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口腔医学

2024-07-01

实践教学口腔医学(共11篇)

实践教学口腔医学 篇1

医学的迅猛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 给口腔医学临床教学带来了新内容。如何在现行学制安排和学习条件下, 提高口腔医学生综合能力, 是口腔医学临床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长期从事口腔医学临床教学工作, 现结合口腔修复学临床带教经验, 谈几点体会。

1 加强实习生法制与医德教育

1.1 带教教师介绍相关医疗法律法规

联系当前的热点问题和自身实际, 带教教师向实习生讲解《执业医师法》既是对执业医师的约束, 也是对执业医师的保护;同时介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特点, 要求实习生书写医疗文书时应规范、认真, 以充分利用法律手段维护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权益[1]。

1.2 在实践教学中重视医德教育

随着医学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 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教学中带教教师应以身作则, 处理好医患关系, 尤其是实习生与患者的关系;以疗效最佳、安全无害、痛苦最小、花费最少的最优化原则为指导, 要求实习生尊重患者, 对患者一视同仁, 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2 培养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

医疗质量既包括治疗技术, 也包括服务质量。这就要求执业医师不但要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 而且要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可[2]。

2.1 教会实习生接诊患者的方法

在临床实习时, 让实习生相互练习使用文明语, 带教教师示教时除讲解操作技术外, 还应教他们如何使用适当的语言问诊, 并要求他们掌握本科室规范的服务程序。实习生通过带教教师传授的交流技巧, 以及自己接诊患者的体会, 掌握与患者交流的方式和方法, 提高处理医患矛盾和解决医疗纠纷的能力。

2.2 培养实习生语言沟通能力

2.2.1 介绍诊治情况

在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后, 应先制订治疗计划, 然后将所有的检查结果、诊断意见、治疗方案、注意事项、估计费用告知患者, 与其共同讨论, 取得一致意见。在介绍治疗计划时, 向患者提供多种选择, 把治疗过程、需要的时间、就诊的次数、几种方案的优缺点及估计费用告知患者, 由其本人作出决定[3]。

2.2.2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

注意培养实习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告诫他们与患者交谈时, 尽量避免使用强烈否定词语 (如“不”“不能”等) , 而应在整个沟通过程中设法增强患者信心, 调动患者积极性。

3 强化口腔医学综合技能培训

3.1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当前的医学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 这就要求带教教师在实习生刚开始接诊患者时, 就强调他们所面对的是人, 而不是病。从采集病史到临床操作, 都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 考虑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在接诊时, 应考虑患者受牙病的折磨和看病的恐惧心理, 尽量安抚患者, 让其愉快地接受治疗。在临床操作时, 动作要轻柔, 患者张口期间, 避免压迫患者头部、拉痛患者口角。为了让实习生有更多的体会, 可让他们模拟医生和患者角色进行体验[4]。

3.2 丰富口腔医学专业知识

(1) 根据实习大纲要求, 结合口腔修复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本专业的新业务、新技术, 举办科内学术讲座, 通过组织学术讲座、疑难病例讨论和治疗失败病例分析, 使实习生尽快把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诊治过程中, 达到加强基本理论训练、提高专业理论水平的目的。

(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在临床实践中, 让实习生将较特别、罕见病例的诊疗情况记录下来, 然后查阅教科书或文献, 并向教师请教, 及时掌握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实习生不断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5]。

3.3 训练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带教教师运用口腔科常见病例, 从检查、诊断、临床操作到复诊各步骤进行分析、处理, 帮助实习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具体做法是:给实习生选择一名患有多种口腔疾病的患者, 要求其详细检查后制订出完整的治疗计划并完成全部治疗。在此过程中, 教他们如何进行综合分析。例如, 在考虑患牙去留问题时, 不仅要考虑到牙病的治疗, 还要想到修复问题、能否作基牙等。经过对若干患者的治疗, 实习生就有了全面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在遇到较复杂的病例时, 带教教师可以组织全组学生讨论, 集体制订治疗方案, 以提高实习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4 加强口腔医学基本技能培训

首先让实习生进行各种口腔材料的调制、治疗器械的准备等基本护理工作;其次让实习生先自行分组检查、练习操作, 训练基本功并增强自信心;最后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口腔检查, 嵌体、全冠、固定桥以及桩冠的基牙制备, 取模、灌模、试戴等口腔修复学基本诊疗操作, 强化无菌操作观念, 培养实习生操作能力。

3.5 强化常用口腔器械操作训练

要求实习生熟悉口腔综合治疗机、点焊机、切割机、打磨机等口腔修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 以免由于使用不当, 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或造成设备损坏, 影响医院正常的诊疗工作。

3.6 建立临床技能考核体系

以测试直接接诊患者时的诊断思维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医患沟通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为基础, 初步建立一套量化的评估体系。通过考核, 使实习生既了解自身对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 又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口腔医学临床教学中, 融合法律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口腔医学基本技能培养, 能有效提高实习质量, 提高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

摘要: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 提出加强实习生法制和医德教育, 培养医患沟通能力, 强化口腔医学综合技能培训。

关键词:口腔医学,临床教学,实习生

参考文献

[1]屠军波, 杨壮群, 姚天华, 等.关于口腔颌面外科实习教学的新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3, 4 (16) :21~23.

[2]张兰, 蒋月桂, 宋健玲, 等.论口腔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综合素质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 2006, 4 (14) :223~225.

[3]谭包生.从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看口腔医学临床教育的问题[J].口腔医学, 2003, 13 (3) :173~183.

[4]何文喜, 牛忠英, 赵守亮.关于提高口腔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几点思考[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5, 15 (6) :358~359.

[5]赖仁发, 刘湘宁, 陈铁, 等.提高实习生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质量的方法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10 (5) :896~897.

实践教学口腔医学 篇2

节改革方案

焦作职工医学院二0一0级口腔专科班王 玲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性教学;改革[摘 要] 构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立“理论+技能”的考试模式,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 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性教学;改革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操作技能的必要环节,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应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让每位大学生经过多个这种实

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培养扎实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从而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办学理念。改革的目的及现状分析

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性较强。对本专业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需要在本学科理论指导下的操作技能训练,且要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能力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有着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高等医学教育有了突破性进展,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等问题仍然存在,教学计划的安排偏重于理论,而口腔医学技术恰恰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所以,一定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要让实验课占专业课总课时的60%左右,强化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现状[1]。我校于2000年9月开始招收口腔工艺专业学生,至今毕业约150余人。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工作中存在实际操作能力差,其原因是在校学习期间,理论与实践的安排不合理、实验机会少的缘故。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对本专业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

重构实践性教学体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打破学生原有期末单纯理论考试的模式,将实践能力纳入学生考核成绩的量化标准。真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缺陷。其改革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施方案、实施方法

3.1 实施方案加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实习医院联合制订实习计划。调整教学结构,增加实践性教学比重。制订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计划,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实验项目(实习占总课时的60%)。成立技能考核小组,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训实施:拟抽取实习对象(2005级口腔医学技术三年制大专生共138人),介绍实验及操作规程,并告知实际操作技能纳入期末及毕业考核成绩。

3.2 实施方法应从以下六个阶段进行实施。

3.2.1 操作技能的认识阶段

此阶段是指学生对所学操作技能知识的了解,通过讲解、示范、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对该实践操作技能的每一个环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模仿阶段是学生效仿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学生分组进行。模仿阶段可把连续的、难度较高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动作进行。例如:锤造全冠的制作。可连续分解为:石膏代型的制作;石膏阴模的形成;金属阳模的形成等环节,这些环节分节练习,由于模仿时学生要付出实际操作,学生的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紧张,害怕操作失误,因此,在模仿阶段教师要耐心指导,允许学生出现失误,以减轻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压力,给学生以自信。

练习阶段是学生领会与学习动作技能的协调阶段,能把简单的分解步骤连贯起来。从准备实验开始至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让学生亲自去做,通过反复练习,使技能操作的连贯性、协调性、正确性逐步提高,并能减少错误,对出现操作错误者及时纠正,重新操作,直至成功。

此阶段是练习阶段的延续,在练习阶段基础上进3.2.2 操作技能的模仿阶段3.2.3 操作技能的练习阶段3.2.4 操作技能的强化阶段

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操作达到正确、敏捷、灵活、连贯,操作时感到轻松自如,学生能按操作程序及要求较好地完成操作过程。

为了加强学生对各种技能操作的掌握,在学生完成下面的2~3项技能操作后,再重复练习前一次的技能操作,以此加深印象。重复练习是各项技能操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学生考评应由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2个部分组成。制定技能考核标准,实施技能考核。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期末和毕业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实际操作的重视,真正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改革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效果

构建该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建立“理论+技能”的考试模式,将实践能力纳入学生考评量化标准[2]。其预期的效果是围绕培养目标,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探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真正3.2.5 操作技能的巩固阶段3.2.6 操作技能的评价阶段

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办学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参考文献:

实践教学口腔医学 篇3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学;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

本研究遵循口腔医学的学科特点,设计了新型的模块化口腔医学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实行模块化课程设计,将与某一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学科、临床理论及临床技能训练内容整介为一个教学模块,并融合了多种教学方法。我们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口腔专业学生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现介绍如下,以为后期的口腔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实验对象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口腔专业学生。将三制学生设定为实验组,采用模块化教学法;五年制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开教学的模式。

2.实验设计

2.1教学内容的整合

对“牙齿深龋治疗”所涉及的基础学科及临床学科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合并为一个新的教学模块,实现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理论与技能的多重结合。教学团队中相关学科教师共同参与教案设计。教案以临床病例的形式进行整合,循序渐进地将下颌第一磨牙深龋病例所涉及的不同学科知识逐一展开。教学内容涵盖了口腔基础医学部分和口腔临床医学部分,基础部分着重复习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和口腔材料学中的相关内容;临床部分则包括口腔内科学中窝洞充填及口腔修复学中嵌体修复的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

2.2教学时序的安排

该教学模块共15学时,依据临床疾病的诊疗程序与教学便利整合为3个单元,每个单元5学时(为整个半天),间隔约1周,以便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消化。第一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口腔内科学为主。第二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口腔修复学为主。第三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为深龋治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充填治疗及嵌体修复的临床并发证等。

2.3教学方法的组合

教学设计中涉及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前自学,理论授课,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网络教学等,可在小同阶段单独或组合应用。

自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但需要教师提供指导。课前一周将该教学模块的大纲提要发给学生,明确教学重点及目标,并提供参考书目、教学幻灯片、相关文献等辅助资料,要求学生就相关内容进行自学,使其建立“深龋治疗”的初步知识框架。自学过程依托了南京医科大学日腔医学院的日腔修复学和口腔内科学精品课程教学网站这一教学平台,提高了自学效率。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可系统而快捷地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实验操作能掌握基本技能,二者仍是本教学模块中主要的教学方法,小可或缺。在前两个教学单元中,教师先用患龋的离体牙进行理论讲解,再利用仿真头模的情景化教学,进行充填治疗和嵌体修复的实验操作,既节约了教学时数,又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团队协作学习是第三教学单元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小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5名学生一组,合作分工,检索文献,分析综合,最后形成小组结论;辩论则是对立双方通过搜集的论据,以辩证的思维来论证己方的合理性与他方的缺陷,以此不断加深理解,并最终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

2.4考核手段

考核在整个教学模块教学结束后进行,包括理论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理论考核主要通过试卷考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临床技能考核则是针对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问卷调查则就该课程模式与传统课程模式的优劣对比进行调查。

3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核平均成绩为97分,临床技能考核平均成绩为87分;对照组理论考核平均成绩为88分,临床技能考核平均成绩为86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有显著性,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无显著性。

问卷调查显示,85%的实验组学生喜欢模块化课程模式,认为该模式更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目的性比较明确,教学形式比较活泼,理论与实践联系较为紧密。而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的缺点是花费时间太多,干扰了技能操作训练的专注性,由于缺乏临床经历,所以无法进行深入的专业讨论。

4讨论

模块化口腔医学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4.1符合口腔医学教学规律。该教学模式以具体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步骤—探求原因、发现机制、确定解决方案及临床操作等,使知识点逐步展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

4.2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该教学模式通过引导、激励和鞭策等手段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课程开始前,提供相应的教学提纲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文献的收集整理、资料的综合归纳,以此培养学生自我更新能力;通过具体问题的提出、小组内合作与小组间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团队意识;通過考核施加一定的学习压力,强化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4.3创新教学模块设计。课程模块的设计是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对于有代表性的临床问题的选择,不同学科知识点的整合,教学模块实施的细则等,均需要学院在学期开始前进行详细而周密的规划。一般而言,对于临床常见病、重点个论,特别是合并有实验操作的具体章节,只要有显著的学科交叉特点,就符合模块化教学设计的要求。

4.4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

该模式涉及基础与临床多个学科的教学,因此需要组建由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以核心课程教师为主,进行定期的教学会议和集体备课,针对不同教学模块进行不同的教案设计,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反馈。

该课程模式的优点在于符合人类认知规律,以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促进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我们希望通过循序渐进的改革,最终达到提高教学

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节约教学资源,培养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建华,刘鹏,范伟力.五种高等医学课程基本模式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6):595-597.

实践教学口腔医学 篇4

一、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理论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概念体系, 培养理论思维的能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 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1]。《教育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 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掌握技能、技巧, 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各类型高等教育共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工程训练、实训、课程训练等[2]。医学, 特别是口腔医学在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 如何把知识运用在日后的临床操作中, 是实践教育的关键, 这也是为什么医学实习时间最长的原因。作为口腔技术专业的学生, 未来工作的场所多为义齿加工中心, 因为准入证的问题, 很少有从事口腔临床工作的机会。这一性质和现状, 决定了该专业同学学习的热情和动机不高。本课程教学中传统的纯理论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不同形式实践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 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实践教学的特点和体会

通过对高职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教学内涵分析, 可以归纳出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1) 主体性, (2) 场景性, (3) 综合性, (4) 开放性[3]。根据笔者教学经验, 通过把全方位多形式的实践教学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教学效果。 (1) 主体性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对于技能掌握都是以自己参与为前提。医学类学习动机及兴趣是学生探究医学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医学的学习过程相对枯燥无味, 只有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 还可以进行病例导入式教学, 把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结合, 更有利于理解。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实训基地———附属义齿加工中心和临床实训基地———附属口腔医院, 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 增强主动性,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2) 场景性。实践教学模拟或贴近日后的工作场所, 才能和以后的岗位“零距离”。高职院校按照自身定位创建特色, 本学校依托附属义齿加工中心和附属口腔医院这两个实训平台, 在日常教学中, 带领学生参观义齿加工中心了解义齿加工过程中的相关的预防问题。参观附属口腔医院了解院内感染控制、牙科设备消毒、临床废物处理、临床见习窝沟封闭、氟化物防龋、牙周菌斑控制的机械性措施。场景接触,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是将校内所学的理论和技能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 (3) 综合性。医学是全面的学科, 就像看病一样, 不能“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作为以培养技师为目的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 除了修复相关主干课程外, 全面了解和掌握口腔相关知识, 是塑造合格技师的必备条件。同时只有综合地、全面地授课教学, 才能培养综合的、全面的人才, 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过程中, 除了了解义齿加工过程中相关的预防知识外, 也让学生在实验室操作中了解龋病预防、牙周病预防的知识, 增加授课知识的全面性。 (4) 开放性。实践教学必须向行业、向社会开放。2012—2013第二学期中, 苏州姑苏区开展儿童口腔幸福工程, 即适龄儿童窝沟封闭活动。作为参加的专业机构, 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活动现场参观, 并有同学作为志愿者参加, 如帮助医生做检查记录、椅旁四手操作等, 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为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促进作用。教师也会带领学生参与附属口腔医院每年的“9.20爱牙日”活动, 学生作为志愿者, 为大家提供口腔卫生宣教, 把课堂学到的内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实践教学中的制约因素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 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是在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学生自主性不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本质上没有摆脱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 大部分还是以“填鸭式”教育为主, 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的能力比较差;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中落后的理念也影响教学的发展;教学条件相对不足;部分高职院校自身教学设施相对落后, 经费不足, 不能及时改善教学硬件条件, 特别是实验室器材和实训基地设备等, 严重阻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20) 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点, 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有了突破性发展,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但是在双证书 (学历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 和就业率等因素的驱动下, 还是以分数高低区分学生好坏, 教学高低, 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等工作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过硬、技能操作熟练的人才, 是目前教育的目标和重点。实践教育意在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 达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在目前大力倡导“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办学理念的当下, 只有加强实践教学, 并提供多形式全方位的实践教学, 才能达到与企业无缝对接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 这就要求我们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加强质量教学工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加强质量教学监控等方面着手[4], 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 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摘要: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预防口腔医学教学存在难点, 传统纯理论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内容相对枯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教学过程中配合多形式实践教学, 如参观附属义齿加工中心、见习附属口腔医院、参与社区活动、作为志愿者参加各类医学类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同时理论联系实际, 巩固了理论知识。教师在医学类教学过程中, 应以多形式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育,预防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

参考文献

[1]于恒, 张幼琴, 王惠丽.浅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实验室科学, 2006 (4) :125-126.

[2]周建平.大学实验教学的变革:情景学习理论的视角[J].高教探索, 2009 (4) :20-23.

[3]胡飞琴.构建能力本位的高职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教学体系[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166-168.

《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5

【关键词】口腔医学;实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中国分类号】R78-4【文献表示吗】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16-01

专科层次口腔医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更明确地说就是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人才。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口腔专业实用型人才紧缺,居民口腔疾病及卫生保健状况令人堪忧。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就必须把口腔医学教育与农村牙病防治结合起来,增强课程内容对岗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走出一条学与用密切结合的一体化教改之路。

1 增强防病意识的教育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医疗方针。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目前卫生行业普遍重治轻防,学生学习的热点也在治疗技术和手段[1]。为改变现状,我们让学生参与调查,让他们了解农村居民口腔疾病现状、卫生保健状况及人才紧缺情况,同时让他们明白预防口腔医学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特别在我国人口众多,口腔专科医生又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实现“人人享有口腔保健”的目标,只通过单纯治疗根本无法解决人群中的口腔健康问题,只有建立科学普及的全民预防网络体系,人人重视预防保健,才有可能改善我国口腔常见病居高不下的现状。通过防病意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鼓励他们毕业后投身预防口腔医学专业,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2 改革教学模式

在预防口腔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启发学生进入创造角色,在預防口腔医学领域中主动去发现新理念,树立预防为主新观念,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其时间安排和活动内容如下:第一学年是搞社会调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知识,调查当地口腔卫生资源及居民口腔卫生健康状况,使学生了解自然人群口腔疾病的消长情况及趋势,丰富感性认识。第二学年是结合学习口腔流行病学及有关专业课知识,安排学生到中小学、大中专院校等进行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第三学年是毕业实习,进行常见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通过以上实践,强化了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预防保健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 强化实践教学改革

3.1 抓好口腔健康教育的训练。实验教学不能仅仅以验证教材的理论知识为最终目的,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是了解疾病患病现状的基本方法,是口腔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预防口腔医学教学的重点之一[2]。我们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相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基本的口腔流行病学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教师首先参照全国口腔健康抽样调查的标准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然后将学生分组,运用我国口腔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表格设计和记录方法,让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口腔健康状况,学会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经过实践性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口腔常见病的发病状况,加深了对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认识,为他们今后的临床科研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2 撰写科普文章。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多为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感觉枯燥,同时,如果仅仅满足于理论的掌握而不对学生进行宣教能力的培养,学生就无法因地制宜地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宣教,在今后的工作中就不可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3]。为此,我们采取了让学生撰写“科普文章”的教学方法。老师讲解科普文章的撰写方法,并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作提纲式的指导,学生自己选题、自己查阅资料、自己编写,高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使他们获得了更多口腔健康相关的知识,为今后宣教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3 走出教室,进入社区。在教室模拟训练的基础上,我们以每年全国“爱牙日”宣传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入社区,与口腔专家一起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有效刷牙指导、宣传等)及义诊活动[1]。置身现场,活学活用,学生可以看到平时在医院里比较少见的疾病,通过专家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对学过的各专业知识进行一次知识大融合,能体会到许多书本上难以得到的启迪,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增强了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直接了解社会,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

4 结语

总之,在预防口腔医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新观念,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新一代口腔医生既掌握解决患者口腔疾患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较强的口腔疾病预防意识和医患沟通技巧,能对患者及人群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指导具体的干预措施[2],以期使农村牙病防治工作得到较好改善。

参考文献

[1]卢友光,苏建新,苏柏华.预防口腔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50-52 .

[2]哈丽娅,玛依努尔 买合苏提,马军.《口腔预防医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6):775-776.

实践教学口腔医学 篇6

填鸭式教学方式是传统口腔医学教学中的主要模式, 即学生接受教师灌输的模式。由于只是讲述理论知识, 并不能与临床教学相契合, 所以学生学起来感觉非常无味, 很多知识点无法理解和吃透。该种模式下虽然师生都为完成教学目标尽了最大的努力, 不过成效与努力并不成正比。学生长时间处于死背知识点的状态, 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

当今社会需要的口腔医生是要求他们有娴熟的技能和快速更新知识的能力, 且与当前的医学技术相适应。然而口腔学科本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学科, 其中包括牙科、口腔修复学等知识。传统的口腔医学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显然已经不能与当今的医学教学相适应。而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而是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角, 教师不再是灌输知识, 而是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 采用比喻、质疑、对比等多种启发方法, 改变以往沉闷的教学氛围, 使师生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 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口腔修复学是口腔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它是一门研究口腔以及颌面部的各种畸形的病理、病因、诊断、预防等的口腔临床医学学科。本文主要是以口腔修复学为例, 来研究启发式教学法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运用。由于该课程涉及多个应用学科和基础学科, 所以大量知识汇集到该学科, 使学生面临较大的课业负担。为了改变该局面采用了三种启发式教学法。

(一) 用比喻启发法, 变抽象为生动

在口腔修复教材的第一章节就将大量抽象型概念呈现给学生, 这对学生展开本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假若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就会阻碍本课程的学习。这些概念具有抽象性, 导致学生想要吃透这些概念非常艰难, 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甚至有的学生会对概念产生畏惧感, 这不利于学生掌握概念。将比喻启发法运用到概念教学中, 会将抽象概念变成详细、生动的概念, 即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 例如, 将“固定桥”比喻为“大桥”, 将“冠修复体”比喻成头上戴的“帽子”, 将“种植修复”比喻成“拧螺丝钉”等, 通过这样的比喻不但能够加深学生理解概念的程度, 还能够将学生的畏学心理扼杀在摇篮里, 同时引发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 使其能轻松地展开该课程的学习。

(二) 用质疑启发法, 引导探索

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 根据所学内容的教学状况, 采用质疑法可以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留疑问、设悬念, 吸引学生一探究竟, 将学生引入到追寻真理的教学活动中, 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知识难点。这样不但培育了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而且提升了教学效率。例如, 教师在教授“设计下前牙的牙体缺损修复方案”这节课时, 采用质疑启发法, 教师先问“有几种下牙前牙的牙体缺损”, 然后再提问“这些种缺损是以怎样的方式排列的”, 疑问提出后, 学生带着疑问就会产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的兴趣。

(三) 用对比启发法, 提升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

口腔修复教材中, 有部分章节涉及很多相同的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时, 对各个章节中具有共性的内容, 每到一个章节都要讲一遍, 学生感到沉闷、枯燥和倦怠。假设能简化共性内容, 将特殊问题突显出来, 不但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又能吃透知识。将对比启发法引入到此类课程中, 就可以突出重点知识。例如, 在讲授“模型设计”这节课时, 可以将全冠、部分冠、宜嵌体和嵌体等固定义齿和固定修复的就位道展开对比, 也可以对比活动义齿的就位道,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全方位地掌握就位道的含义, 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还会总结出其他章节有共性的内容, 不但简化了内容, 还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 在口腔医学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有利于将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上解脱出来,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值得在口腔医学教学中广泛推广。

摘要: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对改善口腔专业学生的厌学心理有重要作用。首先阐述了传统口腔医学教学的现状, 然后以口腔修复学为例, 运用比喻启发法、质疑启发法和对比启发法三种策略, 证实了在口腔医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学,启发式教学法,牙体解剖

参考文献

实践教学口腔医学 篇7

1 明确教学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改革,特别是教考分离测评方法的实行,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员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变得日益重要。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确立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理论和操作相结合、全面和重点相结合、教材和进展相结合。为了符合以上要求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提高理论课与见习比例,增加实验课和临床见习训练课时数;利用头颅仿真模型,模拟临床操作;增加病例分析,培养综合能力;举办学术讲座,注意知识更新;进行双语教学,与国际接轨;更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学生经过系统而全面的学习,最终是要面对患者,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治。因此,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技能是我们教学的指导原则。首先我们以国家统编教材《儿童口腔医学》为主,以我科主编的《临床儿童口腔医学》和《儿童口腔科诊疗必修技术》为参考书系统的讲授儿童口腔理论,巩固基础知识,纠正错误、过时的观点,扩大知识面,使学生掌握新理论、新进展。而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获国家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优秀多媒体课件《口腔内科学》为平台,向学生展示正规的临床疾病诊治方法,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及正规操作意识。理论学习中大课不仅讲授书本知识,而且教员在讲课的同时以病人或医生身份讲授临床的典型病例。如在儿童牙体牙髓疾病学习中,为了使学生明显感知乳牙及年轻恒牙与成人牙齿治疗的不同,我科购买和自制了一些教学模型,使抽象的临床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此外在牙体洞型制备、根管治疗、牙齿壳冠修复操作学习中,制作离体牙口内模型,放置于头颅仿真模型中,教导学生在患儿口腔内操作,使理论更加接近实际。另一方面,加大临床前综合训练,通过病历书写、病例讨论、模拟诊疗、病例综合面试教学等临床前综合训练,形成了“理论课-实验课-模拟诊疗-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尽快地完成从理论到临床、从面对书本到患者的过渡,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形成。

3 教学方法的改进

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常存在某些知识和技能的缺陷: 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离,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在临床接诊患儿时对复杂病例的诊断、治疗缺乏清晰的思路; 不能对正确治疗操作的要求和要点时刻铭记,引起治疗并发症和失败发生率较高。针对以上问题首先我们在学习以往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成立了以科主任负责、国内著名专家把关、有国外留学经验的科室骨干带头、由年富力强的专业医生主管的教学团队,制定一套严密的教学计划。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参与程度越高,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越好。在课堂讲解中,我们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和理论,而是教他们如何理解、如何运用。因此我们在传统大课讲授过程中实践形象教学法。比如在《儿童牙齿外伤》课程中,针对学生易对各类牙齿外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混淆,我们采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展示,临床病例讨论,让学生去想象和理解不同程度的牙齿外伤。牙齿震荡可以简单理解为“松动的牙齿”,是牙周支持组织的轻微损伤,采用的治疗方法是针对受损组织的恢复。牙齿折断可以形象的比喻为“折裂的牙齿”,主要是牙体组织和牙髓组织的创伤,采用的治疗方法是牙齿形态和功能的恢复。牙齿脱位可以想象为“移动的牙齿”,是牙周支持组织的严重损伤,其治疗方法是恢复并保持牙齿的正确位置。

为了使学生能把具有共性的理论知识与个性化的症状结合起来,做出诊断和处理,我们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采取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在充分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提出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办法,并展开讨论,再由教师进行重点讲评。问题是激发学习热情、推动学习的动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通过把他们引入各种临床诊疗的情境中,使他们处于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思维活动状态,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教师、同学及与患者的交往活动。比如我们在《乳牙外伤》理论学习前,提出有关“乳牙的治疗原则”等问题,学生通过资料检索收集乳牙外伤后对恒牙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并发症,教员通过总结和补充,并进一步提出如何避免这些后遗症,学生通过讨论,教员通过分析,最后阐明乳牙外伤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学生通过综合应用,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强化,更重要的是逐步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临床思维分析方法,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口腔医学本科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初次接诊患儿时普遍感到紧张,原因在于医患交流方面缺乏训练,沟通能力较差,面对病情各异的患儿和其家长,缺乏足够的信心,不知应该如何交谈,感到束手无策,导致最终获取的有用信息较少、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很难与具有思想和感情的患儿在良性互动中完成诊疗任务。因此我们在儿童诊疗行为诱导课程讲授了缓解患儿恐惧心理的一些诱导方法,在见习课中增加了与临床就诊患儿沟通的一些训练,针对不同情况或采用儿童性语言交流技巧,或采用心理诱导方法,或采用行为诱导、镇静、基础麻醉等方法,由老师亲身示范和耐心讲解。学生在以后的实习和工作中均感受益匪浅。

在儿童口腔疾病的诊疗内容全部讲授完毕后,进行模拟诊疗教学。此时学生已经对儿童口腔常见的疾病如牙体牙髓疾病、儿童牙齿外伤、咬合异常及错合畸形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模拟诊疗教学是经过精心设计,通过教员对临床患者就诊时实际情况的模拟,并用数码相片及X线片再现其阳性体征,引导学生进行诊疗活动。学生通过与患者沟通、采集病史、拟采用的检查方法和手段、初步诊断、制订治疗计划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综合素质,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

4 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教学手段是形式,是服务于内容和目的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我院投入了大量的教学经费,建设了多媒体实验课教室和头颅仿真模型教学室。我们根据儿童口腔学的课程特点和要求,制作了全套电子教案,对本科课程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同时,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ant Instruction ,CAI) 课件,如窝洞制备模拟训练、儿童口腔疾病专家诊断系统等。同时,我们还制作了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口腔内科学-儿童口腔医学》,并在校园网运行。学生课后通过网络可以学习理论知识和远程提问,教员对学生进行远程答疑和会诊,收到了良好效果。此外在见习课中利用头颅仿真模型进行口内橡皮障的安放,乳牙窝洞的制备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操作技巧。这些教学手段的充分应用实践证明:它们形象直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形式多样,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信息丰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交互性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目前,以双语教学为目标的医学课程体系改革正在全国的医学院校中推行,国家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以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双语教学在开始实施阶段,必然要面临学生理解困难、课堂教学进度慢的问题,我们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多媒体课件中的图表和文字英语化,课前预习医学专业词汇的中英文对照版讲义,由博士学位以上并且有出国经历的教员在选定的课程中讲授,这些方法可以把医学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直观化,创造了良好的专业英语学习氛围,为学生在以后的科研和临床工作中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打下了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改革,特别是口腔专科医师制度的建立,对本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变得日益重要。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确立了以临床为中心、着重培养理论知识和专业素质两个方面,按照理论和操作相结合、全面和重点相结合、教材和进展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一些教学实践和摸索,并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期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前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钱飚,黄雪飞.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的管理制度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9):593-595.

[2]轩昆,杨富生.儿童口腔科进修医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6):683-685.

[3]王捍国,赵守亮.采用“四结合”教学法进行牙体牙髓病学实验课教学[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0):1242-1243.

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探索 篇8

医学英语教学已经在不少医学院校广泛开展, 也是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教材的使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无法满足现实需求。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克服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法的弊端, 本研究试图探析任务型教学法在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目的是为了提高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质量。

二、文献回顾

由交际教学法发展而来的任务型教学法, 在班加罗尔实验的基础上, 在印度由珀拉胡于1983年首次提出。像其他语言教学法一样, 任型教学法也有其理论基础, 比如发现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等。Nunan and Keobke (1995)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了任务难度问题, 探讨了学习者对任务难度的观点和导致问题的原因, 香港城市大学35名一年级学生完成了一系列任务难度的检查及其对任务难度产生的因素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任务难度的认识及其在任务中由成功的言行所衡量的实际困难是低的, 缺乏对任务类型的熟悉、学生对任务目的混淆、及文化知识是由学生识别的任务难度的主要因素。Willis (1996) 将任务分为六类:听力, 顺序和分类, 比较, 问题的解决, 分享个人经验, 创造的任务。

吴旭东 (1997) 探究了外语学习任务难易度原则的理论框架, 五阶层复杂度来衡量任务难易度, “更易”条件是由最简单的衡量, “更难”的条件是由最“难”的衡量, 在两极中间的任务随着难度增加, 取决于任务遇到“更难”条件的因素。赵守亮, 王光华, 王胜朝, 等 (2003) 从教学过程中探讨了多种口腔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口腔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 专业英语阅读和翻译的不断强化, 与口腔英语相关的专题讲座, 口腔专业英语病例答辩考核, 丰富完善了现有基础上的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汪慧 (2011) 通过问卷调查, 访谈, 观察探讨了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问题, 35位大学英语老师完成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144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完成了另一个问卷调查, 根据数据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 大部分老师不太了解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知识;第二, 在大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有难度;第三, 评价简单且不能满足期望;研究结果还表明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但无法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孙健, 陈惠, 徐维宁, 等 (2014) 针对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入手探讨了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刘跃良 (2015) 针对目前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和问题, 以语域理论为指导, 探究了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结合实例探析了语域理论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三、任务设计

Ellis (2006) 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法模式包括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任务前是师生可以在任务开始前进行的各种活动, 比如是否给学生时间实施任务。任务中主要是任务本身并且提供一些教学选择, 包括是否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任务。任务后包括紧随其后的任务实施过程, 它包括重复表演, 回顾任务, 及聚焦于形式。本研究中的任务设计将遵循Ellis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法模式。

任务前:上课开始, 老师检查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 课前预习任务是搜查关于The development and component of the tooth (单词、短语、图片, 视频等) 的相关知识。检查完课前任务后, 老师通过一段关于牙齿构成的英文视频简要介绍话题The development and component of the tooth.

看完视频后老师鼓励学生回忆之前所经历过的和电影中看到过的关于牙齿的场景。这一阶段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回忆先前知识和经验完成任务, 老师将学生说出的相关单词和短语写在黑板上, 比如teeth, enamel, mouth, dentine, pain, patients, doctor, nurse, machine, and so forth.还有少部分学生用英语讲述了自己看牙医的经历。师生共同将这些词分类。

任务环

任务:老师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任务是阅读讨论The development and component of the tooth并回答以下问题:what is the component of a tooth?学生在小组内用英语讨论并回答问题, 老师在教师走动, 必要时提供帮助, 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查词典, 有的学生在讲英语时感到紧张。老师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

计划:每个小组都计划在全班进行任务结果的报告,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报告内容, 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 老师在教师来回走动, 必要时帮助学生。

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报告任务结果, 组内成员可以补充, 其他同学认真听, 老师在报告结束后进行积极的评价并纠正错误。

任务后:老师就每个小组的报告进行了积极的评价总结, 主要归纳为:A tooth is composed of enamel, dentine, cementum, and a dental pulp.在黑板上列出重点词和短语并对其进行分类。同时鼓励每组就课文、黑板上、和自己脑海中的相关知识进行一个关于牙科医生和病人在门诊的英文会话。而且, 布置下节课的任务, 搜查关于“Lesson 2 The Dentition and Occlusion”的相关知识。

四、结束语

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是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在医学院校广泛开展。综上所述, 任务型教学法在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 既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 又满足了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需求。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教材的选择比较单一。建议未来的研究加强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 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设置及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等。

参考文献

[1]Nunan, D., &Keobke, K.Task Difficulty from the Learners Perspective:Perceptions and Reality[J].Hong Ko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1995, 18:1-12.

[2]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 1996.

[3]吴旭东.外语学习任务难易度确定原则[J].现代外语 (季刊) , 1997, 77 (3) :33-43.

[4]Ellis, R.Task-based Researches and Language Pedagogy[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00, 4:193-220.

[5]赵守亮, 王光华, 王胜朝, 等.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初探[J].口腔医学教育, 2003, 13 (4) :227-228.

[6]欧阳喈.口腔医学专业英语[M].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3:1-7.

[7]Ellis, R.The Methodology of Task-based Teaching[J].Asian EFL Journal.2006, 8 (3) :19-45.

[8]汪慧.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 2011.

[9]孙健, 陈惠, 徐维宁, 等.口腔医学院校开设口腔职业英语课程的尝试与思考[J].上海口腔医学, 2014, 23 (4) :505-507.

实践教学口腔医学 篇9

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及软组织上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的总称[1]。口腔黏膜病在口腔医学专科教学中属口腔内科学部分, 理论课12学时, 实践课2学时, 实习课4学时。它在口腔内科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小, 却是口腔内科教学中的难点。

1 口腔黏膜病特点

1.1 口腔黏膜病病种多, 病损形态复杂

相对龋病、根尖周病来说, 口腔黏膜病病种多, 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病损形态易混淆, 有主要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疾病, 有口腔黏膜病同时伴有全身表现, 有全身性、系统性疾病通过口腔表现等。有些口腔黏膜病与皮肤病关系密切, 这些疾病种类众多、形态各异, 与内科学、皮肤病学、传染病学等联系较密切, 学生很难掌握。

1.2 口腔黏膜病不易作出明确诊断

疾病诊断除了对比临床表现外, 还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 甚至进行诊断性治疗。如口腔黏膜白斑的诊断就分为3个阶段, 根据临床表现口腔黏膜白色斑块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时, 就可以作出临时性白斑诊断, 如果去除刺激因素3个月后病损仍然存在, 可以诊断为白斑。但这仅是临床性诊断, 要确诊还需要进行组织学活检。

1.3 口腔黏膜病治疗复杂, 治疗药物较多

有些口腔黏膜病病因明确, 如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病毒治疗配合局部治疗;有些口腔黏膜病虽为同一病名, 但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 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有的病人需要使用免疫增强剂治疗, 有的病人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些口腔黏膜病病因复杂, 需要局部疾病全身治疗, 如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学生想要掌握诊治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方法, 必须综合运用各科知识。

2 口腔黏膜病学教学现状

口腔黏膜病共有十大类80多种, 知识容量大, 很难记忆。传统理论课教学使用粉笔、挂图、投影仪等辅助教学, 教师在讲授时往往只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 授课内容较抽象, 学生印象不深[2]。针对口腔黏膜病自身特点, 让学生在12学时内掌握这么多内容很难实现, 加之口腔医学专科学生在校时间仅3年, 学生实习医院或诊所没有专门的口腔黏膜病科, 致使实际运用能力不强。考虑以上因素, 我们对口腔黏膜病学教学进行改革。

3 口腔黏膜病学教学改革措施

3.1 按照学习要求学习

按照口腔黏膜病学习要求, 把口腔黏膜病分为会诊会治、会诊会转诊两大类, 重点讲授常见病, 如复发性口疮、创伤性溃疡、单纯疱疹性口炎等, 而天疱疮、白斑、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等少见病只要求学生会初步诊断即可。学生按照学习要求有所侧重地学习, 重点学习会诊会治类疾病。

3.2 以口腔黏膜病临床常见症状分类学习内容

改变原有口腔黏膜病学教材中按口腔黏膜病病因分类的课程编排方法, 以临床主要表现编排课程。例如:病人主要因口腔黏膜出现溃疡而就诊, 按溃疡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 如果溃疡是典型的“红、黄、凹、痛”症状伴有复发史并无全身其他症状, 就可以诊断为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如果溃疡呈多而小散在且有复发史, 可以诊断为疱疹样阿弗他溃疡;如果出现溃疡前伴有水疱史并有全身发热症状, 结合病人年龄 (在2~6岁) 可以诊断为口腔黏膜的单纯疱疹;如果出现溃疡前有外伤病史可诊断为创伤性溃疡;如果溃疡大而深, 呈潜掘状, 基底较硬, 就可怀疑为癌性溃疡。又如唇部肿胀可能为慢性非特异性唇炎、腺性唇炎、肉牙肿性唇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这种课程编排方法便于学生按口腔黏膜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掌握疾病特点, 与临床病症诊断规律相符, 能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养成临床思维习惯。

3.3 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后的口腔黏膜病学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精品课程学习、实训、见习、实习、网络答疑相结合的立体开放式教学模式。这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而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 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理论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方法, 在课件中增加临床病例, 把病人临床表现、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动态地呈现给学生, 使教学内容丰富、真实、生动, 让学生对口腔黏膜病形成直观认识, 从而加深记忆和理解。在学生自学过程中, 要求他们参考一些精品课程, 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群与教师或同学交流。

理论内容让学生自学, 节省下的学时可用于实训、见习, 从而增加学生口腔黏膜病临床学习时间。由于口腔黏膜病门诊量不大, 实习、见习又分批进行, 致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见的病例较少, 同时先看病人, 然后教师提问, 最后写治疗处方的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在学生实习前梳理口腔黏膜病特点, 分析病理变化, 整合知识, 让学生以医生角色与病人沟通, 可以使学生对疾病形成确切、全面、细致的认识[4]。另外,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将遇到的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各种辅助检查、实验性治疗结果上传网络进行远程讨论, 共同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以提高诊治水平。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把毕业后的教育纳入在校学习中, 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灵活性。

口腔黏膜病学教学改革正在进行, 今后仍需不断总结经验, 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口腔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秉琦.口腔黏膜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戴青, 刘萍.口腔黏膜病教学初探[J].北京口腔医学, 2005, 13 (3) :193~195.

[3]王锐, 安晶涛, 刘英群, 等.多媒体技术在《儿童口腔黏膜病》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7, 21 (6) :493~495.

实践教学口腔医学 篇10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 学生 厌学 教学模式

学生厌学问题在各学校各专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是学校,教师,家长乃至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通过对目前口腔医学技术学生的厌学现状,主要原因和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厌学比例高,厌学具有普遍性,课堂教学效果差是导致厌学主要外因之一,通过实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级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共108人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个班,口腔医学技术11班、口腔医学技术12班,并随机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两组学生年龄、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问卷调查及访谈

设计“高职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对108名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和4名相关专业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职学生的厌学现状和原因。

2.2 针对厌学的主要原因,提出改革方法

此次调查显示,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差是导致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口腔医学技术学生的特点,笔者进行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具体内容参见表1,并以《固定义齿工艺技术》为试点,观察其改革的效果。

2.3 改革效果评价

2.3.1 学生问卷评价

设置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实验班学生教学改革效果,设置“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2.3.2 理论测试与技能考核评价

课程结束后,用相同的试题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并统计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有无差异。整个过程做到统一出题,统一监考,统一评分,统一阅卷,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3 结果

3.1 口腔医学技术厌学现状与表现调查结果见表2

3.3 学生问卷评价结果

对实验班学生发放改革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显示非常满意者21人,占42%,满意者18人,占36%,满意率为78%。

3.4 理论测试和操作考试成绩结果

其中实验班理论测试平均成绩为85. 33分,操作考核为93. 56分。而对照班学生理论测试平均成绩为79.65分,操作考核为85.77分。

4 讨论

4.1 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厌学现状、表现和原因分析

依据此次调查研究及问卷分析,说明目前口腔医学技术方面学生厌学的比例偏高。本次共发放学生问卷108份,教师问卷4份,全部回收,有效回收率100%。统计结果见表2与表3,有表2可知学生厌学者有62人,占57.4%。经常厌学者有39人,占36.1%。中度以上厌学者为58人,占53.6%。厌学时玩手机的有73人,占厌学总人数的67.6%。依据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厌学的比例很高,而且具有普遍性,厌学主要表现是玩手机。这与王美芹[1]、郑艳玲[2]、汤洪俊[3]、王爱琴[4]、王志堂[5]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引起厌学的外因中课堂教学效果差位居第一位,这也充分说明课堂教学方式是引起厌学出现的主要外因之一。

4.2 实施“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目前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厌学调查的原因,笔者在《固定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试验。改革的思路为:①在实践中穿插理论的指导,让学生自己探索口腔的理论。而不是以前的先学习理论后开展实验。②积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发现新方法,创造新方法。③实施产学研相结合,让学生去义齿加工厂见习、实习。让学生熟知义齿生产的整个流程,体验义齿加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而不能像传统模式教学,先学完理论,再统一去见习实习。④教学模式是边做边学,在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操作,反复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固定义齿工艺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共计120学时,改革前理论70学时,实践50学时,理论与实践7∶5,改革后理论20学时,理实一体化课100学时,占总计划的83%。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对“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改革非常满意者57人,占52.7%。满意者41人,占37.9%。满意率为90.6%。通过对教师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结果一致认为,实验班学生上课好于对照班。事实证明实施“产学研”教学模式改革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关芹,马晓凤.高职生厌学现象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131-132.

[2]郑艳玲.高职院校学生的厌学心理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3(17):146-147.

[3]汤洪俊.高职院校大学生厌学心理问题探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报,2011,24(05):62-63.

[4]王爱琴.关于大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3):9.

实践教学口腔医学 篇1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广州医学院口腔专业本科生, 其中2003级 (30人) 没有进行双语教学, 2004级 (31人) 进行口腔医学修复专业双语教学, 2005级 (32人) 采取PBL教学模式进行口腔医学修复专业双语教学。

1.2 方法

(1) 选取口腔医学修复专业课中的种植义齿、覆盖义齿章节作为双语教学内容。

(2) 2003级口腔医学修复专业学生采取中文教学授课模式;2004级采取“英语口语讲授配合中英文幻灯”的方式, 以教师讲授为主, 即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2005级采取PBL教学模式, 在课程开始前先由带课教师将有关问题交给学生, 学生分组进行相关治疗的查找和讨论。授课时带课教师采用英文多媒体, 以中英文结合的方式总结全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引导学生今后学习的方向。

(3) 授课结束后以综述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提交给带课教师, 教师对综述进行评估。

1.3 综述评估标准

优秀:引文70%为2年内文献, 其中英文文献占50%以上, 能反映该领域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思想;良好:引文50%为2年内文献, 其中英文文献占30%以上, 能部分反映该领域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及格:引文30%为2年内文献, 几乎全部为中文文献, 能反映该领域国内较先进的技术和思想;不及格:引文陈旧、凌乱, 几乎不能反映该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思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资料经正态性检验后,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 用LSD-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见表1)

注:*P1 (03级/04级) <0.05;*P2 (03级/04级) <0.05;*P3 (03级/04级) <0.05;**P1 (04级/05级) <0.05;**P2 (04级/05级) <0.05;**P3 (04级/05级) <0.05 (P1为优秀;P2为良好;P3为总及格)

研究结果表明, 进行双语教学, 可以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而将PBL教学模式运用于双语教学, 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所学内容的同时, 更好地运用英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所以在双语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3 讨论

用双语授课只是手段, 不是目的,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2]。双语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入国外先进的学科思想和新颖的课程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使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3]。所以, 开展双语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口腔专业知识外, 也锻炼了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使学生学习的英语能够真正为其所用, 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要及国际交流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虽然目前国内许多口腔医学院校都开展了双语教学, 但口腔医学双语教学还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这主要包括: (1) 师资力量匮乏。双语教师是指那些能熟练运用2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员, 特指能用一门外语教授一门非语言课程的教师。双语教师不仅要精通学科内容, 而且必须具备充分的语言水准, 保证能在任何时候用目的语授课[4]。但现在许多教师虽然对专业医学知识掌握得相当牢固, 但无论是在日常英语的听说上, 还是在本专业英文的造诣上都不够, 导致了教师缺乏用英语讲好课的信心, 课堂气氛不活跃; (2) 缺乏规范、统一的双语教材。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双语教材, 大多数医学院校或采用国外原版教材, 或自编教材, 但都有不足。国外原版教材相对比较规范, 内容连贯, 信息量大, 语言生动, 有助于学生领略原汁原味的专业理论体系、认知过程及思维方法, 有利于接受新思想、新概念和规范的专业英语。但原版教材与国内课程或教学大纲不能完全衔接, 部分内容讲解得过于繁杂, 某些正常数据与国内有很大差距[5]。自编教材一般是参考国外原版教材及专业资料, 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行编写。其针对性较强, 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专业知识, 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但自编教材系统性不强, 不够规范, 不利于双语教学的开展; (3)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水平高的学生容易适应英语授课, 学习积极性高, 对教师的期望值也高, 而水平低的学生可能会对英语授课产生排斥心理; (4) 教学方法和手段尚没有形成固定、有效的模式。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应该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分配使用2种语言的授课时间, 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也一直是困扰着双语教师开展教学的问题; (5) 教学效果难以有效评估和监控。没有科学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很难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无法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整改, 很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 许多院校主要借助于现有的单语教学评价指标, 或者是以查代评、以考代评, 评价的科学性不够。学校不能及时了解双语课程的实施情况, 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 进而影响了学校双语教学的推广进程。

为了加快双语教学普及速度, 培养新世纪高水平的医学创新人才, 我们针对当前双语教学存在的重重困难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其中包括: (1) 要求所有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除专业功底好之外, 必须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 而且视野开阔。在正式开展双语教学前, 需经过集体备课, 多次试讲, 保证双语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2) 自编教材针对性较强, 但系统性不够、欠规范, 原版英语教材相对规范, 信息量大, 但与国内课程或教学大纲不能完全衔接, 针对此问题可以采取自编教材与原版教材相结合的方式; (3) 进行双语教学前要求全体学生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并已接受口腔专业英语的学习。

最主要的是在双语教学实践中, 我们摒弃了原有的教师讲课为主、学生接受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 采用学生和教师互动的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具有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提问, 并主动提出问题, 请学生回答,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 引出口腔医学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 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英语思维并对口腔医学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从而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加强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沈建新, 王海燕, 王海江.PBL:一种新型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 2001, 22 (2) :36~38.

[2]郭安林, 章晓中, 李艳梅, 等.主讲教师谈双语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4) :41~44.

[3]李俊伟.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4 (3) :142~151.

[4]赵正堂.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2) :223~224.

上一篇:预制混凝土体系下一篇:建筑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