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教学的医学信息

2024-07-24

特色教学的医学信息(精选12篇)

特色教学的医学信息 篇1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学与生物医学科学的交叉性边缘学科, 是研究医疗卫生数据如何收集、存贮和交换, 如何将这些数据转换成适合管理和临床诊断的医疗信息的学科。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这使得高等医学院校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得到了高速发展, 同时市场对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将信息管理科学与医学高度融合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1]。《检验医学概要》是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本课程涉及的内容是临床最常见、最基础的检验内容, 也是医疗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掌握好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对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从事信息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同时检验医学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2], 为了能使学生学好该门课程, 我们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考评等方面考虑、合理规划, 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 教学内容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专业, 《检验医学概要》课程体系目前在全国没有先例, 没有现存的模式可参考。我们结合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科特点以及医院信息管理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能力的需求, 出版了一本自编教材, 共由六部分组成, 包括临床检验基础概要、免疫学检验概要、生物化学检验概要、血液学检验概要、微生物学检验概要及分子生物学检验概要。该书主要以临床最常见、开设最多项目内容为重点, 适当介绍一些新知识和进展。在使用过程当中, 我们也注意到本书包含内容多, 学生掌握起来比较难, 我们就突出重点讲解, 相关的知识点则采用整合的方式进行压缩, 临床上不常见的检测项目做为自学内容, 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时间, 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还开设了一些实验课程, 比如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型的鉴定、配型、血糖测定等等, 学生普遍反应良好, 通过实验课学习, 学生对《医学检验概要》的理解更加深入。

2 课程设置

合理规划课程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哪一个学期开设医学检验概要对学生能否学好该门课程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实践经验, 该课程宜安排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物化学、基础化学、病理生理学课程之后, 这样学生具备一些基础知识后再学习该课程时容易接受。比如免疫学检验概要必须有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为基础, 否则学生很难理解。

3 教学方法及手段

《检验医学概要》涵盖了临床检验的所有主要内容及临床应用, 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专业术语较多, 学习难度比较大,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 学生反映枯燥无味。为了提高《检验医学概要》教学质量,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1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除了应用讲述式外, 还可以采用问题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每次课至少提出一个问题, 然后围绕问题展开讲授, 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但是需要指出的是, 教师所问的问题必须是精心设计好的, 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关, 不能一开始提出专业性很强的问题, 以免枯燥无味, 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免疫学检验概要部分介绍抗原概念时, 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输血前要进行血型鉴定?为什么青霉素注射前要做皮试?这些日常生活中中经常遇到而且学生又比较关心的问题, 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牵着他们的思路走。教学过程中关于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这部分内容,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我们经常应用一些病例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

3.2 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也成为现今主要的教学手段。对于《检验医学概要》的教学, 多媒体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外周血中白细胞形态, 骨髓细胞学检查、微生物学检验等。这些内容只有通过多媒体形态图片的展示, 才能把形态学的内容更直观、更形象的教给学生, 帮助学生理解[3]。

在课堂教学之外, 我们还建立了网络课程, 培养学生善于与计算机交流, 且主动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网络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习题集、参考文献、图谱、案例教学、在线模块、资源拓展模块等。其中在线模块包括在线答疑、作业提交、在线测试、在线论坛等栏目, 实现同步和异步双向交互功能。资源拓展模块链接了一些相关的网站, 包括中华检验医学网、检验医学信息网、pubmed等多个网站。通过超链接的方式, 同学可以浏览各网站的内容, 丰富课程知识, 了解前沿信息, 开阔视野, 发散思维, 不断进取。

3.3 实验教学

我们开设了一些实验课程。实验前, 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 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 使学生明白与实验有关的知识点, 并完成预习报告;实验结束后, 要求学生在当次课堂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在课堂批改实验报告, 使学生及时了解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及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 解决问题, 这种共同的讨论交流增强了老师对学生的了解, 有利于教师对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增强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及其与实验课内容的联系。学生对实验课程普遍反应良好, 通过实验课学习, 学生对《医学检验概要》的理解更加深入, 且增加了对理论课学习的兴趣。

4 考核方法改革

将平时动态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起来的考核方式, 打破了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形式。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讨论、作业以及课堂纪律、迟到、早退和旷课情况, 以及实验课平时成绩的考核;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主要侧重于了解和督促学生的学习, 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更加严格要求, 讲解、辅导、答疑也更加耐心细致, 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期末考核以闭卷形式进行, 侧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将平时动态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起来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 只有调整教学内容, 合理规划课程设置, 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孔瑞珍, 王秀平.信息技术学与医学的交汇和融合[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8, 17 (6) :30~32.

[2]郑慧斐, 蒋葵, 王惠民, 等.检验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和方向[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9, 30 (2) :47~50.

[3]马怀安, 许子华, 何力.多媒体病例讨论式血液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 9 (4) :664~665.

特色教学的医学信息 篇2

浅谈中等卫生学校的《医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

针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卫生学校应变革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制定顺应时代发展的`医学计算机与信息基础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作 者:张莉 作者单位:新疆伊宁卫生学校,新疆伊宁,8350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5)分类号:G623.58关键词:中等卫生学校 卫生信息化人才 数字化医院 教学

特色教学的医学信息 篇3

一、信息技术课程以关键能力培养为目标是必然趋势

我国学者对职业能力从纵横两个维度进行考虑,形成纵向的能力层次和横向的能力结构,即职业能力在纵向层次上分为基本职业能力(从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在横向层次上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关键能力”这一概念是由德国著名职业教育学家梅腾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德国及欧盟国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引起了职业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关键能力概括为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方面。根据2000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由此,中等卫生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关键能力培养为目标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加强培养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性

作为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其交流沟通技能主要运用在与医护人员及病人的各种交往之中;职业价值观、态度、行为和伦理表现在医生的美德、责任心、诚实和正直、对科学方法的承诺与追求;在伦理、法律和专业问题上,需要有较强的理解和处理能力;医学生还应当具备批判性思维,对诊断和治疗能够提出好的意见,对现有的知识、技术和信息能进行批判性的评价等。因此,医学生除了应当具有能够迁移的关键能力以外,还应当拓展关键能力的范畴,需要具备医学职业核心能力。例如,医患之间交流的能力;将基础理论与医疗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了解社会因素在疾病诊治中作用的能力;领悟医学伦理学和职业精神的能力;应用循证医学做出医疗决定的能力;自省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能力。

医疗卫生行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生关键能力的高要求,也决定了医学职业院校的普通文化课程必须要协助临床实践实习来促进医学生关键能力的提高。医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務是提升学生医学信息素养以及适应信息社会工作与生活的能力。医学信息素养是医学创新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够促使学生发现医学行业新知识,提出新问题,掌握新技能,形成新概念以及终身学习的素质,这也是每个医务工作人员所必备的专业精神。中等卫生学校的医学生和相应普通高中的学生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只是智能结构类型不同,所以,接受的教育类型也应该有所区分,他们更适合与情境教学、项目学习、任务驱动及网络探究等学习方式。

三、采用项目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素养

自该学期开始,笔者对药剂班的40名学生进行了医学信息素养问卷调查,发现65%的学生已学过办公软件,30%的学生学习过图像处理软件。倘若继续沿用传统的讲授与练习的方法,必将出现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渗透关键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字处理软件的学习中,首先尝试采用了项目学习法。项目学习法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景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1.分析学生与教材,制定项目主题

笔者通过与药剂班新生进行交流座谈,发现95%的学生认为该专业的职业方向是药剂师或药剂士,但学生对药剂师和药剂士职位的印象模糊而又向往;同时,90%的学生对新增的专业基础课程《药用植物学基础》表现出浓厚兴趣。调查之后,笔者在参考《医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的基础上,将字处理软件的学习定位在中高级应用技术层次,打乱以往的章节顺序,将该章学习知识点融入中短期的三个项目之中,即药剂师岗位职责一览、药用植物对比表以及药用植物宣传手册,使学生循序渐进逐级掌握知识内容。

2.利用网络与现实,搜集项目资料

在项目实施之前,鼓励学生遵循互助合作原则自由结组,不仅照顾全体学生发展,而且提倡个性发挥,使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相应锻炼。采用大脑风暴法,由学生协商制定小组项目的实施计划。在项目资料的收集上,建议采用灵活多样的各种渠道来实现。例如,第五小组通过与专业教师或药剂师交流,从而获得有关药剂师的岗位职责;第二小组通过查询学校图书馆馆藏医学书籍和期刊,搜集到药用植物的权威数据;第四小组通过互联网搜集到目前地方医疗单位对药剂师的个性化职责要求。在此阶段,学生与教师、医生、图书馆管理人员等各方面人员进行了相关信息交流,从而使学生的医学信息交流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另外,小组成员的不同角色分配也锻炼了每个学生的个性与合作能力。

3.开展交流与合作,制作项目作品

项目所需的资料搜集完毕后,在课堂上开展组内合作与组间交流。首先,经过小组内合作,确定小组资料搜集结果的展示平台,笔者针对各个小组所遇到的不同操作问题进行总结与讲解;其次,各小组推选成员总结所遇到的问题,叙述资料搜集与作品制作的特色之处;最后,每个学生对这些问题都可以提出良好的建议,适当加入角色辩论,如扮演病人进行换位思考,从而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内容。在此阶段,每个学生恰当地利用了字处理软件甚至其它各种办公组件,达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实现了学即所用的局面,体验了成就感,充分提升了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关键能力得到有效渗透和培养。

4.登录博客与论坛,记录项目进展

学生的项目工作点滴、问题及思想都需要及时登录班级博客进行交流。通过和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和经验的积累,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为不善言谈的学生提供了交流平台。教师通过博客的交流,为每个小组提供相应的理论建议与意见,为课堂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丰富的实践内容,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掌握字处理软件的各项高级应用。

5.进行评价与竞争,评选最佳作品

在项目工作的最后阶段,各小组开展竞争,实施自我评价与组间互评,由学生评选出该项目中的最佳作品;最佳作品的制作者总结制作经验及改进方向;同时,将各小组最终作品上传至校园网,供各班级学生欣赏与交流。通过评价活动,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科学对待工作的严谨精神。

项目实施完毕,经过与平行班级采用相同试卷的考核,笔者发现,该班学生的整体解决问题能力明显提高,能够用整体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例如,医学项目情景的设定需要学校各相关部门的协助,学生关键能力的评价与考核也应当制作出规范的活动设计,在各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进一步考虑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整合等。

特色教学的医学信息 篇4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医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发必须考虑学生的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 调整课程内容, 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法, 选择合适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其课程开发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选择并重组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医学信息技术课程必须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 以职业活动为主线, 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 实现教学内容从“知识导向”向“行动导向”转变, 实现课程目标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实现课程顺序从“知识逻辑为主线”转向“职业活动为主线”、课程中心从“教师为主导”转向“学生为中心”、课程价值从“知识储备为主”转向“实际应用为主”[1]。

(2) 选择教学方式。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医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发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教学方式,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 教师和学生共同实施项目工作。该教学方式所有要求均能在项目教学法中得到满足, 因此具体实施时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

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医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

2.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医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一般分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 前者涉及事实、概念、原理, 后者涉及经验和策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医学信息技术课程必须打破原有的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相互独立的现状, 改为建立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的内容结构, 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

(1) 变陈述性知识为过程性知识, 增加过程性知识的比重。如对于“计算机系统”内容, 可结合科室配置计算机的应用需求,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完成, 重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详见表1。

(2) 弱化旧知识, 增加新知识。“计算机发展和数制转换”等内容在工作中的指导性较弱, 可弱化为自学。“计算机网络基础”可由重点讲解弱化为一般讲述。虚拟现实、云服务等技术在医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医学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增加这些技术的应用实例。医务工作者经常要接触患者的“秘密”信息, 为防止出现“篡改数据”事件, 必须提高医学中职学生的网络伦理水平, 因此课程中应增加网络伦理内容。

(3) 更新知识, 实现信息技术操作的升级。当某台计算机软件升级后, 其操作界面和功能可能发生变化。因此,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医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必须及时更新。

2.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医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排序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编排一般是“平行结构”, 但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串行结构”。认知的心理顺序和课程内容编排的顺序不一致, 就会导致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医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编排是一种“串行结构”, 这与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与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工作顺序是一致的。课程内容可包含多个不同的学习情境, 每个学习情境可采用项目、案例、任务等不同的实现方式, 通过“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的串行次序实现[2]。基于工作过程的医学信息技术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 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 意味着知识总量没有变化, 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

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医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的选择

因为可通过学习情境组合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因此,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医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方式。其中, 每个学习情境的实现, 必须采用“过程化”的教学方式。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项目, 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 按照行动过程设计教学思路, 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和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能力。

按照项目组织的思想, 将医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性内容划分成若干个项目, 例如“配置计算机”、“电子报刊”、“单词默写表”和“患者信息查询”等, 覆盖计算机系统组成、Word高级排版、Excel数据管理、Power Point汇报演示和新技术应用等知识块。

对于“单词默写表”项目, 可设计对应的功能要求:左侧灰色区域输入数据, 右侧黑色框内显示结果 (提取身份证号中的出生年月、成绩及成绩图形) , 见图1。该项目的工作过程可以按照如下流程进行:项目需求分析→界面设计→关键函数的选择→图表的建立→功能完善。这个工作过程打破了传统的Excel电子表格的授课方式, 突出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医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发必须注意重组教学内容和转变实施方式。重组教学内容可实现教学内容从“知识导向”向“行动导向”转变、课程目标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转变课程实施方式, 采用项目教学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方式, 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分析和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4) :66-70.

医学图书信息管理中医学信息作用 篇5

摘要:现在我国正处于网络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系统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渗入到社会经济中各个领域,随着我国现代化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医学图书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加强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发挥医学图书信息的积极作用,能够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推动我国医疗事业健康高效的发展。本文先是对医学图书信息管理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然后针对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出现的漏洞和不足进行阐述,最后分析了在现代信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如何有效发挥医学信息的作用,为我国民众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发挥作用

一、我国医学图书信息管理的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日益显现,新形势下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工作必须与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相适应。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工作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好多弊端和不足,医学图书信息管理技术落后,各级医疗卫生领导层的管理者对医学图书信息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医学图书信息管理队伍建设滞后等等这些,都是医学图书信息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加速向前发展,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鼓励创新,革除医学图书信息管理的冗长积弊,更好的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服务[1]。

二、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出现的不足

(一)医学图书信息管理技术落后

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工作能否顺利的开展,与医学图书信息管理能否为医护人员和病患及家属更好的服务息息相关。而医学图书信息管理为了提供让人满意的服务就必须有先进的医学图书信息管理的技术作为依托。现今很多医学图书信息的分类过于多样化,给医护人员检索医学图书资料带来一定的障碍。医学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落后,造成一些先进的医学知识无法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一定程度上造成医学信息的闭塞,一般非医人员基本很难看到专业的医学图书,医学图书资源的共享率很低[2]。

(二)医学图书信息管理者认识不够

医学图书信息管理行业正在飞速发展,从当前我国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基本情况来看,各级医疗卫生领导层的管理者对医学图书信息管理的认识还不够,认为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工作可有可无,既增加部门工作,又浪费钱,医学图书信息管理者依然固守医学图书传统的管理观念,束缚了现代医学图书信息管理的科学性、综合性、智能性和共享性的发展。

(三)医学图书信息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认真的工作态度是作为一位合格的医学图书信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现在好多从事医学图书信息管理的人员都过于浮躁,不能静下心来以认真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医学图书信息管理的岗位。医学图书的信息涉及到医学学科的各个领域,专业性很广,但是一些医学图书信息管理者由于一直处于一种安逸的状态未能紧跟医学的时

代潮流,进行知识的储备和更新,所以给医学图书信息的管理带了一些不必要的影响。医学图书信息管理是否合理,需要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过硬的专业素养,保证医学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有条不紊的运行[3]。

三、针对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医学图书信息管理技术设备的投入

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先进技术的发展、引进和应用,能更好的为医学图书信息管理服务。医学图书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加大医学图书信息管理技术设备的投入,很大程度上能带来最新最精的科研技术和成果,能让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最先进的医学图书信息。加大医学图书信息设备的研发力度,提高创新性,创建医学图书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平台,加快医学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更多的民众也能接触到更加专业和先进的医学知识,加强民众的医疗卫生安全防护意识,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增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增强医学图书信息管理者的认识

随着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贯彻实施,增强医学图书信息管理者对医学图书信息管理作用的认识十分重要。医学图书信息管理人员的认识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医学图书信息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各级医疗卫生领导层的管理者要提高对医学图书信息管理的认识,明确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在医疗卫生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拓宽知识领域,还要紧盯医

学图书信息时事,做好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工作[4]。

(三)加强医学图书信息队伍建设

作为一个专业的医学图书信息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深入了解医学图书信息管理相关的知识,去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医学图书信息管理人员对医学信息专业知识的培养十分必要。定期对医学图书信息管理人员进行更加专业和系统的培训,让他们紧跟医学时代发展,学习最新的医学成果,才能随时掌握专业的医学图书信息管理知识,更好地管理和组织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工作理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工作不仅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利益密切相关,而且也是为我国医护人员提供医学专业知识的源泉。要积极面对当前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其工作的创新性,为医学图书信息管理工作提供新的生命力,加强医学其先进性职能,提高医学图书信息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完善医学图书信息管理机制,运用现代化的医学图书信息管理手段,提高医学图书信息管理的效率,为将来我国医学图书信息管理事业的繁荣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月秋.刍议加强医学图书信息管理有效发挥医学信息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7):104-105.[2]陈蔚.加强医学图书信息管理有效发挥医学信息的作用[J].中国

特色教学的医学信息 篇6

生物信息学;网络资源;计算机教学;改革;自主学习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60278,81160025);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资助项目(2011CI057);

云南省教育厅重大专项(ZD2010007);

昆明医学院教研教改项目(2011JY38)。

【作者简介】谢月辉,女,汉族,昆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计算机教研室讲师。

【通讯作者】孟照辉,教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分子心血管研究室主任。

1.生物信息学及教学现状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生命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是生物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交叉所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生物信息学综合利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通过对海量生物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揭示其中蕴藏的内在联系和生物学含义,进而提炼有用的生物学知识。生物信息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收集和整理生物学数据,开发生物学数据库,并提供相应的数据查询、处理和分析等服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些数据库大多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并下载。

伴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信息学已渗透到生物科学的每一个角落,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中的必然选择;因此,生物信息学的教学也日益重要。生物信息学实验教学以互联网为媒介,以计算机为工具,全部在计算机网络机房内完成。由于现阶段不同专业学科的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很难满足生物信息学教学的需求,特别是在医学院校,生物信息学教学仍处于欠缺状态。

A.生物信息网络资源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是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进一步深化改革,适应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多年来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对现今的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想法和思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应用的发展,能否培养出能够进行自我知识更新、具有强烈的现代信息意识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医学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生物学数据量增长极为迅速,但生物数据资源的利用率却很不理想。在高校教学中,生物信息学尚未有完善的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的教学中甚至处于欠缺的状态。将生物信息网络资源引入计算机教学当中,可充实计算机基础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自学和文献检索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及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同时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目的性和实用性,以适应当前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将生物信息网络资源的应用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是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对计算机教学的一个挑战。

B.适应医学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推动医学教育的发展

近二十年来,生物学数据如潮水般涌现,并正以指数方式增长,但我们对相关数据的理解却十分有限。生物信息学是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结合形成的新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生物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分发、分析等来理解和阐明大量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已经使生物学研究从传统的试验分析和数据积累转移到数据分析及其指导下的试验验证上来,因此,生物信息学将对医学教育、生命科学研究及医疗卫生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赶上现代医学发展步伐,将计算机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医学教育及科研领域中去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

目前,生物信息学教学条件尚不成熟,缺乏完善的教学模式;因此,如何在高校进行生物信息学教学亟需探索。在此,我们希望探讨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与生物信息学有机结合,更好地适应医学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推动医学教育的发展。

2.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引入生物信息网络资源的具体实施方法

目前,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集中在大学一、二年级的一个学年,有些是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其教学内容主要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自主学习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交替进行。值得注意的是,PBL(Problem-based Learming,也称作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医学院校受到了推崇;它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和设计真实性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现实问题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达到医学计算机教学的目的。生物信息网络资源的应用教学正是基于这种方法完成,主要分为三步进行:

A.在教学的初期,首先提出生物信息学的学习计划

教师在计算机理论教学时向学生简要说明进行生物信息网络资源应用的学习计划: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了解生物信息学(教学初期开始,中期前完成);由教师在机房讲解并做示范,然后由学生自行操作完成生物信息网络资源的应用(教学中期开始,可持续几周时间,在本科目考试前两周完成,提交报告);教师评价学生的报告并给出成绩,此成绩占计算机学科成绩的一定比例。

在教学初期,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并初步了解生物信息学的概念、发展等基本知识。在此过程中,可让学生以小班为单位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把学习的进展情况反馈给老师,以检查和督促学生的学习。

B.在教学中后期进行具体的指导学习

教学内容包括问题设置以及具体操作流程;教学模式将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相关学科,建立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的科研实验和学生标准化实验。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设置主题:给出一个待查询基因或蛋白质的英文全名或者代码;给出常用网址:包括常用数据库、文献和应用软件等;查询结果:指导学生如何从中获取所需信息数据;提交报告:内容包括使用的网站名,数据库版本及所获得的基因序列、氨基酸序列及编码等;教师作出评价。

C.让学生熟悉相关数据库及能从中找到并分析特定的数据是生物信息学教学的核心内容

随着大量生物学实验的数据积累,目前已有数以百计的生物信息数据库,如日本的DDBJ、欧洲的EMBL、SWISS-PROT和美国的GenBank、PDB均是国际上著名的一级核酸或蛋白质数据库,如何让学生了解一级数据库、掌握常用的二级数据库使用方法,针对医学生的特点一般而言,采用问题设置以及操作演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最常用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问题1:请查询人体吡咯琳-5-羧酸还原酶(Human Pyrroline-5-carboxylate Reductase)的基因及蛋白质序列,给出该基因NCBI官方全名、基因序列号及蛋白质序列号、开放阅读框,并查询该基因的酶切位点及计算该蛋白质的分子量及等电点。

特色教学的医学信息 篇7

1 信息化教学

所谓信息化教学, 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 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 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和教学管理, 习惯于将其称为信息化教学。当然,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还只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表面特征, 在更深层面上, 它还涉及到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便形成新的教学目标和模式, 达到新的教学效果, 从而有效推动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水平。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是主要的教学源, 控制着学员对信息的访问。而在信息化教学中, 教师不再维持自己作为“专家”的角色, 而是通过帮助学员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来促进学习, 并解决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在这种模式中, 学员扮演着自主学习的角色, 通过协同作业、自主探索等方式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

2 信息化教学方法实践

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在师资力量、软硬件环境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 已基本能够满足全校信息化教学的需要。立足于医学统计学课程自身的特点, 第二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就医学统计学课程体系的信息化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师资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研室每年选派年轻教师参加学校举办的信息化教学培训班, 进行全脱产学习。培训班对教师开展现代教学理论、观念、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等方面的培训,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保证学习质量, 学习期满后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 考核合格的教师学校颁发给合格证书, 并授予继续教育学分, 提高了教师参加培训班的积极性。

2.2 教学信息化资源库建设

教学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体现在各种应用软件平台建设, 多媒体素材库 (包括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 、多媒体课件及优秀教学案例、电子教案、试题库、电子文献 (包括图书、期刊、报纸) 等的积累和建设。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 不能简单追求教学资源的数据量和多媒体形式, 也不能照搬书本知识, 而应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有机整合, 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得到完美体现。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统计学抽象理论形象化的有效工具。多媒体技术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可以使抽象问题形象化, 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借助网络资源与计算机统计软件, 收集和设计了一些形象且有动感的画面, 如经典的高尔顿落球试验、抛硬币试验可以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二项分布规律及其特征;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抽样研究等随机抽样过程可以帮助学员把抽象的随机现象转化成直观易懂的现象;通过模拟一个95%可信区间的例子, 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数字和图形等。

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①不要过于注重视觉效果, 过度渲染屏幕, 附加信息过多, 虽然从心理上刺激了学员的感知能力, 但却显得主次不分, 容易分散学员的注意力;②不能因多媒体手段地运用而削弱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 教师应该采取互动式教学, 凭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讲解, 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2.3 开展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医学统计学知识在网络上得到了广泛传播。互联网的参与人数众多、反馈及时等特点为教师与学员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目前第二军医大学统计教研室建立的中英文教学网站“统计学园” (http://stat.smmu.edu.cn/) 为医学统计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共享资源。教研室自编的《医学科研设计》课程在网站上提供了全部的授课视频和课件, 并且实现了网上答疑、作业提交和课程选修等功能。另外, 网站上具有丰富的教学课件与指导学员自学的参考资料, 这些课件和辅导资料, 注重于帮助学员加深理解课程内容, 而不是教材的重复与翻版。建成了拥有5, 050道试题的《医学统计学》课程群试题库。自主研发了教学用数据管理软件1套, 并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无论是毕业的或在校的学员, 都可以把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再从网上浏览, 对于不理解的章节还可以反复观看, 提高了医学统计学教学课件的实际利用率。

在授课形式上,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收集相关材料, 制成相关课件。课堂上教师交待学习任务, 让学员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掌握情况, 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 自主探索、寻求、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 然后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上课方式使得学员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向知识的探索者转变, 学员根据自身的情况重点解决尚未掌握的知识, 从而避免了以往课堂上已经掌握了所授内容的学员无事可干或者尚未掌握前一部分内容的学员又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这种模式非常有助于解决班级授课制中的分层次教学问题和个性化教学问题。

教学的关键在于人, 在于组织教学的教师。网络教学强调了教学的主体,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但如果在网络教学中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可能无任何效率甚至还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如果单纯把课本、作业移入网络, 而不去研究上课的方式和主体, 那必将导致另一种“人灌转机灌”、“走形式、花架子”的变态教学, 轻松了教师, 累死了学员, 提高不了教学效率。总之,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 不管信息化教学的模式如何变化, 要始终坚持以学员为中心, 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追求教学手段的革新。只有教学质量真正提高了, 才能够说教学方法是正确的, 是行之有效的, 也是受学员欢迎的。

3 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信息化教学借助互联网技术, 突破了传统教学人数及地域的限制, 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 还可以充分调动学员的多种感官, 为学员提供一个信息资源丰富、知识量大的良好学习情境, 学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具体需求对知识进行取舍和整合, 更好地满足教育与技能发展的要求。

特色教学的医学信息 篇8

1背景分析

1.1行业特点

卫生服务作为特殊的服 务行业 , 其管理方 式千差万 别 ,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卫生服务行业的管理模式正在趋于统一。作为卫生服务主体的医院等机构拥有大量的患者、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 装备了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每天处理大批业务, 产生了庞大的信息, 医院一直是当前医学信息潮流中最活跃的领域。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性能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卫生服务行业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尤其实在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 等各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医疗服务机构的医学信息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三级以上医院全部实现了医学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各种卫生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也都采用了对医学信息的计算机管理。

1.2教育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中, 卫生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主要是使求学者获得卫生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 (包括技能和知识等), 提供通向医疗卫生职业的道路。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时培养的重点方向。实践技能不仅包括医学相关的实践技能, 还包括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和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熟练使用。而当下大部分卫生类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医学信息计算机相关课程, 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需要单独进行相关的岗前医学信息计算机技能的培训, 才能进入工作岗位。由此可见在医学院校和卫生职业学院开设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课程已经迫在眉睫。

1.3计算机教学

卫生职业学院的计算机教学现今仍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 一般学时为54学时, 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中学时代的计算机课程中已经学会了上述大部分知识, 教学存在重复性, 同时也无法突出卫生职业学院的特点, 和医学专业的特点。不能实现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因此在卫生职业学院等卫生类院校开设医学信息计算机课程, 已经成为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医学信息系统

2.1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门以医学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医学信息的运动规律及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 内容 ,以现代计算机为主要工具, 以解决医药工作者在处理医学信息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是一门介于医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应用性强有不乏自身基础理论的研究。

2.2医学信息系统

医学信息系统拾涵盖整个与医疗、卫生有关的信息加工、传递、存储以及利用等相关的信息系统, 包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疗服务信息系统 (主要由医院信息系统组成), 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所组成。

3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3.1教材选择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目前可供选择的教材较少, 推荐使用以下教材:

(1)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该教材也是全国医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教材、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岗位技能考试的制定教材。

(2) 《卫生信息学》, 卫生出版社。

3.2教师培训

原有的卫生职业学院的计算机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可以参加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的培训, 考试后获得相关的从业资格。同时鼓励教师到医院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修,参观、学习, 了解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3教学计划

在第一学年即可开设, 建议设54学时, 其中理论12学时, 实践42学时。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3.4教学目标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卫生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较多, 以我院为例, 开设了护理、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药学、 康复治疗 技术、医学营养、公共卫生管理等专业。 不同的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完全不同, 日常使用和管理的医学信息也不 尽相同 ,可以针对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如护理专业学生重点介绍门诊护士和住院护士的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药学专业学生重点学习药房 (药局) 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检验专业重点学习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实验室的医学信息的管理。 根据不同的专业突出不同的侧重点, 在教学中可以分专业教学,从而达到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目的。下面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例介绍教学目标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护理专业学生可根据学习方向重点学习医院信息系统的门诊护理工作站、住院护理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学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使用。

以住院护理中心的计算机管理中, 住院护士应具备以下医院信息系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如表1, 表2所示。

3.5改变教学实施策略,改革教学方式

结合医学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操作采用以实训教学为主的教学、考核方式。改革考试方式, 采用实践技能操作的考试方法, 模拟医院的科室设置, 安装医院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 同时设置挂号室、收款室、医生诊室、药局、 门诊处置室等部门, 由不同专业学生扮演患者、挂号护士、收款人员、门诊医生、药局药剂师、 门诊护士, 分组进行操作, 完成整个门诊操作流程。同时鼓励参加全国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认证考试。使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

4结语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自2011年开设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后, 对实习生和实习单位进行问卷调查, 得到了满意的反馈信息, 学生和实习单位都认为实习期间能够直接顶岗实习, 减少了医学信息技术的培训时间。评估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医学信息化实际操作能力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的满意度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卫生职业学院的教学应用。

特色教学的医学信息 篇9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基础医学课程属于先修课程, 与继续教育课程和培训课程不同, 学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 更没有遇到工作过程中的问题, 缺乏对理论知识应用价值的深刻体会, 因此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3]。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教学模式转变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1 学案导学

教师首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进行分析, 从教材的编排原则与知识系统出发, 设计出富有启发性、思维开拓性的导学案。课前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 如飞信、微信或是移动教学助手“蓝墨云班课”发送给学生,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带着问题对课程进行预习。

2 微课助学

分析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果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结合课程特点, 使用Snap by Lectora和Camtasia Studio等微课制作工具制作微课程, 时长一般5~8 min, 针对不同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展现形式。对一些重要器官, 如肝、脑、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采用情景动画、交互动画以及互动游戏形式进行展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目的。为了提高学习效果, 还会在视频中安排问题与测试, 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有效集中和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 精品课程网站助学

2013 年10 月我校正常人体结构课程被教育部立项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课程建有教学视频、演示文稿、习题作业、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媒体素材、学习手册、实验指导等基本资源和拓展性资源。通过精品课程网站, 可以实现走到哪学到哪的移动学习, 满足学生在线学习和远程学习的要求, 并实现泛在学习, 即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

4 信息化设备辅助教学

4.1 “口袋里”的实验室

平板电脑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 以触摸屏作为基本输入设备。其触摸屏也称为数位板技术, 允许用户通过触控笔或数字笔来进行作业。用户可以通过内建的手写识别、屏幕上的软键盘或语音识别进行文字输入[4]。

以平板电脑为载体可下载多种移动应用程序辅助课程教学。如Catfish Animation Studio研发的3D Atlas of Anatomy, 可以从前、后、内、外、上、下等不同方位对人体骨骼、心脏、脑进行观察, 重要结构有可切换的标注功能, 而这些操作不需要翻动实验室中的标本和模型, 只需手指轻触屏幕即可实现。

4.2 多点触控式虚拟解剖台

多点触控虚拟解剖系统是一种独特的、高互动性的、具有完整解剖结构的训练平台, 由图形工作站、两块65 寸超大触摸屏和金属台车组成, 具有交互式解剖演示台、演示屏、三维影像工作站三大功能。

该系统使解剖学教学摆脱了对大体标本的依赖, 在触摸屏上轻轻划动手指即可逐层、逐步显示骨骼、内脏器官、肌肉、脉管和神经等结构;还可使用虚拟手术刀进行切割和剥离操作, 查看任意角度、位置的断层图像, 并能拖动滑块查看断面图像的连续变化情况。

该系统可有效辅助基础医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 如在骨骼肌的学习中, 可通过分类隐藏和显示工具, 演示每一块骨骼肌的起点和止点, 帮助学生掌握骨骼肌的功能, 而这在传统解剖学教学中是很难实现的。

4.3 电子交互白板

电子交互白板的核心组件由电子感应白板、计算机和近焦投影仪组成[5]。电子感应白板是一块具有正常黑板尺寸、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工作的大感应屏幕, 白板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的一个软件平台, 教师可以使用电子感应笔在白板上随意调用各种素材或应用软件教学。

相对于传统的黑板, 电子交互白板能够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实施PBL教学或案例教学时, 教师可将准备好的电子课程资料打开进行讲述, 使抽象的基础医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将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 从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更好地实现教学计划, 提高教学效率。

5 结语

信息时代改变了各行各业的运行模式, 教育行业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如何利于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 更好地服务于技能型人才培养, 已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们相信, 只要职业教育工作者树立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观念, 扎实开展信息化教学, 就一定能创建新型教育教学环境,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实现人人成才。

摘要:介绍如何创新卫生职业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育教学环境, 实施信息化教学。具体措施包括使用信息化手段推送导学案, 利用微课制作工具制作微视频、建设精品资源课程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此外, 有效可行的信息化教学措施还包括平板电脑、多点触控式虚拟解剖台和电子交互白板的使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正常人体结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科文组织信息和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S].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S].2012.

[3]徐国庆.试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展开顺序[J].职教论坛, 2003 (14) :4-9.

[4]李青, 王涛.基于平板电脑的学习资源设计框架和要点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5) :35-41.

特色教学的医学信息 篇10

关键词:教学信息员制度,医学院校,实践探索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 但在我国, 大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够是制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1]。教学信息员 (以下简称信息员) 制度是指校方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教学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将教学信息员搜集的广大学生对日常教学工作中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归纳、整理, 以便及时掌握教学动态信息, 采取相应对策, 制定相关规定, 从而进一步密切师生联系、增强师生交流, 最终确保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管理的一项制度[2]。其功能在于实现教师、学生、管理者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推动教学理念的更新, 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一种新的机制和解决途径。因此, 让医学院校大学生广泛参与教学管理, 对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管理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1 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践措施

1.1 建立工作机构

郧阳医学院于2003年组建学生教学信息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 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归教务处直接领导。教学信息中心专程给予一间办公室, 设主任1名, 由教务处教学管理科科长兼任;设副主任7名, 在下属7个二级学院的全部学生信息员中产生 (每院1名) , 一起组成教学信息中心常务委员会。各学院信息员在各学院推荐的基础上, 由教务处统一考核选聘, 原则上每个班级1名教学信息员。教学信息员每学年补聘一次, 学生毕业时自动解聘;对任期内违反有关规定或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者, 教学信息中心依据相关规定予以解聘。同时, 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前提下, 制定了《郧阳医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管理办法》 (郧医教[2004]02号) , 明确规定信息员的职责和权利, 确保有法可依, 有据可循, 为工作机构的有效运转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 我校在聘教学信息员43名。

1.2 明确工作目标

教学信息中心的核心工作是负责全校教学信息员的管理。各班级信息员负责收集、整理班级学生对任课教师及学校的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及时反馈给中心。中心根据有关教学反馈信息, 展开调研, 再把教学信息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反馈给相关教师。通过调整, 再次进行调研、反馈, 直至问题得到解决。信息员反馈教学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教师方面。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水平和教学过程各环节。②教学管理方面。包括学校、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教学质量管理、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相关领导的工作情况。③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课堂参与、课外自习、课外作业、考风考纪。④教学设施方面。包括教材、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图书资料。

1.3 拓宽工作渠道

目前, 我校教学信息反馈主要渠道有:①中心、信息员公布联络电话, 确保各种信息以最快捷有效的途径反馈。②设立中心专用电子邮箱和信息员信箱, 确保学生可随时反馈有关信息和问题。③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信息员和学生座谈会, 保证教学信息反馈渠道畅通。④在教务处网站上开辟专栏, 供学生留言、交流。⑤在每一期《郧阳医学院报》上公布工作简报, 将其送至每个学生宿舍。⑥每周一至周五19:00-21:00, 有1名信息员值班, 负责收取全校信息员的反馈表及学生的意见, 并进行整理。通过以上渠道, 保证了教学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 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信息收集, 使学校和学生之间能及时沟通, 随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1.4 严格工作管理

在每个学期初、学期中及学期末定期召开信息员会议, 提高信息员自身的思想认识, 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 并对他们的工作方式进行指导, 确保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获取信息。同时, 学校及各学院对信息员实行年度考核制度。对考核优秀的信息员进行表彰和宣传, 授予“优秀学生教学信息员”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考核优秀及合格者每学年奖励课外学分2学分, 优先纳入“优秀大学生”、“优秀党 (团) 员”、奖学金及入党的评选;对考核不合格者不再聘用。

2 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践成效

2.1 从管理层角度, 完善了教学管理机制, 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教务处作为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 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通过信息员制度, 管理层可以随时准确掌握学校的整体教学现状, 有利于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7年多来, 该中心共收集各种信息近10, 000条, 通过这些及时、客观、真实的教学信息, 进行全面整理、归纳、分析, 在此基础上, 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 并对以前的相关政策进行完善。这样, 就为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构建了一个保障系统, 可使学校的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从而使得学校作为一个整体, 其教学工作的运行能处于更先进、更科学的管理平台上。

2.2 从教师角度, 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过程[3],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之一。通过信息员制度, 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和要求, 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更新自己的知识, 结合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点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的方式等, 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 该制度也加强了校方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督力度, 做到下有真实汇报, 上有及时反馈,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并督促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改进和调整, 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样, 就促进了教师自身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提高教学水平, 优化了教风,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到2009年年底, 我们已通过《郧阳医学院报》、教务处网站专栏、橱窗刊登教学名师、教学示范岗教师、青年教师教学业务竞赛获得者等人物专访、实验室专访、教学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教学经验交流等文章近200篇。

2.3 从学生角度, 保障了学生自身的利益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直接主体, 但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者居中心地位, 学生往往被视为被动的管理对象, 其主体地位被忽略[4]。通过教学信息员制度, 为学生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提供一个反馈意见的正当渠道, 成为了学生维护权益的诉求平台,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 信息员和其他学生朝夕相处, 能准确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中存在的上课迟到或旷课, 上课时心不在焉, 看其他书籍、看报纸、打电话、玩手机游戏、睡觉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在通过学生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与引导后, 帮助学生找出了根源, 既使很多学生能够有效地调动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更避免了对其他认真学习的学生和教师情绪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改善了学风。该中心对毕业后的信息员进行了跟踪观察, 发现从我校毕业的信息员, 在工作岗位上适应能力较强, 工作效率较高, 很大一部分已经成为科室或者院办的骨干。

3 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践体会

3.1 存在的问题

尽管信息员制度在我校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然而不可否认, 现阶段教学信息员制度在落实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的进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反馈渠道不够顺畅;②反馈信息部分失实;③信息员积极性不高;④信息员素质有待提高;⑤教师对教学信息员制度不理解。

3.2 有关改进的建议

转变管理观念, 建立多部门联动处理机制。观念的改变是行为改变的前提和基础[1]。学校的教学管理者要重视学生教学信息员从各个渠道搜集获取的信息, 通过对搜集的信息进行详细的分类、归纳和整理, 及时掌握学校的教学动态。学校在充分重视发现问题的同时, 也必须注重信息的再次反馈, 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反馈回路, 避免出现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经常石沉大海的状况。再次, 学校教学工作牵涉到众多的管理部门, 除了各院系、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部门外, 学生管理、资产设备管理、后勤管理、人事管理和图书馆等有关职能部门对搞好教学工作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学生信息员的信息反馈建立多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就变得很有必要。教学管理部门接到学生信息员的信息反馈后, 先进行甄别筛选, 对需要与其他部门联合处理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并传递到相关职能部门, 并通过共同开会协商、联合发文、工作人员共同处理等方式处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高思想认识, 获取教师对信息员工作的认同。在实际工作中, 有部分信息员认为, 学校、学院要他们收集教学信息, 是在教师背后讲教师的坏话, 担心向教师提批评意见会遭到打击报复、受到教师不公正的待遇等, 以至于不敢讲真话、不敢如实填写教学信息员反馈表格, 导致收集的信息存在偏差和失实。对老师的顾虑, 使得某些学生思想上存在疑虑, 而不敢大胆的工作。因此, 要提高学生教学信息员自身的思想认识, 教学信息员制度是学校教学管理者获取教学信息的主要渠道, 信息员必须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 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消除思想顾虑, 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局出发, 客观、公正、准确地提供信息。同时, 也确实存在部分教师对信息员制度不理解, 主动到向教务处询问和反映。因此, 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提高教师对学校及学院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 揭示教学信息员工作对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学工作、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来消除教师的顾虑[5]。让教师明确教学信息员对教学质量监控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 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并支持学生信息员工作。

加强管理培训, 保证反馈信息的客观真实。在制定并不断完善信息员管理条例、加强对信息员的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同时, 要加强信息员的素质培养, 强化管理培训。在培训中, 一是要加强对信息员的思想教育, 使其明确自身岗位的重要性, 增强服务意识, 培养工作热情及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 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二是要通过开设辅导讲座、举行技能竞赛等形式培养信息员各方面能力和工作技巧。三是要加强信息员的心理素质培养。信息员比普通学生有着更多的来自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 若不能正确对待压力, 易造成心理压抑, 这不但会影响信息员工作的开展, 而且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 作为教学管理者, 在工作中还应重视加强对信息员的心理辅导, 使他们具有稳定、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处理问题时能冷静理智、客观公正。通过这些培养, 才能确保反馈信息的客观真实。

畅通信息渠道, 完善教学信息员的激励机制。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 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快速及时的反应, 保证随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使得学校和学生之间能及时沟通, 激发学生对信息反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再者, 学校在充分重视发现问题的同时, 也必须注重信息的再次反馈, 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反馈回路, 避免出现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经常石沉大海的状况, 力争使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促进教学质量监控水平不断提高[6]。另外, 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奖励和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信息员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每年应该定期召开信息员工作会议, 在总结过去的同时表彰在信息反馈中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工作、实事求是地反映和传递教学信息的信息员;对于在信息员工作中表现出色、成绩突出的信息员授予“优秀教学信息员”称号, 并考虑优先参与“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优秀党 (团) 员”、奖学金等评选。通过建立和完善有关激励制度, 引导信息员在现有的制度和条件范围内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工作。

4 结语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 我国许多高校为及时、便捷地从学生那里了解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和对学生自己学习情况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相继建立的一项制度[7]。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使学生主动关心学校教学工作, 给予学生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 促使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 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获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同时,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民主意识,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 自这一制度实施以来,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8]。

但作为高校管理系统中的一个新生环节, 对于他的构成、作用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近年来才引起关注[9]。因此, 在高校信息员制度实施过程中, 还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的教学管理者们不断研究分析、妥善处理,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需要。创新是一切制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教学信息员制度同样需要在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与丰富, 使得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步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淡心广, 孔祥义.加强教学信息员队伍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4, 17 (3) :39-41.

[2]高宏.论教学质量监控的运行与实践——基于教学信息员制度的视角[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07 (7, 8) :177-178.

[3]朱省娥, 陈向荣.关于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4) :61-64.

[4]郑捷琴.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以集美大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 2009, 10 (3) :58-62.

[5]高宏.高校教学信息员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7 (4) :58-60.

[6]刘丰.完善教学信息员制度提高高校教学质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0) :37-38.

[7]李伟娟.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践和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2 (1) :82-84.

[8]梁宏中.完善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08 (5) :73-74.

特色教学的医学信息 篇11

关键词: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技术;信息服务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都有了极大的飞跃,涉及到高校各个部门。具体到图书馆,包括用户需求、信息资源建设、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几乎所有高校图书馆都已经进入了数字图书馆阶段,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网络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查找,可以说网络化已经成为新型高校图书馆的标志之一。面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进程,图书馆的价值已经不仅仅体现在馆藏方面,还包括用户对于知识的需求上。可以说我们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已经从对馆藏文献的管理转向了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上。医学及生物科学领域是现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其信息化程度十分高,对信息的要求也更高,这就使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和服务模式,寻找出适应新变化的工作模式和流程,使医学高校图书馆发挥更充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的主要趋势是文献信息数字化、资源共享网络化、系统平台开放化、读者服务多样化及使用方便与用户体验[1],所有的这些都要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层面上,本文以作者实践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研究结果,就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信息服务的研究做一研究,以期为我国医学院校图书馆更好的进行信息化进程,更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信息服务提供更充分的支持做出贡献,现报告如下:

1图书馆中信息技术

所谓信息技术,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合称,这里面的核心内容是信息,感测技术是指获得信息的技术,通信技术是指传递信息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在信息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处理和分析信息的技术,控制技术是指如何从大范围信息中找到和利用有用信息的技术。我们应该已经意识到,静悄悄的图书馆已经不复存在,整齐有序的藏书已经被数字时代的洪流冲击得支离破碎,现在全球范围内,知识正在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着,其产生、传播与利用都是在空中完成的,高通量的数据流已经取代了一本本印刷精美的图书,数字图书馆也成了未来图书馆发展的趋向,导致这一系列变化的就是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获取、处理、储存、传递、检索和利用的数字化技术,现在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已经在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度,其技术发展也逐渐从硬件转移到软件上来。

2信息技术对医学院校图书馆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医学院校图书馆的影响主要有三步。首先,初级阶段是从传统图书馆向自动化图书馆过渡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标志性事件是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的使用,这实现了采购、编目、流通等环节的自动化,读者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位置或了解其借阅情况,这大大解放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也提高了读者的检索效率。这一过程在我国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图书馆中都已完成[2]。第二阶段是由第一阶段向网络信息服务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网络资料的进入改变了图书馆从前馆藏的结构,让图书馆从过去的以实体藏书为主,转向了实体藏书、电子藏书和虚拟藏书相结合的模式,这极大的扩充了图书馆的信息量,丰富了图书馆的功能,在此阶段,计算机成为了图书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由不同的计算机组成了一个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社会化的知识平台,向读者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功能。具体到借还书功能上,开始出现网上预约、到期提醒、采购推荐等,另外,快速的馆际互动,也极大的扩充了单个图书馆的信息容量。向网络信息服务转化的过程在国内各大图书馆中均已展开,并且初具成效[3]。第三阶段就是实现前文所述的数字化图书馆概念,即文献信息数字化、资源共享网络化、系统平台开放化、读者服务多样化及使用方便与用户体验,现在尚处于研究阶段。

3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医学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建设、资源整合建设、信息检索服务和读者培训四部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信息技术推动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为电子资源和虚拟馆藏,这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以物理介质馆藏为主的特点,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信息量,也成为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出发点[4]。具体到医学院校而言,现今生物及医学领域发展十分迅速,知识正在以爆炸性的速度更新,每天都有许多期刊发表,甚至一些期刊的电子版会首先公布在网络上,之后才会有纸质期刊出版。传统的科研模式在文献检索方面耗时极大,检索纸质期刊效率极低,与学科的发展速度不符,极大的影响了科研工作的进行。在信息化图书馆中,我们将不同介质的资源通过一个统一的模式进行分类,或将国际上已有的数据库进行整合,提供给科研工作者,极大的减轻了检索工作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提高了科研效率。同时,网络等媒介中的科研信息可以说是现今更新最为及时的,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检索,我们可以快速的了解到本领域本学科内的科研动态和发展方向,对相关项目的申请、审批和进行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图书馆读者的用户体验,相比于繁琐的检索号,文字与图片结合的网络检索更符合读者的需求,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过程极大的满足了临床医生的时间需求,只需要一台终端计算机,临床医生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这不仅满足了因工作时间不固定而产生的时间需求,也可以让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便捷及时的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在图书馆信息功能检索转变的过程中,可以方便读者进行检索,并对读者检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在自动化图书馆中,可以使用OPAC系统对包括网络和虚拟资源在内的馆藏资源进行检索,极大的方便了文献检索,同时,在读者进行检索的过程中,系统会根据读者的检索关键词找出读者可能感兴趣与或检索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以供读者参考,这极大的减轻了读者检索的工作量,并使其检索结果更为全面[5]。在读者培训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医学生课业压力大,但对科研和新知识的要求高,掌握有效的文献检索和利用文献的能力十分必要。在此过程中,我们除了开展线下的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和面向本科生的文献检索选修课,还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对读者进行培训。我们针对学生在使用图书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录制了远程协助录像,放在网上供读者下载,读者可以在首次使用时对图书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另外,我们依托校园网开通了图书馆在线讨论区,学生在使用图书馆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这个开放性平台上获得来自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同时,这些问题也会留在网上,供之后遇到同样问题的同学查阅和参考。有一点在我们的工作中十分重要,就是随着医学的发展,数据库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一些新的数据库层出不穷,但限于资金和本着节约资源的目的,我们不可能全部订阅,现大部分新出现的数据库都有试用功能,我们可以邀请科研工作者对新的数据库进行试用,然后视情况进行订阅,这样对于科研工作更有针对性,也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图书馆的效率

4医学院校图书馆新技术引进与新服务的开展

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图书馆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已逐渐从对硬件的需求过渡到软件上,包括基于Web2.0技术下的扩展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可以进行包括参考咨询、书目导读、信息推送、专业导航和用户教育在内的多种功能,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RSS、SNS、Tag和Blog等。现以RSS技术为例,说明信息技术推动下的信息服务进程。RSS技术主要用于信息推送和资源整合,能够自动帮助读者获取其需要的内容,在本图书馆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以关键词或期刊为分类依据,选择合适的RSS服务,当本领域有重要论文或较新的科研突破时,RSS系统会根据读者的订阅情况给读者发去资讯,使读者可以更快捷及时的得到这些进展,这在诸如基因学研究等发展速度快,课题组重叠率高的研究领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我们使用了Mylibrary系统对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了自定义自动服务,使读者得到了极为便捷和具有实效的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内容也随之变化,图书馆已经从传统的藏经阁转向了以文献信息为主,兼顾信息管理、检索和利用,并结合了读者培训,信息整合在内的科研文化综合体,对面信息化技术在传统领域的不断深入和读者对于包括用户体验在内的迫切需求,我们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接收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抓住图书馆信息化进程这一历史性潮流,建設起符合时代要求、满足读者需求的现代化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孙卫,赵悦.图书馆信息化标准工作评析[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7):33-37.

[2]张玉凤,梁晓天,王凤翠等.图书馆在科技信息化中的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1):11-13.

[3]李慧.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及策略分析[J].兰台世界,2010(16):73-74.

[4]侯海涛.西方社区信息服务对我国图书馆信息化的启示[J].图书馆杂志,2003,22(3):68-70.

特色教学的医学信息 篇12

1 高职院校预防医学教学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教学信息化是目前各高校及职业院校提升教学水平和学校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其中欧美国家高校数字化的推进过程尤为迅速。有研究者对江苏省62所学校 (其中包括25所本科院校, 30所高职高专院校, 1所成人类高校, 6所民办高校) 调查分析发现, 江苏省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教学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 但区域差异及“重硬轻软”现象严重, 师生信息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和平台需要加强等[2]。在高职院校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善预防医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预防医学各章节独立性强, 难以形成完整的信息化教学体系

预防医学是一个学科体系, 包括环境卫生学, 劳动卫生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卫生统计学等多门课程, 而在医学相关高职院校, 预防医学只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从教材上看各章节只是从预防医学这个庞大的学科体系里选取部分内容来讲授, 教学内容独立性强, 各章节之间联系性差, 学生不容易做到融会贯通。所以在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要形成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组织及反馈评价就比较困难。

1.2 部分教学内容对教师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 多数教师难以达到

卫生统计学相关内容在高职院校预防医学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 该部分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抽象、枯燥、运算复杂, 尤其在医学相关高职院校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低的情况下,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教师本身素质要求更高。如何能把抽象的理论内容形象化, 把复杂的运算简便化,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直是预防医学教学者面临的挑战性问题。传统的卫生统计学的教学通常采用的是教师讲授, 学生反复练习、运算的方式, 而统计学在实际应用的时候通常采用的是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SAS软件等, 教学和应用存在脱节现象。由于各院校基础设施和教师本身素质的差异, 这种现象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有效改善。因此, 笔者认为在统计学教学中应该避开复杂的数字运算,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对课本内容进行合理的二次开发、有机整合, 开发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 让学生在轻松掌握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 能够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练习, 并将学习结果提交给教师评阅,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后, 对教学过程进一步改进, 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信息化在促进预防医学教学中的作用

2.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构成现代信息化课堂的主要要素不仅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传统的三要素, 还应包括“媒体”这一要素[3]。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信息化课堂主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 营造集图、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新的学习环境, 既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医学相关高职院校, 预防医学常作为考查课, 因此学生对本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加之部分教学内容抽象、枯燥、难以理解, 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此种形势对预防医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课堂活力。如:在“地方性氟中毒”的教学过程中, 播放一个典型的氟中毒案例“山村怪病”的视频, 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采用案例分析、学生小组集体讨论及总结的方式, 最终对氟中毒的特点、临床表现、好发人群、预防等有了详细的了解。

2.2 突破重难点, 提高教学效果

在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 一些教学重点和难点比较抽象, 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学生很难深刻理解, 教师讲授也比较困难。如果采用信息化教学方法, 以教学软件、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给学生, 就更加形象直观, 易于理解。如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作用, 在播放一段教学视频或Flash之后, 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污染物迁移的过程及规律。同时由于仪器、设备等原因, 预防医学的一些实验课程难以开展, 通过信息化教学软件可以仿真模拟实验, 让学生于模拟实验情景中独立完成实验, 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2.3 以生活为载体, 创设情境, 体现预防医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作为预防医学的教师, 我们要善于调整教材, 重组教材内容。预防医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 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用生动、具体、形象的生活案例联系理论知识的学习, 以生活中的案例为出发点, 采用多元化的媒介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影音资源辅助理论知识的讲解, 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以某一章节或几个章节综合开发相应的教学软件, 通过一些小游戏、小活动、小测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生动的案例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联系生活实际来应用, 最终达到预防医学服务人群、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3 教学信息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3.1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信息化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一支粉笔一堂课”、“满堂灌”的教学思想, 做到以信息化手段为引领,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并有效实施。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 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 合理开发、组织, 并有效评价教学过程, 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在课余时间的学习交流,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作用,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对于教育者来说, 有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 在运用信息化教学媒体的同时, 将最新的职教理念和思想融入到实际教学中。

3.2 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 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主讲者转变为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而教师信息化技术的掌握程度是制约教学信息化的最大瓶颈[5,6]。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掌握一定的信息化设计及软件开发的知识, 熟悉计算机操作指令、操作程序, 并反复操作以增强其熟练程度。同时课件也是教学信息化的主要媒介, 目前常用的课件展示软件有PPT、Authorware等, 随着软件开发的不断进行, 新的课件制作软件的不断出现, 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及时了解这些软件的性能、应用特点, 及时掌握这些软件的应用技巧。同时信息化教学还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与教学有关的信息资源, 将这些教学资源与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以直观、直接、形象的教学课件为载体, 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 虽然在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 对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 (如形象生动、激发学习兴趣和资源丰富等) ,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层次实践应用 (如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 较少, 但大多数职业院校的预防医学教学已经初步具备了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软硬件环境[7]。因此,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还应加强教师的职前、在职培训, 提升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的水平, 以适应新形势下新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 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津, 张绪绪.紧抓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9) :61-62.

[2]张一春, 贾晓燕, 刘平.创新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内涵与发展战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1 (4) :27-32.

[3]杨俊过, 江新宏, 木合甫力.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之比较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9 (3) :51-54.

[4]唐高华.基于大职业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2 (22) :19-22.

[5]李玉龙, 王津.教学信息化建设探析[J].价值工程, 2011, 30 (4) :228-229.

[6]杨涛, 管刚, 李娜.教学信息化及教师素质问题[J].企业导报, 2009 (9) :195.

上一篇:智慧校园支撑平台下一篇:贸易开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