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NO论文

2024-07-23

快速NO论文(精选7篇)

快速NO论文 篇1

摘要:利用商用CFD软件FIRE,建立轻型车用高压共轨直喷式柴油机燃烧系统的仿真计算模型。在通过试验验证仿真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仿真计算分析了燃烧室内混合气浓度场的动态分布特性对快速NO和碳烟生成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直喷式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快速NO的生成与混合气浓度场的分布特性密切相关,在混合气较稀薄区NO的生成速率对温度的依赖性较强;而在混合气较浓区NO的生成速率对该区温度的依赖性较小,只与浓度场分布特性有关,说明在温度低于1 800K的较浓混合气区域也会生成快速NO。通过虚拟采样计算结果绘制出快速NO生成的Φ-T图,有利于完善直喷式发动机NO的生成机理。

关键词:内燃机,高压共轨直喷式柴油机,混合气形成,浓度场,快速NO

0概述

开发研究车用发动机高效率低排放技术,是汽车工业可持续稳步发展、适应低碳经济需求的紧迫任务。针对节能减排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在直喷式柴油机喷雾特性和混合气形成机理、喷射方式的控制策略、燃烧室内三维气流特性、燃烧放热规律和排放控制,以及HCCI等新的燃烧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1,2],同时也开发研究可变增压(VGS/VNT)中冷技术[3]、可变进气涡流、冷EGR技术、电控高压共轨多段喷射技术[4,5]等。上述技术措施能够降低排放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基于NO生成的Zeldovich理论。它的原理是通过降低燃烧温度和氧浓度来控制NO排放,并通过改善混合气形成方式来避免局部浓混合气,以实现预混合燃烧,从而降低PM排放。但是,随着柴油机燃烧控制技术的发展,这种基于Zeldovich理论的NO排放控制技术已显得乏力。

20世纪70年代,试验发现碳氢化合物燃料在过浓混合气下燃烧时,碳氢化合物分解而生成的CH等自由基和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HCN和N等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进一步与氧反应,在反应区附近快速生成NO,NO的生成过程与温度关系不大,称之为快速NO[6]。同时,通过试验研究分别验证在甲烷燃料和柴油的燃烧过程中,同样生成快速NO[7]。国外的相关化学物理和燃烧学刊物上,也有关于快速NO生成机理方面的研究报道[8]。Zeldovich的NO生成机理,只是NO生成的一个“热力”条件,即燃烧后的高温,是为了将空气中的氮气(N2)分解为2个N原子,提供热力条件(先决条件),之后N再与氧(O)或OH反应生成NO;而碳氢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气浓度场,是生成NO的另一个条件。根据快速NO生成机理,在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中,快速NO的生成过程早于基于Zeldovich理论的热力NO,且快速NO生成速率也快,并对热力NO的生成有直接影响。目前,国外对于快速NO的研究仅局限于甲烷燃烧,在内燃机上的应用研究尚未深入;国内几乎没有对快速NO生成规律的研究。

本文中基于轻型车用高压共轨直喷柴油机,利用CFD商用软件FIRE,通过仿真计算相对燃烧室内一定的气流特性进行燃油喷射时伴随喷雾结构动态特性变化的两相流的速度场、浓度场和温度场,分析研究在燃烧室空间混合气浓度和温度的梯度分布对快速NO和碳烟生成规律的影响。由此可以确定高压共轨直喷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中快速NO生成的边界条件,这对完善从快速NO至热力NO生成的直喷发动机NO的生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1快速NO生成机理

快速NO主要是在HC化合物过浓的预混合火焰区域内急速生成。在生成过程中,首先是HC化合物分解过程中产生CH、CH2及C2等自由基物,按式(1)与空气中的N2反应生成HCN、NH、N等中间产物,即

CH+N2⇔HCN+N

CH2+N2⇔HCN+NH

C2+N2⇔2CN (1)

然后,这些中间产物按式(2)一连串连锁反应转化为CN和N后与火焰中生成的大量O、OH等活性中心快速反应生成NO[9],即

由此可见,快速NO的生成机理与Zeldovich NO不同,它是在火焰带前急速生成,对温度的依赖性相对较小,主要与混合气的浓度有关。而在上述快速NO生成的反应过程中,多余的N在燃烧过程中根据Zeldovich原理将再转换成热力NO。

快速NO生成量按每单位体积中C原子数目的比例生成,与母烃特性无关。由于HCN的数量随着CH原子团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CH原子团浓度是随着当量比的增大而增加,因此随着当量比的增大,快速NO首先增加,但到达一个峰值之后会因为缺氧而减少。

研究[10]表明:快速NO主要通过CH的反应生成。因此,在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反应过程中,CH的浓度变化直接影响快速NO的生成,即

undefined (3)

式中,k0为标准反应动力参数;CCH为CH的浓度;CN2为N2的浓度。

在火焰形成的早期,快速NO在浓混合气区域形成,此时O原子浓度很高,N原子几乎全部生成NOx而不是N2。因此,快速NO生成速率为

undefined (4)

式中,a为氧反应优先级;R为通用气体常数;kpr为预设反应动力参数;E为反应活化能;T为温度。

文献[11]定义了C2H4燃烧火焰的反应动力参数值

undefined (5)

式中,p为压力。

快速NO的生成速率与氮气和燃油的浓度有直接关系,氧气的反应优先级a需要依赖于试验条件。

研究发现,用De Soete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与试验中浓混合气和高碳烃燃油燃烧时测得的结果有很大不同。为了减小这种误差以便于在各种试验条件下能更准确预测快速NO的生成速率,通过正确的试验数据添加了修正因子对De Soete模型进行修正,其中包括燃油类型和空燃比的影响。

undefined (6)

式中,f为修正因子;k′pr和É分别为经验常数。

修正系数是拟合基础试验数据曲线得来的多项式,而试验数据是针对脂肪烷类CH燃料在当量比0.6~1.6之间测得的。

f=4.75+0.081 9n-23.2ϕ+32ϕ2-12.2ϕ3 (7)

式中,n为燃料中每个CH分子所含的C原子数;ϕ为当量比。

氧反应优先级依据火焰条件。根据De Soete模型,氧反应优先级只受火焰中氧气的摩尔分数影响。

式中,XO2为氧气的摩尔分数。

对缸内高压直喷式柴油机,依据其混合气形成特点,采用低温多阶段着火方式。在燃料喷射后的预混合燃烧阶段和后续的扩散燃烧阶段,缸内都形成混合气浓度的梯度分布,所以很容易满足快速NO的形成条件。而这种混合气浓度场的分布特性,与喷射方式和条件,以及燃烧室内的气流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低温多阶段着火方式作为柴油机控制NO排放的措施,不仅要控制预混合燃烧阶段的燃烧温度和氧的浓度,而且还要控制取决于喷雾特性的混合气浓度场分布特性。

2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对NO和碳烟生成的影响

对于高压共轨直喷式柴油机,在对燃烧室内一定的气流速度场进行燃料喷射而形成混合气时,缸内混合气浓度场的动态分布特性取决于燃烧室内气流特性变化规律和喷雾特性。当燃烧室空间某处的温度和浓度条件均适合时,该处首先着火,燃烧过程使得该区域内的温度进一步升高,促成NO和碳烟等产物的生成。同时,已燃的高温区域向周围的未燃区域传质传热,促使未燃区的混合气燃烧。根据NO和碳烟的生成机理,在混合气较稀的高温区域产生Zeldovich NO,在较浓的混合气区域会产生快速NO和碳烟。

为了研究在高压直喷式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中,混合气浓度场的动态分布特性与NO和碳烟生成的内在规律,利用CFD商用软件FIRE对一台高压共轨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内的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试验用机为缸径93 mm、行程92 mm、排量2.5 L、压缩比为17.5的增压中冷四冲程柴油机。采用第2代BOSCH共轨系统,最高喷射压力为145 MPa。采用孔径为0.137 mm的6孔喷油器。柴油机转速为2 000 r/min,负荷为90%。

利用已有的试验结果对NO和CH的仿真计算结果进行验证[12]。试验中采用的当量比为1.25,测量条件是在线性激光诱导荧光装置中采用A2Σ+←X2Π(0,0)波长约为225.6 nm的激光测量了火焰中NO的生成量。荧光收集是利用8 nm带宽的单色仪生成的波长为246 nm的A2Σ+→X2Π(0,2)光波。CH的测量是在无渗透的激光诱导荧光装置中选用预游离态C2Σ+←X2Π(0,0)波长为315 nm的激光测得。

模型及其计算方法通过实测的示功图和NO、CH的生成量空间分布进行对比验证,如图1所示。对于示功图,仿真误差控制在5%以下;对于NO的生成量分布,在燃烧室边缘部分,即火焰后区有微小差别,但差别不大,尤其在火焰前锋差别变得更小,总体趋势一致;对于CH的生成量分布,仿真与试验结果几乎一致。由此可见,该建模仿真计算分析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为了研究浓度场在燃烧室空间的动态分布特性,根据喷雾与燃烧室形状相匹配时两相流的特点,在FIRE计算网格上定义3个特征区域,如图2所示。其中,S4为喷雾轴线方向;S5为燃烧室壁面。由于高压喷射大部分喷雾沿燃烧室壁面分布后逐渐向燃烧室中心D方向扩散,所以沿燃烧室底部圆弧径向方向上,考虑到NO和碳烟生成区域及扩散燃烧阶段(图3),定义S1和S2区域,并各取10个采样点。由于燃烧室内存在涡流运动,因此通过燃烧室中心并绕活塞中心轴方向上定义S3区域,也取10个采样点。

图3为S1和S2区域所在截面上的混合气浓度、温度及NO和碳烟生成量的空间分布特性仿真计算结果。计算工况为:转速3 000 r/min,喷油量42 mg,主喷射40 mg,主喷射时间4 °CA BTDC~11 °CA ATDC,喷射压力140 MPa。

根据快速NO的生成机理,在当量比大于1(过量空气系数<1)的浓混合气区域内,2 000 K以下的温度条件下也生成快速NO;根据Zeldovich NO的生成机理,在3 000 r/min转速下2 000 K以上的温度范围内较稀薄的混合气领域产生Zeldovich NO。对缸内直喷式柴油机,当燃油喷入燃烧室后,由于混合气浓度的梯度分布,必然存在当量比大于1的浓混合气区域,且柴油机压缩终了温度基本超过800 K。由图3可见,曲轴转角位置为360 °CA(压缩上止点)和363 °CA时会产生一定量的快速NO。此时,燃烧室内局部最高燃烧温度低于2 000 K,但在混合气较浓的区域内已出现明显的NO生成区域。随着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的进展,在膨胀过程中温度超过2 000 K区域内所生成的NO浓度急剧升高,同时在温度低于2 000 K的区域仍存在浓度较低的NO。这充分证明伴随混合气形成过程中根据浓度和温度的梯度分布,存在快速NO,并且根据混合气浓度场的动态分布特性,快速NO生成时刻早于Zeldovich NO的生成。

形成碳烟的主要区域(图3)是在沿燃烧室外壁面的一定浓度和温度范围内。这是因为当喷束与燃烧室结构匹配后,在燃烧室形状和气流的导向作用下,沿着燃烧室外壁面形成较浓混合气,并向燃烧室中心扩散而形成混合气浓度的梯度分布,同时在靠近燃烧室外壁处温度较高,易形成碳烟的生成条件。

对于缩口直喷式燃烧室而言,在喷射之前其燃烧室内温度场相对较均匀,因此在压缩上止点附近燃油喷射之后,决定着火的主要因素是反应区域浓度场的分布特性,即在混合气浓度适当的区域首先着火,使该局部区域温度急剧上升,同时由传热传质作用燃烧区向周围迅速扩展,从而在燃烧室空间造成较大的浓度场和温度场的梯度分布,直接影响NO和碳烟的形成。图4和图5为在S1区域不同位置上(采样点)混合气浓度、温度及NO的平均生成速率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规律。根据喷雾在燃烧室内的发展历程,在366 °CA之前越靠近燃烧室中心,则混合气越浓、温度也越高,因此在该局部区域NO的生成速率明显增加。但366 °CA以后,在喷雾强大动能的扰动下,大部分燃油被带到燃烧室底部,向燃烧室中心扩散而形成混合气,因此燃烧室底部混合气浓度最高,并向燃烧室中心呈梯度分布。随着膨胀过程的进行,梯度分布特性逐渐衰减,当温度升到2 300 K以后出现一个平台期,然后随膨胀过程其温度逐渐降低。在此阶段,虽然气缸内平均温度较高,各采样点温度差别不大,但基于各采样点混合气浓度分布的不同,造成NO反应速率有很大变化。混合气较稀薄时,NO反应速率的峰值较高,且出现的时刻提前;混合气随不同采样点变浓,NO反应速率的峰值降低,出现的时刻也滞后。

图6和图7为在S2区域内从燃烧室中心到燃烧室壁面(各采样点)的混合气浓度、温度及NO反应速率随曲轴转角的变化特性。如图6所示,大负荷(喷油量多)高压喷射时喷束的贯穿距离较大,在喷束动能及燃烧室结构形状和气流导向的作用下,大部分燃料附着在燃烧室壁面,混合气向燃烧室底部运动的同时向燃烧室空间扩散而混合。因此,靠近燃烧室底部壁面处的混合气浓度较高,并沿燃烧室中心逐渐降低,形成混合气浓度的梯度分布。但随着混合气形成过程的进展,浓度梯度逐渐衰减。在混合气浓度和温度适合的局部区域着火后,该处温度迅速升高,而在燃烧室中心处混合气较稀薄。除燃烧室壁面受传热影响温度上升较低外,其他部分温度均达到2 300 K以上。在365~375 °CA范围内各采样点温度基本保持一致,到达平台期后温度迅速降低并维持在某一水平上。如图7所示,在365 °CA处不同浓度(不同采样点)下都出现NO反应速率的峰值,之后混合气浓度越稀薄NO反应速率越快,而且其峰值出现的时刻也提前。当曲轴转角超过375 °CA以后,缸内温度迅速降低到2 000 K以下,故NO反应速率也迅速降低并趋于零。

图8和图9为在S3区域内混合气浓度、温度及NO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由于本样机采用6孔喷油器,考虑到燃烧室内除了图3中截面上的挤流外,还存在涡流,同时受到微观湍流的影响。在S3区域混合气浓度的梯度呈随机分布,而温度分布特性受混合气浓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在360~370 °CA范围内混合气浓度越稀薄,温度越低;在370~375 °CA范围内S3区域各采样点的当量比均达到1.0~1.6,温度也高达2 400 K;当曲轴转角位置超过375 °CA以后,各采样点的当量比则不同程度地减小,温度也相应降低,但基本保持在2 000~2 400 K之间。根据缩口直喷燃烧室的混合气形成特点,燃烧室中心处的S3区域各点混合气普遍较稀薄。由图9可见,NO反应速率的变化特性对温度的依赖性比较明显,而且在365~373 °CA范围内温度和NO的反应速率的变化特性主要依赖于混合气浓度的变化特性。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燃烧过程中,各采样点的NO生成速率曲线都呈双峰趋势。根据快速NO的生成机理和Zeldovich NO的生成机理,可以认为在柴油机速燃期开始之前温度基本上都低于2 000 K,此时主要生成快速NO。而在速燃期燃气温度上升超过2 000 K,燃烧室内还有部分浓混合气的区域,此时基于温度与混合条件的复合作用,快速NO与Zeldovich NO都会生成,因此NO生成速率很高。在373 °CA以后,缸内温度很高,且基本不存在混合气较浓区域,所以认为只生成Zeldovich NO,不会生成快速NO。在整个燃烧过程中相对理论混合气较稀薄区,NO的生成速率与温度密切相关;而相对理论混合气浓的区域,NO的生成速率对温度的依赖性很小。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缸内直喷的高速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中,由反应式(1)确定的快速NO确实存在,而且直接影响总NO的生成量。图10(a)为根据3个区域(图2)进行虚拟采样的计算结果作统计处理后绘制的快速NO生成的混合气浓度和温度(Φ -T)边界条件。快速NO在1 800~2 400 K温度范围、当量比为1.0~2.5的浓混合气区范围内生成,且其峰值出现在当量比为1.2~1.7、温度为2 100~2 400 K的范围内。将此快速NO生成的Φ -T图绘制在柴油机碳烟-NO生成区域图上,结果如图10(b)所示。对缸内直喷式柴油机考虑到快速NO以后,总NO生成的Φ -T领域明显向低温高浓度区域扩展。因此,对直喷式柴油机混合气浓度场的控制对有效控制NO和碳烟显得尤为重要。

3结论

(1) 缸内直喷式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中,混合气较稀薄区NO的生成速率对温度的依赖性较强,在3 000 r/min转速时2 400 K高温下出现峰值。而在燃烧初期混合气较浓的区域,快速NO的生成速率对温度的依赖性较弱,且局部燃烧温度低于2 000 K的条件下也形成一定量的快速NO。

(2) 在扩散燃烧过程中,燃烧室内平均温度较高,此时在混合气较浓和稀薄区域同时生成不同程度的NO,表明缸内直喷式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和压燃方式,产生由反应式(1)表示的快速NO。

(3) 在膨胀过程直到燃烧接近终了,燃烧室内平均温度仍保持在2 000 K以上的较高水平,但混合气浓度和氧的浓度迅速下降,因此NO生成速率趋于零。

(4) 由快速NO生成的边界条件(Φ -T图),快速NO的存在使得直喷式柴油机碳烟-NO生成领域明显向低温浓混合气区域扩展。而燃烧室内混合气浓度场的动态分布特性,决定燃烧放热始点和温度场的分布特性,从而也是决定柴油机快速NO和碳烟生成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Ohmura T,Ikemoto M,Iida N.A study on combustion controlby us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EGR for HCCI engines fuelledwith DME[C]//SAE 2006-32-0045,2006.

[2]Helmantel A,Denbratt I.HCCI operation of a passenger carDI diesel engine with an adjustable valve train[C]//SAE 2006-01-0029,2006.

[3]Suginuma K.Hino J-series diesel engines developed for the U.S.2004regulations with superior fuel economy[C]//SAE 2004-01-1314,2004.

[4]奥圭一など.“デイーゼル機関の燃焼と排出ガス特性に及ぼす多段噴射の効果とそのメカニム”[J].自動車技術論文集,2007,38(4):91-96.

[5]神谷憲太郎など.多段噴射による大型デイーゼルの排出ガス低減[J].自動車技術論文集,2007,38(2):161-166.

[6]Fenimore C P.13symposium(international)on combustion[C].Pittsburhg:The Combustion Institute,1971.

[7]Williams B A,Fleming J W.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studyof NO formation in 10torr methane and propane flames:evi-dence for additional prompt-NO precursors[J].Proceedings ofthe Combustion Institute,2007,31:1109-1117.

[8]Smith G P.Evidence of NCN as a flame intermediate for promptNO[J].Chemical Physics Letters,2003,367:541-548.

[9]Konnov A A.Implementation of the NCN pathway of prompt-NO formation in the detailed reaction mechanism[J].Combus-tion and Flame,2009,156:2093-2105.

[10]Williams B A,Sutton J A,Fleming J W.The role of methylenein prompt NO form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2009,32:343-350.

[11]Desoete G G,Overall reaction rates of NO and N2formationfrom fuel nitrogen[C].15Symposium(International)on Com-bustion,1975,15(1):1093-1102.

[12]Sutton J A,Fleming J W.Towards accurate kinetic modeling ofprompt NO formation in hydrocarbon flames via the NCN path-way[J].Combustion and Flame,2008,154:630-636.

快速NO论文 篇2

一、NO脱除方法简介

当下, 脱除一氧化氮的技术手段主要是烟气脱硝法。通过湿法脱硝或者干法脱硝的方法将被氧化的一氧化氮进行还原。干法脱硝要求的工艺条件很高, 并且费用十分昂贵, 目前在企业中使用的较少, 一般只用于实验室研究。湿法脱硝的工艺流程相对简单, 在企业中有着广泛的使用率, 但在脱硝流程中使用酸碱吸收的效率低, 采用氧化吸收的效率高但是很容易腐蚀设备, 而还原吸收法形成的N不会腐蚀设备, 因此在湿法脱硝中主要采用还原吸收法。

二、超声波

超声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和方向性, 因此在化工领域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在化学领域使用超声已经成为了一种专门的研究学科—声化学。超声具有空化作用, 其能够引发很多效应, 如:生物学、化学以及力学和热学等。通过引发这些学科效应, 能够使物体发生化学或者物理变化从而达到控制化学反应的效果。

三、超声环境下进行NO脱除试验

3.1、实验原理和过程

通过流量计将NO和N2.调节成具有一定比例的混合烟雾。吸收管直径为22毫米, 高为10厘米。将混合气从吸收管的底部通入, 接着气体和尿素反应, 从顶部将反应尾气排出, 酸性高锰酸钾对气体进行氧化, 最后经过氧化后的气体通过碱液, 然后排空。进行超声环境下的试验时, 只需将吸收管放置在超声器中, 这样就能够制造超声环境, 测定超声对NO还原的效果。

超声能够增强传质作用, 对湿法脱硝还原吸收NO有着加强作用。设定无超声试验得到尿素脱除NO的效率, 作为对照;在形同试验条件下设置超声环境, 并通过调节超声功率, 获得在不同超声功率对尿素脱除NO效率的影响;通过两组试验的脱硝效果对比得出结论, 验证超声环境下能够提高NO的脱除率。

3.2、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无水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粒状亚硝酸钠、尿素等分析纯;纯度为99%的NO、99.99%的N2.

仪器:分光光度计、数显恒温水浴锅、数显pH计、电子天平、全数字超声波发生器。

尿素吸收一氧化氮的装置图如下图所示:

3.3、试验过程

试验开始前, 向试验装置中通入氮气排出装置中的杂质气体;接着配置混合气体, 并调节气体流量至稳定。之后分别在吸收管的进出口测定NO的含量并计算出脱除率。记录在非超声环境下, NO脱除率;最后在超声环境下重复试验, 记录NO的进气量以及超声功率对NO的脱除率的影响。

3.4、非超声环境下的试验结果

(1) 在20℃、常压状态下进行试验, 用4 wt%的50毫升的尿素做吸收液, 吸收体积浓度为300毫升每分钟的N2和5毫升每分钟的NO, 每10分钟测定一次NO的含量。通过记录结果进行计算可以得出:在一个小时之内, NO的脱除率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这表明尿素浓度满足反应需求;一小时后, 随着吸收液浓度的降低, NO的脱除率不断下降。

(2) 在试验过程中, 通过改变NO的初始含量, 经过采样测定分析能够得到其与NO脱除率的关系图:

可见, 随着NO初始含量的不断升高, 脱除率也不断升高, 当含量为3350毫克每立方米时, NO脱除率达到最高。随后随着浓度的不断升高, 脱除率降低。在化学反应原理中, 这是由于反应物浓度过高抑制了化学反应速率。因此NO含量是3350毫克每立方米时, 能够最好的促进气液传质, 利于对NO的吸收。

(3) 进气量对NO脱除率的影响:

通过对改变进气量, 测得NO的脱除率, 绘制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出, 进气量和脱除率成反比例函数, 原因是进气量增加后不利于气液接触, 导致NO的吸收不够充分。

四、超声环境下进行实验

按照上述在非超声条件下进行的NO脱除实验的条件, 将吸收管置于超声环境下进行重复实验。

4.1、超声功率的影响

将吸收液放在超声发生器下, 通过调节不同的功率, 测定NO的脱除率。得到以下结果:随着超声功率的不断加大, 脱除率也不断变大, 功率大于5千瓦时, 脱除率的增加幅度变小。这说明, 超声环境能够促进NO在吸收液中的溶解, 从而使吸收率增加, 达到更好的脱除效果。并且可以得知, 超声功率越高, NO的脱除率越高。

4.2、进气量对NO脱除率的影响

按照无超声条件, 在超声环境下进行进气量对NO的脱除率影响的实验。实验设定超声功率为5千瓦。将超声环境下得到的效果图和非超声条件下的效果图合并, 得到下图:

由图可知, 在超声环境下, NO的脱除率同样随着进气量的增加而减少, 但是均比非超声环境下的脱除率要高。

通过上诉两组试验结果可以分析得出:超声波能够对液膜控制进行改善, 促进吸收。超声波能够使气泡崩溃, 产生湍动效应以及冲击波, 这样就可以减少NO向吸收液的传递的阻力, 同时使气液的接触面积增大, 促进了吸收液对NO的吸收。由试验结果可以得出, 在超声环境下NO的脱除率比非超声环境下高3.1%。

五、结语

本实验设定非超声环境下尿素对NO进行脱除的实验为参照组,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 进行超声环境下对NO脱除的实验。从实验可以得出:

(1) 非超声环境下, 随着NO初始含量的不断升高, 脱除率也不断升高, 当含量为3350毫克每立方米时, NO脱除率达到最高。随后随着浓度的不断升高, 脱除率降低;进气量和脱除率成反比例函数.

(2) 超声环境能够促进NO在吸收液中的溶解, 超声功率越高, NO的脱除率越高。

(3) 进气量相同的情况下, 超声环境比非超声环境条件下的脱除率高.

参考文献

[1]王芳, 李小露, 余国贤等.超声强化脱除模拟烟气中NO的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 2012, 40 (5) :121.

数数中国的NO.1 篇3

中国是一个有着大数字的国家。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13亿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中石油)、发展最快的经济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增长率为9.7%)等。

2008年,它将很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国。

更重要的是,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对33个国家1996年到2007年的高科技竞争力进行排名,中国排名猛升,而美国自1999年的高峰期后下跌。报告称,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中国可能很快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引擎。

难怪学者们早就说21世纪属于中国。而且,要感受这个国家的规模和野心,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看看这些数字。通过这个棱镜,你会看到中国经济很多重要领域已引领世界。

国民储蓄率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的国民收入储蓄率为50%,目前为止居于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之首。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因为这代表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平衡——太过依赖出口和投资,而在消费方面略显不足。中国人将自己净收入的25%存了下来(在美国这一比率要少于1%),但是中国政府希望人们能更多地进行消费。

商品出口规模

第一名:德国

第二名:中国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中国在2006年下半年开始超越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国美国,尽管美国保住了全年出口规模第二位。中国在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量要远超其它国家。尽管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但中国在2007年全年的出口规模已经毫无疑问地超越了美国,让美国排到了第三位。

黄金生产

第一名:中国

第二名:南非

伦敦黄金服务公司(GFMS)表示,中国在2007年超越了世界黄金生产霸主南非和美国。低廉的生产成本和世界金价的走高催生了中国黄金生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政府表示从2006年起至2010年,计划将黄金产量提高到6倍。

市值最高公司

第一名:中国(中石油)

第二名: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

中石油在2007年登陆上证之时市值达到了破万亿,该数字是世界第二市值公司美孚的两倍。然而,中石油在其它证券交易所的市值要低得多,获利也只是美孚公司的一小部分而已。

能源消耗

第一名:美国

第二名:中国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中国在2010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能源第一大消费国。中国对于煤炭依赖在增加,增加石油进口以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而一个政策亮点是:中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让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15%。

外汇储备

第一名:中国

第二名:日本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在2007年12月末达到了1.53万亿美元,而日本只有1万亿美元。

二氧化碳排放

第一名:中国(专家称无根据)

第二名:美国

来自荷兰环境评估局(Netherland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gency)的2007年报告称,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06年超过美国8%。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水泥生产的增加和煤炭消耗。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全球3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20个位于中国。(对于《福布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超美国”的估计,许多专家认为西方媒体所转引的荷兰方面的环境报告是毫无根据的。)

科技竞争力

第一名:中国

第二名:美国

《2008年乔治亚理工大学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中国继续保持自己在高科技出口上的竞争力,中国将很快代替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

双料NO.1——陈光标 篇4

陈光标出生在江苏泗洪县农村, 小时候家境贫困, 饥饿夺走了他哥哥和姐姐的命。直到10岁, 他才第一次吃上肉, 当时他一边大嚼, 一边“哇哇”地大哭。

苦难的经历, 过早地唤起了他“靠自己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从13岁起, 陈光标开始卖冰棍、贩水果。年龄渐大拉得动架子车的时候, 他又带着几个同学做起了贩粮的买卖, 并逐渐尝到了致富的甜头。17岁那年, 他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在艰苦的环境中显现出非凡的经商才能。

但在经商的同时, 陈光标从没有荒废过学业。他只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做生意, 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成绩。1985年, 陈光标顺利考入南京中医药学院。毕业后, 他被分到了南京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每个月几百块钱, 住在集体宿舍里。虽然有了在家乡人看起来很有面子的城里人身份, 但陈光标很快便发现自己并不能适应这种慢吞吞的节奏。他断然离职, “扑通”下海。

可几个月下来, 陈光标并没找到创业的机会。看着渐渐瘪下去的口袋, 他站在南京街头, 紧咬牙关, 每天都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放弃”。1992年夏天,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陷入困境的陈光标重获生机。这天他到药店闲逛, 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袖珍仪器反复询问, 他就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 这是一个新近上市的耳穴疾病探测仪, 把两个电极夹在耳朵上就能测出身体哪个部位有病。学针灸推拿专业的陈光标不由灵机一动:这个探测仪好是好, 就是没有直观性, 如果能让患者直观地看到探测结果, 那一定会大受欢迎。决定了就干。几天后, 他从同学和朋友那里募集到3000元“风险投资”, 在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的指导下, 开始对探测仪进行改造。新仪器研制成功后, 不仅患者可以从显示器上看到检测结果, 而且获得了国家专利, 但是陈光标已经没什么钱了。为了宣传这个新仪器, 他抱着样机在南京街头摆起了地摊。白天, 他在路边为行人检测身体, 每检测一人收2元钱。晚上, 就睡在邮电局的走廊上, 清早到公共厕所里刷牙、洗脸。三个月后, 陈光标挣了1.8万元, 于是就开始生产销售他的新仪器。通过做电视广告, 他先后打开了江苏和安徽的市场, 半年时间就卖出了5000多台。从此, 陈光标的事业渐入佳境。1996年, 他创立了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把探测仪卖到了全国20多个省区。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吃苦精神, 这个穷小子很快就“炼”成了千万富翁。

改变垃圾的命运

到了2000年, 治疗仪器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一次, 他从一位搞建筑物爆破的朋友那里得知, 建筑拆除这一行隐藏着巨大商机。一是拆房公司从旧建筑拆出的钢材、木材、塑料等, 都能卖个好价钱;二是按照有关部门规定, 每拆除1平方米旧建筑, 拆房公司还能从开发商那里拿到几十元补贴。因此, 拆房公司获利丰厚, 只要能揽到活, 哪怕开发商不给钱, 白干都乐意。听了朋友的介绍, 陈光标眼前一亮。他赶快查阅相关资料, 又吃惊地了解到, 上海近年来每年拆除旧房数百万平方米, 但专业的拆房公司却不多, 如果再放眼全国想一想, 这一行的市场潜力有多大啊!

2001年初, 陈光标转行涉足拆房业。第二年, 通过竞标拿到一个大工程——拆除南京市一个老展览馆。这幢看起来破旧不堪的老建筑, 简直就是一座隐形的金矿。拆出的旧钢材最为抢手, 回收公司派车派人随时在工地“恭候”, 有多少收多少。旧木材全部卖给了木材厂, 一转手就变成了整齐的板材、漂亮的家具。再加上拆下来的电线、电缆、塑料等, 总共卖了400多万元, 刨去成本, 陈光标净赚285万元。

不过, 有一个问题却一直让陈光标乃至政府部门头痛:能回收的都回收了, 堆积如山的混凝土碎块、砖瓦灰石怎么办?在拆房公司眼中, 这些都是“赔钱货”, 因为清理这些垃圾, 每一吨需要付20元的清运费。如果按拆除一个10万平方米的建筑算, 将产生8万吨垃圾, 清运费就高达160万元!

随着城市改造的快速发展, 我国每年约产生5亿吨这样的建筑垃圾, 其中95%都要拉到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 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而且严重污染了生活环境。由此, 陈光标产生了一个大胆念头:国家一直在倡导可持续发展, 如果我能把建筑垃圾转化为生态建材, 既能解决“垃圾围城”的难题, 又可以变废为宝, 岂不一举两得!但是, 这事想想容易, 实践起来就难了。他做过多种尝试, 均以失败告终。

直到2004年去德国考察时, 陈光标才惊喜地发现了他寻觅已久的“神奇武器”。那是停放在拆迁工地上的一台庞然大物——建筑垃圾处理设备, 在它的面前, 不管体积多大的建筑垃圾, 眨眼之间都能被它“嚼”成一堆颗粒!当地技术人员介绍说, 这种颗粒可以用作铺路。陈光标激动不已, 当即以300万元一台的价格, 从柏林引进了10台这种设备。

接下来, 陈光标开始向修路单位推销他生产的建筑垃圾颗粒, 起初, 客户半信半疑, 试用了之后才了解到这种环保建材的妙处, 纷纷向他下了大订单。原来, 以前铺设路基时用的是碎石子, 每吨的价格为130~140元, 而用陈光标提供的新型材料, 每吨才30元!此外, 碎石子都是从山上开采的, 取材的同时就在破坏生态环境, 而采用陈光标的产品做路基, 不仅质量过硬, 而且很环保, 客户自然喜出望外。

2004年, 为保护土地资源, 国家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 许多砖厂陷入了困境:要么关门, 要么改用替代原料:石粉、沙子、石灰、粉煤灰等制砖, 但这些原料不易找到且成本很高。这时, 头脑灵光的陈光标放出了一条喜讯:用建筑垃圾也能生产出经久耐用的砖块, 并且是环保型的!

原来, 禁止挖土烧砖的规定刚一颁布, 陈光标就开始改进他的机械设备。经过一番努力, 他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除了能生产小颗粒外, 还能吐出细碎的粉末。正愁找不到生产原料的砖厂老板们, 对陈光标的“雪中送炭”惊喜不已, 试用过后, 几乎没怎么讨价还价, 就直接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从此, 陈光标卖出去的一车车粉末变成了各种形状、各种用途的砖, 经相关部门检测, 这些新型建材不仅环保, 而且使用寿命长, 重量还比传统砖轻了20%。

如此一来, 陈光标就几乎把所有的建筑垃圾都变成了宝, 建筑垃圾的再生使用率一下子就从可怜的5%提升到了90%!此后, 许多环保砖厂开始追着陈光标要生产原料, 公路施工单位的催货电话也令他应接不暇。

2005年2月, 陈光标创办了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开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随后, 他又将拆除房屋这一循环经济模式移植到废旧汽车、家电、生产设备等方面。他接到的拆除工程越来越大, 北京长安街扩宽项目中的拆除工程、发生火灾的央视大楼拆除工程都是陈光标的公司做的, 北京奥运会的赛道也是用他的产品铺设而成的。

帮助更多人改变命运

不断扩展的市场, 为陈光标带来了巨大收益, 他的财富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自创立黄埔公司起, 他每年都拿出企业总利润的50%投向慈善事业, 很快就成了令人赞叹的中国慈善界的NO.1。

奉献社会他如此慷慨, 个人生活他却非常节俭。这些年来, 陈光标去机场时, 只要不是陪同重要客人, 他都是乘坐出租车。他说, 这样比用专车省油、低碳。2010年春天, 他在微博上发了一条信息:“10年前我骑车上下班, 10年后, 从今天起, 继续严格要求自己——骑车上下班。一来可强身健体;二来可以降血压、降血脂, 对身体大有裨益;最重要的是可以为低碳生活节能减排, 造福子孙后代。欢迎广大网友监督:发现我陈光标乘车上下班, 一次奖励2万元。”从那以后, 他果真每天蹬着自行车上下班。

截至2010年底, 陈光标已累计向社会捐出善款13.6亿元, 直接受助人口达70余万。他获得的荣誉数不清, 他拥有1500多本荣誉证书, 收到了4000多条哈达、2000多面锦旗……而他本人最看重的是2010年10月29日在“胡润百富企业家峰会”上获得的“中国低碳第一人”的荣誉称号。他认为, 自己所做的再生资源利用事业, 本身就是一种慈善, 而且是“为地球、为子孙后代着想的大慈善”!

十年NO和一个YES 篇5

法拉第拿起一个本子, 指着一套装备告诉亨利:“我正在研究磁能否产生电, 你以后每天给它通上电, 然后看清磁针是否会转动, 再把结果记录下来。”亨利照着做了半个月, 可实验总是失败, 他只能在本子上不停地写下“NO”。

一天, 亨利不耐烦地对法拉第说:“这事没什么意义!您让我做点别的吧!”法拉第摇头说:“这事很重要, 做成了就是重大发现。”亨利又坚持了几天, 最后还是溜走了。

1835年, 法拉第被英国皇室授予爵士称号。一事无成的亨利又来求法拉第收留他。法拉第拒绝道:“这个称号本该属于你。当年我让你做的事, 我坚持了10年, 终于在电磁学方面有了重大发现。”说完, 法拉第拿出一个厚厚的本子, 那正是亨利当年用过的。亨利看到, 在他记录的十几个“NO”后面, 法拉第记下数千个“NO”, 最后才是个大大的“YES”。

法拉第说:“只有靠意志和坚持才能实现理想, 这是我最宝贵的人生经验。”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艳它开时的明艳, 却忽视了它奋斗时的坚持和血汗。当法拉第功成名就时, 众人钦羡。其实他只是把当年亨利认为无聊的、没有意义的事, 坚持做了10年。

【点评】

跳舞会影响孩子长高?NO! 篇6

答案当然是NO!不仅如此,恰合时宜的跳舞还会促使孩子长高。

练舞促生长的奥秘

一个人的身高取决于遗传和后天环境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中,遗传虽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后天环境因素,特别是长高的两个关键时期(孕中期至婴儿期、青春期)内,经常性的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

舞蹈作为一项全民体育运动项目,它可以加快人体全身的血液循环。这不仅促进新陈代谢,还能调动全身神经,从而使人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有利于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尤其促使生长激素分泌量增加。生长激素是控制身高的三种内分泌激素之中功效最显著的激素,是确保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

经常性跳舞还能够使人的形体变得优美,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有更好的作用,可以纠正青少年常见的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同时舞蹈能全面刺激肌肉,它的动作兼顾到头、颈、胸、腿、髋等部位,让青少年身形更挺拔、更有气质。

学舞“长高”三阶段

跳舞能促使青少年生长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在孩子年龄过小的时候就朝着专业发展方向进行强度过高的训练,则会造成孩子过多运动损伤,就可能影响孩子的身高。所以,针对每个阶段孩子的骨骼发展状况,因时制宜地安排孩子的学舞进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6岁是学舞的第一个阶段,即幼儿舞蹈练习时期。幼儿时期,孩子们身体柔软、活泼好动,可塑性强,是学习舞蹈的关键期。但由于处于身体发展的初步阶段,幼儿学习内容多为说、唱、拍手加少量的压腿训练。

比如坐在地面上划划小船、做做小元宝;趴在地上做小燕子飞;躺在地上做腿的延伸和勾绷等一些站姿、坐姿简单柔韧性练习。注意,这阶段孩子在练习下腰、压腿等动作时,时间应控制在3-5分钟。若时间过长容易造成关节和肌肉劳损,引起疼痛。

7-12岁为学舞的第二阶段,即少儿舞蹈练习时期。这段时期的舞蹈课程加大了基本功的训练,运动量会比幼儿时期增加很多倍。同时,基础的芭蕾形体训练也在同步进行。芭蕾形体训练最好不要晚于12岁开始。因为12岁以后孩子就进入青春发育期,身体骨骼的可塑性大大减弱。但是某些较难的动作或使人体组织负荷较重的活动(例如:芭蕾舞掂脚尖动作),应等到12岁左右再开始尝试比较合适。

青春期的孩子进入了学舞的第三阶段。这阶段,无论是舞蹈教材的编排还是孩子身体骨骼的发展情况,都相对较成熟。孩子们只需要严格按照舞蹈教材的要求进行练习,不做超出自身负荷训练强度的舞蹈动作,适当地进行跳绳等辅助运动即可。

Tip预测身高两大类方法:

1是利用当前骨龄和当前身高预测成年后身高。包括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TW2Mark2法;

2是根据父母的遗传因素来预测成年后的身高。身高预测公式如下(单位:厘米)

男孩身高=59.699+0.419×父亲身高+0.265×母亲身高

NO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 篇7

1.实验原理

2.实验仪器和药品

2.1仪器:六孔井穴板、井穴盖、橡皮管、注射器、微量滴头

2.2药品:铜粉、NaOH溶液、H2O2、Mn O2、6mol·L-1HNO3、pH试纸

3.实验过程

3.1实验装置及操作

将1.5g铜粉平铺到1号井穴中; 在2号井穴中加满0.5%左右的H2O2;在3号井穴中放入少量Mn O2;在干燥的4号井穴中放入湿润的p H试纸并记录试纸的颜色;在5、6号井穴中分别加入3m L浓Na OH溶液。 分别在1—6号井穴上盖上井穴盖。 用橡皮管分别将1号井穴盖的出气口和2号井穴盖的出气口, 2号井穴盖的进气口和3号井穴盖的进气口, 以及3号、4号、5号井穴盖的出气口和与它们相邻的4号、5号和6号井穴盖的进气口连接起来。

3.2实验现象

用注射器吸取一些6mol·L-1稀HNO3, 从1号井穴盖的进气口缓慢向其中注入, 此时可以看到1号井穴中有气泡生成, 同时在液面上出现红棕色的气体。 然后可以发现2号井穴中的液面不断下降, 3号井穴中的液面不断上升, 3号井穴中有大量小气泡产生。 刚进入2号井穴里的红棕色气体很快变为无色, 最后2号井穴中充满无色气体。 在3号井穴中可以看到有无色气泡产生。 4号井穴中充满红棕色气体。 在5、6号井穴中的浓Na OH溶液中缓慢地有少量气泡出现。 2号井穴中无色气体和4号井穴中红棕色气体能保持很数分钟。最后1号井穴中充满蓝色溶液。

3.3实验现象的解释

1号井穴中出现红棕色气体, 是因为发生反应:

而生成的NO很快被液面上空气中的O2氧化为红棕色的NO2。 2号井穴中的液体能被压到3号井穴中是因为有不溶性的气体生成, 红棕色很快退去, 说明NO2能溶于水;而最后剩下的是无色的NO, 说明NO不溶于水。4号井穴中的红棕色气体是NO2, 这是由2号井穴中的NO和3号井穴中H2O2分解产生的O2同时进入4号井穴并发生反应:2NO+O2=2NO2。 4号井穴中的广泛p H试纸由黄色变为红色, 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这是因为NO2溶于水生成了HNO3。 浓Na OH溶液用来吸收有害的酸性尾气。

4.实验说明

4.1实验装置气密性一定要好。

4.2在安装实验装置时, 应该先盖上2、5、6号井穴盖。

4.34号井穴应保持干燥。

参考文献

[1]化学 (高中第一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6.

上一篇:“小集体”教学模式下一篇:抗病毒中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