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资源采购

2024-05-09

文献资源采购(精选10篇)

文献资源采购 篇1

1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

近几年, 我国高等学校发展很快, 目前全日制普通高校有1700多所,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当一批高校进行了合并, 合并以后, 本科院校减少了, 却新增了很多专科和高职院校, 所以高职院校总的数量增加了。

高职教育的发展给所在院校的图书馆带来了发展和扩容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 教育部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指导思想:适当控制规模, 重点提高质量。为此, 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院校办学评估指标以促进对高职院校办学硬件和资源的投入。这种态势为高职图书馆提供了馆舍和文献高速扩张的发展机遇。

扩展后的我院图书馆舍的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 囿于过去中等学校建制, 我院图书馆原有藏书有限。升格为学院后, 馆藏图书资料离高职院校图书的评估要求的数量相差甚远。为了弥补相对于评估指标的文献资源方面的不足, 我馆一度就在短时间内突击采买大量书籍资料以充馆藏, 一时间导致藏书总量猛增, 但总体看来藏书质量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高度。原因也很简单, 一些出版发行部门出于利益驱动, 加上我们原先负责采买的相关人员对于业务的不熟悉和当时出版业乱象的缺乏认知, 他们所提供的图书, 存在正规出版物与盗版图书版本版权鱼龙混杂且装帧印刷粗制滥造、内容庞杂良莠不齐的状况。此种情况, 无法适应我校这样的成长中的职业高校的发展和教学需求, 应该逐步加以规范。

有鉴于此, 我们根据高教部颁布的新的职高图书馆馆藏评估指标和我院各专业年级课程教学对于数字媒体资料的实际需求, 在进一步采买以扩充馆藏的工作中, 改变了过去单一采购纸本图书的格局, 兼顾纸本和电子两类文献资源的采购扩容建设, 以满足师生课外及科研阅读需求和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对于现代多媒体数据资料的需求;其次, 依据相关政策方针指南, 强化了全馆文献资源索引的电子编目建档以摸清家底、方便一线师生的借阅使用, 大大提高馆藏资源的使用效率;再次, 依据我院各专业课程设置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科研的发展趋势, 制定和不断修改完善我馆馆藏建设的中长期规划, 以期在确保投资扩充馆藏的有效性的前提条件下, 最大限度地保证馆藏扩充内容对于一线教学科研的针对性、适用性和确保高等职业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手段与时俱进的时效性。

2 实行文献资源采购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国家的政府采购法, 凡是国家财政投入都要进行政府集中采购。作为高职校图书馆, 本馆采购经费主要为国家财政投入, 所以按照规定应实行政府集中采购。此举的长足之处是在投标中依据馆藏规划的具体要求, 优胜劣汰, 淘汰一些不合要求的、不正当的供应商和做法, 规范图书馆的采购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意义在于强化监督和防范舞弊, 保护从业人员的职业廉洁。目前我院选择供应商的管理办法, 已通过实施。

我馆现行文献采购有两大举措:一是纸本文献通过招标选择主要供应商, 二是数字文献采取单一来源集中购买谈判。我院这几年图书采购, 由学院成立有图书馆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 (如由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 人员组成的文献集中采购委员会, 组建文献招标评标小组和谈判 (询价) 小组。部分小组成员按要求由具有较丰富的图书馆文献采购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 其占比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 图书馆文献采购工作的业务负责人必须参加, 还可邀请校内图书资料管理的专业人员中遴选参加。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 招标分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形式。我院图书馆文献采购招标工作则按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签订合同等基本程序进行。在中标的标准不只看价格金额或采购数量, (比如我要买这么多的书, 谁给的价低, 或者说我就这么多钱, 谁买的书多。我就定哪家书商,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而应当依据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综合评标, 既要看价格折扣等优惠, 更要看订到率, 到书周期、售后服务 (如破损书的退换等) 。

3 数字文献资源的采购

我馆现有电子图书29万多种 (镜像库23万多种、光盘版6万多种) 、购买数据库6个, 试用数据库资源10个, 电子期刊8700多种, 光盘 (视频) 资源3500件 (张) 。数字文献资源也采用招标方式采购, 这种采购的数据库, 读者一般比较满意, 近期所做的读者满意度调查, 满意度达80%以上, 读者普遍认为电子资源对于教学、科研帮助很大, 电子资源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使用方便、信息及时、服务方式好、节省时间等等, 得到读者普遍欢迎。从新增馆藏的使用效益看, 近年来教职工在相关学术文章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的不断增长, 虽然不一定直接反应引进资源的效果, 但间接地, 我们可以认为引进资源对促进教学科研的开展和参与热情的这种增长是发挥了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可供参阅的资料的铺垫作用的。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 事关学校发展的百年大计, 而由于采购工作处于馆藏建设的至关重要的隘口位置, 尤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给予充分研究和关注, 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还由于资源建设是经年累积的过程, 不是一下子花一大笔钱买一大批书就可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定需要的正好相反:客观、冷静和依据实际需要, 理智地厘清馆藏余缺, 实事求是地拟订每一个批次的采访书目和购置计划, 以确保馆藏扩充的科学性和馆藏内容服务教学科研的长效性, 此为其一。

随着馆藏的扩充及扩充内容的高科技含量的日益攀升, 要确保扩容后的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图书馆面向师生员工特别是一线教学科研的图书信息服务质量, 现有馆藏管理人员的配备及其文化科技素养的提高, 成了制约高职图书馆图书资料采购和图书信息服务质量的瓶颈, 因此, 通过招聘与内部在岗服务技术练兵培训两条路径, 改善和提高管理人员的文化技术素养, 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从图书供应信息采访到依据馆藏扩容需要确定内容合适价格适中的采购书单, 再到采购后的图书资料编目和入库归档, 乃至开架借阅时的依据书目索引准确及时地为借阅者检索提供相关书籍资料等各个环节的图书管理服务技术内涵, 称职娴熟地担负上述各项图书信息管理服务, 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此为其二。

做好符合馆藏扩容后的缺岗人员的招聘和在岗培训, 依据扩容后的我馆的现状, 困难和不利因素所在不少。由于招聘人员额度有限, 我们把这项工作的重点放在在职人员的在岗培训上。在上级图书馆与我院教学行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 我们充分发掘学院和图书馆自身的师资和技术设备的辅导辅助作用, 采用集中授课和分散自我阅读或实验操作的办法, 实施相关业务课程的在岗继续教育, 并且定期考核检查, 而且结合绩效评比, 及时向受训人员反馈培训进展中的得失优劣, 充分调动受训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热情, 努力把文化技术素养的在岗培训所获技能正向迁移的成效落到实处。

对于少数招聘进入我馆的新手, 鉴于他们各自的学历和教育背景, 理论上了解我馆的馆藏规模、服务性质和采访订购借阅等工作流程, 困难不大。他们所缺乏的是实际工作的历练, 尤其是入门时实际操作时的向导和引领。为此, 我们在每学期学年初的工作岗位安排调整时, 安排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 使他们学有所师, 做有示范, 大大缩短了他们合格上岗的周期, 有效地确保了馆藏扩容后的全馆工作的正常运转。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职图书馆资源建设也还将同步得到较大的发展。我馆应当以此为契机,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 规范供应商选择的办法和程序, 建立和落实图书资料采访和订购的监管机制, 在新的环境下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保证图书馆的收藏质量。

摘要:分析高职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采购需求, 提出本院采购模式, 制订和完善采购规章制度, 建立和落实鉴督机构, 做到合理规范有序的采购机制, 满足馆藏收藏质量, 在新的环境下, 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采购

参考文献

[1]朱强, 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之探索[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140-145.

文献资源采购 篇2

关键词:文献传递;读者行为;可视化分析;TDA;资源采购

摘要:文章分析了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2013―2015年的CALIS文献传递读者注册及申请情况,以2015年上半年上海海事大学CALIS读者的英文期刊文献申请数据为例进行分解描述,并基于可视化分析结果提出了图书馆采购电子资源的一些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8-0111-03

文献传递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从馆际互借发展而来的一种非返还式的文献提供服务,它具有快速、高效、简便的特点。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是我国最大的数字图书馆联盟,长期致力于建立面向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平台。随着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CALIS文献传递服务,可以有效缓解图书馆经费不足与读者文献需求日益旺盛之间的矛盾,对教学、科研起到文献保障和支撑作用。2013―2015年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开展CALIS文献传递服务的情况

1.1 注册读者学院分布

截至2015年12月31日,通过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注册CALIS的读者共有374人。其中,商船学院注册人数最多,占总注册人数的18%,其次是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注册比例占13%。商船学院是上海海事大学专业特色强、师生人数较多的学院,相较其他学院,商船学院航海技术系和轮机工程系的师生所需的文献涉及数据库种类多、数量大,因此该学院注册的人数最多。由于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关于海洋科学和材料工程等方面的资源较少,因此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在CALIS的注册读者也较多。

1.2 注册读者身份分布

CALIS注册读者中硕士研究生占比最高,多达52.1%,教师占比28.1%,本科生占比16.3%,博士生占比3.5%。由此可见,硕士研究生和教师是CALIS文献传递服务的主要用户。硕士研究生注册读者数量远大于博士生注册读者数量,与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构成比例基本相符。

1.3 CALIS文献传递申请情况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2013―2015年CALIS读者文献传递申请总量及文献满足总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文献满足率分别为91.9%、92.5%和94.9%。

1.4 满足读者需求的文献类型分析

期刊、图书是读者申请最多,同时也是读者使用最多的文献类型。2013―2015年间,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每年满足读者的期刊文献数量分别占总满足量的62.9%、74.1%、71.4%。这三年英文期刊的申请量占据前三的学院分别是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商船学院、外国语学院,这三个学院在2013―2015年间的期刊文献申请量占全校期刊总申请量的66.9%。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读者的文献需求特点,但是还有待进一步深度分析和挖掘。美国汤姆森公司开发的数据分析工具Thomson Data Analyzer(简称TDA)是一款具有强大分析功能的文本挖掘软件,可对文本数据进行多角度挖掘及可视化全景分析。基于文献传递期刊数据的可视化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英文期刊文献是CALIS文献传递用户申请量最大的文献类型。因此,笔者以2015年上半年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读者通过CALIS系统从外馆获得的245篇英文电子期刊文献为例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本次数据分析目的和TDA软件分析特点,笔者的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分析思路如下:①数据处理方法。笔者将每一条文献传递申请按照读者所在学院、文献来源库、来源期刊名称、文献年份进行拆分描述,建立用于分析的EXCEL格式的基础数据。②数据分析基本思路。笔者将EXCEL格式的数据导入TDA软件进行共现聚类分析,得到反映数据内在联系的可视化分析图。

2.1 读者所在学院和来源期刊的共现矩阵

笔者通过TDA绘制读者学院和来源期刊的共现矩阵,分析了不同学院申请文献的来源期刊分布。由表1可知,Scientific.Net数据库收录的期刊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Science Direct数据库收录的期刊Electrochimica Acta、Applied Ocean Research,Cambridge期刊数据库收录的期刊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Science Direct数据库收录的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Wiley Onli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期刊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这6种期刊被学院申请的次数都在5次以上。这反映出这六种期刊是学院所需求的主要期刊。其中,被Scientific.Net数据库收录的期刊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被申请的次数最多,为9次,申请该刊文献的学院分别是信息工程学院、商船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科学研究院。另外,其他期刊如Advanced Research、Nature等都被两个及两个以上学院申请,由此反映出上海海事大学学院之间的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交叉性。这些具有一定跨学科性质的期刊有较广的用户群体,因此在电子资源采购中应优先考虑订购。

2.2 读者所在学院和来源数据库的共现矩阵

笔者通过TDA绘制读者学院和?碓词?据库的共现矩阵,分析不同学院申请文献的来源数据库。表2显示上海海事大学读者所需文献的来源数据库分布较为广泛,其中Science Direct、Taylor & Francis、Wiley Online Library是申请最多的综合类学科期刊数据库,申请学院有商船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等,由此可知这几个数据库学科综合性较强,能够满足多个学院的文献需求。

2.3 读者学院和来源数据库的互相关图谱

笔者通过TDA绘制读者学院和来源数据库的互相关图谱,分析不同学院对数据库的需求相关性。商船学院在数据库需求方面和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科学研究院的需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商船学院与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所需的数据库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达到了0.930,与交通运输学院相关系数达到了0.879,与经济管理学院相关系数是0.701。交通运输学院和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相关系数也达到0.838。这些较高的相关系数体现了上海海事大学鲜明的海事学科特色。而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文理学院、物流工程学院的数据库需求相对具有独立性。因此,在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建设中应加强商船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科学研究院所需数据库的建设;对于其他四个学院应采取单独采购或联合采购的方式。

2.4 数据库、来源期刊和年份的共现矩阵

在电子资源采购中可访问的文献年限是一个重要的订购指标,可访问年限和采购价格有直接关系。因此,分析读者对不同数据库、不同期刊的主要需求年限将会大大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笔者通过数据库和年份的共现矩阵、来源期刊和年份的共现矩阵分析得知,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读者申请的主要是近五年(2011―2015年)及2000年前后的文献。基于可视化分析的资源建设决策建议

3.1 加强特色资源建设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注册CALIS读者的人数最多。2013―2015年,读者获取的期刊文献占总传入文献量的70%左右,而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商船学院读者获取的期刊文献就占总传入期刊文献的51.6%。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商船学院是代表上海海事大学学科特色的学院,对特色资源尤其是海事特色期刊文献的需求量很大。因此,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建设仍需加强。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商船学院和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需求的期刊及数据库有很高的相关性,因此增加此类特色资源有利于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建设。

3.2 采取图书馆采购和馆院联合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模式

近年来,资源价格上涨、读者需求多样化和图书馆资源建设经费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图书馆必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笔者根据TDA软件绘制的学院和来源数据库的互相关图谱及相关系数显示,商船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科学研究院的资源需求相关性较高,图书馆应优先采购这5个学院共同需求的资源。而对于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文理学院、物流工程学院所需的个性化资源,图书馆在购书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图书馆和学院联合购买或者学院单独购买的采购模式。

3.3 期刊文献需求量大,增加电子期刊采购比例

期刊文献是上海海事大学读者需求最大的文献类型,而该校图书馆一般只采购期刊数据库中的部分期刊。笔者根据TDA分析结果,发现Science Direct数据库收录的期刊Electrochimica Acta、Applied Ocean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Cambridge期刊数据库收录的期刊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Wiley Online Library收录的期刊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Scientific.Net数据库收录的期刊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Springer期刊数据库收录的期刊Maritime Economics & Logistics等都是读者申请较多的来源期刊,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可以在已订购的期刊数据库中增订这些电子期刊。

3.4 为试用和新增数据库提供储备名单

笔者通过TDA分析,发现Science Direct、Taylor& Francis、Wiley Online Library是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读者需求量较大的数据库,且用户涉及多个学院。除上述三种综合性数据库外,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商船学院的申请还主要集中在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美国物理联合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rrosion Engineers)、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等多种数据库,这也为资源采购提供了试用及新增数据库储备名单。同时,电子资源采购中可访问的文献年限是一个重要的订购指标,数据库和年份共现矩阵、来源期刊和年份共现矩阵为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试用和新增数据库提供了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加强文献资源共享浅析 篇3

关键词:文献资源;信息资源;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起源于19世纪馆际互借运动,190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大会讨论了资源共享的馆际合作问题,使资源共享正式走上历史舞台。1996年8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十二届国际图联大会上,资源共享问题成为大会的重要主题之一;2007年8月召开的第七十三届国际图联大会,其主题演变为互联网与图书馆。在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发挥文献资源系统的整体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已成为国际性的重要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获取文献资料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每个人都希望能在某个图书馆或情报机构获得自己需要的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所有相关文献资料和各种知识。只有发挥全社会文献资源的整体优势,走文献资源共享的道路,才能实现人们对信息的全面需求。当今社会是网络信息时代,异地之间信息的高速交流和快速传递成为现实,网络的畅通扫平了图书馆之间因距离所造成的资源无法共享的障碍。因此,如何抓住机遇加强文献资源共享合作,是摆在我国图书馆界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现状

目前,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主要局限于合作编目和合作购书等低层次的项目上,高层次网上资源共享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区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我国地域辽阔,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有些地区图书馆已进行网络化建设并开展得很好,而有些地区的图书馆,则由于经济落后、缺乏资金等原因,仍因循传统落后的工作方式,至今尚在网络门外徘徊,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对它们仿佛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这些因素必然影响资源共享的发展。

文献加工过程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馆藏书目数据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文献信息资源共建的必备条件。然而,许多图书馆自选软件系统强调各馆自动化系统的先进性,忽视了是否具备联网的条件以及数据应具备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化问题。但是,如果各馆之间文献资源不能实行有效衔接,就很难开展全国性、区域性、系统性的网络化书目信息服务,信息资源就得不到充分的共享。

缺乏全局观念,资源共享意识淡薄。这是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的思想障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仍然习惯于以馆藏多少作为评价图书馆的等级标准,满足于长期形成的封闭状态,没有把参与和支持资源共享当做自己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甚至,有些大的图书馆对文献共享工作采取口头上赞同、实际上消极抵制的态度。尤其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创收意识增强了,担心实现资源共享会削弱本部门的经济收入。

缺乏权威的协作协调机构。由于我国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类图书馆只强调自己的特点,相当多的图书馆仍处于封闭状态,不对社会开放。这就造成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出现了重复建设、缺乏特色等现象。此外,在法制方面,没有形成文献资源共享的调控机制,不能以法律手段对各系统、各地区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发挥导向和制约作用。再加上文献资源共享涉及利益分配,关系到资金、设备等方面的问题,因而需要通过各种社会力量,由图书文献工作者和资源享用者一起,在相互支援协作过程中共同建设。如果没有权威性的协作协调机构,没有法律的保障,文献资源共享只能停留在理论上,难以成为现实。

社会问题。文献资源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图书馆从业者在开展文献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时缺乏必要的奖惩制度与措施,即便不搞资源共享工作,对他们个人也没有什么损害,缺乏利益驱动机制的制约,这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资源共享工作的发展。

二、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的条件

合作的思想。文献资源共享实际上是一种合作行为。资源共享活动能否有效地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献情报机构是否具有合作思想。目前,把文献资源看成是本单位所有的陈旧观念,还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存在。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图书馆片面追求馆藏数量,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其结果往往是降低了馆藏质量,既不能满足本单位的文献需求,更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要真正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具有合作的思想是首要条件。

运转迅速的文献情报网络。资源共享是在情报网络中进行的。因此,建设一个统一的、功能齐全的文献情报网络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的必要条件。

完善的政策法规。我国文献资源共享活动要求所涉及的各文献情报机构之间必须精诚合作。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保守思想和观念,严重阻碍了资源共享的步伐。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各文献情报机构进行真正的合作,就必须依靠政策法规的强制作用。只有这样,文献资源共享实施起来才会更加顺利。

合理布局的文献情报资源。资源共享是一种通过合作而互通有无、互补余缺的活动。而互通有无、互补余缺的条件在于存在差异,具有特色。如果参与诸方在文献收藏上均是大同小异,那么交流就显得毫无意义。所以,合理布局文献情报资源在资源共享活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素质的文献情报队伍。资源共享活动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文献情报队伍做后盾,因为资源共享的合作性要求文献情报工作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资源共享最终必然走上现代化道路。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对文献情报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献情报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传统的图书情报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资源共享对文献情报队伍质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提高文献情报队伍的质量也成了实现文献资源共享不可缺少的条件。

三、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对策

健全文献资源共享的协调机构。1999年1月召开的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组建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三级协调机构。应该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这个机构的构成、职责,以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涉及的政策方针、重大方案以及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通盘考虑和协调。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调委员会可由国务院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办公室来牵头,中国图书馆学会或国家图书馆承担全国委员会的办公室工作。各地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委员会可依照设置,省(市)图书馆学会、高校图工委或该省(市)图书馆、重点大学图书馆承担各地区委员会的办公室工作。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法规。文献资源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程,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政府出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规范各方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要尽快出台我国的《图书馆法》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地位、经费保证、各成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息资源建设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作出明确规定。要通过立法,保证公众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能够以较合理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利用文献信息产品和服务。

国家要加大经费投入,筹措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运作经费。为了顺利开展工作,首先,国家要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协作机构的运转、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以及外文文献、电子文献等的合理配置;其次,鼓励社会各界支持,争取各方面的经费投入;再次,利用税收政策,在不加大企业负担的同时,调整税种结构,从企业提取适当比例的税收,增加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投入;最后,建立和完善呈缴本制度,以法律形式规定出版部门必须向国家文献信息中心和当地信息中心提供呈缴本,以确保各级文献信息中心资源的完备性。

建立合理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国家应加强对文献资源的宏观调控,健全宏观调控的内部机制,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协调下,尽快建成全国和地区的网络资源与控制中心,以各级文献信息机构为基础,成立跨行业、跨系统的权威管理机构,赋予一定的管理权限,以领导和协调文献资源建设及网络共享的规划设计,建起地区乃至全国的文献资源网络体系。各级文献资源共享协调机构在其统一领导之下,根据总体规划方案具体协调本地区、本系统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开展。各基层单位再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有目标、有计划地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这样,从上到下层层落实,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较完整的文献资源收藏,进而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文献保障体系,为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奠定物质基础。

加强人员交流和业务交流。各类型图书馆的发展各有差异,应该加强彼此间的人员交流和业务交流。通过人员交换和业务培训,促进了解,取长补短,提高业务水平;也可以通过单项业务合作和专题研究,共同推进网络环境下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图书馆建设,改进和开发图书馆信息技术及应用方法,提高图书馆馆藏质量和服务质量。

四、实现资源共享的意义

文献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的资源共享已经不能局限在本地区的范围内,全球性信息的相互依赖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图书馆,只有通过资源共享,才能用有限的经费去最大限度地发展本国、本地区、本馆的特色,国际间的图书馆事业才能形成相对完备的文献资源,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现资源共享能够有效地避免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资源共享可以使文献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充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如:各馆之间可互通有无,建立网上文献资源共建体系。进行本馆馆藏建设时,可考虑其他馆藏情况而决定取舍,避免重复,以达到最大的共同使用范围。

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共享可使各图书馆之间通力合作,共同构建比较完整的藏书体系,发挥各自信息资源的优势,生产出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并利用网上共享的方式推向全球。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读者的不同需求,提高整体文献资料的利用率,而且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实现资源共享可以极大地丰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无法将浩瀚的文献资料搜罗尽,只有在实现资源共享的情况下,人们才能通过网络把世界各地的信息提取出来,充分享受共享带来的方便。共享使文献资源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可以扩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共享使全球的图书馆通过网络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献资源得到了有机的综合和利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效率。

综上所述,我国在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国经济、文化、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结合,只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自成体系的文献资源共享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实现文献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为世界文献资源共享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范烨.21世纪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6,(1).

[2]陈玉丽.地区性文献资源网络共享建设中的障碍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1).

[3]李家清.我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

文献采访中的网络采购与传统采购 篇4

1 网络采购与传统采购方式的用途和流程

1.1 网络采购的用途和流程

本馆的网络采购主要用于:重点文献推荐图书、地方文献图书、特色文献、专题文献、读者推荐图书、年鉴、音像资料、套书补全、出版年份较久而书商又采购不到的图书等等。网络采购主要是通过当当网 (www.dangdang.com) 、卓越亚马逊网 (www.amazon.cn) 和京东商城 (www.jd.com) 这三个网站。因为这三个网站的信誉度比较高, 有正规发票和订购单, 重点是图书和音像的质量和版权都是有保障的。卓越亚马逊网的图书或音像资料有时有类似买满99元免费送一本畅销书, 或者是有类似买满200元再减50元等这样的优惠活动。卓越亚马逊网对注册的客户没有等级之分, 所有客户采购的优惠都是一样, 现在是消费满99元免运费。当当网和京东商城有时也有和卓越亚马逊网一样类似的优惠活动, 只是额度不一样, 除此之外, 两个网站对会员等级的高低还有不同的优惠。当当网按照会员在当当网累计购物的总金额, 分为普通会员和贵宾会员, 注册成功的都是普通会员, 在购买一定金额商品后, 就会成为贵宾会员, 贵宾会员分为银卡会员、金卡会员、钻石卡会员。当当网的会员级别越高, 例如钻石卡会员, 在下订单时, 一般会有折上折的优惠, 但多数只对少儿书, 至于运费方面, 当当自营的图书或音像资料在广东范围内 (不同省份有不同要求) 满49元免运费, 没会员级别之分, 不满49元一般是收5元运费。京东商城的会员级别分别为注册会员、铜牌会员、银牌会员、金牌会员、钻石会员。会员级别越高享受的权力越多, 所享的权力指售后服务, 积分兑换, 装机服务, 贵宾专线等, 对图书或者音像资料价格没影响 (只有少部分会有折扣) 。会员的等级不同, 京东自营的产品免运费要求、售后运费、评价奖励等, 都会根据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区分。以上所有优惠和运费都只是对该网站自营的产品, 对于入驻卖家是无效的。如果不是自营的产品, 所订购的图书或音像资料都是由入驻卖家负责发货, 入驻卖家根据买家买的多少对运费做调整, 费用不一, 而且快递是入驻卖家自己合作的其他快递, 一般到货都比较慢。每次在查询图书或音像的详细信息的时候, 都会在三个网站进行对比。一般是以优惠最多为主, 主要为了可以购买更多种类的图书或音像资料。网络采购的流程:系统查重→网上查询 (价格、库存、优惠额度等) →订购复本→到馆验收→系统编目验收→加工→典藏→移交到其他各部门。

1.2 传统采购的用途和流程

传统采购主要是书目征订和现场采购, 采购的数量大, 对新书或音像资料的覆盖率有一定的保证。现场采购是直接到书商提供的书店店面或者仓库进行现场挑选, 采购人员可以直观地通过对图书或音像资料的封面或版权页来查看该图书或音像资料是否符合采购条件, 再通过采集器对图书或音像资料的ISBN号进行扫描查重。对无馆藏的图书或音像资料就可直接导入采集器输入复本数进行第一次订购。采购人员再将采集器收集的数据通过业务系统对所挑选的图书或音像资料进行书目征订。传统采购和现场采购一般包括一下步骤:书目挑选→系统查重→审核 (去重) →确认复本数→系统预订→书商编目验收→书商加工→到馆验收→典藏→移交到其他各部门。

2 网络采购和传统采购方式的对比

2.1 订购方式

网络采购和传统采购都要先在系统进行查重, 对无馆藏或者要增加馆藏的图书或音像资料再进行采购。网络采购可在直接查询订购, 有货无货一目了然;传统采购方式在系统征订完后, 书商未必都有现货, 主要是书商的库存流动快, 变化大, 所以对未到货的图书或音像资料要进行及时的补订 (特别是套书或丛书) 。

2.2 到货时间

到货时间短, 主要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快递公司专门送货, 送货快, 一般第二天就到, 也有少部分会推迟到7天左右, 这主要取决于所订图书或音像资料所在仓库的近远;传统的采购到货时间一般都要10~20天, 主要是本馆图书的验收和加工是外包给书商, 书商在收集图书后, 还要进行图书的编目、验收和加工。

2.3 到货率

图书和音像资料到货率是100%, 因为是有货才能订购;传统采购方式采购的图书或音像资料量比较大, 供应商都有很多其他客户采购, 库存数量变化快, 所以到货率不及网络采购, 但是也是可以保证有85%以上, 现场采购的到货率有95%以上。

2.4 采购量

采购的量不能太大, 一是经费限制, 二是网络采购的操作比较繁琐, 一天最多能订购三四百种;传统采购方式经费多, 采购量大, 征订方式比较简单, 一天最少能预订两三千种。

2.5 采购折扣

折扣是经常变动的, 平均都在60~65%;传统采购的折扣基本都是80%或以上。

2.6 退换货

图书或者音像资料如果有质量问题, 一般都是直接在网络按照相应的退换货流程填写电子表格, 将退换货的原因系写上, 很快就会得到商家的回复, 基本不需要一直跟踪, 两三天内 (有时一天内) 会有对应的快递公司过来处理, 效率高;传统采购如果需要退换货, 一般是采购人员先跟中标书商进行沟通, 对单, 才能处理, 花费时间比较多。

2.7 验收与加工

图书或音像资料是到馆后再进行拆包验收, 包括检查质量、版权问题和有没有防盗磁条, 检查没问题后再由编目验收人员对所到图书或音像资料进行系统编目、验收和加工, 加工完成后可直接典藏移交;传统采购是书商对图书进行编目加工完成后送来再由本馆的验收人员对图书进行验收检查, 包括防盗磁条, 盖章, 贴书标等, 对不符合加工要求的要及时跟书商协调处理, 验收完毕后才可典藏移交。传统采购的流程虽然比网络采购流程多, 但是从系统预订后到送货到馆都是属于书商负责, 而网络采购从系统查重到加工都是本馆负责, 在查询和订购这部分, 消耗的时间就比传统采购多, 因此对于超过1000册的图书或音像资料的采购, 传统采购比较有优势;传统采购方式在文献的内容和载体、加工的质量、到货时间和到货率方面会比较容易出问题, 而网络采购虽然数量少, 但是基本没有其他问题, 特别是读者推荐的图书, 专题文献等, 可以及时补充馆藏, 提高读者借阅率, 所以网络采购是传统采购必不可少的辅助采购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正祥.东莞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藏书体系规划[R].东莞图书馆.2009研究年项目研究成果选编[C].2009.29.

文献资源采购 篇5

图书馆文献采购人员以往在选择代理书商时,多数是凭经验出发,主要考虑书商的优惠政策、订到率和信誉程度,至于其他一些评价因素则很少考虑,一旦选定某一书商则往往长期不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文献采购方案,是采购人员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载体类型的文献大量涌现。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结构和成分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形成了集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及网络信息资源为一体的多元化馆藏格局。面对用户信息需求日益多样化、图书馆经费严重短缺、文献价格飞涨等情况,采购人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怎样综合考虑各种不确定的复杂因素,选择更为合适的书商,如何经济合理地搞好每一次文献采购活动,是采访人员必须面对的第二个问题。

文献资源采购 篇6

中国著名的教育学家, 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先生认为:“要发展教育事业, 培育天下之英才, 办好图书馆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和推进, 各高等学校办学规模和水平的逐步提升, 作为高校办学条件“三大支柱” (即教师、图书馆、实验室) 之一的图书馆对书、刊及电子文献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采购需求日显突出。购置书刊采购的经费也逐年递增, 有的经费少则几百万, 多则上千万, 客观上, 也使图书馆购置书、刊及电子文献资源渐成规模的“政府采购”态势成为不争的现实。

图书馆文献资源实行政府采购,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 增强了采购行为的透明度和纯洁性, 防止了“暗箱”操作的不良后果, 从源头上, 预防和有效遏制了腐败行为及现象的滋生, 促进了图书馆廉政建设和法制意识的增强, 极大地维护了国家“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 同时也树立了图书馆良好的精神文明和知识圣殿的高尚形象。

同样现实重要的是, 通过政府集中批量招标采购, 形成规模效应, 引导供应商参与良性竞争, 这样有利于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 实现物有所值的目标, 降低政府采购成本, 为国家节约经费, 做到物有所值或者物超所值的效果, 同时也可以公平对待和扶植综合实力强、资信状况好的大型品牌服务商并能够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其达到维护、规范和培育良性书、刊市场的目的, 对图书馆业界整体来说无疑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幸事”。

2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实行政府采购招标的大环境下, 通过与“采购中心相关的职能机构”的沟通及我们的具体操作实践, 我们觉得:鉴于每年常态化面对本地区几十所不同程度的高校图书馆的书刊文献的数次和多方位的政府采购招标, “采购中心相关的职能机构”付出了很多艰辛并且重复的人力、物力性劳动, 也增添了繁重的事务性工作, 且由于各个学校委托招标的时间不一致, 每次招投标工作都要经过各级单位的层层申请、批报、同意挂网、制定招标文件、投标、开标、评标与定标、报账、付款等一系列必备的程序, 重复劳动程序很多, 给相关组织机构和图书馆及图书供应商带来了诸多不便, 有的供应商为了参与不同学校的投标、竞标等工作, 在短时期内往返数次, 疲于奔命, 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的增加与浪费。

这些弊端, 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 组织机构承担的事物性程序多, 重复性劳动繁杂且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2) 各图书馆申请政府招标的时间不相一致, 相对给组织机构增加了庞大的工作量及劳动强度。

3) 各级申请招标的单位对政府采购具备的认知程度不一, 势必给组织机构增添许多重复解释和培训认知的不必要的机会, 事务性层面加大。

4) 因为组织机构面对的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多样性、多层次的需求, 在时间上, 高峰期势必急重难缓。且图书馆文献资源订购时效性和特殊性较强, 难免政府招标组织机构应接不暇, 工作非常艰辛, 据说有时“组织机构”每天实施招标工作多场, 甚至有时还要忙到深夜。如此超负荷的劳动, 我们深感不安。

5) 各图书馆申请政府招标所需招标的文献载体要求及方式、方法十分复杂, 其具体操作情况如下也可略见一斑:

我们知道, 文献资源政府采购方式一般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面购等方式。

但作为人类精神文化传播载体的文献资源, 因与其它一般商品的特性其出版发行方式有所不同, 其固有它必然的特殊性所在, 需要根据不同的文献类型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政府招标采购方式, 做到既符合学校关于物资采购管理的原则精神, 又能保证文献资源采购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特殊性的要求。

6) 关于以上文献资源的采购, 我们经过调研得知, 根据文献资源商品的固有特点, 有的省份高校图书馆联盟职能机构与政府采购的组织机构共同协调参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政府采购的协调操作、运行, 收到的效果甚佳。

3 设想实施的总体办法和具体实施的意见、建议

1) 总体办法和建议

为完善高校政府采购书、刊及电子资源的采购方式, 缩短采购时间和流程, 提高采购效率和资金效益, 确保采购质量, 同时, 也为上级组织机构节省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及繁忙, 我们建议:由财政厅及相关招标机构牵头, 会同中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下属的“省属高校图工委”相关领导及专家协同调研、商讨出一个统筹实施统招、统采集中采购的专门委员会, 根据高校书刊采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特点, 整合资源, 完善程序, 提高效率, 将全省书刊文献实行“年度统一集中采购招标的模式”:即根据原则上纳入政府采购的高校图书馆的纸本文献实行年度提前统一集中采购招标, 具体分为:“中文图书”、“外文图书”、“外文期刊”、“中文报刊”、“台港学术资料”、“电子文献”6个采购项目分别公开招标, 确定“入围资格商”, 这样大大减少了组织机构因以往多次招标带来的重复劳动。

政府集中采购招标之前, 从招标文件的撰写到政府采购实施办法, 组织机构牵头与“省属图工委”共同征求用户主要学校的意见, 大家集思广益, 既从满足一般性高校的普遍性出发, 又有兼顾重点高校对书刊文献的特殊性要求的特点即“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共同搞好“中外文纸本书刊采购采购工作项目”, 以利于多方职能资源得到更好、更快、更高的合理配置, 使“中外文纸本书刊采购采购工作项目”进入可操作性、持续化、科学发展的轨道。

2) 具体操作的意见及建议

①由组织机构确定来年度统一招标时间, 根据经费特点, 一般定在头年的10-11月间进行集中操作。

②对有愿望的供应商确立基本的资质入门要求。可根据综合性书商和特色性书商分别处理。

③充分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业绩和信誉优良的供应商。

④变直接确定供应商为确定入围资格供应商。即由组织机构根据各校图书馆提出的具体要求, 包括采购名称、采购经费额度、供应商基本要求、供应商个数 (包括全国范围内和本地均应有比例要求) 、文献质量要求、文献优惠性价比及售后服务承诺, 总体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和本地招到优质资格供应商, 具体供应商的选择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学校的需要, 中标范围个数在15家左右, 以便于提供各图书馆自行甑别、挑选的平台。此种办法国内些许省份图书馆界已有操作实施, 并且效果甚佳。

⑤关于报价的程度各馆因根据各自的图书质量特点, 售后服务赢利空间和售后程度情况提前与组织机构备案, 以便杜绝某些不良书商毁标、烂价现象及致使标后不能正常操作的现象发生。

⑥对实施合作后的供应商实施优胜劣汰的原则, 对各级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并实施数据分析, 以备来年招标向组织机构提供参考依据。对以往服务优良且资信状况好的供应商可以考虑来年增加分值。但要能提供客观、可靠的科学及数据依据。

以上建议和探讨, 是近年来, 笔者, 在从事图书馆文献资源政府采购招标操作过程中, 与采购中心机构相关人员, 图书馆界同仁相互学习、沟通、实践当中积累的一些工作经验积累而成, 建树平平, 只想起到抛装引玉, 相互探讨之意。

摘要:现阶段, 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下, 高校扩招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成——因果态势, 客观上, 也使图书馆购置书、刊及电子文献资源量的发展渐成规模和“政府采购”的操作实施成为不争的现实。但也存在着相当客观的问题, 诸如:重复招标, 标准不一、组织机构资源劳动重复浪费、协调性差等弊端因素。笔者以自己近年来, 从事高校文献资源“政府采购”的实际经验, 从现状、需求及存在的问题, 就总体原则, 具体思路及方法, 阐述了自己对图书馆中外文纸本书、刊及电子文献“政府集中采购”的点滴认知。以期抛砖引玉, 相互探讨。

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文献资源的建设 篇7

关键词:直接信息,间接信息,文献的基本功能

1 信息的类型与作用

1.1 信息的类型

1.1.1 按信息内容分为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

社会信息是指反映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变化状态的客观描述, 自然信息是指反映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变化状态的客观描述。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一旦进入到人们能够感知的领域就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

1.1.2 按获取方式分为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

从人们的直接经验中即从亲身实践中获得的信息是直接信息, 多指事实和现象;间接信息是从人们的间接经验中即利用他人的实践和认识成果获得的信息, 它主要包含在文献、资料、数据等之中的信息。

1.1.3 按存在方式分为内在信息和外化信息

储存在人们大脑即体内载体中的信息和以符号形式存在即寄存于休外载体中的信息分别称为内在信息和外化信息, 也可称为个人信息和社会信息。

1.1.4 按加工程度分为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零次信息即末经加工的零散的不系统的信息;一次信息即根据零次信息创造而成的初加工信息;二次信息则是在一次信息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引导使用一次信息的信息, 是信息组织的结果;三次信息是根据二次信息提供的途径获取并使用一次信息, 结合其他零次信息, 分析综合形成的高层次有序信息。

除上述划分方法外, 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如按信息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为标准, 将信息分为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按认识论的标准, 将信息分为潜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还可按组织有序性分为系统化信息和非系统化信息[1]。

1.2 信息的作用

信息的属性和特征是通过翻信息的功能得以体现的。信息的基本功能在于维持和强化世界的有序性, 信息的社会功能则表现为维持社会的生存, 促进人类文明的进化和人自身的发展。也有学者从个体、团体、社会三个层次考察信息的功能, 还有学者从信息与管理、决策、控制、组织等方面加以考察。

1.2.1 信息是万事万物有序性的依据

缺少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 无机体与有机体都是通过信息的交流来维持它们之间的协调有序的状态。自然界如此, 人类社会亦然。信息规定了自然界个体之间、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法则, 即信息为世界立法。维纳认为, 信息是人类社会的“粘合剂”, 人类社会之所以称之为社会, 乃是人与人之间存在信息交流, 因而知识得以积累, 文明得以延续, 社会得以不断向前发展。

1.2.2 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中介

人类是通过感官或仪器捕捉事物发出的各种信息来认识世界的, 不包含信息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因而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只是由于认识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 在一定时间段上和一定范围内会有一些事物没有被认识和改造。这就需要挖掘潜在信息, 从而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为深刻。

1.2.3 信息是智慧的源泉

信息是智慧的源泉, 表现为智慧来自于知识, 知识来自于信息。通常认为信息是有储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精神世界之中的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人类认识世界正是凭借这些信息才得以顺利进行。知识是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实践中产生、积累、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理论, 它由各人的隐式经验、想法、洞察力、价值及判断等组成, 是人脑加工的产物。是智力成果所以知识来源于信息, 信息是知识的源泉, 但同时知识又是信息的一种形式, 是其构成的一部分。没有大量的信息作为储备, 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 即是公共知识的集合, 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智力资源。”

1.2.4 信息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条件

国家通过国民经济信息化, 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提高国民的信息能力和生产资源中的信息含量, 减少能耗, 物耗,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 提高国民竞争力, 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发达国家掌握着绝大部分的信息资源, 落后国家拥有的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以及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都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世界各国信息的鸿沟正在扩大, 而不断扩大的信息鸿沟将进一步制约国家的经济地展。因此, 对信息社会的每一个国家而言, 获取信息的能力将是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

因此信息的组织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社会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消费、使用上的社会。然而, 信息的开发、使用离不开信息组织活动。只有从大量的信息 (如文献、资料、记录、数据) 中抽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按照某种标准组织起来, 才能为信息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资源。信息的组织建设工作是通过一定的工具和技术将无序的信息组织成一个有序系统的方法。信息组织活动是随着信息数量规模的增长和信息检索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产生和发展的。

2 文献资源建设

在图书馆的流通部主要是收集和保藏以文字为载体的图书这种文献, 以供借阅的, 它是信息表达方式的一种, 文献是作为一种社会信息的存贮和传递的工具产生的。随着文献内容复杂化程度的提高, 数量的逐渐增多, 就需要专门的社会机构对文献进行集中收集、整理和贮存, 以便提供日后的利用, 这种机构就是图书馆。图书或称书籍是一种比较系统完整而又成熟定型的出版物。它的历史悠久, 流传广泛, 数量庞大, 是迄今为止最主要的文献类型。因此, 图书馆产生的直接目的, 就是收集、整理文献, 以提供利用。

2.1 图书馆藏书是社会文献资源的重要部分

文献是作为一种社会信息的存贮和传递的工具产生的。随着文献内容复杂化程度的提高, 数量的逐渐增多, 就需要专门的社会机构对文献进行集中收集、整理和贮存, 以便提供日后的利用。这种机构就是图书馆。因此, 图书馆产生的直接目的, 就是收集、整理文献, 以提供利用。几千年来, 图书馆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 为了适应人类社会知识交流的需要而不断地自我更新, 必变自已的形态, 但是, 图书馆对知识载体进行收集、积聚这一基本功能始终没有也不可能改变。正是这在功能, 使凝聚着人类智慧的古今中外丰富的文献资料, 得以在图书馆汇集[3]。

2.2 图书馆藏书是社会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

图书馆藏书的概念, 包含着两方面含义:

(1) 图书馆藏书是文献, 所谓文献, 就是记录有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如前所述, 文献的载体几千年来不断地变化、发展, 现代文献的载体形态多种多样, 多姿多彩, 所以, 图书馆藏书概念的外延也是相当广泛的。我们使用“图书馆藏书”这个概念, 只是沿用图书馆界的习惯称谓, 只是针对于流通部的工作性质, 实际上, 这个概念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 与传统的“藏书”, 是有很大区别的。

(2) 图书馆藏书只是整个社会文献资源的一部分, 即经过图书馆选择、收集、整理、保存并为读者利用的那一部分文献。图书馆藏书有其开成发展的过程。首先, 它是图书馆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 从庞大的文献群中选择收集起来的。现代文献数量浩如烟海, 类型复杂, 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文献收罗无遗, 而只能依据本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对象的需求, 选择和收集其中的一小部分。其次, 藏书还要经过图书馆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技术规则进行加工整理。再次, 藏书工按一定的体系布局徘列, 并进行精心保管, 以便读者利用。只有具备了上述要求的文献, 才能称为图书馆藏书[4]。

图书馆的藏书是一个发展的文献资源体系。随着知识量和文献量的增长, 藏书只有不断发展, 才具有生命力。不同类型图书馆藏书的类型、范围、重点及发展方向、各有特点、自成体系。图书馆的藏书体系, 要不断补充, 又不断剔旧更新;不断开发利用, 又不断转化为新的文献, 从而形成永不枯竭而浩瀚的文献资源流。

参考文献

[1]张琪玉.情报语言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2]蒋永福.论知识组织方法[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 (1) .

[3]吴慰慈, 刘兹恒.图书馆藏书:补充、组织、控制与协调[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

农村文献资源分布再探讨 篇8

1 农村图书文献的分布情况

就目前农村图书需求和文献资源藏书情况看,农村图书需求结构中,致富信息、科普知识、农业基础知识、生活知识等读物超过50%。此外,反映传统风俗文化和农村生活的文艺作品,如小剧本、歌剧、故事、曲艺、小说等也占有一定比例。根据农民阅读需求的特点,图书以科普读物为主,兼有少量的文学作品,最多的是以种植业为主的文献。由此可见,农村图书馆藏书量和藏书种类与文化素质、科技意识、商品观念,以及经营品种和经营规模有关,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收入与藏书量也有关。

自自动化网络覆盖很多地区以来,农村地区的文献从总体上数量增加了,但学科内容相对分散不集中。医学,经济,法律,艺术类图书相对较少,这样就使很多农村读者借书受到限制。主要还是因为随着文献数量不断的增加,硬件设施跟不上,许多图书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只是尽可能的把文献内容控制在适合部分农户的阅读需求上。因此,在硬件设备和各种外在条件改善的情况下,随着农村图书馆馆舍的扩大,文献资源也有了很大的空间得以存放,把以前的小型图书室合并到一起,新购置一些书架,这样在短期内就满足了大量文献的放置,并为今后更进一步的购置图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这就解决了文献资源分散的问题,逐步走向大而全的分布模式。而这种分布模式也是人们一贯所遵循沿用的。以前农村地区馆藏基础是很薄弱的,藏书量也很少,反应在对文献资源收藏不够重视,农民素质相对低,对文献的需求仅仅是部分专业农户为了养殖或种植需要,而被动的阅读相关专业学科的文献,为自己的致富之路打开一条科学的大门。这样就使得原本对文献需求不是很高的农村地区,文献资源显得更为匮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专业农户的需要。

2 电子文献的存储问题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农村地区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小型图书馆也在逐年增加经费,充实馆藏资源,并且在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的同时,建立丰富的电子文献体系,并实施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工作,使得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农村,管理需要科学知识、种田需要科学知识、养殖需要科学知识、乡镇企业需要科学知识,因此,乡镇图书馆必须针对各种不同的服务对象扩充藏书资源,以普及科学知识、扫除文盲、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知识为己任。现在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的网络也相对较为普及,农村图书馆在搜集整理图书文献资源时,一定要把随书光盘上传至网络系统,这样便于农户很方便的在家中就能查到所需要的知识信息,达到便捷的资源共享。

3 分析农村文献分布障碍的问题

(1) 阻碍信息资源的原因很多,更新观念才是关键所在。从目前情况看,网络建设已在飞快发展,农村图书馆的自动化也需蒸蒸日上,文献信息的需求呈多层次和多样化,计算机的应用在各农户中相当普及,这就给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这种条件和机遇下,再不更新观念,抱着传统观念,资源放在那里,可用可不用,使电子资源完全荒废掉,是很可惜的。当然这也是决策者们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进一步促进文献资源的发展。

(2) 根据农村图书馆文献资源基础的分布状况,按照“避各家之长,补藏书之缺”的方针,来确定农村图书馆藏书建设重点。加大种植,养殖业文献的收藏,社科类图书刊物相对购置多一些,以满足各层次农村读者的需要。另外医学类的图书也要加大购置,其他各大类按架位的多少分书,在满足专业书的同时,文学类和历史类图书也要按需分配。这就既满足了专业农户的需要,也满足了其他普通农户的需求。这样的藏书分布就保证了农村图书的任务实现,避免了浪费,形成了一个实用的藏书体系,为农村地区的人们创造了合理利用资源的条件。但不足的是农村图书室有的较为分散,农户们看书没那么便捷,交通不便也是一个方面。无形中形成了藏书全却分布散,这也是农村文献资源分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对待藏书建设的原则,人们注意的首项即在实用性原则上,因此文献不集中也就成了必然。

4 如何解决农村文献的分布障碍

(1) 从以上农村文献资源的分布情况看,积极开展和普及新技术,来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弥补这种分散的局面。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都是网上交流离不开的手段,有了这些新技术,可以迅速提高网络化运行效率,为文献资源的共享提供有力条件。

(2)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优化农村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加大电子出版物的收藏比重。电子出版物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而且许多的随书光盘比例也很大,如果能购置好光盘架,或是将这些内容压缩上传到数据库,农民读者就能在网上查到相关内容,达到便捷实用的目的。其次就是书盘不分离,一种书只留一个光盘放到电子阅览室,其他的随书放置,这就更大限度的发挥了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利用率。

(3) “送书下乡工程”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提供图书到县图书馆和乡镇图书馆 (室) ,“农家书屋工程”则明确提出在行政村建设,房屋由当地解决,应充分利用村委会、村党组织活动场所、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不搞重复建设。目前尚无公共设施的行政村、亦可利用村级学校、村民闲置住房等农村现有设施办书屋,因地制宜,综合使用、方便群众。农村图书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任何人都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这里找到相应的爱好,尤其是对于文化知识相对匮乏,受教育机会相对缺少的农村,农村图书馆更是农民急需科学文化知识终身学习的理想场所。在文献分布不集中的情况下,送书到这些地方的图书馆(室),对农民朋友是一个很大的学习帮助。

(4) 如前所述,在农村图书馆的现实办馆条件下,实现普遍的、合理的文献资源分布,终究是要实地考察,应地制宜,才能达到分布合理的远景目标。尤其是乡村馆室之间合并后,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对待文献的分布原则,注意力自然集中在实用性原则上,再加上合理的分布,这样使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更为显著。在同样投入和适当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能获得更大的文献利用效果,这就使我们的馆藏建设处于一种主动的境地,对文献资源分布进行宏观调控已是势在必然。

综上所述,农村图书馆的文献分布由均势发展改变为发展优势,通过农户需求文化的比例,合理配置图书文献,解决聚集与分散的矛盾,将集聚需要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这是关键问题。文献在阅读量大的馆 (室) 相对集中,提高了文献的可获得性,其它按农户阅读需求去分。依文献优势,促使农村地区文献资源均衡分布。

参考文献

[1]刘子辉, 长珠潭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分布现状及对策, 图书馆学研究, 2011年1月第1期.

[2]张育花、张育丽、顾萍, 从文化视角谈农村图书资源建设,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31 (1) :100—101.

[3]刘红, 从农村图书室建设谈农村图书资源共享, 图书馆工作, 2009年第2期.

文献资源采购 篇9

张家口地区地理位置比较偏远,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各文化系统文献资源建设多年来各自为政, 重复建设严重, 电子文献资源建设发展较慢, 文献品种不足, 文献资源的系统性、连续性得不到充分保障, 难以充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本地区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提高本地区的文献资源保障率, 为用户提供完善合理有效的文献资料, 充分满足本地区用户的文献需求。

一、张家口地区开展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背景

1、国际国内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已经取得了众多成功的典范。

在国际上, 最成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是美国联机图书馆中心 (OCLC) 系统, 它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自动化网络, 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多个各类型图书馆相连, 用370多种文字通过因特网进行联合编目, 年均产出数据2000多万条。在我国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实践活动, 如科技部的“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平台”、文化部的“文化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工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上海市创建了以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科技情报所为中心, 其它图书馆为分中心的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框架体系, 并已实现上海地区高校、公共、科研系统图书馆之间的联网, 江苏省在省委书记的亲自推动下, 也已开始了省级工作技术文献中心建设, 等等。

2、河北省内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河北省文化厅、财政厅已于2002年特制定《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方案》, 要求各级文化部门对“共享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实施, 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支持和配合, 共同推进工程的顺利开展, 以期达到实施“科教兴冀”、“以德治省”的战略目标。从2002年文化共享工程开始实施至今, 全省已投入5600万元建成各级中心 (技术平台) 和基层服务点819个, 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共建的农村基层服务点3万多个。

此外, 设立在燕山大学的CALIS河北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负责河北省高校文献保障系统总体规划和子项目工作计划的制定, 实施及其运行管理, 协调文献资源建设, 拟定相关的标准规范, 组织省内联机合作编目、联合目录数据库和其它数据库建设, 组织实施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和文献信息服务, 开展人员培训、业务交流与研讨活动, 并负责河北省与全国中心、其他地区中心、省中心以及其他系统图书馆的联系协作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活动。以“整体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共享资源”为宗旨的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建立, 为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张家口地区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和面临的问题

1、必要性

张家口属于河北省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 经济文化水平较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本地区内仅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两所本科院校的图书馆和张家口市图书馆具备较强的文献服务能力, 其他高职院校以下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能力都很薄弱。即便是在服务能力较强, 文献资源基础较好, 发展较为平稳有序的图书馆, 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资金不足的问题。各类信息的指数级增长和读者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使得单个图书馆无法有效满足读者需求, 文献资源体系建设无法充分保证, 另外, 各图书馆间文献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在无形中也形成了相当程度的资源浪费。通过本地区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提高本地区的文献资源保障率, 为用户提供完善合理有效的文献资料, 成为解决以上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2、面临的问题

要建立起区域性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必须要解决如下问题。首先, 共建共享体系中各成员馆的组织协调问题, 一般资源共建共享项目中都会成立协调组织, 但由于协调组织是自发成立, 缺乏独立经费, 并与联盟中的成员之间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协调效果往往很不理想。其次, 各成员馆间的利益平衡问题, 比如中心馆的确立以及费用分担问题, 只有让成员馆感到公平合理, 才能调动其积极性, 否则共建共享体系的工作必定不能长久有效的开展下去。第三, 共建共享的范围问题, 由于不同图书馆主要面对的读者服务群不同, 就形成了各自的馆藏体系, 如何在不影响原有服务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共建共享实现读者需求更大化的满足就成为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第四, 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即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如何保证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做到合理使用。

三、张家口地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策略

1、意识的转变和人才的培养

建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首先是要转变意识, 改变囿于某一范围服务对象的读者用户观念。这其中既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意识转变, 也包括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识转变。区域性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必然涉及不同系统的图书情报机构, 各单位所侧重的学科和服务对象也不同, 在藏书的内容和种类方面必然会有一定的差异, 因而形成了自己的馆藏特色。正是因为有了各异的特色馆藏才能互通有无、拾遗补缺建立起有效的文献保障体系, 提高各馆现有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真正实现“藏有所用、藏有所为”, 从而进一步强化整个地区文献资源建设的综合能力, 展现本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只有让图书馆工作人员理解共建共享的意义所在, 才能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执行共建共享体系的任务和要求, 同样, 只有让相关领导意识到共建共享对本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才能从他们那里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时, 只有对共建共享的认识和支持还不够, 还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因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实施过程中需要各种专业的人才, 如数据库开发人才、编目人才等, 一支可靠的工作人员队伍是整个共建共享体系的中流砥柱。

2、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

资源共建共享的技术问题相对容易解决, 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图书馆之间的协调问题。不同系统内的图书馆, 它们之间只是一种横向的联系。虽然有市级的图书馆学会, 但它毕竟只是个学术性组织, 和各学会成员单位没有隶属关系, 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的和开展工作的过程中, 涉及的诸多利益问题无法解决。所以, 应该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出面加以适当的调控, 协助成立一个统一的、协调各成员馆之间关系、管理共建共享日常业务的专门机构, 负责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的各项组织协调工作。

3、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建设共享平台

本地区中的图书情报机构以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和张家口市图书馆实力相对较强, 其中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140余万册, 年订现刊2400余种, 电子图书80多万种, 覆盖医学、农学、文学、法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等学科门类,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现有中外文图书55.4万册, 中外文报刊1300多种, 可利用电子图书100万册, 以建筑和土木工程类为主要收藏特色, 张家口市图书馆现有藏书46万册, 报刊2.6万册, 其中古籍线装书4.2万册, 少数民族古籍400册, 日文原版书1.8万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目的就是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馆藏特色, 为更多的用户服务。这就要求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搭建起一个基于异构网络的环境的平台, 把各成员馆的特色馆藏资源通过联合目录的形式发布出来, 以供各馆读者检索和文献传递。

4、通过集团购买的方式实现电子资源的共建共享

关于“资源诅咒”效应的文献综述 篇10

多数学者主张丰富的资源对经济发展有抑制作用。这方面做出开创性研究的是Sachs and Warner (以下简称SW) (1995) , 他们采用初级产品出口占GDP比重作为资源丰度的衡量方法, 证实了拥有高自然资源出口比例的国家经济增长缓慢, 即使控制了初始人均收入, 贸易政策, 政府效率和投资率等重要变量也依然如此。

学者们逐渐发现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受许多复杂的因素控制的。Jørgen Juel Andersen, Silje Aslaksen (2008) 认为资源诅咒在总统民主制国家中广泛存在, 而在民主议会制国家中不存在这样的问题。Hausmann, Rigobon (2002) 考虑了贸易结构后发现, 出口多元化经济体不容易遭受诅咒。

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存在“资源诅咒”效应。胡援成, 肖德勇 (2007) 采用模型构建和运用面板门槛回归分析, 认为我国省际层面上确实存在资源诅咒, 且门槛值受当地高素质高能力人才比例的影响。邵帅, 齐中英 (2008) 认为, 西部大开发后, 能源开发对西部科技创新及人力资本投入有一定的挤出效应, 并导致腐败的滋生, 这三种间接传播途径阻碍了经济增长。

另一些学者则得出了相反的观点。如方颖, 纪衎, 赵扬 (2008) 选取采掘业从业人员数占当地人口数比例来反映自然资源丰裕程度, 选用横截面模型得到“资源诅咒”假说在中国城市层面上不成立, 但对省内其它城市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张亮亮, 张晖明 (2009) , 认为中国省级层面不存在“资源诅咒”。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主要源于自然地理条件、人口集聚规模以及改革初期制度因素差异。

二、国内外文献对资源禀赋衡量方式的选取

自SW采用初级产品出口占GDP比重的测量指标后, 多数学者采取如初级产品部门的就业比例 (Glyfason, 1999) , 资源租占GDP比重 (Hamilton, k., 2003) 等, 均得到与SW相同的结论。

然而, Ledermann, Maloney (2003) 采用初级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比重, 却得到了资源对经济发展有正向作用的结论。Stijins (2005) 采用人均土地、石油、天然气、矿产储量等指标, 初步验证了资源种类与经济增长有不同关系, 一国的经济发展取决于如何使用自然资源。Isham等 (2002) 认为, 集中型资源 (如矿产资源) 相对于分散型资源 (农业耕地) 更容易产生资源诅咒。

从现有文献看, 国内学者采取的指标有:1、采掘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 (徐康宁、王剑, 2006) ;2、采掘业职工收入占地区职工总收入的比重 (丁菊红、王永钦、邓可斌, 2007) ;3、能源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邵帅、齐中英, 2008) ;4、采掘业从业人员数占当地人口数比重 (方颖、纪衎、赵扬, 2008) 。5、矿产资源的基础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比重 (徐康宁, 韩剑, 2005) 。采用不同指标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如方颖等 (2008) 得出与主流观点相反的结论, 认为“资源诅咒”假说在中国城市层面上不成立。

三、问题与展望

1、根据Isham等 (2002) 的结论,

集中型资源经济体 (如矿产资源) 更容易遭受资源诅咒, 因此, 国内学者采用能源和矿产这两种经济租高且对工业化进程有重要战略作用的自然资源来衡量地区自然资源丰度应该算是合理的。但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分类对研究结论有重要影响, 这方面还需要学者们细细斟酌。

2、在国内学者采用的五种资源丰

度衡量指标中, 自然资源的基础储量最能反映自然资源禀赋水平, 但由于数据的获取难度较大使得多数学者转向用资源出口量、产量、就业水平来代替, 这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摘要:本文重点围绕“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性, 资源丰裕度测量指标的选取问题, 对国内外关于“资源诅咒”效应研究现状进行评述, 并提出了一些问题与展望。

关键词:“资源诅咒”效应,自然资源禀赋,资源丰度指标

参考文献

[1]Sachs, J., Warner, A., 1995.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5398, Decem-ber, 1–47.[1]Sachs, J., Warner, A., 1995.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5398, Decem-ber, 1–47.

[2]胡援成、肖德勇:《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管理世界.2007第4期, 15-23[2]胡援成、肖德勇:《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管理世界.2007第4期, 15-23

[3]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2008第4期147-160[3]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2008第4期147-160

上一篇:自动化装车控制系统下一篇:脑瘫患儿父母