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彩墨画创作构思与表现研究论文(通用2篇)
对彩墨画创作构思与表现研究论文 篇1
对彩墨画创作构思与表现研究论文
当前,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剧烈碰撞,同时也伴随着文化在理念和思维方式上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作为艺术家,应更多地了解两种不同文化的背景以及在艺术表现和艺术审美上的异同,从而帮助人们在适当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以艺术的方式表现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尼斯比特(Richard Nisbett)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有着各自的轨迹,西方文明建立在古希腊的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思维为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建立在深受儒、释、道影响的东方传统之上,其思维方式以辩证和整体思维为主要特征。
文化基础的差异,引发出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视觉习惯和审美情趣。因此,对世界的理解出现了多样化现象。
东西方文化艺术的最大不同,来源于各自意识形态的区别和哲学思想的差异。作为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当代艺术家,尽管接受着大量来自全世界的信息感染与渗透,但仍无法摆脱传统的、侵入血液中的本土文化的影响。其中,东方的宗教信条及宗教精神对我的感染是非常深切的,它在精神上指引人们觉醒,帮助人们内心平静。以我而言,虽然对它的了解和认知是浅显的,但在内心里却萌生一种向往,希望以我的方式,亦即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应和理解。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宗教本质上是哲学化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根本特征是设立一个超现实世界的彼岸天国”,给人以超越的启示。在对宗教题材的艺术表现上,我从对前人的继承、吸收、融合等几个方面来达到自我实现。
一、继承
从传统哲学思想根基上继承。
中国文化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它来源于中国古典哲学儒、释、道思想的文化精神。中国的绘画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精神和物质对立统一,主体与客体融汇和谐,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因此,中国绘画历来不以再现自然、绝对真实地表现自然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更深层面的“意”。
因此,一幅作品就成为画家个性、修养、品格的统一载体。历史上表现宗教题材的作品举不胜举,单从绘画角度看,作为宗教艺术,敦煌石窟壁画是最具代表性的,据统计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在内的近五万多平方米的壁画,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丰富,艺术性强。
壁画的空间结构与周围环境紧密结合,以平面的描绘形式展现情节,随着石窟洞穴的总体走势进行布局,依表现内容的不同而呈现丰富多样的变化。在表现方式上,对称与不对称并举,巧妙地将图案和人物进行排列组合,以坚实、舒畅的线条和鲜艳、浓郁的色彩刻画纹饰;以虔诚、崇敬的心意传达佛的精神;所以,敦煌壁画以其优美的艺术形式和无穷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它是多种文化艺术集大成的体现。有人曾说:“敦煌壁画具有古希腊罗马艺术的技巧、佛教艺术的题材、西域艺术的风格、中原艺术的理念,它是世界艺术的一次大融合,也是民族艺术的世界性蕴涵的见证。它是中华文化同化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产物,是全球交往和东西方艺术交融的典范”。这种眼观世界、立足本土、互通共融的观念,正是当今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思路。我从敦煌艺术中,不仅要学习其艺术表现的精华,更要留意它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在绘画创作实践中,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笔墨、线条、构图等方面吸收营养。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变化多端,内涵丰富,甚至影响到一幅画的优劣成败。“有笔无墨”或“有墨无笔”都是欠缺的,“有笔有墨”、“得意忘形”的作品才是传统中国画的上品。笔墨作为重要的表现语言,将看似简单的毛笔、墨汁、清水、宣纸,通过轻重捻转的顿促运行,营造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它超越造型的束缚,改变常规的透视,自由流畅地展现内心的思绪,传达着诗一般的、只可意会的水墨表情。古人将笔墨的美加以总结并将它制定出形式标准,因此具有了稳定的程式性、丰富的表现性和诗意的文学性。我的作品,主题多是表现宗教的启示――寂远与空灵、静谧与祥和,创作中借鉴中国水墨中墨色的渲染和浓淡干湿的处理方式,以营造画面的.飘逸气氛。
另外是“线”的运用,传统绘画中的“线”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和象征意义。久远的西方绘画的“线”,基本仅用于草稿和制图,而中国画的线却已可以表现物体的造型,界定物象的形态特征,表现不同的质感。明代邹德中在其所作《绘事指蒙》中说到,线描的种类有十八种,如:尖笔细线的高古游丝描、有转有折的行云流水描、坚忍不拔的铁线描等。我对“线”的领会是:通过轻描重写表现层次,通过线的顿挫转折表现节奏,通过不同的疏密重叠表现黑白变化;利用勾勒时运笔的不同张力,线条虚实强弱的衔接及色与墨浓淡干湿的配合,借鉴云纹和水纹的描绘规律,巧妙地融入作品之中,为我所用,以加强画面的形式感、装饰性及空间的微妙变化。
在创作的设色方面,不是客观地遵循现实中的诸如条件色、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的色彩关系,而是遵循六朝时期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所提到的“随类赋彩”的理论原则,有意识地倾向于老庄的 “无色而色始全”的观点,既不是自然理性的反映,也不是纯粹主观的表现,而是从一种更精神化的意义上对色彩的想象,以看似极简的色彩关系,没有夸张的变化和反差,以微妙的灰色为主调,充分与表现主题相呼应,烘托宁静致远的意境。
除了在以上几个方面对中国传统绘画有所借鉴外,在构图、造型等方面也延用了一些中国艺术的图式。在不断地浸入东方文化血液的同时,对西方绘画艺术也在同步吸收。
二、吸收
不同文化背景,孕育人类不同的精神世界,宗教就是很好的例证。我以表现宗教题材来阐述对自我精神的认识。之所以对敦煌壁画情有独钟,除了它的纯艺术性之外,还有它所包涵的极深的民族文化意蕴。季羡林先生将敦煌提升到世界文明史的高度来阐述:“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
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敦煌壁画艺术是宗教与中华民族文化紧密交融的代表,对东方文化的发展演变与学术研究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无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文化的角度看敦煌,在对美的认识和表达上,它都会给予我无穷的启示和引导。我的早期彩墨画作品,多是从敦煌壁画的外在表象吸收艺术表现元素,特别是人物的造型、色彩、动态等,画面的构成基本以单个造像为主,菩萨和飞天的形象较多。在近期的创作中,重点转到传达精神的层面,不再一味追求壁画本身具有的浓重色彩和表皮剥离的质感,而是吸收西方水彩画的表现方法,充分运用水与色、水与纸的交融关系,使画面虚幻润泽,以[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示心中对过往时光的崇敬之情。随着对宗教意义的进一步认识,我的创作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渐渐归于闲淡、幽远、清素的感觉,吸收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开拓自由想象的空间。
色彩,是视觉艺术中十分感性化的因素,它可以启发内心世界的隐喻和联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色彩所包涵的意义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尤其是表现宗教内容,色彩赋予的精神内涵是非常丰富和微妙的。西方教堂里的镶嵌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描绘的形象真实自然,色彩明艳,有浓重的装饰性和故事性,强调色调的冷暖及合理的光影;而中国绘画的内在核心是“写意性”,用色讲究“随类赋彩”,理论背景紧紧依附于中华文化,秉承和谐相生的原则,追求灵感、意境与自然的统一,以个人的内心体验与感悟共融,创造由“心”而生的作品。因此,我在色彩的运用上,吸收西方用色的科学性,将补色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画面中偏暖或偏冷的主色调,以微妙的灰度变化来替代中国画中的“墨分五色”。在绘画媒介上,综合了水彩画和油画的技法与表现方式,以及其他画材的多样化应用。在创作思路上,深刻领会中国绘画诗意的表达境界和传统文化中的“大盈若冲”的思想内涵,同时,巧妙吸取东西方绘画的精华,使之既有隐约细微的变化,又不失整体而统一的沉稳宁静。
三、融合
“融合”是我们经常探讨的问题,它真正代表了世界的发展潮流和趋势。“融合”东西方艺术的经验和思想脉络,“融合”东西方文化中的精华和智慧,化作充实自己的力量,创作出更多反应现代生活的感人作品,做一个弘扬时代精神的、与时 进的当代艺术家。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家,首先要立足本土,然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敦煌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审美典范,它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和东方审美特质,同样感动着世界人民。
我从敦煌艺术中所感受到的决不仅仅是菩萨的安祥、飞天的生动、图案的精美和色彩的浓郁,而是深刻地体会着佛的庄严和慈悲,并从中感受着他所富有的神奇力量。我知道,生活中有些用眼睛看不见的东西,但它们却以各自不同的状态让我们感知它们的存在,比如:空气,以风的状态使我们感觉到它的流动;时间,以逐渐衰老使我们感觉它的流逝 。在宗教题材的创作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人的渺小微弱和时空的浩瀚博大,我们犹如空中的一粒尘埃,伴随着时间的流动,观看并亲历着事物的兴衰与世间的变化,体会着存在与逝去的无穷魅力。
我以绘画的语言传达我对“世界”的认识,以可视的形式和色彩表述它。我的彩墨画创作,其核心是追求一种与自然万物相契的景象,但那并不是自然界的真象,而是感于自然又化于的心中的意象,表达这种意念的过程,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另一个超然的世界。为了更确切地传达这种感受,有意去除细节的刻画,减弱明暗对比度,使画面显得更加完整;构图的视点随心移动,幽远飘渺,没有统一的光源,以此显示一种认识上的自由和宽容;以有色彩感的灰色为主调,充分融合中国画的线条和西方油画的笔触感觉,墨与色达到自然地溶合,以达特殊的艺术效果;有规律地将形象符号进行重组与排列,加深思想性的表达与强调。将西方艺术的中的理性因素与中国审美中的“韵”与“意”以及水色交融的自由性结合起来,用相互融合的思维方式和绘画方式,表达宁静和谐的心灵世界。在时间与空间的错落中,寻求儒家美学的“中和之美”。我坚持以简约的形式揭示深刻涵义的思路,遵循道教主张的“大盈若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辩证理论,为佛教殿堂谱写一曲玄妙和美的琴乐,使其婉转悠扬的余音“绕 三日而不散”。
综观古今中外的艺术,总是根植于各自独有的本土文化之上,无论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的绘画都是这样。各国的文化土壤不同,哲学理念、美学思想以至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异性的显现,使绘画艺术的发展也必定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作为一个长期感受中国文化熏陶的当代艺术家,我将有选择地融合东西方绘画的表现语言和艺术精神,相互借鉴与渗透,逐渐形成个人多元化的综合表达方式和独特个性,追求物我合一的超然境界,在精神层面上谱写一曲和谐美妙的天籁之音。
公益型微电影创作构思与研究 篇2
公益微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表达直接影响着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动向。相比于以往利用声音、图片等单一方式的宣传手段,公益微电影模式具有更多的优势。公益微电影的表达更加直观,将声音、图片,以及动态画面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与公益广告相比,微电影情节更丰富,更加吸引观众。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具有观看方便,耗时短,传播迅速等优势。
一、微电影发展现状
公益型微电影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主题,以道德提升与人文关怀为目的。我国的微电影业起步较晚,但是以公益型微电影为首的微电影业发展尤为迅速,不论是运行机制、创意水平,还是社会影响力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微电影业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公益型微电影的重视程度仍需加强,这需要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
(一)微电影受到各大视频网站的重视和欢迎
随着网络的发展,视频业务不断壮大,互联网已成为影视播放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各大网站在视频领域竞争尤为激烈,大型影视剧版权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高昂的版权购买费导致运营成本的不断增大,因此,很多大型门户和视频网站选择了自制微电影。自制微电影可以降低成本,还能使网站在运营中增加自己的主动权,同时,微电影的灵活性使网站投资决策的风险大大降级。有的系列微电影短时间内点击率就突破了几亿次,其版权更是换得了巨额的广告费用。如今,许多大型视频网站如百度、搜狐、优酷、腾讯、网易、土豆等等都推出了各自的微电影项目,使得微电影发展更为迅速。
(二)微电影符合多数人的口味
现代社会,信息广博化、文化多元化,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经济等微文化大展宏图,我们显然已进入了被学者命名的“微时代”。于此同时媒体也会因人们关注媒体的需求度而不断发生变化。当人们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中需要获取更多信息时,每个人都希望用尽量短的时间来获取更多的信息。今天的社会,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大,每天守在电视机前或者泡电影院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花几个小时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都成为一种奢侈。人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查找、观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微电影这种免费的、灵活的、短小精悍的电影形式更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尤其易受年轻观众的青睐。
(三)公益型微电影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益微电影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其它声像制品相比它具有相当的社会性。它取材于百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以其独特的创意、深刻的内涵、鲜明的立场以及健康的方式方法来正确引导社会公众。而且它是一种面向全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它面对的对象又是广泛的。从内容上来看,微电影创作的选材大都是我们的社会性题材,使得它解决的大多是我们的社会问题,这就更容易引发群众的强烈共鸣。因此,公益微电影更容易被接受,更加深入人心。
二、微电影的优势
几年来,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道德、文明、民生已成为一个重要主题。因此诸如环境保护、珍惜资源、关爱他人、崇尚文明、尊老爱幼等公益型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公益微电影已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一)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低,制作周期短,发行方式相对简单
所谓制作门槛低,一是投入资金低,相比传统电影动辄上千万、上亿元的投入资金,微电影的投入少则几千,多则几十万,制作成本低得多;二是对拍摄器材的要求低,不需要高级复杂摄影器材和道具,只需要一个好一点的摄像机和相机就能拍出具有完美创意的完整故事。同时,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周期短,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星期,摄像、导演和演员更易空出时间进行拍摄,甚至不需要名导和名演员,大大提高了拍摄的可操作性。而相比传统电影庞大的制作发行方式,微电影的制作发行也相对简单,目前主要通过电视和网络发行。
(二)互动性、开放性、娱乐性强
微电影的开放性和参与性很强,只要你对其有兴趣、有想法、有创意,就可以自己写剧本、当导演或当演员,制作微电影,人人皆可参与,而浏览的每一个人的评论和转发也起到了对微电影的宣传作用。有的微电影点击率上亿以上,主要靠在网络、微博、电视宣传。微电影除在网络上播出之外,还可在手机、公交和地铁的移动电视等多种移动终端上播放,优秀作品还可在电影院播放。此外,微电影为了符合年轻人的胃口,多采用轻松幽默、诙谐的话题,而利用微电影为演艺界新人进行宣传造势,以赢得更多粉丝支持,娱乐功能强大。
三、公益微电影创作的创意方法
由于微电影受到时间的局限,要想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和反馈,在拍摄过程中就要精益求精,注重选材、创意和创新。如今各种社会热点话题都可以成为公益微电影的创作素材。
通过翻阅大量的资料总结出了以下公益微电影的创意方法:
(一)小处表现法。这种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将很大的主题表现出来,使人们对表现内容具有贴近感和亲和力 人们对广告也将产生认同。如:你不经意丢弃的废纸、烟头、塑料袋,乱倒脏水都能成为“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公益广告的创作思路,利用这种方法一定要配上优秀的广告语。
(二)细节变化法。突出局部或将细节在特定的环境中发生变化进行突出。创作上充分利用观众的视觉效应,让观众产生一目了然的视觉冲击力。达到提高观众注意力、加强冲击力的震撼效果。使用时注意选择大家所熟悉的事物,让观众真正能深刻地理解蕴含的内容。
(三)增添非常规内容法。这种方法利用在常规的事物中增加新的,使事物达到一种协调或不协调的效果。使用这种方法往往会产生一种幽默的效应,使人们在沉思中产生一种认识和赞同。
(四)相互联系法。这种方法是利用两事物之间的内涵、形状、色彩、大小等方面相互关联的地方进行的,这种方法中明着出现的事物与暗中出现的事物有很强的关联。
(五)反常规思维法。这种方法利用人们对某种事物认识的固定模式。采用一种“正调反唱”的方法进行处理,从事物的反面去创意,能够给人以警示,比正面的说服规劝更有感染力,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拟人法。以动物、植物及不能说话、思考的各种事物成为微电影的主角,采取动物说话植物思考,动、植物做人的动作的形式,能够产生一种幽默的效应。这种方法利用人们对动、植物的喜爱。主角和内容应该是人们关注的事物,这样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共鸣。
(七)对比法。这种方法采用两个截然相反、相对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同进列举在作品中,给人一种鲜明的比较效果,能将作者的意图通过两事物或一事物的两方面表达出来。如一只蚂蚁托起一片树叶,中央法治频道微电影法律专家解读案件。
(八)比喻法。利用与所需要表达的事物相似的内容进行表现。使用这种方法就是在微电影中出现喻体,一般不出现本体,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找到两者的相似点,这种相似点应为大家所熟悉的,不能拐太多的弯,比喻不能像迷宫一样。
(九)漫画法。漫画往往具有戏剧性,能够把受众带入耳目一新、轻松愉悦的境地之中。这种利用漫画搞创作的微电影轻松活泼,赢得了公众的喜爱.增强了主题的感染力。
(十)情节陷入法。以引人入胜的情节或创意性的故事将观众带入其中,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更容易吸引观众,激发观众观看的兴趣。
此外,公益微电影已转向多渠道,要使公益微电影做得范围更大,更为广泛,必须对各大媒体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等电子媒体。
四、公益微电影的发展方向
公益微电影的“微”决定了它必须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吸引观众并让观众产生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如果微电影缺乏一定的思考和人文关怀,整部电影都成为广告的附庸,将失去思考的力量和社会关注价值,继而失去观众兴趣,沦为庸俗娱乐。虽然明星增强了微电影的可看性,但绝不能走“明星开路”的方法,否则只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只要题材创新、形式灵活、制作精良,用生面孔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播出效果,如中央法制频道的微电影,拍摄明星并不多,但效果非常好。因此在微电影构思拍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改掉过去的说教方法,增强公益微电影
的趣味性、文化感染力。内容上既要新颖时尚、诙谐幽默,也要贴近生活中以及社会上热点话题,同时可以适当采用流行的网络语言。以幽默风趣的形式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小品是能抓住人们眼球的文艺节目之一,为何小品这么受捧场?最大的原因是它有趣味。公益微电影要抓住观众的眼球必须得有自己拿得出手的妙招,商业广告强调的是独特的卖点,公益微电影虽不同于商业广告,但从内容上看,它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也需要推销和宣传,这就需要公益微电影也要树立起自己的看点了。公益微电影是艺术,是文化,宣传启迪社会正能量,传达信息固然重要,真正唤起观众注意的表现、令人耳目一新、不落俗套的艺术表达更重要。在公益微电影设计中,增加高尚的道德文化内涵,运用生活中富有诙谐、戏谑、幽默的形象或成语来传播信息,令受众看后会心一笑,能赢得观众的好感和认同感。
(二)灵活运用各种媒体,学习商业广告运用媒体的策略,并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利用新兴媒体。商业广告对媒体利用的灵活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植入式广告,简直让人叹为观止。说这些并不是说要让公益微电影也这么疯狂的插入到电影电视剧中去,而是说公益微电影也可以灵活的利用现有的媒体形式,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势。与商业广告正好相反的是,公益微电影完全无需顾虑到消费者的针对性及忠诚度,它针对的是社会大众,无论网民如何变迁,只要有人看都不会影响其效果。
(三)保证质量,打造微电影品牌,丰富微电影类型。公益微电影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需要在影片类型上进行多种尝试,如纪录片、动画片、传记片、音乐片、剧情片、爱情片、喜剧片等。并且要注重创意,提高质量,注重人文关怀。尤其在各大网站相继大量传播微电影的当下,微电影数量时时都在增加,保证品质成为时代需要。在提高影响力的同时,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
公益微电影是对公民社会道德教育最简单明了的媒体宣传方式。公益微电影关注的中心应该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发展需要。公益微电影针对现实时弊和不良风气进行善意的规劝和引导,扶正过失,调节关系,维护社会道德和正常秩序,促进社会健康有序运转,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建立高尚的伦理道德规范提到重要日程上来。
【对彩墨画创作构思与表现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彩墨游戏的教案06-13
《彩墨脸谱》教学设计06-28
儿童水墨画创作教学例谈10-17
水墨画元素论文07-13
水墨画与平面设计08-11
《指墨画》教案10-01
儿童水墨画10-17
儿童水墨画教学05-19
小学水墨画教学06-23
大班水墨画 教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