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腹泻原因

2024-08-11

婴儿腹泻原因(通用14篇)

婴儿腹泻原因 篇1

婴儿腹泻的原因

引起婴幼儿腹泻有许多原因,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为非感染性因素造成的,如饮食喂养不当或天气变化均可引起腹泻。饮食方面引起的腹泻包括进食过多或过少;食物成分改变,加糖过多(反之,糖分摄入过少易引起便秘);添加辅食过快,引起不适,天气炎热时给孩子断奶等。天气变化如孩子受凉,可使肠到功能紊乱;气候炎热可使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不良引起腹泻。

另一类为感染性因素造成的,另一类为感染性因素造成的,,使细菌进入体内造成腹泻;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致使肠到菌群失调引起腹泻;小儿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泌尿系统感染、咽炎等病时,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影响,均可造成腹泻。

宝宝腹泻吃什么好的快?

1、煮苹果:煮透的苹果有收敛的作用,每天给宝宝吃一个,有助于缓解宝宝拉肚子的情况。煮苹果时要隔水煮,或者加些冰糖,这样宝宝比较喜欢吃。

2、蛋黄膳:将鸡蛋煮熟后去壳和蛋白,用蛋黄放在锅内小火熬炼取油,1岁内婴儿每天一个蛋黄油,分2—3次服,3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腹泻,并有补脾益胃止泻作用。

3、焦米汤: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炒到颜色发黄,再加适量的水和糖,然后烧成糊状就可以了。米粉加水以后再加热,它的炭化结构有较好的吸附止泻作用。

4、胡萝卜汤:胡萝卜是碱性食物,所含的果胶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肠粘膜上的细菌和毒素,是一种良好的止泻食物。

5、栗糊膳:用3—5个栗子,去壳捣烂,加水煮成糊状,加糖调味后食用,每天2—3次,有温中止泻作用。另外还有桔枣茶、胡萝卜汤等均有健脾止泻作用。

6、稀饭:当宝宝拉肚子时,多给宝宝喝稀饭,既容易消化,又有营养。宝宝拉肚子时不要吃过硬的食物。在熬稀饭时要熬的烂一些比较好。

7、软面条:当宝宝拉肚子情况出现好转时,可以给宝宝煮些烂乎的面条,适当加一些青菜。这样能进一步给宝宝补充营养,宝宝吃了也比较好消化。

8、喝姜茶:当宝宝肚子受凉引起拉肚子时,可以给宝宝熬制些姜茶,要把姜切成碎末,煮开水后放入姜末,然后放入少量的熟茶,每天给宝宝喝一些能缓解宝宝拉肚子的症状。

9、山楂麦芽水:当宝宝因消化不良引起拉肚子时,可以给宝宝煮些山楂麦芽水喝,效果不错,麦芽要选用炒熟的,山楂3—5个就可以了。再加上些红糖比较好。

婴儿腹泻原因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此项研究为横断面调查,调查地区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和牡丹江市二个城区、海林市和富裕县二个农村共计4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招募340对0~11月龄符合条件的乳母及婴儿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收集到1 368对数据信息,实际有效为1 332对,有效率达到97.44%。(1)纳入标准:自我评价身体健康的20~35岁不吸烟、不饮酒,且正在母乳喂哺单胎健康婴儿的乳母。(2)排除标准:患乳腺炎、感染性疾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HIV感染)、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心血管疾病、精神系统疾病、癌症及其他恶性消耗性疾病,或者目前正在参加其他营养或药物干预研究、不能回答问题的乳母。

1.2 内容与方法

问卷调查采取面访形式,分乳母和婴儿健康状况两部分。其中乳母健康状况包括乳母基本信息、生活行为方式等,婴儿健康情况包括出生信息、近两周的健康状况、喂养状况及世界卫生组织婴儿喂养指标量表[10]。本次针对乳母的基本状况、怀孕状况、生活行为方式(每天被动吸烟天数、恢复工作、动态身体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睡眠时间及质量、每天好心情)及婴儿健康状况等可能对婴儿腹泻两周患病有影响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1.3 腹泻定义

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11]。本调查中以乳母回忆近二周内婴儿出现排便次数增多且大便性状改变症状作为两周腹泻患病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双录入和校对,采用SAS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可能影响婴儿腹泻的因素进行一般性描述、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中乳母不同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行为、婴儿的健康状况对腹泻两周患病的分布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婴儿是否腹泻两周患病为应变量,以乳母的基本情况、孕产情况、生活行为方式和婴儿的基本情况、喂养及辅食添加等变量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纳入黑龙江省四市县929对乳母及其11个月以下的婴儿进行分析。婴儿腹泻两周患病率为14.9%(138人),婴儿平均月龄为(2.9±3.1)月,平均出生体重为(3454.6±462.4)g。男婴为473人(53.4%),女婴为456人(46.6%)。其中6.8%(63人)的婴儿为早产儿,33.2%(308人)的婴儿已添加辅食。乳母的平均年龄为(27.4±3.9)岁,94.7%(880人)的乳母是汉族,文化程度主要以初中41.3%(384人)和大专20.0%(186人)为主,职业以专业技术人员(18.9%)和家务(20.1%)及其他(23.0%)类型为主。86.7%(807人)的乳母为初产妇,31.9%(296人)的乳母有过敏史,96.9%(901人)的乳母在县级及以上保健院或医院分娩,69.1%(642人)的乳母采取剖宫产,另30.1%(284人)采取自然分娩和人工辅助分娩。

2.2 单因素分析

乳母被动吸烟者占23.6%(219人),而9.4%(87人)的乳母每天被动吸烟超过15min以上;12.7%(118人)已经恢复工作;每天身体活动在3小时以上者占47.4%(444人);参与户外活动的乳母占40.5%(376人);乳母睡眠时间在6~8小时的为52.5%(488人),大于8小时的占28.4%(264人),乳母自我感觉睡眠质量好,57.3%(532人)的乳母近一周每天都有好心情等。将以上人口学特征、怀孕分娩情况及乳母生活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除表1中列出的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logistic回归分析

以11个月内婴儿近两周内是否患腹泻为因变量,将乳母生活地区、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社会学人口特征,乳母过敏史、分娩机构和分娩方式,初产与否,乳母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心情、恢复工作、身体和户外活动等生活方式,婴儿的性别,月龄、出生体重、早产儿与否,哺乳方式,出生第一口食物是否为母乳、辅食添加等基本情况逐一分析后,采用逐步法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见表2。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乳母生活在县城地区相对于中心城市其婴儿腹泻两周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1,P<0.05),并且县城地区婴儿腹泻两周患病风险是中心城市的41%(OR=0.41,95%CI:0.26~0.64),不同职业类型乳母间存在差异(χ2=20.94,P<0.05),乳母从事办事员及有关人员工作的婴儿腹泻两周患病危险性是担任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3.09倍(OR=3.09,95%CI:1.08~8.84),工作乳母相较于休息乳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因婴儿腹泻是乳母回忆和主观判断而非临床诊断结果,乳母对婴儿高关注度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选择偏倚;不同月龄组间婴儿腹泻两周患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94,P<0.05),1~6、6~11月龄婴儿腹泻两周患病风险分别是1月龄以下的2.80倍(OR=2.80,95%CI:1.69~4.65)和3.17倍(OR=3.17,95%CI:2.03~4.95),这可能与婴儿月龄增加,母乳中的免疫保护因子减弱,婴儿与外环境接触增加等因素相关。

分析认为,早产儿相较于足月儿腹泻两周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这与早产儿自身的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消化酶活性低、营养需要多、吃奶量相对较大、胃肠道负担增加有关;婴儿开始添加辅食相对未添加辅食的腹泻两周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3,P<0.05),说明有些婴儿腹泻发生与辅食添加不合理有关[12];初产妇相对于经产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1,P<0.05),提示可能与初产妇缺乏育儿技能和知识有关;乳母户外活动累计时间不同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1,P<0.05)。

综上所述,婴儿腹泻两周患病与婴儿月龄增长、乳母职业类型、生活地区相关。乳母的生活方式行为对婴儿腹泻两周患病的影响不显著,原因是本研究乳母来自条件性招募,生活方式及行为相对健康,从而得出乳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行为对婴儿腹泻两周患病具有保护性,这与马丽萍等的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处。另外,本项目调查对象均为招募,而非随机抽样,在样本代表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3],相关结论有待进一步探讨。

婴儿腹泻的家庭治疗 篇3

一、自制止泻饮料

大部分腹泻患儿病情较轻,不发热或热度不高,不吐或呕吐次数少。可根据下面提供的配方,自制成止泻饮料,即可治疗。即使是一些较重的患儿,也可用此饮料辅助治疗,补充水份。

配方:绿茶3克(约一小撮,其他茶亦可),白糖20克(约一食匙多一点)、食盐0.5~1克(如大黄豆粒大小)、生姜1~2片,山楂5克(或市售的山楂片4~5片),煎成200毫升,代茶频服。

注意:1.若服后小儿过度兴奋,可减少茶叶的量。2.腹泻时间较长的,把白糖改为市售的葡萄糖粉。

二、自施药物外治

小儿服药往往比较困难,特别是有呕吐症状的患儿,常令家长们头痛,这里介绍两种治疗方法,可免去这一烦恼。

1药物泡脚法;

去药房买“鬼针草”(别名一把针、刺针草)一两,煎水500毫升,倒入一只小桶里(如果水少可添加开水),先用药液的热汽熏小儿的双足,待药水温热不烫手后,再将小儿双足放入水中浸洗,泡脚时药液不要漫到双膝,如此浸洗,每日一次,每次10分钟以上,连用三天。药液可以连续使用。对急性腹泻有治疗作用。

2药物敷脐法;

①丁香粉2克、肉桂粉2克,等量混匀(药房有售),取适量以温水调和,敷于脐上(脐孔大小面积),再贴上小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一次。换药时,先将脐部清洗干净,揩千晾干,过一会再上药。注意,若皮肤出现明显的红晕,要停止使用。此法可治疗一些慢性腹泻。

2也可取市售的成药“行军散”,每次半支,救脐方法同上。可用于病程较短的腹泻。

三、自行推拿按摩

1搓摩腹部法:

此法主要用手各种泄泻引起的腹胀。

用普通酒精(或米酒)250克,内浸大葱6~7根(或香葱,要去黄叶、外皮,洗净),灯芯草一扎(药店有售),文火炖热,令患儿仰卧,医者把炖热的大葱、灯芯草置于掌中,搓摩患儿腹部,自上而下或成圆圈形搓摩,如果大葱、灯芯草冷了,可放入酒精中炖熟再用,如此反复搓摩,一般每次10~20分钟,直至腹胀缓解为止。

2推拿疗法:

此法适于各种腹泻,疗效较好,其手法简单易学,患儿的家长可学着操作,同样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操作时先将手搓热,同时注意动作轻柔。

具体探作方法:推脾土穴、大肠穴各2分钟,摩腔5分钟,揉脐5分钟,揉足三里10次,揉龟尾30次,捏脊8次(每捏脊一次,沿脊柱自上而下用手指擦抹一次),摩腰背5~10次。(所选穴位如图一所示。)

操作所用的手法简介如下。

①推法:用拇指面(正、侧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直线运动。

②摩法:用掌面在选定部位作旋转回环避动。

③揉法:用指端(食、中、拇指均可)在选定的穴位上贴住皮肤,带_功皮肉作盘旋运动。

④捏脊:双手半握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放在食指前部之上,拣后贴住病几皮肤,拇,食指夹卷提拿皮肉。自脊柱的底部尾椎处两旁开始,双手交替向上,直至大椎两旁,患几呈俯卧姿势,或抱卧在另一人的腿上。如图二

婴儿腹泻原因 篇4

为何总打嗝

1.太紧张

试着回忆,最近是否有什么事吓到孩子了,让他过度紧张,如果孩子持续紧张,身体就需要更多的氧气,宝宝的小嘴便会不断吸取空气,不停打嗝。

2.受凉

倘若没有其他疾病的干扰,孩子忽然不断地高声打嗝,此时需要格外留意,这多数是宝宝向你发出的受凉信号。

3.喝奶过多或者奶水过凉

宝宝饮食不当也是诱因,给宝宝喝太多的奶或者宝宝喝奶太快,便会吸入大量空气,打嗝不断。此外给宝宝喝的奶太凉,喂食了过多的寒性药物,继而干扰了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胃气上逆,也会引发打嗝。

4.哭泣后进食

宝宝忽然大哭或者被惊醒,哭闹起来,妈咪通常会用喂奶来应对,而宝宝在不断地哽噎与喝奶中周旋,自然就会打嗝了。但这种打嗝一般为自发的,并不会产生过多不适,稍等片刻就会恢复,无需太过紧张。

婴儿打嗝有什么危害

婴儿打嗝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导致宝宝打嗝的原因多是父母护理不当所致。宝宝与成人一样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层被称为“膈肌”很薄的肌肉,它把胸腔和腹腔分隔开来,起到分隔和保护胸、腹腔器官的作用。

与成人不同的是,宝宝以腹式呼吸为主,膈肌是婴儿呼吸肌的一部分。当膈肌收缩时,胸腔扩大,引起吸气动作;膈肌松弛时,胸腔容量减少,引起呼气动作。

当宝宝吃奶过快或吸入冷空气时,都会使植物神经受到刺激,从而使膈肌发生突然收缩,引起迅速吸气并发出嗝的一声,当有节律地发出此种声音时,就是所谓的婴儿打嗝了。

宝宝如果外感风寒,寒热之气逆而不顺,俗话说是“喝了冷风”而诱发打嗝;如果宝宝乳食不节制,或吃了生冷奶水或过服寒凉药物则气滞不行,脾胃功能减弱、气机升降失常而使胃气上逆动膈而诱发打嗝;吃得过快或惊哭后吃奶,不恰当的时机哺乳会造成宝宝哽噎而诱发打嗝。

宝宝打嗝是由横膈膜肌肉突然的强力收缩造成的,同时还会伴随不自主的“嗝”声。新生儿打嗝多为良性自限性打嗝,没有成人那种难受感,“打”一会儿就会好的。

婴儿打嗝怎么办

打嗝是多数新生儿常见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胎儿的神经发育还不太完善以及吸入冷空气所致。

当然对新生儿打嗝应该以预防为主,小儿在啼哭气郁之进度不宜进食,吃奶时要有正确的姿势体位,吃母乳的新生儿,如母乳很充足,进食时,应避免使乳汁流得过快。添妈妈不要在宝宝哭得很厉害的时候喂奶。

如果宝宝因吃奶后腹部胀气,放下平躺时会打嗝。这是因为奶瓶开口小,婴儿在吸奶的时候,因用力吸而吞入太多的空气,造成了胀气现象,因此爸妈可以在宝宝喝完奶之后,多抱一会儿,轻轻拍宝宝背部,或是轻柔按摩腹部来帮助排气,可以预防宝宝打嗝及溢奶。

试着少量多餐的喂食法,或喂食后抱起宝宝拍背以加强排气。喂一点温开水或以有趣的活动来转移婴儿的注意力,也可以改善宝宝打嗝症状。

如果宝宝频繁地打嗝,同时并有食欲变差、体重减轻或频繁呕吐,就应该带宝宝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其实应该是没有任何有效的方式来停止婴儿打嗝,尤其是不确定为什么会发生打嗝的时候。

宝宝若无疾病而突然打嗝,一般无需作处理,通常打一会儿就可自行停止,除非发作时间较长,连续5―10分钟。

测量婴儿哭闹的原因 篇5

生理性婴儿哭闹的特点为无疾病时的哭声常常由轻逐渐转响,哭声洪亮,去除了因素后哭声停止,多数由生理性原因引起。

1、饥饿、口渴

由饥饿引起的以3个月以内的婴儿为多见,如母乳不足,奶粉冲得过稀或二次喂奶时间间隔太长。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若不及时补充水份可因口渴而哭闹。

2、湿、痒、冷、热

尿布湿后没有及时更换是引起哭闹的常见原因。过冷、过热可使婴儿不适。面部或躯体皮肤的湿疹,在热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痒而引起哭闹。小虫叮咬后局部奇痒。

3、衣着不当

新生儿包扎过紧或衣服大小限制活动或影响呼吸;内衣薄,外面穿着粗毛衣,可因毛线刺激皮肤而引起不适。

4、大小便前

经过训练的婴儿,常常以哭泣来表示想要大便或小便。如有的婴儿于半夜因膀胱充盈,在熟睡中突然哭叫表示要解小便。

5、周围无人

婴儿睡醒后发现周围无人而感到寂寞,以哭的方式吸引亲人与他作陪。

二、病理性婴儿哭闹

病理性婴儿哭闹的特点为哭闹剧烈,时间长,哭声尖或特别低沉,哭闹常与某些症状或体征同时出现。

比较常见的疾病有:

1、口腔溃疡

多数在喂奶或进食,尤其吃热的食物时出现哭闹,常伴流口涎。

2、鼻塞

有鼻塞的婴儿因饥饿而哭,吃奶后立即停止,然而因鼻塞而影响呼吸,必需停止吸吮而用口呼吸,又因吃不到奶而哭闹,形成哭哭吃吃,吃吃哭哭的局面。

3、脑部疾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或脑膜炎时出现一阵阵尖叫样啼哭声,音调高,哭声、急而无回声。大一些的婴儿在脑膜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颅内高压时因头痛而哭闹。同时用手击打头部或撞头于墙壁或木门上。

4、中耳炎

外耳道疮肿。吃奶时当耳朵贴到母亲身体时或者牵拉婴儿耳朵时出现哭闹。

5、皮肤摺溃烂

当摩擦腋下、颈部、腹股沟处皮肤时出现哭闹。

6、蛲虫病

蛲虫于夜间爬出肛门口排卵,刺激肛门周围及阴道白而引起奇痒,无法人睡,这种哭闹常常发生在半夜。

7、泌尿道感染

如尿道口炎、膀胱炎于排尿时因尿痛而哭。

8、肛裂

排便时哭叫,往往大便坚硬干燥,同时有鲜血滴出。

9、腹痛

引起腹痛的原因比较多。肠套叠多见于婴儿,哭闹为阵发性,同时出现面色苍白,呕吐,排出的大便像果酱样。急性阑尾炎时表现为持续性哭吵。嵌顿性腹股沟疝因疝嵌住剧痛而哭,同时用手抚摸嵌顿的部位。肠痉孪引起的腹痛哭声尖,时间可长可短,哭时两腿屈曲。

10、咽后壁脓肿

哭声像小鸭子叫,常有颈部强直、怕冷、发热。咽喉部部分梗阻,婴儿不愿吸乳,言语发音不清。

婴儿哭闹的检查:

1、检查婴儿是否处于饥饿状态

(1)哭声短而有力,比较有规律,渐渐急促;

(2)3-4个小时需要喂奶一次,间隔时间不能太久;

(3)经常性1-2小时就哭闹,有可能是一次性奶量不够。

2、检查婴儿尿布是否湿了

(1)如果纸尿裤太沉,婴儿会很不舒服就会哭闹;

(2)如果婴儿的屁股有红屁股的现象,抹点护臀霜;

(3)揾裤如果湿了,一定要及时更换。

3、检查婴儿身上是否有异样

(1)妈妈要看婴儿身上是不是出疹子了;

(2)婴儿打防针的地方是不是有红肿现象;

(3)婴儿有没有被蚊虫叮咬。

4、仅仅是婴儿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

(1)几声缓慢而拖长的哭声打头阵,声音较低发自喉咙;

(2)经常陪婴儿玩耍,消除他的寂寞感;

(3)一般情况下,抱起来就没事了。

5、检查婴儿鼻子是否通畅

(1)婴儿鼻子容易堵塞,需要经常清理;

(2)可以借助小工具,比如小棉签,吸鼻器等;

(3)使用工具时一定不能太深入,避免弄伤婴儿。

6、有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腹胀

(1)来得突然,第一声又长又响,之后屏息,接着大哭;

(2)摸摸小肚子是不是硬邦邦的;

(3)可以吃一些助消化的药物。

7、婴儿是不是穿的太多或太少

(1)要根据室内的温度及时给婴儿增减衣物;

(2)太多或太少都会让婴儿感到不适;

(3)原则上婴儿的衣服和大人同步即可。

8、婴儿可能是想睡觉

(1)哭声不太大,有规律,比较缠绵,甚至有些不安;

(2)让婴儿做一些缓慢的或有节奏的运动;

(3)讲一些抚慰的话帮助婴儿放松或让他睡觉。

9、周围环境安静与否以及温度是否合适

(1)家中过于嘈杂,会让婴儿哭闹、烦躁不安的;

(2)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尽量保持安静;

婴儿逗人喜爱的原因 篇6

婴儿

婴儿逗人喜爱的原因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为什么婴儿的样子大家见了都觉得可爱?为什么有的婴儿要比别的婴儿更令人怜爱?上世纪40年代,奥地利动物学家、197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洛伦兹通过实验,归纳出了构成婴儿的可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大圆头;大而突出的额头(锛儿头);位置在头部的中线之下的大眼睛;短小、胖乎乎的四肢和手脚;圆胖的体形;柔软、有弹性的皮肤;肥嘟嘟的两颊;动作笨拙。此外,大瞳仁、小鼻子、细眉毛、酒窝等身体特征和天真、好奇、调皮等性格也被认为很可爱。

那些强烈地体现出这些特征的婴儿会被认为特别漂亮可爱、脆弱无助,会让大人不由自主地萌生怜爱之心,情不自禁地表现出关爱之举,例如低头察看、抚摸、轻拍、尖着嗓子叫小名昵称等等。面对这样的婴儿,大人会消除戒心,感到亲密、温暖,很容易形成感情纽带。这些反应是与生俱来的,不管是在哪种文化环境中长大的人都普遍具有。

婴儿并不是为了吸引大人而进化出这些可爱的特征的。这些特征大多是婴儿在发育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例如,为了拥有人类那颗巨大的大脑,婴儿在出生后大脑还要持续快速地发育,这就使得婴儿有相对较大、较圆的脑袋。婴儿眼睛的位置较低,随着两颊和下巴一带的骨头的发育,眼睛位置才逐渐往上移。婴儿鼻子里的软骨组织还未发育好,所以鼻子显得小而扁平。婴儿胖乎乎的肢体和柔软的皮肤,是在为身体的生长留下余地。婴儿的动作显得笨拙,是因为要让肌肉群的运动达到协调,需要经过数年的练习。

婴儿的可爱特征不是“有目的”地进化出来的,但是这些特征能在大人心中激发可爱的感觉,则是进化而来的,原因很简单:如果大人觉得他们的婴儿的这些特征很可爱,就会更愿意去保护、照顾他们,婴儿就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基因也能得到更好的传播。那些不觉得这些特征可爱的人的基因将难以遗传下来,而被淘汰掉。

成人的这种感情超越了血缘。我们不仅觉得自己的婴儿可爱,也会觉得别人家的婴儿可爱。因此,领养婴儿在人类社会特别盛行,而杀戮婴儿则被视为最无人性的残忍行径之一。

这种感情也超越了物种界限。人类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有相近的发育过程,它们的幼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和人类婴儿相近的特征。因此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的幼仔都让人觉得很可爱。随着幼兽的逐渐长大,其可爱程度也逐渐降低。某些动物即使在成年后仍然具有人类婴儿的某些特征,它们就成了最受欢迎的可爱动物,例如大熊猫、树袋熊。

当然,这些动物并不是为了讨好人类而进化出那些可爱的特征,而是由于其他原因。大熊猫以竹子为食,为了能咀嚼竹子,需要有高度发达的嘴巴肌肉和臼齿,因此有了大而圆的脑袋。大熊猫的黑眼眶让它的眼睛显得很大,这和它的四肢黑色皮毛一样,可能是起到伪装作用,让大熊猫在竹林里进食时,能与斑驳的竹林背景融为一体,不容易被发现。这些另有来历的特征,碰巧符合了人类对可爱的标准。这些可爱的野生动物是进化的偶然产物,但是人类也有意识地按可爱的标准培育出类似波斯猫、哈巴狗的宠物。

这种感情甚至也超越了生物与死物的界限。即使是死的东西,只要具有婴儿的某些特征,也会让人觉得可爱。甚至简单到把一大一小两块圆石头叠在一起,或者一个微笑符号:-),都会让人觉得可爱。艺术家和商人在设计卡通形象、玩具和吉祥物时,充分地利用了这个人性的弱点。最著名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和最流行的布玩具泰迪熊,都经历了一个从真实性逐渐向可爱性转化的过程。当米老鼠于1928年首次在银幕上出现的时候,它还很像老鼠,此后迪斯尼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让它“婴儿化”:头、脑门、眼睛变大,耳朵位置靠后,四肢变粗……变得越来越可爱,但也越来越不像老鼠。泰迪熊在20世纪初上市时,身体部位的比例很接近一头真实的小熊。此后逐渐向婴儿特征靠拢:眼睛变大、前额变高、口鼻变短。只不过泰迪熊的演变并非某个人的创作,而是市场竞争的结果,那些更像婴儿的泰迪熊销路会更好,市场占的份额会更大,就像是一种自然选择。

婴儿腹泻原因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本院儿科门诊及住院诊治, 年龄在0~18个月的急性腹泻患儿328例, 男183例, 女145例, 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其中, 0~6个月85例, 6~12个月127例, 12~18个月116例。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 呈蛋花汤样便、黄稀水样便等, 无脓血。按喂养方式不同分为母乳喂养组201例, 人工喂养组127例。

1.2 检测方法

⑴粪便检测:收集婴儿就诊时的新鲜粪便样本328份。每份样本分为2部分, 一部分行粪便常规检验, 镜检有形成分、大便潜血和大便细菌培养, 检验依据国家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关于粪便样本处理和鉴定的相关规定;一部分行轮状病毒定性检验, 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 (胶体金法) , 依照说明书规定, 取少量粪便样本溶于0.9%生理盐水中, 搅拌混匀, 静置或离心后取粪便上清液, 滴加于加样处, 静待10 min后判定结果, 如测试条出现2条红线, 即判定为RV结果阳性。⑵母乳检测:母乳喂养组采集母乳标本201份, 4℃离心后, 去中间层液体, 同样采用胶体金法检测RV。

1.3 统计学方法

各种数据均采用临床医学统计学助手V3.0数字统计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均用表示, 采用t检验, 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粪便RV、大便常规结果

在328份粪便样本中共检出RV 103份, 占31.4%。其中在母乳喂养组201例中, 粪便RV阳性55份, 病毒检出率为27.4%;在人工喂养组127例中, 粪便RV阳性48份, 病毒检出率为37.8%, 母乳喂养组RV阳性率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03例RV感染患儿均存在稀便, 伴发热或呕吐46例, 其中轻度腹泻 (肠胃症状为主, 无脱水、全身酸中毒70例, 重度腹泻 (肠胃道症状伴随脱水、全身酸中毒) 33例。48例大便常规阴性;53例见脂肪球;9例潜血阳性。

2.2 RV感染年龄、季节分布情况

在粪便中检测出RV的103例患儿中, 年龄以6~12个月比例最高, 为47例, 占45.6%;12~18个月次之, 为39例, 占37.9%, 见表1。发病季节分布:发生在1~4月16例, 占15.5%;5~6月1例, 占0.97%;7~9月3例, 占29.1%;10~12月83例, 占80.6%。

2.3 母乳RV检出结果

在母乳喂养组201例婴儿中, 母乳中RV阳性56例, 占27.9%, 见表2。

3 讨论

自19世纪70年代RV被首次发现与婴儿腹泻有关后, RV很快被证明是儿科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原体, 同时还可引起心肌损害、呼吸系统感染和神经系统症状等[2]。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A组RV每年约引起全世界1.3亿例儿童感染肠胃炎, 其中死亡近100万例, 以发展中国家最为显著, 尤其是年龄为6~23个月的患儿患病率最高。

本研究采用胶体金法检测RV, 以胶体金为标记物, 针对A组RV的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 检测样本中的RV抗原。当形成抗体—抗原—金标记抗体复合物时, 则出现红色反应线条, 测试区与参照区均出现红线则表示阳性。胶体金法具有快速、灵敏和简便等优点, 但有时会出现假阳性, 如必要可在胶体金法的基础上行RT-PCR检测[3]。

实验结果表明, 在本组328例0~18个月的急性腹泻患儿中, 轮状病毒抗原感染阳性率为31.4%。其中母乳喂养组病毒检出率为27.4%, 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组病毒检出率37.8% (P<0.05) , 与相关报道类似[4]。反映出母乳喂养可显著降低RV致急性腹泻, 可能与母乳中含有多种非特异抗体, 婴儿通过母乳喂养获得相应抗体, 可在一定阶段、一定程度上保护婴儿对抗外界抗原侵扰有关。在母乳喂养组, 0~6个月婴儿RV检出率为15.1%, 显著低于6~12个月患儿的RV检出率33.3% (P<0.05) , 亦低于12~18个月患儿的RV检出率30.1%。分析可能与0~6个月婴儿仅能依靠母乳获得抗体, 而6~18个月患儿部分依靠自身免疫系统, 但免疫系统又不完善有关。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入组母乳喂养的201例婴儿中, 母乳中RV携带的阳性率为27.9%, 与相关报道类似[5]。通过母乳RV阳性与婴儿粪便RV阳性的关系分析可知, 粪便RV阳性的婴儿占56例母乳RV阳性的89.3% (50/56) , 显著高于粪便RV阳性但母乳RV阴性的3.4% (5/145) 。说明母乳在保护婴儿的同时, 另一方面也是RV的传播媒介。如母亲感染RV或护理不当, 容易使携带RV的乳汁进入婴儿消化道, 造成RV腹泻。

从发病季节来看, 以10~12月发病率最高, 占全部RV致急性腹泻的80.0%以上[6]。故在高发季节, 应加强对母乳中是否含有RV的监测, 以尽量防止病毒通过母乳传播。

参考文献

[1]聂青和.感染性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 9 (8) :925-946.

[2]蒋琦, 赵子充.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多系统损害的临床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 (8) :124-125.

[3]莫非, 张敏, 周黔, 等.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粪便检查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2, 27 (6) :471.

[4]陈艳萍, 魏涛, 刘慧, 等.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母乳喂养的相关性研究[J].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5, 18 (6) :503-505.

[5]顾蓁, 沈华琴.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 2010, 28 (1) :57-60.

婴儿腹泻原因 篇8

【关键词】 母乳;抗生素;婴儿;腹泻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1]。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某些小婴儿首次腹泻与其乳母服用抗生素有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108例临床资料为2011-01至2013-06我院儿科门诊腹泻患儿,年龄2月龄至6月龄,男60例,女48例,均为首次腹泻。采集病史,无喂养不当、护理不当及服药史,其母亲正在服用抗生素,其中应用头孢类38例、青霉素54例、大环内酯类16例。

1.2 临床表现 大便每日2-8次不等,呈黄色稀水样,尿量略有减少,64例表现轻度脱水征。乳母服用头孢类药物后平均2.5天患儿出现腹泻,服用青霉素类药物后平均3天患儿出现腹泻,服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平均1天患儿出现腹泻。

1.3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儿均行血常规、超敏CRP及大便常规、大便涂片检查,108例患儿血常规均无炎症征象、超敏CRP均正常,大便常规有24例见少许白细胞,其余84例未见炎症细胞、大便涂片均未发现致病菌。

1.4 治疗方法 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0人两组均予蒙脱石1/3包tid、培菲康0.5包bid治疗,葡萄糖酸锌10mgqd,有脱水症状者予以口服补液;观察组嘱其母亲停用抗生素,不能停用者嘱暂停母乳喂养,对照组继续母乳喂养。

2 结 果

观察组58例患儿有44例于2天内腹泻止,4例疗程长的5天腹泻止,平均疗程2.8天;对照组9例于4天内腹泻止,其余46例给予停母乳后,继服上述药物治疗,其中24例2天腹泻止,18例3天止,余4例于4天止,平均疗程7.8天。疗效有显著差异性,同时显示所报道婴儿首次腹泻与其乳母服用抗生素有关。

3 讨 论

笔者发现与其乳母服用抗生素引起腹泻患儿多见于2-6月龄婴儿,且为首次腹泻,病情较轻,无全身中毒症状,暂停母乳后,门诊治疗疗程短,预后好。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均可通过乳汁分泌,头孢类药物未经母乳分泌,可能其在体内分解物通过乳汁分泌,致病因素考虑为其母亲服用抗生素通过乳汁分泌间接予患儿服用所致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AAD)是应用抗生素后继发腹泻,为常见的药物副反应,典型的发生率AAD为5%-35%[2]。其原因与抗生素应用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胃肠蠕动加快、肠道粘膜损伤有关。婴幼儿胃酸度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肠道分泌型IgA较低,补体水平低,对外界环境变化耐受力差,使用抗生素后容易发生AAD。抗生素致患儿腹泻机制为:抗生素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使多糖发酵成短链脂肪酸减少,未经发酵的多糖不易被吸收,积聚在肠道内引起渗透性腹泻;抗生素的直接作用可使肠粘膜损害、肠上皮纤毛萎缩及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吸收障碍性腹泻。

治疗方面给予暂停母乳,服用蒙脱石、培菲康、葡萄糖酸锌、口服补液疗效肯定,疗程短预后好。

参考文献

[1] 王卫平.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1.

婴儿口臭是什么原因 篇9

一、乳臭未干:

以乳类食品为主食、或爱吃肉不爱吃菜的小宝宝,因为食物都是蛋白质,所以胃肠道产生的氨气、吲哚和胺类增多,也特别容易口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乳臭未干”。不过,这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口臭。

二、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宝宝口腔粘膜及舌的边缘,常是白色溃疡,周围有红晕,碰到的话会十分疼痛,特别是吃了酸、咸、辣的食物时,疼痛更加厉害,患口腔溃疡的小宝宝更易发生口臭,并常伴有血涎。口腔溃疡病因复杂,不一定就是因为上火,很可能和宝宝偏食有关。

三、消化不良:

当宝宝吃零食过多、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吃了不洁净的食物时,加重了胃肠负担,损伤了脾胃,造成胃肠道疾病以及消化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的情况时,孩子就会表现出厌食、口臭、便秘等症状。

四、唾液减少:

水和唾液在口腔中可润滑粘膜、清除微生物,维持口腔内环境。如果宝宝不注意补充水分,口腔中的水和唾液减少,口腔干燥,细菌分解释放、挥发性产物增多,小嘴巴就会发出臭味。

五、不良习惯:

妈妈们有没有每天给宝宝清洁口腔呢?如果没有给宝宝建立口腔清洁或刷牙的好习惯,小嘴巴当然会散发出不洁的气味。当口腔内有积奶或积存的食物残渣未能及时洗净,或嵌塞于牙间隙和龋洞中的食物发酵腐败,产生的吲哚、硫氢基及胺类就会散发出异味或臭味。

六、发生炎症:

龋齿或牙龈炎:牙龈炎或嵌塞于龋齿洞和牙间隙中的食物发酵腐败,从而发出异味或臭味。从而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如气管炎、肺炎、肺脓疡、支气管扩张等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消化不良产生异味,或者疾病本身导致呼出气体可带腐烂臭味。鼻源性疾病:如鼻炎、鼻窦炎,宝宝玩耍时把异物塞入鼻腔发生腐败,或者鼻窦炎也会引起口腔异味;此外某些患有中耳炎的宝宝也会有口臭。

养成良好习惯,让宝贝远离“小臭嘴”

在日常作息中,妈咪们要督促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宝宝真正的远离“小臭嘴”哦!

好习惯1:多喝开水

妈咪要督促和培养宝宝多喝些开水,以保持口腔湿润和环境的清洁,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这样,孩子才能“口吐芬芳”,远离疾病。妈妈最好能保证宝宝每天至少喝5杯水!

好习惯2:保证食具清洁

宝宝所用的食具、奶具等要经常清洁消毒,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就要多注意乳头的洁净卫生,减少致病菌的感染,防止胃肠和口腔等疾病的发生。

好习惯3:及时吃药

当发现宝宝有口臭时,妈妈最好带他到医院做个检查,排除宝宝患有消化不良、龋齿、鼻腔、口腔、牙周炎等疾病的可能,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药物调理。当病变治愈时,宝宝的口臭也就会自行消失了。在治疗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好习惯4:口腔要卫生

刷牙是保持口腔洁净、防止口腔疾病、远离口臭最有效的方法。2岁以上的宝宝就可以自己学会刷牙了,不过,为了保证有效刷牙,还得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在这一阶段,妈妈要培养他早晚刷牙的好习惯才是首要!

好习惯5:睡前停食

婴儿晚上哭闹是什么原因 篇10

1、长牙痛

宝宝从5个月开始长牙,到2岁半长全,宝宝有时因为长牙带来的不适而哭吵。注意观察宝宝的脸颊、下巴,如果有明显的口水红疹、牙龈肿大、触痛及轻微发烧等,就要考虑是否有长牙疼痛困扰着宝宝。

应对方法:可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缓解宝宝的不适。待宝宝牙齿长出后,睡眠会自然好转。

2、憋尿

尤其是男宝宝,因憋尿,膀胱饱满的刺激使宝宝感到不适,于是宝宝就会表现为睡觉不踏实、来回翻身、伴哭吵。解尿后,宝宝会继续安静地睡觉。不要在宝宝临睡前半小时给宝宝进乳、水太多,否则入眠后半小时~2小时之间,宝宝会解尿3~4次。

应对方法:如果您掌握了宝宝解尿的时间规律,也可以主动在一定时间,提前给宝宝换尿布或把尿,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宝宝因排尿引起的哭吵。

3、鼻塞

小宝宝常出现吃奶时的鼻塞,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宝宝,或是感冒的宝宝。宝宝鼻腔中有很大的鼻痂,会使鼻腔阻塞,迫使宝宝用嘴呼吸。这样,干燥的空气刺激咽部,造成咳嗽等不适,就会引起宝宝突然大哭。

应对方法:要学会用清水滴注或用器具清理鼻腔,软化鼻痂,清除鼻腔中的阻塞物后,宝宝才能顺利地吸吮,继续安然入眠。

4、外界刺激

卧室中的刺激物,可能使宝宝的呼吸道发生过敏、阻塞,因而发生哭吵。刺激物可来源于香烟味、痱子粉、驱蚊花露水、油漆等。

应对方法:爸妈不要在卧室或者宝宝经常活动的地方抽烟;平时妈妈抱宝宝的时候也不要擦香水;装修和家具尽量简单。

5、噪音

噪音当宝宝处于浅睡眠阶段,或者处于深睡眠进入浅睡眠的过程中,凡是突然的、音量大的、不熟悉的声音,均可以惊醒宝宝,引起大哭大闹。

应对方法:宝宝睡前保持室内安静,将窗帘拉下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6、感冒患感冒的宝宝半夜容易醒来哭吵。因为感冒可造成宝宝的呼吸道阻塞及全身的不适,应对症处理,尽快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7、发烧

如果宝宝在发烧时,感觉不舒服也会不断哭闹。

应对方法:父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解热的方法或解热剂,给宝宝尽早解热,进行降温护理,以免引起高热惊厥。

8、肠道疾病

生炎热的夏、秋季节,经常会因吃不适的食物引起宝宝过敏或腹部不适,宝宝就会在夜间焦躁不安,甚至哭闹。

应对方法:此时要注意宝宝的腹部会不会有胀气、包块、拒按、频繁大便的情况。如果有,父母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9、突然的母子分离

由于妈妈或看护人的突然离别、更换,造成宝宝情感上的安全感、焦虑情绪,就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半夜啼哭,且在白天很黏人。

应对方法:护理人需多拍拍、抱抱,新切地小声说话安扶宝宝,使宝宝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10、父母或照顾者的情绪变化

如果是与宝宝接触最亲密的人,尤其是妈妈,情绪不稳定,比如生气、沮丧、失眠、紧张和焦虑等,往往也容易“传染”给宝宝;如果有家庭关系变故、人员之间冲突或者搬家等情况,都会使孩子处于情绪紧张状态,因而哭吵。

应对方法:希望所有看护宝宝的人,爱护宝宝,不要把不良的情绪变化“接种”给还不懂事的小宝宝,影响宝宝一生的心理发育。

11、过分地活动

宝宝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抑制功能较弱。所以如果白天受到过强的刺激或晚上睡前有过过于激烈的活动,都会使宝宝在睡眠时,大脑仍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引发在睡眠中的突然哭闹,似做恶梦一般。

应对方法:注意在睡前不要让宝宝活动过多,使大脑过度兴奋;以保证宝宝有一个好的睡眠。

12、房间室温不合适

室内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4℃,太热或太冷,或给宝宝穿的、盖的太多、太厚,使宝宝在睡眠中烦躁或把被子蹬掉,继而感觉寒冷,也会导致宝宝出现哭吵。

婴儿哭闹怎么办:

1宝宝半夜哭闹,妈妈可先在一旁静静观察孩子。如果一听哭闹就赶紧过去哄,很可能会给宝宝养成习惯。如果不急于去哄,可能哭闹两声又自己睡着了。

2宝宝一直哭闹,先不要着急开灯,轻轻的拍拍宝宝,让宝宝在黑暗和安静中自行睡去。或把身体靠近下宝宝,让其感受下妈妈体温,都不行再尝试喂奶。

3如果宝宝依旧亢奋,可开一个昏暗的小灯,让他自己玩自己的,不要陪他玩乐。爸妈可尝试“假睡”,给他一种现在不是玩乐时间的印象。

4白天多带宝宝进行户外运动,多晒阳光。晚上睡眠质量会更好,哭闹自然会减少。

5固定宝宝起床时间,上床睡觉时间。6个月以后的宝宝,上午1-2小时,下午1-2小时,晚上11个小时左右即可。

夏季腹泻,查清原因再用药 篇11

细菌性腹泻:饮食不洁是病因

【病因】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徐秀英指出,夏季腹泻以细菌性腹泻较为多见。它是由于人体受到了如大肠杆菌、沙门菌、肉毒杆菌等细菌侵扰产生的腹泻。引起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是在街头、饭店等吃了不卫生的食物,或者是吃了隔夜腐坏的食物。

【主要症状】 表现症状有腹痛,排便后腹痛可以缓解。有的病人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化验检查可以发现血中白细胞增加,大便中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因为大便次数增多,水分的排出也相应增多,所以严重的腹泻可以造成脱水的状态,引起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一些病人虽然腹泻很快就控制了,但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肠功能紊乱。有基础病的,如糖尿病,腹泻后还会出现血糖代谢的紊乱。

【对策】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细菌性腹泻?徐医生建议患者先回忆一下自己腹泻前吃了什么东西。由于夏季人们喜欢外出吃饭,有的时候因为饮食不洁出现了腹泻,这类腹泻多是细菌性腹泻。

临床上,治疗细菌性腹泻的常用抗生素有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药物等。徐医生建议,出现腹泻最好不要擅自用药。由于引发细菌性腹泻的病原不同,患者最好及时去医院进行病原诊断后,再根据不同病原,选用不同的抗生素进行有效治疗。

另外,炎炎夏日,避免不了吃冰箱里的食物。为了避免细菌性腹泻,尽量不要长时间在冰箱存放食物。分开存放生熟食物,用保鲜盒或保鲜膜分别装好,避免交叉污染。從冰箱里取出的食物一般要加热15分钟以上,才能彻底灭杀细菌,放心食用。

病毒性腹泻:不能乱用抗生素

【病因】 病毒性腹泻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大多由轮状病毒引起。病毒直接侵袭肠黏膜,使受损的肠绒毛变平变短,吸收面积减少,吸收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腹泻。病毒性腹泻主要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也可通过水源传播或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 腹泻物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不含血或黏液。每天腹泻五六次,甚至更多。发病初期可有轻度呕吐,并且还会出现发热和食欲减退。

【对策】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同时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服用口服补液盐。徐医生指出,病毒性腹泻患者不能乱用抗生素。因为在人的肠道中生长着许多种细菌,它们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在肠道内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的生态环境,维护着人体的健康。乱用抗生素,会把对人体有益的细菌杀死,导致菌群失调,那些对抗生素不敏感的葡萄球菌、条件致病性大肠杆菌等会失去制约,乘机大肆繁殖,引起菌群失调性腹泻。

功能性腹泻: 多注意腹部保暖

【病因】 为了避暑,很多人夜晚睡觉时喜欢睡凉席,并且开着窗户睡觉,有时夏天夜晚天气较凉,着凉后就容易引起功能性腹泻。吹电风扇和空调的人群极易引起功能性腹泻。

【主要症状】 脐周疼痛、肠鸣,排出稀水样黄便。多数患者排出几次后可自愈,也有多达十来次的。功能性腹泻通常可以不用吃药,渐渐地就会痊愈了。疼痛厉害时可以用些解痉药或收敛药。如水泻次数较多,可以口服补液,以补充水、盐。不必使用抗生素。

【对策】为了避免功能性腹泻发生,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肚脐和后背盖好,以免着凉引起功能性腹泻。徐医生说,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机体免疫力较弱,更容易引起功能性腹泻。

消化不良性腹泻: 节制饮食

【病因】 多是由于饮食不当或是肠胃不好导致的。

【主要症状】 患者排出溏薄酸臭的大便,伴有恶心、嗳气、腹胀、排臭屁等。

【对策】节制饮食并服用含有消化酶的制剂。这种腹泻并非肠道细菌感染所致,如果服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破坏原来肠道菌群的平衡,甚至可能继发真菌性肠炎、伪膜性肠炎等。

徐医生建议,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不主张禁食,以免导致营养不良,应多吃些有营养、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腹泻期间应避免油腻、含纤维丰富、高糖、易产气及刺激性强的食物。

【小贴士】

徐医生提示,患者如出现以下症状,需到肠道门诊就医。

1.成人腹泻持续48小时以上。

2.5岁以下的儿童或老人出现严重的腹泻。

3.大便中带有脓血或大便呈柏油状。

4.伴有发烧、腹痛、虚弱、持续性呕吐、头晕等症状。

5.有脱水症状,例如口唇干燥、口渴、皮肤弹性差、尿少或者无尿、心率加快、意识模糊等。

婴儿食物过敏的原因及预防 篇12

关键词:婴儿,食物过敏,预防,干预

近年来, 儿童患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成逐年增高的趋势, 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食物过敏可能增加生命后期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率。因此积极探索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原因, 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是预防和降低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 应引起全社会, 尤其是儿科医师及儿童保健医师的高度重视。

食物过敏在儿童中有相当高的发病率。据欧美资料, 9岁以下儿童发病率约为7%~8%, 学龄前儿童, 特别是婴幼儿更容易发生食物过敏。1岁以内婴儿牛奶过敏的发生率为2%~7.5%[1]。但国内尚无确切的统计数据。据卫凤蕾[2]研究显示96.88%的湿疹患儿血清中至少有一种食物性过敏原。说明食物过敏是婴儿湿疹的一个重要因素。据刘恩梅[3]等研究表明:40%的湿疹患儿发展成为过敏性哮喘和 (或) 过敏性结膜炎。所以积极预防婴儿食物过敏显得尤为重要。

至19世纪30年代Arthur Coca提出食物过敏的概念以来人们不断研究食物过敏发生的机制。至今食物过敏发生的原因仍不完全清楚, 可能与婴儿口服耐受形成延迟或破坏有关。目前认为口服耐受的形成与婴儿肠道屏障功能、食物抗原暴露、肠道发育菌群、母乳中n-3/n-6及免疫调节因子等因素有关[4]。其中, 食物抗原早期暴露年龄可能影响口服耐受形成。食物抗原暴露又包括宫内抗原暴露、生后早期乳类抗原暴露、早期食物的抗原暴露3个方面:

1 宫内抗原暴露

目前对于宫内早期抗原暴露致宫内致敏仍有争议, 有学者认为母孕期接触食物的抗原性、接触时期及剂量等多因素可使宫内致敏, 也有学者认为孕期低剂量接触抗原有可能利于胚胎期宫内耐受。

2 生后早期乳类抗原暴露

婴儿早期主要接触的是人乳和其他乳源。多项研究表明, 母乳喂养可以降低牛奶蛋白过敏及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风险。现已证明, 牛乳过敏主要为Ⅰ型和Ⅱ型变态反应。母乳引起的该类反应概率为0.5%~1.7%, 这比采用牛乳喂养引起的2%~3%婴儿过敏比率低2~5倍[5]。其次母乳喂养有利于肠道益生菌群的定植, 正常的肠道菌群对肠免疫系统有调节功能, 能促进Th1型免疫应答, 抑制Th2型免疫应答, 且有利于CD4+CD+25T细胞活化和发挥免疫抑制功能。从而降低婴儿食物过敏的发生率。

3 早期食物的抗原暴露

2008年, Prescott等[6]认为婴儿4~6个月龄接触食物抗原有利于形成食物耐受, 提示4~6个月龄可能是婴儿建立食物耐受的“关键窗口期”。此期继续母乳喂养、并引入其他食物, 适当摄人肠道益生菌剂等措施可能有利于预防食物过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 辅食的品种及添加顺序。米粉可作为辅食的首选, 其次是蔬菜和水果, 然后是鱼、肉、蛋类。比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如蛋清、花生、海产品等应推迟至1岁以后喂养。其次要告诉家长辅食添加的顺序, 即由一种到多种, 由少到多, 由细到粗, 由稀到稠。在每添加一种食物的头几天内, 要仔细观察孩子有没有不良反应出现, 如皮疹、瘙痒、呕吐、腹泻等。一旦出现反应, 应停食此种食物两周。如果食物回避两周症状无明显改善, 那么患儿症状未必与该食物有关。如饮食回避后症状改善, 应进一步进行激发试验, 确诊过敏食物后给予针对性回避。对于母乳及牛乳过敏的婴儿可以给予部分水解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四个月, 可降低婴儿食物过敏的发生率。

4 总结

早期预防和干预可降低食物过敏的发生风险, 如母亲妊娠晚期回避一些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婴儿出生后给予母乳喂养, 掌握添加辅食的时间和顺序, 对母乳和牛乳过敏的婴儿选择低敏配方奶粉喂养。一旦出现可能与食物过敏有关的症状, 筛查过敏食物, 有针对性回避。不仅可以有效改善食物过敏症状, 更为重要的是可降低其他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风险。总之随着人们对食物过敏发病机制的了解, 以及各种干预措施的实施, 婴儿食物过敏的发病率降低是值得期待的。

参考文献

[1]邵洁, 王愚珍.食物过敏的临床和诊断[J].临床儿科杂志, 2006, 24 (2) :150-151.

[2]卫凤蕾.婴儿湿疹患儿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 25 (2) :141-142.

[3]刘恩梅, 杨锡强.过敏性疾病研究进展与展望[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2 (21) :1603-1604.

[4]吕志玲, 黎海芪.食物抗原早期暴露与儿童食物过敏[J].中华儿科杂志, 2010, 48 (8) :588-590.

[5]崔艳杰, 孙秀发.母乳喂养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研究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0, 27 (2) :100-101.

婴儿大便黑色是什么原因 篇13

宝宝大便黑色,其主要原因是宝宝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 如果宝宝大便黑色,可能是宝宝喝奶粉后大便在宝宝肠道储存时间长造成的,但是如果经常发生大便发黑的情况,也有必要给宝宝做一下大便常规,看一看是否有隐血。

平时一定要让宝宝适当饮水,也可以让宝宝喝蔬菜汁及水果汁。要谨防宝宝便秘的发生。妈妈也可以用手指按顺时针方向,在宝宝肚脐周围轻轻按摩,促使宝宝肠道蠕动。必要时要用肥皂条、开塞露帮助宝宝排便。

仔猪腹泻原因及防治对策 篇14

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归纳为非传染性腹泻与传染性腹泻两大类。防治仔猪腹泻, 主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防治仔猪腹泻的基础, 针对性疫苗和敏感药物的正确选用是防治仔猪腹泻的技术关键。

1病因分析

仔猪腹泻与下痢不是单一性疾病, 是一类综合性病症, 是仔猪多种消化道疾病的共同表达方式, 因此, 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实践中, 仔猪腹泻往往是多种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1.1非传染性腹泻

因母猪饲养管理不当致使母乳缺乏使仔猪处于饥饿状态、或因乳汁过浓过稀引起仔猪食后消化不良、未及时饲喂初乳或初乳不足、圈舍或产仔母猪乳房消毒不严、保温措施不力、未按要求补充铁硒等微量元素、补料不及时或饲料质量差、没有足够的清洁饮水、断奶措施不当造成应激、对传染性疾病未进行有效的免疫、气候寒冷或多变、昼夜温差大等都是引起或诱发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

1.2传染性腹泻

1.2.1细菌性腹泻:

常见有黄痢、红痢、白痢、副伤寒和猪痢疾等。黄痢主要在生后数小时至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 以1~3日龄最为多见。红痢主要发生于1~3日龄, 一般病程较短, 死亡率极高。白痢10~30日龄最为多发, 死亡率低, 但影响生长发育。仔猪副伤寒多发生在2~4月龄。疾多发生在50~60日龄左右, 大的也有发生。

1.2.2病毒性腹泻:

常见有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等。猪传染性腹泻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10日龄内仔猪死亡率高为特征, 5周龄以上的病猪很少死亡。仔猪流行性腹泻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轮状病毒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仔猪、犊牛、羔羊、驹、幼免等的急性胃肠炎, 仔猪较易患病, 10~28日龄猪最易感染, 并有明显的腹泻, 死亡率较低。

2预防措施

2.1应用生物菌、疫苗预防

防治传染病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应用生物疫 (菌) 苗免疫注射, 例如用大肠杆菌二价或多价工程基因苗, 分别于母猪产仔前40、20 d接种, 对仔猪黄白痢能起到相应的预防效果。但若单方面进行病原性预防, 而忽视综合性防治措施, 则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治仔猪腹泻。

2.2抓好母猪饲养管理

母猪进产仔栏前, 对产仔栏彻底清洗, 并用2%的烧碱等消毒液消毒, 再用清水清洗;母猪临产和产后, 用温热的高锰酸钾水擦洗母猪乳房、腹部和外阴。仔猪吃初乳前, 挤掉乳头前2~3滴奶水;母猪产前7 d减料, 每天减0.5kg, 产仔当天少子喂料, 产后限制喂料, 逐渐增加, 到产后7 d正常给料;给予哺乳母猪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能促进泌乳的优质饲料, 并保证清洁饮水。能提供优质青绿饲料对母猪生产有良好作用;及时有效地防治母猪产后发热、不食、无乳、乳房炎等疾病。

2.3抓好仔猪饲养管理

在仔猪养育过程中, 有3个腹泻高峰期, 即:产后1~7 d、14~21 d、断奶后7 d, 分别与通常所说仔猪养育过“三关”的时间相对应, 所以抓仔猪饲养管理主要是抓好仔猪过“三关”。过“初生关”的重点是做好保温和哺喂初乳, 仔猪初生时产房或仔猪保温箱要保持30℃, 以后每周降低2~3℃至22~24℃。仔猪出生后2 h内, 要让其吃上初乳, 对体弱仔猪要人工辅助喂乳。出生后2~3 d, 每头仔猪注射“铁钴注射液”1~2 mL、0.1%亚硒酸钠1 m L;仔猪出生后7 d开始诱食, 15~20日龄正式补饲, 至30日龄每头仔猪采食饲料达到160g, 说明仔猪顺利通过了“补饲关”。补饲料最好选用质量信誉好的商品料;过好“断奶关”的关键是减少应激, 在断奶后15 d内, 尽量做到圈舍、猪群、饲料及饲喂方式“四不变”。断奶仔猪常出现拒食, 饿急了又过量采食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泻, 因此, 断奶5 d内的仔猪应限饲, 并采取少添勤喂避免腹泻。另外, 在仔猪饲料中适当添加土霉素等抗生素可有效防止腹泻。

2.4抓好防疫和消毒

猪场应根据当地疫情实际、本场卫生管理、饲养管理现状, 制订适合本场的疫病防疫和消毒制度, 按计划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和驱虫, 对猪舍、场地、用具、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 对排泄物进行发酵处理。发生仔猪腹泻时, 及时隔离病猪, 及时清洗并消毒被污染的圈舍、场地、用具等。

3治疗

3.1对抗病原微生物或防止继发感染

庆大霉素1~1.5万U/kg, 肌注, 每天2次;或喹诺酮类3~5 mg/kg, 肌注或静注;也可口服链霉素, 后海穴注射黄连素。还有磺胺类药物、丁胺卡那、土霉素等可以选用。

3.2对症治疗, 调节生理机能

5%葡萄糖生盐水200~300 mL, 5%碳酸氢钠30~50 mL, 维生素C 0.2~0.5 g、维生素B10.03~0.05 g, 混合后静注或腹腔注射;或者每公斤饮水加补液盐 (每1 000 g含葡萄糖750 g碳酸氢钠100 g, 氯化钾5 g) 30 g, 让仔猪自由饮水至症状消失。发生严重脱水时, 可用活性炭10~20 g或次硝酸铋2~5 g等口服止泻。因为止泻不利于毒素排出,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 不到十分必要时不要轻易使用止泻药。

3.3中药防治

山楂、麦芽、神曲按1:1:0.6的比例混合粉碎拌料, 每头仔猪每天10~15g, 做预防性用药, 有增加采食量、帮助消化、促进生长、防止腹泻的作用。治疗用药时, 加白头翁、黄连、黄芩、大黄、车前子、炒米等, 体质虚弱者加茯苓、白术等, 每种药的用量为每头仔猪每天5~10 g, 连用2~4 d。

3.4饥饿疗法

上一篇:妇联工作包括哪些方面下一篇:毕业留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