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通用11篇)
口腔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 篇1
研究生教育是医学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医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大型教学医院的一项主要工作。
为了不断提高研究生临床教学质量,我们会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期限内能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临床诊断及操作技能。
下面浅谈我们这些年研究生教学的经验。
一、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课程根据我院和我科的临床实际需求自行设计,课程内容包括核心制度、医疗保险管理、应急预案、应知应会与病历书写质量、规范书写各种检查申请单、临床路径、常见病的诊疗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基本操作(心肺复苏、切开引流和气管切开等)。
依靠多年带教口腔专业研究生的经验,总结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比如病历处方书写存在漏项、缺项、信息不准确,内容太简单或不完整而无法体现完整的诊疗过程,申请单书写不规范以及临床急救不及时或处置不当等现象,针对性组织专题讲座,以便研究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适应新环境。
二、基础知识的教学
基础知识是临床操作的指导思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差,会严重影响研究生的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
因此,我们要求研究生认真复习本科教材,参加重庆市举办的各种口腔专题讲座和学术活动。
我科定期举行讲座,重点讲授口腔医学的主要诊治病种和规范。
分别由擅长肿瘤、外伤、种植等疾病诊治或技术操作的.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对该疾病诊治进展或该技术的理论基础及最新发展进行较深入的讲解。
教师会列举一些典型的病例,在系统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各种口腔病例形象地展示给研究生,激发其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并缓解其从理论学习进入临床的不适应,为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三、理论联系实践
研究生学习的最终目标绝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提高。
临床操作能力的提高对他们也非常重要。
为了达到理论联系实践,提高研究生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采取以下做法。
(1)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我们为研究生指定专门的带教老师,使研究生的教学任务落实到人。
研究生的日常工作完全在带教老师的督导下进行,如病历书写、下医嘱等工作,一旦发现有不妥当、差错或不规范之处,审核的上级医生就能及时纠正错误,让研究生及时知道错在哪里,并判断错误的原因所在,从根本上杜绝下一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使研究生以最快的速度去除其身上的毛病。
(2)定期病例讨论。
由研究生选取疑难病例,先由研究生报告临床病史、检查结果,通过自己查阅相关文献,对疑难病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再由高年资医师做出点评。
这一类似PBL教学法[1]不仅培养了研究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员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而且也提高了研究生独立处理问题的信心。
(3)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外科手术技能的提高需要在实际手术过程中逐步掌握。
在手术中,将每个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向研究生进行详细讲解,并适当给予其亲手操作的机会,带教老师现场纠正其操作手法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具体负责对术后患者的管理,如开术后医嘱、换药、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等,让其体会术后治疗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会做手术,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外科医生,术后的处理依然相当重要。
随着研究生的手术技术和术后处理技术的提高,带教老师逐渐放手但不放眼,这既提高了研究生的技能,又保证了病人的利益和医疗质量。
四、科研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具有科研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2]。
由于本科教育往往并不涉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所以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往往较差[3],获得信息的途径有限,缺乏利用专业网站获得学科进展信息的意识。
因此我们先介绍查找资料的网站。
国外生命科学最有名的数据库就是Pubmed,可提供部分免费全文链接服务,基本可以满足医学文献检索的大部分要求[4]。另外还可利用搜索引擎网站google和百度检索文献。
通过反复增加相关的不同关键词,或者设定限制条件,将文献数目控制在200篇左右,即可达到较好的检索与阅读效果。
由易到难,先辅导研究生书写个案报道,待其掌握查询资料方法及书写格式后,再引导其书写回顾性分析文章,督促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多注意病案资料的积累,做好病案追踪,指导其建立临床科研思路,协助其开展科研工作。
五、医德医风教育
所有研究生均应注重医德医风教育。
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由于研究生所处的环境和氛围对其人文素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励作用,所以首先要求带教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尚的品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带好头,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影响研究生,为研究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要求研究生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医疗作风。
我们还着重加强了研究生的责任心教育。
有些研究生认为这里不是他将来的单位,这里的事情与他无关,从而导致责任心不强。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求研究生严格执行医院工作制度,积极参加医院的政治学习。
按照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操作,认真履行职责,以规范、严谨、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临床工作,避免医疗差错。
综上所述,研究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能使其不断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医学理论和技术,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服务。
既要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将所学应用于临床工作,又要让其力所能及地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并且优良的医德医风。
参考文献:
[1]高家林,余结根,夏礼斌,等.PBL教学法在内分泌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皖南医学院学报,,32(4):340-342.
[2]葛波,熊川,徐勤,等.研究生创新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3(6):400-401.
[3]王培民,张农山.探讨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J].医药教育,,2(22):147-148.
[4]刁继红,甄连花.如何利用PubMed检索医学文献[J].中国药房,,20(22):1755-1756.
口腔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2005级与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计140人作为研究对象。
1.2 实验教学方法
2005级学生为对照组, 实践课采用案例讨论和计算评价方法, 实践的内容限于《预防医学》课程范围内。2006级学生为试验组, 实践课除案例讨论和计算评价方法外, 开展项目课题研究教学方法, 由教师指导, 学生自主选题立项, 范围可涉及临床医学知识各个方面, 以小组为单位, 开展研究与调查, 最后撰写论文。
1.3 分析方法
预防医学课程结束后,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践内容考核并进行2组结果比较, 比较的主要内容涉及对《预防医学》课程的认识、感兴趣的内容、实践教学的意见、教学效果及教学中存在问题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 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对《预防医学》课程的认识
由表1可见, 2组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重要性认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预防医学内容兴趣方面:2组在流行病学部分和统计学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说明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对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学习兴趣。2组学生一致认为统计学部分最难学, 其次是流行病学部分。
2.2 对实践教学内容安排的意见
2组学生的对实践内容的要求无显著差别, 2组共有85.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应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实习, 还有8.2%的学生持反对意见;有88.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预防医学社会实践。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试验组学生中有15.9%的认为实践课安排的时间不够, 有5.2%的学生认为实习内容较难;对照组学生认为实践课的时间不够和内容较难分别有1.4%, 2.8%。2组学生对实践课课时不足方面的回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5, P=0.003。这主要是试验组实施项目课题研究实践教学方法, 学生需要大量阅读文献、调查和整理资料。见表1。
2.3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效果
《预防医学》教学结束后, 试验组与对照组实践能力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有57.1%的学生能完全独立进行统计分析, 42.9%的学生回答能独立完成课题设计,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对实践教学的满意程度比较,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树立了牢固的“预防为主”的思想方面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有65.7%的学生认为新的实践教学法使他们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 培养了创新能力, 而对照组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
例 (%)
3 讨论与建议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大多数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认识到了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但仍有4.7%的学生认为预防医学不重要, 对预防医学内容都没兴趣的学生占12.9%。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学生没有社会实践的经验或体会, 因此感到理论学习的枯燥和乏味, 从而降低了对预防医学的学习兴趣。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预防医学社会实践, 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识和提高学习兴趣。开展项目课题研究实践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提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感到统计学部分难学, 其次是流行病学部分。医学统计学部分概念较多, 内容抽象、难懂, 计算公式多且复杂难记, 同时受到医学其他课程学习形象思维的影响, 结果导致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通过项目课题研究, 学生从设计、收集资料到整理、分析资料, 使统计方法逐步深入, 有助于对统计方法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 在调查中充分利用了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从教学效果看, 试验组实践能力优于对照组, 试验组有57.1%的学生能完全独立进行统计分析和42.9%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课题设计,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也明显优于相关调查结果[2]。说明项目课题研究实践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多数学生已树立了牢固的“预防为主”的观念, 但还有部分学生“预防为主”观念不强, 说明教学中仍存在有不足之处,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教学形式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因此, 尚需进一步加大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力度,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为培养既有预防为主的思想, 又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临床医学生而不懈努力。
摘要:目的探索《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的方法。方法采用项目课题研究教学法开展实践教学, 与传统实践教学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有65.7%的学生认为新的实践教学法使他们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试验组对流行病学部分、统计学知识感兴趣的比对照组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实践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共有92.9%的学生对实习效果满意或较满意,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67.1%的学生认为已树立了牢固的“预防为主”的思想,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项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为实施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践教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傅华.预防医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9
口腔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 篇3
摘要:随着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医学专业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能力,但传统的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在这一形势下,模拟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反复实践的平台, 为临床技能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关键词:模拟医学;临床技能培训;教学效果
【分类号】G642.0;R4-4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没有临床实践就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师。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与完善, 病人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的增强,临床医疗与技能教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一形势下,模拟医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借助各种仿真模型,用模拟技术创设出临床场景和仿真患者,以代替真实情景来进行实践教学。
1临床技能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实践教学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
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1]。同时,它也是实现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角色转换的关键路径。
1.1传统临床技能教学模式的限制
不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仍旧沿袭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实验与理论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脱节,而且绝大多数是验证型实验,创新型、综合型实验较少。由于实验室硬件设施条件限制,不少实验以演示为主,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少,而且由于基础医学实验是与理论课结合在一起,没有独立设置课程,不计算学分,难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1.2相关法律法规及医患矛盾的影响
1998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2002年9月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各地对医疗事故的防范大大加强,但又没有明确实习医师的法定地位,又加上舆论导向的作用,患者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只会选择自己信任的医生对自己实施诊治,对实习医生进行的诊疗活动很难认可和配合。这就使得临床技能训练资源相对不足,实习医师的临床技能训练机会越来越少,陷入了“理论多,实践少”的尴尬局面[2] 。
2 国内外医学模拟的发展概况
早在16世纪就有人使用人体模型来教授接生的技巧,以减少新生儿和产妇的死亡率。现代医学从最早的用粘土和石头来制作简单的模型发展到现代高科技的模拟人,其中产生过无数种模拟教具。医学生用青蕉皮和猪大肠进行缝合打结练习,在进行胸腔穿刺、腰部穿刺、腹部穿刺和骨穿刺时,学生会互相对比寻找位置来进行模拟练习,他们也会相互间采用角色扮演方式进行问诊练习、扮演患者练习查体等,这些无不是模拟教学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尝试。“模拟”进入快速发展期以该领域较有代表性的美国医学教育科技公司(Medical Education Technologies Incorporation,METI)为例,该公司自1997 年研制出具有“生理驱动功能 ”的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超级综合模拟人(HPS)开始,随着更高级的虚拟触觉感知技术和力反馈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出更新更高技术的产品(见附表),足见医学模拟技术发展之快[3]。到目前为止,医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都全面启动了医学模拟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在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还是集中在基础技能实验室,如临床技能中心、基础护理实验室等,虽然目前有很多知名院校都建立了模拟中心,但许多都不是很成熟。
3 医学模拟教育在临床技能训练教学中的优势
3.1高仿真性
新一代高端模拟人具备生理型驱动的功能,可以提供和动物一样甚至更好的生理和代谢反应,可以模拟各种病人和临床情况,可以真实的采用临床的医疗设备进行治疗和操作训练,具有逼真的肌体构造,学生可以对其训练学习处理各种临床情景,令学生如同面临真实的诊疗过程。
3.2无风险性
模拟临床教学对学生和患者都不会产生风险,也不会与任何法律法规产生冲突。同时模拟练习可以使学生接触到许多从未见到的病例,错误的治疗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可以暴露出操作错误并及时改正,降低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帮助学生迅速提高临床技能水平。
3.3可控制性
模拟教学设备可以提供不同情况下的学生培养方式,进行相关的研究实践,比如可用于临床外科学习、临床麻醉学习、护理急救学习等。同时模拟教学设备还可以根据老师或者学生的需要去停止、减缓和重新操作某一培训项目, 和真实的临床场景相比具有可控制性。
4 医学模拟教育在我院临床技能训练中的运用
我院以参加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为契机,同时也为了实现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改革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800平米的临床医学模拟教学实验室,购置了心肺复苏模拟人、全无线遥控模拟人、胸部引流模拟器、全身体格检查模拟等先进的模拟教学设备,可开展包括内、外、妇、儿、眼科、耳鼻喉、皮肤等多个实验项目,能够有效满足我院学生临床技能教学的要求,大幅度地改善了临床技能教学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了反复练习及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机会。我们本着“尽可能贴近临床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进行医学教学”[4],为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一个模拟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对进一步推动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和临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提升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志广,杨大鹏.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8):16-18
[2]韩力军,张伯礼,周桂桐等.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92-94
[3]万学红,姚巡,卿平.现代医学模拟教学的发展及其对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 8(6): 413~415
[4]闫晓.医学教学装备的“小康”标准—现代医学模拟中心[J].中国医学装备,2005,(1):59
作者簡介:张祎捷(1968—),女,河南民权人,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内科和临床医学教学研究。
临床医学教学研究论文 篇4
办法是用西南医学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的60位实习生为对象,分为AB两组,30位使用典型病例的教学方式,设为A组;另外30位使用普通的教学方式,设为B组。
实验测试结束后,通过对AB两组的实习生的理论和操作能力做出分析评价。
最终认为A组实习生教学效果更好,成绩优异于B组。
总之使用典型病例教学方式,更加科学有效,价值更高。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习教学;典型病例
渐受到重视,应用的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这种教学方式从结果来看,的确具有很高的临床教学质量,对本科生寻找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实践水平的提高具有较高的作用,无疑是当前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1目的与对象
1.1目的
分析在临床医学本科生泌尿外科学教学中典型病例的应用效果,并解决典型病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2研究对象
对象为7月至7月在西南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五年制实习生60位。
分为A、B两组,A组为典型病例教学模式小组,B组为普通教学模式小组。
通过结果,查看不同教学模式下,研究对象的医学理论应用能力、专科实践能力的情况。
并对此差异进行分析研究。
2研究方法
从207月至207月,以西南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五年制见实习生60名做实验对比。
将60人分为A、B两组,A组30人使用典型病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B组30人使用传统普通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最终对理论知识、专科操作、基础操作进行结果考试,分析对比。
这六十位本科实习生之前的能力水平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没有高下之分,因此这次实验具有公平性,整个过程具有科学真实性,结果可以值得参考[1]。
此次典型病例教学方法具体如下:首先,进行小课堂教学。
在A组的教学中,定期举办小课堂教学,内容是基础性理论知识。
A组除了正常的教学外,还加入典型病例分析的环节,运用互联网方式详细分析一个与课程主题相关的案例,实习生可以自主发言,公开讨论,任何疑问和不解都能及时反馈给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实习生可以互换体验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全方面吸收教学内容。
其次,临床示教。
在A组的教学中,教师对实习生可以言传身教,亲自动手操作过程,演示各种注意事项,并且对要点进行详细演示。
另外,选择一部分患者,让本科实习生亲自查房、操作,主动发现问题,跟踪问题,监视并记录,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3研究结果
A组在为期一年的典型病例教学模式下,合格率达到了满分;B组没有一项可以达到满分,而且在专科操作方面合格数和合格率最低。
而A组在专科操作方面也是满分,这就说明了两种教学模式还是有差别的,典型病例教学对专科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临床经验方面,都得到了实际提高。
4结语
上文所述,典型病例教学方式更加值得我们重视,并且具有极高的临床教学应用价值,在本科生的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点:首先,泌尿外科本科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病例的教学模式,可以对其医学专业的操作能力、医学理论的学习情况、临床实践能力、医学综合能力的掌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典型病例的代入感强于其他教学模式,参与感也是其中的`亮点。
通过这种模式,本科生可以在情景当中加以学习,不断地找出自身的问题,通过分组讨论,交流互动,真正地将专业知识掌握。
其次,典型病例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本科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将其转化为脑中的经验,为本科生将来的职业道路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并且真正地起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作用于理论的功能,拓宽本科生对于医学的理解,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理解医学临床的意义所在。
再次,典型病例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教学模式的质量,对教学模式理念的更新和改变提供新的思维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本科生处在被动的学习当中,丧失了主体学习地位,只能按照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被动学习。
在典型病例教学中,本科生可以足够地发挥自身地位,可以行之有效地进行实践学习。
许多典型病例教学案例都可以证明,这样做可以真正地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本科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口腔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 篇5
一、临床实践教学中反映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
第一,对医学理解不深、认识不足、缺乏信心和兴趣。现行医学教育偏重自然科学的成分更多些,大多教得晦涩难懂,学得自然无味无趣。殊不知,医学还广泛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社科领域,适应社会、知法懂法、人文修养、人际沟通等也是医学生应知应会的本领。否则,就会更多地出现“白眼狼”“、只见病,不见人”等现象。第二,医学生前期准备不够,学习方法不当,法律意识薄弱,与患者的交际沟通能力不足,学生与医生转换角色不及时、不充分、不到位,均导致实践机会失去,或实践效果不佳。第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欠缺。现在的医学生不再把医生作为今后职业的唯一选择,很多毕业生进入相关医疗领域、甚至改行。因此,他们在早期的理论学习和后期的临床实践中均要求较低,以过关为原则,学习没有动力。
(二)教学组织、管理层面
第一,相关实践教学激励政策缺乏、资金投入不够。在很多医疗机构,依然是“重医疗、轻教学”,认为两者是“产出与付出”的逻辑关系。重视教学不够、支持力度及措施不尽人意。第二,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当。大多医院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均为兼职,如医教科、护理部兼管医生护士的实践教学。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非医疗专业毕业,多为年老体衰人员或护理等专业转行。没有正规的`教学管理学习培训,教学管理只是应付,何谈发展创新提高!第三,没有建立和完善临床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一是缺乏科学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二是还没有建立针对实践教学研究室、带教老师、学生规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临床医学教学反思
(一)临床医学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转变
临床医学教学应该把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得到提高。不能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截然割裂开来。医学生在前期的基础医学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的学习中,很多就应该与临床实践教学挂上钩,如病理生理、组织解剖、诊断学等,这些基础知识今后必将于应用临床。涉及临床诊断思维程序构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综合分析、诊治措施决策及实施等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应用。另外,在前期的学习中,还应该溶入相关医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的了解、熟悉或掌握,以明了当前医疗环境,强化医疗纠纷防范、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的养成。还要训练人际沟通、医患沟通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让学生明确早期基础知识与今后专业课程、将来职业要求是密切相关联的,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才会对比较枯涩难懂的医学理论知识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目的、有目标的学习才能有效果。同时,这也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强化理论知识、形成体系;二是实践经验也要善于归纳、整理、提炼、提高,使理论和实践互相融通,有针对性的、有关联性的课程讲授更生动、更有趣、更能吸引学生听课和思考。这就形成了临床医学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临床医学教学全过程。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符合认识论规律,学生学得明白、目标明确,学得有趣,学有所获,能在临床实践运用。临床实践的教学、训练也是不间断的,贯穿于医学教学全过程,它有别于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就医流程、临床诊治过程,进行人际交流和沟通的训练、法律法规的学习,融合医患关系、明确医患法律关系;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提出辅检意见、综合分析信息资料、应用临床诊断思维程序提出疾病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或实施“诊断性治疗”。这种“理论联系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双循环进程的真实临床过程训练加深了学生对医学理论和实践操作、实际工作能力要求的直观理解,减少了学生对临床工作的陌生感、盲目感和不熟练,尽量避免了“生手”、“学徒”所引起的患者的反感、拒绝检查配合和医患纠纷的发生。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前述基于临床过程的临床医学教学(双循环进程)模式,也对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提出新的思路和要求。这种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即从基础理论学习到见习实习实践的全教学过程;从人文科学到自然科学的各知识、技能领域;从临床科室各研究室到教师、学生全体相关人员,均纳入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制度上有保证、指标上有重点、程序上严格执行,结果能挂钩兑现。各司其职、履职尽责、具体明确、考评到位到人。
(三)创造条件,改善实践教学环境,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正如火如荼,眼前的问题和困难都是暂时的。只有想方设法,争取各级各类资金投入,改善教学医院基础条件、强化教学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早期接触社会、体验临床,增加学生实践机会,遵循认识论规律,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保证生产实习实践效果。
(四)政策配套和倾斜
新型临床教学(实践)模式及其教学(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必须有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才能强力推进。第一,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后,应有教学医院相应的教学实习见习的配套法规文件,以便实践中有遵循执行的依据。第二,医学既是精英教育,也涉及职业教育问题,国家的政府部门投入理所当然,还应该有政策鼓励行业、企业、及其他资本的介入、投资。第三,就业政策的导向。
口腔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 篇6
临床前技能训练在口腔修复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摘要] 在修复实习前对学生进行临床前技能训练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在口腔修复教学改革中增设临床前技能训练课程,增加操作训练量,引入真实病案,以病例为中心的方法实施试点教学,进行主观和计算机客观评估比较分析,并采取问卷调查反馈互动教学,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口腔修复;技能训练;计算机评估;CBL;PBL
一、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是高效进行临床前技能训练的必要条件 目前,我校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实验中心的教学设备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等同于国外先进水平,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口腔教学实验室具有国际先进的仿真教学头模系统与计算机辅助三维测量教学评估系统,内窥镜系统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国际先进的教学设备,可以模拟临床环境,使学生在临床实习前熟练各类治疗仪器与工具的使用,可以在真实的临床模拟环境下,进行多种口腔修复的基本临床技能训练,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计算机评估系统可以对学生的操作姿势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对学生制备的牙体模型(嵌体、全冠)进行三维测量分析,并按评估标准给予客观的评估。
目前的教学环境已大大好转。但是,如果不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由于教学课时、教学经费等的限制,实验室教学中,学生对重要的临床基本操作仍只能进行单次练习,先进的实验室教学设备无法充分发挥
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先进的实验室教学设备,改革课程教学方式,解决临床前操作训练量不足的问题,为临床实习做好必要而充分的准备,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教学改革课题。
二、单独开设口腔修复学专业的临床前操作训练课程是口腔修复学实验的重要补充
临床前操作训练课程改革由简单的实验室操作到患者口腔中练习的口腔修复学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增加学生临床前操作训练量以及CBL和PBL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规范化指导,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水平和临床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具有一定熟练度,具有一定的临床病例诊疗能力,实现由实验室临床前训练到面对患者的临床实习的软衔接,保证教学和医疗质量,增强学生临床实习的能力和信心,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对实习医生的不信任感,避免或减少由此而产生的医疗纠纷和医学伦理学问题。具体内容包括:(一)增加学生的操作训练量。利用仿真教学头模系统及其计算机辅助三维测量教学评估系统,每位学生一台多媒体仿头模系统,先由教师讲解教学内容并示教,通过实时图像传输系统进行学习及操作训练,使学生熟悉临床前的模拟操作过程;然后选择常见牙位的人工牙,训练学生进行牙体预备和取模,并利用计算机评估系统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使学生在10次以上的练习过程中,平均成绩达到80分以上(未达到合格成绩的学生不予参加临床实习),从而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真实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以病例为中心(CaseBased Learning,CBL)和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方法实施试点教学。除了知名教授外,还将教研室骨干青年教师动员起来,进行CBL和PBL教学。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8人,每次同时有3-4位教师参加。学生以多媒体课件讨论的形式或者模拟临床接诊过程,集中汇报答辩,带教教师给予点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指导、训练学生的临床分析、诊断、治疗计划的能力。
(三)临床考核。在学生的临床实习中,定期对其操作能力进行计算机辅助三维测量评估和临床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四)问卷调查。在不同的阶段以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的方式,针对学生临床操作能力水平、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生进入临床前的心理准备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分析结果调整训练内容。
三、修复临床前操作训练课程的实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们已经开设并结束了03、04两个年级的操作课程的讲授学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修复临床前操作训练课程已经成为口腔专业学生最喜欢上的课程之一,选修该课程的学生达到百分之百,而且经过该课程培训后已经上临床的学生在临床接诊、临床操作等方面的能力获得广大临床带教教师的肯定,这些说明此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是成功的。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消耗性材料会大大增加,如仿真模型、仿真人工牙等,需采取多方面措施,开源节流,将教学经费集中使用在模拟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熟练度的训练上。第二,仿真模型、仿真人工牙均为标准形态的牙及牙列,与临床上千变万化的牙及牙列相去甚远,需要增加模拟还原的真实度。第三,还需推出一本系统的临床前技能训练课程教材。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增设了翻制石膏牙及树脂牙的课程,储备了足够数量的备牙训练课用的材料,从而节约了购买大量人工牙的经费,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复习口腔材料课学习过的石膏和树脂的特性,掌握两种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收集口腔门诊拔除的牙齿,将其修改后安置在仿真头模上备牙训练,使牙体预备训练的真实感最接近于临床;最后,在CBL和PBL教学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临床上有特色的一些病例,注重教材以外的最前沿的知识和理念的学习,努力使训练课成为常规修复课的有力补充。
四、临床前操作训练课程的特色
利用医学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应用模拟教学的方法是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实现实践教学改革目标的有效手段[1]。本课程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为中心,将教育现代化的特点引入教学体系,从教学内容,师资培养,教材建设,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强调临床前操作训练量充足以及临床病例分析设计联系相结合,坚持“教学技术现代化,教学内容国际化,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特色,使本课程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课程。在国内口腔医学院校中,首先采用单独设置的临床前强化训练课程,强调临床前操作训练量充足以及临床病例分析设计联系相结合,使学生
口腔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 篇7
1 制订“早临床”教学计划
“早临床”是一项多阶段的教学, 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 安排不同的临床学习内容, 制订详细的“早临床”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带教教师。大学1—2年级主要了解医学相关学科的工作特点, 3年级及4年级上学期开始了解医学专业相关内容, 4年级下学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不同阶段要求了解的内容不同, 前三年半的“早临床”主要以“看”为主, 要求学生每次临床学习后写心得体会, 而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则按临床实习大纲的要求严格执行。
2“早临床”中PBL教学法的运用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是基于真实环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 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 而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我们将PBL教学法运用于“早临床”教学, 教师围绕某一学习主题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然后循序渐进地分析、解答问题。如在讲授骨髓穿刺术 (以下简称“骨穿”) 时, 教师提问:“你见过骨穿吗?你知道骨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吗?你知道骨穿的方法吗?”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逐步联系临床知识点,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促使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 寻找答案, 最终对知识点有了较深的认识。
3“早临床”实践方式
3.1 陪伴式
安排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从大学1年级开始即为学生提供接触临床的机会。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以陪伴病人的形式接触临床[2], 学生在与病人的接触中, 可以直观地认识各种疾病的临床症状, 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了解病人的痛苦, 认识到病人与医护人员沟通的重要性及难度, 充分发挥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 充当病人的代言人, 为病人服务。这种培养方式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社区式
在借鉴传统医院临床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 以社区环境作为主要教学场所, 让学生入校后就深入社区进行临床实践[3], 将职业态度、沟通技巧、协作能力、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5项内容作为社区实践的教学目标, 构建医学人文实践、临床操作技能实践、预防医学实践、全科医学实践等多层次、多模块、递进式、连贯性的课程体系。社区临床实践构建的“教育、实践、服务”三结合的“早临床”教学模式, 不同于以认知学习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其更能体现教育“知、情、意、行”的理念, 对于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和核心能力的培养都具有促进作用。
3.3 预实习式
在学生的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两段常规实习的基础上, 导入“早临床”预实习[4]环节。一般利用寒暑假安排预实习, 即在学生入学后前3个学年的6个假期中安排6次预实习 (原则上每个寒假安排10天, 每个暑假安排15天) 。学生可自主联系预实习单位、带教教师、预实习时间。要求学生在家庭所在地就近选择预实习地点, 包括各级医院、社区门诊、个体诊所等医疗场所, 采取跟师学习、志愿服务、观察调研等形式进行预实习。通过预实习了解医院管理概况、医事法规和基层医疗卫生状况, 熟悉医院工作基本流程、诊疗流程、接诊基本常识、医患沟通技巧等。通过预实习, 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 增强动手能力, 实现“早临床”与毕业实习零接轨。
3.4 导师制
精选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附属医院教师, 学生10人一组, 每组由一名临床教师负责, 实行导师制“早临床”培养。1—3年级学生每学期安排4次临床学习, 由临床相关科室教学秘书负责带教。4年级开始为期1年的临床实习。实行科室轮转, 每名学生都要在相关科室进行学习。导师制“早临床”实践方式不仅便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早期接触病例资料, 及时与带教教师沟通, 同时带教教师也能根据学生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保证教学质量。
总之, 通过“早临床”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临床思维能力, 提高其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为将来的实习或独立承担医疗工作储备必要的临床知识和经验。同时“早临床”使学生探索知识的动机与翔实的临床病例诊治资料相结合, 可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此外, “早临床”可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
摘要:针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弊端, 对医学本科生实施“早临床”教学模式,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临床思维。
关键词:医学生,早临床,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文俊, 金孝岠, 周炜, 等.麻醉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9) :128-129.
[2]郑桃云.护理本科生早临床、持续临床培养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7) :60-61.
[3]舒勤, 王秀兰, 张毅.教育—实践—服务三结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关键点探析[J].中医教育, 2011, 30 (4) :25-26.
口腔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 篇8
【摘要】从临床医学教学的目标出发,以能力本位理论为指导,根据未来 医学人才素质要求进行了课程体系、操作程序、教学策略和评估体系方面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以目的为导向,注重课程为核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与教师互动因素和教学评估环节,并创造条件改善创新教学环境 。
【关键词】能力本位;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58-02
当前临床医学教学在培养模式上,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 ;在教学内容上,与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缺乏最新科学前沿知识的融合;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教师上课时“满堂灌”,较少有让学生独立思考、开拓思路进行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在课程结构上,过于强调专业教育,基础知识面过窄,缺乏人文科学课程,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如何适应现代医学科学进展的全新趋势,强调学生能力培养,将成为医学教学中的关键。
一、能力本位理论的涵义
“能力本位”一词最初是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的中文翻译,“能力本位”在中国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指的是所有把能力作为教学中心的教 学模式,狭义即指加拿大的CBE/DACUM教学模式。国外有代表性“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和加拿大的CEB模式,以及英国和澳大利亚的CBET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都对职业能力有明确的界定,都有一套划分能力层次、分析能力结构的办法和标准,都注重实践,都有一套培养职业能力的教学手段或方法,都强调适应市场的变化。与这种教学模式相配套的“能力本位”教模式在课程设计和实施方面亦显示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全新理念,这又以德国双元制模式和加拿大CBE模式最为典型。其共同的特点是:都以能力作为课程组织的先决目标,都重视实践课程和活动课 程,都以尽可能节约的原则选择知识作为课程内容,都强调知识的实用性,都把 知识的掌握看成是能力的组成部分和为培养能力服务的,都重视操作能力和技能 的掌握 。
二、临床教学在能力本位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要研究临床教学的能力教育,首先要为临床医学能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寻求一定的理论依据 。因此,我们应从现代社会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思想的创新观念出发,围绕医学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操作程序、教学策略、评价标准等教学模式构成要素进行理论探索。
(一)指导思想:根据未来医学人才的从业素质要求,构建研究型学习课程体系。21世纪的高等医学教育应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医学模式的转变,特别是要重视社会进步和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的宏观背景,培养以人文性为先导、以综合型的智能结构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造性医学人才。
(二)目标内容:要建立与临床医学教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其主要框架包括三个部分(1)医学思维与创新的理论知识。通过创造学基础知识的构建,发展医学生的一般创造力。(2)临床专业与技能的指导。通过临床专业和技能的指导 ,发展学生的专业创造力。(3)创新个性的能力培养及其社会实践。该部分的课程设置将有利于医学生品质的培养 。
(三)操作程序:提出问题(临床病例或社区专题)一搜集数据(诊断依据与调查资料 )一形成解释(可能结论)一评估结果(讨论引导)一验证结果 (实践检验)。以上操作程序主要从学生见习病例报告撰写和社会问题调查报告两方面进行设计 。
(四)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以认知、技能和素质三种不同目标进行符号性、观察性和活动性三种方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一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主,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第二课堂,以技能操作为主,教师将对第一课堂的知识进行再现性操作示范,并为学生在课后进行提示性技能练习创造条件。第三课堂,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相结合,在实践应用中得以锻炼提高。教学部门还要导向性地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和社区医学从业岗位整体任务和局部内容训练,并进行持续性的反馈,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
(五 )评估 :主要通过建立三个领域的评估来实施:(1)认知领域。临床医学决策思维能力考核(专业课程和思维科学相结合的理论考试。(2)技能领域。临床操作水平考试和社区全科医学实践论文评审。(3)态度领域。病人评议学生学风医德、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及志愿者服务社会的价值评价等。
三、临床医学能力教育的实践
根据 2l世纪的临床医生培养目标要求全面适应社会的要求,我们应当减少应试教育的痕迹,重视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医学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经验、教学双方的个性特征等。在此基础上从现代教学论的要素结构出发,调整和改革现行的临床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运行模式,追求能力教育系统动力机制的整体优化。
(一)目的是导向因素,临床医学能力教育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我们要重视把教育从智力领域扩展到非智力领域,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扩展到学生的人文精神、理想信念、道德人格、思维方式的教育。因此,临床医学能力教育的培养目标追求的是科技素质与專业素质的结合;人文观念与职业特征的结合;个性心理与社会责任的融合;创新精神与应变能力的培植,强调后继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是核心因素,专业课程的调整和改革从时间和空间上提供动力 。临床医学教育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得以实现的。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其质量关系到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课时条件和实践空间,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调整课程结构:(1)削减课程间重复内容。开展了包括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在内的各种医学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实施以问题为引导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并以此为契机,削减课程间重复内容,空出一定的学时数,增加实践课和自学选修课程。(2)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加强了临床医学技能实践和医学服务实践课程计划。例如,坚持授课学时与实践学时之比不低于1:1;加强临床见、实习带教老师的上岗培训工作,使其明确带教要求和操作规范;在严格执行病区专题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实行内、外、妇、儿分科床边技能考核和毕业综合技能操作考试;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基层和专科教学医院、社区教学基地轮回实习,加强学生医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初级卫生保健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实践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应用医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独立撰写科研论文或调查报告的能力。(3)开设医学前沿理论选修课。不断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树立学习的综合意识、超前意识和终身意识。根据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对卫生保健需求的变化,调整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开设医学新兴学科和跨学科的综合课程。讲究特色和因材施教是本科生选修课设置的基本原则。(4)开设引导掌握思维方法的相关课程。为了使医学生在进入临床课程学习时,熟悉 医学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已在05~O7级的三届医学生临床课程阶段(三年级下半学年)开设医学思维与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思维科学、医学思维与学习、创造性思维和技法训练、创造力培养与成功者品质修养、研究型实践学习习作等:(5)隐性课程的建设。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显性课程教学活动而言的。隐性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有: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考察和国情、创业教育,结合临床见、实习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等等 。隐性课程的基本思路是以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的文化活动来加强医学生的德育实践,并以此作为人文教育的载体。
(三)方法是技术要素,积极探索结合教学改革成果的教学新方法。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探索和检验这种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面对2l世纪知识的骤增,临床医学教育要强调方法教育,使医学生有能力区别重要和次要的知识,睫其头脑留有持续学习的空间,提高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和吸纳能力,这对于临床医学的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我们积极鼓励临床教师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实施情境模拟法和标准化病例教学法,就是在創新教学方法上的有益探索。情境模拟法是通过一个具体临床情境的描述和演示,引导学生对特殊情境下的病例展开讨论和研究的教学方法。标准化病例教学法的开展动因源于临床上一些非常见病例的教学要求,临床教师将这一类非常见病例的典型体征、诊疗方案进行归纳总结,是在见习带教中由学生进行模拟演示并参与诊治的一种案例教学方法。两者都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主要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病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起到较好的效果,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情境之间的差距,能帮助学生体验从业环境中医患关系处理的方式方法。
(四)学生是根本因素,教师是关键因素,教与学互动机制为系统提供原动力和 主导力 。医学生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以教师的培养为前提条件。教师不仅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发现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且要善于培养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我们在实践中编写了《临床教师与管理干部基本教育素质培训教程》,并分批对临床教师进行思维科学和创新意识培训,规定45岁以下教师必须以计算机辅助临床教学的要求,在客观上收到了一定成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发展新知识,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于知识的再发现的途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不仅可以反馈教学信息,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改进授课质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强调教与学的互动机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师生间的相互评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参与教学工怍的热情 例如:我们在平时工怍中,无论是理论课、见习课还是实习阶段,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评教工作,与教师的评学工作一起,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
(五)环境是支持因素,教学环境和机制的整体优化是系统持续运行的保证 。要进一步发挥教师与学生在创新教育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实践氛围,制定和规范适宜的管理制度,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培育教育的新机制。目前,我们的做法是从七年制教育起步.逐步向学生 开放部分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部分科研课题实践;开放电子阅览室,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在社区全科医学服务中心,安排 3~4周的全科医疗服务,并结合社区问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由专家负责指导。此外,为临床教师提供获取信息便捷途径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努力提高临床教师的信息素质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
影响临床医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 篇9
双语教学有助于培养对国际医学教育和学科发展具有战略眼光的医学精英人才。
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医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教学对象、教材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的素质都是影响医学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改变目前医学双语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可以在医学院校中选择英语基础较好的年级、专业尝试开展双语教学,运用合适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搭配合适的双语教材,由受过双语教学培训的医师授课。
口腔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 篇10
摘要:临床专业全科医师培养中,必要的口腔医学知识的补充对于提高全科医师全面的临床技能具有重要价值,具有较好的共生性。
同时,在临床专业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应遵循预防为主、诊断准确、分诊合理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教学方法;共生性
临床医学中全科医生是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是在社区医疗机构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不可避免地面临常见口腔疾患甚至是口颌系统的急症处理。
因此,临床医学全科医师十分有必要掌握口腔疾患急症处理原则和常见口腔疾患的转诊建议。
一般而言,临床医学全科医生的培养正逐步规范为“5+3”模式,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经过5年的本科学习,再进入临床医院进行3年规范化培训后,方可取得全科医师执业资格。
根据我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中全科医师技能标准的规定,并未将口腔医学的技能纳入规范化培训的标准,结合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和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口腔医学教育在临床医学全科医生培养中不容忽视,需要高度关注口腔医学课程在临床医学(全科方向)教学中设置的共生性。
一、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全科医师培养的重要环节
1.当前我国人口中的口腔卫生水平较低。
高发病率的口腔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
我国在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健康水平方面和欧美日等国家相比,差距十分巨大:青少年龋齿率平均高达80%以上,成年人牙周病患率平均高达90%以上,老年人牙齿保有率少于40%(60岁以上,八个牙齿以上)。
特别是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更为严重,大量的儿童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儿童由于对口腔卫生的保健、口腔疾病的预防等知识教育基本为空白,在乳(替)牙期,出现了大量的龋坏、口腔溃疡、牙周疾病等状况,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极大地影响了儿童身心健康。
注重口腔预防保健是社会发展、人们健康水平、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
因此,全科医生都有义务担当起宣传口腔卫生知识,在临床实践中重视对患者的口腔预防保健的职责。
2.因口腔疾病带来的全身的其他疾病患病风险认识不足。
俗话说“病从口入”,口腔疾病引起的感染和炎症造成咀嚼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消化系统,会加重一些病症。
有科学家研究证实,牙周病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
另有研究表明:牙周病患者口腔内细菌产生的致癌化合物会诱发体内组织出现炎症,是牙周病可能导致胰腺癌风险增加的原因。
还有研究表明口腔卫生差者患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几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77倍,口腔感染还会引起肾病及一些皮肤病等。
正因为对口腔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足,所以在社区人群中对口腔疾病不重视,口腔卫生保护知识淡薄,加上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全科医师对口腔诊疗知识掌握不足,无法有效的分诊和治疗,所以增加全科医师口腔医学课程教育显得更为迫切。
3.执业口腔医师严重不足且区域分配不均。
执业口腔医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专科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以及部分非公立医疗机构。
据资料统计,受过正规口腔医学教育(本科)的口腔医师不超过3万人。
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500~600人一个口腔医师的比例,我国口腔医学卫生人才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严峻的口腔卫生需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当前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
社区卫生服务中全科医生扮演着重要的“守门人”角色,全科医生在掌握了口腔医学基本技能后能有效缓解口腔医师不足的矛盾。
4.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口腔诊断治疗不可或缺。
我国医疗体系中最基本的结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有分布广泛、诊疗质量能达到一定水准、服务比较周全、完善和方便病人就诊的特点。
同时,由于90%左右的常见和多发口腔疾病能在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得到治疗,这样既可以满足对不同层次的口腔卫生服务的需求,又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
临床全科医生应完成所辖区域内居民日常口腔疾病的治疗,进行口腔疾病预防、口腔健康保健、口腔健康教育等工作,使社区居民都能获得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口腔卫生保健服务。
5.口腔医学教育是全科医疗特点的需要。
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是全科医疗的一个重要特点。
全科医生要具备丰富的综合性知识,能对常见多种疾病作出预防意见和早期治疗。
大多数口腔疾病是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的指导而减少患病风险的。
全科医生可以利用其接触人群广泛,覆盖面大的特点,有效地宣传口腔卫生保健、口腔疾病预防、儿童口腔疾病预防等知识,使社区不同类别的人群都能得到一对一的口腔卫生知识指导,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口腔疾病,特别是牙周疾病是可以通过早发现和早治疗来治愈的。
全科医生可以通过掌握的口腔医学知识,尽可能早的发现社区人群中的口腔疾病,并通过病例的判断提出合理的诊疗建议和诊疗方法。
对于不需要专业设备要求的常见口腔疾病,如:牙周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就可以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中完成治疗;对于需要龋坏、牙列缺失、错颌畸形、牙髓疾病等需要专业设备诊断和治疗的病症,可以提出转诊意见,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社区整体的口腔卫生水平,减少专科医院的就诊压力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更能体现出全科医生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价值。
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口腔医学课程设置
口腔医学是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总时数的控制,通常将口腔医学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
在全科医师的培养中也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根据全科医师的工作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和课程设置。
1.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的培养目标。
全科医师通过口腔医学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口腔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应急处理原则与方法,认识到口腔是全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疾病也可以引起或加重全身其他器官的病变,对全身造成明显的影响,全身系统性疾病可累及口腔,并在口腔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因此,全科医师对口腔医学的知识理解与掌握,不仅能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还能增长他们的医学知识更新。
2.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内容。
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内容,应根据全科医师在将来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来确定,不能等同于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
根据全科医师预防和发现口腔疾病、口腔保健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内容应从口腔预防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儿童口腔学入手,结合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和人群分布,选择重点内容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易发病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讲解内容要根据全科医师的特点,选取不同的侧重点。
例如,讲述牙体牙髓病等内容时,并不是要强调具体的治疗方法等,而是重点讲授该类疾病的临床表现、预防和作为病灶对全身机体功能的影响;在口腔颌面部感染讲授中,除了要讲解一般临床表现外,还要对口腔颌面部炎症的特有特征:如,牙源性感染,要尽早消除病灶牙对恢复颌面部的.功能带来的影响等。
此外,增加介绍咀嚼习惯养成和儿童口腔卫生,牙膏、牙刷、牙线的选择及正确使用方法等教材中没有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3.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方法。
①宜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画面新颖、注释明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拉近了学生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通过多媒体的图片、视频、动画可使一些在教学中遇到的比较抽象的知识点、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问题一目了然,大大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提高了学习效率。
另外可以将大量的临床典型图片资料,充实到教案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②宜采用PBL教学,PBL教学模式即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ed,PBL)。
PBL教学模式可以从一个或多个临床病例出发,做到以切合实际、解决问题为根本,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实现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教育目标。
在临床专业全科医师教学体系中,更多强调的不是“教”,而是“学”,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利用PBL教学方法对口腔常见疾病教学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口腔粘膜病”这一章节中,我们可根据学生们已有的医学知识加以引导他们如何去理解发生在口腔粘膜这一较特殊部位的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
综上所述,口腔疾病发病率高,国内口腔健康水平整体较差,而专业的口腔医疗机构严重缺乏且分布不均,人民群众对口腔疾病的认识不足,是造成国内口腔健康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从业人员以临床医学全科医生为主的社区医疗服务工作者,十分有必要掌握口腔疾患急症处理原则和常见口腔疾患的转诊建议,预防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也可以通过早发现、早治疗来保障口腔疾病带来的一些对其他疾病的负面影响,临床医学与口腔医学在教学和实践中并不排斥,具有很好的共生性。
因此,在建议临床医学全科医生培养中,适当增加口腔医学部分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胡德渝.我国口腔健康、疾病趋势及发展方向[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9):64-65.
[2]黄实华,徐仙星,郑静,等.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03):153-155.
[3]李正阳.牙周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07),576-580.
[4]吴王喜.牙周病可能增加胰腺癌患病风险[J].广东牙病防治,2007,(4):192.
口腔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 篇11
关键词:临床教学 学生管理 教育管理
对于省属医学院校而言,临床医学专业招生数量多,规模大,教学医院分布广泛,学生进入见习、实习阶段后,学生的管理模式发生转变,一般由教学医院科教科老师兼职管理,学生辅导员定期到医院看望学生或通过电话、短信、飞信、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日常学习状况及思想状况。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我约束力差,管理难度大
学生进入临床阶段学习后,脱离了辅导员的直接管理,降低了辅导员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的机会,而医院学生管理人员一般由医院科教科老师兼职,因科室工作性质,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的学习等基本靠自我约束力,对部分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容易产生懒惰的心理,发生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管理难度加大。
2.医院学生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学生教育培训,责任意识不强
高校学生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因此对学生的管理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而科教科人员的日常工作以科教为主,主要工作对象为医院职工,繁忙的工作使得科教科学生管理人员的学生管理责任意识不强,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
3.医院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辅导员缺乏有效的沟通
各教学医院教学任务核对、落实及课程安排等工作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下达,由于科教科老师一般重医院教学管理而轻学生管理,因此科教科老师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老师联系较多,而与学生辅导员联系较少,缺乏有效地沟通,不利于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
二、对策
1.学校定期组织培训,增强医院学生管理人员责任意识
学校应定期组织医院学生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培训,提升他们的学生管理水平和心理疏导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及时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增强医院学生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考核机制和奖励制度,并给予适当的补贴,提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新模式,使医院学生管理人员真正担当起高校辅导员的角色。
2.多方面加强学校和医院的联系
制定学校领导联系教学医院制度,依托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及优秀教学基地评估等活动,学校领导定期到相关教学医院进行实地调研,检查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医院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
3.建立医院与学生、学院与医院互评机制
建立医院评价学生体系。制定相关制度和鉴定表格,在学生学习结束时,由医院根据学生在医院学习期间的情况,详细填写学生各项表现鉴定表,并由医院根据学生人数评选部分表现优秀同学,该结果将与学生评优评先、组织发展、实习分配等直接挂钩,学校在学生评优、组织发展方面,应充分参考医院方面意见;医院科教科可以此项措施为抓手,更加有效地进行学生日常管理。
建立学生评价医院体系。制定教学医院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在学生学习结束后,所有学生对医院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管理体制,住宿条件,饮食状况等做全面的评价,并认真填写评价表,学校进行统计分析,此项评价结果作为今后优秀教学基地评估、学生安排数量,优秀带教老师的参考依据。
医院应定期向学校反馈学生辅导员到院看望学生情况及与医院相关部门日常沟通交流情况,并对辅导员的表现做总体评价,该项结果将直接与学生辅导员的绩效考核挂钩。
总之,临床教学阶段学生管理需要学校和医院的共同参与,为学生辅导员和医院学生管理人员加强沟通和交流创造便利的条件,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积极创建合理有效的学生管理新模式,为培养合格的医学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宇飞,杨物鹏.医学院校中教学医院学生管理的工作体会[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02):305-307.
[2]徐媛媛.临床学院制教学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83-84.
[3]李祥安,毕国风,孙秀玲.教学医院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体会[J].华夏医学,2007,(05):1089-1090.
【口腔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推荐阅读:
临床医学专业口腔科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08-27
口腔医学领域研究10-05
PBL教学模式下的临床医学教学方式之研究09-04
口腔临床教学09-22
实践教学口腔医学07-01
临床医学研究05-27
口腔医学的缺点08-26
急诊医学临床教学05-31
临床医学网络教学模式的创建论文09-20
临床医学专科预防医学教学调查论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