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快速构思

2024-08-28

议论文快速构思(精选7篇)

议论文快速构思 篇1

盐城市第一中学2006届高三语文教学案系列(27)

作文教学案六:作文快速构思指导

【写作指导】

一、析“题”

“审清题目,明确要求”,是高考作文的重要能力之一。如果是“命题作文”,一般要明确两点:一是“写作对象”,二是“写作题眼”,即文章的写作重心。如“共享生命”,“生命”是写作对象,“共享”是写作重心。如果是“材料作文”,先要明确本“材料”有几个感想点,俗称“感点”,然后找出“倾向性”感点,确定写作的对象。如果是“话题作文”,要剖析话题,挖掘话题内涵。如:据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一个人物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天地。”另一位哲人又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到底什么不该记忆,什么该记忆?请以“忘与不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此话题所包含的内涵很丰富,可作如下联想和分析:①你爱别人,可以忘记;别人爱你,但不能忘。②你帮助过别人,可以忘记;别人帮助过你,但不能忘。③你对别人有恩,可以忘记;别人对你有恩,但不能忘。④别人对你不好,可以忘记;你对别人不好,但不能忘。⑤现在的成功与荣耀,可以忘记;过去的失败与教训,但不能忘。⑥生活中的烦恼,可以忘记;生活中的快乐,但不能忘。⑦生活中牵挂精力的琐碎小事,可以忘记;自己的理想、目标,但不能忘。

二、选“体”

高考作文一般“文体不限”,在选择文体时需注意两点:一是要根据作文题的倾向来定,如:“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之初,营建宫室。管理竹木材料的官员,认为各地运来的竹木长短不齐,不便管理,建议将其裁截整齐。赵匡胤便在他的条陈上批道:“你的手指和脚指,难道没有长短吗?为什么不截成一样长呢?还是长的让它长,短的让它短好了。”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此题就适合于写议论类的文章。二是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积累来定,如“忘与不忘”的这个话题,或写记叙、抒情类,截取生活的横断面,在对主人公的忘与不忘的刻画中针砭现实;或写议论类,告诉人们哪些该忘,哪些不该忘。

三、切“入”

高考作文是选拔性考试,既有规定性,也有技巧性。高考作文尤其要有亮点,与人不同,写出自己的个性,那么“切入”角度就很关键。“切入切入”,就是先切而后入,从切出来的众多角度中寻找一个最佳的角度作为自己文章的突破口。尤其是“大题”,一般要“小作”,就易“上手”,千万不要大进大出,泛泛而谈。上题中的“共享生命”,就可以采用设问法来选一个角度,什么叫“共享”?为什么要“共享”?怎样“共享”?如“交换”这个题目可以采取切割的方法来选一个角度:1.从交换的价值上,可对等价交换、不等价交换,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进行议论。2.从交换的形式上,可记叙一次有意义的主动交换、被动交换、公开交换、秘密交换。3.从交换的性质看,有伟大的交换、卑劣的交换、奇妙的交换等。4.从交换的对象看,有高层次的思想、学术的交换,爱心的交换,生命的交换,也有普通平常的交换等。

四、选“材”—— 用“本” 索“源”

很多考生到了考场苦于没有材料,其实,我们所学过的课本就有丰富的资源。以“忘与不忘”为例,就可以想到:杜甫忘掉的是茅屋为秋风所破,“床头屋漏”无干处,不忘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海伦凯勒忘掉的是双目失明的痛苦,不忘的是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史铁生忘掉的是肢体残疾,终生与轮椅为伴的痛苦,不忘的是对人生对社会的深沉思考等。如果把我们所读过的课本和课外所读的书籍,花点时间理一理,归一归类,就会发现是一个“宝库”。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分类做成“索引”,临考前看一看,会受益无穷。此外大家做过的大量试卷,其中的大量的阅读材料,可按现代文、文言文、古诗词分类,也做一个“索引”,归并到课文的“索引”中,你会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大千世界变化无穷,客观生活丰富多彩,只要留心就有材“源”。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冷暖寒暄、人生百味等。其间储藏大量的事实论据。生活应该是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源”。

如“忘与不忘”就可以想到:非典时期生死存亡之际,以钟南山为代表的一批医务工作者,忘掉的是个人安危;不忘的是战胜“非典”,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掉的是个人的安逸与享乐;不忘的是打匪除恶,保一方平安。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奔赴救灾前线,忘记的是瘟疫的传染,忘记的是生活环境的艰难;不忘的是祖国的召唤和神圣的使命,不忘的是在废墟下呻吟的求救的呼唤声。公交车调度员陈双龙为维护城市乘车秩序,忘记的是个人的安危;不忘的是主持正义的责任感等。

五、谋“篇”

作文的结构布局,不仅是一个形式的问题,而且关乎文意表达是否畅达的问题。作文之前,考生一般要打一下“腹稿”,做到心中有“数”,“数”者,结构规律也。起、承、转、合,在落笔之前应该有所考虑;如从结构方式看,或总分式,或承进式,或并列式,或对照式。可以选择小标题的方式从不同侧面表现;可以用蒙太奇手法分镜头组合;可用日记的形式刻画人物心理;可用人物自述的方式叙述人的经历;可以某一中心地点为舞台,通过侧面描写去展现等。

【写作训练】

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同学们讨论热烈。有人说成熟的标志是“理智战胜感情”,有人说是“遇事有主见”,有人说是“遇事能思考”,有人说是“善于给予爱”,有人说是“善于否定自己”,有人说是“凡事不争第一”„„

请以“成熟的标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佳作欣赏】 天地同生的浪漫

高三(1)徐林林

浪漫,是凭着想象力和勇气,制造一些不同寻常,是李白想象奇特的诗文,是庄子无端崖的言语,是女娲信手造出的人类,是遂人氏的火,有巢氏的居„„

李白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他有着异乎常人的想象,能够写出想象瑰丽的诗篇,而这些诗篇却一直被我们尊崇,可见他浪漫且浪漫得有理。没有浪漫便不会有“抽刀断水”的想法,没有浪漫便没有“对影成三人”的佳境,没有浪漫也不会有“举杯邀明月”的行为,没有浪漫自然不会有李白,不会有诗仙,也不会有令我们惊叹的诗篇。

李白的浪漫在诗作中尽现无余,那么庄子的浪漫不仅在文章中,就连行为上也是异乎常人的。梁王请他出仕,“愿以国事累”,可他却漫不经心地回答“吾将曳尾于涂中”。凡人都想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他却选择了“曳尾涂中”,浪漫得无可奈何。不仅如此,在梦蝶之后,又萌发出“蝶梦我还是我梦蝶”的想法,离奇得让人惊叹。他的《庄子》也是如此,“无端崖之辞”,溢于字里行间,正是这种浪漫为他树起超脱世外的高格,不落于俗的形象,也使得千年之后的我们常常为他的浪漫所折服。他正如自己所说的大鹏鸟“抟扶摇而上九万里而南为”,不仅飞得高远,也飞跃了时空,在我们头顶上盘旋,让我们不得不仰视,这位千年圣人,不得不为他所折服。

如果老庄、诗仙离我们太远而不可触及,那么一些我们十分熟悉而又浪漫的大家则是可近可亲的。钱钟书是一例,天赋才气的他也如古时的才子一样有着傲气与浪漫,虽历经尘世洗染,仍有着微芒,《围城》的创作是体现之一。晚年的他仍会趁老伴熟睡时涂花她的脸,可见浪漫犹在。沈从文大师也是如此,虽不会游泳却又自诩一个猛子扎下去可以从河对岸出来,可见大家并非时时严谨。

如果没有浪漫,怎么会有遂人氏的“钻木取火”?怎么会有有巢氏的“教民以居”?浪漫并不代表着天地,天地却需要浪漫。

高三(13)陈建超

浪漫,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熟悉的是它的写法、意义,陌生的是对它内涵的认识和体会。

一般认为,浪漫是甜美爱情所独有的,但我认为最能打动人心灵,震撼灵魂的是悲情的浪漫。其代表当然是《梁祝》中双双化蝶的场景。生而为人无法永结同心,白头到老,死后化蝶方能在天比翼,双宿双栖。这样的浪漫最为可贵,因为它的代价是生命。

生活是一碗清水,浪漫是粒粒白糖,让生命变得有味,让人生更加精彩。

无法忘却《孔雀东南飞》中,互相承诺共赴黄泉的悲壮。那份悲情的浪漫是凄美无比的生命绝唱,唱出了爱情的真义,道出了浪漫的内涵。海誓山盟,甜言蜜语是浪漫,只不过来得浅薄,在伟大的爱情面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而以生命为基石的爱情自然牢不可破。

其实浪漫不只存在于爱情,对生活的豁达是一种浪漫,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是一种浪漫,对艰苦磨难的坚强也是一种浪漫。

踏足风尘,烦恼接连不断,人生总有磨难,豁达看世界是一种浪漫的生活态度。李 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正是体现了这样的思想。

面对千军万马的那份镇定是浪漫,迎风呐喊心中的豪情是浪漫,那种不问红尘烦恼,归隐田园,亲近自然的生活情趣,更是一种浪漫,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的高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就是浪漫的经典。浪漫的生活,可以是轰轰烈烈,敢爱敢恨,和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共存,也可是天高地远,平心静气,与那片云卷云舒的天空的交融。说到底,浪漫就是一种心灵的境界,或宏大或狭小,或热情或平淡,或高昂,或低调,只要是你感觉舒适的,那就是一种浪漫。

回到《梁祝》中化蝶双飞的场景,最后两人为何要变为蝴蝶,而不是什么比翼鸟,连理枝之类的东西?其实,个中有作者的深义所在,所以生活的不顺,命运的不公,家庭的不和,思想的不同,种种串联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闭塞心灵的蛹,如何打破这种封锁,动力提供者是豁达,是坚强,是勇敢,是淡泊一切,一切串联在一起就是心灵选择的浪漫生活情趣。所以破蛹化蝶是一个解放心灵的过程。

浪漫,打开束缚;蛹破,蝶舞天涯!

磨难——生活的调味剂

高三(16)李学伟

磨难是盐,是生活的调味剂。没有磨难的生活是平淡乏味的。因而,我们需要磨难。青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经受着“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磨难;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经受着大火的磨难;腊梅,“凌寒独自开”,经受着严寒的磨难„„这些花草尚能承受磨难,更何况我们人呢?

磨难能够考验我们,让我们拥有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毅力。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是的,要能承担大任,就必须要经受磨难。

磨难能够激发人的斗志,使其朝着目标不懈地追求。越王勾践一战遭败,成为丧国之君,但他卧薪尝胆,不忘国耻,遭受种种磨难,终于使越国强大起来,击败吴国,实现了自己的誓言,让越国再次成为强盛之国。

磨难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是我们成功的垫脚石。翻开史书,看着那些名留千古的伟人们,哪一位不是经历了磨难,方才取得成功?李白多遭贬谪,怀才不遇,才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千古绝唱,使他成为一代“诗仙”;薄松龄为自己题下勉励词: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到处搜集奇闻轶事,经历种种困难,惨淡经营了几十个春秋,终于著成伟作《聊斋志异》。

磨难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活,体味生活,更好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当你经受磨难时,你是否感觉到生命的痛苦?而当你克服困难摆脱困难时,你又是否感受到生命的快乐?我想,当你站在成功之巅上,回首过去之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定是在磨难中的挣扎,想到这,你就会体味到生命的滋味,从而更加珍重生命。

磨难,是我们的良师,是我们的益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磨难,怎能见成功?那么就让我们鼓起勇气,坦然地接受磨难吧!

议论文快速构思 篇2

古人讲“意在笔先”, 这“意”就是审题立意。它是写作的第一步, 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因为稍不留神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遗憾局面。所以,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动笔之前,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诸要素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设计出大致轮廓和具体细节。比如, 确定什么样的中心思想, 选取什么材料和怎么组织、安排、剪裁材料, 从什么角度入手, 按什么顺序去写等, 从而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那么, 如何进行巧妙的构思呢?

一、要写真实

所谓写真实, 就是记述或述说真人真事, 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文艺性习作只是偶尔为之, 但态度要严肃, 力求能反映现实生活的实质, 并同实用性习作严格区别开来。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 巧妙构思的意思并不是完全靠技巧取胜, 文章一旦依赖技巧, 只能说明写作者已经丧失了才情。没有感情的文章是枯燥的, 技巧越是精熟, 雕琢越是华丽, 越让人感觉不到真情实感, 使读者产生距离感。

所以, 构思一开始就必须为自己定下感情的调子, 那就是从生活中的真实写起, 抒发真实情感。构思不排除对事件的嫁接和虚构, 这是文学的手法, 这和真实并不相违背。这里的真实是指生活逻辑的真实, 反映生活内容的真实, 还有情感的真实。学生要学会从自身体验中去寻找某种与之对应的情感, 然后把这种情感运用到作文中去。写快乐题材文章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幸福的生活, 写悲伤的文章不妨想想自己学习和生活上的失意和无奈。

二、确立主旨

确立主旨就是要确立一个中心思想, 并力争有独创性。主旨是文章的灵魂, 是一篇文章的情感升华, 也是一篇文章要表现的主要观点。一篇没有主旨的文章就好像没有思想和灵魂的行尸走肉, 也是一盘散沙。主旨可以是单一的, 也可以是多元的, 但必须在下笔前想清楚要写什么, 为什么写, 围绕什么来写, 写作者必须清楚地把握到这篇文章对读者来说有什么样的感受。

确立主旨要注意避免雷同。同样的一篇材料, 或者一个话题, 很多人都容易想起的主旨要尽可能避免。否则大家写出来的文章都是一样的, 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 就很难取得高分了。不过, 学生也要切记主旨不可过于偏颇。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可以从事物的多个角度去立意, 要想人之所未想, 见人之所未见, 使文章主旨富有独创性。

三、筛选素材

学生在生活中会不断积累许多素材, 在阅读的过程中又能够发现和记住许多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 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但是一个好的写作者不会不假思索地拿来就用, 他一定会根据主旨把这些素材进行恰当的裁剪。对于材料要善于取舍, 没有用的一概删去, 毫不犹豫。唯有如此才能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否则只能成为素材的简单堆砌, 使文章缺乏逻辑性。

很多学生缺乏写作素材, 所以只好想起什么就写什么。这样的学生必须平时多看书, 善于观察, 最好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不仅能有效地记住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 还可以养成对事物敏锐的感知能力。此外, 使用哪些素材, 怎样使用, 素材间怎样过渡, 用何衔接, 这些问题都是在构思时就要想到的事情。

四、梳理思路

有了合适的材料, 也把材料做了精心安排, 接下来就要想从哪里写起, 到哪里落笔了。文章要有清晰的思路, 让人能看出文章的脉络层次来。古人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是有道理的, 如何破题, 如何切题, 如何展开, 又如何收束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写作者心中要明白各个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注意它们的逻辑关系。有些看似松散的文章其实并不是逻辑上的松散, 反而会有非常严谨的内在顺序, 或者是情感的流转, 或者是时间的推移, 亦或者是事物的发展, 总之, 文章总会有内在的逻辑使各部分紧紧地串联在一起。

构思是严密的思维活动, 需要学生专心致志。倘若考试时有时间, 建议学生把写作的提纲写在纸上, 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要写什么, 用什么来写, 靠什么往前推移, 甚至能够写多少字都会一清二楚。巧妙精致的构思是成功的关键,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精心的构思看似浪费了时间, 其实是事半功倍。只有有了精致的构思才会有一气呵成、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的潇洒。

摘要:考场作文时, 限于时间很多学生不懂得构思, 也没有养成快速构思的习惯。他们总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想起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即不能把握写作的方向和主题, 也不能把握自己所写文章的体裁。所以, 他们很容易写出“四不像”的堆砌文字来。这往往是造成考场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考场中快速构思, 意在帮助学生学会构思, 这包括立意真实、确立主旨、筛选素材、梳理思路等四个环节。

关键词:语文教学,写作技巧,构思

参考文献

[1]文胡新.作文教学贵在求真[J].中国民族教育, 2009 (1) .

浅议考场中快速构思作文的方法 篇3

一、快速审题立意

在审题时要掌握一定切实可行的方法,如补足因素法、比较异同法等。同时,最重要的是能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打开思维空间,才有选择的余地,才可能写出真正有创意、思想深刻的文章,才有新颖而深刻的立意。

如《珍贵的礼物》写什么?运用发散思维,可有以下几种构思:

1.变物质为精神的礼物。一般同学习惯于把“礼物”理解为物质的礼物:如收到生日纪念品,老师鼓励的名著,同学赠送的东西……但作文应当讲求“去俗取雅”、“避俗趋新”、独辟蹊径、清新出奇。可理解成精神的礼物:如母亲对我的理解是我15岁生日时收到的珍贵的礼物;父亲的一句赠言是我成长道路上的精神支柱,是给我的珍贵礼物……

2.变“我收到的礼物”为“我赠送的礼物”。如我以优异的成绩作为献给母亲的礼物;我以我的执著追求作为献给“五四”青年节的礼物;我以捐献的图书作为献给贫困地区少年的礼物……

3.变一份礼物为几份礼物。如可在“珍贵的礼物”的统率下,并列叙写三分珍贵的礼物。如我在生日时,受到了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的三分礼物,表达了他们相似的美好祝愿和希望(采用并列式结构)。

4.变单一为包容几份。如某同学写在她15岁生日时收到了一位男同学的充满感情的信,在被妈妈发现后,妈妈给予理解、信任的微笑,这是她生日那天收到的两份珍贵礼物:一份代表同学的友情,一份代表长辈的理解和信任。

5.将礼物理解成书籍、诗词等。这个角度要注意的是要尽快入题,中间最好采用并列式结构,并在每一段后面作总结,不断渲染主题。如:纵看千年历史长河,横观百载古今长卷,那诗、那词、那曲,那凝结着无数遐想沉淀与语言精华的精灵,是先贤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

二、精心选材

有的同学虽然审题较好,可是选材陈旧,千篇一律,也会影响分数。要突破固有的思维,去粗取细,去旧取新。同样写“真挚”,同样写过生日,有的考生写同学们为他买蛋糕、送贺年卡,但有的考生写的是同学在操场为他唱生日歌,全体师生为他录制了一盘磁带,表达对他的祝福;同样写友情,有许多考生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这些未尝不可,但有的考生却能联想到高山流水、管鲍之交、桃园三结义等经典故事。这不能不说是考场中的亮点,取得高分也就不意外了。

我们还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巧借诗词故事,发挥想象,在阅读中捕捉材料,在保留作品中的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自己设计情节,揭示所要表达的中心。如体验友情,就可以根据高山流水的故事或《送元二使安西》的内容进行改编;二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的文化名人请到文章里,让智者们讨论或者让智者与我们共同讨论我们所关心的话题。

三、快速布局

有了好的立意、理想的材料,接下来就要快速布局,主要掌握好开头、结尾和中间的结构,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开头常用的方法有开门见山式、引用式、描绘式、对比式、欲扬先抑式等;结尾常用的方法有照应式、渲染式、含蓄式、卒章显志式等,尤其是照应式应该是考场中最为合理、可靠、保险的方法之一:即首段直奔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中间的结构上,要注意段落的划分,注意详略得当,注意铺垫、过渡与照应。

快速构思即兴演讲的方法 篇4

2、超前思维尽可能做到“超 前思维“,即在演讲之前,有所准备,有所思维。就是在平日,也要注意收集和整理演讲材料。遇事想一想,形成习惯,这对于活跃思维,提高快速思维能力是大有益的。

3:言简意赅由于现场客观条件的限制,听众要求即席演讲要时间短、内容精、思想深、内涵丰,这就要求演讲语言要准确精练不能说废话,不要过分铺张,在通俗流畅的基础上讲究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做到言简意赅:讲解透彻。

4:审题扣题由于即兴演讲审题时间短,很容易犯偏离主题,不得要领,见解平庸的错误,这样就会使演讲牵强附会,言之无物,陷入困窘,因此即兴演讲扣题非常重要。演讲者应该根据现场形势、主要议题等,从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出发,充分调动起头脑中贮存的信息,确定一个新颖独特的议论角度,据此提出一个紧扣实质、揭示要害的主题。

5:结构简单即兴演讲不宜篇幅过长,一般人在很短的时间也不可能构思出内容复杂的宏篇巨论。因此即兴演讲宜简短精练,结构简单,一般为单线条式的结构,或横向的以事物的几个方面为纲:或纵向的以事物的发展过程为目,按逻辑思维的顺序、情感触发的线索为依据来组合材料,这样比较利于快速打好腹稿。演讲时只要列出几条突出的纲目甚至几个重点词语用以提示思维、控制思路,就可以完成一篇条理清晰:主题突出的演讲了。

6:即席取材即兴演讲除了调动头脑的贮存选取典型材料外,还应体现演讲的即席性,即注意现场情况,把眼前的人和事纳入到演讲中。如果能讲出听众的切身感受,易于被听众接受,演讲就有说服力。

(1):以现场的人和事为论据。例如:现场听众的职业特点,现场名人的事迹等都是很典型的素材。

(2):借题发挥导入话题。即兴演讲的开场 白可以利用此时此地的一些特殊事物,例如:人名、地名、季节、天气、景物、气氛等引发联想导入主题,题会使听众觉得风趣、别致,显得生动活泼。

(3):语重心长亲近听众。演讲过程中经常站在听众的立场讲话使听众成为自己的同盟军。

即兴演讲的构思技巧

即兴演讲的构思技巧一:“三定”

一、定话题

首先要找准自己要表达的话题。因为生活中话题太广泛了,你应选择你想说的、观众想听的、你能讲的、社会生活需要的话题。在我的《与卡耐基说再见》里写了八十个话题,都是平时我们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的。所以,我要求我们的学员把这八十个话题逐一做个精心准备,这样很多场合都可以信手拈来的。话题,和个人的知识积累有关系,需要平时认真积累。多看书,多学习,多实践,多交流,多积累,话题自然就多了。

二、定观点

话题找到后,要学习在话题中快速的找一个你要讲的论点。论点是演讲的核心,观点鲜明才能影响别人打动别人,如果观点陈旧,或是反动,那自然主题就错了,讲得再好也没有用。当然,角度不一样,话术又不一样,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所以要学习用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观点效果更好。观点要明确集中,每个话题只讲一个观点比较好。

三、定框架

就是确定演讲的结构,框架模式比较多,我们在口才培训中讲了很多框架,比如:现象分析框架、活动策划框架、理查德四步曲框架等等。大家可以参考以前的博文详细了解一下。下面再介绍两种常用的模式:

1.开门见山式:也叫金字塔式。方法为:先亮出主题,然后对主题作较详细地论证和分析说明。

2.倒金字塔式。方法为:先举例123,通过案例总结出一个主旨要点,再说理由,进行论证分析。

即兴演讲的构思技巧二:“四思”

一、逆向思维

是指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即一反传统看法,提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这是一种反弹琵琶式的思维模式,它鲜明地表现为对传统的批判精神,但要注意观点必须持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我之前列举了很多逆向思维的案例,比如,我们学口才就要做到“目中无人”——只有目中无人,心中有人才能放得开,才能解除紧张恐惧状态等等。各位朋友可以看看我以前的一系列博文。

二、纵深思维

从一般人认为不值一谈的小事,或无须作进一步探讨的定论中,发现更深一层的被现象掩盖着的事物本质。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比如,我们从一叶可以知春秋,从一滴水可以知环保。由小见大即是此理。这是非常实用的思维技巧,可以让我们的讲话有深度有蕴含,充满智慧。

三、发散思维

是从同一问题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答案,在处理问题中寻找多种多样的正确途径。多端、灵活、精细、新颖是它的特点。比如,我们说如何才能学好口才,那发散思维就可以讲很多的方法和技巧:参加培训、朗读文章、与父母沟通、主动去假装面试、找陌生人问路、去讨价还价、去客串教学、去找人尝试对骂、去练小品、说相声、去模仿、去公交车上演讲、去找领导讲道理等等,你可以想太多太多的方法,也许有些方法无厘头,但是它可以打开我们的思路,让我们快速去构思内容。

四、综合思维训练

是前面三种思维的综合运用,事实上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一般情况都是将各种思维综合在一起使用的。

即兴演讲的构思技巧三:“五借”

即借题发挥、借人发挥、借物发挥、借事发挥、借景发挥。

“借”的东西很多,“五借”是泛指。它要求演讲者要善于观察现场,获取信息。比如,我们可以借一个字来做文章引发下去,谈天说地,围绕这个字尽情借题发挥。

举例,有位同学姓吴,我们可以借“吴”字展开话题,学口才就要向吴同学学习啊,“吴”这个姓好啊,上面是个“口”,我们必须开口,只有嘴巴张开了才能练好口才啊;下面是个“天”,而且要天天开口啊,必须坚持不懈的练习,这样口才自然来,所以要天天开口,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样是练不好口才的。而且,吴者,无有,我们要能够从无到有、无中生有地去尽情发挥才能学好口才。

再如,如果某同学名字中有个“富”字,又可以借字发挥,我们要致富,那什么才叫“富”呢,上面有房屋不行,下面还要有自己的田地啊,那是你的基础啊,更重要的是要想富必须要有好口才,因为拥有好口才才能“富中富”!

即兴演讲的特点

1、鲜明性。即兴发言是临时穿插的很简短的讲话,所以要禁绝一切空话、套话,务必旗帜鲜明,中心突出,鼓舞人心,振聋发聩。

2、针对性。“即兴发言”的“即”,便是“即席”、“即时”、“即景”,要针 对当时的情景、会议的内容、听众的情绪,有的放矢地发表讲话。

3、即时性。随即产生感受,随即构思框架,随即发表讲话。即兴发言 必须快速准备,一般在三五分钟内必须构想定当,随后便要面对数十上百 位听众侃侃而谈。要做到“快速”二字,非讲究一点技巧不可。

议论文快速构思 篇5

教学目标 :

1 、适应中考要求,加快记叙文写作速度,提高写作效率。

2 、通过示范指导,以画构思图的形式,进行童年系列快速构思,并借助有关图形,理清思路,快速连缀成文。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2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2

时间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明确本次作文指导目标

用你最喜欢的哪一个人生阶段、为什么导入 新课,激发写作兴趣。

二、童年系列快速构思法指导。

( 1 )教师板书示意图框架,学生思考回忆,注入有关信息点:

画图形式: a 、将童年定为中心,分别画出时间地点人事

物景形式各线

b 、学生联想、回忆、筛选,优化后注入有关信息点,完成构思图。

( 2 )学生自由发言童年系列可取之景,可状之物,可叙之事,重点:趣事,有意义的事,难忘的`事。

三、师生讨论,完成构思图 ,(见附板书设计 )

四、赏析、借鉴

1 、发放资料《童年琐忆》(记叙文)构思提纲及结构思路图。

2 、学生赏析,评价。

3 、教师归纳明确。

本系列写作指导的迁移法可适用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构思形式,并列举一些可举一反三的作文题,如《难忘的一件事》、《回忆》、《怀念》等。

五、实践、知识迁移

1 、学生根据命题《童年拾零》或《童年趣事》,借助有关图形,快速构思。

2 、理清思路后,快速连缀成文(第二课时)

浅议中唐诗人刘商诗歌的构思技巧 篇6

1、立意上精心选材并刻意求新

中唐社会动荡不安, 很多文人都有从军的经历, 刘商也不例外。《唐才子传》中有“贞元中, 累官比部员外郎, 改虞部员外郎。数年, 迁检校兵部郎中, 后出为汴州观察判官”的记载, 这应该是刘商曾经任职军中的凭证。之后在对于刘商行迹的考证中得知, 刘商曾经在李勉军中任职。所以他一定见识过战场厮杀的惨烈以及军旅生活的艰辛。但在刘商的反映军旅生活的诗作中却极少以上的惨烈与艰辛。这一点与同时代诗人同类题材诗作相比, 刘商似乎是另辟蹊径, 构建出一种新意之美。例如《春日行营即事》:

风引双旌马首齐, 曹南战胜日平西。

为儒不解从戎事, 花落春深闻鼓鼙。

这是一首记录军中凯旋的诗歌。“风引双旌马首齐, 曹南战胜日平西”一句, 描写出夕阳下飘动的旗帜、整齐的队伍, 虽无声, 但却能够感知得到将士胸中涌动的胜利的豪情。但这还不够, 诗人作为具有儒生独特身份的军中将士的一员, 对于这种胜利的喜悦更有一种深层的体会, 不吐不快。于是一句“为儒不解从戎事, 花落春深闻鼓鼙”道出了诗人不仅“为儒”而且“从戎”, 能够亲身作战杀敌的自豪心境。由此, 这首诗从单纯的记录军队凯旋的诗作中脱颖而出, 成为对文人从戎, 为国效力的赞歌。将文人独特的豪侠之气抒发得淋漓尽致。其立意独到, 使人耳目一新。

刘商隐居之后所创作的系列诗歌在立意上也有新颖之处。隐居弃世是古典诗文中常见的题材, 立意则多为身心与尘世彻底了断后的清冷无为。刘商笔下的隐居与众不同, 体现了在原意旨上的一种改造和创新。历代文人笔下的“桃花源”是虚无缥缈的, 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而在刘商的诗中, 我们可以明显地感知他的隐居生活是仙境的飘逸与世间的温情暖意的融汇, 例如《山翁持酒相访以画松酬之》:

白社风霜惊暮年, 铜瓶桑落慰秋天。

怜君意厚留新画, 不著松枝当酒钱。

刘商隐居之后颇有几个意趣相投的朋友, 他们时常互相造访, 饮酒作画。年迈的“山翁”在寒冷的秋风中“持酒”造访“白社”, “铜瓶桑落”给了诗人身心上的温暖。感动之余诗人还不忘与友人调侃, “怜君意厚留新画, 不著松枝当酒钱”的意思是, 看在你大冷天送酒的份儿上, 我就不折松枝“当酒钱”了, 给你画一幅新画吧!刘商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由此可见。还有一首《寄李俌》:

挂却衣冠披薜荔, 世人应是笑狂愚。

年来渐觉髭须黑, 欲寄松花君用无。

此时的刘商身披“薜荔”, 自称“狂愚”, 在外貌和行为上都已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山居野人, 但他在感情上还依然保持着与尘世友人的温情联系。他认为自己隐居深山, 服食松花后髭须渐黑, 似有返老还童的征兆, 因此写信探问友人“欲寄松花君用无”。另外还有《赠严四草屦》:

轻微菅蒯将何用, 容足偷安事颇同。

日入信陵宾馆静, 赠君闲步月明中。

那么, 无论是“寄松花”还是“赠草屦”都表现出刘商对朋友的一种赤诚与温情。正是这种赤诚与温情使得刘商的隐居之处成为一个具有人间烟火的恬静安详、充满情意的理想世界。

2、运用适当的表现形式来创作诗歌

(1) 刘商诗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当属烘托手法的运用。

例如在刘商的送别诗中, 他经常会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来烘托离别时的心境。《送豆卢郎赴海陵》诗云:

烟波极目已沾襟, 路出东塘水更深。

看取海头秋草色, 一如江上别离心。

“烟波”、“塘水”、“秋草”这些送别路上的寻常景物, 却饱含了诗人此时与友人离别的了无边际的荒凉之情。另外《赋得月下闻蛩送别》:

物候改秋节, 炎凉此夕分。暗虫声遍草, 明月夜无云。

清迥檐外见, 凄其篱下闻。感时兼惜别, 羁思自纷纷。

此诗中的“虫声”与“明月”则是诗人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对“感时兼惜别”心境的烘托, 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这种以听觉和视觉的反衬作用在刘商的另外两首诗《秋蝉声》和《梨树阴》中表现的更加耐人寻味。其中《秋蝉声》以蝉声来反衬寺院的安宁和肃穆, 一闹一静, 重心落在静上, 重点突出, 又形成一种对比的美。而《梨树阴》则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从视觉上反衬佛家修行之处的清静。这种以声响烘托出来的静境, 以及光影明暗对寂静的衬映, 是刘商诗歌运用烘托手法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的美的享受。

(2) 刘商诗还经常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以虚写实, 虚实相生。例如《画石》:

苍藓千年粉绘传, 坚贞一片色犹全。

那知忽遇非常用, 不把分铢补上天。

诗人所写的石来自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 应属想象之辞, 而所谓未补上天的五色石, 更是来源于作者的虚想。而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人才是作者所想要变现的实体。此诗笔笔写石, 却句句有人, 实则是借石的遭遇寄寓人的命运, 最大的特点是以石的虚写人的实, 虚实互藏, 含蓄而深刻。刘商还有一首《白沙宿窦常宅观妓》:

扬子澄江映晚霞, 柳条垂岸一千家。

主人留客江边宿, 十月繁霜见杏花。

“十月繁霜”提示读者当时应是深秋时节, 何来“杏花”?所以此“杏花”应为作者的想象, 是虚写, 而其所观之“妓”才是实写。这是典型的以虚写实, 用以表现诗人眼中花红柳绿的美景。这样的写法不仅使诗意连绵不尽, 而且趣味盎然, 使人回味无穷。

(3) 刘商诗、画皆擅长, 以画入诗也是其诗歌创作的一个鲜明的表现手法。

例如《送僧往湖南》一首:

闲出东林日影斜, 稻苗深浅映袈裟。

船到南湖风浪静, 可怜秋水照莲花。

其中“稻苗深浅映袈裟”运用的正是绘画中光影所造成的明暗对比, 以及稻苗的绿与袈裟的红的颜色对比, 鲜明而怡目。而“可怜秋水照莲花”一句中“水中莲”与“湖上僧”互相映衬, 使人心醉。画的技法运用于诗中的构思在刘商的诗中还有许多, 如《与湛上人院画松》:

水墨乍成岩下树, 摧残半隐洞中云。

猷公曾住天台寺, 阴雨猿声何处闻。

还有《咏双开莲花》:

菡萏新花晓并开, 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 早晚双飞池上来。

等都是这一类的佳作, 这里就不一一评述了。

刘商诗善于融合画理, 诗之趣与画之美融为一体, 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 可谓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3、诗歌内容与结构严谨和自然

刘商的《题水洞二首》:

其一

桃花流出武陵洞, 梦想仙家云树春。

今看水入洞中去, 却是桃花源里人。

其二

长看岩穴泉流出, 忽听悬泉入洞声。

莫摘山花抛水上, 花浮出洞世人惊。

这两首诗中不仅联、句之间内容联系十分紧密, 而且诗与诗之间在内容上也存在着联系, 具有结构严谨自然之美。首联“武陵洞”的落花流水引起诗人对“仙家云树春”的“梦想”, 暗含诗人有归隐之意。那么尾联中诗人成为“桃花源里人”就不足为怪了。归隐之后的诗人, 身份由“世人”转换为“桃花源里人”, 因此才有了第二首中“莫摘山花抛水上, 花浮出洞世人惊”一句。诗人自己就曾经是那个被浮花所惊的“世人”吧!全诗联句之间的联系井然有序、天衣无缝, 身份与视角的转换自然而真切。这里诗的形式的自然之美与作者的真情之美很好地融为一体, 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的统一。

“诗的构思的本质, 是将物象化为心象, 景物化为意境, 实体化为象征, 即从生活达于艺术的审美升华。”刘商诗歌在构思方面的确带给了人们美的享受。

摘要:本文通过对刘商诗歌的立意、表现形式以及内容结构的严谨自然方面的探讨, 深层反映出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巧妙构思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中唐,刘商,诗歌,构思

参考文献

[1] (清) 曹寅, 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 1960.

[2]陈贻焮主编, 增订注释全唐诗[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

[3]傅璇琮, 唐才子传校笺, [M], 北京:中华书局, 1989.

[4]蒋寅.大历诗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5]刘洁.唐诗审美十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2.

[6]郭殿崇, 唐徐州诗人刘商考[J],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三期.

[7]鲁原.诗歌构思举要[J].阅读与写作, 1994 (7) :3-5.

[8]裘惠楞.反跌成势虚实互藏---刘商《画石》赏析[J].写作, 1997 (4) :10-11.

[9]许总.论大历诗歌意境特征及其构造方式[J].河北学刊, 1998 (1) :73-78.

议论文快速构思 篇7

综观近五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发现,本考点主要有两种命题方式:一、定句排序,二、定位补句。笔者认为,无论何种命题方式,只要抓住各个句子在意义、结构上的联系和照应,就能快速破解。例如: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D.⑤⑥②④③①

这是一道定句排序类的客观题。我们抓住句子内部意义上的联系和外部结构上的照应,寻找“突破口”,运用排除法快速破解。整个语段谈论的是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话题,代词“这样”提示我们,横线上填入的应该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具体做法或措施;①、③、④句语意相联,结构相似,应该排列在一起;②、⑥两句因果关系密切,顺序固定,据此可以先排除B和D项;⑤句是对其他句子的总括,理应排在首位,据此再排除A项,答案就只能是C项了。最后我们再代入答案C进行验证即可。

我们再来试一试主观题。

例2、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

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⑥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

通读这六句话,根据语意、结构的联系和照应,将它们分为①③⑤、②⑥、④三组,②⑥为观点句,①③⑤为支撑句,④为总结句。再分析组内句间关系,排定语序。从"固然""不过"看,②是⑥的转折,故应为⑥②顺序;从"有一些远虑""还有一些远虑"看,⑤应排在小组最后,从"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看,③应该在①后⑤前。故此排序为⑥②①③⑤④。

那么,定位补句类的题目又会怎样呢?

例3、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 ①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使我们的传统美德。 ② 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 ③ ,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④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涉及到很多方面,它需要 ⑤ 。

读题干可知,语段评论的对象是“感恩教育”。空①前后的“质疑”和冒号、问号告诉我们①句应该是个针对“感恩教育”的反问句;空②后的语句有共同的主语“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活动或做法)”,所以②句应该领起这个主语;空③前的语意提示我们③句应该是表达一种无视学生个性差异的错误做法;空④前的关联词“不但”,需要“而且”或者“反而”与之呼应,进一步指出错误做法的后果;空⑤前的“涉及到很多方面”和代词“它”提示我们,横线上应该填入的是“几个方面长期合作、共同完成”的意思。这样,基本的答案就形成了。最后根据字数的限定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就会形成近乎完美的答案了。

参考答案:①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一次脚吗

②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③“一刀切”的模式

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⑤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句子语意和结构上的联系、照应是我们破解语言表达连贯题的关键所在。只要能够牢牢抓住这两个关键,参考所给语段的主题、层次脉络、逻辑次序等因素,就能够既快又准地破解这类难题,为高考胜利拿下弥足珍贵的分值。

上一篇:公开信的基本格式下一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