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英语翻译

2024-06-11

医学专业英语翻译(共11篇)

医学专业英语翻译 篇1

2肿瘤标志物

定义:

观念上肿瘤标志物是从病人血液,尿液或其他样本中找到的某一肿瘤的生化分析物。例如,肝癌的癌胚抗原。另外,它们的相关性将通过肿瘤标志物定量,在特定标准值以上来说明肿瘤的存在。最后,肿瘤标志物的数量会提示有多少种肿瘤存在或肿瘤的发展处于哪个阶段,并不是所有的标志物都满足定义的标准。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限制:

不幸的是,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对某个已知肿瘤既没有特异性也不能通过定量来判断它们的大小。大多数肿瘤标志物都存在这样的限制性。每种肿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作为肿瘤的筛选或其定量的指标,需长期评估直至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和分析的结果出现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当病人被怀疑患有癌症时,医生会要求做肿瘤标志物的定量,在大多数病人中,癌胚抗原有一个正常范围,大约0-10ug/L,但它不是一个很好的筛选指标,因为在其他情况下,如抽烟,酒精性肝硬化,肠炎或慢性肺部疾病时,它也可能高于10ug/L。因此,尽管15ug/L高于那些不抽烟的正常人的参考区间,但这样的值反应的是病人潜在的慢性肝病,肠部疾病或肺部疾病,而不是肿瘤的存在。这种限制性使得癌胚抗原不能通过定量来筛选胃肠道肿瘤。一个确诊的肿瘤患者的癌胚抗原的显著升高能被临床检测出来。如果肿瘤因治疗而好转,癌胚抗原水平通常会下降,如果升高这就是试验性的证据,说明肿瘤

持续恶化,而病人会被认为预后不良。

肿瘤标志物的实验室检测:

尽管肿瘤标志物可能被定性的检出它们是否存在,但它们更多地进行定量检测和与正常参考值做对比来考虑是否升高。生化技术用于检测这些分析物的变化,这些技术包括从传统的酶学检验,免疫分析到细胞遗传学技术。标志物的生化种类和浓度范围通常决定检测的方法与要求,现在免疫学方法是盛行的定量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从历史上看,放免技术是第一种普遍用于检测这些分析物的方法。这种方法用放射活性作为一种性能来定量抗原抗体反应。最近,通过商业化的发展使得各种方法避免了放免技术所存在的弊端。例如,检测放射性物质,文献的要求和试剂盒短的有效期。新的方法是利用分光光度酶率检测.荧光物质.极化荧光素.时间分辨荧光和化学发光去定量抗原抗体。以下是这个章节中大多数肿瘤标志物的定量方法。

3聚合酶链反应(PCR)

PCR技术是研究得最深入,运用得最广泛的靶技术,X公司的科学家在1985年第一次介绍了什么是PCR,之后PCR发展成为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一项主要的技术,这个方法是利用寡核苷酸指导DNA合成的重复循环,来实现目的序列的体外复制。寡核苷酸的序列是由目的基因来决定的,这些寡核苷酸是在具有两条不同链的靶序列的互补位点上开始合成的。它们之间大约相隔150-3000个碱基对。

PCR的每个循环包括3个步骤:1变性,在缓冲体系中,靶基因在高温下孵化以致于靶链解离。同时加入特定的寡核苷酸引物。2退火,在这个混合反应体系中,需降温才能使互补的靶序列间发生退火结合。3延伸,延伸阶段通常需在温和的温度下进行。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于DNA模板上延伸。每一次循环靶序列在理论上会增加一倍(但实际上最后的几次循环没有这么高的效率)。重复了多次以后(约20-60次),靶序列可扩增100万倍,特定的靶序列扩增产物能通过它特定的长度和内部结构来识别。而非特异性扩增产物很少具有与特定靶序列产物一样的大小,并且这些非特异性产物也不含有与特定靶序列的杂交结构。

在传统的杂交方面,由不完整的碱基组成的引物,可通过非特异性的方法进行退火反应,他能够结合在靶基因的多个位点上,或者纯化基因组DNA,因此,对于低丰度的靶基因,非特异性结合的背景,或许比特异性的还要敏感。然而PCR反应,需要通过两个特异性引物反应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两个引物,在对应链的相对方向的退火位点上开始合成。为了能更有效地进行聚合酶链反应,要求第二个引物的退火位点能与第一个退火位点有一个适当的距离。产物的等倍性增加依赖于新引物位点上引物的直接合成。通过这种设计能够更好地提高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最近技术的更新不仅简化了PCR的操作步骤,同时也提高了它的效率。首先,使用的taq聚合酶是从70-75.C温泉里生长的嗜温菌和嗜热水生菌体内分离出来的。这些taq聚合酶的半衰期在95.C是40分

钟,因此它能耐受PCR中的重复加热和冷却。这样,它可以不用重复加入新的酶来补充在先前步骤中失活的酶,taq聚合酶在反应开始时就加入进去,这样能有效地简化操作步骤。此外,通过这种方式也能显著地减少在退火和延伸阶段因为高温而引起的非特异性扩增。()第二个新方法是程序化加热器的发展,热循环器其实是一种可编程的加热器,它能够在没有人看管的情况下实现连续的加热和冷却循环,并且能消除水浴锅与加热器的反应管之间的转换这种令人厌烦的工作。热循环器现已被许多厂家生产和它已成为了实验室标准配置仪器。

5高脂血症

血中主要的酯质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前者是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后者是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脂溶性的,他们在血液当中以脂蛋白形式运输,酯质和特定的蛋白结合成众所周知的载脂蛋白。脂蛋白主要分成四种,1乳糜微粒,把肠内外源性酯质(主要是甘油三酯)运输到外周组织。2极低密度脂蛋白,它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从肝组织到其他组织。3低密度脂蛋白,它主要是把肝内的甘油三酯运输到外周组织。4高密度脂蛋白,它参与内向转运胆固醇,从外周组织到肝,以致于胆固醇能够通过这种途径被排泄。这些颗粒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酯质和蛋白之间很大一部分能够相互转换。

1、革兰染色

革兰染色是细菌学上使用最广泛的着色方法,同时大部分生物体是根据对它的反应来分类的。

革兰氏阳性的生物体必须拥有完整的细胞壁,相似的生物体会因任何的方法损害了细胞壁而呈革兰氏阴性,这表明了细胞壁保留的染料的重要性,染色的原理如下。

碱性染料扩散到生物体后与碘形成不溶于水的色淀,革兰氏阳性生物体的媒染细胞壁经酒精脱色或丙酮脱水形成一个染料色淀不能通过的屏障,在革兰氏阴性细胞中,细胞壁上的脂类(按比例多于革兰氏阳性细胞)可能被溶解,从而允许结晶紫-碘复合物漏出。对这个学说虽然有很多的反对者,但细胞壁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过程:

1、准备和固定已标记的标本

2、用结晶紫染色一分钟,然后用碘洗去

3、添加更多碘媒染1min4、用酒精脱色直到流出的酒精不再出现蓝色为止

5、用水冲洗

6、在稀释石炭酸复红中复染1min7、用清水冲洗并干燥

很多实验室使用替代方法来区分或复染色,其中有一些是: 丙酮:

丙酮或一份丙酮和2份乙醇是比70%的乙醇更快速的脱色剂,快速脱色不利于检测细菌量少的标本,也不利于无经验的技术人员使用。中性红色:

中性红色(中性红色1g,1%乙酸2ml和蒸馏水1000ml)可能被用作复染色。对于染色细胞内的生物体,它是有用的,而且它并不会掩盖革兰氏弱阳性的生物体。然而,染成的颜色是棕红色的,而且不像稀释石炭酸复红那样清晰。

番红:

番红(0.5%番红液在蒸馏水中)是另一种复染剂,但它没有明显的优势,以下是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的生物,即它们被染成蓝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炭疽及其组属,梭状芽孢杆菌和真菌。

医学专业英语翻译 篇2

近年来, 随着医学界的对外交流越来越多, 人们越来越注意医学成果以及英语表达质量问题。然而, 一直以来, 我国一直缺乏高水平的医学英语专业翻译人才, 造成了国内医学英语翻译混乱, 标准不统一及译文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医学成果在世界上的发布与交流。因此, 独具特色的医学英语专业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医学英语专业的发展要靠培养出的一届一届专业学生来实现, 因此医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责任重大。本文从一次翻译作业为例, 详细分析医学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在医学翻译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力求借此来一步步提升医学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翻译水准, 将来为医学界的对外交流作出贡献。

2.本次翻译作业内容:

1) 中国古代将人的寿命称为“天年”, 意指上天赋予的“寿数”。古代医家认为正常人的寿命在100至120岁之间。2) 按照生物学的原理, 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5至7倍。人的生长期是以最后一颗牙长出来的时间 (20至25岁) 来计算。因此, 人的寿命应该是120岁左右。3) 心藏神, 主血脉, 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心脏患病会影响血脉的运行及神志功能, 从而加速衰老。4) 肝藏血, 主疏泄, 调节情志, 帮助消化, 又有储藏和调节血量的作用。肝患病会影响到血液, 情志, 消化等众多方面的生理功能, 故能导致人体衰老。5) 肺主一身之气, 肺气虚损或肺气阻塞, 全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出现不耐劳作, 呼吸及血液循环功能逐渐减退等衰老表现。

3.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解答:

3.1 翻译多样化, 但有些为死译

例如1) 句学生对“天年”的译法最多, 有“natural span of life”, “God life”, “natural age”, “Heaven age”, “tiannian”等, 其中“Heaven age”就为死译, 是不可取的。其实这里对“天年”采取异化加解释的译法是最恰当的, 即“tiannian, which means...”, 这样不仅保留了中医文化的特色, 又达到了中医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目的。又如3) 句中“加速衰老”的译文也千姿百态, 学生分别译为“to speed age”, “grow old quickly”, “so speed to become old”, “advance the ageing process”, “expedite being senility”等, 其中“to speed age”和“so speed to become old”完全是死译, 而“expedite being senility”中几个词的意思没错, 用到了高级词汇, 但仍然没用正确, 亦属于死译。最恰当的译法应该为“accelerating ageing”。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医学翻译时要灵活, 适时变通, 才能译出最佳效果。

3.2语法功底不扎实导致对长句的误译

此问题最严重的当属5) 句里学生对“出现不耐劳作, 呼吸及血液循环功能逐渐减退等衰老表现”的翻译, 误译且汉式思维最严重的译文如下“The body will show that can’t work, breathe and blood circulate became weaker gradually and even slow death”, 语法问题也非常严重。参考译文为“...will occur such as intolerance to physical labor, gradual functional decline of respiration and blood circulation”, 供大家对比。针对此类语法功底不扎实的医学英语专业学生而言, 一定要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语法知识, 否则再深厚的医学知识, 少了语言这个载体, 也无法达到最大限度的交流。

3.3其他问题

还有学生在翻译作业中出现拼写问题、时态问题、主谓不一致问题和词性用错问题, 例如将affect (v. 影响) 用成effect (n.影响, 作用) , 在此便不一一赘述。对于医学英语专业学生来说, 这些都属于低级问题。相信只要学生更细心一些便可克服这类问题。

4.结语

《医学专业英语》评述 篇3

【关键词】《医学专业英语》 教材 优点 不足

一、医学英语教材现状

随着全国各大医学院不断开展双语教学,医学英语教材建设问题变成为了双语教学中刻不容缓的问题。目前全国范围内,高质量的医学英语教材匮乏,有的学校沿用原版教材,有的则采用中国式英语医学教材,有的则自编教材,许多的教材在编写、审定过程中未能执行统一标准,难度、深度离医学院英语教学的要求均有很大的距离。另外,由于教材的主题对象层次多,有专科、本科、硕士及博士;专业分支广,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目前很多的医学英语教材偏向科普知识,这并不符合医学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特征,也不能满足医学生实际工作学习的需要。

二、教材评估的标准

不同的学者提出的教材评估标准不尽相同。Jeremy Harmer(2003)将教材评估分成两种:教材评估和教材评价。Van Elaetal(1984:298-311)认为外语教学评估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或评估一览表逐项调查某一教材;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使用该教材的师生的意见;对数种教材的特点进行比较;如有可能,还可以进行教学使用效果实验研究。Hutchinson&Waters(1987:97)认为评估教材的过程实际是一种对照过程。“对照”一般在以下五方面进行: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方法及价格等实际问题。本文主要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角度来评价《医学专业英语》这套教材。

三、《医学专业英语》的优点

(一)文章内容排列科学合理

《医学专业英语》文章内容安排的合理、科学,符合初涉医学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以及医学知识的学科特点。《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包括阅读一分册、二分册和听力教材。阅读两个分册,每册9章,章与章之间的排列顺序与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的顺序基本一致,例如,第一章,概述人作为一个整体,第二章,介绍到人这个有机整体会出现疾病,疾病发生的途径等内容,第三章就具体开始讲授muscular system,第四章skeletal system。其次,每一章的阅读均包括3篇有关同一个系统的文章,第一篇文章为该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第二篇为该系统疾病的概述;第三篇为该系统某一特定疾病的详细讲解。三篇文章的内容排列符合医学知识学习的顺序,而且内容由浅入深,相互呼应,难度和长度在逐步增大,这样也可以让使用者根据课时、学习水平进行选择。这些都体现了内容设置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突出医学英语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来通过英语检索和收集专业文献资料,获取专业信息,拓展专业知识,从事学术交流,让学生可以日后运用英语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及其相关活动。所以作为初级阶段的这门课程最重要的是为学生讲授一定的学习方法以及通过该阶段的学习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医学专业英语》恰好可以满足以上教学需求。在每章的第一部分为30个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医学词根、词缀。通过系统地学习,当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常见的词根、词缀之后,他们日后就可以轻松应对一些专业术语,因为对于很多人而言,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大量的医学术语难关。同时,在阅读一分册中还有专门介绍医学词汇的构词特点和方法的内容,相当于在一定程度给学生传授了学习术语的方法。再者,所有阅读文章均出自国外权威的医学期刊和教科书,语言表达方式地道,标准。另外,每篇课文之后,还配备有一定的练习题,涉及到表达方法的使用,医学知识,翻译等等,这些都突出了医学英语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各分册之间具有独立性和相关性

《医学专业英语》的阅读一、二分册与听力分册之间,既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作为一套教材使用,可以全面学习到涉及到解剖、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单独使用,每本教材都可以各成体系,缺失了一册的学习不会影响到另外一册内容的进行。因此,使用起来很方便。

四、不足之处

虽然《医学专业英语》这套教材与目前很多医学教材相比,质量好很多,但是也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教材中存在一些明显的错误

教材中出现了一下比较明显的错误,在此我们只列举一些。例如,在词汇学习的部分,有些列举的单词拼写不正确,如在阅读二分册P.84将单词menoschesis拼写成了menoskesis;再例如,在阅读一分册中P.101 “tendons” 被写成了“tenders”。还有很多音标方面的问题,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某些章节中部分内容的讲解不是很清楚

医学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概念、理论,所以清楚的用英文呈现出来就显得很有必要。但是有极个别部分对某些概念和内容的讲解不是很清楚,例如阅读二分册第五章----神经系统中general structure of the nervous system这部分的第二、三段讲解自主神经系统、非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非交感神经系统时,内容就显得有些凌乱,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清楚。

(三)听力分册设置不合理

听力分册将所有的听力材料和参考答案设计在了一起,从教学中来看,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少学生总是会忍不住偷看答案,结果是上课不会积极认真的练习。

五、总结

总的来说,《医学专业英语》教材是目前针对医学院校临床、预防、基础等一些专业而言普遍试用的、质量较高的、可以用作双语基础阶段教学的一套教科书。

【参考文献】

[1]洪遗水,董维婷.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评析[J].考试周刊,2010(24):93.

[2]白永权. 医学专业英语阅读一分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3]白永权. 医学专业英语阅读二分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4]白永权. 医学专业英语听力分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医学专业英语教学需求调查问卷 篇4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9-27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尊敬的各位朋友:

感谢你在百忙之中仍然抽空关注大学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认真回答本问卷中的问题。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会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际和专业的学习。我们意识到大学专业英语教学(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我们未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国际型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组织此次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医学英语专业教学需求调查。

大学医学专业外语和大学基础外语、专业课的外语教学方式(双语教学)三位一体共同构成大学外语教育的重要体系。它有着承前启后,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语言知识的学习向实际的语言在专业学习中的应用过程实现平稳的过渡。抓好了大学专业英语教学一方面有益于巩固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所掌握的语言基本技能和交际策略,同时又通过英语和专业的结合,开拓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视野,学会利用英语了解和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学习技巧。为后期的专业课双语教学铺平语言之路。但是对于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和教学标准是什么等相关的理论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在此我们希望得到你的看法和建议。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素有外语教学的历史传统,我们尤为欢迎退休的老教授们对我们到大学医 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课程建设提出你们的真知灼见。

对于下面的问题,请你采用单选(如年龄、性别等个人基本信息)或复选(语言需求及期待值等)。同是为了直接聆听你的看法每个部分我们还留有一道题请你坦述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欢迎老师和同学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问卷完成后,请你在 4 月 10 日 前用电子邮件邮给徐育年老师(xuyunian@xyms.net)或将问卷投入湘雅外文信箱(老校区 74 号信箱)或直接交给新教学区前栋四楼 407 室范老师,湘雅医院教学办,湘雅附二医院教学办,湘雅附三医院教学办。再次感谢你的配合和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教学办;外语学院第三(湘雅)大学英语教学分部

调查问卷

• 个人基本信息(单选项目)

• 我的年龄是 ① 20 岁以下 ② 21-30 岁 ③ 31-40 岁 ④ 41-50 岁 ⑤ 51-60 岁 ⑥ 61-70 岁 ⑦ 71 岁以上

• 我的性别为 ①女 ②男

• 我的身分是 ①学生(本科生、研究生)②医务工作者 ③教师 ④研究人员 ⑤管理人员 ⑥ 编辑及出版专业人士 ⑦其他()

• 我的工作单位是 ①高等学校 ②医疗机构 ③ 科研单位 ④新闻出版单位(含杂志社)⑤ 企业单位 ⑥ 行政管理机关 ⑦ 其他()

• 我的工作岗位是 ① 专业业务工作 ② 行政管理工作 ③ 研究策划工作 ④保障供给工作 ⑤ 学习中 ⑥其他工作岗位()

• 我的技术职称是(称谓)①初级()②中级()③副高)④正高()⑤未定 • 我的学历为 ①高中及其以下②专科 ③本科 ④本科(双学位)⑤硕士研究生 ⑥ 博士 ⑦未定

• 我最后教育毕业的时间为:(年)

• 我的英语水平自认为是 ①很好 ②较好 ③ 一般 ④较差 ⑤ 不行 ⑥不好说

• 请用几句话简单地描述自己的外语学习现状(学习英语的年限、听、说、读,写,译,是否有相应成果)

• 语言需求调查(复选项目)• 我应用医学专业英语的机会 ①我的专业②常常用到③用得比较多④用过 ⑤不常用⑥ 从未用过 ⑦ 不好说

• 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进修 ①英语学历课程 ② 一般英语口语技能 ③英语阅读技能④ 英汉语言翻译技能 ⑤一般英语写作技能 ⑥专业英语口语技能 ⑦专业英语阅读技能 ⑧专业英语写作技能 ⑨ 专业英语翻译技能 ⑩ 其他()

• 我认为从事本专业,外语水平应该达到①用不着外语 ② 有基础的外语单词认识能力 ③ 借助词典能看懂有关文章 ④有一定的听、写、读、说、译的能力 ⑤ 有较强的语言交际和应用能力⑥需要专业外语的能力 ⑦其他(请写出)

• 我认为,专业英语在本专业中的地位是 ①不重要②有一定作用③比较重要④重要 ⑤非常重要⑥ 至关重要 ⑦其他()

• 请你权衡下列语言技能在你专业研究(学习)中的重要程度(排序)

专业英语()阅读,()口语()写作()听力()论文写作及学术的国际交流 • 我认为本专业近期对外语的需求表现在 ①阅读专业文献(资料)② 流利交际(如双语教学等)③ 国际学术交往 ④ 在国外发表研究成果 ⑤ 其他()• 远期来看本专业对外语的需求应该是(请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及模式的调查

• 我 ①从未学过 ②有过零星接触 ③学过一段时间 ④ 较为系统的学过⑤作为专业 学过专业英语学习

• 我对专业外语教学的评价是 ①浪费时间 ② 费时间但收效小 ③ 有必要但要改革④ 很重要并亟待加强 ⑤其他()

• 我以为专业外语教学在本科生期间应该

• 我以为专业英语教学的内容应该是突出 ① 实用性 ② 专业经典文献的教学③ 现代最新专业文献的教学 ④考虑医学学科总体,但注意相关学科的侧重点⑤强调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语言应用的灵活性 ⑥ 体现网络语言的新颖性和传统文献经典性结合的内容 ⑦ 其他()• 我以为医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应该放在 ①口语交流 ②文献阅读 ③专业翻译 ④ 专业写作 ⑤综合语言能力和国际学术的交流 ⑥ 其他()

• 我以为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材料体裁应该是 ①经典医学文献选萃 ② 国外医学教科书选读 ③ 国外医学优秀期刊论文 ④ 互联网医学信息资源 ⑤ 医学英语的应用文体材料(如说明书、操作指南等)⑥医学国际交流有关声、像及文字资料⑦ 其他

• 我以为专业英语教学应该有①外语教师 ②专业课 程 老师③专业课程教师和外语教师配合承担

• 我以为专业英语教学的方式应该为

• 如果您希望进行双语专业教学(或临床查房等)你希望专业英语教学能为你解决①专业口语交流问题 ② 文献的阅读理解问题 ③ 英语资料文献的实际应用问题④ 课堂教学的听力理解问题 ⑤专业英语的写作和表达问题 ⑥其他()• 谈谈你对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和未来的看法

医学专业英语翻译 篇5

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个学科交叉发展的新兴学科,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先进技术的集结领域,大部分专业的理论和技术文献以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说明书都用英文撰写。因此对于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而言,毕业之后无论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深造,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近些年,许多高校已经开展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但大多数都与其他专业英语的教学一样处于原始阶段或初级阶段。之所以如此,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教材缺乏、学生兴趣缺乏、教学方法缺乏、教学人才缺乏。如何充分发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真正学以致用,是值得我们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反复思考和实践的。本文是笔者就近五年来生物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经验,总结了几点问题和对策,藉以提高相关的英语教学质量。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由于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中所涉及的所谓专业词汇,不仅有生物学、医学的词汇,还有大量电子学、计算机学、材料学、机械学等等诸多能够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作用的新兴学科的专业词汇。这令要真正全面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英语的大学生感到十分困难。目前还没有一本针对生物医学本科专业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多数学校都是根据自己的学科偏向情况,相应地选择计算机英语、通信专业英语或者电子学专业英语的有关教材。而这些都与实际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存在很大的差距,词汇的覆盖和阅读的覆盖都远远不够。2.教学对象这当然是指学生英语水平不均衡给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所带来的特殊困难。本科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英语应用水平,由于受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个体差异的影响,悬殊尤为显著。因此,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于授课的方式会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内容的接受程度也会有差异。另外,由于多数学校为了紧跟大一大二英语教学的脚步,都把专业英语开设在大三上学期。而此时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往往才刚刚开始,学生对专业内容的理解不深,要阅读与其相关的专业英文文献就更成问题了。3.教学手段长期以来,专业英语的教学一直是由英语程度比较好的专业课教师担任。这些教师本身的专业英语能力一般都很强,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培训,在很多时候能够准确传递专业英文的词汇和理解,却无法生动地传递英文的语法及其规律。这使得大部分的专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保守地采用机械式的阅读翻译方法。抽象的英文文字讲解只会令学生感到十分枯燥,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好生物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必须以培养能力为本,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

医学专业英语翻译 篇6

模块教学在医学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总结

模块教学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以培养技术岗位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医学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和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专业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激发学生能动性及自主性的原则,对培养与世界接轨的医学专业人才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作 者:韩喜华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外语部,河北,石家庄,050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50) 分类号:H3 关键词:模块教学   医学院校研究生   专业英语教学   实践与总结  

医学专业英语翻译 篇7

20年来, 国内外不少学者纷纷投身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之中, 做了大量的探讨分析工作, 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在西方文化环境下, 英语教学的中心已经由关注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中国教育部也于2004年指出, 高校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自主学习和个性化教育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4) 。

我国的英语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 阅读课教学时间几乎占总课时的3/4, 因此, 笔者认为, 开展好英语阅读教学至关重要, 自主阅读教学是解决学生阅读难题的关键。课外英语自主阅读要求学习者必须有“自主”意识, 主动地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生活的需要, 从而真正从“内因”上促进课外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针对笔者所在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有必要培养医学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英语自主阅读的习惯, 让他们意识到阅读对于自己学习的重要性, 让他们在教师的科学指引下逐步摆脱学习依赖性。如果长期坚持课外英语自主阅读, 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需要强调的是:课外英语自主阅读不是完全由学生个人完成的独立阅读, 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过程。教师要对不同学生根据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并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课外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意味着他们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 并学会在与他人的积极合作中解决自身的问题。在培养课外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 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并主动使用一定的学习策略。

2 阅读认知策略的培养

传授语言知识是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词汇和语法是学生构建阅读理解的根本。在课外, 教师应系统地列出相关阅读书目, 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广泛阅读难度适宜的相关文献并写出文摘, 以充实知识储备, 提高阅读效率。

不同体裁的英语文章有不同的行文结构, 掌握不同文章的结构特征, 有助于学生很快摸清作者的思路和意图, 有效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对目标文章的分析应全面、深入、系统, 讲授篇章结构知识, 引导学生从段落、篇章结构把握文章。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如概括文章大意, 分析揣摩作者语气, 依据首末句预测段落大意, 将各段落主要内容重新排序, 绘制文章脉络图表等。

阅读技巧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已有技巧的培养。笔者在课堂上主要训练综合推理、推测词义、预测等高层次阅读技巧和略读、寻读等低层次阅读技巧, 并使学生认识到熟练运用不同阅读方式所产生的阅读效果。略读和寻读可帮助学生快速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查找某些具体信息。加速对文章的表层理解。后两项属于细读策略, 读者借助上下文提供的信息或已有知识推测下文, 揣摩作者的意图、观点或猜测生词含义等, 加强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使用这四种阅读认知策略。

3 阅读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学习策略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实时监控, 自我调节阅读的最佳状态, 最终达到自我提高。在阅读教学中, 很好地贯彻元认知策略训练, 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害怕阅读理解、成绩提高慢等问题, 当然前提是教师必需做好指导、监督工作, 特别是在训练的起步阶段, 要经常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 及时与学生沟通。通过认知策略的培养, 可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阅读策略, 养成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方式、安排阅读任务、监控阅读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 从而一步步走向自主阅读。

元认知阅读策略的培养是达到学习者自主阅读的关键。其具体步骤是:确立阅读目标、自我监控阅读、自我评价阅读。阅读目标的确立是选择阅读策略的关键, 它可以激励学生有方向地进行学习, 避免盲从。不同的阅读目的要求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比如对熟悉的信息可以跳读, 对重要的信息要进行详读等。每学期初, 笔者都要求学生制定自己本学期的阅读目标, 规划出每天或每周的阅读时间, 并规定每周、每月、每学期的阅读量。如:每周看完一份英文报纸, 每月读完一本英文杂志等。另外, 笔者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如:第一学年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的英文文章, 能顺利阅读英语简易读物;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 借助词典基本读懂英语围家大众性的报刊杂志和一定量的原版小说;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能较顺利地阅读原版杂志, 并能阅读自己专业的英文文献。根据阅读指标, 笔者特别推荐学生课外自主选择《21世纪报》、《英语周刊》、《英语学习》、《时代周刊》、《简·爱》等英文报刊和名著进行阅读。

阅读目标是否达到, 阅读速度如何, 理解程度如何, 文章的亮点何在, 何为行文意图, 有没有感悟到文章的内在美, 需要学习者自我检测, 并在此基础上调节控制后继阅读过程, 这对学习者的进步至关重要。因此, 学生阅读时必须学会不断加强自我监控, 有效调节阅读方法、阅读策略, 从而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

科学有效的评估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进程, 从而在自主阅读中变得更独立、自信。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估时主要应了解通过一定时期的自主阅读后, 自己在知识、技能、策略等方面取得的进步。事实表明, 自我评价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导向系统, 能促进更迅速的阅读。

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也要及时监控和评估学生的阅读训练进程。教师进行监控和评估不应仅以测试成绩为依据, 而应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笔者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写文摘或心得的习惯, 或以英文日记的形式来写读书笔记, 并且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另外, 笔者还把每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 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和难度, 每个小组每周选出一个代表向大家汇报他们的阅读内容和进度。

4 情感策略的培养

情感和认知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研究表明, 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 认知活动会自动停止。即使不停止, 也不会有实际效果。学生只有在积极、有利的心理状态下, 自主阅读才最有效。因此, 情感策略的培养也是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感策略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对情感的控制, 如提高兴趣、克服焦虑等, 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阅读积极性。排除消极主观因素的干扰。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 不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控制者, 而应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积极互动的组织者,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活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 教师应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调控和指点, 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 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营造轻松、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 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 利用多媒体技术, 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让阅读与思考、评价相结合。最后, 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进行因材施教, 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风格,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断监控和调节其阅读认知过程。针对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消极认知特征, 如焦虑、不够自信、缺乏动因等, 教师应注重意志力、耐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还要注意选择难易适度的阅读材料,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 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逐步摆脱消极主观因素的干扰。笔者平时经常阅读一些趣味性强的素材并打印给学生阅读, 或列出学生希望阅读的名人传记、神话传说等书单, 让他们自己去图书馆、阅览室借阅。另外, 笔者还鼓励学生自选阅读材料。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总之,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 而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应该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结论

医学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不高, 对于每周有限的阅读课而言,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扩大语言输人量比较有效的途径就是课外英语自主阅读。对学生和老师进行自主学习观念的灌输, 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 是阅读教学必然的趋势。学生和老师应该积极配合, 探索这条有效的阅读途径, 从而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和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主要探讨医学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及具体策略。通过实践, 学生的课外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并且培养了课外英语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外英语自主阅读,阅读策略,医学英语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Brookfield, S.Self-Directed Learning:From Theory to Practice[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985.

[2]Cotterall, S.Developing a course strategy for autonomy[J].ELTJournal, 1995a, 49 (3) :219-227.

[3]Dickinson, 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Ellis, G.&Sinclair, B.Learning to Learn English:A Course inLearner Trai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5]Holec, H.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1981.

医学专业英语翻译 篇8

关键词: 英语专业 医学院校 培养目标

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既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又有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本领、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精深专业教育;强调拓宽基础教学的内涵,加强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基本素质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构建起可适应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知识包括科学文化知识、本专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能力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贵州医科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康体魄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作风朴实和积极进取的专业人才。

以基础英语为主的培养目标转向与科技英语、学术英语和医学英语相结合,突出以医学英语为主体,在医学英语教学中使用医学英语阅读、医学英语写作等教学模块相结合;明确以提高学生使用外语进行科研能力、专业能力、英语交际能力和医学英语翻译的能力作为医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符合医学院校教学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强的推广价值。英语本科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使用外语的能力、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翻译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目标,力求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形成一个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的体系。学生获取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掌握一定的医学英语知识,符合医学院校的教学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强的推广价值。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准备:

1.建立学生自主学习中心网络系统,做好所需硬件的准备。学生自主学习中心网络机房可以根据英语教学实际需要,建立多间不同规模的学生机房。按每周自主学习的次数计算,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应有足够多的学生机以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

2.建立教师网络答疑室,做好所需硬件的准备。建立教师网络答疑室,供教师备课、网上在线实时辅导答疑使用。

3.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网络教学平台由教师教学系统、学生学习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三大模块组成,这些模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

4.科学有效的自主学习中心管理,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中心的管理:专业英语自主中心的管理应分为硬件管理、软件管理和教学管理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互相协作、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自主学习中心的作用。

5.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及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6.掌握中国及英语国家文化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并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修订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并且明确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专业能力为教学目标。在实践中采取开办试点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完善考试及测评体系、培训师资、优化课程设置等具体可行的对策,构建双语教学的模式。借助计算机数据库,这样一个语料库可以实现开放式原则,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为学生提供自学的一个模式,启发学生利用语料库资源接触大量的真实语言证据和事实,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识别语言现象,对其分类,最后归纳和概括,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归纳式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个人可根据其自身的英语学习状况调整学习计划,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程冰.大学英语学习策略培训实践与效果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48-50.

[2]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5(5):44-49.

[4]华仲乐.新世纪医学英语教程——生物医学[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

[5]王琴,杜华,张舒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3(9):15-18.

动物医学专业专业描述 篇9

动物医学专业专业描述

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商检、海关、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兽医临床诊断、治疗和防控,保健与检疫、动物药品开发及检验、动物产品卫生检疫及兽医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实践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生命科学和动物医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从事兽医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技能训练,具备该领域教学、研究、管理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医学专业英语翻译 篇10

我国医学教育日趋整体化、综合化和多元化,而临床医学生的公共卫生教育却相对薄弱,加强临床等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公共卫生教育,促进医学模式转变是应对我国居民健康问题和疾病谱结构变化的关键。开设预防医学课程的目的即帮助医学生树立大卫生观、掌握基本预防知识和技能。目前,考试是教育测量的具体形式,科学的考试管理可以检测学生的真实成绩,检查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因此考试工作成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试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考试质量,运用教育测量学理论进行考试结果及试卷分析对于教学具有重要的反馈评价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对某高校临床医学专业856名在校本科生的预防医学考试成绩进行研究分析,并评价试卷质量。

1.2试卷结构

该专业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朱启星主编的第7版《卫生学》以及科学出版社、罗家洪主编的案例版《流行病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医学统计学以及流行病学等。试卷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编制,题目选自预防医学教研室题库,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分析题6个题型,对应分值分别为20分、5分、20分、15分、20分、20分,满分100分。阅卷为教研室所有专职教师参与,根据统一的标准答案进行流水式批阅。

1.3研究内容

分析所有参考学生最终成绩和各项得分的分布情况,计算试卷的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1.3.1试卷信度:信度是反映试题得分一致性程度的统计量,通常采用信度系数作为评价试卷可靠性的指标,其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大,信度越高。选用克伦巴赫(Cron-bach)α系数来计算一致性信度系数:α>0.8极好;0.6≤α≤0.8较好;α<0.6较差。

1.3.2试卷难度:难度系数(P)代表了试题的难易程度,P=M/W(M:该题平均得分;W:该题满分)。由于学生在答选择题时可能会随机猜测,该行为会影响最终结果,因此采用矫正难度系数cP,公式为cP=(kP-1)/(k-1)(k为选项个数)。难度系数与试题真实难度相反,值越大则试题越简单。P<0.6为难题、0.6≤P<0.7为较难题,0.7≤P<0.8为中等题、0.8≤P<0.9为较易题,0.9≤P<1为易题。

1.3.3试卷区分度:区分度是指通过考试将不同学习程度和能力的学生区别开来,是衡量试题鉴别学生水平差异功能的重要指标,用D表示。某题型的区分度用该题的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客观题的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计算其与总分相关系数;主观题的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整张试卷的总体区分度为各题型区分度与该题满分的乘积之和,除以100。D≥0.4为优;0.3≤D<0.4为良好;0.2≤D<0.3为一般;D≤0.2为差题。

1.4统计分析

将所有参加考试学生的各项得分和总得分输入计算机,使用Excel2010和SPSS20.0完成分数的录入和相关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成绩分布

共856份试卷得分参与本次分析,其中最高分98分,最低分14.5分,平均成绩为(78.04±12.06)分,及格率达到91.59%。学生成绩呈负偏态分布。试卷题型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大类,

2.2试卷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信度分析输出结果为Cron-bach’sα=0.776。难度分析显示试卷总体难度系数为0.78,难度最大的题型为多选题,难度系数为0.27;难度最小的题型为名词解释,难度系数为0.84。区分度分析显示试卷总体区分度为0.73,其中简答题区分度最优秀,D值为0.83;多选题则相对稍差,D值为0.48。试卷各题型难度与区分度的`分析结果

3讨论

医学专业英语翻译 篇11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就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而言,尚存在着教材内容不规范、教材建设研究滞后等诸多问题。本文对高职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思考。

关键词:高职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建设;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R78-4

随着医学和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能力”尤其是“专业英语能力”无疑成为21世纪复合型医学人才所需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为满足培养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需要,相应的英语课程的开设势在必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许多医学高职院校的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建设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面对大量晦涩难懂的医学英语术语,多数学习者感觉无从下手,长难句频现的医学英语文献又加重了他们的学习焦虑,甚至致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种现象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应的英语教材滞后所致。在医学英语教学中,需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与医学专业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医学英语水平。因此,如何建设适合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成为待以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促使医学生完成从学习阶段到使用阶段的任务。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建设,对于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的选用没有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教材建设缓慢,存在问题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口腔医学专业英语作为口腔学术领域的国际通用语言,是口腔医学生了解学术前沿、掌握临床新技术、拓展专业视野的必备工具。

高职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不是单纯的传授英语知识,而是应达到贴近临床,满足临床应用为主的学习目的,使医学生学会在口腔专业领域中运用英语去进行有实际临床意义的交流,实现以英语为工具,交流医学信息的培养目标。

二、高职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的问题

(一)高职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选择性低

专业英语教材首先应当与医学教学的实际相结合。随着高职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整体教材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果。但是教材的选用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令人担忧,高职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建设还远远跟不上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高质量的教材是构建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口腔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目前,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版本甚少,教材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多数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的配套资源较少,仅包括教师手册和课文录音光盘。这对口腔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带着诸多困难,大部分出版的教材中,仍以基础英语教学内容为主,缺乏教学的专业性,内容中缺少贴合临床应用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很难达到提高口腔临床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在教材的选用上,没有统一标准而言。

(二)高职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内容实用性差

高职口腔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应该是一门英语语言应用与医学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目前,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多数是由专业英语教师编写,在医学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反应难度偏大,临床的实用性不高。有的教材是在日常用语培训教材的基础上增添的内容,所选材料缺乏临床的应用性,不符合卫生人才的培养目标,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大多数高职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的从编写到评价缺少行业专家的参与,这导致了教材的内容上,缺少口腔医学理论内容,不能贴近临床应用。在教材结构上,仍然沿用基础英语文章的内容设置,临床应用能力培养所占比例甚少。不能满足医学高职院校中对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需要。

三、高職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高职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的理论研究

教材研究是教材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理论研究中,应克服在内容设置上的问题,教材应以医学生为教学对象。高职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建设应突出以培养口腔医学人才这一特点。在教材的研究中,应打破传统英语教材得教学理念,建设适合口腔医学生使用的教材,要求教材的编者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语言的总体的把握,为教材和学生之间建立桥梁;在编著的同时必须关注专业发展,满足临床教学需求,从临床应用的角度认识口腔医学专业外语教材的教学功能,懂得将英语内容与临床内容有机结合。因此,在教材的理论研究中,全面提高教材编者的素质和能力是提升专业英语教材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增强高职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的是实用性

目前,全国医学院校的英语教材都是以语言为依托,而不是以内容为依托。增强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的实用性,要求编者在编写教材中,明确教学对象,应始终围绕临床实际应用这个学习主体来编排教材内容,以达到适合口腔医学专业英语的实际教学目的。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中,第一,解决公共英语与医学英语衔接的问题,以便顺利向医学英语过渡。第二,专业英语教材所涉及的专业覆盖面要广,尽可能地涵盖口腔医学各学科的真实材料,并配有专业性的词汇、翻译等专项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第三,教材中可以有计划设置不同的专业主题,设立如口腔医学术语、口腔医学词汇构词方法、口腔医学英语临床对话等内容,突出口腔医学专业英语的特点。

综上所述,在医学双语教学环境中,英语不仅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获取前沿医学知识的工具。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正是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医学院校广泛开展。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是整体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的建设中,应明确教学目的,了解教学对象,既要完善编写的组织管理,又要注重教材编写内容和形式。因此,如何编写出符合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发展的要求,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材,是我们值得深思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赵晨光,王奕. 医学院校英语教材衔接问题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9:47-48.

*2014-2015年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高职高专英语类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课题

上一篇:笔经:学习效率下一篇:县土地学会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