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劳损(精选5篇)
慢性劳损 篇1
慢性劳损性腰痛是腰部软组织超负荷运动所导致的病理性改变[1]。腰脊柱周围有许多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对维持体位、增强脊柱稳定性、平衡性和灵活性均起着重要作用。如某些原因引起这些韧带、筋膜、肌肉、脊柱关节间滑膜(小关节滑膜)等软组织发生病变时,则可发生疼痛,临床上统称为软组织性腰痛[2]或劳损性腰痛。
1 病因分析
引起慢性腰部软组织疼痛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除腰部本身的局部病变外,还与年龄[3]、性别、发育、解剖变异、体质、工作体位、工作习惯、技术熟练程度以及外界环境变化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常见的有四大因素:(1)主要因素:腰部软组织外伤、扭伤、劳损及炎症等。(2)内在因素:机体在解剖学上的缺陷、个体特异性和耐受性等。(3)诱发因素:如气候或地理条件的变化、潮湿、寒冷、体位不良、体力不足、肥胖、情绪低落及精神紧张等。(4)继发因素:组织退行性病变、创伤后组织疤痕粘连、肌间隙压力增高、组织新陈代谢失调及小关节滑膜炎和紊乱等。
2 病理变化
慢性劳损性腰痛多属于软组织损伤范围,其损伤机会之多,范围之广,与腰部的生理功能和解剖特点有密切关系。腰由5个腰椎和周围坚强有力的肌肉、筋膜、韧带等组成,有广泛的运动范围,可承受重大的负荷量,如提、搬、抬、举、扛等繁重体力劳动,都以腰部为中心。腰部损伤可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对腰部的损伤部位,必须结合腰部的解剖学、运动功能、运动力学和生物力学来分析。
各腰椎借助椎间盘互相连接。腰椎间盘为纤维软骨环,中央部分由具有弹性的胶样物质所填充,称为“髓核”,可起到缓冲和稳定的作用。各椎体的前后缘分别由前、后纵韧带所保护和连接。椎板上、下缘有黄韧带,棘突间有棘间韧带,棘突上有棘上韧带。腰椎体后方两侧由上下关节突呈矢状位相互衔接,形成椎小关节。腰椎的内在稳定和平衡就是依赖这些组织来维持。
腰部外在稳定和平衡主要靠:(1)骶棘肌:是背部的最长肌,粗大而有力,位于深层。起于骶骨后面及髂嵴后内侧缘,其肌纤维分成3列:外列称“髂肋肌”,止于肋骨后面;中列称“最长肌”止于各椎体横突,向上至颞骨乳突;内列称“棘肌”、“骶棘肌”、“脊柱竖肌”止于各椎体棘突。(2)横突肌:为腰部深层短肌,位于骶棘肌的深面,由多数斜行短肌组成,起于骶骨后和横突,向上内斜行止于棘突。(3)腹肌:腹直肌、腹横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4)腰方肌:位于髂骨和十二肋之间,在骶棘肌前面。腰部肌肉是运动和力量的主要器官,经过长期训练的举重运动员,弯腰可举起数百斤的重物,除完全依靠各组织、肌肉互相用力配合外,还与胸、腹内压增高有着密切的关系。每当腰部用力时,都要屏住呼吸,使胸、腹腔的内压增高,在腰部形成一个坚实的整体,在腰部活动中发挥稳定杠杆作用[4],以加强腰部的稳定性。用力时若呼吸配合的不协调,亦可导致腰部软组织损伤,故有“闪腰岔气”之说。慢性劳损性腰痛在临床上病名繁多,如腰肌劳损、棘上和棘间韧带损伤、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臀部肌筋膜炎等,但综合上述均为所在部位的肌筋膜炎和韧带损伤所致而引起的慢性腰部疼痛。
2.1 肌筋膜损伤的病理变化
2.1.1 损伤的原因与过程
(1)缺氧,损伤致局血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氧,由于缺氧,破坏了组织细胞的有氧代谢,损害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使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2)物理因素,机械、高温、低温等均能使肌筋膜的组织细胞直接或间接地受损,也可造成局部的缺血缺氧,影响正常代谢。(3)化学因素:如局部封闭、肌肉或静脉给药、某些药物导入等,均可引起肌筋膜组织的损害。(4)生物因素:某些细菌、病毒感染等,可直接破坏组织细胞的代谢,有些则通过变态反应而引起组织损伤。(5)先天缺陷:肌筋膜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可造成组织本身的异常,同时还可形成对其他组织的压迫。
2.1.2损伤的病理变化
肌筋膜损伤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组织的断裂,如各种开放性损伤,严重的闭合损伤,均能造成组织细胞的断裂;另一类是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引起的形态改变。后者根据其损伤轻重及形态特征,又可分为萎缩、变形及坏死三种。萎缩、变形一般为可恢复性的,而坏死则是不可恢复的。组织细胞代谢障碍,主要是组织细胞生物化学反应和生物分子结构的改变,即所谓生化性损害,出现代谢和功能的变化。
2.1.3 肌筋膜炎的病理变化
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多由寒凉、潮湿、慢性劳损等原因引起。多见于腰椎软组织受累,主要侵及筋膜和肌层。起病初期,致病因素刺激局部组织,引起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使局部微循环血流减慢,组织细胞灌流不足,代谢障碍,使之出现组织细胞充血、水肿、渗出增加等一系列改变。局部的慢性劳损,可直接破坏微循环功能。另外,因局部压迫,使组织细胞代谢障碍,而导致一系列病理改变。当病程继续发展,在肌肉和筋膜的结缔组织内,形成白色的纤维挛缩和瘢痕化,逐渐形成微小的结节,严重者可出现较大的小结节。挛缩的纤维组织和小结节,其中最大者可以用手触及。此种位于筋膜及肌肉间的小结节,实际上是散布于腰部软组织中的弥漫性小病灶,其不断向四周散发异常冲动,并刺激末梢神经的轴突,再通过反射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引起持续性腰部疼痛。
2.2 肌腱韧带损伤的病理变化
2.2.1 肌腱韧带损伤的原因
导致肌腱韧带损伤的因素是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但常见的有内、外两类因素。
2.2.1. 1 外因
外因无外乎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和劳损三种类型。(1)直接暴力:是指暴力直接作用于人体部位而引起肌腱韧带的损伤,多为钝性挫伤。如棍棒打击、撞击、碾压造成的损伤。(2)间接暴力:是指远离暴力作用的部位,因暴力的传导而引起的肌腱韧带的损伤,多为撕裂伤。如戾伤(肌体在活动时超过正常的生理范围,如过伸、过屈等肌肉急骤强烈而不协调的收缩);挤压(肌体受到重物或长时间挤压)造成肌肉、肌腱、韧带的撕裂或断裂即属此类。(3)劳损:主要见于局部的慢性刺激,超出自身的代偿范围。一类是因为长久的行、坐、走、立、卧或长期不正确姿势的劳动、工作或生活习惯而使人体某一部位长时间地过度用力积累性致伤;另一类是受寒湿等引起的炎症、增生等使肌腱韧带受损。
2.2.1. 2 内因
内因是指从内部影响机体的致病因素。如年龄、体质等。不同的年龄,其肌腱韧带的好发部位和发生率不一样,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于中老年人,这与其机体的退变有直接关系。而体质的差别,在运动中损伤的情况自然不一样,如体质强的运动员易发生网球肘、膝关节伤等,而体质弱的人,则易受寒湿而发生关节炎等或造成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损伤。
2.2.2 肌腱韧带损伤的病理变化
肌腱韧带损伤,可使肌腱细胞、纤维组织等组织细胞直接损害,也可由于组织损伤,使其肿胀、缺氧、缺血。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后,使线粒体氧化代谢功能障碍,ATP产生减少,由于ATP减少而ADP增加,使磷酸果糖酶活性增强,加速糖酵解。因此,细胞内糖原减少,而乳酸增多,pH值下降,糖酵解产生的ATP减少,使细胞代谢障碍,酸性水解酶增加,使细胞体、细胞核、细胞膜溶解、消失,细胞破坏,导致组织细胞萎缩、变性、坏死,出现肌腱韧带损伤和功能障碍。疼痛则是由于局部组织细胞的代谢物质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总之,肌腱韧带损伤后,在局部主要引起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3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一侧或两侧疼痛,腰肌紧张、僵硬、活动受限,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腰部可有广泛压痛,脊椎活动多无异常。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明显加重,并可有肌肉痉挛,脊椎侧弯和功能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有下肢牵拉性疼痛,但无串痛和肌肤麻木感。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散布整个腰骶部。
3.1 问诊
(1)若是由于弯腰搬取重物用力不当,易造成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的损伤,痛点常位于受伤的棘突间。(2)因扛抬物品用力不当,则易造成腰肌损伤,痛点常位于双侧或单侧腰肌。(3)若弯腰时因扭转不慎,多易造成髂后上缘部位的软组织损伤,并出现压痛。(4)若在走路时不慎滑摔倒,单侧或双侧臀部着地致关节的直接外伤[5],则易造成骶髂关节的错位和软组织的损伤,痛点常位于骶髂关节区域。
3.2功能检查
令患者做前屈、后伸、侧弯、左右旋转等动作,观察腰部活动是否能达到功能位,根据患者活动受限的姿势,可判断出受损的部位。(1)左右侧屈腰部均受限且疼痛加剧者,损伤多在两侧腰肌。(2)腰部前屈背伸受限且有明显疼痛者,损伤多在棘突间。(3)若骶髂关节损伤,则腰部过伸和健侧侧屈受限,患侧髋关节外展和外旋受限。(4)若疼痛部位局限于小关节区域且压痛明显,腰部各方位活动明显受限者,可考虑小关节紊乱的可能。
3.3 触诊
患者取坐位,松解腰带,充分暴露腰部。用双手拇指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进行触压,观察脊柱有无侧弯,棘突有无偏歪,有无隆起和凹陷,棘上韧带有无剥离,腰肌两侧是否痉挛和有无条索状反应物以及痛点等。
4 针刀对慢性劳损性腰痛的治疗机理
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是针刀医学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主要方法,在诊断明确、定位精确的基础上,施行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进行剥离、切割松解病变软组织的粘连、挛缩、结疤处,可剥离疏通肌肉和韧带间的各种粘连[6],使微循环恢复,肌肉和韧带得到修复,解除这些引起动态平衡的病理因素,以恢复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和生物力学平衡,以此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对许多腰部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行针刀术后,疼痛症状多即刻解除,这就证明病症疼痛的原因就是软组织损伤,从小针刀治疗的疗效上,也证实了动态平衡失调是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病因病理的正确性。
另外,针刀医学的手法是治疗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刀医学的手法与传统的按摩、推拿手法不同,它有针对性与目的性,根据病变的软组织,施行相应的手法,例如腰三横突综合征行针刀术后,施脊柱过伸过屈及施板法手法;跟骨刺针刀术后,施足部过度背屈手法。它与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相辅相成,是针刀治疗学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环节。
摘要:慢性劳损性腰痛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体征和检查、小针刀治疗机理目前尚无统标准。本文网顾慢性劳损性腰痛与针刀治疗机理的相关文献,借鉴临床上较为公认的理论对慢性劳损性腰痛与针刀治疗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使之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关键词:慢性劳损性腰痛,针刀治疗,软组织损伤
参考文献
[1]王乾兴.劳损性腰背痛.人民军医杂志,1993,8:405.
[2]陆裕朴.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60.
[3]何晓清,徐永清,朱跃良.西南高炮部队战士腰背痛及相关因素.颈腰痛杂志,2009,30(1):77.
[4]王国才.全脊旁银质针灸治疗慢性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型颈腰痛.颈腰痛杂志,2009,30(1):58.
[5]刘洪波,左亚忠.骶髂关节功能紊乱致下腰痛的诊和手法治疗.颈腰痛杂志,2008,29(6):29.
[6]朱汉章.小针刀疗法.中国医药出版社,1992,6:69.
独活寄生汤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篇2
慢性腰肌劳损属于中医“腰痛”、“痹证”等范畴。本人在临床上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该病,取得较为满意效果。患者治疗后不但症状显著减轻,还能从事一些稍轻劳作。
独活寄生汤药物组成:独活9克,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甘草、桂心各6克。在用方过程中可根椐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加减,如表现为肾阳虚者可加补肾壮阳药物(如菟丝子、补骨脂、枸杞)以温肾补阳;肾阴虚者可加滋补肾阴药物(如龟板、鳖甲)以温补肾阴;湿邪重者可加防已、薏苡仁、苍术燥湿利水。药物一般使用常用剂量,但根椐病情轻重缓急,适当加减。
慢性劳损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慢性腰肌劳损患者43例, 以上患者均有长期腰痛病史且反复发作, 患者一侧或者两侧腰骶部出现酸痛不适症状, 时轻时重, 迁延不愈, 患者多在劳累后加重, 充分休息后减轻。一侧或者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 经X线、CT检查没有发现腰椎滑脱、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以上患者年龄24~67岁, 平均年龄为48.7±6.8岁, 病程2个月~3年, 平均病程为1.4±0.9年。同时排除腰椎滑脱患者;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排除其他内科疾病导致的腰痛患者;排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精神障碍患者;排除不愿意参加本试验患者。中医分型:寒湿型18例, 湿热型11例, 肾虚型14例。
1.2 治疗方法
(1) 中药:根据具体分型辩证用药。寒湿型患者腰部冷痛、转侧不利、卧床休息疼痛不减, 阴雨天加重。采用独活寄生汤。湿热型患者痛且有热感, 患者在炎热时节或者雨天疼痛加重, 患者活动有减轻, 采用四妙汤。肾虚型患者腰部酸痛乏力, 喜按喜揉, 足膝无力, 遇劳更疼痛加重卧床休息疼痛减轻, 可反复发作, 采用肾气丸加减。淤血型:患者腰痛如刺, 痛处固定, 轻度患者仰俯不便, 重度患者因为疼痛不能转身, 拒绝按压。采用身痛逐淤汤加减。 (2) 腰部肌肉锻炼:采用拱桥式、飞燕式、双手攀足、拧腰后举等锻炼方法。采用以上锻炼方法时, 要循序渐进、不可暴力、动作要轻柔、不可动作过猛, 防止出现新的损伤。 (3) 外用药涂抹患处:采用本院自制中药药酒涂抹患处。主要成分有乳香、没药、血竭、自然铜、穿山甲、木瓜、肉桂、川芍等组成。本组患者疗程为2周, 治疗结束后, 患者继续行功能锻炼。并随访。
1.3 观察指标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方法对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定;Oswestrv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腰痛特异性评分系统评定治疗后患者的腰背部肌力、腰部功能活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本组患者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 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P<0.05, 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本组患者治疗前视觉疼痛评分为9.14±2.31分;治疗后评分为3.7±1.4分, 本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治疗前后腰部功能评分比较
本组患者治疗前腰部功能评分为31.17±1.37, 治疗后评分为15.23±2.51,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 在腰柱周围有许多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 这些韧带和肌肉主要是维持姿势、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平衡人体的作用。如果在某些因素作用下, 导致这些韧带、筋膜、肌肉、脊柱关节突关节滑膜等软组织发生病变时, 则可发生疼痛。慢性腰肌劳损还有年龄、性别、解剖变异、体质、工作习惯等方面有关系。慢性腰部劳损一般发病缓慢, 病程较长, 无明确的急性外伤史, 患者多长期从事弯腰、坐位和其他不良姿势等工作或者劳动史, 有些患者可有急性腰部扭伤史而没有及时得到正确治疗, 以后逐渐转变为慢性腰痛。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多在劳累后加重, 有些患者充分休息后减轻, 不能久坐或者久站, 需要经常变换体位。患者可在不同的部位出现压痛, 但其程度一般较急性腰扭伤为轻。目前, 慢性腰肌劳损多采用保守治疗, 在保守治疗方法中, 方法很多, 如局部热敷、口服非甾体没抗炎药、对痛点进行封闭等, 但是多数效果有限, 远期效果较差, 患者复发率高[1]。除了西医治疗外, 还有中医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腰肌劳损属于痹证、腰痹、腰痛等范畴。中医临床常将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分为寒湿、湿热、肾虚、淤血四种类型。对于每型有着各自的临床特点。以上各型的要点如下:腰间如水, 得热则减, 遇寒则重为感寒;腰痛如坐水中, 关节负重时肿痛为伤湿;肢体酸痛游走无定, 牵引两足为风;腰痛便秘, 关节红肿热痛, 口渴为热;腰痛如锥刺, 大小便色黄或黑为淤血;一身尽痛以腰为甚为气滞;腰痛痛剧, 伴有包块为湿痰流注。腰痛不甚, 腰腿酸软为肾虚。若形寒怕冷神疲气短为肾阳虚, 若眩晕耳鸣, 手足心热, 虚火时炎, 小便黄赤为肾阴虚[1]。所以在临床治疗中, 根据各型特点进行辩证治疗:寒湿型采用独活寄生汤[2]。湿热型采用四妙汤。肾虚型患采用肾气丸加减。淤血型采用身痛逐淤汤加减。
外治法是一种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 在损伤部位直接给药, 对损伤部位进行局部治疗。在慢性腰肌劳损治疗方法中, 外治法也非常重要。外治法的剂型有膏药、敷药、酒剂等。在本文中, 所用药酒中含有乳香、没药、血竭、自然铜、穿山甲、木瓜、肉桂、川芍等。
本文结果提示, 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 疼痛程度显著降低, 腰部疼痛有显著缓解;腰部功能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腰部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充分说明了本文采用的中药、腰部锻炼和外用涂抹中药综合方法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慢性腰肌劳损患者43例,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慢性腰肌劳损患者43例, 本组患者给予以下治疗。①中药:根据具体分型辩证用药。寒湿型采用独活寄生汤。湿热型采用四妙汤。肾虚型患采用肾气丸加减。淤血型采用身痛逐淤汤加减。②腰部肌肉锻炼:采用拱桥、飞燕式、双手攀足、拧腰后举等锻炼方法。③外用药涂抹患处:采用本院自制中药药酒涂抹患处。主要成分有乳香、没药、血竭、自然铜、穿山甲、木瓜、肉桂、川芍等组成。本组患者疗程为2周, 治疗结束后, 患者继续行功能锻炼。并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前视觉疼痛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腰部功能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中医综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腰肌劳损疼痛症状和腰部功能,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关键词:腰肌劳损,慢性,中医
参考文献
[1]雷静.腰痛汤治疗慢性腰肌劳损4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08, 14 (2) :35-36.
慢性劳损 篇4
关键词:慢性腰肌劳损/穴位注射疗法,慢性腰肌劳损/中医药疗法,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应用,激光照射,人类
慢性腰肌劳损是骨伤科常见多发病, 笔者运用穴位注射配合激光照射治疗慢性腰肌劳损40例, 并与单纯针刺治疗40例作对照,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4-07~2007-07因慢性腰肌劳损就诊的患者80例。均符合1994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标准》:①腰部酸痛或胀痛, 休息时减轻、劳累时加重;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长久弯腰和在不良工作环境时加重。②晨间痛, 轻者晨起时腰酸、腰痛明显, 经活动后缓解, 数小时后症状显著减轻。重者往往在凌晨时被痛醒, 然后不能入睡, 起床活动后稍有缓解。均知情同意。排除隐性脊柱裂、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椎弓根崩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其他脊柱病变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 男22例, 女18例;年龄最小26岁, 最大71岁, 平均年龄39.6岁;病程最短5个月, 最长12年。对照组40例, 男24例, 女16例;年龄最小25岁, 最大69岁, 平均年龄40.1岁;病程最短6个月, 最长15年。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 (1) 穴位注射:选取患侧对应的腰部夹脊穴、膀胱经穴。每次选取上述穴位3~4个 (如双侧可一并取穴) 。病人俯卧位, 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灯盏细辛注射液 (云南生物制药厂, 批号:980803, 总黄酮4.5mg/ml) 药液, 皮肤常规消毒后, 将针快速刺入穴位1~1.5寸 (夹脊穴稍偏向腰椎内侧进针) , 待出现酸、胀感且回抽无血后, 将药液缓缓注入, 每穴2~4ml。 (2) 激光照射:穴位注射后, 应用半导体激光器 (HJZ-2E型, 波长810nm, 光斑直径5mm) 痛点照射, 照射功率200~350mw, 每点照射15分钟。对照组:取上述穴位 (每次可适当多取些) 单纯针刺。2组均隔天1次, 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
2.2 主要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 (采用数字定级法, 0~10代表疼痛程度, 0表示无痛, 10表示剧痛, 1~9数字分别代表疼痛程度由轻至重。) 、干预效果及TXB2、血小板聚集率。
2.3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著好转:腰酸、腰痛消失, 无晨间痛, 可以从事普通工作及家务劳动。好转:腰酸、腰痛及晨间痛明显减轻, 或其中1项症状消失。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3.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比较 见表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P<0.01;与对照组疗后比较*P<0.05, **P<0.01 (下同)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XB2、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见表3。
4 讨论
慢性腰肌劳损可因腰部软组织急慢性损伤后, 局部肌肉组织或筋膜发生出血、渗液、肿胀甚至肌肉与筋膜粘连, 致使腰部和椎旁肌肉紧张、疼痛, 腰部活动受限。多因肝肾亏虚, 复感风寒湿邪, 阻滞肌肉, 气血运行不畅, 络脉痹阻所致。其中气滞血瘀夹有寒凝是主要病机, 故患者腰部疼痛、活动后有所减轻是症状特点。治宜疏通局部经脉气血, 调足太阳经气, 温化寒湿止痛。
在本观察中, 两组均可改变患者的临床症状、疼痛指数、TXB2、血小板聚集率, 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而治疗后比较, 穴位注射配合激光照射治疗组在对患者临床症状、疼痛指数及TXB2、血小板聚集率方面改变程度大于单纯针刺组。现代研究发现, 慢性腰肌劳损疼痛的产生可能与损伤肌组织内血管数目减少, 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 神经末梢受刺激有关, 如果能改善肌组织血运, 减少代谢产物堆积, 则可消除或减轻疼痛[1]。腰夹脊穴在局部解剖上, 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动静脉丛, 故针刺腰夹脊穴, 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改善代谢和营养血管神经, 加快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所以, 针刺局部对慢性腰肌劳损有显著疗效。在微循环中, 血小板聚集可释放5-羟色胺, 它可使血管痉挛, 也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致血浆外渗、血管内血液浓缩。由于全血黏度增高导致微循环障碍, 促使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使全血黏度更趋增高, 这样形成恶性循环[2,3], 致腰部和椎旁肌肉紧张、疼痛、腰部活动受限。GaAIAS激光不仅有光电效应, 还有电磁、光化、光压等多方面的生物学效应, 通过对局部或全身的作用, 经神经体液的调节, 可促使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加快, 并可产生类吗啡物质, 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作用, 能消炎止痛, 有很好的止痛效果[4]。灯盏细辛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灯盏花素总黄酮, 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功能、改善微循环[5]。故本研究采用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结合激光照射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可能与其改变患者的TXB2、血小板聚集率指标有关。虽然穴位注射配合激光照射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满意, 但是此病是慢性劳损性疾病, 复发机率较高, 所以日常生活中的正确的用力姿势、科学的保健、合适的护理也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文汝, 刘东辉, 孙丽, 等.高能生物离子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例疗效分析.海南医学, 2003, 14 (10) :131.
[2]夏云, 戴闰柱.血5-轻色胺在某些心血管病中的作用.中华医学杂志, 1987, 67 (2) :115.
[3]金浩天, 王学德.偏头痛病人的血流变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微循环杂志, 1995, 5 (1) :31.
[4]杨惠琴.激光穴位点射疗法对痛风急性期的疗效观察.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6, 14 (1) :19.
慢性劳损 篇5
关键词:神阙,温炙,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是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腰部软组织累积性慢性损伤所致,可造成肌纤维变性,重者可逐渐发生纤维化,局部触诊时可扪及条索状或近圆形硬结。往往病势缠绵、反复难愈。而体育系学生慢性腰肌劳损发生率尤其高。陈扬[1]等曾对参加2003年全国羽毛球锦标赛的学生进行腰伤调查,结果显示腰伤发病率为53.6%。李丽[2]在对嘉应学院体育系学生的运动损伤调查中也发现有52.46%的学生罹患腰部疼痛。
笔者两年来对天水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慢性腰肌劳损病症采用艾灸神阙穴的简单方法,并与物理疗法对比,发现有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80例患者均为2009年3月~2009年12月来体育保健实验室治疗腰痛的体育专业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神阙温灸组40例,其中男生32例,女生8例;物理疗法组40例,其中男生34例,女生6例。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确定腰肌劳损的诊断标准为:(1)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2)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3)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4)经X线或CT、MRI等检查,排除脊柱、内脏及妇科器质性疾患。
2 治疗方法
2.1 神阙温灸组
要求环境安静、患者情绪放松、呼吸和缓、意守神阙。施术者将点燃的艾条插入单孔温灸盒顶管中,再把温灸盒放在肚脐上方,实施温灸。施灸过程中,可根据患者耐受温度情况,上下调节艾条。
2.2 物理治疗组
要求环境安静、患者情绪放松、呼吸和缓,采取俯卧舒适位,先行TDP照射10min左右,使患者下腰背部充分放松后,采用疼痛点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20min左右,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4]。
两组患者均采用每日治疗一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min左右, 5次为1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10次两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好转:腰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无效:症状未改善。
3.2 治疗结果
神阙温灸组大部分学生经一个疗程治疗,疼痛已明显减轻,有10例不到10次即提前治愈,结束治疗,均纳入统计。在治疗中也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第3次灸法时,就开始出现灸热气向腰部痛点传导,出现典型的热敏灸感应反映。经触诊发现,一旦热传感现象出现,腰部就会比较松弛,疼痛就明显缓解。两组疗效情况见表1。
注:x2=11.054,P<0.01。
由表1可见,两组有效率经检验,差异显著(P<0.01),表明神阙温灸组疗效明显优于物理疗法组。
4 讨论
4.1 体育专业学生腰痛的原因
体育专业学生多罹患腰痛,从运动医学角度看是由于多数体育运动腰部运动幅度大,再加上变向突然、加速度快,腰部受力变化剧烈,极易造成腰部损伤。站在中医的角度看,腰痛起因大多为气血本虚或劳倦调护不慎,而致营卫不固、腠理不密,复受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痹阻于血脉,引起经脉失荣、筋骨失养而成。正如《济生方》认为痹症“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三气而成”。感受风寒湿邪与阳虚之体也往往互为因果,再加寒性凝滞,因此,寒湿痹痛在临床上往往具有痛有定处、痛势剧烈、缠绵难愈的特点[3]。
4.2 灸法的依据
《本草从新》[5]曰:“艾叶……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姜艾性温,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一致认为艾灸疗法是通过腧穴传热以借外来之火资助内生之火——阳气,以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4.3 神阙的功效
脐乃神阙,为古代丹家所说的“玄关一窍”即“气舍”,是气会聚之所。古代气功家也认为,人体有一个以脐为中心的太极图,直径3寸大小,中间有两个对抱相持的阴阳鱼,在此产生阴阳相感,气血升降出人,生机周流不息[6]。故脐是气功修炼的敏感点,也是气功学中的意守之处和定位之点。
李时珍日:“脐者,人之命蒂也。以其当心肾之中,前直神阙,后直命门,故谓之脐。一点真元,属之命门丹田。”脐为“命蒂”,肾为“坎”。坎,水之意也,肾属水脏,故曰坎。心为“离火”,心肾相交,水火济济。古人将脐看作是肾水与心火的天然混合区,也是气功修炼的关键部位[7]。
脐属任脉,通督、冲、带脉。冲任督带与生殖及经带胎产密切相关,故脐与泌尿生殖系统关系密切。临床上常通过脐来治疗阳萎、遗精、早泄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滑胎、不孕等症[7]。由此可见神阙一穴有提升肾阳,调节任督二脉,治疗腰痛之特效。
5 总结
通常在灸治腰痛时,多采用背部阿是、肾俞、命门、环跳、委中等穴,操作复杂,需要有专人操作。而温灸神阙,学生可自己操作,有更高的实用价值。温灸神阙治疗腰痛,具有疗效可靠,简单易行,易于操作之妙,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扬,艾冬生等.参加2003年全国羽毛球锦标赛运动员308名腰伤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6):65-67
[2]李丽.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嘉应学院学报.2006,24(6):125-126
[3]樊莉,徐振华,朱晓平.热敏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5):61-62
[4]李宁,吴滨,王成伟.针灸与物理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的效应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86-188
[5]邹文.隔姜灸肾俞穴治疗腰肌劳损52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4):32
[6]刘宗一.神阙穴探析[J].贵州中医学院学报,1997,19(4):29
【慢性劳损】推荐阅读:
运动性腰肌劳损08-12
腰肌劳损自我按摩保健操07-03
腰肌劳损的九个健身方法09-08
慢性咳嗽05-15
慢性失语06-08
住院慢性06-09
慢性喉炎06-16
慢性炎症06-25
慢性乙肝07-12
慢性头痛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