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医学教学

2024-09-17

跨专业医学教学(通用5篇)

跨专业医学教学 篇1

在医学界, 跨专业式教育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IPE) 是指让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专业的人在一起相互学习, 以达到增进合作、提高医疗质量的一种教育学方法。它是继实践式教学 (Practice-based learning) 、启发式教学 (Stimulated learning) 、问题向导式教学 (Problem-based learning) 等, 又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的教学方式。IPE有着它特定的应用前景及意义, 但同时也有着实施上的困难和阻力。

一、IPE的背景

尽管旧时的医学理念已经让不同专业间有着一定程度的交流, 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 跨专业式教育 (IPE) 才第一次在英国被正式提出、设计以及实施。到上个世纪末, 随着各大医院以及社区医疗服务的分工越来越细, 医务人员向各自专科方向发展, 具备的技能也越发专业化, 而各专业间的交流联络却明显减少, 从而容易出现因考虑及处理不周而影响医疗质量, 严重者可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 医学生也会因为专业选择问题在学习阶段即产生明显的倾向性。因此, 如何通过教育提高各专业间的相互认识, 成功达成各专业间的合作交流, 以最终提高医疗质量及水平, 成为一个需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世界卫生组织 (WHO) 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声明, 提出应该让医学生学会专业间相互学习与合作, 就能有利于将来在实践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多专业合作的优势。

随着许多国家以及医学院的支持和研究, IPE从最初的小型试验点逐渐扩大规模, 在最近的30余年里, IPE已经得到了相当的肯定。有些国家, 如英国已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多专业间的合作交流, 促进跨专业式教育。在1984年, WHO呼吁推进IPE工作以后, IPE也冲破了国界。2009年, WHO建立医疗健康专业全球互联网, 以求通过这个网络平台, 更大程度地促进多专业间的交流, 加快促进全球健康的进程。并且, 近年来在全球围内掀起了IPE实践的高潮, 许多个国家均开始了不同规模的IPE实践, 如, 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埃及、日本、挪威、波兰、新加坡、瑞典、泰国、美国、英国等。2011年在美国召开的有关跨专业教学策略的会议, 吸引了11个国家750名与会人员, 就IPE的准备工作、发展策略、下部构造、领导人员等各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同时也标志着IPE新世纪的到来。

二、IPE的优势与阻力

IPE存在多方面的优势, 同时也有着实施上的阻力和困难 (见下表) 。IPE可以减少交流障碍, 提高工作效率, 增进不同专业部门间的相互理解和配合, 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南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更提示了IPE有助于新观点、新思维的开发, 而与不同专业人群协同合作, 更能有效提高合作效率, 加强各科室间的联系, 促进资源开发。学生更能从团队协作中获得对复杂病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但在现有医疗体系下, 各科、各专业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运行程序, 从个人的观念态度到基金来源, 从价值观的改变到具体细则的建立, IPE的实施将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

三、IPE的实践

协同合作的成功实施有着许多关键点:各成员要有强的整体观念, 对自己的专业所能不盲目执著, 能理解尊重其他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不同专业间要共同承担预后及风险, 医疗工作是一个整体, 以患者为中心, 而不是以某一个专业为核心, 不同的专业为了共同的患者利益各献其力;清楚各专业的职责, 明确各专业的局限性, 尽可能地选择最合适的专业提供最正确的干预;协同合作中存在灵活变动性, 一切以患者利益为先, 不可推卸自己的责任, 也不可固执己见。除了个人观念外,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也是成功开展IPE的关键所在。IPE教育者需要开发新的方式方法, 引导学生从多专业合作小组中获取知识和信息。为了成功实施IPE, 其他各种教学方法均可灵活应用结合至IPE教育中去, 如, 实践式教学 (Practice-based learning) 、启发式教学 (Stimulated learning) 、问题向导式教学 (Problem-based learning) 以及以学生为向导的跨专业教学 (Student-led interprofessional learning) 等。

1.实践式教学 (Practice-based learning)

无论是实际工作中还是在高级教育体系中, 合作已成为发展的趋势。英国国家卫生局为实施多专业合作, 出台了相关政策, 要求卫生系统的成员必须经受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 以保证一定的医疗技能;联合培养及跨专业训练必须涵盖交流技巧的训练;所有医学专业需要进行跨专业的公共课程教育, 这些公共课程要涉及多个科室部门的多技能团队训练, 且不能仅局限于教堂授课, 要同时有实践课程;要专门设立训练课程以培养领导力以及多专业合作项目, 从而强调了IPE与实践相结合。

2.启发式教学 (Stimulated learning)

启发式教学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大学生及研究生教育中。运用实验室、模型、网络平台等,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增加学生对真实临床工作的自信心。有报道指出基于启发式教学基础, 学生可以获得团队协作的宝贵经验, 有效培养其领导力, 提高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在启发式教学中, 由导师带领在医疗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习, 使学生不仅了解临床工作, 并提供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 当学生进行跨专业团队工作时, 要给予一定的工作总结, 学生与导师间保持良好互动, 鼓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问题向导式教学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PBL模式的核心思想在于最大限度地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导师的指导下, 从临床出发, 由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和问题, 在自学的基础上, 加上团队协作, 带着问题进行观察、相互探讨与学习, 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鼓励学生相互协作, 与不同专业的学生交流学习, 开阔视野, 获得更多方面的信息。可见, PBL教学引导下的团队协作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其他专业的认同感, 有利于IPE的开展。

4.以学生为向导的跨专业教学 (Student-led interprofessional learning)

在以学生为向导的跨专业教学中, 并不一定需要一个专业人员当导师, 学生本身就可以充当这个角色。学生导师拥有和其他学生一样的背景和相似的经验, 从而会拥有与专业导师不一样的视角, 在团队协作中, 更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 从而起到更好的带动与推进作用。在跨专业教育中, 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让团队中的一个人去影响下一个人, 大家互相影响, 形成一个正反馈效应环, 越多的人投入其中就能获得越大的效益。

四、IPE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继续教育中的IPE是指2个或2个以上医务专业人员相互学习交流, 以促进合作, 提高医疗质量。其宗旨在于加强团队建设, 提高协作能力, 以保障医疗安全。网上在线的专业学习交流是继续教育IPE的主要平台之一。通过海报展示、演讲汇报、模拟表演等多种方式, 可评估团队的协作成果。为更好地实施继续教育的IPE, 如何设计安排课程, 如何开发利用教学工具均是需要考虑改进的环节。

五、IPE诱导下的跨专业合作医疗

南加州医科大学启动了一项基金项目, 目的在于从多个专业的学生中选拔和培养跨专业合作人才。这项计划从6所不同的医学院中选取学生, 进行2个学期的IPE教育, 学生以跨专业团队的形式分成不同的小组, 去完成一些医疗项目。调查结果显示, 当学生完成项目后, 对彼此的理解度增加, 对协作项目的满意度高, 并且减少了死板教条地宣讲, 学生能得到更多的主观能动性, 大大提高了其自身素质。另外, 在IPE理念的带领下, 跨专业合作式的大型医疗中心也已开始建立。历经3年的筹备, 拉斯维加斯在2009年8月成立了一个多机构、跨专业的大型医疗中心。他们总结了中心建立之前以及运营第一年内所遇到的各种挑战, 其中包括:协调协商合并多所机构大学;医疗中心内职务岗位的调整和明确;各协作单位区域的划分;不同机构的整合问题;合并后的培训教育规划;跨专业教育的实施等等。

在我国, 也有学者尝试着通过国际联合培养的方式建立跨学科、跨文化、跨年级的互动教学模式。总之, 尽管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阻力和困难, 其效果评价也有待更大型的对照实验证明, IPE还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也预示着未来医疗从分工细化向协同合作的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跨专业式教育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IPE) 开始得到医学界的广泛接收和认同。并且在IPE引导下, 医疗体系开始倡导多专业的协同合作。在回顾与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阐述了IPE的优势和阻力、IPE相关的实践方法以及IPE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旨在明确定义, 为推动IPE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跨专业,教育,实践,合作

参考文献

[1]Barr, H.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1966 to 1997.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London.2007, Occasional Paper No.9.

[2]Schmitt MH, Gilbert JH, Brandt BF, et al.The Coming of Age for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13, 126 (4) :284-288.

[3]Angelini DJ.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what are the key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s for the future?Journal of Perinatal&Neonatal Nursing, 2011, 25 (2) :175-179.

[4]Ker, J., Mole, L., Bradley, P..Early introduction to interprofessional learning:a simulated ward environment.Medical Education, 2003, 37 (3) :248-255.

[5]Lance Baily, Miriam Bar-on, Carolyn Yucha, etal.SixChallenges Encountered in the Opening of a Multi-Institutional, Interprofessional Simulation Center.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 2013, 9 (6) :219-223.

[6]张倩.国际联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一种跨文化、跨学科、跨年级的互动教学模式.规划教育, 2009, 1 (25) :101-104.

跨专业医学教学 篇2

【关键词】跨专业 综合实训 翻转课堂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181-02

一、研究背景

翻转课堂的思想与实践起源于美国,后被无数学者发展。直至2011年,Salman Khan在TED发表主题为《让我们用视频重造教育》的演讲,翻转课堂才为全球教育工作者熟知。与此同时,翻转课堂也成为全球教育界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随着技术与课程的高度融合,国内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也趋于白热化,学者们在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对于实训课程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还鲜见。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出新的特点,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要求更加注重实践能力,更加强调实践经验,因此需要探索出一种更科学的教学模式来实现跨专业协同训练,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管理人才。

经管类学科多数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十分密切。经管类学科培养的人才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实践教学是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为强化经管类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的高校积极推行实践教学改革,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为经管类实践提供仿真的实践环境和条件,并且单独设置实训课程,以保证实训学时,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真正接触到企事业单位工作流程和实际环境,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搭建知识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虚拟仿真实训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及采用翻转课堂后对成绩的影响的实证研究还鲜见。因此,本文以太原工业学院经管系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为例,于2015/2016第一学期对财务管理专业6个班的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翻转课堂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试点教学研究,以验证该类虚拟仿真实训是否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及学生是否接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二、研究方法

(一)实验设计与抽样

1.准实验设计。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由同一位老师指导跨专业综合实训。为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实验按照教学计划进行。为期均为两周,总学时68学时。考虑到实训周期长短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均选择实训第一周34学时作为实验期。第一周将前三个财务管理班选为控制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实训,第九周将后三个财务管理班选为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训,实训结束后完成一份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该课程的成绩分成团体分和个人分两项,该实验针对团体分。并且团体实训成绩由系统自动评分。

2.实验对象描述。参与实验的对象为财务管理专业6个班。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为经管系必修课,面向该系四年级所有专业学生开设。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采用虚拟仿真企业模式经营实训系统,最大限度地模拟一个公司在国际化市场竞争条件下的真实运作状况,同时探讨在电子商务时代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将战略管理、管理学原理、营销管理、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和领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效地涵盖经济与管理学科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通过CEO竞聘、招聘组建团队、进行企业注册、经营,扮演总经理以及生产、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研发等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对该公司每年的经营做出一系列决策,并与其他企业经营模拟参加者扮演的虚拟公司竞争。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公司战略资源的合理流向与优化配置,提高风险规避意识,培养经营战略家的良好价值观、风险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现代管理理念等。

教师实训开始前对所有参与实训的学生介绍该实验,并征求学生的意见,同时强调研究中涉及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与个人得分无关。

3.教学内容和教师的选择。两组教学内容为企业模拟经营。两组教学内容和进度相同。两组授课教师均由同一人担任,该教师曾经带过两届51个班级的跨专业综合实训,在进行本次实验前从未在教学中实际运用过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二)实验过程

1.微课的制作与选择。教学计划制订完毕后,开始录制经营规则视频,共录制微课的数量为3节,每节课10-15分钟不等,累计时长45分钟。微视频在开课前上传到实训中心网站在线学习板块,在实训开始前,教师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学。

2.教学活动设计。实训开始后,控制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后进行模拟经营。实验组则直接进入模拟经营,教师针对模拟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解释和指导。实训全部在监控条件下进行。

(三)教学效果的测量

1.成绩说明。实训第一周,参与实训的两组均采用传统教学讲授辅导,辅导结束后进行模拟经营,模拟企业运营6个季度。标准分为100分,将该成绩作为前测成绩。

实训第二周,轮换岗位之后,对于控制组仍旧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实验组则采用翻转课堂的方法。模拟经营6个季度,将该成绩作为后测成绩。

2.有效样本的界定。样本选取同时具备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的样本,均为10组。

三、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和后测成绩分布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控制组的前测平均分高于实验组,这是由准实验设计研究的局限所致。其一,因为两组分组随机因素小;其二,由于学生自身基础知识及实训体验等方面存在差异。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标准差相差不大,说明这两组学生水平基本相近。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实验组标准差为10.49,小于15,而控制组的标准差为21.61,说明经过翻转课堂实验后,实验组学生之间的差距较控制组要小得多。这初步说明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使大部分学生学有所得,效果比较明显。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通过准实验设计对翻转课堂教学的尝试表明,虽然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成绩不对等,但从生源质量上并无明显异质。从后侧差值上看,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组,这一成绩的取得要归功于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积极的作用。

(二)讨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校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创新实践。而跨专业综合实训是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专门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通识课程。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跨专业实训在时间和空间上做了最大限度的延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大限度地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素养、能力,在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同时,改进了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提高了创业项目孵化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曹晓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桑新民,李曙华.教育技术学范畴体系建模研究及其方法论[J].中国电化教育,2007(11)

[3]付兰敏.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基金项目】太原工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跨专业实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杜 娟(1983— ),女,山西长治人,太原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

跨专业医学教学 篇3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跨专业,研究生,培养

近年来,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我们国家对于医师从业管理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政策层面的改革引导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作为培养应用型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模式,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各医疗单位和医学相关专业考生的认可,成为大部分考生在选择报考临床医学研究生时的首选。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把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显得愈发重要。目前,我国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整体的培养模式研究较多,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革思路,如上海已经实行的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临床医学“5+3”人才培养模式[1]等。然而,由于生源有差异,水平和能力有高低,如果只是采取简单的“一刀切”的模块化培养模式,必然会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平良莠不齐,少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甚至会完不成培养任务,达不到培养的预期目标,培养的学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因此,要全面、有效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要结合学生不同特点分类培养,在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机制等方面做到面与点的有机融合,既要确保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推进,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1 生源类型,生源特点及形成原因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划分一定的层次类别,能更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从目前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生源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②非临床医学本科的医学相关专业毕业,其中主要包括:a.临床医学类相关专业毕业(如影像医学、检验医学等);b.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等中医类专业毕业;c.护理学专业毕业等。③临床医学专科毕业以及专升本毕业。④非临床医学专科毕业以及专升本毕业。除了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外,以上第②、③、④类来源的学生都可以定义为临床医学跨专业硕士研究生。

完善培养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做到以生为本、强化实践、质量优先[2]。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必须首先掌握学生的特点。相对于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的学生而言,跨专业学生有其特定的优势,在转入临床医学学习时,可以在新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其之前的所学,发挥其所长,具有专业交叉的优势,形成知识互补,但有时又会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到新知识的接受;另外一个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劣势,也是跨专业研究生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这部分学生其临床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影响到研究生阶段的临床专业学习。

形成原因:①入学前所学专业不同,原开设的课程与临床医学有差异,所学的内容与临床医学仅部分交叉,其掌握的临床医学系统知识相对较弱;②部分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会选择放弃临床实习而全身心的投入理论学习,特别是部分跨度比较大的应届考生,由于考试科目与所学科目的差异,很多时候要从头开始自学一部分临床医学知识,造成临床实践时间减少;③由于跨专业学生在入学之前其学习的内容、培养模式及教育理念和临床医学均不同,导致部分学生在转入临床医学学习时适应期较长。

2 改进措施

要解决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必须在兼顾整体研究生教育的情况下,抓好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整体培养水平。

2.1 严把招生质量关,建立基于实践能力考核的研究生入学评判体系

目前研究生的招录模式主要还是以理论知识的考评为主,这种招录方式不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能较快较好地适应临床医学实践工作,如果招生时只重理论而轻实践,必然会给后期的临床实习培养带来隐患,学生不能完成临床实践任务,甚至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因此,在招录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的以理论为主的考核方式,加大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考核方式可以参照执业医师的考核要求,利用实例分析、上机操作等多种实训手段,有条件地采取结合“标准化病人”的考核方式来对考生的医学实践操作技能与临床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考查、科学评判,确保招生质量。对于跨专业报考的学生则要考虑其特殊情况,在确保临床基本操作考核合格的前提下,结合其所学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察,同时可以适当放宽待录取专业要求的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要求。

2.2 分类制定培养计划,整体与个体相统筹

在考虑到整体的研究生教育的前提下,结合转专业学生的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制定培养体系。对于医学专业毕业的非临床专业毕业学生,由于这部分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医学相关知识,在开设课程上可以考虑与临床专业学生一起学习,同时鼓励其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适当选修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对于非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包括中医系列和护理学等毕业的考生,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其前期所学学科的差异,必须有重点的增加相应的医学课程,可以通过以下主要途径:①加开临床医学专业选修课;②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在校本科生开设的相关医学课程;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学校同时要增加投入,一方面鼓励本校教师开设适应实际需要的网络课程,另一方面对学生在其他网站的学习给予一定的资助。对于额外增加的学习内容,其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尽量在不影响学校开设的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为主,并要求取得相应的学习证明或成绩。

2.3 建构临床轮转实习体系,加强临床基本功训练

考虑到大部分跨专业的学生特点主要是其理论基础强于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研究生进入专科实习前必须进一步强化其整体的临床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通过建构适应研究生教育的临床轮转实习体系,通过重新进行临床轮转实习,使学生构建起更加完整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和进一步提升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考虑到研究生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临床轮转的时间不宜过长,可以考虑安排半年左右的时间,进行除所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外的全医院的临床轮转实习,并加强出科考核。通过临床轮转实习,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整体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水平。经过临床培养、考核合格后才允许其进入专科培养[3],该临床轮转实习体系也可以对所有有需求的学生开放。

2.4 强化医院统筹管理,构建协同带教体系

与学术型研究生的“重科研、轻临床”不同,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会出现“重临床,轻指导”的现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监督和培训工作重视不足[4],有的导师会因为一些客观原因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管理和指导。学生会被要求参加繁重的临床工作,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研究生从事的只是最基础的如病历书写等工作,对于比较专业的内容得到的指导和操作的机会较少,达不到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目的。特别是对于跨专业报考的学生,如果纯粹靠其自身在临床学习摸索,不仅效率低,甚至有可能因为操作不当引起其他后果。在专业学习方面,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学习效率,研究生除了自己的导师以外,医院或科室要抽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为人师表的一线医师组成带教导师队伍[5],协同指导,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研究生的专科学习管理到位,并及时与学生的导师进行交流反馈,对学生专科学习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并出具考核意见,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依据;医院或科室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带教效果好的指导小组成员在职称晋升、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2.5 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体系,将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

建立一套科学的毕业考核体系尤为重要,学生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尤其是专业学位的学生,毕业后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能学以致用才是合格的毕业生。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中,采取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做到学术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在学生毕业时既要考核其作为研究生应具备的研究思维能力和科研水平,也要对医师规范化培训所要求的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的能力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通过规范化培训规定的培训内容考核,对于规范化培训成绩有不合格的学生,延期毕业,以保证每一位毕业学生的质量,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达到一名合格医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汪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以上海“5+3”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49-54.

[2]夏东伟,刘恩贤,张燕,等.地方高校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6):10-13.

[3]杨伟吉.浅析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型培养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15,97.

[4]祖雅琼,陈洁莉,李丽剑,等.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7):526-528.

跨专业医学教学 篇4

【关键词】跨专业 综合实训 教学组织

【基金项目】本论文获得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基金教学研究项目“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组织的研究”资助,项目号:YC2015C07。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75-02

一、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开展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随着社会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创新型、复合型,学生不但要精通专业,具备胜任本专业所对应岗位与岗位群的工作所需能力,还需要具备从事相近、相关专业所对应岗位与岗位群的工作所需能力。经济管理类专业是综合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但是由于经管类工作岗位的特殊性,经管类专业学生业务部门的实习实训受到诸多限制,很难开展,所以校内的专业综合实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高校实训基本上是以本专业为依托开展的单专业综合实训,侧重专业纵深,而对于横向拓展的跨专业综合实训严重不足[1]。实训形式单一,脱离经济管理实际的工作环境,导致学生无法将各个专业涉及到的上下游岗位串联起来,无法形成立体化的知识和能力。因此,跨专业综合实训是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本文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就如何组织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简介

云南财经大学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遵循“把社会搬进校园”的思路,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仿真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环境下,借鉴模拟军事演习的设计思路,以仿真经济业务、管理模式和票据单证为载体[2],虚拟几十个服务机构,数百个岗位和角色,提供大量的训练任务,按照现实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在其中仿真企业运营管理和模拟工作。平台揽括主体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和商务服务机构。主体企业由若干同一行业的生产制造企业组成,公共服务机构包括商局、税务局、海关、招投标中心、认证中心、人才交流中心、银行等,商务服务机构包括供应商、贸易公司、客户、物流公司、租赁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在学生开展企业运营决策的同时,与虚拟环境中的不同组织机构进行交互作用和影响,各个部门进行业务往来,形成模拟一个真实的小社会,学生可以“真实”地工作,产生“沉浸”于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综合实训采用流程整体性与对抗性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根据市场竞争情况,从多个角度分析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以及优势劣势,制定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协作开展企业经营管理及社会服务的相关业务,业务涉及供应链、生产链、价值链等各个环节的核心流程[3],将政府机构、制造行业、金融行业、公共服务等有机衔接。学生的运营对抗和合作过程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从企业经营管理,到各岗位业务处理的多角色互动式体验,营造出竞争的氛围,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商场如战场”。通过角色扮演在产业经济环境中体验,在企业经营对抗中思考,在业务操作行动中认知,在团队合作组织中协同。跨专业综合实训在学科上横跨多个专业,通过专业交叉融合,促进了理论知识的转化与应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了思维。

三、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组织

1.教学安排

跨专业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七学期,学生已经基本修完本科阶段的理论课程,具备所需的知识基础。实训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涉及工商管理、会计学、经济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国际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财政学、税收学等经管类专业,4个学分,72学时;选修课安排3个学分,共54学时,面向全校经管类以外的所有专业开设。

2.设计灵活合理的组织结构

根据实训平台跨专业综合实训可以容纳60-360个学生同时参加实训,在组织过程中,教学班级由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构成,每次参加实训的学生人数不一样,且专业背景不一样,因此需要根据参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实训环境中的企业和机构,并根据参加实训学生的人数和专业背景设计不同企业和机构的数量及企业内部的岗位数,并确定各岗位的职责范围、工作流程、各级之间的协作关系等,设计灵活、合理的组织架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竞聘岗位,打破了自然班界限,同一企业的人员来自于不同的专业,有利于不同专业知识的融合,形成知识结构相对完整的群体。

3.实训内容

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并以跨专业平台的流程为依据设计实验教学内容。跨专业综合实训涉及企业为新创立的企业,从团队组建、公司注册到公司经营的整个过程,其他服务单位或机构为企业提供服务并实施监督。教学内容包含以下方面:

(1)团队组建:根据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明确公司和机构数量,招聘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根据单位的工作实际,制定出人员招聘计划,招聘本单位员工并对其进行分工。

(2)公司注册:了解企业登记注册的一般性条件,准备相关文件和登记注册的程序,熟悉注册具体业务的办理,进行内部分工协作,准备有关文件,了解企业法律形式、企业登记方面的知识,实地操作办理相关手续;运用有关专业知识制定公司长期战略规划和目标,认识公司战略规划和目标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制作商业机会书,做好运营前的准备工作等。

(3)经营模拟阶段:各企业按照工作职责要求,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业务和问题,各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完成若干季度的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在以生产制造业务为中心的政务服务、生产性服务、公共服务、外包服务相互交织的仿真综合业务下,丰富仿真企业经营与仿真服务机构的业务种类,按照经济社会的现实与制造企业发生错综复杂的往来关系,既有监管又有服务,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高度整合的网状仿真综合实习。把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贯穿起来,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完整的、深入的专业能力锻炼与应用。

(4)实训总结:实训结束后,整理模拟实战阶段的模拟经营原始单据、凭证及其他资料,实训成果资料归档。召开全体实训人员总结大会,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公司总结,撰写实验总结报告。

4.建立考核体系

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考核既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跨专业综合实验平台的特殊性决定了考核评价的综合性,将教师考核与学生自我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日常表现考核与工作业绩考核相结合[5],履行岗位职责考核与突出表现考核相结合。通过评价指标库建立评价方案,从经营决策、经营业绩、管理制度、团队精神、沟通交流、分工协作、业务完成、公司绩效、资料管理、经营报告、实训报告、出勤率、个人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四、结语

跨专业综合实训在学科划分上横跨多个专业,将团队管理、战略决策、市场营销、企业经营、财务管理、信息管理、金融学等多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把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贯穿起来,突破了各学科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各自为战的局面,成为联系各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桥梁与纽带[6],实现资源整合、专业融合。开展跨专业综合实训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熟悉企业经营全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全面实践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仿真的实战演练,培养了学生从事相关或相近专业所对应岗位与岗位群的职业综合技能,为学生了解企业,适应社会,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总之,跨专业实训作为一种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认知现代商业环境,拓宽知识背景,促进理论知识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高伟,叶剑明.财经类高职院校“多专业综合实训”的探索与创新——基于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多专业综合实训”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05):39-42

[2]叶剑明.多专业综合实训教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08

[3]向晓书.高校跨专业仿真综合实习教学组织与管理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5):139-141

[4]董福品,孙万泉.跨专业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44-245

[5]张淑玲,黄启.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建设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08:159-161

跨专业医学教学 篇5

关键词: 医学专业英语 专业词汇 教学方法

2004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1]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就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由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医学院校同样肩负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医学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医学界要立足于世界医学之林,急需将越来越多的临床治疗与科研成果用英语发表于世界公认的同行杂志及学术会议上[2]。课程要求指出: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结合临床实际……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在我国,各级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在医学英语EMP(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教学研究领域,无论是在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选用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中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应该怎样学习才能切实有效,仍是困扰大多数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一个问题。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阐述。

一、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的特点

从医学英语的词汇特点来看,医学英语文章中通常包含三种词汇:普通词汇、半专业词汇和专业词汇。医学英语的专业名词和术语,有2/3以上都源出拉丁、希腊语,因而生涩难懂。如:拉丁语vertebra为椎骨,希腊文pharynx为咽。

相对于公共英语词汇,医学专业词汇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拼写难:医学专业词汇一般是由大量字母组成的多音节词汇,如:schislosomiasis(血吸虫病),pseudohydrocephalus(假脑积水)。二是读音难:由较多字母组成的多音节词汇难以找到重音音节,难以确定某些元音字母的发音。但经过总结归纳,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医学英语词汇都遵循“前缀+词根+后缀”的组合模式,词根与词缀主要来源于拉丁语或希腊语。

二、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教学

1.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长期以来,专业英语教学一直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主体,课堂教学大多数以老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阻碍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且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采用丰富多彩的情景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在课堂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组织学生就课本内容进行讨论或在课堂上通过模仿电影情节进行看病、问诊、查房等情景表演,创造英语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课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医学英语的学习和词汇积累,快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掌握源自拉丁语或希腊语的医学专业词汇的词根和词缀、学习医学专业词虹的构词法,是学习和记忆医学专业词汇的重要途径。在进行词汇教学时,首先要指出医学专业词汇和普通英语词汇在构词上的主要区别,让学生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记忆方法,而接受记忆医学英语单词的灵活的、富有规律的记忆方法。同时,可以通过传统的词汇检测与猜词游戏、单词比赛等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词汇的热情和兴趣。

2.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学习需要好的教材。

规范的术语和最新的概念,医学词汇和术语都十分复杂,新的词汇、新的术语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老的概念、旧的说法时刻都在淘汰中,这也是医学高速发展的一个标志。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对许多疾病的认识也逐步深入,经常会发现以往许多的说法不准确或者不正确,需要修正。最规范、最准确的医学描述从何而来?那就是诊疗指南。例如:以往对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一个说法为watchful waiting(等待观察),后来统一修改为active surveillance(积极随访)。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前者对患者的治疗是消极的,给患者的感觉就是一种放任不作为的做法,患者难以接受。其实,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该方法对某些患者是最佳的选择,但是需要改变过去消极等待的观察为积极的随访,一旦病情有变,就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小小的修改体现出来的其实是一种观念的变化。如果不明白这种术语的变化,在文章阅读、会议交流中就会遇到困难。

3.加强构词知识教学,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充足的医学英语词汇和术语。

醫学词汇及词组是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基础。例如:讲“肾衰”知识时,通过图解的方式将泌尿系统和肾脏局部各解剖部位名词和词组让学生当堂记牢,并能正确发音,大声朗读。 针对医学词汇枯燥、难记的特点,实践中花费 1/4 的课时进行构词知识教学。针对课文中的医学英语词汇和术语,教师指导学生将课文涉及的含有词根的医学单词逐一列出,讲解它们的构词规律,并给出大量构词相同或相似的词,让学生通过对比和联想,举一反三,再将其作为词根通过加前缀、后缀等手段衍变出多个词进行集中讲解,同时有意识地对一些词义相同、相反或相关的专业词语进行比较。例如:在讲授 “肾衰”的内容时,将后缀为“-emia”的大量相关词汇教给学生,如:hyperkalemia(高钾血症),hypernatremia(高钠血症),hypercalcinemia(高钙血症),hyperlipidemia (高脂血症),hyperphos-phatemia(高磷酸血症),同时分析各词的词根和前、后缀,并举例将前缀换成“hypo”等。在讲授“肾节段”知识时,将 anterior,posterior,superior,inferior 等各方位词同时教给学生。 在讲授“感染”知识时,将三种血细胞的名词让学生巩固: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leukocyte),红细胞(red blood cell,ery-throcyte),血小板(platelet,thrombocyte)。 同时,调整医学英语的讲课内容和顺序,使之尽可能与双语教学同步,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以致用,快速掌握。把相关专业的词汇以结合解剖图形的多媒体形式展示给学生,课上进行反复的听说演练,不仅使学生对课文中涉及的单词印象深刻,易于记忆,而且扩大了词汇量,增强了学生对学好医学专业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语言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循序渐进,通过课堂提问、分组讨论、即时中英交错翻译练习等形式可以达到此目的。

4.情感因素的渗透和融合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对专业词汇的学习兴趣[3]。

当前医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而且在心理方面背负着十分沉重的包袱。将情感因素渗透于医学生专业词汇的学习中,有利于他们卸掉这样沉重的包袱,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他们医学专业词汇的数量。如:Mortality has become a function of the underlying disease.在这个句子中,出现了“motality”,翻译为“死亡,致死”。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情感因素的投入与融合,让学生对该意思的其他词汇进行联想,那么同学们很容易就会想到另一个单词“death”。如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交流性的学习,对这两个词汇的区别进行探讨。具体可以做如下布置:首先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个发言者对于该组同学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最后教师请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造句,从而可以达到情感因素的渗透和融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兴趣倍增。

综上所述,虽然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学习需要高校教师积极努力改革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也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老师共同克服医学专业英语词汇这道难关,为自己的临床工作及研究服务,如检索医学专业文献,写医学研究论文等。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有待我们继续改革,以期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吕桂.浸入式语言教学模式对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4):484-486.

[3]付必莽,卢玉涛,张捷,等.论情感渗透和融合在医学专业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性[J].继续医学教育,2010,24(6):69-71.

上一篇:多指标多目标决策下一篇:混凝土翻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