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患者

2024-05-23

颅内肿瘤患者(共12篇)

颅内肿瘤患者 篇1

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以20~50岁为多, 40岁左右是发病高峰期。手术治疗是颅内肿瘤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切除肿瘤、降低颅内压并明确诊断。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45例, 采取手术治疗后临床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5例颅内肿瘤患者, 男27例, 女18例, 年龄23~79岁, 平均36岁, 脑膜瘤20例, 鞍区肿瘤6例, 神经上皮性肿瘤7例, 颅内转移瘤5例, 神经纤维肿瘤7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一般护理

头高足低位, 有利于静脉回流, 减轻脑水肿。加强营养, 保证足够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无法进食者采用鼻饲或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加强生活护理, 满足患者自理需求, 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 下床活动时要注意患者安全, 防止意外伤害;加强皮肤护理, 防止压疮;要注意了解患者的意图, 满足患者生理生活需求。

2.1.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鼻腔的呕吐物和分泌物,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痰液黏稠时雾化吸入, 防止肺部感染。

2.1.3 心理护理

给予适当心理支持, 使患者及家属能面对现实, 接受疾病的挑战, 减轻挫折感, 耐心倾听患者诉说, 帮助先天性畸形患儿父母渡过悲伤期, 明确指出孩子的先天性缺陷并非家长责任, 不必自责。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具体情况提供正确的通俗易懂的指导, 告知疾病类型、可能采用的治疗计划及如何配合, 帮助家属学会对患者的特殊照料方法和技巧。

2.1.4 术前准备

术前1 d剃去头发, 术日晨再次剃头, 将头洗尽, 用乙醇或苯扎溴铵消毒头皮后, 以无菌巾包扎。经口鼻蝶窦入路手术的患者, 需剃胡须、剪鼻毛, 并加强口腔及鼻腔护理。术前保持大便通畅, 以避免术后便秘, 严重颅内压增高者禁忌肥皂水灌肠。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体位

应根据不同手术部位安置体位, 以免切口受压。如:幕上开颅手术术后患者取健侧卧位;幕下开颅手术术后无枕侧卧或侧俯卧位;经口鼻蝶窦入路术术后取半卧位, 有利于伤口引流;体积较大的肿瘤切除术术后, 24 h内手术区保持高位, 防突然翻身发生脑和脑干移位。

2.2.2 饮食护理

手术当天禁食, 第2天起酌情给予流质, 以后逐渐改为半流质、普食。采用均衡饮食, 保证营养摄入。对于术后昏迷、吞咽困难、进食呛咳的患者, 遵医嘱给予鼻饲饮食或肠内营养。对于术后病程较长的患者应定时测体重, 因为体重的变化是反映身体营养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2.2.3 病情观察及护理

常规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肢体活动状况等。颅前窝手术后常有额眶部水肿, 可给予冷敷以减轻不适。注意观察切口敷料及引流情况, 加强敷料交换和保持清洁干燥, 避免切口感染。注意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 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活动[1]。定期观察皮肤状况, 预防压疮。监测体温的变化, 及时给予降温处理。高热患者注意水、维生素的补充, 维持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如术后3~5 d出现体温升高, 注意切口、肺部及泌尿系统有无感染, 以区别中枢性高热和感染性高热, 有利于对症处理。颅内压增高、脑疝, 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遵医嘱应用脱水药物、冬眠低温疗法等降低颅内压。

2.2.4 疼痛护理

颅内肿瘤术后患者若主诉头痛, 应了解和分析头痛的原因、性质和程度, 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应注意颅脑手术后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均不可轻易使用吗啡和哌替啶, 以免抑制呼吸, 影响气体交换, 使瞳孔缩小, 影响临床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分泌物。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呼吸道梗阻的情况,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呕吐时头转向健侧以免误吸, 防止肺部感染。

2.2.5 伤口敷料及伤口引流管的护理

护士要及时观察伤口敷料的渗血、渗液情况, 如渗血、渗液多要及时通知医师检查伤口情况并给予处理。为了防止脑组织移位, 须保持创口内有一定的液体, 在术后2 d内伤口引流袋放置的位置要与创口持平, 避免引流袋放置的位置低于创口;为了减少创口残腔, 有利于脑组织的膨出, 防止创口内液体积聚过多引起颅内压的增高, 手术2 d后, 可使引流袋的位置略低于创口, 加速创口内液体的流出[2];由于与脑室相通的引流袋在术后早期引流量较多, 可适当抬高引流袋, 减缓引流液的流出, 创口引流管放置3~4 d;若血性脑脊液已转为清亮, 即可拔除引流管, 以防时间过长形成脑脊液漏。

3 讨论

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 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理解与信任, 加强康复锻炼, 鼓励患者对功能障碍肢体经常做主动和被动运动, 防止肌肉萎缩, 通过有效的护理工作缩短患者病程,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胡雁, 陆箴琦.实用肿瘤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417.

[2]张惠兰, 陈荣秀.肿瘤护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483.

颅内肿瘤患者 篇2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医学科学发展,临终关怀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

晚期癌症病人在所有临终病人中占很大比例,这类病人的临终期有着与其他病人不同的特点,所以其护理对策也不同于其他病人。

临终护理的目的:让患者舒适、宁静、坦荡地面对死亡,尽可能减轻患者临终前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1 护理措施

1.1 满足病人的需求 对于临终病人的生理上、心理上、精神上的要求,我们应与家属配合,尽量满足,让病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保持做人的尊严,没有遗憾的离去。

1.2 重视疼痛的护理 晚期肿瘤患者大多以疼痛为主,WHO建议采用“三阶梯镇痛法”提高镇痛效果。

我们应及时准确地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

正确选择给药时间与途径。

另外通过有效交流,用安慰、鼓励和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也可以消除病人对疼痛的恐惧感,提高其痛阈。

某些非药物方法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放松术、音乐疗法、针刺疗法等。

1.3 重视与家属的沟通 临终患者的家属也需要我们护士的安慰与帮助。

他们目睹亲人的病痛,又面临失去亲人的悲痛,也会出现心理反应。

我们可以通过语言交流、指导他们照顾亲人等方法,减轻他们的痛苦。

肿瘤患者应“对症”锻炼 篇3

许多癌症患者会有数月甚至长年挥之不去的疲乏感,如果进行快走或骑车等有氧锻炼,能够帮助消除这种疲劳感。但是,锻炼身体时必须掌握好运动量,既要使身体各部分都得到最充分的活动,又不能让身体出现缺氧。如果出现体温过高、病情复发或某些部位有出血倾向时,应停止锻炼,以免发生意外。以肺癌患者为例,锻炼到自我感觉舒服时就可以结束,不可因感觉良好而贪多,导致身体疲倦。

如何判断是否是超负荷运动呢?首先是自我感觉,如果运动时出现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些心跳加快、周身微热,运动过后全身有轻松愉快的感觉,这表明运动适量;如果运动时呼吸困难、头晕目眩、大汗淋漓、心跳急促,运动过后全身沉重得不想再挪步,那一定是运动过度了。其次是心率,运动使心率增快才能达到锻炼效果,但运动过程中一般要保持心率在150次/分钟以内。超过这个心率就属运动过度,反而变得有害无益。

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应当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告别相同的运动“频率”。①呼吸系统肿瘤(主要是肺癌)患者可通过吹气球或做腹式呼吸,来恢复或增强肺功能。②运动系统肿瘤(如骨癌)患者往往因病情做过截肢手术,术后锻炼应以恢复运动功能为目的。③消化系统肿瘤(如胃癌、肠癌、肝癌)患者的锻炼则应以适应新的生活习惯为目的,可通过适量运动改善消化功能。④乳腺癌患者在术后更应早点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尽快恢复患侧肢的关节、肌肉功能。

对于肿瘤手术后患者来说,运动还能避免其长期卧床造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直或组织器官功能退化。如恢复良好,无禁忌症,散步、气功、太极拳,或是做操、慢跑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而放、化疗之后的患者,锻炼也没有太多的限制,如身体情况允许,应尽早开始锻炼,强度可逐步加大。但白细胞降低时,应当暂停运动。

适宜膝关节疼痛患者的运动

膝关节疼痛患者最好选择对膝关节没有损伤的运动疗法,如缓行、慢跑、游泳、骑车等。

缓行:膝关节疼痛缓解后首先应训练行走,开始时缓步行走,注意腿要慢抬轻放,避免关节面撞击。步速控制在每分钟60步以内,每日20~30分钟,坚持2~3个月,关节功能就会得到一定改善。

慢跑:慢跑比散步的运动强度大,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良好效果。跑步过程中,若关节疼痛,可休息一两天,或者改为散步。尽量选择比较松软的路基慢跑,以减少受伤危险。

游泳:中老年人由于年龄限制,不宜从事剧烈活动,游泳则不成问题。游泳时,各关节都得以放松,是在不负重的情况下活动关节和肌肉,能够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长期锻炼能让肌肉的力量、耐力和关节的灵活性都得到提高。

骑车:骑车能锻炼心脏功能与腿部肌肉,加强股四头肌协调能力,有助于减轻关节症状,维持关节耐力及稳定性。最大的好处是不给膝关节带来额外负担。锻炼时要注意自行车坐垫别放得太低。

颅内肿瘤患者 篇4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颅内肿瘤,显微手术,临床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发的。与此同时,在一些糖尿病患者中还出现了其他症状,如颅内肿瘤等病症,颅内肿瘤又称“脑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多数是起源于颅内各组织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继发性颅内肿瘤则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邻近组织肿瘤的侵入。在目前的颅内肿瘤治疗措施中,主要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性刺激,且糖尿病患者自身手术耐受力较差,这就会糖尿病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3]。该文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并颅内肿瘤患者38例,其中22例患者采用了显微手术方法,其余16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方法,并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两组患者进行了血糖值的测量,探究显微手术对糖尿病合并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并颅内肿瘤患者38例,其中22例患者采用了显微手术方法,将其归为观察组,其余16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方法,将其归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岁,患者在手术前的空腹血糖值为mmol/L;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岁,患者在手术前的空腹血糖值为mmol/L,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以及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这38例患者中,患有胶质瘤型患者11例,脑膜瘤患者9例,垂体瘤患者8例,其他类型肿瘤10例;1型糖尿病患者2例,2型糖尿病患者36例,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实验。

1.2 实验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显微手术治疗方式,手术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 L置于试管内进行离心,并通过血糖仪进行血糖值的测定,血糖仪测定仪器采用的是德国罗康全活力型血糖仪;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法,并采用观察组相同的血糖值测定方法在患者手术后进行血糖值的测定。

1.3 统计方法

本实验中,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的是t检验,并计算出相应的P值,当P<0.05,则表明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若P>0.05,则表明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手术后,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血糖值进行测定,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表1中可以得出,观察组在手术前的血糖值为mmol/L与对照组的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不同的手术后,观察组的血糖值为mmol/L与对照组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显微外科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随着显微技术的和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显微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手术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手术的失败率。颅内肿瘤又称脑瘤,是一种极具威胁患者生命的病症之一,与此同时颅内肿瘤伴随糖尿病患者更是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颅内肿瘤手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种应激性刺激,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手术耐受力较差,给常规的颅脑内肿瘤手术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采用显微手术方式进行颅脑手术,可以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应激性,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在本实验中,选取了38例糖尿病合并路脑内肿瘤患者,根据手术的方法将38例患者分成了观察者和对照组,便于实验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的手术后,对其血糖值进行了测定,可以得出观察组在手术前的血糖值为mmol/L与对照组的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不同的手术后,观察组的血糖值为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mmol/L,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常规手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血糖控制,患者需要服用一些降血糖药物如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磺脲酰类促泌剂、二甲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促敏剂等,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对手术的恢复存在阻碍性作用,同时在使用抑制肿瘤药物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血糖变化,这在治疗过程中形成的干预较大;而采用显微手术的观察组,由于在手术前后血糖变化不明显,在术后用药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少,对患者手术的恢复以及颅内肿瘤的根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糖尿病合并颅内肿瘤患者,有利于患者的术后的健康恢复工作,同时能够减少患者手术中的痛苦,降低糖尿病与颅内肿瘤病症的耦合度,提高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邹霞,林爱华.高血压、糖尿病人群应对方式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J].华南预防医学,2012,38(1):53-56.

[2]于萍,侯佳彤.重人生激素的替代治内瘤复的研究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1(1):122-125.

[3]Stukov AN,Filatova LV,Latipova DKh,et al.Therapeutic activity of gemcitabine in intracranial tumors[J].Vopr Onkol,2015,61(2):274-279.

[4]申双利,李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相关性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26-28.

[5]张海波,卜博,李晋江,等.三个体化数字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肿瘤显微外科治疗前评估中的可行性分析[J].中微外科志,2014,37(1):39-43.

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 篇5

3.1.1 掌握临终患者心理

临终患者大多要经历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和接受期五个心理变化过程,护理人员应抓住患者临终这种特有的心理期,加强与临终患者的沟通,评估患者的认知度,尊重、理解和同情患者,帮助其面对现实,平静对待死亡。

3.1.2 满足临终患者需求

临终患者非常需要最大的同情、支持和家庭的容忍,情感因素是提高临终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他们失去自信和自尊,渴望社会关爱,希望得到亲人尤其是配偶子女的关怀和爱抚。

尽量为患者安排单人病房,允许家属或朋友陪护和探视,护理人员尊重患者的要求,帮助患者了却未尽心愿,让患者平和、安详地走完人生旅途。

3.2做好对症治疗和开展舒适护理

3.2.1加强专科护理

肿瘤临终患者随着疾病进展,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丧失,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增加营养支持,保持床褥干洁平整,加强皮肤护理。

3.2.2开展癌痛护理

肿瘤临终患者常常伴随疼痛,它可以使肿瘤患者产生恐惧和绝望,甚至加重病情,我院肿瘤内科积极开展镇痛护理,规范使用镇痛药物,设法解除疼痛及其他难忍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避免临终患者在疼痛中死亡。

3.2.3注重人文关怀

应为临终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温馨的环境,尊重患者信仰,争取患者家属、单位、同事对患者的理解、关爱、支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同时也应重视患者家属的善后关怀,患者去世后,鼓励家属让哀伤情绪自然流露,不要强迫自己坚强,因为对哀伤的抑制会使人免疫功能失调,影响身体健康 ,所以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肿瘤临终患者家属的人文关怀护理也很重要。

3.3开展死亡教育重视悲伤辅导

3. 3.1转变护理观念强化死亡的真实感

肿瘤护理人员要转变护理观念,真视死亡,生老病死是社会现象,生者必须接受死的事实,鼓励生者面对死亡,谈论失落,来强化死亡的真实感,让生者接受死亡发生的事实。

3.3.2鼓励悲伤者表达悲伤情绪

大部分悲伤情绪都会令人不安,护理人员应认知这些悲伤情绪和行为是正常的,仔细评估程度,鼓励悲伤者作适度地表达以舒缓不安。

3.3.3帮助悲伤者处理悲伤情绪

悲伤者顿失亲人,必然会产生陷入绝境的无助反应,护理人员应帮助悲伤者适度处理,理解悲伤者的感受,给予适当正反方面引导,帮助其逐渐走出悲伤困境。

临终关怀护理是一项高尚而艰巨的工作,使护理关爱及照护病人的内涵不断充实丰富,对优质护理服务及肿瘤护理专业发展,有着无穷的空间和潜能。

作为肿瘤患者的护理人应转变护理观念,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改变护理实践的内容, 使护理关爱及照护病人的内涵不断丰富。

重视护理人文关怀,使肿瘤临终患者在真正人间温情的照顾下,舒适、安详、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3]。

临终关怀作为一种新兴的专业对癌症、慢性疾病晚期病人支持照护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为生命末期的病人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与帮助,从事临终关怀的专业人员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这一特殊领域中,发挥着各专业的特长,为社会、家庭、个人在生命的关键时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伯阳.浅谈肿瘤病人的临终关怀[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17-139.

[2]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1-192.

肿瘤化疗患者饮食护理 篇6

【关键词】肿瘤;饮食;护理

肿瘤属于消耗性疾病,在肿瘤病人中营养不均衡、营养不良是常见的。因此,增进食欲、加强营养对肿瘤病人的康复十分重要。尤其化疗期间,由于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难免会使正常的细胞受到一定损害,产生相应的毒副反应,如免疫功能下降、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粘膜溃疡、脱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因此,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饮食护理尤为重要,其目的就是通过合理调配饮食,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使其更好的接受化疗,改善身体状况。

1 化疗前 均衡饮食,每日饮食中包含谷薯类(米饭、面食)、蔬菜水果类(约600~800克)、肉禽蛋类(瘦肉或鸡肉或鱼肉约50~100克,鸡蛋1个)、奶及豆制品类(牛奶一袋,豆制品50~100克)以及油脂类约25克)五大类食物。每日4~5餐,加餐以水果为主。化疗前一天吃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选择食物如:米饭、面食、鱼肉、鸡肉、鸡蛋、瘦肉、豆腐、蔬菜、水果等。

2 病人接受化疗后,都需要有足够的营养补充,这对机体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减少化疗的不良作用都有帮助。在饮食调理上要注意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动物蛋白以低脂肪的鸡、鱼、奶为好,是吃含植物蛋白丰富的豆类食品,可选用人参、西洋参、黄芪、红枣、膳鱼、甲鱼、桂圆等,以促进细胞增殖;化疗病人常有贫血的倾向,应给病人含铁的食物;癌症病人每天需 5~10 克维生素C,以支持白血球和红血球的功能,并预防化疗药物产生的副作用,要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最好将含维生素C多的蔬菜、水果榨汁饮用为了防止呕吐,饮食以清淡而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可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化疗期间多饮绿茶,可增强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效用,而且不会增加毒副作用。化疗开始的24小时内尽量不要吃自己平时喜欢吃的食物,因为这样会影响以后对这种食物的感觉。如果治疗反应较重,饮食以流质为主。可用菜汤、米汤、果汁及一些要素饮食。嚼生姜有一定的止呕作用。

3 化疗后 化疗药物化疗时可引起胃肠道黏膜损害,出现程度不同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化疗药物化疗轻者胃部不适,恶心欲吐,不思饮食等;

化疗药物化疗重者胃痛、腹痛、呕吐不止、严重影响进食,甚至可导致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亂,严重营养不良等,从而降低病人生活质量。化疗后吃这些食物减轻化疗后副作用,如:猕猴桃、芦笋、桂圆、核桃、鲫鱼、虾、蟹、山羊血、鹅血、黑木耳、鹌鹑、薏米、泥螺、绿豆、金针菜、苹果、丝瓜、核桃、龟、甲鱼。建议用硒维康口嚼片多补充蛋白硒,能有效防止白细胞和红细胞下降,增强食欲,防止呕吐腹泻和浮肿等现象,改善睡眠,减少脱发,减轻病人化疗痛苦。

另外,由于肿瘤是慢性消耗性疾病,一部分患者或家属也是尤为重视其饮食,甚至刻意改变饮食习惯,从而产生了以下误区:

1 盲目忌口 许多患者因担心食用后肿瘤复发而“不敢越雷池一步”,盲目忌口。

2 过度进补 有的患者经抗肿瘤治疗后,体质虚弱,便大力进补。人参、虫草、灵芝、甲鱼等短期内大量食用。这也是不对的。

3 减少进食 一些肿瘤患者认为,吃得越好,机体营养就越好,肿瘤得到的营养也越多。应该减少进食,“饿死”肿瘤。相反,因为全身营养状况差,体力低下,不能承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却十分常见。因此,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才是肿瘤治疗的基础。

总之,肿瘤患者饮食要坚持“不刻意、不随意”的原则,以精心、细致、周到的饮食调养来增加营养,可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赵昌 抗癌佳品-薏苡仁 药膳食疗 2004,10.

[2] 菅逸斐 《中国疗养医学》 2009,6,8.

颅内肿瘤患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 选取该院在2011 年5 月—2014 年5 月期间收治的60 例颅内肿瘤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 将6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 例患者。 对照组30 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18 例, 女性患者12 例,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49 岁。 观察组的30 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21 例, 女性患者9 例, 平均年龄为57.39 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度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60 例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均在5~20 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12.51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其他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选取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 例患者。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可进行对比研究。

1.2.2 手术治疗60 例颅内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均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在手术前的一个星期内, 开始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和控制, 结合口服药物以及饮食治疗等方法控制患者的血糖。 该研究的60 例患者进行开颅切除脑肿瘤的手术, 其中有46 例患者手术中将肿瘤全部切除, 14 例患者的颅内肿瘤大部分切除。 所有60 例患者进行脑肿瘤切除手术中, 通过过度换气法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力, 在手术中没有采用脱水剂以及激素类药物。

1.3 观察指标

根据效果将治疗分为显效、 有效和无效三类。 其中, 显效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操作顺利, 且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 术后没有感染等并发症;有效是指手术中操作基本顺利, 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均趋于正常状况, 术后出现轻度的感染状况;无效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意外, 患者的病情危急或者出现死亡病例, 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 该研究中, 总有效率=有效病例/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t值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 当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 观察组30 例患者中, 25 例患者的治疗有效,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30 例患者中, 19 例患者的治疗有效,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33%;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观察组有4 例 (13.33%) 发生了并发症, 对照组有13 例 (43.33%) 患者发生了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

3.1.1 饮食护理患者入院后、手术前, 护理人员要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病情进行科学的饮食安排, 保证患者所需热量以及基础营养需求的基础上, 减少患者的脂肪和糖类摄入, 并且将患者每日的糖控制在250 g以内。

3.1.2 基础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血糖和尿糖的监测, 熟悉患者的病情, 结合患者糖尿病的病情以及治疗历史, 根据患者的血糖和尿糖值进行有效的控制。 手术前3~7 d, 患者要进行血糖控制。 在监控患者血糖的同时, 要注意补充患者的钾元素, 防止术中出现低钾血症。

3.1.3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安抚患者, 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情绪。 同时, 在手术前, 护理人员要关心患者, 加强与患者的交流, 告知手术的主要内容, 并且通过成功案例, 来提升患者的信心, 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

3.1.4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 护理人员要做好术前准备, 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包括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时间测定、心电图、核磁共振等工作。

3.2 术中护理

在手术过程中, 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的手术操作, 正确用药以及使用仪器, 保证手术的稳定、安全进行, 降低患者术中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3.3 术后护理

3.3.1 病情监测患者手术后容易发生各种情况, 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保证患者呼吸顺畅, 清除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 当患者出现昏迷或者瞳孔变大等情况时, 护理人员要立即报告医生, 进行头部的CT检查。 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 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且维持1~2 d后再撤出监护仪。

3.3.2 并发症的预防患者手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要严密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病情变化。该研究中, 观察组有1 例发生了酮症酸中毒, 经过及时的救治后, 患者的生命得以持续。 而对照组患者中, 有1例患者出现该类并发症, 但由于救治不及时而死亡。

3.3.3 胰岛素的应用护理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要严密观察。 护理人员要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 加强对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 及时的调整胰岛素用量。 长期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经常性的观察患者注射的部位。

3.3.4 加强基础护理颅内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粘膜较为脆弱, 容易出现糖尿病头疱和粘膜溃疡, 因此患者在翻身和粘膜护理中, 要防止感染的发生。 在护理中, 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和呼吸道的护理, 预防皮肤感染以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手术后, 观察患者术后24 h的出入水量, 患者排尿时要排空。 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患者的伤口和引流管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较弱, 所有操作中要保证无菌操作, 结合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3.3.5 健康指导患者术后要加强健康指导, 首先, 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饮食管理。 手术当天开始禁食, 术后第2 天进行流质饮食。 其次, 患者术后要进行康复期的功能锻炼。 最后, 健康知识的教育,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和家属讲述低血糖的反应以及各类不良反应, 患者及家属要能够识别出低血糖, 并且及时的进行自救和救治。

在该研究中, 采取围手术期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且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 颅内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适合推广应用,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高瑛, 卢秀霞, 于蕾, 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20) :79-81.

[2]赵玲玲, 卞瑞娟, 张晓燕.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11) :59.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8

心理护理:患者心理是一个随病情发展而变化的过程, 护理人员要随时评估其心理状况, 针对癌症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耐心、连续的心理护理。1患者得知自己的诊断后, 往往采取回避、否认事实的态度, 护理人员要给患者以同情, 帮助患者端正态度, 接受事实, 认识疾病。2患者会出现悲观、濒临死亡, 自己却无能为力的心理, 周围人的关心、同情更加重患者的紧张和恐惧, 护理人员要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言语交流, 讲解医疗知识和医疗进展, 举成功病例, 使其树立抗病信心, 能平静地接受治疗。3长期的放疗、化疗使病人饱受疾病的折磨, 使病人产生极度悲观和绝望心理, 这时护士应对出现的症状给予耐心的解释及相关处置, 对化疗期间产生的恶心呕吐反应, 除应用药物减轻反应外, 还应做耐心、细致的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保持平静心态对待疾病的发展, 鼓励病人树立与疾病斗争的顽强精神。

疼痛的护理:肿瘤患者都伴有疼痛, 是来自于肿瘤本身引起的疼痛或各种并发症引起的疼痛, 如肿瘤转移、褥疮、便秘等。1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病室的布置要干净、温馨、优美, 能使人心情舒畅、愉快, 可以提高痛阀。2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语言文明, 举止稳重端庄, 操作熟练, 以取得病人信任。善于听取病人的主诉, 理解病人的痛苦, 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鼓励病人与癌魔作斗争。3对于肿瘤病人的疼痛, 护士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 一些内向不愿讲话的病人, 大多数自尊心强, 这时护士应主动找病人谈心, 听病人倾诉, 让病人觉得你是很诚恳、耐心地听他“宣泄”, 以减轻他的疼痛。对于易激动的病人要给予患者多方面的关心、爱护和帮助, 给予精心、周到的护理, 鼓励患者抓紧时间及时治疗, 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面对悲观消极的病人, 可从各方面资料、治疗方案上转化他的不良心态, 使其坚强的与疼痛作斗争。4想办法减轻病人的疼痛, 在药物阵痛的基础上可以采取转移或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即催眠暗示等方法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疼痛。

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篇9

1 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易多疑、焦虑不安, 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 晚期癌症患者常悲观失望, 甚至有轻生念头。这些不安情绪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致使瘤细胞活跃和肿瘤发展。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懂得心理知识, 掌握心理沟通技巧, 尊重并关怀患者, 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 并取得家属的密切配合。

肿瘤病房要防止气氛沉闷, 应组织文娱活动, 活跃休养生活, 条件允许时组织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 以分散其注意力;应使患者尽可能起床活动, 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 防止过早卧床不起;指导患者重新安排生活, 并鼓励早日恢复工作或部分恢复工作。医护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放弃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应采取各种有效护理措施控制肿瘤的发展, 减轻患者痛苦。

2 营养护理

恶性肿瘤随着病情发展, 患者的营养状况渐渐恶化, 而营养状况又与疾病的进展、预后以及对治疗的耐受有密切关系, 因而了解营养不良的程度, 在临床上合理地进行营养支持, 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有重要意义。早期癌症应加强营养知识宣教, 鼓励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 宜进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放疗和化疗间歇期间, 可采用超食疗法, 给予浓缩优质蛋白质, 加速补充患者的营养消耗。晚期癌症患者饭前适当控制疼痛和恶心, 创造愉快舒适的进餐环境, 鼓励家属给患者送些可口食物, 必要时允许进一些辛、辣调味品或饮少许酒, 刺激患者食欲。

3 疼痛的护理

对于病程较长、疼痛较轻的恶性肿瘤患者, 应采取心理疗法和物理疗法来止痛, 如心理暗示法可增强患者自身战胜疾病的信心;放松止痛法可增加轻快感, 肌肉松驰可阻断疼痛反应;也可通过刺激疼痛周围皮肤或相对应的健侧达到止痛的目的。晚期有难以控制的疼痛, 引起疼痛的原因不同, 处理也不同。同时患者的不同性格、精神状态和社会背景对疼痛的反应也有差异。要注意让患者处于舒适体位, 保持病室安静, 并适当应用镇静剂。精神过度紧张也是造成疼痛或使疼痛加重的原因, 可组织患者听音乐、看电视、种植花草、体育锻炼等, 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4 防止感染和并发症

要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卫生, 对衰弱的患者应鼓励作深呼吸、咳痰、协助翻身, 并注意保暖, 并适当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肿瘤组织坏死后继发感染, 常有恶臭, 可用高锰酸钾1:2000溶液冲洗, 或在敷料上撒少许炭粉。及时更换污染的被服, 保持患者及病室清洁, 通风良好。加强基础护理, 注意皮肤整洁及完整, 按病情定时协助翻身、按摩、叩背。加强冲洗, 保持局部清洁, 引流通畅。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舒适;用温水保持口腔清洁, 不能刷牙者做口腔护理。有呼吸困难者应安排舒适卧位, 给予持续低流量的氧气吸入, 以缓解呼吸困难。如褥疮已经形成, 应按伤口换药处理, 防止附加感染。

5 临终关怀

肿瘤晚期生命即将结束, 患者生理、精神、心理方面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此期间, 应采取保护性医疗制度, 尽量减少恶性刺激, 对不知道自己病情的患者尽可能回避, 尽量用温和的关切语言与患者交流,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家属做好疏导工作, 要求他们对患者关心、体贴、多交谈, 不要在患者面前显露出伤心和痛苦的情绪, 鼓励患者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做好患者的护理, 让晚期患者在有限的时光里安祥、舒适。

6 其他护理

晚期肿瘤患者由于活动减少, 长期使用镇痛剂, 肌张力减退, 便秘是很难避免的, 病情许可时协助患者入厕, 增加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 必要时给缓泻剂。要熟悉各种可能发生的急症情况及其早期征象,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报告医师, 配合必要的抢救。

老年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10

1 临床资料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8年3月—2010年2月收治老年肿瘤患者185例, 男98例, 女87例, 年龄最大86岁, 最小50岁, 平均年龄65.5岁。首次确诊38例, 行手术及2次以上化放疗者147例, 其中肺癌35例, 胃癌40例, 肝癌27例, 肠癌20例, 食管癌18例, 生殖器肿瘤15例, 淋巴瘤13例, 其他肿瘤17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32例, 初中64例, 小学58例, 文盲31例。

2 护理体会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我们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医护人员仪表整洁, 态度和蔼, 语言文明礼貌, 可获得患者的信任, 消除其恐惧心理。尊重、体贴、关心患者, 向患者介绍肿瘤的可治性, 细心倾听其陈述, 耐心解释患者的疑问, 尊重患者的选择, 尽量满足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需求。请患者子女、家属、单位领导来关心患者, 激发强烈的求生欲望,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实施心理行为干预

2.2.1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老年患者对肿瘤了解不够, 一旦被确诊为肿瘤, 常常和死亡联系在一起, 精神完全崩溃, 自感对生活无望, 从而表现出恐惧、忧虑、情绪低落、急躁等心理。护理人员要针对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干预, 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 充分理解他们的内心体验, 鼓励倾诉内心的郁闷和痛苦, 通过劝慰、启发、建议、传递康复希望等方式使其消除疑虑, 建立康复信心。经常提供康复信息, 调整认知, 以肿瘤的基础防治知识为基础, 设立心理咨询电话和咨询信箱, 对患者的疑问及时给予解答反馈, 让患者正确认识肿瘤, 同时通过榜样角色的作用, 增强康复信心。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恶化及预后与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及抑郁情绪关系极大, 不良的情绪往往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影响治疗效果。因此, 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主动帮助患者解决细小的需求, 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有加, 是心理干预得以实施的关键。对于老干部应理解其心理, 满足其要求, 维护其尊严, 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

2.2.2 对肿瘤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不少患者对手术治疗有顾虑, 甚至拒绝手术。护士应深刻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 特别注意社会因素对患者心理方面的影响, 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对挽救生命、防止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意义, 以坚定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手术后, 患者由于疼痛、各种不适以及正常生理功能的改变, 如出现幻觉等情况, 更需要护士的关心和体贴。孤独、失落是老年肿瘤患者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 因此, 尊重和理解应贯穿护理工作的始终。需多接近患者, 耐心与其亲切交谈, 了解其思想顾虑, 及时发现心理障碍, 主动为其排忧解难;动员家庭成员、亲友及社会力量多探望患者, 给予其精神安慰。

2.2.3 对放疗、化疗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放疗、化疗后引起的副作用很大, 患者可出现全身反应, 表现有虚弱乏力、头晕、头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 所以, 肿瘤患者在精神、心理上的压力极为沉重, 往往对治疗信心不足。我们医务人员在患者接受化疗前, 若了解到患者心理状态不良时, 应给予疏导。介绍化疗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以及我们为减轻其副作用而采取的措施, 以消除其恐惧心理。给患者讲解有关肿瘤的知识, 或请已治愈的化疗患者进行现身说法, 组织病情较轻的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 以分散其注意力。督促化疗患者尽可能地起床活动, 做到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 防止过早卧床不起, 指导患者重新安排生活, 并鼓励患者早日恢复工作, 这对振奋精神, 保持机体正常功能有积极意义。

2.2.4 疼痛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因疼痛可致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而不良情绪的持续存在直接影响人体内源性抑痛物质内啡肽的产生。所以, 在有效使用镇痛药物的同时, 利用音乐和患者感兴趣的事情分散其注意力, 消除不良情绪, 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同时我们让患者把痛苦、疾苦倾诉出来, 分散情绪, 帮助注意力转移, 向患者介绍止痛药的药理作用, 使其认识长期使用止痛药的危害。在护理操作时避免诱发疼痛的因素, 搬动患者及更换床单时避免对肿瘤局部的触碰, 下肢肿瘤避免过早下地负重。必要时使用止痛剂使疼痛得到控制, 增加舒适感。

2.3 生活与饮食指导

嘱患者每天进行适量的活动, 量力而行,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以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避免与有害物质接触,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远离烟雾、粉尘等不良环境。饮食合理, 戒烟忌酒。癌细胞代谢旺盛, 需要消耗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同时, 肿瘤患者在不同程度上食欲减退, 因而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消瘦、乏力、免疫功能下降等。因此, 应给肿瘤患者设计一份特殊的食谱, 保证患者每日有足够的蛋白质与热量供给, 以维持身体营养的平衡, 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化疗后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者, 在配合药物的同时, 应给予易消化、高营养、促进食欲的食品, 如甲鱼、瘦肉、蛋、红枣、花生等, 辅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及蔬菜。

2.4 严密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

由于老年肿瘤患者的生理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 脏器功能严重受损, 故静脉输液量不宜过多, 速度不能过快, 经常巡视病房, 并密切观察面色、脉搏、呼吸、心率、心律、血压、尿量等变化, 以及注意用药后反应。

2.5 中心静脉置管的相关护理

随着肿瘤化学治疗的发展,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2]。肿瘤患者由于治疗的特殊性, 除化疗外, 还需要采取放疗手段, 头颈部肿瘤或伴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 常选择股静脉置管, 下肢及腹部肿瘤常选择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维护过程中需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十分重要。置管后的第1天, 局部换药1次, 以后每周2次。使用导管时加强导管接口护理, 减少输液污染, 导管接头用安尔碘棉签消毒。经常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 观察有无局部感染症状或全身症状, 保持插管部位干燥, 可为更换置管部位或拔管提供良好的条件。及时处理导管其他相关并发症, 如静脉炎、血栓及穿刺所造成的静脉壁损伤等, 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2.6 检查及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必须满腔热情, 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解除患者各种顾虑, 指导患者出院后如何坚持治疗, 定期到医院复查。注意有规律的生活, 合理调配饮食, 注意劳逸结合, 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使患者心态稳定, 愉快地回家休养。

2.7 健康教育

正确认识癌症的早期症状[3], 熟悉癌症的危险信号, 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提高癌症的生存率, 注意观察自身状况, 发现问题, 应及时就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不吃霉变的食物, 少吃腌制食品和熏烤、煎炸食品, 少用辛辣调味品。肿瘤患者手术后的近期、放疗、化疗期间, 宜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 变换食物的做法, 使食品多样化, 以增加患者食欲。去除不良嗜好, 戒烟忌酒, 保持心情愉快, 乐观精神,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家属亲友应为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支持环境。适当的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遵医嘱耐心服药, 定期到医院随访复查。根据老年肿瘤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向其及家属反复强化健康教育内容。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老年肿瘤患者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老有所养是老人健康幸福的基础, 老有所为是老人心理活动和安度晚年的需要, 老有所医是老年人增进健康的保证, 老有所乐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根据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实施相应的护理, 可改变患者悲观、恐惧、急躁的情绪, 主动耐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对老年肿瘤患者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慧, 周玉秋.癌症患者康复期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及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8) :681-684.

[2]杨方英, 谢淑萍.肿瘤内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10) :892-894.

肿瘤患者减少花销有诀窍 篇11

肿瘤康复通常包括营养支持、化疗药物、辅助用药、化疗住院、化疗处置等。其实,在这些环节上精打细算,就可以减少双重花销。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

尽可能选择医保范围内的化疗药,使自己的负担减到最小。

选择性价比高的化疗药。就是说,不仅要关注化疗药的价格,还要考虑由药物不良反应所增加的住院费、治疗费等,不妨选用性价比高的化疗药物。

使用副作用相对小的药物。化疗有时会出现剧烈的呕吐以及白细胞数量下降等副作用,此时需要使用止吐及升白细胞的药物。经静脉途径的化疗也需要进行中心静脉插管手术,这可能会出现感染、出血、栓塞等并发症。而采用口服靶向化疗药物卡培他滨治疗,则不必限制患者的行动,患者既能在家服药,也无需特殊陪护。而且这种药物极少对骨髓造成影响,对胃肠道的伤害较轻,从而能有效减少住院天数和辅助治疗费用。

(据《健康报》)

便宜药也能治好病

生病去看医生乃是天经地义的事,只是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总觉得越贵的药越有效果,对便宜的“老药”总是不太信得过,结果医生就抓着我们这些病人的心理,在给我们开药时专拣贵的开,哪种药贵就开哪种。并告诉你最好服用进口药,而我们心甘情愿地做个“冤大头”。花了很多大洋买所谓的进口药,结果却未必有效。

一次因同事过生日,平日相处很好的同事团聚一起,大家欢声笑语,天南海北的边侃边喝,不知不觉地喝高了。可能是因为白酒掺着啤酒喝的缘故,结果导致皮肤过敏。全身起那种红点点,痒得难忍,越抓越痒,而且连成一片。这种风团很奇怪,一般是每当要睡觉时就开始痒,白天和没事人一样。

最初,我以为是天气总下雨,被子比较潮湿的缘故,因为我以前身体一受潮就起那种扁疙瘩。趁着天晴,忙把被子连带下面的席子都抱出去晒晒,连晒几天,结果夜里照痒不误。持续一周多后,我实在受不了,趁着早上那些红点点还没消失完,就到人民医院去看看。以前痒时也曾想过去看医生,但是白天那些点点就消失,去看医生没证据。所以这次趁证据还没消失,就忙请假坐车到人民医院去。

到了医院,挂了个专家号,然后把情况说了一下,那医生就说是荨麻疹,直接开单让我去验血说查过敏源。开单时我报我老公的名字,因为老公单位的福利比我好,每年可以报销一万元的医药费。那位专家听到可以报销时,也没说什么。后来检验结果出来专家看了看说没有查出过敏源,说先给我开点药和擦洗的先控制一下,还说这种荨麻疹很难缠,又没查出过敏源,很难除根,先开一个疗程的药和针吧。他给我推荐了好几种进口药,还有三天的针。其中有一种什么药,忘记名字了,20多元一粒的胶囊。我当初的想法是,贵药效果一定很好,再说又不用我出钱,何乐而不为呢?

说实话,刚吃那种药时感觉效果还不错,刚服下去没几分钟,身上的红点点立刻就消失了,然而事情并没有朝我想像的结果发展,等到药劲一过,红疹立刻又布满全身。只要药吃完,针打完我就又朝医院跑,每次医生就说这种荨麻疹不容易除根,很顽固的。既然药没效果了,就输液吧。输了一天的液后,又开了一大堆的药和几天的针。结果还是如此,药劲和针劲过了,荨麻疹又继续复发。

就这样,来来回回折腾了我一个多月,屁股上的打针处一沾到板凳就疼。药也吃了四个疗程,还是没有治疗彻底,后来我实在受不了,才想到在网上查找一下看能不能找到治疗荨麻疹的偏方,用偏方试试或许比药疗更有效呢。别说, 这一查不当紧,收获还真不少。偏方有很多种,我就选了一种比较容易找到材料的偏方,那就是小白菜擦,然后又到药店里买了一瓶1.5元100片的扑尔敏(专治皮肤过敏的,就是副作用大了点)。就吃了一天,折腾我一个多月的荨麻疹就痊愈了。直到如今,还没有复发过。

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12

癌症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大的疾病, 当患者被确诊为癌症时, 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 尤其是经化疗后, 因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静脉穿刺困难, 或病情反复及疾病带来的痛苦时, 易导致患者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悲观失望, 丧失了信心, 甚至轻生。这些情绪抑制了机体的免疫识别和监视, 在疾病还没有压倒患者时, 其精神首先被摧垮, 促使病情恶化, 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培养患者良好的情绪, 配合化学药物治疗、树立信心, 提高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期, 是护理癌症患者的当务之急。通过十几年的护理工作, 观察总结癌症患者有以下几种心理状况。

1心理状况

1.1 恐癌心理

一般患者被确诊为癌症时, 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 绝望心理, 认为癌症是“绝症”, 是不治之症, 甚至认为癌症是“判死刑而缓期执行”。难以接受。

1.2 悲观失望的情绪

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患癌症时, 难以接受, 便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 放弃一切, 甚至绝望, 心情不安, 易怒, , 有的患者甚至怕别人知道自己患了癌症。认为一旦得了癌症就失去社交能力, 不愿去面对, 这种情绪对身心极为不利。

1.3 对化疗药物的依赖心理

患者经过一阶段适应过程后, 承认了自己的“患者角色”, 心情较平静, 把希望寄托在各种治疗上。患者对化疗产生盲目的依赖性, 心存幻想, 单纯追求药量, 认为大剂量化疗药物就会杀灭癌细胞, 较少考虑营养与精神疗法和身体的整体免疫状况, 一味要求加大化疗药物的剂量, 结果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1.4 对化疗药物的恐惧心理

患者害怕化疗药物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自己难以承受化疗药物引起的痛苦, 误听一些传言以及对化疗知识及药物疗效缺乏了解, 由于上述心理反应, 导致患者情绪低落, 意志消沉, 丧失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我们护理人员应细心的观察分析和精心护理, 消除患者恐惧、绝望、多疑的心理, 使其保持稳定的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 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 护士根据癌症患者的不同心理, 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 帮助患者消除癌症等于死亡的错误观念, 提高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期。

2心理护理措施

对癌症患者病情告知要因人而宜 , 对真实病情要适度保密, 以免患者过于紧张与恐惧, 丧失治疗信心。对已经知道自己患癌症的患者, 应给予科学的解释、安慰与鼓励, 使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对消极失望的患者要分析原因, 做好心理上的安慰 进行调养精神与生活指导, 讲清综合治疗癌症的重要意义, 以及意志与情绪对治愈疾病的能动作用, 排除不利于治疗的有关心理、社会因素, 使之情绪稳定。

要及时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 , 对患者进行疏导, 尽量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特点、化疗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同时还以治愈的病例为典型, 激发患者以乐观自信的心理。在精神上给予鼓励, 在治疗上看到希望, 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安排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定期看望患者, 使患者感到家庭亲友的关爱。涉及到经济费用问题尽量避开患者, 多与家属沟通。

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 , 能否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 是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 在工作和与患者交往中要重视语言交流。护士的态度要和蔼, 举止文雅;对患者要在治病和精神上给予支持, 要耐心、细心、富有爱心, 护士要经常与患者沟通, 明确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切不可说出消极的语言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用自己娴熟的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 争取患者的配合。使患者从心理上获得安全和信任, 护士轻轻的一句问候, 细心的一次安抚, 都会给患者带来莫大的安慰, 从而加强治疗的自信。

在医院我们要尽量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安静优雅、温度适宜的生活环境。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 利于患者身心休息, 增强患者心理治疗效果, 使患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配合治疗。

协调病友间的相互理解, 病友来自四面八方, 性别, 生活习惯, 文化素养, 社会环境与职业不同, 护士应积极协调帮助并尽快为他们建立起友谊, 使其相互理解, 达到彼此沟通交流, 相互关心、支持、勉励, 从而消除因住院而引起的不良心理。

为患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 单调的住院生活会使患者产生不适感, 甚至焦虑不安, 护士可根据具体情况, 适当安排和指导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以丰富患者的生活, 如听音乐、文学作品、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这对患者不良的心理调适, 缓解焦虑情绪十分有利。

2.9 运用心理治疗手段, 护士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心理承受力给予不同的暗示鼓励, 放松疗法, 疏导安慰, 从而达到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

3体会

上一篇:作业效能下一篇:安全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