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管理专业

2024-09-25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精选12篇)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 篇1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学与生物医学科学的交叉性边缘学科, 是研究医疗卫生数据如何收集、存贮和交换, 如何将这些数据转换成适合管理和临床诊断的医疗信息的学科。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这使得高等医学院校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得到了高速发展, 同时市场对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将信息管理科学与医学高度融合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1]。《检验医学概要》是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本课程涉及的内容是临床最常见、最基础的检验内容, 也是医疗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掌握好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对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从事信息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同时检验医学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2], 为了能使学生学好该门课程, 我们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考评等方面考虑、合理规划, 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 教学内容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专业, 《检验医学概要》课程体系目前在全国没有先例, 没有现存的模式可参考。我们结合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科特点以及医院信息管理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能力的需求, 出版了一本自编教材, 共由六部分组成, 包括临床检验基础概要、免疫学检验概要、生物化学检验概要、血液学检验概要、微生物学检验概要及分子生物学检验概要。该书主要以临床最常见、开设最多项目内容为重点, 适当介绍一些新知识和进展。在使用过程当中, 我们也注意到本书包含内容多, 学生掌握起来比较难, 我们就突出重点讲解, 相关的知识点则采用整合的方式进行压缩, 临床上不常见的检测项目做为自学内容, 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时间, 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还开设了一些实验课程, 比如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型的鉴定、配型、血糖测定等等, 学生普遍反应良好, 通过实验课学习, 学生对《医学检验概要》的理解更加深入。

2 课程设置

合理规划课程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哪一个学期开设医学检验概要对学生能否学好该门课程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实践经验, 该课程宜安排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物化学、基础化学、病理生理学课程之后, 这样学生具备一些基础知识后再学习该课程时容易接受。比如免疫学检验概要必须有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为基础, 否则学生很难理解。

3 教学方法及手段

《检验医学概要》涵盖了临床检验的所有主要内容及临床应用, 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专业术语较多, 学习难度比较大,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 学生反映枯燥无味。为了提高《检验医学概要》教学质量,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1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除了应用讲述式外, 还可以采用问题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每次课至少提出一个问题, 然后围绕问题展开讲授, 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但是需要指出的是, 教师所问的问题必须是精心设计好的, 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关, 不能一开始提出专业性很强的问题, 以免枯燥无味, 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免疫学检验概要部分介绍抗原概念时, 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输血前要进行血型鉴定?为什么青霉素注射前要做皮试?这些日常生活中中经常遇到而且学生又比较关心的问题, 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牵着他们的思路走。教学过程中关于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这部分内容,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我们经常应用一些病例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

3.2 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也成为现今主要的教学手段。对于《检验医学概要》的教学, 多媒体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外周血中白细胞形态, 骨髓细胞学检查、微生物学检验等。这些内容只有通过多媒体形态图片的展示, 才能把形态学的内容更直观、更形象的教给学生, 帮助学生理解[3]。

在课堂教学之外, 我们还建立了网络课程, 培养学生善于与计算机交流, 且主动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网络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习题集、参考文献、图谱、案例教学、在线模块、资源拓展模块等。其中在线模块包括在线答疑、作业提交、在线测试、在线论坛等栏目, 实现同步和异步双向交互功能。资源拓展模块链接了一些相关的网站, 包括中华检验医学网、检验医学信息网、pubmed等多个网站。通过超链接的方式, 同学可以浏览各网站的内容, 丰富课程知识, 了解前沿信息, 开阔视野, 发散思维, 不断进取。

3.3 实验教学

我们开设了一些实验课程。实验前, 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 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 使学生明白与实验有关的知识点, 并完成预习报告;实验结束后, 要求学生在当次课堂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在课堂批改实验报告, 使学生及时了解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及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 解决问题, 这种共同的讨论交流增强了老师对学生的了解, 有利于教师对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增强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及其与实验课内容的联系。学生对实验课程普遍反应良好, 通过实验课学习, 学生对《医学检验概要》的理解更加深入, 且增加了对理论课学习的兴趣。

4 考核方法改革

将平时动态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起来的考核方式, 打破了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形式。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讨论、作业以及课堂纪律、迟到、早退和旷课情况, 以及实验课平时成绩的考核;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主要侧重于了解和督促学生的学习, 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更加严格要求, 讲解、辅导、答疑也更加耐心细致, 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期末考核以闭卷形式进行, 侧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将平时动态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起来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 只有调整教学内容, 合理规划课程设置, 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孔瑞珍, 王秀平.信息技术学与医学的交汇和融合[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8, 17 (6) :30~32.

[2]郑慧斐, 蒋葵, 王惠民, 等.检验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和方向[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9, 30 (2) :47~50.

[3]马怀安, 许子华, 何力.多媒体病例讨论式血液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 9 (4) :664~665.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 篇2

专业简介

学科:理学

门类:生物科学类

专业名称:医学信息学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医学的基础知识,医学信息学的技术与原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原理和计算机各种实用软件的使用,掌握网络系统和基本操作和网上快速进行信息通信和查询,具有较强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能力的高等技术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员。

培养要求:掌握医学信息处理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医学信息处理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具有较强的局域网维护能力。具有一定的医学信息管理能力。具有相应的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

主要课程:人体结构机能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医用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站建设与管理、WEB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互联网与网页制作、VB应用开发技术。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院校分布(部分)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 篇3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医学检验;素质

【中图分类号】R642.2【文献标识码】R【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97-01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信息化逐渐普及到各个领域,另外,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及医疗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已成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医学检验专业来说,也应该强化专业素养及其能力的培养,他的培养目标就是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医学检验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发、访谈法等,对信息化时代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从而为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自修提供参考。

1.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内涵

信息化时代对检验人员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学习已成为检验专业在职人员的必然,检验医学仪器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实验的结合,这都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而检验专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已成为顺利生人检验工作的基本条件。他具体包括:良好的医学道德素养,坚定的政治方向,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作风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检验专业人才还应具备全面的工作能力,又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熟练地掌握英语,能阅读一般英文资料,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书写常用医用文件的写作能力,以及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进行医学信息的检索辨析能力。这些都是信息化时代人才应具备的素質。

2.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2.1、 良好的道德素养及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一个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在具体的从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在《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纲要》中明确要求:“公民基本道德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并且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八荣八耻为指导,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另外,要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积极反对社会上不健康风气的侵害,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以自身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投入工作,真正体现“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形象。

2.2、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是每位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提高该素质,对于我们检验专业来说,就是要不仅要掌握好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医用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原诊断学、血细胞形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如生物化学、医学统计学、分析化学、检验仪器学、生理学、病理学、寄生虫学及检验、微生物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等课程,并了解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构件和性能,信息技术与检验的临床应用,并能自主研修,提高理论水平。另外,在时间业务技能方面,要积极合作学习、不断研修,应具备手工操作、仪器操作均能熟练应用,且能快捷、准确的分析结果,给出检验报告的实践能力。并能适应检验科室、化验科室、血库等有关检验化验的相关科室工作能力。

2.3、熟练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及专业英语阅读与表达能力。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对于医院工作者来说不但要会熟练地操作数据库、建立数据库、运用相关的软件,如Word等,更何况在全国诸多医院已普遍采用电子处方,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进行医学信息的检索,这一切都需用计算机来完成,所以,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对对现代的检验工作者来说,熟练掌握势在必行。与此同时,临检、生化等都普遍使用仪器来完成操作,而诸多仪器在使用标示上都采用英文提示,有甚者在使用说明里全部采用英文叙述,尤其是一些进口仪器,表现最为突出,在现代各大医院业务相互交流与融合的大趋势下,医疗学术交流开展也较广泛,国外的新成果、新技术逐渐被医院应用,而这些论述大多都是英文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以此来适应工作需要。在基层的医院里虽然有些可能没有仪器,都采用手工完成操作,但是自己必须加强学习,并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了解当前的检验专业发展趋势,以便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能力,与时俱进。

2.4、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作风。作为专业的检验专业的技术人才,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保持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爱岗敬业,严于律己,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面对病人,耐心询问、细心采血、精心操作、用心出报告、热心解释说明,把每一位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无时无刻谨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对于单位的工作能勇挑重担,不怕吃苦,乐于上进,不耻下问,每一天都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干活,兢兢业业操作,万无一失的做好各种事情。

2.5、自主学习及其医用文件写作能力。现代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伴随这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替较快,以前的学习已逐渐跟不上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一般都可自主性的学习,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业务进修及其理论研究,并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面,增加丰富的医学知识积淀,为更好的工作奠定基础。另外,还要不断地加强医用文件写作知识的学习,掌握相关写作技巧,能熟练的进行专业文件写作,尤其是医院常用文件和医学论文的撰写能力,这也是现代信息化时代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需要,应从技术人才逐渐走向专业技能型专家,并从工作型向研究型发展,从而更好的发展自己,发展科室,服务于医院,体现人生价值。

3.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的培养策略

3.1、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自主学习、在岗学习,并搭建合理专业成长平台。医院应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采用院本培训、专家帮带结对子、专题讲座等形式,培养实用性专业人才。同时强调职工自主学习、在岗学习,替身自身专业素养,有必要时可采用技能竞赛等形式,搭建竞赛平台,促进职工专业技术的提高及其业务能力的发展。

3.2、建立奖励制度,树模评优,激励专业发展。奖励制度是职工学习上进的有效措施与动力,更是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有力保障,医院每年进行优秀职工、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评优活动,并对获奖者进行必要的奖励,提高工作热情,带动所有职工都积极学习,强化业务能力,提升专业素质。

3.3、加强行医行为与作风整顿,树立服务意识,提升医德素质。

3.4、强化现代专业辅助技能培训(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专业英语能力、交际能力等),促进专业技能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跃山等,医学检验本科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与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 第13期

[2]吕世静,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J】医学教育2005 (03)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 篇4

1 基于“平台+课程群”的课程体系构建

一个学科的课程体系既体现着这个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又体现着知识结构体系。由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来源的特殊性,在其课程体系的实现目标上一直存在着求同和求异两种倾向,CISC2005求同,医学院校IMIS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求异。但是,在多学科融合的大背景下,求大同和存小异,集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于一体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主要方向,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平台+课程群”的课程体系模型(见图1)。

通识教育基础平台由社会科学课程群、自然科学课程群、人文素质课程群组成。社会科学课程群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其主要实践环节有社会调查;人文素质课程群主要包括大学语文、中国近代史纲要、大学英语、公共体育、军事理论与训练、管理心理学等,其主要实践环节有军事训练、体育训练、听力练习等;自然科学课程群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其主要实践环节有上机练习、数据建模等。

学科基础教育平台由一级学科基础课程群、二级学科基础课程群、学科背景课程群构成。一级学科基础课程群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概论、管理学基础、运筹学等;二级学科基础课程群主要包括由信息组织与存储、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管理系统工程构成的课程群和由离散数学、计算机原理、高级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多媒体技术构成的课程群;学科背景课程群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药学概论等。

专业知识教育平台由专业限选课程群和专业任选课程群构成。专业限选课程群主要包括医学信息检索、医学文献主题标引、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医学信息系统、信息计量学、医学信息分析与研究等;专业任选课程群主要包括病案信息管理、WEB设计、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医药知识产权、信息政策与法规、软件开发工具等。

2 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方向)专业课程体系层次结构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方向)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体现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医学等四个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来源于课程之间的关联和依赖。在课程体系中,要选择既依赖于本学科课程又依赖于相关学科的课程作为课程群的课程单元,我们把这种课程之间的联系称为多元依赖关系。多元依赖是不同学科之间横向交叉和关联、同一学科内部的课程之间纵向有序的基础。比如《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课程既和《程序设计》、《离散数学》存在依赖关系,也同《信息组织与存储》、《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存在依赖关系。再如《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既和《管理学基础》、《信息管理概论》存在依赖关系,也同《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等存在依赖关系,又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课程存在依赖关系。图2是我院该专业基于多元依赖关系的课程体系层次结构图。

3 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方向)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

强化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扎实掌握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医学、预防医学和药学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医药科技信息管理、信息服务、信息研究、医院信息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使学生培养符合培养目标,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较其它院校增加了医药信息分析与服务、卫生信息资源等课程,增加了医学文献检索、医药知识产权、信息组织的学时数。

增加了管理学类课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它是管理学门类中的学科,管理学应是它的基础学科,该类课程应该加强。本课程体系中,在原有管理学基础和信息管理概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卫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专业限修课、专业任选课及公共任选课均有增加,学分分别由上次培养方案的14.5,6.0,2.0增加到现在的37,12.5,5.0。专业选修课共有23门,公共选修课共有24门供学生任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类型的课程。

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①实现了计算机信息管理和医学信息处理的结合,加强实践环节,保证每学期至少能开一门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信息分析和利用的能力。②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数量。共有12门课程开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9门专业课程中,有7门开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77.8%。③保持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20周不变,明确实习内容,强化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应从培养目标的角度来选择。比如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是该专业的标志性课程,但该课程同数据库、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存在内容重叠的现象。再如数据库作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其内容应有别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除了原理和实现方法外,要从管理和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数据库系统于信息管理中的作用以及针对不同的环境如何发挥作用进行内容的取舍,以突出医学及信息管理的特点。

摘要:对我国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现状进行了调研,着重研究了CISC2005报告,结合济宁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基于“平台+课程群”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和整合,突出多学科融合、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并重。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体系,优化,整合

参考文献

[1]张士靖,胡兆芹.我国医学信息专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6(5):51-54.

[2]李后卿.中国高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1):84-87.

[3]CISC2005课题组,中国高等学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查先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探索_基于科技信息专业背景的实证分析[J].情报学报,2003(4):507-510.

医学专业学生实习管理机制探讨 篇5

【中图分类号】R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2--01

临床实习是医学人才培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是学生知识转化能力、肩负起社会责任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体制的改革,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保障人人享有,全民纳入医保,医务人员的需求量激增;同时,对医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以及学校和医院之间的协调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使临床实习面临着诸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实习教学工作的质量。研究对象和方法

选取2014级部分实习学生,分布在不同10家医院,分别有临床专业、护理专业、医学检验专业等不同专业的学生100名,开展实习学生对学校、医院和带教老师在实习管理上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调查。

②在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10家医院,对50名管理人员和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开展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等进行调查。

将以上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目前学生实习现状,获得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向,提出管理机制。目前学生实习现状

1.1 学校方面 就我校而言,没有单独设立专门分管实习的部门,由教务处负责管理;②分管实习的老师队伍缺乏,无法正常到实习单位进行巡查;③辅导员与实习生缺乏沟通,辅导员不是管理应该年级专业,学生一旦进入实习,辅导员就会接新生班级,就会将精力投入到新生中,顾不上对实习生的管理;④专业老师也因为课时多,任务重,无法经常到实习单位去沟通、交流。

1.2 医院方面 制度落实不到位。凡能接受学生实习的医院,都应有实习生管理制度,但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有些医院把制度流于形式,在实习之前没有很好的组织学生学习,没有将这一制度很好地落实到具体科室及实习带教老师。

管理不到位。其

一、大多数学生到医院实习后,医院将学生交到各个科室,很少去过问学生实习的情况。科室领导也因为处理科室大大小小的事务,没有时间去管理,就会造成医院-医教科(护理部)-科主任(护士长)-带教老师之间的管理脱节。医院往往只凭带教老师及科室的一纸鉴定,缺乏对教与学的客观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其

二、有些医院实习带教老师不固定、不稳定,哪位老师上班就由哪位老师带,这样,频繁的换带教老师,不便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其

三、实习带教老师职责不明确。因为带教老师要承担繁重的医务工作,如果额外带领实习生,很难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带教,去亲自指导学生每项操作,增加了工作压力,不免产生抵触情绪。

患者不容易接受实习生的服务。目前患者对医疗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带教老师担心学生操作不当而引起医护患矛盾。另外,患者不太配合实习生完成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医护操作,因而造成实习生对技术含量较高的操作机会匮乏进而在临床实习生中产生无所事事的感觉。因此,学生渐渐对实习失去了热情和学习的动力。

1.3 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 学生就业与实习的冲突。其

一、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学生产生实习冲突,专科学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不少学生为了能尽快找到一份工作,而在实习尚未结束时就东奔西走,到处联系工作单位,严重影响其自身的实习,使实习医院编排的实习轮转表无法正常运行。其

二、专科培养的是基层医务工作者,但大多数学生,定位不准,一心想到大城市、大医院工作,以为到这样的医院,才能出人头地。其

三、部份学生,在实习的时候要准备专升本,导致实习生因为精力不集中,并且对实习工作产生反感,提不起兴趣。

学生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不强。如今,大多?笛?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小皇帝,独立生活能力差,并且在性格上比较孤僻,从而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缺乏生活的锻炼,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关爱和奉献精神。因此,当实习生面对医院这个特殊而且复杂的新环境时会感到莫名的孤独和害怕,在面对患者的时候,又难以体会患者生病的痛苦及不幸,难以激发其一心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学生专业基础较差。很多实习生在大学期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英语、计算机的考级和各种活动上,没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直接影响到实习生的操作能力。以护理学生为例,部分护理学生在校期间对护理操作技术没有多花时间练习,对日常重复的基础护理工作不屑一顾,最终导致了动手能力差。所以,有些三甲医院的护士长反映,现在的学生知识不扎实,不能放手将工作任务交给学生。管理机制与对策

学校和医院必须协调配合,在实习环节中的管理制度需要更加科学、完善,既要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情况下,同时,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2.1 学校方面 完善学校建立对实习教务专人、学院实习干事、专业指导老师、辅导员一体化的管理队伍。

建议学校成立专门分管实习的部门,学院成立专门分管实习的办公室;增加分管实习的老师,以便更好的完成实习巡查;辅导员的管理最好是从大一到实习结束,这样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专业老师也应按照实习大岗要求,经常到实习医院了解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情况。

2.2 医院方面 完善医院建立领导负责、实习带教专人指导的制度。医院应该选择素质高、认真负责的医务人员作为带教老师,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逐一落实。

①强化实习教育。实习医院在学生入岗实习前,召开实习前动员大会,强化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强调实习阶段对于医学生的重要性,强调实习中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纪律,以及在实习中应该注意的事宜,比如:无菌操作原则、对病人的隐私保密等。

②严格按照实习大岗要求进行。学校将学生交到医院,这是对医院的信任。实习医院,接收来自不同学校且各个层次的学生,比如研究生、本科、专科学生,医院应该严格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实习大岗要求,严格按照学校的实习计划安排学生实习,按照实习计划分配到内、外、妇、儿科等科室进行全面轮换。

③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管理。医学类专业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专科学生,三分之一时间都在医院实习,实习指导教师的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医院的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医院方面,应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增强实习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习指导教师,应多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做到放手不放眼,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

④加强院方管理。医教科(护理部)作为医院的领导,也是直接与学校联系学生的管理部门,应经常到科室,与科主任、护士长和带教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包括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学生的组织纪律、有没有在岗,学生是否能处理好与病人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好相关记录。这样,在学生实习结束进行实习鉴定时,才能全面综合、实事求是的评价学生。

2.3 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①建立实习前的学生素质、能力评价制度,提高实习生的基础质量。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理论的同时,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加强学生临床见习和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多开展技能训练大赛,评选技能方面的优秀学生,通过技能大赛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强化岗前培训,适当增加岗前培训的时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②逐步探索学生实习对就业的支持作用,正确引导学生专升本,实现不影响实习质量,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就业、专升本与实习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大一新生开始,应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减少学生专升本和就业的彷徨,尽早明确人生目标。学生实习期间,更应加强思想教育,明确三者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教学实习5个月的时间,安心实习,强化临床实习技能,为更好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奠定基础。教学实习结束后,学校会安排学生双向选择,进行顶岗实习或者直接鉴定就业协议;专升本的学生,抓紧时间复习,实现就业、专升本与实习三赢。

③加强实习生在病区的理论强化学习、素质教育。医院应定期召开业务学习、学术讲座等培训,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注重对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加强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正确处理医护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在实习期间,不要丢弃书本,要边实习边学习,要勤学多问,提高自身修养。

④学校定期深入医院考核实习生。学校应定期深入到医院,与医教科、护理部、临床实习带教老师等一起,严格按照实习大纲要求,考核实习生,包括理论、技能、纪律、医德、医风等方面的考核,定期考核,包括入科和出科考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落实。学生在进院实习时,明确规定,考试不合格的学生,合理延长实行时间,直至考试合格为止,这样能更好地督促学生努力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学生在医院实习,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延伸,学校应加强与医院沟通联系,定期召开校院产学协作会。实习指导老师、教研室的专业教师、辅导员应该定期深入医院,与医院、实习带教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管理部门要认真、详细分析反馈的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和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只有双方建立一个互动、双赢的有积极性的管理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基层的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沈继春,王素莉,王火,李庆英,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0):1506-1507

孙常莉,刘国刚,滕惠杰,陈博,迟昕航,检验医学专业临床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生物医学发展,2013,13(28):5582-5583

罗琼,张翔,范金茹,医学生临床实习的现状与思考[J]医学信息,2015,28(45)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 篇6

【关键字】高职院校 医学专业 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

近年来,社会对医学专业学生需求量较大,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既要理论知识好,也要实践操作能力强。实验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动手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抓手。重视实验教学,必然要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那么如何搞好实验室建设,如何对实验室进行管理?这些问题就值得我们每一位实验室管理人员去思考,去探究。

一、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近年来, 各医学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他们多渠道融资并投入大量经费修建实验室, 不断更新添置实验设备,使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有了较大地发展。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于2011年设立医学类二级学院——康复与护理学院,现有5710名医学专业在校学生,设有实验室53间,面积约为5192平方米,学院拥有1000多万元的先进教学仪器和设备。近年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康复与护理学院发展迅速,实验室也在不停地扩建,具体见表1。

目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实验条件基本上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能为学生提供较好地技能锻炼场所。2014年6月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实验实训基地被云南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示范基地,接待了省内外兄弟院校和多个国家外宾的参观访问。学院还承办了省市各级技能大赛,成立了校内康复门诊,并利用实验室资源,在专职教师的带领下服务广大师生。当然,我院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仍有提升的空间。为了汲取经验,共同促进医学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笔者参观了许多医学高职院校实验室,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各院校之间有一些先进的做法,但同时也显现出一些共性问题。

二、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需要不断扩建以满足教学需求

目前,国家政策有利于职业技术院校发展,对高中复读学生进行限制,且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良好,各高职院校又在打造各自的特色品牌,大多数医学高职院校招生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也不例外,具体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我院医学专业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必然要求大力建设实验室,不断添置实验设备,然则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设备的采购往往要经过一些繁杂的审批手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目前,在实验教学方面,我院只能见缝插针式地安排使用实验室。许多实验课程被安排到晚上22:00以后进行,甚至出现一些实验室周末乃至节假日都排满了实验课程,随着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现有实验室资源将不能满足实验教学需求,需要扩大实验室建设规模,加强实验室管理才能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二)实验室布局混乱,管理不到位

首先,大多数医学高职院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缺乏长远规划,实验室扩建迫在眉睫了则看那里有空教室就改建为所需实验室,这种做法会导致实验室布局混乱,同类实验室分散,不利于管理,从表1可以看出,笔者所在学院的医学实验室覆盖几栋教学楼,相同类型实验室也没有分布在同一楼层。其次,和一些医学高职院校一样,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仍然沿用课程——实验室的设计理念,致使许多交叉学科的医学实验室存在设备资源没有做到共享而重复建设实验室的情况,实验室成本也自然增加。再者,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到位,一些仪器设备只能作为摆设,没有发挥其功效,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而有的院校资产管理又太过于追求成本最低化,采购的设备及物资质量较差,或是采购环节时间过长,比如笔者所在院校,采购物资必须提前一两个月进入资产购置申报流程,不然一个学期过去了,需要的物资可能还没到位。这些制约着医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实验室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据笔者调查了解,大多高职院校医学实验室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匮乏。一是管理和实验人员中存在职称和年龄结构不合理,有一些院校管理层认为实验员岗位是人人都可以胜任的,各部门淘汰的人才乃至社会闲散人员通过关系都可以从事实验工作,这种理念使得实验室工作开展困难;二是专职实验人员数量不足,实验专职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往往由各教研室安排科任老师兼职实验室管理,然则“双师型”人才极少,大多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不能全身心投入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三是医学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与大多医学高职院校一样,笔者所在院校,没有成立实验室管理中心,实验员选拔不够严格,往往从应届专科生中选拔,且未能对实验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和管理。

三、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 配足实验设备,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随着各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实验教学的需求也愈来愈大,各医学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划拨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进行实

作者简介:史伟,男,1978年2月,籍贯:云南昆明职称:助理实验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医学

验室标准化达标建设。按需配足实验室所需要的易损易耗器材及药。并对实验设备和仪器进行剔旧更新,跟随科技发展脚步,添置一些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和仪器。假如资金不能做到一步到位, 则需要考虑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迫切性,优先购置迫切需要的设备,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实验室设备、仪器、耗材的采购。保障实验教学正常运转。多渠道籌措经费,真正提升医学实验室的硬实力。

(二)合理规划实验室布局,充分发挥实验室功效

首先,医学实验室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符合实际。在建造实验室前,要先做调研,并结合各高职院校当前医学各专业学生人数及未来招生规模,对实验需求进行分析,对相应实验室应当配备些什么样的设备也应当进行了解,并结合楼道排水机构图进行合理规划,比如将生理、化学实验室建造在低楼层利于实验废弃物处理,将中医药材实验室设置在高楼层利于防潮等。其次对实验室进行归并,集中规划。由实验专家论证,剔除一些不常用或者不用的项目、淘汰一批仪器从而制定合理的实验室建设方案。

其次,整合资源、共享实验设备,充分发挥实验室功效。实验室管理中心应该做好各教研室协调管理工作,避免重复性购置,造成仪器闲置。一是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实验室管理中心应当根据学科的相应特点进行调整,比如:病理和组胚实验室合并,生理和药理合并等。这样既能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二是对实验课教学的时间合理安排。多门学科使用同一实验室的可以考虑分单双周进行排课。这样既不相互干扰,还能共享空间和资源,避免了实验室闲置,让实验室充分高效地得以使用。

(三)配备管理人才,强化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技能水平

实验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实验室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高职院校应多途径吸纳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技术人才,并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1)转变人才观念,重视人才机制。实验人员岗位不是人人都可以胜任的,高职院校应该转变观念重视实验人才选拔,拒绝关系户、拒绝淘汰户,不能把实验室当成各部门关系户和淘汰人员的保护伞。而是应当重视人才机制,坚持“引、聘、送、领、训”五字方针。引进高学历或高职称人才;聘请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送青年教师去知名院校进修或培训学习;“领”就是在实验人才队伍中形成“传帮带”制度,让有经验的带领刚入职的员工;“训”即规定教师每年要到医院对口进行专业实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建立激励机制,留住实验室相关人才。各高职院校应采取激励机制,留住人才。与尊重教学教师一样尊重实验人员,为他们建立职称晋升、业务培训、激励奖励等渠道。只有让实验人员在待遇上找到认同感、发展上找到方向感,才能留住他们,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3)定岗定编,建立考核机制。根据发展及实验室的实际需求,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定岗定编,并成立实验室管理中心机构,设主任一名统抓整个实验中心的工作。每类实验室设组长1名,比如护理实验室、解剖实训室各1名组长,组长分管某一类实验室的管理。各组根据岗位聘用相应人才,最好呈现“老、中、青”三结合的梯队态势。定岗后将岗位职责落实到责任人,并建立考核制度,对实驗技术人员进行月考核、年终考核等,分优秀、合称职、不称职三个级别,推行末位淘汰制。

(4)提高实验技术人科研能力,增加实验技术人员自信。实验室工作人员有得天独厚的科研工作条件,医学高职院校应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投身科研,将平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断摸索实验方法,形成科研成果,并把科研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从而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实验技术人员的自我认同感。

(四)建章立制,完善医学实验室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除了具备硬实力,还要具有软实力,二者兼备才能真正发挥实验室的效益和作用。所谓实验室软实力,指的是实验室制度建设、实验室教师及技术人员素质、科研成果、实验室文化等,而实验室制度建设是实验室软实力的核心。各高职医学院校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让实验室工作开展有序可循,有制可依。包括笔者前面提到的“人才机制、岗位定编、考核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也应当纳入进来,重视“防潮、防火、防盗、防毒”。总之,要根据制度需求建章立制,并对已有制度进行完善。

当今,创新是时代的强音,医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也应当与时俱进,提倡改革创新,推行开放式管理制度、人性化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的条件,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真正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形成具有各高职院校特点的医学实验室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宋晓光.高职院校医学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若干问题和建议[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

[2]陈立峰,冯靖袆,胡亮.浅谈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2)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 篇7

1.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础护理学》也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在教学案例中,以中学的数理化知识点为素材,教会学生设计出中学课程中的多媒体课件,让本科学生具备调动中学生兴趣的能力。

3. 中学新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与计算机师范类专业相关课程的改革

在教授本科生“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将课程内容作如下改革,以配合信息学奥赛比赛内容的要求。重点讲授算法的复杂性、基本算法(数论算法、高精度算法,最短路径、背包问题)、常用算法(递归、排序、查找、收索)、常用策略(筛选策略、归纳策略、分治策略、最优策略、穷举策略、回溯策略)。在讲授这些知识点的同时,选取往年的信息学奥赛试题给学生系统分析,以培养学生在此领域的能力,以便今后工作的时候能够辅导中学生。在实验课大纲设置的时候,尽量将以往的信息奥赛试题让学生编程序实现,以加深印象。

4. 中学新课程“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与计算机师范类专业相关课程改革

课程内容设置安排如下:1.信息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2.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3.中文版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4.中文版Word 2000文字处理软件,5.中文版Excel 2000电子表格软件,6.中文版Power Point 2000演示文稿制作软件,7.因特网的基本应用,8.中文版Front Page 2000网页制作软件。在这些内容中对几个工具软件做详细介绍,并需要做出案例。

5. 中学新课程“人工智能初步”模块与计算机师范类专业相关课程改革

课程设置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问题为主线,按照“知识表达与人工智能语言→推理与专家系统→问题求解”这一线索呈现学习内容。

三、教学改革方案在绵阳师范学院计2004级学生中运行情况:

对绵阳师范学院200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80名本科学生进行了教学课程改革的试点,并对学生进行了调研,收集了学生的反馈意见。

着重阐述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重要的护理操作。但由于专业不同,它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是以信息管理为主,医学知识为辅,只需一般了解和掌握,而且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达到护生那种熟练掌握的要求。另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不必学习《基础护理学》这门课,对这门课产生心理排斥,不愿学甚至厌学,课堂纪律差。而且卫生部对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也没有统编教材,没有做出严格的要求。

综合以上因素,本人以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的教材为基础,在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班级进行教学时,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方面实施改革。

2.教学改革的实施

2.1对教学内容进行挑选删减

首先,节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和见习期间可能遇到的,或需要实践的护理操作,如无菌技术,进行详细地讲解。因为无菌技术是医疗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操

从学生的反馈意见来看,学生对课程改革80%以上持肯定意见,提出的改进意见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

2004级的学生于2008年7月毕业,我们对学生就业之后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80名毕业生有50名进入了各地的中学担任了教师工作,我们对这部分学生的表现情况向用人单位做了调查。

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可以看出,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四、结论

随着中学新课程体系的改革,师范类计算机本科教育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内容可以因地制宜,但是必须围绕新课程体系的要求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

周爱珠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管理系,安徽芜湖

摘要:为了适应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地方工科院校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多途径,教学改革是一种重要手段。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可以在系统模块基础上通过不断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专业的营销人才,而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的重任。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全新的模式运作,与世界接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些必将对我国的传统教育提出更大的挑战。高等院校在新形势下应对这些挑战,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具备应对新形势的观念。这种观念形成的基础是教育观念的创新,即根据学科性质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这也是地方工科院校能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一、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必要性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属于管理学范畴的、与企业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它在20世纪初发源于美国,以企业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对象,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等学科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具有综合性、

作,可防止发生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牢记和掌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在医院工作中比如遇到医生在给病人换药时,就应该知道无菌操作应该避开,不要大声喧哗,不对其咳嗽、打喷嚏。

其次,给学生讲解生命体征的测量(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掌握此类操作不仅在临床上可为病人服务,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为病情的观察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而且在家庭中也可应用。家人或邻居如果是发热或高血压的病人,都可以应用,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护理操作,与学生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厚。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也就越大,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好。

最后,各种注射法在无菌技术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讲解。打针吃药几乎每个学生都经历过,如能自己掌握注射技术,无不是一种好事,学生对此都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很高。当然,在注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学生态度要端正,做到注射部位的准确,注射方法的准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教学事故。

2.2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

由于教学课时少,总共才16个学时,要完成以上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考虑到学生仍以掌握操作技能为主,要少说多练,因此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为1∶4,课后安排学生多练习,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2.3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在第一次课正式上课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一些临床常见的病例,也可以看一些医疗短片,让学生在比较轻

魏中俊

边缘性的特点。我国高等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市场营销学。由于市场营销学是引进学科,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大多从国外或其他学科“引进”,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从而影响了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对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探讨,实现教学创新,对于学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营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普通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已有深厚基础的研究型或学术型大学,其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应用型,这既符合这些学校的资源现状,也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然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很多途径,而通过教学方法改进,无疑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二、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改革

众所周知,市场营销学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却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由市场营销思想的发展、市场营销规划、市场环境分析、购买行为分析、竞争行为分析、目标市场分析、营销组合策略、国际市场营销及市场营销的新理念等几大模块组成,每一模块又包含若干具体内容。作为本科教育,首先必须传授给学生完整的理论体系。营销这门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及操作性的特点,需要有一定的课时量与之相匹配,但目前各学校由于精简课时,教师只能在有限课时内完成教学任

松的气氛中开始一门新课程的学习。接着明确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不能认为只是一门选修课思想上就有所放松。

教学方法总体上采用“示教(即教师讲解和示范操作)+回示教(即学生进行操作)+学生练习+理论和实践考核”的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理论知识时主要讲授重点知识,在讲解实践操作时操作分步讲解,反复着重强调注意事项。学生回示教时让下面的同学仔细观看,然后指出操作中的错误之处,大家共同学习进步。学生分组练习时有两位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之处。学生练习的同时播放操作光盘,帮助学生练习,同时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以便能熟练掌握这些操作,从而一次性通过考核。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示教、讨论、技能实践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沉闷和单调的弊端。

3.教学改革的结果

通过以上的改革,课堂气氛较明显好转,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听讲,对于重点和难点,勾圈划点作好标记,学生操作回示教积极主动,操作练习认真,不懂就问,反复练习,最后考核情况良好。与上一届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相比,进步很大。所以医学见习和实习期间,这一届学生受到带教教师和病人的一致好评。

4.讨论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 篇8

1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1998年,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系统工程方法的综合型、实用性人才。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应该能够从事各级各类的信息管理工作, 从事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1]。结合医学专业特点,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集医学基础知识、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能力为一体的综合型、实用性人才。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应该能够适合于医疗卫生、生物科学、医学工程信息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行政管理部门、技术部门、服务部门, 从事各种信息的管理和分析、科研管理、计算机应用、软件研究与开发、网络管理等工作, 也可到高等医药院校、医药卫生出版部门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2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鉴于该学科交叉性的特点, 本专业主要以医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管理学以及相关学科为主干学科。但由于各校的办学基础、专业背景各不相同, 学科内的课程设置和课程侧重点有所不同。我校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创办于2003年, 其课程设置主要有四大块:基础素质方面 (包括“两课”、数理化、体育、外语等) , 医学方面 (包括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等) , 信息技术方面 (包括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程序设计、网络技术、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医院信息系统等) , 信息管理方面 (包括管理学原理、信息管理学基础、信息经济学、病案信息管理等)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涉及到了各相关学科内容, 但在具体课程安排上还有一些不规范、不合理, 需要借鉴各兄弟院校的经验, 并从日常教学、市场需求 (学生就业情况) 、学生深造等途径, 直接或间接的获取有关课程设置不合理的信息, 进一步做好本专业的课程建设工作。

3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内容

3.1 加强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导论课程建设

在日常教学中, 发现学生们常对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以及就业方向、考研方向等疑惑, 搞不清前后课程的关系, 造成前期课程不重视, 后续课程听不懂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开设导论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一开始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社会人才需求、专业课程设置等内容, 使学生们了解自己的专业, 明确专业学习目标, 为即将开始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鉴于专业导论课的作用, 在课程建设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专业导论课应尽早开设。我校本专业开设了信息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 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本专业领域系统的基础性和概论性知识, 为学习后续课程提供支持。由于新办专业, 对课程性质把握不准确, 刚开始把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 基本上和其他专业课同步进行, 没有很好的发挥其引导作用;②联系实际。专业导论课的讲授不求深度但求广度, 除教材内容以外, 应多收集相关资料, 使用案例教学等方法, 如让学生更为深刻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前景以及职业素质要求, 就可以结合“新医改”有关建设数字化医院资料为学生讲解医院信息部门的职责、功能和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以及胜任工作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等。

3.2 加强重点课程建设

为了办出专业特色, 适应市场需求,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需要加强重点课程的建设。重点课程的确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这里的市场一方面是当前市场, 主要是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另一方面是潜在市场, 主要是本专业未来潜在的就业机会。

当前本专业一些就业形势较好的方向, 如医学编辑、医学统计等方面, 我们应该加强此类课程建设。对一些就业形势不错, 但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必须加强, 如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对本校本专业历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发现, 管理学行业的比例不容忽视, 于是提出加强管理学基础课程建设。对于潜在的就业机会, 也要调查分析, 有关专家认为, 随着较完整的集成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阶段的到来, 医院信息管理将成为巨大的潜在就业市场[2], 因此, 要对医院信息管理相关课程规模及知识要求进一步认识, 加强相关课程的建设。通过市场调查分析, 加强重点课程建设, 使学生们凭借扎实的基本功,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大环境下, 能够获得更多更理想的就业机会。

3.3 加强数学课程建设

很多学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所学的数学课程深度不够, 如我校本专业开设的数学课程较浅, 这使学生在学习卫生统计、运筹学等需要有数学底子的课程时感到困难, 同时一些学生在报考研究生时自动放弃了要考数学的专业。对近3年我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考研情况统计发现, 由于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硕士点很少, 学生报考的都是一些相近专业的研究生, 其中报考情报学专业的人数占到了50%以上, 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要考的专业课与所学课程接近;二是一些院校的情报学专业不考数学。但从各院校公布的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可以看出, 许多院校情报学专业开始增考数学, 如吉林大学等, 像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情报学专业一直以来要考数学。除情报学专业外, 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管理学专业等也都要考数学。所以,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深造机会, 本专业需要加强数学课程建设。

3.4 加强实习课程建设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经常反映所学课程面广、理论多、实践少、动手能力差的问题, 所以应该加强本专业实习课程建设。我校本专业的实习课程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课程教学中的实习, 即课程中与理论部分相对应的校内、外实习;另一方面是毕业实习, 即毕业班学生在校内、外进行的实习。

课程教学中的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加深学习认识, 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从个人教学体会看, 课程中的实习应加强以下几方面:首先, 要有明确的实习课题, 要说明每一个课题的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步骤以及实习准备知识, 让学生在有准备、有目的、有方法的前提下进行;其次, 要有固定的实习场所, 如图书馆、计算机房、医院等, 合理购置学生所用的实习工具, 如信息检索、标引所用手工工具书和网络数据库,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等;最后, 要拓展实习基地。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实习场地一般是在校内和医院, 但我们还开设了一些诸如管理学这样的课程, 需要开发合适的实习基地。如了解信息机构管理的问题, 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到本地相关的信息企业和信息机构参观学习, 了解该机构的业务流程、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管理模式等。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院系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 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

毕业前实习是综合性专业实习, 我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前实习为期半年, 学生被分配在山西省内的5所医院进行, 要在内、外、妇、儿科及及信息科等科室进行学习和工作。从几年来学生的反馈信息看, 毕业前实习应加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 学生要加强在各科室轮转学习, 要有别于临床的学生, 实习的重点应放在了解医院管理流程、各科室的工作流程和病人的就诊流程, 这为日后从事相应的工作, 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 学校应积极联系发达地区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医疗卫生部门进行实习, 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较前沿的知识。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在我国是一个年轻学科, 在课程建设方面需要不断加强。从而建立起一套新颖先进, 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 篇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同时, 信息安全也成了医疗卫生行业不可忽视的方面, 加强信息安全不仅要依靠安全产品, 更要依靠专业人员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但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往往忽略了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调查显示, 我国医疗行业专职信息技术人员呈现人员比例小、人数少、学历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特点[1]。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每年的毕业生规模有限且实践能力欠缺有关。因此, 对于开设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高校来说, 要想培养出更多符合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 如何根据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将使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概述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以医学信息为背景, 兼顾医学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学等学科的学习, 主修信息技术类、管理类、医学类、图书情报类的主干课程[2]。以某医学院校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为例, 其主要学习的课程有: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C++程序设计、VB语言、管理学原理、医学信息概论、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主题标引、信息分析与研究、知识产权、管理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等。通过该专业的系统学习, 旨在培养具有医学专业知识、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知识、信息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既能满足医药卫生领域对信息服务、信息研究与咨询的独特专业需求, 又能适应其他各类信息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对信息人才的需求。

因此,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强, 在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需要不同的硬件要求和软件环境, 并要求学生掌握根据不同的环境处理各类问题的能力。但目前多数高校的现有的软硬件配置达不到学生实践的要求, 特别是在涉及计算机的实验教学中更是经常会遇到此类问题。如何能在不投入更多的硬件和软件的情况下解决这些类问题, 虚拟机技术则是一个不错的应用选择, 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该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虚拟机技术及其在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相关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3.1 虚拟机技术

所谓虚拟机就是在计算机硬件基础上通过软件技术模拟出来的具有完整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虚拟机软件, 可以在一台物理计算机上模拟出一台或多台虚拟的计算机, 这些虚拟计算机拥有自己的CPU、内存、硬盘、和网卡等硬件设备, 就像物理计算机一样工作。可以给虚拟计算机硬盘分区、安装操作系统、安装应用程序、访问计算机网络等, 且不会影响真实硬盘上的数据, 甚至可以将多台虚拟机连接成一个虚拟的局域网[3]。实现虚拟机技术的是虚拟机软件, 目前常用的虚拟机软件有VMware和Virtual PC[4]。利用虚拟机技术的上述特点, 可以利用高校目前有限的计算机设备, 完成更多的信息技术相关的实验教学, 并能确保教学质量,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结合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实际实验教学工作, 对虚拟机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3.2 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⑴存在的问题

目前, 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般都安装有硬件保护卡来维护。在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中, 一般不允许学生对计算机进行BIOS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各类操作系统安装及比较等实验。

⑵解决方法

利用虚拟机技术可以在物理计算机上模拟出一台或多台虚拟的计算机 (虚拟计算机拥有自己的CPU、内存、硬盘、和网卡等硬件设备) 的特点, 学生可以在一台安装有虚拟机软件的计算机上很方便地完成BIOS的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等实验内容, 同时在安装有虚拟软件的计算机上可以同时安装各种操作系统, 如Linux, Windows系统, OS/2, Solaris, Apple OS等, 学生可以很方便的在多个操作系统间切换, 实现各个操作系统的应用比较。这样通过虚拟机技术的应用, 可以在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 有利于其实践能力的培养[5]。

3.2 虚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⑴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教学中, 以太网的组网、IP数据包的截获分析、网络中操作系统的综合安全设置、网络安全攻防等相关实验教学内容, 经常需要多台计算机组合。且在上述教学过程中, 学生经常需要改变计算机、交换机等设备的配置, 可能导致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络出现问题或是瘫痪, 从而影响其他实验课的正常进行。目前, 高校的计算机相关的实验课一般都是人手一台计算机, 且实验用机也不允许学生对其进行综合配置, 更不可能让学生对实验室中的交换机进行配置, 因此, 不利于上述实验课内容的顺利开展。

⑵解决方法

利用虚拟机能够提供逼真的硬件环境的特点, 针对以太网的组网、IP数据包的截获分析、网络中操作系统 (Windows NT/Server、Unix、Linux、NetWare) 的综合安全设置、网络安全攻防等相关教学内容, 可以在安装有虚拟机软件的计算机上演练, 使虚拟机之间甚至与所在网络中的其他机器之间进行通信。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中, 可以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通过在安装有虚拟软件的计算机上设定不同类别的MAC地址和子网掩码来模拟多种网络环境;同时可以分工合作配置各种服务器, 实现网络中不同的服务角色;也可在一台安装有虚拟软件的计算机上安装多个操作系统组成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

3.3 虚拟技术在程序设计与数据库相关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⑴存在的问题

在程序设计与数据库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中, 往往需要把程序设计与数据库结合在一起进行实验, 且一般需多次连续开关计算机进行实验, 但因高校机房内的计算机大多都安装有硬件保护卡, 重启计算机后, 之前所做的程序设计与数据库设计的数据会全部丢失, 这样不但能保证实验的连续性, 并且每次实验都需要重新配置测试程序与数据库的连接, 不但浪费了学生的实验时间, 也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许多不便。

⑵解决方法

利用虚拟机软件容易备份、易安装的特点, 通过备份当前的实验状态来保存已完成的实验数据, 可以方便地把已完成的实验备份拷贝到自己的移动存储中, 下次实验时再拷贝至实验用机上, 这就实现了实验的连续性, 也不必每次进行程序与数据库配置测试。同时, 学生课余时间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把移动存储中的备份拷贝下来, 有利于进行实验的复习与回顾。这样既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又节约了实验时间, 为相关课程的教学带了许多的便利, 增加了学生进行有效实验的时间和机会。

3.4 虚拟技术在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⑴存在的问题

信息系统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一般都要涉及到信息系统的搭建和功能操作演练, 例如医院信息系统 (HIS) 、电子病历系统 (EMR) 、医学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 、医学影像信息处理系统 (PACS) 等, 其系统结构一般是C/S或B/S结构, 这两种结构信息系统的模拟都需要硬件配置和软件环境的调试。

⑵解决方法

采用虚拟机可以模拟所需要的硬件如服务器、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交换机等设备的特点, 无需购买服务器、交换机、工作站等硬件设备, 即可以完成这些模拟实验的教学, 又给予了学生实际动手完成信息系统的搭建和演练的机会, 从而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 总结

通过把虚拟机技术引入到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相关课程实验教学中, 模拟出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硬件配置和软件环境, 减少了实验课程中对物理设备的依赖。虚拟技术的应用不仅使相关的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化的实践操作, 锻炼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其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摘要:针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软硬件环境较复杂、学生实践机会少等问题, 阐述了虚拟机技术在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分别介绍了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与数据库、信息系统等四类与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医学信息管理,虚拟机,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杜方冬, 孙振球, 饶克勤.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实证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J].情报杂志, 2009, 28 (5) :42-47.

[2]张利江, 张帆.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设置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2 (2) :128-130.

[3]宋华斌.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7 (15) :3618-3619.

[4]赵科.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0) :34-35.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 篇10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本课程通过对基本数据类型及结构的阐述及分析,讲解基本的程序语法并介绍基本的算法,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而学会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启发和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处理医学信息的能力。

对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本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枯燥,且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另本专业大部分是文科生,数理化知识甚少,缺乏抽象逻辑的纵向思维方式且动手能力有限,为他们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这样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带来诸多困难,也为我们授课带来新的问题。再者C语言的教学一直以来比较偏重语法,学生普遍反映听的时候好像都听懂了,但是当一个问题放在自己的面前,就不知道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所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照本宣科,理论脱离实际,把C语言的教学活动看做是语法的讲解,不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用程序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就会逐渐感觉到学习这门课程内容的枯燥,进而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减退或消失,教学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观察和总结及研究尝试,我们设计了案例驱动式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经过实践,该方法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

2 案例驱动式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简述

案例驱动式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是从问题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在案例解决中构造算法,进而掌握相关的概念、语法、功能及应用,真正达到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设计程序的能力。以案例驱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分为如下步骤。

2.1 引入案例

通过案例来展开教学,创建案例解决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程序需求,在清楚地了解需求的情况下,找到解决案例的根本问题所在。

2.2 建立计算模型

分析案例,提取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程序要实现的功能,进而建立一个简单的计算模型。具体为把求解问题的过程转为面向用户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进一步转为利用存储单元进行的"取"→"计算"→"存"的过程。同时,要规划好存放数据和中间结果的存储结构[2],确定要使用的变量、函数等,并列出变量或函数间的相互关系。

2.3 设计算法

先用自然语言描述案例求解的过程,再按照结构化算法设计的思想,将自然语言描述的"过程"转换成流程图。在设计算法过程中要先粗后细,可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逐步求精。具体可将原问题划分成若干个子问题或子功能,然后再将子问题逐步细化,通过解决每个子问题最终解决原问题。

2.4 编写代码

根据流程图,用C语言将算法的每一步转换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语句,实现算法。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语法,还要掌握准确的语言及语法逻辑,学会用程序语言处理算法过程。例如数组元素的排序,学生思考过程没有明显在意的循环过程,但在代码中必须明确地设定循环的"过程"。编写代码时必须要遵循C语言的基本规范和表达逻辑,严格遵守程序语句和函数等的书写格式,避免语言表达的二义性和非语法错误,提高编写代码的质量。

2.5 编译调试及测试

在编写好程序后,要测试程序是否能够实现其功能,所以必须调试程序。采用设置断点或单步跟踪等方法观察变量的变化,调通整个程序。调试程序的重点是当程序发生错误时,分析错误并改正错误,它不仅是保证程序开发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案例驱动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此阶段不光是为了"验证程序的正确性",还要掌握分析、解决不同的错误及异常,进而掌握编程方法与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调试成功后,要进行对程序的测试,尽可能使用不同的数据集合来多次运行程序,从而确保该程序在算法所提供的所有情况下都正常工作并得到正确结果。

3 案例驱动式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特点

案例驱动式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通过老师讲解的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及实现过程,达到启发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通过计算机处理医学信息的目的,同时也改善了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不足,丰富了该课程的内容。该方法有以下特点:

3.1 基于计算模型的方式构建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思想。

3.2 以面向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程序编码的方式组织知识。传统的教学中对知识的组织方法是语法→例题→程序的方式,虽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但在培养学生用程序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不够充分。而案例驱动式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突出了以面向问题分析、设计、编码的方式组织知识的讲解,通过案例循序渐进引导编程实践,强化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形成用程序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中少走弯路。

3.3 举一反三,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以程序设计为中心,案例引导,问题驱动,适用性更强,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教师讲解的案例具有定义规范、流程清楚、可读性强,具备参考价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教师以多媒体手段调试代码的编制调试过程,使学生对编程环境更加熟悉,能够灵活运用跟踪、断点等调试手段,开发过程事半功倍[3]。

4 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分析

下面以"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为知识点,简单描述案例驱动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

4.1 引入案例

设计并实现共付医疗保险功能的程序,具体要求:按照相应的比例计算医疗费用中个人自付的费用,其中医疗保险机构和被保险人按变动的比例共同支付医疗费用,当参保人医疗费用在1000元以下时,个人自付30%,1000元以上时个人自付20%。

4.2 建立计算模型

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明确了程序要求通过输入医疗费用为判断,确定个人自付的比例是20%还是30%进行计算,进而利用计算公式求出自付的金额,问题的计算模型为:

4.3 设计算法

根据案例分析结果,按照结构化思想,画出案例的N-S流程图如1所示:

4.4 编写代码:

根据上述N-S图,编写代码如下;

4.5 编译调试及测试

在VC++6.0环境中编辑、编译、调试源代码,程序调通后进行数据测试,进行正确定验证。

5 总结

C语言程序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时候是听不会也看不会,只能练会,所以案例驱动式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掌握语言知识,并逐步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案例驱动式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采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改进。

摘要:本文针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种案例驱动式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案例解决中构造算法,掌握相关的概念、语法、功能及应用,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用程序的思想处理医学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驱动,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华冠萍.问题求解在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9-07-10.

[2]陈洪涛,顾沈明,刘军.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改进[J].计算机教育,2009-01-25.

[3]庞晓琼.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01-10.

[4]余芳,岳鹏.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网络教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4.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 篇11

关键词:运筹学 卫生管理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175-02

目前,在我国的医学类高等院校中,卫生管理类的专业普遍开设了运筹学课程。该文对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方法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1 运筹学简介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运筹学就是这样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定量化决策科学,利用了现代数学、计算机以及其他科学的成果,来研究人类从事各种活动中处理事物的数量化规律,使有限的人、材、物、时、空、信息等资源得到充分和合理的利用,以期获得尽可能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运筹学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它是以高等数学、管理学概论等先修课程为基础的,而它本身又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因此对于各类管理专业来说,是很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目前,运筹学已应用到卫生服务的各个方面,如医疗、预防、卫生科研、卫生教育等。卫生管理专业普遍开设了运筹学课程,并已成为卫生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卫生管理运筹学就是运筹学在卫生管理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形成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网络分析与网络计划;存儲论;排队论;决策分析;对策论;预测技术;综合评价等内容,并学会利用运筹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学现状

在医学院校的管理类专业中,虽然已经在逐步的开展运筹学的教学,但是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运筹学课程的教学并不顺利,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总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积极性差

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都有很明确的规划,对所学的课程能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选择,注重一些与专业关系密切的课程。运筹学主要是通过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理论上的讲解必不可少,所以很多同学以为这是数学类的课程,对将来就业没有用处,因此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我国目前医院的管理中,信息的储存比较落后,很多单位不重视卫生统计工作,没有充分的数据资料为管理决策服务,卫生管理人员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运筹学技术训练,应用定量的运筹方法解决医院管理问题的的实例不多,因此学生意识不到这门课程的实用性。

2.2 教学内容较难,与现实脱节

运筹学中应用到了数学的很多理论和方法,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因此要想深入的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很多的数学知识。作为医学类院校的卫生管理类专业学生,主要以文科生为主,本身数学基础就一般,大学期间学习的数学知识有限,因此在理解本门课程的一些方法时,必不可免的会存在一些困难。另外,教材中的一些实例,与医院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还有一定的距离,很难体现本学科的具体作用。

2.3 教学内容枯燥,未能因材施教

目前运筹学课程的相关教材主要以理论的讲解为主,其中穿插了部分与专业相关的例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理论的理解存在困难,所以传统意义上的讲解会使学生感觉十分枯燥,同时,教材上的实例比较简单,是关于实际问题的简单抽象与概括,与具体问题差距甚远,因此,要想直接将理论上的方法应用于实际,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3 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方法

单纯利用传统式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既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也限制本学科在医院管理中的发展,因此,需要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一些调整,具体建议如下。

3.1 优化教学内容,注重课程设计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运筹学教材。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一般数学基础较弱,其学习运筹学的目的不应是理论推导及算法研究等,而应是培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对实际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能利用计算机对管理决策模型进行优化。而传统的教材如《运筹学教程》、《管理运筹学》等,主要注重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与医学练习紧密的实例,因此,宜选择一些专门针对医学院校编著的教材,如《卫生管理运筹学》等,结合实际的医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讲授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

其次,还要对课堂的授课方式方法进行重新的设计,传统单项式的教学比较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建议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案例导入式教学,建立案例库,利用网络、视频、动画等诸多方法,生动的展示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讲授时以应用为主,理论推导为辅,计算尽量结合计算机软件实现,将实验课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培养中,还要注意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2 考核方法灵活多样

采用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而不是一味的以试卷的形式结束课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加强启发式教学,可以分小组探讨问题,以小组的综合表现来评定。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在运筹学的教学中,有很多经典的案例,如线性规划中美国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模型,动态规划中的背包模型,对策论中的田忌赛马模型等。通过案例的讲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更好的理解所讲的内容。通过分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并对这类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运筹学思维,突出了学习过程的个性化,同时学生学些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也得到了提高。

也可以用提交论文的形式结课,以此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论文是理论、应用与计算机实验的结合,综合考察了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个与管理有关的课题,运用运筹学的方法去分析,将实际的问题转化成是运筹学问题,然后再利用lingo、lindo等数学软件进行运算,直至得到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考察学生应用运筹学基本理论解决较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考察了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优化决策问题方法的水平。

总之,采用多样的形式进行考核,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从应试学习向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方向转变,促进素质教育,也为以后采用定量、科学的手段管理医院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运筹学与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不同,这门学科从产生到发展无一不表明它的实际应用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收集存贮大量的数据已经比较容易,因此如何利用运筹学技术实现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医院未来发展的一个课题,同时,也是对高校的运筹学教学提出的一个挑战,如何合理有效的开展运筹学教学,是未来高等教育思考的一个方向。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同时也看到了未来运筹学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更好的实施教学,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清波.运筹学教学初探[J].大学数学,2013(4):24-25.

[2]罗平.对高师院校运筹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5):88-90.

[3]覃频频,钱峙元,黄大明.游戏教学法在“运筹学”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105-107.

[4]刘东霞,牛慧卿.管理类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94-295.

关于医学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 篇12

1 当前医学信息专业存在的问题

我校于1997年开始招收该专业本科生, 是国内第一批开设该专业的医学院校之一, 经过长期的摸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和成熟的培养模式,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方面偏理论轻实践, 培养方向与社会人才需求并不完全吻合;学生对专业特色认识不清, 学习起来比较盲目, 缺乏学习动力;学习依赖性强、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实践操作少, 动手能力差;数学底子薄弱;对教学实习效果重视不够等问题[2]。

2 医学信息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2.1 课程设置当理论和实践并重, 信息技术上着重体现"用"字

前面我们提到了我们的特色在于我们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我们的学生要学医学、计算机和管理三个方面的知识, 这就决定了如果我们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很可能会出现复合型人才培养中最容易出现的1+1<2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从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设置这个专业的课程。

该专业的定位是信息技术如何为管理服务或管理如何应用信息技术, 并在信息技术上着重体现"用"字。在专业刚开设的几年, 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我们往往重理论轻实践, 这使得我们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 很难适应社会需求。无论是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还是从事信息资源管理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 否则信息资源管理就形同"空中楼阁"。所以计算机课程在本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尤其是程序类课程更是该专业的关键课程, 程序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程序设计思路和方法。程序类主要包括5门课程: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 (90) 、数据结构和算法 (72)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72)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54) 、B/S (Browser/Server) 模式的程序设计。此外, 非程序类计算机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公共技能 (72) 、计算机组成原理 (54) 、计算机网络 (72) 、软件工程 (54) 、操作系统 (54) 。其中计算机公共技能是指公众化的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 主要包括PC的组装知识、Windows、Office、Internet、Photo Shop、Flash等[3,4]。

我们的学生不但要懂原理, 更应该运用所学去解决问题。加强实验课教学的投入, 提高实验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避免眼高手低的重要途径。

2.2 通过辅修课程和讲座开拓学生专业视野

在现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 开设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辅修课程, 例如:医学图像处理、PB程序设计、药物辅助设计、药物信息应用、CAD辅助设计、多媒体设计、医学数据挖掘、医学影像系统[4], 以及一些专业讲座, 例如:远程医疗卫生、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应用、信息标准, 安全及法律问题、医学伦理等。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开拓一下学生的专业视野。

2.3 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

由于课堂教学时数的限制, 很多专业课程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现在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在寝室里一般都购置了计算机, 但大多同学都是用它来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影。作为专业教师应当将与课程相关的一些教学资料 (如教学课件、操作视频资料、网络资料网址等) 共享给学生, 通过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通过让学生撰写论文、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的方式督促学生完成。这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弥补课堂教学的效果,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专业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不再沉迷网络游戏、网上冲浪。

2.4 强化数学课程

由于专业身处医学院校, 种种原因使该专业学生所学的数学课程深度不够。这使他们在学习卫生统计等需要有数学底子的课程时感到困难, 同时一些计算机专业课成绩不错的学生在报考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时感到信心不足。其实这个专业的学生在入校时都是理科生, 如果能在前两年的基础课里强化数学课程对他们来说接受起来并不会很困难。

2.5 让实习不再成为"形式"

这个专业的学生实习应该包括两个阶段:即在前两年医学基础课学完后大二下后半学期的两个月临床见习, 以及大四上后半学期开始的为期半年的专业实习。实习是学生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而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只是去医院帮医生换换药水, 帮某个行政办公室拖拖地、接接电话。在见习期我们的学生应不同于临床专业的学生, 我们实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去了解医院管理流程、各个科室的工作流程和病人的就诊流程;在专业实习期间应尽量安排在各医疗卫生部门的信息科或是医药软件公司, 熟悉医疗卫生部门信息科的日常工作, HIS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协助建立和维护医院网站等。

2.6 加强对学生就业和考研的引导

随着高校扩招, 在本科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大环境下, 医学信息专业的学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因此, 应当引导学生放弃非大医院信息科不去的旧思想, 鼓励他们去卫生信息化建设还相对落后的农村县级医院, 去一些大的医药软件公司。此外, 鼓励他们报考研究生, 由于国内本专业的硕士点很少, 可鼓励学生报考卫生事业管理、公共卫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近专业的研究生, 并为他们提供帮助。

3 结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在国内所有高校中仍进一步探索, 在医学院校中更是如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关注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信息化建设对信息管理和技术类人才的需求状况, 尽可能使该专业的毕业生与社会人才需求相吻合。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具竞争力。此外, 各个医学院校为了办出专业特色, 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大相径庭, 甚至是这个专业的名称都没有得到统一, 模糊了用人单位对该专业的认识和定位, 不利于专业发展和毕业生分配。因此, 有必要在医学院校展开一次讨论, 尽可能统一认识, 使该专业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保持大方向的一致性和小方向的灵活性, 办出医学院校专业特色[3]。总之, 医学信息专业虽然在国内还属于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 但由于其独有的专业特色使得它必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专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李学征, 谭定英, 蔡逸仪.医学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4:263.

[3]白春清.医学院校&quot;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quot;专业课程设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2:63-65.

上一篇:西点军校:才培养模式下一篇:组织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