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教学实践思考

2024-10-25

临床教学实践思考(精选12篇)

临床教学实践思考 篇1

教育部2006年和2012年分别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1]和“强化实践育人环节”[2]。这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用人单位对业生能力素质方面的期望,为此,我院药品经营管理专业进行大面积的课程改革,将原先学生所学习的药理学改革成为临床用药指导,并且大幅度的增强了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重。经过这几年的该课程“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1 按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如何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作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我院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进入一线药品零售经营企业(即社区药店)工作,主要向轻症患者销售非处方药,因此为不同的病患选择合适的药物将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一种必备技能。要想具有这种技能就必须熟悉药店常见药物的作用和用法,以便指导患者服用合适的药物并且正确的使用该药物。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让学生了解药物的主要课程为药理学,但是药理学所讲授的内容过于注重理论,讲授深度并不为学生日后工作所需要,并且讲授的药物种类也和学生未来工作中常见的药物有所偏差,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相反实践教学却不断被忽视,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及实战能力较差,进入临床并不具有对指导来药店配药的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有的药理学课程改革成一门全新的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临床用药指导。临床用药指导课程中的理论部分虽然仍旧遵循了传统药理学的教学系统,但根据行业专家的意见将教学内容进行大量的精简,主要让学生掌握重点的药物的临床适用病症和用法;同时,该课程大大增加了实践性用药指导部分的教学,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实战能力,真正做到教学和工作的零距离。

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要根据给患者进行正确的用药指导的原则,了解患者所患疾病的情况和对患者疾病情况选择正确的药物我们所开设的临床用药指导课程中用药指导部分的实践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将病理学知识和药理知识进行完美融合,灵活运用,以服务于未来的工作。实训项目通过如下的方式安排:按需要来药店配药的患者所患疾病(如感冒,头痛)进行分类,一般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轻症疾病,用非处方药可以治疗,给不同类型的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且进行正确的用药指导就为学生需要完成的实训任务。

2“三位一体”,抓好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

美国教育学家施瓦布提出“实践课程范式”理论[3],他认为:课程不是单一的,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动态交互作用的一个集合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因而从实践类课程可以将课程从实践的维度真正把理论与实践进行统一;实践类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绝对回归实践。根据这一理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进行研究和实践,初步形成了课堂案例分析、模拟实训比赛、实岗参观等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全方位、立体化地优化课程教学效果。

2.1 建立以课堂案例分析为主的“全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教学形式。笔者所进行的“全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案例分析、团队模拟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融为一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教学全程中穿插运用,将学生被动学习的过程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主动学习的过程。 (1) 课堂案例分析:瓦·根舍因认为,案例教学是通过范例将课堂知识综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案例的研究和分析过程中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咀嚼和理解。我在授课过程中,选取临床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最新的来自于临床的案例,并进行深入分析,给学生接下来要完成的实战练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2) 团队模拟练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4]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她强调教师由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在团队模拟训练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相互合作介入案例演练,成员之间会从其他学生身上学到相应的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从师生两级走向师生、生生多级,丰富学习的通道和途径。比如在进行“腹泻”这一实训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我选择一些腹泻患者的病例,给学生一些可选择的药物及实际药物的空药盒,在我校的模拟药店中,通过“患者—药师”这样的角色模拟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社区药店的模拟药学服务环境中,真刀真枪的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演练,即让学生对课堂的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和强化,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服务礼仪,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以便于未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在课程过程中,我还偶尔会将学生模拟过程用DV拍下来,给全班学生看,让学生自己找出缺点,并进行讨论,以达到最好的实训效果。

2.2 以学科竞赛抓手进行模拟实训比赛,提升学生实战能力

模拟实训比赛则充分利用实习课堂,搭建PK平台,通过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参与者强化课堂所学知识,这种竞争力往往会转变为很强的学习动力,教学效果很好。比如由教师精选由多个知识点交叉的临床真实案例,参赛学生现场抽签,比赛中模拟真实的药学服务的场景,同时邀请临床一线的药师担任指导老师和专业评委,进行多轮对阵,选拔两个组进入总决赛。比赛中,学生身临其境,表现出极大的激情和潜力,获奖的学生在未来的实习和工作中都表现优异,成为未来工作中的骨干。

2.3 围绕专业特色,促进社会实践活动与实践教学结合,更好的走向工作岗位

我们专业将有为期1年实习教学环节,我们将其与每年的社会实践以及就业实训有机结合,积极与各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就业基地联系,每年安排200余名学生到有关基地实习,请有请单位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我作为班主任和指导老师双重身份进行巡视。学生在共建单位生产一线的实习实践,不仅运用和巩固了专业知识,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而且丰富了实践工作经验,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这些实习实践活动为企业和医院做出了贡献,取得了社会效益和反响。在课外还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带领学生接触社会: (1) 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参观社区药店,身临其境感受未来工作环境,和自己平时课堂表现进行比较,可以更快的帮助学生成长。 (2) 我会联系一些学校附近的社区,组织学生定期利用自己所学的药物知识给社区的老人进行基础药物的用药指导,在服务老人的活动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沟通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3“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3.1“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本质

“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是遵照教育部(2006) 16号文件“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进行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是对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的变革,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使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应成为人才培养的主线,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育,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以及参加企业技改、工艺创新等活动能力,以便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3.2 搞好“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搞好该模式的前提和关键。我们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将原有的药理学课程改革成一门全新的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临床用药指导,为实施“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教材基础,解决了“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

3.3 搞好“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的重点

综合已有的“三课堂”的实践和国内外的经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三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和三个关键环节(实验、实训、实习)[1],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我们在“三性“和三个关键环节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今后要进一步实践,以完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6) 16) , 2006:3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12) 4号) , 2012:2-4.

[3]韦斯特伯里, 威尔科夫.世界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译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120.

[4]何克抗, 构建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技术研究, 1997 (1) :35-43

临床教学实践思考 篇2

临床医学实践中心由医学院与医院共同建立,共建共管共享,立足于医学教育的培训、执业人员的考核以及学术研究与交流。引进先进的设备与医学理念,真实模拟医院各种诊疗环境,建立各种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模型、功能齐全的交互急救系统、各种检验食品的虚拟实践系统以及模拟病例库实践操作训练系统等各种医学模拟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临床操作实践训练机会与临床思维训练,要求学生在具备基本临床思维意识、专业的临床基本操作能力、优秀的临床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建立新型临床实践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建立更为科学的教学组织模式,使临床实践教学更为科学合理,真正提升学生临床能力,避免走上正式岗位后出现各種不必要的差错与事故,在实践中树立病人安全与权益至上的理念,在临床实践中以此为原则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与创新力,做好自身工作。通过中心的辐射与示范,提供更优质的社会服务与教育服务能力,带动该地医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1.2教学理念

临床实践教学中心充分整合了医学和人文、教学和科研以及基础和应用的关系,通过基础性实验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临床基础,由体系、结构合理的临床技能培训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内容,将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整合,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技能,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与临床思维创新能力,强化医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1.3建立临床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从技能要求、教学目标、临床操作水平等情况出发,在教学环节与模拟临床训练中,通过多样化、层次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各种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与思维创新。根据教学层次和教学目标的不同,为临床医学等各专业的不同层次学生建立不同的教学、培训以及考核内容,将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临床医学的教学分为不同模式进行。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基本技能、临床基本技能、综合处理能力的训练与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基本操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基本的体格和实验室检查能力以及无菌术等技能。临床基本技能则将临床实际与模拟环境相结合,训练学生的各种临床诊断与操作基本技能。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创新能力,通过临床技能实验以及临床技能学等精品课程,将医学学科的各个学科壁垒打破,优化整合各学科的临床实践教学基本技能内容,将临床技能分为基本技能、专科技能以及综合技能三部分内容。基础临床技能为学生提供诊疗和急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专门临床技能则根据学生专业提供专科检查与创新操作技能训练。综合技能则通过各种模拟系统训练疾病的综合处理与应急处理能力,并在处理过程中提升医患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进而在模拟实践中锻炼临床思维并逐步提升思维创新能力。借助于临床模拟人以及疾病处理软件等多媒体资源,对现有病例进行开发,建立模拟场景,通过讨论式教学,提升临床综合处理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对基础临床、专科临床与综合临床技能的考核,全面考核学生临床技能,设立多处考核站点,通过标准化病人对学生的临床技能与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整个过程,重视对学生职业伦理与态度的强化,重视对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医患关系的处理与沟通技巧培养,在临床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医疗风险和纠纷防范意识,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将德术结合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标准。

1.4建设开放实验室

临床教学实践思考 篇3

【关键词】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医学教育

一、重视医学理论知识的培养

医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重视医学理论知识的讲授,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病案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利用挂图、多媒体、医学模型、录像等教学手段,使医学生对医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丰富的临床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比如教师指定“如何诊治卵巢肿瘤”为一研究课题,让医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文献资料、收集病例和调查咨询等,并总结研究过程及结果。在这个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可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而在讲解“子宫肌瘤”时可以配合挂图和录像所学知识更直观。学习“分娩机制”模型及仿真实物模具的应用则更能起到好的学习效果。

二、重视医学实验课的医学技能操作

医学实验课的医学技能操作虽然不是针对真实患者的操作,但是通过医学模型能锻炼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使他们初步掌握临床操作技能的具体标准和方法,不至于到临床看到具体的手术操作时一无所知,要加强医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水平,我们就要让医学生在医学模型上反复进行技能操作的练习,耐心加以指导,给他们指出错误,帮助他们熟悉临床具体的操作过程,使他们以后进入临床时能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比如进行“阴道后穹窿操作”时,我们完全可以在医学模拟人上进行具体的操作,提醒学生操作的目的、具体的操作步骤,并指导他们一定要注意动作轻柔、无菌操作以及重视患者的感受等等。

三、要让医学生早接触临床

医学生在早期的基础课程学习中,接触临床较少,临床与基础课程脱节,导致学生临床实践少,专业意识淡薄。要提高医学生实践能力,从学生一入校我们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专业意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二年级可设置见习课,最好进行床边观摩教学,医学生可利用寒暑假到附近的社区医院或乡、镇、县医院等进行至少两周的临床见习。见习课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学生学习兴趣较大,积极性较高,作为教师我们应因势利导,进行床边教学。也可与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操作训练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还可以开设医学讲座以及临床基本技能、医患沟通、人文社科、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选修课,构架起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生们通过临床见习,可熟悉妇产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过程,了解医患之间的沟通,为今后进入实习做好准备。

四、要理顺学校与附属医院的关系

作为高校的附属医院应当“医、教、研”三者并重,始终要明确教学是其主要职责,培养高素质的医疗人才是重要使命,学校要给予附属医院一定的教师岗位,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要给予支持,只有这样临床教学质量才能保证。

五、提高实习质量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实习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的培养质量。但目前许多高等医学院校的实习情况并不乐观,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有管理制度的原因。要提高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必须抓实习质量。让学生在思想上对临床实习有一个全面认识,正确定位自己,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实习医院基本情况、实习科室情况、实习内容和实习纪律等,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警惕,避免意外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医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理论知识过硬的学生,当遇到具体的患者和疾病时,却表现得便束手无策,一片茫然。病史采集重点不突出,体格检查目的性不强,辅助检查选择欠合理,很难综合分析与判断患者病情,处理方案也考虑不够周全。实践检验真知的唯一途径,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得到书本上无法学习到的实际能力。我们应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参与到临床实践当中,在旁边静静地观察,然后指出其错误和不规范的操作,并耐心地讲解与演示,以避免他们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比如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对我们已知“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病史的询问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处理方案的制定等,之后再对学生的不足之处予以指正,以达到好的实习效果。

六、改革毕业考试的方式

毕业考试是客观评价医学生临床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要采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模式,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也是一种对临床知识、技能、态度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考生通过一系列预先设计好的考站进行实践测试,由主考人或标准化病人对考生进行评价。考核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医德医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穿刺技术、手术基本操作、急救技术、妇产科操作技能、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病例分析等,综合考核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临床教学实践思考 篇4

1 新形势下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对临床实践教学产生较大冲击。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对从业医师的范围做了详细规定[1], 各临床带教医疗单位担心违背国家的法律而出现医疗纠纷, 不敢放手让实习学生进行临床技术操作, 使学生临床实践机会明显减少。

1.2 患者维权意识增强, 给医院和带教教师带来巨大压力, 以至影响临床实践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开始逐渐关注自己的生存质量, 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的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 且越来越看重“隐私权”[2], 认为自己有权拒绝见习和实习医师。为了满足患者的要求, 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 很多医院制订相关制度和措施, 限制了实习医师的临床实践, 对临床教学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

1.3 招生规模扩大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冲击和压力。

医学院校近几年来的招生规模比前十年明显扩大, 这给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也给临床实践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 使临床教育资源更加紧张, 尤其使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严重影响了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

1.4 就业和考研对临床实践教学产生很大冲击。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 医学生也走向市场, 同时用人单位对应聘学生学历的高移, 使医学本科生就业越来越难。许多医学生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竞争, 选择考研。因此, 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不安心, 特别是在实习后期, 学生或者参加各种考研辅导班或者到处联系工作单位, 严重影响临床实践教学秩序。

1.5 实习学生缺乏勤奋好学精神, 缺乏人际沟通能力。

现在的医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 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较差, 对临床实习兴趣不大, 学习态度不积极。另外,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 不能适应由学生到医师的角色转换, 没有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与患者沟通不够, 失去很多实践机会。

2 提高临床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2.1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障临床教学顺利开展。

我国目前尚未颁布对医学生从事和担任医疗工作的规章制度[3], 医院教学机构以及医学生本身并不清楚自己从事医疗活动的范围。这就意味着临床实践教学并没有法律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影响教学治疗, 对医疗安全也造成威胁。因此, 在保障患者权益和遵守医疗常规的前提下, 卫生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对实习医生的诊疗处置权、书写医疗文件等法律法规, 将临床实践教学合理合法化, 以保障临床实践教学工作有序优质进行。

2.2 合理解决医学生临床实习与考研、就业的关系。

考研、就业对毕业生来说都是人生的重大选择, 学校应予以支持。但毕业实习是医学生学习临床实践技能的最佳时机, 错过临床实习对于医学生的培养是一大缺陷。因此, 各级管理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 合理解决临床实习与就业、考研的关系。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的趋势,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成才观, 有计划地举办毕业生洽谈会, 改变过去用人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无序状态。报考研究生的同学应进行合理引导, 使其认识到考研是继续深造, 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 但决不是唯一途径。另外, 临床实习应该加强考核制度, 可将出科考核成绩与毕业考核及研究生选拔相结合, 将实习期间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作为研究生复试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保证实习质量, 同时又能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

2.3 开展多样化的临床实践教学。

临床实践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比如培养标准化患者。标准化患者[4]是经过特殊培训, 能逼真模拟临床真实情况的正常人或患者, 可替代部分患者作用, 从最初用于诊断学的问诊、体格检查教学以至现在扩展到内、外、妇、儿所需的临床各种基本技能, 以弥补临床病例不足及因特殊患者、隐私部位的实体检查, 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另外, 还可以建立“模拟诊疗”, 即用较典型或较完整的病例作为诊疗对象, 临床教师以患者的身份向学生提供病情, 同时又向学生提出有关的问题, 学生主要以临床医生的身份模拟诊疗该“患者”, 同时回答教师 (患者) 提出的各种问题。“模拟诊疗”实际上是以病例和问题为中心的仿真教学法, 主要功能是不用住院患者, 使学生能运用临床理论并较快地掌握诊疗实践的规律, 培养实习医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激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掌握临床综合性判断思维方法。

2.4 培养学生临床学习的主动性。

临床教学实践活动是由临床医师和实习学生共同完成的, 临床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但学生是学习实践的主体, 必须具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只有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才能更好的吸收消化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才能活学活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 医学生临床实践的对象是具有某种疾病的社会人, 因此, 我们强调在教师指导下, 教会学生与患者相处, 与患者沟通,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从患者身上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在短暂的医疗实践教学中, 做到多干、多问、多学, 达到临床实践教学的目的。

总之, 在新的教育模式和医疗形式下, 临床实践教学迎接了新的挑战, 面临多方面的困难。我们只有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教育方式, 实施创新教育, 迎接挑战, 才能保证临床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具有实践能力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玉珊, 黄海, 王毅.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的现状和对策初探[J].吉林医学, 2009, 30 (24) :3289-3290.

[2]王丽华.临床医学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7, 23 (3) :316-318.

[3]朱锡光, 孙梯业, 李力, 等.综合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 2004, 14 (6) :602-603.

临床诊断实践教学报告 篇5

兽医临床诊断实践教学报告

鸡的解剖及临床诊断

鸡的解剖及临床诊断(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2009级1班)

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鸡的解剖流程

2.掌握鸡的一般临床检查及病变和提示的疾病

3.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

在鸡病的诊疗过程中,解剖具有直观、简便、快速、费用低廉的特点。鸡群发生异常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疾病蔓延的有效措施,而快速诊断尤为重要。对于一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兽医人员,鸡的各种疾病的“症候群”要了然于胸才能减少误诊的发生,解剖诊断的过程也是一个综合分析判断的过程。下面就解剖注意事项、解剖症状与各种病的联系做简要叙述。

三、实验材料

1.实验对象:鸡

2.实验器材:镊子、手术剪、骨剪、组织剪、解剖盘

四、实验内容及结果

1.鸡的解剖流程

1.1 解剖前观察鸡的精神状态(良好)、被毛整齐度(一般)和皮肤的弹性(较好)、鸡冠和肉髯的颜色(正常)等。

1.2 鸡的处死:处死方法:在鸡的颈静脉沟处开口,在颈静脉沟深处找到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上开口放血,使鸡致死。

2.解剖观察:

确定鸡只死亡后,沁泡于消毒剂中,其功能:消毒、避免鸡毛乱飞、避免人畜共通传染病等。然后进行解剖观察

2.1 泄殖腔:本组实验所用的鸡排出的粪便颜色为青绿色,可能与食入的饲料有关。

2.2 胸腺:正常胸腺有7对,左右各七个。在18-22(22)周龄时会消失,如果不消失,并出现萎缩颜色变深表示可能该鸡有长期的慢性感染。另外胸腺出血可能是RSS。而CAA,IBD,MD,LL都会引起胸腺滞留。此次实验鸡的胸腺正常未见病变。

2.3 法氏囊:正常法氏囊在16周龄时退化。本实验所用的鸡法氏囊未退化且正常。

2.4 气囊:气囊薄而透明,碰破后很易缩成一条线。经判断为正常现象。

2.5心包腔:剪开未见心包膜与腔粘连。

2.6 内脏:未见出血

2.7 肝脏:暗褐色

2.8 脾脏:明显肿大,为正常脾脏的2-3倍,可能是沙门氏菌感染所致。正常脾脏红棕色,此肿大的脾脏颜色为暗红色。

2.9 胃:肌胃,肌胃有一层几丁质可以磨石头并抵挡胃酸,一旦几丁质受损,胃酸可能侵入粘膜,造

成溃疡。撕去鸡内金未见有病变

腺胃,有大量乳头,未见出血

2.10 肠:分为十二指肠、空场、回肠、盲肠、结肠、直肠。盲肠扁桃体(在盲肠进入直肠交接处)未见出血、肿胀等病变。

2.11 肺脏:剪一小块肺脏放在装有水的小烧杯中,有三分之一体积浮在水面上,三分之二体积沉于水面下,与理论相符,表明肺脏器官良好。

2.12 肾脏:未见水肿等病理变化。

2.13 嗉囊:将内层翻出,在清水里淌洗未见有荚膜附着,如有可能是链球菌感染所致。

2.14 鼻腔分泌物:较少

2.15 气管:剪开气管未见出血等病变。

2.16 分离坐骨神经(两侧):两侧坐骨神经分离后相比较未见异常。

2.17 脑部观察:剪开脑部皮肤,用剪刀在顶部做十字交叉,用镊子将骨片取出,观察脑部食肉未见有病变。

五、小结

解剖鸡时要细心避免内脏出血等影响诊断。鸡病的诊断一定要与流行病学紧密结合,牢记各种疾病的“症候群”,根据出现的症状所组成的一组症状,通过比对而得出结论,有“示病症状”的症状出现时也要结合其它症状判断是否还存在有混合感染的疾病。本次试验通过解剖鸡观察到的主要病变就是脾脏的明显肿大和颜色的改变,分析原因可能是沙门氏菌感染所致。其他组织器官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

六、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防护,重点是手与口的防护,就是戴口罩与戴手套,穿好工作服或防护服,解剖后还要注意手的消毒与清洁。

2.解剖要认真细致,不要漏掉器官病变。

3.是不要本末倒置,没解剖前不要先怀疑是什么病,然后就去找这个病的症状;应在解剖前充分了解其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判断疾病种类的可能性。

4.注意解剖与问诊相给合,兽医人员并不是每次都能进入鸡场现场查看,这就需要与了解情况的人多沟通,尽可能多地了解整个鸡场的情况,从而为诊断提供更多依据,防止以偏概全,了解的越多诊断越有针对性、可靠性。

教学实践性思考 篇6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强语言能力的学习和掌握,也同时深化学生的思维,增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就目前语文教学情况来看,课堂教学的好坏是决定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又取决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没有良好的理解能力,部分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依然是过于抽象和难懂的。要想增强学生的这种理解能力,本文认为增强实践教学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下面本文就结合这一观点论述如下。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语文作为基础课,对所有的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也因此会在教学过程中被反复强调其重要性。但是在该过程中,多数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毕竟学习是学生为主导的参与过程,如果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其中,则语文教学也失去了很多应有的意义。笔者调查发现,由于语文课得到的关注过多,很多教师都把精力集中在课程本身建设上,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导致学生的个性收到压制,逐渐失去了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所承受的压力也转接到课程和课堂之上,课程教学缺乏足够的创新和创意,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从中感受到乐趣,所以很多学生宁可偷着玩,也不愿意主导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最终造成学习效率的下降。

(二)填鸭式教学方法依然是教学主流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社会经验也有限,很多教学内容是难以理解的,与其花费较多的力气帮助学生理解,更多的教师更愿意让学生选择死记硬背,强迫灌输,即所谓的填鸭式教学。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短期内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保持较好的状态,但是也让学生的基础难以得到巩固,而且热情逐渐被磨灭。同时随着不同年级语文教师的不断填鸭,学生学习能力并未得到较好的培养,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造成语文教学脱离实践,很多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要么生搬硬套,要么无病呻吟,语文课程也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

(三)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肩负着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任,但是由于小学生多数思维还比较简单,社会经验也非常缺乏,其所处的世界与成人世界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很多教师都觉得与学生之间是无法做到真正交流的,故而选择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学生即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也会因为交流途径的受阻而选择退避,慢慢的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的疏远。有些课堂上甚至出现教师自己说自己的,学生自己学自己的情况,造成了学生对教师和语文课堂的漠视。

二、加强语文教学课堂实践性的思考

(一)增加语文课堂的真实性和体验性

在本文所提出的观点中,语文课堂应该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有所区别,其中首先就是要让语文回归到生活,增强其真实性,让学生感觉语文就在身边,就在平时自己身边的各种小事中,从而让学生能够迅速融入到课堂中。以《麻雀》为例,屠格涅夫先生为我们描绘出的不仅有伟大的母爱,还有浓浓的大自然气息,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同学们阐述一下自己与麻雀这种小鸟的近距离接触经历,再从母鸡护小鸡等事例中引入母爱的概念,最后还可以进一步延伸,让学生回归到自己的每个家庭,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代入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增强了语文课的学习内涵。在课余时间,可以让学生到操场等去寻找麻雀,增加学生的体验性,相信经过如此教学之后,学生的兴趣就会被大幅调动,更加喜欢语文课和热爱语文课。

(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交流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该做好两个方面的交流,一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既包括学生之间自发的学习交流,也包括由教师所主导的交流方式,如学习兴趣小组等等,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人生阅历与经验,在学生心中树立既平易近人又知识渊博的形象,让学生不但喜欢课程,也喜欢教师,愿意与教师在一起并交流。通过交流与互动,还可以增进同学与同学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默契。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具有活力的,学生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三)构建开放多样化的课堂

生态系统的存在对于某些个体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对于其他的个体,它只是整体的一部分,存在具有独立性也具有整体性。生态课堂也一样,就是要在基本的程度上强调独立性,其存在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的影响和效果也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他的存在不能特立独行脱离实际的约束。在生态课堂上,对于一篇教学文章,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人的思考都带着自己的经历、生活环境以及自己的思想,他们在最初不受老师同学的影响。生态课堂上要的就是这种多元化具有独到见解的思想,尽管有的不是很有支持观点的,但是我们要培养和发展的就是这种多元化的思维,将这些观点合理化就都是可取的思想,这些都将在生态课堂上体现和完善。

结语

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学习过程,也是培养自己交流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和平台,更是以此接触整个世界文化的基础。通过建立语文实践教学,从而加强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本文希望通过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点粗浅认识,唤起人们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增强实践性的更多关注,从而改变目前国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增强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地构建多元化的语文教学形式,促进学校语文的快速发展。

临床教学实践思考 篇7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制

按照《包头医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改革实施办法》的要求, 我院从2015年9月起开始将专业型医学研究生教育并入住院医师培训中, 即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相结合, 同时临床医师准入标准与专业学位授予标准相结合。这种“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开展, 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尝试, 不但对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还对这些学生未来的培养、发展, 甚至对将来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以及继续教育是医学教育的3个阶段。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临床诊疗和科研能力以及良好执业素养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属于院校教育的范畴。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为了培养有较丰富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具备某一临床学科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的临床医师, 属于毕业后教育。尽管两种培训是医学教育的两个不同类别和阶段, 但二者最终目标都是为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师。目前绝大多数医学生在本科毕业后会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但是过去的培养模式是在研究生毕业后必须参加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才能获得执业资格, 这无疑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双轨合一”的模式势在必行[1]。

2“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优点

2.1 有效解决了国家法律法规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之间的矛盾

我国执业医师法要求医学本科毕业生在医疗、保健等医疗机构试用期达到1年后, 才有资格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并取得医师执业资格证书经注册后, 才能从事执业活动。这一规定意味着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将不能独立从事医疗活动, 这显然与研究生培养目标相悖。在“双轨合一”模式下, 研究生在第1年临床培训结束后即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考试, 通过后在第2年就可以注册医师的身份参加临床工作, 这样既可强化临床工作能力, 又有效解决了法律法规与研究生培养目标的矛盾。

2.2 有效控制重科研、轻临床的培养现状

目前国内的医学界主要以论文的数量、影响因子以及承担科研课题的数量及级别等作为评价一名研究生或导师的指标, 这种评价体系导致了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重科研、轻临床的局面。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基础课一结束就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项目中, 压缩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的时间, 虽然毕业时完成了科研项目, 发表了论文, 却不具备合格的临床工作能力。“双轨合一”模式不但要求研究生完成临床科室轮转, 而且轮转时间必须达到规范化培训所规定的标准, 使临床学习质量得到了保证。

3“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仍存在的问题

3.1 受训学员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

由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的学生在年龄 (既有应届本科毕业生, 也有曾工作过的往届生) 、工作经历、临床技能水平以及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这也要求我们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个性化”培养, 在培训的方法和效果上难求一致。

3.2 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与规范化培训之间的冲突

在“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中, 工作学习任务很繁重, 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但要完成研究生培养的所有环节, 还要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所有要求。此外, 如何完善导师培养制度, 协调好研究生导师指导与规范化培训带教之间的关系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学生需要完全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完成轮转, 并参加相关的考核;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会根据学位课题内容, 要求学员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 如查阅文献, 收集相关临床资料, 进行预试验等。

3.3 各轮转科室培训水平有待提高

“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初始阶段, 各科室对此项衔接工作认识不足, 也没有引起部分科主任对带教工作的足够重视。带教教师分工不明确, 没有认真领会培训要求, 带教经验不足, 对带教工作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对学生的监督、管理不严, 使培训工作浮于形式, 培训质量大打折扣。出科考试同样敷衍了事, 没能达到真实反映学员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带教水平的目标。

3.4 学生缺乏系统的科研思维训练

临床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中之重, 但是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仍有差异。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训练要贯穿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各教学阶段, 是教育部的明确要求。因此,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兼顾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科学学位研究生相比,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同时, 多利用晚上及周末时间完成科研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 其学习质量受到影响。此外,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也偏低, 需要补充系统的科研设计、科学实验、统计分析等方面的科研思维训练。

3.5 经费保障不足

由于国家政策规定,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期间只享受在校研究生的待遇, 而没有中央财政支持。因此, 已有工作单位的学生和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待遇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不平衡, 影响培训的效果[2]。

4“双轨合一”培养模式的思考

4.1 增加知识储备

在“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要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轮转科室培训时, 保证有足够的基础理论课学习时间, 临床培训与理论学习两不误。各轮转科室应开展系统化、有组织的理论学习, 如以小讲座、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形式, 结合临床实践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4.2 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以往医学院校的授课多以课堂讲课为主, 是以LBL (lecture-based learning) 为主, 教学模式单一, 培养出的医学生虽基础理论扎实, 但缺乏实践和创造能力。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引导, 以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和CBL (compar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学习模式为主, 使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得以加强, 最终实现自主创新。

4.3 加强科研能力培养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是从理论向临床过渡的关键阶段, 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是临床医师成长和成功的关键。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就是要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把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临床思维的步骤为实践、启发、引导、归纳, 培养学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科研能力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 在培养临床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科研能力的训练。在“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 临床工作繁重, 很难留出专门的时间进行科研培训, 因此需要在日常培训中穿插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以定期组织参加科研讲座、文献解读, 还应训练综述及摘要的书写, 以及翻译英文文献, 要有质和量的要求。

4.4 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培训科室的水平和质量

各科室应详细了解教学大纲及培养要求, 从科主任到每一位带教教师都要对带教工作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分工明确, 执行力强, 认真、严肃地做好带教工作。学院和医院也需强化师资力量培养, 提高教师的素质,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带教老师的工作考核, 实施一定的奖惩及激励制度, 以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5.4 多部门协调共同管理

“双轨合一”培养涉及到学院、医院、教学科、各临床科室和总务后勤等多部门, 需要做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做到各部门权责分明、各司其职, 才能解除培训学员及带教老师的后顾之忧, 从而保证培训质量。

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双轨合一”培养模式非常必要, 不但有效解决了国家法律法规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之间的矛盾, 还有效扭转了重科研、轻临床的培养现状。诚然, 这一培养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许多细节问题尚需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但这一模式对于更好地加强临床医生队伍培养以及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有着深远的意义。我国的医学教育体系改革任重道远, “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 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 我们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断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医学教育体制改革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阳, 李新, 张潇, 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并轨模式的探索实践[J].医学与法学, 2015, 7 (3) :21-22.

临床教学实践思考 篇8

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目前主要在省级三甲医院展开,在地方三甲医院的开展一直以来都是徒有形式。医院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临床药学服务于患者的核心,代表着临床药学发展的前沿和方向,其核心是药学工作面向临床,药师与医师共同研究用药规律,包括用药选择、多药联用、用药指导等,以及如何发挥药物最大疗效,避免或减轻毒副作用,确保病人用药安全、经济和有效。近年来,部分临床药师已经实现真正走向临床,参加查房,

了解科室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情况、症状表现,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对于正确服务患者、保障人民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高校药学教师走向临床,加强社会实践,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高校修订新的培养方案提供了实践依据。

一、深入病房,参与会诊,提升临床用药水平

高校教师和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参与临床查房,积极配合医生、护士、患者,能够迅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发现并干预了不安全、不合理的用药问题。通过与医生交流与合作,向医生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从而科学调整患者的用药方案,提高为患者服务的水平。

示例1:

呼吸二科,患者,李某,男,43岁,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进一步检查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医师处方用药: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培氟沙星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液。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时发现,乳酸钠林格液或其他含氯离子的注射液与甲磺酸培氟沙星混合后可出现理化、药动学及药效学等方面的配伍禁忌,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建议医师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于是避免了用药方面的错误。

示例2:

男,56岁,痛风性关节炎,医嘱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克林霉素2.4g,静滴,2次/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头孢唑林1.0g,静滴,2次,治疗感染。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时提出:痛风性关节炎是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是嘌呤代谢紊乱造成的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面所引起的局部浸润性疾病,同时伴有炎症反应,是非化脓性炎症,无抗生素的应用指征,不能用抗生素。告知医师,医师停用所有抗生素,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示例3:

女,81岁,体重46kg,肌酐236.8umol/l,诊断为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医嘱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5mg qn po调脂稳定斑块,包醛氧淀粉5g tid po改善肾功能。临床药师参与查房时发现,患者为CKD4期。依据瑞舒伐他汀药品说明书,该药禁用于Ccr≤30ml/min的患者。该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为11.961ml/min,因此,临床药师建议停用瑞舒伐他汀,换用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为脂溶性他汀,不经肾脏代谢,拥有更好的肾脏安全性。阿托伐他汀药品说明书中示对于任何程度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均无需调整剂量,肾功能降低不会影响阿托伐他汀的血浆浓度及降脂效果。使用阿托伐他汀替代瑞舒伐他汀,避免了患者因违反药物使用禁忌而可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

示例4:

女,68岁,诊断为“冠心病、糖尿病”。肌酐108umol/L。使用二甲双胍片(0.5g bid po)控制血糖,并行冠脉造影术(CAG),造影剂为碘普罗胺注射液(100ml st ivgtt)。二甲双胍为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以原型经肾小球滤过排除,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延长。二甲双胍可抑制糖异生,使乳酸生成增多,且能减少门静脉分流,使乳酸肝脏摄取减少,因而易导致乳酸酸中毒。乳酸酸中毒一旦发生,治疗困难,死亡率高达30%~50%。二甲双胍和碘普罗胺药品说明书中均明确描述,造影剂造成的肾损害可以导致二甲双胍的积累,易导致乳酸酸中毒,应在使用对比剂前停用二甲双胍。因此,临床药师建议在造影前先停用二甲双胍,待术后患者肾功能恢复后继续使用二甲双胍。避免了手术期间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发生的乳酸酸中毒。

二、强化处方点评,推进费用控制

高校教师与临床药师共同参与每月的所有处方的点评,不但从形式上分析处方的合理性,而且从细节上强化了对处方重点:正文的解读,如药品的用法用量及用药方法、给药方式是否正确,是否有药品之间的配伍禁忌等。通过处方点评,首先有利于临床医师对处方的正确书写提供了一定的监督,也给临床药师提升自我水平找到了一种平台,当然也给高校的临床药学老师提供了如何把课堂上枯燥的药物理化性质和单纯药理知识转变为合理的用药实践的基础。

三、正确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上报表

不良反应(ADR)报告表看似简单,但填写起来往往有许多缺陷,如未写入病历、通用名和商品名混淆、缺项、报表完整性差,把生产批号写成批准文号,与病历中描述的不良反应不一致;还有没写不良反应的结果;或者干预措施不具体、模糊,如报告医生等。高校教师与临床药师一起通过临床实践,强化了科学区分A(量变异常)、B(质变异常)、C类(迟现性不良反应,如三致)药品不良反应理念;明确ADR不等于假劣药,也不等于用药差错,更不等于医疗事故。同时也对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药物方面、机体方面和用药方面。

四、强化药历的书写

药历是客观记录患者用药史和临床药师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所采取的措施,是临床药师以药物治疗为中心,发现、分析和解决药物相关问题的技术档案,也是开展个体化药物治疗的重要依据。书写药历是临床药师进行规范化药学服务的具体体现,但许多三甲医院都没有怎么开展,这对临床药师客观、真实地记录临床药师实践内容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高校教师通过与临床药师一起书写药历、分析药历的格式、内容特点,更加熟悉了临床药历的专业书写特点,洞悉药历书写的本质,实现了教师与临床药师的深度融合,也更有利于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便于药师开展深层次的药学服务。

目前地方临床药学遇到的问题:

目前,平顶山市几家三甲医院临床药学室临床药师配备不足,每周只有3~5人轮流参与临床查房,这对于实现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践和开展药学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因临床治疗科室较多,而且每个科室有好多的病房,每个大夫负责20个左右的患者,工作量大,查房时间长,即便是每人每天去相当多的科室,了解每个大夫所带的患者,仍然有很多的科室无法临床药师服务到位,进行药学指导。

临床药学工作还应该包括血药浓度检测,但目前限于地市基本的实验条件,只有极个别的药物进行了该项目的检测,如氨茶碱、地高辛等,不能涵盖到其他毒性较大药物的检测,如丙戊酸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环孢素、甲氨蝶呤等。这也为高校与临床医院临床药学的深入合作提供了合作基础。

高校教师走向临床,与临床药师一起共同参与临床药学的临床用药实践,有利于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也有利于高校药学与医院临床药学的无缝对接。

摘要:目的:探讨高校教师与临床药师共同参与临床用药实践的主要形式、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方法:通过示例深入分析了高校教师与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结果:临床用药实践对高校药学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具有必要性,提出束缚目前临床药学发展的桎梏。结论:高校教师与临床药师共同参与临床用药实践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也能提高医院临床药学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高校教师,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胡晋红.全程化药学服务[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

[2]秦侃.带教临床药师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卫生人才,2013,(05):31-32.

临床教学实践思考 篇9

1 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意义

临床重点专科聚集了医院人才、技术、科技和设备设施等优势资源,是医院生存发展的中坚力量。临床重点专科作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能够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对医院其他专科的建设具有积极的辐射和示范作用[1]。重点专科的数量和水平直接反映了一所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在行业内所处地位。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利于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有利于医院内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有利于全面提升服务质量[2]。因此,加强重点专科的遴选、建设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以创建研究型学科为抓手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2.1 研究型学科与临床重点专科在本质特征上具有一致性

我院提出把创建研究型医院作为医院建设发展的重大战略,并把研究型学科建设作为实现这一战略的根本途径。研究型学科是以产生和传播新的医学知识与医疗技术为使命,坚持临床、教学、科研并举,注重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培育高层次人才和催生高水平成果,并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研究型学科要体现一流的标准,即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平台、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成果、一流的学术地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保健水平和一流的科室服务。临床重点专科就其特征、任务和建设目标而言,与研究型学科一脉相承,具有高度一致性,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点和方向。临床重点专科首先应满足研究型学科的条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则是优中选优,其科研、临床、教学水平代表国家先进水平。

2.2 研究型学科的标准条件

医院从人才队伍、临床技术、科技创新、科室管理等方面对研究型学科的标准条件进行规定。

2.2.1 人才梯队方面。

要求结构合理,学科带头人领衔作用突出,老、中、青专家衔接有序,梯次配备,各年龄段人才无断档,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注重实效,各层次人才相互密切配合,尽职履责,传、帮、带效果明显[3]。

2.2.2 临床技术方面。

要求专科特色鲜明,临床分工明确,具有3个以上亚专科或具备亚专科条件的专业组,临床诊疗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主要工作指标居于国内本学科专业领域前列,能够积极开展技术引进与创新,医疗质量提升明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军事效益良好。2.2.3科技创新方面。要求自主创新意识强,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多学科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研究方向符合学科发展趋势,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科研支撑条件良好,科研经费充足,高等级成果、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授权、新药证书、成果转化等各项科研效益指标显著。

2.2.4 科室管理方面。

要求学科领导班子团结,管理理念先进,保障措施具体,内部各项制度完善,内外关系融洽,学科建设形成合力。作风建设、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工作协调发展,学术交流广泛,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高声誉和学术地位,学科发展潜力较大,建设势头良好,有望取得新突破。

2.3 研究型学科评选

综合研究型学科的标准条件,医院制定《研究型学科建设实施细则(试行)》,组织研究型科室评选工作。评选每两年组织一次,按照学科自主申报、临床部推荐、机关形式审查、专家委员会集中评审、院党委审定的程序进行。自2008年以来,医院先后评选出33个研究型学科,基本包括了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全军专科医学中心、研究所、专病中心所在学科,较好地代表了医院重点学科的建设方向。

3 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研究型学科为代表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3.1 成立专门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专门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学科建设办公室,领导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把握学科尤其是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方向,解决学科建设中的困难和遇到的问题。各重点学科建立学科建设专家指导小组,由院士或知名专家任组长,负责研究制定学科发展方向,规划学科总体建设,并督促检查学科的发展,评估学科的建设水平,促进学科发展规划目标实现。

3.2 给予积极政策支持

医院赋予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相应的权利,包括学科建设规划权、一定的用人权和专项经费使用权等,积极优化学科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并在学科梯队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和课题申请、学科科研实验设施条件以及临床床位展开数量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研究生导师增列、招生等工作给予优先,高级技术职务可适量超配,优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等。

3.3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医院增加临床重点专科经费预算,设立重点学科建设专项基金,用于加大学科建设支持。重点保证和支持重点专科申请国家、军队重大攻关课题,优先支持和启动重点专科中有可能形成特色或领先医学技术的创新项目,给予人、财、物方面支持,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完成。

3.4 优先改善硬件配置

医院对临床重点专科优先安排购置仪器设备,有计划添置、更新科研教学设备,保持其学科所属实验室的科研教学设备处于先进水平。医院对临床重点专科科研成果的开发、转化和推广予以有力支持,从推广转化收入中提出一定比例经费,用于学科建设发展的硬件优化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再投入。

3.5 鼓励对外交流

医院鼓励临床重点专科与国内外一流学科建立学科间联系,互派访问学者或客座研究人员,支持重点学科召开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科际间交流、访问等学术活动。医院资助选拔重点学科骨干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有针对性地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研修交流,及时把握该领域学术前沿,拓展学科发展空间。

4 以学科评估为手段实施对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质量管理

实施学科评估,是对临床重点专科进行科学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手段。通过学科评估,能够反映各重点专科建设的实际情况,发现其中带有规律性或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针对建设,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4]。

医院建立、健全了学科评估工作的各级组织机构,先后成立了学科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学科评估工作办公室和学科评估专家评审委员会,制定了有关工作制度,明确了各级组织结构职能和相关人员职责。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简捷性、可测性并重的原则,依据《研究型学科建设实施细则(试行)》,制定包括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和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科室科学管理等方面的评估指标体系,采取以科室自评为基础、专家委员会评审为主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检查,重点考核学科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学科发展现状、差距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学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学科下一步建设指明方向,提出要求。

5 体会与思考

5.1 进一步深化对研究型学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

以研究型学科建设为抓手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是医院在创建研究型医院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命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要进一步研究临床重点专科与研究型学科的关系,深化对研究型学科内涵和本质的认识,不断完善研究型学科评价标准,把握和协调好学科建设中医疗、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提高理论的指导性。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研究型科室的评价机制、保障措施、管理体系,切实把以研究型学科为代表的临床重点专科评选好、建设好、管理好,发挥对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保障作用。

5.2 树立科学的学科建设理念

医院学科建设应该坚持整体筹划,坚持优化组合、重点突出、特色明显、分层管理的建设理念,以临床重点专科引领发展、同类学科聚合发展、相关学科融合发展为支撑,以重点病种、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为切入点,形成“抓大带小、抓强带好、抓点带面”的学科管理发展思路和学科建设管理机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突出抓好重点专科建设,努力打造品牌优势,扩大医院影响力。积极构建由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专科研究所、专科中心、专病中心共同构成的重点学科体系,形成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整体提高的学科发展格局。

5.3 正确处理重点专科和普通专科的关系

重点专科是龙头,普通专科是基础,普通专科建设孕育着重点专科。处理好重点专科与普通专科的关系对医院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医院各种资源特别是学科资源并不十分充裕的情况下,为提高竞争优势,要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倾斜投到重点专科,但同时也必须兼顾普通专科的发展,既要发挥重点专科的带头和辐射作用,也要挖掘普通专科的潜力,找准其突破方向,通过人、财、物等资源的整合优化,在主要标志性技术上形成特色优势,以局部突破带动整体发展。

5.4 要处理好重点专科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互为条件,互为基础,是辩证的统一,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能实现相互促进,把握不好就会导致相互制约。只有专科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才有可能实现重点突破;只有不断实现重点突破,才能更有力地带动专科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重点专科的建设既要选好主攻方向,实现诊疗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一枝独秀,同时更要把这种突出优势形成对专科全面建设的拉动力,提升专科全面建设的层次水平,以学科整体实力的提升不断促进新的主攻方向的生成。

5.5 要以临床重点专科为龙头构建优势学科群

构建学科群是适应现代学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双极发展的客观需要。构建优势学科群有利于医院资源的高效运用、实现学科低成本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和创新技术,从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临床重点专科在医院发展中应发挥倍增器的作用,以临床重点专科为龙头,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作用,通过学科间的融合、渗透和整合,把潜在的竞争实力转化为竞争优势,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秦银河,文德功,郭旭恒.创建研究型医院—“301”医院管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刘同亭.综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主要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5-128.

[3]吴佳佳.研究型学科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1(5):8-9.

临床教学实践思考 篇10

1临床药学工作实践

1.1 深入临床, 开展药师查房工作 医院药学工作的重点的以患儿为中心, 开展药学监护, 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药师深入临床查房, 读病历、护士记录、临时医嘱及参加医生的临床晨报会, 查房过程中, 积极与医师、护士沟通, 尽快熟悉患儿病情, 提供合理用药建议, 参与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随时回答临床医生和护士提出的有关用药方面的问题[2], 不能及时回答的问题, 查房结束后要及时给予信息反馈。通过药师查房, 药师随时了解患儿药物治疗效果, 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使患儿用药达到安全、合理、有效, 为患者提供更优良的服务。

1.2 开展用药教育及用药咨询 出院患儿虽然在住院期间得到较系统的治疗, 病情得到好转或治愈, 多数患儿出院以后仍需继续接受药物治疗, 对患儿及患儿家长进行用药指导, 是患儿彻底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之一, 出院患儿的用药指导也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的继续和延伸。向出院患儿及其家长详细交待药品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药品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内容, 使患儿家长对药物治疗树立信心, 早日康复。在门诊药房设立药品咨询窗口, 认真耐心解决患儿提出的问题, 指导患儿合理用药。

1.3 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ADR) 药师深入临床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 督促临床医生、护士培养主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习惯和意识, 不断健全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定期对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分析, 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信息, 减少或避免类似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3]。

1.4 开展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抗生素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 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4]。为加强抗生素使用监测和分级管理, 临床药师每月随机抽查出院病历200份, 填写抗生素使用调查表,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评价分析, 分析报告及时向临床科室反应, 促进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 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1.5 血药浓度监测 血药浓度监测是治疗药物监测 (TDM) 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疗药物监测 (TDM) 主要是评估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及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药物剂量或给药间隔的调整, 以优化患者的用药治疗,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我院相继开展了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 因抗癫痫药需长期用药及个体差异大, 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发生不良反应, 所以需要监测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随时调整用药剂量, 达到个体化给药, 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1.6 书写药历及编写《药学简讯》 每月书写2份药历, 通过书写药历了解患儿疾病的发病和药物治疗过程, 为医护人员和患儿 提供必要的药物咨询[5], 指导个体化用药, 提高药物疗效, 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降低药物治疗费用, 促进合理用药。每季度编写院内《药学简讯》, 向临床科室宣传药品政策法规、药学相关专业知识、医院药学的发展动态、药品特性及新药信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信息反馈等相关内容。《药学简讯》也是临床药师也临床科室沟通的一个重要途径。

2对临床药学工作的思考

2.1 临床医学知识的欠缺

对于刚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临床药师, 下临床碰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临床医学知识不够, 对许多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了解不够, 所以对临床医生的用药意图不是很明确, 从而影响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临床药师必须拥有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 这样就能够把握患儿、疾病、药品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2 医院的重视和临床科室的认可

临床药学开展时间比较短, 起步比较晚, 医院重视不够, 临床科室也对临床药师有许多的误解, 认为临床药师就是监督医生用药, 干扰医生用药, 有时会对临床药师带有敌意, 使临床药师的工作开展收到限制。所以这也要求药师要多跟临床医生沟通, 讲清工作职责, 使临床科室逐渐接受临床药师, 这当然也需要医院管理层的支持和重视。

2.3 临床药师的培养

临床药学要发展, 就必须不断壮大临床药师队伍。2006年卫生部成立了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以加快临床药师的培养步伐, 临床药师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需要以点带面、从易到难, 逐步完善[6]。一名合格的临床药师必须扎实的药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 通过临床实践, 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药学知识发挥到临床一线去, 更好的为患儿做好药学服务。

临床药学工作在本院的开展起步比较晚, 底子薄, 虽然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 这要求临床药师在今后的工作中, 要不断更新药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医学相关知识, 不断完善自我, 提高自身素质,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郑颖.临床药学工作的切入点及其实践.药学实践杂志, 2008, 26 (6) :465-467.

[2]程玉雷, 倪映华.儿科临床药师的实践和体会.儿科药学杂志, 2005, 11 (4) :29.

[3]赵小顺, 岳永焕, 陈红利.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2) :229-230.

[4]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医发[2004]285号.

[5]李良桥, 王豫闽, 巫朝伦.药师书写药历的必要性.中国医院管理, 2004, 24 (12) :71.

从教学实践到教学理论的思考 篇11

随着美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后简称为《纲要》)首次将《美术鉴赏与批评》设定为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并在课程性质与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课程实施与评价上提出了新要求,这使得编著出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新教材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的使用对象

《美术鉴赏与批评》是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的必备教材,这决定了教材的使用对象是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的主要方向是承担中学的美术教学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他们审美水平的高低关系着今后广大学校学生和社会人群的审美发展。当前,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更重视《美术鉴赏》课程的作用,以全新面貌呈现的高中《美术鉴赏》新教材要求学校美术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多元方法。因此,编著高校《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在注重学科专业性的同时,还要注重通识性和普及性的特点,并与现行高中《美术鉴赏》新教材对接起来,使教材成为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职前知识积累和职后自修、完善鉴赏教学的指导文本,切实解决美术鉴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二、编著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的思考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科学规划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编著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必须考虑全局,将学科特点、国家政策及教学需要有机结合,使教材切实发挥作用。

第一,《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的学科特点。从字面上看,“美术鉴赏与批评”是由“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组合而成。所谓美术鉴赏,是人们运用视觉感知、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审美活动过程。所谓美术批评,是以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做出理论上的鉴别和论断。两者关系密切,美术鉴赏离不开美术批评,当人们面对一件美术作品时,都可能在进行鉴赏活动的同时进行美术批评;而美术批评是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揭示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它有效地帮助人们更深刻地鉴赏美术作品。由此可见,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融洽了“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的学科优势,在引领学生感知美术作品的同时,从理论的高度深入剖析美术相关问题,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编著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在绪论部分阐述了课程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让学生对本课程有全面的了解。

第二,《纲要》对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的具体要求。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纲要》起着教学大纲的作用,其中明确指出“重点学习从美学、社会、文化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比较、鉴赏与批评的方法, 提高对美术文化、美术活动的价值、意义的理解,促使学生把感性的审美体验与理性的批评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培养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需要的合格美术教师。”这清晰地反映出《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教学重点及培养目标,《纲要》还提出了掌握中小学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步骤和方法,培养策划校园美术活动和参与社会美术活动的能力。

第三,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的教学需要。为了更好地编著高校《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编者做了相关市场的调查,深入分析研究已出版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取长补短,并依照教学对象、教学时数及教法等要求进行改进。有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理论性太强、过难,更适合于高校美术理论专业学生使用,而《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使用对象是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和中学美术教师,尤其是他们还要给广大中小学生和社会人群传授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太过深奥复杂的理论,易使学生学习时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到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传授和普及,因此,本教材尽量深入浅出地将抽象理论与典型的美术作品相结合进行解析,做到图文并茂,积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编著的内容过多,这在《纲要》给予《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60学时的教学中,难免难以完成整本教材的教学任务。因此,编著《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时,设计有教学讲授部分和拓展部分,使教学和自修相结合,还要有意识地将内容编排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突出知识重点,如对比分析多那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贝尼尼的《大卫》(附图),作品的表现手法、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知识在对比中清晰,更利于教学。

三、整体编排体现着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的编著思想:

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的高校《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总体编排了十章,每章都围绕着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及其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在绪论中编排有课程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一章什么是美术,编排了美术现象、美术作用、对美术的鉴赏与批评等内容。第二章是社会学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编排了社会学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发展、社会学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关键词、社会学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实践等内容。第三章是美术形式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编排了美术形式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发展、美术形式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关键词、美术形式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实践等内容。第四章是图像学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编排了图像学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发展、图像学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关键词、图像学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实践等内容。第五章是心理分析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编排了心理分析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发展、心理分析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关键词、心理分析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实践等内容。第六章是解构主义分析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编排了解构主义分析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的发展、解构主义分析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的关键词、解构主义分析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的实践等内容。第七章是女性主义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编排了女性主义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的发展、女性主义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的关键词、女性主义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的实践等内容。第八章是中学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编排了美术鉴赏教学的特点、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策略、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学校美术鉴赏教学微格实践等内容。第九章是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方法的知识拓展,编排了美术鉴赏与批评的短文写作、美术作品鉴赏与批评的评述等内容。

总之,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学科知识、国家政策及教学需要的有机结合。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教材将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它将会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

临床教学实践思考 篇12

关键词: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在21世纪开始的时候, 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教学环节, 对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1]。美国医师考试委员会 (NBME) 研究认为医学生应当具备下列临床能力:收集病史、体格检查、运用诊断性辅助检查、诊断能力、作出医疗决策能力、执行医疗决策能力、继续医疗决策能力、继续治疗护理能力、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职业态度[2]。而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 必须重视临床课的实践教学, 我们必须更新思想、更新观念, 结合我院实际, 多途径、多方式地采取具体措施来加以实现。

1 高等医学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教学

1.1 重视实践教学是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

知行统一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重视知行统一是历代教育家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的优良传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 问题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所以应该按照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 坚持知与行相统一、动脑与动手相结合, 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 指导和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将学生在校所学的书本知识不断强化的同时将其引导到临床实践操作中去[3,4]。

1.2 重视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特殊要求

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 医学是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要求医生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 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为患者服务。医生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己任。因此, 任何医学理论、医学技术、医学手段和方法只有经过实践的反复验证, 确保安全无风险后才能应用于临床。医学生为提高医学技能, 必须亲自实践、反复训练, 直到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由此可见, 医学的实践性要求高等医学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教学, 突出实践教学, 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用理论指导实践, 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5]。

2 提高实践能力的措施

2.1 创建非直属附属医院, 改善临床教学条件

临床教学条件与招生规模形成尖锐矛盾, 为解决这一问题, 昆明医学院积极将我省一些条件好、实力强的医院提升并创建为非直属附属医院, 以承担部分临床教学任务。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创建有效缓解了临床教学压力, 从而为扩招后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2.2 建立健全临床教学管理体系, 加强教学管理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云南省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 承担着昆明医学院临床教学工作。科室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实力雄厚, 能够满足临床教学需要。由于临床医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临床医学教学需要在医院内完成, 医院在管理方面就要适应教学要求, 建立健全临床教学管理体系。我院确定一名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 教学管理部负责日常工作, 设立相应教研室, 由临床科室主任兼任教研室主任、副主任, 每个教研室设有一名教学秘书, 内、外科教研室还各设有一名专职秘书。考虑到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都是临床骨干, 临床工作繁忙, 在严格执行学院下达的教学任务的同时, 要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组织教学督导组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监督与评估, 确保教学质量。

2.3 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带教质量

保证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近年来, 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一些教师重临床、轻教学, 将带教视为负担, 造成不良影响。为此, 我院加强师资队伍管理, 推行“责任导师首带负责制”。首先, 制订相关制度, 把带教与个人晋升、职称、考评等密切结合起来, 让带教教师从思想上重视教学。其次, 加强临床教师的教学业务培训。临床教学管理部为提高教师带教质量, 经常组织年轻教师观摩教学, 定期举行临床相关讲座, 多次开展教学竞赛, 表彰优秀教师, 在医院树立“带教为荣”的风气。以上措施使临床教师的带教热情、教学质量都有显著提高。

2.4 注重临床实践教学, 改革临床医学的见习方式

医疗工作具有特殊性, 标准高、责任大, 要求医学教育必须从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要满足临床实际需要。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性、操作性很强, 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临床医学, 应该把所有临床专业见习时间调整到上午, 让学生参加科室查房及医疗活动, 然后再按计划进行教学。另外, 我们在强化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 要注意把新知识、新技术及时纳入教学, 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从教学计划、内容、方法上应逐步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 强化自主学习方式, 增加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增加启发式教学内容比例。

2.5 优化实践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应该合理选择实践内容, 增加反映新技术的项目,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我院具有高仿真教学模型, 可以替代过去单一的理论讲解, 使临床教学更贴近于医学实践。应该充分利用此优势, 将临床技能中心对学生全天开放, 增加学生动手机会。还应该坚持利用“标准化病人”开展临床专业课教学, 弥补见习中特殊病种患者不足的现象, 提高学习效果。医学生在各科实习, 对其临床操作应坚持能量化的内容尽量做到指标量化[6]。如在实习中, 实习学生负责分管病床数、完整病历书写数等都应有最基本的限定, 从数量上来确保实习质量。在科室实习时, 实习学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 一般要负责4~6张病床的诊疗工作。新患者入院后, 在带教教师指导下, 询问病史,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在24 h内写好完整病历。在每科实习期间, 必须在带教教师的监督下, 独立写出2~3份完整大病历, 严格规范实习学生的基本操作。

2.6 加强实践教学监控, 推行多站式技能考核

为配合临床技能实践能力培养, 我院不断改革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方式, 正式将实习生的操作技能考核纳入学生的考试内容范畴, 严格按照执业医师的技能考试模式建立多站式内容考核, 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X线片阅读、无菌术、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口试等[7]。

现代科技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对人的创造性要求越来越强, 对医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和造就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出发点。临床上的大量经验和知识, 必须靠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和掌握, 因此医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临床实践, 在医疗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和临床诊治能力。我们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 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

参考文献

[1]芦丽君.构建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6) :38.

[2]王凌峰.规范“两段式”教学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思考[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5, 27 (6) :77-78.

[3]乐杰.从本科教学评估看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 2004, 3 (2) :43-45.

[4]张秋梅, 费孔军, 杨洪峰, 等.提高精神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16 (13) :89-90.

[5]易露茜, 程伯基, 赵士斌, 等.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教育研究与改革趋势[J].西北医学教育, 2005, 18 (6) :102-103.

[6]于博瀛.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7 (7) :40-41.

上一篇:中职汽修专业就业指导下一篇:绿化法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