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献信息资源

2024-06-21

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共12篇)

特色文献信息资源 篇1

1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及图书馆概况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是一所有着50年办学历史的普通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学院下设园艺、食品与生物工程, 畜牧兽医、水利与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财会金融、文秘法律、现代服务管理、信息技术、基础部等10个系部以及国际教育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所分院。学院是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全国文明单位”;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主任单位。学院坚持以农为主, 适应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做优种植、养殖类专业, 做强食品加工、农业工程类专业, 发展服务、文秘、财贸类及机电、电子信息类专业。现开设有60余个普通高职、成人高等教育及普通中职专业, 形成了农业种植类、畜牧兽医类等特色专业群。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1]建于2002年, 目前拥有馆藏纸质文献44万册, 电子文献34万册。馆藏文献主要以经济、农业、管理科学文献为主体, 兼有人文、社会科学文献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 形成综合性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学院数字图书馆目前可提供10多个数据库, 资源类型包括数字图书、期刊、报纸、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工具书、各种多媒体资源等。图书馆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实现了图书馆各项业务的计算机自动化规范管理和网络化信息服务, 实现了4个校区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 是由于纸质文献购买成本高, 采购资金相对紧缺, 使得年购进新书数量不足, 显然, 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距离满足教育教学和读者需求差距较大。因此, 图书馆应依据专业建设和读者需求及时调整馆藏结构, 加强利用互联网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的力度,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纸质文献资源不足的缺陷, 更好地实现为学院教育教学服务的目标。

2 农业特色开放获取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

开放获取是目前国内外正在日益兴起的一项旨在推动学术文献信息资源和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免费自由传播和共享的学术共产主义运动。2010年10月25~26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八届开放获取柏林国际会议”, 这是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举办[2]。它的召开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 同时也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良好的契机。目前, 我国农业正在向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合作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目标是实现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职业教育及大量农业文献资源的支持, 因此, 农业高职院校图书馆可利用互联网丰富的开放获取文献资源, 建设各类具有农业特色的文献资源及其数据库。如可建设包括《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研究》、《精准农业概论》、《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农业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农业生态经济学》在内的《农业特色电子图书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中国农业年鉴》、《农业昆虫学》、《美国大观·农业概览》、《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在内的《农业特色随书光盘数据库》;建设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玉米科学》、《河北林果研究》、《饲料博览》、《渔业经济研究》在内的《农业特色现期期刊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中国农业投资指南》、《土壤学进展》、《山地农机化》、《河北农作物研究》、《江苏食用菌》在内的《农业特色建国后过期期刊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浙江农业推广》、《福建农业》、《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杂志》、《华北农业》、《教育与农业》在内的《农业特色建国前过期期刊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院报》、《农村信息报》、《中国渔业报》、《农民日报》在内的《农业特色电子报纸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农业产业化研究》、《农业自然资源:土地和水资源》、《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农业经济史研究》、《农业时代》在内的《农业特色文档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论坛》、《2008中国国际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APEC地区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国际研讨会》、《应对森林自然灾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内的《农业特色学术会议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食用菌栽培》、《果蔬贮运与加工》、《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大田作物制种技术》、《蔬菜生产技术》等288门高职高专农林牧渔类精品课程资源在内的《农业特色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资源数据库》。

3 农业特色开放获取旅游资源数据库建设

农业旅游[3]也称农业观光旅游, 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观光旅游类型, 也称旅游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农业旅游是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 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 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农业旅游目前主要有几种类型:一种是观赏整体农村的自然人文风光, 让游客亲身体验大自然、亲自接触大自然、身心回归大自然;一种是观赏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和田园风光;一种是参与性农业旅游, 是近几年在市场需求下产生出来的重要农业旅游形式, 如各类的果实采摘、动物家禽饲养、秋季收割、捕鱼生产等活动;还有根据季节变化开展的农业旅游项目, 如春季的农村踏青春游、夏季的农庄赏荷旅游、秋季的田园采摘旅游、冬季的鱼湖冬捕旅游;生态农业旅游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4]。农业生态旅游是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 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经营模式, 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类型。对于大多数常年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来说, 农村的概念越来越模糊, 根据人们要求返璞归真的理想, 开创了生态农业旅游的想法, 并得到很好的实施和推广, 现在很多地区都有生态旅游景区, 大家对生态农业旅游的热爱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全国已建立了200余个农业旅游示范点, 仅北京市就有7个。以北京农业旅游资源为例, 北京农业高职院校图书馆可据此建设包括北京韩村河、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北京南宫旅游区、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朝来农业园、北京留民营生态农场、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内的, 含有景点资料介绍、历史文献记载、旅游视频电视片的《北京农业旅游资源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http://lib.bvca.edu.cn.[EB/OL].[2010-12-02]

[2]http://www.sciencenet.cn/m/Print.aspx?id=376837.[EB/OL].[2010-12-02]

[3]农业旅游.http://baike.baidu.com/view/1383214.htm.[EB/OL].[2010-12-02]

[4]生态农业旅游.http://baike.baidu.com/view/2275727.htm?fr=ala0_1_1.[EB/OL].[2010-12-02]

特色文献信息资源 篇2

1 丰富多彩的三峡库区文化资源

三峡库区文化资源指固兴建三峡枢纽工程而形成的,西起重庆江津白沙镇,东到三峡大坝坝址宜昌三斗坪这一长约700公里、面积约1081平方公里的巨大水库及周边地区内各种凝结着丰富文化精神的社会人文资源。在这里,优美瑰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和独具特色的民俗、宗教、饮食文化等,奇妙地构成了一条灿烂辉煌的文化长廊,正所谓“三峡文化,国之瑰宝”。具体他说,三峡库区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一、文物古迹。包括巫山猿人遗址、大溪遗址、巴王墓、黄陵庙、白帝城、大足石刻、涪陵白鹤梁等75处人文景观资源和1.2万多个文物点。二、三峡工程文化。主要包括围绕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而出现的七十年梦想、四十年争论,全民族决策这段应该珍藏的工程史话,三峡工程的建设及其意义,下个世纪三峡工程及库区建设的展望等内容。三、历史文化名人及文学艺术。主要包括三峡地区以屈原为代表的一大群本土历史文化名人及其名著;以李白、杜甫、陆游为代表的一大群对三峡地区文化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历代历史文化名人及其名著;以及围绕三峡的奇山异水而产生的民间神话传说、民歌民谣等。四、三峡民俗宗教文化。主要包括生活在三峡地区的土家族、苗族的民风民俗,以及在三峡地区颇为流行的巫教、佛教、道教、天主教等宗教文化。五、饮食文化。主要包括三峡腹地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享誉世界的川菜文化,源远流长的重庆火锅文化等。

2 举世瞩目的三峡库区工程

特色文献信息资源 篇3

周思奇,云南大学,14图书情报。

常宇辰,云南大学,14图书情报。

摘要:本文从少数民族文献的语义理解、狭义和广义两种角度 的理解对少数民族文献的含义进行了剖析,并结合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的内容,对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献; 特征; 信息资源

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各民族以大杂居、小聚居的方式生活着,他们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少数民族文献不仅凝结着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也是我国多元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对少数民族文献的认识,不仅有助于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更有助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中国的少数民族文献有其独特的特点,这就要求进行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学者在进行文献研究时,要充分了解少数民族文献的特点与价值。下面,本文将对少数民族文献的特点与价值进行分析。

一、民族文献的概念

目前有关民族文献的定义有很多种,对民族文献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确切统一的概念。 文献的最基本的属性是记载知识和信息。 判断文献是否属于民族文献不能仅由文种、内容、著者判断,而应从其根本属性出发,判断它的内容是否属于民族文献范畴。笔者赞成朱金等学者的观点:民族文献有狭义民族文献和广义民族文献:狭义民族文献是指研究和记录有关各少数民族在各个时代、各个学科领域创作和整理的一切载体的知识与信息资料。广义民族文献是指世界上各个时代的所有少数民族作者的作品,以各个少数民族文字记载的一文献资料,各个学科领域所创作和整理的及其他民族作者关于民族研究的知识与信息的一切载体文献。[1]目前,民族文献定义的界定除了重视文献本身的内容外,还强调了文化实物等在知识文化保存和积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而民族文献定义的界定一方面重 视着眼于以往民族文字典籍的内容,另一方强调文化实物、贤才达能等在知识文化保存和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二、民族文献的内容

民族文献在内容几乎涵盖各个领域,经济、法律、政治、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医学、科技等无所不包。民族文献的范围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用民族文字记载的文献,二是用汉文记载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文献,三是少数民族作者创作的文献。[2]

三、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特征

民族文献信息资源不仅具有信息资源的一般特征,同时还具有个性特征。具体说来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1、文化传承性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甚至自己独创的文字,少数民族文化即是其在历史进程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知识、宗教、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等等,少数民族文化不仅包括其积淀的文化知识,还包括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的物质表达形式,它不仅是该民族的历史变迁,也是该民族的文化及其价值体系的侧写,是各民族自古以来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以侗族鼓楼为载体的侗族文化,以苗族服饰为载体的苗族刺绣、挑花、银饰等制作工艺技术知识及所反映的苗族图腾文化,以剪纸为载体的民族民间剪纸技艺及其所反映的民族民间文化信息等都表现了极强的民族文化特征。[3]

2、历史悠久

我国是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 大部分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本民族的文献信息,这些民族文献忠实地记载了其民族历史及其发展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它是反映民族全貌的一个真实的镜子,是“过去已经发展起来的知识” 的历史积淀。因此, 少数民族文献是各个历史朝代的烙印,它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

3、民族性特征

民族文献信息的最本质的特征是民族性特征。其民族性表现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每个少数民族都以自己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宗教信仰, 其独特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也是区别于另一民族的重要标志, 随着本民族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不断演进,最后都产生了自己的文化。各少数民族由于民族不同,其文献的载体也不相同,如著名的“贝叶经”就是傣族人民记录佛教经典的特殊载体,而纳西族东巴经则多为15×5cm 的窄长形糙纸写本 。[4]

4、地域性特征

民族文献信息都有极强的地域性特征。因为我国少数民族都在某一地域环境中生活聚居,因而记载某一少数民族相关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社会变革、自然资源、自然生态变化等方面的民族文献信息就会显示出每个民族聚居区域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比如民族文献信息所反映的苗族吊脚楼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杆”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其流行的地区在凤凰古城东南的回龙阁一带,这和其独特的地域,依山伴水的环境和其干栏式建筑风格联系是十分紧密的。

5、可利用性

可利用性是我国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另一重要特征。民族文献是各民族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继承和传播本民族知识和思想,它不仅仅是指一个民族生活生产的一个记录方式,也不仅仅是少数民族文明的见证,少数民族文献它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是可利用的。每个民族的发展历史都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文献也记载了关于人类和本民族起源发展的记录和传说,为我国古代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在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出现了不少妙手神医,许多不朽的医学文献著作也载入史册,各少数民族在不断发展生产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不同文明程度的医学体系。为我国的医药事业做了接触贡献;各少数民族都拥有本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如民族文学、艺术文献,它们是祖国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有些还广为流传,如著名的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1]朱金.地方民族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论析[J].图书馆界.2004(9)

[2]林伯珊.2000-2008年我国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研究述略.新七世纪图书馆2009年第4期.

[3][4]杨昌斌.民族文献信息特征的新视角.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1).

[5]包和平.我国民族文献资源建设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的未来展望.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0(10).

[6]胡敏.略论西部少数民族信息资源建设现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4).

[7]金贞玉,金海淑.校地区性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网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05(4)

[8]王月娥.西部图书馆 民族地方文献建设略论[J].现代情报.2o02(10)

特色文献信息资源 篇4

关键词:特色文献资源,整合,高等农林院校

近年来, 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形势突飞猛进, 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高等农林院校图书馆作为农业科学信息资源的主要集散中心, 是网络信息资源体系里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有开发其他图书馆或信息机构没有或不同的文献信息, 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收藏体系和特色数据库, 才能使自身融入信息时代大环境中, 使自己得到生存和发展。

一、高等农林院校特色信息资源的构成

其构成主要包括, 本地区的地方特色文献, 珍贵的古籍或名人手稿, 本校的特色学科, 校内教学、科研、管理的特色资料等。

1. 地方文献。

是指反映高等农林院校所在地各方面情况的正式出版或非正式出版的各种文献, 包括介绍本地地域、农业、经济、历史、文化的各种典籍, 本地政府所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政策, 本地名人的书籍及手稿。这些文献资料可以反映本地各方面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2. 特色数据库。

是指根据本馆的馆藏特色、地方特色或者本校的重点专业, 集中搜集各类文献建立的数据库。高等农林院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是CALIS文献资源及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998年11月CALIS启动了特色数据库资助项目, 首批资助了25个特色数据库。除此之外, 部分CALIS所属高等农林院校图书馆还开发了或者正在开发类似的特色数据库。其所搜集的文献类型包括了期刊、图书、会议记录、论文集、专利文献、科技报告、研究机构专利文献等多类型, 有的还加入了图像信息。

3. 硕士论文数据库及教职工论著文库。

每年各高等农林院校都有一批硕士、博士论文, 其中不乏具有高学术价值的论文。论文体现了各高等农林院校的学科特色, 收藏这部分文献是高等农林院校图书馆特色文献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职工的专著一般都是结合本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并根据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求, 在充分利用本校藏书体系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这些科研成果必然与本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特色大抵保持一致。理应受到本校特别是作为学术性机构的本校图书馆的珍视与收藏。

二、特色资源开发与整合的原则

1. 效益第一, 因馆制宜。

特色文献资源整合的根本目的, 就是为了应用, 一方面满足本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的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因此, 在确定开发内容时, 要紧密围绕这个总目标, 有针对性地开发馆藏特色文献资源。投入和产出是否相宜, 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发特色资源和建立特色数据库, 各馆应该根据自身原有的基础和馆藏特色, 在论证必要性的前提下, 应该摸清本馆在某一方面文献的家底, 以及和外单位相比所具有的资源优势, 切不可不估计自身条件, 盲目开发。

2. 联合开发、持续发展。

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单个部门建库很难保证建库质量。各馆之间、图书馆与特定用户之间应该从推进网络资源共建共享的要求出发, 实现各单位优势互补, 走联合开发共建之路, 有利于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无障碍共享。特色数据库系统的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 包括数据库的内容和系统本身的技术, 在数据库开发的时候, 要及时关注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 及时添加数据, 搜集动态的网络信息, 消除死链接、过期链接。同时要考虑系统发展升级的必然趋势, 在建立系统之初就要为将来的发展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河北农业大学“小麦锈病数据库平台”的构建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锈病是影响世界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也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在世界各产麦区均有发生, 严重时可造成40%的产量损失。小麦锈病研究是河北农业大学的重点学科, 拥有需要和使用该资源的特定专业读者群, 拥有相对完整或权威的专业资料收藏条件, 作为建校百年的图书馆, 收藏有小麦锈病科学的全部核心期刊以及小麦锈病研究方面的大部分专著。另外, 多年来为小麦锈病的课题, 进行服务中积累了大量文献资料。在人员方面拥有本专业学科馆员和网络技术人员, 能够对所收集的文献质量进行鉴定和分析, 同时能够为系统所要求的做技术支撑。

1. 数据内容选择和收集途径:

(1) 期刊论文。通过清华同方的《中国学术期刊网》、《全国报刊索引》、本馆现有的中外文期刊收集小麦锈病研究方面的论文和重要技术文章, 包括论文题目, 作者名及单位, 来源 (期刊名、年、卷、期) 、关键词。 (2) 会议论文。国内外召开的学术会议相关研究方面的论文。这部分文献可以从专业机构和有关专家、教师处获得, 或通过互联网收集。 (3) 科研成果。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成果, 通过科研单位、科技管理部门、科技成果汇编书籍、互联网获得。 (4) 研究专家。国内外在小麦锈病研究领域有一定成就的科研人员, 学者。包括:专家姓名、职称、, 年龄、所在单位、通讯地址, 主要研究成果 (5) 网站。Internet上小麦锈病专业网站。著录格式:网站名称、网址、网站内容描述。

2. 系统平台选择、结构及系统功能。

运用北大方正Apabi数字化管理与建设平台, 该平台包括数字资源采集系统、数字资源加工系统、数据库发布与检索系统、数字资源管理系统、数字参考咨询系统、网上用户教育系统、个人数字图书馆系统。 (1) 检索功能:提供了三种检索文献的方式: (1) 快速查询:以字段、全面检索、全文检索等为检索条件, 输入检索词, 点击“查询”按钮, 迅速查到要找的书目。检索结果可选择图文显示或列表显示。 (2) 高级检索:可以输入比较复杂的检索条件, 在一个或多个资源库中进行查找。分为“本库查询”和“跨库查询”两种。 (3) 分类导航:系统提供两种分类体系:常用分类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用户可以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分类体系来逐层查找类目。 (2) 资源显示: (1) 最新入库:可以查看当前库最新入库的10个电子资源列表。 (2) 下载排行:可以查看最近下载比较多的资源列表。 (3) 在线浏览:点击“在线浏览”可在线阅览图书。一个读者只能在线浏览一本书, 浏览时间为2小时。 (4) 借阅下载:点击“下载”按钮, 电子图书全文就自动下载到读者本地计算机的“藏书阁”中, “藏书阁”和“阅读器”会自动打开。每种书右下角注有“资源可借”表示该书可以下载。通过该平台读者方便地检索小麦锈病研究方面的各种类型文献, 这些文献包括本馆藏实体文献、其他馆的实体文献、网络虚拟文献。读者透过同一平台即可快速检索、跨库检索, 提高和丰富了读者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何坚石, 樊国平.数字图书馆中特色数据库的建设[J].图书馆建设, 2003 (2) .

特色文献信息资源 篇5

4 1 地方文献建设工作要走共建共享的道路

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人才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仅靠这些优势来保障其地方文献建设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地方文献信息的特点和工作规律,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工作必须走协作和共建共享的道路,呼吁地方政府在规定地方文献的“呈缴”范围时,应将高校图书馆纳入其中,以完善高校馆的文献建设保障体系。

4 2 地方文献的收集在考虑学校发展的`同时要充分体现本校的学科专业特点

地方文献的采访原则要求地方文献的收集应有目的、有计划。目的性是采访的文献必须符合读者需求,计划性是采访的文献要适应学校的发展。高校文献工作的性质及其服务对象,决定其藏书的成分与内容要兼有地方性、综合性、史料性和专业性等多种性质,读者的需求又决定其选择专业吻合的高校图书馆来检索和咨询地方文献。在收集地方文献资源时,不能盲目地追求多而全,不加选择地收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高校图书馆要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首先靠得是自己的学科专业文献优势。近几年来,地方高校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设置与地方经济建设相关的专业,这使得教学科研对地方文献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校馆对地方文献工作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在收集地方文献资源时,既要考虑自身发展,又要从学科专业出发,又要从保存地方史料、开展乡土教育的角度出发,有目的、有计划的收集,不可盲目从事。

4 3 正确区别和对待不同载体形式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工作研究

数字图书馆的实现,使各种电子文献迅速增长,这一趋势影响和改变了馆藏文献信息的结构,也影响和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如何正确入藏不同载体形式的地方文献资源,是搞好文献信息工作的关键。我们知道,电子出版物信息储量大,体积小,检索方便,界面生动活泼,价格低廉,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资源共享。但电子文献容易失去原始性,容易改,难以防伪,不便于长期保存。印刷文献虽不具备电子文献的优点,但印刷文献历史悠久,适应领域广泛,是最直接便利的信息资源,也是电子网络资源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印刷文献能较好地保存文献的各种原始面貌,如各种版本、书法、绘画、手笔、票据、证券、契约等,且便于长期保存。地方文献与其他文献的重要区别在于,一些地方文献具有不再生性,既不能复制,也不能再造,需要完好无损地保存其原始面貌,其史存价值是电子文献无法实现的。因此,在地方文献的采集中,要合理建立一种地方文献资源体系结构,这种结构要注意信息内容是否完整,是否便于读者利用和史存价值的实现,而不是关注文献载体是否齐全。

4 4 在馆藏地方文献的基础上,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地方文献数据库

由于地方文献内容丰富、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数量庞大,在管理和利用时往往费时费力还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则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也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有着巨大的优势,在建库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4 4 1 数据库的划分和确定

地方文献种类的繁多,一个馆不可能同时建全所有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应根据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可行的方案,根据自身所具备的条件确定是建立书目数据库还是全文数据库。

4 4 2 数据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数据库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它不仅直接影响数据库的使用效果,更决定其应用前景。在建库时,必须对数据库结构、录入数据格式和字段的定义给予规范化界定,并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全面性,使其符合图书馆网络建设发展的要求。

4 5 建立有特色的专业队伍

图书馆要培养一支有知识、事业心强、能吃苦、肯钻研的高素质开发研究的专业队伍,这支队伍的组合既要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人才,也要吸纳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的综合使用,有利于地方文献开发和咨询工作的开展,各学科之间能互相取长补短,还要配备有经验进行深层次加工和开发人员,还要提高其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宽历史文献知识、补缺地域文化知识、强化咨询服务知识和更新信息技术知识等,才能保证地方文献服务工作高水平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裴文翰.浅说图书馆地方文献发掘整理的理论及其重要意义[J].图书馆学刊,1994,(5):50-51.

[2]何荣先.浅谈地方文献的征集收藏与开发利用[J].中州今古,2000,(2):45-47.

[3]陆建芳.地方文献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0,(4):58-62.

[4]王效良.构建当代地方文献体系的几点思考[J].津图学刊,2003,(1):6-10.

[5]金沛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5.

[6]赵奇钊,周彤.民族地方文献工作之我观[J].情报杂志,2002,(2):71-72.

作者简介:何志兰(1959-),女,湖北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襄樊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管理及读者服务工作。

特色文献信息资源 篇6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地方文献共建共享的方法与措施。旨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达到方便研究者的使用、长久保存历史文化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1-0091-02

地方文献记录了一个地区自然概貌、社会形态、人文发展和历史轨迹,它是记录地域知识或报道本地域人们活动信息的各种载体的集合,也是一个地方发展的见证。其重要性在于“鉴往知今,趋利避害,福泽相邻”。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共建共享是指各级各类图书馆根据用户对地方文献信息的需求,通过网络利用计算机、通信、电子、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高度理想化地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的活动。 

1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与必然性分析

1.1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及内容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地方单一载体形式的文献信息服务,他们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与地方文献载体形式的多样性,使各个图书馆深深地感觉到传统的信息服务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地方图书馆如何与多个信息单位协作、对地方文献进行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已成为信息服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

1.2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普及,人们获取地方文献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对图书馆的依赖性相对减少,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要求图书馆对文献信息流进行加工整序、传递,使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得到开发并实现数字化,在网上传播,以实现图书馆的本质属性-中介性。

2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图书馆分属不同系统,遍布各个行业,条块分割的局面一直是资源共享的壁垒。如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及其共享,都要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地方文献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 

2.2地方文献的载体形态表现为图书、报刊、抄本、手稿、拓片、碑帖、地图、图片等多种;内容包括记载某地的文献、地方志、地方出版物等,囊括了地方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教育等各个方面,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文献。这些既反映地方特色,又体现时代特色和社会发展历程的地方文献,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资料性、时代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因此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辛、细致和繁琐的工作。我们不仅重视完整的地方文献的收集,更要重视零散的地方文献的整合,拓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

2.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专家型”素质,除担负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外,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图书馆大多是事业单位,长期以来,用人机制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图书情报及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专业知识结构老化、新的信息技术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进展。 

2.4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异构性,使网络图书馆工作平台数据的统一供应无法得到根本实现。因为任何图书馆专业软件供应商都不会公布自己的数据库低层结构。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不断发展的过程,各个图书馆发展不平衡,有些图书馆在硬件设施、人才资源方面还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

张玉锋: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探析

3图书馆地方文献共建共享的措施与方法 

3.1建立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 

法律环境是图书馆地方文献得以运行的重要保障体系。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法律越来越倾向于保护版权,如在英国实施《欧盟版权令》后,几乎从事商业性组织承担的研究课题,就不再享受合理使用待遇,这就无形中加大了图书馆合作的难度和复杂性。即将出台的我国《图书馆法》及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应规定和统一规范,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3.2建立地方文献信息中心,统一规划、分步骤实施

地方文献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应以地市为中心,开展区域性的文献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可以成立一个权威性的协调机构,类似于联盟的形式,确定一个中心馆,各成员馆以自愿加入、互惠互利为原则参与共建共享工作,并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地方文献协调网络,实行联合收藏、联合建库、联合服务,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具体可分三步走:第一步:首先对本地区的地方文献调查研究,深入全面地了解地方文献的特色、种类、数量等,以便对其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实现统一标识、统一平台、统一资源的三个统一。第二步:建立地方文献联合目录、专题数据库、乃至全文数据库。第三步:在图书馆系统内进行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同时,通过联合档案、文博等其他部门以及个人,以实现跨行业、跨系统的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与联网共享。

3.3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使用并推广新技术 

网络环境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自由地咨询、搜索、利用数字图书馆及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受借阅时间、期限与区域的限制,这是信息资源真正共享的“大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地方图书馆应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及掌握该技术的人才,并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应能够结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和制作,加强图书馆局域网、广域网及Inerne网等系统工作人员高级技能的培训普及以及深层次的继续教育,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技术与人员保障。

3.4建立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

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因此,公共图书馆系统可根据各馆实际情况,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建立地方特色文献信息数据库,如:各省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信息数据库可从地方经济特产、旅游资源、文化名人、地方综合实力、地方概况等方面考虑,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特点和读者需求情况,建立专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并使实现其资源共享。

总之,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可以完整地保存地方文献,有效地解决知识经济时代地方文献指数式增长的问题;解决收藏单位人、财、物按比例投入问题等。方便了研究者的使用,也使得祖先留下来的灿烂文化能得以长久地保存。在互联网络中,各地图书馆应从公众需求、馆藏特色、时局发展和地方实际等方面出发,把自己的特色馆藏呈现给用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化资源共享。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前景看好,但困难重重,各公共图书馆要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使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在竞争激烈的网络环境下有序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富民.广东高校网络图书馆的架构实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4).

[2]陈建红.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共享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2).

[3]高庆喜.高校院系资料室与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7).

[4]孙建中.关于宁波地方文献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探讨[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5(3).

[5]苏雅骞.浅谈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J].黑河学刊,2008(2).

[6]赵葆梅.县级图书馆如何加强地方文献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2).

(编校:严真)

特色文献信息资源 篇7

世界文明是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 文化既是社会经济的部分反映, 同时也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地方特色文献则是一种文化载体, 起着记录不同地域社会生活以及再现其历史的作用, 可以将其当成是该地域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1]。长期以来, 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 一直是图书馆所有馆藏资源中的重中之重, 同时也是各种文献中利用率较高的一种, 是反映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一大亮点。

2 在地域文化及环境因素制约下的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形成

区域环境、地域文化、地方特色文献是目前市场应用和文化研究中常用的概念, 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如此, 学界对这几个概念的认识和使用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该文所研究的地域环境主要是以古代沿用至今或约定俗成的地域环境为主, 对于这类地域上的概念, 可能早先有清晰的地理轮廓, 但随着历史的推移演变, 最终变得模糊。但从文化角度而言, 其依然留存, 并逐步演变成一种地域性的文化积淀下来, 继续对人们的文化心理及性格产生影响[2]。部分文化意象的原型不是特别完整, 但通过积聚后仍可将大部分文化细节显示出来, 并以“信息”的模式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潜移默化中对人的品行与思维进行制约。地域文化的原型是从特定的区域文化中慢慢衍生出来的, 能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 对人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 甚至是性格的塑造及发展进行影响或制约。而特定区域内的一切自然现象及社会活动, 又是通过地方特色文献资源记录下来的, 能够给科研人员的研究带来参考, 对于深入了解当地人文环境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历史价值。近年来, 特色地方文献因其独特不可替代的特性, 逐渐成为图书馆界建设的重点。

3 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对于目前地方特色文献建设, 以隶属岭南地带的广东为例。由于环境及历史因素的共同影响, 目前该省主要形成了三大方言体系, 即广东白话、客家方言和潮汕方言。并且不同方言体系间的风俗习惯亦有很大差异, 同一习俗往往还存在着不同的表达形式, 从语言和习俗的差异, 不难发现区域环境给广东地域文化带来的影响。因此, 建立以地域文化为纽带的区域地方特色文献建设协作机制, 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地方特色文献建设工作具有积极的帮助。在这方面, 广西的相关文化部门做得比较成功, 由省图书馆组织玉林、北海、钦州、容县等图书馆成立地方特色文献建设协作机制, 利用他们在当地的地缘和地域文化优势, 形成了一个密布全省的地方特色文献建设网络[3]。

4 新时期建设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措施

地方特色文献是开展地域性研究时最有价值的基础文献。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应注重教学和研究, 以研究项目为依托, 根据立项课题, 确定重点建设和研究的学科体系。开展地方特色文献专项建设, 把重点收藏和学科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确保该部分地方特色文献收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达到文献保障的研究水平, 使之成为学科基地建设的有力支撑。在地方特色文献研究中建设, 在服务学科建设中发展, 建设目标更明确, 思路更清晰, 达到服务、研究、展现的目的。广东省图书馆依托基金支持的立项课题开展地方特色文献建设就是例证, 在与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百年撷英传世藏典”系列活动中争取到两千万元支持, 开展针对广州地方历史文献抢救、整理并出版《广州大典》的专项工作。《广州大典》编纂以广东省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为基础, 时间上溯汉代, 下至民国, 地域范围为1911年以前的广州行政区划共约3 000种文献。以研究项目为依托, 以服务学科建设为对象, 确定地方特色文献建设学科体系, 必须结合地域文化中独特的方面或突出的优势, 这样目标明确, 既有科学性, 又便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体系。

5 结语

作为地域文化和历史发展积淀的地方特色文献, 是弘扬、展现地域文化的基石。如何开展好区域环境、地域文化与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研究, 挖掘地方特色文献中所蕴含的丰富地方文化资源, 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 相比图书馆其他成熟业务而言, 尚有很多方面需要深入探讨, 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摘要:本研究旨在对地域文化及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了解其对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造成的影响。对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 并对“加快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研究是推动地域文化发展的动力”、“以研究项目为依托, 以服务学科建设为对象的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思路”等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措施进行了论证, 为解决根据地域文化与环境建设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域文化,环境地方特色,文献建设分析

参考文献

[1]吴力武.地域文化、环境与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库建设探究——以广东地区为例图书馆工作与研究[J].2009 (7) :40-43.

[2]张佑林.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特色文献信息资源 篇8

宁夏虽然是中国西北部典型的欠发达地区, 但由于其独特的地域特性和资源禀赋, 造就了以枸杞、葡萄、瓜果、马铃薯、牛羊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和以煤化工、新材料、太阳能、风能等为主的能源特色产业, 通过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活动产生了大量的特色科技文献资源, 其特色资源在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为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区域化特色文献资源的传承作用, 利用分布式数据库等大数据技术, 对独特的区域化的特色文献资源进行集成整合和建设, 提高对本地化特色资源的整合保护, 这是发挥情报信息服务机构的公益性社会职能, 服务于西部民族地区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活动, 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提高宁夏地区在全国科技和经济社会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1 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科技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1.1 西部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民族文化和特色的区域资源造就独特的产业集群

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新材料、矿产资源和特色的农业资源等产业资源优势已经成为是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后劲所在, 作为全国国土面积最小的西部民族地区———宁夏,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民族文化和特色的区域资源蕴育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业集群, 比如:煤炭矿产资源、新材料、枸杞、清真牛羊肉、马铃薯、道地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其在宁夏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科研人员在特色产业的发展创新活动中, 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科技研究成果, 由此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原始文献资源和优秀的科技成果资源。为了更好地将这些具有民族区域优势的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为主的文献资源得以有效地积累、保存和传承, 并能够使其在今后的区域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发挥它高效的利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循环服务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特色生产、科研、教学等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宁夏“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也重点提出围绕13个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和建设宁夏能源、煤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等“五优一新”产业集群的战略发展思路, 具有宁夏地域特色的各类产业数据库资源毋庸置疑地成为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核心战略资源, 也是西部宁夏地区重要的典藏科技文献资源。为更好地配合区域科技经济和科技进步创新发展的需求, 持续地完善和强化特色产业文献资源的建设力度, 满足科研人员在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对特色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特殊需要, 优势特色产业数据库建设必然是情报服务机构信息资源集成整合建设的重点, 是满足科研人员科技创新重大需求的一项持续性工作。

1.2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为西部宁夏地区特色产业科技文献数据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平台

随着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逐步推进, 宁夏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得到了相应的扶持和发展, 宁夏科技文献资源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各类科技资源实现了全面整合和优化配置, 适应宁夏科研创新需求的科技文献保障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宁夏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各类基础文献信息资源也为自治区自主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

同时, 国家在“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又明确提出“要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目标,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 基本建成满足科技创新需求的资源和条件支撑体系”。2014年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在全区科技大会上, 提出“加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面向基层开展科技推广应用活动, 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政策上的战略支持对宁夏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依据宁夏“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重大举措,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宁夏优势特色产业数据库建设作为资源整合建设的重点, 加强具有区域特色产业集群资源的收集加工, 逐步形成并建设具有西部区域特色的特色产业文献数据库, 满足宁夏民族地区在区域科技创新方面的特殊需求。

2 基于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 充分利用一次和二次科技文献资源, 建设地方特色科技文献数据库

宁夏本地化特色数据库的建设重点是基于国内外科技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成果、科技动态、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科技资料、科技报告以及专业数据库等各类科技文献信息, 将所搜集处理的资源进行分类筛选, 然后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对科技文献资源进行题名、作者、机构、关键词、摘要、原文等数据库建设要素进行分析、加工, 依托反向代理技术、元数据仓储技术、数据关联挖掘技术等大数据挖掘处理技术, 对独特的区域化特色文献资源进行集成整合使其数字化, 实施有效存储。截止目前, 已建成的本地化特色文献数据库达到16个, 重点为:宁夏新材料专题文献数据库、宁夏清真牛羊肉专题数据库、宁夏羊绒产业数据库、宁夏草业专题数据库、宁夏枸杞专题文献数据库、宁夏马铃薯专题文献数据库等专题数据库。数据库分类以科技文献数据资源、专利文献数据资源、科技成果数据资源等为主, 已经建成的本地化特色文献资源数据库资源总量已达8万余篇。

3 特色产业科技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有效地提升了西部宁夏地区情报信息服务能力

3.1 特色产业科技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使宁夏科技文献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更具特色

本地化特色资源建设是时代发展的特殊需要和必然, 区域不同则本地化特色资源的整合配置特点也不同, 它是提高情报 (信息) 服务机构服务于地区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基础科技文献资源, 通过对本地区特色产业文献资源的有效挖掘、整合集成, 使宁夏科技文献资源平台更加具有独特性和专一性, 特别是以特色文献资源作为情报 (信息) 服务机构创新服务的重要资源载体, 可以使科研人员在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利用特色资源, 从而实现科研成果的再创新和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提升文献资源对宁夏科技创新主体的文献支撑保障能力, 助推宁夏地区科技创新的循环式、跨越式发展, 提高情报服务机构利用科技文献服务于西部民族地区科技创新的能力。

3.2 特色产业科技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可有效提高西部民族地区个性化信息服务能力

通过特色产业文献数据库的持续建设, 使特色化文献资源得到不断更新。也使科研人员能够通过特色产业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 实现在宁夏重点领域、战略兴新产业和科技重大专项领域的不断地创新发展;情报分析人员也可以智慧地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交互和挖掘, 通过热点主题抽取、趋势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知识组织, 实现数据资源的高度“加工”和“增值”, 面向企业提供通用和个性化相结合的主题趋势、知识脉络分析的知识服务产品, 为创新主体中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定制科技文献知识服务产品, 如:专题服务、定题服务、专利分析报告等, 使其成为科技创新活动中重要战略支撑产品。

总之, 宁夏特色产业数据库建设是大数据时期的一项长期持续性工作, 是围绕区域化产业发展现状实现情报信息机构社会公益性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 对于提升情报信息服务机构的竞争力, 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 拓展服务范围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红玲.民族地区特色科技资源开发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云南科技管理, 2012 (3) :23-24.

[2]谭黔林.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J].图书馆界, 2014 (2) :18-19.

[3]何建新.馆藏民国文献的全文数据库的建设: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全文数据库为例[J].农业网络信息, 2014 (3) :64-65.

兵团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篇9

一、兵团文献概述

1. 兵团文献的概念和分类标引。

“狭义”的兵团文献是指兵团地方史料, 而“广义”的兵团文献包括兵团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口述资料等, 较“狭义”的兵团文献概念内容宽泛了许多。笔者认为, 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对事物的本质不能忽略, 不能将事物本身的涵义进行无限扩大, 也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就当做是事物的全部。所以笔者认为兵团地方文献应该定义为是记录有兵团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的一切载体。就当前我国图书馆对于地方文献的分类方法并不能保持一致, 这主要是因为所选用的分类表有所不同。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兵团资料文库的分类标引采用的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2. 兵团文献的属性。

文献是固化在物体上的或者是记录知识的载体, 而地方文献就是文献的众多分类中的一种。因此我们可以看出, 兵团文献是记录所有兵团知识的载体, 但是在记录的内容上与其他文献却有所不同。第一, 具有史料性, 兵团文献就是记录了兵团较为全面的历史资料, 它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第二, 具有地域性, 就是说兵团文献所记录的方方面面都是发生在一定区域内的。第三, 具有综合性, 即兵团文献不单单是记录军事方面的内容, 它也记录了当时的自然、历史、社会等诸多方面, 以此来避免人们对它的片面性认识, 能够客观地对兵团进行研究和分析。第四, 较为系统性。

3. 兵团文献重要性。

第一, 是科研、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兵团文献对于认识兵团社会、经济、科技、文化, 寻求适于兵团发展的战略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兵团文献具有真实性、科学性、连续性、实用性等特点, 能帮助兵团从政者着眼于整体, 是其制定决策的科学依据。第二, 是编志修史的重要资料。作为兵团的百科全书, 兵团文献是兵团的历任官府、学者不断记录、修撰并流传下来的珍贵历史记录, 是人们了解西域历史变迁、查询史料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第三, 是文艺艺术创作的素材。五十多年以来, 兵团人在创造精美的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传播科学的文化观念等方面做很多贡献, 已经营造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存在。第四, 是进行“兵团精神”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兵团文献资源的建设模式

1. 兵团文献资源的搜集。

要成立兵团文献库, 首要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去采集大量文献, 文献采集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兵团文献库建设工作的开展。采购是最主要、最有保障的采集方式;征集也是资源获取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对各级地方的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文联等相关单位或个人进行深入征集;同时, 对图书馆与个人之间、馆际之间进行不定期或者定期的资料交换, 馆藏互补, 这也是文献的一种来源。

2. 兵团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目前, 社会和科技发展迅猛, 对于信息资源也是一个“大爆炸”时代, 图书馆要一改传统、被动的经营模式, 不能只是单纯提供和拥有文献, 还应主动、合理地利用和开发相关资源, 尤其是地方文献更应该是这样。兵团文献资源的基本开发手段, 包括编印兵团地方文献馆藏目录、联合目录、专题目录、专题文献索引、报刊索引等。2013年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编制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方文献目录-石河子大学图书馆馆藏分卷》, 这既是对兵团地方文献资源的梳理, 也是对文献的再次开发, 为兵团文献资源藏书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依据。此外, 合理利用和开发兵团文献资料的相关有效途径之一是对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立。地方文献数字化能更好地揭示兵团文献的资源信息, 要对兵团特色资源进行重点的宣传以及提供更加便捷的检索途径, 更大程度地实现共建和共享兵团文献资料, 让它成为真正意义上为大众服务的文化产品。

3. 网络环境下兵团文献数字化资源建设。

目前, 兵团文献资源的建设仅依靠图书馆有限的物力和人力资源, 是不能够将兵团范围内的所有资源“据为己有”的, 这就需要积极探索资源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网络是一个海量资源库, 对兵团文献馆藏资源的有效完善和补充模式主要表现在有相关网站、网页的链接以及网上资源的采集。同时, 我们要对网络信息进行严格的把控, 要进行明确的分类, 以便于文献的查找、利用和管理。兵团很多地方网站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门户网、天山网、新思路网等本身就是兵团文献, 其内容时效性和专业性强, 对于兵团文献资源都是一个良好补充。

4. 口述历史、影像拍摄及当地艺术品。

口述历史在地方文献中是难得寻获的原始珍贵资料, 有着独特的学术和收藏价值, 有效地将地方文化遗产保留下来, 这也是地方文献补充馆藏的途径之一。当地艺术品和所拍摄的影像资料都是建设地方文献的新方法。可以将新建这一特定区域内的风土人情、民俗表演和手工技艺等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拍摄成影像资料来丰富馆藏资源。

三、兵团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兵团文献缺乏总体的规划和协调。

兵团文献资源建设缺少一个具有科学藏书体系和鲜明馆藏特色的系统规划, 同时对文献的开发、整理、利用和组织都缺乏科学规划。因为对兵团文献的利用、采访和开发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以特别容易导致数据库开发和藏书建设缺少系统操作。此外, 兵团文献工作无论是在征集、采访、信息加工中, 还是在研究上, 懂得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比较少, 也是导致不能提供较高质量的兵团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原因。

2. 开放利用缺乏力度。

目前, 我国各地图书馆大多数书籍搁置在架上, 使得“轻用重藏”成为我国地方文献资源的现状, 这就导致图书馆保管工作繁重、库房紧张;兵团文献还基本停留在传统的借借还还、坐等读者上门阶段, 缺乏外向开拓型的措施和行动, 对兵团文献用户的信息需求很少进行调研, 对专业深度和历史也缺少衔接, 以至于大大削弱了兵团文献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利用率。

3. 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制度保障。

兵团文献因为具有地域性, 不同于其他文献的采集, 所以资源建设工作离不开政府的财政保障;此外, 对兵团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质量可以通过政府的法规来确保, 这也是体现政府对地方文化事业支持力度的最好方式。

四、兵团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建议

1. 制定兵团文献资源建设规划。

对兵团文献资源建设需要有规划, 可以成立兵团文献资源数字化研究中心, 从兵团文献的收藏范围出发, 协调、统一规划兵团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工作。1999年6月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批准, 在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组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资料文库》;2005年3月成立了《兵团资料文库》办公室和组建兵团资料文库书库, 2011年3月成立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特藏部。目前收藏各类兵团文献38000余种, 共计76000册, 主要包括兵团志、兵团史、组织史、大事记、兵团年鉴、回忆录、口述史等, 还有一套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新疆地名图志。但仍存在缺藏、漏藏的现象, 需要不断完善藏书结构, 以适应文献保障体系的需求。

2.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馆员素质。

由于地方文献的特殊性, 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需要配备性格特点和专业特长适合的业务人员, 还要确保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及知识结构的更新, 以保证业务工作的深度和延续性。

3. 加大对兵团文献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电台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宣传, 鼓励社会各界捐赠兵团资料或提供线索, 同时进行网络征集, 增强大家对兵团文献重要性的认识;举办兵团文献展览, 宣传馆藏、推荐文献与征集地方资料。

4. 建立兵团文献数字化管理。

兵团文献资源组成互相关联的数据组合需要用科学的方法, 这样有利于全球用户的利用和检索, 以此来推动整个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赵永斌.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1.

[2]刘伟华.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 (2) :58-61.

[3]张沛黎, 陈宝安.兵团地方文献的存在、收藏与开发研究[J].图书馆, 2007, (6) :102-104.

[4]周亚丽, 展群霞, 何雪琴.浅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方文献的分类标引——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 (16) :44-45.

[5]张沛黎.兵团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兵团经济发展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 (6) :22-24.

[6]李跃忠.厦门市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分析与思考[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 (2) :55-58.

[7]张伟, 闫卫华, 付娟.兵团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云梦学刊, 2013, (2) :89-91.

[8]赵小娟.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 2003, (2) :57-59, 62.

[9]林仁贞.信息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2) :61-62+41.

特色文献信息资源 篇10

一、新信息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冲击与影响

1.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念、理论的变革

1.1由注重“收藏”到“

收藏和存取”并重, 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涉及文献的选择、用户需求分析、馆藏评价等活动, 主要是文献的选择与收藏, 是一种主要以收藏为目的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文献信息资源激增以及文献信息资源类型的变化, 使图书馆将所收藏的资源提供存取与检索的想法并不多, 从而, 是使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受到了冲击。这里的“存取是个广义的概念, 它既包括采用多种形式记录信息、排序信息的信息存储过程, 也包括通过一定的设备、采用一定的手段与技巧从信息系统中快速、准确地搜寻所需信息的方法与过程。因此, 现代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不仅对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收藏”, 而且还要强调对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存取与保存。

1.2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念已从注重“拥有”向注重“获取”转变。网络信息资源的生产、传播、检索已成为主流, 用户通过分布式信息系统就可获取远程信息。传统的馆藏建设模式逐渐被抛弃, 馆藏不再是只是传统类型文献实体集合的收藏, 而更多为一个复合概念,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在注重“拥有”同时, 更加注意用户获取能力, 即为用户提供信息和控制能力。

“拥有”与“获取”的新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论, 并且影响着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

2.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教授认为, Google的图书馆项目标志着对一个图书馆纸质藏书大规模数字化高潮的到来, 而这一浪潮已经并将继续对出版业、图书馆、学术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数字文献占全部馆藏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每年用于购买数字文献的经费占图书馆全部文献购置费的比率正在逐步提高, 改变着馆藏资源的结构。

3. 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行为和需求发生变化

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目前网络信息丰富多彩, 各种数据库, 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的数据随时更新, 用户更多地通过网络随时能获得最新的信息资源。再一方面, 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用户能够很方便的获取网络资源, 网络为用户提供了“所见即所得”的信息获取方式, 用户不再满足获取文献线索, 而是要能方便地获取最终文献, 这就要求从馆藏建设的开始环节就要考虑资源的使用和服务。

二、新信息环境下美国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实践

美国是图书馆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通过对美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及服务状况的分析, 希望能够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服务方面有所借鉴。

1. 美国高校图书馆藏书数量较大、范围比较广、质量较高、内容非常丰富

按美国大学图书馆标准规定:“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应具有足够的规模和广泛的内容以满足学校的全部教学需要, 促进学校的科研计划”。根据这个标准,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图书收藏量都比较大。收藏的种类有:大量的纸质文献资源, 大量的数字资源、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网络资源等。图书在几百万册以上的馆藏的图书馆就有几十个, 如哈佛大学图书馆, 其馆藏种类非常丰富, 拥有图书、过刊, 现刊, 缩微胶卷、手稿、地图、照片、幻灯片、音像资料、讲演稿, 这些文献资源来自世界各地, 语言多达458种, 覆盖所有学科领域。

2. 美国高校图书馆都重视文献信息资源特色化建设

美国高校图书馆都比较重视馆藏文献的特色化建设, 这也是吸引社会上学生、学者、科研人员来学校学习进修、任教、开展研究重要手段之一。, 体现着学校的图书馆建设水平的因素之一就是水平高、质量高、特色的图书馆馆藏体系, 这些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以及学校声誉的提高。比如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数量仅次于政府的有关核子分裂的原始档案和资料。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已经成为专门收集世界各国关于建筑这一学科方面的书籍、资料的藏书中心。

3. 美国高校图书馆都重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

美国高校图书馆都比较重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 并且赋予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新的内涵。一是图书馆之间通过计算机联机网络实现图书资源共享。二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也发生了拓展, 不仅包括图书资料的共享, 还有新的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如美国华盛顿地区7所大学图书馆成立了华盛顿研究图书馆协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 使各图书馆文献的备份数量大大减少了, 节省了大量的图书馆采购经费, 缓解了图书馆空间不足的矛盾。三是建立高度统一的图书馆联盟。

三、新信息环境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实践

以建设数字图书馆为前奏的图书馆事业, 在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中得到全面发展, 其实践在不断探索中继续发展与深化。

1、数字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建设及电子文献建设方面

目前数据库资源建设及电子文献建设成为高校实践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内容。

北京大学1997年就开始引进数据库资源, 实际上北京大学引进数据库资源可以追溯到1997年以前购买的光盘数据库, 。到2008年北京大学已拥有500多个数据库、近5万种电子期刊、五六十万种电子图书, 其数据库资源建设及电子文献的经费占到总经费的1/3;.中山大学到2008年底数据库数量达到300个。属专业类学校, 虽然不能同综合大学相比, 但数据库建设速度一点也不逊色.许多学校在引进数据库资源的同时开发与建设特色信息资源, 如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自行开发山西票号与晋商数据库、山西经济发展报告库、山西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数据库等

2. 信息资源共享

近年来, 我国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方面取得明显进展。1998年启动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 (CALIS) 三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 已经有1000家高校、科研机构等成为CALIS的成员馆。同时, CALIS通过组织高校图书馆以集团形式进行电子资源产品购买, 并组织高校图书馆自行进行数字化加工文献等, 形成了覆盖所有重点学科的以数字化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为主的的学术文献资源体系。数字资源的记录总条数近4000万条, 构成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文献保障体系, 比较全面地揭示了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 为高校图书馆间实现大规模的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

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成为一种趋势, 各省市自治区高校和同行业高校也纷纷组建各种形式的联盟, 探讨和实践着资源共知、共建、共享的形式。

3. 特色化的馆藏信息资源建设

资源共享范围的扩大, 要求图书馆必须占据一定特色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能力。长远的看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就是拥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能力, 以此立足于信息服务领域。那些既无特色资源, 又缺乏信息服务能力的图书馆将失去生存空间。抢占制高点, 发展特色资源是图书馆生存与立足的关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等一大批重点高校图书馆已建立了大量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数据库供其它高校图书馆查阅利用。这样既利于集中高质量地收信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 又有利于图书馆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共存互补。

4、虚拟资源 (图书馆) 建设

虚拟资源建设和文献传递服务成为馆藏现实的信息资源必要补充、是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 进行信息服务的必然, 也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表现。

除此之外, 许多高校图书馆发展虚拟资源一是自我开发虚拟数据库, 图书馆根据本校的学科发展和信息需求建立专业信息指引库, 其发展势头很快。

5、网络信息资源保存

网络上存在着大量无序的、正式与非正式的信息资源, 这些资源的相当部分具有很大的研究利用价值。目前网络信息资源保存 (WA) , 除人工采集保存外, 已出现网络信息采集技术, 通过编码, 利用搜索引擎对设定的主题和内容进行自动搜索和保存, 大大提高搜索的效率和即时网络信息的捕。

四、国内外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启示

综上可见, 国内外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非常重视数字资源和数据库的购置, 资金投入数量逐年加大, 采购文献信息资源的数量逐建增加, ;非常注重本馆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 并对其数字化以实现特色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方便使用。在文献信息共建共享方面, 通过研究项目建立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库并致力实现开放获取。在文献信息服务方面, “以用户为中心”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理念, 贯穿于文献信息服务的各个方面。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对我校图书馆有以下启示。

1、我校图书馆需应重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目前, 网络全文数据库已成为用户查阅文献的首选。我馆作为财经类院校图书馆, 在承担本院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文献战略保障任务的同时, 要顺应我区经济发展需要, 组织力量进一步加强对用户需求调研及国外数据库在学科内容覆盖面、种类、数量、出版形式、国内引进情况、保存方式等方面调研, 然后确定图书馆数据库采集策略, 以提高我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提高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2、重视开放存取, 拓展我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源建设与信息服务途径

开放存取 (Open Access, 简称OA) 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网络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 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模式。我校图书馆应重视开放获取, 一是通过挖掘、整理、推荐开放获取文献信息资源, 拓宽馆藏文献资源建设途径;二是通过探索研究项目和管理信息的开放存取, 创新服务模式, 拓展服务内容, 使我校教师及科研人员及时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促进我校各学科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 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3、应注重网络信息资源保存 (WA)

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正如美国学者Lyman所说:“作为文化产品的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资源集合”。由于网页平均寿命时间短, 如何保存网络信息, 即保护珍贵的网络文化遗产迫在眉睫。西方国家的国家图书馆档案在20世纪90年代就注意上网络信息, 并提出保存项目和计划, 经过十几年的网络信息保存, 西方国家的网络信息保存项目在保存策略和方法上都取得了很大收获, 自形成各自的风格与特色, 在收集策略上有五种代表性的策略:选择性收集、专题收集、联收收集和与出版者协凋收集。目前西方国家已开始收集我国的网络信息。西方国家如此看重网络信息保存, 提示我们尽快有计划的开展信息保存, 重视网络信息流失问题、法律问题, 注意吸收西方国家网络信息保存的优点, 克服其缺点, 多种策略合理组合。

4、重视期刊采购, 增加期刊品种。

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 能及时反映科学研究成果、学术新观点, 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都狠注重学术期刊的采购。麻省理工学院, 藏书260万册, 却订购期刊17000种;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现有学生近万名, 订购日文期刊4867种、外文期刊12743种;国内院校如中山大学订购中文期刊4300种、外文期刊2000种.由此可见国内外高校对期刊的重视。

5、纸质资源仍然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尽管国内外高校普遍重视数据库资源建设及电子文献的建设, 纸质资源仍然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各个高校仍然大量采集纸质图书。从统计结果看, 近五年我国财经类院校, 有36.84%的图书馆平均年进书量为5-8万册, 42.11%的图书馆平均年进书量为8-10万册, 年进数量为3-5万册和10万册以上的图书馆各占总数的10.53%。与相对应注册学生人数比较来看, 均能达到生均新书4册的评估要求。虽然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之中, 但短时间内数字资源还不能代替纸质资源, 我们仍需加强纸质资源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韩海涛, 曹晓英.网络环境下面向学科方向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图书情报工作, 2005 (7)

[2]赵春旻.山西师范大学学科建设文献保障体系的研究与确立[J].晋图学刊, 2006 (2)

[3]党亚茹.面向学科建设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研究.情报杂志, 2002 (6)

[4]张芳梅.论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专业文献建设.情报杂志, 2002 (11)

[5]黄迎春.面向重点学科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建立.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6 (9)

特色文献信息资源 篇11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特殊历史过程的产物,正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既不同于那些老牌普通本科院校,也不同于专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目前这些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在区域分布、管理体制、办学定位、学科发展定位、培养目标定位等方面都呈现了一些自身的特征和趋势。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高等院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肩负着为学校教学、师生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重任。因此,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存在明显不足

根据教育部规定:所有新建本科院校在规定期限内必须参加,通过评估引导并促进这批院校合理定位,改善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完善校内质量保障体系,保证教学质量。其中图书馆建设作为评估的重要观测点之一,承担着较大的压力。一方面要在文献信息总量上达到评估要求,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体系、调整馆藏结构,以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本科教学科研需求相适应。但是,新升本科院校由于刚刚从高职(专科)院校升为本科院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数剧增,而电子资源(特别是外文资源)的价格增长迅速,新建本科院校资金投入不足,所以,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与教育部下达的评估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以师范类院校为例,馆藏总量生须达100册/生才为合格。

2. 新办专业增多、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不合理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新专业不断增加,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对办学层次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促进的快速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新建本科院校为了尽快完成基于本科教学的专业体系建设,重点开展专业建设工作,导致较短时间内大量新专业被设置。这一举措必然对图书馆的文献建设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现有馆藏资源的结构和质量无法适应本科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要求,馆藏资源质量和水平亟待大幅提升。

3. 缺乏高素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队伍

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刚从高职院校跨入本科办学,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图书馆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足;精通计算机和图书情报知识的高水平人才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极为缺乏,从而造成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使得一些既定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规划和未来的建设目标难以得到全面实现[1]。

4. 缺乏特色资源建设

文献信息资源的特色化,是指图书馆长期面向特定的服务对象,形成有别于其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收藏特点的概括[2]。图书馆建立特色资源,为用户提供特色服务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根本。每所高等院校图书馆应基于学校的学科设置、办学定位和特定服务对象,建设特色馆藏[3]。相对于已经发展成熟的普通本科高校图书馆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匮乏,在结合专业建设背景和行业发展的各种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1)馆藏电子资源形式单一。多数院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主要是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及相关资源网站链接等,而对与学校专业和地区行业相关的特色资源、与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密切相关的电子资源和自建特色数据库则比较薄弱。

(2)对行业特色信息资源的挖掘力度不足。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前景,如果对这些资料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利用,可以帮助在校学生了解相关的行业信息,从而为学生的择业、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而这也是许多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的薄弱环节。

二、新建本科院校信息资源建设举措

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应紧紧抓住升本后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的大好时机,着力科学规划并制定信息资源的发展政策,根据学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馆藏现状、用户需求、发展目标以及与周边院校的互利共享等来合理调整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从而提高学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的文献保障率。

1.加强新增专业文献资源建设、合理调整资源结构

作为新升格的本科院校,新专业的增加和现有办学基础条件相对较差,而解决这种不利状况势在必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强新增专业的文献资源建设,优先保障新建专业的教学科研需求。①有预测性的做好新增专业的信息资源建设。一般来说,要根据地方的经济、政治、科技、人文等特点,在原有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图书馆可以根据这种规律性来配置图书馆的信息资源。②增加文献类型的多样化。通过文献类型的多样化为广大师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提供保障③实施学科主题纲目采购。对学科名称比较突出的、学科边界清晰的新增专业,通过主题纲目采购来满足新办专业的文献信息需求。

2.组建高水平的文献建设队伍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需要一支高水平的队伍,队伍的建设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着力利用升本后的政策倾斜,加强图书馆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为全面提高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3.着力实施特色数据库建设,支持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除了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之外,还对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设具有地域、行业特色的数据库资源,是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实现社会职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4.实施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

在如的今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资源种类多样、总量巨大、分散无序、良莠不齐,每一个图书馆都多多少少存在经费、人力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所以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资源完整收集。此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着如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数字化处理技术、多语种处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不是某一个图书馆能够解决得了的。而且闭门造车式的建设方式容易导致资源的重复建设。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经费不足、人力有限、经验缺乏的现状下,要实现全国或地区内的资源共建共享是最佳的选择。一方面,要积极加入集团购买中外文献数据库、开展联机编目和共享信息资源,甚至是合作建库;另一方面,要积极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加入各级图书馆联盟,通过有效的协商以达到相互共享各自特色资源的目的,或者链接其他院校已建成的与本院学科重叠的学术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经验的共享[4]。以满足本科院校的教学、科研及服务地方经济行业的发展需要。(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史成玲.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策略研究[J]. 池州学院学报, 2011,(6): 102-104.

[2]李丽. 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3]杨晓光. 浅谈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1,(3).

特色文献信息资源 篇12

一、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困难障碍

1. 资源共建共享观念淡薄。

受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影响, 当前文献资源共建和共享的观点在西部地区比较淡薄, 政府、企业和个人当前没有完全从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中走出来, 看不到资源共建和共享的重要性, 加之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各个区域之间差异性的存在, 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上, 区域政府的观点差异性很大。而西部地区图书馆藏领导者和工作人员, 在传统图书管理模式下, 没有共建和共享的动力和动机,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机制构建的积极性不足。颜碧桃[2]指出必须提高人们对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分工协作的观念;必须使每一个图书馆都能从网络的高度重新认识本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问题, 把自己视为文献资源网的一个环节。把馆藏视为社会整体财富, 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形成一个有特色、有重点的合理布局。

2. 资源共建共享法制法规建设不全。

当前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的机制不健全, 没有建立完善的法规, 馆藏资源的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 责任和功能混乱。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共建和共享的总体规划和条款规定难以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证。谭静[3]指出如果不建立政策法律性的组织机构进行统筹规划, 也就缺乏馆际协作与文献资源共享的动力机制。不能以法律手段对各系统、各地区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发挥导向和制约作用最终文献信息协调组织也可谓是可建设却无力协调和控制其局面。

3. 缺乏资源共建共享权威组织协调机构, 资源建设标准化不足。

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的馆藏事业分为公共馆藏、高校馆藏和科研馆藏三部分。三者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机构, 各个馆藏的管理组织单位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没有任何联系。因为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管理缺乏一个宏观管理的协调机构, 各自为政, 分属不同管理机构, 履行各自职能的图书馆藏资源难以形成统一化的管理标准, 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中, 缺乏一个带头牵线的宏观管理协调机构, 共享过程中缺乏协作和统一管理、分配, 加重了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困难。崔旭[4]指出一要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协调领导小组, 进行宏观调控, 统一标准, 合理分工, 制定相应制度协调各方关系;二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使参与馆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共建共享活动中;三要取得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制定信息资源共享的法规和条例, 使共建共享工作长期稳定地开展下去。

4. 资源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和资金技术支撑不足。

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困难障碍的重点在于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不健全, 资源管理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新的现代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的技术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 在资源建设过程中, 资金不足, 造成馆藏资源的不足, 内部更新慢, 先进和前沿的理论知识成果和科学技术不能得到有效的传播。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共建和共享实现的物质基础条件, 基础设施不健全造成的馆藏资源短缺和资源陈旧仅仅是其中问题的一个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 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过程中, 图书馆藏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 馆藏的知识难以得到推广, 没有科技支持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 形成知识科技传播落后制约经济落后, 经济落后又反过来制约知识科技传播落后的困境。加上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的资金难以靠自筹完全解决, 信息共享的现代科学技术难以得到应用, 共享中实施的获取渠道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阻碍了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的发展步伐。

二、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

1. 树立和健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观念。

改变传统的文献管理模式, 增强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在政府、企业和人们心中的认识。提高图书馆领导人员对文献资源共建和共享系统工程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加强政府对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工程建设中的分工和合作, 把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纳入西部发展规划体系中去, 不把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看成是文献信息建设的重要一环;把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建设与政府政务网络建设相连接,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放性;李晓秋[5]指出调整藏书结构, 合理配置文献资源, 联合协作, 馆际共享, 形成集约化管理体系, 树立大联合、大协作、大共建共享的现代化大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西部开发中图书馆迅速发展的物质准备、人才准备、设施准备、手段准备。促进政府在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工程中的主导地位, 发挥其核心功能和作用, 加强资金和技术支持, 形成相互协调、合理布局、统一分配和管理的资源共建和共享体系。

2. 加强和完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法制和法规。

制定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性条文, 为共建和共享提供法律保证。协调和规范不同行业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中的责任和职能, 保证各方基本权利;出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法规以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对区域建设的经费、权利和义务以及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项目的总体目标、计划、运作体系、保证机制进行明确规定;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如版权保护, 文献传递, 文献外借和访问等制定严格的标准。总之, 加强和完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法律和法规建设, 就是让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有法可依。

3. 争取政府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 并且是十分复杂的, 在建设过程中, 对资金和政策要求比较高, 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过程中, 更存在资金和政策的更高要求。加强中央政府对西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才能为该工程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解决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中的“瓶颈”问题。中央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的同时, 西部地区还应该自食其力, 发挥自己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中的主导核心地位, 积极筹措资金, 满足自我发展需要。西部地区政府要积极支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工程, 积极加强同外界之间的联系, 通过社会各界, 筹集相关建设资金。加强同中部、东部地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相互协调和统筹规划。

4. 建立专门和权威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组织管理机构, 实现资源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建设。

鉴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系统工程建设的庞大性和复杂性, 必须建立一个专门和权威的共建共享组织协调管理机构, 制定一整套完善和统一的计划和方针, 把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系统工程纳入西部地区发展的长久规划。有组织协调机构牵头, 建立共建和共享的管理办法和管理规划以及相关的激励机制, 更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的步伐。建立权威的组织管理机构, 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系统工程建设中起到牵头牵线作用, 加强西部区域范围内的各个文献馆藏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对各个馆藏机构进行合理分配和统一布局, 加强它们之间工作的协调管理;侯宽权[6]指出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才能有效地限制条块分割。政府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目前, 根据西部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管理现状, 必须由政府出面, 尽快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机构, 对文献共建共享实行统一领导。合理利用文献资源, 合理利用各项经费。建立相互协调的共建和共享的利益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 促进各个馆藏组织机构的统一对等管理和协调;曲娜[7]指出在开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之时应根据国家的文献工作标准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标准, 来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文献著录、信息检索等。具体在网络建设方面应坚持“统一规划, 技术先进, 节约实干, 边建边用”的原则, 图书分类编目应确定统一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加强对西部地区馆藏机构的联盟, 实现馆际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西部图书馆实现联盟合作, 是以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为目标, 组建由权威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共同管理的合作形式, 是西部图书馆之间建设的联合体。这种跨馆际的联盟, 对西部地区资金有限、采购困难、文献信息沟通困难等现状的解决,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联盟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管理之间进行统一和标准化管理, 对推动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系统工程意义重大。

摘要: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困难, 提出必须树立和健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观念, 加强和完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法制和法规, 争取政府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西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统一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冯雅萍.西部区域性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 2011 (3) .

[2]颜碧桃.论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7 (25) .

[3]谭静.西部文献资源网络共享障碍分析[J].西部大开发与图书馆, 2001 (5) .

[4]崔旭.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 2006, 50 (1) .

[5]李晓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与西部大开发[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01 (2) .

[6]侯宽权.对西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问题探析[J].成人教育, 2005 (7) .

上一篇:林权流转现状下一篇:汽车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