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临床研究

2024-12-03

教学临床研究(精选12篇)

教学临床研究 篇1

临床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临床医学教育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传统的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 辅为临床见习, 时间短, 学生缺乏系统训练和实践机会, 尤其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的缺陷更为突出。因此, 如何提高学生内科临床见习教学质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前提

临床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 是搞好临床教学工作并保证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临床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教学意识, 有敬业爱业、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精神, 有扎实的临床专业知识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通过选拔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临床医师为临床教学骨干, 组织新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 每个学期开学前提前集体备课, 统一教学内容, 统一规范操作, 定期进行观摩教学,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以保证临床教学的质量。

二、注重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重视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预先将见习的课程内容告知学生,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和查阅相关的文献, 从而在临床见习前对见习内容有所了解;其次, 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临床见习内容通常以问病史、专科体检和典型体征示教等部分组成, 具体方法是教师先示范询问病史、正确的检查手法及有关的操作要点, 然后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 相互体会正确的检查手法, 并能真正发现病人的阳性体征。最后结合病历及检查结果进行集中讨论, 分析病情和得到初步诊断,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的临床思维能力。

三、提高对临床实习的管理

进人实习之前, 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强化练习, 另一方面进行医德医风、医疗法规、医院各科室情况等的介绍和教育。使实习生对医院各科室情况和医疗情况有所了解, 使其适应医院新环境生活, 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针对目前实习生纪律松散管理不严的现状, 学校不能把学生送到实习单位就撒手不管, 而应与实习单位保持联系, 定期派专人对实习生进行检查和监督。严格按照实习大纲和实习手册的要求, 对实习生进行管理。

四、重视教学查房工作

定期组织教学查房活动, 让实习生汇报病情, 教师现场示范问诊查体。教师采用讲解与启发式提问相结合的方式, 并注意纠正实习生回答中的错误, 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 结合实际病人的病例资料, 深人浅出地分析, 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强化记忆, 拓宽思路。在查房过程当中, 结合典型病历, 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及该病的最新诊治进展展开阐述, 并让学生展开讨论。

五、注意培养学生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法律知识的普及, 患者用法律衡量医疗行为和结果及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 同时, 医患之间存在理想和期望高与现阶段医疗水平和公共福利不能完全满足的冲突。医患矛盾突出, 医疗纠纷上升。加强对实习生防范医疗纠纷意识的培养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六、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对学生来说, 除了要学会临床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建立系统科学的临床思维, 掌握临床技能操作, 提高综合素质。临床思维又称诊断思维, 是面对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所进行诊断思考过程, 也就是以病人为中心, 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得到初步临床资料, 根据病人的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鉴别的过程。进入见习阶段的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是片面的、零散的及缺乏横向联系。在采集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时常常遗漏重要信息, 在进行病情分析和治疗决策时不能纵观全局、综合考虑问题, 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因此, 在见习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是见习教学的关键。

七、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正在医学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内科临床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遵守以下原则: (1) 实用性原则:要求演示文稿主题鲜明, 论点准确, 条理清晰, 详略得当。 (2) 生动性原则:要善于利用动画、音乐效果来强调重点、难点。 (3) 科学性原则:课件的教学观点、内容、表达方式正确。引入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其强大的交互功能和对各种感官的刺激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创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具体, 使学生易接受,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果。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临床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 内容以临床为中心; (2) 课件多由在该领域具有多年研究经历及临床工作的主治医师或副教授、教授制作; (3) 实时更新课件内容, 追踪国内外研究及临床动态, 介绍最新诊断、治疗的思路及策略; (4) 以实际病案为例, 图文素材均来自临床, 有可溯源性; (5) 利用学科优势及对外交流多的优势, 广泛收集录像、录音资料,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6) 巧用医学软件, 增加教学互动; (7) 合理选择多媒体授课时间。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降低了教学时描述问题的难度,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勇、鲁映青:《论临床思维概念》[J].医学教育探索, 2005[1]曾勇、鲁映青:《论临床思维概念》[J].医学教育探索, 2005

[2]曹建芝:《刍议内科学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 2005[2]曹建芝:《刍议内科学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教学临床研究 篇2

针对此类人才的出国前英语培训,采取以听说为主、兼顾读写原则,由公共英语教学逐渐过渡到医学英语教学,理论授课与专业演讲、门诊、查房的场景演练相结合策略,为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出国做好充分准备,也为专业教师英语教学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英语培训;教学策略

当今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在西医临床医学方面,欧美国家的优势特别明显。

派出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学习欧美国家先进的医学知识,不失为缩小中西方差距、促进交流的良好途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被派出人员必须掌握医学英语,克服语言交流障碍。

教学临床研究 篇3

【关键词】临床医学 模式创新 能力培养 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R-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235-01

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极强的学科,临床医学教育必须要符合现代社会的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受教学经费、技术条件、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真正实践练习的机会较少,因此在入职之后,往往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文章首先指出了传统临床医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随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传统临床医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学生学习较为被动

受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高校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也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学生所要掌握的课业内容较之以往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调查发现,国内大多数医学院的课程设计仍然沿用传统的“理论教育——临床操作——实习实践”的模式。以最基本的理论教育为主,学生通常需要掌握的专业有英语、生理学、诊断学、外科学、内科学等等,其专业科目多达二十甚至是三十几门,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之大[1]。

另外一方面,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书本教材为主要教学工具,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占据主动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在听课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得不到及时解答,必然会影响今后的学习效率。虽然该专业强调实践性和操作能力,但是考核方式仍然以卷面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知识点的背诵。从教师角度来说,为了提高学生应试成绩,也会有意识的压缩实践时间,导致学生难以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2、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人文关怀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医学院学生要想在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技术和临床经验,而且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医德”。近年来,国内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和升级,这固然与医患之间信任缺失,部分家属寻衅滋事有直接关系,也与部分从业医师职业道德不过关,诊治期间缺乏对病患的人文关怀有一定联系。但是在临床医学教学期间,教师以书本教材或案例为基础,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不能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患者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变化,也就不能在临床实践中采取有效的人文关怀。众所周知,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一方面要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身体痛苦,另一方面也饱受对疾病恐惧的心理困扰,因此往往表现出情绪烦躁、沉默寡言,甚至不配合治疗等现象。在这种状态下,医生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帮助患者舒缓情绪,就很难确保各项医疗康复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临床医学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

1、采取多种授课手段,注重学生实践训练

实践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永恒主题,也是现阶段实行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最终归宿。首先,要协调好理论知识教育和临床实践教学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可否认的是,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开展临床实践的必要基础和根本前提。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通过播放视频短片、图像、PPT等方式,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内网,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由于在网络上师生关系平等,因此学生能够大胆的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从而解决了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其次,在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后,教师要及时的开展实践联系,确保学生所学内容得到强化。在临床实践期间,教师要主动转变师生课堂地位,自己由课堂“主导者”转变为“辅导者”,把临床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2、完善课程考核制度,引导学生注重实践

现阶段,国内高校仍然采用“学分制”作为评测学生成绩的主要标准,学生要想顺利毕业,必须要按规定修满足够的学分。而考试成绩则成为学生获得学分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考核制度下,医学专业的学生往往将学习重点放于理论知识的背诵和记忆上,以此来提高应试能力,必然会导致临床实践实践的不足。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医学院应当大胆改革,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将学生实践成果纳入到期末测评中。通过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考核制度,使学生将学习重点从理论知识转移到临床实践中来,从而不断的提升个人实践技术水平,为毕业后尽快的适应工作需要提供必要的保障。

3、加强教学体系分析,抓住课程改革重点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学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对此,应不断的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首先,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引起相关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对课程体系展开研究,将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点工作。其次,应加强对现阶段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的分析,了解哪个环节存在缺陷,哪个环节在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而存在着问题,这都是课程体系改革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才更有利于抓住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点,例如,对课程授课时间、实践课程体系、临床医学教学课时等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解决当前临床医学教学运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结语:医学院作为向社会输出专业医学人才的主阵地,其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医学院的管理人员和教职工,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临床医学教学,并从自身管理和教学经验出发,不断的实现教学创新和管理理念的转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临床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毕业后尽快的融入到临床工作中。

参考文献:

临床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4

1 临床教学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1 不良社会风气给医院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了众多不利因素

1.1.1 优良的带教传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在医院里, 医疗服务、学科建设等与发展、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有关的一切医疗行为均由临床一线的各级医师承担与体现, 同时医院里各项教学活动也由这些医师组织与实施, 医师在完成各项医疗活动中, 还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 并且教学体现不出创造的经济效益。在我院, 重医疗、轻教学、教学意识淡薄的现象比较突出, 由此影响到我院医、教、研的整体发展。

1.1.2 对临床教学工作没有形成较好的激励措施。

大多数教学医院对教师教学质量未能进行有效评估, 临床带教费时、费力、责任大, 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 但职称晋升量化考评时, 带教教师工作量并不比普通工作人员高并且薪酬也并未不体现其优越性。因此, 出现了对临床带教躲避、敷衍、应付的现象。同时, 教师教学意识淡薄, 将临床带教看成是一项简单任务, 不认真备课, 不重视教学病例的选择, 忽视实习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1.3 学生临床能力训练不够及择业考研影响实习质量。

临床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比理论教学更新更快, 而在带教的过程中, 许多带教教师由于怕承担风险和责任而不将新技术传给学生, 严重影响了学生技能的提高。随着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学校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 我院医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实习期的一半还没过, 学生们就奔波于各种招聘会, 联系用人单位。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开始准备继续读书, 早已无心临床实习;考研分数稍差一些的则忙于院校间的调剂, 亦无暇顾及实习。所以, 实习质量更无从谈起。

1.2 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在低水平徘徊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院, 经过多年的实践, 大批高学历、年轻化的教师走向教学一线, 教师队伍结构日趋合理, 他们为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但是在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上, 与老教师、老专家们深厚的教学功底、授课质量、教学研究、教师风范相比还有着很大的距离。此外, 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 常常是忙于应付应接不暇的日常事务工作, 而忽略了教学管理体系的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加之对这只队伍建设的措施尚不健全, 所以使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始终在低水平徘徊。

1.3 教学管理模式的滞后性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长期以来, 我院的教学管理沿袭传统的上传下达的管理模式, 注重对教学运行过程的管理, 缺乏教学管理及教学工作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制约机制。同时, 临床实践教学管理考核过于简单, 缺乏对带教教师、学生的技能培训和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 教学改革的内容匮乏。同时, 由于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在教学质量的评估与监控上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 教学管理出现明显的滞后性。

1.4 教学档案管理出现诸多漏洞

1.4.1 临床教学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临床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们没有认识到教学档案的重要性, 院领导大多重视教学工作的其它管理工作, 忽视了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致使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有价值的文档不能及时整理归档, 有的散在个人手中, 有的当作废纸处理掉, 难以发挥临床教学档案应有的作用。

1.4.2 临床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 我院临床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是由教学秘书兼职的, 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 能力上参差不齐, 素质不高, 致使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4.3 临床教学档案资料收集困难。

大多数临床教师对临床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甚至对教学档案的归档持抵触态度;有的教师认为, 教学科研成果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 理应由自己保管;有的教师认为, 教学材料一旦归档, 以后想再利用将会带来许多麻烦, 还不如自己保管方便, 等等。目前我院收集到手的档案, 有些科室较为齐全, 而有些科室则持抵触态度, 迟迟不肯上交。

1.4.4 临床教学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临床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仍采用手工作业的方式, 文件立卷归档后, 档案管理人员还需对其进行再加工、调整与编目。这种方法, 不仅重复性劳动量大、时间长、速度慢, 极大地降低工作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不适应新的工作形势。

2 加强临床教学管理的几点设想

2.1 加强临床师资队伍的建设

2.1.1 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临床师资的培训是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医院和各教研室应有计划地开展临床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训, 加快临床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 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可采取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到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和教学查房等方式提高临床教师的业务素质;可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开展系列专题讲座, 从人才培养和教书育人的角度, 采用规范的教学方法、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启发式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传授知识, 介绍经验, 以增强年轻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各教研室也可采取临床带教试讲制、集体备课等形式, 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提高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2.2.2 把好评教评学关。

广泛开展评教评学活动, 实施临床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对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授课教师自评、学员课后他评和同行专家互评等三种方式, 来全面衡量教师的授课质量, 并把它纳入教师个人晋职晋级的考核内容。评教评学活动采取定期检查和经常性检查相结合, 比如, 学校可以每学期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教学检查, 医院成立教学督导小组, 由一些资深的老专家老教授任督导员, 每天抽查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 并填写《理论教学质量评价表》, 汇总后作为考核教师水平的重要依据。通过经常性检查督导, 老专家教授能及时把好的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一代, 帮助他们成长提高。

2.2.3 建立激励机制, 提高教学意识。

医院要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不断增强教学意识, 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学院应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 总结和交流临床教学经验,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提高临床教学意识。建立激励机制是调动临床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比如, 医院可以制定《临床教学优秀带教教师评选制度》, 对临床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调动临床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医院也可将教学工作作为医院业务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强化医务人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使医师自觉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2.3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2.3.1 加强医德、医风的培养。

例如开展医德、医风专题工作, 介绍一些德高望重的医学专家的先进事迹, 以他们为楷模, 激发学生为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专业思想, 形成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思想。

2.3.2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开展演讲比赛、组织到社区义诊、社会实践、进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安排学生参加院内学术活动, 如组织参加英语沙龙、学术报告会。旁听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等, 通过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为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加强教学档案管理

2.4.1 提高临床教学档案管理的意识, 重视临床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教学管理人员要统一思想认识, 克服过去人们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偏见及错误认识, 提高人们对临床教学档案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制定明确的临床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落实临床教学档案管理所需的人员、设备、经费等问题, 保证临床教学档案建设和管理的质量。

2.4.2 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要切实加强对临床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法, 提高他们对临床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案卷整理等项工作的水平, 懂得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等等, 进一步达到兼职专业化。

2.4.3 建章立制, 明确临床教学档案的收集范围。

在临床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制定严格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明确临床教学档案的收集范围。

摘要:如何做好临床实习带教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医院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目前的医疗新形势, 简要分析了目前临床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管理,档案

参考文献

[1]陈录赐.提高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N].锦州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 :28~30.

[2]魏宁, 等.技术与医学心理学课程互动整合教学实践[N].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6 (6) :542~543.

临床医学教学研究论文 篇5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性考核评价;综合素质教育

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开放大学教育学院的学者提出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后,各国高校在课程考试中逐渐注重能力考核,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在考试和评价中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国内高校正陆续尝试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从而适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明确提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

”因此,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迫切需要探索一种全新的考试方法——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这有助于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改变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观念,转而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1多数高校采用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多数高校把考试作为决定学生是否升级、评选先进和毕业的主要手段。

期末考试虽具备集中考试、便于安排考试时间及地点的优点,但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考试不能及时、有效检查教学效果。

一门课程的学习需要2~4个月,期末考试成绩的反馈延迟,教师难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其次,考试不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

部分学生忽视平时的学习,重视期末考试,用“考前突击”来应付考试,而且侥幸通过考试后惰性增加,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考试不能真正激励学生。

期末考试的内容偏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理解,限制了其学习积极性;易使学生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过关,而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部分学生为了追求高分或者通过,甚至作弊,这样妨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过分强调期末考试成绩对学习效果的评估,会导致考试不再是一种有效的检查和评价手段,而是成为学习和教学的目的和指向,使得一些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1]。

2综合性考核评价在临床医学专业实施的必要性

课程考核方式倾向多元化在探索考试改革中,促进考试评价由期末化向过程化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减少课程成绩对期末考试的倚重,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加强日常考核的力度[2]。

高校应合理设计考试评价体系及丰富考试形式,理论考试总体上分为平时与期末两大部分。

考试方式应减少理论考试比重,提高实践考试比重,以全面评价学生。

科学地确定平时成绩评价的具体指标[3]。

平时指标一般可以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期中考试、课程论文总结、实践动手能力等,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特点增删一些指标来全面和科学地考核学生平时成绩。

教学临床研究 篇6

【摘要】目的:分析行动导向教学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神经外科实习生82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1人以及对照组41人。其中给予对照组学生传统神经外科教学;给予观察组学生行动导向教学。结果:经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后,观察组学生的病理分析能力、理论考试成绩、实际操作以及论文成绩等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融入行动导向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临床教学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神经外 教学质量 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46-02

神经外科实习内容涉及到了神经外科基础知识、解剖学等,同时对于神经外科的学习内容而言较为深奥和复杂,部分学生由于难以理解从而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这同样也直接影响到了神经外科学的教学效率和整体的学习效果。有越来越多的资料和文献表明,给予行动导向教学可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本次研究将分析行动导向教学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神经外科实习生82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1人以及对照组41人。其中给予对照组学生传统神经外科教学;给予观察组学生行动导向教学。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3±1.3)岁;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2.3±1.0)岁。两组学生均设置有组长一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两组学生的学历以及性别、年龄等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研究中对照组学生均采用“一对多”教学模式,带教老师完全按照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以带教老师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遇不懂问题向老师提问并一一解答。观察组学生则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其方法如下:

1.2.1课前准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收集本节课所需材料,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确认教学内容后,在学生实习前的1w内为学生发放相关的教学材料,首先让学生们自行阅读发放材料,对教学问题进行标注。使学生们充分做好课前的预习,可以小组的形式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2.2案例分析

在授课过程中,带教老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典型的神经内科案例,引导学生们对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在对病例进行选择时,要将神经外科大部分知识点包含在内,做到真正的有针对性教学。

1.2.3相互讨论

授课期间,带教老师将相关的典型病例发放给组长,每个小组自行讨论,并对问题深入探讨同时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案。

1.2.4结果分析

讨论结束后,由每组的组长将结果进行总结,并将小组讨论结果公布。临床教师对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学生们讨论结果中的不足进行纠正和指导。

1.3观察指标

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病理分析、理论考试成绩、临床实际操作以及论文成绩等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中,若P值<0.05表明两组具备统计学意义,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利用X2进行验证。计量资料均采用(■±s)表示,t用作计量资料比较,统计学数据软件版本为SPSS20.0。

2.结果

经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后,观察组学生的病理分析能力、理论考试成绩、实际操作以及论文成绩等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传统的授课都是以老师为主,学生接受的都是被动学习,但将行动导向教学融入其中后,则可通过案例、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对临床情境有了深入的了解,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2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行动导向教学融入后,对学生分组,使得学生在相互协作的环境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加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进而也提升了团队精神以及协作精神。

行动导向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使学生在神经外科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并且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充分发挥,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临床教学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教学临床研究 篇7

在中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 临床护理作为主干专业课占全部课程学时数的半数以上, 是护生了解临床、认识护理程序的基础。若在给护生传授从业所必须的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渗透尊重教育, 强化护理服务的人文理念, 使尊重教育体现出职业特点, 不仅弥补了单一德育课程尊重教育的低效性, 而且作为一种“岗前”培训, 还对促进护生形成尊重患者、爱护患者的良好职业素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中等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358名, 平均年龄17.6岁;学校临床护理课程任课教师28名。尊重教育实验组为2007、2008级护生, 对照组为未接受尊重教育就进入临床实习的2006级护生。

1.2 方法

1.2.1 现状调查

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成员在同一时间分班级、分教研组发放调查问卷, 采用统一指导语, 师生同答。问卷第一部分针对教师授课时出现的不尊重行为进行调查, 第二部分针对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生出现的不尊重行为进行调查, 第三部分为尊重教育必要性调查。向护生发放问卷362份, 收回有效问卷358份, 有效回收率98.9%。向教师发放问卷28份, 收回有效问卷28份, 有效回收率100.0%。通过汇总分析, 了解师生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不尊重行为, 为护理专业课教学渗透尊重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1.2.2 制定尊重行为标准

以调查结果为前提和基础, 师生共同商讨制定临床教学中的尊重行为标准。

1.2.3 践行尊重行为标准

以尊重行为标准为纲, 指导具体的教学活动, 在不同课型及教学的不同时段严格执行尊重行为标准, 并在尊重教育中总结提炼切实可行的方法及途径。

1.2.4 访谈法检验尊重教育成果

制定烟台护士学校实习护生人文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通过对临床带教教师及住院患者的访谈, 了解尊重教育对护理行为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 (见表1~3)

2.2 尊重行为标准

针对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不尊重行为, 师生共同制定尊重行为标准 (见表4) , 使尊重教育有据可依。

2.3 临床护理教学中切实可行的尊重教育途径和方法

2.3.1 优化教学条件, 营造体现尊重理念的学习氛围

建设高标准模拟病房, 使校内实训条件与临床现代化病房同步。教室、模拟病房、实训室内除悬挂各种规章制度、技能操作流程外, 还应增加许多体现尊重理念的提示语:如微笑在脸上, 文明用语在嘴上, 娴熟动作在手上, 仪表整洁在身上;细心、热心、爱心、耐心会赢得患者的理解、尊重和支持;最温暖的表情是微笑;轻声细语是对护理对象的尊重;请专心听课, 尊重讲课人和其他听课人等。这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 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有关尊重的温馨提示, 营造了人文学习氛围, 起到了反复强化尊重意识的良好作用。

2.3.2 选用实际案例, 生动活泼

在临床课学习之初, 我们选用高年级实习生临床实习中的实际案例, 通过角色扮演、视频回放等方法, 比较同一项护理任务, 实施不同护理所得到的不同结果。通过比较使师生充分认识到:在护理实践中, 不仅需要娴熟的护理技术, 还需要深入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注重对患者的关怀, 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 选择有效的沟通交流技巧, 提供个性化服务, 充分体现护理职业特点, 从而实现人文护理的服务目标。

2.3.3 注重教学细节设计, 将尊重意识融入教学始终

在护理教育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护生, 护生的一举一动将会直接影响未来的护理工作质量。为此, 师生互相监督, 互相提醒, 课前、课中、课后严格践行尊重行为标准, 真正做到有据必依。

2.3.4 采用“相应情景联想法”纠正不尊重行为

将课堂情景对应设计成临床情景, 如课堂中某学生手机突然响起, 打断了教师讲课, 教师不应在课堂上批评学生, 而应布置这样的课后讨论题:某临床科室在晨间交班时, 一护士手机突然响起, 如果你在交班现场或你是交班人会有何感受?接下来该护士应该怎么做?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深入讨论, 最终教师引导大家选出最佳答案。这样, 不但让违反尊重行为标准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而且全班学生也会引以为戒, 比单纯的批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2.3.5 改变考核方式, 日积月累, 潜移默化

在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作业及考核测试中加入尊重教育内容。如将“写出心电图胸前导联电极位置”一题改为:“一女性患者, 32岁, 需做心电图检查, 请你为其正确安放胸前导联电极。”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 不仅要列出各导联电级的正确位置, 还要考虑患者的性别, 注意对患者隐私保护和进行必要的解释等。

2.4 护生实习满意率提高

经过两年临床教学尊重教育的实践, 使护生养成了“无人文不护理, 无尊重不行为”的良好行为习惯, 把尊重看成是护理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7、2008级护生在临床实习中人文护理的满意率比2006级护生分别提高了13.7%和16.4%, 得到了25所实习医院的好评 (具体数据略) 。

3 讨论

护理是一门科学性、服务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理想的护理应是护理技术和人文精神良好结合的产物。护士服务质量的优劣, 不仅取决于其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的高低, 还取决于其对人的尊重程度。有资料显示, 近年来由于医务人员对患者缺乏同情心、责任心或法律意识薄弱而导致的医患纠纷占60%[1]。表现为临床医护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与不尊重患者的各项权利, 如对疾病的认知权、知情同意权、隐私保密权、费用认知权及平等医疗权等[2];或表现为医护服务时使用不尊重语言, 存在不尊重行为。这些不尊重言行常会造成或加重患者的心理创伤, 降低了医护服务质量。目前, 尽管各医院也对在岗护士提出了人文服务要求, 组织了相关培训, 但“尊重教育”是“人化”教育, 是一种养成性教育, 在临床护士高强度工作的现实下, 在已形成的惯性服务模式下, 这种“职后补救教育”很难使人文护理服务收到理想效果。因此,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开展尊重教育就成为必然。表3显示, 师生对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渗透尊重教育都有很高的认同率, 说明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开展尊重教育是众望所归, 十分必要。

表1、表2分别显示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对彼此存在的不尊重行为的认同率不同, 分歧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上。例如, 护生对在模型上乱涂乱画、随意拆卸, 敲打教具;上电教课时, 对一些畸形、病态画面表露厌恶或讥笑等不尊重行为, 认同率很低。这反映出护生并没有将尊重模型、尊重角色患者与尊重临床患者同样看待, 更没有意识到这些不尊重的举止会成为行为习惯, 会延续到以后的临床工作中。为此, 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认识到:上述不良行为习惯正是临床工作中不尊重行为产生的根源, 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修正, 才能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得到患者的认同和同事的肯定。

本课题以“尊重”为价值导向, 以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为主线, 通过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 对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尊重教育进行了较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查找了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不尊重行为, 制定了尊重行为标准, 并总结了5条方便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切合实际。把“尊重”这一德育范畴中的概念引入专业课教学中, 使德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 相得益彰, 不仅提高了护生的职业素养, 也为其他教学领域尊重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摘要:目的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渗透尊重教育, 使护生自职业生涯起点便树立尊重意识, 提高人文素质, 满足现代护理对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需求。方法 以问卷形式对教师、护生在不同课型中存在的不尊重行为及开展尊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进行调查, 以调查结果为基础, 师生共同制定尊重行为标准, 最终以标准为导向多措并举践行尊重教育。结果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开展尊重教育, 不仅创设了和谐的教学环境, 提升了师生的职业素养, 而且明显提高了护生的实习好评率。结论 专业教学与尊重教育有机结合, 既改变了单一德育的枯燥性, 又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践性, 使职业素质教育更有成效。

关键词:临床护理,尊重教育,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苏景宽, 李靖, 苏强, 等.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强化医疗服务意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3 (3) :212-213.

教学临床研究 篇8

2400多年前希波克拉底就向医学从业人员提出了职业道德规范,正如每个新生在神圣的宣誓仪式上所说的那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关乎每个人身心健康的民生大事,具有很强的行业特殊性和十分严格的从业要求,因此就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了解医学发展前沿技术,同时也要不断思索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培养出更多临床实用型人才。随着近年来医学院校大规模的扩招,固有教学模式的弱化,实验教学条件的制约以及就业和考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临床教学的质量下降,导致了医学生“毕业后实习”现象大量出现,很多毕业生“高分低能”,进入工作岗位才发现缺乏实践操作锻炼,不能适应临床工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陕西中医药大学不断探索,总结多年教育教学经验,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教学模式,从2006级开始在骨伤专业实行“3+2”的教学模式改革,即学生前三年在学校进行理论实习,第四年开始实行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相结合,到第五年开始结束理论课学习,全面进行临床实习。现在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已经实行了多年,在教学上的优势已经全面体现出来。

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理论课的学习兴趣

骨伤专业的学生以男生为主,性格大多外向,好动,很难做到长时间背诵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并且骨伤的专业性很强,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第四年仍实行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与临床上实际的病例结合起来学习,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记忆也不深刻,许多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等考试过关后,所学知识又还给老师,在骨伤科实验教学中不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往往带教老师要边演示操作边帮助学生复习理论知识,无法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本就有限的实验课时间被压缩的更少。死板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恶性循环,理论学习不扎实,实验操作能力差,这些弊端在学生第五年进入临床实习的时候全面爆发出来,不但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

“3+2”的模式,在第四年就将学生的学习重心从学校转移到医院,理论课的学习也放在附属医院,既方便了临床教师教学,又利于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接触临床实践。书本上的知识是前辈经验的积累,但同时也是死板的,讲授的病例都是具有典型症状的,而临床所遇到的疾病是灵活多变的,如何从众多的症状中去伪存真,诊断出真正的疾病呢?这是每个医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生都必须通过的考验。学校为每个学生都安排了临床带教老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在课余时间跟随老师上门诊或者在病房学习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这一完整治疗过程。真实的接触病患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看到的知识,加深印象,同时也可以活跃思维,积累临床经验,验证理论知识,一举三得。作为骨伤实验课教师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上课兴趣高,能够积极举手提问,对于有些疾病的治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虽然有些想法并不成熟,甚至有可能是错误,但却是个良好的开端,可以看到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充满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转变角色,为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首先,旧的实习模式在学生大五的时候才接触临床,实行科室轮转制度,受总的实习时间限制,每个实习科室都只能走马观花地看看,不能深入学习。实习初期学生对医院具体的规章制度等比较陌生,而且不能及时调整状态,在潜意识中并没有认为自己是一名医生,对于医生应该履行的职责不清楚,不明白,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应用联系不起来,即使有学习的热情也会因为无处下手而有挫败感,甚至对自己以往所学产生怀疑,不自信,这段磨合期一般会持续几个月,在这几个月中就浪费了多个科室学习的机会。在新的模式下完全避免了此种弊病,学生在大四开始就慢慢适应临床,通过一个学期的适应学生已经渐渐进入角色,可以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操作,比如骨科牵引术、打石膏绷带、小夹板固定术、一些手法复位等,医学生最基本的病历书写也比较规范。

其次,由于骨伤专业的特殊性,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手术疗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作为进入手术室的第一步,在每个学生心里都要牢牢树立起无菌观念,了解手术室的所有操作规则,否则将严重影响手术效果。无菌观念的培养需要长时间接触与手术相关的操作或经常进入手术室观摩学习,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所以足够的实习时间是无菌观念形成的保证。

最后,新的教学模式相当于延长了骨伤实验课时,将开放实验室的内容在临床实践中完成,取得了比实验教学更好的效果,并且在跟随带教老师临床学习的过程中,方便老师随时检查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更好的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以后的临床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了解专业特点,为考研指明前进方向

医疗行业的服务对象是人,这就决定了它的行业特殊性,其从业要求非常高,而且有越来越严格的趋势,为了适应用人单位要求,提高工作起点,许多医学生本科毕业后会选择继续深造考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甚至博士后,然后再选择找工作,其学习时间明显长于其他理工科。另外,骨伤科的实践操作较多,对于体力的要求比较高,这就给骨伤班学生尤其是女生摆出了难题,一部分学生会慢慢发现,本科所选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想要通过考研究生来改变所学专业,这样就造成了这些学生一方面因为考研复习理论课而耽误了科室轮转实习,另外一方面对于自己该如何选择考研方向也比较迷茫,不知道哪个专业真正适合自己,如果再次选择了不合适的专业,那就不只是耽误三年时间的问题了,而是会给自己造成许多遗憾。在这种形式下,学校对于旧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就具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大四开始实习,弥补了大五考研所丧失的那部分实习时间,更重要的是在考研究生之前接触临床,在不同的科室实习,听取临床带教老师的意见,对更多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喜欢的专业,为将要进行的考研指明方向,有的放矢,避免了盲目选择造成遗憾。

综上所述,医学在不断发展,同时也在对我们的医学教育不断提出更高更严苛的要求,作为医学院校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不能墨守成规,不思改变。学校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禁锢,锐意进取,在骨伤科专业实行“3+2”的新型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医学生的教育有良好的促进效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深造指明方向,其模式值得学习推广。

参考文献

[1]程国杰、吕发明:《浅谈中医骨伤科学理论及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新疆中医药》2013第31期,第89-91页。

[2]赵传昌、周军、梁勇:《执业导向型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建立的探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年第10期,第49-50页。

[3]谷亚玲、袁普卫:《实验骨伤科学教学改革初探》,《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第9期,第64-65页。

[4]郑家茂:《对大学实验教学若干问题的厘析》,《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第26期,第1-2页。

[5]许家瑞等:《构建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第26期,第1-4页。

[6]荣华伟等:《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年第31期,第233-236页。

[7]沈秀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第31期,第163-165页。

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方法的研究进展 篇9

1 PBL教学法

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自2002年引入我国医学教育中[1];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形式,其核心思想是将问题作为学习和整合新知识的起点[2]。

1.1 查房过程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查房,由带教老师帮助护生或和护生一起选择教学大纲范围内较典型、有代表性的病例,并由护生复习或预习(可能为理论课上未学习过的内容),查找相关资料,设计问题,然后护生自己去学习有关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做好讨论发言的准备[3,4,5]。主要围绕临床护理实践中所遇到的难点、疑点、重点问题及一些特殊病例的护理体会展开讨论[6]。查房过程由带教老师和护生轮流主持或护生独立主持,讨论中由护生唱主角,以提出的问题为中心,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同观点可以争论。在相互交流中,带教老师不断地引导、启发,鼓励护生提出各种问题,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点评[5,6]。

1.2 对护理教学查房的作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求护生围绕问题查找资料,不断学习[7]。查房前准备促使护生自觉地去学习、复习所学知识,提高了护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的讨论活跃了教学的气氛,使护生变被动输入为主动参与,有利于激发护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设疑—提问—对知识点的讨论分析—总结,使护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应用到护理临床实际中去,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为护生锻炼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教学相长,成为有效的合作者提供了平台;使护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护理教学查房质量和护生护理实习的效果[6,8,9,10]。

2 叙述性教学法

叙述性教学法是1995年由Diekelmann提出的,它是以对话形式(或称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与学的过程,其特点是运用了解释现象学和注释学。该教学法通过护士、护理对象和其他卫生保健工作者之间的对话,增强了学生启发性、引导性的注意力[11]。

2.1 查房过程

叙述性教学法叙述、解释的内容可以是病人典型的健康问题及亲身体验等[12],查房中护生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和护理对象交谈。

2.2 对护理教学查房的作用

可以学会从语境中思考并解决语境中的问题,增强护患之间彼此信任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主动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11,12]。通过查房除了使护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应体会护理照顾艺术和学会护理照顾知识[12]。

3 点拨教学法

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障碍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13]。

3.1 查房过程

采用点拨教学法进行护理教学查房,带教老师结合所选病例和查房目标提出有关护生对本病存在知识障碍、思维障碍和心理障碍的问题;护生通过检索相关资料,并结合病人的个体情况,分析问题的症结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查房讨论中带教老师使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抓住问题的关键,引导和启发护生积极思考,协助护生寻找解决病人问题的答案[14]。

3.2 对护理教学查房的作用

点拨教学法鼓励护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大大激发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一种共同研究、相互切磋、彼此商量、集体琢磨的氛围。极大地拓展了教学思维和信息交流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点拨教学法要求教师要具备深刻的洞察力和良好的辨析力,善于从护理教学查房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适时点拨查房目的、学习方法,查房重点、关键点、难点、疑点,帮助护生逾越障碍,提高查房效果[14,15]。

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实质是依据教学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引入特定时间的场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16]。

4.1 查房过程

案例教学法查房案例在病人入院后选定,案例选择由较典型、简单至复杂;既要突出实习大纲的重点,又要体现临床护理工作的热点。护生对选择案例做好每日护理记录,查阅教科书、参考书等相关资料;教师对教学查房中的问题充分备课,并了解专科最新护理研究或动态。采用床边教学,带教老师诱导或启发和护生共同分析、讨论。最后,由带教秘书对学生和教师的观点进行点评[17,18]。

4.2 对护理教学查房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将护生置于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供在深入实践的条件下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教师精心准备案例和引导下,要求护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迫使护生结合病例去寻找答案,使理论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使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勇于发现问题,积极提问,加强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通过对病例的跟踪,掌握典型病例的动态变化,对病人出现的问题能够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17]。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使护生可以获得自己能够驾驭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提出见解;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评估采集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价值取向,落实护理措施,可使护理质量得到保障,增加师生之间、医患之间的三向交流,达到教学相长,提高了教学质量[18]。

5 互动式教学法

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交互活动过程,充分展示出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创造性、和谐性和交互性[19]。

5.1 查房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教学查房分预先告知、以问题为中心的准备、现场案例互动分析、查房后评价4个阶段。查房前指导老师将病例资料、查房要讨论的目标问题预先告知护生,然后护生通过评估病人并围绕目标问题查找和了解与该疾病相关的知识、技能及最新进展,为互动案例分析、讨论做好知识准备。案例互动由查房指导老师主持(实习中后期可在老师指导下由护生主持),通过互动式提问、讲解、示范、讨论、补充等形式,使护生明确目前该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及解决护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并掌握该疾病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治疗、护理进展情况。最后带教老师总结点评,护生对查房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20]。

5.2 对护理教学查房的作用

互动式教学查房通过发挥教师和护生的双主动作用,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护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护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护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强化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丰富带教老师的知识,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和护生双方的潜能进一步发挥,从而达到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目的[20,21]。

6 阶梯式教学法

阶梯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和层次,采取逐级上升的教学方法,使教师教的内容和方式与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学习的需要同步协调,提高教学质量。它具有动态、递进的特点,符合目标教学的要求[22]。

6.1 查房过程

阶梯式教学法主要体现在护理教学查房方式和内容上逐层递进。将护生在病区的轮转实习分三个阶段进行,在护生到病区实习的第1周,先评估护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了解其学习的需要,依据近期病区病种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理论知识水平、不同阶段的护生阶梯性地选择查房的内容和方式,使查房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22,23,24]。辅助护士实习阶段:主要以基础护理的巩固和提高为目标;查房内容选择病区多发病、常见病的护理病例,该病例所涉及的理论及技能在辅助护士职责范围内;查房方式采取被动灌输式教学查房,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持,病区其余护士均参与,护生以旁听为主。执行护士实习阶段:主要以巩固、提高护理技术操作为目标;查房所选病例中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执行护士职责范围内;查房方式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为向导的参与合作式教学查房,由带教老师主持,老师为主导、护生为主体。责任护士实习阶段:主要以护理程序指导护生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为目标;查房内容护生自定;查房方式采用主导式教学查房,由护生主持,护生为主导,老师为主体[22,23]。

6.2 对护理教学查房的作用

阶梯式教学法改变了以往刻板的教学查房方式,在满足护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上,根据护生护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学习层次的不同,在不同的实习阶段,采取阶段上升的教学查房。查房的目的和层次明确,激发了师生双方对教学查房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查房的质量[22,23,24]。

7 循证护理教学法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 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明确、明智地应用最佳科学证据,并使之与熟练的临床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参照病人的愿望,以在某一特定领域做出符合病人需求的护理决策的过程。属于一种决策的过程和工作的方法,是一种观念、理念[25]。其特点是以证据为核心[26]。

7.1 查房过程

循证护理教学查房首先选择典型病例、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寻找可以回答问题的最好证据;然后在带教老师的引导下汇报讨论,从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临床价值及适用性严格评价收集到的证据,获得最佳证据用于指导临床决策、服务临床;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评价该证据解决问题的效果[27,28]。

7.2 对护理教学查房的作用

循证护理教学方法通过循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使护生摒弃以往只凭书本知识和老师临床经验而做出护理决定的思维定势,理解了任何护理决策的制订应将个人的临床经验与现有可信的临床研究证据完善结合,将护理服务建立在目前所能获得证据的基础上,并逐渐形成评判性思维和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行为模式,为护生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同时在循证过程中,逐步培养护生发现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生进行科学研究、文献检索、统计分析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28,29]。

8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是运用计算机预先制作好课件开展的教学活动,又称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文字、图像、影像、声频、视频等功能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手段[30,31]。

8.1 查房过程

运用多媒体进行护理教学查房,首先根据护生实习的不同阶段,依据所选择的典型病例,分别以护士长、带教老师为主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资料,护生参与和以护生为主制作多媒体课件,护士长或带教老师指导、把关。查房时责任护士或护生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病历汇报,带教老师根据所掌握的病人实际情况和护生的病历汇报情况进行查房,就所提的护理问题是否正确、措施是否到位、健康教育有无针对性等给予肯定和补充。最后,参加护理查房的教师与护生进一步讨论、分析或就相关知识点进行介绍[32,33]。

8.2 对护理教学查房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生动的画面,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活跃查房气氛,有效地激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感官刺激,加深巩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效率,提高护理教学查房质量。综上所述,护理教学查房是提高护生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和护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适当的护理教学查房方法可激发护生临床实习的学习兴趣,使之树立创造性思维,获得更多的专业技能,培养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行为,并能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护理教学查房方法多样,如何根据不同的查房目的、查房内容、学生层次、教师水平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或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12],取长补短,综合利用,使之更适合现有的护理教学环境,更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更有利于全面综合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有待今后做进一步的探讨。

摘要:从查房过程及对护理教学查房的作用,综述了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护理教学查房方法。应针对查房的不同情境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可使教学查房突破雷同性而达到独特性,提高查房效果,进而提高护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教学临床研究 篇10

1 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体制不完善

虽然教学医院都已经制定了临床教学相关制度,但是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科学性,没有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同时教学质量的监督评价体系不完善,标准不统一,不能够对教学质量进行完整和系统的评价。另一方面,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学生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而没有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不能够使临床教学起到因材施教。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1.2 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水平没有明确的标准。随着国际化、标准化的护理教学要求的推广,我们应当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坚持以“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为标准培养护理人才。

1.3 教师队伍师资力量薄弱

虽然我国在1997年就已经制定了护理教学带教老师应当每年中至少有2个月参加专业的护理实践培训,但是我国目前的医院内的护理教学一般是由护理部进行负责的,且大部分的带教老师是有临床护士兼职的,由于不同的科室护理人员其护理工作的重点不同,导致在护理教学中存在专业性特别强,知识面窄的情况。同时由于带教的护理人员往往实践能力强,但缺乏理论知识,不能够把实践和理论向结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由于带教的老师自己的护理工作比较重,可能在带教的过程中不能够全身心的进行教学,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1.4 临床护理教学模式陈旧情况

通常情况下,临床护理教学采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就是由一位带教老师带领一位或者多位学生教学,首先就是由带教老师进行操作,学生观看,然后再有学生进行操作,然后带教老师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能针对学生的水平进行个体化的教学,同时教学过程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最终导致教学质量差,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教学水平。

1.5 临床教学评价系统不科学

我国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即学生在每个科室轮转完以后,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双向测评,这样导致带教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可能采取比较放任的态度,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则态度就比较消极,也不敢与带教老师过多的交流,害怕留下不好的印象。

2 教学模式探讨

2.1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由美国H.S.Barrow教授首先提出的,在80年代以后开始逐渐的引入我国,该模式在我国的许多教学医院采用,临床教学效果比较满意。该教学模式是把学生放在特定环境下,经过老师的暗示使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2]。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辅助,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该模式与现代的教育发展要求相一致,使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更新,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

2.2 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首先针对岗位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从事护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具备胜任护理工作的能力。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根据对职业相关要求的分析制定课程内容,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僵化的学科课程体系;同时该模式也主张以学习为中心,提倡针对不同的学习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2.3 双元制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指教学活动在医院和学校同时实施的模式。在医院学生接受临床护理技能的学习,在学校接受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双元制教学的优点在于使学生既掌握护理工作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够即可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4];将医院与学校、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学生与被护理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培养出一名综合素质过硬的护理人才。

2.4 双导师带教制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指学生在进入临床后,首先应安排一位高年资、职业道德及技能优秀的护士作为导师进行一对一教学;同时,再安排1名实习全过程进行指导的老师,全程老师要注重在实习全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水平、职业技能及整体素质的培养。采用双导师带教有利于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4]。

3 小结

临床护理教学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教学阶段,对学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起着关键作用。而目前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难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只有纠正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员。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方法:对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弊端,然后结合相关教学范例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以便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结果:在临床的护理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教育体制不完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队伍师资力量薄弱、临床护理教学模式陈旧、临床教学评价系统不科学等问题。结论:在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制度上和人才队伍建设上进行改进,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存在问题,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姚艳梅.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模式的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0:1856+1860.

[2]杨荣,李丽,李星梅.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27:137-138.

[3]刘玉玲.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医药,2014,04:975-976.

教学临床研究 篇11

摘要:随着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医学专业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能力,但传统的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在这一形势下,模拟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反复实践的平台, 为临床技能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关键词:模拟医学;临床技能培训;教学效果

【分类号】G642.0;R4-4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没有临床实践就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师。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与完善, 病人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的增强,临床医疗与技能教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一形势下,模拟医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借助各种仿真模型,用模拟技术创设出临床场景和仿真患者,以代替真实情景来进行实践教学。

1临床技能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实践教学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

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1]。同时,它也是实现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角色转换的关键路径。

1.1传统临床技能教学模式的限制

不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仍旧沿袭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实验与理论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脱节,而且绝大多数是验证型实验,创新型、综合型实验较少。由于实验室硬件设施条件限制,不少实验以演示为主,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少,而且由于基础医学实验是与理论课结合在一起,没有独立设置课程,不计算学分,难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1.2相关法律法规及医患矛盾的影响

1998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2002年9月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各地对医疗事故的防范大大加强,但又没有明确实习医师的法定地位,又加上舆论导向的作用,患者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只会选择自己信任的医生对自己实施诊治,对实习医生进行的诊疗活动很难认可和配合。这就使得临床技能训练资源相对不足,实习医师的临床技能训练机会越来越少,陷入了“理论多,实践少”的尴尬局面[2] 。

2 国内外医学模拟的发展概况

早在16世纪就有人使用人体模型来教授接生的技巧,以减少新生儿和产妇的死亡率。现代医学从最早的用粘土和石头来制作简单的模型发展到现代高科技的模拟人,其中产生过无数种模拟教具。医学生用青蕉皮和猪大肠进行缝合打结练习,在进行胸腔穿刺、腰部穿刺、腹部穿刺和骨穿刺时,学生会互相对比寻找位置来进行模拟练习,他们也会相互间采用角色扮演方式进行问诊练习、扮演患者练习查体等,这些无不是模拟教学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尝试。“模拟”进入快速发展期以该领域较有代表性的美国医学教育科技公司(Medical Education Technologies Incorporation,METI)为例,该公司自1997 年研制出具有“生理驱动功能 ”的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超级综合模拟人(HPS)开始,随着更高级的虚拟触觉感知技术和力反馈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出更新更高技术的产品(见附表),足见医学模拟技术发展之快[3]。到目前为止,医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都全面启动了医学模拟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在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还是集中在基础技能实验室,如临床技能中心、基础护理实验室等,虽然目前有很多知名院校都建立了模拟中心,但许多都不是很成熟。

3 医学模拟教育在临床技能训练教学中的优势

3.1高仿真性

新一代高端模拟人具备生理型驱动的功能,可以提供和动物一样甚至更好的生理和代谢反应,可以模拟各种病人和临床情况,可以真实的采用临床的医疗设备进行治疗和操作训练,具有逼真的肌体构造,学生可以对其训练学习处理各种临床情景,令学生如同面临真实的诊疗过程。

3.2无风险性

模拟临床教学对学生和患者都不会产生风险,也不会与任何法律法规产生冲突。同时模拟练习可以使学生接触到许多从未见到的病例,错误的治疗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可以暴露出操作错误并及时改正,降低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帮助学生迅速提高临床技能水平。

3.3可控制性

模拟教学设备可以提供不同情况下的学生培养方式,进行相关的研究实践,比如可用于临床外科学习、临床麻醉学习、护理急救学习等。同时模拟教学设备还可以根据老师或者学生的需要去停止、减缓和重新操作某一培训项目, 和真实的临床场景相比具有可控制性。

4 医学模拟教育在我院临床技能训练中的运用

我院以参加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为契机,同时也为了实现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改革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800平米的临床医学模拟教学实验室,购置了心肺复苏模拟人、全无线遥控模拟人、胸部引流模拟器、全身体格检查模拟等先进的模拟教学设备,可开展包括内、外、妇、儿、眼科、耳鼻喉、皮肤等多个实验项目,能够有效满足我院学生临床技能教学的要求,大幅度地改善了临床技能教学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了反复练习及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机会。我们本着“尽可能贴近临床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进行医学教学”[4],为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一个模拟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对进一步推动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和临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提升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志广,杨大鹏.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8):16-18

[2]韩力军,张伯礼,周桂桐等.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92-94

[3]万学红,姚巡,卿平.现代医学模拟教学的发展及其对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 8(6): 413~415

[4]闫晓.医学教学装备的“小康”标准—现代医学模拟中心[J].中国医学装备,2005,(1):59

作者簡介:张祎捷(1968—),女,河南民权人,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内科和临床医学教学研究。

教学临床研究 篇12

关键词:听力学,实习,教学改革

实习是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的过程。通过实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了解以后的工作内容,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对于所有医学相关专业,临床实习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环节,听力学亦不例外。

一、国外听力学教育及临床实习的开展情况

听力学是致力于研究生理、病理状态下听觉功能及听力障碍康复的学科,听力学在国外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部分综合性大学都设有听力学院,有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学位人才培养。如美国3亿多人口,有75所大学开展听力学教育;加拿大3300万人口,开展听力学教育的学校有8所;澳大利亚拥有2000万人口,开设听力学教育的高校也有5所。由于国外听力学起步早,学科发展比较完善,因此其在听力学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中都已经形成了比较齐备的体系,从对人才的目标要求、课程设置、过程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在听力学临床实践培养环节,亦形成了体系完善、制度齐全的培养机制,许多方面值得国内借鉴。美国是听力学发展迅速的国家,其教育已经具备本科、硕士、博士的完善体系,从2012年起,取得美国听力学临床资格证书需具备听力学博士学位。美国言语-语言-听力联合会(A m erican Speech-Language-H earing A ssociation, A SH A)在职业标准中亦明确规定,申请者必须获得至少75个学分,包括专业知识和至少十二个月的临床实践,也就是说具有从业资格的博士,在美国要有4年听力学研究生学习和1年的临床实习。欧洲听力学协会制定听力学家的临床工作标准,学士学位取得者需有1年的临床工作才能申请普通听力学家,取得硕士学位者3年后才能成为听力学专家,取得博士者3年后可成为听力学专家但如果博士期间有临床实习可相应缩短时间。英国目前临床听力学教育包括硕士、本科及大专水平,其本科教育含三年理论学习和一年临床实习,攻读硕士学位需要一年,但毕业后如果想成为独立的临床听力学家,需要经过2-3年的临床培训。

二、我国听力学教育、临床实习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是听力障碍高发国家,13.22亿人口中,听力残疾人数有2780万,而听力学在我国是一门比较薄弱的学科,其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且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在听力学高等教育方面直到本世纪初才开始有所涉及,至今已从事过听力学专业或方向的高校有:首都医科大学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立听力学方向;四川大学和加拿大的中加联合项目培养耳鼻咽喉科(听力学方向)研究生;北京联合大学听觉言语科学技术成人高考大专学历教育;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开始招收听力学本科学生,年招生70人;温州医学院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立了听力学方向课程。因此我国听力学人才无论数量和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3.3亿人口的美国拥有1万多听力学家,而13.22亿人的中国,受过专业教育训练的听力学家仅能以百为单位计量。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对于我国庞大的听力障碍者的需求,我国的听力学高等教育还远远不能满足,高层次听力学人才匮乏,已成为我国听障康复事业发展、和谐国家建设的严重障碍。在国外,一般都设有听力学协会,对听力学人才培养提出要求并进行质量控制,如美国言语———语言———听力联合会(A SH A)、澳大利亚听力学会(A udiology Society of A ustralia, A SA)、欧洲听力学会联盟(the European Federation ofA udiologicalSocieties, EFA S)、英国听力学协会(British A cadem y ofA udiology, BA A)等。2006年10月,中国康复医学会听力康复专业委员(CA A R)成立,属于国家二级学会,一些省级的医学会听力康复专业委员分会也在陆续成立,但该专业学会和我国听力学高等教育方面尚没有更好的衔接,对听力行业的从业影响指导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由于我国听力学高等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还相差甚远,听力学基础教育与临床实践的合理衔接还非常欠缺,导致原本就缺乏的听力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加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目前还没有相关的院校开展听力学的临床实习环节的教学方法研究,如果我们对此不加以重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听力学的发展将遇到更难以想象的困难。

三、我国听力学临床实习环节教学改革探索

1. 申请成立听力学专业协会。

以中国康复医学会听力康复专业委员(CA A R)会为依托,建立合作关系,并申请成立听力康复专业委员会分会,从而为培养高素质听力学人才奠定了基础。鼓励专业人员,特别学缘是本专业的人员加入CA A R,为实施临床实习的标准化提供可靠的人员力量。对于协会成员,统一管理,制定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制度及奖惩制度,完善激励机制,确保工作开展。

2. 规范临床实习基地及带教老师准入条件。

实习基地以及基地带教老师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水平,在实习基地的建立上,我们将其分为医院、听力中心以及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政府部门、教育教学单位以及聋儿语训中心等三种类型,其资质必须经过统一认定。带教老师必须满足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历或学位;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并从事听力学行业工作两年以上;或多年从事听力学工作并具备一定资历(以上三项条件满足一项即可)。合格的实习基地,高水平的带教教师,有效的带教机制,有效地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3. 建立完善的临床实习制度。

参考国外完善的实习制度,根据中国听力学行业的特点,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实习制度。全面参考澳大利亚、英国等听力学教育发达国家的毕业实习质量控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听力学发展现状,制定了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要求。在质量要求中从业务能力和综合能力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在业务能力中要求实习生需要完成有代表性听力障碍及相关疾病的80例的病案记录,占总成绩的80%。综合能力占总成绩的20%,由带教老师评定,实习所在单位核实盖章。另外对成人听力测试结果记录以及儿童听力测试结果记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4. 综合能力细化分类。

我们对听力学毕业生所要求掌握的能力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制定了综合考核量表:

在上述量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以往学生实习过程中难监控的难点,建立了有效的考核项,达到有条可依。除基本必考项目以外,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实习单位特色,带教老师和学生都可以依据量化的标准,对量表的内容进行考核版块选择,达到确保毕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又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标准。

以上是我们在听力学临床实习环节所做的一些探索,在整个环节中目标明确,方法比较切合我国对听力学人才能力需求的实际,而且评价方法比较客观。由于中国的听力学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其在中国的发展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等特点,虽然国外许多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利用,但在构建我国的听力学教育体系,形成我国特有的听力学人才培养模式等等各个方面仍然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蒋涛.美国和加拿大听力学教育现状及中国的实践[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1, 19 (2) :105-107.

[2]冯定香, 苏俊.国外听力学教育现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9, (17) :178-179.

[3]许时昂, Philip N ew all.澳大利亚听力学教育历史和现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1, 19 (2) :102-104.

上一篇:群众舞蹈的创作下一篇:微创式胸腔闭式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