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慢性呼吸病

2024-09-18

鸡慢性呼吸病(共8篇)

鸡慢性呼吸病 篇1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败血霉形体 (支原体) 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 且时常与多种疾病并发或继发, 发展缓慢, 病程长, 死亡率20%~30%, 对养鸡业危害较大。

鸡败血霉形体 (支原体) 广泛存在于鸡体内, 正常情况下, 不会引起鸡群发病, 必须具备一定的诱因, 才能引发该病, 能引起发生本病的诱因有以下几个:气候骤变、昼夜温差大时该病易多发。特别是在冬春季节, 由于没有做好防寒工作, 鸡群极易因受寒而引发该病。鸡群饲养密度过大, 加上舍内通风不良, 粪便潮湿, 大量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积蓄, 也可引发该病。

鸡群发生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新城疫、大肠杆菌病等其他疾病时, 可继发慢性呼吸道病。在平时正常的防疫工作中, 由于使用方法及操作过程不正确, 也容易导致该病发生。

防治措施是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鸡舍空闲20~30 d。平时应注意环境卫生, 避免饲养密度过大、寒冷潮湿、氨气刺激等不良条件, 消除发病诱因。保证饲料中有足够的维生素, 鸡舍要通风良好, 减少鸡舍环境中有害气体的含量, 气候寒冷时要注意防寒保温。在育雏期间防止其他疫病侵入造成混合感染, 接种疫苗时避免气雾免疫, 以防刺激呼吸道;用疫苗免疫前后, 可在水中加入维生素、电解质添加剂, 以缓解应激反应。

定期带鸡消毒净化环境, 消灭支原体及其他病源。鸡败血霉形体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 一般的消毒剂均可将其杀死。平常可用0.25%的过氧乙酸, 每7天带鸡喷雾1~2次。此外, 要防止经饲料传播, 防止污染工具带入鸡场, 防止飞禽、鼠进入鸡场。

防疫接种鸡毒支原体活疫苗:用于预防鸡毒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病, 适用于各日龄的健康鸡群, 以8~60日龄时使用为佳。用灭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点眼免疫。免疫前后20日内, 停用各种治疗鸡毒支原体感染的药物, 也不要与其他活疫苗一起使用。有条件的种鸡群可用进口的油乳剂灭活苗, 在开产前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

随着养鸡数量的增加, 家禽的发病率也越来越大, 由于长期、过量用药可导致蛋品、禽类的药物残留, 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为此, 建议使用生物制剂疗法来控制呼吸道疾病。

单纯性慢性呼吸道病感染, 可用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混合注射、点眼或饮水, 1次/d, 连用2~3 d。其作用主要是干扰病原微生物的复制、合成,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增强抗病能力和应激能力。与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时, 可用抗菌肽和禽专用排疫肽 (免疫球蛋白) 混合皮下或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2~3 d。主要作用是抵制病菌的DNA的复制, 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增强抗菌、抗病毒、免疫功能的活性, 中和、阻断病原微生物对机体的伤害, 以达到增强机体的防病、抗病、治病的能力。

初冬蛋鸡慢性呼吸道病的诊治 篇2

【关键词】蛋鸡;初冬;慢性呼吸道病;诊治;预防

鸡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使蛋鸡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降低甚至死亡,是蛋鸡饲养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流涕、眶下窦脓肿等,任何日龄的蛋鸡都有可能发生此病,且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初冬季节天气骤变,气温下降较快,容易引起蛋鸡免疫力下降而感染该病,因而,强化初冬季节蛋鸡慢性呼吸道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极为重要。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1 初冬蛋鸡慢性呼吸道病的诊断

蛋鸡饲养中,初冬季节可能发生的疾病很多,其中与慢性呼吸道病症状类似的也较多,为了更好地对该病进行诊断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1 与传染性鼻炎相区别

鸡传染性鼻炎的症状与慢性呼吸道病的症状极为相似,且两种疾病常常同时产生,其区别是:传染性鼻炎的症状以流眼泪、面部肿胀和流鼻涕为主,无慢性呼吸道病的气囊炎和呼吸啰音症状。

1.2 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相区别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为病毒性疾病, 鸡群发病比较急, 输卵管有特征性病变,常伴有肾脏病变,成年鸡产蛋量大幅度下降并出现严重畸形蛋,各种抗菌药物均无效。此外,该病易与慢性呼吸道病相互诱发造成混合感染。

1.3 与传染性喉气管炎相区别

传染性喉气管炎通常仅发生在成年鸡身上,这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传染性较强,感染鸡群精神委靡,张口呼吸,甩头,咯血,病情发展较快,很多鸡来不及救治就死亡了,各种抗菌性药物都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1.4 与新城疫的区别

鸡新城疫为病毒性疾病,表现为全群急性发病、症状明显(非典型性新城疫症状不明显),虽然呼吸道症状与慢性呼吸道病相似,但消化道出血严重,并且有神经症状出现,这与慢性呼吸道病很容易区别。另外,鸡新城疫可诱发鸡慢性呼吸道病,往往在新城疫症状消失后,慢性呼吸道病的症状才逐渐表现出来。

1.5 与维生素A缺乏症相区别

缺乏维生素A的鸡通常消瘦,羽毛干枯、无光泽且蓬乱,腿脚褪色,用抗生素治疗无疗效,而慢性呼吸道病用抗生素治疗是有疗效的。

1.6 与曲霉菌病相区别

初冬季节若降雨过多,可能引发梅雨季节易患的曲霉菌病,该病通常是暴发型,且日龄较小的鸡只越容易感染,表现为呼吸困难、啰音。

2 初冬蛋鸡慢性呼吸道病的防与治

2.1 接种疫苗

科学接种疫苗对防止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是活疫苗F株疫苗。F株疫苗给1日龄、3日龄、20日龄雏鸡滴眼接种不会引起任何可见症状或气囊上的变化,而且不影响增重。饲养者应正确接种,有效避免慢性呼吸道病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2.2 科学使用防治药物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对细胞壁起作用的药物对支原体没有效果,常用的有效抗生素主要有链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螺旋霉素、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壮观霉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等。由于任何病原体都有一定的耐药性,为了保证药物有效,应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进行疾病防治,最好几种有效药物轮流使用。此外,为了巩固防治效果,应将每个疗程控制在3~7d之间。

2.3 做好日常饲养管理

首先,引进种鸡、种蛋时要把好质量关,坚决不从有病鸡场采购;其次,要对不同日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种鸡进行分类饲养和管理;再次,要做好鸡舍管理,严防猫、鼠、鸟等进入鸡舍。做好饲料管理、注意营养均衡,以提升蛋鸡抵抗力;此外,鸡舍要经常通风和打扫,时常消毒,以消除病原体,避免鸡舍拥挤,合理安排饲养场地,仔细观察鸡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认真地诊断和治疗。

2.4 阻断种蛋垂直传播

阻断种蛋垂直传播是减少慢性呼吸道病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此可采取以下2种做法:(1)抗生素处理法。孵化前将种蛋加温到37℃后立即将其放入5℃左右对支原体有效的抗生素溶液中浸浴15~20min;也可以将种蛋放入密闭容器内的抗生素溶液中,抽出一部分空气,再注入空气以促使药物进入种蛋中;(2)加热法。将种蛋放入孵化器,通过加入热控提升孵化器中的温度,从而达到消灭支原体的目的,但采取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控制好温度,避免影响孵化。

3 总结

慢性呼吸道病严重威胁着蛋鸡健康,该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是蛋鸡饲养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应加强预防措施。同时,在发现蛋鸡健康情况出现异常时应及时进行诊断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使蛋鸡慢性呼吸道病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刘岩松,李金岭,石维.常见鸡呼吸道疾病的鉴别诊断[J].兽医导刊,2013(3):27-28.

[2]庄宏伟,单雪梅,刘金平等.鸡慢性呼吸道病及其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188.

[3]荆玉伟.鸡呼吸道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13,34(3):18-19.

鸡慢性呼吸道病防治措施 篇3

根据对全国20个省、市的血清学调查发现,鸡群中鸡毒支原体阳性感染率很高,鸡慢性呼吸道病已成为鸡场最难控制的疾病之一。饲养密度大、鸡舍污浊、粪便积蓄、氨气过高、气候突变、温差过大、维生素A缺乏等应激可促使本病暴发。在雏鸡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发育迟缓,出现大量的病、弱雏,导致小鸡的淘汰率上升;蛋鸡多表现为产蛋率下降,这种产蛋率通常会维持在一个低的产蛋水平上,会持续几十天至几个月不发生变化,因不象其他疾病引起的产蛋率下降那样突然和明显,往往会被养鸡人员所忽视。通常情况下会下降10%左右,严重时可达20%~30%。一旦此病在鸡场出现,除了它本身造成的危害外,还可诱发多种病毒和细菌性呼吸道疾病,使得疾病的预防控制变得更加复杂。由于鸡毒支原体缺乏细胞壁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一般药物治疗无效,即使是用有效的药物治疗,也只是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不能彻底根治,停药后又可复发。因此,此病在我国的广泛流行给养鸡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可以说是鸡的健康杀手。

1 病原学

鸡毒支原体是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一个致病种,为很小的原核生物,无细胞壁,仅细胞膜包裹。MG的培养要求非常苛刻,一般培养基不能生长。MG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多数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均对其有效。

2 发病机理

鸡毒支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鸡毒支原体随空气进入呼吸道,然后吸附在纤毛和上皮细胞的表面,从中吸收养料,引起细胞膜的损伤,并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及有毒物质,如神经毒素、过氧化氢等,使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甚至脱落;还可以与宿主细胞膜相互作用、引起其抗原结构改变,产生自身抗体。一旦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受到损伤,排出异物的功能和抗微生物效应改变,则纤毛的活动性将受到削弱,进而鸡毒支原体能下移到肺和气囊,引起肺和气囊的病变。而有些寄生于上呼吸道的微生物(如副鸡嗜血杆菌或大肠杆菌)能继发于鸡毒支原体感染,从而加重鸡毒支原体感染的病理学过程。

3 发病诱因

3.1 寒冷潮湿的季节,鸡群易发生慢性呼吸道病。调查发现,在感染鸡群,当气温在30℃时气囊炎的发生率较底,而当温度降至7℃~10℃时,气囊炎发生率则明显上升,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湿度越大,发病率越高。

3.2 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过于拥挤,往往易激发鸡毒支原体暴发,病情也趋于严重。当空气中氨的浓度达到50PPM~100PPM时,鸡气管中鸡毒支原体的数量可由每毫升菌落形成单位(CFU/ML) 102升到107,更利于此病的发生。

3.3 一些病原的混合感染会使鸡毒支原体病的感染率升高和病情加重。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病毒感染、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会使呼吸道病明显加重,即所谓的协同作用。

3.4 不同日龄鸡混养,营养缺乏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时,对潜伏感染鸡毒支原体的鸡群进行免疫接种时,容易发生该病。

4 临床症状

4.1 多数为隐性感染过程,轻微或无呼吸道症状,偶尔鼻孔周围有污染物或鼻汁出现,一侧或两侧眼睑肿胀粘合,能挤出灰黄色干酪样物质。母鸡表现为产蛋下降,孵化率下降、弱病雏增加。

4.2 一定条件下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鼻汁增多,流浆液、黏液性鼻汁,呼吸困难,眼流泪,眼部突出如肿瘤状。

4.3 全身症状表现为体温上升,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逐步消瘦。

4.4 如伴有其他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特别是伴有大肠杆菌感染时,表现为严重的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和输卵管炎,胸腹腔中可见带泡沫的清亮或浑浊炎性分泌物,死亡率增高。

5 防治措施

5.1原则

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应激。实行全进全出制, 不混养不同日龄的鸡。在混合饲养不同日龄的鸡场, 要想维持鸡群血清阴性是完全不可能的。鸡毒支原体离开鸡体无法长期存活, 因此实行全进全出制, 延长空栏时间, 鸡舍、饲槽、饮水器的彻底消毒, 均能降低其污染程度。预防和减少其他传染病的发生, 如新城疫、传喉、传支、传鼻、大肠杆菌等;药物治疗与免疫接种相结合, 免疫接种控制鸡慢性呼吸道病还不是十分普遍, 因为鸡慢性呼吸道病疫苗十分昂贵, 一般只在种鸡上使用, 疫苗预防可防止产蛋量的降低, 但不能防止感染。

5.2药物控制与治疗

多种药物, 如泰乐菌素、泰妙菌素、红霉素、北里霉素、强力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等对鸡毒支原体具有杀灭作用。但随着药物的大量应用, 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强, 这也是目前应用一些药物不能很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药物只能减少病原的数量和减轻症状, 不能根除病原, 因此应用药物不能净化和完全控制鸡毒支原体病。

5.3免疫接种

常用疫苗一般有灭活苗和活苗。但灭活苗诱导的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 一般只有几个月。现一般主张使用鸡毒支原体活苗, 其效果显著, 可以取代现场野毒 (菌) 株, 从而有助于减少现场野毒 (菌) 株的感染压力。常用活疫苗有霉克灵TS-11、鸡毒支原体F株弱毒疫苗和6/85。

浅谈鸡慢性呼吸道病的诊治 篇4

1 发病情况

2010年11月20日,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一个大型蛋鸡场里,有一批约1.1万只11周龄的育成蛋鸡开始出现零星的呼吸症状,发病后用了4 d泰乐菌素,但效果不明显,并逐渐出现鸡只死亡,最多一天死亡鸡只达60只,给该养殖场带来重大的损失。

2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嗜睡,体况消瘦,羽毛粗乱,全群食料减少20%,甩鼻,咳嗽,呼噜,打喷嚏和鼻炎;从鼻孔流出鼻涕,开始为清水样,到后期可以从鼻孔中挤出黏稠的脓样分泌物,挤压鼻腔可见浓性分泌物排出,严重阻塞一侧或两侧鼻孔;部分病鸡张口呼吸,有明显的呼吸口罗音;部分有流泪现象,单侧或双侧眼睑肿胀,按压有波动感;有的鸡只因黏稠的分泌物使上下眼睑出现粘合;拉灰白色稀粪,肛门污染。

3 解剖病理变化

对10只病死鸡进行解剖,病变可见呼吸道黏膜水肿,充血,肥厚,鼻道、气管、支气管和气囊内可见干酪样分泌物,胸部气囊尤其增厚、混浊,可见黄白色附着物,肺出现坏死区,嗉囊空虚,严重的心包炎、气囊炎、肝纤维素性被膜炎,十二指肠、小肠、直肠充血。

4 实验室检查

细菌分离鉴定:无菌采取病死鸡的肝脾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有单个或散在排列的中等大小的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的杆菌;无菌挑取肝脏接种肉汤中、普通琼脂平板上,在37℃中恒温培养24 h,肉汤呈均匀混浊,琼脂平板上可观察到边缘整齐、灰白色半透明的单个小菌落。无菌挑取典型菌落,抹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两端钝圆,呈散在排列,偶尔有2~3个连在一起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支原体的鉴定:取支原体抗原2滴于载玻片上,然后用针刺破病鸡翅膀下静脉,吸一滴鲜血滴入抗原中,轻轻搅拌,轻轻左右摇动载玻片,2分钟出现蓝紫色的凝块。

5 初步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解剖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可初步诊断是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病,并继发了大肠杆菌病。

6 药物治疗与结果

该病一旦发生,重要的是尽最大努力去除发病诱因,改善环境。这样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如果有其他的病毒性疾病发生,则以控制病毒性疾病为主。为了防止本病的继发感染,可适当投药加以控制。治疗中的原则应考虑发病鸡的数量。病鸡少时以个别治疗为主;当发病鸡数量多,外界诱因无法立即去除时,可考虑大群给药与个别治疗相结合。治疗药物可这样来选择:(1)本次治疗建议选用的是河北金源康生产的阿奇呼泰100 mL/ (200 kg水) ,自由饮用,同时每100 kg水中添约40 g黄芪多糖和50 g多维,连用3 d。用药3 d后,病情即得到好转,死亡率明显下降,一天仅死亡4只。(2)个别鸡的治疗可用链霉素,成年鸡每只鸡每天用20万IU,或者用卡那霉素每天1万IU,分2次注射,连续注射2~3 d。呼吸症状消除,且无鸡只出现死亡。治愈呼吸症状后选用恩诺沙星和阿莫西林治疗并发的大肠杆菌病,用药3d后,大肠杆菌病症状也得以消除,鸡只食欲正常。

鸡慢性呼吸道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5

关键词:鸡慢性呼吸道病,诊断,防治

目前鸡慢性呼吸道病在世界多数养鸡场均有流行, 规模大、饲养密集的地区发病率较高[1]。该病的临床特点是:死亡率不高, 发病率高, 饲养成本高, 治疗效果差, 给广大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及流行方式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败血霉形体 (又称支原体) 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病, 主要是由鸡毒支原体和鸡、雏鸡支原体引起, 病原属于软皮体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2]。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特别是在冬季多发。该病一旦发生, 鸡群就会出现呼噜、甩鼻等症状, 而且极易引发大肠杆菌病;鸡只轻度感染不影响采食、饮水, 但会造成机体生长缓慢, 甚至停滞, 形成免疫抑制。

2 理化特性

该病原的理化特点是对环境抵抗力低, 在水内易死亡;在20℃的鸡舍内可生存1~3 d;在37℃卵黄内生存18周;在45℃中12~14 h死亡;在-30℃中可存活1.5~2.0年;-60℃中生存10年, 平时多在鸡舍空气、灰尘、粉末, 鸡体羽毛及上呼吸道黏膜表面存在, 以应激、气候突变、诱发、临床多发, 多以水平和垂直传播的方式流行。

3 发病原因

一是病鸡和带菌鸡产的蛋, 经卵孵化传染给雏鸡以及使用普通商品蛋鸡所产蛋做鸡胚培养制作的疫苗等, 经卵传播的支原体在鸡胚中发育, 污染疫苗, 经疫苗传染给种鸡而遗传发病。二是鸡舍内干燥, 灰尘粉末飞扬, 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超标, 环境卫生较差, 通风不良, 舍内温度低, 气候突变等诱发该病。三是疫苗接种时引起疫苗应激反应。在首免或二免时, 因弱毒苗接触黏膜, 使机体呼吸道屏障机能降低, 常在病原体呈数十倍的速度生长发育导致发病。四是目前该病多并发于禽流感、非典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呼肠孤病毒及大肠杆菌、嗜血杆菌的疾病过程中。五是饲料中VA缺乏时, 使呼吸道上皮黏膜干燥、角化、脱落、抵抗力低, 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发病。

4 发病机理

在以上病因的作用下, 病原体经吸附进入体内生长繁殖, 产生一种神经氨酸苷酶、过氧化氢、溶血素虑菌酶, 以小泡状体经过宿主细胞的叶酸变体吸附于上皮细胞并侵入固有层, 使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停止活动, 脱落退化, 死亡, 以及杯状细胞分泌减少, 导致呼吸道屏障功能降低, 常在病原菌上大量生长繁殖发病, 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5 发病症状

感染鸡群逐渐出现咳嗽、呼噜、甩鼻、打喷嚏、张口呼吸、呼吸道湿性啰音, 逐渐出现干性啰音。鸡的关节肿胀及跛行, 出现关节滑液囊炎、胫趾关节和趾底部肿胀, 行走困难等。受感染鸡群采食减少, 精神不振, 料肉比增高, 生长迟缓。若与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 初期流水样鼻液, 然后变粘稠[3]。面部肿胀后在眶下窦有突出的硬肿块;与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时, 会形成3项炎症并发, 死亡率较高。治疗效果差, 使用抗菌素治疗后症状减轻, 一旦饲养环境、气候有所改变, 则马上又复发。

6 病理变化

单纯的慢性呼吸道病, 上呼吸道内有较多的浆液性分泌物, 后期呈黏液性, 黏膜潮红、充血、水肿;与病毒、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 上呼吸道内有大量黏稠液体, 黏膜呈弥漫性出血。

7 鉴别诊断

一是流感与支原体混合感染。鸡群突然发病, 高度呼吸困难, 死亡率高, 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呈条纹状严重出血。二是非典型新城疫+支原体并发。表现轻微呼吸道症状, 排白、绿色稀便, 不明原因的死淘率增加, 产蛋下降, 肠道黏膜呈枣核状、泄殖腔黏膜呈喷火样出血。三是大肠杆菌+支原体混合感染。患病鸡群表现张口呼吸 (又喘又拉) 、甩鼻、呼噜声、排白绿色稀粪、死亡率高。解剖时发现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弥漫性严重出血, 大量纤维蛋白渗出, 呈现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的病理变化。

8 预防措施

加强种禽入境的监控、检疫以及种鸡场的净化、验收, 保证种禽无病, 杜绝病原的垂直和间接感染[4]。逐渐实现公司+种鸡场+自养场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饲养管理。时刻注意气候变化, 做好鸡群的防寒保暖、防暑工作, 保证卫生清洁, 通风良好, 有害气体不超标。用各种疫苗的点眼滴鼻, 肌肉注射预防接种时, 先使用抗应激特药物饮水3d, 也可在饲料中拌入含头孢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连喂3 d, 抑制或杀灭呼吸道的常在菌, 缓解应激, 提高抗病力。

9 治疗措施

由于引起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因素与环境不良有很大关系, 因此, 在治疗的同时要重视环境的通风和消毒工作, 用600倍的双连季胺盐类或碘制剂消毒液, 带鸡喷雾消毒 (用量不少于40 m L/m2) , 1次/d, 连用4~6 d。克咳 (硫氰酸红霉素, 郑州炎黄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 饮水, 连用3 d。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 用大众杆比治 (氧氟沙星、黄连提取物, 郑州炎黄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 +创伤修复、VA、VE等拌料配合使用, 连用3 d。与病毒混合感染时, 除按各种不同疫苗免疫的要求外, 在免疫的前、后3 d加抗菌散+抗毒散联合使用3 d。另外, 用维生素AD3粉、含硒VE粉、B1粉、B2粉, 拌料连用4~6 d, 也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赵永良.鸡慢性呼吸道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 2010 (2) :139-140.

[2]王方珍, 郭家福, 刘芬.鸡慢性呼吸道病的预防及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 2010 (4) :129.

[3]张宝山, 王发强, 任锁成, 等.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综合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1) :147-148.

鸡慢性呼吸道病的病因及防制 篇6

宿主, 如蚂蚁、甲虫、螺体等而感染, 各年龄鸡均可发病。病鸡食欲减退, 饮水增加, 两翅下垂, 粪便稀薄, 粪中可见乳白色米粒大小、能伸缩变形的绦虫节片。剖检小肠可见扁平、带状、分节的长虫体。雏鸡多易因此而诱发其它疾病。

2.3鸡蛔虫病和异刺线虫病鸡蛔虫病是3月龄以下鸡的常见病, 偶见于成年鸡。病鸡除逐渐消瘦, 生长发育停滞外, 无特殊症状。异刺线虫病症状与蛔虫病相似。剖检盲肠, 见其发炎、肿大, 尖端有大量白色的小虫体。

2.4鸡组织滴虫病 (又称黑头病) 当鸡有异刺线虫寄生时, 组织滴虫侵入异刺线虫, 在雌虫卵巢中繁殖, 并随卵排出体外, 长期生存。雏鸡易感率高, 成鸡多为隐性感染。病鸡呆立, 翅膀下垂, 行走如踩高跷;下痢, 粪便呈硫磺色或黄绿色, 病重者迅速死亡。剖检见肝脏表面有大小、数目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坏死灶, 盲肠异常肿大, 肠壁增厚, 质地坚实。镜检盲肠内容物, 见呈钟摆样运动的虫体。

2.5鸡住白细胞虫病病鸡被感染后表现为贫血, 鸡冠及肉髯苍白, 食欲下降, 腿软无力, 拉绿色稀粪。幼鸡死亡率可达10%~30%;成鸡死亡率达5%~15%。剖检发现主要病变为;肝脏肿大或破裂, 裂口有血凝块, 口腔内也有血液, 腺胃粘膜有灰色小结节。

1 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流行的因素

1.1 支原体自身的致病性

鸡毒支原体的致病力强弱因毒株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一般野外分离株较实验室培养基适应株的毒力强。支原体感染鸡的呼吸道后, 主要破坏鸡气管和支气管的纤毛, 使之部分或全部脱落, 导致支气管的排斥异物和黏膜的分泌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 使得进入呼吸道的异物及气管黏膜的分泌物无法向上排出, 而沉降到细支气管的末端及毛细支气管中, 逐渐使肺小叶发生病变, 进而造成肺组织肉变、硬变或坏死。另外病原体 (支原体、大肠杆菌等) 还可以经过肺内一级支气管直接进入腹气囊、前胸气囊或经过感染的肺脏迅速在气囊中进行扩散, 并进一步侵入胸腔、腹腔甚至一些长骨中, 造成全身性感染。这也就是为什么鸡感染支原体后, 首先会使胸气囊和腹气囊混浊、有泡沫样物出现的原因。

1.2 鸡的年龄也是影响支原体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鸡对支原体流行感染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强, 但雏鸡发病之后所表现症状比成年鸡明显, 多表现为面部及眼睑肿胀、结膜静脉充血、流眼泪和呼吸啰音。

1.3 混合感染有助于鸡毒支原体病的发生

在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的条件下, 即使致病力相当弱的毒株也会引起鸡群暴发支原体病。这就是在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疫苗后, 会发生支原体病的原因。但所有这些情况大多是由于饲养环境比较恶劣 (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清粪不勤等) , 鸡群首先潜伏感染有支原体的缘故。除了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新城疫这两种病毒可以促使支原体感染加剧之外,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呼肠孤病毒以及一些引起免疫抑制的病毒如马立克氏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增殖征等的合并感染, 都可以使慢性呼吸道病病情明显加重。有研究报告还表明感染了支原体的鸡群在进行新城疫疫苗免疫后, 血凝抑制抗体也上不去或参差不齐。鉴于这种情况, 最好在进行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免疫之前首先进行支原体的预防性治疗, 否则不但易于暴发支原体病, 而且疫苗的免疫效果也大打折扣。

1.4 环境因素在支原体感染流行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拥挤的饲养环境不但会加剧病原的传播, 同时对鸡群也是一种应激因素, 他可以造成鸡群的抵抗力下降, 易于感染疾病。粪便不及时清理、通风不良不但使鸡舍空气污浊, 而且使鸡舍氨气浓度过高, 刺激鸡的呼吸道黏膜, 使得气管黏膜上皮绒毛肿胀, 摆动功能下降。如此很难将气管黏膜表面所黏着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颗粒从气管中清除, 反而沉降到肺部和气囊, 并在此滋生而诱发疾病, 如支原体、大肠杆菌病等。

1.5 营养不良饲料营养水平的不足

或营养的不平衡也是鸡群易发生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原因之一如饲料缺乏维生素A时, 使得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和黏膜局部免疫功能受到影响, 易于通过呼吸道感染各种呼吸道疾病。

1.6 季节因素

季节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冬春季节广大农村养殖场取暖和通风难以兼顾所致。在北方地区, 冬春季节可以通过及时清理粪便, 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并采取负压通风, 同时适期投药预防 (一般育雏的第7~15d和第20~28 d是最佳预防时期) 的方式, 来弥补因注重保温所导致的鸡舍空气污浊引起的呼吸道病。解决了这一问题, 就可以大大降低冬春季节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提高育雏质量和雏鸡成活率。

2 传播方式

鸡毒支原体传播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传染, 感染鸡只通过呼出的带有支原体病原的气体, 迅速传播其他的鸡只。第二种是经卵传播, 病原可以经过感染种鸡所产的种蛋, 由鸡胚直接传染给其后代, 经种蛋传播率的高低与种鸡感染鸡毒支原体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有关。感染早期和感染程度较重的种鸡经种蛋的传播率较高。

3 防治措施

对于一些由非正规孵化厂引进的雏鸡和冬春季节所进来的雏鸡, 最好从进雏之日起就进行早期的支原体预防工作。对于1日龄就出现甩鼻、流眼泪的鸡群更应如此。否则通常会在1周之后就出现大肠杆菌病的继发感染, 表现为肝周炎、心包炎的典型病例。这样的鸡群后期饲养将很难, 死亡率将会很高, 而且鸡群的生长状况也将很差。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经常有些基层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以能否治疗严重的肝周炎、心包炎来衡量一种药物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疗效, 这是很错误的一种认识。病情发展到此, 已经不是单纯的支原体感染, 往往是继发了大肠杆菌病所致, 在冬春季节有时还会并发传染性支气管炎。这样的鸡群即使联合用药, 也只能控制新发病鸡数, 很难保证用药后就停止死亡。因此说:防重于治。

一例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

琼 (重庆市璧山县璧城街道畜牧兽医站, 重庆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

2010年5月, 重庆市璧山县某肉鸡场发生一例以肉雏鸡鸡冠苍白, 呼吸困难, 死前口流鲜血为特征的疾病, 送本单位进行诊断。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病原检查确诊为鸡卡氏白细胞虫病, 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该养殖户饲养了8 000只三黄鸡, 全部是在半开放式鸡舍内平养。鸡舍内库蠓、蚊蚋较多。至发病前死亡率仅为0.5%。在20日龄时, 户主发现有10多只鸡突然死亡, 部分鸡只精神不振, 食欲下降, 鸡冠和肉垂苍白, 下痢。用氨苄西林、硫酸新霉素和电解多维饮水, 治疗2 d无效, 病鸡增多, 死亡100多只, 部分鸡只死前口流鲜血。至22日龄时, 户主带鸡来我单位就诊。

2临床症状

病鸡体温升高, 食欲不振, 精神沉郁, 羽毛松乱, 流涎, 拉水样的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 贫血, 鸡冠和肉垂苍白, 消瘦, 两翅轻瘫, 伏地不动, 呼吸困难, 偶见喀血, 有的鸡死前口流鲜血。

3 剖检变化

剖检见全身性出血, 血液稀薄不凝固, 肝脾肿大, 尸体消瘦, 白冠;全身皮下出血, 肌肉尤其是胸肌、腿肌、心肌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各内脏器官肿大出血, 尤其是肺、肾出血最严重;收稿日期:2010-06-04

璧山402760)

文章编号:1008-0414 (2010) 10-0074-02

胸肌、腿肌、心肌及肝脾等器官上有灰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针尖至粟粒大与周围组织有明显分界的小结节。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 初步诊断为鸡卡氏白细胞虫病, 确诊还需对其病原检查。病原检查需要对血涂片或脏器涂片进行姬姆萨氏染色, 在显微镜下发现配子体或裂殖子, 即可确诊。

从鸡冠处采病鸡血1滴, 涂片, 干燥后, 用甲醇固定, 然后用姬姆萨氏染色至少半小时, 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用滤纸吸干后置高倍镜下观察, 可见裂殖子和配子体。

5 治疗

泰灭净, 是目前治疗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的特效药, 其成分为磺胺间甲氧嘧啶, 0.1%拌料混饲, 连用3 d, 之后改为0.05%拌料混饲, 连喂14 d;同时用青蒿拌料, 并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K3, 用药3 d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5 d后停止死亡, 8 d后恢复正常, 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6 讨论

鸡慢性呼吸病 篇7

1905年美国首先报道, 40年代后期, 在国外的大型养鸡场中发生。1952年确定为霉形体, 1961年国际动物卫生组织 (OIE) 推荐应用“呼吸道霉形体病”。我国是1960年兽医大学王殿鹰教授首先分离出病原体, 现在世界各国养鸡场均有该病的发生。

2 概念

由败血霉形体感染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病。

3 特征

呼吸罗音、咳嗽、流鼻涕、病程长、发病慢、连绵不断。

4 病原

从禽体分离的MG分为19个血清型 (A~S) 其中有典型致病性的为:A型;鸡败血霉形体;H型:火鸡败血霉形体;S型:滑液败血霉形体。

4.1 形态

卵圆形、球型、丝型、无细胞型、具有多型性。球型:0.3~0.8 m;丝型:0.3~0.4×2~150 m。

4.2 培养

对培养要求极高, 需加马、鸡、猪血清、胰酶、酵母浸膏才能生长。发育慢, 在固体琼脂上3~5 d形成“煎荷包蛋”样小菌落。0.2~0.3 MM。可在5~7日龄鸡胚卵黄囊中生长。可使5~7日龄鸡胚死亡, 死胚中含有大量MG病原。MG可凝集鸡红细胞, 并可被抗体抑制, 可用HA、HI方法检测。MG在体内主要寄生于呼吸道, 其次是鼻腔、气管、肺、气囊、卵巢。

4.3 抵抗力

霉形体对青霉素、醋酸铊不敏感, 在分离时可加入以便抑制杂菌生长。对外界抵抗力不强, 一般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在8~20℃下可存活6 d、在20℃粪便中存活1~3 d;45℃存活15 min。在低温下存活时间较长, 20℃可存活1年。

5 流行病学

5.1 易感动物

本病易感禽类依次为:雏禽 (鸡、鸭) , 火鸡, 珍珠鸡, 雉, 鸽, 鹌鹑, 鹧鸪, 孔雀。各年龄均可感染。尤以4~8周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率可达100%, 死亡率10%~30%。如有激发因素会提高死亡率。发病鸡的产蛋率会受到影响。

5.2 传染源

传染源为发病鸡或隐性感染鸡。呈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门户, 其次是孵化、交配及人员、用具、昆虫。环境差、空气不流通等因素常激发传支、传喉、鼻炎、鸡痘等疾病。

6 临床症状

本病多呈慢性经过, 病程较长, 可达1~4个月。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4~21d。无并发症时, 以呼吸道黏膜病变开始, 病鸡鼻孔流液、摇头、打喷嚏, 继而呼吸困难、喘、咳嗽, 出现眼结膜炎、眼肿胀, 鼻有分泌物。鼻腔和眶下窦有干酪样分泌物, 死亡率为10%左右。如有并发症死亡率可上升。本病可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

7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在呼吸道。单纯MG:鼻道、气管、气囊有黏液性分泌物, 气囊壁浑浊, 气囊内有干酪样渗出物, 一侧或两侧眼炎, 眼结膜有黄色干酪样物。

自然感染大多为混合感染:可见呼吸道黏膜水肿、充血、增厚。气管黏膜内有浆液性或黏液性渗出物。眶下窦肿胀, 积聚有大量的黄白色渗出物;肺泡充血、淤血、整个肺脏呈鲜红色或深红色。病程长者关节肿胀, 关节腔内有浑浊液体或干酪样渗出物。如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则以上症状加重, 并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症状。

8 诊断

临床确诊较困难, 可以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确诊主要以靠血清学试验和细菌的分离。

8.1 平板凝集试验

抗原为MG抗原, 可从生物制品厂购入, 抗体为被检血清一滴, 1~2 min凝集者为阳性。

母源抗体在20日龄左右消失, 用血清凝集试验时, 应在2~3月龄时进行。因为该病是带菌免疫,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菌体上升, 而抗体相对下降;上升的菌体又刺激机体使抗体上升。所以, 凝集试验可以对鸡群进行定性。对个别鸡检测不到凝集价时, 也不能证明时阴性。

抽样率1 000以上为4%~8%。凝集试验只能做为参考, 不能作为定性指标。

8.2 病原菌的分离

需要特殊培养基, 而且必需事先对培养基进行预先测定, 证明能支持支原体的生长才能培养成功。非致病性的支原体对致病性的支原体分离也有干扰, 所以分离该病原菌的意义不大。

病料采集:用棉拭子蘸取鼻腔、眶下窦、气管、气囊中的分泌物, 接入液体培养基中增菌, 或采取气管、鼻甲骨、肺、气囊直接接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9 鉴别诊断

9.1 新城疫

新城疫有呼吸道症状, 但发病急、死亡率高、腺胃及肠黏膜有出血。

9.2 传支

传染性支气管炎有呼吸道症状, 但死亡率高、传播快、腺胃形的有肾肿大, 尿酸盐沉着。

9.3 传喉

传染性喉气管炎有呼吸道症状, 但症状重剧, 成年鸡多发, 主要病变在喉头和气管, 气囊无变化。

以上三种病无特效药治疗。

9.4 传鼻

传染性鼻气管炎有呼吸道症状。但症状较轻, 主要症状在鼻腔, 发病急。

9.5 曲霉菌病

本病有呼吸道症状, 但多发于雏鸡, 肺脏有坏死结节, 镜检有菌丝、孢子。

以上二种病可用药物治疗。

9.6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有呼吸道症状, 鼻、眼有水样分泌物, 但发病慢, 口腔、鼻、食管黏膜有白色脓疱及小溃疡。

1 0 防制

1 0.1 不从阳性场进种蛋和种鸡, 实施全进全出制度。

1 0.2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舍内空气流通、气温适宜, 尽量减少应激。

1 0.3 经常消毒, 预防并发症, 特别是大肠杆菌病、传支、传喉。

1 0.4 通过检疫和投药的方法建立无MG鸡群, 培养不带支原体的健康雏。

1 0.5 免疫:尚无理想的有效菌苗, 法国、日本已研制出弱毒苗, 但免疫期短, 而且必须在感染前接种。

1 1 治疗

多种药物均有效, 但不能杀灭体内MG, 只能抑制、减轻症状。

泰乐菌素:拌料:0.02%连3~5 d。饮水:0.01%连用3~5 d。

土霉素:拌料:0.02%~0.08%加1.2%硫酸钠或对苯二酸连喂3~5 d。

鸡慢性呼吸病 篇8

2010年3月6日, 该镇攀龙村一养殖户饲养的2 000羽80日龄肉鸡发生以咳嗽、流泪、张口呼吸、眼睑肿胀、排黄绿色粪便为特征的疾病。该养殖户凭经验和习惯在饮水中添加了主要成分为硫氢酸红霉素的药物, 但未能控制病情。至3月10日, 共死亡26羽, 饲料采食量也下降了30%。笔者前往现场, 发现患鸡消瘦, 精神不振, 呆立, 缩头, 羽毛松乱, 不愿走动, 呼吸困难, 流浆液性或黏性鼻液, 甩鼻, 咳嗽, 打喷嚏和呼吸道啰音, 眼睛流泪多为一侧性, 有的双眼流泪, 眼睑肿胀, 严重者双眼紧闭, 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薄粪便, 肛门周围羽毛脏乱。

2 病理变化

解剖7羽病死鸡, 病变主要表现为气囊壁增厚、浑浊, 囊内有黄白色黏液或干酪样物;肝脾肿大, 呈青铜色或土黄色, 表面有一层浅黄色粘性假膜;体腔内有干酪性沉积物;心包膜增厚, 表面有灰白色絮状物, 心包内充满淡黄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肠管呈卡他性炎症, 肠黏膜脱落、肠壁薄, 肠腔内有大量黏液或气体;肾肿大, 尿酸盐沉积, 表面苍白呈斑驳状。

3 实验室检查

3.1 涂片镜检无菌取肝组织涂片, 革兰氏染色, 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散在的短小杆菌。

3.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死鸡的肝脏, 接种在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 经37℃培养24 h, 结果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长出隆起、圆形、湿润、边缘整齐的灰白色半透明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长出圆形、凸起、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粉红色菌落。挑取菌落涂片, 革兰氏染色, 镜检可见细菌形态与肝组织直接涂片相同。

3.3 生化试验

取上述分离菌进行生化试验, 结果该分离菌能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 产酸产气;不分解尿素, 不产生硫化氢;枸橼酸盐利用试验阴性;吲哚试验阳性。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病为鸡慢性呼吸道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5 综合防治措施

1) 搞好鸡舍环境卫生, 定期做好场地、鸡舍及饮水器、料桶等的清洁消毒工作。确保饲养密度合理, 垫料干燥清洁、通风良好, 湿度适宜, 无异味刺激, 减少应激反应。

2) 保证饲料新鲜、卫生, 适当增加日粮中鱼肝油、复合维生素B的含量, 以增强机体抗病力。

3) 对患鸡、体弱鸡进行隔离饲养。

4) 全群鸡每千克体重用氟苯尼考30 mg、泰乐菌素按0.01%全天量早晚集中饮水, 冰蟾咳喘清按1 000 m L兑水400 kg全天量中午一次饮水, 下午肾肿解毒药500 g兑水150 kg饮用一次, 连用5 d;重症者每千克体重用氟苯尼考针剂20 mg肌肉注射, 每天1次。用药第2 d后鸡群症状即有好转, 采食量上升, 用药5 d后鸡群基本恢复正常。

6 小结与体会

1) 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都是条件性传染病, 病原一般隐性存在, 一旦环境条件 (天气骤变、鸡舍通风换气不足、饲养密度过大、疫苗接种、转群、换料、营养不良等) 发生变化, 即可诱发疾病。因此, 彻底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是防止鸡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发生的关键。

2) 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既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水平传播又可经蛋垂直传播, 所以建立无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感染鸡群是减少这两种病最根本的途径。引进鸡苗必须从确实无这两种病的鸡场购买, 并定期对鸡群进行消毒。另外由于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可以垂直传播, 刚出生雏鸡即有可能感染, 所以要在早期应用药物进行预防。有条件的鸡场, 最好进行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 筛选高敏药物, 避免盲目用药。

3) 在临床上, 多数是大肠杆菌病与慢性呼吸道病混合或继发感染, 如果只单纯治疗大肠杆菌病而不注重慢性呼吸道病的治疗, 常常效果不佳。因此在药物的选择上应选对二者同时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或采用联合用药方法, 做到二者兼顾。

上一篇:碳交易标准论文下一篇:日本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