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教学研究

2024-09-26

临床教学研究(共12篇)

临床教学研究 篇1

药物临床试验是指在任何人体 (患者或健康志愿者) 进行的药物系统性研究, 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 (或) 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以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 临床试验是推动人类健康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每一种新药的上市不管经过多少体外和动物试验, 依然需要在人体进行临床试验才能最终确定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本人硕士研究生期间有幸进入江苏省肿瘤医院实习, 并以临床协调员 (CRC) 的角色负责内科淋巴瘤病区临床试验的部分工作。本文就本病区临床试验的项目、顺利开展临床试验的经验及体会展开详述。

1 本病区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

某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的肿瘤专科医院, 2004年6月医院筹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2004年11月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验收, 2005年正式认定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机构设有肿瘤专业组与Ⅰ期药物研究室, 主要承担Ⅰ期药代动力学及Ⅱ~Ⅳ临床试验, 目前本病区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有7项, 见表1。

目前本病区承担4项经国家批准的国际多中心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 医院将继续借助临床药物试验机构这一平台进一步扩大国际间交流与协作, 促进本中心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水平。

2 成功开展临床试验的经验

2.1 研究者科研素质高

为确保新药临床试验具备合格的研究人员, 医院自1995年起就开始每年派人参加国家卫生部或SFDA举办的GCP培训班。药物研究室、肿瘤内科参加新药临床研究的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均接受GCP培训, 到目前为止本病区6名医师全部获得SFDA颁发的GCP培训专业资格证书, 在拥有资质的前提下, 认真负责各项临床试验的开展。

2.2 受试者来源广泛

由于该中心是该地区唯一的省级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受试者来源较为广泛。本中心是一家治疗肿瘤的权威机构, 许多患者慕名到医院就医, 医院开展多项病种的临床试验, 医院内部的医务人员将其推荐给相应的研究者, 研究者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应临床试验的受益、临床试验的流程及可能的风险, 并给予患者充分的时间考虑, 若患者自愿参加临床试验, 则研究者与受试者先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入临床试验的筛选环节。同时医院的网站上会公布医院正在进行的各项临床试验的招募信息, 有意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可自行浏览, 同时第三方推荐患者也是受试者来源的另一途径。因此, 广泛的受试者来源确保本病区临床试验能够按计划完成。

2.3 CRC的参与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

实习期间以临床协调员的角色参与临床试验, CRC在临床试验中是作为研究者的助理, 接受研究者管理, 向研究者汇报工作, CRC的参与有助于保证临床试验高质量的进行, 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方面, 在受试者筛选过程中, 临床协调员在研究者的指导下, 严格对照入选与排除标准, 确保入组合格的受试者;按要求实施登录, 保证随机化, 防止或减少对方案的偏离;协调患者的日程安排, 确保在方案要求的就诊时间窗内合理安排受试者就诊与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通常由CRC最先阅读, 发现异常值或异常变动, 及时传达给研究者, 防止或减少对方案的偏离;CRC有充裕的时间与受试者沟通, 与受试者的沟通使得受试者对试验的依从性增强, 减少中止、脱落病例;对不良事件的发现、追踪, 报告使得药物安全性评价趋于正确、合理。另一方面, 在新的临床试验启动后, 临床协调员都需接受一系列系统规范的培训, 然后指导受试者尽量规范填写试验方案要求的项目, 比如疼痛日记卡或服药日记卡;为每位患者每次就诊准备的流程安排与参照CRF制作的检查记录表, 保证数据无遗漏的收集;同时还能保证原始数据及时准确地转录到CRF或EDC。

3 参与临床试验工作的体会

3.1 我国临床试验的开展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中国开展。中国成为开展国际多中心试验的优选国家, 其原因如下:较欧美国家更为低廉的试验成本;人口众多, 患者数庞大, 开展临床试验的患者招募速度快;快速增长的医药市场, 加速在中国上市新药的速度尤为重要;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成立以及相应管理制度的建立, 保证了高水平的临床试验队伍, 牵头的研究者往往是该治疗领域的著名医师[1]。近年, 中国在药物临床试验领域, 虽然取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 但依然在全球药物临床试验研发体系中居于较为落后的位置。要使其在中国快速发展, 与国际接轨, 需要中国政府、医院管理层、临床试验专家及制药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及通力合作。

3.2 GCP是我国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金标准

目前我国使用的GCP是2003年修订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第3个版本[2], 是以WHO和ICH GCP指导原则为蓝本, 结合我国的国情而修定的。中国GCP总则明确指出, GCP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 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 凡进行各期临床试验、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试验, 均须按本规范执行, 所有以人为对象的研究必须符合《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 即公正、尊重人格、力求使受试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尽可能避免伤害, 实施GCP的目的就是在保护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的前提下, 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和结果的科学可靠。虽然目前我国药物临床研究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距离, 相信通过GCP的实施和新药研制企业、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 逐步提高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学术水平和规范程度, 实现GCP的根本宗旨。

3.3 对国内CRC职业的思考

细节决定临床试验的成败, CRC的使命便是努力使每一个细节都完美。CRC主要工作包括受试者招募, 提高受试者依从性, 受试者随访, 防止病例脱落, CRF/e CRF的抄写录入, 试验文档管理, 伦理委员会的申报, 不良事件的报告, 协助研究者按照方案和GCP要求进行临床试验, 临床协调员在临床试验中与患者、申办方、研究者三者发生关系, 从中起协调作用, CRC的工作模式如图所示[3], 因此, 在那些推动专业领域发展的著名临床试验中, CRC均扮演了重要角色[4]。

3.3.1 国内CRC产生的必然性:

随着对临床试验的伦理、科学与效率等各方面要求的逐渐提高.药物临床试验中迫切需要有专职人员从整体上协调。在CRC出现之前, 这些工作主要由研究医师、护士、药剂师、检验师及试验机构的管理人员担任.但这些专业人员有自身职责。若兼任临床试验的协调工作, 常常会因为工作繁忙, 造成试验研究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而, 30多年前首先在美国出现了专门对临床试验全程进行协调的职业———CRC。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CRC已经在美国的临床试验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5]。中国的临床试验登上了国际舞台的早期很难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无CRC体系是重要原因,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CRC这一职业在国内应运而生。

3.3.2 国内CRC的现状:

国内CRC的来源主要包括:申办者设立CRC部门;独立的第三方CRC公司;研究者所在的临床药理基地设置专门工作人员分管CRC部分工作。专职CRC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国内没有针对CRC的专门培训机构和标准, 没有国家机构认证的上岗资格, 总之, 国内的CRC素质参差不齐。国外对研究护士的能力要求包括:GCP知识、协调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能力、批判性思维、慎独的精神[6], ACRP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Professionals) 举办的CRC资格认证考试在欧美及亚洲的1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日本临床药理学会与SM0协会也有类似认证制度.但均要求至少有2年以上的CRC从业资格[7]。因此呼吁政府借鉴国外经验, 尽快建立中国的CRC培训和认证体系, 提高国内CRC的职业素质, 使他们更好的服务于临床科研工作。

目前, 中国的CRC大部分不属于医院工作人员, 因此实现CRC管理和医院制度间的兼容是关键。在国外, 医院中设有专门的部门管理他们, 并为他们提供办公场所, 他们可以在医院各部门、临床试验负责人和患者间游刃有余地协调工作。因此建议在国内在开展临床实验的中心建立专门监管CRC的部门, 将CRC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范畴, 赋予CRC相应的权利, 给予他们工作的尊严, 引导和规范CRC的工作, 以便他们更好地为临床研究服务。因此为了CRC职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规范中国的CRC培训与认证, 健全医院的临床试验管理法规, 加强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刻不容缓。

在实习期间, 以临床研究协调员的角色在临床试验中承担协助入组合格的受试者、访视表制定、数据采集等工作, 协助研究者共同确保临床试验高质量的进行。总之, 临床研究协调员在临床试验中对确保临床试验的伦理合理性、科学性及试验数据的可信度方面起重要保证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丽.透视现状着眼末来——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现状和发展>调研报告正式发布[J].中国处方药, 2009, 12 (93) :22-24.

[2]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S/OL]. (2003-08-06) [2010.10-30].http://www.sfda.gov.on/Ws01/CL0053/24473.html.

[3] 顾旻轶.CRC:确保临床试验质量[J].中国医院院长, 2011, 17:76-77.

[4] 卜擎燕, 熊宁宁, 邹建东, 等.临床试验的重要角色:临床研究协调员[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6, 11 (10) :1190-1193.

[5] 胡牧, 支修益.中美临床试验协调员工作现状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 (2) :69-70.

[6] 刘晓红, 白玲玲, 柏冬丽, 等.国内外研究护士发展现状及引发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8 (12) :40-42.

[7] Pelke S, Easa D.The role of the 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 in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s[J].JOGNN, 1997, 26 (3) :279-285.

临床教学研究 篇2

【摘要】临床医学不仅要求医师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病理有着充分的判断,还需要医师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根据患者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诊治手段,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尽快康复。在进行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复合型、全能型人才,将临床能力培养摆在临床教学的核心位置,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因此,开展以临床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临床医学教学创新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临床医学模式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R-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7-0235-01

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极强的学科,临床医学教育必须要符合现代社会的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受教学经费、技术条件、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真正实践练习的机会较少,因此在入职之后,往往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文章首先指出了传统临床医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随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传统临床医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学生学习较为被动

受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高校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也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学生所要掌握的课业内容较之以往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调查发现,国内大多数医学院的课程设计仍然沿用传统的“理论教育——临床操作——实习实践”的模式。以最基本的理论教育为主,学生通常需要掌握的专业有英语、生理学、诊断学、外科学、内科学等等,其专业科目多达二十甚至是三十几门,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之大[1]。

另外一方面,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书本教材为主要教学工具,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占据主动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在听课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得不到及时解答,必然会影响今后的学习效率。虽然该专业强调实践性和操作能力,但是考核方式仍然以卷面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知识点的背诵。从教师角度来说,为了提高学生应试成绩,也会有意识的压缩实践时间,导致学生难以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2、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人文关怀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医学院学生要想在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技术和临床经验,而且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医德”。近年来,国内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和升级,这固然与医患之间信任缺失,部分家属寻衅滋事有直接关系,也与部分从业医师职业道德不过关,诊治期间缺乏对病患的人文关怀有一定联系。但是在临床医学教学期间,教师以书本教材或案例为基础,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不能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患者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变化,也就不能在临床实践中采取有效的人文关怀。众所周知,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一方面要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身体痛苦,另一方面也饱受对疾病恐惧的心理困扰,因此往往表现出情绪烦躁、沉默寡言,甚至不配合治疗等现象。在这种状态下,医生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帮助患者舒缓情绪,就很难确保各项医疗康复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临床医学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

1、采取多种授课手段,注重学生实践训练

实践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永恒主题,也是现阶段实行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最终归宿。首先,要协调好理论知识教育和临床实践教学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可否认的是,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开展临床实践的必要基础和根本前提。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通过播放视频短片、图像、PPT等方式,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内网,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由于在网络上师生关系平等,因此学生能够大胆的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从而解决了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其次,在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后,教师要及时的开展实践联系,确保学生所学内容得到强化。在临床实践期间,教师要主动转变师生课堂地位,自己由课堂“主导者”转变为“辅导者”,把临床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2、完善课程考核制度,引导学生注重实践

现阶段,国内高校仍然采用“学分制”作为评测学生成绩的主要标准,学生要想顺利毕业,必须要按规定修满足够的学分。而考试成绩则成为学生获得学分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考核制度下,医学专业的学生往往将学习重点放于理论知识的背诵和记忆上,以此来提高应试能力,必然会导致临床实践实践的不足。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医学院应当大胆改革,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将学生实践成果纳入到期末测评中。通过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考核制度,使学生将学习重点从理论知识转移到临床实践中来,从而不断的提升个人实践技术水平,为毕业后尽快的适应工作需要提供必要的保障。

3、加强教学体系分析,抓住课程改革重点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学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对此,应不断的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首先,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引起相关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对课程体系展开研究,将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点工作。其次,应加强对现阶段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的分析,了解哪个环节存在缺陷,哪个环节在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而存在着问题,这都是课程体系改革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才更有利于抓住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点,例如,对课程授课时间、实践课程体系、临床医学教学课时等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解决当前临床医学教学运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结语:医学院作为向社会输出专业医学人才的主阵地,其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医学院的管理人员和教职工,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临床医学教学,并从自身管理和教学经验出发,不断的实现教学创新和管理理念的转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临床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毕业后尽快的融入到临床工作中。

参考文献:

临床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临床医学 模式创新 能力培养 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R-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235-01

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极强的学科,临床医学教育必须要符合现代社会的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受教学经费、技术条件、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真正实践练习的机会较少,因此在入职之后,往往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文章首先指出了传统临床医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随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传统临床医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学生学习较为被动

受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高校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也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学生所要掌握的课业内容较之以往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调查发现,国内大多数医学院的课程设计仍然沿用传统的“理论教育——临床操作——实习实践”的模式。以最基本的理论教育为主,学生通常需要掌握的专业有英语、生理学、诊断学、外科学、内科学等等,其专业科目多达二十甚至是三十几门,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之大[1]。

另外一方面,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书本教材为主要教学工具,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占据主动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在听课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得不到及时解答,必然会影响今后的学习效率。虽然该专业强调实践性和操作能力,但是考核方式仍然以卷面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知识点的背诵。从教师角度来说,为了提高学生应试成绩,也会有意识的压缩实践时间,导致学生难以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2、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人文关怀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医学院学生要想在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技术和临床经验,而且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医德”。近年来,国内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和升级,这固然与医患之间信任缺失,部分家属寻衅滋事有直接关系,也与部分从业医师职业道德不过关,诊治期间缺乏对病患的人文关怀有一定联系。但是在临床医学教学期间,教师以书本教材或案例为基础,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不能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患者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变化,也就不能在临床实践中采取有效的人文关怀。众所周知,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一方面要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身体痛苦,另一方面也饱受对疾病恐惧的心理困扰,因此往往表现出情绪烦躁、沉默寡言,甚至不配合治疗等现象。在这种状态下,医生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帮助患者舒缓情绪,就很难确保各项医疗康复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临床医学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

1、采取多种授课手段,注重学生实践训练

实践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永恒主题,也是现阶段实行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最终归宿。首先,要协调好理论知识教育和临床实践教学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可否认的是,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开展临床实践的必要基础和根本前提。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通过播放视频短片、图像、PPT等方式,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内网,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由于在网络上师生关系平等,因此学生能够大胆的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从而解决了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其次,在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后,教师要及时的开展实践联系,确保学生所学内容得到强化。在临床实践期间,教师要主动转变师生课堂地位,自己由课堂“主导者”转变为“辅导者”,把临床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2、完善课程考核制度,引导学生注重实践

现阶段,国内高校仍然采用“学分制”作为评测学生成绩的主要标准,学生要想顺利毕业,必须要按规定修满足够的学分。而考试成绩则成为学生获得学分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考核制度下,医学专业的学生往往将学习重点放于理论知识的背诵和记忆上,以此来提高应试能力,必然会导致临床实践实践的不足。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医学院应当大胆改革,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将学生实践成果纳入到期末测评中。通过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考核制度,使学生将学习重点从理论知识转移到临床实践中来,从而不断的提升个人实践技术水平,为毕业后尽快的适应工作需要提供必要的保障。

3、加强教学体系分析,抓住课程改革重点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学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对此,应不断的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首先,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引起相关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对课程体系展开研究,将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点工作。其次,应加强对现阶段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的分析,了解哪个环节存在缺陷,哪个环节在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而存在着问题,这都是课程体系改革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才更有利于抓住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点,例如,对课程授课时间、实践课程体系、临床医学教学课时等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解决当前临床医学教学运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结语:医学院作为向社会输出专业医学人才的主阵地,其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医学院的管理人员和教职工,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临床医学教学,并从自身管理和教学经验出发,不断的实现教学创新和管理理念的转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临床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毕业后尽快的融入到临床工作中。

参考文献:

临床教学研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7 月~2013 年7 月解放军总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接受胃肠外科培训的研究生42 名, 其中男35 名, 女7 名;年龄23~32 岁, 平均 (26.2±5.1) 岁。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常规教学组, 每组各21 名。 临床路径组男18 名, 女3 名;平均 (25.3±6.2) 岁。 常规教学组男17 名, 女4 名, 平均 (27.1±5.3) 岁。 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培训方法

临床路径组以我院胃肠外科制定并使用的胃肠外科疾病临床路径为基础, 选择我院胃肠外科的常见疾病, 包括阑尾炎、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 在疾病诊断名称的规范、病史的询问、病历书写、临床检查检验选择、治疗方案选择均按照临床路径进行。 以胃癌为例, 对临床路径组研究生具体教学方案如下:1由指导老师向研究生提供1 份胃癌的临床路径 (医护版) , 研究生预先熟悉该病种的临床路径。2指导老师对胃癌临床路径文本进行详细讲解, 讲解过程中按照临床路径时间节点提出要求研究生掌握的问题:如入院纳入胃癌临床路径的诊断标准、入院2~3 d必须的术前准备、入院4~6 d手术治疗方案和手术指征、入院7~8 d手术方式、入院9~18 d饮食恢复和并发症预防以及出院标准等。 3研究生熟悉胃癌CP文本后, 指导老师带领研究生查房,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了解患者的情况及各自的临床路径时间节点。 4研究生查阅教科书及各种文献, 通过参与不同位于临床路径节点患者的临床治疗, 在实践中逐渐对指导教师预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5指导老师组织讨论, 引导研究生分析临床路径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6指导老师讲解每一项设置问题, 介绍胃癌在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常规教学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指导教师带教、学生参与管理病床的形式进行。

1.3 考试内容及方法

1.3.1 病历书写主要考察对胃肠外科常见疾病的主要情况和诊治过程的掌握, 专科查体全面和规范性, 诊治方案的合理性, 总分为100 分。

1.3.2 病例分析主要考察胃肠外科常见病, 包括:诊断、鉴别诊断、诊疗方案、医嘱、处方等, 总分为100 分。

1.3.3 临床操作考察胃肠外科常见临床操作项目, 包括:下胃管, 开关腹, 缝合打结等, 总分对为100 分。

1.3.4 理论知识考察外科学研究生对书本中胃肠外科相关章节以及临床路径中相关知识的应用, 总分为100 分。考试由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未参加教学的人员进行考核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病例分析考试分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病历书写、临床操作及理论知识考试相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 > 0.05) 。 见表1。

3 讨论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法, 国内自卫生部2009 年1O月公布《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后, 在全国大型医院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 临床路径理念在国外也早已应用在教学上, Steven等[6]于1995年首先报道了将临床路径与教学计划结合起来, 让实习医师参与临床路径的所有实施和开发阶段;同时将临床路径本身作为教学工具, 探讨临床路径中的争议;临床路径结合其他教学方法, 可以使实习医师在实施临床诊疗同时更加注重成本效益。 随着国内临床路径的实施, 国内各大医院也逐渐将临床路径理念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7,8,9,10], 但对于胃肠外科专科实行临床路径式教学尚少有报道。 我院胃肠外科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后, 逐步探索临床路径理念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临床路径教学组研究生的临床病例分析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 可以换句话说临床路径组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优于常规教学组。 临床思维能力是利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 从错综复杂的线索找出主要矛盾并加以解决的过程[11,12]。 基本的临床思维过程包括了解病史、诊断、把握手术指征、术前准备、制定手术方案、手术方案的实施、术后处理等[13], 临床思维过程是以临床病例为中心的展开, 这也是教学的关键点。 但是传统医学教育模式都是分学科学习, 从基础到临床, 从病因、发病机制到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 虽然每种疾病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但这些知识点却是分散的, 这让研究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习惯了从因到果的顺向思维模式, 在进入临床以后发现, 对某些看起来很熟悉的疾病, 却不知从何下手, 不知如何判断和解决[7]。而基于临床路径理念的教学法, 根据临床路径的时间节点, 将教学内容融合于临床路径的节点中。 这使得研究生能够按标准参与临床疾病的诊疗过程, 能够主动提出问题, 并在指导老师引导下对问题进行分析, 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 培养研究生按临床路径理念进行疾病的诊疗实践的能力。 由此可见, 临床教学围绕疾病的临床路径展开, 才能使学生始终对疾病诊治有最佳的路径可循, 始终能够抓住病例的主要矛盾, 对提高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病历书写、临床操作及理论考试成绩, 两组研究生没有明显的差别, 原因可能是本组对象均为研究生, 胃肠外科研究生已经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 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进一步强化本专业知识后, 对本专业的基本操作已经比较熟练, 都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基于临床路径的教学方法, 在基础理论教育等方面与常规教育并无更多内容, 因此造成两组之间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胃肠外科临床路径应用于教学, 对于指导导师建立起了规范的带教模式, 使带教老师有了“教学路径”, 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临床教学, 提高了带教效率。 在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 指导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因需要介绍临床路径的依据和疾病的研究进展也需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这就改变了传统带教中老师业务水平停滞不前的现象。 对学生而言, 有了“学习路径”,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临床思维, 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也显示, 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面, 临床路径教学法有较好的效果。

当然临床路径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大多具有变异性, 在实践中, 临床路径变异也很多, 故不是所有疾病教学都可以使用临床路径。 同时国内临床路径并不完善, 需要不断补充更新, 临床路径病种不全, 少见疑难疾病尚需常规教学, 但通过不断实践, 临床路径教学法将会有更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式教学在胃肠外科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年7月2013年7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实习的42名研究生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常规教学组, 每组各21名。临床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进行胃肠外科培训, 常规教学组中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训, 6个月临床实习后进行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病历书写、病例分析、临床操作、理论知识, 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 病例分析考试, 临床路径组分数[ (89.95±4.25) 分]高于常规教学组[ (83.86±5.07) 分], 两组相比,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病历书写、临床操作及理论知识考试, 临床路径组分数分别为 (90.43±4.25) 、 (87.23±5.13) 、 (85.52±5.84) 分, 常规教学组分别为 (89.62±4.26) 、 (84.38±4.73) 、 (83.33±4.75) 分, 两组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 临床路径式教学能提高胃肠外科研究生病例分析考试成绩, 有利于增强临床思维和工作能力。

临床医学教学研究论文 篇5

临床医学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理论基础上具有临床实践能力,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就是对临床医学课堂进行重新规划,调整师生位置,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思考和实践操作,这也是对临床医学教学的一种改革。

以临床医学教学为出发点,浅谈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意义,并提出几点有实践指导性的方法,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临床医学;实践;角色转变

学习知识应该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听讲过程,另一个是内化过程,即消化过程。

知识的传授多是以老师的课堂讲课形式进行,而对知识的内化则更多放在课下,这就是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将作业和实践放在课下,意在拓展课堂时间。

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在学生完全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设想,所以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为了更加符合教学规律,翻转课堂脱颖而出,让临床医学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预习和知识理解,促进学生的交流与思考。

将老师的优势最大化,学生也能充分展示自己,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低,未能真正做到自主化学习,无法透彻理解知识。

这样就造成学生听讲时,处于游离状态,与教师彼此之间的交流不顺畅。

再者,传统教学中,老师教学具有普遍性而针对性比较弱,会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和进度,这样就造成部分学生不能跟上节奏,进而失去学习兴趣。

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办法,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在临床医学中的教学应用,大大突出了医学本身的特殊性,将老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课程的开发者、学习的合作者和监督者,将知识传授过程和内化过程颠倒,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深化医学教学的改革,为更多实践类科目做出良好的表率。

二、翻转课堂如何实现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高效应用

(一)通过视频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知识内化质量

教师以翻转课堂为教学载体,根据教学的`大纲进行内容的筛选和资料整理,并且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老师可以自己制作教学视频,让学生可以据此完成课前的预习任务。

另外,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复杂,理解难度也比较高。

有了老师的视频指导,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学习知识,实现更加彻底地个性化学习。

除此之外,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内容拓展,让学生可以从网络或者其他学习资源中寻找自己想要的内容。

关注临床医学的最新动态,跟上时代医学的步伐。

传统课堂以课堂中的教授为主,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自主学习能力就差。

而翻转课堂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学生能够根据大纲进行初步学习,并有重点和难点的标注。

使学生的预习有重点,有突出,更有动力。

(二)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估,寻找学习漏洞

翻转课堂中,学生的预习状况决定了课堂的成败。

因此对其的评价非常重要,除了用视频和相关材料来把握课堂预习的准确度之外,还要通过评价和指导来平衡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这一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

每个层次有不同的实践内容和指导,保证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当然,除了简单的问题之外,还有临床医学的操作标准。

只有将所学习的知识真正变成手上的技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老师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上的漏洞,从现象到内在进行透彻分析,从而培养更加优秀的学习习惯。

(三)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分析内容展示临床操作

课堂教学以实践操作为主是翻转课堂的一大特色,教师应该将基本理论作为基础,让学生从分析病例开始,凭借经验,给出自己的诊断。

并由学生担任老师的角色,将自己的分析过程展示给其他同学。

之后,可以进行模拟临床练习,通过实际的展示来验证自己的理论。

其次,临床医学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主讲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想交流机会。

同时,教师仍然是学习的推动者,要帮助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

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进行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临床医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水平,为社会作出贡献。

翻转课堂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学习时间的安排,学生反馈等问题。

作为一场教学革命,翻转课堂还有很长的实践之路要走。

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从而实现临床医学教学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朱莉,卢舜飞,董海娜,等.翻转课堂在以典型病例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35(3):396-399.

[2]尹战海,程青青,李志强.基于翻转课堂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7).

临床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临床教学;实习生;临床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14-02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医学生成长为医生的必要过程,是医学生学习如何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传授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更要注重培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为此,我校附院在临床教学中对实习生实施改进的带教方法,详见下文。

一、实习生的资料和方法

1、实习生的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我校附院实习的78名实习生(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78名实习生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39名实习生男女分别为23、16名,最小实习生的年龄为19岁,最大实习生的年龄为22岁,39名实习生年龄均值为(20.43±1.11)岁。

对照组39名实习生男女分别为24、15名,最小实习生的年龄为19岁,最大实习生的年龄为23岁,39名实习生年龄均值为(20.11±1.23)岁。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生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例等)进行比较,结果无明显区别,P>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2、教学方法

对照组39名实习生采取传统带教方法,主要是指带教老师对学生实施一对一教学,向其传授一些临床诊疗知识、经验、方法及流程等;实验组39名实习生采取改进的带教方法,具体带教方法为:(1)创新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选择情景教学(PBL)的模式对实习生进行授课,对39名实习生实施分组(分成13组)。在讲课的过程中,带教老师以学生为中心,选择临床中较经典的病例,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实施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法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提出问题、获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讨论疾病情况以及归纳总结。首先,由带教老师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相关的临床问题(以4至5个为宜),例如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等;其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询问患者病史及对其进行相应体格检查,获取有效的临床资料;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各自的观点,并综合整理成本组的结论;最后,带教老师分别对各组的结论进行点评,并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进行修正和讲解,最后总结此次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2)临床实习:带教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让实习生在实践中学习,例如让实习生亲自对患者进行问诊、体格检查等,同时,向其讲解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其思考并回答,锻炼其沟通能力、操作能力、病例分析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3)模拟演练: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带教老师应选取临床中的常见病例,让实习生进行相应的模拟演练,互相扮演医患的角色,锻炼其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结束后,带教老师分别对每组作出点评,并作出相应的总结。(4)考核:将临床思维能力纳入最终的考核中,考核内容主要为理论考核、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以及临床思维能力考核,例如要求实习生在15分钟内对1个病例进行分析诊断、提出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措施,由带教老师进行打分。

3、评估指标

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评分(采用模糊数字法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越强[1]),并对实习生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2]),分析比较两组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及实习生的满意度。

4、统计学分析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及实习生的满意度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标准,临床思维能力评分的比较方法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结果使用(X±S)表示,满意度的比较方法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结果用率表示,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实习生比较得出,组间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及满意度的结果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如表1:

三、讨论

临床思维能力的强弱可直接影响医疗活动的效果,对实习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且该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本研究对实习生采用改进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经典案例为载体,旨在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存在明显差异,且实验组实习生的满意度比对照组实习生的满意度高出25.65%,这说明对实习生采取改进的带教方法,能显著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了教学满意度。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采取改进的带教方法,不仅提高了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而且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是值得临床教学推广应用的。当然,此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带教老师在今后的临床教学中需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以便能更好的培养实习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 远,包太成,王 霞等.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法在临床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1,01(20):194-195.

临床教学研究 篇7

一、重构了临床技能教学体系

南华大学临床技能中心将医德教育贯穿于临床技能培养的全过程, 将精湛的临床技能作为彰显高尚医德的技术基础和保障。从临床技能教学的整体性及系统性出发, 突出“能力”核心, 形成了“一贯制、多模块、分层次”的临床技能教学体系, 开发了“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网上资源”集于一体的立体化教材, 建立了“仿真、模拟、实训”结合互补的优质教学平台, 实施了“全程渗透、集中强化”的医学人文技能教学举措。我校为竞赛培训需要, 将中心实验用房面积由2800平方米增加到5000平方米, 新增场所具有网络化基础设施, 并且按照“模拟、仿真”的思路, 投资220余万元引进大量国内外先进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模型以及真实的诊疗器械和设备, 建立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诊室等现场环境, 采用模拟实践教学的模式, 使学生在近似临床情景的环境下学习和培训, 提高了技能教学的效果。

二、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每年在正在学习临床技能学课程的大三学生中举办临床基本技能竞赛。他们先以小班为单位进行初步选拔, 然后到大班, 最后胜出者参加全年级的比赛。参赛的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 为了提高技能, 他们经常主动要求开放实验室, 增加训练时间;外借一部分训练器械, 一部分学生甚至自己购买了相关实验器具, 如外科的手术刀、持针器、血管钳、缝合针、线等, 及内科的血压计等, 利用课余时间在宿舍进行练习。在已经参加临床实习的大四学生中举办临床技能大赛, 把全体参加实习的学生均作为参赛候选人, 实习生按所在实习医院每4人组成一队, 首先在医院内进行临床技能比赛, 胜出者参加学校临床技能比赛, 最后挑选优秀者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竞赛, 对于获胜的选手在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评定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所有医学生的临床技能, 而且能吸引优秀学生参赛, 从而提高竞赛成绩。通过竞赛,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 而未参赛的同学通过感受优胜劣汰的激励竞争机制也能够产生积极学习的心理源动力, 重塑勤学苦练的学风。在培训及竞赛的过程中强调了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互帮互助,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增强了其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能力, 提高了综合素质, 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竞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临床技能竞赛除了考查学生的能力, 更重要的也是考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参加临床技能培训的所有教师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相关学科的精英, 他们精通业务、乐于奉献、勤奋拼搏、积极创新、勇于探索。很多培训的老师都是医院的临床医生, 他们白天在科室里上班, 晚上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进行培训。在培训学生的过程中, 带教老师反复研究以往大赛的竞赛项目及操作内容, 及时发现学生技能方面的薄弱点, 然后有针对性地组织实践教学。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请教, 也促使教师自身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来适应学生的需要。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因此本中心于2008年获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建设的《临床技能学》课程分别于2008年、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 中心教学团队又获评湖南省高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四、将人文素质融入临床技能教学中

现阶段临床医学教育不仅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及临床技能培养, 而且更加强调医师职业精神培养以及社会科学、健康经济学、医学信息管理等人文知识教育和人际交流、临床沟通技巧等人文技能培养。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培训时, 要求学生将模型以及实验动物当做真正的病人, 操作前及操作过程中必须给予适当的人文关怀, 态度温和, 动作轻柔, 做到尊重患者、体谅患者、鼓励患者, 争取患者的充分配合, 尽量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和创伤, 使学生在细微之处体现人文素质。让学生体会到责任感与治学作风对医疗效果的深刻影响, 体会到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高尚的人品修养与深厚的医学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相辅相成的重大意义。我们通过对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文素质培训, 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以扩展视野, 对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知识传授情况进行考核, 以促进教师自身人文素质水平的提高。此外,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我们把人文素质测评纳入到学生临床技能学考核当中, 真正做到将人文质素融入临床技能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

培养和造就一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基础扎实、专业突出、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医药卫生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通过临床技能比赛锻炼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人文素质, 并且由此催生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在各级技能大赛的准备阶段, 从主管临床教学的院长到教研室主任再到培训教师, 大家集思广益, 精心备课, 建立了宝贵的试题库。从学校的临床基本技能比赛、临床技能比赛到省赛、华中赛区比赛直至全国比赛我们都进行了全程录像, 这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 可供临床教师和学生学习和借鉴, 而积累的培训经验也会对今后的临床技能培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可以带动临床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要以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为依托,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进一步规范临床实践教学工作, 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摘要:研究通过组织和参加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 对临床技能教学的推动作用, 提高了医学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临床技能竞赛,临床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丹丹, 孟秀香, 苏红, 等.临床技能竞赛促进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赛促改、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6) :20-21.

[2]尹俊, 陈晓勤, 许杰州, 等.以赛促学提高临床基本技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7) :72-73.

[3]游咏, 莫靓, 桂庆军, 等.PBL教学法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在临床技能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3) :509-511.

临床教学研究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点环节, 临床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部分。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 以及目前复杂的医疗环境下, 如何加强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 保障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1]。“案例教学法” (Case method) 是自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 (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 于1870年前后首创后, 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教学[2]。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病案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临床思维的方法。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注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 旨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当前医疗环境复杂, 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改革, 各院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尤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比例提高;迫于就业压力, 考研队伍日渐壮大, 造成研究生的数量大增;多数研究生在本科生实习阶段, 忙于理论复习准备考研, 而很少参加临床实习, 虽有较好的理论基础, 但是难以将医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 造成研究生临床能力参差不齐。同时, 由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数为应届毕业生, 尚未参加职业医师资格考试, 没有处方权, 无法单独管床、值班和进行操作性诊治, 因而他们在临床工作中技能训练机会大为减少, 使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受到严重影响[3]。近年来, 我国正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由于医疗工作的实际情况, 医患关系还不够和谐。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 为规避医疗风险, 减少医疗纠纷, 同时由于临床典型病例较少, 临床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带教模式, 影响了临床教学效果, 造成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 使传统的以患者为对象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考验[4]。

2 在内科学临床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由于内科学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 涉及到多系统、多脏器疾病, 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较复杂, 疑难重症较多。随着人口老龄化, 内科中各学科老年不典型病例增多, 需要同时运用多学科医学知识。如何在短时间完成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任务, 达到培养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的高级临床医师, 以满足社会对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是内科学临床教师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 在临床各科室轮转过程中, 带教老师如何帮助研究生运用、巩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 建立知识的横向联系, 学会对临床复杂病例进行分析思考, 促进临床思维模式形成, 显得尤为重要。借鉴国内外临床例行的病案讨论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经验, 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法, 可以使他们尽早进入临床实战状态,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同时也使研究生学会对真实病例进行分析, 促进临床思维模式的形成, 为毕业后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的高级临床医师做好准备[5]。

3 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

3.1 组建带教教师团队, 收集教学案例

教师团队为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临床医师, 主要为主治医生以上职称, 进行短期培训。根据各自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治特点、鉴别诊断, 系统的、有规划的收集教学案例, 并有1~2个涉及多科室疾病的疑难复杂病例。案例来源于既往诊治的病例、专业期刊、著作或医学网站, 并进行整理、设计, 或教师结合专业实际自行设计编写的模拟病例。

3.2制订详细的教学培训计划, 确定案例教学选题

临床教师对来本科室轮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情况进行摸底考核, 根据每组学生的基础情况选择合适的案例。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每周要学习的病例, 所讨论的病例由简单至复杂, 随着教学过程的进展, 选择一些临床误诊的病例, 或出现并发症的案例, 从多层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案例的最终确定由主任医师审核。

3.3 案例教学过程

在案例讨论前1周将案例交给学生, 交代需要掌握的学习要点, 布置问题, 要求学生查阅资料, 复习相关知识, 提前熟悉相关病例的病史特点、检查结果等。在教师引导下, 组织案例讨论。学生自己总结病例特点, 并就诊断、鉴别诊断展开讨论, 提出诊断依据及诊治计划。通过集体讨论、共同探讨的教学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案例讨论后, 带教老师对案例归纳总结, 包括对讨论情况及案例本身的总结等, 并对研究生案例分析思路是否正确、方法是否恰当加以点评, 还要结合病例介绍相关诊治经验及新进展。

3.4教学效果评价

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考核分为两部分:出科技能考核 (住院病历考核和基本技能考核) 和中期理论知识考核, 由临床科室负责, 技能考核小组成员 (5人) 由各科副高职以上人员组成, 参加并评定成绩。理论考试由各科主任医师出题, 包括理论知识和病例分析。同时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主观评价:随时听取学生反馈意见, 在研究生出科之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我们的案例教学实施两年来, 学生的出科技能考核优秀率90%以上;病历书写90%以上为优秀;中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95%的学生喜欢案例式教学方法。

4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我们的临床教学实践表明, 在研究生的内科各学科临床教学中, 通过典型或特殊案例, 引导研究生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 分析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 提出诊断和进一步诊疗措施, 提高了对病情的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 培养了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案例来源于教师的临床实践中, 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典型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可以弥补传统教材的局限性以及临床典型病例的不足, 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案例式教学法能够培养他们的临床工作素质, 锻炼心理素质及口头表达能力, 达到独立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培养要求[5]。改革临床教学模式,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 进行综合思维能力培训, 让他们学会诊治疾病的临床思维方法, 以应对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的许多新问题, 对他们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符合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的内科学案例式教学, 灵活地运用于研究生的临床实践中, 利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基于专业知识和专家经验的临床思维模式, 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中,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

5 案例式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案例式教学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 案例资源不足, 缺乏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规范和提高。编写和选择一个好的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加强案例库的建设应当是理论工作者、管理实践者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 有关部门应当为高校教师开展案例采编工作创造条件, 解决案例编写经费不足的问题, 鼓励临床教师积极收集、编写案例[6]。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 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要求很高[7]。带教老师要认真做好教学查房前的准备, 精选临床实践中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使每一位实习学生都积极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达到典型案例教学查房的目的。同时教师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寻找适宜的教学案例, 更新案例内容, 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不断推陈出新,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5]。我们试行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式教学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临床带教老师应不断地学习, 扩充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案例式教学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病例分析讨论, 并认真总结, 提出解决方案, 最终达到理论结合实践、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目的。

总之,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归纳, 模拟了临床工作中处理病人的思维过程, 使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激发了研究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沟通交流的能力, 为其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实施案例式教学法可更好地将医学基础理论与实际病例相结合, 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值得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祖雅琼, 刘艳霞.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 32 (4) :500.

[2]王青梅, 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 2009, 31 (3) :7-11.

[3]吕兆丰, 张成兰, 郭述贤, 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实践面临的法律困境与对策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 (1) :5-8.

[4]蔡晶, 杨菁.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 2011, 32 (11) :59-60.

[5]张洪, 章军建, 张晓琴, 等.案例教学法在硕士研究生临床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4) :686-688.

[6]邓月仙, 张宝, 刘文宝.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4) :762-764.

临床教学研究 篇9

1 技能竞赛所折射出的问题

临床技能竞赛检验了医学生的技能水平,检验了医学院校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及附属医院的临床带教水平。在准备和参加技能竞赛的过程中,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

1.1 临床教学工作重视不足

与临床、科研相比,教学工作不容易出成绩,而且也无明确的考核及衡量标准。在市场经济影响下,优良的带教传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各项临床工作都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临床教学工作往往成为医务人员的“额外负担”,他们不愿主动承担临床教学工作。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不强影响着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1]。

1.2 医学生临床能力训练不够

在临床上,实习学生采集病史时思路不清、顺序不当,体格检查手法不规范、不系统,病历书写不规范,对主要症状、体征变化及病情演变,不善于观察、归纳和分析。扩招及医疗环境现状,导致学生动手机会少,临床思维局限,基本诊疗操作不熟练,不善于与患者交流、沟通,不注意保护病人隐私,这些均表明学生缺乏足够的临床技能训练。

1.3 医学生人文素养欠缺

高等医学院校中存在医学生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发展的情况。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践阶段,也常常将“病”与“人”分离,关心的是病而不是人,技能训练及操作中动作粗暴,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对待患者及家属态度生硬,与患者及家属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医患关系协调能力差,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同情心,缺乏医学人文关怀。

2 技能竞赛对临床教学的推动作用

2.1 引起各方高度重视,构建临床技能培训体系

大连医科大学及附属一院高度重视医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培训,建立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教研室、临床科室的综合临床教学技能培训保障体系,创建临床诊断学技能实验室、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购置大量先进的、智能的模拟教学模型,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校的临床教学处、医院的教务部全面负责学生临床实践的管理工作,临床教学指导组承担学生的临床实践指导工作。教研室主任担任临床教学指导组组长,科室主任担任培训专家,抽调各科室骨干教师担任培训教师,在师资上保证临床教学工作的开展。由具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老专家、老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定期检查、督导临床教学工作,严把教学质量关。

医院不断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实施教学质量千分制考核制度,从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教学管理三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各三级学科年终评优、临床带教教师晋级等重要参考指标。制定相应政策,将教学优秀及对教学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与临床、科研突出的人员给予等同待遇。对参加临床教学、培训的教师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包括奖金上的补贴、相应的荣誉,并在晋级时同等条件优先考虑等,提高教师参与临床教学的积极性。

2.2 搞好内涵建设,培养一支优秀的临床教师队伍

技能竞赛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能力,也考查临床教师的带教水平。临床教师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临床教学的质量。“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的知识存量与知识更新应具备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临床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意识,我院要求年青医师必须完成1-2年的三级学科临床轮转,轮转过程中带教见习医生,轮转结束后带教住院医生,带教临床诊断学、外科手术学教学,担任科室教学助理,此间先后做专科总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工作。教学督导团考核指导,统一规范这批教师的临床基本操作,选拔出若干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临床技能竞赛。

针对各教学环节,成立临床技能组、教师理论授课组、教学查房组等,定期进行培训及督导,开展示范性系统体格检查、病志书写、授课及教学查房等,促进教师规范带教。举办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大力倡导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提高了教师授课水平。利用青年讲堂、医院文化节等平台,加强教师医德医风教育,增强了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

2.3 丰富教学方式,提高临床技能培训效果

见习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熟悉临床基本诊疗技术规范、诊断技能及临床思维过程。与理论授课同步,设置临床见习课程,确立学科见习教学的目标,安排各科室高年资的住院医师进行临床见习带教,主要涵盖基本临床技能操作与典型病例学习两类项目,为医学生进入实习阶段打下基础。

充分利用实习阶段学生参与临床医疗实际工作的机会,通过丰富的临床病例资源,采取督促学生自学、教师查房示范、病例讨论、大会诊等形式,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来分析病情,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的能力,从而养成科学、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临床工作能力。认真筹划,积极制作各项临床技能教学视频,购置名校的教学视频,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库,组织学生观摩教学视频,使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更加标准化与规范化。并按照教师示范教学-观摩教学视频-模拟训练-进入临床实际操作的教学步骤,强化学生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对于临床上学生动手机会少,甚至无动手机会专业的学习,任何接触病人的操作,尤其是一些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有创的临床技能操作,如胸穿、腹穿、切开缝合、拆线、换药、妇科检查、心肺复苏、静脉采血、导尿、洗胃等,一律先在临床培训技能中心,借助先进的综合教学模型,模拟临床场景,进行临床技能模拟教学,技术熟练、操作规范通过考核后,再接触病人。模拟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还可以弥补临床真实病例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难题[2]。

2.4 利用多种渠道,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应该向人性化、人本化、人文化回归。医学教育本身应该是包涵着伦理学、哲学、美学、法学、心理学等的教育[3]。我校近年来不断增加医学教育和相关人文课程设置,开设有针对性的人文素质教育及思想道德、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从入学开始即对医学生开始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理想情操等教育,利用学校及医院文化建设的平台,组织学生向优秀医务工作者、优秀教师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及文明的行为举止,形成良好的责任心及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临床实践期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4]。在见习、实习阶段,利用临床上的典型病例,对学生进行医学素质教育的讲座及案例分析,将医学人文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引导学生从医学、道德、法律、政治等不同方面去思考和解决医疗问题。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培训时,要求学生面对模具应视同为患者及家属,操作前及操作过程中必须给予适当的人文关怀,态度温和,操作轻柔,没有把它们当“人”看的学生考核单项否决。使学生认识到临床实践不仅是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也是不断学习和应用医学人文知识的过程,只有实现了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才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教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治学态度、敬业精神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灵魂[5]。因此,要强调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导师,更要做人格的表率,并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医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临床实习阶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确保医学生将来适应现代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在临床实践中,医院的老专家、老教授、主任们言传身教,带教教师以身作则,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病人,时刻为病人着想,待病人如亲人,最大程度解除病人的疾苦,用行动给学生做出了榜样。

医患沟通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前提,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一名医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生所不可缺少的技能[6]。把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工作中,在床边、病房亲身示范如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结合一些涉及医患关系的医疗纠纷病例及相关法律如《侵权责任法》等,使医学生重视医患沟通,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需求,引导他们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灵活的沟通方式,并尝试在教师带领下让学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提高医学生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

3 技能竞赛带来的成效

在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上,我院代表队代表大连医科大学参赛,参赛选手依靠他们坚实的基础理论及娴熟的临床技能,发挥出色,荣获二等奖,名列所有参赛院校的第十名,显示出了我院临床教学的实力与水平,扩大了影响。

通过准备和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各级领导对临床教学工作更加重视了,制定了日常教学奖惩制度,加强了教学管理、教学考核等,保障临床教学高质量运行。通过竞赛指导、参加培训,带教教师都成为各学科临床一线培训其他教师及学生的骨干力量,形成了一支优秀的教师人才团队,教师的教学热情也被调动起来,教师的整体素质及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技能大赛中的比赛和竞争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在日常的见习、实习中以及课外练习中,自觉地加强了临床技能操作的练习,规范了问诊和病历书写,增强了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了医患沟通的能力,为今后真正踏入临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能大赛的准备阶段,培训教师集思广益,精心备课,建立大量的试题库,参加东北赛区比赛及全国总决赛时都进行全程录像,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可供临床教师使用和借鉴,而积累的培训经验也对今后的临床技能培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带动临床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综上,技能大赛对临床教师素质、学生基本技能及人文素养、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将不断推动医学教学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准备和参加技能竞赛,增强各方对临床技能培训的重视度,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提高了医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优化了临床教学质量。继续按照教学管理高要求、临床教学高质量、医学人才高素质的标准,使临床教学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并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及方法,如先培训考核教师,选拔临床经验丰富、操作规范、教学好、表达能力强的教师带教,确立教师资格,树立带教光荣的风气;改变临床教学思路,变临床见习为模拟医院的实习,建立模拟医院,模拟内科、外科、妇产科、急诊科、儿科及神经科等场景,学生经过多站式临床考核后再进入临床实习等,使学生在教学中获益、在实践中提高,以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摘要:临床技能竞赛反映了临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强了各方对临床技能培训的重视度,培养了一支优秀的临床教师队伍,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了临床教学质量,并将不断推动医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临床技能竞赛,临床教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宇彤,刘辉,王国林.提高教学医院临床教师教学意识的探讨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6):821-823.

[2]孙经武,刘成霞,马莲环,等.基于实训中心的模拟教学在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3):413-415.

[3]邱秀华,杨棉华.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践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0):982-983.

[4]袁伟,蒋晓君,郭旭尧,等.临床实践期医学生人文素质特点与结构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552-555.

[5]邹飞燕,唐志晗,张新华,等.临床技能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143-145.

临床教学研究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8例, 女58例, 年龄在5~7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34.6±7.2) 岁。所选取的患者均具有以下特征:血培养结果呈阳性;手术或超声心电图检查发现赘生物。

1.2 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1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检查结果、器械检查结果、治疗的具体方案以及早期预后等相关的资料。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础病因

136例患者中原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占83.3%, 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占30.2%,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占34.9%, 和以往相比有所增加, 但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所占的比例和以往相比有所下降。无基础性心脏病的患者占16.7%, 和以往相比明显增加。

2.2 临床表现

IE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首发症状为发热, 占87.9%, 其次是贫血, 脏器栓塞占62.9%, 寒战占17.7%, 脾肿大占12.6%, 杵状指占8.4%, 皮肤出血占5.6%。

2.3 细菌学表现

136例患者中有80例进行了血培养, 其中57.7%的患者培养结果呈阳性, 主要的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 占15.5%, 其次为假单胞菌属, 占15.5%, 其他的致病菌还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曲霉菌、念球菌。

2.4 超声心动图检查

136例患者中有82例患者发现了赘生物, 占60.3%, 其中70例有手术对照, 66例在手术中发现赘生物。赘生物可以附着在人工血管、动脉夹层假腔、心室、心房以及瓣膜上。其中单纯的主动脉瓣膜赘生物最为常见。

2.5 并发症

该组136例患者中共有54例患者出现63例次脏器栓塞, 其中多脏器栓塞15, 单脏器栓%, 视网膜动脉栓塞占3.8%, 脾动脉栓塞占5.7%, 肾动脉栓塞占7.5%, 肺动脉栓塞占7.5%, 肠系膜动脉栓塞及肢体动脉栓塞占15.1%, 脑动脉栓塞占43.4%。说明脏器栓塞是IE重要的并发症。

2.6 住院死亡的原因

住院期间有14例患者死亡, 占10.3%, 死亡的原因主要为心力衰竭, 占56.5%, 其次是脑血管意外, 占21.7%, 多器官衰竭占8.7%, 升主动脉破裂占4.3%, 其他原因占8.7%。

3 讨论

3.1 基础病因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

以往的研究资料显示, 有70%~90%是以风湿性心脏病为基础病因, 仅有2%~10%是以无器质性心脏病为基础病因[2]。本研究结果显示, 风湿性心脏病引发的IE明显比以往报道的数据要低, 其原因可能和近年来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降低有关[3];而先天性心脏病引发IE的比例有所上升, 这可能和本院收治的患者有关;无器质性子女脏病引发IE的比例增加, 这可能和心血管治疗方式的改变导致感染的发生率增加有关[4]。所以, 临床上不能将缺乏基础心脏病作为排除IE的根据。发热仍然是IE的主要临床症状, 脏器栓塞则是IE的重要并发症, 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栓塞时, 应该怀疑是否患有IE。

3.2 血培养以及致病菌的变化

目前, 血培养仍然是诊断IE的有利证据。该次研究的血培养阳性率为57.7%, 和国内以往报道的数据相比较高, 和国外报道的结果相近, 其原因可能和鉴定技术、病原菌分离有关[5]。主要的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 但是比例有所降低, 而革兰氏阴性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 和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似[6]。

3.3 死因分析

IE的病死率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高达98%, 甚至达到100%, 90年代后致死率降到27%。该次研究所选取的136例患者, 有14例出现死亡, 主要因为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这就说明心功能的状态以及是否出现栓塞是影响IE预后的主要因素[7,8]。

从该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以及基础病因都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且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致死率较高, 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钟焕清, 陈凯明, 黄志辉, 等.先天性心脏病激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J].现代医院, 2010, 10 (2) :13-15.

[2]倪初源, 汪飞, 程小华.以脑栓塞为首发表现的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J].医学信息, 2010, 23 (4上旬刊) :274-276.

[3]Hoen B.Epidemiology and antibiotic treatment of inflective endocarditis:an update[J].Heart, 2006, 92 (11) :1694-1696.

[4]及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 (9) :785-786.

[5]彭青, 周柳如.四种中药单体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J].现代医院, 2011, 11 (6) :34-35.

[6]张叶萍, 李一石, 顼志敏, 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及药敏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0, 12 (11) :1837-1838.

[7]王雪峰, 陈林, 肖颖彬, 等.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直视手术2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1, 4 (4) :210-212.

临床教学研究 篇11

【摘要】口腔临床实习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实习阶段,临床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临床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口腔本科学生的培养质量。通过对加强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注重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以期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适应社会需要。

【关键词】口腔医学;临床能力

口腔临床实习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通过一年的临床实习,要完成从单纯学生向医生的改变,使学生进入临床后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医学知识正确分析判断并解决所遇到的医学问题,对疾病的进行诊治,提高临床能力。学生经过毕业临床实习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改变和发展的需要,传统医疗模式向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对口腔医疗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1.培养临床操作能力

口腔医学是临床学科中比较特殊的一门学科,它属于外科系统,对医生的临床技能要求高。在一年的临床实习中,要培养学生掌握必须的基本技能。本科毕业的口腔医学生应掌握并独立进行口腔常见病的诊治,包括口腔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外科,儿童牙科等常见病。培养的目标是具有扎实的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口腔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全科口腔临床医生。

实习科室要为实习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带教老师要对病源进行筛选,为口腔学生提供数量充足、稳定、病种适宜的门诊病人,使学生能够有更多检查、诊断、操作训练的机会,确保实习效果和实习计划的完成,提高口腔临床实习的质量。同时规范临床诊疗标准,科室配备临床经验丰富、操作技术规范娴熟、理论知识扎实、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从事带教工作。带教老师应该规范示教,从医患交流、采集病史、临床检查、诊断、治疗计划、病例书写、临床操作等面面俱到对学生的临床诊治进行把关。

2.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所谓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医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从而找出主要矛盾,制定治疗方案,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培养得来的。刚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往往理论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临床思维具有一定片面性和主观性,学生们会照搬书本理论,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每两周一次为口腔实习学生安排临床讲座,由教学经验丰富,临床知识扎实的老师主持。讲课时应尽量减少教科书内容的重复,而应以横向联接内容为主。因为学生学习临床理论课时大多按教材章节,系统进行纵向联接;而临床诊断疾病时,需要学生具有横向联接的临床知识和思维方法。同时带教老师可以留一部分内容给实习学生自习,定期组织学生讨论自习的内容,督促学生不断复习和巩固,不断完善更新知识,提高分析解释不同病例的思维能力,且能及时将理论合理运用于临床实践。使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得到激发与提高,利于学生终身自学能力的培养[2]。

临床病例讨论,也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整个分析讨论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则起诱导、深化讨论和纠正错误的作用。通过这种临床病案讨论,训练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和巩固课堂所学的作用。

3.培养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这也是要求口腔医学生养成良好沟通能力,做一名合格医生。

现代医疗模式的做突出特点是把过去"以诊疗疾病为主"的粗矿的治病救人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思想。患者可以自主择院、自主择医、医疗过程知情,这对医生素质和服务理念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教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医患沟通能力相关知识的传授,时刻注意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要将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工作中去。学生面对患者往往怕说错话、做错事,易产生畏惧情绪。带教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帮助他们在患者面前树立医生的形象,要时刻了解学生临床能力和心理状况,出现差错及时纠正,尤其在医疗纠纷不断的情形下,极端时学生会采取避免与患者接触,说话的消极做法。带教老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适时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乐于和患者沟通,多接触患者,多了解情况,及时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拉近与患者距离。当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后,患者就成为医生的最好助手和老师,配合医生的诊治。

总之,本科毕业生的临床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需要不断探索,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更好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周学东,石冰,于海洋.口腔医学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1):8.

[2] 张昌菊,周敏,简道林.地方院校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5):9-10.

内科临床教学方法研究 篇12

一、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前提

临床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 是搞好临床教学工作并保证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临床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教学意识, 有敬业爱业、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精神, 有扎实的临床专业知识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通过选拔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临床医师为临床教学骨干, 组织新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 每个学期开学前提前集体备课, 统一教学内容, 统一规范操作, 定期进行观摩教学,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以保证临床教学的质量。

二、注重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重视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预先将见习的课程内容告知学生,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和查阅相关的文献, 从而在临床见习前对见习内容有所了解;其次, 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临床见习内容通常以问病史、专科体检和典型体征示教等部分组成, 具体方法是教师先示范询问病史、正确的检查手法及有关的操作要点, 然后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 相互体会正确的检查手法, 并能真正发现病人的阳性体征。最后结合病历及检查结果进行集中讨论, 分析病情和得到初步诊断,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的临床思维能力。

三、提高对临床实习的管理

进人实习之前, 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强化练习, 另一方面进行医德医风、医疗法规、医院各科室情况等的介绍和教育。使实习生对医院各科室情况和医疗情况有所了解, 使其适应医院新环境生活, 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针对目前实习生纪律松散管理不严的现状, 学校不能把学生送到实习单位就撒手不管, 而应与实习单位保持联系, 定期派专人对实习生进行检查和监督。严格按照实习大纲和实习手册的要求, 对实习生进行管理。

四、重视教学查房工作

定期组织教学查房活动, 让实习生汇报病情, 教师现场示范问诊查体。教师采用讲解与启发式提问相结合的方式, 并注意纠正实习生回答中的错误, 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 结合实际病人的病例资料, 深人浅出地分析, 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强化记忆, 拓宽思路。在查房过程当中, 结合典型病历, 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及该病的最新诊治进展展开阐述, 并让学生展开讨论。

五、注意培养学生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法律知识的普及, 患者用法律衡量医疗行为和结果及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 同时, 医患之间存在理想和期望高与现阶段医疗水平和公共福利不能完全满足的冲突。医患矛盾突出, 医疗纠纷上升。加强对实习生防范医疗纠纷意识的培养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六、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对学生来说, 除了要学会临床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建立系统科学的临床思维, 掌握临床技能操作, 提高综合素质。临床思维又称诊断思维, 是面对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所进行诊断思考过程, 也就是以病人为中心, 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得到初步临床资料, 根据病人的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鉴别的过程。进入见习阶段的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是片面的、零散的及缺乏横向联系。在采集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时常常遗漏重要信息, 在进行病情分析和治疗决策时不能纵观全局、综合考虑问题, 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因此, 在见习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是见习教学的关键。

七、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正在医学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内科临床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遵守以下原则: (1) 实用性原则:要求演示文稿主题鲜明, 论点准确, 条理清晰, 详略得当。 (2) 生动性原则:要善于利用动画、音乐效果来强调重点、难点。 (3) 科学性原则:课件的教学观点、内容、表达方式正确。引入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其强大的交互功能和对各种感官的刺激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创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具体, 使学生易接受,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果。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临床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 内容以临床为中心; (2) 课件多由在该领域具有多年研究经历及临床工作的主治医师或副教授、教授制作; (3) 实时更新课件内容, 追踪国内外研究及临床动态, 介绍最新诊断、治疗的思路及策略; (4) 以实际病案为例, 图文素材均来自临床, 有可溯源性; (5) 利用学科优势及对外交流多的优势, 广泛收集录像、录音资料,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6) 巧用医学软件, 增加教学互动; (7) 合理选择多媒体授课时间。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降低了教学时描述问题的难度,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勇、鲁映青:《论临床思维概念》[J].医学教育探索, 2005[1]曾勇、鲁映青:《论临床思维概念》[J].医学教育探索, 2005

上一篇:高校经贸专业下一篇: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