,避免或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要掌握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要注意健康饮食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3调整护士的工作强度 由两名夜班护士承担的繁重的手术准备工作分摊给当日白班的6名护士,大大降低了夜班护士的集中工作强度。我们还坚持了每日14点30分后更换洗手护士下台休整的做法,工作效率有了提高。针对以往器械护士准备次日手术,费时、费力、压力大的情况,医生有时还不甚满意,我们制定了一套器械准备常规卡,使护士准备次日手术器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减轻了护士在时间和精神上的压力。

2.4噪音的防护 在工作中尽量减少噪音,操作迅速、轻柔,陈旧落后产生噪声大的设备尽量淘汰,引进仪器时要考虑到环保因素。手术过程中不许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为医务人员和病人共同创造一个整洁、清新、安静的手术环境。

2.5应用防护眼镜、防渗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渗手术衣或手术衣内穿一次性围裙:防止器械落地刺伤足部,清洗器械时刷子必须在水面以下操作,防止水滴四处飞溅,沾在衣服、操作台、甚至自己身上而造成交叉感染的危险。冲洗各种带管腔的器械时应戴面罩,冲洗时管腔朝向后下方,避免直接冲洗到池壁上,防止管腔内的血液、痰液及各种液体物质飞溅到池壁上反弹到操作者面部,特别是眼睛。

2.6 X射线的管理 术中需要行X线透视及使用C型臂进行X线摄片的手术,安排在固定的手术间,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情况允许下可暂时回避,尽量避免身体照射,合理安排人员,避免短期内接受大剂量X线照射。孕期护士避免接触X线。

2.7改善空气环境改善手术室通风设备,保证通风良好,将每个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防止麻醉气体在手术室内蓄积。装有抽吸装置,定期抽吸。术前提醒麻醉师检查麻醉机的密闭性,减少药液散发在空气中。

3总结

经过护士对手术室危害的认识和了解,不断的学习和提高防范的意识,已对职业危害引起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防护,从而减少了危害,护士身体的健康也大大的影响自身的心情和工作态度,会更好的服务和治疗患者,身体的健康也大大的影响自身的心情和态度。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玉莲,陈玉平.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0,19(9):434-435

手术护理人员 篇6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已被证实多达50多种,而通过职业暴露感染的最主要有以下几种: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TP)。

1易被感染的疾病

1.1病毒性肝炎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病毒的血液足以使伤者感染。健康工作人员中以外科医生和护理人员最易感染HCV,多由有创操作中因经皮肤暴露而感染,其中手术室护理人员感染的风险为0.1%- 1.6%。

1.2艾滋病目前艾滋病感染病例数在我国正快速增长中,护理人员占受感染医卫工作者中达60%。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途径中,主要危害是针刺伤,针刺入的部位、注入被污染的血量、血中艾滋病病毒载量(HIV— RNA)水平及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共同影响感染几率。

1.3梅毒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尤其在合并梅毒患者的剖宫产中,手术人员随时都在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手术室护理人员成为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2防护措施

2.1加强相关理论培训、提高自身防護意识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理人员、进修、实习、保洁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专业的院感培训。尤其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主动接受更多有关HBV、HCV、HIV、TP的知识,了解各病毒的传播方式,懂得采取防护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术前1天常规行患者术前访视,了解手术患者病情,对确诊病毒感染的患者应高度警惕,手术通知单上注明隔离种类和感染诊断,急诊或未确诊者应一律按阳性对待,使用一次性手术包,手术结束后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由专人回收。

2.2增强自身防护措施、规范操作程序手术室护理人员术前进行自我体检,尤其是手掌、前臂皮肤的检查,如有皮肤破损或感染时,避免洗手上台,台下操作时也应加强相应的防护措施,术前指甲修剪不易过短,以免造成肉眼难以察觉的损伤,术中应使用安全的防护用具,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新型材料制成的G-VIR手套。对传染性疾病患者实施手术时,护理人员须戴护目镜,双层手套,手术衣外再加一层一次性防护服,加长脚套,不露脚趾的手术鞋,以防血液污染皮肤及锐利的器械掉落刺伤足部,洗手护士在传递刀、剪、针线时,应置于弯盘内放在托盘架上由术者自取,不要直接递给术者。手术过程中及时撤除不必要的锐利器械,如电刀、钻头、克氏针、开胸器等,以免造成误伤,用过的针头不能用手复帽,手术结束后放入一次性利器盒内,避免乱放造成意外损伤。手术结束时更换清洁或消毒工作衣、鞋、帽。

2.3对污染物品的处理术后的废弃品经分类处理后由双层黄色塑料袋装载,封口后经污物通道运出后由专业人员无害化处理。手术间物品表面、地面、墙面,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2.4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制度,工作人员彼此相互监督,科室负责人加强管理。

2.5建立上报制度手术过程中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脱掉手套,从伤口周围挤出血液,在流动水下边挤边冲洗,伤口用5%碘伏消毒,同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由科室负责人逐级上报职业暴露情况,立即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做到早期预防。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人员因其职业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有所增加,通过理论培训、增强自身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等措施进行有效预防,可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率,2012年我科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防护措施无一例职业暴露发生。

参考文献

手术护理人员 篇7

1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化学因素

主要来自消毒制剂, 如84消毒液、次氯酸钠粉、来苏、氨水、甲醛等有刺激性气味, 如放置不当或浓度过高[1], 可刺激皮肤、人眼及呼吸道, 引起皮肤红肿、瘙痒、眼睛流泪干涩、职业性哮喘、机体免疫力下降、致畸及致癌作用。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其空气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的环境中[2], 长期吸入麻醉气体对手术室工作人员有不良的生育结局, 如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

1.2 物理因素

主要来源于放射线、紫外线、电磁波、激光、设备的电击伤、噪音。放射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它能损害人体组织器官、腺体造血功能, 长期处于该环境中, 可因蓄积作用而致癌, 紫外线可造成皮肤红斑、眼结膜损害, 激光对皮肤、眼球有光化作用, 吸引器、监护仪、电刀工作时都会产生噪音, 使听力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1.3 生物因素

主要指针刺伤、刀划伤及医务人员继发伤口感染等, 在可经针传播的二十余种疾病中, 最常见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它们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 一次即可感染[3]。已有资料显示, 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 针刺损伤占80%。

1.4 心理因素

由于手术室工作繁重, 节奏紧张, 生活缺乏规律性, 长时间的站立, 单一的工作姿势, 手术室护理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肢静脉曲张、胃病、内分泌失调等。

2 防护措施

2.1 化学制剂的防护

接触化学消毒剂时, 须戴防护手套、口罩, 必要时戴眼罩, 防止发生喷溅, 避免浓度过高或滥用消毒剂。若操作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睛, 应立刻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及时就医。麻醉机应增加排污管道, 管道出口应加装过滤装置, 减少排除毒害气体的毒害性。

2.2 物理危害的防护

术中需拍片或透视时, 必须穿戴好防护衣, 尽量使用铅屏风遮挡, 有条件的医院, 可在专用手术间进行。开启紫外线时, 人员应离开, 不能用眼直接观看功率超过安全阈值的激光束。在手术间做到三轻:说话轻, 走路轻, 动作轻。定期检测, 检修手术是专用线路和仪器设备, 使用中的电刀、监护仪等音量调至最低, 暂不用的及时关闭。

2.3 生物危害的防护

术中传递器械稳、准, 用毕及时收回, 使用过的刀片、针头直接放入锐器盒中, 按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原则处置, 手部有破损, 应避免感染手术的配合, 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 应戴手套进行。如污染的血液及体液不慎进入眼中, 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身体。

2.4 心理护理

尊重理解护士, 合理调节上班时间。改善工作条件, 尽量减轻行为负荷, 节约能力和能量, 妥善处理工作家庭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平时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职业危害的严重性, 在实际工作中, 不断加强防护意识, 规范操作规程, 完善管理制度, 既有效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又维护了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使手术室护理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友香.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 3 (4) :339.

[2]言樱, 马晓军.浅谈现代手术室危害因素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6 (33) :351.

手术护理人员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83名, 其中女性75名, 男性8名, 年龄在18~51岁, 平均 (26±056) 岁;实习护生26名, 护士29名, 护师21名, 主管护师7名;本科学历4名, 大专29名, 中专50名;工作年限6个月~28年。

1.2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 按照流行病学原理及方法制定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工作年限以及发生职业暴露损伤相关信息, 如发生次数、损伤时进行的操作等。调查时间为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为保证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此问卷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信息调查及录入均由同一人完成。此次调查发放调查表共计83张, 收回83张, 全部合格, 合格率100%。

1.3 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进行t或卡方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职称及学历与暴露损伤发生情况:

本次共调查83名护理人员, 其中发生职业暴露损伤的有21名, 发生率为49.40%。按照职称进行分组及统计, 结果显示:各组职业暴露损伤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职业暴露损伤发生率以实习护生最高, 为76.92%。按照学历进行分组统计发现, 各组职业暴露损伤发生无显著性差异, 其P>0.05, 说明职业暴露发生与本人学历无相关关系。见表1。

2.2 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基本情况:

83名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进行的操作:传递器械占30.91%、清点器械占21.82%、其次是整理或清理物品占18.18%、清洁器械占12.73%;发生职业暴露的锐器主要以缝针、玻璃物品、手术器械、手术刀为主, 其中缝针所占比例为29.09%、其次是玻璃物品达21.82%, 而手术刀为14.55%;暴露源主要以乙型肝炎、丙肝、梅毒为主, 其中还有1例艾滋病。见表2。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发生职业暴露较多的科室, 手术室护士每天都是在接触手术刀、缝针等锐器中度过, 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在各种传染源下进行操作, 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职业暴露, 给护理人员造成伤害。笔者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 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与护理人员的职称关系密切, 但与学历无关, 这与李淑红[3]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因此, 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教育及培训及其必要, 护理人员在校期间很少接受此类相关知识的培训, 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岗前培训又很少得到重视, 自我防护意识差, 由于不熟悉工作流程, 极易发生职业暴露。为了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应适当增加护理人员的在职再教育, 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 从观念上重视职业暴露的自我防范。

此次研究发现, 传递器械过程中是发生职业暴露损伤主要原因, 其次是清点、整理或清洁器械。缝针是造成职业暴露损伤的直接利器。李文莲[4]曾报道, 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能够有效降低职业暴露损伤发生的风险。传递器械发生职业暴露损伤主要是护理人员和医师双方原因造成, 双方在接锐器过程中尽量使用容器以降低接触锐器概率。此外, 整理或清洁器械, 尤其是清理缝针等锐器, 护理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 穿戴性能好的防护衣及手套, 手术中使用后的器械及时进行回收, 妥善放置, 以免伤害自己及他人。吴灵英[5]报道, 通过采取相关职业暴露防范措施, 可以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因此, 制定有效的职业暴露损伤防护对策, 能够预防职业暴露损伤的发生。

研究结果显示, 暴露源主要以HBV、HCV、梅毒为主, 其中HBV达到20.09%, 这与国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6], 这可能与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大国有关。此外, 近年来随着丙肝、艾滋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再者此类暴露源均能通过血源进行传播, 增加了职业暴露损伤的感染概率。有文献报道, 发生职业暴露损伤后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高达10%~30%[7]。

综上所述, 职业暴露损伤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常见的一项问题绝不能忽视。发生职业暴露损伤后, 护理人员是否能够正确、及时处理, 是降低护理人员感染病原体浓度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旦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损伤, 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清洗, 并在伤口旁轻轻进行挤压, 尽可能将伤口处的血挤出, 然后进行消毒, 这作为一项标准程序被推广和应用, 也是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损伤后的最后一道屏障, 为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胡斌莲, 亚儿.护士锐器伤害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1) :49.

[2]唐鸿玉.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11) :50-51.

[3]李淑红, 胡晓莹, 丁小美, 等.手术室实习护生职业暴露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1) :1584.

[4]李文莲.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调查与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8) :57-58.

[5]吴灵英.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30) :62-63.

[6]刘益萍.武汉市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11, 24 (12) :57-59.

手术护理人员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12 月~2014 年12 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00 例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 对照组患儿男28 例, 女22 例, 年龄4~16 (10.34±2.56) 岁;病程为1~45 (21.54±6.82) 月。 观察组患者男24 例, 女26 例, 年龄5~15 (9.12±3.45) 岁;病程为1~41 (21.21±3.68) 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换儿术前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 对疾病的认识欠缺, 一味的承受疾病带来的不适与疼痛, 使得患儿精神紧张[2]。 再加上心理发育不完全, 导致患儿心理压力大。 不同患儿患病时的反应也有所差异, 较小的患儿容易哭闹、痉挛等[3]。我们的手术室人员需有高度的责任心, 对待患儿要温柔和蔼, 多与患儿亲近、爱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方便开展心理护理。 与患儿交谈时不要引用患儿不懂或引起害怕的词, 可采取说故事的方式向患儿介绍病情以及注意事项。 当患儿独自一个人进入手术室的时候, 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会让其产生恐惧感、可能会哭闹不配合我们的医务人员的术前准备, 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我们的医务人员在术前巡房时就应与患儿建立好关系, 让患儿感觉到亲切感, 愿意和你做朋友, 在患儿进入手术室时发现这里还有朋友时就会开心许多, 这时医务人员需要用语言来鼓励、夸奖患儿, 并且以朋友的身份向患儿介绍这个陌生的环境, 这样可以减少患儿的术前恐惧心理, 并配合治疗。 患儿在得知需要麻醉、手术以及术前治疗, 也会产生恐惧烦躁的心理, 针对这种现象护理人员在巡房时可用合理的语言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手术的情况, 并让家属配合来安慰鼓励患儿, 让患儿与手术成功的患儿通在一个病房, 可以鼓励患儿, 增加患儿的信心[4,5]。患儿一般对手术刀以及手术出血产生害怕与不安的情绪, 我们的医务人员需耐心的解答患儿的问题, 并轻轻抚摸患儿让其感觉温馨和舒适, 缓解不安的情绪。 患儿在进入手术室后看到各种仪器难免会出现害怕恐惧的心理。 护理人员采取合适的语音告诉患儿仪器的作用, 在操作时动作要稳, 快, 准, 减少患儿的痛苦。 手术室里面温度偏低, 可给患儿采取保暖措施, 减少不良因素刺激, 促使麻醉顺利进行, 为手术前期做好准备[6]。

1.3 疗效判定标准护理满意度:应用医院自制问卷, 调查家属护理满意度, 包括病房环境、护理人员知识技能及服务态度, 含问题12 个, 总分120 分, 分值越高, 满意度越高[7]。知识掌握程度:应用医院自制问卷, 对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展开调查, 100 分为总分, 分值越高, 效果越佳。 治疗依从性:应用儿童气质测量表标准, 对患儿运动、饮食、行为、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实施, 但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知识掌握高于对照组, 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 其体格心智都没有发育完善, 他们对于陌生的事物和环境没有判断和分析能力, 对于疾病不能够完全理解, 本能的对手术害怕恐惧, 因此小儿术前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手术室人员巡房时需要做好家属及患儿的心理功课, 解说相关的术前注意事项, 了解患儿的心理波动, 得到家属的配合, 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为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8]。

本次研究可以发现, 两组手术均成功实施, 但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知识掌握高于对照组, 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可见手术室人员针对术前患儿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 采用手术室人员对术前患儿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疗效确切, 能够提高患儿配合依从, 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减少了护患纠纷,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摘要: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00例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常规护理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心理护理干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紧张度、恐惧度、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实施, 但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知识掌握高于对照组, 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综上所述, 采用手术室人员对术前患儿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疗效确切, 能够提高患儿配合依从, 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减少了护患纠纷,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人员,小儿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范风群.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1) :78-79.

[2]陈苗苗, 陈海燕, 马香爱, 等.不同护理干预在学龄前期患儿手术期的应用[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 (1) :72-73, 75.

[3]申雅文.学龄期DDH患儿手术前后焦虑情绪的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4, 24 (3) :1373.

[4]樊林, 罗洪芳, 李霞, 等.护理干预对门诊学龄前儿童七氟烷麻醉后躁动的抑制作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 23 (8) :70.

[5]李林梅.手术室护士绩效信息化考核分配方法与效果[J].医疗装备, 2015, 28 (1) :86-87.

[6]张静, 余奎, 詹宏燕, 等.术前心理护理对小儿术后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 2014, 22 (3) :89.

[7]张金琴, 蔡久英, 李炳, 等.腹腔镜辅助下小儿巨结肠改良Soave术围术期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14, 13 (11) , 38-40, 41.

手术护理人员 篇10

1 手术室护理人员常见危害因素浅析

1.1 手术室工作环境对护理人员的危害

1.1.1 化学消毒剂的挥发

我科室目前还在用甲醛、来苏、戊二醛、84消毒液、臭氧, 它们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它们主要用于手术室手术间的消毒、手术器械浸泡消毒、手术标本的固定等。它们均为刺激性物质, 对皮肤黏膜, 上呼吸道都有刺激作用, 长时间的吸入含有高浓度的戊二醛和含氯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和84消毒液可引起皮肤灼伤、头痛、头晕、胸闷、气促、咽喉干痒、色素沉着等症状[1]。据报道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含量为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含量为0.6mg/m3时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含量>20mg/L时接触者就会出现食欲不振、体质量减轻、头痛、心悸和失眠等症状, 它还具有致敏、致癌作用。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气体或甲醛溶液, 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剩以及视力障碍, 且能抑制汗腺分泌, 导致皮肤干燥皲裂;浓度较高时, 对黏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 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 肝脏等产生毒害, 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染色体改变。

1.1.2 吸入麻醉废气的排放

麻醉废气主要是指在全身麻醉的过程中, 从麻醉机闭合管路中排出的安氟醚、异氟醚等可挥发性麻醉剂。当前, 吸入麻醉剂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特别是采用高流量、半紧闭式麻醉装置, 全麻药气体或蒸汽漏出混杂到手术室空气中, 就会造成空气污染, 在不同程度上危及到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许多研究表明手术室工作人员在长期受麻醉污染的影响下, 容易引起疲劳和记忆能力减退, 尤其是女性, 易导致早期流产、早产和新生儿畸形[2]。在长期受麻醉剂影响下, 肝癌、白血病的患病率也较为显著。目前, 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二氧化碳气体对手术室危害也较大, 据报道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1%时, 空气中就可出现不良气味;当浓度达到0.3%~0.4%时, 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出现头昏、耳鸣、呕吐、血压上升等严重的症状。其次在手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时产生的烟雾, 电凝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等, 都给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1.1.3 X线的影响

随着科技进步和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 为了增加骨科手术的准确度, 我科室在骨科手术时C臂机经常使用, 手术过程中也经常摄片, 这样手术护理人员接触射线的机会较多。据报道当通过一定强度和接触X线的时间过长时, 都会对机体的不同器官和系统功能产生危害, 因此在手术中X线检查时应注意自身防护。尽管临床上的照射量为最大允许量, 但仍对人体的正常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特别是对神经, 皮肤和造血等系统。根据有关文献报道, 少量多次接触X线, 也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胎儿畸形。其次是电脑辐射, 我们手术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上要用电脑及打印机。但是他们对人体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 长期电脑辐射会影响循环、免疫、生殖等系统功能, 对视觉也有一定影响。

1.1.4 超长时间工作及身体较长时间处于相对固定的体位易造成身心危害。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心理危害主要是精神紧张, 压力感所致。他们长期处于工作繁重, 思想高度集中, 尤其是器械护士在配合手术时, 拿取器械需转动身体或只转动颈部及倾斜上身, 传递器械时, 同样转动颈部和倾斜上身,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 全神贯注于术野, 使上身前倾, 颈部偏转, 相对固定在20°~85°的姿势, 若术野离护士越远, 颈部转动角度越大, 这样长时间的固定姿势极易使肌肉、肌腱疲劳, 长期使肌群斜方肌、颈颊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胸锁乳突肌[3]等张弛失调, 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形成组织水肿、渗出或增生, 严重的可压迫椎动脉和脊神经根, 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手术室护理工作是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 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使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精神过度紧张、超长时间的工作环境中, 极易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手术室工作有很大的不规律性, 易使手术室护理人员患溃疡病、心脏病、偏头痛病、下肢静脉曲张、胃下垂、慢性肝胆病等。在护理这一职业中, 主要由女性承担, 我国的临床护士几乎全为女性, 女性特殊的生理、心理状况, 如经期、孕期、哺乳期及家庭负担、工作的压力等都是临床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中的社会心理因素。护士工作长期面对疾病患者和意外伤害以及病死者, 遇上重、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为明显。责任上的压力感来自多方面, 医护人员的心理性危害, 主要是精神压力和轮班制。这些忧伤的情绪都会影响护士的精神状况和生活态度水平。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护士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加上酗酒、吸毒等社会问题都会在临床护士的日常工作中有所体现, 增加了护士工作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以及工作紧张感。

1.1.5 手术室噪音影响

手术室的噪音较多。如骨科电钻、颅骨钻、吸引器、电刀、平车、麻醉监护仪[4]等发出的各种声音超过一定的分贝都可能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有着不良影响。

1.1.6 紫外线的影响

紫外线是手术室及临床科室普遍使用的空气消毒方法之一, 对人体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 长时间接触可损害眼角膜, 引起角膜炎、结膜炎。过强的紫外线可造成眼底损伤, 致皮肤红斑, 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 有疼痛感, 严重时会形成红斑甚至水泡, 几天后红斑消退, 皮肤开始脱屑, 并有色素沉着。并使人感到疲劳等不良反应, 在消毒过程中产生的O3有强氧化作用, 对眼睛、黏膜和肺组织都具有很强的刺激和损害作用, 并可引起呼吸道过敏并致呼吸道抑制。

1.2 病源微生物感染因素

1.2.1 血液、体液意外喷溅

手术室护士工作的特殊环境, 使手术室护理人员每天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 如术中出血、吸痰引起的呛咳、骨科手术中的敲打, 护理操作中的锐利器损伤, 均可造成手术室护理人员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5], 尤其在急诊手术时, 来不及检查患者的传染病结果, 就必须采取手术的方法解救患者, 此时对护理人员的危害最大。

1.2.2 破损皮肤直接接触血液或污染物

在许多情况下护士的手存在皲裂或微小破损, 在手术结束后, 不戴手套就直接处理患者血液、体液, 处理工作台面、地面及墙壁的血液、体液, 或是将血液、体液从一容器倒入另一容器等。这几个方面将增加暴露后感染的危险性, 器械上有明显血迹, 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静脉或动脉血管, 伤口较深, 无保护性接触患者血液时间较长, 疾病晚期患者或病毒载量较高的患者, 表皮接触时间越长, 接触区域越大, 表皮明显破损或HIV滴度高, 表皮接触感染的危险性就越大。

1.2.3 锐利器意外损伤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中接触最多的是刀片、缝合针、空针等。当操作不慎的情况下极易伤害到自己或者是他人,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 最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梅毒, 它们是通过血液传播的, 感染率极高, 一次即可感染[6]。根据文献报道, 刺伤率高达83.6%。常见与针刺损伤有关的操作有: (1) 操作完毕后护士将使用过的锐利器进行分离、浸泡和清洗时。 (2) 将使用过的注射器或输液器针帽套回针头的过程中, 操作不慎容易导致针头刺伤操作者。 (3) 对操作后污物的处理, 也是护理人员被针刺的重要环节, 尤其在替别人收拾残局的时候更是如此。如某医师清创后, 手术器械由未参加清创手术的护理人员来清理, 而护理人员对手术刀片、手术针等锐器的位置不了解, 很容易误伤。 (4) 在工作中, 将已使用过的输液器上的尼龙针及无针帽的注射器面向别人或自已造成误伤。 (5) 将用过的注射器或其他锐器扔在不合格的容器中, 护士处理时造成刺伤, 目前临床上很多医院科室仍在用塑料袋等不合格的容器装使用过的一次性针头, 手术刀片等, 导致处理这些医疗垃圾时, 护理人员遭到刺伤, 最危险的是在操作过程中被艾滋、梅毒病患者有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

2 防护措施

2.1 对化学消毒剂使用的预防

加强手术室内空气流通, 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工作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定期进行手术室空气监测, 查找污染原因, 加强空气净化, 必要进采取紫外线照射或药物消毒, 用甲醛熏蒸消毒时应戴好防护镜和口罩、帽子;配制标本固定液或接触戊二醛时应戴好橡胶手套, 防止溅入眼中或吸入;使用含氯消毒剂喷洒地面注意30min后开窗通风。目前应提倡物理消毒灭菌法, 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 单位尽可能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减少化学净化的层流设备, 废除甲醛, 过氧乙酸等空气薰蒸消毒。封装不可高压的器械送供应室环氧乙烷消毒, 废除福尔马林热薰消毒箱, 执行消毒剂集中保存管理。并放置于荫凉通风处, 易挥发消毒剂要密封保存。手术室护士要熟练掌握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性能、功效以及操作规程, 严格掌握其使用有效浓度和剂量, 使其用量既达到消毒目的, 又不造成更多危害和浪费。使用监测及更换化学消毒剂时, 均应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 避免直接接触;不慎皮肤和黏膜暴露, 应立即大量清水反复冲洗;空气熏蒸消毒时, 严禁他人进入手术间, 手术间使用前必须达通风2小时以上。

2.2 对接触麻醉剂的医护人员, 在对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时, 应仔细检查麻醉机是否密闭, 以减少空气中的药液浓度, 减轻污染。

消毒剂浓度配制要准确, 安氟醚、异氟醚等现配现用, 改变用量越多, 达到的效果越好的错误概念, 以减少必要的浪费和对人体的危害, 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操作前后正确洗手, 严格无菌操作。

2.3 对X线的了解及预防

对手术中需要X线透视的手术, 手术护理人员应在术前穿好防护铅衣, 戴铅帽, 手术间可配置铅屏, 其他人员应尽量远离放射源。尽量使身体不进入直射线中, 排班时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 避免短时间内大理接触X线。如某护理人员是妊娠期时应禁止与X线接触。在有电脑、打印复印资料的工作室应安装排风扇, 排气通道使室内的嗅氧, 氮化物质及时排除室外, 必要时在工作间内安装除尘设备, 减少粉尘。工作人员应加强营养, 适当增加维E的摄入, 以保护细胞生物膜免受氧化物的损害, 此外有失眠、头痛、孕妇等人员应避免长进间使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

2.4 对病源微生物的认识及预防措施

2.4.1 对血液、体液、污物要采取标准预防

我们在术前必须了解病史, 肝功能、两对半传染病检查结果, 梅毒和艾滋病毒携带情况, 对阳性患者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恰当安排手术间, 重点做好此类手术围术期的安全防护。比如采用一次性的布类、手术衣、盐水纱垫、手术人员戴双层手套, 对患者的分泌物、血液、尿液等应单独消毒后再合并其他废水一起处理;对用过的盐水纱布、布类、手术衣等应打包后集中焚烧;手套如有破损, 立即重新更换消毒手套,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 护理人员除需戴手套和口罩外, 还应戴防护眼镜;当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 有污染操作者身体的可能时, 还应穿上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服。对医疗废物的处理时, 污染的废弃物品, 应放入双层防水污染物袋内, 密封并贴上“危险”等特殊标记, 然后送到指定地点, 由专人负责焚烧, 没有条件焚烧, 可以先经过严格消毒后再抛弃, 消毒可以用煮沸法, 也可用次氯酸钠溶液或百分之一过氧乙酸浸泡, 作用60min以上, 排入污水池, 对手术中采集的标本处理, 标本容器应用双层包装并标记小心血液/体液字样, 或其他适当警示, 并放入坚固防漏密封容器内以防溅出。对于急诊手术患者, 一律视传染手术患者处理。

2.4.2 破损皮肤直接接触血液、污染物, 要做好自身防护

手术护理人员因操作不当造成皮肤破损, 立即用3%的碘酒, 75%酒精消毒, 立即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 必须戴双层手套。

2.4.3 规范操作, 注意锐利器损伤

正确选用掰安瓿的方法,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保护好皮扶及黏膜的完整, 避免或减少HIV的职业性感染。对术前无法确定其情况的患者, 一律按传染病患者处理术中用物,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这是很重要的预防措施。手术前巡回护士配制0.2%过氧乙酸100mL盛于专用容器中, 置于手术间, 以使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在给患者操作前后随时洗手, 手术间门口铺一块用0.5%过氧乙酸浸透的台布, 以减少因工作人员进出造成的交叉感染。手术中刀、剪、针摆放及传递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不可用手装卸刀片及拿取缝针, 术中使用的锐利器物品应放在固定位置, 术中传递锐利器械时要放慢速度。术毕锐利器物品应统一回收处理, 有手部皮扶破损的医护人员应避免手术操作。在乙型肝炎、HIV、梅毒患者手术中手套如有破损, 应立即重新更换, 暴露部位用碘伏消毒, 处理完毕后, 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被污染锐器刺伤的情况, 使暴露后能尽快检测身体、正确评估危险程度, 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预防, 合理用药及观察。尽管通过职业暴露感染乙型肝炎、HIV、梅毒的概率很低, 但它们的机率不等于零, 由于目前没有有效的治愈药物, 故此, 一旦因职业暴露而感染乙型肝炎、HIV、梅毒, 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但也不必恐慌, 只要我们在护理操作中, 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HIV、梅毒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繁忙中规范操作, 提高职业安全防范意识, 就能杜绝或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 减少乙型肝炎、HIV、梅毒暴露的机会, 从而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2.5 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 护士长在工作安排上, 应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护理人员工作的次数, 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又要注意缓解护理人员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 教育和传授年青护士学会恰当的适应工作速度, 缓解紧张情绪, 尽量减轻手术室工作负荷, 借助有效客观条件, 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的消耗, 减少无效劳动, 合理设计工作流程。重庆市西郊医院从2002年起, 适当调整了上班的工作时间, 夜班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也由间断变为连续, 还实行了每天中午12点后互换洗手护士下台做休整吃饭的做法, 经过休整后, 身心得到缓解, 精神面貌、工作效率也有了提高。以往我科室白班护士准备次日手术时费时、费力、压力大, 为此我们制定了有利于工作的器械准备常规卡, 急诊手术器械柜, 使白班护理人员准备次日手术器械时心中有数, 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对准备急诊手术器械时, 也做到了心中有数, 并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神上的压力, 增加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效率。我们还特别教导我们护理人员养成“四轻”的良好习惯, 防止和减少噪音, 光线、温度、湿度的适当调整, 减少无效能量损耗。在手术过程中为预防过久站立及走动产生的危害, 设法改善站立和走动的强制体位, 注意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和习惯。节约能量, 改善因不良工作姿势所引起的腰痛、颈椎病等症状, 脚上可常规穿上弹力袜, 以预防静脉曲张。因为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及不规律性, 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患有慢性疾病情况应高度重视, 在平时教育中要求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 充分保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以及饮食习惯, 以逐步改善工作中的不稳定性, 培养其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提高其抗病能力。在手术室工作中护理人员除了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要求外, 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心理学研究证明, 不良的心理状态, 如精神紧张、焦虑, 烦燥等对最佳水平的发挥有很大影响, 因此, 平时必须加强锻炼、提高自身修养, 使自己在工作中保持精力旺盛, 思想集中, 心情愉快, 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发挥工作最佳水平, 在思想上还要长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3 小结

随着医院模式的改变, 人们防护意识的增强,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已引起多方面的关注,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是可以通过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和自我保健来避免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防护措施;既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又确保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单礼合, 赵泌, 李新远.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0:553.

[2]李华萍.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2 (5) :10.

[3]赖海燕, 龚凤球, 张振露, 等.手术室护士应预防颈椎病[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2) :139.

[4]何振慧.手术室危险因素及防护的进展[J].广西医药, 2003, 25 (6) :973.

[5]杨小蓉, 廖兰, 张燕.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及防护研究进展[J].华西医药, 2004, 19 (3) :516.

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篇11

颈椎前路锥体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外伤后脊髓压迫的有效治疗方法。能充分的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且能通过坚强钢板固定达到非常稳定的作用。但由于颈部前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风险较大。不仅要求手术精确,而且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2006-2014年,我科开展颈椎前路手术52例,通过对该组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术后护理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24-75岁,平均52.6±7.8岁。颈椎间盘突出症31例,外伤颈椎骨折13例,颈椎椎体破坏4例,颈椎脱位4例。临床表现为脊髓受压型35例,其中表现为胸部束带感、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踩棉花感、四肢麻木乏力;神经根型7例,表现为剧烈的颈肩痛及放射性上肢疼痛和麻木;急性颈椎损伤12例,表现为颈部疼痛,四肢肌力、感觉减退或丧失,病理征阳性,大小便困难。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 术前心理干预 本组病人对手术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他们认为颈椎手术危险性大,可能导致瘫痪。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结合病情详细讲解颈椎病知识及手术原理、安全性,介绍手术医师技术水平及手术成功病例,消除病人顾虑。

2 适应性训练 (1)肺功能锻炼:1)咳嗽运动:患者可采用坐姿或半卧位,将手掌轻按胸部,当咳嗽时以手支撑伤口,令患者做一次深呼吸,然后用嘴呼气,当自肺部深部咳嗽时,做一次短呼吸,连续3次短呼吸后,咳一声;2)简单吹气球方法:患者深吸气然后尽量把气球吹大,每4小时1次;3)刺激氣管诱发咳嗽:咳嗽无力或不会咳嗽者多进行刺激咳嗽。刺激气管咳嗽前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婴儿取侧卧位。(2)气管食管推移训练:颈椎前路手术需牵拉病人甲状腺、气管和食管,为了减轻术中牵拉而引起的憋气、恶心、呕吐等反应,术前应做好气管推移训练,以减轻术中刺激反应。

3 颈围的选择及适应训练 合适的颈围将用于术后制动和保护颈椎,术前应对此作适应性锻炼,以避免术后平卧位不适应而造成颈部过屈或过伸,导致植骨块向前、向后脱出而导致手术失败。

2.2 术后护理

1 术后体位 颈椎前路手术后卧位时颈部不可偏斜、旋转。颈椎前路手术加植骨后,在颈椎活动时椎体与植骨块之间产生界面问的剪切力,易致植骨块移动或脱落,手术失败。因此更要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避免颈部屈曲、旋转。由颈托固定颈部,保持颈中立位、轻度过伸位,颈部两侧有沙垫或棉垫保护。一般术后当晚平卧为主,第2日可半卧位至70度卧位,保持2-3h翻身1次。注意始终保持颈部、肩、躯干成一直线,侧卧时躯干与床成45度。

2 术后呼吸道护理 (1)保持呼吸道顺畅: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浓度根据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2)给予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a-糜蛋白酶各1支加生理盐水10ml,2-3次/d。雾化完毕,立即轻拍背部。(3)防喉头水肿:因手术麻醉用气管插管及手术中气管、食管牵拉,易引起喉头水肿。术后床旁应备气管切开包。颈椎术后1周为水肿期,术后1-2d为水肿形成期,4-5d为水肿高峰期。患者如有声音嘶哑、憋气、呼吸表浅时,提示有喉头水肿可能,应加强雾化吸人、给氧,并按医嘱给予甘露醇等静脉滴注,以减轻局部水肿,并加强对患者呼吸状态的观察。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气管切开,并按气管切开护理。(4)切口内水肿观察:该手术术后常规留置引流条,术后需严密观察切口渗血情况,若切口渗血较多时,应查看切口并询问患者呼吸情况,应注意患者的面色、血压、脉搏、呼吸情况

3 神经功能观察和护理 在术后,要严密仔细、持久观察和必要地检查病人,动态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原有瘫痪加重或出现新的阳性体征等新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师,以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减少手术和护理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4 饮食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后24-48h内一般不进饮食。患者麻酐清醒,吞咽功能恢复后即可进食,开始少量饮水,确定吞咽功能正常后试喂少量流质饮食。

5 防止植骨块脱落 颈椎活动时,在椎体与植骨块之间产生界面间的剪切力,易使植骨块移动、脱出,导致手术失败。术后病人平卧位,头两侧置沙袋,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条直线,侧卧时身体与床成45。,并在肩、背、臀、双下肢垫枕,使患者舒适。术后3-5d以颈围固定颈部摇高床头坐起,以后逐渐下床活动。

6 肢体的康复功能锻炼主动功能锻炼:肢体能活动的病人均要求做主动运动,以增加肢体肌肉力量,如:手部可做握拳训练,每天50-100次,也可指导病人做拇指与其他手指的对指运动,以增加手指的灵活性,下肢可做踢腿功能锻炼,每天50-100次,循序渐进,鼓励并督促病人坚持锻炼。

7 健康教育 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全过程,做好出院指导。(1)3个月内带颈托保护颈部,避免颈部屈伸和旋转活动。(2)若颈部出现剧烈疼痛或吞咽困难、有梗塞感,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应即时回院复查。(3)术后3个月经拍x线片示植骨椎间隙已完全融合后,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防止颈部突然用力和大范围活动,若出现颈部不适应暂时停止。

3 讨论

手术护理人员 篇12

1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 开放床位1800张, 洁净手术间21个, 手术室护理人员50人, 平均年龄30岁, 月手术量1300台左右。手术科室多, 急诊手术多, 夜班及听班人员工作任务重。护理队伍年轻化, 生育压力大, 休假人员多, 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短缺, 造成加班机会大大增多。

2基本原则

2.1能力分级原则。建立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分级进阶管理体系, 以护士能力为主要指标, 结合护士的职称、工作年限与学历水平等要素, 科学进行分级, 构建护士职业生涯晋级平台。手术室护理岗位护士分级分为N0-N4五级九档。

2.2公正公平原则。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以护理服务质量、数量、技术风险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依据, 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注重业务能力、临床表现和工作实绩, 挖掘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潜能, 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2.3优绩优酬原则。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满意度、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的绩效考核办法。向工作量大、护理风险大、技术难度高、轮值夜班多的岗位倾斜, 形成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竞争机制, 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3考核方案

3.1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组成。爱德蒙医院绩效管理系统共分四个模块, 各模块所占比例及考核角度如下。①个人工作量绩效。占个人总绩效的60%, 由个人工作量点数乘以岗位系数。岗位类别及系数设置好后直接录入系统, 只要按岗位输入工作量点数即可自动汇总工作量分值。②个人层级绩效。占个人总绩效的15%, 由工作量绩效分值乘以层级系数。层级系数设置好后录入系统, 系统自动带入第1模块结果进行计算, 无需二次输入。③个人护理质量绩效。占个人总绩效的20%, 内含10小项, 涵盖日常工作中各个方面, 制定考核细则, 采用扣分制。④个人行政贡献分, 占个人总绩效的5%。设置基础分, 根据个人在科室内承担的行政事务及满意度得分情况, 采用加分制。

3.2具体绩效分配细则

3.2.1个人工作量绩效。由于我院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新手术不断开展, 而各科室发展并不均衡, 相同的手术类别在手术时间上相差较多。为综合体现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 在广泛征集科室人员意见的基础上, 决定从手术时间、手术类别两个方面作为绩效量化指标。①所有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采用工作时间做为主要量化标准, 每工作1小时为1分。为体现加班人员及夜班人员的工作价值, 分时段统计工作量, 根据不同时段及岗位设不同岗位系数。时段划分为三个:6:00~17:00, 巡回护士岗位系数1.0, 洗手护士岗位系数1.1;17:00~23:00岗位系数1.4;23:00~6:00岗位系数1.8;夜间时间段洗手与巡回岗位系数相同;管理人员岗位系数1.0;辅助班系数0.9。辅助班及管理人员取参加手术人员的平均工作量。②为体现不同手术的工作强度, 从各个专业组挑选风险大, 强度大的手术进行加分, 每例按巡回岗位系数加1分。③个人工作量分数= (工作量+累计加分) ×岗位系数。

3.2.2个人层级绩效。首先根据手术室护理人员分级体系设置不同层级系数。见表1。

个人层级绩效分数=个人工作量分数×层级系数。此项于系统中设置好后自动计算, 无需手动输入。

3.2.3个人护理质量绩效。根据科室工作制度与流程, 制定详细的护理质量考核细则。内容包括工作纪律、护理质量、培训考核、满意度考核等多个方面, 满分41分。每月根据科室护理质量考核小组的检查结果进行扣分。

3.2.4个人行政贡献分。只有结合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绩效测量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绩效结果[2]。为提高护理人员的归属感和组织认同感, 促进科室的团队建设, 特设立此模块, 主要针对在科室中承担一定行政事务或为科室作出贡献的护理人员。设置基础分40分, 承担科室质控员或专业组长者每月给予固定加分;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者当月加分;满意度调查点名表扬者当月加分;代表科室参加院级以上比赛获得荣誉者给予加分;发表论文者根据论文级别自发表之月起连续半年给予固定加分。

3.2.5管理人员的绩效核算。做为科室的护士长及副护士长, 既是科室的管理者, 也是绩效评价体系中的被考核者。在工作量核算模块中取平均工作量乘以管理班岗位系数;其余模块与护理人员一同遵从相应的评价细则;另外医院会根据科室每月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下发相应的管理绩效, 此绩效不参与科室总绩效的内部分配。

3.2.6新护士的绩效核算。科室针对新护士制定详细的培训考核计划, 新护士入科后, 经过3个月的试用期培训、2年的专业组轮转, 按照培训计划完成各阶段的培训任务, 院科两级考核合格, 给予相应比例的绩效。试用期满考核合格, 签订劳动合同后, 享受各模块绩效的50%;满1年、2年经考核合格, 具备独立上岗能力后, 分别享受各模块绩效的80%、100%。在此期间不能完成培训任务者不予提升绩效比例, 直到考核合格后给予相应提档。

3.3工作量的统计与督查。因为本方案的工作量以工作时间为主要考核标准, 所以在实施前详细规定了工作时间以患者入出手术间的时间为节点来量化。为方便记录与统计, 设计了Excel专用表格 (如下, 每月4张表) , 护理人员下班前将当日工作量分时段分岗位记录于表格中。当月结束后由专人汇总每个人全月的工作量, 分时段分岗位输入系数中。见表2。

由于个人自行记录工作量, 为保证公平公正, 每日由耗材班护士根据手术管理系统记录进行核对, 护士长定期通过手术间监控系统进行抽查, 发现不实记录双倍扣罚。本着绩效公开透明的原则, 工作量记录表公开存放, 全月工作量汇总情况以及最终绩效分数本人签字确认, 从而达到全员监督的目的。

4效果

4.1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医院的良性可持续发展[3]。①工作量按时间量化, 在此基础上增加技术与风险分值, 对于加班多、大手术多的护理人员更能体现其劳动价值。分时段、分岗位设置系数, 使政策倾向于晚班与夜班护士, 符合医院的总体绩效分配方针。通过新绩效方案的实施, 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牢骚抱怨少了, 主动加班者多了, 对于大手术, 夜班工作更是勇于承担, 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排班压力。②工作量与层级呈正相关。在工作量相同时, 层级高的绩效多;层级相同者, 工作量多的绩效多。在“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下, 体现了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高层级护理人员的价值。鼓励高层级护士勇于承担高风险工作, 发扬传帮带的精神;激励低层级护士努力钻研业务, 在整个护理团队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阶梯式发展。

4.2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手术室实施绩效考核是制度管人, 绩效服人的一种管理模式[1]。根据护理部与科室考核目标制定护理质量考核细则, 内容涵盖工作纪律、岗位职责、满意度、业务培训等各个方面, 使护理人员对工作质量有明确的目标与努力方向。科室质控小组定期督察考核, 定期反馈整改。数据来源于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客观、准确、真实, 最后于绩效中一一兑现考评结果, 从而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提高了工作效率, 促进了护理质量。

4.3提高护理满意度。自从新绩效实施以来, 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大为提高, 工作中服务意识增强, 严抓护理质量, 注重与患者的沟通, 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努力钻研业务, 找准工作定位, 术中配合意识良好, 得到了手术医师的较高评价, 每月点名表扬者增多;由于新绩效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 使其具有较好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科室认同感大为提升, 使整个护理团队更具凝聚力, 保证了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程雪瑜, 肖美如, 黄雪碧.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 (9) :91-92.

[2]林珂, 刘玉英, Chitpakdee B, 等.护士疲劳感与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3 (8) :135-139.

上一篇:高效课堂创建下一篇:家族制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