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腰肌劳损

2024-08-12

运动性腰肌劳损(精选11篇)

运动性腰肌劳损 篇1

运动员在日常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和激烈的竞技比赛中, 机体在肌肉力量不足或负荷过重时经常会导致各种运动性损伤。解剖学研究表明腰部是躯干和下肢承接的枢纽部位, 同时也是躯干活动范围及强度最大的部位之一, 腰肌劳损是腰部软组织的劳损性疾病, 也是运动员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1]。腰肌劳损以腰部酸痛为主要症状, 尤其是在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或激烈的竞技比赛后加重, 休息时减轻, 严重影响运动员技能水平的发挥和竞技成绩的提高[2]。研究表明腰肌劳损主要以局部的腰肌被撕裂, 导致肌纤维中断, 小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 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为病理损伤特点[3]。目前, 腰肌劳损尚无较为明确的治疗策略, 国内主要采用推拿治疗、康复训练等措施, 但常存在起效慢, 效果不理想, 易复发等弊端。本院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腰肌劳损的200例运动员患者在常规推拿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 给予温针灸、中药熏蒸、冲击波和神经阻滞治疗,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的腰肌劳损的运动员患者200例, 其中男137例, 女63例, 平均年龄 (19.4±3.2) 岁 (15~26岁) , 病程20d~2.5年, 平均病程 (43.1±16.2) d。所有患者的诊断均参照1995年实施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腰肌劳损的相关标准[4]: (1) 长期腰痛史, 反复发作; (2) 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 时轻时重, 缠绵不愈, 劳累后加重, 休息后减轻; (3) 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 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并排除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内病变、椎管狭窄症、骶髂关节、内脏及妇科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腰部疼痛。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运动项目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就诊后均接受常规推拿治疗及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针灸、中药熏蒸联合冲击波和神经阻滞治疗, 10d为一个疗程。方法如下: (1) 推拿:掌揉法:选择腰部两侧肌肉, 及肾俞穴、委中等穴位, 以柔和的手法推、揉、按、压8~10min;双指封腰法:以中指及拇指由浅入深、由轻至重的弹拔和挤压腰横突尖端;扳法:扳动或斜向扳动腿部, 以活动腰部肌肉和小关节[5]; (2) 康复训练:逐步加强腰部无负重锻炼, 每日坚持飞燕式锻炼、挺腹疗法, 3~5次/d, 10~15min/次, 并采用轻负荷功率自行车疗法, 以锻炼腰部肌肉和心肺功能[6]; (3) 温针灸:选取患者腰阳关、昆仑、肾俞和阿是等穴位, 针刺穴位并捻转得气后, 于针尾部套上艾条并点燃, 燃尽后起针, 1次/d[2]; (4) 中药熏蒸:将人参、黄芪、三七、红花、丹参、首乌、太子参等研磨至粉末, 置入电热锅内并加入500~700m L水, 保持沸腾状态。患者保持腰部裸露, 将电热锅置于腰部下方据腰约30cm左右, 30min/次[7]; (5) 冲击波治疗:频率设定为15Hz/s, 冲击次数为2000频次, 以疼痛或激痛点模式, 治疗压力设定为2.0~4.0Bar, 1次/周; (6) 神经阻滞:对于运动后腰部疼痛较重的患者, 可采取2%利多卡因2m L、维生素B12注射液1m L和当归注射液2m L, 三者合为混合液, 对疼痛点进行神经阻滞治疗[8]。

1.3 指标观察和疗效判定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疗程及4个疗程后的疼痛评, 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VA S评分标准[2]:0为无痛, 10为剧痛, 采用10cm长的VAS评分尺, 1~3为轻度疼痛, 4~6为中度疼痛, 7~10为重度疼痛。临床疗效判定: (1) 治愈:腰痛消失, 活动自如, 能正常地训练比赛; (2) 显效:腰痛基本消失, 活动基本正常, 清晨酸痛不适明显减轻, 不影响训练比赛; (3) 有效:腰痛减轻, 活动基本正常, 清晨酸痛不适减轻, 劳累后复发; (4) 无效:腰痛未减轻或加重[9]。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均数以 (χ—±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等级治疗采用秩和检验, 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差异不显著 (P>0.05) , 治疗1和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 (P<0.05) , 其中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效果比较

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治愈38例, 显效45例, 有效13例, 无效仅4例, 总有效率达96.0%, 显著高于对照组71.0%, 见表2.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 仅观察组1例患者在中药熏蒸过程中出现皮肤轻度烫伤, 经对症治疗后缓解, 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3.1 运动性腰肌劳损的机制

腰部是躯干和下肢承接的枢纽部位, 同时也是躯干活动范围及强度最大的部位之一, 长期、大强度的腰部负重运动, 以及缺乏有效的疲劳后恢复是导致腰肌劳损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腰肌劳损主要以局部腰肌被撕裂, 导致肌纤维中断, 小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 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为病理损伤特点[3]。运动员在日常大运动量高强度训练和激烈的竞技比赛中, 腰部负重远超于其他肌群, 尤其是在躯干承受力量过大、肌肉力量不足以及肌群发力不协调的运动过程中, 均容易将力量转移至腰部, 导致肌肉和筋膜细小撕裂损伤的发生, 而这些细小损伤若缺乏充裕的修复时间, 反复的损伤、粘连、变性、纤维化, 产生条索状硬结, 最终导致腰肌劳损, 这也是造成运动员腰肌劳损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病理基础。

3.2 运动性腰肌劳损的治疗

目前, 运动性腰肌劳损尚无较为明确的治疗策略, 国内主要采用推拿治疗、康复训练为主, 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但起效较慢, 效果不稳定, 常导致运动员的恢复正常训练的时间延长, 及容易再复发的情况产生。祖国医学认为腰痛是腰部感受外邪, 或外伤, 或肾虚而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 脉络绌急, 腰府失养所致[9]。针灸、艾灸、中药熏蒸、穴位注射等中医治疗方法对腰肌劳损均有较好的效果。陶国胜[2]通过对腰部穴位辅以针灸和艾灸, 显著改善了患者腰痛的症状。吴运明等[7]通过对腰肌患处中药熏蒸后认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副作用、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此外, 微波、高频超声、神经阻滞等方法对腰肌损伤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陈雪娟发现85%的腰肌损伤患者可通过高频超声得以缓解[3]。郭志军等则认为对于疼痛较为剧烈的患者可利用脊神经后支阻滞达到迅速缓解。本文充分结合中西医的技术优势, 在推拿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 联合温针灸、中药熏蒸、冲击波和神经阻滞治疗, 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疼痛迅速缓解, 4个疗程后疼痛感基本消失, 缓解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 且4个疗程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0%, 无明显不良反应病例发生。提示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标本兼治的效果, 迅速缓解患者腰痛症状, 促进腰肌纤维损伤恢复。

腰肌劳损是运动员常见的疾病之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 可在舒筋活血的同时达到迅速止痛的目的, 改善腰部的活动能力, 具有快速、有效、安全的特点,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惠.运动腰损伤发生原因及手法治疗探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 44 (5) :449-451.

[2]陶胜国.温针灸治疗运动员腰肌劳损疗效观察[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4 (6) :58-59.

[3]陈雪娟.高频超声在肌肉、肌腱急性损伤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8 (10) :552-553.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1995.

[5]许洪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6例[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10) :233-234.

[6]赵凤和.点穴结合按摩治疗急性腰扭伤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10 (9) :127-128.

[7]吴运明, 刘忆冰, 杨明.中药.蒸法对158例冰雪运动员腰部养护疗效观察[J].江苏中医药, 2009, 41 (6) :39.

[8]郭志军, 韩浩峰.脊神经后支阻滞配合中药治疗下腰痛142例[J].中国医药指南, 2007, 12 (5) :670-671.

[9]林鸿生, 罗平, 傅忠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运动员腰肌劳损39例[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7, 26 (1) :126-128.

运动性腰肌劳损 篇2

1、理疗中药离子导入、频谱照射、超短波等疗法,对本病均有一定疗效。

2、药物治疗;主要为消炎止痛药及舒筋活血、温经散寒、祛风通络、补肝益肾的中药。消炎止痛药有芬必得、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可在疼痛较重时选用,但不宜长期服用。

3、封闭疗法;有固定压痛点者,可用0.5-1%普鲁卡因5-10ml加醋酸强地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0.5-1ml作痛点封闭,效果良好。

4、手术治疗,对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例,可施行手术治疗。

5、针灸拔罐治疗:针对痛点选用阿是穴或沿膀胱经取穴,和委中穴等针刺和拔罐。

6、手法治疗:在运用按、揉等手法放松肌肉的基础上,用力点按压痛点,沿骶棘肌自上而下用推、摩、滚等手法。对有粘连或肌肉紧张处还可采用弹拨的手法。

预防腰肌劳损:

一防止潮湿,避免寒冷受凉

不要随意睡在潮湿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添衣服,出汗及雨淋之后,要及时更换湿衣或擦干身体。

二急性腰扭伤

应积极治疗,安心休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防止转成慢性,延误病情。

三体育运动或剧烈活动时

先热身,做好准备工作以后渐进式的进行剧烈活动。

四纠正不良的工作姿势

长时间弯腰或低头。在僵坐一小时后要换一个姿势。同时,可以使用腰部有突起的靠垫为腰部缓解压力,有助于避免出现腰肌劳损。背重物时,胸腰稍向前弯,髋膝稍屈,迈步要稳,步子不要大。

五防止过劳

腰部作为人体运动的中心,过度劳累,必然造成损伤而出现腰痛,不能超负荷老动。因此,在各项工作或劳动中注意有劳有逸。

六使用硬板软垫床

过软的床垫不能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所以最好在木板上加一张10厘米厚的软垫。

七注意减肥

控制体重,身体过于肥胖,必然给腰部带来额外负担,特别是中年人和妇女产后,为易于发胖的时期,节制饮食,加强锻炼。

解读腰肌劳损 篇3

什么是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筋膜与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又称为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劳损等。慢性腰肌劳损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是腰部酸痛,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可减轻。若能早期就诊,给予系统规范的治疗,纠正不良姿势,进行合理的锻炼,慢性腰肌劳损是可以康复的。但如果患病后不加重视未予治疗,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至少量撕裂,形成瘢痕或纤维索条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

国内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白领族腰肌劳损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以30~50岁的中青年人较多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尤其是经常坐着工作的人,其腰部软组织需要长期承受很大的压力,这就很容易造成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的筋膜,甚至是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形成腰肌劳损,它是白领族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腰肌劳损有哪些发病原因

积累性损伤

久坐、久站或经常搬抬重物等,腰肌长时间处于高张力牵伸状态,受力大的组织会出现小的纤维断裂损伤,损伤修复后遗留瘢痕和粘连,局部出现反应性炎症,导致腰肌疼痛。

急性腰扭伤治疗不当

腰扭伤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使损伤的肌肉筋膜修复不良,产生较多瘢痕和粘连,致使腰部功能降低出现疼痛,常感腰部无力,阴雨天则腰酸背痛。

腰椎先天性畸形

人的腰椎由5个互相分离的椎体构成,而骶椎的5个椎体则互相融合成为一块骶骨。腰椎骶化,是指第5腰椎与骶骨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块骶骨;骶椎腰化,即第一骶骨从骶骨块中游离出来形成第6个腰椎。这两种变异都是腰骶部的先天性畸形。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和隐性骶椎裂等均可使肌肉、筋膜等组织缺少附着点,造成结构上的薄弱,当活动频繁或负重加大时,容易发生腰肌劳损。

体弱、内脏病变

体弱、内脏病变也会使腰背部应激能力下降产生疼痛。

妊娠

后期腰部负重增加也容易造成腰肌劳损。

怎样识别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患者除了有慢性腰痛以外,并无其他的明显症状,所以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待到病情严重时,患者经常会因为剧烈腰痛而影响正常的躯体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及时发现腰肌劳损呢?

1有早期腰部损伤史或腰部软组织疼痛史,如果这类人经常从事某项工作,如办公室文员、司机等,平素又缺乏体育锻炼,则很容易患上腰肌劳损。

2经常出现无明显诱因的慢性腰部酸胀痛,休息、揉捏或热敷后疼痛可缓解。这种疼痛也可在卧床片刻后减轻,但不久又会复发,稍做活动可再次减轻,而一旦活动过久疼痛便会再次

加剧。

3曾有明显的腰部外伤史且在疼痛区有固定的压痛点,固定压痛点的位置通常是在腰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在神经肌肉的结合点。但大多数腰肌劳损患者的疼痛部位往往比较广泛,并不局限于一两点,故有时不能完全明确地指出疼痛部位。

4有单侧或双侧腰椎旁肌肉痉挛现象。这类人的腰部活动一般较正常,但可在身体处于某一固定体位时出现类似于急性腰扭伤样的剧烈疼痛,对腰部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病变。

5阴雨天和潮湿、寒冷气候时会出现腰部肌肉痉挛和疼痛的症状,且腰部活动明显受限。

治疗腰肌劳损有哪些常用方法

消除致病因素

慢性腰肌劳损一般有长期反复损伤的病史,所以,治疗的首要问题就是消除病因,如改善工作体位、姿势,避免弯腰过久等。

休息与固定

有剧痛时可卧床休息,也可用围腰制动,或用宽腰带加以保护。工作时可配围腰,以减少腰肌牵拉,但每天必须解开围腰,做腰背肌及腰肌锻炼。

改善血液循环

利用按摩、牵引、局部透热、离子导入、音频等方法,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痛点封闭

对有局限性压痛点者,腰痛比较剧烈时也可作痛点封闭。方法是由医生根据病情,将配好的药液注入疼痛部位(可用醋酸泼尼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1毫升,加1%普鲁卡因5~10毫升做痛点注射,5~7天1次,3~4次为1个疗程),以使疼痛减轻或消失。但不宜长期使用。

止痛解痉药

腰肌劳损患者还可通过口服药物来缓解疼痛。疼痛稍轻的患者,可选择消炎痛(即吲哚美辛)、芬必得(即布洛芬缓释胶囊)、扶他林(即双氯芬酸钠)等镇痛药,但这三种药有一定的胃肠道反应,所以合并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可选用戴芬或西乐葆,这两种新型缓释药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小。疼痛剧烈的患者可使用麻醉剂或阿片类止痛药。肌肉痉挛引起疼痛的患者可选用肌松剂,如鲁南贝特、妙纳、宜宇(即盐酸乙哌立松片)。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均能促进血液循环,理顺肌纤维,剥离粘连,加速无菌性炎症和水肿等渗出物的吸收,有效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可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中药外敷

外敷中药的品种很多,如以“坎离砂”为代表的中药外敷药袋,效果肯定,价格便宜。还有狗皮膏、麝香壮骨膏等。也可取当归、防风、牛膝、桂枝、赤芍、羌活、五加皮、威灵仙、艾叶各100克,将这些药物装入布袋中封口,用水煎煮,待温热后直接将布袋外敷于患处。每天敷一次,直至病情好转。使用时应注意,敷贴后患处会自动发热,每次贴8~12小时即可,不能无限制延长外敷时间,天热时要注意防止烫伤皮肤。

nlc202309051502

中药擦洗

可分别取伸筋草、海桐皮、独活、当归、钩藤各9克,乳香、没药、川红花各6克,将这些药物用水煎煮后,用温热的药液直接擦洗患处。患者可每天擦洗2次,每次擦洗1小时左右,直至病情好转。

中药内服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肾虚而致,治疗以补腰强筋为法。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性服用壮腰健肾丸、补肾益寿胶囊、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

饮食治疗

可用枸杞子20克,山药50克,核桃肉、黑豆、肉苁蓉各30克,猪瘦肉250克,炖汤常服。

传统民间疗法

如拔火罐、刮痧等,对慢性腰肌劳损也有一定疗效。

腰下垫枕疗法

按照患者仰卧时腰下悬空的高度做一个垫枕。人在睡眠时,腰下垫枕有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弧度,保障腰肌松弛,消除白天工作和生活的疲劳;可使腰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有利腰肌劳损的修复;有利于腰背肌伸力增强,从而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减轻或消除腰部的不适症状。

以上治疗方法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病程短,肌肉、韧带等组织仍健康者,宜采用理疗、按摩、牵引、局部透热、离子导入等,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有剧痛时,在用围腰制动的同时,选择痛点注射。病程长(超过1年),身体肌力、韧带弹性差者,宜加强锻炼,增加有针对性的体育疗法,如太极拳、腰背肌及腰肌锻炼保健操等,并采用理疗、针刺、小针刀、拔火罐等缓解疼痛,解除痉挛。治疗期间要避免负重及弯腰劳动,改善工作条件和注意劳动体位。

如何预防腰肌劳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根据各自工作种类的不同,选择正确的工作姿势,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地用单一、固定的姿势工作,提倡通过做工间操来缓解肢体的疲劳。经常做腰背部的后仰运动、腰部的旋转运动等,可以增强腰背部肌肉的耐力。发生急性腰痛或腰扭伤应及时就医,以免因延误而转变为慢性腰肌劳损。

起居要注意防止腰部受风寒和潮湿,不要洗冷水浴或长时间呆在冷气房内,避免弯腰提重物。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添衣服,出汗及淋雨之后,要及时更换湿衣或擦干身体。天冷时可用电热毯或睡热炕。饮食上要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如冰水等,多摄取一些蛋白质;可在汤里加一些有补肝肾作用的中药,如杜仲、枸杞子和桑寄生等。身体过于肥胖,必然给腰部带来额外负担,特别是人到中年和妇女产后,都是易于发胖的时期,节制饮食,加强锻炼是必要的。

房事要节制。“腰为肾之府”,房事过频必然有损于肾,肾亏则腰痛。过软的床垫不能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所以最好在硬床板上加个10厘米厚的软垫,起床后要适当做一些腰部运动。

运动性腰肌劳损 篇4

1爬行运动的分类及动作要求

常见、常用的爬行运动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类。

1 . 1第一类跪姿爬行法

以膝盖着地,两脚踝呈拓屈位,两手向前,双臂微屈,肩关节呈前屈位,其姿势类似于跪地擦地板。向前运动时,一侧臀大肌发力, 同时同侧腰部肌肉积极收缩,以拉伸对侧腰肌,大腿跟进同时对侧上肢向前迈。每次根据体能及自身可耐受程度锻炼20~40min,适合无锻炼经历,身体状况较差,力量、柔韧性较弱或刚开始练习爬行的人群在家中或草地上练习。另外练习时需注意保护膝关节,最好能准备守门员加厚护膝一副,以防止膝关节磕伤或受寒湿之邪侵袭。

1 . 2第二类直腿爬行法

此方法为较专业的爬行练习,要求是双腿伸直或膝关节微屈, 两足尖向前,上肢用力撑地,手掌向前,呈臀高头低位。向前运动时,臀大肌发力以直腿或上楼梯的姿势向前迈进,同时同侧腰肌积极收缩,对侧尽量舒展拉伸,帮助髋骨向前运动,增加迈进的幅度。同时对侧肩关节带动上肢前迈。该种练习方式适合有一定锻炼经历,身体状况较好,力量、柔韧性较好或经过专门锻炼后的人群使用。每次练习30~50min,中间可休息1~3次(因为臀高头低,会引起头部充血,引起卤压升高)。另外练习时要注意手部的保护,因为这种爬行方式对手部的压力较大,最好配以厚手套,手腕力量不足或有旧伤的练习者需配备护腕。

另外要注意的是,爬行运动宜慢不宜快,最好爬一步定一下, 以一种老虎或熊漫步的步态,放松而匀速的向前爬行。

2腰肌劳损的病机与病因

在平时的运动中,脊椎的力线需要实时调整,如果胸椎向后凸整个脊柱将应前移的力线而增加腰椎前凸的曲度,以避免身体的向前倾倒。同理,身体重心后移,腰椎曲度将被拉直。因此,腰椎曲度的改变就是脊椎整体运动的代偿。其代偿性的相应变化使得脊柱达到整体的稳定。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代偿的持续维持,使得肌肉经过长时间的紧张伸展状态后,肌膜的表面结构功能发生改变,T管活动与肌质网Ca2+释放的偶联发生变化,肌质网Ca2+释放与Ca2+ 重摄取及横桥的周期速率也相应改变,致使肌丝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肌肉的疲劳,[2]进而造成了腰肌的劳损。

3爬行运动对腰部锻炼作用的生理学机理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腰肌劳损康复治疗的首要任务是解除腰部肌肉痉挛,促进腰肌纤维新陈代谢,恢复局部供血,清除蓄积的代谢产物以解除疼痛。接下来要分析腰肌劳损形成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锻炼以恢复腰部肌肉、韧带、关节等的正常结构与功能。第三步要针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性运动处方, 以增强腰部力量及抵抗力,防止腰肌劳损的复发等。而爬行运动练习法,刚好满足康复学对腰肌劳损康复治疗的要求。

3 . 1解除肌肉痉挛, 恢复血液循环

当恢复到四肢行走,即爬行状态时,人体重量均匀分布到四肢,而不是仅仅依靠腰骶和下肢承担。这样大大减轻了对腰骶部的压力,腰部从承担体重,代偿身体运动时重心的变化等作用转为协调上下肢运动,改变运动方向和增加大腿向前运动时的力矩。这样就解放了长时间因单纯性收缩而痉挛的腰部肌肉、肌腱和筋膜等组织,大大缓解了体重对腰椎及椎间盘的压力,转而用一种交替收缩、舒张的运动形式使肌肉得到节律性的放松与拉伸。另外,Dah- lin等的研究表明,一些渗透性物质,可通过脊神经根轴进入神经根,故保持神经根轴组织的完整,是抑制或减轻疼痛的重要举措。该研究还阐明了脊神经根的血液供应情况相对较差,保证局部通畅的血液循环对其至关重要。而对鼠及人的试验研究表明,神经系统中的内啡肽含量与疼痛的抑制有很大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慢性下腰痛患者神经中枢中内啡肽含量大多较低。所以激活产生内啡肽能的内啡肽神经原,增加神经系中内啡肽含量,对降低腰痛敏感性有较大帮助。解剖学研究表明,直腿爬行腰椎完全屈曲时,由T1棘突到S1棘突的距离较直立时增加了6cm,同时爬行运动这种另腰部肌肉交替舒缩的运动像心脏一样,使腰部血液不断循环往复, 极大的改善了脊椎中神经根的供血供氧情况;而对腰椎的减压、拉伸作用又有利于激活神经中枢对内啡肽的生产,从而从根源上缓解局部肌肉挛缩与疼痛。

3 . 2针对性锻炼腰部肌肉, 改善新陈代谢

正确分析腰肌劳损病症的成因后,可运用爬行运动针对性的锻炼腰部肌肉,改善局部新陈代谢,恢复肌肉正常生理功能。例如, 因行走、坐、站姿势不正确,或长期一侧腰部用力引起腰椎向一侧弯曲,引发的腰肌劳损,可通过“爬圈”的方法锻炼矫正,即腰椎向左突出则向左侧沿逆时针爬行,右侧突出就向右侧沿顺时针爬行。这样肌肉力量大的一侧运动幅度小,肌肉力量小的一侧运动幅度大,得到的锻炼也大,长时间坚持后,脊椎两侧的肌肉力量将趋于平衡,再加上“爬圈”时对脊椎的牵拉,将使脊椎恢复到正常的直立状态。

更重要的是,爬行运动锻炼方法符合“本体感受神经肌肉性促进法(PNF)”的要求。在爬行时,一侧目标肌肉先是被主动拉伸,停滞一段时间后又主动做向心收缩,然后又在拮抗肌的主动收缩下被伸展拉伸。这样一种锻炼方法是通过主动刺激人体本体感受器, 来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肌纤维参与运动,促进无力甚至瘫痪的肌纤维收缩,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以改变肌肉张力,缓解肌肉痉挛。这种方法与单纯的拉伸训练有本质上的不同,PNF的生理学机制是利用反牵张反射(当肌肉收缩到一定强度是,张力作用于腱器官使之兴奋,通过Ib类传入纤维反射性的抑制同一肌肉, 使肌肉收缩停止,出现舒张)而达到是肌肉放松的目的。在国外,类似的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康复训练和私人教练健身课程中。

3 . 3增强腰部抵抗力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膝为肾之路”、“动即为阳”,通过主动运动腰部和膝关节,可以达到温肾壮阳的效果,以增强肾脏功能, 提升腰部阳气。《黄帝内经·素问》上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腰部气血旺盛充盈,则外邪难以入侵。“肾主骨生髓”,肾阳充足则筋骨强健,也就预防了腰肌劳损的产生。

4结语

自我按摩治疗腰肌劳损 篇5

1.预备式坐在独凳上,双目平视前方后微微闭合,双脚平放在地板上与肩同宽或比肩略宽,呼吸调匀,全身放松。

2.搓擦腰骶部双手掌分别放在腰部两侧,适当用力从腰部往骶部作搓擦动作30~50次,以腰部有微热感为佳。

3.拳揉腰骶两侧双手握拳,将拳头的掌指关节分别放在腰椎两侧,适当用力从腰部往骶部揉按30~50次。

4.按摩腰部两侧双手叉腰,将拇指分别放在腰椎两侧,其余四指附着于腰部外侧,然后适当用力从腰部向腹部横行按摩30~50次。

5.拳拍腰骶部双手握拳,用拳头拍击腰骶部两侧30~50次。

6.团摩脐四周将一手的掌心放在肚脐上两寸处,另一手掌面重叠在掌背上,然后适当用力沿脐四周作环形按摩30~50圈。

7.揉掐腿肚将左(右)脚放在右(左)大腿上,双手拇指放在腿肚,其余四指附着于对侧,并从上至下揉掐腿肚30~50遍,双腿交替进行。

8.对按昆仑太溪穴同上一坐姿,用左(右)手的拇指指尖放在右(左)脚内踝关节后侧的凹陷处,中指指尖放于外踝关节后侧凹陷处,然后拇、中指作用力对合动作,对按30~50次,双脚交替进行。

运动性腰肌劳损 篇6

在体育运动中, 有很多动作要膝关节处于半蹲位置进行发力或移动, 而在膝关节作伸、屈、内外翻的动作时, 髌骨与股骨的关节面总会发生相互接触碰撞, 另外如篮球、排球、网球运动中的跑跳、转身移动、急停等, 这些动作的膝角都在股骨与胫骨夹角易产生滑动的范围内, 这就导致了产生损伤因素的机会。

膝半蹲位, 多次反复屈曲扭转, 致使髌骨与股骨的相应关节面相互异常错动、摩擦、挤压等, 从而导致髌骨软骨表面细胞变性、破坏, 失去光泽甚至表面粗糙, 特别是由于膝关节屈曲位上对起固定作用的韧带、肌肉发生了松弛, 使膝关节稳定性下降, 此时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髌骨和股四头肌, 因而髌骨周缘腱止部和髌韧带所承受的前拉张力以及髌、股骨相应关节面所承受的挤压应力较大, 若半蹲位发力或扭转活动时, 周缘腱止部和髌韧带所承受的牵拉张力更大。膝关节在135°以后, 关节软骨的磨损程度最大因此膝关节长期处于半蹲或双膝内收半蹲状态下运动, 致使髌骨周围张腱过度牵张或挤挫而导致髌股关节软骨、髌周末端结构、脂肪垫、滑膜及韧带的慢性劳损。其实人体自身的免疫调节功能和疲劳的恢复能力是很强大的, 只是由于过度的运动或训练致使膝关节相应部位的疲劳积累未得到及时的消除或正规的治疗, 产生的疲劳积累效应现象, 而又因髌骨自身的解剖结构及特点所决定目前对髌骨劳损尚无特效疗法, 本文多注重练治结合, 因此想通过本文使热爱运动的人们以及从事体育专项的人群充分了解髌骨劳损的损伤机制和治疗, 对运动训练及损伤后的康复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2、髌骨劳损的诊治

2.1、诊断

(1) 临床症状。

(1) 早期 (轻度) 软骨面产生了黄色或灰色的小结节, 滑膜有轻度的充血, 肿胀, 分泌增多等炎性反应, 大运动量后关节腔中积液现象明显, 还会出现膝关节酸软无力或指压时膝痛等现象。

(2) 中期 (中度) 髌骨软骨表面出现细小裂纹, 甚至向四周呈放射状延伸, 形成似龟背的裂纹, 同时股骨软骨面可能发生变性、碎裂, 滑膜的炎症继续发展;关节液分泌增多, 关节腔内在液体潴留周围其他软组织也可以有炎性反应。此阶段一般走路不疼, 上下楼梯或半蹲时有疼痛, 并且运动后疼痛加剧。

(3) 后期 (重度) 变性龟裂的髌软骨和股软骨发生剥离、脱落, 存留在关节腔中, 游离在关节腔内的软骨碎块形成关节鼠, 软骨脱落后骨面不平, 以后由于骨质增生可以形成骨刺, 骨膜增生肥厚, 分泌减少, 但此时病变的滑膜对滑液的吸收减少更显著, 所以关节腔中就积聚了较多的滑液。此阶段静立时膝关节也会疼痛, 不能负重, 走路时也疼痛甚至跛行, 有时还会出现关节绞锁现象, 功能有明显障碍。

(2) 体征。

根据上述临床症状及表现, 以及患者所从事的职业或工种, 一般很容易诊断, 另外还可以通过下列常用检查手法进一步确诊。

(1) 髌骨研磨试验 (+)

(2) 单腿下蹲试验 (+)

(3) 推髌抗阻试验 (+)

(4) 抗阻伸膝试验 (+)

3、髌骨劳损的治疗

由于髌骨解剖结构以及该病损伤的致病特点,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一般采取练治结合。

(1) 针灸:取阿是穴、膝眼、犊鼻、鹤顶、足三里或阿是穴、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等交替针刺, 得气后留针;配合电针治疗仪先选连续波再选断续波, 15-20min/次。

(2) 推拿:以刮法为主, 刮髌骨周缘, 再辅助点按、拿揉等手法作用于髌周软组织, 按摩后让患者伸屈膝关节20-30次, 走动5-1分钟效果更好。

(3) 理疗:红外线, 可配合中药治疗, 20min/次;微波, 功率60-80W, 20min/次。

(4) 中药热敷:红花30g、归尾30g、生川乌30g、自然铜30g马钱子30g、生姜片5片、甘草30g, 以上药物用白酒浸泡, 浸泡时酒量应满过药物, 浸泡一周后方可使用。

(5) 功能锻炼:a.轻度劳损:一般采用坐姿踝部挂重物举小腿练习或仰卧举腿, 以加强股四头肌及斜束的力量, 一周2次, 每次组×2min, 一月后症状基本消除;b.中度劳损:作负重蹲起提踵练习, 每天2-3次, 每次6组×10次, 再训练之余也可采用静力半蹲等辅助练习;c.重度劳损:一般使股四头肌绷紧, 进行直、慢抬腿静力半蹲 (130°左右) 练习等, 每日两次, 每次5组, 每组2min, 半蹲角度于130°左右逐步减小止90°, 坚持至力竭, 慢慢伸直膝关节放松股四头肌。

4、典型病例报道

在笔者接诊的数十例运动损伤患者中, 大多数都有或轻或重的髌骨劳损, 程度不一, 以轻度劳损居多。轻度劳损患者给其教了一些简单有效的手法以及指导性的功能锻炼, 多数1月后均见效且症状基本消除。对较严重的患者制定了正规系统的治疗方案, 疗效均显著。接诊的髌骨劳损患者的治疗方案大都类似, 现举1例双膝关节均有不同程度劳损的患者的治疗方案加以说明。

4.1、一般资料

王某, 男, 26岁, 健身中心网球教练, 该患者从事网球6-7年之久, 近半年来总感觉膝关节不适。接诊时, 患者主诉走路时不疼, 上下台阶或半蹲时疼痛明显。打球时, 膝关节打软不能快速移动, 伴有疼痛, 常感心有余而力不足;膝关节略微肿胀, 推髌抗阻试验 (++) ;髌骨研磨试验 (++) , 股四头肌肌力Ⅱ级, 疼痛2个月左右。

4.2、治疗

(1) 针灸:阿是穴、血海、梁丘、足三里或阿是穴、犊鼻、膝眼、鹤顶、阳陵泉等交替针刺, 配合电针治疗仪, 先连续波后断续波, 每次15-20min, 每天1次, 1个疗程后隔天1次。

(2) 推拿:在电针后, 先做一般性大面积的膝关节按摩, 再以刮法为主, 挂髌尖及侧缘, 5-10min/次。

(3) 理疗+中药:采用的是如上所述的方药, 将药酒浸在纱布上, 敷在髌骨上, 再用红外线照射, 每次20-30min。

(4) 功能锻炼:蹲马步 (脚尖内扣, 130°左右) , 每次3-5组每组2min, 每天早晚各一次;坐姿踝部挂重物举小腿, 每周2-次, 每次6组×10次。

4.3、疗效

1周后疼痛明显减轻, 推髌抗阻试验 (+) , 打球时间较长时, 膝关节仍会疼痛, 3周后症状基本消除。嘱患者尽量减少运动量, 继续坚持以上的功能锻炼。

5、结语

髌骨为人体最大的籽骨, 除边缘分布有较少的毛细血管网外其组织营养主要依靠关节液滋养, 一旦急性损伤, 若边缘损伤按照上述正规系统的治疗完全可以痊愈, 若损伤更为严重时, 保守疗法几乎不可能使其痊愈, 而需手术治疗, 这在多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已得到证实。另外有些患者在初期治疗时, 治疗效果明显, 症状大为减轻甚至基本消失而终止治疗, 导致劳损的重复发作。建议从事体育运动项目的人群, 在运动量不能减少的情况下, 应尽量做好自身的医务监督, 推髌抗阻以及刮髌骨前缘而引起疼痛者, 应尽早采取上述相应的防治手段, 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吉.篮、排球运动员髌骨劳损机理与治疗方法的探讨[J].湖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8, 20 (2) .

[2]王尧鸣.浅析篮球运动中的髌骨劳损[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1) .

[3]李明, 何玲.篮球运动中膝关节髌骨劳损的体育康复方法[J].科技资讯, 2007.

[4]李先勇.篮球运动中的髌骨劳损及处理[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6 (2) .

[5]王予彬, 王人卫主编.运动创伤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

运动性腰肌劳损 篇7

1、篮球运动中膝关节髌骨劳损形成的病因

1.1、髌骨软骨症的损伤机制

膝盖半孔, 反向多次反复弯曲和扩展, 导致髌骨和股骨关节面引起的异常断裂和摩擦的影响, 这就会直接导致后膝关节关节软骨的磨损程度加大。 因为这里是股四头肌收缩点, 但股二头肌肌肉、肌腱和膜也参与活动, 由于同时产生强烈的收缩, 使髌骨关节表面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异常多次摩擦, 并使一部分软骨骨表面的破坏和退化。篮球运动在上篮过程中, 大多是由于克劳奇的有功负载过度和膝关节软骨表面在生理载荷下, 重复穿或轻微损害。运动训练安排不科学, 不合理和过度的运动都会导致膝关节髌骨劳损。或者就是运动员在受伤之后突然增加膝关节负荷或运动也会导致膝关节髌骨的损伤。

1.2、髌周缘腱止装置损伤机制

当膝关节处于屈曲状态时, 股四头肌和髌腱外围压力也会随之增加。多次与股四头肌收缩, 如长时间运动或者突然大量运动都会导致膝并且外力损伤也是导致疾病形成只要原因。 大多数患者虽然没有明显的损伤病史, 但是在运动过程中生血肿, 都是小血管有慢性炎症。而脂肪组织周围的肌腱附件炎性水肿反应更大, 肌腱纤维的变形有时会出现钙化或者骨化等现象。 这就是在篮球运动过程中, 膝关节髌骨损伤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髌周缘腱止装置的损伤。

2、篮球运动中膝关节髌骨劳损的体育康复疗法

2.1、等长练习方法

在篮球运动中膝关节髌骨劳损的康复疗法中, 最重要的就是等长练习方法, 其不仅能够使肌肉的整体力量得到提升, 还能够有效的防止在篮球运动关节的损伤或脱节。 等长练习的方法最早是用于篮球运动过程中膝关节髌骨损伤的早期治疗, 其主要作用就是提升肌肉的力量, 使肌肉和各个关节之间都能够一直拥有足够的张力。主要锻炼的过程就是在膝关节之间的肌肉收缩时, 在不改变肌肉长度的前提下, 提升肌肉的整体张力, 从而保证膝关节减少摩擦和不必要的运动, 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防止膝关节的损伤。膝关节髌骨在出现损伤时, 就可以通过等长练习方法, 将肌肉的张力的力量进行相应的提升, 从而使膝关节不再承受那么大的摩擦力和压力, 使用肌肉的张力和力量来减少膝关节的二度损伤, 从而使膝关节髌骨的损伤情况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改善。

2.2、等张练习方法

等张运动练习方法指的其实就是膝关节肌肉收缩时, 在改变膝关节肌肉长度前提下, 提升膝关节肌肉的张力。这种治疗的主要功能是膝关节髌骨应变发展后提升膝关节肌肉的力量, 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篮球运动中, 弯曲膝盖外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时关节一直都处于松弛, 膝关节周围失去支持和保护, 从而容易引起膝关节肌肉和张力的失衡。 等张练习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治疗膝盖韧带拉伤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急性损伤。

2.3、膝关节股四头肌练习方法

膝关节股四头肌的练习方法主要分两种。 一种是静力半蹲式练习方法。 静力半蹲式练习方法主要就是指股四头肌在保持静力的前提下, 进行半蹲、抬腿等练习。通过静力半蹲式练习方法将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提升股四头肌的运动量, 但是在练习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不能突然之间增加运动量, 这样会使股四头肌的压力过大, 反而不利于膝关节髌骨的锻炼。在练习过程中, 可以每日或者每周的方式进行递增运动量, 最初的运动量要根据实际实际身体情况进行制定, 每日递增的运动量也要随着运动成果进行逐渐递增,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体练习效果。另外一种就是负重静蹲方法。负重静蹲练习方法主要练习方式就是借助哑铃或者具有一定重量的物体进行静蹲, 这样能够通过负重和静蹲锻炼到各个关节。负重的重量不能过重也不能太过于轻, 总重量是练习者体重的三分之一就可以。在练习过程中, 要每日定好一定的运动量, 并且需要每日逐渐递增, 从而使膝关节髌骨的整体张力提升, 并且减少一定的摩擦力。另外膝关节髌骨损伤的运动者在进行相关练习时, 可以使用不负重静蹲或者是负少量的重量进行静蹲,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防止膝关节髌骨二次损伤。在练习过程中, 可以尽可能的提升对股四头肌力量和张力的练习, 减少对膝关节髌骨的反复摩擦, 从而使膝关节髌骨损伤的情况可以得到改善。

3、篮球运动中膝关节髌骨劳损的预防措施

3.1、运动前做好充分准备

在篮球运动过程中, 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一定要做好对各个关节和身体的热身运动, 因为身体如果长时间不运动, 各个关节特别是膝关节会出现干涩的现象, 如果一旦忽然加大对膝关节髌骨的摩擦, 就会导致膝关节髌骨损伤的概率和损伤程度。

3.2、运动前加强对关节的锻炼

在任何运动中, 肌肉虽然占据很大一部分, 但是更重要的是膝关节髌骨, 因为人体本身就是由多个关节组成的, 缺失任何一个关节, 人都不可能灵活的运动, 甚至连最基本的行走都无法实现。所以在运动之前一定要加强对各个关节的锻炼, 只有将各个关节进行充分的锻炼, 才能够保证膝关节髌骨在实际运动过程中, 不会发生损伤。

3.3、提高安全意识

现如今大部分篮球运动员或者是篮球爱好者安全意识都非常匮乏, 大多数都认为自己身强体壮, 这种程度的运动并不算什么, 并且篮球运动需要的就是挥洒汗水, 在篮球场尽情的奔跑和跳跃, 不需要顾及那么多, 但是这种思想观念就是导致篮球运动经常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所以一定要加强运动员的安全意识, 只有运动员本身具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 才能够提升篮球运动的安全系数, 保证膝关节髌骨能够减少摩擦和损伤。

4、结束语

在所有的体育项目练习或者实际运动过程中, 都会出现不可避免的膝关节髌骨的损伤。 其中篮球运动是对膝关节髌骨损伤最严重的一个体育项目。根本原因就是篮球运动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起跳、奔跑、转身等动作, 这就会对膝关节髌骨造成一定的摩擦和损伤。所以在篮球运动过程中, 一定要加强对关节的锻炼, 运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提高运动员的安全意识, 运动量也不宜过大, 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膝关节髌骨的损伤和摩擦。

参考文献

[1]施朝阳.篮球运动中膝关节髌骨劳损的体育康复方法[J].湖北体育科技, 2013, 06.

[2]李明, 何玲.篮球运动中膝关节髌骨劳损的体育康复方法[J].科技资讯, 2012, 08.

[3]徐小敏.江苏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10.

[4]高万钧.河北省普通高校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及致因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 2011.

腰肌劳损按摩治疗效果观察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97例, 男58例, 女39例, 年龄21~63岁。其中绝大多数均做过CT等影像学检查, 以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等腰骶部的软组织和骨关节病变。

2 按摩手法治疗

2.1 治疗原则

舒筋活血, 温经通络, 解痉止痛。

2.2 常用穴位

肾腧、大肠腧、命门、八髎、秩边、居髎、环跳、委中、阳陵泉。

2.3 常用手法

推法、揉法、按法、拨法、擦发和摇法。

2.4 操作

患者俯卧位, 医师位于其侧。在腰骶部自上而下施以手掌或掌根推揉法5~7遍, 然后沿脊柱两侧的肌肉处改用肘拨法及拇指或肘部按揉法, 主要施术于肾腧、大肠腧、秩边、居髎、环跳和委中等穴位。再用俯卧位摇腰法以充分放松腰骶部的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 并用擦法横擦腰骶部, 重点是命门、八髎等穴位, 以透热为度。最后患者仰卧位, 以按揉阳陵泉和下肢抖法结束治疗。如在腰肌劳损的急性发作阶段, 可加用侧卧位的腰部斜搬法, 并加大肘拨和俯卧位摇腰法的力度。

3 典型病例

患者, 男32岁, 建筑工人, 2012年4月8日就诊。患者自诉两三年前感觉腰部不适和酸痛无力, 劳累后加重, 休息后减轻甚至消失。当时感觉不严重, 对工作和生活影响不大所以没有治疗, 近来腰部酸痛逐渐加重, 特别是早晨起床后最严重。检查, 腰部脊柱两侧的肌肉紧张, 左侧重于右侧, 脊突无偏歪, 腰椎生理弧度存在, 腰骶部有广泛压痛, 但没有明显而具体的压痛点。根据上述症状和体征, 诊断为慢性腰肌劳损采用前述手法每天治疗1次, 8次后病情有所好转, 17次后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 建议患者改隔天治疗1次。共27次痊愈。至今随访没有复发。

4 讨论

腰部长期过度负重, 或长时间维持某种姿势, 如久坐、久立和长期弯腰工作, 使腰部的肌肉、韧带持久的处于紧张状态。急性腰扭伤后失治、误治损伤未能恢复, 或反复多次轻微的扭伤, 导致局部肌肉、筋膜组织受损。腰脊柱先天性结构异常, 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和椎弓根裂等都可造成腰骶部肌肉、韧带的平衡失调。还有外感风寒湿斜等, 这些都是引起慢性腰肌劳损的常见原因。中医学认为, 风寒湿斜侵袭腰部使气血运行阻滞, 不通则痛。所以慢性腰肌劳损常表现为腰骶部酸痛, 时轻时重, 劳累后加重, 休息时减轻, 并且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总之长期反复积累性损伤和易复发是腰肌劳损的特点, 这就决定了腰肌劳损的发生是渐进性的, 而且病程发展十分缓慢。

慢性腰肌劳损是按摩临床的常见病, 通过手法可以起到解除肌肉痉挛, 改善肌肉营养, 促进组织修复, 松解粘连和消炎止痛等作用。多年来笔者在治疗本病时, 将其分为腰肌劳损的急性发作阶段和非急性发作阶段。急性发作阶段应以解除肌肉痉挛, 松解粘连和消炎止痛为主, 待其症状缓解后在转入非极性发作阶段的治疗, 而非急性发作阶段的治疗则以改善肌肉营养, 促进组织修复和消炎止痛为主。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提示患者, 不要长期保持一个姿势, 注意纠正习惯性的不良姿势。除腰肌劳损的急性发作阶段外, 平时要加强腰骶部肌肉的功能锻炼, 如前俯后仰, 左右侧曲和俯卧撑等。笔者认为, 只要辨证准确而又能恰当的运用按摩手法, 就能达到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的目的。这就是中医学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 这一治疗原则在本病中的具体应用。

苗药对腰肌劳损的研究综述 篇9

苗医经典是嘎娄陡佳(苗语),苗族医学核心是两纲五经。苗药把所有复杂的伤病和药物进行了高度概括,两纲五经是将疾病分为冷病、热病;药物分为冷药、热药,疾病分三十六大证、七十二疾,形成了纲、经、证、疾的基本理论模式,真正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在苗族医学里,腰痛是嘎丢蒙,发病原由是由于:风毒、寒毒、湿毒侵袭人体,以致血凝气滞,气血失调,风寒湿毒入经,气血凝滞,阻遏脉络,血流不通,从而造成肌肉、筋骨、关节、腰腿等,发生酸、胀、肿痈、麻木,甚至伸屈不利。意外伤寒,血脉淤滞,肌肉筋骨受损;腰腿关节肿痛;再则外伤或风、寒、湿、热入侵,血脉不通,久成热毒,阻滞血脉,形成疼痛[1]。其分为冷经腰痛和热经腰痛,冷经腰痛的主要症状是冬季及下雨天腰部冷痛发紧,热敷后痛减,遇冷转侧不利,睡后起床疼痛加重,或腰部酸软(嘎秀修)四肢无力,劳动后更甚,或头昏,耳鸣(松内),失眠。热经腰痛的主要症状是腰部疼痛,口苦,心烦闷热,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转侧腑仰不便或疼痛加剧,尿黄,量少。

在现代医学领域里,腰肌劳损,又名腰背部肌肉损伤综合征、腰背部纤维织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力劳动的时间大大增加,腰肌劳损等一些文明病悄然而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日常生活中,长期的固定体位或不良姿势,很容易造成腰肌劳损,腰肌劳损主要是腰部软组织堆积性慢性损伤所致,轻者引起肌纤维变性,重者可逐渐撕裂,出现水肿、出血,继之发生纤维化,局部触诊时可扣及条索状或近圆形硬结。

腰肌劳损的症状与诊断一般情况下是部分病人有急性腰扭伤未彻底治疗的历史。有些病人有腰部活动过多、密度过大或长期弯腰作业或遭受风寒的病史。腰骶部一侧或两侧酸胀、疼痛、软弱无力,怕做洗衣、扫地等弯腰动作。疼痛时轻时重,准备活动后疼痛减轻,运动训练后加重,经休息又减轻。并与天气变化有关,遇寒冷和潮湿,腰部酸胀明显。久站久坐腰部发胀,常需变换体位或用拳叩击腰部即感舒适。部分病人夜间疼痛加重,盗汗,会阴和肛周有牵张感,影响睡眠。有的病人疼痛,可以牵涉到臀部或大腿后部,多不超过膝关节。检查:病人腰部前屈和后仰受限,腰部生理曲线可发生改变。腰肌弹性降低,肌肉痉挛。压痛点常在第五腰椎和第一骶椎棘突之间,髂嵴后四分之一和骶骨背面骶棘肌附着处。部分病人第三腰椎横突部压痛明显,并能触及质硬的包块。严重病人,有一侧或两侧骶棘痉挛,呈板或条索状,压痛较甚,范围广。

在治疗腰肌劳损的方法比较多,常见的有:1)按摩治疗:按压命门、肾俞、腰眼、大肠俞、环跳、委中穴位,在两侧背肌用重手法提拿,用强手法按揉,每手法5-10遍。与此配合,术者用前臂在腰背用滚法,以局部有热感为宜,刺激肌肉,促进血流通。2)中药治疗:内服术桂散,每次3克,每日2-3次;或服虎潜丸,每次6克,每日2-3次。3)封闭疗法:用1%普鲁卡因4ml,醋酸强的松龙25ml,做痛点封闭,5-7天1次,可注射3-5次。4)针灸治疗:取肾俞、腰阳关、命门、腰眼、八髎、环跳、委中、昆仑等穴。每次选用3-4穴,可针亦可灸。5)火罐治疗:风湿性腰痛者,用火罐治疗效果较好。先在腰背部拔走罐,反复刮动。使皮肤潮红,然后在痛点及穴位上拔定罐,留罐约20分钟。

而在苗药治疗腰痛的方法有外敷和水煎服,本文主要介绍以苗药外敷来治疗腰肌劳损,外敷的处方为娜薏(又名黄山药)15g、珍豆莴播(又名枸杞)10g、双肾草10g、嘎炯布梭学嘎八(又名见血飞)12g、佳莪浠(又名淫羊藿)20g。该处方能祛风散寒、壮腰、温经止痛。

娜薏又名黄山药别名为黄姜、姜黄草、知母山药、小哨姜黄、老虎姜,性热,味甜,微辛,属热药。能旭嘎凯沓痂(清热解毒)、替笨档蒙(理气止痛);珍豆莴播又名枸杞别名为苟起子、枸杞红实、甜菜子、西枸杞、狗奶子、红青椒等,性热、味甜,属热药,能任复奈波(补气壮阳)、布丢(补肾);嘎炯布梭学嘎八又名见血飞别名麻药,性冷、味苦,属冷药,能滇劫档蒙(祛风止痛)、滇丢象泱安(散瘀消肿)、泱安沓痂(消肿解毒);佳莪浠又名淫羊藿别名仙灵脾、羊藿、羊藿叶、三枝九叶等,性热、味辣、甜,属热药,能布丢(补肾)、炯带松(强筋骨)、洼内滇劫(祛风湿)。

72例腰肌劳损临床分析 篇10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21-01

腰肌劳损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腰肌劳损在部队军人中发病率居高不下(我团军人发病率为6.3%),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分析研究腰肌劳损的发病相关因素,探求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对维持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统计分析了我团2012~2014年全部72例腰肌劳损患者资料,发现军人腰肌劳损的发生与以下几种因素密切相关。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012年~2014年我卫生队共收治腰肌劳损患者72例,占两年伤病员总数的6.3%。2012年共37例,2013年共35例,年度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男62例,女10例,由于本单位女兵较少,男女病患比例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17岁~35岁,平均25.5岁。病程7天~2年,平均6.3个月。复诊病例26例。2月~3月份,共计发病16例。10月~11月份,共计发病17例。具有确切体重指数者共计62例。经综合治疗后,随访1年,治愈65例,治愈率90.3%;复发7例,复发率9.7%。(2014年我团腰肌劳损发病率为3.5%)

2. 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2. 1 与春、秋季节有关。

研究分析发现,72例患者中,2月~3月份,共计发病16例。10月~11月份,共计发病17例。两个阶段累计发生33例,占发病总数的45.8%。同时,26例复诊病例中,发生在这两个阶段者共16例,占复诊总人数的59.3%。这两个时间段,一在春天,一在秋天,天气变化多端,时冷时热。官兵高强度训练时大汗淋漓,毛孔大开,风寒邪气乘机而入,盘踞在腰部导致发病。

2. 2 与高强度训练有关。

上述统计资料业已证实,军人腰肌劳损的发生具有季节性特点。不过,这一特点也与军人职业特点有关。由于我单位在这两时段分别进行入伍训练阶段考核和年终训练考核,所以各营连训练强度明显加大。高强度训练导致腰背部肌肉长期紧张、疲劳,局部免疫力下降,为风寒湿等邪气的入侵埋下了伏笔。这表明高强度训练与腰肌劳损的发生具有重要关联。

2. 3 与久立、久坐有关。

笔者对患者工作性质作了统计,结果显示存在久坐、久立因素的人员共计35例,占发病总数的48.6%。中医认为,“久坐伤肉,久立伤骨”。脾主肉,腰部肌群为脾所主。腰为肾之府,腰部也为肾所主。久立、久坐常常会伤及脾肾,从而损伤腰部。所以久立、久坐与腰肌劳损的发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2. 4 与体重不达标有关。

根据1997年WHO公布的体重指数标准,成人正常BMI为18.5~24.9。这62例具有确切体重指数的患者中,BMI>24.9者,共计13例,占20.9%。BMI<18.5者,共计5例,占8.1%。体重不达标者共计18例,达29%。由此可见,体重超重或偏轻,均能促进腰肌劳损的发生。

2. 5 与寒湿侵袭有关。

笔者单位驻地在新疆喀什地区,地处西北边陲。中医认为,西方应秋季,天气冷凉;北方应冬季,天气寒冷。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说,“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所以西北气候阴寒。腰部肌肉为脾所主;腰为肾之府,又为肾所主。脾主湿,肾主寒,同气相求,所以寒湿之邪容易侵袭腰部,盘踞为病。

2. 6 与不良情绪有关。

72例病患均来自天南海北。未婚者,与家人天各一方;已婚者,与爱人两地分居。加之高强度的训练、战备、执勤,精神紧张,心情压抑,难免抑郁伤肝。中医认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必先实脾”(详见《金匮要略》)。肝气不舒,必克伐脾土;脾主四肢、肌肉,脾主湿。因此,脾虚湿停,寒湿浸渍肌肉。肝主筋,肌腱、筋膜等弹力组织均属于筋,肝郁则筋失所养,筋的功能自然会下降。所以,不良的情绪也在腰肌劳损的病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 讨论

腰肌劳损是基层官兵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往往表现为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对部队平时战斗力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探索腰肌劳损的发病相关因素,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可辅助维持部队战斗力。通过上述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军人腰肌劳损的发生,与春秋季节、高强度训练强度、久立、久坐、体重不达标、寒湿侵袭、不良情绪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又以疲劳和寒湿侵袭最为关键。部队高强度的训练,以及久立、久坐等值勤工作,和体重不达标,均可导致腰背部肌肉及筋骨疲劳。熊正英等研究证实,肌肉经长时间的紧张伸展状态,肌膜表面结构功能发生改变,T管活动与肌质网Ca2+释放的偶联发生变化,肌质网Ca2+释放与其重摄取及横桥的周期速率发生变化,致使肌丝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肌肉疲劳[1]。肌肉疲劳,最终会导致脾虚。体重超重或消瘦,也均与脾虚有关:脾虚导致水湿内停,则生成肥胖;脾虚减少了水谷精微物质的吸收,则导致消瘦。筋骨疲劳,最终导致肝肾的亏虚。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勇者气行而已,怯者则著而为病”。当脾和肝肾亏虚时,腰部肌群及筋骨抵抗力下降,寒湿邪气就会乘虚而入。寒主收引,寒主痛;湿性重浊粘滞。所以,寒湿邪气既导致经络收引不通则痛,又导致病情缠绵,不容易治愈。因此,治疗上我们针对上述致病因素,采取休息制动、推拿按摩、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控制体重、心理疏导等综合手段,取得满意疗效(治愈率达90.3%)。但腰肌劳损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随访1年仍有9.7%复发率,预防较治疗更有意义。针对预防,我们积极与领导沟通,及时调整个人训练强度,个别调换工作岗位,调整考核时段,以及加大健康宣传,提倡避寒,少进食生冷饮食,控制体重,开展心理咨询等措施,明显的降低了本单位腰肌劳损的发病率(2014年发病率为3.5%)。笔者归纳总结的腰肌劳损发病相关因素,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论证。具体防治措施需因人、因地制宜,但也可聊作参考。

参考文献

运动性腰肌劳损 篇1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门诊接诊的部队汽车司机76例,均为男性,年龄19岁~35岁,驾龄1年~17年不等。主诉腰痛,部分患者腰部活动受限,查体不同程度存在腰骶部肌肉有硬结,依据外科临床诊断标准,腰肌劳损诊断明确,病程1年~12年。

1.2 方法

采用中药热敷配合手法治疗的方法,每次中药热敷30 min~50 min,热敷后手法按摩30 min~40 min,连续8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2 d,病情较轻者治疗2~3个疗程,病情较重者治疗4~5个疗程。

1.2.1 热敷中药方

自制外敷中药,药物组成:当归15 g、丹参15 g、红花15 g、透骨草25 g、川乌12 g、草乌12 g、乳香15 g、没药15 g、虎杖15 g、艾叶15 g、牛膝15 g、大黄15 g、花椒10 g。将上述药物一起打成粗粉末,倒入50~100 m L陈醋搅拌成膏状,加3~4段5 cm长的葱白,将药膏装入布袋,放入蒸笼内蒸30 min,晾至55~65℃,置于腰骶部疼痛部位热敷。为保持热敷包的热度,可采用2个热敷包轮换。每个热敷包可用3~4次。

1.2.2 腰骶部肌筋膜先扩张后剥离手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左侧,前臂交叉,左手置于在患者左侧腰椎外侧,右手置于患者第8~12肋骨处,双手相反用力向两端扩展,以扩张腰部浅层筋膜,治疗15 min~20 min。浅层筋膜扩张后,术者左手张开,置于患者左侧腰椎棘突旁,拇指与竖脊肌平行。右手5指并拢,掌根压于左手拇指上。双手同时用力,向深层按压,并做与竖脊肌垂直方向的弹拨。从胸椎至腰骶部,力量由轻到重,由浅入深,反复弹拨,治疗15 min~20 min。同样的手法作用于患者右侧腰骶部。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腰痛消失,功能恢复。好转:腰痛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无效:腰痛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跟踪随访5个月~7个月,治愈63例,占82.9%;好转11例,占14.5%;无效2例,占2.6%,总有效率达到97.4%。

3 讨论

腰肌劳损是由于腰部劳累过度,身体运动不平衡,日积月累而逐渐发生的微细肌纤维部分损伤,是肌肉、筋膜与软组织的慢性病变,改善腰部循环、消除粘连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所在[1]。部队汽车司机由于运输任务重,长时间处于坐位,造成腰部肌肉劳累,加上汽车颠簸、速度急剧变化造成急性损伤,长期作用引起腰部软组织变性、瘢痕粘连,导致腰肌劳损。笔者治疗方法中,中药热敷具有温经散寒、软坚散结、舒筋活血的作用;手法能解除腰肌痉挛,调整小关节紊乱,纠正腰椎间力的平衡,调整骨缝,促进腰部血液循环,解除循环、营养的障碍,使受累神经功能改善,从而减轻疼痛,改善症状[2]。而且本疗法无需特殊医疗设备,操作技术简单,无毒副作用,安全性强。长期在外执行任务的部队汽车司机可以采取携带中药自行热敷,与同伴相互手法按摩的方式进行治疗。此法解决了因长期执行任务没有相对集中时间进行正规治疗的问题,适合基层部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昕.慢性腰肌劳损的综合康复治疗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8, 4 (12) :59.

上一篇:提速战略下一篇:机械化生产农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